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閱讀教學的原則范文

閱讀教學的原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閱讀教學的原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閱讀教學的原則

第1篇:閱讀教學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原則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體,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識字能力和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及憑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是閱讀教學的當務之急。新《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唧w的說,我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需把握以下原則和目標:

一、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情感

這是閱讀內容的情感性決定的。語言是一種工具,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我們更應該強調語言工具的功能本質,即表情達意。以語言文字為表達形式的各類文章,特別是詩、詞、歌、賦、小說、劇本等文學作品,其中無不蘊含著作者對人、事、物強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觀態(tài)度,無不以情動人、以情寓理,這是語文閱讀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與數理化等其他學科教學的顯著區(qū)別。欲使語文閱讀教學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愿望,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必須在閱讀教學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動人,教出情味。不論是教寫人的還是記事的文章,抑或是教說明文或議論文,都應該引導學生領會、體驗課文的語言形式所傳達的作者的憎愛之情、褒貶之義,使學生在情感體驗過程中理解字詞句篇的含義和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由于學校的教學資源有限,從而導致學生的閱讀層面受到限制,故此要拓寬學生的閱讀層面,學生之間就應該學會分享。故此,我們還要引導那些書籍或者閱讀材料較多的學生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拿回教室進行分享,拓寬其他同學的閱讀層面,從而解決由于教學資源限制而導致學生閱讀層面不大的問題。而且分享也是一種美德,學生之間學會分享也會大大增進他們之間的友好關系。

二、在閱讀中激勵學生思維

這是閱讀思維的情境性所決定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思維訓練的規(guī)律與其他學科有根本的不同。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則是直接通過語言訓練來實現的。用語言教語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表現形式,語言本身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媒介或憑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學內容。學生接受、理解課文語言所傳達的情感信息,不論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過感知、體驗、聯想、想象等思維活動方式進入情境,才能真正領會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這一特殊規(guī)律要求閱讀教學尤其是記敘文和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必須貫徹情境熏陶、激勵思維的原則,同時也賦予了閱讀教學過程中思維訓練的特定內容和形式,即以具體可感的形象、畫面、聲色、情態(tài)、情節(jié)、場面等,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激勵學生思維,使其產生思維樂趣。

三、在閱讀中聯系學生生活

作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稱的語文,是聽說讀寫的工具,以語言文字為表現形式的課文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因此,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與人們交際的需要密切地聯系著。所以,閱讀教學藝術的根本目的和出發(fā)點也應該是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使其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

閱讀教學不能為教課文而教課文、為教知識而教知識,必須緊密聯系日常生活實踐,特別是讀寫聽說活動,把課文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活化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一盤盤美食甘味,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屬所需”、“學有所用”,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并積極運用所學知識,發(fā)展自己的語文能力。如一位教師講《落花生》一課,針對學生普遍感到作文選材難這個問題,自始至終圍繞作文選材進行講讀,使學生認識平時留心觀察和勤于積累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一堂課講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四、在閱讀中選好閱讀方法

閱讀教學往往是教師事先設計好問題、學生被動回答的過程,學生自己想的東西很少。這就使學習陷入被動,不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币虼?,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精讀課文――學習重點段;品讀課文――走出課文,擴展視野。從中看出,“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

五、在閱讀中重視口語藝術

這是閱讀教學語言的示范性對語文教師的起碼要求。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是教師以自己活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語文能力,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即使在現代化教學手段普遍應用的時代,語文教學這一基本方式和特點也是不會改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永遠都是語言運用的藝術。

第2篇:閱讀教學的原則范文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边@句話 概括了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中國古人有句話:“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 漁,則終生受用無窮?!苯探o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乃至成材后走入社 會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使他們形成自覺、認真、反復、廣泛的閱讀習慣, 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學為主動學,既是閱讀教學本身對我們提出的要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閱讀教 學的重要任務。

