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意義范文

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意義

第1篇: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意義范文

【關鍵詞】血液透析;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治療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234―02

血液透析是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維持生命的主要治療方式,許多患者因對疾病治愈不抱希望產生強烈的抗拒情緒,拒絕繼續(xù)治療[1]。因此,恰當的心理引導及相關健康知識的宣教對于患者的治療順利進行及療效顯效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分析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對血液透析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臨床效果的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廣東省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均有明確的腎臟疾病診斷且符合血液透析治療指征。根據接受的護理干預措施不同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及接受針對性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的觀察組患者,每組各49人。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臨床常規(guī)護理,關注其生命體征變化,出現意外事件及時告知主管醫(yī)師。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接受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定期開展健康講座,組織患者和家屬對血液透析相關知識進行學習,使其了解血液透析的重要價值,積極主動配合治療[2]。心理護理:了解患者在血液透析過程中所出現的緊張、焦慮和抑郁情緒,運用專業(yè)的護理知識對其負面情緒進行疏導,使其能夠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過程。

1.3 觀察指標

1.3.1治療依從性

自行設計《血液透析治療依從性調查研究問卷》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行調查研究,包括按不擅自停止治療、不隨意調整治療和濫用藥物、飲食合理、控制水分攝入、規(guī)律作息、戒煙戒酒、保持積極心態(tài),家庭成員支持八個方面,能夠執(zhí)行7項或以上者為完全依從,執(zhí)行6項或以下者為不完全依從。

1.3.2 負面情緒評分

采用HAMD量表評價患者的抑郁情緒、HAMA量表評價患者的焦慮情緒,分值越高、負面情緒越劇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對上述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所得結果按P

2 結果

2.1治療依從性

觀察組患者接受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后其透析治療完全依從率93.88%,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

2.2 負面情緒評分

觀察組患者接受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后HAMD評分(26.31±3.57)分,HAMA評分(18.09±2.36)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

3 討論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臨床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最常見治療方法,其在有效改善患者癥狀的同時,也存在著較多問題。由于血液透析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許多患者在此期間會出現情緒的波動,逐漸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部分患者甚至對治療過程產生厭惡、抗拒等消極情緒,拒絕配合治療,造成臨床治療中斷率的上升[3]。還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對血液透析相關知識缺乏了解,導致其日常生活的某些習慣對透析過程不利,損害其總體治療效果。

以上存在的這些血液透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均提示我們,恰當的護理干預在這一長期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意義,針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不良情緒及對治療相關知識的匱乏,給予積極的心理疏導及基本的健康知識教育是十分必要及重要的[4]。有效的心理溝通可以了解患者的真實想法,并引導其走向樂觀積極的方向,給患者及時的鼓勵使其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基礎的健康教育可以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樹立何種習慣,如何妥善保護內瘺以延長其壽命等等,均有益于血液透析的有效開展[5]。

為了明確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對血液透析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臨床效果的影響,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使用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后發(fā)現,其治療過程中的完全依從率大幅高于對照組患者,可見在良好的心理溝通及對健康常識的了解后,患者更加愿意配合臨床治療,且具有更大的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因此,在我們后續(xù)對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緒進行檢測后發(fā)現,觀察組患者的負面情緒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可見心理溝通對改善患者情緒狀態(tài)的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采用心理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且降低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厲淑榮,肖合存,林興鳳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從性影響因素的研究[J]. 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2):1081-1083.

[2] 陳金霄,施素華,梁萌.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液體攝入依從性的影響[J]. 全科護理,2010,8(9):2353-2354.

[3] 郭澤麗.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膚并發(fā)癥的臨床特點和護理對策[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3,19(3):423-425.

第2篇: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意義范文

江蘇省豐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江蘇豐縣221700

[摘要]目的探討子癇前期治療中的有效護理方式。方法對該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子癇前期患者,分別予以循證護理、預見性護理方法,觀察療效、相關并發(fā)癥、新生兒出生時體重、Apgar評分、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護理依從性、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提高情況。結果經過治療后,兩組在治療總有效率及新生兒出生存活率均為100%,兩組差異無顯著意義。在發(fā)生相關并發(fā)癥,新生兒出生時體重及依從性方面,對照組分別為(3.3±0.5)、(8.9±0.2)優(yōu)于循證組(2.7±0.4、(9.6±0.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Apgar評分、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提高方面,循證組分別為40(93.8)、37(86.2)、42(97.7)優(yōu)于對照組36(84.5)、42(97.2)、33(76.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兩種方法均是子癇前期治療中的有效護理方式,有效結合效果更佳。

[

關鍵詞 ]子癇前期;循證護理;預見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R714.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654(2014)11(c)-0081-03

子癇前期是妊娠期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孕產婦特有的疾病,指發(fā)生于妊娠20周后全身小動脈痙攣引起的以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為主要臨床表現引起全身各主要器官,如腦、心、腎、肝等生理病理變化,嚴重威脅母嬰健康和安全,是孕產婦和圍產兒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因此,早期發(fā)現、及時處理和加強護理是降低孕產婦及圍產兒病死率的關鍵。為探討子癇前期治療中的有效護理方式,該研究選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子癇前期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住院,經該院醫(yī)生根據樂杰第7版婦產科學[1]關于子癇前期的有關標準進行確診的子癇前期患者86例,其中初孕婦47例,經產婦39例,年齡23~44歲。孕齡34~40周。其中輕度子癇前期40例,重度子癇前期46例,患者既往無高血壓、腎炎病史。所有患者按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兩組,即循證護理組(簡稱循證組)和預見性護理組(簡稱對照組),每組各43例,其中,循證組初孕婦23例,經產婦21例,年齡21~44歲,平均(32.5±5.2)歲。孕齡34~40周。輕度子癇前期21例,重度子癇前期20例。對照組初孕婦24例,經產婦18例,年齡23~43歲,平均(32.5±5.0)歲。孕齡34~40周。輕度子癇前期19例,重度子癇前期2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孕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是在給于子癇前期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分別予以不同的護理方法,即對照組患者給予預見性護理措施,循證組患者給予循證護理措施,詳細如下。

1.2.1常規(guī)護理通過不同形式對入院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保證充足的睡眠,左側臥位,保持環(huán)境安靜,避免聲光刺激,一切治療護理應盡量輕柔,相對集中,避免不必要干擾,注意飲食,宜進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根據病情適當限制食鹽攝入,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提高治療效果能起到積極配合作用[2]。

1.2.2循證護理循證組患者給予循證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①循證護理方法。循證護理多是依據患者現存的臨床表現,給予其正確及時的護理方法,它是以真實可靠的科學證據為基礎的護理實踐[3]。對子癇前期患者主要是對疾病的觀察和護理,患者因害怕疾病可能對胎兒所造成不良影響會產生焦慮、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一般應給于心理支持,對一些心理疏導難以調節(jié)的焦慮患者適當鎮(zhèn)靜。監(jiān)測血壓、脈搏、呼吸。水腫嚴重者做好基礎護理,檢測尿蛋白觀察尿量變化,及時發(fā)現腎功能受損的程度,教會患者自數胎動,發(fā)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yī)生,配合搶救處理[4]。

