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間舞蹈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民間舞蹈教學篇1
[摘要]中國民族民間舞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作為一個古老的民族,中國的傳統(tǒng)民間舞蹈藝術形式在時代的變遷中得到了保存,這也使得民族民間舞蹈包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中國民族民間舞中的技術技巧成為了民間舞表演時錦上添花的重要部分,縱觀近年來的民族民間舞蹈作品,技術技巧有了更加多樣化的展現(xiàn)形式,而中國民族民間舞中的技術技巧也成為了訓練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本文根據(jù)多年教學所得從跳、轉(zhuǎn)、翻三個部分去淺談其教學方法,進一步整理跳、轉(zhuǎn)、翻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的訓練意義。
[關鍵詞]民間舞;技術技巧;教學方法
中國民族民間舞作為一門表演性藝術,在我國的發(fā)展歷史中是十分悠久的,同時在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中,中國民族民間舞始終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載體,反應著中國古代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狀態(tài)。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中國民族民間舞中的技術技巧成為了民間舞表演時錦上添花的重要部分,縱觀近年來民間舞蹈的發(fā)展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民族民間舞蹈作品中的技術技巧有了更加多樣化的展現(xiàn)形式,其中中國民族民間舞中的技術技巧能充分反映各民族舞蹈的審美特征,其風格是獨具特色的,在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和當代文化相結合中,無論從藝術表現(xiàn)上,還是夸張的動作以及所表達的情感都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風格性。而舞蹈中的技術技巧訓練就是用肢體語言表達,以科學規(guī)范的方式運用人體本身的骨骼、肌肉或韌帶等部位來完成一些相對正常人體而言比較繁難復雜的運動,從而形成更優(yōu)美的形體姿態(tài)來展現(xiàn)并表達舞蹈作品的內(nèi)涵意境和感情。由于中國民族民間舞的技術技巧訓練嚴格,其對學生自身的能力、條件要求也相對較高,所以在中國民族民間舞作品不斷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今天,技術技巧的多樣化運用成為了不可忽視的存在,而在舞蹈創(chuàng)作之初,選取到合適舞蹈風格的技術技巧動作并加以訓練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本文以中國民族民間舞技術技巧中的跳、轉(zhuǎn)、翻為例,淺析當下的舞蹈教學方法,探究中國民族民間舞技術技巧的運用與價值。
一、中國民族民間舞中的“旋轉(zhuǎn)”
(一)民族民間舞中“旋轉(zhuǎn)”的教學方法
在中國民族民間舞中的旋轉(zhuǎn)技巧可以歸納為三大類,分別為原地單一旋轉(zhuǎn)、舞姿旋轉(zhuǎn)和連續(xù)性復合旋轉(zhuǎn),再針對各個民族的風格韻律和審美特征調(diào)整技術技巧在民間舞蹈中的運用方式,通過舞姿的變換和節(jié)奏的轉(zhuǎn)換表現(xiàn)其民族的風格韻味。旋轉(zhuǎn)的基本訓練與中國古典舞基訓課中的把桿部分訓練是相輔相成的,尤其是把桿訓練中的單腿蹲、端腿蹲等動作,對學生的腳腕、膝蓋、胯給予了穩(wěn)定與力量的支撐平衡作用,確保了學生在旋轉(zhuǎn)起范兒的一觸即發(fā),除此之外,地面的旋轉(zhuǎn)練習也同樣必要,在旋轉(zhuǎn)技巧中重心的轉(zhuǎn)移極為重要,這影響著學生旋轉(zhuǎn)時的轉(zhuǎn)速和標準,在旋轉(zhuǎn)中一般應快速的形成重心轉(zhuǎn)換,這樣才能保證旋轉(zhuǎn)的流暢性與平穩(wěn)性,這也是旋轉(zhuǎn)練習中最為基本的訓練。在部分舞姿動作的訓練過程中,上肢部分的控制與表現(xiàn)也同樣重要,因為在舞姿的運用上需要上身手臂的控制與協(xié)調(diào)能力,從而加強身體的平衡力,提高動作難度,增強了對觀眾的感染力。在民族民間舞中“轉(zhuǎn)”的教學一般采用單一元素技巧教學法,所謂單一元素技巧教學,就是將民間舞蹈中的技巧部分提煉、分解成元素技巧動作,然后進行強化訓練。這種教學法的特點就是目的明確,任務單一,其目的就是夯實基礎,找到要領,其任務就是解決學生的基本能力和身體素質(zhì)的不足,這樣才能保證旋轉(zhuǎn)完成的既有數(shù)量又有質(zhì)量。如維吾爾族民間舞中的點轉(zhuǎn)、跪轉(zhuǎn),朝鮮族民間舞中的墊步轉(zhuǎn)、螺旋空轉(zhuǎn),蒙古族民間舞的別步勒馬轉(zhuǎn)、海青式吸腿轉(zhuǎn)等,都應進行單一性、重復性的元素訓練。
(二)民族民間舞的“旋轉(zhuǎn)”