現僅就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習方法指導應遵循的基本原則,談一下粗淺的看法。

一、激發(fā)動機性原則

隨著現代教學論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行為的主觀情意因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 性、主動性,是進行學習方法指導的先決條件。例如《月光曲》(現行六年制十一冊)一課,分辨事物和聯想 是教學難點。在教學這部分課文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單元訓練重點,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采用設 疑激趣的方法,調動學生運用已掌握的閱讀方法去主動求知。教師可先用形象的語言過渡,引出窮兄妹倆看到 的畫面(可配合、投影片)。然后問,“窮兄妹倆在美妙的音樂中陶碎了。他們聯想到什么呢?你從哪些詞語 中看出來的?”這樣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標志詞語找出答案,最后問學生“通過窮兄妹倆聯想到的畫面,你知道 曲子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貝多芬的思想感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這樣呢?”學生可聯系已掌握的學法 ,聯系上下文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去理解。在進行學習方法指導的同時,如果不能充分考慮到學生情況差異,是 不會收到滿意的效果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使學生 產生需要感、自信心、愉和自覺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漸進性原則

任何事都不是一揮而就的,學生掌握閱讀的學習方法,也是如此。閱讀教學學習方法指導應從低年級抓起 ,從基本抓起。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一個起始、忘卻、強化鞏固、自覺運用的過程;也有一個由淺入深 、由點到面的過程。拿分段來說,大綱中規(guī)定四年級開始“學習給課文分段,說說段落大意?!钡沁@一閱讀 技能形成、熟練卻要經過很長時間,甚至要延續(xù)到初、高中才能基本形成,為什么這樣呢?這是由學生的學習 規(guī)律和不同文體結構特點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時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學識水平、 年齡特點和好忘規(guī)律,要耐心、細心、精心地運用多種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指導。

三、序列性原則

閱讀教學的序列性原則是由閱讀知識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互相依存的關系決定的。在閱讀教學中,各個 學年的教學重點是成序列發(fā)展的:一年級是詞句訓練,二年級是句群訓練,三年級是段的訓練,四年級是段與 段的訓練,五、六年級是篇章訓練。每個單元訓練重點也是呈序列狀編排的。小學階段概括主要內容的技能要 經過概括句意、概括自然段意思,概括結構段意思,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等幾個階段才能形成。這幾個階段是梯 度發(fā)展的。前面是基礎,是局部,只有基礎打好,才能形成系統(tǒng)的技能體系。教材編排的序列化為學習方法指 導的序列化提供了便利條件,教學中,針對教材特點,圍繞年級和單元訓練重點進行有序的專項強化訓練,便 于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獨立閱讀能力。

四、反饋性原則

反饋是一個過程,它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的各個階段。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重視反饋,學生就難以真 正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學生的求知心、自信心和既定的目標難免受到影響,這就勢必影響到下一個階段的學 習過程。教師的有意識的信息反饋可分為設置條件和直接參與兩種。例如在教學《我的戰(zhàn)友》倒數第二 自然段時,教師用感情飽滿的語調敘述烈火燒身紋絲不動直到犧牲和戰(zhàn)友殲滅敵人后,問同學“‘看看 時間,從發(fā)起沖鋒到戰(zhàn)斗結束,才20分鐘’。這句話中的‘才’都包含了什么意思?”(①的行為是 保證這次戰(zhàn)斗迅速勝利的重要條件之一。②他的精神鼓舞了戰(zhàn)友們。)這樣設置反饋條件,就能較好地了解學 生的學習效果,便于學生調控學習行為。再如教《月光曲》貝多芬彈奏第二支曲子時,學生只理解到海面上起 了變化,曲調也起了變化。這時教師反饋到情況后,再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直接參與,引導學生結合前文和當時 的社會背景理解“曲調的變化又說明貝多芬的內心感情有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這樣,學生就馬上會對自 己的學習行為作出自主性調控。

五、能力培養(yǎng)性原則

學法指導是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的必要措施。在進行學習方法指導時,必須著眼于學生能力的 培養(yǎng)。

