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德育價值下的大學生生存教育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德育價值下的大學生生存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德育價值下的大學生生存教育論文

一、大學生生存教育的核心是德育

(一)生存教育的內涵

生存教育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也在不斷地變化。大致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生存教育是教人懂得生存的規(guī)則,并且利用這些規(guī)則達到自己的目的;第二種觀點認為生存教育即“做人教育”,即首先要滿足做人的最基本需求,然后還要學會適應社會需要的其他技能;第三種觀點認為生存教育就是要發(fā)掘人類的各種潛能,以適應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需要??偟膩碚f,生存教育在社會主義國家制度下,就是對受教育者在生命意識、生存知識與能力、生活觀念與生活價值意義等自然生存能力和社會生存能力方面進行的系統(tǒng)而全面的教育。對于大學生來說,生存教育不僅強調生存基本技能的訓練,更要注重于社會生存能力的訓練。即包括學習能力、適應能力、管理能力、溝通能力、情感控制能力等多方面的訓練和提高,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生存教育的德育價值取向

首先,德育與生存教育都是以促進人的生存、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目標的。在以往對生存教育概念的理解中,側重于對生命存活的理解,所倡導的價值取向就是對生存技能、生命存活技能的重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逐漸意識到生存教育不能僅局限在對生命存活、生命價值的訓練,而應是對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三位一體的訓練。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為主要內容的“三生教育”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提出的,它的價值本質就是要實現生命價值的本源性回歸,建構生命價值理論的核心。實際上,現代教育的發(fā)展過程,其本質上就是一個培養(yǎng)個體從“現實生存”到“價值生存”的過程。馬克思曾經指出,價值“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表示物的對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屬性”??梢妰r值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種關系,是客體的存在對主體需要的滿足,也是主體追求的目的,由此看來,生存教育的價值有兩個基本屬性,對社會發(fā)展的滿足和對人作為個體需要的滿足。生存教育的德育價值取向關乎著社會發(fā)展的方向,注重國家與個體的命運統(tǒng)一。大學生生存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其指導下的社會生存技能。因此,德育價值取向是大學生生存教育的根本所在。

二、德育價值在生存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大學生生存教育是生存實踐實然性與德育價值目標應然性的有機統(tǒng)一

人的個體生存是人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基本存在,生存的本能使得人類會通過自身與外在環(huán)境(自然界)的不斷斗爭從而獲得生存的知識和技能,在漫長的人類發(fā)展歷史中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在西方哲學史上,存在主義哲學流派的克爾凱郭爾、薩特、尼采、海德格爾、雅斯貝爾斯等都曾對“生存”進行過深刻的闡釋?!榜R克思強調要從實踐上去理解即人的對象性的生存實踐活動是對象人化的活動,同時也是人對象化的活動”。馬克思闡述了生存實踐的實然性,即人的生存實踐與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而且生存并非簡單意義上的“生命的存活”,而是指“生存著的存在”。這種“生存著的存在”是人類生存的高級狀態(tài),也是生存實踐實然性特征的體現,它是生存教育的重要標志,大學生生存教育作為生存教育的一部分,理所當然具有生存實踐的實然性特征。同時,大學生生存教育又具有德育價值的應然性特征,他們的思想雖然還有著過渡性和不確定性,但基本已具備成熟的思維和理性的判斷,因此更應注重其德育教育。

(二)大學生生存教育是個體存在性價值與群體社會性價值的有機統(tǒng)一

在人類發(fā)展歷史中,無論作為群體物種,還是作為一個單個個體,都為了能夠存在下來而頑強地生活著。然而,在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價值法則指引下,常常把人類個體的生存價值無限放大,從而忽略了群體的社會價值。大學生生存教育正是基于個體存在性價值和群體社會性價值的有機統(tǒng)一,在尊重個性特征的同時,更多的通過生存教育途徑和社會實踐活動,學會基本生存技能,將社會規(guī)范內化于個體技能中,做到個體存在性與群體社會性的有機統(tǒng)一。

(三)大學生生存教育是個體夢與中國夢的有機統(tǒng)一

生存教育的實質就是對受教育者的培養(yǎng)與訓練,它通過一種實踐性和生存性的教育方式使個體在客觀世界中獲得滿足,即存在感和價值感,生存教育是一種幫助個體實現自己的愿望和夢想的途徑。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國夢”的偉大構想,2012年11月,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定義“中國夢”;2013年3月,再繪“中國夢”,并寄語全國廣大青少年“要志存高遠”;2013年五四青年節(jié),參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實現中國夢、青春勇?lián)敗敝黝}團日活動時指出,黨始終重視青年、關懷青年、信任青年,讓更多青少年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爸袊鴫簟笔菄业膲?、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皞€體夢”是構成“中國夢”的一塊塊基石,是“中國夢”實現的前提;要想實現“個體夢”和“中國夢”的有機統(tǒng)一,就需要一個能夠融通國家與個體之間通道的有效途徑,那就是生存教育。因為生存教育是立足于個體的生存基礎之上的,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取向,即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是青年中的優(yōu)秀群體,影響著未來社會發(fā)展的方向,青年的夢想只有和國家民族的夢想交融在一起,觸動并點燃這一群體內心深處的“中國夢”,并使其“認同中國夢、踐行中國夢、實現中國夢”。

