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韓語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目前國內已有將近三十多所大學設立了這一專業(yè)。向世界各國輸送了大量的人才,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大學生成為了中國文化在國外傳播的主力軍。即使是這樣,漢語教師的資源仍然無法滿足國際推廣的需求。當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出國或者準備出國,那么以他們?yōu)橹髁Φ脑谛4髮W生和來自其他各行各業(yè)的中青年志愿者,完全可以成為向世界推廣和傳播漢語的有生力量,從中培養(yǎng)漢語師資和漢語國際推廣志愿者。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研究方面,首先是關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定位問題。近年來,對外漢語教學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出現(xiàn)了一些新問題,對學科的定位一直存在分歧。有些專家把對外漢語定位為現(xiàn)代漢語下面的一個分支,屬語言文學類;另外一些學者認為,由于語言和文化是相輔相成的,對外漢語教學離不開文化的滲透,應該是屬于語言學類下面的二語習得專業(yè)等。其次是關于研究的方向和視角。在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文章中,探討教學法的文章偏多,而探討漢語語言具體要素的文章顯得尤為少數。同樣在探討學習方法中,有價值的教學實驗和各種調查報告缺乏一定的數據。所以,研究對外漢語教學應該從多方面、多視角、有側重的進行科學的研究。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第一,學習漢語從開始就是注重語言知識和技能,反映在教學中就是太多的強調聽、說、讀、寫,課程目標非常的單一。其實,在漢語學習中應該重視漢語的思維和語言意識的培養(yǎng),只有增強文化交流才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的內涵。第二,教學中需要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資源,對不同對象的學生應具有他們本國特色的教材和教學輔助資源,貼近教學對象的思想、習慣和生活,創(chuàng)造合適的教學環(huán)境,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通過唱中文歌曲,收看中文視頻節(jié)目,參與中國的文化節(jié)日活動等以達到不同的學習目的;另外,制作的學習資源力求淺顯易懂,結合視聽教學,滲透中國文化。第三,在漢語教學中還存在一些誤區(qū)。首先,有些人認為不會寫就相當于沒學會。在漢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過程中,能熟練寫出來的字比能認識的字要少很多,比如“懵懂、尷尬、蹊蹺、痙攣、貔貅”等詞語。像這類很多人不能正確地寫出來的漢字在日常生活中不勝枚舉,但我們在日常的讀書、看報、交談中,我們能夠運用自如,因此不能說不會寫就等于沒掌握,完全不會。其次,不理解文字的深層次含義就等于沒學會。在我們平常使用的語言文字中,很多字詞是很難有明確解釋的。比如“既然”兩字,有誰能一下子解釋清楚這里的“既”、“然”是什么意思,而“既然”這個詞組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語句中呢?搞清楚這兩個問題固然很好,不明白也并不影響我們熟練地使用它。
同樣,“所以、即使、但是”等等這樣的詞匯用法也很多,我們在掌握了他們的基本含義后就可以輕松自如地應用它們來進行交流。再有,很多老師認為聽、說、讀、寫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誠然,這四項技能是語言學習的基本技能,能同時掌握固然好。但是,聽、說、讀、寫,音、形、字、義全面推進的教學理念是傳統(tǒng)教學要求的,這對于成人來說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小孩子對筆畫多的字反而比筆畫少的字印象深刻。所以,我們要結合漢語特點,對不同學習對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后,我們不認為“隨課文識字”是唯一的教學思路。對外漢語使用的教材通常是課文、字詞、練習等傳統(tǒng)教法。其實,“隨課文識字”即分散識字的優(yōu)點是可以閱讀課文來學習文字,其缺點是認識生字的效率極低。在針對海外兒童的漢語教學中運用這種教學法,往往生字生詞太多和孩子們想通過閱讀來了解文章、理解文化現(xiàn)象的期望有差距,致使孩子們因為生字量的拖累而不能自主閱讀與其年齡匹配的讀物。
三、國際漢語教師將成為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主力軍
作為國際漢語教師,首先要了解和教授中國的地理、歷史等文化背景知識,然后分類介紹;在講授漢語知識時還需要要把各類知識融會貫通到課堂教學當中。當前有關介紹中國文化的教材也逐漸增多,教學中可選擇的教材范圍也比過去多很多,在選用教材時應該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在視聽說課里把相關文化知識直觀地、動態(tài)地表現(xiàn)出來,讓外國學生在語境中學習到地道的文化。當然,要讓外國學生多體驗到生動的中國文化在漢語學習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可根據學生需求特點,開設多種讓學生感興趣的文化課供學生選修;可根據不同階段開設比如像書法,繪畫,中國古典音樂欣賞等課程,力求多樣性;在選修的同時提高學習興趣,在文化語境中潛移默化地理解所學知識,加深知識印象。
中國文化向海外傳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想把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傳播到世界各地,需要國際漢語教師作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同時也需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事這項事業(yè)。讓他們不斷的學習和接受新知識,學習對外漢語教學理論和教學法,走出國門,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四、遠程教育對外漢語教學的思考對外漢語教學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從學歷教育到非學歷教育,已經培養(yǎng)了大量的人才。他們正肩負著傳播中國文化的使命走向世界各地。面對目前對外漢語教師和學習漢語者比例嚴重不足的現(xiàn)狀(1:10),我們應該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充分發(fā)揮開放大學遠程教育的辦學優(yōu)勢,制定文化視角下的教學目標,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合理使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促進對外漢語教學在遠程教育中進一步發(fā)展。以下就對外漢語教學在遠程教育環(huán)境下所開設的課程來進行分析:以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來看,主干課程有基礎英語(精讀、泛讀、聽說)、英語寫作、英漢翻譯、現(xiàn)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外國文學、中國古代文學、語言與應用語言學、跨文化交際、西方文化與禮儀、國外漢學研究、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和教育實習等。遠程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對課程設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借鑒學歷教育的經驗的同時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將課程教學任務貫穿到遠程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可以看出,這些課程設置涵蓋了現(xiàn)代漢語和英語兩個專業(yè)的大部分課程。而現(xiàn)代漢語和英語是電大辦學初期就建設的很有經驗的學科,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經具有規(guī)范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具有更加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和豐富的辦學條件。在分析了開設了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學校中,外語類在總課時比例,基本都占到了全部課時50%。所以,加大外語課應該是對外漢語專業(yè)的一個特色,是符合對外漢語交流和本學科發(fā)展所需要的。另外,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是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專業(yè)教師必須具備本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才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針對以上這些課程,開放大學具有多年從事本專業(yè)的教學工作,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專職教師,并且他們依托開放大學的平臺,都具備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
