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兒童玩具中的漢字藝術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童玩具中的漢字藝術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兒童玩具中的漢字藝術探析

摘要:基于現(xiàn)在二胎政策開放后孩子增多的現(xiàn)狀,益智性玩具將會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但是市面上益智性玩具種類較為單一。根據(jù)這種現(xiàn)象,本課題從玩具設計出發(fā),結合榫卯結構設計幫助兒童識字的漢字積木和結合兒童立體書設計的漢字玩具書。針對3-6歲兒童設計以漢字筆畫為主體,以榫卯結構為主要形態(tài),結合的識字積木和漢字玩具書籍。在增加趣味的同時,為兒童識字數(shù)量的增加和思維的開發(fā)提供幫助。

關鍵詞:榫卯玩具積木兒童書

一、漢字兒童玩具設計形態(tài)與現(xiàn)狀

漢字,是中華文化傳承的載體,同時也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倉頡以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世界上存在的萬事萬物為客體,創(chuàng)超出大能記錄江河湖海,春夏更迭,小能記錄衣食住行,所思所想的載體———漢字。數(shù)千年來,漢字形體不斷發(fā)展演變,不同的歷史階段漢字的外部形態(tài)和總體風格特征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千姿百態(tài)的變化①。隨著這一切的不斷發(fā)展,漢字的字形,筆畫,筆順也就固定了下來。確定以“點,橫,豎,撇,捺”為主體,附帶大約32種筆畫結構來組成各種漢字。在構成的定義中,我們知道,將一定的形態(tài)元素,按照視覺規(guī)律,審美法則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組合稱之為構成。而在漢字的組成中,我們同樣將筆畫結構看作組成各個漢字的元素,正是這些元素通過一定的組合而形成我們所見到的這些漢字。中國漢字數(shù)量超過9萬個,能夠全部認識9萬漢字的人幾乎沒有,哪怕是博學鴻儒,因此老師叫不出來學生名字,播音員讀白字,大可不必驚詫萬分,但是通過漢字使用頻率統(tǒng)計,歷代常用字在三千到六千之間②。這些龐大的漢字數(shù)量,成人掌握起來尚且困難,更何況兒童,所以,培養(yǎng)兒童的識字興趣和幫助他們掌握基礎漢字是我們急需做到的事。

二、漢字文化與兒童玩具

漢字在兒童初步開始學習的過程中常常以圖書的方式出現(xiàn),當前市場上對漢字玩具并無過多的開發(fā)和投放。隨著積木類玩具的出現(xiàn),漢字玩具也有了進一步的開發(fā),積木類玩具與漢字的結合。

1.榫卯結構在漢字積木玩具上的拼接

由于中國古代建筑與家具多以木質構件為主,榫卯成為常見的結構。榫卯結構造型多樣大多為方榫,圓榫,燕尾榫,企口榫為主要連接方式。它在經(jīng)過幾千年的傳承和改良下,歷久彌新,煥發(fā)出旺盛的生命活力。榫卯結構一開始應用于在古建筑上,家具中的榫卯結構是繼建筑榫卯后又一創(chuàng)造性的應用。中國古典家具的精妙和中國古代建筑一樣,令人嘆為觀止。中國古典家具獨特的美除了造型之外,就是結構的科學性。只有了解中國古代家具的基本制作方法,才能真正體會到榫卯結構的精妙之處。(1)積木類玩具現(xiàn)如今在玩具中使用榫卯結構的玩具并不常見,像國內(nèi)知名的玩具企業(yè)“木玩世家”與“小魯班”也多以積木簡單的堆疊為主,較為簡單,鮮少有拼接構件。組裝類積木中,最知名也最成功的企業(yè),當屬“樂高”。樂高通過簡單的榫連接組成簡單的個體元素,通過兒童自己的想象并加以引導,做出各種創(chuàng)意無限的玩具造型。當前,兒童積木玩具以樂高玩具最為風靡,國內(nèi)積木玩具缺乏創(chuàng)新,一味地模仿與借鑒,品牌意識不強,而識字類玩具多以圖書為主,大多缺乏創(chuàng)意,鮮少能使兒童親手去觸摸感觸漢字結構之美。(2)榫卯與漢字玩具設計將漢字筆畫作為最簡單的積木組成構件,通過榫卯結構,各個筆畫可以自由連接,組成多種多樣的的漢字,帶領兒童學習和認識漢字,根據(jù)自己手動的拼接去認識漢字,給孩子們認字的路上帶來更多的樂趣,既增強了拼字游戲的趣味性,又能使孩子們了解古明的偉大。進一步了解古建筑與古家具中不費一釘?shù)那擅钪?。分析這種積木生產(chǎn)的可行性,首先漢字筆畫有限,作為基礎部件并不存在過多而無法批量化生產(chǎn)的問題。而且可以根據(jù)漢字筆畫使用頻率,決定在一套漢字積木中添加各種造型積木的數(shù)量,幫助孩子完成多個字的拼接組裝?,F(xiàn)如今,對于傳統(tǒng)的榫卯加工方式由機械化為主,手工生產(chǎn)為次要輔導。在玩具中使用的榫卯結構可以在傳統(tǒng)榫卯結構上進行加工和改良,使之難度系數(shù)降低,更適合兒童的心智開發(fā),不會因為過于困難使他們失去探索的興趣。針對有認知能力的低齡兒童,他們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且充滿對學習的探索,玩具操作對他們沒有較高的難度,處于正在識字階段的他們正需一款玩具幫助他們增加識字量。在創(chuàng)意上,將漢字與與玩具結合,開發(fā)出新型玩具與識字工具,是兒童玩轉識字,思考的優(yōu)型玩具。結構上,以漢字字形作為基礎結構,由漢字筆畫作為個體,用過榫卯的結合形成。在完成一個漢字的組裝的任務后可以將其拆開在組成下個漢字。循環(huán)使用不造成浪費。在漢字字形的基礎上根據(jù)榫卯結構的拼接難易做出些許改變,當然不會改變字體的大概形狀。目的是簡化玩具的難度更適合學齡兒童的使用。玩具分別有木材和塑料兩種材質。實木材料價格略高但是安全環(huán)保且具有其獨特的紋理,造型美觀大方具有珍藏性和收藏價值。塑料材質價格稍低,不易損壞而且更耐摔耐磨。孩子可以根據(jù)自身喜好和需要選擇產(chǎn)品。

