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綜合性民族音樂概論教學改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綜合性民族音樂概論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綜合性民族音樂概論教學改革

【摘要】綜合性大學自從開設音樂教育專業(yè)以來,一直都擔負著為社會輸送音樂教師的職責。民族音樂是我國文化不斷發(fā)展的產(chǎn)物,民族音樂作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社會文明發(fā)展、文化百家爭鳴這些目標和規(guī)劃的實現(xiàn)方面都離不開民族文化的發(fā)揚,在綜合性大學中對“民族音樂概論”的教學進行改革也是對民族音樂發(fā)展途徑的探索。

【關鍵詞】綜合性大學;民族音樂;教學改革

民族音樂承載著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民族音樂概論是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基礎,綜合性大學對“民族音樂概論”進行教學改革是將民族音樂教學放在重要位置的一種表現(xiàn),隨著社會與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在高校進行民族音樂的教學改革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有著深刻的意義和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很多高校都發(fā)現(xiàn)了教學中的不足,所以對民族音樂概論的教學進行改革有利于民族音樂的長遠發(fā)展。

一、綜合大學開展民族音樂概論改革的必要性

綜合性大學中的音樂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專業(yè)之一,民族音樂則是社會民樂熱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綜合性大學的音樂教師一直都明白“民族音樂概論”對于民族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在綜合大學對民族音樂概論的教學進行改革是發(fā)展民族文化的前提,無論是對于學生的發(fā)展還是民族音樂的進步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民族音樂概論”的教學改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發(fā)現(xiàn)美的綜合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只是理論輸出,進行教學改革后就將課堂實踐和民間體驗都放在了課堂上,讓學生真正地了解音樂就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音樂不僅是用耳朵聽更是用心聽,讓學生明白民族音是當代物質(zhì)條件和文化程度的最直接表現(xiàn);其次,有利于學生良好情感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音樂來源于現(xiàn)實而高于現(xiàn)實,民族音樂更是一種意境的表達,是現(xiàn)實美的深層次提煉,這種“更高、更強、更集中”的民族美為學生的音樂素質(zhì)培養(yǎng)提供了基礎。最后“民族音樂概論”的教學改革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接觸民族文化,從而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所謂“見多識廣”,改革后的課堂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二、綜合性大學民族音樂概論的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內(nèi)容缺乏民族傳承目前使用的“民族音樂概論”的教材并不是單純民族文化的組合,現(xiàn)在的教材內(nèi)容里融入了很多的西方音樂知識,使民族音樂缺乏了傳承性,西方大量的音樂知識混淆了學生的視線。而且民族音樂本身就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民風、民情的一種載體,隨著流行音樂的普及使民族音樂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在這種形勢下,綜合大學的學生可能會對民族音樂失去興趣,轉(zhuǎn)而投向流行音樂。如果不對“民族音樂概論”的教學進行改革可能就會讓學生將民族文化中的音樂元素遺忘,所以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一定要確立民族音樂概論課程的主體作用,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從而發(fā)揚光大。

(二)沒有實現(xiàn)理論教學與課堂實踐的結合大學生對于理論教學具有潛意識的抵觸心理,而現(xiàn)在的民族音樂概論課程的學習只是單純的知識輸出,目前課堂實踐的運用還僅僅是一個口號。因為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對于民族音樂概論缺乏深度的認識,邊看邊講的教學形式使課堂缺乏新鮮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實踐對于教學設備和教學模式有著較高的要求,如果進行課堂實踐可能就會要求學校配備先進的教學設備選取最新的教學模式,這對于學校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客觀條件限制了“民族音樂概論”課堂實踐的進度。理論教學缺乏課堂實踐的結合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不能對于民族樂器進行實操或者是不能對于民族音樂進行直接性的欣賞都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很難得到提高。

三、綜合性大學民族音樂概論改革的措施

(一)采取多種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質(zhì)量。對于大學生來說,課堂教學遠遠沒有電子產(chǎn)品更容易吸引自己的注意力,所以在民族音樂概論教學過程中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確立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只有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才能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當中來,讓學生了解民族音樂,進一步培養(yǎng)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度。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小組競賽、知識分享課堂,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了解民族音樂,甚至可以轉(zhuǎn)變角實現(xiàn)立體式教學,民族音樂本身就是生活的產(chǎn)物,在“民族音樂概論”的教學改革過程中要將民間采風、體驗民俗放在其中,也可以通過DV、抖音等方式來記錄民族音樂的相關資料,引導學生上臺講解,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將課堂教學由啟發(fā)式過渡到立體教學,使學生對民族音樂產(chǎn)生興趣并愿意參與民族音樂的學習。

(二)對作品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了解民族美中國的藝術講究的意境,中國民族音樂也不例外,音樂講究“氣脈神韻”,一個作品只有具備了“清高淡遠”內(nèi)涵和意境才能真正的體現(xiàn)出音樂美,以前的“民族音樂概論”教學采用的都是填鴨式教學,單純的理論輸出顯得課堂枯燥乏味,很容易讓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產(chǎn)生抵觸心理,所以在綜合性大學對民族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要豐富課堂內(nèi)容,加入案例分享、融入作品的分析。例如在欣賞《二泉映月》這個傳世名曲的時候,不要只講民族音樂的專業(yè)知識,可以將這個二胡曲的背景與感情先與學生進行分析,阿炳的《二泉映月》并不是單純地對當夜月色如水的描寫,而是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將自己內(nèi)心的萬種思緒都融入其中,整首曲子的感情凄涼悲憤、旋律跌宕起伏,作者將自己一生愁苦和對未來的憧憬都放在了二胡曲里,曲調(diào)時“緊”時“松”,整首曲子就像作者的哀嘆與感慨。在民族音樂概論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將審美意識和邏輯思維意識放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甚至每一個音樂作品都是作者在講述沒有文字的故事。

(三)提高互動頻率,發(fā)揮學生特長學生是個體不是共體,所以說單純的一張試卷并不能代表一個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尤其是音樂教學中更要因材施教逐一引導。在課堂上讓學生參與互動、提高互動頻率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不再只是老師的講臺而是學生交流的空間,民族音樂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并沒有固定的表達方式和定義,讓學生參與互動才能使課堂更加的生動活潑,讓每一位學生的思維和意見都能交流碰撞。發(fā)揮學生特長是因材施教的表現(xiàn),比如在民族音樂概論學習古箏樂器的時候,可以讓班級里喜愛古箏或者有演奏經(jīng)驗的學生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心得,甚至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古箏的演奏技巧和整體構造,畢竟學生之間的思維才是最接近的,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遠遠比老師的課本輸出要來的有用。

四、小結

民族音樂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傳承和發(fā)展民族音樂是尊重民族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事物是不斷發(fā)展前進的,對“民族音樂概論”進行教學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綜合性大學的這一改革舉措是對教學方式的探索,也是對民族音樂發(fā)展道路的探索。

參考文獻

[1]楊電.我國民族音樂的美學意境研究[J].教師,2009(14).

[2]黃莉怡.民族音樂傳承與民族高校音樂專業(yè)教學改革來源[J].東方教育,2015(8).

作者:彭鈺雯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