1.教師要善于導拔、點拔,注意鋪設思維途徑和方法,不要替代學生的學習行為,要敢于放手。

2.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給條件、給時間,使學生真正“動”起來。

第3篇:閱讀教學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閱讀教學;信息技術;三原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396-01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營造出一個圖文并茂、聲色俱佳、形象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為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輔助手段,同時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改變傳統(tǒng)教育單一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然而,部分教師在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一味地追求課件形式的完美和教學目標的完成,往往忽視了課件的實用性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走入了誤區(qū)。筆者認為,教師在運用多媒體輔助閱讀教學時應堅持以下三個原則。

1.解讀準確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材中的《桂林山水》一文的末尾有這樣一段話:"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覺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將桂林山水的奇特美景融合在一起,同時恰當地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桂林山水的完美組合"比作"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旨在讓學生感悟山水環(huán)抱、云牽霧縈、綠樹成蔭、紅花點綴、竹筏悠然、小舟漫游的大自然奇觀。

然而,曾有一位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精心設計了如此課件:先是出現一幅美麗的山水圖(沒有把握住桂林山水的特征),一個游客坐在小船上觀賞風景,畫面展示的時間較短,就通過超級鏈接,出現了下一幅畫面:一個人在畫里面嬉戲游玩……顯而易見,這樣的課件設計不僅沒有達到教學目的,反而將學生誤導為寫實的"人在畫中游"的意境。究其原因是教師在解讀文本時沒有結合上下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真正涵義,而是望文生了義,設計出上述的課件。其實,多媒體課件就是教師對文本的理解,是教師對文本解讀的精神產品。因此教師在準備階段一定熟讀教材,深刻領會,把握文章的真正內涵,從多元的角度解讀文本,再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出相應的課件。

2.運用適時

有這樣一個教學案例:有位一年級教師在教學《雨點》(蘇教版)一文:"雨點落進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覺。雨點落進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點落進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點落進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舞。"課上,教師在學生朗讀課文后即用課件演示了雨點"睡覺"、"散步"、"奔跑"和"跳舞"的動畫。精美的畫面,的確給了學生美的享受。但學生心目中的情景是否都與畫面展示的完全一致呢?《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而該教師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忽略了學生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缺乏指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給學生既定了思維的界限,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事先設定的線路,扼殺了學生對文本的多元反應。也許我這樣的想法有點偏頗,但教師指導學生說話的效果證實了我的想法。教師問學生:"假如你是小雨點,你會落到哪兒,做什么或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模仿課文的句子說一說。"學生說了很多,例如:雨點落到荷葉上,在荷葉上打滾;雨點飄進葉叢里,在葉叢里低吟;雨點灑在花叢里,與花姐姐擁抱……總體來看,學生思維活躍,語言生動,但所有的學生說的現象都挺美。這固然是好事,難免有缺失之撼。為什么就沒有學生說"雨點跌進污水溝,聞到了臭氣"; "雨點飄進森林里,聽到小兔在哭泣"……之類的話語。難道就沒有一個學生這樣想過?肯定不是的,那么只能說明是語文教學遠離了學生生活的真實。也許有很多理由來解釋這種現象,但不可否認教師制作的動畫先入為主--用形象的東西取代了學生對文字的感悟,進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因此,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展示課件的時機是否適宜,這也是教師在課前準備時值得深思熟慮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課件的運用既要服務于我們的教學目標實現,更要服務于學生思維的發(fā)散,不要讓它成為禁錮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枷鎖。

3.寧缺勿濫

小學語文教材第十一冊中的《索溪峪的"野"》有這樣一段文字:"這種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橫攔綠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對相依,宛如'熱戀情人';婷婷玉立,則好似'窈窈涉女'……"憑借語言文字,我們可以想像,這里的山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奇峰羅列、千姿百態(tài),空中白云裹頭,山間綠樹纏腰,山下綠水沐腳……好一幅奇山綠水風景圖!事實上,學生依據課文語言展開的想象可能還會更加豐富。如此精煉傳神的語言文字,是多媒體演示甚至錄像播映也難以媲美的。

