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唐宋詩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唐宋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結晶,千百年來閃爍著不朽的藝術光芒。唐宋文人們向我們呈現(xiàn)了他們整體的人格、氣質、風骨,凸顯出唐宋詩詞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獨特魅力,使我們的靈魂感受著難言的欣悅和洗禮。
一、積極進取、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表現(xiàn)為熱愛人生,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對未來充滿希望,并以滿腔熱情投入生活。唐宋詩詞里表達這種進取樂觀態(tài)度的詩句俯拾即是。比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豪情雄壯,光艷壯美。“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鼓舞力量?!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表現(xiàn)的是昂揚向上,積極進取,攀登絕頂俯視天下的壯志,表達一種豪放的樂觀精神?!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表達的是不懈追求,進取不息的感情境界。
唐宋詩詞還表現(xiàn)了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從挫折中奮起,努力抗爭的精神,以自我的頑強拼搏,為生命意義的實現(xiàn)開拓出一條道路。比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fā)白帝城》)就會讓人在懷才不遇后對前途重新有希望。如果曾經(jīng)遭受大挫折,“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讓人心里充滿自豪的感情。在失意痛苦時,李白告訴你“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對酒當歌,盡情享受生活才是選擇。在山窮水盡的絕望中,裴休告訴你“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要勇敢面對困難,堅持下去。蘇軾懷抱宏偉抱負,卻屢經(jīng)挫敗,“達人自達酒何功?世間是非憂樂本來空”(蘇軾《薄薄酒?之二》),人世間的是非憂樂總會歸于平淡,又何必太在乎?唐宋詩詞表現(xiàn)出的積極進取、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讓我們受益頗多,教會我們更加珍惜生命,理解生命,也更加熱愛生活。
二、救治天下的責任意識
作為社會人,應有責任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民生弱者,關照當下的人類困境,這就是人文關懷。唐宋詩詞作者大多懷抱“濟蒼生,扶社稷”的偉大志向。他們愛國憂時,關心民生疾苦,即使在失職無位的處境下,他們?nèi)匀话V心不改。救治天下的責任感以一種深廣的憂患意識體現(xiàn)在他們的作品中。有“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塞下曲》)的李白,有“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密州出獵》)的蘇軾,有“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七首》其四)的王昌齡,有“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滿江紅》)的岳飛……
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抒發(fā)的是憂國憂民的慨嘆,表現(xiàn)了對祖國的熱愛。陸游更是“平生萬里心,執(zhí)戈王前驅”,直到八十歲還念念不忘“當年萬里覓封,匹馬戍梁州”,甚至自信“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辛棄疾在山河破碎、壯志成空,歲月無情地流去時,仍然有以英雄自詡、不甘沉淪的心靈,吟誦著“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文天祥堅持自己的人生選擇,寧死不肯屈降,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慷慨地表達出為國捐軀的決心。
唐宋文人深沉的愛國情懷,救治天下的責任意識,滲透著強烈的犧牲精神,喜怒哀樂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關。他們急國家之急,赴國家之需。
