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小議職校生互聯網運用現狀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議職校生互聯網運用現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小議職校生互聯網運用現狀

本次問卷主要要了解學生網絡的運用情況,網癮對學生的危害情況,以及學生和父母、朋友之間的交流溝通情況,父母對孩子上網的態(tài)度等。問卷采用不記名形式,既最大限度保護了調查對象的隱私,又最大限度反映了調查對象的真實信息。

調查結果及分析

1.職校生在互聯網運用的內容上以“娛樂性”為主

“你上網都做什么?”這是一條多選題,選擇玩網絡游戲的占24.1%、選擇聽音樂和看電影的占40.7%、選擇交友聊天的占24.1%、選擇無聊解悶打發(fā)時間的占19.1%、選擇看書與查資料的僅占13.2%。其中,男生選擇最多的前三項是:網絡游戲占37.8%、聽音樂和看電影占35.1%、交友聊天占25.8%;女生選擇最多的前三項是:聽音樂和看電影占47.7%、交友聊天占21.8%、無聊解悶打發(fā)時間占21.6%。男、女生各年級組在“上網都做什么?”問題調查中選擇的前三項與選擇“看書、查資料”的比較如表2、表3所示。從調查結果來看,運用于幫助學習目的的上網所占比例偏小,“娛樂性”運用偏多,運用的結構不夠合理。目前權威機構和教育界、學界還沒有對運用于學習和娛樂各占多少才算合理做出界定,但可以與2010年2月的《2009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作比較,該報告稱,中學生最常使用的網絡功能是“查閱資料”(32.3%)、“聊天”(31.0%)、“下載音樂和圖片”(29.4%)、“網絡游戲”(19.8%)、“通過網絡解悶”(18.7%)。并非說上述報告公布的中學生互聯網運用結構就是屬于合理的、理想的結構,只是說明職校生的互聯網運用結構尤為不合理。可以看出,職校生在網絡游戲和網絡音、視頻運用(音樂、電影等)方面都遠高于中學生的平均值,而用于幫助學習目的的運用卻遠低于中學生的平均值,在“通過網絡解悶”方面兩個群體具有相似的百分比,這可能是青少年的共同訴求。從表2、表3來看,無論男生還是女生對互聯網的運用都是以娛樂性為主,說明完全杜絕娛樂性是不可能的,也是違背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正常的娛樂性活動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長,關鍵是要有適當的度,如果超過這個度則會導致未成年學生現實交往減少,家庭和學校的社會化功能被削弱,影響未成年學生的社會化過程和心理健康成長。

2.職校生“娛樂性”上網頻率偏高,且隨年級增高而增加

調查顯示,職校生“作娛樂用途”的上網頻率偏高,有48.2%的學生每星期至少上網“娛樂”一次,其中男生占49.9%,女生占46.1%;男生每次上網花1~3小時的占49.4%,花3小時以上的占21.0%;女生每次上網花1~3小時的占53.7%,花3小時以上的占11.8%。有近二成的學生承認每天都上網(19.6%),具體統(tǒng)計如表4所示。表4統(tǒng)計結果反映出兩個事實:一是職校生上網頻率偏高。每天上網比例顯著高于《2009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所顯示的“每天上網占12.0%”這一數據。二是隨著年級的增高上網頻率也進一步增加。主要由于一年級才入校,多數學生還保持著初中階段的良好學習習慣,到了二年級雖不是新生,但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學生仍能繼續(xù)保持,且二年級階段基礎課已經結束而專業(yè)課全面開始,學習任務較重致使較多的學生不能每天上網,到了三、四年級專業(yè)課對他們來講已經不再陌生,由以課堂學習為主轉入以技能學習為主,因而較多的學生有空余時間和精力能每天上網。

3.網絡成癮男生高于女生

在“如果非常想上網時不能上會有什么感覺”一題中,有8.1%的男生和4.2%女生選擇了“很難受,什么也做不了,想盡辦法用盡一切手段上網”;在“如果覺得自己有了網癮問題會想辦法克制嗎”一題中,有9.7%的男生和4.8%的女生選了“不會”。選擇“很難受,想盡辦法用盡一切手段上網”的比例與選擇“不會克制”的比例基本吻合,這說明由于對網絡“娛樂性運用”上的過度,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產生了負面影響,進而使部分職校生呈現出了“網癮”或稱“病理性上網”的特征。男生中的8.1%和女生中的4.2%可以認為是有網癮表現的學生,男生約是女生的兩倍。他們不會克制,也克制不了這種網癮,調查中發(fā)現每個班級都有幾個網絡成癮的學生,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

4.網吧是造成職校生網絡成癮的重要場所

隨著家庭電腦的普及,職校生上網的首選也是家庭電腦上網(51.8%)。在農村家庭電腦上網是一個很大的開支,因受經濟條件限制,職校學生家庭電腦的普及率還不是很高,因而網吧和手機上網(移動互聯網)就成了他們重要的上網途徑。男生上網以玩網絡游戲的居多,因而選擇網吧的較多,占27.9%,女生很少上網吧,僅有5.8%;但選擇手機上網的男生有22.8%,而女生卻有46.1%。網吧上網進行網絡游戲及其他不健康網絡活動更刺激,更易成癮,對未成年人危害更大,因而《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網吧不得接納未成年人。在2011年3月份筆者做調查時二年級的大多數學生均未滿18歲,本次調查顯示,未滿18歲而經常進入網吧上網的職校生占職校學生總數的19.8%,在這較龐大的未成年職校生群體中一定存在為數不少的網絡成癮者,因此,應加強網吧的有效管理,規(guī)范該類場所,防止職校生網絡成癮。