第4篇:閱讀教學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群文閱讀;選文教學;策略研究;閱讀

閱讀作為現代人的一項基本能力與基本素養(yǎng),已發(fā)展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閱讀課程教學中,緊扣同一議題篩選組合而成的一系列文章就是所謂的群文,而圍繞群文進行的閱讀活動就是本文所講的群文閱讀。為完成《語文課標實施建議》制定的標準與要求,即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閱讀面的拓展和閱讀量的增加,使得有效開展群文閱讀及開發(fā)選文成為重要任務之一。

一、群文閱讀的基本內涵及選文原則

(一)群文閱讀的基本內涵

群文閱讀教學簡稱“群文閱讀”,從字面來講,群文閱讀由“群”和“文”這兩層涵義組成,其中“群”主要是指聚集的意思。因此,從群文閱讀教學范疇分析,群文閱讀指的就是聚集起來的一組文章,即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的一組文章。[1]從宏觀角度去看,群文閱讀分為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群文閱讀是指群文閱讀教育;廣義的群文閱讀指的則是一種閱讀形B,主要是廣大讀者通過傳統(tǒng)媒體平臺或新媒體平臺實現閱讀的價值體現。

(二)群文閱讀選文教學的基本原則

多元性。群文閱讀教學中的選文要盡量避免過于單一化,堅持多元性的基本原則。通常而言,群文閱讀選文要廣泛涉獵多種文章類型,如文學類、說明類、科學類、應用類以及科幻類等,充分凸顯群文閱讀的多元化特性。同時,教師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也應多元化,既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應關注學生的人格塑造。

整體性。不同組的群文閱讀選文要堅持多元性原則,但同組選文要遵循整體性原則,即能夠提煉出相同主題。只有協(xié)調好多元性與整體性原則,才能切實提升群文閱讀選文教學的高質量與高成效。

議題性。盡管群文閱讀選文范圍十分廣泛,但所有選文都必須緊扣語文教學《課程標準》,圍繞確定好的議題進行選文。只有深入分析《課程標準》,才能精準把握不同學習階段的閱讀內容、閱讀目標及閱讀能力培養(yǎng),選文議題也不容易出現偏差。

二、群文閱讀選文教學策略研究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豐富群文閱讀資料庫

群文閱讀資料并不局限于圖書館、書店等紙質版的閱讀教材或書本,還包括計算機網絡、手機終端等信息化平臺中的電子版資料。從中可以看出,群文閱讀教學與傳統(tǒng)閱讀教學相比,極大地豐富了群文閱讀資料庫,有效開闊了學生們的閱讀視野。

(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采取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是由于群文閱讀更有益于學生掌握閱讀規(guī)律與閱讀方法,品讀自己喜歡的文章類型,進而調動閱讀積極性與主動性。[2]只有促使學生真正愛上閱讀,才能使其享受到閱讀樂趣,才能提高其閱讀水平。

(三)有益于教師創(chuàng)新閱讀方法

采取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需要教師不斷對選文進行分析、提煉與匯總。在這一系列過程中,教師會自然而然的深化對文章的理解與發(fā)現,逐漸摸索出更為科學高效的閱讀教學模式。而教師教學方案的優(yōu)化,又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與閱讀效果,推動群文閱讀選文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群文閱讀選文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結合學生實際選文

群文閱讀選文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不能脫離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進行選文,避免選文目標過高或過低。如果語文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過程中的選文過于盲目或隨意,不但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容易讓學生產生閱讀畏懼心理,從而影響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二)增強選文內在聯系

群文閱讀教學中的選文并不是簡單的、隨機的文章抽取或拼湊,而是相互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在選文過程中,只有重視文章的內在聯系,才能讓學生把握住閱讀方法與規(guī)律,才有助于教師開展閱讀教學,并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三)積極豐富選文體裁

群文閱讀教學中的選文應兼顧各種文學體裁,既記事、寫人、狀物、描景的記敘文,童話、寓言以及神話故事,民間傳說與科幻小說,詩歌、散文和小說,還有使用價值較高的應用文等。選文體裁豐富不但可以遵循群文閱讀的多樣性原則,而且能夠有效延伸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思維張力,強化語文閱讀效果。

(四)重視選文精神內核

群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孩子通過閱讀提高修養(yǎng)、豐富閱歷、開闊視野,以及快樂幸福的享受生命。[3]所以,選文必須重視文章的精神內核,不僅要散發(fā)積極向善的正能量,而且還要傳播知識、宣揚和諧自然、充滿愛與溫暖等。

參考文獻:

[1]徐瑩.淺談基于課外閱讀的群文閱讀教學的組合選文[J].語文天地,2015(04).

