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安全管理在小兒外科手術護理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觀察和探究安全管理在小兒外科手術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本院外科自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行手術治療的小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平均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研究組采用護理安全管理,對比兩組患兒切口感染發(fā)生率、藥物外滲發(fā)生率、墜床發(fā)生率以及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結果研究組患兒切口感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4.428,P=0.037),研究組患兒藥物外滲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5.341,P=0.043),研究組患兒墜床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5.932,P=0.026),研究組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5.635,P=0.032)。結論在小兒外科手術護理中施行護理安全管理,不僅能有效降低患兒手術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同時還能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因此,其是一種安全、高效的護理管理模式。
關鍵詞:安全管理;小兒外科手術;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外科自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行手術治療的小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該項研究已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均符合外科手術治療指征,且患兒家屬在手術治療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心、肝、腎等系統(tǒng)疾病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者以及精神障礙者。采用平均分組法將患兒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23例男性患兒,17例女性患兒,患兒年齡分布:1.2~10.5歲,平均年齡為(5.0±0.4)歲,其13例行疝氣手術,20例行闌尾炎手術,7例行胃腸手術;研究組中24例男性患兒,16例女性患兒,患兒年齡分布:1.0~10.8歲,平均年齡為(5.1±0.5)歲,其14例行疝氣手術,18例行闌尾炎手術,8例行胃腸手術,兩組患兒的手術方式、年齡對比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主要是遵循醫(yī)院護理排版制度和醫(yī)囑為患兒提供必要的檢查和輸液護理。研究組采用護理安全管理,①手術前做好患兒信息核查管理,遵循手術室四查八對制度,在術前護理人員需認真核對患兒手術通知單以及核查患兒的術前用藥情況、診斷方式、藥物試驗結果、配血報告、手術名稱和手術部位等,并告知患兒在術前12h內禁止飲食,術前4h禁止引水,然后在正式手術前先對患兒進行術前麻醉,麻醉前,需配合手術醫(yī)師或麻醉師根據患兒的X線片、CT片核對其手術部位,并做好標記,全部核查無誤后,再行麻醉和手術。②心理護理,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對疼痛的耐受度較低,而外科手術又屬于侵襲性較大的手術操作,因此,大多數患兒在手術前多會發(fā)生害怕、緊張等不良的情緒,為改善患兒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還需采用親切、和善的態(tài)度與患兒進行交談,以提高其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和降低其對手術治療的恐懼感。③手術過程中的安全管理,為保證患兒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呼吸功能和循環(huán)功能順暢,護理人員需在手術前將手術室室內溫度調節(jié)成24~26℃,濕度控制為50%~60%,并根據患兒手術部位和方式引導其正確擺放體位,為預防患兒出現神經麻痹癥狀,還可詢問患兒有無不適感,并盡量避免其神經部位。此外,由于小兒患者機體的免疫能力較低,極易引發(fā)細菌感染,為此,護理人員還需嚴格保證手術治療過程中的無菌操作,為降低手術室浮塵細菌數,在手術前需對手術室進行消毒,并且不得允許不相關人員進入手術室,使用手術器械之前,需采用碘酊對其進行消毒處理。④術后的安全管理,患兒回到病房后,還需采用適量的抗生素對患兒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密切關注其體征變化和切口滲血情況,并定期為其更換敷料和紗布。在患兒麻醉未清醒之前,需將其平臥于病床,并對其心率和血氧飽和度進行監(jiān)測,在術后麻醉蘇醒期,大多數患兒會發(fā)生躁動和意識不清等情況,從而極易導致其發(fā)生哭鬧不止和隨意拔管等現象,為此,對于治療配合度不高的患兒,必要時還需采用約束帶對其進行約束嗎,但需注意避免損傷患兒皮膚,為此,需以患兒不感受疼痛為標準合理調節(jié)約束帶的松緊程度,為避免患兒墜床,還需為其設置帶有圍欄的病床。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藥物外滲發(fā)生率、墜床和壓瘡發(fā)生率以及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采用問卷調查表收集患兒家屬的滿意度評價,共分為十分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標準,總滿意率=(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3]。