筆者所謂的“橫向勾聯(lián)法”是將初中漢語知識中的詞類、合成詞的結構、短語結構和句子(單句)結構的一般情形····作橫向勾聯(lián),比較異同,讓學生觸類旁通。實踐證明,運用此法教漢語知識,適合于初中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及其認識能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并列式合成詞的勾聯(lián)①朋友(名詞,兩同義語素并列)親朋好友(名詞短語,兩“定+名”結構并列)他有一個好朋友。(句子,名詞“朋友”作賓語)
②觀察(動詞,兩同義語素并列)察顏觀色(動詞短語,兩“動+名”結構并列)他在觀察動靜。(句子,動詞“觀察”作謂語)
③是非(名詞,兩反義語素構成)招是搬非(動詞短語,兩“動+名”結構并列)我們要分清是非。(句子,名詞“是非”作賓語)
④買賣(名詞,兩反義語素構成)買與賣(動詞短語,兩動詞并列)正午后一點的時候,他又拉上個買賣。(句子,名詞“買賣”作賓語)
例③中名詞“是非”與動詞短語“招是搬非”的勾聯(lián),以及例④中名詞“買賣”與動詞短語“買與賣”的勾聯(lián),求結構之同,存類別之異。
二、偏正式合成詞的勾聯(lián)⑤紅旗(名詞,前偏后正)紅色的旗幟(名詞短語,“定+名”結構)紅旗高高地飄揚。(句子,名詞“紅旗”作主語)
⑥雪白(形容詞,前偏后正)像雪一樣白(形容詞短語,“狀+形”結構)四周是雪白的墻壁。(句子,形容詞“雪白”作定語)
偏正式合成詞中,特殊的如“火車”、“白菜”之類,雖不能勾聯(lián)出“火之車”、“白色之菜”式的短語,但依照⑤⑥的思路,是不難理解其為偏正式結構的。
三、支配式合成詞的勾聯(lián)⑦管家(名詞,支配式)管理家務(動詞短語,“動+名”結構)這應該是管家的職責。(句子,句詞“管家”作定語)
⑧簽名(動詞,支配式)簽署姓名(動詞短語,“動+名”結構)他沒有簽名。(句子,動詞“簽名”作謂語)
例⑦“管家”和“管理家務”的勾聯(lián),正好求結構之同,存類別之異;而⑦⑧的類比,又說明,結構相同的詞并不一定詞性相同,前面①與②⑤⑥也可說明這一點。
四、陳述式合成詞的勾聯(lián)⑨地震(名詞,陳述式)大地震動(主謂短語)地震發(fā)生了。(句子,名詞“地震”作主語)
⑩月亮(名詞,陳述式)月兒明亮(主謂短語)天邊升起了月亮。(句子,名詞“月亮”作賓語)
⑨⑩將陳述和被陳述的關系滲透到詞、短語、句子之中,舉了這個“一”,反“三”也就不難了。
五、補充式合成詞的勾聯(lián)提高(動詞,補充式)提得高(動詞短語,“動+補”結構)這樣就提高了工作效率。(句子,動詞“提高”作謂語)說明(動詞,補充式)說得明白(動詞短語,“動+補”結構)這是要說明的問題。(句子,動詞“說明”作定語)
以上僅就合成詞的幾種基本形式,以構詞方式和詞性為端點,勾聯(lián)起短語和句子。這樣,其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將語素與合成詞之關系、詞與短語之關系、詞與短語和句子之關系作橫向聯(lián)系,便于學生形成系統(tǒng)輪廓。
提要:實況漢語教學努力營造并充分利用漢語的習得環(huán)境,堅持教學過程的交際化,堅持使用真實、自然的語言材料,在漢語教學的同時,堅持國情文化的教學,在視聽說三者的關系上相當靈活,在開設實況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注意適時、適量,實況漢語教學只適合于解碼類的課型。
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我們的實況漢語教學(含/漢語實況聽力0、/漢語實況與話題0等課型)經過了十幾年的教學實踐,尤其是近些年來,一些相應教材的不斷問世,有關論文的相繼發(fā)表,使得其教學效果不斷提高,人們對其中的許多問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為了使實況漢語教學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發(fā)展,本文擬從理論和實踐上,對與其有關的幾個問題作進一步的探討。
一實況漢語教學與營造
第二語言習得環(huán)境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學習和習得過程有某些共同規(guī)律,但二者之間也有很大差異。實況漢語教學清楚地認識到二者之間的諸多差異,因此在教學中避免了直接法過于偏激,過于簡單的弊病。
非目的語環(huán)境的學習,師生往往有著共同的媒介語,便于講解語法規(guī)則和文化背景等,培養(yǎng)的學生往往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但聽說能力較差。
目的語環(huán)境的學習,學生每天必須說目的語,培養(yǎng)的學生語言能力較強,特別是聽說能力。兩種不同環(huán)境的學習雖然各有利弊,但目的語環(huán)境學習的優(yōu)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在目的語環(huán)境學習目的語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回答當然是否定的。有的人到了中國后不會利用語言環(huán)境,每天除了上課外就是在宿舍里看書,這與他們在國內學習漢語沒有什么兩樣。還有的人則完全相反,他們似乎知道語言環(huán)境的重要性,但忽視了課堂教學與書本上的學習,于是整天在社會上活動,和中國人閑聊,學了一些社會上的方言土語,但整體上漢語水平很低。這兩種人的學習之所以不成功,原因多多。從教學本身找原因,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教學中的問題。教學脫離語言實際,教學方法呆板,教材陳舊,課程設置單調等問題,也就是說并沒有努力營造一種漢語學習的習得環(huán)境。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人們往往增加一些由教師組織的參觀訪問活動,這雖然是必要的,但解決不了教學上存在的根本問題。有的老師在某些課的教學中,經常帶留學生到真實的交際場合進行一些功能性的練習,如打電話,買東西,寄信等,無疑,這會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留學生的漢語交際水平,但這只是一種點綴,語言教學不能天天這樣,而且在操作上也存在著隨意性。實況漢語教學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糾正輕視語言環(huán)境和忽視課堂教學的兩個極端傾向,把社會上的真實、自然的語言交際搬到教室,引進課堂,編入教材。實況漢語教學力求營造并利用一種第二語言的習得環(huán)境,使學生幾乎是在一種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學習漢語。
二實況漢語教學與教學過程交際化
早在功能法提出教學過程交際化之前,視聽教學法就十分重視情景教學。視聽法特別注重情景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而這個/情景則盡可能地具體化、真實化。視聽法的一系列主張在其教學原則及教學活動中得到較充分的體現(xiàn)。比如,注重培養(yǎng)言語習慣,注重語言與情景的結合,注重整體的結構感知等。視聽法是離我們實況漢語教學最近的一種教學法,我們從視聽法中,可以看到人們在努力營造一種語言習得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力求與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接近,注重使用正常的語速、語音、語調。
功能法是對對外漢語教學影響最大的教學法,是以社會語言學為理論基礎,以交際功能為綱的一種教學方法體系,其主張對實況漢語教學有著很重要的借鑒意義。功能法極力主張語言教學要選擇真實的言語,真實的情景,在真實交際過程中使用語言。其教材要求選擇真實的語言,在情景的選擇上,強調適合社會語言交際,把真實的、地道的言語材料安排在合乎社會交際情理的情景之中。情景要力求真實或逼真,以保證學生學到真實、地道的言語。創(chuàng)造真實、自然的漢語交際環(huán)境,是實況漢語教學刻意追求的教學形式。功能法的主張對語言教學有著很好的影響,遺憾的是它本身并沒有真正做到言語材料的/真實、地道0。而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也難以體現(xiàn)在課堂上的交際活動的練習中,所以只好模擬環(huán)境,扮演角色。由于個人的性格、天賦上的差異,使得這種方法并不是普遍受歡迎的,因為這種形式已經把教學過程變成人為的交際過程,甚至可以說這些交際手段帶有一定的虛假性。可以說,在語言材料真實、自然這個問題上,實況漢語教學的認識和做法比其他教學法、教材更徹底一些。
三實況漢語教學的語言材料的真實性問題
人們開始注重聽力教學大約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而到了功能法盛行的70年代的歐洲,人們對聽力教學有了新的認識,經過長期的討論,人們普遍認識到聽力教學應力爭使用真實材料,而對/真實材料0的理解,英國教學專家瑪麗#安德伍德(MaryUnderwood)曾指出就是/普通人用普通方式說的普通語言0(ordinarylanguagebyordinarypeopleinordinaryway),也就是真正的日常會話。當時語言教師和教材的編寫者們都力圖將真實材料和真實的交際任務聯(lián)系起來。她的主張對我們的實況漢語教學有很大的啟示,其中的許多做法與我們的實況漢語教學有很多相似之處?;仡櫢髡Z言教學法流派的主張和作法,我們從中看到許多近似或類似我們實況漢語教學的主張和作法,這對我們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啟示。不過,實況漢語教學沒有停留在前人的傳統(tǒng)的教學法和教學經驗上,而是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
