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范文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

第1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范文

一、感知教材,提出問題

小學課文的突出特點就是中心明確。在導人新課,學生進一步感知課文時,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課文中講了怎樣的一對父與子?從哪一句話中可以看出來?從這句話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通過這三個問題不僅使學生進一步抓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把握住文章的中心句,同時也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課文的目的一一為什么說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從而形成問題意識,產(chǎn)生學習需要和興趣,達到問題驅(qū)動的目的,使學生知道要學什么。

二、探究學法,啟發(fā)自主

學生有了學習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非常重要。我在學法指導上是這樣做的:首先通過運用交談的方式提出,要知道課文中為什么說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你準備怎樣學習課文?學生說要讀書,要劃出重點詞語和句子細細體會、要邊讀邊想……為了使學生學習得更加有效,我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做簡要概括后,結(jié)合單元訓練重點補充說:還要特別注意通過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的句子去體會父與子無比幸福的愛。這樣為學生自主學習解決了學習方法上的困惑,使學生明確了應該怎樣學。

三、自主學習,合作指導

語文素養(yǎng)不是教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漸鍛煉發(fā)展起來的。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深入學生之中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關(guān)照“學困生”,對學生學習給以必要的幫助和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學生是否能夠有效自主學習的關(guān)鍵,也是學生能否進行自主學習實踐的關(guān)鍵。學生得到充分的自主學習實踐后,在小組內(nèi)進行學習交流,對問題進一步明確,對自主學習成果進一步完善。使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四、匯報交流,幫助引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chǔ)。因此,在學生匯報交流時要注意落實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為此我做了這樣的設(shè)計:一是請同學們按著課文的順序匯報你從哪里體會到“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二是結(jié)合學生匯報中提出來的重點詞句進行綜合性語文技能訓練。我采取的教學策略為一匯報,二談感悟;三設(shè)點訓練、深化理解提高學習質(zhì)量。

五、總結(jié)反思,拓展延伸

學生對自主學習的評價是學生自主學習良好品質(zhì)形成的重要因素。在總結(jié)學習時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一組提問: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你是怎樣學習的?你記住了課文里哪些重點句子?課后你準備怎樣做?使學生養(yǎng)成總結(jié)反思、自我進行學習規(guī)劃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品質(zhì)不斷地發(fā)展。

第2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范文

【關(guān)鍵詞】新課程改革 小學語文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28

通過語文教學,小學生應該掌握語文基礎(chǔ)知識和必要的學習方法,形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和培養(yǎng)強烈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的教學,是學生學習發(fā)展的基礎(chǔ)階段,是在為未來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明確提出要構(gòu)建體現(xiàn)語文學科特點和學生需要的小學語文課程。學生的主體性和新型的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具體地體現(xiàn)和落實,增強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時代性,使其更具生命力。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實現(xiàn)自主學習

小學生愛玩,對學習缺乏長時間的注意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增強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驅(qū)動力。學習內(nèi)驅(qū)力的激發(fā)和增強,應該先從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方面著手。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對于外界事物有著廣泛的興趣,所以教應該讓學生的興趣點聚焦于語文學習。經(jīng)過對小學語文教材的深入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編者所選用的課文都是一些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文章,而且大部分文章的文學性很強,包含生動的故事、優(yōu)美的詩歌和賦予探究價值的科學性文章。小學語文教材具有豐富性和近于生活的特點,符合小學生的“口味”。既然,教材都如此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教師更應該在考慮學生的興趣與特點的前提下選擇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濃厚的學習興趣是為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既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個體發(fā)展的需求。所以,學生是課堂主體,應是小學語文教學一以貫之的原則。學生只有形成持續(xù)有效的學習內(nèi)驅(qū)力,才能自主學習,以此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月光曲》,這篇課文文字優(yōu)美,富有畫面感。讓學生通過誦讀細細體味優(yōu)美的音樂、美麗的月色和寧靜的環(huán)境。以文動人,讓學生自主感知課文的豐富意蘊。又如,教學《窮人》這篇課文時,筆者以問導教,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學習、探究。課文一開始通過對屋內(nèi)和對大海的描寫進行比對,描寫了漁夫一家貧窮的家境、艱苦的生活。提問:漁夫家境如此窘迫,為何還說漁夫家“溫暖而舒適”。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并自主思考和交流。在思考、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結(jié)合多媒體,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教學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由于缺乏先進的教學方式,普遍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導致語文課堂教學枯燥、教學節(jié)奏緩慢,嚴重違背小學生學習的特性和習慣。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多媒體教學的廣泛使用,較好地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的毛病,為我國教育教學帶來新的發(fā)展條件。同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也極大地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僵化的狀態(tài)。小學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jié)合,為教學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多媒體強大的功能,能夠以多種方式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去體驗語文。

再以《月光曲》為例,教師可以播放相關(guān)的鋼琴曲,讓學生先聽音樂,感受樂曲中的情感。然后在揣摩情感的基礎(chǔ)上朗讀課文。此外,結(jié)合多媒體教學,教師也可運用情境教學的方式。例如,《窮人》故事性較強,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讓學生在特定的角色中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課文主旨。在多樣化的教學中,學生感受到語文的千變?nèi)f化,學生也會更主動投入于語文學習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以強大的科學技術(shù)作為保障,來提高學生興趣和教學有效性。

三、設(shè)置師生交流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生成性的課堂

在新課改下,學生為課堂的主體,也就意味著學生在課堂中擁有主導權(quán)。小學生渴望表現(xiàn)自己,獲得認可,雖然傳統(tǒng)教學不重視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但是在新課改的洗禮下當下的教學相當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教育教學并不是要批量生產(chǎn)“教育產(chǎn)品”,而是要塑造個性化的人。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要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能夠促進學生的交流與表達。鼓勵學生談“怪想法”,課堂教學才會出現(xiàn)學生踴躍發(fā)言的局面,才有可能擺脫教師的提前預設(shè),而臨時轉(zhuǎn)變教學思路,出現(xiàn)更出色的教學活動。在師生交流中,教師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學生;學生也能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和鼓勵,激發(fā)學習興致。

