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長相思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課堂提問;課堂流程;師生對話;預設與生成
新課程改革后,語文教學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只注重教師單方面的知識灌輸轉變?yōu)橐蠼處熞c學生在互動中教給學生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課堂教學一改過去的機械沉悶與程式化,新的理念,新的課標,新的課程給語文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許多新型的教學模式、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產(chǎn)生,并在語文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從王崧舟老師的《長相思》課例中探究對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學設計應該學習的教學方法和遵循的原則。
一、問題的設置與流程
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在這種活動進程中,師生不僅存在知識的傳遞,而且還存在著人的感情交流。實現(xiàn)師生互動、雙向交流的有效方法就是恰當?shù)剡M行課堂提問。新課程也提出“應在繼續(xù)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p>
王崧舟老師講授《長相思》一課時,抓住了《長相思》能引起學生思考的關鍵點,設置了6個問題:
1.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2.納蘭性德的“心”在哪兒?3.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怎樣的畫面和情境?4.在納蘭性德的家鄉(xiāng)有著怎樣的畫面和情境?5.你是不是應該問一問納蘭性德。你的腦子里冒出了什么問題?6.除了納蘭性德在問自己之外,還有誰要問一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有幾團圓?”?
這些問題的設置,抓住了《長相思》這首詞的情感核心――納蘭性德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這一矛盾點。因此王崧舟老師在課堂伊始就設置了第一和第二個問題,這就使得學生更快速地深入到詩詞本身的情感世界中。這也符合新課程提出的“應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感受體驗,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注意作品內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chuàng)意地構建文本意義?!?/p>
在課堂模塊的設置上,王崧舟老師講課堂設置為三大模塊:首先,在朗讀中整體感知詩詞;其次,解讀詩詞中作者身心分離的矛盾;最后,引用納蘭性德的“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有幾團圓?”來強化學生對作者形象和情感最細微的感受。
王崧舟老師不管是在問題的設置上還是問題的流程的推進上,都顯示出高超的技巧。新課程要求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疑?!睆年P注文本中最容易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關鍵點入手,通過一個又一個可以引起學生思考對話的問題將學生帶入到文本的世界,完成了課堂既定的目標。
二、師生對話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惫膭顚W生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與文本進行對話,是對話的基點,從而也達到師生的對話。王崧舟揮動著情感的指揮棒,指引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通過朗讀與想象解讀文本,體驗詞人的情感,感悟詞中的形象。
王崧舟在《長相思》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了讀的功能,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師的范讀中啟動情感,在朗讀和想象中整體感悟。《長相思》在聲聲朗讀中被感知、感受、感悟,從讀得“字正腔圓”到“有板有眼”,從讀得“正確”、“有節(jié)奏”到讀出“味道”與“感覺”,讀出了征程的“畫面”與故園的“情景”。在與“征途”對話后,王崧舟通過問題將對話切換到詞人的家鄉(xiāng)和故園。
三、預設與生成
預設是課前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預先設計。生成是指在具體教學中,因學情的變化,對目標、內容、過程、方法的適當調整以及在教學中由于教師的教學機智和合理調控,產(chǎn)生有價值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進行充分的預設。教材是落實課程標準,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深挖教材內容,進行充分預設,既能使自己準確把握教材,有針對性地處理好教材,又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游刃有余。
新課程要求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針對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和其他有關資料?!蓖踽轮劾蠋煆摹堕L相思》一詞中詞人納蘭性德身心分離的矛盾這一關鍵點中出發(fā),有效地預設了兩個問題,讓學生感知詞中的情感;進而又有效地引入納蘭性德的《菩薩蠻》中的“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有幾團圓?”詞句,對整個課堂進行了充分的預設,這也使得課堂能夠在活躍的生成中得以完成。
新課程要求我們“精選學習內容,變革學習方式,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必須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必須顧及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fā)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fā)展?!薄霸谂c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實現(xiàn)教學相長?!睆耐踽轮劾蠋煹慕虒W中,語文教學設計一定要從文本的最能引起學生的思考的關鍵點出發(fā),設置能引起學生思考、探究、對話的問題,并且要能夠有效地開發(fā)教學資源,在教師有效的預設中讓學生更好的生成知識。
參考文獻:
[1]謝象賢.語文教育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2]李吉林.李吉林語文情境教學――情景教育[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3]鄒賢敏.蔡澄清:點撥教學法[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4]黃顯華.尋找課程論與教科書設計的理論基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一)鉆研教材――有效教學的前奏
筆者認為,要實施有效教學,首先要做到明確目標,深入鉆研教材,巧妙進行教學設計。教師應正確到位地理解文本,把握價值取向。若對文本的解讀把握不甚到位,就會大大削弱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難以進入情境。