結構主義語言學認為學習語言就應該學習活的語言,而不是語言學家在書本上規(guī)定的應該怎么說的話。因此,教材編寫的依據也應是操該種語言的當地人當時所說的話,這種主張與做法顯然比直接法有了更大的提高,它對語言本身有了深刻的認識,它注意到了語言的現(xiàn)狀和實際,同時認識到這種現(xiàn)狀和實際的合理性,而不是一味地譴責。
實況漢語教學是在漢語的現(xiàn)狀基礎上提出的。如果我們不顧這些現(xiàn)狀和實際,只學習那些經過精雕細刻的語言,那么所學的語言與社會上應用的活的語言之間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實況漢語教學正是為了縮小這個差距。實況漢語教學從聽入手,并作為主要的教學目的。5漢語實況聽力6、5漢語實況與話題6等教材的編寫,采取的是/先聲后文的原則,課文只是原聲錄音帶和錄像帶的忠實文本,錄音帶和錄像帶是教材的生命,而課文即錄音文本則不很重要。這些錄音帶和錄像帶最重要的選材標準是實況,不是請發(fā)音標準的人在念,而是普通人在很自然的環(huán)境里說。這樣,這些錄音和文字便保留了這些實況語言的真實狀態(tài)。在這些語言材料中,有的語速很快,甚至每分鐘接近400字;有的南腔北調,屬于地方普通話;有的口語詞較多,語言不夠規(guī)范;有的甚至偶有口誤和語病。當然我們也不會選那些中國人聽起來都有困難的語言材料作為教材。我們以真實、自然、新穎來概括這些語言特點,即真實的言語表述,自然的言語環(huán)境,新穎的語匯,以至于有些詞語在詞典里找不到。以此作為聽力教材,達到了讓學生學習真實語言的目的。學生身在教室,猶如置身于活生生的語言大環(huán)境之中。經過這樣的學習,學生較輕松地適應語言的現(xiàn)狀,不會出現(xiàn)只能聽懂/校園漢語的怪異現(xiàn)象。
由于缺乏對實況漢語教學的了解,有人誤以為實況漢語教學是專門找那些不甚規(guī)范的語言用于課堂教學,實際上,這些不規(guī)范之處是一種客觀存在,并非是我們的刻意追求,我們追求的是真實、自然,而真實、自然的語言中包含著一些不甚規(guī)范之處,應該認為這是十分正常的。與其他語言教學所不同的是我們正視這種現(xiàn)象,而不是回避。我們認為實況漢語教學將會大大有助于聽者建立正確的標準,甚至可以說,沒有接觸過實際的語言環(huán)境而建立起來的/標準一定是脆弱的,無用的,這種標準很難適應當今漢語的現(xiàn)實狀態(tài),這好比一個嬰兒長期生活在保溫箱里,他將永遠不能適應外面的環(huán)境。
四實況漢語教學與國情文化
視聽法十分重視在教材中廣泛選用目的語國家的生活和文化背景知識,借助/視的條件,注重目的語國家文化知識的介紹,這與我們的實況漢語教學基本上是一致的。實況漢語教學的真實、自然、新穎的特點同樣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上,即展示給學生的是當今的中國社會,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讓留學生看到的是中國真實的社會、自然的人們以及每時每刻發(fā)生的新鮮事。通過這門課,讓學生在學到活生生的漢語的同時,也了解到中國人在干什么,在想什么,在追求什么。尤其是讓他們了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政治、經濟、思想觀念、生活水平等方面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談到對外漢語教學的文化問題,人們自然會想到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的說法,然而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感到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很難概括對外漢語教學所涵蓋的文化內容??梢哉f實況漢語教學在文化方面的側重,既不是那種未必每個留學生都感興趣的知識文化,也不是那種留學生大致已經了解了的交際文化,而是一種中國的當代國情文化。然而,這方面的內容卻是我們大部分教材和教學活動所缺乏的。實況漢語教學實際上是把學習漢語的課堂演化成了當今中國的一個縮影。
五/漢語實況與話題中的話題教學
5漢語實況與話題6是我們最近編寫的一部視聽說教材,是國家漢辦1998-2000年規(guī)劃教材,它的前身是5漢語實況視聽說6。在此我們先探討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視、聽、說三者的關系。在這一問題上,可說是見仁見智,有人把視聽說課理解為以說話為主的課型,有人把視聽說課上成了近似于聽力的課型,其實,這都是很正常的,教師完全可以根據課型的搭配情況和教材的難易程度及教師自己的理解而有所側重。實況漢語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因此側重于視聽教學,在視聽練習上多花一些時間是應該的,也可以說是必須的。但這并非是說說話教學可有可無,而是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定位。
對于中高級水平的說話課,人們一直看法不一。我們認為,中高級口語教學應該加強,但單純的口語課則大可不必開設,因為這時的留學生已具備了一般的口語水平,口語已不像初級時那么迫切,但他們整體的口語表達能力并不很好。因此我們首先應該明確中高級口語教學的目的已不是解決簡單的生活和學習問題,而是要提高他們整體的口語表達能力,我們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則是堅持成段口述的練習,而不能總是搞簡單的問答練習。在中高級階段進行話題教學是許多人的共識,然而話題的表現(xiàn)應該充分具體,而不是簡單的一個題目。
鑒于如上認識,我們的/漢語實況與話題雖重視聽,但也充分利用了視聽過程中所獲取的大量信息,以此進行話題的表述練習。而以前我們編寫的5漢語實況視聽說6中說話練習與視聽練習安排在一起進行,說話練習往往被視聽練習所淹沒或被省略。我們在5漢語實況與話題6中把視聽練習與說話練習分為兩個部分,專門提供常用口語詞語例釋,這些詞語雖然大部分不是視聽障礙,卻是成段口述常用的詞語。把視聽練習與說話練習分開,但引導學生作說話練習時要充分利用視聽練習過程中所獲取的信息和常用口語詞語。由于是兩個練習,界限分明,使同學明確知道現(xiàn)在進行的是話題練習。/視聽與/說的關系是相對的,即開始階段/視聽占絕大部分課時,隨著學生水平的提高,/說占的時間將會越來越多。話題練習對教師要求很高,在學生進行話題練習時,教師要抓住其主要問題,這里除了語法、詞匯、語音的問題外還要注意學生所說的內容與視聽練習的內容是否一致。另外,為了避免說話練習過程中很難調動所有同學的積極性這一問題,在一人講時,提醒大家集中精力聽,先讓同學互相糾正口述中的不當之處,然后由教師糾正他們都沒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這是最關鍵的,因為這個問題可能是所有同學的問題。當然,這樣的練了提高他們的口語水平外,對他們了解中國國情文化,也會大有好處。
六實況漢語教學的開設需注意的問題
1.何時開?功能法的語言教育家漢姆萊(Hammerly)曾就使用真實材料作為聽力教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聽力教材應有一個/由經過編排加工的材料到未經過編排加工的材料0的過程,也就是由有控制的材料到真實材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語體由單一到多樣,語音由標準到方音,語速由慢到正常,練習由易到難;辨音)))聽真?zhèn)?))根據指令反應)))回答簡單的問題)))聽對話,說出人物、場合)))聽有背景噪音、冗余信息的談話,聽后復述大意。經過實況漢語的教學實踐,可以肯定漢姆萊的觀點是正確的。實況漢語教學的做法是在中高級階段使用以/先聲后文為原則編寫的完全采用真實語料的教材。而在初級階段,我們強調教材中語言真實、自然,但卻不宜直接使用/真實材料??傊?實況漢語教學的起點,不是初級水平,更不是零起點,而是已基本掌握了漢語基礎語法,具有中等水平的學習者。實況漢語教學是以習得為主的教學,在中級水平開設是適當的。
2.開設多少課時?實況漢語教學剛開始時,課時不宜過多,每周以2-4課時為宜,隨著留學生適應能力的提高,課時可以有所增加,但最多不應超過8課時,即不應該超過周課時的
3.適合于哪些課型?實踐證明,要求留學生說一口與中國人無異的漢語是相當困難的,只有極少數出類拔萃者才能做到。而我們要求留學生聽懂一般中國人的談話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相當一部分留學生可以達到這一點。同樣能閱讀一般漢語文章比能寫出一般的漢語文章,要重要的多,可行的多。這是因為解碼系統(tǒng)的要求和編碼系統(tǒng)的要求從來就不一樣,解碼系統(tǒng)的要求應明顯高于編碼系統(tǒng),對編碼系統(tǒng)不能要求過高,留學生說的話能讓人聽懂,寫的文章能讓人看明白即可。因此/漢語實況聽力主要在解碼系統(tǒng),即/聽上做文章,而/漢語實況與話題,也是把/視聽過程作為最重要的,要求也比較高,而對/說的要求則要靈活得多。
多年的實況漢語教學實踐可以證明,這是提高留學生漢語能力的有效途徑,但它畢竟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一門新課型,有些地方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需要對外漢語教學界的同仁們進行更深入的理論探討及大量的教學實踐,使其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對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學生現(xiàn)代漢語知識掌握和學習情況調查