例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提前讓學生收集身邊的有關(guān)地震的感人事例,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交流討論,談感受。帶著這樣的情感再走進《地震中的父與子》,學生會更積極主動地交流和表達對課文的理解與感受。在交流討論中總結(jié)出人性是善良與美好。師生是教學中的雙邊活動,師生的良性互動有助于教學的開展,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四、重視教學評價,做好教學反思

第3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范文

對新課標的理念,很多教師是一知半解甚至扭曲,為了追求自主開放的課堂,教學似乎變得簡單了。教師們常以模糊、空泛的問題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殊不知這樣的提問已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不斷反思,覺得我們在“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的過程設(shè)計與處理上更應該細化,不僅關(guān)注文本的細節(jié),就是鉆研文本,深入到每個細節(jié);更要關(guān)注教學細節(jié),如細小的教學語言、環(huán)節(jié),文本的詞句、訓練點等,這是動態(tài)生成的細節(jié),需要教師及時去捕捉。抓細節(jié)處的教學,更容易激發(fā)學生情感體驗。

一、深入文本細節(jié),挖掘深層情感

1.挖掘“空白”。在鉆研教材時要努力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每個學生知識結(jié)構(gòu)、生活經(jīng)驗不同,面對文本的空白,他們的感受體驗也是不同,學生的個性也隨之表現(xiàn)出來,學生的思維特別活躍,這樣的課堂是靈動、有生命力的。語文課堂的交流活動,在某種程度上,便是師生依托文本,結(jié)合自身體驗,不斷尋求空白、填充空白、創(chuàng)造空白,并為學生留下空白。

2.留意“標點符號”。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中是最不起眼,容易被我們忽略的,但是它能幫助人們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在閱讀文本時,我們強調(diào)除了要抓住重點詞句去感悟內(nèi)涵之外,也不能放過標點符號。課堂上留意并捕捉“標點符號”,會給教學帶來許多精彩。

在教學《地震中的的父與子》中,為了讓學生體驗到父親為了救孩子艱辛及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在教學“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句話時,筆者是這樣設(shè)計的:自己試著讀一讀這句話,談?wù)勀愕母惺堋T诜答仌r,學生更多的感受是父親的辛苦、疲憊,他們的體驗還是淺層次的。于是筆者又出示句子:“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睂W生這時才注意到標點符號的變化,讀的時候感嘆的語氣自然出來,發(fā)自內(nèi)心的體驗也一下子噴涌而出。

二、品讀點亮細節(jié),促成精彩感悟

文本中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我們要解讀文本,就要從準確理解每一處詞句入手,去還原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觀察和認識,深刻理解其中的含義。通過朗讀再現(xiàn)課文所描寫的情境,在情境中升華情感,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

如教學《魚游到了紙上》時,筆者對句子“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jīng)融為一體了”的朗讀進行指導。

師:看來青年作畫真的已經(jīng)到了癡迷、忘我的境界了。誰也能忘我地來讀一讀?

第一個學生的朗讀強調(diào)了“越來越多、贊嘆、議論”。

師:為什么要這樣讀?(有的學生說:“那位青年畫魚畫得太活靈活現(xiàn)?!庇械恼f:“青年把魚畫得很生動,像真的魚游到了紙上?!保?/p>

第二個學生的朗讀故意突出“融為一體”且語速較快。

師:請同學們評價一下他讀得怎么樣?(有的學生說:“‘融為一體’應該讀輕點慢點,因為青年畫得太投入,他滿腦子是魚,已分不清自己和魚?!庇钟袑W生補充:“他畫魚已到了忘我的境界,讀得慢一些才更能顯示出“他好像和游魚已經(jīng)‘融為一體’了?!保?/p>

教師又進行了總結(jié):看來我們要把課文讀得有感情,讀得有韻味,必須要先讀懂課文,仔細推敲課文的語言文字。

朗讀細節(jié)處理要巧妙,過分注重技巧的朗讀沒有內(nèi)在情感,我們需要在感悟的基礎(chǔ)上朗讀。教學要注重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通過學生評價朗讀,在評價中就慢慢豐盈了“融為一體”的內(nèi)涵,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品讀與感悟。

三、捕捉教學細節(jié),感受靈動體驗

第4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范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生命意識

目前,不同的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既是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又是語文教育的思維能力,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是思維能力的最高層次。將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重點進行培養(yǎng)和教育出有能力進行創(chuàng)新的人才是素質(zhì)教育的最為高效的途徑和必經(jīng)之路。必須將創(chuàng)新作為培養(yǎng)目的,才能最大的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擴充,將知識學深,學精,從而達到全面發(fā)展的最終目標。

一、將生命意思的可能性在小學語文中加以體現(xiàn)

在整個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將生命意識加以到教學當中,使學生對生命產(chǎn)生尊敬,在學生不察覺的狀態(tài)下將這種教育以最大的方式教育到學生的學習中。

(1)語文教學在學生的德育教學中有著獨特的功能?!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語文在培養(yǎng)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并且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依據(jù)。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對生命的意識進行體悟,了解生命的價值,所以生命意識加入到語文中就顯得更為重要。

(2)小學語文教學可以提升對生命意識的領(lǐng)悟。在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像《地震中的父與子》等大量的文章都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深刻的探討。所以教師在針對這一類課文的講解時,要主要側(cè)重點,對其中的價值觀和深刻意義進行挖掘,使學生在對課文學習的同時也認識到生命與生命的意義。

二、怎樣在小學語文的授課中將生命的意義加以體現(xiàn)