第5篇:閱讀教學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學生視角;黃厚江;本色語文;閱讀教學

一、基于學生視角去看黃厚江老師閱讀教學的定位

黃厚江老師針對目前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閱讀教學高位化、閱讀教學貴族化、閱讀教學低位化,閱讀教學戲劇化”四種現象明確提出了“我們應好好研究的是如何上好家常課?!薄耙欢ㄒ谜Z文的方法來教語文。”等簡單樸實的思想和原則。具體地來說:

一是明確課堂教學與閱讀練習的關系,應當注重課堂閱讀的實效性,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會閱讀,不要只重視閱讀練習的數量,而不重視課堂閱讀教學的質量。

二是由于某些教把閱讀教學定位過高,或者把閱讀教學的定位低位化,或者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只簡單地瞄準高考,以練習代替課堂教學,結果讓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言積累、字詞積累、知識積累、思想的積累和情感的積累在教學過程中遠沒有達到,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堅持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獲得語言的積累,還要獲得思想、情感的積累的原則。

三是眾所周知,語文素養(yǎng)包括“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我們應該清楚只有通過培養(yǎng)讓學生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習慣、方法等,學生對語文熱愛至極,才能最終實現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二、基于學生視角去看黃厚江老師閱讀教學的特征

以黃厚江老師執(zhí)教的《阿房宮賦》為例,他在教這篇古文閱讀時,其思路、過程、環(huán)節(jié)及方法是:

①跟學生一起研究課前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提示閱讀文言文的方法――②學生根據對文本的理解在他設計的短文的括號里填入合適的詞語,檢查學生對文本理解掌握的程度,加強對學生閱讀概括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③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上,教師范讀,引領學生感受“賦”體文語言的美、氣勢和文章所表現的阿房宮的特點,在朗讀中體會“賦”的特點――④精心設計一個“改寫結尾”和原文比較的語文活動,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引領學生理解作者借古諷今、針砭時弊的主旨以及賦體文“體物寫志”的特點。

從黃厚江老師教的《阿房宮賦》的整個課堂設計來看,我們不難發(fā)現他的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

1.所有教學活動都是針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黃厚江老師課堂教學中的所有活動都是語文的活動,所有活動都為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沒有一個在語文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外的。他把新課程的理念、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和良好的教學效果跟他的教學活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所有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精神的成長

黃厚江老師用他的教學活動,給我們立體地展示他的基本教學理念:語文課只能是語文,但又不能僅僅是語文。他至始至終認為語文的任務和目標是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和思想成長,也是語文教師的要擔當的責任。

3.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

面對目前出現各種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黃厚江老師并不排斥,但他很清醒用什么方法教語文。他曾多次表達過一個觀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教學沒有什么新的方法,只有沒有用好的方法。他一再強調新課程改革的語文教學,不是依賴于方法的變化,新技術新手段的運用,更不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即使是好的方法和手段,也必須和語文的方法有機結合,否則很難有好的效果。

4.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

和諧的原則,是黃厚江老師提出的語文課堂的“四項基本原則”中的第一條,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師生關系的和諧。在教學主體的問題上,黃老師提出了師生雙主體融合的新穎觀點。我們聽他的課,人們最強烈的感受是始終師生高度融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如行云流水。

5.讓所有學生享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其實在所有的學科中,最有樂趣的學科是語文,然而在今天事實證明并不樂觀,甚至相反。在黃老師的課堂上,語言的魅力,文學的魅力,思想的魅力,教學智慧的魅力,學習過程的魅力充滿課堂,讓我們充分感受到語文課獨有的魅力。而這一切帶給學生無窮的快樂,也帶給他無盡的快樂,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