由于現(xiàn)代漢語知識在小學語文中應用非常廣泛,本課題組還特意對小學語文教師現(xiàn)代漢語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調查,以便為國培項目的課程設置提供參考依據。課題組成員對現(xiàn)任100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問卷內容及結果如下:
(1)您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嗎?A.不知道B.知道,但沒有研讀C.知道,并認真研讀過有91人選擇答案B,只有6人選擇答案C。
(2)動詞、形容詞能夠作主語嗎?A.不能B.能C.能,但詞性變?yōu)槊~有76人選擇答案C,14人選擇答案B。
(3)請您根據《漢語拼音方案》中音節(jié)的拼寫規(guī)則給“我們到張家界游玩,那里瑰麗而神奇的景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注音。在做這個題目時,大多數被調查對象均詢問了課題組成員《漢語拼音方案》中音節(jié)的拼寫規(guī)則,最后只有16人的答案完全正確。
(1)題主要是了解小學語文教師是否關注國家層面的語言文字政策,
(2)題主要是了解小學語文教師是否經常學習現(xiàn)代漢語知識,及時更新;
(3)題主要了解小學語文教師是否能夠規(guī)范使用拼音規(guī)則。從上面的調查可以看出,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沒有與時俱進,及時更新現(xiàn)代漢語知識,有待于進一步培訓,提高語言素養(yǎng)。同時,課題組對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學生學習現(xiàn)代漢語情況的調查,學生反映:一是現(xiàn)代漢語學習內容較為抽象,難懂難學;二是現(xiàn)代漢語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脫節(jié),實用性不強;三是現(xiàn)代漢語理論性強,學習起來比較枯燥。
(二)對部分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使用現(xiàn)代漢語教材的調查
課題組對開設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的10所高校開展現(xiàn)代漢語教材的使用情況調查,10所高校均沒有專用教材,使用的是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相同的教材。
(三)對部分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現(xiàn)代漢語任課教師的調查
課題組對開設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的10所高校開展了現(xiàn)代漢語教師情況的調查,結果如下:一類是中文系語言學教研室教師兼教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現(xiàn)代漢語課程,這類教師大多是語言學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但比例不大;二類是非語言學專業(yè)教師教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現(xiàn)代漢語課程,比例較大。高校設置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熱愛教育事業(yè)、基礎知識寬厚、專業(yè)知識扎實、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綜合素質較高、具有實施素質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學研究及管理能力的高素質小學教師。但從目前的調查來看,盡管現(xiàn)代漢語課程是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但現(xiàn)代漢語課程教學還較為薄弱,其應有的作用還沒有發(fā)揮出來。
二、造成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現(xiàn)代漢語課程教學薄弱的原因
(一)高校不夠重視現(xiàn)代漢語課程
大多數高校在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中,均把現(xiàn)代漢語課程列入了必修的基礎課程。但是,進入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核心課程體系的依然是教育學、教材教法等,課時分配和師資力量優(yōu)先保證這些核心課程,而現(xiàn)代漢語基本上邊緣化了。甚至有管理者認為,現(xiàn)代漢語是我們漢族人的母語,學生能說能寫,開不開設關系不很大。這樣一種狀況必然導致現(xiàn)代漢語課程資源配置較弱,如大多數高校的現(xiàn)代漢語課程是2個學分;只要是學中文的老師,都能教現(xiàn)代漢語。學分少,師資力量配置弱,必然會削弱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現(xiàn)代漢語課程的教學。實際上,現(xiàn)代漢語作為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對學生提高語言素養(yǎng)和小學教育教學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內容大多是拼音、識字、辨析詞語、寫作等,用到最多的知識依然是現(xiàn)代漢語里的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等方面的知識,作為一名高素質的小學教師,應該擁有扎實的語言學知識,要知道,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應該先要有一桶水啊,試想想,如果小學語文教師自己都不會按筆順規(guī)則書寫漢字、弄不懂主謂賓等,怎么能夠來教學生寫漢字、壓縮或擴展句子呢?所以,高校應該高度重視現(xiàn)代漢語課程的教學,在培養(yǎng)方案中將之納入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的核心主干課程,并積極做好相關評價工作,致力于提高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和語文教師的基本素質。
(二)學生不夠重視語言理論知識的學習
中小學一般淡化現(xiàn)代漢語知識教學。高中語文新課標要求:要引導學生認識語言文字在社會溝通、信息交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學習現(xiàn)代漢語和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練習對語言材料進行分析和歸納,梳理有關語言文字結構和運用的規(guī)則,提高理性認識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盡管新課標語言文字運用要求較為明確,但由于現(xiàn)代漢語知識理論性強,內容多,在教學中不好操作,所以在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中小學語文教師更重視人文性熏陶,基本上淡化語言教學,或者說,需要運用語言文字方面的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語文教師也只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只教用來解決問題的語言文字知識,譬如,“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在數學方面有了較大提高?!边@是一個缺少主語的病句,中小學教師可能聯(lián)系句子談一談主語的特征等內容,但一般不會詳細地講解句法成分系統(tǒng),學生所獲得的語言理論知識是零散的、不成系統(tǒng)的。教師覺得教語言知識比較麻煩,中小學對語言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也較為簡單,大多數學生也不會很重視,更不會用他們寶貴的學習時間來鉆研語言理論知識了。這可能導致一種后果,盡管學生在進入大學前系統(tǒng)學習了語文,但由于沒有系統(tǒng)學習現(xiàn)代漢語理論知識,現(xiàn)代漢語基本理論知識比較缺乏,學生一般不能準確地運用現(xiàn)代漢語理論知識來分析語言,就出現(xiàn)了這種情況:在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新生的問卷調查中,需要應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時,沒有一個學生能準確地回答出來。也就是說,中小學淡化現(xiàn)代漢語理論知識教學,只是注重語言文字的實際運用,學生缺乏語言理論的指導,學習現(xiàn)代漢語的興趣就大打折扣。進入大學后,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學生雖然覺得現(xiàn)代漢語知識很重要,但因為現(xiàn)代漢語是母語,學生能讀能寫,憑經驗和語感能發(fā)現(xiàn)和解決部分語言文字運用問題,覺得完全能夠應付小學語文教學,所以沒有必要再深入學習現(xiàn)代漢語理論了,加之現(xiàn)代漢語理論比較抽象、枯燥,學校對現(xiàn)代漢語考核評價方式也比較單一,很多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不大。
(三)教材編寫相對滯后給現(xiàn)代漢語教學帶來消極影響