“轉(zhuǎn)”這一舞蹈技術技巧,在各民族民間舞蹈中有廣泛的運用,其中以維吾爾族為主要代表,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的表現(xiàn)形式可分為自娛民間舞蹈、儀式民間舞蹈和表演民間舞蹈三大類。維吾爾族舞蹈形式多樣,其中刀郎舞和賽乃姆中“轉(zhuǎn)”這一舞蹈技術技巧最為常見,維吾爾族賽乃姆舞中動律的表演特征是非常獨特的,如瞬間聚集和爆發(fā),全身瞬間放松,瞬間跳躍和翻轉(zhuǎn)等,都依賴于維吾爾族舞蹈的風格特色。從維吾爾族民間舞的舞蹈形態(tài)來看,“轉(zhuǎn)”的動作顯現(xiàn)了開與收、放與合相對與相順的幾種對比??此泼?,但就整體運動來說,又是和諧統(tǒng)一的。民族民間舞中的旋轉(zhuǎn),除了有直體旋轉(zhuǎn)之外,很大的特點是身體形態(tài)在擰傾旋轉(zhuǎn)的舞姿造型上的轉(zhuǎn),特別是“傾”的平衡重心上的轉(zhuǎn),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礎上進行立體構圖塑造形象的。所以動作顯出婉轉(zhuǎn)中的修長,急帶騰空中的延續(xù),以及旋轉(zhuǎn)螺形的變化,如反掖腿仰胸轉(zhuǎn),后腿側(cè)身轉(zhuǎn)。從具體細節(jié)來看,其舞蹈語匯大多以順勢為主,這種順勢體現(xiàn)了維吾爾族文化民間古樸的風格,很明顯,夸張舞蹈的動作幅度,舞者隨著音樂的歡快轉(zhuǎn)變,在舞臺上盡情舞蹈,通過旋轉(zhuǎn)和步伐的相互配合,提升舞蹈表演的連貫性,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民族風格,進而使舞臺表演更加豐滿,提升表演的連續(xù)性?!稗D(zhuǎn)”是維吾爾族舞蹈藝術的靈魂,不僅從感官上能夠直接的了解舞蹈主題還能夠體現(xiàn)舞蹈風格,維吾爾族民間舞中的“轉(zhuǎn)”有鮮明的藝術特點,維吾爾族的各個舞種或歡快跳躍,或沉穩(wěn)帶重,或粗獷度誠,或穩(wěn)重端莊,但身體軸向轉(zhuǎn)動這一基本要素,卻貫穿在各個舞種之中,成為它們的基本韻律。我們既要傳承維吾爾族的傳統(tǒng)風格與特點,如“賽乃姆”原始的踏悠、擺、轉(zhuǎn)等舞蹈動作,又要順應時代與觀眾的需要,對這一古老而有生命力的民族民間舞,進行積極探索,使之得到進一步的形式轉(zhuǎn)化和藝術升華。
二、中國民族民間舞中的“翻身”
(一)民族民間舞中“翻身”的教學方法
翻身在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技巧,也是一項極具中國古典舞特色的技術,這種技巧形式充分地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舞的審美特征和運動特點。[1]這種技術技巧一般分為原地翻身和行進翻身兩類,它們的基本要求是以臂為輪、腰為軸、胯為本、腳為跟,將身體在水平線傾斜狀態(tài)下進行翻轉(zhuǎn)的,并通過腰四面翻轉(zhuǎn)運行而形成這一單一動作,運行過程中自始至終貫穿著擰、仰、俯和旁提的形態(tài)。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應從把桿翻身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對身體位置的把控以及自身重心的平穩(wěn),從而進行分面練習,將四面中每一面的頭、肩、背、胯及腳下位置確立清楚,注意各個部位的協(xié)調(diào)配合,訓練時的節(jié)奏要由慢到快,強調(diào)迅速與規(guī)范的到位,之后從面與面的流暢連接形成標準的把桿翻身,在確立四面動作的標準性之后加入手臂配合,過程當中手臂的力量與路線是能保證整個翻身動作的平衡與速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手臂應該與肩膀保持同一平面,并且兩個手臂應在空中形成立圓,從而形成完整規(guī)范的翻身動作。在翻身教學中對于質(zhì)的要求更加嚴苛,一定要在保證動作質(zhì)量的基礎上加強速度的練習,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中國民族民間舞的翻身類動作雖然多種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其發(fā)力方式及身體形態(tài)都離不開日常訓練的要求與要領,在通過反復持續(xù)性的日常訓練中,教師應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動作進行要求,嚴格的把握動作規(guī)范,讓肌肉產(chǎn)生正確記憶,將訓練中的每一個動作都要求到極致,在身體各個部位的用力、呼吸與協(xié)調(diào)性相互作用,從而為學生打下堅實基礎。
(二)民族民間舞的“翻”
在中國民族民間舞的翻身類動作中,藏族舞蹈中的熱巴舞、卓舞、弦子舞中的翻身動作是極具代表性的,比如在卓舞中帶著水袖翻身,給人一種圓潤恬靜之美,而熱巴舞中的幾個翻身類核心技巧動作———“扛鼓轉(zhuǎn)”“翻鼓轉(zhuǎn)”就顯得更加英氣颯爽,雖然這兩個技巧的名字以轉(zhuǎn)字結尾,但動作內(nèi)容卻皆為翻身。在藏族卓舞與弦子舞中的翻身,一般是穿戴水袖而舞的,翻身動作多以柔和靜美的形態(tài)出現(xiàn),這時的身體運動不在強調(diào)快速翻轉(zhuǎn),而是突出了身體的延伸感,動作輕柔卻也不失力量,對學生的肌肉控制能力有了更高標準,給人連綿不斷、柔和舒適之感。在藏族熱巴舞中的翻身訓練,重點在藏族熱巴舞中的“扛鼓轉(zhuǎn)”由于身體重心壓的更低,所以其動作的上肢形態(tài)與踏步翻身一致,而腳下則是通過靈活的三次踏步進行四面翻轉(zhuǎn),其手臂部分是需要將熱巴鼓畫一個下弧線扛至肩上,將鼓放置脖后,再將鼓頂垂直落到正下方,頭部以自己身體的正下方為基點進行留頭甩頭,從而完成一整個扛鼓轉(zhuǎn)動作。