1.鉆研課文題目――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鉆研教材先要琢磨題目,有些題目不僅反映了課文主題,而且暗示了行文線索,是學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內容的第一級臺階。利用文題設疑求答,能激發(fā)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和欲望。在鉆研教材時,先和題目對話,從課題出發(fā),扣住突出反映題眼的重點句段,以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目的。
2.琢磨標點符號――標點符號也含情。標點符號是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并借助語境產(chǎn)生豐富的內涵。鉆研教材時,每個標點都不該放過,要認真琢磨它的深刻含義。《望月》寫“我”和小外甥賞月背詩,并展開豐富的想象。在對詩一段中,出現(xiàn)了“…………”并自成一節(jié)。仔細思考,一般的省略號都是六個點,這里之所以這樣使用,是因為“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一個省略號不足以表達詩句很多。這樣,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并為有感情的朗讀課好鋪墊,同時為學生學習和使用標點符號打下認知基礎。
3.利用文本空白――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文本給讀者留下“空白”,在閱讀中等待讀者用想象去補充,從而充實內容,豐富內涵。文本中的“空白”,只有經(jīng)過深入細致地閱讀,方能發(fā)現(xiàn)。因此,要引導學生從字、詞、句、段、篇章以及標點等去發(fā)現(xiàn)“空白”。有效地利用空白展開教學,是教師在閱讀文本時的再創(chuàng)造,是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果利用得當,能夠培養(yǎng)學生興趣,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鉆研教材是有效教學的前奏,透徹地把握教材可以使教師“輕松上陣”,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獲得預期的進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chuàng)設情境――有效教學的主曲
如果我們在課堂中多設置情景,讓孩子自然地走入文本,理解文本,營造溫馨和諧、清新活躍的語言環(huán)境,語文課將會由機械傳授、盲目灌輸變?yōu)榉e極地、正確地、有效地引導,學生將會由被動地接受改為主動地探索、積極地配合、熱情地參與,成為真正生動有效的課堂。
1.創(chuàng)設生動而和諧的學習情境。語文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能調動學生感情、點燃激情,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特級教師王崧舟在教學《長相思》時,就是在他那充滿激情、如詩如畫的導語描述中開始的:“同學們,在王安石的眼中,鄉(xiāng)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xiāng)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xiāng)愁又成了那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么,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xiāng)愁又是什么呢?請大家打開書本,自由朗讀《長相思》。注意,仔仔細細讀上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詞念得字正腔圓;讀后兩遍的時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睂W生在充滿詩意的語言和音樂中,開始了與文本的對話,興趣盎然。
2.創(chuàng)設自主而創(chuàng)新的學習情境。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創(chuàng)新。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中如果學生主動參與越積極,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就越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要注意多啟發(fā)、多反問,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鉆研問題。只有在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發(fā)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3.創(chuàng)設合作而互動的學習情境。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有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后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指望老師的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伙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都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是指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大家共同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fā)言,要相互聽取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心理學家羅杰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同樣,語文教學也只有在師生共同營造的環(huán)境中才能更有效。
(三)完善策略――有效教學的強音
1.有效提問。有效的提問要新穎,要具有啟發(fā)性和包容性。提問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引發(fā)思維的出發(fā)點,因此提問應是經(jīng)過認真推敲,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的。通過提問要能調動學生看書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引起學生主動探索,誘發(fā)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
2.有效講授。有效講授是任何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講授也是必需的。從教學過程來看,有效講授意味著教師能夠有效地講解和指導。例如,在教學《槐鄉(xiāng)五月》時,從第一段到第二段的過渡,筆者是這樣設計的:“來到槐鄉(xiāng),看著美麗的槐花,聞著迷人的香味,感受著孩子們的歡樂,真令人流連忘返哪!假如你們就是槐鄉(xiāng)的小主人,你們準備怎樣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呀?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你會怎么做,怎么說?”這樣學生很自然地就被帶入到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去。
關鍵詞:古詩文;“合縱連橫”;策略
一、“看孫郎”引發(fā)的微議
筆者曾參加一次教研活動,觀摩了幾堂《江城子?密州出獵》課,各位參賽教師費盡心思,設計新型者有之,構思精巧者有之,重視語言品味者有之。而最令筆者覺得有意思的,是諸位評委老師對一位男教師“看孫郎”的設計的微議。
教學片斷:
師:“狂”字體現(xiàn)在哪里?請同學們找出來后讀給同桌聽一聽。
生1:“親射虎”,居然說要親自射虎給隨從看,射虎可不是容易的事。
生2:“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如此盛裝出獵,也是“狂”的表現(xiàn)。
師:不錯,分析有理。還有同學補充嗎?
