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關愛留守兒童論文范文

關愛留守兒童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愛留守兒童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愛留守兒童論文

第1篇:關愛留守兒童論文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親情化;產品設計;關愛;陪伴

一、留守兒童親情化產品設計理念的概述

留守兒童,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工作,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兒童,由于缺乏親情的滋養(yǎng),這些兒童少有依靠,內心的寂寞與憂傷使這些幼小的心靈有的走向消極、孤僻,有的變得任性、暴躁。親情化產品設計,即設計具有親情特征的產品,是一種新的設計理念,尤其適用于長期缺少親情和關愛的留守兒童產品設計。留守兒童親情化產品設計是指產品設計在造型、功能上,運用以親情作為紐帶的各種元素,如父母的關心、問候等。留守兒童親情化產品是父母和留守兒童相互溝通交流的媒介,能使留守兒童在使用產品時感受父母的關愛,體會親情的溫暖。親情是有血緣關系的人之間存在的感情,是所有愛的起點,是人類最基本、最重要的情感。狄更斯說:“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父母的愛,不僅需要物質的供應,更需要心靈的陪伴。一件好的產品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為留守兒童設計親情化產品,增加父母和留守兒童之間的互動和情感交流,補充殘缺的親情,幫助他們度過艱難的留守時期,是解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心理發(fā)展問題的新探索,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二、留守兒童親情化產品設計的需求趨勢

2013年全國婦聯(lián)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xiāng)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指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有6102.55萬。其中不乏有心理健康問題者,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長,兒童的心理問題往往越嚴重,這不僅對留守兒童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還給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帶來不利的影響,這無疑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另外,兒童產品市場是一個富有生機、極具商機的巨大市場。特別在我國國情下,留守兒童是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他們的父母未來的希望。父母外出工作,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他們往往自己省吃儉用,卻在兒童用品的花費上毫不吝嗇。優(yōu)秀的設計不該只是為了獲取商業(yè)利潤,更要關注被忽視的弱勢群體,如偏遠山區(qū)的失學兒童、殘疾人、缺失親情的留守兒童等。然而,國內市場上少有針對留守兒童心理特點設計的人性化的、關注人文情懷的、重視親情交流的產品,我國兒童產品市場的未來發(fā)展尚不全面。留守兒童區(qū)別于一般兒童,在心理發(fā)展上有其特殊性,他們容易自卑、內向、孤僻,這些都是留守兒童產品設計中必須注意的。兒童產品是兒童成長中重要的輔助工具,它對兒童的性格塑造、智力成長、心理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留守兒童親情化產品設計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將兒童的親情需求賦予產品,讓留守兒童能夠感受到父母的陪伴,以滿足其情感的需求,增進留守兒童和父母之間的感情,幫助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留守兒童雖然隅居農村,看似與城市生活毫不相干,可是我們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及其將來對社會的影響,他們的成長與中國的未來息息相關。

三、留守兒童親情化產品設計方法

1.可遠距離互動的設計方法

對于留守兒童而言,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交流溝通渠道單一,造成感情缺失,使留守兒童與父母不僅在空間上的距離遙遠,而且形成心靈隔膜。能與父母溝通和交流,成了他們樸素卻又遙不可及的愿望。可遠距離互動的設計方法,即為留守兒童與父母搭建遠距離交流的通道,提供情感溝通的平臺,使他們即便是分隔兩地,也能輕松、便捷地進行溝通交流。如,可以設計具有語音對講、短信互動、定位檢測等功能,并能與手機APP互動的兒童手表,緩解留守兒童思念父母之苦,讓留守兒童和父母彼此更貼近,讓其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也讓父母見證孩子的成長。另外,一款名為Frebble的模擬牽手觸感產品,它能在視頻聊天中模擬與對方牽手的感覺,通過藍牙無線連接到電腦,它能檢測擠壓并把壓力傳送到另一端,實現(xiàn)模擬牽手的感覺??蛇h距離互動的設計,通過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感覺、多維度的設計手段,為留守兒童與其父母提供遠距離的情感交流體驗,有效解決他們難以互動、渴望互動以及對親情的需求問題,這也與留守兒童親情化產品設計的理念不謀而合。

2.可陪伴兒童成長的設計方法

對于產品設計而言,人們在產品的使用過程中所獲得的情感價值與產品的功能是同樣重要的。尤其對于留守兒童而言,產品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其功能,其背后的情感價值顯得更為重要。可陪伴兒童成長的設計方法,是指產品在造型和功能上根據(jù)留守兒童的成長發(fā)育、娛樂、學習認知過程,通過加減、替換零件的方式進行升級和變換,滿足各年齡段留守兒童的使用需求,從而有效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使產品陪伴兒童成長。留守兒童對產品的情感寄托,在于父母是產品的共同使用者或購買者。在兒童快速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所使用的產品的功能不斷快速地轉變,但很多產品由于功能單調,很快就因為滿足不了留守兒童的使用需求而遭到淘汰,而其父母又因為不在孩子身邊,不能及時為他們更換產品。陪伴兒童成長的設計方法,讓父母只需購買一件產品,便可適應留守兒童各個年齡段的需求,這樣的產品能伴隨他們成長,充當父母派來的小伙伴的角色,可以創(chuàng)造寶貴的親情價值。

3.可寄托父母關愛的設計方法

可寄托父母關愛的設計方法,就是以產品作為寄托父母關愛的載體,在設計產品時,先預留一部分空白的空間,待父母購買產品后,再“填充”關愛,把產品補充完整。如,可以植入聲音的電子產品,父母可以將“寶寶,今天期末考要加油哦,爸媽永遠支持你”“寶寶,天冷要注意多穿衣服,不要著涼了”“寶寶,別復習太晚,該睡覺了”等話語錄入,再設置播放時間。除了聲音,還可以將照片、視頻等進行填充,滿足留守兒童與父母實際的、個性化的需求。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有的甚至記不清父母的模樣和聲音,通過設計可寄托父母關愛的產品,可以用關愛溫暖留守兒童的時光,讓他們留守卻不孤單,隨時感受到父母在身邊的幸福。

四、結語

讓設計真正符合人們的需求和期望,尤其是設計出能給予弱勢群體更多愛與關懷的產品,是設計師的責任。留守兒童親情化產品設計,以親情作為切入點,運用可遠距離互動的設計方法,架起留守兒童與父母溝通的橋梁,打破心靈的隔閡,使交流不再是奢望;運用可陪伴兒童成長的設計方法,賦予產品生命力,也能使留守兒童獲得不可估量的親情價值;運用可寄托父母關愛的設計方法,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將是推動兒童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重拾自信,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關注弱勢群體的暖心設計是產品設計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留守兒童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是社會的責任,也是構建和諧社會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文章通過對留守兒童親情化產品設計的研究,傳達關愛留守兒童的理念,并為今后留守兒童產品設計提供了理論參考和借鑒,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和指導作用。

作者:李晶晶 單位:廣州大學

參考文獻:

[1]趙愛麗.基于情感化設計理論的兒童產品設計研究.大眾文藝(學術版),2012(21).