1.將矛盾法運用在授課當中,將學生主動學習的好奇性激發(fā)出來

學而始思,思而源疑,對于大部分小學同學的好奇性,授課時通過運用矛盾法,設(shè)立懸念,制造沖突,讓學生在學習當中存在疑問,并且產(chǎn)生知道答案的欲望。并且在產(chǎn)生疑問的同時,對文章所表現(xiàn)的意義進行反思,積級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好奇心是一個人產(chǎn)生探索欲,產(chǎn)生研究發(fā)明的智慧源泉。好奇心理是所有的發(fā)明家必備的心理,并且只有存在這種好奇的心理,才能使人們勇敢的在事業(yè)成功的路上踏出第一步。并且好奇性是人名對于接受新事物和探索新事物的第一心靈體現(xiàn)。人們都說,興趣對于教育來說是最好的引導武器,那么好奇性則是這種武器最好的導航。是這行好奇性將你的興趣提升到最大,引入一個又一個的不同的領(lǐng)域。因為有了這種性格,我們才認識到這個世界的廣闊,大自然的美麗。郎士曾經(jīng)說過:好奇心鑄造了文學家和詩人。這種觀點正好印證了在整個人類發(fā)展的歷史中,舉世著名的科學大師,藝術(shù)家,和發(fā)明家都是有著一顆好奇心的人。

2.在課余生活中感受生命之光

在小學教學中,生命意思的教育要全面貫徹在整個學生的生活中,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在課外也要讓學生感受到生命之光。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而各種活動更是對于生命形態(tài)學習的最好方式。在課堂教育上我們可以站在先賢的肩膀上對思想的殿堂進行眺望,但是在大自然的生活中,更能使我們領(lǐng)悟生命的真諦,并且投入到更深的生命活動中,并能使我們和學生一起感悟這個世界和人生的生命之光。還能更深刻的感悟生命之重和生命之堅。將這種課外的感悟成為一個生動親近的生命教材。

3.在寫作之中將生命教育進行升華

古希臘人將“認識你自己”刻在阿波羅神殿的石柱上警醒自己,在小學的教育中對于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還要使學生對于生命的意義加以思考,并且在文章中對自己進行反思,引導學生對自己,社會,人生的不斷認識,不斷提升。

在小學教育中,可以引導學生以生命為話題進行創(chuàng)作和訓練,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對生命產(chǎn)生積極的興趣。在一些特殊時期,如地震,泥石流,非典等,教師可以以此讓學生對這些事件進行學習,進行思考,從而對生命有一個更好的認識。還可以通過學生對日記,隨筆的記錄,詳細了解自己身邊的生命狀態(tài),提高生命的質(zhì)量。

綜上所述,盡可能的激發(fā)學生的主導意思,使其自己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制定符合學生時期心理特點,內(nèi)心情況的教育方式。雖然小學時期的語文教育工作是一個重大的,影響深厚的工作。但是對教育進行創(chuàng)新也是新的一個研究方向。在語文教學中要對其加入新的血液,使其煥發(fā)出新的光芒,向著科學,健康,文明的發(fā)展方向。同時教育創(chuàng)新與語文教學也是相輔相成的。要想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必須將教育創(chuàng)新與語文教學相結(jié)合,并且在一定情況下為語文教學做指導,才能使語文的教學方式得以改革,水平得以提高。老師盡可能地營造有助于學生全員參加的學習氛圍與上課環(huán)境,讓學生自主學習。帶領(lǐng)學生踴躍地進入學習中,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quán)。在進入學習過程里,學生不但增長知識,又掌握了智慧。很好地感受到了加入之趣、思考之悅、成功之喜。這樣,學生才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里學會主動思考。

參考文獻:

第5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范文

一、根據(jù)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制訂的的,如果脫離開教學目標而隨意地確定教學方法,就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所以,我們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如果一堂課的教學目標重在字、詞、句的理解和記憶,那么教師必須對字詞句講解到位并做一些抄寫,運用的練習,該讓學生背誦的必須背誦的流暢無誤;如果一堂課重在掌握篇章的結(jié)構(gòu)和布局、寫作技巧,則需要教師逐段分析講解與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相結(jié)合;如果一堂課的教學目標重在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則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反復品味課文、討論體會,這自然離不開朗讀、問答和討論。如一位教師教《景陽岡》時,將“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作為教學重點,教師采用了自讀法、討論法、表演法,讓學生注意抓住課文中的動詞,揣摩武松的沉著、機智、勇敢、無畏的品格,從而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二、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內(nèi)容的教學有各自的規(guī)律,因而有各自的方法要求。敘事性作品、說明性文章、詩歌等不同類別課文,各有各的講法、讀法。教學內(nèi)容不同,側(cè)重點不同,教學要求不同,教師所采用的具體教學方法就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單元的課文,具體的教學方法亦可靈活多樣。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這是一組寫人的文章,單元教學重點是學會人物分析,通過對人物的分析,來體會人物品質(zhì)和飽含的情感?!兜卣鹬械母概c子》既要讓學生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又要引導學生通過對人物外貌、語占和動作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閱讀能力。因此教學中,可運用朗讀指導、賞析詞句、品讀感悟、想象延伸、情感渲染等多種方法。《慈母情深》則可以讓學生在有了一定的評析人物能力的基礎(chǔ)上,試著獨立閱讀,獨立品析人物,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的對話很多,且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因此,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教學中可運用披文得意、自我感悟,聯(lián)系生活、加深體驗,反思文本、內(nèi)化情感等多種方法?!秾W會看病》是略讀課文.從母親盡責的獨特視角,反映了母愛的廣袤深遠。教學中可以通過品析、辯論的形式,對人物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母愛,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注意磨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梢?,在選擇教法之前,教師首先應認真地鉆研教材,根據(jù)教學目標靈活處理教材,然后再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特點及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