在相比較于“扛鼓轉(zhuǎn)”的“翻鼓轉(zhuǎn)”動作,它的重心略高一點,身體形態(tài)與點翻身相似,手與鼓面都停留在頭尖的正前方,在翻鼓轉(zhuǎn)一圈的過程中鼓槌敲擊鼓面。舞者身體在做動作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頭、肩、背、胯、腳的配合,更要注重手臂的起與落,由于熱巴鼓有自身的重量,所以在學生完成動作時不能僅僅像平時單一訓練踏步翻身或點翻身那樣,而是要先適應鼓在動作運行中的重量,練習好鼓與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確立好熱巴鼓的整個運行軌跡,再進行翻轉(zhuǎn)時的加速練習,才能達到較好的訓練效果。翻身在空間運動中,將“以腰為軸,以臂為輪”的特點顯現(xiàn)出來,而不同民族、不同類型的翻轉(zhuǎn)也能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比如“點步翻身”敏捷快速急如閃電;連續(xù)“串翻身”像車輪滾滾,視覺感染力很強。與此同時,翻身技巧用各種不同的速度和節(jié)奏,不同的連接,也表現(xiàn)著不同的民族特色,產(chǎn)生了不同的藝術觀賞效果,從而可以表現(xiàn)各種不同的感情和氛圍,如慢的連綿不斷的翻身,表現(xiàn)出一種圓潤舒緩之美;而快速的翻身,表現(xiàn)出了干凈利索急速有力的剛健之美。在舞蹈的不同速度與類型的“翻身”中,給中國民族民間舞的表演與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的視覺沖擊。即使是同一民族,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不同,其技巧風格也包含一定的差異。在民族舞蹈的多樣形式中,我們可以去了解該民族的地域、民俗、歷史和文化背景。這種通過對人們感官的刺激,直接作用于人們精神世界的藝術形式,比較文字的傳承,舞蹈的形式顯得更加生動和多元化,它承載了太多的文化內(nèi)涵,讓人們在觀看和欣賞的同時領略到了鮮活的民族歷史和生動的民族生活畫面。舞蹈是在民族文化和民族歷史的傳播中體現(xiàn)出的最生動、最形象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三、中國民族民間舞中的“跳躍”
(一)民族民間舞中“跳”的教學方法
跳作為技術技巧活躍于各類型的舞蹈之中,我們從跳躍的高度、力度將跳分為小跳、中跳、大跳,當跳躍加入到民間舞蹈中時,身體與手臂動作會為了更好的融合民族元素而做出相應的改變與調(diào)整,所以中國民族民間舞中的跳躍技巧在近年來的創(chuàng)作中變得更加豐富,在不同民間舞蹈作品中可以選取不同高度力度的跳躍搭配不同風格的舞姿來表現(xiàn)出更具感染力的驚艷效果。最基礎的跳躍訓練是需要從日?;栒n中的小彈腿、大踢腿訓練獲取腿部的肌肉力量以及腳下的靈活性,因為跳躍時學生需要借力使力,借助蹲產(chǎn)生的力量,從而達到空中一剎那的定點舞姿,在小彈腿的訓練中,通過動力腿向前、旁、后的二十五度彈射,反復多次的正確練習鍛煉了學生腳腕的爆發(fā)力,也在全腳與地面的摩擦中增強了腳背的靈活性。把上的大踢腿訓練更多的是鍛煉腿部的整體力量,通過踢腿的反復訓練增強踢腿時的力度與速度,為身體躍起停滯在空中的一秒打下堅實基礎。在把上積累好能力后,就需要回歸地面實操,從原地的一位跳、二位跳到變位跳,再到撕叉跳、撩腿跳、元寶跳等,這些跳躍動作都需要循序漸進踏踏實實的反復練習。除此之外,[2]在訓練過程中應當嚴格地遵循科學合理的訓練原則,這是保證訓練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舞蹈基訓中不可忽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3]
(二)民族民間舞的“跳”
中國民族民間舞中的彈跳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輕、漂,要求運動過程中松緊結合,發(fā)力要集中,過程的速度要快。由于彈跳技巧的爆發(fā)力量,為彈跳技巧復雜性的發(fā)展提供和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彈跳的復合技巧上有了大幅度的發(fā)展空間。跳躍技術適用于各種各樣的民族民間舞,由于每個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接受的文化都有不同,受風俗人情、地域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從而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跳躍技巧?!疤边@一技術技巧在蒙古族的舞蹈中極具造詣,樣式多變,如果說蒙古族的風格性動作,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那么跳躍性技巧就很好的詮釋了蒙古人民大氣豪爽的性格。在蒙古族舞蹈中的跳躍性動作最常見的有紫金冠跳、單腿變身跳等,[4]其中紫金冠跳在具有地面紫金冠能力的基礎上可分為兩步,首先做帶單起雙落輔助跳的雙起單落后腿,也可稱為“紫金冠空法跳”,掌握在跳躍時的身體重心與平衡,然后再做單起雙落輔助跳的紫金冠跳,注意身體在空中時重心在中間,身體不要過度地面后躺。[5]單腿變身跳最重要的是強調(diào)在空中的身體進行平面旋轉(zhuǎn),起跳瞬間需要注意腰部肌肉的收緊和提胯的問題,這樣動作才能在空中形成的更漂亮。在跳躍中的身體高低起伏跌宕、對比鮮明是中國民族民間舞彈跳的又一特點。這顯示了我們民族技巧的特點和技巧性的加強。豐富的“跳躍”性的舞蹈動作充分的將蒙古族人民的大氣剛強富有青春活力的形象展現(xiàn)出來,突出了舞蹈的表演風格,又使作品變得更具生命力,有著蓬勃生機的舞蹈動作才足以打動人心,更好的傳遞作品的思想情感,與觀眾產(chǎn)生更好的共鳴。時代的發(fā)展讓我們看到在繼承和保留傳統(tǒng)舞蹈技巧的基礎上,融入時代的審美特征,提煉出具有時代審美價值又不失民族風格的民間舞蹈技術技巧,使其更具藝術生命力。