第2篇:關愛留守兒童論文范文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地區(qū)的年輕勞動力涌向城市,為現(xiàn)代化城市建設作出了貢獻。但是,大批年輕勞動力涌向城市,使得農村出現(xiàn)了大批缺少父母監(jiān)管、關愛、教育的孩子,通常將這群孩子稱之為“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健康與教育問題已經(jīng)成為廣大社會學者和專家關注的話題,體育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而且可以促進青少年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青少年勇敢頑強、克服困難、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質。體育鍛煉是促進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一種有效方式。本研究通過調查了解河北省農村留守兒童參與體育活動的現(xiàn)狀,分析目前農村留守兒童在參與體育活動時存在的問題并探討其對策,以便使留守兒童更好地參與體育活動,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河北省部分農村留守兒童。

2.2研究法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閱讀有關方面的論文、論著,了解農村留守兒童體育的發(fā)展動態(tài),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思路和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2.2.2問卷調查法

根據(jù)本文的研究內容需要,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按照體育科研方法關于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設計調查問卷。

2.2.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調查所獲得數(shù)據(jù),運用SPSss.8.0進行統(tǒng)計處理。

2.2.4邏輯分析法

運用邏輯學的知識與方法,進行分類與比較,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

3.研究結果

3.1留守兒童體育課開設情況

體育課是體育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必要途徑。《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一、二年級應在每周開設四節(jié)體育課,三、四、五、六年級應在每周開設三節(jié)體育課,初中每周應開設二節(jié)體育課。調查顯示:大部分學校體育課時數(shù)不足,不符合《新課程標準》,僅有34%的學?;痉弦螅饕蚴侨鄙袤w育教師,場地器材缺乏,領導不重視,追求升學率,等等。

3.2留守兒童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項目

通過對河北省部分村裝的留守兒童調查表明:籃球、乒乓球、打沙包、踢毽子、彈玻璃球、羽毛球、跳皮筋、游戲等體育活動深受留守兒童的喜愛。

3.3留守兒童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方式

調查表明:有46.3%的留守兒童與同學一起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有31.3%的兒童個人單獨活動,有22.4%與兄弟姐妹在一起活動,但多數(shù)是留守兒童一起參與活動。

3.4留守兒童每周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頻度

課外體育活動的頻度就是單位時間內參與體育活動的次數(shù),可以反映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和學校體育教學的效果。調查結果顯示:每周1次,占6.5%;每周2次,占44.5%;每周3次,占27.7%;每周4次,占21.3%,可見留守兒童每周都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次數(shù)偏低。

3.5留守兒童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時間段

留守兒童進行課外體育活動的時段:下午的,占53.2%;早晨的,占26.2%;晚上的,占11.4%;中午的,占9.2%。大部分農村下午放學時間較早,一些留守兒童放學后,便與學生一起參與體育活動,因此,下午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數(shù)較多。

3.6留守兒童每次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持續(xù)時間

體育活動持續(xù)時間決定運動強度,鍛煉的時間長,心肺功能、身體素質就會得到提高。調查表明:每次活動持續(xù)時間在21至30分鐘,占35.3%;31至60分鐘,占28.1%;60分鐘以上,占37.7%;20分鐘以下,占9.3%。從持續(xù)時間看,留守兒童的體育活動強度普遍較弱。

3.7留守兒童對學校體育課、場地器材滿意度

調查顯示:留守兒童對所在學校體育課十分滿意的占23%;基本滿意的占45%;不滿意的占32%。對學校場地器材十分滿意的占17%;基本滿意的占49%;不滿意的占34%。

4.結論建議

4.1結論

大部分學校體育課時數(shù)不足,場地器材缺乏,領導不重視。留守兒童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項目單一、形式簡單,每周都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次數(shù)偏低,其體育活動強度普遍較弱,對學校體育課、場地器材滿意度不理想。

4.2建議

學校應積極開展內容豐富、適合兒童的體育活動,提高課間體育活動的要求,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比賽,比如拔河、跳繩等,使留守兒童融入班集體中,促進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加強場地器材建設,場地器材是影響留守兒童參與體育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學校應根據(jù)國家《中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進行體育器材的配備與場地的建設,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良好、安全的運動體育活動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姚遠.河南省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現(xiàn)狀研究[J].中州體育.少林與太極,2010.

[2]劉瀚文.撫順地區(qū)農村留守兒童參與體育活動狀況調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

第3篇:關愛留守兒童論文范文

課題組  胡興  胡鵬鵬

課題提出的背景

我們的教育由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組成。其中家庭教育是最容易被忽視和弱化的部分。而在人的一生所接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長久性教育。家庭教育先于學校教育。并且在學校教育的整個階段內,一般都自始自終伴有家庭教育。而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務工,由于長期親子分離,得不到父母面對面的教育和關愛,使得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往往會形成孤僻、不合群、厭學、易沖動等問題,在學習上他(她)們不愿意(也沒有機會)張揚個性,成為教師教育教學“看客”。能力得不到訓練,教育得不到實效。往往是學校幾年工作還不如游戲機房的幾分鐘。形成了非智力因素的后進生。新課標要求我們的教育必須要面向所有的學生,去關愛每一學生,讓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應有發(fā)展。留守兒童的教育成了值得我們去重視和深思的問題。鑒于此,提出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的個別教育問題研究,目的在于讓這部分留守兒童能樂于學習,生活與學習上都不至于孤獨。學到有價值的知識,提高學生自身的能力,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課題實施的意義

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的個別教育問題研究,將依據(jù)課程理論,現(xiàn)代教學設計理論,教育心理學。遵循中小學教育的規(guī)律,適應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用科學理論指導自己,并將優(yōu)秀的實踐經(jīng)驗進行理性的概括,努力建構起改善學生學習方式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操作模式。

通過研究,力求讓教師能夠具備先進的課程理念 、教育教學觀念、開放的教學思想、開創(chuàng)適合兒童發(fā)展的課堂,形成自己獨具的教學特色,學生能產生樂學的情緒,能從學習活動中獲得愉悅體驗,培養(yǎng)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學生學習的品質和水平。

研究對象

本課題研究主要在盤州市的鄉(xiāng)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學生中組織實施。

研究的主要內容:

1.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學習現(xiàn)象與發(fā)展狀況調查分析

對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學習現(xiàn)象與發(fā)展狀況進行調查,主要反映該類學生學習素質與個性心理以及其它素質的差異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2.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發(fā)展現(xiàn)狀與實踐研究

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借助教育學、心理學等現(xiàn)代教育理論對該類學生的發(fā)展實施可行性的研究,并運用與實踐中,嘗試形成可操作性模式。

3. 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素質和活動評價研究。

促進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的發(fā)展,應及時的適度的對學生進行評價。此類兒童對待評價感覺敏感,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重視對學生多維素質的評價,要將檢測和其它的評價放啊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描述學生發(fā)展的狀況,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主要選擇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重點研究:

(1)建立留守兒童成長記錄袋,并進行跟蹤評價的研究。

(2)建立合適的學習小組,將他們融入進集體學習生活中去。

(3)課間活動與放學后學生情況的調查研究。

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 跟蹤研究法:在教育過程中采取一對一的跟蹤研究,運用必要又合乎教育情理的控制方法,適時的記錄每一個有效的數(shù)據(jù)。探索教育的因果規(guī)律,以點到面,層層推開。按階段制定計劃,做好記錄,完成總結,并及時撰寫體會,總結成果。

2. 文獻資料法:利用各種渠道合理的搜集與運用各種文獻和資料,進行信息的分析與研究,可達到準確地界定課題研究的價值性、可行性及關鍵概念的內涵與外涵,并及時的制定相應研究目標與實施方案等。

3. 行動研究法:教師按照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的順序,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自己已經(jīng)選擇的、有針對性地教育理論,解決具體教育教學問題,改善教育教學工作,并對實踐的結果做出總結和反思。

4.經(jīng)驗總結法:是對教育實踐活動中所積累起來的教育經(jīng)驗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tǒng)化、理論化。是自己或其他老師教育實踐中的直接感受,實踐性強、簡便實用。由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并且及時通過論文、案例等形式將研究中的經(jīng)驗、心得、理論與實踐結合總結出來,歸納提煉。

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及時間安排:

課題研究時間:2017年9月——2019年4月

第一階段;初步開展階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1. 研究課題前期準備;

2. 擬定課題研究方案;

3. 確定跟蹤研究的對象。

第二階段:重點研究階段2018年3月——2018年12月

1. 進行具體實施課題的研究;

2. 不定期舉行問卷調查,深入了解留守兒童教育發(fā)展狀況;

3. 開展留守兒童教育教學評價活動,探索教育與發(fā)展的操作方式;

4. 積累研究資料,總結階段性成果,完成階段性研究報告;

5. 撰寫案例和論文,展示優(yōu)秀顆粒、優(yōu)秀教學設計和優(yōu)秀論文。

第三階段:總結成果階段2019年2月——201年4月

1. 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和結題報告

2. 接受課題鑒定組的評估鑒定。

研究成果展示:

1. 課題實施方案

2. 優(yōu)秀教學案例,教學設計、論文集

3. 學生學習日記、周記,小論文展示

4. 課題研究專題報告和課題實驗報告

5. 課題實驗經(jīng)驗材料匯編

6. 建立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QQ群。

課題研究的保證措施:

1.完成課題研究任務的條件分析

(1)課題組成員的研究能力。課題組核心成員都是從事一線教學的骨干力量,大多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教育教學經(jīng)驗豐富,教科研能力強,朝氣蓬勃并積極投身于各種教改實踐,科研氛圍濃厚。

(2)課題研究經(jīng)驗豐富。課題主研人員均是市、縣教育骨干,具有很好的科研經(jīng)驗。

(3)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我校處于縣城周邊。外出務工人員眾多,留守兒童數(shù)量較大,研究工作的典型性較為明顯,工作開展的可行性較強。

2.研究的保障措施

(1)教師的常規(guī)教學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行動保證,把“教”和“研”結合,采取邊研究、邊實驗、邊總結的研究方式,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形成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的個別教育問題的可操作性方式,并且在探索、驗證的過程中不斷修改,完善。

(2)加強組織領導。組織相關人員圍繞本課題積極開展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文獻搜集工作、調研工作等。

(3)加大校本培訓力度。調動廣大教師的參與意識,努力提高參與研究的教師的素質。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保證研究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寶林鎮(zhèn) 、鄧媛

《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作者:劉麗麗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環(huán)球時報》);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作者:青永紅 、周林;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之探究》(《現(xiàn)代交際》2011年01期 )

《淺談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基于隔代教育對其的影響》作者:李雯婷,載《四川 教育學院學報》

《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作者:段成榮、周福林

《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成長環(huán)境的缺失與重構》作者:吳帆、楊偉偉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xiàn)狀的思考》載于《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二、課題開題論證結論

課題開題論證專家組論證結論:

課題立足于學校實際選題具有研究價值;課題研究目標明確. 旨在通過研究了解留守兒童;課題研究內容具體,方法得當;課題研究目標明確,計劃全面;課題研究預期成果多樣化。

建議課題組應進一步修改并完善開題報告,定期組織開展研討會,合理分工,展開課題研究并定期交流研究心得與成果,還要根據(jù)時間順序分階段對研究過程性材料及佐證材料進行歸檔與整理。

專家組一致同意本課題按開題報告進行研究。

2017年 9月 12日

三、開題論證專家名單一覽表

序號

姓  名

專業(yè)技術職稱

工   作   單  位

專家簽名

操明良

高級教師(中)

盤州市英武鎮(zhèn)中心校

支坤

高級教師(中)

盤州市教育局

蔣澤山

高級教師(中)

盤州市英武鎮(zhèn)馬場中學

張春明

高級教師(中)

盤州市英武鎮(zhèn)英武中學

向永健

高級教師(中)

盤州市英武鎮(zhèn)中心校

廖浩

第4篇:關愛留守兒童論文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服務。

一、什么是農村留守兒童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yǎng),13%的孩子被托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jiān)護。且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小學以下(含小學)學歷者高達40%,還有相當多人不識字。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心理問題:長期的單親監(jiān)護或隔代監(jiān)護,甚至是他人監(jiān)護、無人監(jiān)護,使留守兒童無法向其他孩子那樣得到父母的關愛,家長也不能隨時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變化。這種親情的缺失使孩子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變得孤僻、抑郁,嚴重地影響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發(fā)展。他們有典型的個性特征和行為缺陷,集中表現(xiàn)為:任性、冷漠、自卑、郁悶、敏感、孤獨、膽怯等。

2.學習問題:留守兒童的學習基本處于一種無人過問的狀況。學好了,沒人夸;學壞了,無人罵。漸漸使孩子對學習產生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加上監(jiān)護人本身對孩子親情缺失狀況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為稍有出格的時候也不會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離健康發(fā)展軌道的方向上越走越遠。留守兒童身心的發(fā)展又處于轉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適當?shù)募s束和科學的引導,使其極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誘惑和影響,很多兒童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養(yǎng)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另外,父母走了,老弱病殘成了農村的主要勞動力。留守兒童還不得不加入到勞動者的隊伍中去,承擔各種家務勞動,減少了學習的時間。

3、家庭教育欠佳: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的教育責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這些老一輩人,無論教育思想還是教育方法都無法跟上形勢的要求。另外,青少年正處在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刻,當遇到生理發(fā)育方面的問題時,由于父母不在身邊,沒有人給予正確指導,也容易誤入歧途。加之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差,遇到人身侵害時往往是默默承受。

4、生活問題:生活困難是留守兒童家庭的普遍特征。家長們出去打工也掙得不多,有時還不能及時拿到手,所以孩子們在家中生活是極其節(jié)儉的。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飽就行了。這樣的生活條件對兒童的生長發(fā)育是極不利的。另外,這些兒童在生病的時候,也往往沒有能力和條件去醫(yī)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傳統(tǒng)的方法治療,或者干脆硬“扛”。

5、社會關愛不足問題:留守兒童們得不到家庭溫暖,更得不到社會的關愛,因為農村的人際關系是以家庭和親緣關系為紐帶的,對于自己家庭及親緣關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難處境,他們雖有同情的態(tài)度,卻也無可奈何。于是孩子們只能靠自己對社會的理解生活并發(fā)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學習偏差、心理缺失等現(xiàn)象在他們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

6、價值扭曲問題:父母們長期在外,因無法照顧孩子產生負疚感,于是有的父母又采取“物質+放任”的方式進行補償,使得留守孩子擁有零花錢的數(shù)量增加,使用自由度也提高,孩子極易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yǎng)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并直接導致“讀書無用淪”、“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抬頭。

農村留守兒童身上的問題很多,也很嚴重,已經(jīng)不是個別人的問題了。

二、什么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包括微電子技術、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和遠距離通訊技術等方面。把這些技術引入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大大提高信息處理的能力,提高教與學的效率?,F(xiàn)代教育技術是以現(xiàn)代教育思想、理論和方法為基礎,以系統(tǒng)論的觀點為指導,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的教育技術。它是現(xiàn)代教學設計、現(xiàn)代教學媒體和現(xiàn)代媒體教學法的綜合體現(xiàn)。是以實現(xiàn)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教學效益最優(yōu)化為目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以信息技術為主要依托,即涵蓋信息技術的教育技術手段組成的系統(tǒng)稱之為現(xiàn)代教育技術。

如何利用好現(xiàn)代教育技術,解決留守兒童區(qū)別于普通孩子的諸多問題,并逐步縮短城鄉(xiāng)教育的差距,讓他們健康成長。這就是我們想著力探討的問題。

三、讓現(xiàn)代信息技術充分為農村留守兒童服務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成為當今我國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方面協(xié)調合作。我校通過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切實抓好留守兒童工作做了一些嘗試。我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小學,全校400余人,其中留守兒童有390人,有200人住在學校。是一所名符其實的留守兒童學校。是本地留守兒童學習和生活的天堂。

1、利用信息技術摸清留守兒童個人具體情況,對學生學籍進行有效管理。

每學期開學初,學校以班為單位召開家長會,會上除了向家長匯報學校的教育情況,另一項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長了解學生家庭情況、聯(lián)系電話、監(jiān)護人情況等,并錄入電腦,建立起留守兒童信息檔案。2、成立班級QQ群,把凡是能上網(wǎng)的本班家長加入班級qq群,父母就可以通過在QQ群上聊天、寫電子郵件等方式與教師溝通。讓家長從QQ群上隨時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現(xiàn)情況、思想動態(tài)等,切實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3、托管活動――孩子們放學后的快樂時光:完成了一天的學習任務,孩子們沖出教室,來到操場,來到校外,盡情享受他們的自由時光。校園內,有四、五人一起打羽毛球的,有在球場上奔跑著進行籃球比賽的,有打乒乓的,跳繩的,還有的在“新竹棋苑”、“新竹茶苑”和“新竹書苑”靜靜的下棋、看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有的干脆就呆呆地坐在那兒,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教室里,有看電視的(我校也開通了“班班通”),有上網(wǎng)的;校園外,他們在老師和“知心姐姐”的帶領下,玩泥巴,搞野炊,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參考文獻:

[1] 農村教育論文 ,留守兒童的現(xiàn)狀分析[J] 2006-6-6

第5篇:關愛留守兒童論文范文

【關鍵詞】農村教育;留守兒童;認知特點;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用勤勞和智慧獲取家庭收入,為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做出了貢獻,但他們的子女卻留在了農村家里,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留守兒童。根據(jù)湖北省婦聯(lián)調查統(tǒng)計,湖北省共有留守兒童138.5萬人,約占全省未成年人總數(shù)的9.49%,其中0至14歲的留守兒童約98.9萬人,占留守兒童總數(shù)的71.4%。湖北省婦聯(lián)《關于我省留守兒童狀況的調查》顯示,目前留守兒童主要存在以下突出問題: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對留守兒童的親情關愛缺位;隔代監(jiān)護,導致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管理缺位;家庭教育知識缺乏,導致留守兒童的行為規(guī)范缺位。留守兒童厭學情緒也日益滋長,23.3%的孩子有過“不想上學”的想法。有的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不惜向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撒謊,漸漸染上小偷小摸、打架斗毆等惡習,逐步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留守兒童缺乏家庭教育,如何通過學校教育來最大化地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成為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切入點。

一、留守兒童認知特點及教學現(xiàn)狀

留守兒童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各種問題。

(一)心理認知問題

由于監(jiān)護不力,缺乏撫慰,親情上的缺失使孩子變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嚴重地影響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發(fā)展。這些心理方面的問題,直接影響到了孩子的行為,使他們不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社會都出現(xiàn)一些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行為。這些行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

(二)學習認知問題

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jiān)督大大減少,甚至完全減除了,使孩子在學習方面處于一種無人過問的狀況,漸漸使孩子對學習產生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學習上,自然就要在其他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為開始出現(xiàn)偏差,各種超越道德、規(guī)則的行為開始在孩子身上出現(xiàn)。

(三)生活認知問題

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是不容樂觀的。留守兒童在飲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飽就行了。農村留守兒童只能在極度節(jié)儉的狀態(tài)下過著維持溫飽的生活。這些兒童在生病的時候,也往往沒有能力和條件去醫(yī)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簡單的、傳統(tǒng)的方法治療,或者干脆硬“扛”。

(四)社會認知問題

近年來,由于一些留守兒童寒暑假去父母所在城市或者春節(jié)期間農民工回鄉(xiāng)讓他們看到各種表象,進而錯誤得出“讀書無用論”。

二、改進留守兒童教育教學認知現(xiàn)狀的途徑分析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指出,兒童 7歲是邏輯的開始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守恒性和群集運算。中國心理學家朱智賢認為小學兒童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一具體形象性的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而具體過渡時間也是在兒童7歲以后。小學兒童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程是思維發(fā)展過程中的飛躍或是質變。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一個轉折時期。這個轉折時期就是小學兒童思維發(fā)展的關鍵年齡。對于這個關鍵年齡在什么時候出現(xiàn),心理學上也沒有定論,大致在四年級前后(7-9歲),確切的說應該在三年級至五年級。

從上述理論可以得出,小學階段的認知教育尤為重要,針對留守兒童的認知特點,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干預和改進。

(一)調整學校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使教育教學活動延伸到留守兒童課外空間

通過組織不同功能的課外學習小組,對留守兒童進行關注,使其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學校和社會給予的關愛,對父母親情缺失的一個補充?;顒拥拈_展可以結合當?shù)氐膶嶋H,以文體娛樂為主要活動形式,為孩子的課余生活帶來燦爛陽光。

(二)加大心理疏導力度,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學校要有針對性地開設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課程,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背景、人際關系、性格特征、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學習動機和態(tài)度。對其不正常的行為表現(xiàn)及時干預,正確引導,并進行有關心理輔導,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

(三)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使其更適應留守兒童的教學認知特點

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應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強調學生自主自覺的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學會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學習形式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jīng)驗,提高學生獲得成功的成就感,養(yǎng)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留守兒童是我國農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成長與發(fā)展將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發(fā)展的未來。作為認知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作為我國的基礎教育,必須引起高度的關注和重視。我國的教育相關部門應結合留守兒童的自身特點,從教育目標、教學手段、大綱的制定等層面進行針對性的干預,開設相對應的心理課程加以輔導幫助。同時,廣大教師應擔負起重要的教育責任,對留守兒童給予更多的關心與幫助,使他們在社會的溫暖懷抱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聚焦留守兒童教育:給孩子彌補缺失的愛. 湖北日報.

第6篇:關愛留守兒童論文范文

關鍵詞:農村教育留守兒童轉化教育

農村留守兒童,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在外地經(jīng)商打工,將孩子留在原籍教育學習,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他們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親戚照料,這類未成年的特殊群體稱為留守兒童。他們年齡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應有的關愛,家庭教育處于空白,失學、輟學、學習成績跟不上等教育問題突出。筆者所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北流市六靖鎮(zhèn)那排小學是一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居多,數(shù)學學習成績不理想。要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關鍵要提高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是農村小學面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那么?怎樣才能夠提高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呢?近年來我在普通山區(qū)從事數(shù)學教學實踐中,在這個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從留守兒童的特點出發(fā),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幸福教育

眾所周知,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大多數(shù)跟隨祖父母一起或寄托親屬,一年中難以享受父母親情的教育,因此,絕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沒有幸福的童年。在學校里,留守兒童缺乏道德觀念,學習成績差,臨時監(jiān)護人監(jiān)督指不到位,致使留守兒童失去學習的興趣,課堂不專心,課后不完成作業(yè),甚至逃學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作為科任教師,要有高度責任感,用“愛”彌補留守兒童情感的缺失,把留守兒童真正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教育、關愛,給他們營造一個愉快、健康成長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機會,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去調節(jié)留守兒童學習心理,鼓勵他們樹立信心,走出生活的陰影,使留守兒童與班上的學生一樣毫無畏懼的大膽回答問題。如我所教班中的一個學生,由于長期和爺爺奶奶生活,經(jīng)濟窘迫,穿著別人送的衣服,上課經(jīng)常低著腦袋,眼神呆滯。針對這種現(xiàn)象和他學習上自信心不足,在課堂中,我特意設計些簡單易做的課題鼓勵他完成,比如個位數(shù)三加四求和互換位置變成四加三題目時,知道他行,特地請他回答,他答對后,我在課堂表揚他:“近日來,我發(fā)現(xiàn)小明變化了,比以前進步了,我們給他鼓掌?!泵鎸ν瑢W們熱烈的掌聲,我看見他露出了久違的微笑,我知道留守學生苦楚的心靈正感受班集體的“親情”,從而激活他們求真、向善、樂學的內驅力。

二、從留守兒童的個體差異出發(fā),讓學生真實的感受課堂快樂

新課改的目的允許和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特的見解,展現(xiàn)自己的與眾不同,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舞臺。然而,由于留守兒童資質缺失,課堂上很多時候是尖子生的舞臺,比其它學生擁有很少的機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關注留守兒童的個體差異,盡量讓每一個留守兒童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感受數(shù)學學習所帶來的收獲和快樂。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留守兒童”的性格類型和性格特征的個體差異,要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需要一種策略。搞好分層教學關鍵是備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對學習成績優(yōu)秀、有數(shù)學天賦的留守兒童給予加壓,使其知道學無止境;對個別調皮但學習好的留守兒童,則常以難題“整之”,使其“俯首帖耳”;對學習困難的留守兒童需要多一點耐心,讓他們找回學習的自信,教師一個眼神或者一句技巧的鼓勵的話語,總讓人銘記一生。如我在教學“大小比較”時,課后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孫悟空拿了10個1分的硬幣,豬八戒拿了一張1角的鈔票,請回答孫悟空的錢多還是豬八戒錢多呢?”學生踴躍舉手,爭著回答問題。忽然,我發(fā)現(xiàn)一個留守兒童興奮地舉起了手,兩眼發(fā)光地盯著老師。我十分激動,這是一個學習不太好而膽小的學生??墒钦酒饋砗髤s支支吾吾,半天也說不清楚。我走近走近這位同學彎下身:“來,說給老師聽?!苯淌依锖莒o,我把留守兒童的回答加工一番告之學生,讓全班學生以掌聲鼓勵。這樣,留守兒童很體面地從下,隨后我還看見他眼里閃著感激的目光。