三、誠摯友善的情感體驗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禮義之邦,人文之邦。小農(nóng)經(jīng)濟社會里游子思鄉(xiāng)、征人遠戍、思婦盼歸構成永遠的情感主線,人與人之間淳樸美好的情感是慰藉孤寂人生的靈丹妙藥。長亭古道邊,有“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的純美,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高適《別董大》)寬慰,有“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豁達,有“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的相思,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的牽掛;面對明月,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癡情,有“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執(zhí)著,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diào)歌頭》)的祝?!扑卧娫~中,多少離別的苦痛,纏綿的相思,在久遠的時空中釀成了情感的美酒,吟著誦著,誰能不感動。
情感是人的基本的反應方式,抒感也是人的內(nèi)在需要。讀唐宋詩詞,感受洋溢和滲透在其中的濃濃的友情、戀情、親情,會讓我們的心靈變得充實,讓我們的情感得到滋養(yǎng),對于人文精神中最基本的“愛”心之養(yǎng)成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四、追問生命內(nèi)核的終極關懷
人們常常用“珍愛生命”作為生命教育的主題詞。而古代多情的詩人們,在物我關照中不自覺地審視自然、審視人生,把思考的理性融入到事物中,融入到情感中,以形象、哲理來解讀這一主題,熔鑄而成的詩句,震撼靈魂。比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詩情哲理融成一體,時間永恒,空間無限,以春江明月作證,體驗著個體生命的有限性和人類生命的永恒。而坡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更是引發(fā)人們對千古風流人物在急浪淘沙中的歷史命運的思索。
結語
在中國人的文化情愫中,唐詩宋詞有著巨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王維、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李清照……他們才情橫逸,風格萬般;他們的作品,琳瑯錯陳,令人如行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縱然時光流轉,依舊動人心魄,深深撥動著每一個現(xiàn)代人的心弦。
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精心推出的唐詩宋詞寫意精品圖冊――“四美堂”叢書,即分別收錄唐宋兩代最著名詩家詞人的傳世佳作,并以此為載體,特邀當代書畫名家分別用書法、繪畫的形式寫意詩詞意境,以詩(詞)、書、畫、評四美合璧的形態(tài),給讀者帶來一場融詩(詞)味、書情、畫趣、品意于一體的唐詩宋詞饕餮盛宴。首次問市共有六種圖書:《詩佛王維寫意》、《詩仙李白寫意》、《詩圣杜甫寫意》、《蘇軾東坡詞寫意》、《辛棄疾稼軒詞寫意》、《李清照漱玉詞寫意》。
作為一套精致的唐宋詩詞名家選本,“四美堂”叢書的每一種圖書之選目,均由熟稔詩詞學的古典文學專家精心遴選。每種圖書在確定每位名家的入選作品時,皆充分注重精選其一生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不同風格的、最有成就的代表性作品。可以說,“四美堂”叢書是以最精髓之遴選,盡展詩家詞人創(chuàng)作風格之面貌。加上古典文學專家對每首作品進行精道雋永的品賞,融疏解、賞析、點評于一爐,貫通古今,闡發(fā)意興,于思微處揭示作品旨意,傳遞詩家詞人一生之心路歷程。無論是初習唐詩宋詞,還是對唐詩宋詞已頗有感悟,“四美堂”叢書向讀者提供了走進唐宋詩詞殿堂最精華的文本通道。
唐詩宋詞中的淚是需要我們細心去體會的,無論是豪氣的淚,離別的淚,失志的淚,還是多情的淚,只要用心就能體會到!
黃河之水直奔大海了,沒有人能體會到你的豪氣,不知到了什么時候,煮羊宰牛,五花馬,千斤裘,盡管換美酒,一飲三百杯,將進酒,杯莫停.難道暢飲之時,你不流幾滴熱淚以示歡喜嗎?
你柳永當日悶悶不樂,獨自走下樓廊,你在上面望到了什么?可曾望見遠方的伊人?你望到的只是煙波浩淼,山河蕭條,清秋萬里凄涼,我知道你不忍再望盡管閉上眼睛,回想當初之時,,有多少幽會歡娛的美好時光,到今日卻釀成了無限的惆悵!你當然能記得分手時那雙凝視的淚眼,雖發(fā)出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愛情誓言,但在離別之際,也只能抹清淚了!
是你寫出了"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的詩句,我知道你的志向幾乎被消磨殆盡了,無奈的召,無奈的喚,你只有小樓聽春雨,晴窗戲分茶了!東坡亦如此,面對滿堂的小人,怎能宏志樹業(yè)?也恰恰矢志,也恰恰為矢志傷悲流淚,才會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多少風流人物",才會有宋詞新的篇章.如此說來,志失的好,淚流的棒!要深知,中國可無一官吏,不可少一人-東坡!其實在眾人中我最喜歡李清照和李商隱了。易安居士的詞,每每讓人感到凄清,蕭索.在重陽之夜,西風正起,你一人獨飲淚酒,黯然消魂者,還有那句"人比黃花瘦".