結語
技術技巧是一種獨特的肢體語言,加入到中國民族民間舞中能達到一種傳情達意的藝術效果,所以在教師教學時既要把握技術技巧的基礎教學又要將民族風格與技術技巧相融合,展現(xiàn)其民族舞蹈的地域風格與文化底蘊。在教學中教師也不能忽略學生的本性,要時刻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根據(jù)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論,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一個不斷成長的個體。同時,也要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并把理論知識與舞蹈動作緊密結合起來,從理論上告訴學生這個民族的風格特征是如何形成,讓學生理解這個動作如何展現(xiàn)其民族的風格特色,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僅僅學到了民族民間舞蹈的動態(tài)舞姿,也學到了民族民間舞蹈的風格韻味。
作者:郭春敏 蘇暢
民間舞蹈教學篇2
中國民族民間舞被稱之為“藝術之母”,它是人們對生命意識的最原始、最自然、最強烈的呼喚與表露。在漫長的歲月、深厚的文化積淀中,風情醇厚的中國民族民間舞在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世代生息、演進,流傳至今。中國民族民間舞以其絢麗的風采深得中國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國朋友的喜愛,被譽為世界舞蹈寶藏中的瑰麗之花。
一、目前民間舞蹈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舞蹈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強
對于民間舞蹈教學來說,其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qū)W會舞蹈,在舞蹈考試中獲得更好的分數(shù)。因此,對于舞蹈的教學,教師都會讓學生跟著自己練習動作,讓學生的動作變得標準,而學生在學習舞蹈時,也是跟著舞蹈教師進行動作的練習,一點一點的模仿教師的動作。這雖然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學會舞蹈,并且動作很標準,但是,學生卻沒有真正的喜歡上舞蹈,學生會認為學習舞蹈就是跟著舞蹈教師去練習。久而久之,學生就喪失了對舞蹈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來,就會讓舞蹈教學變得枯燥,教學質(zhì)量也就變低了。
(二)舞蹈教學中文化傳承力度不夠
民族舞蹈是我國寶貴的文化,但是,在民間舞蹈教學中,舞蹈教師一味的讓學生去練習舞蹈動作,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按照標準的動作進行學習,這樣的舞蹈教學目的就是為了學習舞蹈,讓動作更加的標準,這是不利于民族舞蹈傳承的,因為這樣的教學狀態(tài)下學生是被動學習,學生很難真正的了解舞蹈,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表演舞蹈時是沒有靈魂的,只是動作達到了標準,對民族舞蹈的意境卻沒有真正的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學習舞蹈,也限制了民族舞蹈的傳承。
(三)舞蹈教學方式的落后
現(xiàn)階段,教學舞蹈的方式就是教師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教給學生,學生就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學習,然后再將這些動作結合起來,形成一套舞蹈,這樣的教學雖然能將學生教會,但是學生很難真正的理解舞蹈的含義,只知道將動作做好,然后表演出來。這樣的教學方式是非常落后的,學生的舞蹈也是非常死板的。學生在這樣的舞蹈教學方式中去學習舞蹈,久而久之,不僅舞蹈能力不會得到提高,反而還會因為枯燥的教學方式失去對舞蹈的熱愛。
(四)民族舞蹈的課程較少
在眾多的舞蹈教學中,一些如街舞,芭蕾舞等舞蹈深受學生喜愛,因此,民族舞蹈教學的課程就相對減少了,這樣的情況是非常不利于民族舞蹈傳承的,久而久之,很少有人會真正地熱愛民族舞蹈,對民族舞蹈的認知也就越來越少。這種情況下甚至會讓民族舞蹈落寞,民族文化極有可能丟失。
二、中國民族民間舞的特點
(一)自娛性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自娛性追究其根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時期,在語言、文字以及其它藝術形式還未形成時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會用舞蹈來傳情達意、自我娛樂。也就是說,在影視、唱歌以及美術等藝術形式還未形成的原始社會時期,人們跳舞的實質(zhì)目的就是為了自我娛樂、抒發(fā)情感,如若中國民族民間舞離開了自娛性,將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二)即興性