三、從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出發(fā),培養(yǎng)留守兒童問題意識

新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能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因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要聯(lián)系生活中的問題,挖掘數(shù)學知識的生活內涵,讓數(shù)學更多地聯(lián)系實際,貼近生活,達到生活材料數(shù)學化,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才是教師教學活動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 培養(yǎng)留守兒童問題意識關鍵要讓留守兒童積極展開思維活動。為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個鼓勵留守兒童去探索的環(huán)境,課堂中主動參與,引導留守兒童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留守兒童的自主性,讓留守兒童積極開展思維活動。同時,教師要通過大量的思維訓練內容和動手操作內容等形式,激勵留守兒童動手、動腦和勤思,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提高了留守兒童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如我在教學“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時, 我是這樣設計的:中秋節(jié)晚上,爺爺拿出孩子的父母讓人帶回的一合月餅分給孩子們吃,她先把其中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塊,給大孫女1份。孫子看見了,叫道:“1份太少,我要2份。”于是爺爺把第二塊月餅平均分成8塊,給了孫子2份。二孫子一看,急了,說:“我最小,我要3塊?!睜敔斢职训谌龎K月餅平均分成12塊,給了二孫子3份。這時的學生已被故事吸引住了,我趁熱打鐵讓學生思考問題:誰知道哪個兒子分得多?這樣課堂就活起來了,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大膽探索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興趣。

總之, 留守兒童學業(yè)基礎的提高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在轉化過程因外界因素干擾和心理情緒激動而反復,因此,要持之以恒抓反復、反復抓,轉化工作才有效。

參考文獻

[1]殷世東,朱明山.《中國教育學刊》北京:中國教育出版社,2010.68-69

第7篇:關愛留守兒童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 留守兒童 受教育權 法律權益

進入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逐漸向城市轉移。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我們不容忽視的問題。這其中之一就是留守兒童問題。許多在外務工的人員只能自己進城的,但是卻無力讓孩子進城就讀。所以,他們只能選擇將孩子留在農村由父母中的一方或托付他人代為照管,而子女在一年中也很少能和他們見面,甚至好幾年也盼不到與父母相聚。這不僅增加了農村留守兒童及其父母來自教育、醫(yī)療、交通及住宿等方面的壓力。而且,長此以往也制約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權益法律保護現(xiàn)狀

(一)農村留守兒童監(jiān)護權缺失

我國《民法通則》第16條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jīng)死亡或者沒有監(jiān)護能力的,由有監(jiān)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擔任監(jiān)護人。” 據(jù)統(tǒng)計,農村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主要有隔輩監(jiān)護,單親監(jiān)護以及親友監(jiān)護。而且在農村留守兒童中,絕大多數(shù)是單親監(jiān)護或隔代監(jiān)護。在我們調查的300戶中,大約有60%的孩子是留在農村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有27%的孩子是單親監(jiān)護,大約13%是和其他親戚住在一起。

這樣,農村留守兒童從父母的雙親監(jiān)護向非親權的監(jiān)護或著單親監(jiān)護轉變的一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監(jiān)護的不力。對于隔輩監(jiān)護而言,這些監(jiān)護人大都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的健康狀況也不是很好,身體身體較弱或是患有疾病,有的甚至久病不得不常年臥床。因而,他們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jiān)管已是極其不易,更不用說給予這些兒童更好的照顧來滿足他們情感,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另外,這些老年人祖祖輩輩生活在村子里,很少接受大城市中各方面的信息,這樣由祖輩教育在觀念和方法也是有所滯后,極易使這些孩子產生嬌生慣養(yǎng)及放任自流的教育傾向。特別是,他們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梢?,隔輩監(jiān)護必然會使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權弱化。

對于單親監(jiān)護的方式來說,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一般是由農村留守兒童的父親外出打工,由母親對這些留守兒童行使監(jiān)護職責,照顧這些留守兒童的生活,對他們進行管理和教育。但是,由于單親監(jiān)護人的母親不僅要負責耕作自己的承包地和農田,還要照顧患病的親人,因此,單親監(jiān)護的母親在承受沉重的勞動負荷以及巨大的生活壓力下,根本無法給予留守兒童適當?shù)谋O(jiān)護,這勢必會損害孩子獲得適當監(jiān)護的權益與受教育的權益。

除了上述兩種監(jiān)護類型外,還有的就是由成年的親屬或朋友來對這些農村留守兒童進行監(jiān)護。這些親屬和朋友一般也都有未成年子女需要照顧,這就會使被監(jiān)護的留守兒童處于管教真空的狀態(tài)。而由同輩的兄、姐對其監(jiān)護,一方面,此類監(jiān)護人有的自身年齡尚小,并且也缺乏監(jiān)護的能力,客觀上無法去履行監(jiān)護職責。另一方面,有的自身缺乏教育能力,經(jīng)常酗酒斗毆,違反社會治安管理,甚至,觸犯法律。所以,此種監(jiān)護也對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權益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

(二)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權重視不足

無論社會發(fā)展程度的高低,教育都是人類的一項基本權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公民個人人格形成和發(fā)展,同時也是培育作為民主政治具體承擔著的重要途徑。此外,我國《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的頒布,基本保障了青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益。 然而,近些年來留守兒童受教育權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切實有效的解決。

在農村,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出外打工維持生計,無法在孩子身邊幫助他們學習,因此,他們中有的孩子缺少監(jiān)管,加之自制力薄弱,難以形成正確的學習觀,而且無心學習,學習成績也普遍偏低。此外,對于單親家庭或是在祖父母輩的隔代監(jiān)管中,這些孩子在飲食起居上有保障,然而,長久生活在不完全的家庭環(huán)境中對其自身的成長也或多或少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后果,極其容易導致孩子的性格缺陷以及心理障礙等方面的問題。最終,他們逐漸出現(xiàn)厭學,甚至是輟學。

另外,除了上述所說的留守兒童家庭因素影響外,還存在學校教育的因素。首先,有的學校在對學生的教育中并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缺乏有效的管理體制,教學設施不齊全,教育質量偏低,無法讓留守兒童與城市的孩子一樣獲得平等的教育資源。其次,在一些偏遠山區(qū),教師資源資源匱乏。因而,根本無法達到正常的教育水平。最后,有些留守兒童處于叛逆期,不遵守學校的監(jiān)管,在管理不了時,學校并沒有積極處理,采取開除方式來規(guī)避學校責任。最終,使有些留守兒童流入社會成為問題兒童,以致使其走上青少年犯罪的道路。

(三)農村留守兒童人身安全問題

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公民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農村留守兒童因其家庭無法給予有效的保護,自身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缺少自我保護能力,因此易產生人身安全問題。近日就有報道,在江西,宜春,一個偏遠的小山村。李細秀老人的五個孫子孫女,同時溺亡于村后的一口水塘。出事時,李細秀得到孫子報信,急忙向村里人求救,然而,卻沒有找到一個能下水救人的年輕人,因為這個季節(jié),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而且,近些年也頻繁發(fā)生留守兒童各種悲劇事件,2008年7月湖南省漣源縣遭遇一場特大洪災,12名兒童死亡,其中11名是留守兒童。2009年11月,廣西賀州鞭炮黑作坊爆炸,11名被哄騙來的留守兒童受傷,扶風縣5名小學生相約自殺,其中4名是留守兒童。 這次5名留守兒童的溺亡,全村找不到一個年輕人施救。 而且,農村留守兒童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也屢見不鮮。他們大都缺少父母關愛和教育,在心理和行為上極易產生消極情緒,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或是與社會上不良分子混在一起,甚至觸犯刑法,給社會造成不良的危害。

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權益法律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的保護關系到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和全民族素質的提高,而且會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發(fā)展,因而則更需要法律上對他們給予相應的保護。