三、根據(jù)自身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每一個老師都有各自的教學特色。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專業(yè)素養(yǎng),都會影響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對教法的選用。因此,執(zhí)教之前,教師應對自己做一個反思,深入尋找自己的個性特點,把握自身的客觀實際情況去進行教法上的選擇。幽默風趣的老師,可以以輕松、詼諧的語言和形態(tài)活躍氛圍,激活思維;駕馭課堂能力強的老師,可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吸引學生關(guān)注知識的生成過程,參與課堂教學過程;書法和繪畫天分較高的老師,可以用漂亮的粉筆字和流暢的簡筆畫,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引領(lǐng)學生感受語文課堂的濃厚的藝術(shù)味道。新課程改革的宗旨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課堂教學必須真正做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在語文教學中,無論準備采用什么教學方法,都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chǔ)上,科學合理地選擇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四、根據(jù)教學情境,選擇教學方法

第6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范文

一、課堂生成的資源化

課堂是一個五彩的世界,是一個千變?nèi)f化的陣地。農(nóng)村學生的思維雖然不如城里學生那么有條理,但其中也不乏智慧的火花,只要教師善于把握,一樣會讓課堂出現(xiàn)耀眼的光環(huán)。如果我們認真地把它們作為一種寶貴的資源來處理,會為語文教學挖出一個寶藏。在教學《隆中對》一文時,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所了解的有關(guān)諸葛亮的故事。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小學學過《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主要講諸葛亮忽悠了周瑜?!币徽Z既出,滿堂哄笑。我當時眼前一亮:這個學生不一般,這個答案不一般,這個“忽悠”不一般,不能僅僅一笑而過。細究之下,“忽悠”這個詞這幾年很流行,學生受社會的影響一點也不奇怪。不過,這個詞一般是用在開玩笑的話語中,不能用在一些莊重的場合,但從另一個角度講,這位同學用一種自己的獨特理解來活用生活中的語言,是一個積極學習語言的好例子,一定要保護這個同學學習語言的積極性,但又得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我首先對這位同學進行表揚:“不同凡響,匪夷所思,思維活躍。但同學們?yōu)槭裁葱δ隳??”這位同學回答不上來。我便讓那些發(fā)笑的同學來說說意見。終于有一位同學說:“‘忽悠’這個詞含有玩弄的意思,用在這里有些貶低了諸葛亮。”這位同學想想,也自覺不太恰當,笑了笑,臉上有些微紅。我提示他,能不能把“忽悠”這個詞換換。后來他就想到用“制服”。大家都覺得比較滿意。這樣處理,既保護了這位同學的積極性,又讓大家學習了語言的使用,明白了語言文字的感彩,可謂“一箭雙雕”。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仿寫是其中的一項內(nèi)容。學生仿寫往往思維受局限,這就要指導學生從生活中取材,讓學生活學活用,有的學生就能學以致用,為其他同學開辟一種新的思路。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文章中有一個關(guān)聯(lián)句:“不必說碧綠的菜畦……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蔽易寣W生用關(guān)聯(lián)詞“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造句。一個學生造了這樣一個句子:“不必說巍峨的嶗山,也不必說具有國際化大城市氣派的東部,單是那小小的百花園,就有無限趣味?!蔽衣犃撕?,大加贊賞:“能把課堂學過的內(nèi)容結(jié)合實際生活恰當?shù)挠藐P(guān)聯(lián)詞聯(lián)起來,這是一種高明的創(chuàng)新?!睆拇艘院?,我經(jīng)常讓學生針對課文的具體情境進行仿寫。有了前面的經(jīng)驗,學生仿寫起來就游刃有余了。

二、教師角色的多重性

什么樣的課堂受學生的歡迎,什么樣的課堂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是課堂教學中至關(guān)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學是一臺戲,教師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這臺戲的質(zhì)量,然而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學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論,這不是語文教師應扮演的角色。語文教師應在學生與教材之間扮演橋的角色。在閱讀上教師應做打開學生閱讀視野大門的鑰匙:1.培養(yǎng)閱讀興趣,要給學生閱讀自由。2.做好閱讀指導,如怎樣選書,怎樣看書等都要做認真指導。3.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每天定時閱讀的習慣,記讀書筆記的習慣,閱讀中提問題的習慣等。在學生人文精神的滲透上教師要做藝術(shù)感染的天使:首先是情感上要豐富而真誠,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風度,最后語文教師要有較高的藝術(shù)鑒賞能力和藝術(shù)修養(yǎng)。在創(chuàng)新精神上,教師做學生的開路先鋒。

三、詞語的具體形象化

無論是誰,都應當承認學生學習語言時的個體差異,但學生對具體的事例都懷著一種天生的親近感。中國的歷史悠久,典籍典故浩如煙海,即便是一個閱歷不深的青年教師,也為我們讓詞語具體形象起來提供了足夠的來源。講革命先烈的樂觀主義精神時,我為了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樂觀,講了這樣的事例:“有一個石學士,此人心胸寬廣,做事不拘小節(jié)。有一次,他乘車外出,由于他的車夫不小心,馬驚了,把他一下子從車上摔了下來。車夫心驚膽戰(zhàn)地扶起他,請求他饒恕自己。這位石學士說:‘幸虧我是石學士,要是瓦學士,這會可慘了?!蓖瑢W們聽了后都哈哈大笑。我進而告訴學生,樂觀就是在處境艱難的時候,仍然開朗笑對。