即興性,釋義為創(chuàng)作者在事先毫無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僅憑當時的感受進行表演、創(chuàng)作或演講等,是當時情感的真實流露。通常情況下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表演形式等都不受任何條件限制,每個參加表演的人都可以根據(jù)當時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用舞蹈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中國民族民間舞的表演程式性不強,舞姿造型因人而異,隨情而發(fā)。
(三)適應性
中國民族民間舞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發(fā)展自然而然要受特定政治、經(jīng)濟、文化以及社會制度的制約。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西方的現(xiàn)代舞、芭蕾舞以及街舞等都對中國的傳統(tǒng)舞蹈產(chǎn)生了很大的沖擊,尤其是中國民族民間舞。曾作為下層文化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要想不被社會淘汰、順應時代潮流的發(fā)展,它必須要有很強的適應性、與時俱進的特點。
(四)地域性
中國民族民間舞的形成、發(fā)展會受特定自然環(huán)境、地域的影響,是在各民族的社會結構、經(jīng)濟生活以及風俗習慣中形成的,集中體現(xiàn)了各民族的審美情趣、理想以及愿望等,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特色和地域文化色彩,是區(qū)別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一統(tǒng)的主要條件之一。
三、民族舞蹈文化傳承的對策
(一)民族舞蹈應該繼承傳統(tǒng)
民族舞蹈文化對我國是非常重要的,是中國悠久歷史中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因此,對于民族舞蹈來說,應該繼承傳統(tǒng)的舞蹈文化。比如在舞蹈中的一些特定的民族含義,就是非常寶貴的,在現(xiàn)在的民族舞蹈中這樣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傳承過程中將這些內(nèi)容全部包含,才能夠?qū)崿F(xiàn)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由此可見,在民族舞蹈文化傳承過程中,應該繼承傳統(tǒng)文化才能夠保證民族舞蹈的發(fā)展和傳承。
(二)民族舞蹈應該發(fā)展創(chuàng)新
民族舞蹈的發(fā)展也應該進行創(chuàng)新,但是,這需要民族舞蹈能夠保證繼承了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再對民族舞蹈進行創(chuàng)新。對于民族舞蹈來說,有很多部分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民族舞蹈的精髓,這些部分應該保留,然后將一些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的部分去除掉,加入新的元素,對民族舞蹈進行創(chuàng)新,使民族舞蹈煥發(fā)新的活力;除此之外,民族舞蹈還可以利用信息時代下的傳播方式進行教學,即: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將民族舞蹈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民族舞蹈,并且通過網(wǎng)絡上的視頻去學習民族舞蹈。
(三)認識教學的重要性
民族舞蹈就像武俠小說中的絕世武功,是一種歷史悠久并且有教學意義的文化。因此,想要民族舞蹈進行很好的傳承就需要認識到教學的重要性,只有通過教學才能夠讓民族舞蹈讓更多人了解,讓更多人熱愛民族舞蹈。通過對民族舞蹈的學習,還可以了解到民族舞蹈的歷史和一些舞蹈動作中的意義。這不僅有助于民族舞蹈的傳承,還有助于民族舞蹈的學習,讓更多的人對民族舞蹈感興趣,由此可見,民族舞蹈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教學可以讓民族舞蹈得到更好的傳承。
四、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和民間舞蹈教學探究
(一)對民族舞蹈文化進行傳播
民間舞蹈教學的方式是讓學生能夠掌握舞蹈的基本動作,將動作做的規(guī)范熟練,這樣的教學方式屬于應式教學,學生照著教師的樣子去做,這樣的教學方式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學生對民族舞蹈不夠了解,導致只能去硬記舞蹈中的動作,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無法得到很好的提高。因此,在民間舞蹈教學中,可以在教學舞蹈之前,將民族舞蹈文化進行傳播,讓學生先了解民族舞蹈的內(nèi)涵,理解動作的具體意義,這對于舞蹈教學是非常有意義的。