部分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使用的現(xiàn)代漢語教材與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yè)的教材相同。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yè)和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相同,所以在課程設置、專業(yè)要求上不盡相同?,F(xiàn)代漢語課程雖然是兩個專業(yè)必修的基礎課程,但教學目標、課時分配以及學生對現(xiàn)代漢語知識掌握的要求不一樣,如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yè)現(xiàn)代漢語一般是5-8個學分,而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一般是2個學分,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培養(yǎng)高素質的中文人才,而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培養(yǎng)高素質的小學教師等,培養(yǎng)目標、要求決定教學內容,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與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yè)現(xiàn)代漢語課程教學應該不一樣。如果兩者使用的現(xiàn)代漢語教材相同,就可能會出現(xiàn)“削足適履”的現(xiàn)象,必然給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教學帶來消極的影響。
(四)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
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現(xiàn)代漢語教學主要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知識傳授按照全、滿、深、透的標準實施;教學手段通常是“一本教材、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授課,那些生動活潑、充滿生活氣息的語言很難進入課堂。大學生正處于風華正茂年代,思想非常活躍,求新求異思維占主導地位,呆板、枯燥的課堂肯定對他們沒有一點吸引力,如果學生事先沒有了解現(xiàn)代漢語作為一門基礎課在專業(yè)學習中重要性,就不會積極主動地鉆研語言學理論知識了。現(xiàn)代漢語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精選教學內容,積極做好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工作,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現(xiàn)代漢語的興趣。
三、解決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現(xiàn)代漢語課程教學現(xiàn)狀的途徑和方法
學好現(xiàn)代漢語,對于提高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的語言素養(yǎng)和語文教學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應該充分認識到語言理論對小學教師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強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現(xiàn)代漢語課程的教學。主要措施有:
(一)加強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現(xiàn)代漢語課程的建設
一是高校可將現(xiàn)代漢語課程列入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的核心主干課程,在資源配置中向之傾斜。二是適當提高現(xiàn)代漢語在課程體系中學分比例,可提高到3-4個學分,確?,F(xiàn)代漢語課程有較為充足的課時。三是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增加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即組織學生到小學語文課堂中聽課,了解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運用現(xiàn)代漢語中語音、詞匯、語法、文字、修辭知識來進行教學的,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有針對性地學習現(xiàn)代漢語知識。四是鼓勵現(xiàn)代漢語教師進行教改教研工作,推進精品課程建設,探索出適合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學生的教學模式。
(二)加強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現(xiàn)代漢語師資隊伍的建設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要提高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現(xiàn)代漢語課程的教學質量,必須組建一支專業(yè)、敬業(yè)的現(xiàn)代漢語教學隊伍,這樣才能提高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的培養(yǎng)水平。所以現(xiàn)代漢語師資隊伍建設,首要的任務就是使現(xiàn)代漢語師資隊伍專業(yè)化,所謂專業(yè)化,就是說任教現(xiàn)代漢語的教師最好是從事語言學研究的老師,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其次是做好現(xiàn)代漢語教師的培訓工作,培訓內容包括現(xiàn)代漢語教師到小學課堂跟班聽課,參加小學語文教改教研活動,參加相關語言培訓班的學習等,加強與小學教育教學的對接。再次,鼓勵現(xiàn)代漢語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精選教學內容,把生活中生動活潑的語言例子引進到課堂中來,建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
(三)加強小學教育本科專業(yè)現(xiàn)代漢語教材的編寫工作
漢語言文學不僅能反映我國的歷史和文化語言傳統(tǒng),而且可以展現(xiàn)一個民族的氣質風貌,傳播民族文化的載體,在民族文化中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語言文學是人類的財富,是人類生存的價值所在,更是人類文明的體現(xiàn),漢語言作為一門學科,我們應該傳承與發(fā)揚。漢語言作為一門特有的專業(yè),對于這門專業(yè)而言,以培養(yǎng)人文素質為目標,主要的專業(yè)生從事人事相關工作。而當下,為適應社會的需求,實用性已成為教育的合格標準,但是,漢語教育的實用性并不能得到直接的體現(xiàn),它對社會的效應是完善人文觀念以及指明文化的發(fā)展方向,而并不能以實際的經濟效益來反映。在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發(fā)展的潮流下,我們應該堅持傳統(tǒng)和社會需求協(xié)調的方針,促進我國漢語教育的發(fā)展,使得我國的漢語教育能夠做到與時代同步。
2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應用與發(fā)展
2.1找到能結合教學與實踐的新的教學模式
社會型的人才才是我們辦教育的目標,而語文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對于語言的學習,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育雖然有著區(qū)別,但兩者均是漢語教育,在總體上是統(tǒng)一的,當然在以下方面也是一致的,教學的目的是一致的,以及一些教學理念和方法等,這些方面能夠完善學生,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較為重要的影響。另外對漢語言和語文教學的實踐有很好的契合點,我們應該抓住這些共同的地方,尋找理論與實踐能夠很好結合的綜合性的教學的模式,此外,語文教學和漢語言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實踐的共同目標上是具有一致性的,這主要可以從學生的對作品的分析與運用上面看出,這兩個方面體現(xiàn)在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以及對于漢語言文學作品的賞析和學習上。介于此點,我們應該在平時的語言教學中注重實踐課程,多開設此類課程,形式可以做到多樣化,多樣化的課程能夠讓學生參與其中,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鍛煉能力,使他們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另外,充分結合語文教學和漢語言文化教學,使他們能夠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探索兩者共同發(fā)展的新模式,使學生擁有實踐能力,另外,漢語言文學作為一門特有的專業(yè),應該推動其專業(yè)的發(fā)展,推動專業(yè)應用能力。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就業(yè)方向主要集中在教師、文秘以及各種和編輯相關的工作。而現(xiàn)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就業(yè)面有所拓展,也涉及到一些現(xiàn)在的新興領域,例如:律師和房地產,金融方面,就這層面而言,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就業(yè)面相對來說還是很廣泛的,社會對于此專業(yè)的要求相對較高,因此要求學生應當具有相當的專業(yè)的應用性,需要學生在各個方面能夠擁有很好的閱讀應用能力,以及信息的刷選能力,調研能力,高校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開設科學的培養(yǎng)課程,將課程與實踐結合,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強項的人才方能滿足社會就業(yè)人數的需要。
