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春雨的作文400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突然,幾粒豆大的雨點砸在我的眼鏡鏡片上,隨后,淅淅瀝瀝的雨絲揚揚灑灑地打在我身上。“老天發(fā)飆了!”我無奈地嘆了口氣。
就在這時,風突然大了,狂風凜掠,像一個無形的巨人,要把我抓走。站穩(wěn)腳,仰頭望著天,看天上變幻莫測的灰云,接受著風雨的洗禮,我沒有躲避,因為我在霎時間明白: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人的一生需要經(jīng)歷各種磨難·考驗,吃太多的苦,受太多的罪,是?。〔怀钥嘀锌?,何來甜中甜?猛然抬頭,等待我的是一個接一個的風雨歷程,猛然回首,我已走過的路是一個又一個坑坑洼洼,泥潭沼澤,此時我的耳邊又響起那句話: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冬爺爺慢步走了,春姑娘悄悄地來了,萬物復蘇了。
今年的春天下著細雨,“滴滴答答,滴滴答答……” ,沐浴了大地母親,沐浴了挺拔的大樹,沐浴了鮮嫩的花草,沐浴了我們……嶄新的2009年春天來了,受著人們的歡迎來了,懷著人們的期盼來了。
花園里,一股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沁人心脾,一片黃綠相交的草坪顯現(xiàn)在我的眼簾當中,一棵棵小草破土而出,就像換上了新衣裳,青青的,嫩嫩的,可愛極了。
泥土上,一朵朵怒放的花朵兒十分鮮艷,一個個閉著的花骨朵兒含苞欲放,個個散出自己的香味,結合成了濃郁的香味。它們顏色也多得不得了,紅通通的,黃澄澄的,綠油油的,粉嫩嫩的,白乎乎的……
農(nóng)夫有一片池塘,他在河里喂了好多魚,他盤算著等到這些魚長大了,他就可以賣好多錢,但這天,他發(fā)現(xiàn)池塘里飄著一只死魚,他沒有在意,但是,連續(xù)好幾天池塘里都會出現(xiàn)死魚,他很好奇,決定藏在池塘邊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來是一只水老鴉,趁著沒人,從池塘里用嘴叼小魚吃,農(nóng)夫終于知道了為什么池塘里會有死魚了,他生氣的站了起來,向水老鴉大聲的喊著,水老鴉一看是農(nóng)夫,嚇得趕快飛走了,農(nóng)夫這才回家。
一連好幾天,農(nóng)夫都在池塘邊看著魚,防止被水老鴉叼走,而水老鴉看農(nóng)夫在,也不敢來了,但是農(nóng)夫有好多事要做,不能天天守在這里呀,于是農(nóng)夫靈機一動,做了一個稻草人,把自己的衣服穿在它的身上,放在了池塘邊。
水老鴉連續(xù)幾天都沒有吃到魚,這天,它鼓起膽子來到了池塘邊,這時它發(fā)現(xiàn)農(nóng)夫還在,但它還是去池塘里叼魚,同時它發(fā)現(xiàn)農(nóng)夫并沒有動,它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一個稻草人。
慢慢的它的膽子也越來越大,有時飛到稻草人的頭上,這天農(nóng)夫來到池塘邊,看到水老鴉的動作,他有了一計,第二天,農(nóng)夫早早的來到池塘邊,用自己代替了稻草人,水老鴉來到后,站到農(nóng)夫的頭上,農(nóng)夫一下子把它給捉住了。
第一題,滋潤新生命。
我們來到一塊被污染的土地,那原來花紅柳綠,鳥語花香。自從被污染后,就變成了一塊烏煙瘴氣的土地。我和伙伴們一塊玩一玩“滑滑梯”(下雨),這里又變成花紅柳綠的土地了。
第二題,讓秧苗起床。
農(nóng)民伯伯帶我們來到了它的棲息之地。我們給每一株小秧苗“按摩”了一會兒,秧苗一會兒就醒來了,農(nóng)民伯伯高興極了,直夸我們能干!