在這種狀況下,學生就會喜歡上民族舞蹈,對民族舞蹈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民間舞蹈教學中,學生都是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的,其對舞蹈并沒有主動性的學習,教師的嚴格管理,能夠讓學生學習舞蹈,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正確的,假如學生沒有學習舞蹈的主動性,那么他們就只能在課上時學習舞蹈,課下不會主動對舞蹈進行聯(lián)系,這樣的話,就導致學生的舞蹈能力無法得到提高,因此,就需要學生主動的學習舞蹈,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民族舞蹈的內(nèi)涵,并告訴學生學習舞蹈會對身體有什么好處。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提高學習舞蹈的主動性,能夠進行自主的學習舞蹈,對學生的舞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在民族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在閑暇時間通過舞蹈視頻學習民族舞蹈,學生不僅可以從多媒體視頻中學習到民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還能夠?qū)γ褡逦璧傅臍v史文化進行了解,這對于學生學習民族舞蹈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加持,學生可以對舞蹈技術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了解舞蹈的具體步驟,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
(四)完善民族舞蹈教材
我國的民族舞蹈有很多,對于舞蹈的教學不能是一本教材就解決的,舞蹈教材是需要不斷進行完善的,將各個民族的舞蹈整合到一起,并對基本動作進行細致的描寫,這對于學生學習民族舞蹈非常重要,是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舞蹈能力的。完善的教材可以讓學生對各個民族的舞蹈都有所了解,能夠進行借鑒和學習。這樣一來,就會提高學生學習舞蹈的效率。學生也可以在課下根據(jù)教材中的內(nèi)容進行學習,有助于學生舞蹈能力的提升和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
(五)學生多進行實踐
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經(jīng)常是教師為學生講解動作的基本要領,手把手的教學生如何去完成舞蹈動作,這樣的教學方式確實可以讓學生的舞蹈動作更加規(guī)范,但是學生的實踐舞蹈排練卻非常少,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很不利的,學會了基本動作但是卻沒有進行整體的實踐舞蹈,這就會讓學生在跳舞時有一種生疏的感覺。學生要有實踐性舞蹈表演,將所學的舞蹈動作整體的跳一遍,再由教師進行分析,為學生的整體舞蹈狀態(tài)打分,讓學生提高民族舞蹈的熟練度。
(六)分層舞蹈教學
我國的民族舞蹈有很多,難易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就需要將民族舞蹈按照難易程度進行分層,讓基礎差的學生先學習簡單的民族舞蹈,基礎好的學習難一點的民族舞蹈,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可以更好地去學習民族舞蹈,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
五、中國民族民間舞的傳承與發(fā)展方法及傳承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中國民族民間舞的傳承與發(fā)展方法
1.申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進行保護、傳承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8年設立的,它在確定文化特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和保護文化多樣性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tǒng)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國家在面對那些即將消失的或正在消失的中國民族民間舞時候,應加大對其的保護力度,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途徑是———通過申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方式對其進行保護、傳承。
2.將中國民族民間舞融入藝術教育課堂將民族民間舞蹈融入到藝術課堂的教育中,最大的好處就是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的方法直接傳承我們已有的中國民族民間舞教材,同時培養(yǎng)出一批專業(yè)的舞蹈學生并教會他們發(fā)展民族民間舞的方法———采風,讓學生實地深入鄉(xiāng)下,通過采風的方式重新收集、編排以及整理民族民間舞素材,賦予民族民間舞新的生命力。
3.在人民群眾中直接傳承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有著悠久的歷史,如漢族的《龍舞》、藏族的《鍋莊》《熱巴》等,這些舞蹈都是在人民群眾中直接傳承的。表演者即是傳承者,身體素質(zhì)、表達方式以及對舞蹈的理解不同都會對舞蹈的傳承和發(fā)展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