四、每篇課文都有一個亮點

這種想法,源于我自己的一次教學實例。在講《精彩極了,糟糕透了》這篇文章時,我當時設(shè)置了一個句子的重點理解:“七點一刻。七點半。父親還沒有回來。”我表現(xiàn)出很納悶的樣子問學生:“只有一個詞,作者卻都用了句號,作者是不是用錯了標點符號?如果沒有用錯,那么哪位同學能把這個句子補充完整?”在我的引導下,一個學生補充道:“我在客廳里等著父親,一看表,已是七點一刻,但是父親沒有回來。又等了很長時間(這是作者的感覺),父親仍然沒有回來,我又看了看墻壁上的掛鐘,七點半了?!逼渌瑢W也是類似的答案。我緊接著問:“從這幾句話你體會到什么?”學生用本課的成語“迫不及待”來回答。我又讓學生讀這幾句話,學生的興趣明顯地高漲。讀書的熱情高漲。幾遍下來,幾乎人人能熟讀成誦。緊接著我又出示了兩篇文章《諾曼底號遇難記》《地震中的父與子》,讓學生找出與此相似之處,以期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我們期望語文教學能立竿見影,學過的好東西能成為學生的東西,那么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必然指日可待。這節(jié)課給了我一個極大的鼓舞:抓住課文的一個亮點,讓學生在幡然醒悟中欣喜地發(fā)現(xiàn)作者遣詞造句的用意,這樣他們就會過目不忘,就樂于學著應用。

在后來的教學中,我就盡力在每課中找出一個有特色的地方,讓學生思考,研讀,體會,做到“質(zhì)疑——豁然開朗——喜愛——成誦?!?/p>

第7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范文

一 、內(nèi)容補白,升華情感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皯崱焙汀般?,實際上是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tài)前的心理狀態(tài)上的空白。教師要巧用文章中的段落、語句,創(chuàng)設(shè)情感留白,引領(lǐng)學生進入“憤”和“悱”的狀態(tài),因為此時學生的注意力、思維、情感、意志等交織在一起,是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刻,很容易形成內(nèi)心共鳴,這種真切理解和個性化的感悟是老師的講解無法替代的。

我曾經(jīng)聽過特級教師王崧舟執(zhí)教《長相思》一課,這堂課讓我感受深刻的是王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善于挖掘教材的空白,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適時巧妙的“補白”,讓學生真真切切地走進文本,又走出文本,在教學過程中,王老師憑借豐厚的語言功底,引導學生用心領(lǐng)悟,用情體會,用想象補充,給語文課堂注入了一溪滋補之水。因此,課堂充滿著詩情畫意,課堂煥發(fā)著生機活力。下面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我現(xiàn)在回憶起來,都是記憶猶新的。

王老師上完了這首詞的上闕,學生們都還深深沉浸于詞人在征途中跋山涉水,輾轉(zhuǎn)反側(cè),抬頭仰望,孤獨沉思的情形中。王老師卻話鋒一轉(zhuǎn):在納蘭性德的心里,他的家鄉(xiāng)又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要求學生展開想象,把你在作者家鄉(xiāng)看到的畫面寫下來。學生在《琵琶語》的伴奏中進行補白寫話,王老師則用舒緩的語調(diào)提示學生想象詞人在家鄉(xiāng)生活的種種可能性。學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調(diào)動,一幅幅具有個性的畫面展示在我們面前:“鄉(xiāng)村樂居圖”“朋友暢談圖”“院中賞月圖”“兒童嬉戲圖”……詞人的家鄉(xiāng)是多么的美麗溫馨,安寧祥和。可是現(xiàn)實卻是“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 …… ”這么巨大的反差,詞人怎能不“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怎能不思念家鄉(xiāng)?。τ谶@一教學重難點的處理,王老師獨具匠心地抓住“故園”二字,進行內(nèi)容補白,令學生蕩氣回腸,唏噓不已,真正地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使課堂變得有靈性,有生命,有詩意。

課后,我深切反思,何謂有效課堂?這是多么真切、實在的有效課堂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時常深入不進去,轉(zhuǎn)化角色進行換位思考,能把學生引領(lǐng)到第一人稱的“我”,讓學生和課文的主人公融為一體,是一種幫助學生深入思考的有效方法,使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這樣,學生不再單純是為解答問題,而是設(shè)身處地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主人公,學生自然會有感而發(fā)?!榜猷l(xiāng)心夢不成”學生理解不了,老師也很難講清楚。王老師巧妙采取轉(zhuǎn)換角色的方式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展望詩人家鄉(xiāng)溫馨祥和的畫面,這樣今昔對照,何須老師多言??!

二、標點填白,激活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對標點符號熟視無睹,不加重視,在學生的作文中,也常常被用得無趣無味。其實標點符號不該是雞肋,許多課文往往用標點符號設(shè)下空白,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能讀懂課文中的語句是水平,能讀懂標點符號是高水平,我們在教學中就應充分利用標點符號為研讀點,通過學生的再造想象以充實“空白”,連接“空白”,促使學生對文本進行再創(chuàng)造,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為了引導學生理解感受父親的了不起,我抓住“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三十六小時……”這句話中的省略號詢問學生,這里的省略號是什么意思?然后引導學生想象,在這么長的時間里,父親獨自一人面對巨大的石塊,面對破碎的玻璃,是怎樣挖的?還會遇到什么困難?父親是怎樣想,怎樣說的?在學生想象交流中,一個不顧一切救兒子的偉大的父親形象更加豐滿了。此時,讓學生再讀這句話時,已是“潤物細無聲”了,飽滿深情不說,甚至有的學生眼中還含著淚花。

這小小的標點,既很好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突破重難點,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趁熱打鐵,鼓勵學生在自己的習作中巧妙地使用標點符號。

三、結(jié)尾留白,余音繞梁

課堂結(jié)尾并不是一堂課的“終曲”,而是一堂課走向成功的關(guān)鍵一步。因此在“曲終”之時,教師可以在課尾設(shè)置留白,留下一串“省略號”,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作更進一步的推理延伸。這樣課雖已結(jié)束,而學生的思維活動卻在持續(xù),一曲彈罷,繞梁三日不絕,這是課堂教學的最佳境界。