②用藥護理。告知患者遵從醫(yī)囑的重要性以及所用藥物的作用、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等基本知識,應告知患者應用硫酸鎂靜脈滴注時,速度不宜過快,過量可引起中毒;應用降壓藥物靜脈滴注時,用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測血壓、血壓大幅升降可引起腦出血或胎盤早剝,應根據血壓,調節(jié)藥物滴速;應用冬眠藥物時絕對臥床休息,以防性低血壓??傊?,用藥過程中應認真觀察療效及藥物毒副作用,以保證用藥安全。

1.2.3預見性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預見性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①預見性護理是指根據該病特點,提前準備護理所需的一切準備,對子癇前期,預見性護理主要表現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病情變化征兆,異常心理變化等進行護理[5]。發(fā)現患者神情呆滯,表情淡漠或煩燥不安,則提示病情危重。觀察患者頭暈、頭痛、眼花、惡心嘔吐、心慌,腹痛,胎動異常,出血現象等癥狀,盡早發(fā)現并發(fā)癥以及疾病加重征兆,通過脈博、血壓、呼吸、尿量、神志等觀察,預見性判斷病情,備好搶救藥品及物品,做好搶救及手術準備,以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②心理護理,子癇前期孕婦的心理狀態(tài)與病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6]。由于該病嚴重影響母兒健康和生命安全,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使其出現一些不良情緒。為此,先有預見性的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對患者的性格愛好進行分析,分別對不同的患者予以各異的護理,介紹該病病因、治療、及如何防止病情加重及降低此病對母嬰傷害的措施,同時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心理變化給于及時周到的護理。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護理療效判定,臨床療效、相關并發(fā)癥、新生兒出生時體重、Apgar評分,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治療護理依從性,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提高情況。其中疾病知識掌握度,依從性使用我科自制調查問卷進行測定。依從性分為較好依從即在治療過程中,嚴格或基本遵照醫(yī)囑;一般依從即有時不能遵守醫(yī)囑需要護理人員督促;不依從即經常不遵醫(yī)囑有抵制情緒。一般依從及較好依從作為依從性比較;疾病知識掌握情況總分100分、80分以上好,60~79分一般,59分以下為差。一般以上作比較;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通過院內理論及技能考核,總分為100分、80分以上為及格,79分以下為不及格,及格以上作為比較。

1.4統(tǒng)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用[n(%)]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x±s)表示。

2結果

①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新生兒存活率比較,疾病治愈率100%,新生兒存活率10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②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發(fā)生相關并發(fā)癥及新生兒娩出時情況比較,且循證組發(fā)生并發(fā)癥2例,對照組0例。見表1。

經統(tǒng)計學處理發(fā)生相關并發(fā)癥,新生兒娩出時體重,對照組優(yōu)于循證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pgar評分比較,循證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③兩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依從性,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比較,見表2。

經統(tǒng)計學處理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比較,循證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依從性,循證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循證護理作為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fā)點考慮,進而提出解決辦法的一種護理模式,其主要通過疾病的臨床表現,采用正確的護理方法與措施,指導護理實踐[7]。而預見性護理是對本病可能出現的變化進行預測性先行護理,從而使護理中解決問題有序,及時,更好的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使護理工作變被動為主動。本研究通過對子癇前期患者分別施以不同的護理方式,通過結果比較,兩組在治療總有效率及新生兒出生存活率均為100%,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發(fā)生相關并發(fā)癥,新生兒出生時體重及依從性方面,對照組分別為(3.3±0.5)、(8.9±0.2)優(yōu)于循證組(2.7±0.4、(9.6±0.6)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而在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Apgar評分、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提高方面,循證組分別為40(93.8)、3786.2)、42(97.7)優(yōu)于對照組36(84.5)、42(97.2)、33(76.2),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且以上結果均與張雁,薛智欣,馬驕等[6]在關于糾正低蛋白血癥在子癇前期治療中的臨床回顧性分析中所研究得出的結論相一致,具有臨床意義。但循證護理側重于出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治療中出現兩例并發(fā)癥,而預見性護理則更多注重患者在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前,將易發(fā)因素、隱患等進行排除,對患者的心理較為注重,患者依從性較好。可見兩種護理方式優(yōu)勢互補,有效結合更好。

[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92.

[2]劉黎星.ABCA1在子癇前期發(fā)病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

[3]彭蕓,胡鳳欣.不同的護理方式在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中的實施效果比較[J].中外醫(yī)療,2014,33(3):147-148.

[4]楊娜,胡建文.TSP-1在子癇前期患者血清及胎盤組織中的表達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33):322-323.

[5]張雁,薛智欣,馬驕,等.糾正低蛋白血癥在子癇前期治療中的臨床回顧性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4):29-31.

[6]吳珍珍,穆榮肖.抗血管生成因子在子癇前期早期診斷及治療中的應用[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102-105.

第3篇: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意義范文

目的總結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并發(fā)門靜脈血栓(PVT)形成的護理經驗。方法選擇2008年6月-2014年7月臨床診斷為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需行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84例,按入院時間不同分為兩組。將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43例患者設為對照組,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41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對照組給予患者造血干細胞移植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除接受常規(guī)護理外,采取預見性護理干預模式進行護理。結果兩組患者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后4~50d,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照組為48.8%,觀察組為39.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發(fā)生PVT的患者5例,發(fā)病率為11.6%;觀察組發(fā)生PVT的患者2例,發(fā)病率為4.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預見性護理干預能改善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有效地降低了造血干細胞移植后PVT的發(fā)生。

關鍵詞:

造血干細胞移植;白血病;門靜脈血栓形成;護理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造血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在放/化療預處理后輸注健康的造血干細胞用以替代患者病理性或喪失功能的骨髓,從而達到造血和免疫系統(tǒng)重建的目的。造血干細胞移植是近年血液系統(tǒng)惡性和非惡性疾病較理想的治療方式。但是,移植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嚴重影響了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成功率。造血干細胞移植常見并發(fā)癥包括患者移植前預處理相關毒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門靜脈閉塞癥,感染,巨細胞病毒間質性肺炎,以及移植后復發(fā)等[1]。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合并門靜脈血栓(PVT)的形成,是較少發(fā)生的并發(fā)癥[2]。因此,HSCT后PVT的防治及護理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筆者在造血干細胞移植過程中,采取預見性護理模式,盡量消除可能誘發(fā)PVT的各種負性因素,以減少移植后PVT的發(fā)生,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6月-2014年7月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臨床診斷為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需行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84例,其中,男44例,女40例,平均年齡(36.5±5.19)歲,患者均同意參與本研究,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納入標準:經過肝功能檢查示,平均谷草轉氨酶60U/L,平均堿性磷酸酶115U/L,平均總膽紅素163μmol/L,平均蛋白C水平為20%,抗凝血酶為50%,體質量平均約增加8%,凝血酶原時間11.4~50.1s,凝血酶時間12.3~22.4s。腹部CT增強掃描門靜脈腔內未出現強化的低密度塊狀病灶,均考慮門靜脈血栓形成。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嚴重高血壓患者,排除合并糖尿病患者,排除妊娠期患者,排除有精神病史患者。將2008年6月-2011年6月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43例患者設為對照組,2011年7月-2014年7月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預見性護理的41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兩組患者性別比例、平均年齡、病種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患者造血干細胞移植常規(guī)護理:(1)心理護理:患者本身存在因患有急性白血病而精神疲軟,對造血干細胞移植既抱有希望又感到恐懼,護理人員應向其充分說明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已較成熟,在告知其移植術所具有的一定風險情況下盡可能的提高患者的自信心。(2)移植護理:患者入百級無菌層流艙前,艙內所有物品均需要經滅菌后送入;移植細胞經復溫后以75%酒精消毒后,入艙,護士仔細核對后,經深靜脈輸入;囑患者張口呼吸,以促進DMSO的排出。(3)術后護理:包括預防感染、藥物毒副作用、口腔炎等,保持病人體表處于無菌狀態(tài),給予預防性抗生素處理消除潛在感染灶,堿化尿液以預防出血性膀胱炎,囑其注意口腔衛(wèi)生。保持患者床單干燥清潔,減少探望人員的出入。