2.2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將科學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已然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而且,現(xiàn)今,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遠程教育能萌生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各種新穎的教學模式能夠得到實現(xiàn),而這種做法將對漢語言文學和語文教育的協(xié)調融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在計算機上實現(xiàn)資源的豐富化,在互聯(lián)網上收集更多的教學內容,使得教學更加豐富。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涉及到較多的專業(yè)知識,所以,漢語言文學主要是在高校中存在,而在相對較低的教學中,關于漢語言教學的內容較少,在計算機融入教學的浪潮下,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以已經實現(xiàn)多媒體覆蓋,對于漢語言教學,由高中到大學會有突然的一個接觸,會有突然的拔高。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將使得漢語言文學能更好的在語文教學中得到展現(xiàn),技術為這種想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多媒體技術將成為漢語言學習和語文學習融合的紐帶,漢語言知識將會在語文教學中擁有更多的體現(xiàn),能夠使得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更多地接觸漢語言文學,了解漢語言文學,不至于到大學后零基礎接觸漢語言文學。另外,也要運用好多媒體技術,使多媒體技術能夠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服務。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不僅要有相關的知識儲備,還要有相當不錯的文學底蘊和對漢語的情感,對于這方面,對于我們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使自己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擁有先進的教學手段和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在課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結合計算機技術,以及各種與時俱進的方式,和學生充分交流,同時在網絡上搜集能夠作為教材輔導的材料,擺脫以前為教材為絕對中心的做法。
2.3注重漢語言教學與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教育
關鍵詞: 對外漢語 審美文化 教育
近年來,漢語學習方興未艾,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帶著各種目的來到中國學習漢語,但常聽到人們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在對漢語教學中也常??梢月牭搅魧W生抱怨?jié)h語難學,如:聲調復雜,漢字難記難寫,語法規(guī)則多變,短語俗語豐富難以理解,等等。因此,如何提高對外漢語的教學效率就成為一個長期研究的課題。我認為,加強漢語語言的審美教育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漢語言的理解與應用,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深層次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師課堂授課效率,因此,增強對外漢語審美文化教育非常重要。但是長期以來,審美文化教育是中國學生語文教育的一個重點內容,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審美文化教育卻是一項常常容易被人忽略的教學內容,這是因為多數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都會認識到,語言是一個交際工具,教學的目的在于教會學生如何使用漢語,因此教學重點應在漢語語法規(guī)則的學習及使用技巧的訓練上,而漢語審美文化的修養(yǎng)培養(yǎng)在教學中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當然,在許多學校,為了應對學生的深層次文化需求,特別開設了中國文化課、書法課、武術課等,以滿足學生對中國進一步的了解,但僅靠藝術課程技巧性的訓練來完成審美文化的培養(yǎng)顯得力不從心。在實踐教學中,我們應該看到,語言不僅是一種交際工具,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在人與人的交流中,語言傳遞著一個民族的心理文化,作為一個好的學習者,必須懂得欣賞這種文化及其物質載體特殊的審美特點,才能激發(fā)起學習者內心深處的學習動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加強語言課程教學中審美文化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勢在必行。
一、對外漢語教學審美文化教育的特點
首先,從教育對象上來看,成人的審美教育建立在更深層次的心理基礎上,產生的能動性更強。這是因為,成人學習漢語與幼兒學習漢語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幼兒更注重對語言結構的模仿,在自然的社交環(huán)境中賦予語言結構意義,在循環(huán)往復的操練中深化對意義的理解,而成人學習語言,更注重自覺能動性,一般都要求在短時間內,高效率地學習掌握語言材料,成人的學習往往帶有較強的功利性,對外漢語教學者應當重視并尊重成人的認知規(guī)律,審美教育將會強化這種自主學習動機,幫助學習者更快地掌握語言規(guī)律。
其次,從教學過程來看,對外漢語教學就是跨文化交際的教育過程,語言文化多層次的審美教育更強調教師的教學藝術而不僅僅是教學技術,強化審美教學將會對教師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更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在豐富的語言材料中,教師帶領學生感受語言美,感受語言背后的思想的獨特之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
再次,從教學內容上看,審美文化教學更注重語言規(guī)律、內涵的發(fā)掘,以及學生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可通過審美教育,促進學生以中國人的視角觀察思考問題,從而產生審美情趣、審美意識。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可增強文化領悟力,把握中國人觀察問題獨特的視角,促進對中國的文化認同感,從而克服學習中國文化差異帶來的厭學心理。
最后,從教學目標上來看,語言學習不僅僅是一種技能的訓練,也不僅僅是一種交流溝通工具,作為以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作為情感交流的媒介,漢語教師應從深層次的心理感應、文化感受出發(fā),尋找學生的認同之處,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文化感受能力,在推廣漢語言文化的同時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和對中國的文化認同感。
二、對外漢語教育審美文化教育的內容
1.語言邏輯審美
傳統(tǒng)的中國哲學認為天地合一,自然界和人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整體,自然界和人類都服從同一規(guī)律,這種哲學思想滲透到人們的思想中,形成整體性思維方式;而西方哲學則強調人的個體意識,人依附于自然卻獨立于自然,因而西方人崇尚個體思維。這種哲學思想體現(xiàn)在語言表達上,就表現(xiàn)為,漢語的語言交際更重視自我行為對他人對集體產生的影響,更注重人與人關系的和諧程度,在文章語言的運用上如同中國的園林建筑,更注重布局的和諧統(tǒng)一、文風和文字的協(xié)調一致。因此,在邏輯表達上,可以說漢語是重視格調的語言,在寫作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從邏輯表達的特點去快速地領略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作者的意圖。
2.語言文字審美