第三題,給沒有水喝的人們送去“救命靈丹”。
我是春天的小雨點,我要滋潤萬物,讓一切變得生機勃勃。泥土在期待著我,麥苗在等待著我,百草千花在盼望著我……天地萬物全都守候著我的到來。
飄啊,飄啊,我看到了一片泥土,怎么沒有小嫩芽的蹤影呢?于是我對伙伴們說:“咱們?nèi)プ虧櫮瞧恋匕?,讓泥土里的種子發(fā)芽?!闭f著我和伙伴一起落進了泥土,泥土里的種子發(fā)芽了。
飄啊,飄啊,不論我和伙伴們走到哪里,哪里飛舞著的塵埃和灰土就會被我們蕩滌,哪里的空氣就會讓人感到清新和濕潤。我落在人們手上、頭發(fā)上、臉上,人們就會由衷地感嘆:春雨真好??!
飄啊,飄啊,我飄到農(nóng)民伯伯的田地里,俗話說得好:“春雨貴如油?!笔前?!我看到農(nóng)民伯伯正焦急地等待著這場春雨呢!我匯集了所有的小雨點,對他們說:“好好工作吧,下一天大雨!”我們向大地灑落下去,農(nóng)民伯伯笑了,欣慰地說:“下吧,下吧,多好的春雨!暢快地下一場吧!”我落到了種子身旁,我對他說:“快點長大,到收獲的季節(jié)給農(nóng)民伯伯一個驚喜?!蔽铱吹睫r(nóng)民伯伯幸福的笑臉,仿佛也看見了收獲的季節(jié)。
我愿是春天的小雨點,讓我用嬌小的身軀為人類做出貢獻吧!
關鍵詞:經(jīng)典詩文;誦讀;語文素養(yǎng);中華文化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05-026-2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經(jīng)典更是燦若星河,這些優(yōu)秀的文化經(jīng)典,凝聚了前賢的大智大慧,睿語哲思,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它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的文化所無法比擬的,它所具有的文學價值以及它所包蘊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誦讀它,可以增加語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yǎng);誦讀它,可以修養(yǎng)身心,啟迪智慧,開啟成功之門;誦讀它,可以讓人認識美、領略美、欣賞美,享受快樂人生。
說起經(jīng)典詩文的誦讀,其實還有個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的完整過程呢!
一、生根——驀然醒悟,傳承華夏文化
2006年9月13日的《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指出:中小學各學科課程都要結合學科特點融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在社會教育中,廣泛開展吟誦古典詩詞、傳習傳統(tǒng)技藝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普及活動。《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學校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绷x務教育階段孩子應該完成400萬字的閱讀任務,其中小學階段應該完成145萬字,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yōu)秀詩文160篇(段),并在附錄中列出了《優(yōu)秀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由此可見,讓孩子從小誦讀經(jīng)典詩文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應承擔起引導學生誦讀經(jīng)典詩文,傳播中華文明的重大責任。這是教師的神圣使命。為此,靜心思考,在學生中開展經(jīng)典誦讀活動已迫在眉睫。然而學生手中的讀物比較多,但是很多都不統(tǒng)一,而且年段不同,學生誦讀的內(nèi)容也各有側(cè)重。鑒于此,我決定從學生人手一份的《小學生必背古詩七十首》入手,因為這上面收集的大部分是唐詩?!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春夜喜雨》、《宿建德江》、《登樂游原》、《登鸛雀樓》、《鹿柴》……經(jīng)典古詩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除此之外,利用每個假期讓學生誦讀適量的名著,如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還有小說《聊齋志異》《儒林外傳》等等。在這種經(jīng)典誦讀中,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像我們的古人一樣接受語言文字的滋養(yǎng),奠定雄厚的語文基礎。
二、發(fā)芽——認準目標,引導激發(fā)興趣
1.激發(fā)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所以,要讓學生喜歡誦讀經(jīng)典,必須先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讀文最基礎的要求是自讀時能讀得通順,做到如朱熹先生說的:“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其熟讀的目的就是“多誦遍數(shù),自然上口,久遠不忘”。為此,在一開始的實踐過程中,我便讓學生自己誦讀,能讀準字音,古詩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多義字、又間有通假字。誦讀時學生通過查字典等方式對文章中字詞的含義也能有所掌握。但是活潑好動的小學生是不會甘于這樣枯燥的學習方式的,于是我就在班中開展誦讀競賽,誰讀得好,讀得棒,老師就給誰將有關詩詞的故事??梢月牴适?,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興奮的。于是孩子們的誦讀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后來事實也證明,學生聽了故事后也更容易理解詩意。