三、基于學生視角去看黃厚江老師閱讀教學的策略

黃厚江老師將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在閱讀中學習閱讀,在閱讀中積累,在閱讀中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他用三個“以”(以文本理解為基礎、以問題探討為主導、以活動為主線)來駕馭課堂于都教學活動,實現閱讀教學的任務。

1.以文本理解為基礎

他說“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把文本理解作為閱讀教學的唯一任務,把作者的思想作為理解的唯一答案,是夸大了文本的地位,矮化了閱讀教學的目標,違背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但如果只把文本作為閱讀教學的話題,文本沒有理解,就組織各種花哨的活動,以為可以隨意處置文本,可以隨意解讀文本,則是更嚴重的違背了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币虼耍耙晕谋纠斫鉃榛A”指的是既不能只滿足于對文本的理解,也不能不帶學生理解文本。他教給學生理解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是:

(1)抓住一條基本規(guī)律――文本意義(作者意義)――社會意義(背景意義)――讀者意義。

(2)注意三個理解――內容理解、形式理解(謀篇布局等)、語言理解(關鍵詞等)。

第6篇:閱讀教學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 新課程 新課改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根據高中學生的交際需求和認知發(fā)展水平,高中英語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以下幾方面能力:在人際交往中得體使用英語的能力,用英語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高中英語聽說讀寫的訓練應該立足于學生對這幾方面的發(fā)展需求。根據長期的英語教學實踐,在高中階段獲得這些能力的主要基礎是閱讀。高中學生閱讀水平的發(fā)展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英語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雖然教師們重視英語閱讀教學,但是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最終似乎并不能滿足他們生活和工作的需求。這其中有學生自身的原因、教材的原因以及測試評價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還是閱讀教學的原因。那么,到底應該如何開展英語閱讀教學呢?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所參加的培訓,聽課與評課活動中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與各位同仁一起進行探究,希望能對今后的英語閱讀教學有所幫助。

1明確閱讀教學目標

閱讀教學目標包括:閱讀教學的技能目標、閱讀教學的知識學習目標、閱讀教學的圖式建構目標、閱讀教學的自主學習目標和閱讀教學的綜合素養(yǎng)目標。不同學齡階段,學生的認知層次不同,閱讀的內容也自然不同。高中階段的閱讀目標不僅包含理解大意、理解不同文體的文本,包括各種商品的說明書等非專業(yè)技術性資料,同時還必須能夠閱讀一般的英文雜志、報紙等。在設計閱讀目標時必須了解不同年齡階段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情況,了解不同學段閱讀目標的特征。

2激發(fā)學生閱讀動機

閱讀是為了read to learn,而閱讀教學是為了learn to read。激發(fā)閱讀動機是教學有效性的保障。閱讀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是工作、生活、與人交流、自我發(fā)展的必需手段,所以教師可以嘗試給學生提供外語閱讀的真實目的、理由,而不只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英文材料的能力。把閱讀變成一種生活需求、娛樂需求、交流需求,變成學生展示自我的方式,那么就可以激發(fā)其更大的閱讀欲望和熱情。很多情況下,如果能把閱讀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就有可能對閱讀更感興趣。在布置閱讀任務時,教師可以分析閱讀材料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尤其是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尋找生活中的閱讀動因。比如,購物海報、公司簡介、環(huán)境問題、將抗生活的話題等都能從生活中找到接口,歷史、地理、文化、人物等同樣可以找到生活中的切入點。