1.2.2觀察組

除接受常規(guī)護理外,采取預見性護理干預模式進行護理。

1.2.2.1建立個人檔案

患者入院后由專職護士為患者建立個人檔案,內容包括一般資料、病情、治療過程、移植種類及過程、心理健康水平等基本情況后,應重點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乙型肝炎、肝硬化、造血系統(tǒng)疾病、嚴重凝血障礙及先天性血栓性疾病史。同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評估每位移植患者的心理狀況,結合醫(yī)生的治療情況,為每位移植患者制定相對應的護理方案,若存在乙肝等疾病病史者,尤其要給予特殊關注。

1.2.2.2基礎護理

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病房環(huán)境,術前為其講解移植的目的、重要性、具體操作過程、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及預防措施,尤其加強對PVT形成原理、預防方法及形成后的治療措施,注意事項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述,消除患者及家屬的緊張情緒,樹立治療的信心。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身體及心理狀況,出現任何問題,積極解決,努力達成平等、友好、信任的護患關系。

1.2.2.3健康宣教

對于存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尤其注意應其生活指導,囑其清淡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為主,同時多食用新鮮水果和蔬菜,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帶來的腹壓增高,不利于靜脈回流,同時拒絕高脂、高膽固醇食物,以防止出現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適當鍛煉,避免長期臥床,形成靜脈血栓,根據患者平時的習慣及其個人的身體狀況,為其制定個性化的飲食及鍛煉方案,促進身心健康。給予規(guī)律抗病毒治療,并向患者講解治療的必要性,由于用藥較為復雜,應向患者說明清楚,以保證用藥安全,嚴格按照醫(yī)囑執(zhí)行。

1.2.2.4預防血栓形成

術后應囑患者盡早活動,避免長期臥床,開始可在床上進行被動活動,后逐漸下床活動,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防止血栓的形成。若患者存在乙型肝炎,應于造血干細胞移植后,針對患者出現的乙肝病毒大量復制,采取抗病毒治療,嚴密監(jiān)測患者肝臟功能。盡量保持患者皮膚黏膜的完整性,一旦出現皮膚黏膜的破損,應盡量保持局部的清潔。

1.2.2.5術后病情監(jiān)測

采用目標性監(jiān)測方法,由專職護士對每位患者進行持續(xù)跟蹤監(jiān)測,詳細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有無高熱、腹痛及惡心嘔吐等癥狀,一旦出現上述癥狀及時告知醫(yī)師,及時進行各種化驗檢查,確認門靜脈血栓是否發(fā)生并給予積極治療。

1.2.2.6PVT形成后的護理

(1)病情觀察:PVT患者需進行抗凝及溶栓治療??鼓委熯^程中需每日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皮膚黏膜、創(chuàng)面、靜脈穿刺點及內臟等部位有無出血傾向。同時,由于血栓極易擴展到腸系膜上靜脈,導致小腸壞死,誘發(fā)腹膜炎,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存在惡心、嘔吐、嘔血、便血、腹痛等癥狀,若腹痛加劇且呈彌漫性,需及時通知醫(yī)師,避免腸系膜血栓的發(fā)生。護士應做好交接班工作,按時巡視病房,及時詢問患者是否存在雙下肢腫脹、發(fā)熱等不適癥狀。同時,在抽血時應注意觀察血流速度,若存在血流速度緩慢、針頭易堵塞、輸液時需反復更換注射針頭等現象時,需及時告知醫(yī)師,行凝血功能的檢測。另外,對于需長期臥床及補液不足的患者,應警惕血栓的發(fā)生,護士應密切觀察是否存在靜脈血栓的臨床表笑,若發(fā)現患者不適,應及時處理。

(2)對癥護理:患者因有腹水,囑其半臥位,使膈肌下降,減輕腹水對膈肌的刺激,從而減輕患者呼吸困難的發(fā)生;做好患者出現的皮膚水腫的護理,防止因長期臥床而出現移植后褥瘡;遵醫(yī)囑給予利尿劑,監(jiān)測患者體重及腰圍變化,嚴密監(jiān)測記錄患者的出入量。觀察患者皮膚、鞏膜和黏膜的黃染程度,對于黃疸的消退情況,及時反饋給主治醫(yī)師,以明確治療措施的合理性。

(3)溶栓護理:在溶栓藥物使用過程中,要控制輸液速度,監(jiān)視注射部位是否有出血;溶栓治療前及治療過程中需對患者耐心細致講解該藥應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時講解可能出現的局部輕度出血反應,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因素;及時監(jiān)測凝血情況。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PVT發(fā)病情況(根據門靜脈彩超檢查結果,確認PVT發(fā)生例數:門靜脈血栓發(fā)生率=血栓患者數/總手術例數×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PVT發(fā)病情況比較見表1。

3討論

造血干細胞移植并發(fā)肝靜脈閉塞癥是與移植預處理方案相關的最嚴重的并發(fā)癥,發(fā)病早而快,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目前尚無肯定的特異治療方案,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造血干細胞移植后門靜脈血栓形成,癥狀與肝靜脈閉塞癥相似,對其的鑒別診斷是通過B超及CT平掃明確栓子的部位[3]。二者為同一疾病的不同發(fā)展過程,門靜脈血栓形成往往繼發(fā)于肝靜脈閉塞。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并發(fā)門靜脈血栓形成,是較為罕見的并發(fā)癥,可能與患者既往的乙肝病史有關[4]。因患者為病毒性肝炎傳染期接受3~4療程的化療后,免疫系統(tǒng)受到嚴重抑制,乙肝病毒在體內會“乘機”大量復制,因此要求在移植后,采取抗菌感染以外的抗病毒治療[5]。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早期,應注意與藥物性肝損傷、超級性GVHD相鑒別。對于這類并發(fā)癥的護理應以預見性護理為主[6]。從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采取預見性護理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PVT發(fā)病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干細胞移植后,給予患者預防性抗凝。在護理過程中,應時刻牢記患者具有肝病史,在檢測藥物造成的肝臟損害的同時,應警惕患者由于肝臟疾病所潛在的肝硬化發(fā)展。對于患者在移植后的狀況進行嚴密監(jiān)測,及早、及時發(fā)現患者所出現的肝臟損傷表現[7]。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干預能改善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有效地降低了造血干細胞移植后PVT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趙春華.干細胞原理、技術與臨床[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542-553.

[2]李肅,高彥榮,王椿,等.造血干細胞移植的肝臟并發(fā)癥研究狀況[J].臨床血液學雜志,2008,21(5):281-285.

[3]賈春燕,梁雪,孫愛華,等.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的全程護理體會[J].西部醫(yī)學,2010,22(7):1344-1345.

[4]韓莉莉.肝竇內皮細胞與造血干細胞移植后肝靜脈閉塞病的研究進展[J].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雜志,2014,37(1):35-37.

