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yī)藥專業(yè)大學化學課程思政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挖掘和分析大學化學類課程的思政元素,結合授課對象和教學任務,布局和規(guī)劃四門化學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總結歸納了課程思政的推進和實施方式,同時提出了課程思政教學面臨的問題。在教研室總體統(tǒng)籌和逐步深入地推進下,教師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和發(fā)揮,課程思政的開展成效顯著提高。
關鍵詞:課程思政;基礎化學;中醫(yī)藥;教學團隊
古人云:“有才無德,其行不遠”。因此,社會主義大學的基本辦學方針一直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但長期以來,在大學校園內,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島”困境,自成一體,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學“兩張皮”現象普遍存在[1-2]。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在此背景下,必須解決思政課與專業(yè)課在“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之間的矛盾,讓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的理念深入大學校園[4]。為此,“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應運而生并全面鋪開。作為中醫(yī)藥類院校的專業(yè)基礎課教研室,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必須緊跟頂層設計步伐,從大局出發(fā),把握方向,理清思路,結合中醫(yī)藥特色,引導化學教師從“課程思政為什么,課程思政是什么,課程思政怎么樣”三個角度深度剖析,去思考、發(fā)現、搜集和整合課程思政的素材,并通過最契合的方式將其應用到具體的日常教學工作中。
大學化學作為中醫(yī)藥院校醫(yī)藥學相關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兼具實用性和創(chuàng)造性,擁有強大的學科魅力,不僅要講授化學專業(yè)知識,實踐各種實驗操作技能,更要教會科學方法,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科學品德,訓練科學思維。這是化學類課程必須承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責與使命[5]。那么,如何將思政教育“潤物無聲”地融入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成為每一個化學教育工作者必須要進行的探索和面臨的挑戰(zhàn),也是時代給化學教師提出的新要求[6]。為了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化學教學,教研室組織團隊成員通過閱讀解析文件、參閱文獻、參加講座學習等方式認真思考和總結化學相關思政元素。之后,通過詳細梳理和深入分析化學專業(yè)課程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建議教師們從科學家故事與科學精神、我國科學家生平與愛國情懷、化學發(fā)展史與科學發(fā)展觀、職業(yè)道德與社會責任、科學前沿與創(chuàng)新精神、安全意識和操作規(guī)范培養(yǎng)等多個方面突出化學課程亮點[7-9],實施德育教育,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知識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
11科學家故事與科學精神化學從來都不缺科學家故事。我們不僅要講故事,關鍵是做到融入且不生硬。比如,在講授稀溶液依數性這部分內容時,會學習到范特霍夫定律,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深入講講這位科學家故事的一些細節(jié),從而培養(yǎng)同學們堅定信念、獨立思考、不畏人言、學以致用、勇于挑戰(zhàn)和創(chuàng)新的科學品質。
12介紹我國科學家生平,厚植愛國情懷在講元素氟時,引入蔣錫夔院士和他的氟橡膠。氟橡膠是國防的“重中之重”,但當時美國禁止企業(yè)向中國出售;1957年蔣錫夔受命研究合成,憑著巨大的決心和毅力,才有了中國第一塊氟橡膠?,F在,美國對華為等公司的制裁是歷史重演,引導同學們熱愛祖國,相信我國的科學家們能夠絕地反擊,在芯片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13化學發(fā)展史與科學發(fā)展觀著名化學教育家傅鷹先生說過:“化學給人以知識,化學史給人以智慧”。例如,原子結構發(fā)展史中,原子結構模型的逐步演變就蘊含了很多的科學思維和辯證法規(guī)律。教學過程中通過詳細介紹每一種模型的建立依據和缺陷,講解舊理論被推翻新理論被確立的過程。這樣的講解可以讓學生體會科學知識發(fā)展的動態(tài)性和相對真理性,運用否定之否定的辯證法,特殊性與普遍性的關系,掌握化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與創(chuàng)新意識。
14血的教訓與社會責任感強調社會責任和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習總書記曾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例如,在學習過渡元素時,可以融入跟過渡元素有關的國際和國內環(huán)境污染案例,告誡同學們以后無論從事藥物的設計還是生產,都要特別注意廢液或殘渣不得隨意排放,要妥善處理。在有機化學講到手性藥物合成時融入“反應停事件”,通過真實案例讓學生感知肩上被賦予的藥學行業(yè)責任,這是對生命的尊重,也是對社會負責。
15科學前沿與創(chuàng)新精神課堂教學中,融入一些科學前沿實例,使教學內容與時俱進。例如,可以開展化學與防疫專題,化學與新材料專題等,教師也可以直接分享個人科研成果。