5.與人溝通不暢是造成職校生沉湎于網絡的重要成因

職校男生是網癮危害的重災區(qū),19.5%的男生承認“曾因為上網耽誤了學習”,而女生僅有7.0%表示曾因為上網而耽誤了學習。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在于交流與溝通?!霸谟龅诫y題時你傾向于向誰尋求幫助?”這一問題中,男生有35.9%向父母雙方、5.7%向父親、10.3%向母親、26.5%向其他人尋求幫助,有22.9%不求任何人,有13.4%聲稱沒有朋友;而女生有35.3%向父母雙方、5.4%向父親、18.4%向母親、32.5%向其他人尋求幫助,有10.8%不求任何人,有6.4%聲稱沒有朋友。與人溝通,特別是與親人的溝通交流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十分重要,而與母親的溝通尤為重要。調查顯示,女生與母親的溝通遠高于男生,男生遇事不求人的比例約是女生的兩倍,男生聲稱沒有朋友的比例同樣約是女生的兩倍,男生遇事不愿意求人與我國社會的性別角色有關,男性要依靠自己,而女性則較多的依靠家庭、依靠親人。遇事不求人和聲稱沒有朋友的學生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現偏差,網絡成為了他們逃避現實的避風港,與人溝通不暢是職校生沉湎于網絡,受網癮危害的重要成因。另外,職業(yè)學校來自于農村的留守學生較多,在家缺少與父母交流,在校又沒有朋友,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因此,留守學生群體也是網絡運用不當問題的高發(fā)群體。

6.缺少愛好、生活單調和父母監(jiān)管缺失是職校生沉湎網絡的重要誘因

在“除了上網你是否有其他興趣愛好?”一題中,有7.4%的學生選擇了“沒有”,其中男生有9.4%,女生有5.0%??梢钥闯觯W絡運用不當、沉湎于網絡主要與缺少其他的有益的興趣、愛好有關,有少部分學生將網絡作為唯一的興趣愛好。16~17歲正是學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且勇于探索和求解的年齡,職業(yè)學校的技能學習并不需要占用課外時間,職校學生的業(yè)余生活需要自己打理,沒有興趣愛好課后就無事可做,加之職校教師的粗放式管理或疏漏,從而使部分學生的業(yè)余生活處于真空狀態(tài),致使沉湎網絡成了這部分學生的必然選擇。調查顯示,在“父母對你因娛樂目的上網的態(tài)度”問題上,持“反對,因此我有控制的上網”的占48.8%,持“反對,但他們現在管不著”的占4.3%,持“無所謂”的占36.8%,持“支持”的占9.7%??梢姼改阜磳Σ⒛苡行ПO(jiān)管的不到一半,而持“無所謂”和“支持”態(tài)度的所占比例較大,雖然這里的“無所謂”和“支持”是從學生的口中說出與父母的真實態(tài)度有一定誤差,但如此大比例已經反映出部分職校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這和職校生的家庭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有較大的關系,職校生大多來自于農村且家庭經濟較困難,父母的主要精力放在忙于生計上,因而有部分家長在孩子的互聯網運用上缺少監(jiān)管或疏于管理。

對策建議

1.政府和社會方面

一是政府和社會應加大對互聯網的監(jiān)管,制定嚴密、完善的互聯網監(jiān)管體制,從源頭上扼制住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二是各級政府和社會組織、教育機構都應針對未成年人和各類未成年人學校(包括普通學校和職業(yè)學校)開辦公益性的專門網站,這些針對未成年學生的專門網站應不插入任何廣告。以期通過這些網站對各類學校的未成年學生在生活與學習方面進行全面而專門的輔導和幫助。

2.職業(yè)學校方面

一是要用愛的力量,注重對弱勢同學的關愛,關注和解決網癮學生的內在心理訴求。排查和關愛沒有朋友、不與人溝通、有困難不求任何人幫助的同學,重點關注處于留守的及父母一方長期外出打工的學生,安排教師和班級骨干同學組成幫扶網絡,和弱勢同學結交朋友,幫助他們融入到集體大家庭中來。二是要用先進的文化充實學生迷茫的內心。學校和班級要多組織集體性的、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校園活動和班級活動來吸引和凝聚每一位學生,通過活動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能使網癮學生獲得同伴的認可,從而使其心靈得到了充實,情感得到了釋放。三是要用技術的力量引導學生,這里的技術既包括硬技術也包括軟技術。在硬技術方面要加強校園網絡建設,配備互聯網輔導員,為學生提供健康的網絡運用場所和引導。軟技術包括開展各種有益的教育與培訓活動,首先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青春期教育;其次要提高其與其他人溝通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學習必要的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進行挫折教育和毅力訓練;最后要提高其走向社會、立足于社會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創(chuàng)業(yè)教育和就業(yè)指導等。(本文作者:潘正明、謝革新 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丁溝鎮(zhèn)成人教育中心校、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