[5]徐小林,龔永進.多層螺旋CT對肝小靜脈閉塞病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3,15(4):530-532.

[6]黃林鳳,范立東,曲宇,等.早期活血、抗凝、祛聚對斷流術后門靜脈系統(tǒng)血栓形成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13):33-35,38.

第4篇: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意義范文

【關鍵詞】 奧曲肽;奧美拉唑;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護理干預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導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采取正確的治療方法與護理措施,對提高臨床療效、降低死亡率及并發(fā)癥具有重要意義[1]。近年,我們在奧曲肽聯合奧美拉唑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基礎上積極采取護理干預的措施,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2009年1月~2010年1月間住院的90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36~65歲,平均45.4歲;對照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36~65歲,平均45.6歲。其中79例為肝炎后肝硬化,11例為酒精性肝硬化,全部經胃鏡確診為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所致大出血。對兩組病人的性別、年齡、出血情況及病情嚴重程度等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兩組分別給予禁食、補充血容量、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常規(guī)處理措施,同時將0.1mg奧曲肽加入到0.9%NaCl溶液20ml中,靜脈緩慢推注,40mg奧美拉唑加入0.9%NaCl溶液100ml靜脈滴注,2次/d,持續(xù)2~3d。

1.3護理干預

1.3.1基礎護理①安靜臥床,保溫、防止著涼或過熱,避免不必要的搬動,嘔血時應立即將病人頭偏向一側,以免血液嗆入氣管而造成 窒息。 ②立即建立一條靜脈通路進行輸液。③做好口腔和皮膚的護理,因出血病人口腔有腥臭味,應每日三次清洗口腔。浮腫病人應加強皮膚護理,防止發(fā)生褥瘡[2]。

1.3.2飲食護理在嘔血、惡心、嘔吐和休克的情況下應禁食。待上述癥狀緩解后,潰瘍 病病人應給牛奶、蛋糕或豆?jié){等富于蛋白質的流質飲食,以后再改變飲食種類和增加食量, 食管下端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病人的飲食, 應根據其肝功障礙程度予以調節(jié)。

1.3.3心理護理善于發(fā)現患者的心理變化并尋找原因,能夠及時疏解及糾正疾病或其它因素給患者帶來的不良情緒,讓患者以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

1.3.4嚴密觀察病情①注意測量體溫、脈搏、血壓的變化,如發(fā)熱者,可給物理降溫,記錄 24h 出入水 量,尿比重。②注意嘔吐物及糞便的性狀,量及顏色 。③如有了血性休克,可按休克病人常規(guī)護理。⑤門靜脈高壓引起的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病人,應密切觀察昏迷的前驅癥狀[5]。

1.4療效判定顯效:24h內停止出血;有效:24~48h停止出血;無效:48h后仍出血者或搶救中死亡。療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

1.5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x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護理療效比較

護理干預組總有效率為95.56%,非護理干預組總有效率為51.55%,護理干預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非護理干預組,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表1 兩組護理療效比較 [n(%)]

組別 n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觀察組 45 23(51.11) 20(44.44) 2(4.44) 43 (95.56)*

治療組 45 11(24.44) 15(33.33) 19(42.22) 23(51.55)

注: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

2.2兩組無出血例數與再出血復發(fā)率、死亡率比較

護理干預組出血的例數明顯少于非護理干預組;止血后再出血復發(fā)率、死亡率均明顯低于非護理干預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

表2兩組無出血例數與再出血復發(fā)率、死亡率比較[n(%)]

組別 n 無出血 再出血 死亡

觀察組 45 42(93.33) 3(6.67) 2(4.44)

治療組 45 29(64.44) 16(35.56) 7(15.56)

3討論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為門靜脈高壓癥的主要臨床表現,而門脈高壓癥主要是由肝硬化引起,亦是肝硬化的主要病理生理變化之一[3]。門脈高壓癥的直接后果是門靜脈與體循環(huán)之間的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與開放,在門-體側支循環(huán)中最具臨床意義的是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由于該處曲張靜脈容易受到門脈壓升高的影響,胸腔負壓作用使靜脈回流血流增多,胃內酸性反流物侵蝕食管黏膜,以及粗硬食物或飲酒所致損傷等因素而容易發(fā)生破裂出血,而成為肝硬化門脈高壓癥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和致死原因[4]。

奧曲肽可抑制LH對GnRH的反應、降低內臟血流,抑制5-HT、胃泌素、血管活性腸肽、糜蛋白酶、胃動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具有降低門靜脈系統(tǒng)壓力而間接起止血作用,具有止血迅速的效果,臨床用于治療肝硬化所致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緊急治療,常常與質子泵抑制劑合用[5]。奧美拉唑抑酸能力強大,它不僅能非競爭性抑制促胃液素及食物、刺激迷走神經等引起的胃酸分泌,而且能抑制不受膽堿或H2受體阻斷劑影響的部分基礎胃酸分泌,對H2受體拮抗劑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環(huán)腺苷酸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強而持久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胃酸對黏膜的消化作用是上述病因引起粘膜損傷,潰瘍形成乃至上消化道出血的基本因素,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液PH值就成為減輕黏膜損傷,促進潰瘍修復、制止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治療手段 [6]。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組總有效率為93.0%,非護理干預組總有效率為56.65%;對照組出血的例數明顯多于觀察組,兩組止血后再出血復發(fā)率、死亡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

參考文獻

[1] 董國芳,瞿春瑩,張敏紅,等.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與影響預后的因素[J]. 華夏醫(yī)學,2008,19(4):632-634.

[2] 沈麗萍,閆彩紅,邊競杰,蘇文萍,劉世芬.預見性護理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29(7):78-79.

[3] 劉小林.肝硬化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的誘因分析及預見性護理[J].實用心肺腦血管病雜志,2009,17(1):53-54.

[4] 佟麗杰,石莉.49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3(36):90.

第5篇: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意義范文

關鍵詞 兒科 風險管理 防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329

兒科護理風險識別

社會環(huán)境因素:由于兒童缺乏生活能力,又是當今“小皇帝”,一旦生病住院,全家人照顧,給醫(yī)護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干擾。另一方面,父母由于愛子心切,情緒急躁,對護士缺少信任,態(tài)度挑剔、否定,甚至拒絕,極易造成溝通障礙,引發(fā)醫(yī)療糾紛。

自身因素:①理論知識低下:對現存的和潛在的醫(yī)療護理問題預見性不足。兒科病人往往起病急、病情復雜、變化迅速,且不能自我表達,需要醫(yī)生和護士具有較為全面的理論知識和綜合分析判斷能力,果斷地采取相應措施,否則容易忽略隱蔽的病情,而導致病情惡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②業(yè)務水平不高:臨床護士大多年紀偏小,學歷較低,且流動性大,造成專科知識及經驗缺乏,專科技術操作不熟練。③心理素質和應急能力:兒科醫(yī)護人員常處在哭鬧、嘈雜的環(huán)境中,心理壓力大,同時還要對患兒家屬的質疑給予合理的解釋、耐心誘導患兒配合治療,均需要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并有一定的溝通技巧,能冷靜的處理各種沖突及一些突況。