16安全意識和操作規(guī)范培養(yǎng)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應進行相應的規(guī)范教育。例如收集和積累重大實驗事故事實,加強安全教育與培訓,讓學生心中要有安全意識、腦中要有安全知識、手上要有防護技能??傊?,教師必須認識到,化學類課程完全具備思政教育的功能,挖掘和體現這個功能是教師的職責和使命。教師要善于將當前重大熱點事件與學生的德育教育相結合,經常思考二者之間的關聯,通過不同角度潛移默化,達到“教書并育人”的目的。
2課程思政實際教學案例
表1以《無機化學》的部分章節(jié)為例,展示課程思政切入點及思政元素的挖掘。
3基礎化學類課程思政建設的推進方式
課程思政工作在高校試點后,考慮到既不能盲目蠻干也不能畏難后退,教研室為推動所承擔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任務,經過全盤考慮和深入討論之后,擬定用以下方式開展思政探索和實施。
31以點帶面,逐步推進
基礎化學課程包含了四大化學,是我校醫(yī)藥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這些課程是連接高中化學與后期專業(yè)化學課程的橋梁。考慮到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難度高,教學任務重,教研室統(tǒng)籌后選擇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這兩門課先行探索。在積累了較多的思政教學經驗后,教研室及時組織教師開展思政分享交流會。大家各抒己見,共同探討,相互學習。接著,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課程利用前期無機和有機化學教師的經驗從小容量的思政滲透逐步開展起來。同時,教研室對四大化學的思政元素進行統(tǒng)籌安排,以避免不同課程中相同思政元素的重復和贅述引起學生的反感。
32形式多變,不拘一格
本教研室專業(yè)教師在課程思政的開展過程中積累了較多的教學經驗,對于思政元素的融入也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探索。圖1對較為有效的方式進行了匯總。有些思政元素需要教師的層層講解和引導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例如家國情懷類內容的融入。而另一些元素則可以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趣味性較強的科學家故事類思政元素,學生可以自行搜索,分組討論,組織展示,分享學習。二者通過有機結
33線上線下,互為補充
目前,本教研室基礎化學課程都已經建立線上線下同步班級,線下課堂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為主,線上更多教學資源分享,學生自主學習為輔。由于課時的限制,很多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思政內容未能實現課堂上的現場展示,教師收集整理后放在學習通線上班級,設置成任務點,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然后,教師通過主題討論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由學生互評與教師主評進行合理評價。線上資源的共享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更重要的是它極大豐富和增長了學生們的見識,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學生的科學視野。線上線下各顯優(yōu)勢,取長補短,互為補充,為思政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34強調和突出醫(yī)藥特色
作為中醫(yī)藥院校的專業(yè)基礎課程,教研室一直注重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專業(yè)特色,強調和突出醫(yī)藥思維,多引入與醫(yī)藥相關的化學應用啟發(fā)學生學以致用。例如,在滲透壓部分多講解溶血、脫水等醫(yī)學相關內容;手性異構部分結合“反應停事件”講解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操守;氧化還原反應部分結合新的抗癌藥物、新藥設計等內容講解醫(yī)藥與化學的息息相關性,引導學生要有“學好專業(yè)課,報效祖國”的責任和擔當。
4結語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課程思政”的開展已是責任和使命。從教學的整體環(huán)境上看,“課程思政”的提出和實踐對專業(yè)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思想價值觀的規(guī)范性要求。這明確的要求有助于專業(yè)課教師快速找準“教書且育人”的定位,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目前,在教研室的統(tǒng)籌安排和積極推進下,四大化學的課程思政開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獲得“省級一流課程”建設、“基礎化學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及思政類教改課題多項。當然,在取得一定經驗積累的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zhàn)和問題,如思政素材的挖掘和尋找需要充分發(fā)揮個人主觀積極能動性。而即便是相同的素材,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由于教師自身思政水平的層次而不同。因此,教師培養(yǎng)和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另外,思政教育的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課程思政建設的效果如何,是以學生的“獲得感”為評價標準的。這種主觀感受類的教學效果給教學評價和獎懲制度的制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思政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長期積累的過程,這些問題都要求教研室和教師一起,形成一定的共識和信念,克服暫時的困難和阻力,不斷努力和堅持,在實干中進一步摸索和實踐,不斷總結、突破和創(chuàng)新,最終實現思政教學“潤心”的目標。
作者:張紅艷 沙玫 林舒 胡筱 李琦 余宇燕 單位:福建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