生1:“看孫郎”應該也可以算他“狂”的表現(xiàn)?!皩O郎”是“孫權”,他可是當時吳國的國主。身份上差太遠了。他這里以“孫權”自喻,有點狂的吧!
師:大家怎么看?(生們贊同生1。)
師:蘇軾可是我們眼中才華橫溢之人,他以“孫權”自喻真的狂嗎?你們能談談孫權有多了不起嗎?(生顯難色)
師出示PPT:
對孫權的相關評價
(1)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
(2)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辛棄疾。
(3)孫郎矯矯人中龍,顧盼叱咤生云風。――元好問
(4)當今惜無孫仲謀。――
師:看看孫權是個什么樣的人物?蘇軾以他自喻,可窺探出他的什么心理?
課后,聽課老師對該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大致分為兩類:
一些教師認為,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低效的。如此濃抹重彩對孫權進行“看”,只是游走在本位教學的邊緣,并沒有真正有效地融于教材的學習。這會致使拓展材料與文本教學分離,減弱教學重點的突破力度,直接導致語文課的浮夸和低效。
另外一些教師認為,重視外延的廣度與文本挖掘的深度,是新課程標準下語文教學的要求之一。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文本的廣度與厚度來高效組織教學,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值得提倡的。對孫權的拓展,其并非為孫權而拓展,而是為了證明蘇軾之“狂”而加以拓展。經(jīng)過拓展,學生對孫權有了新的認識,對“蘇軾之狂”的理解自然有了新的高度。
筆者認為,教學拓展是否需要的唯一標準是學生的認知基礎,是否合理則看其與教材的有機統(tǒng)一。教材中總會出現(xiàn)學生沒有經(jīng)驗或缺少感悟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對課程內容在全局把握的基礎上,在對學生的認知基礎有精準的估計后,合理地利用教學材料來組織課堂教學,推動學生有效學習。
本課教學中,孩子對孫權認知的欠缺直接影響著他們對蘇軾當時的情感的感悟。此時,教師把古今名人對孫權的評價整理出來,讓同學們對孫權有些感性的認識,架起了一座能通往蘇軾情感領域的橋梁。
二“合縱連橫”之玄機窺探
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主陣地,具備了無限的可開發(fā)、可利用的空間。緊緊抓住課堂教學的單位時間,精心整合教材內容,以課內材料為主,課外材料為輔。從學生的閱讀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閱讀基礎、閱讀心理,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乘勢插入“縱橫”資源,課內課外互相滲透,互相借鑒,不同角度的幾個信息在結合教學中形成了合力,能保證學生面對重點、難點時,有充分的自主思考、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收獲的空間,促進學生的期待視野與作品融合,提升閱讀感悟。
1.初涉文本:“縱橫”修棧搭橋,構建品讀平臺。
在學生對詩詞的感悟過程中,教師首先會利用朗誦促進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多形式地反復誦讀,可以初步建構起屬于學生自己的詩意理解。而厚積的“感”使準確的“悟”有了基礎。
本人在教學《湖心亭看雪》時,誦讀先行。當?shù)谝惠喿x順誦讀,第二輪釋義誦讀之后,進行第三輪的內化誦讀。此時的誦讀,我首先從形式上下了工夫。首先是無句讀誦讀。在前兩輪誦讀的基礎上,我將其標點全部刪去,并把文字作仿古處理,即從右往左豎式排列。這樣,既強化學生讀順課文,同時也把古時文章的形式無痕引入,感受中國文化的變遷之一二。第二步是省略誦讀,第三步是拆解誦讀。按照的文章表達方式的不同,我將其分為:“記敘――描寫――記敘――描寫――抒情”五個部分。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理解短文記敘、描寫、抒情相結合的表達特色。此處,穿了作者對雪景的白描手法。然后是配圖誦讀。我把黃永玉創(chuàng)作的《湖心亭看雪》寫意圖引入課堂,此畫極其傳神地表達了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以及“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瞇、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的意境。欣賞黃永玉的畫,誦讀張岱的文,其文畫皆美,真可謂相得益彰,妙趣橫生。最后進行書法誦讀?!逗耐た囱窔v來是書法家的寵兒,作品較多。我選擇秦理斌的作品,秀氣瀟灑的書法,瑯瑯回響的誦讀聲,那是一種絕唱。