管理因素:①文件書寫不規(guī)范:醫(yī)護之間缺乏溝通,導致醫(yī)護記錄不一致;護理過程記錄不完整,記錄數據不準確;記錄時間不準確等。②規(guī)章制度落實不到位:醫(yī)療護理活動中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是保證醫(yī)療安全,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服務的后盾。

兒科病房特點:兒科患者的住院具有較強的季節(jié)性,與天氣變化情況緊密相關,病人周轉快、工作繁忙、技術操作要求高,較成人科室容易出錯。

風險管理

①建立風險管理組織,修訂完善制度、流程,使風險管理活動有系統(tǒng)、有計劃、有目標、有秩序地進行。②加強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護理人員的素質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因素,是護理安全的重要保證。經常以各種渠道,多種方式提高護理人員的理論水平、操作技能、專業(yè)知識。加強對規(guī)章制度和法律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護士良好的醫(yī)德修養(yǎng)和職業(yè)情感,尤其是對年輕護士,更要加強法律意識和職業(yè)嚴肅性的培訓。溝通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重要橋梁,要有主動與患兒溝通的意識,掌握語言溝通方法和技巧,這樣就可預防一些護理風險的發(fā)生。③重視護士的心理壓力源,及時疏導和關心,培養(yǎng)健康的性格和信念,采取科學的放松方法,提高護士的心理調適能力。④兒科急診護士要具有在各種緊急情況下的應變能力,具有醫(yī)學護理學、社會學及心理學知識。既要掌握各年齡患兒搶救護理的特點,熟知他們的心理特征,還要掌握患兒家長的心理變化承受能力,從而保證搶救工作忙而不亂。⑤平時加強專業(yè)知識和法律意識的學習,總結經驗教訓。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患兒及其家長,增強溝通與交流,形成相互理解的護患關系。

通過將風險管理引入到日常管理中,護士的風險意識增強了,工作的熱情及主動性提高了,自覺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法律法規(guī),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積極與患兒家長溝通,服務滿意率大大提高。護理糾紛明顯降低,無差錯事故發(fā)生。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安全的護理服務,必須實施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

參考文獻

1 鄧行愛,鄭耀珍,等.給予人文關懷深化整體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3,38(9):707.

第6篇: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意義范文

關鍵詞:骨科大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護理

各種手術是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術后鼓勵患者抬高下肢和早期下床活動,是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可靠措施,但對血栓形成的高?;颊撸瑹o顯著臨床意義。手術時應徹底止血,術后常規(guī)使用止血藥物以預防術后出血的錯誤觀念,可能促使血栓形成。深層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指血栓形成于腿部靜脈處,,為骨科大手術后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臨床上利用抽血檢驗D-dimer與下肢超音波檢查來做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血管內不正常地凝結,屬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常發(fā)生于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術和髖部周圍骨折手術等骨科大手術后。靜脈血流滯緩、靜脈血管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tài)是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1]。選取2014年1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骨科大手術患者,觀察患者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情況,并進行預防與護理,效果明顯,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骨科大手術患者,男40例,女24例;年齡36~78歲,平均52.6歲。其中全髖關節(jié)置換18例,全膝關節(jié)置換8例,髖臼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9例,動力髖內固定股骨粗隆骨折20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9例。

1.2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32例,氣管插管全麻32例。術前、術后實施心理護理、預防措施、飲食護理、機械護理和藥物護理。

2 預防與護理方法

2.1病情觀察 ①觀察疼痛性質、持續(xù)時間和疼痛程度;②為減輕靜脈內壓力,促進血液回流,應囑患者臥床休息,抬高患肢;③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遵醫(yī)囑進行抗凝、溶栓、祛聚療法;④局部濕熱敷;⑤每天觀察腫脹消退情況,通過測量雙下肢同一部位周徑,為調整治療方案提供依據;⑥每4 h觀察并記錄一次端動脈搏動情況及患肢皮膚色澤、溫度和彈性;⑦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同情、關心患者,指導其看書、聽輕音樂等,分散其注意力,減輕其對疼痛的感覺。

2.2心理護理 ①解釋深靜脈血栓手術的必要性、手術方式、注意事項。②鼓勵患者表達自身感受。③教會患者自我放松。④應針對個體情況進行針對性心理護理。⑤鼓勵患者家屬和朋友給予患者關心和支持。

2.3配合治療的護理 早期小腿營養(yǎng)是否改變,有無廣泛的淺靜脈擴張,有無下肢腫脹和脹痛等,尤其注意肢體遠端搏動有無減弱,與對側肢體相比患肢皮膚溫度和顏色有無改變,有無壓痛的條索狀物。如果病程繼續(xù)發(fā)展,肢體極度腫脹,會產生對下肢動脈痙攣以及動脈壓迫,進而造成下肢動脈血液循環(huán)障礙,引發(fā)足部動脈搏動消失,進而引起更嚴重的小腿和足部水皰以及皮膚降而顯青紫色,這種情況下若處理不及時,后果會非常嚴重,就會發(fā)生靜脈性壞疽。所以必須嚴密監(jiān)測患肢皮膚顏色、溫度以及患肢末梢血液循環(huán)[2]。

2.4健康教育 鼓勵患者活動,降低DVT的發(fā)病率,如早期活動和床上腿部鍛煉。囑患者應該保持順暢的靜脈血流,如勿穿緊身褲,避免長時間的交叉腿部或盤腿坐臥,避免長期的站立等;避免長時間坐飛機或汽車。因此,應鼓勵和指導患者多喝水、多做運動,特別是腿部運動。教育患者以正確的方法預防,可防止DVT的復發(fā)。

3 結果

通過對64例骨科大手術患者進行預防及護理措施,發(fā)生DVT2例,經過治療和護理后痊愈出院,有效地減少了深靜脈血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4 討論

血栓的形成可是靜脈血管管腔發(fā)生完全或不全閉塞,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的并發(fā)癥狀。最多見的是下肢靜脈血栓,這其中大部分患者是因為術后長期臥床而引起,另一部分目前還沒有發(fā)現明確誘因。通過研究國內骨科復位手術中,患者的康復護理需求情況表明:告知術后禁忌姿勢及活動;與醫(yī)師聯絡處理問題;告知何時返院門診是最需要知道的三項問題。其中相關研究中病患需求度最高的項目是與醫(yī)師聯絡溝通,因為患者對手術結果的顧慮和擔憂,必須通過良好的溝通來消解,從而使手術順利完成[3]。目前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效果尚缺乏統(tǒng)一標準:有的以臨床癥狀及體征的改善或消失為顯效或治愈標準,有的以術后深靜脈造影證實的血栓解剖學上的改善或消失為標準,從而導致下肢DVT治療的兩種觀點,一種主張以非手術治療為主,通過溶解或部分溶解及抑制血栓的進一步蔓延,并最終通過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改善癥狀,另一種主張以手術為主,采用手術切除重建或介入的方法,配合抗凝溶栓等治療,盡快恢復深靜脈的解剖學通暢及減少復發(fā)。