(一)完善監(jiān)護制度

首先,留守兒童的父母需要加強對其子女監(jiān)護力度。父母在子女教育中地位尤為重要,所以,對于子女的教育不單單是給他們提供物質條件,更重要的是給予足夠的關愛以及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為此,父母盡量將孩子帶在身邊履行監(jiān)護職責,這樣,就能夠及時了解孩子在學習,心里以及生活需求,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當然,在父母外出打工而實在沒有條件帶上孩子時,則要選擇適當?shù)谋O(jiān)護人。同時,還要及時與與子女以及學校進行積極地溝通。其次,加強社會力量援助。目前,政府雖然積極采取各種方法不斷改善留守兒童生活和學習狀況,但政府資源還是有限的,對留守兒童進行監(jiān)護的條件也尚不成熟。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可以在社區(qū)或學校的組織下,以民間的捐獻、志愿者的參與為主體,逐步推行留守兒童的集體監(jiān)護。 而且集體監(jiān)護也正好為社會大眾參與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提供一個平臺。

(二)建立公平的教育機制

在農村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了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的不平等,所以應該修改相關法律,調整相關政策。盡快制定留守兒童權益保護的相關條例。與此同時,提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戶籍外的地區(qū)入學的機會,給予這些農村留守兒童充足的教育資源。此外,學校應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和聯(lián)系卡制度。學校每學期都要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教育和托管情況以及父母的打工地點和聯(lián)系方式等進行全面的了解。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全面掌握留守兒童在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狀況,及時與學校協(xié)商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完善行政監(jiān)督

首先,通過建立留守兒童法律援助中心,為這些孩子提供切實可行的法律援助,從而避免農村留守兒童權益受到侵害,使留守兒童被監(jiān)護權及受教育權等權益得到法律應有的保障。例如,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不法侵害懲罰力度,嚴懲教唆留守兒童進行違法犯罪的教唆犯。其次,還要增強留守兒童的法制觀念,降低這些留守兒童因無父母監(jiān)護或是得不到到適當?shù)谋O(jiān)護而誤入歧途進行違法犯罪行為。另外,民政部門可以講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留守兒童納入最低當?shù)厣畋U象w系,衛(wèi)生部門也要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健康情況,及時提供的綜合全面的醫(yī)療保障??傊?,通過政府各個部門有效措施更好地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8篇:關愛留守兒童論文范文

[關鍵詞]洋留守兒童;僑務;教育

近年來,“留守兒童”逐漸成為我國社會的一個熱門討論話題,關于留守兒童的報道也越來也多。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勞動力不甘于被束縛在土地上,選擇到城市務工來賺錢養(yǎng)家,由在家的隔代長輩照看孩子。而在我國很多僑鄉(xiāng)也出現(xiàn)了“洋留守兒童”這一現(xiàn)象,尤其是福建、廣東兩省數(shù)量最多。他們的父母都是在國外工作謀生的華僑華人,無暇照顧他們,就把他們留在家鄉(xiāng),而有關孩子的教育問題也凸顯了出來。本文將在與恩平市牛江鎮(zhèn)實地田野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相關研究成果探討此問題。

一、“洋留守兒童”的由來

(一)“洋留守兒童”名稱之辯

之所以稱之為“洋留守兒童”,是因為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福建省長樂市婦聯(lián)陳副主席認為,“洋留守”有兩種:一種是出生在國外,擁有外國國籍的孩子,就目前來看,這一類型的孩子人數(shù)較多;另一種是父母在其年幼時就已經(jīng)出國,他們在中國生活的時間比較長,在父母取得外國的國籍之后才能去國外。而福建省連江縣頭鎮(zhèn)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主席倪法林則認為,“洋留守”單指擁有外國國籍的孩子(1)。筆者比較同意后一種說法。因為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洋”便是指外國的人或事物,那么自然“洋留守兒童”指的是應是已加入外國國籍的孩子。而在中國出生、父母才去國外的孩子仍是中國人,不應屬于“洋留守兒童”的行列。

另外,對于“洋留守兒童”這個稱呼,一些學者也有不同的看法。2013年9月,在由《廣東華僑史》編委會、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在著名僑鄉(xiāng)汕頭市聯(lián)合舉辦“廣東華僑與中外關系”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的張應龍教授就指出,現(xiàn)在有許多國外的留學生在中國求學,而這些“洋留守兒童”擁有外國國籍,臨時在中國接受教育,稱之為“洋留學兒童”是否更為適合。目前尚未有其他學者提出不同的意見,在筆者看來,“洋留守兒童”的提法是從我國農村的留守兒童演化而來的,所以目前稱之為“洋留守兒童”較為合適。

(二)“洋留守兒童”概況

中國改革開放后,由于歷史上存在的移民網(wǎng)絡或者移民傳統(tǒng),國內僑務政策的落實放寬了出國的條件,中國大陸出現(xiàn)了一股新移民的浪潮,來源地不再限于傳統(tǒng)的閩粵地區(qū),山東、上海、浙江等地也出現(xiàn)很多。閩粵地區(qū)的新移民以家庭團聚移民為主,但更多的是主動、自愿的選擇移民,以謀求更好的生存和發(fā)展機會(2)。很多年輕夫婦雙雙出國,為了讓孩子能取得國外國籍,便在國外生下小孩,取得當?shù)貒?/p>

恩平是一個傳統(tǒng)僑鄉(xiāng),大概有50萬的海外僑胞,其中16萬左右的委內瑞拉新移民是個不容小覷的群體,他們在國外艱難打拼,因創(chuàng)業(yè)和發(fā)展條件所限,無法分身照看孩子,或者希望他們學習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于是將他們寄養(yǎng)在國內,因此就產生了“洋留守兒童”的問題。“現(xiàn)在我們牛江有兩所完全小學,年樂完全小學和牛江鎮(zhèn)中心小學,大概有1000名學生,其中有200多人都是委國國籍,這是一部分擁有委國國籍的小孩,有一些家境比較好的會把孩子送到恩城或者江門,甚至有的會送去廣州一些私立的貴族學校學習,這些數(shù)據(jù)目前還無法統(tǒng)計”,(3)牛江鎮(zhèn)主管教育的Z副鎮(zhèn)長說。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出國,“洋留守兒童”也必將越來越普遍。

二、“洋留守兒童”所面臨的問題

“洋留守兒童”的年紀一般都不大,他們從小便離開父母,缺少同齡人所應享有的完整和諧的家庭生活,因此會對孩子的心理、生活、性格和教育等產生影響。同時,又由于他們自身身份的特殊性,也面臨一些特殊的問題。

(一)與父母過于疏離

恩平地區(qū)的新移民大都前往委內瑞拉,當?shù)厝瞬皇律虡I(yè),因此華僑華人只要辛勤工作,一般都能有可觀的收入。忙碌的工作是他們無暇照顧孩子,因此有的孩子一出生就被送回國內,與隔代長輩一起生活。牛江鎮(zhèn)僑聯(lián)W主席的外孫小康(4)就是一名“洋留守兒童”,他的父母在委國打拼,小康已經(jīng)七歲了,只有五歲時為重新辦護照才去過一次委國與父母團聚,而在這幾年當中,小康只單獨見過父親或者母親幾次面,因為委國的生意需要有人照料,所以兩人不能同時回國。在問到小康與父母的關系時,W主席這么說:“他對爸爸媽媽沒什么疏離,關系還可以,因為現(xiàn)在通訊很方便,有微信、有電腦,可以視頻和語音聊天?!保?)但是他也提到,畢竟只是通過視頻來交流感情,看得到摸不著,孩子在心理上還是會覺得比較孤單和失落。

像小康這樣的情況算是比較好的,父母與孩子之間有交流和互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愿意讓父母參與,但更多的時候,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對爸爸媽媽的概念都很模糊,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一種抵抗心理,隔代長輩處于心疼不會過多的批評他們,也沒有做出合適的引導,所以當他們再次被送往國外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與自己的父母相處,也不服從父母的管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二)教育問題