2.品詞酌句:“縱橫”共融升華,提升品讀品質。
教師在深入挖掘文本教材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拓展課外資源,接觸更多的信息,利用豐富的信息內涵喚醒學生潛能,豐盈學生情愫,與學生的情感鏈接,實現(xiàn)文本的情與學生的情相激相蕩。讓他們在教師的啟發(fā)引領下,感受更濃郁的人文情懷,與詩詞作者的心路、思路相通,從而品味語言,陶冶情操,提升品味,體味人生。
在品味詩詞語言,縱有情滿于心而表達不力之時。我在教學中,愛以“縱橫”來補拙。舉幾例:
(1)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互鑒:
品《望江南》之“梳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O洲。
溫庭筠《望江南》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溫庭筠《《菩薩蠻》
一比較,學生便能體會,“女為悅已者容”,這“容”是為著心上人才有意義的。正因為《望江南》中的她期望著丈夫會回來,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會認真梳洗。
(2)同一時期不同作品玩味:
品《破陣子》之“醉”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辛棄疾《破陣子》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p>
林升《題林安邸》
林升《題林安邸》中的“醉”字,可以看到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tài),他們“直把杭州作汴州”,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茍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而辛棄疾的“醉”是借酒澆愁,而“醉”的行為仍是“挑燈看劍”,在對比中辛棄疾的愛國情感便躍然而出。
(3)不同詩歌同一意象:
溫庭筠的《望江南》教學時:
①關于“獨倚”
教師補充相關資料: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白居易《長相思》)
閑愁最苦,休去倚危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辛棄疾《摸魚兒》)
小結:“倚樓”是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寫盡了女子的孤獨,女子的等待,充滿了無限的詩情畫意。
②關于“白O洲”
教師補充相關資料:
送人發(fā),送人歸,白O茫茫鷓鴣飛。(張藉《湘江曲》)
惟見分手處,白O滿芳洲。(趙徵明《思歸》)
小結:“白O”“白O洲”的意象與送別主題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我們可以大膽推斷,肯有美妙意象的“白O洲”是古代水路送別之地的泛稱。
(4)相似細節(jié)類比品味:
在分析《小石潭記》結尾同游六人與前文“寂寥無人”的矛盾之時,同學們很是茫然,認為這就是一處錯誤。筆者適時引入《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柳宗元是有意制造這樣的矛盾,是想表達內心不為人知的寂寞和憂愁,也印證了柳宗元《江雪》中的千萬孤獨。
3.解難釋疑:“縱橫”化暗為明,突破品讀難點。
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遇到難點、疑點,這時利用拓展材料就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做到“無師自通”。因為在對原有課文理解研讀的基礎上,又呈現(xiàn)了另一個信息,另一種認識,另一種思維,學生在閱讀這些拓展的材料時,就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對比、整合,信息之間互相滲透、相互補充。這有助于學生較為準確而深入地理解閱讀文本,實現(xiàn)教學難點的突破。
案例《江雪》的“質疑探究”環(huán)節(jié):
生:老師,我覺得這首詩有問題。
師:有問題?你說。
生:詩中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想必江面也一定結了很厚的冰,詩人怎么可能在江面“獨釣”呢?再說,就算江面沒有結冰,天這么冷,魚兒早就躲到江底了,詩人怎么可能釣得到魚呢?
師:(驚喜)對呀!天這么冷,魚兒早就躲到江底了,詩人怎么可能釣得到魚呢?那么,詩人究竟在釣什么?看來,我很有必要將詩人的生平事跡向大家做一個簡略的介紹……聽完老師的介紹,請大家再讀一讀詩,結合詩人的生平想一想,詩人真的是在江面上釣魚嗎?