下肢深靜脈血栓在其自然病程中隨時有可能出現栓子脫落,導致肺梗死,嚴重者可致猝死,尤其是在發(fā)病2 w以內。如行抗凝溶栓治療,栓子脫落風險更大,且抗凝溶栓后的出血并發(fā)癥有時比較嚴重,甚至可并發(fā)顱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重者導致休克甚至死亡,故疾病本身的風險及治療所帶來的風險應向患者本人及家屬交代清楚,并簽字為證,如家屬或患者不予理解,則不能應用抗凝溶栓治療,同時也應簽字為證??诜鼓幬镫m有較好的預防效果,但它有導致出血的可能性缺點,必須在服藥期間做血凝機制的監(jiān)測。華法林在美國應用較廣,多在骨科大手術后給患者服用;在歐洲臨床上則很少采用。臨床上抗血小板藥物的作用效果不明顯,因而較少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對降低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病率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但較易發(fā)生不良反應,如血容量增多引起心力衰竭和過敏反應等,現已較少采用。LDH有抗血栓形成的功能,但無抗凝的作用,一般以5000 U做皮下注射。由于LDH不能完全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4]。因為大多數DVT患者都需要抗凝治療,所以特別注意患者的出血情況,如牙齦及皮膚黏膜出血、鼻出血、便血、尿血、以及顱內出血和消化道出血。如果患者正在應用肝素治療,應特別注意它的副作用如大出血的發(fā)生[5]。同時,應該密切監(jiān)測HIT的體征、血小板計數[6]。本組資料,通過臨床分析,下肢深靜脈血栓是骨科大手術后的危險并發(fā)癥,采用基本預防、藥物預防結合綜合護理可以有效減低DVT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新寧.預防下肢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措施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6,02:1-2.

[2]朱琳.預見性護理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6,08:1091-1092.

[3]張生延,徐瑞云,李柯蓁.綜合護理對預防老年髖部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J].甘肅科技,2016,03:127-129.

[4]李洪杰.護理干預在預防下肢骨折術后并發(fā)深靜脈血栓的應用體會[J].數理醫(yī)藥學雜志,2016,04:585-586.

第7篇: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意義范文

關鍵詞:嚴重創(chuàng)傷;急診;急救

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多指因多種外因造成的嚴重內傷、外傷患者,如電擊、車禍、墜落傷等,患者的臨床表現為體表大出血或嚴重內傷[1]。嚴重創(chuàng)傷的特點為變化快、病情重,稍有延誤可造成傷員死亡。因此,在急診科進行搶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及時有效的護理配合是搶救工作成功的關鍵。提重創(chuàng)傷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及護理質量是各級醫(yī)院工作的重點及難點,也是學界一直研究的重要課題[2]。我院對100例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齡5~69歲,平均年齡(37.6±2.7)歲。受傷原因:交通事故36例,意外墜落25例,打架斗毆19例,爆炸傷11例,點擊9例。損傷部位:顱腦傷害49例,胸腹部受傷24例,胸腹部受傷27例?;颊呷朐簳r情況緊急,需立刻進行搶救。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急救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急救護理措施,急救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入院基本護理

1.2.1.1準確判斷病情,展開急救。對患者急救現場施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證,與患者的預后具有密切聯系。嚴重創(chuàng)傷的急救與護理應遵循"先救命,后治傷"的原則。在緊急情況下,先對危及患者生命的情況進行優(yōu)先處理[3]。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對病情進行準確判斷,輕傷患者可直接實施治療,中度及重度患者需立即送至醫(yī)院實施急救,對威脅生命的重傷進行治療后,可送至相應科室進行后續(xù)治療。

1.2.1.2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及時進行護理評估。醫(yī)護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對相關生命指標進行密切監(jiān)測,對患者的意識及神志進行觀察,詢問傷情,同時給予積極有效的急救措施,用最快的速度預見性地發(fā)現可能出現的問題,準備接下來的診療[4]。

1.2.2急救護理措施

1.2.2.1保持呼吸道通暢 醫(yī)護人員需做好充分搶救的準備,熟練掌握開放氣道的方法,確?;颊吆粑罆惩ㄍ瑫r進行輸氧的處理。對于顱腦損傷及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可用紗布輔助清理呼吸道內的異物;呼吸驟?;颊呖蛇M行氣管插管;舌后墜患者可采用口咽通氣管法[5]。

1.2.2.2傷口處理 根據患者受傷程度及出血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進行傷口處理:傷口較大患者可先用無菌紗布覆蓋或填塞后用繃帶加壓包扎止血;血管損傷、皮膚撕脫上及四肢開放性骨質患者可采用大拇指壓迫近心端動脈,或采用氣壓止血帶進行止血,從而達到固定骨折的目的;開放性顱腦損傷患者需采用明膠海綿貼敷;頭皮出血患者可采用加壓包扎法止血;張力性氣胸患者需迅速給予胸腔穿刺;開放性氣胸需在呼氣末端迅速將傷口封閉;腹部內臟脫出不能立即送回內腔,以免出現感染[6]。

1.2.2.3保證有效循環(huán) 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有效循環(huán)血量常低于正常標準,需立即采用靜脈留置針建立兩條以上靜脈通道,快速輸液,必要情況下需大量輸血,補充血容量緩解患者的休克狀態(tài)??蓪κа孕菘嘶颊呤褂闷胶庖海鳛閿U容液,平衡液的安全性較高[7]。

1.2.2.4檢測病情 在急救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的瞳孔、神志、尿液等進行及時觀察,如出現異常,則需立即匯報醫(yī)師,采取處理措施。保持患者姿勢穩(wěn)定,盡量減少搬動患者,對患者的受傷位置進行重點查看,在必要情況下給予適當的輔助檢查。另外,需防止多發(fā)創(chuàng)傷患者出現漏診的情況,腹腔穿刺時如無法抽到凝血,則可基本上確診為出血性休克、腹腔內臟傷[8]。

1.2.2.5心理護理 醫(yī)護人員需與患者進行良性溝通,安撫神志清醒患者緊張、恐懼的不良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1.2.2.6書寫搶救記錄 搶救記錄的書寫非常重要,是患者下一步治療的信息依據,也具有法律效力。搶救記錄需根據搶救情況真實書寫,保證其真實性及準確性,一般情況下,搶救記錄需在6h內完成。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包SPSS17.0對本文所有數據進行比較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進行檢驗,P<0.05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臨床護理,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急診搶救停留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交通運輸、建筑等行業(yè)的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人們出現嚴重創(chuàng)傷的幾率也越來越高。嚴重創(chuàng)傷病情變化快,危重,如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可加重患者病情。因此,積極主動的護理及搶救時挽救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生命安全的關鍵。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急診急救護理可保證重癥創(chuàng)傷患者在接受急救過程中得到有效的生命保障,有效縮短搶救時間[9]。同時,護理人員可主動參與到搶救中,根據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對患者進行科學、及時的護理,可有效提重創(chuàng)傷患者的存活率,大大降低了患者后遺癥發(fā)生率,因此,對該類患者給予急診急救護理具有重要意義。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急診搶救停留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急診急救護理對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的重要意義,與前人研究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對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給予及時有效的搶救處理可挽救患者的生命,嚴密的急診急救護理時保證搶救成功率的關鍵。在急診操作中展開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搶救成功率,為患者爭取寶貴的 搶救時間,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嚴清.  嚴重創(chuàng)傷急診患者的搶救與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7):356-357.

[2]陳在榮.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的急救護理與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5):363-363.

[3]陳志會,韓鵬飛,劉爽.綜合護理干預對嚴重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的急診護理芻議[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05):287-288.

[4]周海鵬,王霞.嚴重創(chuàng)傷急診患者的搶救及護理體會[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5(03):56-58.

[5]劉彩霞.創(chuàng)傷性嚴重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23):151-152.