2.指導方法。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的誦讀的確是古詩教學的很好的方法,但是當誦讀的量達到一定程度時,這種方法就顯得有點不夠聰明了,為此掌握一定的方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方法得當,事半功倍。于是在孩子們誦讀的過程中我還采取了這樣的措施:
第一層次:學詩授法,理解內(nèi)涵。就是以教材為范例,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逐漸摸索出了古詩教學的一般方法:①知詩人,解詩題;②抓字眼,明詩意;③入詩境,悟詩情。如教學本冊古詩《江雪》時,教師就可以遵循這樣的方法,先讓學生課前搜集資料,了解詩人柳宗元的歷史背景以及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的背景,在教學古詩之前,可先請學生簡單介紹詩人,教師也可作適當?shù)难a充,之后揭示詩題,了解題目的意思。而后進入古詩的教學,先理解詩句中難懂的字詞,明白每一句詩句的大概意思。隨后,通過反復誦讀,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再結合課始介紹的詩人柳宗元的歷史背景,領悟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古詩文內(nèi)涵深刻,字字傳情,句句達意,只有通過很好地誦讀與理解,才能真正領會其中的奧秘。
第二層次:觸類旁通,補充悟法。就是學完課本中的一首古詩后,適當補充一首或幾首與之有關聯(lián)的古詩。如學習了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就讓學生課后去搜集有關送別的古詩。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樓送辛漸》等等,并在課后吟誦起來。每每聽到孩子們在課后吟誦這樣的詩句,總是覺得無比欣慰。
第三層次:展示誦讀,賞析積累。充分利用好黑板的作用,指定一名學生,每周在黑板上刊出一首古詩。全班利用預備鈴響后的兩分鐘進行誦讀,教師只要對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稍作講解。久而久之,學生積累的古詩文越來越多,信手拈來就是幾首,語言文字在無聲無息中得到積淀,語文素養(yǎng)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3.引導背誦。學生基本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后,我便注重引導學生背誦一定量的古詩。背誦古詩也需要掌握方法。有的可以記住每一句詩的頭一個字,有的可以聯(lián)系畫面,還有的可以抓住整首詩的關鍵字詞。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當然要簡單得多。與此同時,我還讓學生背完詩后能夠適當?shù)芈?lián)想拓展:描寫春夏秋冬四季的詩,含有雪“字”的詩,表達思鄉(xiāng)的詩……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豐富積累。
但是為了不增加學生的負擔,這些工作我主要放在早讀課和課前2分鐘完成,早讀課時間比較長,可以對學生作適當?shù)狞c撥,以助于學生的理解。課前2分鐘主要是學生背古詩、檢查背誦情況。后來又盡量寓教于樂,讓活動與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適當?shù)乩冒鄷n開展活動,如:“詩詞大填空”,“古詩背誦競賽”,“詩詞記憶方法大PK”等,這既對前階段的學習進行了鞏固總結,又讓學生參與了多彩的活動,真是一舉多得,受益匪淺。
心理學研究表明,0-13歲是人的機械記憶能力最強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學東西,不光記得快,而且記得牢。阿拉伯諺語曰:“少小時學習如金子上的雕刻,志大時學習如沙土上的記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孩子們的記憶力是相當驚人的,在理解的基礎上,很多學生讀兩三遍就會背了,慢的同學也只需五六遍。再加上孩子們幾年來的積累,最多的能背誦90首,最少的也能背30來首(思維有障礙的除外),各人根據(jù)自己的記憶特點自己探究最適合的方法,自得其樂樂無窮。因此,抓住孩子記憶的黃金時代,讓他們誦讀些經(jīng)典的、高雅的、有深度的文字,既涵養(yǎng)身心,又開發(fā)智力,既提高素養(yǎng),又增強能力,真會使他們牢記終生,也受益終生。
三、開花——興趣盎然,誦讀水到渠成
那天,和孩子們一起上體育課,看到孩子們正在跳繩,嘴巴里還不停地唱著什么。這個很偶然的機會使我看到了經(jīng)典詩文誦讀的新契機。我突發(fā)奇想,喜歡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古詩文誦讀有機地寓于游戲之中,就能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學生一邊玩一邊讀,既能消除學習的疲勞,又能激發(fā)學生誦讀詩文的興趣,不是一舉兩得,寓教于樂了嗎?