鐘一聲,鳴一聲,漸次催人急更行,兩三馳道封。
樓一層,人一層,病眼迷蒙遠望空,幾人歡樂容。
采桑子 遐思
香蒲小扇虛空轉,望月憑欄。望月憑欄,不見微星卻籠煙。
更深人靜花池處,一片蛙歡。一片蛙歡,漏斷風輕卷月殘。
采桑子 雨過天晴
微光斜入杯中影,雨過天晴。雨過天晴,漫卷簾升思量停。
風光無限雖常好,易冷人情。易冷人情,不若時時氣正平。
采桑子 閑心
憑窗遐想云端碧,薄暮天陰。薄暮天陰,高樓望盡總浮沉。
移收視線從前對,數(shù)落閑心。數(shù)落閑心,春闈臨近應更勤。
憶王孫 佳人
云煙聚散總飄縈。起自窗臺卷綠旌。萬里長空日正晴。鳥輕鳴。催憶佳人歡笑聲。
憶王孫 遠思
漸行漸遠漸無書。終日憑窗望遠途。對鏡新妝鳳鳥服。起鷓鴣,記得當時梅子熟。
憶王孫 離別
天南地北各紛飛。落水浮萍魚緊隨。渡口船只號角催。鳥徘徊。代我送君迎客回。
南柯一夢
水澈魚歡戲,林青鳥暢鳴。
碎步竹里處,閑作玉簫聲。
歲歲花相伴,安心度此生。
南柯空好夢,醒臥醉翁亭。
小巷
風吹小巷碎花香,
殘葉微光影映墻。
搖曳身姿天氣爽,
迎風正步路憑長。
秋日
秋冬更替漸天寒,
乍暖昏昏夢日邊。
醒坐窗前欹望遠,
遐思一路向云端。
隨想記
傷心舊事莫重提,
會有一朝盡忘時。
惟恐暮春逢杜宇,
催人腸斷惹相思。
夏
春盡終辭杜宇去,
農(nóng)家細雨晚來及。
橋邊紅藥枝枝盛,
池小芙蓉朵朵開。
無題
花落終究夢一場,
覺來不過是尋常。
沉思何必時時淚,
傷痛從來百日長。
夜來思 念郎
因思昨日斂峨眉,
夜來起身撫琴墜。
賺得紅燭空垂淚,
愁未解,幾時睡?
夜來思 別君
輕舟已過極目送,
孤身佇立江樓中。
隔岸猶聽《梅花弄》,
心中愁,幾時空?
漁歌子
又是一日夕陽殘,
無語對天盡呢喃。
仍記得,君未還,
一別不知幾經(jīng)年。
未眠
長夜蛙鳴吵,
煙云掩月昏。
心懷人事去,
倚柱候清晨。
輕夢
合翠樹,
白鷺自徘徊。
策馬驚飛去,
塵埃與后來。
遠望
狹路相逢去,
千帆入海流。
匆匆一過客,
知己往難求。
天地謠
天地恒長遠,
遙相對立邊。
無需牽一線,
海角自關聯(lián)。
思遠人
恍若寒冬逝,
深梅落幾枝。
殘花如有意,
最是恨別離。
且徐行
何須難自犯?
世事本多艱。
徑取千樽酒,
無妨縱醉歡。
十月
雁去初十月,
江南正暖陽。
思君方寸亂,
非曉桂花香。
偶書
遙望青石路,
風吹幾許黃。
回腸思入定,
輕捻桂花香。
重逢
林青沾雨露,
天色漸清明。
路盡歡歌止,
相思了卻情。
安世
莫若孤單去,
無非度暮遲。
世間生百態(tài),
冷暖自須知。
清晨
風輕云亦淡,
倚樹鳥還眠。
觸手新陽暖,
得來一早安。
月夜
開軒窗對月,
執(zhí)筆畫雙眉。
一夜紅裝待,
郎君自遠來
伴
寒冬臨又盡,
春逝夏秋來。
一日同攜手,
明朝共發(fā)白。
絕情
十載功名就,
攜來一女還。
三千黑發(fā)斷,
從此盡塵緣
華胥
不戀功名利,
田園共赴歸。
開軒同賞桂,
與爾畫雙眉。
路燈
凄清風雨夜,
寂寞似長燈。
幾處紅光影,
空街一夜明。
雨后
東邊虹又現(xiàn),
雨后放初晴。
花鳥重歡樂,
松竹洗更青。
中元
夜深人不寐,
獨自望蕭墻。
清漏滴滴響,
橫笛更斷腸。
杜康辛且辣,
微風暖還涼。
多少圓鉤日,
偏覺此夜長
拾憶
暮春花盡殆,
秋來雁皆南。
爾與相似暖,
非覺臘月寒。
紅豆
多少蓬萊事,
重提自淚流。
世傳醫(yī)扁鵲,
能否治相思。
李后主
千古金陵破,
從今違命侯。
天生才子手,
詩詞書畫周。
遍灑他鄉(xiāng)淚,
因思故土流。
七夕吟怨曲,
太祖賜千秋。
憶難忘
亭臺上,
獨倚小軒窗。
思過往,
回憶摧斷腸。
欲把思念折成船,
遙寄遠方,
清風擋,
難前向。
立斜陽,
望天穹蒼茫。
盡惆悵,
心情難舒暢。
稍候天黑待天狼,
指引方向,
未料想,
雨水滂。
無歸人
一腔紅豆,
身與心皆瘦。
以為萬事休,
問能否,
久作停留?