第8篇: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意義范文

【關鍵詞】 腦出血;個性化護理;并發(fā)癥

腦出血是一種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腦部疾病,起病急,病情重,變化快,一天之內死亡率高達38.3%,大面積腦出血者一周之內死亡率高達88.9%[1],且并發(fā)癥多,給患者、家庭帶來痛苦,給社會增加了負擔。本院自2003年01月至2012年12月對36例腦出血急性期病人實施個性化護理,在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及縮短并發(fā)癥康復時間上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3年0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72例,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急性腦血管病診斷標準。將患者隨機分成兩個組。實驗組36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齡為39-78歲,平均年齡57.41歲,患者完全癱瘓13例,不完全癱瘓者23例,深昏迷患者11例,淺昏迷患者25例,從發(fā)病到入院時間為1-13天,平均6.17天。對照組3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齡為37-80歲,平均59.63歲?;颊咄耆c瘓14例,不完全癱瘓者22例,深昏迷患者10例,淺昏迷患者26例,從發(fā)病到入院時間為1-14天,平均6.28天。2組患者從性別、年齡、發(fā)病到入院時間、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在臨床上2組病人都給予規(guī)范化治療方案。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方案 ①腦部護理: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2-4周,頭部抬高15-30度,以利于顱內靜血回流,減輕腦水腫。[2]②密切觀察病情變化。③做好基礎護理。④心理護理。⑤健康宣教。⑥康復護理:急性期過后盡早協助患者做主動和被動運動,結合手勢訓練患者簡單語言。

1.2.2 實驗組則實施個性化護理 根據病人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進行預見性護理干預,最大限度避免其發(fā)生,如果出現并發(fā)癥則做到兩早:早發(fā)現,早作針對性處理。

1.2.2.1 墜積性肺炎的防治 腦出血病人因臥床較久及昏迷原因,咳嗽少,呼吸道分泌物排除不暢易發(fā)生墜積性肺炎。護理:①幫助患者定時翻身,輕拍背,鼓勵咳嗽咳痰。②對昏迷患者保持頭部仰伸,持續(xù)低流量吸氧。③及時吸痰:吸痰管一般經口腔插入15-20cm,每次吸痰約10s,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經口腔滴入痰稀釋劑2-5ml(100ml生理鹽水加入a-糜蛋白酶10ml及慶大霉素4萬u),使痰液稀釋后再吸出。[3]④給予超聲霧化吸入每天4次,控制感染。⑤遵醫(yī)囑做痰細菌培養(yǎng),合理使用抗生素。

1.2.2.2 泌尿系感染的預防 泌尿系感染多見于女性患者或既往有泌尿道感染者。護理:①病情允許時鼓勵患者多喝水,清潔尿道外口每天2次。②每周在無菌操作下更換尿管一次,每日更換集尿袋,集尿袋的位置不能高于恥骨聯合。③尿管留置后每天進行膀胱沖洗。④定期做尿液檢查。

1.2.2.3 褥瘡的防治 當患者出現昏迷及肢體癱瘓時并發(fā)褥瘡最為可能。護理:①根據Braden評分[4]評估壓瘡發(fā)生的危險性,經常觀察受壓部位皮膚色澤情況,協助患者多翻身。②保持床鋪平整、干燥、清潔,必要時加放海綿墊或氣墊。③如發(fā)現皮膚潮紅,腫脹,皮溫升高,則應防止局部繼續(xù)受壓,并在此處涂抹藥膏,加強按摩護理[5]。

1.2.2.4 便秘的防治 由于長時間臥床,腸蠕動減弱造成便秘,當排便時加大腹壓可使血壓升高加重腦出血。護理:①指導患者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②給予粗纖維蔬菜飲食及蜂蜜口服潤腸。③定時按摩患者腹部,促進腸蠕動。④煎服通便潤腸中藥“大承氣湯”。⑤用開塞露塞或用“承氣湯”低壓灌腸,必要時掏糞。

1.3 觀察指標 對比2組病人住院期間并發(fā)癥出現的例數和發(fā)生率。

已出現并發(fā)癥的患者,則比較對照組與實驗組并發(fā)癥的恢復時間長短。

1.4 數據處理 將對照組及實驗組的數據輸入SPSS18.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檢驗水準a=0.05。當P

康復時間比較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當各組間對比為t檢驗。

并發(fā)癥比較采用例數(n)、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

2 結 果

實驗組在實施個性化護理后,出現的并發(fā)癥很少,僅為8.33%(3/36),顯著低于對照組病人,組間比較,P

實驗組出現并發(fā)癥后患者康復更快,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

3 討 論

在腦出血急性期,由于患者抵抗力降低,臥床時間長,神經系統(tǒng)功能失調,因此可能會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無論哪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都會降低患者搶救的成功率,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及預后情況,增加了死亡率和致殘率。有研究表明,由于腦出血的原因在住院期間導致死亡的機率并不高,而很多病人都死于腦出血誘發(fā)的各種并發(fā)癥。[6]

針對腦出血常見的并發(fā)癥,我們在護理工作中實施了個性化護理,首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深入細致的評估,預先判斷患者可能會出現什么并發(fā)癥,在護理工作中有的放矢,提前做好并發(fā)癥的預見性護理,做到早預防,早發(fā)現,早干預,由于處理得早,降低了并發(fā)癥的處理難度。

從兩組的統(tǒng)計學結果也顯示,對腦出血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后,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顯著減少,實驗組僅有8.33%,而對照組為19.44%,兩組對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

綜上所述,對腦出血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縮短并發(fā)癥患者的康復時間,減少腦出血并發(fā)癥的致殘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于會芳.腦出血患者急性期的護理[J].Chinese Manipu-lation Medkcine,2012,1(3):122-123.

[2] 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619.

[3] 羅云冰,梁服泉.76例急性腦出血期觀察護理體會[J].黑龍江醫(yī)藥,2010,23(4):678.

[4] 李自榮,何玉思,李玉萍,等.腦出血70例急性期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8(11):5524-4425.

第9篇: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意義范文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程序在急性重型顱腦外傷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將本組患者分成兩組,對比組和觀察組。對比組按一般的護理常規(guī)和程序進行護理和救治。觀察組按護理程序5步走: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進行有針對性預見性的救治。兩組進行預后比較。結果兩組GCS評分9―15分預后比較,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比組,P<0.01。兩組GCS評分3―8分預后比較,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比組,P<0.05。結論通過護理程序在急性重型顱腦外傷救治中的應用,有效地降低了致殘率和死亡率,不但改變了傳統(tǒng)醫(yī)療模式,也規(guī)范了護理操作流程,為病人的救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關鍵詞】顱腦外傷 護理程序 搶救

急性重型顱腦外傷,不但傷勢重,病情復雜,變化快,而且病死率高,是一種危及生命的嚴重創(chuàng)傷,病情的觀察和護理可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對搶救患者的生命,促進康復,改善預后,減少后遺癥,最關鍵的是創(chuàng)傷早期迅速,正確判斷傷情,采取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為病人贏得有效的救治時間。筆者根據自己在顱腦外科工作的實踐,對急性重型顱腦外傷實施規(guī)范的護理急救程序,收到滿意的效果,現將其的方法及結果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226例,男126例,女100例,年齡24―58歲,車禍傷175例,墜落傷45例,撞擊傷6例;非手術80例,手術146例。入院時GCS評分:13―15分67例,9―12分60例,3―8分99例,均是急性重型顱腦外傷的病人。將本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比組,觀察組115例,對比組11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損傷的類型、治療方法、入院時GCS評分、病人身體的營養(yǎng)狀況均無顯著性的差異。