第8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范文

愚見,根據(jù)教師對知識需求的急迫性與知識本身的難易特點,可以將教師知識視野劃分為三個層次:平行知識視野、前行知識視野、縱深知識視野。

一、 第一層面:平行知識視野

所謂平行知識視野,指的是與當前教育教學緊密相關(guān)的、能看得見摸得著、馬上能產(chǎn)生效能的知識視野范疇,關(guān)注的是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對象,是與自身教育教學進程齊頭并進的知識素養(yǎng)。

1.視野向右:教學亟需――時事新聞與課本拓展

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學生興趣的調(diào)動。要使學生感受到課本上學習的不是陳腐的知識,而是鮮活的、是資源的精選本,使之始終有興趣圍繞教師的教學活動展開自己的思考,或者借助于教師的指導打開面向世界的一扇小窗戶,這是教學中絕對的難點,也是最迫切需要突破卻乏人關(guān)注的盲點。

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思路是強調(diào)時事新聞的引入。試以幾個新聞熱點來舉例:

比如,小學數(shù)學老師頗為苦惱也被人非議很多的“抽水放水”之類的問題,可以引入舉國矚目的王家?guī)X透水事故輕而易舉地得以解決。進水口,出水口,這些游泳池中無聊的同時出水同時又放水的把戲可以被生死攸關(guān)的透水量與抽水量的對決來替代,吸引學生的就不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

再如,《地震中的父與子》就可以在雅安地震中找到感性的土壤。無論什么課,總有個新聞或者舊聞能對得上號,總比雷同甚至無病的課堂有意義得多。

解決這一問題的另一個思路是把課本涉及的知識進行拓展進而引申出其他的知識。

在我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最懷念的是初出校門擔任常識教師的時光,只是好景不長,沒幾年就被科學課取代了。在那段時光里,我雖然沒有多少課堂教學的技巧,也沒有很好的組織教學能力,但那仍然是讓學生最感興趣的課堂,無它,因為那樣的課堂向?qū)W生展示出的是課程五彩斑斕的一面。那時的常識是涉及地理、歷史、天文、物理、生物的大雜燴,而每一堂課,我?guī)缀醵及阉兂砂藢氈?。我總是在課前仔細地閱讀教材,從中尋找學生可能感興趣的知識點,然后大量搜索相關(guān)資料,使自己的課堂總是充滿著驚喜,讓學生無時無刻不保留著興趣――我相信,不管現(xiàn)在教學方法的導向如何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是永遠無法改變的。

也因此,在我后來任教語文與科學的歲月里仍然保留了這樣的備課習慣。

2.視野向左:學生之愛――書籍博覽與影音資訊

教學工作的對象是學生,因此,能否了解學生,能否團結(jié)學生,能否讓學生認可教師,是關(guān)系到教學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無疑應當對學生喜歡閱讀的書籍與電影等略有所知,這樣才可以及時把握學生的動向,也可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當我們對學生描述《仙劍奇?zhèn)b傳》中景天和邪劍仙的賭局而無動于衷的時候,當我們對學生描述假期中看《喜羊羊與灰太狼》而不知所云的時候,我們與學生的距離雖然很近,但實際上卻非常遙遠,借用泰戈爾的話說,那就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站在你前面,你卻不懂得我的心,宛如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

不管是《夢里花落知多少》、《盜墓筆記》還是皮皮魯、查理九世,不管是周杰倫、李宇春還是林志炫、吳莫愁,不管是《哆啦A夢》還是《愛情公寓》、《生活大爆炸》,如果我們要贏得學生的心,能夠與他們有相同的氣息,就要嘗試著與他們同呼吸――即使是暫時的、偶爾的,也總比僅沉浸于自己的時代、自己的世界要好。

二、 第二層面:前行知識視野

所謂前行知識視野,指的是與當前教育教學相關(guān)的、無意中閃光表露但不是與每一堂課都非常密切的知識視野范疇,關(guān)注的是科學與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是推動教育教學進步的知識素養(yǎng)。

1.視野向后:涵養(yǎng)之源――歷史典故與地理風俗

俗話說得好:瞻前顧后。遠行,不能只看前方,還要看看后邊的來路。

歷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一種文化的載體記錄。當我們對歷史洞若觀火、對典故了如指掌的時候,我們擁有的是一個成功者典范的寶庫,一個誤區(qū)的雷庫,一雙世事洞明的眼睛與一種超然的心態(tài)。讓《明朝那些事兒》中的激情蔓延,讓百家講壇老樹開出新枝,讓《史記》、《春秋》、《資治通鑒》古韻浸潤我們的心田,也讓《歷史的橫截面》、《美人如玉》、《歷史是個什么玩意兒》這樣的草木能在園圃里自由生長,讓秀者自秀,雜者自慚。

而地理風俗等于讓我們在紙上閱盡宇內(nèi)海外、大江南北,雖談不上知之甚深,雖然紙上得來終覺淺,雖然媒體也不能真正替代我們的足跡,但我們能夠在《徐霞客游記》、《山海經(jīng)》、《水經(jīng)注》或者國家地理頻道中找到那些斜陽寒鴉、流水孤村、大漠落日、長河月圓,也能夠去了解那些奇異的風土人情、迥異的地貌生物,對我們言談舉止中流露出的信息、佐證著的教學內(nèi)容,都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2.視野向前:遠見卓識――科學探索與社會研究

每個學生都擁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都對未來充滿了幻想。這種想象驅(qū)使他們在課堂中或課堂外必然會向他們當然的指導者教師發(fā)出詢問。而我們就要在宇宙探索、基因排序、克隆人、UFO的世界里嘗試著給他們一個答案。同樣,我們探索社會的發(fā)展、了解未來社會的建構(gòu)形式,則是為他們的美好未來鋪路,讓類似于《物理與頭腦相遇的地方》、《薛定鄂》、《南渡北歸》、《于丹說莊子》、《中國農(nóng)民調(diào)查報告》等書籍盈滿我們的書柜吧――我們需要科學與人文的雙重身份,而它的標識叫文化。