作為文化的載體,漢字具有其他民族沒有的獨特的審美內涵,漢字以其獨特的造型功能和長期積淀的審美意趣扮演著文字交流的實用工具和文人審美的表情手段。漢字教學應從這兩方面出發(fā),即從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六書”出發(fā)幫助學生理解識記漢字,從漢字書法作品的欣賞來領略深層次的人文精神,這種審美教學與語言教學必須緊密結合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樹立一個整體的中國語言文化觀。
3.語音語調審美
漢語的語音系統(tǒng)很縝密,有“五調”,而且五個聲調還有辨義的作用,這是很多語言系統(tǒng)所沒有的特點。作為一種很有節(jié)律性的語言,漢語具有很強的音樂性,因此,我國的文學傳統(tǒng)很講究文氣暢通和聲音的抑揚頓挫、鏗鏘有力,講求聲律的協(xié)調和諧。郭紹虞先生(1979)指出,漢語的“語句組織中自然包含了聲律的要求。結構嚴謹、音韻和諧的句子組織,既是語法問題,又是修辭問題”,在漢語的篇章教學中,教師應關注這一特點,加強朗讀審美教學,讓學生在音韻的審美中,愛上聽漢語、說漢語。
4.禮儀文化審美
禮儀文化是人們在長期交往中形成的一套交往原則。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文化的傳統(tǒng)以儒家文化作為底蘊,在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到禮儀并非只是一種技術上的操作,它更是一種文化風格、道德標準,除了課堂知識中對具體語言運用所產生的話語氛圍進行的品位鑒賞之外,教師在教學中更應注意自己的教學形象帶給學生的直觀印象。作為中華民族禮儀美的發(fā)現(xiàn)者與傳承者,對外漢語教師更應體現(xiàn)出這種人格魅力、形象魅力,作為文化傳承的使者引導學生從心理上走進中國,走進漢語。
5.情感心理審美
與歐美國家的直白袒露不同,中國的文化審美更欣賞含蓄婉約的美,反映在情感表達上,漢語的表達更注重運用雙關、暗示等表達手段和婉拒、回避等交際手段。在文章的謀篇布局上,漢語的文章邏輯結構常見螺旋式的表達法,對情感心理邏輯的把握,會提高留學生跨文化交際時的領悟能力。
綜上所述,與中國本國學生重視德育教化養(yǎng)成的漢語審美教育不同,留學生漢語課的審美教學重點在于加強學生的文化領悟能力,從心理基礎上幫助學生克服交際困難,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樹立綜合的審美教育觀念非常重要,課程的設計不僅應從漢語本身的特點出發(fā),而且應從激發(fā)學生深層次的學習動能出發(fā),幫助學生建立漢文化體系的綜合語言文化觀,這種宏觀的整合型的審美教學將能夠改善我們的教學效果,在語言技巧的訓練上,進一步增強留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宏薇.漢英翻譯基礎[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2]張麗麗.郭夢秋英漢語篇深層邏輯語義對比分析[M].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3]李芳蘭.淺談留學生漢語節(jié)律感的培養(yǎng)[M].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
(一)有利于提高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
詞匯量對于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詞匯量越大,語言越豐富,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就越強。大部分網絡新詞新語具有新穎、生動、幽默、詼諧的特點,如果在對外漢語教學的授課過程中適當運用,可以不斷激發(fā)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二)有利于外國留學生更好地了解
中國當代文化當今,大部分留學生學習漢語都有著明確的目的和動機,他們本著實用原則,掌握漢語這種交際工具,準備將來從事與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等相關的工作。網絡語言是反映當代社會語言發(fā)展變化的一面鏡子,它能折射出當代中國社會最前沿的文化樣式。首先,一些網絡新詞新語反映了當代中國大眾文化中最普遍的生活方式。其次,一些網絡新詞新語能以幽默象征意義反映當下中國人民的生活現(xiàn)狀和社會心態(tài),覆蓋了當代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變化。留學生通過了解網絡新詞新語,透析當代中國最新的文化現(xiàn)象,可以更快地融入當代中國的社會生活中。
二、網絡語體“××體”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仔細篩查教學內容
網絡語體“××體”有的方興未艾,有的曇花一現(xiàn)。有的規(guī)范,有的語義頹廢,表達不規(guī)范,魚龍混雜。所以,不是所有的網絡語體都可以納入對外漢語教學范疇。網絡語體“××體”中存在諸多不規(guī)范的語言現(xiàn)象,如“咆哮體”,標點符號使用不規(guī)范,在一句話結束后用多個感嘆號“!”;而“雨珠體”卻是一個字后加一個句號。這些都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規(guī)則,雖然能宣泄作者的某種情緒,但從長遠來看,極有可能對正確使用現(xiàn)代漢語標點符號產生一定影響。只有那些表達規(guī)范,并且主題健康,蘊含深刻文化的網絡語體才可以納入對外漢語教學中。
(二)準確定位教學對象
根據留學生漢語水平、年齡、學習時間不同,確定教學對象。留學生的漢語學習,基本分為初級、中級、高級、研究生四個階段。初級階段主要使學生能夠準確地發(fā)音、熟練地掌握漢語基本語法。中高級階段則是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擴展?jié)h語詞匯量。網絡語體“××體”適合在中高級階段逐步引入到教學中。此外,網絡語體“××體”主要活躍在網絡上,使用對象以年輕人居多。其幽默風趣、戲謔嘲諷、離經叛道的風格符合年輕人追求時尚的心理。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重點滿足年輕留學生的需求,避開年齡過小或者或者過大的學習者。
(三)合理運用教學方法
網絡語體一般來說形式相對固定。如“沈從文體”,其句式為:“我……,過……,過……,卻只……”?!疤詫汅w”,其句式為:親,……哦!親,……哦!親,……哦!多個“親,……哦!”連用,直到把話說完?!罢鐙煮w”的特征是語言復古、略帶古韻,言必稱“本宮”;描述事物用雙字:方才、想來、極好、罷了等。上面列舉的各種網絡語體中,“陳歐體”和“沈從文體”相對句式比較復雜,但都有自己的語言特征,記住這些句式中必須出現(xiàn)的關聯(lián)詞,就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來造句了?!疤詫汅w”“元芳體”“馬上體”適用范圍很廣,它們的共同點是句式簡單,易于模仿?!罢鐙煮w”是這幾種網絡語體中最難的。其語言略帶古韻,要求學生對古文有所了解,建議不要輕易引入教學。網絡語體從修辭上看,多用仿擬。在教學中可以設置情景,讓學生記住網絡語體的固定句式,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根據表達的需要,改變例句中的部分詞語,創(chuàng)造出新語句。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從表達效果上看,網絡語體“××體”的表達效果是時尚新奇、搞笑幽默、戲謔嘲諷。具體說來,每一種語體在產生時有自己獨特的背景。在教學時,應抓住其不同特點,為學生一一介紹,從而準確定位網絡語體的使用語境及場合。
(四)選擇合適的教學課型
一般來說,網絡語體在修辭課、閱讀課、口語課中出現(xiàn)的幾率多一些,講授的機會大一些。由于每年產生并且流行的網絡語體有限,所以應根據課程內容,必要時靈活引入網絡語體教學。如教授學生購物時,可以把網絡上流行的“淘寶體”自然引入其中,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到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春節(jié)時可以把今年流行的“馬上體”,穿插其中,讓學生身臨其境,活學活用。
三、小結
(一)優(yōu)化教學內容漢語言文學教師應緊扣教學目標
做好漢語言文學課程與其后續(xù)課程的銜接工作,充分梳理學科的知識內容,整合教學內容,避免出現(xiàn)課程內容的重復。結合語言研究的新成果,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在現(xiàn)代社會環(huán)境的適用性。教師安排課程教學內容時,將“夠用”和“必須”作為安排課程教學內容的標準,突出強調教學的重點,有效精簡課程內容,同擴大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深度及廣度,及時參照社會發(fā)展相關能力的實踐能力以及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盡可能地安排具有較強應用性的技能課程,提高教學的實用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綜合運用并寫作各種通用性較強文體的能力、語言應用的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信息調研提取能力等綜合能力,在夯實學生的語言感知基礎,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敏感度、語言文字功底的基礎上,增強學生運用語言的實踐運用能力,促使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學校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充分利用地域性的文化資源,加強教學課程中與之相關的內容,使結合地域性文化特色的教學內容成為基礎課程的有力補充,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挖掘學生的思考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