2 方法

2.1 對比組:一接到病人,即按醫(yī)囑給予輸液,止血、降顱內壓,做青霉素皮試,密切注意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發(fā)現病情有變,及時通知醫(yī)生,即做好術前準備:備皮、備血,作血型交叉試驗,并作術前導尿。

2.2 觀察組

2.2.1 評估。應用護理程序對患者的呼吸、循環(huán)、意識狀態(tài)、受傷部位、傷類、瞳孔進行評估,對患者進行外觀預測,確認患者有無生命危險,特別注意患者的氣道是否通暢,呼吸是否規(guī)則、循環(huán)功能如何和有無活動性出血[1]。本組凡GCS評分在8分以下者我們都即刻采取行之有效的搶救措施,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密切注意和及時發(fā)現潛在的護理問題,迅速進行緊急的處理。

2.2.2 迅速找出存在的護理問題,確立護理診斷用護理程序加以解決。我們根據評估的資料,迅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找出患者存在的問,確立護理診斷,用護理方法進行解決。本組患者主要的護理診斷為:⑴清理呼吸道無效:這與患者急性重型腦損傷后意識障礙不能自行排痰有直接的關系。⑵恐懼:這與死亡威協,疾病預后不良或治療護理操作有很大關系,⑶軀體活動障礙:這與病人意識障礙、疼痛有關。⑷腦組織灌注量不足:這與患者顱內壓升高、出血、失液而引起循環(huán)血量不足有關。⑸受傷的危險:這與顱腦損傷導致的意識障礙,視力障礙、肢體感覺運動障礙、語言功能障礙有關。⑹潛在并發(fā)癥:顱內感染、腦疝及癲癇發(fā)作。⑺知識缺乏:對腦外傷相關康復知識缺乏。

2.2.3 制訂護理計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護理計劃,我們根據病人個體可能出現的問題,制訂相應的護理計劃,確立護理目標。首先解決患者氣道、呼吸、循環(huán)等生理的需要,30min內為預期的護理目標,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

2.2.4 護理措施。我們一接到急性重型顱腦外傷的病人,責任護士即迅速準備搶救物品,一邊通知醫(yī)生,一邊根據患者情況和護理計劃迅速做好搶救的各項工作。按醫(yī)囑送手術室或進入重癥監(jiān)護病房,實行24h動態(tài)監(jiān)護,專人護理,直至患者病情穩(wěn)定方可轉入輕癥病房。

2.2.4.1 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有效的氣體交是顱腦外傷早期最重要的搶救措施,因此及時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最關鍵。我們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中流量或短期高流量吸氧,對呼吸困難嚴重的患者,我們協助醫(yī)生氣管插管或作氣管切開,盡早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保持呼吸道的通暢,維持氣體交換。本組病人救治中首先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有效地維持了氣體的交。

2.2.4.2 維持舒適的。讓患者平臥,床頭抬高15―30°,頭側向一邊,并解開緊身的衣領和扣,避免誤吸和室息的發(fā)生。

2.2.4.4 立即建立靜脈通道。本組患者血壓降低均處于休克的狀態(tài),我們立即建立靜脈通道,必要時建立2條以上,并用留置針,為補充血容量及用藥通道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發(fā)現病人大動脈搏消失,我們立即行胸外心臟按壓,臨床收到滿意的效果。

2.2.4.5 滿足患者的需求。重型顱腦外傷發(fā)病急,病情危重,變化大,患者及家屬很易出現焦慮、恐懼、驚慌的情緒,因此要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安慰工作,我們以寬容可親的態(tài)度面對患者和家屬,去關心和照顧病人,盡量減輕他們心理負擔,鼓勱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2.4.6 落實患者安全措施,防止意外的發(fā)生,以免墜床。

2.2.5 護理評價。主要評價病人的健康狀況與預期護理目標進行比較作出判斷,評價完成的效果,判斷有無達到預期目標。本組評價結果滿意,病人的護理問題均得到及時的解決。保持了呼吸道的通暢,維持有效的氣體交換,同時準確判斷和及時觀察病情,致使生命體征平穩(wěn),病人無墜床?;颊叱霈F顱內壓升高,腦疝及癲癇時能得到及時的處理。

3 判斷標準

在患者急性顱腦損傷入院治療后1個月內控制情況及預后關系,根據格拉斯哥預后分級評分標準[2]。

4 結果

兩組患者預后的比較

4.1 兩組患者GCS 13―15分預后比較。觀察組34例,良好21例,中殘11例,重殘2例,死亡0例。對比組33例,良好7例,中殘8例,重殘14例,死亡4例,統(tǒng)計學處理,X2=20.46,P<0.01。

4.2 兩組患者GCS9―12分預后比較。觀察組30例,良好21例,中殘7例,重殘2例,死亡0例。對比組30例,良好5例,中殘16例,重殘9例,死亡0例。統(tǒng)計學處理X2=6.45,P<0.01。

4.3 兩組患者GCS3―8分預后比較。對比組48例,良好11例,中殘12例,重殘11例,死亡14例。觀察組51例,良好20例,中殘14例,重殘11例,死亡6例。統(tǒng)計學處理X2=4.25,P<0.05。

5 討論

5.1 護理程序的實施有效地提高急性重型顱腦損傷的治愈率。從本組資料的顯示中可以看出,對急性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護理程序后,兩組患者預后的比較,觀察組GCS評分各階段的致殘率和死亡率明顯比對比組降低P<0.01或P<0.05。證明護理程序的實施在重型顱腦損傷的救治中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5.2 改變了傳統(tǒng)醫(yī)療模式規(guī)范了護理操作流程。通過護理程序的實施,使護理工作由被動變主動,激發(fā)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提高了護理的工作效率,我們護理可一邊搶救一邊通知醫(yī)生,徹底改變了過去醫(yī)生診查病人開醫(yī)囑后方可執(zhí)行傳統(tǒng)醫(yī)療模式,更規(guī)范護理操作流程,護理便于掌握,合理應用,而且為病人贏得了寶貴的搶救和治療時間,使護理成為創(chuàng)造性工作,為病人的搶救開放了綠色的通道,所以觀察組GCS評分各階段的致殘率和死亡率均比對比組明顯降低。

5.3 急性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病情可在瞬間發(fā)生變化,掌握病情發(fā)展趨勢,可在腦疝前做出顱內血腫的判斷,以利早期進行手術治療,減少后遺癥的發(fā)生[3]。經護理程序的實施,通過護理細心,動態(tài)的病情觀察,做出準確而有預見性的判斷,為醫(yī)生提供準確的診斷依據和救治方案。為病人贏得了搶救的時間,這也是觀察組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的關鍵。

5.4 提高了服務的滿意率,減少了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護理程序的實施,我們本著“先重后輕,先救后治”的原則,為病人開通綠色通道,體現了我們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優(yōu)質服務水準。在救治中,嚴肅、認真、緊張、有序的工作場面,也更增加了護送人員及家屬的信任和有安全感,減少了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符合現代護理模式的發(fā)展趨勢,病人滿意。

參考文獻

[1] 趙文靜 等預見性護理程序在重度創(chuàng)傷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5):265―267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