(二)中國民族民間舞傳承與發(fā)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經(jīng)濟全球化形勢下,中國民族民間舞與其他外來舞蹈文化相互融合的發(fā)展趨勢已不可避免,但在傳承與發(fā)展過程中應注意:
1.保留濃郁的民族特色。中國民族民間舞作為中國特有的舞蹈形式,是在中國特有的國情、風俗習慣、人文特色以及審美情感等背景下形成發(fā)展的。無論時代怎樣變遷,中國民族民間舞要失去其特定的民族特色如:風格動律、外部形態(tài)、風格特色,也就失去其存在的意義。所以民族舞要發(fā)展,要前進,就必須熟悉掌握現(xiàn)代舞的技法技巧,做到有“度”的吸收,有“度”的借鑒,在這基礎上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從而促進民族民間舞的發(fā)展。
2.發(fā)展原生態(tài)素材,大膽創(chuàng)新。這里的大膽創(chuàng)新并不是指創(chuàng)作者想怎么創(chuàng)新就怎么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一定要符合當?shù)鼐用竦纳钜约熬駹顩r。例如:藏舞舞蹈《酥油飄香》,編導將傳統(tǒng)藏舞體態(tài)中塌腰撅臀改為仰身頂跨、昂首挺胸,反映出當時藏族人民的精神狀態(tài)。又如:兩個男演員的手臂模仿牛角,惟妙惟肖的刻畫牦牛的形象,也展示著勤勞的藏族人民形象。同時,嬌媚可愛的小姑娘用藏族特有的“水袖”表現(xiàn)出的生活場面,使人們仿佛置身于青藏高原那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圣地,真切地感受到民間藝術的強大魅力。但這些舞蹈并沒有奪走民間舞的自我,只是通過新的手段更加完善了民間舞,讓觀眾看到了更好的民間舞。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對于民間舞蹈教學的意義非常重大,只有學生了解了民族舞蹈的文化才能夠真正的了解民族舞蹈的具體意義,提高對民族舞蹈文化的理解,這對于學習民族舞蹈來說非常重要。要加強舞蹈基本功的教學,只有每一個動作都做到位了才能夠展現(xiàn)民族舞蹈文化的精髓。對于民間舞蹈教學來說,還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民族舞蹈的興趣。
作者:趙亞楠 單位:臨沂科技職業(yè)學院
民間舞蹈教學篇3
隨著高校舞蹈教學事業(yè)的深入發(fā)展,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體系的構建更加符合時代的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高校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體系構建也越來越完善,展現(xiàn)了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特色。這也進一步對高校的舞蹈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不斷地進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實踐探索,打造科學、專業(yè)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模式,為國家培養(yǎng)和輸出優(yōu)秀的舞蹈人才,使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得以創(chuàng)新和傳承。筆者結合自身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經(jīng)驗,對高校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體系建設產(chǎn)生了一些想法,以突出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特色和優(yōu)勢。
一、加強民族民間舞蹈理論的滲透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雖然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是在高校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體系構建中,不能忽視民族民間舞蹈的理論教學。對于學生的民族民間舞蹈學習而言,舞蹈理論知識是其掌握民族民間舞蹈技巧的根基,才能真正地理解民族民間舞蹈的內(nèi)涵。比如,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過程中,會融合民族民間舞蹈發(fā)展史、文化特色、專業(yè)術語等內(nèi)容,使學生在循序漸進中積累舞蹈理論,運用到民族民間舞蹈的表演實踐中。不僅使學生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理論內(nèi)涵和文化底蘊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個人的民族民間舞蹈綜合素養(yǎng)也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以更加專業(yè)和扎實的理論基礎進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技巧的學習。
二、加強民族民間舞蹈課堂建設