三、加強大學生生存教育中德育的具體途徑

大學生生存教育的主體內容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是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而且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實到生存教育實踐中,通過實踐性和生存性的形式,使之內化為大學生的內心信念。具體來說有如下幾個途徑:

(一)給予“中國夢”背景下的生存理論與價值引導

自從提出“生存教育”這個概念,學校都在積極探索生存教育的模式和途徑。有的認為生存教育就是安全教育;有的認為生存教育是素質教育;也有人認為生存教育就是對基本生存能力的培養(yǎng)。雖然這些提法都不無道理,但缺乏一種理論上的把握和分析。生存教育在中國制度文化背景下,應該以“中國夢”這一偉大構想作為生存教育的理論基礎與價值引導。從生存教育的理論基礎上來看,其基本理論應溯源到哲學上的“生存論”與馬克思關于人的的全面發(fā)展理論。馬克思認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存在?!边@表明了馬克思的觀點是有生命的個人存在是社會存在的基礎,也是社會發(fā)展的目的。其關于“全面發(fā)展”的論述是人的體力和智力同時完善。強調生存知識和能力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部分,這正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最新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提出的“中國夢”偉大構想中,對青少年群體提出要“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更是對生存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與價值引導,從德育價值目標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大學生生存教育更是要牢牢把握“中國夢”這一時代背景,將其作為生存教育的理論基礎與指導思想,深入貫徹“生存教育”的理念,加大社會實踐的力度,體現生存教育的特色,從生活實踐中提高生存能力。

(二)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國,人們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學的認知,即使是在大學校園里,也是在馬加爵等惡性事件發(fā)生之后才意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存教育的視角就是從生存教育的角度,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三)加強校園實踐教育

大學生生存教育的一個本質要義就是要“學會生存”,一方面是強調基本生存技能,如逃生技能、急救技能和危機處理能力等;另一方面強調的是對生活新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管理能力、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而校園實踐就是培養(yǎng)這些能力的重要場所。校園實踐是知識學習與能力發(fā)展的和諧統(tǒng)一,對于生存教育來說是一項重要內容。2013年7月,四川大學舉辦了學生社團發(fā)展論壇,校長謝和平對學生社團工作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高校應重視學生社團工作,將其視為社會實踐的平臺;二是建立和完善大學生社團組織,鼓勵支持學生積極參與到社團活動中來;三是對社團的發(fā)展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jiān)督,對學生社團管理抓落實、抓實效。

(四)加強校外生存訓練教育

對于在“應試教育”傳統(tǒng)背景下的大學生,急需提高的就是基本生存技能,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會彈鋼琴不會洗襪子”“門門成績優(yōu)秀,卻不敢一個人出門旅行”等大學生新聞案例,更不用說那些潑熊、殺死室友等惡性事件了。因此,當代大學生生存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校外生存訓練。一是校外社會實踐。校外社會實踐指的是大學生利用假期或者校外實習期間,進行有目的有任務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中國人民大學進行的“千人百村”全國社會大調研,其繼承“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光榮傳統(tǒng),秉持“實踐出真知”的堅定信念,深入田間地頭、了解鄉(xiāng)村風貌、調研基層民生、體悟農民生活,展開了一場與農村和農民零距離接觸的社會實踐活動。二是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大學生的志愿服務指利用業(yè)余時間,利用自身技能和資源,積極熱心地為社區(qū)、社會提供無償的援助的行為。大學生生存教育通過志愿服務的形式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公益精神、公民意識,從為他人、為社會的無償服務中獲得生活經驗和技能。三是職業(yè)實習活動。大學生生存教育最終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出一個合格的社會需要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需要良好的智商和知識儲備,更需要情緒管理和人際交往等能力。因此,大學生必須深入到社會生活中,才能培養(yǎng)出良好的社會生存能力,通過參與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所學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得到鞏固和發(fā)展。

(五)廣泛開展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教育

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意識、職業(yè)素養(yǎng)、創(chuàng)業(yè)精神,促進學生主動就業(yè)和積極創(chuàng)業(yè),使其更加適合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一是符合大學生生存教育的宗旨,即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成就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夢想;二是從國家層面上,就業(yè)關系到國家的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也關系到人才培養(yǎng)的最終應用;三是從德育層面上,只有廣泛開展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教育,大學生的生存能力才能真正獲得鍛煉和提高。因此,在2012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加強就業(yè)指導和就業(yè)服務。高校要全面開展職業(yè)發(fā)展指導和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教育,將就業(yè)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建立貫穿于整個大學教育期間的職業(yè)發(fā)展和就業(yè)指導課程體系,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和就業(yè)觀念”。生存教育貫穿于人一生的發(fā)展過程,大學生生存教育在提高生存能力的同時,更多的側重于德育價值。因此,重視大學生生存教育的德育價值,使其在學會基本的生存技能的同時,能夠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因此,加強大學生生存教育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翟春 張洪濤 高佳 單位:沈陽工程學院遼寧省團校 沈陽工程學院體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