(附柳宗元生平簡歷:字子厚,河東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學家,哲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唐朝安史之亂后,積極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永濟革新”,革除弊政,打擊權奸,觸犯了宦官和官僚貴族利益。后被貶為永州司馬。在永州,殘酷的政治迫害,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使柳宗元悲憤、憂郁、痛苦,加之幾次無情的火災,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則膝顫、坐則髀痹”的程度。貶謫生涯所經(jīng)受的種種迫害和磨難,并未能動搖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確表示:“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此詩就成于此時。)
生:我認為,詩人在江面上并不是真正地釣魚,而是為了借助茫茫的雪海,借助釣魚這種方式,調整自己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的悲憤、愁悶、凄苦心情。因為我也有同感,如果考試考差了,或者遇到其他事情心情不好,就喜歡一個人看看書、玩玩電腦什么的,以此來調整自己的壞心情。
生:我以為,詩人“獨釣寒江雪”,不但不是說詩人對生活、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反而表現(xiàn)了詩人高遠、圣潔的心境,表現(xiàn)了詩人不屈不撓的堅韌性格。詩人寒江獨自垂釣,是為了磨煉自己的意志,等待冬去春來,期待自己政治上的春天,正如他自己所說――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
師:同學們,你們的理解非常深刻,讀出了詩人的品質,悟出了詩人的精神,讓一位有血有肉、獨具個性的詩人活生生地佇立在我們面前。
這一案例,“天冷,詩人怎么可能在江面‘獨釣’呢”,這是一個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深入思考后提出的疑問,也是教師沒有預設的問題,但這一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更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歌,悟出詩人品質,因此教師非常驚喜,及時捕捉學生生成的問題,因勢利導改變預設的程序,進行有效拓展,迅速地將學生的問題與自己對詩人的拓展了解融通起來,并在動態(tài)生成中,引領學生進行深層感悟。引領他們走進詩人的感情世界去體驗、捕捉詩人高遠圣潔的情感旋律,讓課堂教學在健康有效的軌道上發(fā)展,讓學生及時獲得情感體驗并提升主題。
三、結語
“推波助瀾――‘縱橫’變身催化劑,提升品讀感悟”措施的成效反思
入境――碰撞――初悟。“縱橫”常于此時深入。
對于文本意義的感悟,有賴于多方因素的相互作用,譬如將文本還原到當時具體的自然或社會情景中、投射到讀者的知識和經(jīng)驗背景中。因此,教師除了領悟文本內涵,還要把握其背景,搜尋并引入相關信息,在文本容易引發(fā)認知沖突、思維碰撞、情感交融的地方,整合策略,以滿足學生潛心涵泳、自有所悟的需求,使對話走向縱深。融拓展出文本,推波助瀾。
細品――共融――升華。“縱橫”常于此時生成。
精彩的生成包裹著語言、思維、情感的和諧共生,都是學生創(chuàng)見性的成果,也都是教師在智慧的付出和欣喜的發(fā)現(xiàn)中即時誕生的。生成之“縱橫”稍縱即逝,捕捉到了,就能成為課堂張力,使課堂充滿朝氣,能撞擊成課堂心靈的火花。因此,教師在引領學生的同時,也要利用好文本,引導表達,開拓和生成自我建構、自行發(fā)現(xiàn)、自由創(chuàng)造的機遇。
疑難――探究――化明?!翱v橫”常于此時突破。
詩歌的品讀感悟,除了課堂感悟與生成外,更有相當多的地方處在不能描述清楚的“憤悱狀態(tài)”,即詩詞的模糊處、深奧處。因此,教師在疑難糾纏處引導學生旁征博引,制造感性與理性、具體與抽象、形象與抽象的思維碰撞,分析探究直至化暗為明,突破閱讀難點,對文本做出詮釋,使感悟更明晰。
“縱橫”的方向、途徑是無比廣闊的,其高度、深度、廣度的把握,也是值得教師仔細斟酌的。在最值得“縱橫”的時機、地方去“縱橫”,就顯得尤其重要。因此,筆者思考,“縱橫”必須符合三個教學實際:一是教材實際,不能牽強附會,不能偏離教學目標、教學重點;二是學生實際,要因材施教;三是課堂實際,要考慮時間、場地、情景的限制。
所以說,學習資源的引入并非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必須有節(jié)制,適可而止,資源再好,也要看是否與課文有共通之處,是否對教學有所幫助。必須能慧眼識珠,根據(jù)教學重點、難點的設計,斟酌何時引進何材料。總之,要根據(jù)情況而定,切不可追求拓展材料的數(shù)量,拓展材料要因需而定,因材而選,精挑細選。
參考文選:
[1]王德俊.新課程教學設計.初中語文[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