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切口感染發(fā)生率、藥物外滲發(fā)生率、墜床發(fā)生率對比研究組患兒切口感染發(fā)生率(2.5%)明顯低于對照組(10.0%),研究組患兒藥物外滲發(fā)生率(0.0%)明顯低于對照組(7.5%),研究組患兒墜床發(fā)生率(2.5%)明顯低于對照組(12.5%),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2.2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對比研究組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95.0%)明顯高于對照組(77.5%),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3.1安全管理對降低小兒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的影響
為了根治小兒疾病,臨床多會對其行外科手術治療。外科手術治療效果確切,但是由于外科手術本身屬于侵襲性較大的操作手段,再加之小兒患者與成人相比,其自身的機體功能尚未發(fā)育成熟、機體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均較差以及患兒對手術疼痛的耐受性、對治療過程的配合度均較差,會導致其在行手術治療過程中出現較多的不安全因素,這些因素不僅會阻滯手術治療的順利開展,同時對患兒的預后質量也有一定的影響,為此,在患兒治療過程中,臨床還需對其施行針對性的護理安全管理,通過查找手術室不同風險因素,并做好有效的防護措施,將能有效降低或避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4]。在小兒外科手術治療過程中,最易發(fā)生的不良事件便是切口感染、藥物外滲以及墜床等,引發(fā)小兒發(fā)生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在其手術治療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未對手術室進行嚴格的消毒,從而導致其出現細菌感染。另外,術后護理人員未提供合理的抗感染治療或未定期對切口的敷料、紗布等進行更換,從而增大了機體的感染機率;藥物外滲則是由于小兒患者在術后麻醉蘇醒期易發(fā)生躁動,再加之機體疼痛的影響,會導致出現不愿配合治療和拔管等現象,藥物外滲不僅會損傷患兒皮膚,同時還易引發(fā)其出現靜脈炎等并發(fā)癥等[5]。針對這些問題,需在患兒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護理安全管理,如在手術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術后給予患兒提供合理的抗感染治療和對切口敷料進行定期更換,在患兒麻醉蘇醒期,采用約束帶對其進行合理的約束,為患兒建立病床防護欄等,有效降低患兒治療期間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3.2安全管理對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
安全管理是一種預見性的護理干預模式,其不僅能有效排除和降低小兒患者在外科手術治療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同時在護理過程中還能使患兒及其家屬感受到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并且能夠促進患兒的整體治療效果提升,因此,其能有效提高患兒技術對護理工作的認同感和滿意度。本研究中,在兩組小兒患者行外科手術治療期間分別對其施行常規(guī)護理管理干預和護理安全管理,對比兩組管理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治療期間的總不良事件發(fā)生率(5.0%,其中患兒切口感染發(fā)生率2.5%,墜床發(fā)生率2.5%)顯著低于對照組(30.0%,其中患兒切口感染發(fā)生率10.0%,藥物外滲發(fā)生率7.5%,墜床發(fā)生率12.5%)。研究組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95.0%)明顯高于對照組(77.5%),這與湯應龍[6]等人研究報道中指出的護理安全管理組患兒的護理差錯的發(fā)生率(5.0%)顯著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26.7%),護理安全管理組患兒家長的滿意度(95.8%)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75.0%)結果基本一致。說明了在小兒外科手術護理中施行護理安全管理,不僅能有效降低患兒手術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同時還能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因此,其是一種安全、高效的護理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孫新宇.小兒外科手術572例護理安全管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0):41-42.
[2]倪風云.安全管理在小兒外科手術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5,12(04):82-83.
[3]莫襯章,徐永菊,陳立子,等.外科手術患兒的護理安全管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04):99-100.
作者:孫洋 單位: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 河南省兒童醫(yī)院 鄭州兒童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