相思已久,
百花皆看透,
至化為烏有,
空等候,
又添一段新愁。
枝頭景
花滿枝椏,
蝶戀花。
未料想,
忽有傾盆雨下,
傷兩家。
花成殘,
雨打蝶散天涯。
遙憶初夏,
蝶倚花斜,
今又有此畫,
“溪”一般認為是山間的小河溝,泛指較小的河流。“月”指月亮。這句詞描繪的客居夜思,望月生情之意。雖然比較感懷,但從這兩個字的寓意來看,形容的是一種清澈純凈的品質,純潔奪目的姿態(tài),以及活潑好動的樣子。整個名字富有詩意,用自然的事物命名顯得十分靈動。
2、清淺——宋詞《山園小梅二首》“疏影橫斜水清淺?!?/p>
這句詩的意思是:稀疏的影兒,橫斜在清淺的水中?!扒濉敝笣崈簟⑼该?,也有清楚明白之意。形容女孩的純粹品性以及明白事理的態(tài)度?!皽\”表示距離小?!扒鍦\”二字寫出了竹影的靈動,又烘托出梅花的清香。用字雖然簡單,含義卻很深刻,給人一種靈動又雅致的感覺。
3、燕語——唐詩《春思》“鶯啼燕語報新年?!?/p>
每一位詩人與詞人,所作的詩與詞都有著不同的風格。有的豪邁,有的抒情,有的委婉。詩與詞,任何一首所蘊含的情或意,都是不相同的。
我記得學的第一首詩應該是那首《詠鵝》,“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駱賓王以水為襯托描寫了鵝的“毛”與“掌”,體現(xiàn)了鵝的形態(tài)。孟浩然的《春曉》中,“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描寫春的夜雨、花落?;錈o聲,而風雨的呼喚又與落花的靜,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又何嘗不是一種禪意。
“醉里挑燈看劍”,“看天闊鳶飛,淵靜魚躍”,不僅給人一種身在茫茫草原、藍天曠野的豪情,更有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感動在心間。誰能說辛棄疾非為俠骨,卻也在無意之中涌出柔情。“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也可以閑云野鶴看世間百態(tài),品味現(xiàn)世安穩(wěn)。“古來賢者,進亦樂,退亦樂”,或是詩百姓疾苦,喜、怒、哀、樂,無論哪種,都是這位詞人。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與爾同消萬古愁”,從記事之初,李白的詩永遠讓人感到?jīng)]有憂愁,他的失意也被萬丈豪情抹去,給人一種站在巔峰向下俯瞰,蕓蕓眾生的感覺。李白的詩,就是這種。他的一生或許充滿不得志,可他卻能把詩揮灑的淋漓盡致。
人們對古典詩詞的這種熱情是可以理解的。在現(xiàn)代都市生活中日益變得功利和浮躁的人們,需要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和熏陶,而古典詩詞正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早在世界上許多民族尚處于蒙昧時期的2000多年前,我國就已經(jīng)編纂了《詩經(jīng)》這樣完備的詩歌總集,擁有了屈原這樣偉大的詩人。2000多年來,我們積累了足可引以為自豪的詩歌遺產(chǎn),而唐詩宋詞——尤其是那些經(jīng)過千百年時間淘洗而傳誦至今的名篇佳什,更是詩歌遺產(chǎn)中的“極品”,說它們“字字珠璣”,絕對不是夸張。作為現(xiàn)代人的中國青少年,如果不會欣賞唐詩宋詞的美,實在是一件無法彌補的憾事。
當然,現(xiàn)在的青少年升學壓力重,課外作業(yè)多,沒有充裕的時間和悠閑的心情去閱讀與考試無關的書籍。但我想,詩詞篇幅短小,課余讀一些,所花時間不多;再則,在緊張學習的間隙,伸一伸懶腰,慢聲吟誦一兩首優(yōu)美的小詩,正好可以松弛一下緊繃的神經(jīng),調(diào)劑一下疲憊的身心,也是十分愜意的。我看,關鍵還在于培養(yǎng)讀詩的興趣。只要有了興趣,時間總是擠得出來的。