首先,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成長過程中有兩個斷乳期,第一個是在3―4歲,表現(xiàn)為生理上對成人的依賴逐漸減少(6)。而家庭教育在這一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形成孩子對人際關系和外部世界的初步認識,與父母長期分離,孩子心中缺乏安全感,內心的很多感受不愿向別人訴說,逐漸變得沉默寡言,不愛與人交流。而照顧他們的爺爺奶奶一般年紀都比較大,在照顧好他們的衣食起居之余沒有太多的精力,或者因為孫子孫女較多,從而無暇顧及其他。另外,也因為老人們的思想觀念比較陳舊,認為只要讓孩子吃好穿好、努力學習就是照顧好了,對于孩子出現(xiàn)的一些心理問題并沒有引起老人的足夠的重視。

同時,父母為了彌補不能陪在他們身邊的缺憾就用給予他們充分的物質生活來代替,對孩子予取予求。其中有的孩子知道他們將來是一定會出國的,所以對于學習并不上心,只是拿著手中的錢任意揮霍。而老人們又疼惜孩子沒有父母照顧,只是想讓他們高興,對孩子不敢約束太多。因此,這些孩子便養(yǎng)成了任性、浪費的習慣,學習卻沒有什么長進,這對于他們的未來是很有害的。

其次,一般老人們的文化水平都較低,孩子們在家學習遇到困難時無法得到及時的輔導,抑制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而由于沉默寡言的性格,他們也很少與老師同學的交流,從而影響了他們在學業(yè)上的進步。

由于身份的特殊性,“洋留守兒童”還面臨著另一個問題,即如何使在國內學到的知識與未來在國外的生活相對接。在國內接受的是正規(guī)的中式教育,除了語言的差別外,國內外的課程設置和教育理念也不一樣。恩平新移民的教育素質并不高,都是底層的勞動者,許多人也只是將孩子的未來定義為自己生意的接班人,不需要太多的技能,只需要通過上補習班掌握當?shù)鼗镜恼Z言就足夠了。父母的這種想法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導向作用,也阻礙了他們向其他方面發(fā)展的可能性。

三、解決對策

從以上對關于“洋留守兒童”相關問題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問題的出現(xiàn)與孩子所處的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其中牽涉到家庭、社會等各個方面。因此,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政府、社會、家庭應該合力完成。

(一)“類家庭”教育模式的運用

兒童時期既是人一生中身心發(fā)育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容易接受環(huán)境影響和教育的時期。家庭是兒童早期生活最基本的環(huán)境,家庭生活時間約占其全部生活時間的三分之二,早期母性的確實或母性剝奪會對兒童的社會能力、認知、語言的發(fā)展產生破壞性的影響(7)。可以采用“類家庭”教育模式來彌補這一缺憾。

“類家庭”教育模式就是模擬家庭、聯(lián)合自助家庭,在科學的組織、管理和參與下由六七個年齡錯落、可被賦予兄弟姐妹角色的來自不同家庭的兒童組成的,日常生活在一起的相對穩(wěn)定的小團體。此模式由三部分構成:一是硬件設施,及套房、家具和生活用品等;二是父母,且必須是有愛心、有撫育小孩經(jīng)驗的夫妻,這樣不容易使孩子產生抵觸和反感心理;三是類家庭孩子配置。本質上就是模仿一個家庭的組成和生活方式,讓孩子感受家庭的溫暖。

(二)學校對學生媒介教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學校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除了家庭接觸時間最長的地方,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基地之一。學校不僅可以使孩子們迅速的掌握知識,還能讓他們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對于“洋留守”孩子所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是直接接觸他們的群體,所以首先應該做好教師的思想工作,使他們能用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洋留守”,用心與他們交流。其次,學校應該與孩子們的家長保持密切聯(lián)系,溝通孩子的學習和心理狀況,互相做好配合,讓孩子健康成長。第三,學校還可以在學校建立開展活動的基地,鼓勵孩子們參加集體活動,與同學們友好相處,互幫互助,消除他們內心的孤獨感。在這方面馮如紀念中學可以說是個典范。恩平是著名飛機設計師、制造者和飛行家馮如的家鄉(xiāng),因此馮如紀念中學最先開設了航空模擬飛行班,引導學生參與到飛機模型的制作中來,“每一年都有四十多人報名,我們已經(jīng)連續(xù)參加了三屆‘全國青少年模擬飛行比賽’,每次都獲得團體一等獎”(8),航模班的指導老師馬老師如是說。除了航模興趣班外,還開設了其他科目的興趣班,在激發(fā)學生興趣、挖掘其潛在能力的同時,也可以穩(wěn)定他們浮躁的心,安心在學校學習。

中小學生除了學校學習和做功課之外,還花大量的時間看電視、讀圖書和看卡通等,媒介信息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同時,由于他們正處于身心發(fā)育和成長時期,辨別和抵制能力較弱,幫助他們成為媒體信息的主動接受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提高其媒介素養(yǎng),掌握必要的媒體知識和技能,懂得怎樣合理接受媒體的信息,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習和生活(9)。

對于學校來說,除了基本的校本課程體系,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媒介素養(yǎng)方面的課堂教育,組織參觀、游戲等實踐活動進行教育。為了使孩子們的眼界更加開闊,學校也可以請政府有關部門作為牽線人,與高校展開合作,以教育類專業(yè)和新聞傳播類專業(yè)的學生為主,組成大學生志愿者隊伍,集中培訓之后進入學校普及和傳播媒體素養(yǎng)教育知識。

(三)僑務部門的努力

“洋留守兒童”是在我國停留的擁有外國國籍的華人,因而這應該是我國僑務工作的一部分,僑務部門應對此首先重視起來,同時政府層面的支持對問題的解決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首先,“洋留守兒童”一些問題與家長們的錯誤觀念是分不開的,也是當?shù)鼐裎拿魅笔У囊环N表現(xiàn),因此要加強僑鄉(xiāng)的精神文明建設宣傳,使這一行動深入到人們的心中。而許多家長抱著“孩子最終是要出國的,在家沒必要管那么嚴”的心理,這也是存在于“洋留守”之中的特殊情況。對此,僑辦應動員地方各級僑務部門制定計劃,開設關于“洋留守”家庭教育指導的講座或者座談會等,加強對僑鄉(xiāng)的這種觀念的糾正。

其次,通過實地的走訪調查,僑務部門可以對“洋留守”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適當?shù)丶右越鉀Q,減少他們的負擔。比如“洋留守”孩子的簽證問題,家里的老人年紀大了不方便行動,孩子多的時候還會記錯他們簽證的續(xù)簽日期,有的還要去香港續(xù)簽,路途遠、手續(xù)繁、花費也很高。根據(jù)這一情況,在省僑辦、江門市外僑局和恩平市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恩平市外僑局成立了外事僑務服務中心,專人跟蹤僑胞子女的簽證問題,代為填寫表格,一攬子解決簽證問題。

第三,為了讓孩子在國內的教育與國外的生活和教育相對接,2012年美國福建同鄉(xiāng)會與家鄉(xiāng)政府簽訂了一系列協(xié)議,投資興建了一所國際學校,讓這些“洋留守兒童”就讀。而在恩平市旅委僑胞吳超景于2003年創(chuàng)辦了民辦涉外學校集賢學校,開設有中文、西文、思想品德、數(shù)學、英語、中華文化等課程,學生中僑胞子女占95%以上,當?shù)卣嘘P領導也關心支持學校建設,努力讓僑胞滿意。

但是在恩平這群“洋留守”中一大部分是委內瑞拉籍的小孩,在政府層面,加強僑鄉(xiāng)與委內瑞拉方面的交往,在社會管理、教育交流等方面開展全方位互動,適度開展留守兒童的教育對接活動,幫助孩子減少對未來陌生環(huán)境的恐慌。

四、結語

“洋留守兒童”是一個既普通又特殊的群體,他們是普通的鄉(xiāng)村兒童,又是擁有外國國籍的華人。為他們服務是僑務部門的職責,而對他們的撫養(yǎng)和教育則是家庭和學校應該承擔起的責任。面對他們因遠離父母而產生的心理和相關的教育問題,三方應該相互配合,從心理健康教育、媒介素養(yǎng)教育等方面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使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傅義強:《歐盟移民政策與中國大陸新移民》,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