于是學生在玩拍手游戲時,“你拍一,我拍一”就變成了“人之初,性本善”;跳皮筋時原先的節(jié)拍也變成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八字跳大繩”時背經(jīng)典,背一句詩過一個人,還出現(xiàn)了古詩接龍的熱鬧景象;“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背得氣勢非凡;“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也誦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憂傷……總之,游戲與誦讀相結合,提高了誦讀經(jīng)典的趣味性,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誦讀經(jīng)典的樂趣,在樂中學著,在學中樂著,更能堅持下去。
四、結果——運用自如,積淀語言文字
首先,說明語感的概念,就是對于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屬于直覺思維;然后,結合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一步闡述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重要意義;最后,具體論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問題:(一)、積淀語文知識,提高字詞感受力。(二)、強調(diào)誦讀,增強整體感知力。(三)、理性分析,加強言語實踐。
半個多世紀以前,夏丏尊和葉圣陶兩位老先生就倡導語文教學要重視語感訓練。長期以來,一些學者專家和許多語文教師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語感”在語文教學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以致成了語文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熱點。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語感問題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什么是語感
語感問題,老一輩語文教育家有許多精辟的見解。葉圣陶老先生在《文藝作品的鑒賞》中對語感作了描述:“不了解一個字一個辭的意義和情味,單靠翻查字典是不夠的。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jīng)驗,對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換句話說,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靈敏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叫做‘語感’”。這是我國關于語感的最早解釋。夏丏尊先生較早提出“對于文字應有靈敏的感覺。姑且名這感覺為‘語感’”。當代一些研究者則認為,語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統(tǒng)一的悟性,是一種理性的直覺性或者說是一種直接的理解。”“語感是“一個人在社會交際過程中對言語形象的理解、儲存、模擬和創(chuàng)造的心智能力?!闭Z感論者對語感這一概念從不同角度作了界定,從不同程度揭示了語感的內(nèi)涵:語感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屬直覺思維,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
二、語感訓練的意義
語感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葉圣陶先生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呂叔湘先生也同樣提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
1.語感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支點和中心任務。
2000年新修訂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中明確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提高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001年教育部啟動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課程目標中也明確提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边@些都將語感培養(yǎng)放在語文教學的空前的高度。語感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支點和中心任務,是語文教學的關鍵和突破口,是進行語文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又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之所在。所以要重視語感訓練。
2.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直覺感知,使思考力得到充分發(fā)展。
語感強的人可以敏銳地對語言材料的要點、優(yōu)劣、情味等做出準確判斷、感知;可以讓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可以不假思索地運用語言順暢地表情達意;寫作時意到筆隨;乃至構建個性化的表達方式及風格,擁有自身的言語世界---這其中,蘊積了強烈的創(chuàng)新潛能及無限的思維意識。而學生往往咬文嚼字,望文生義。如“田園”僅僅理解作種田的地方,而沒能想象那一派和諧優(yōu)美的農(nóng)村自然風光;“春雨”僅僅理解為春天的雨,未能聯(lián)想到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春天。很多學生在寫寫景抒情的文章時,往往只是簡單地列舉名稱,而沒有把自己看到的感覺到的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小草是“綠色的”、“青青的”,花是“紅紅的”“美得無法形容”,卻不會說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青得逼你的眼”、“它展現(xiàn)了春的生機和希望”;各種花“花著甜味兒里帶”(語出朱自清《春》)、“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語出宗璞《紫藤蘿瀑布》)。可見,學生的字詞句的積累太少,語言的感悟太薄弱。語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質(zhì)兼美、內(nèi)容豐富的語言材料。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感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直覺感知才會大大增強,思考力才能得到充分發(fā)展。學生通過語感的訓練,對語言文字的直覺感知猶如年輕人談戀愛所慣有的那種“感覺”,“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氣概等等說不盡的旨趣;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廖等等說不盡的意味?!?/p>