與傳統(tǒng)的舞蹈教學相比,高校的民族民間舞蹈體系構建更加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簡而言之,就是從灌輸性教學轉(zhuǎn)變?yōu)樽灾魈骄繉W習,這樣高校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課堂才會更加豐富精彩,使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被激發(fā)出來,構建和諧生動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課堂。學生在探索學習中,積極地吸收民族民間舞蹈知識和技能,并逐步地轉(zhuǎn)化為自身的舞蹈能力,創(chuàng)造出更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民族民間舞蹈作品。
三、加強民族民間舞蹈觀摩教學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是土生土長的本國舞蹈,汲取了深厚的文化養(yǎng)料,形成了瑰麗多姿的藝術色彩。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從而也產(chǎn)生了多元、多樣的舞蹈形式,構成了龐大的民族民間舞蹈體系。所以,高校僅借助短暫的課堂時間去傳授民族民間舞蹈知識和技能,顯然是很難將龐大的民間舞蹈內(nèi)容全部涵蓋其中的。所以,舞蹈教師要延伸課堂,引導學生進行觀摩學習,對自己感興趣的舞蹈內(nèi)容創(chuàng)造機會進行探索。比如,結合舞蹈欣賞課來讓學生快速地掌握民族民間舞蹈的分類,以及對各種民族民間舞蹈風格進行辨析,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的品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會有所提升。顯然,舞蹈觀摩教學可以從綜合層面拓展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夠給學生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鳴,使他們?nèi)硇牡赝度朊褡迕耖g舞蹈的學習和探索中來。
四、加強民族民間舞蹈實踐教學
實踐是檢驗學生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的有效途徑,也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最佳方法。所以,對于高校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而言,加強學生的舞蹈實踐訓練是非常關鍵的。舞蹈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舞蹈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舞蹈表演中不斷地完善自身的專業(yè)能力。當然,僅僅進行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實踐還是不夠的,舞蹈教師還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展開實踐討論,就舞蹈表演中產(chǎn)生的問題以及心得進行總結,使學生真正從舞蹈實踐中獲得能力的提高。比如,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舞蹈技能比拼大賽,通過表演舞蹈來加強學生的能力建設,學生在舞蹈藝術實踐中,激情和熱情都被激發(fā)出來,有足夠的信心進行更加豐富和卓越的舞蹈探索,使高校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更加洋溢著藝術色彩。
五、結論
總而言之,隨著高校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體系的不斷完善,更多具有特色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將會融入舞蹈教學實踐中去。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不斷創(chuàng)新,也為高校舞蹈教學課堂帶來了新的啟示和變革。作為高校舞蹈教學實踐者,我們應該以高瞻遠矚的發(fā)展眼光,來審視和優(yōu)化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體系,打造藝術性、教育性兼具的生動課堂,讓學生在豐富的舞蹈實踐中掌握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藝術精髓,體驗到優(yōu)秀舞蹈文化源遠流長的審美追求和藝術魅力,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專業(yè)能力突出和舞蹈技巧扎實的全能型舞蹈人才,為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楊雪晴.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J].藝術科技,2019,32(12):115.
[2]李建玲.談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藝術特點[J].戲劇之家,2019(24):123.
作者:何輝 王寶玉 單位:張家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