[2]馮軍,吳江:《福州“洋留守”,啟蒙教育令人憂》,《民主與法制時報》第B01版,2012年12月10日。

[3]梅賢明:《洋留守孩――何以迷途》,人民法院報第6版,2012年7月30日。

[4]寸迎新:《關注僑鄉(xiāng)婦女兒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5]劉艷飛:《東南沿海留守兒童類型及心理健康狀況比較――以福州連江為例》,《福州黨校學報》第6期,2010年。

[6]姚麗:《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現(xiàn)狀的分析與對策》,山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7]張江海,張穎:《留守“洋娃娃”微調查:奔波與遠離父母的童年》,《工人日報》第5版,2013年6月1日。

[8]劉欣:《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長沙師范??茖W校學報》第5期,2009年。

[9]王佑鎂:《跨國寄養(yǎng)背景下我國農村僑鄉(xiāng)留守兒童媒介素養(yǎng)研究》,《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3年第4期。

[10]李雪飛:《類家庭教育模式在僑鄉(xiāng)留守兒童中的應用研究》,《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2月第1期。

[11]何毅:《僑鄉(xiāng)留守兒童發(fā)展狀況調查報告――以浙田縣為例》,《中國青年研究》2008年第10期。

[12]《廣東僑務部門多舉措解決“洋留守兒童”讀書難問題》,《中國新聞網(wǎng)》http://.cn/o/2010-09-07/153218079345s.shtml

[13]《我市留守兒童逾1.8萬人,恩平2000多名洋留守》,《中國江門網(wǎng)》,http://.cn/c/2012/09/14/01/c_1272629.shtml

[14]恩平市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恩平公報》,2011年1、2期合刊。

注釋:

(1)馮軍,吳江:《福州“洋留守”,啟蒙教育令人憂》,《民主與法制時報》第B01版,2012年12月10日。

(2)傅義強:《歐盟移民政策與中國大陸新移民》,暨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第78頁。

(3)2014年7月28日,于牛江鎮(zhèn)僑聯(lián)對Z副鎮(zhèn)長的采訪。

(4)此處小康為化名。

(5)2014年7月18日,于牛江鎮(zhèn)僑聯(lián)對W主席的采訪。

(6)何毅:《僑鄉(xiāng)留守兒童發(fā)展狀況調查報告――以浙田縣為例》,

(7)寸迎新:《關注僑鄉(xiāng)婦女兒童》,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185頁。

(8)2014年7月18日,于馮如紀念中學采訪馬老師。

(9)王佑鎂:《跨國寄養(yǎng)背景下我國農村僑鄉(xiāng)留守兒童媒介素養(yǎng)研究》,《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3年第4期。

第9篇:關愛留守兒童論文范文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做為全校最“?!钡囊晃还歉山處?,王芳老師一直認為:愛與責任是新時期的師德之魂?!皭邸弊之旑^,“責”字為重。她以對人民的忠誠、對教育事業(yè)的酷愛,以火熱的心、無盡的愛、埋頭的干、使勁的拚,辛勤耕耘,撐起了一片藍天,她用自己的愛心塑造了一位骨干教師美好的心靈。一年又一年,在育人的崗位上,創(chuàng)造性地工作,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譜寫下了執(zhí)著、勤奮、謙遜、嚴謹、求實、和諧、關愛等許多的動人篇章,培養(yǎng)出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俯首甘為孺子牛,她就像一頭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

一、忠心獻給事業(yè)

勤懇敬業(yè),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認認真真搞好班主任工作,自覺服從工作安排,是她一貫的作風。如兩年前,她剛剛送走一個畢業(yè)班,原則上應該接一年級,可是,三年級的一個班,由于頻繁地換老師,學生平均成績在同年級排名倒數(shù)第一還落下二十分,真可謂是臟、亂、差,七十多人兩年流失的還剩四十多人,這時校長又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她。她接班后,任勞任怨。為了改變班風,他早出晚歸,經(jīng)常找學生談心,循循善誘,因勢利導。經(jīng)過不懈地努力,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這個班的班風大為好轉。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他號召全班學生都參加競選班長演講;六一兒童節(jié),她組織學生大聯(lián)歡,她要求每個學生至少拿出一個節(jié)目,結果,她班學生演的小品,被校領導推薦參加拂曉中心小學演出,受到辦事處和區(qū)教育局領導的高度贊揚。教學上,她更是兢兢業(yè)業(yè),有幾次,她本人重感冒,硬是拖著酸痛的身體給孩子們講課,放學后再去打點滴。就連星期日,有學生到她家里問問題,她總是先把自己的事情放下來,熱情耐心地給學生講解,直到學生完全明白為止。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兩年的努力,該班成績總平均分在全中心校評比中名列前茅,學生人數(shù)由原來的四十多,增加到六十多人。

二、愛心捧給孩子

高爾基說:“只有熱愛孩子的人,才能配做一名合格的教師?!蓖趵蠋熅褪沁@樣用愛撐起一片藍天,驅逐孩子心頭的陰霾,讓每張笑臉都在陽光下燦爛如花。前年的一天上午,她班有個叫管青的女孩突然嘔吐,王老師連忙給管青家打電話,然后跑到辦公室給管青倒了杯白開水,她又親自把嘔吐物收拾干凈。管青的奶奶來到辦公室,氣喘吁吁。王老師問:“管青的爸媽怎么不來?”管青的奶奶說:“他媽媽去年得了精神病,我有哮喘病,為了給我倆看病,家里值錢的東西都賣了,管青他爸只好出去打工了?!蓖趵蠋煴傅卣f:“真不好意思,剛開學,我一直忙,還沒來得及家訪,不了解你家情況,你這么大年紀了,竟然讓你跑這么遠的路!現(xiàn)在我讓數(shù)學老師幫我上課,我領管青去看病,你也一塊兒去讓醫(yī)生給你打一針,再開些藥吃?!薄拔沂抢厦×?,就不去了,管青就托付給你了?!闭f著管青的奶奶抖抖索索地從口袋里掏出二十多元錢給王老師,王老師不但沒要錢,反而又掏出一百元錢交給管青的奶奶,讓她給管青買點好吃的。管青的奶奶留下了激動的淚水,千恩萬謝。王老師領管青看了病,又給管青買了身運動服。從此,管青臉上的愁容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愉快的笑容,因為失去的母愛又回到了她的身上。去年管青上中學了,教師節(jié)那天,她特意回來給王老師送賀卡,王老師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其實,王老師家并不富裕,但是只要哪位學生生活上有困難了,她就會盡心盡力的幫助。特別是象管青這樣的留守兒童,在節(jié)假日、學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們帶回家,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照顧他們,讓他們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得到親情般的關懷。正是王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愛,經(jīng)她教出來的學生,無論在學習態(tài)度上、思想動向上,還是禮儀表現(xiàn)上都有著十分優(yōu)秀的體現(xiàn)。在教育學生的同時,王老師也是躬身實踐,以自己的行動踐行自己的教育思想。所以她本人深得學生、老師、校領導、學生家長的好評。

三、安心留給家長

王老師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她始終深深地熱愛著教育事業(yè),以高度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特別是他的班級管理工作,經(jīng)常有創(chuàng)新,時時有妙招,令我校同行佩服。就拿留守兒童工作來說吧,她第一個想起為留守兒童開設“二線一箱”。即為留守兒童開通“親情熱線”,讓留守學生與外出務工家長定期、定時接通電話,讓留守學生與其父母講一講心理話,匯報在校學習、生活等情況,讓他們盡情地和父母溝通,從心理上減輕“相思”之苦;開通“教師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或臨時監(jiān)護人可隨時與她電話聯(lián)系,共同商討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設立“教師信箱”,每個留守兒童如果在生活、學習中遇到困難,思想上遇到困惑等,不想當面和老師交流,可隨時寫信告訴老師,傾訴心聲。難怪有些學生家長找校長要求把孩子調到王老師班里,因為她班的留守兒童“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家長可以安心地在外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