要培養(yǎng)對詩的興趣,首先是用心靈去接近它、解讀它。那些千古傳誦的詩詞佳作,它們所蘊含的古代詩人的情感體驗,往往具有超越時空的普遍性,縱然有時代隔閡,也不致成為我們欣賞的障礙。再說,那些真正的好詩,大多明白如話,雖然是一千多年前的語言,對今天的讀者卻依然充滿了魅力。比如下面這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全詩沒有一個冷僻的字,不用任何典故,樸素得比如今的很多新詩和流行歌曲的歌詞更曉暢易懂。它真摯的感情全從肺腑中流出,即使從未有過遠離親人、作客他鄉(xiāng)的生活經(jīng)歷的人,也不能不為之動情,不能不為之從內(nèi)心升起對母愛的深深眷戀;更不用說有過這種生活經(jīng)歷的人了。記得我在十五六歲的時候,離開鄉(xiāng)下到上海求學,雖然路不算遠,但少小離家,總有一種游子思鄉(xiāng)的心情。不幸又在初中畢業(yè)之前忽遭喪母之痛,悲痛中反復地讀這首詩,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心靈震撼,不太會寫詩的我居然也寫出這樣的詩句:“密縫針線今猶在,不忍開箱檢舊衣。”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至今仍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當時這首《游子吟》給予我的巨大的沖擊力。
詩詞都是有韻律、有節(jié)奏的,在古代,詩詞都能合著樂唱。當時的唱法現(xiàn)在雖然已經(jīng)失傳,但讀詩詞如果不懂它的韻律和節(jié)奏,就很難品出它特有的韻味。三味書屋里的壽老先生讀書時那種悠長搖曳的聲調(diào)和如醉如癡的神態(tài),人們也許覺得很可笑,其實,讀詩詞時需要的正是這種對詩詞韻味的體驗和充分的感情投入。人們把讀詩叫做“吟詩”,吟,就是一種拉長了聲調(diào)有節(jié)奏的誦讀。我無意于提倡吟,但我想,如果我們真的想把讀詩變成一種精神享受,那就至少應該學會用普通話朗誦。我聽過孫道臨朗誦詩詞,雖然不是吟,但同樣讀出了詩詞的韻味。學習這種朗誦,除了體會詩意外,關鍵在于處理好詩句的節(jié)奏,具體說,就是要注意詩句中的停頓和某些字音的拖長。一般說,一句中逢雙的字如果是平聲(大致相當于普通話中的陰平聲和陽平聲),讀的時候都要把這個字的音調(diào)拖長些(押韻的字如果是平聲,也要拖長),從而形成一種長短相同、抑揚頓挫的節(jié)律。
關鍵詞:多媒體;唐詩;宋詞
信息技術以其聲、形、色、動靜結合的特點,越來越多地被廣大教師應用到教學中去。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信息技術可更好地展示教學的重點難點,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在高中語文唐詩宋詞的教學中,如何使用信息技術,使其輔助作用達到最佳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問題。
一、使用信息技術,可有效激發(fā)學生對唐詩宋詞的興趣
在教學中,恰當?shù)厥褂眯畔⒓夹g,可以有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詩詞所在的歷史背景,展現(xiàn)詩詞所描繪的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文時,先通過展示赤壁美景,讓學生感受“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再通過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曲和赤壁之戰(zhàn)的視頻,展現(xiàn)公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豐功偉績,最后,向學生介紹蘇軾當時的境遇,引申到對作者情感的認知。這樣的教學,給學生眼前一亮的感覺,讓他們體會到了赤壁的美景,感受到了詞人對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及詞人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很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二、使用信息技術,可擴大教學容量,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唐詩宋詞是語文教學中綜合性最強的內(nèi)容,包含了語文知識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教學唐詩宋詞時,教學的方法不能拘泥一格,必須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課堂,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文時,教師通過在網(wǎng)上搜索資源,積累關于此文的知識,在教學中,通過圖文展示,將當時的歷史背景、作者思想、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懷等展示出來,讓學生在觀看中體會,在體會中感知。這樣既可以完成教學目的,還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的發(fā)展。