3.通過對語感的培養(yǎng)拓展、充實、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
馬克思說:“人不僅通過思維,而且以全部感覺在對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任何一個對象對我的意義都以我的感覺所及的程度為限”。語言當然也不例外。吳濟南指出:“學生在語文課中感受直覺形象,誘發(fā)審美情趣,進行審美鑒賞都必須基于語感。從語感入手對學生進行語文美育,旨在健康的審美心理、高尚的審美觀的形成和確立”。語感是一種心靈的感覺,和一個人的思想情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語言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具有抽象概括的特征。它在長期的實踐中潛移默化,從而積淀了社會生活和文化熏陶的內(nèi)容和性質(zhì)。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詩的筆調(diào),描繪了花卉爭榮、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圖畫,贊美春的創(chuàng)造力和帶給人們以無限希望,從而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然向前。再如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名句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也傳達出作者被排擠出朝廷幽微難言的內(nèi)心情感。學生通過閱讀,與作者進行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獲得審美體驗。所以,通過語感的培養(yǎng)可以拓展、充實、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這是語文教學進行思想情感教育的特征所在,也是優(yōu)勢所在。
語感的培養(yǎng)
基礎教育不斷地改革,教育觀念不斷地更新,新時代的語文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語感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如此重要,那么,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究竟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呢?筆者認為,應該主要進行下列三個方面的工作:
1.積淀語文知識,提高字詞感受力。
語言是一種表情達意的符號體系,因此,閱讀者需要具備系列的專門知識和技能。中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字詞,對文字的社會功能、漢字的字形、詞匯的構成、短語的組合已經(jīng)有一定的了解。但學生還缺乏敏銳的語言感受力,所以培養(yǎng)語感首先要從字詞積累著手。
中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力,他們積累詞語并不僅僅依靠字典、詞典,而是在大量的閱讀中得到的。但說話者、寫作者卻千方百計地掙脫語言系統(tǒng)的規(guī)則,以便把自己想要傳達的內(nèi)涵意義表達出來,而這往往是流動的、可變的,具有個人傾向。學生要真正體會其中韻味,就必須有相應的語文知識的積淀。如欣賞李清照的《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個“瘦”字,寫出了深秋時節(jié)多愁善感、獨守空閨的婦人懷念親人、孤獨寂寞的情思,這種意味哪是字典上能查到的?再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出現(xiàn)的九個名詞:“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在詞典上的解釋能與詞作者表現(xiàn)的長期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的惆悵之情劃上等號嗎?主體性原先積累與儲存的經(jīng)驗、知識跟當前所面臨的問題相互撞擊,才會迸發(fā)出耀眼的直覺思維的火花。西蒙說,直覺是“利用了已有的知識認識了當前的情景”。布洛赫也指出:“我認為直覺和經(jīng)驗二者是密切相關的,所謂直覺,是把那些你已經(jīng)了解得很充分的事物的認識拼起來形成一個更完整的認識?!睕]有主體原有的經(jīng)驗、知識作前提,直覺思維只能是飄忽不定的鏡花水月。一般說來,語文學習的經(jīng)驗越豐富,對語文知識理解得越透徹,就越容易對語文中的現(xiàn)象與問題產(chǎn)生直覺。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字詞感受力,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感。
2.強調(diào)誦讀,增強整體感知力。
對于學生來說,想要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素質(zhì),除了引導他們自覺感知客觀社會言語對象,豐富語感素質(zhì)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徑是學校的語文課的教學。良好的語感素質(zhì)必須以相應的教學形式加以保證,才能得以有效培養(yǎng)。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大量地閱讀文章,當所汲取的言語作用達到某種程度,即言語本身的規(guī)則在言語主體身上積淀到相對完整和鞏固的程度時,積淀在言語主體的言語規(guī)則自動進行組合、調(diào)整,最終形成一種語言直覺結構。要使學生形成語言直覺結構,教師必須加強學生的誦讀。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增強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啟發(fā)、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言語,把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言語轉(zhuǎn)化為學生的語感素質(zhì)。