三、 第三層面:縱深知識視野

所謂縱深知識視野,指的是看似與當前教育教學無關(guān)的、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說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派上用場的知識視野范疇,其關(guān)注的是教師深層次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是成就教師自我的知識素養(yǎng)。

1.視野向下:扎根土壤――學科知識與教育性知識

把這部分知識放在這一層面似乎會讓人意外,但是前提是,第一層面中的課本拓展已經(jīng)囊括了教學中對于本學科知識的幾乎所有要求。擁有第一層面的知識視野就基本上已經(jīng)能適應日常教育教學的需要,但真正要成就自我、磨礪自己還需要教師在學科知識與教育性知識上下苦功,使之積累、凝聚成實踐性知識。薛瑞萍老師的成長就很有典范意義,她從寂寂無名蛻變成能與竇桂梅唱和的名師,依靠的便是對近20本教育教學理論專著的精研細讀。

人的心性、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文化的土壤里孕育出來的。當我們驚喜于工業(yè)化的無土栽培時,往往忽略了土壤無可取代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在《談?wù)劷處煹慕逃仞B(yǎng)》中如是說:“關(guān)于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于教師來說,應當只是他的知識視野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的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shù)家和詩人?!边@個“無可比擬”、這個博大和深厚是需要臺下十年功才有可能企及的。

《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一書向我們展示了一種真正的教師風范:一個歷史教師,本身就是一個歷史學家;一個科學教師,本身就是一個昆蟲學家;一個語文教師,本身就是一名小說家。當老師具有如此的底蘊時,任何課堂對他們來說都是舉重若輕的,只需要稍稍錘煉教學技能就成了。

這樣,或許就能理解為什么我們?nèi)W師的課堂,卻總是學也學不像了。公開課前,我們“磨課”,冀望通過不斷地磨練自己來應對課堂上可能發(fā)生的諸多變數(shù)。但最終實施時,卻往往受困于教案的小井而忘記了周圍廣袤的天空和大地,沒有“生成”,更談不上“生本”。這不只是學生素質(zhì)的現(xiàn)實差距,也不僅僅在于課堂的設(shè)計與教學基本功的距離,而在于沒有那種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做底蘊,也就失去了揮灑自如的底氣與流暢,也就失去了自信與灑脫。

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

2.視野向上:提升境界――藝術(shù)寄托與哲學思索

人生是需要境界的。這不僅局限于教師,因為誰都需要生活的境界與思想的境界。在這里,我分別為他們找一個代表――藝術(shù)與哲思。

藝術(shù)愛好與水準除了對藝術(shù)老師是基本需求,不予置評外,對于個人來說,藝術(shù)更是讓人閑有所得老有所樂的好東西。無論是書法、繪畫、器樂、篆刻,還是歌唱、表演、文學創(chuàng)作,都是我們平常生活之上的寄托。而對教學來說,這樣的愛好會深刻地影響到學生。李吉林老師就說:“我在讀師范時,認真學好各門功課,還認真學畫畫,練美術(shù)字,參加詩歌朗誦會,創(chuàng)作舞蹈,我很喜歡音樂,學指揮,練習彈琴……這些在我后來的工作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惫耪Z云:“有其師,必有其徒?!蔽覀兊纳磉呄氡夭环煾付嗖哦嗨嚒⒌茏油瑯优d趣廣泛的例子。

哲學提升思想境界,讓我們閑有所思,老有所得。古希臘哲學家“一個人一生不可能踏進同樣的一條河流”的斷言發(fā)人深省,現(xiàn)代哲學“龜兔賽跑,烏龜永遠追不上兔子”的命題則讓人尋味。哲學的思索多了,人生就有了歷經(jīng)滄海般的意味,擁有了蘇軾“涼天佳月即中秋”般的情懷,再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來教育,自然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了。

第9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反思范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德育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5-0052-02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多元交往的過程。小學生在教學中交往,不單是認知結(jié)構(gòu)的重組和豐富的過程,還是其道德品質(zhì)、良好品格形成的過程。由于學生活動時間和空間的客觀原因,課堂也必定是教師進行德育滲透的主陣地,是學生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形成的渠道。而“愛”在課堂中的意義是可見的! 其所牽涉的內(nèi)容是廣泛的,既體現(xiàn)了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也反映了學生的內(nèi)在心態(tài),學生正處在知識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迫切需要加強正確的道德價值觀的培養(yǎng),所以“愛”的教育就像水對生命的意義一樣不可缺少。

一、愛在生活中缺失

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并不能感受到愛的缺失是多么的讓人心痛。我們學校有些孩子住得比較遠,是在學校吃中餐的。小童因為身體的原因,每天的中餐是外婆送到班級。我們看的人都覺得這外婆真好,小朋友們也羨慕有一個這么好的外婆??墒牵⊥膽B(tài)度從來都是很冷淡,每次面對外婆的叮嚀都是隨便應付,甚至是大吼大叫,推著外婆趕緊走。這時我就在想:難道他一點都感覺不到外婆對他的那份愛嗎?難道一個二年級的學生不應該懂得什么是愛嗎?還有一次,我經(jīng)過操場,看到一個同學在跑步時不小心跌倒了,不少人笑得前仰后合,卻沒有人伸出手把她扶起來,這個同學只能含著眼淚,揉揉膝蓋,自己爬起來。事后我反思了好久,為什么竟沒有一個同學伸出友誼之手?反而是當作笑話看,這只能說現(xiàn)在的教育缺失一種東西,那就是愛。那一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斷反省著: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教給學生的應該是什么?我想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道德。我們的教育應該使學生的精神世界變得充實,使學生內(nèi)心充滿著愛,這樣他們才能積極地面對生活,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二、愛在教材中體現(xiàn)