(二)改進教學方法高等教育大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
漢語言文學教學只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切實落實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吸收借鑒并推陳出新,改進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手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在充分領悟并運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力、生活經驗以及學習述求等實際情況出發(f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使學生從被動聽講記筆記向主動探究的學習模式轉變。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質疑探究,并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釋疑,提高學生的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還可以整合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成果并向學生展示,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點,自主選擇他們認為有用的內容,充分發(fā)揮其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將所學知識固化為專業(yè)內容,將語言文化與教育有機融合起來,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化能力及修養(yǎng)。選取切合實際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有效性。當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yè)基礎知識與技能后,教師還可以采用問題中心教學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對實際性的問題提出自己獨到的觀點,并通過論證,尋得解決的辦法,以此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增強漢語言文學教學實踐
漢語言文學教師側重知識傳授而輕視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難以滿足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因此需要調整培養(yǎng)目標,增強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實踐,切實將學生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學以致用的原則,重視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與產業(yè)需求的對接,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活動,指導學生進行相關業(yè)務能力要求訓練,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及業(yè)務能力。
二、總結
增強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應用性教學是提高學生漢語言文學應用能力的基礎。而且隨著我國市場社會體制改革活動的進行,用人單位更加注重人才的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傳統(tǒng)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是先文化課再專業(yè)課,最后才是實習課程。學習過程的階段性十分明顯,三段課程的時間與空間跨度較大,不利于增強漢語言文化的應用性。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教學模式
為社會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成為重要的教學活動口號。但是多數學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學依然停留在表層,沒有實施更加適宜的教學模式,將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與社會需求相連接,推動漢語言文化應用性教學模式的發(fā)展。
1.優(yōu)化創(chuàng)新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的基礎,是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具有較強的專業(yè)特殊性,那就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涉及的范圍較廣。涉及到十余門課程,其中不乏有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存在交叉或者重疊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構建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框架。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正確將多種文學知識串聯(lián)到一起,成為教師提高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水平,需首要考慮的問題。通過優(yōu)化創(chuàng)新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職業(yè)技能,充分發(fā)揮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從業(yè)技能。以學生就業(yè)為指導,認真分析設計每一門課程內容,根據學生專業(yè)技能需要而精簡或者側重教學內容,設計出符合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fā)展的課程內容體系。
2.將實踐活動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
實踐經驗在學生求職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實踐經驗體現(xiàn)個人的實際工作能力。上文提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實踐活動被置于教學活動的末尾,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將實踐活動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提高一個廣闊的實踐平臺,多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認知,構建符合社會發(fā)展趨勢的知識結構,實現(xiàn)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理論知識與實際經驗相互轉化,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專業(yè)技能。教師可以在實踐過程中,了解學生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與知識應用的靈活能力,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制定有的放矢的教學模式,提高專業(yè)應用性教學水平。
3.設計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情境教學已經在教育活動中得到較好的普及。正確運用情境教學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相反則會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與人格,開創(chuàng)全新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局面,激發(fā)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具有可執(zhí)行性的教學情境,注重課堂教學活動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情境氛圍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例如教師根據本專業(yè)社會崗位的需求,設計一些模擬場景,例如新聞采訪,現(xiàn)場招聘等,鍛煉學生專業(yè)應用能力與實踐能力。實現(xiàn)教學活動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引導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自身就業(yè)能力。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