三、使用信息技術,提供海量資源,促進學生自學
互聯(lián)網(wǎng)所帶來的資源是無窮無盡的,但也是良莠不齊的。在教學中,教會學生如何去搜索知識,如何去鑒別篩選知識,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有效地促進學生去自主學習,讓學生徜徉在語文知識的海洋,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自學的目的。
總之,當今時代,信息技術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新奇而已,信息技術也為我們提供了海量的資源,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而且,我們應當堅持以生為本,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有選擇地合理使用多媒體,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實現(xiàn)高效
關鍵詞: 《唐詩宋詞選讀》教學 有和無 虛與實
一、朗讀和默讀相依,于無聲處入佳境
在當今的語文課堂上,朗讀實際上已經(jīng)被放到一個很重要的地位上。的確,語文學習是需要朗讀的,語文課更是少不得那瑯瑯的書聲,在唐詩宋詞的教學過程中重視朗讀無疑更具有積極意義。蘇軾的“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不大聲地喊出來,又何嘗能體會到他內(nèi)心的那一份坦然,那一份久經(jīng)磨礪后的豁達;辛棄疾的“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不壯懷激烈地唱出來,又怎能感受得到他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憤懣和悲痛。但是,詩歌的類型不同,讀的方式也不同,豪放的詩詞不大聲吟誦,不足以快其意,婉約的則不淺吟低唱,不足以品其情,更有一些含蓄蘊藉、千回百轉的詩詞應該是在一種“相視而笑,莫逆于心”的意境中,尋求一種心有靈犀的默契。
有人說“朗讀和默讀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這也正說明了有聲朗讀固然重要,默讀同樣不可或缺。
倘若能在唐詩宋詞的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一些默讀的機會,多教給學生一些默讀的方法,多給學生一些寧靜的空間,那么學生所獲得的感悟,所受到的熏陶、所激發(fā)的靈感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我們的語文課堂,我們的詩詞鑒賞教學也一定會有無聲勝有聲的精彩,才會變得更加美麗,老師和學生才能一起在唐詩宋詞世界里漸入佳境。
二、常規(guī)和悖理相存,于無理處得深意
唐詩宋詞的創(chuàng)作其實就是遵循常理而又打破常規(guī)的矛盾統(tǒng)一的過程。常理,顧名思義,便是人們在通常情況下認可、依從的道理。比如,落花飛絮,讓人倍感身世飄零;柳絲雁影,令人頓感別離之苦;孤帆,浮云,落木,無不令人產(chǎn)生相似的情懷。這種在情感浸潤之下觀照萬物的審美經(jīng)驗,便積淀為常理。但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很多詩人大膽探索,解構、背離常理而為詩,卻別有真趣。如:“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蓖馕锉緹o情,何必怨楊柳?又如:“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思鄉(xiāng)、還鄉(xiāng)是人之常情,此處至情之語卻作“無理”表達。再如,詩人?;摓閷崳赜^卻反其道而行之,“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必M不別有一番洞天?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既然我們面對的唐詩宋詞如此變幻莫測,不拘常理,那么,我們在教學時又怎能囿于常理,按部就班?