如朱自清的《背影》是篇敘事散文,描寫了20年前的父親在火車站送“我”的情景,從所記內(nèi)容看,作者為什么不選用《回憶我的父親》這個既通俗又樸實的題目?從所記情景看,作者為什么不用《送別》這個更見凄切的標題?這就得引導學生仔細揣摩文章的內(nèi)容,通過比較方可明白原題的佳妙和不可更改的理由。寫父親過鐵道為“我”買橘子的過程一系列的動作描寫,教師利用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揣摩,讀讀悟悟,教師點撥:“‘蹣跚’可見步履的不便,從月臺下去所以用‘探’,‘攀’和‘縮’可以想象爬的困難?!蓖ㄟ^抓重點詞句的品味訓練,讓學生既明白語意,也悟到語言的情味,從而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再如曹操的《觀滄?!吠ㄟ^寫滄海,抒發(fā)了他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這種情感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水何澹澹,山島聳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的色彩,表現(xiàn)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正如朱熹所言,閱讀要“涵詠”,要有強烈的作者、讀者的角色意識,沉浸在生動具體的言語情景中。周振甫先生認為:“作者由氣盛決定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讀者則人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中求氣,得到了氣,就能體會到作者寫作時的感情”(《文章例話·因聲求氣》)。所以古人要求“必諷誦之深且久,使我之心與古人沂合于無間,然后能得契自然之妙,而終極其能事?!保◤堅a摗杜c吳函父書》)新編的《語文課程標準》在“附錄”部分“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中提到,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到400萬字以上,可見閱讀的重要。
總之,語感像一股流水,教師通過對學生的閱讀訓練,增大它的流量;同時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使它流向既定目標。
3.理性分析,加強言語實踐。
一個人的語感素質(zhì)也得益于后天的理性成分。每一個正常的人都有一定的語感技能,否則人們便無法進行言語交際了。但是,后天接受語文教育的差異,會造成人們語感素質(zhì)和技能的差異。具體到每一個人,語感的素質(zhì)有高下之分,即其深度、廣度、美度、敏度無不因人而異,其語感技能自然就有強、弱之別。一般地說,文化程度和語文素質(zhì)越高,接受和發(fā)出言語符號的范圍和深度就更為廣闊和深入,精神、心理活動更易趨向細致和深刻,語感素質(zhì)就更高,語感技能就更強。一個大學教授和一個文盲的語感水平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強調(diào)語感作用,決不意味著排斥或輕視語文知識的教學。語文知識可以提高語感的質(zhì)量,因為“只有理解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語)。語感主體只有經(jīng)常地、有目的地進行對言語對象的認知、感受和理解,才能提高語感素質(zhì)的水平,使之由初級的、淺層次的語感水平向高級的、深層的語感水平推進。這也正是我們進行語文教育的教學目標。
言語實踐亦即語感實踐,讓學生自己接觸和使用語文材料?;A教育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習得語言的實際能力,或者說以感性為主,而感性又總是直接與實踐聯(lián)系著。“學生的語感由學生自己對言語對象的直接感受積淀而成,是學生‘感’的結晶,而非教師‘講’的產(chǎn)品,語文教學的主要手段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讀、寫、聽、說實踐”。所以,學生學習的能動參與積極性發(fā)揮得怎樣,取決于學生的語言實踐感受。因此,只有通過長期有效的訓練,在學生的意識與行為之間建立起條件反射性的關系模式,才能將有意識的語言知識規(guī)則等變成無意識的感覺。近年來,語文教學界已有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重視語文實踐活動,如朗誦、演講、作文等,各種實踐活動既有對內(nèi)容的美的追求,又有對文學語言的美的追求,二者在美感修養(yǎng)上是息息相通的,都能使學生獲得良好的語感訓練。
語感是一種語言修養(yǎng),是長期的規(guī)范的語言感受和語言運用中養(yǎng)成的具有濃厚經(jīng)驗色彩的比較直接、迅速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21世紀是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世紀,是一個科學技術更加發(fā)達、競爭更加激烈、社會對人的素質(zhì)要求更高的世紀?,F(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nèi)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所以,新世紀的語文教學應強化語感訓練,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才能使學生真正適應新時代的嚴峻挑戰(zhàn)。
注釋:
轉(zhuǎn)摘自《葉圣陶語文教學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8月版上冊,第267頁)
轉(zhuǎn)摘自周振甫《夏先生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1986年第6期)
楊炳輝《試談語感教學的性質(zhì)》(《中學語文教學》1991年第12期)
龔向明《參與和合作:走出語感教學誤區(qū)》(〈〈語文學習教學爭鳴錄〉〉2000年10月)
《葉圣陶語文教學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8月版上冊,第265頁)
《語感與語文美育》(《中學語文教學》1992年第11期)
轉(zhuǎn)摘自劉電芝《試論直覺思維的心理機制》(《教育研究》1988年第1期)
苗文杰(《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992年第2期)
參考書目:
1、《葉圣陶語文教學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8月版)
2、《中學語文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6期、1991年第12期、1992年第11期)
3、《教育研究》(教育研究雜志社主編:高寶立198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