雖然愛的教育不見得是萬能的,但沒有愛則一切都不可能發(fā)生。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就有許許多多關(guān)于愛的文章,比如五年級上冊第六組課文,編寫人員選擇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等幾篇課文,選編課文的同時,還添加了許多關(guān)于愛的元素,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看到父母之愛的一個個側(cè)面,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

當然,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由于作者處理的匠心,留下空間讓讀者去體會、去想象、去延伸。

三、愛在課堂中飛揚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學活動既是知識信息的傳遞過程,又是師生間情感的交流過程。教師不是簡單地把知識裝進學生頭腦,而是每時每刻都在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接觸,情感的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會相互感染和影響。

(一)在朗讀中滲透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必然占據(jù)很大一部分,所以,這時候我們就應該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做好情感的滲透。在朗讀體驗中,通過語氣、語調(diào)的變化,來感受作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同時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懂愛,教師必須以情動人,要把全部的情感體驗和知識經(jīng)驗投入到教學中。教師情真,才能以情動情,學生在動情的時候,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中的一段話:“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我們在處理這段話的時候,可以抓住“吃驚”進行閱讀指導。母親吃驚地望著“我”,“我”又何嘗不是吃驚地望著母親,如果“我”不到母親工作的地方,也許永遠不知道母親是這樣辛苦地賺錢養(yǎng)家。此時,吃驚的僅僅是母親嗎?大家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達自己的吃驚的?這里連續(xù)用了三個“我的母親”,來反復強調(diào)我的那份――吃驚,強調(diào)了這就是“我”親眼看到的母親,她疲憊、勞累。通過分析這幾句話,使學生懂得了母親的那份辛苦,那么接下來就是要讓學生把理解的用朗讀來表現(xiàn)出來,來體會作者的心酸、心疼,從而使學生對母親產(chǎn)生深深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二)在情境中體驗

“情境”教學,是目前一種比較普遍的教學方式,也是在新課改下產(chǎn)生的新教學手段。“情境”教學不僅僅是為了達到新課改要求的目的,而是寓教于樂的一種手段,“情境”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貼近師生情感交流,加強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

現(xiàn)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二十韻》中提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教師如果能通過巧妙的導語,把學生情感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那就會為這堂課獲得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這說明在情境教學中,導入語至關(guān)重要,導入語如果設(shè)計得巧妙,就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上來,為后面的教學奠定基礎(chǔ)。

情境可以設(shè)計得非常精彩,但課堂是變化的,有時候的突變情境,處理得好,將會更加精彩,更加感人。在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這本書中,有提到這么一個課堂情景,一位學生說了這么一段話:“家把爸爸、媽媽、孩子結(jié)為一個整體,每個人在家里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墒俏业陌职?、媽媽離婚了,他們都不愿意要我,我沒有自己的位置了,我……我很難過?!边@個學生說完之后,就傻傻地站在那兒。課堂突然出現(xiàn)的這么一個情景,并不是這位老師創(chuàng)造的情境??墒牵@位老師不失時機地抓住這一瞬間,她走近那個孩子,把那孩子摟在懷里,并講了一個“珍珠貝”的故事。此時此刻,我們能感受到什么呢?在座的同學能感受到什么呢?一種情,一種心靈的撫慰。這么一個摟的動作,這么一番話,撫慰的不僅僅是一個孩子,它同時撫慰著其他的孩子。讓孩子在這么一個情境中上課,能不受感動嗎?

(三)在思考中感悟

古人云:學貴有疑?!耙伞睂ぐl(fā)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思維、盤活學生潛能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在課堂上,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所學的內(nèi)容產(chǎn)生疑問,這對學生理解“愛”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在《“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后練習中,讓學生去探討“巴迪長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愛?”“你又是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對他的愛?”通過分小組思考討論,而產(chǎn)生的思想火花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感受父母的愛。

(四)在沖突中升華

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指出: 在社會交往的諸多形式中,“沖突”和“合作”是兩種最值得關(guān)注的形式。在任何一種形式的社會合作中都存在社會沖突, 完全和諧的社會合作是不存在的。不存在沖突的群體即使存在, 也是沒有生命力的。所以語文課堂中,必然存在沖突。沖突有很多種形式,教師應正確把握沖突,恰當?shù)睦脹_突,解決沖途,這樣可以讓學生積極的情感得以發(fā)展, 消極的情感得到克服, 從而提高學生的情感水平。

每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愛的方式卻不盡相同,我們仔細發(fā)現(xiàn),都能從一些生活小事中發(fā)現(xiàn),父母對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但是,有些孩子會因為某種原因,不理解父母,心情會比較壓抑,這時候的情感沖突不利于學習。我們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交流,把感受說出來,通過口語交際來表現(xiàn)。也可以通過寫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對父母的愛,對父母說說心里話,并讀給他們聽。并回家后做一份感恩作業(yè),化感知為行動。還有召開主題班會……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感恩教育行動。這些方式,適度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也利于增進其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還可以通過角色轉(zhuǎn)換,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看待問題,讓學生學會為他人考慮,這樣,情感沖突也解決了,愛也在無形中充滿了學生的心靈。

當然,愛的教育不僅僅如上文所述,真愛無限。學生通過體驗各種各樣的人間真愛,可以認識到真善美,從而帶來情感的愉悅,行動上的自覺,靈魂上的凈化!

參考文獻:

[1]李鎮(zhèn)西.《愛心與教育》[M].四川: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98.

[2]肖國玲,朱峰.《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中的“找回孩子的愛心和同情心”[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劉鐵芳.《走在教育的邊緣》[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王崧舟.《詩意語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曾雙武.課堂教學呼喚有效沖突[J].中國教師,2009.01. [6]潘雪萍.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沖突[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16).

[7]唐瑾.讓愛與教育同行[J].成功(教育),2009.03.

[8]李錦賢.“在教學交往活動中滲透‘愛’的教育”的調(diào)查分析與思考[J].教育導刊,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