2.漢字筆畫交互類玩具書設計

隨著生產(chǎn)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商品種類也越來越豐富,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由原來的注重產(chǎn)品的實用性逐漸轉變?yōu)殛P心自身的需求。在這種觀念的轉變下,交互類產(chǎn)品有了巨大的市場。交互設計更注重以人為本的用戶需求從而使人們獲得更好的服務體驗?;诂F(xiàn)狀,傳統(tǒng)的書籍也在不斷地轉型,變化。兒童的書籍從普通的紙質書籍到AR書,3D立體書,概念書的出現(xiàn)。各種書籍類型有利于兒童由被動接受知識到愿意主動去接觸書籍信息,增強閱讀過程中的參與感和兒童對書籍內(nèi)容的理解與記憶能力,提高兒童對閱讀的興趣。少兒讀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年齡限制,他們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都處于稚嫩階段③。而玩具作為兒童游戲體驗的載體,在玩具中得到學習,擴大兒童的知識儲備量,將互動性與娛樂性結合在一起,做到真正的“寓教于樂”。玩具書便是兒童閱讀學習與探索發(fā)現(xiàn)結合的一種產(chǎn)物,它既有書籍的形態(tài)功能又有玩具的屬性,書籍翻開,立體的事物便在眼前展開,有的是通過一個個小小的“機關”,需要兒童打開“機關”才能看到里面的內(nèi)容,目前市場上玩具書的種類多樣,有幫助兒童認識事物的,有科普類的,有講故事的等等。如果將漢字的認識與玩具書進行結合,將識字過程變得更加有趣,讓兒童學習漢字的過程更加輕松愉悅。漢字立體書的構想是在對立體書與漢字教學結合的的基礎上進行結合,每頁由簡單的漢字筆畫或者偏旁部首組成,再通過書內(nèi)立體的小折頁為這些偏旁部首變換成不同的漢字,由此達到增加識字量的目的??梢哉f,書籍本身是動靜相融,一件好的作品,必須具有強烈的視覺表現(xiàn)力,才能引起讀者的強烈好奇,增強印象與興趣,讀著才會有強烈的欲望去翻閱,審視,溝通和交流,享受書籍在傳達過程中產(chǎn)生的快樂,以實現(xiàn)書籍設計的目的與意義④。如今漢字藝術多在追求更高的視覺感染力,對一些冷僻字,古文字進行加工再寓意或者在基本的漢字結構上做出變形使它只保留偏旁或筆畫做到既是漢字又是圖像,通過兩者的結合賦予它特殊的美感。這種美感的欣賞不僅只有成人可以做到,兒童也獨居欣賞的眼光。將圖書封面或者內(nèi)頁中的漢字設計做到富有童趣可愛。將兒童漢字審美不斷提高,對于漢字立體書更高階的設計之道仍在不斷的探索。

三、弘揚中華漢字文化與兒童玩具的設計與開發(fā)

漢字的意義不僅僅只在于表面字的意思,更在于它各個組合中所傳達的意義,經(jīng)過千年的累積,我們面對的“意義”浩如煙海,古文所描繪的“美”的意境,是穿越千年后仍能流傳的不朽。是穿云破月,疊疊花影;是西北長安,江水東流。而漢字,是破解它的密鑰。我們頌古人之文,察古人之情,殊不知自己的表達卻越來越瘠薄,卻來越?jīng)]有重量,越來越缺乏想象。漢字是情感表達的橋梁,所以我們更應該引導兒童去感受,去體會漢字來帶的樂趣。玩具和圖書是兒童生活中常常出現(xiàn)的兩大物品。使他們最易接觸和最易得到物品,可以說兒童早期接受到的智力開發(fā)和性格養(yǎng)成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說玩具陪伴了大多數(shù)孩子的童年。識字類兒童玩具未來的發(fā)展當然不會限制于如今的這兩類,今天提出的也不過是個拋磚引玉的看法,未來漢字玩具的發(fā)展,將更貼合兒童的需求,它可能以毛絨玩具,電子玩具,智能玩具等各種方式出現(xiàn)。同時,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入,教育方式方法也開始不斷轉變,玩具的教育功能也越來愈受到更方面的重視,相信在不遠的未來,益智類玩具,將會有更加廣闊的市場。

結語

弘揚中華文化,學習漢字文化為出發(fā)點,為低齡兒童的學習提供更有趣更高效的學習方式。我們也該更多地思考,如何能讓孩子們感受到漢字之美,又如何從漢字這一隅之中窺見中華文明燦爛的千年文化,認知并形成自己的感受,這種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僅靠一個玩具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成人的陪伴和引導。我們應多多思考,如何將龐然的文化體系轉換為基礎的構成元素,讓孩子們在元素的累積中,感受到漢字、感受到古文化的藝術魅力。

作者:孫慧良 王月 杜鑫 單位:東北林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