無理,就是可以打亂詩、詞的時序。詩詞雖然有創(chuàng)作上的時間差異,但是時代不同,感觸卻相同;處境不同,但心境卻相同;詩文不同,手法卻相同。,應該會給唐詩宋詞的學習帶來新的生機。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與李白《送友人》同為送別詩,韓愈、柳宗元、蘇軾皆為遷謫客,杜甫、范仲淹都是憂國憂民人。可見,超越時空,打破常理還是有可行性的。
無理,就是可以打破傳統(tǒng)的講授模式。如果在學生基本掌握詩詞鑒賞方法和技巧的基礎上讓學生更多地參與進來,將部分詩詞鑒賞的權利下放給學生,讓學生課前搜集材料,課堂展示自己的理解、鑒賞成果,同學之間互相交流,相互質疑,最后形成基本一致的結論,那么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得到很大的激發(fā),教學的效果也一定會令人滿意。
無理,就是可以見仁見智,另類解讀。詩詞不是一個封閉、一成不變的僵硬的文字累加,而是靈動的、具有多元解讀性的優(yōu)美篇章,所以,我們在引導學生鑒賞的時候,要鼓勵學生見仁見智,甚至可以另類解讀。比如:對《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的主題,有的學生把它理解為閨中女子的孤獨、寂寞、思春,也有的學生將這個“弄裝梳洗遲”的少女看作郁郁不得志的作者的化身,這正說明了學生理解的深刻;對辛棄疾《青玉案》中的“那人”,可以理解為“情人”,可以理解為“志同道合的知音”,也可以理解為“孤傲、不趨流士的志士”,又何嘗不可以理解為“一種理想的追求目標”?
三、虛實與有無相容,于無盡處品余情
中國藝術里是很講究虛實相生的,唐詩宋詞更是虛與實最完美的結合體,在詩詞教學時,我們更要注意虛與實、有和無的處理。
1.內(nèi)容與方法。就課堂學習而言,文本是實,解讀文本的角度、方法、技巧是虛。正如景是實,情是虛,情一定要附著在景上一樣,我們的方法和技巧一定要附著在固定的文本上,而不能獨立存在,否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因此,只要我們牢牢抓住文本這一實,就可以化虛為實,虛實相生了。
2.感悟與背誦。感悟、品味可以天馬行空、虛無縹緲,但是背誦、默寫必須落到實處。我們在詩歌鑒賞的時候,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是生吞活剝,忽略意境;一是只重感悟,華而不實。前者不利于語感的培養(yǎng),后者如過眼煙云,轉瞬即逝。只有讓學生在課后不斷地去吟詠、背誦,才能鞏固課上所得,化知識為能力,進一步提高自己鑒賞詩歌的水平。
3.課內(nèi)與課外。雖然課堂為實,課外為虛,但是在課堂上無論老師準備如何充分,講解如何到位,學生感悟如何深刻,都不能說對某一首詩詞已經(jīng)完全掌握,沒有再感悟,再解讀的必要。不要說大部分唐詩宋詞都是常讀常新的,更何況有一些本身就是不確定的呢?比如馮延巳的《鵲踏枝》中的“閑愁”,失意者讀來感到是壯志難酬,失戀者讀來是相思難禁,少年讀來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無聊,老年人讀來是“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的無奈。
這正是課堂教學有時盡,課后回味無窮期。正因為詩詞的鑒賞是一個不斷延伸,永無盡頭的過程,所以我們才會在虛和無中有所得,有所悟。
四、個別和一般相輔,于無為處提升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得好:“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薄短圃娝卧~選讀》中的詩詞更是我們鑒賞詩詞的例子,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就要發(fā)揮好“例子”的作用,處理好個別和一般的關系。
1.同類歸納。詩詞是有流派的,我們可以把課本中同流派的幾首詩詞放到一起歸納它們的共同點,進而推廣到鑒賞其他風格相近的詩詞。比如,通過對《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等詞的學習,我們可以體會到“花間詞”以“表現(xiàn)離別相思為主,詞風香軟濃艷”的特點。
詩詞中選擇的意象有時是相同的,比如《望月懷遠》、《春江花月夜》、《蘇幕遮(懷舊)》都選擇了“月亮”這一意象,而且都借助“月亮”表達相思之情,我們也可以把這一點推廣到鑒賞其他帶有月亮這一意象的詩詞。
2.同中求異。當然,詩詞是千變?nèi)f化的,我們在進行同類歸納的時候,還要做到同中求異,這樣才不至于失之偏頗。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都將抽象轉化為形象,變無形為有形,但具體運用上又各具特色。第一句用江水喻愁,表現(xiàn)出了愁的深廣和綿綿不絕;第二句用車載斗量來表達愁的沉重和不可排遣;第三句運用博喻,表達了愁的多、雜亂和連綿不絕,具有生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