3靈活運用教學模式與方法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當中,主要有以下幾種英語閱讀教學模式:PWP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模式,情景教學模式,支架教學模式等。PWP教學模式指將閱讀教學分為pre-reading, 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 三段教學的一種模式,任務型教學就是一種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成就的一種教學方式;情景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具體場景,組織學生通過交際、解決問題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情景教學也稱實例教學或基于問題的教學,要求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情景,組織學生在探究事件或過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識、建構意義;支架教學也是一種比較流行的教學模式。把教師的教學比喻成“支架”源于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他認為,教學至少要確定個體的兩種發(fā)展水平。第一種水平是現有發(fā)展水平;第二種水平指學生在其發(fā)展的現階段還不能獨立解決問題卻能借助成年人和同伴的指導與合作或其它相關知識達到解決問題的水平。同伴或老師的暗示、指導等就是“支架”。教學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教學內容的需要,學習者的需求和教師自身的情況而靈活運用教學模式與方法。如果課堂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通過閱讀獲取信息,而不是訓練略讀、瀏覽、詞義猜測等閱讀策略或培養(yǎng)細節(jié)閱讀、推理判斷等技能,而只是因為完成真實的任務需要從閱讀中獲取信息,那么我們就應該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如果課堂教學目標時培養(yǎng)主題句閱讀技能、詞義猜測、推理判斷等技能,那么就應該選擇PWP教學模式。不同教學內容也需要不同的信息處理方式。《英語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中小學階段英語學習應該包括以下24類題材:個人情況、家庭、 朋友與周圍的人、周圍的環(huán)境、日?;顒?、學校生活、興趣與愛好、個人情感、人際關系、計劃與愿望、節(jié)假日活動、購物、飲食、健康、天氣、文娛與體育、旅游和交通、語言學習、自然、世界和環(huán)境、科普知識與現代技術、熱點話題、歷史與地理、社會、文學與藝術。故事類與說明類文章的處理方式不同,故事類文章可以采用故事語法的教學方式,或體驗型教學方法,但是說明文就要采用分析型教學方式;教學中信息識別與信息應用的處理方式不同,信息識別可以采用選擇型教學方式,而信息應用就要采用表達和體驗式教學方式。在選擇教學方式時,必須注意閱讀文本的特點和信息處理內容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不同學習者認知水平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教學方法也不同。我們不能用小學階段的教學方法開展高中閱讀教學。再者,不同的學習風格對教學方法的要求也不同:對于動覺型學習者,可以采用表達和體驗式教學方式;但是對于分析型學習者,就要設計分析型學習任務。每個教師由于自身語言能力、教學技能、教學觀念以及信息處理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所適應的教學模式與方法也不同。有的教師習慣于講解,有的教師擅長組織體驗型活動;有的教師喜歡傳統(tǒng)的聽說或者翻譯教學,而更多的教師會接受新的教學思想,在教學中嘗試任務型教學,指導學生進行項目學習、探究式學習等等。因此,從教學策略設計的角度出發(fā),教師應該協(xié)調教與學兩方面之間的關系,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4精心設計閱讀活動

閱讀活動的設計要遵循以下幾條原則:(1)循序漸進原則。(2)學生主體原則。(3)搭建適當的支架。(4)合作原則。(5)任務型原則。(6)關聯性原則。(7)真實性原則。在設計活動時,一般情況下應該先識別事實信息,再識別觀點態(tài)度信息;先識別,再表述。或者說先進行字面理解,再進行推理理解。就同一個活動而言,活動所涉及的問題也必須在同一個認知層次上,或者呈逐步遞進的關系。閱讀活動的設計必須體現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多元智能、背景圖式等方面的差異,也因此必須增加活動的變化性。任何理解都需要一定的圖式基礎、語言基礎和策略基礎,支架原則適用于閱讀教學的各個階段。因此,在設計閱讀理解活動時必須考慮學生在圖式、語言、策略等方面的基礎,根據具體情況為理解活動搭建應有的支架。由于學習風格的差異,有些學生的分析能力相對偏低,很難對文章的結構、功能或關系進行分析。但是閱讀教學必須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分析能力,使其在所有的認知層面都有所發(fā)展。因此,分析活動應采用小組活動、小組討論的方式,少用個體活動。盡管可以通過概要、縮寫、改寫的方式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綜合活動最好能夠符合任務活動的要求,也就是要有一個真實的目的、真實的場景,以便學生為了真實的目的綜合閱讀信息,從而增加活動的可操作性。閱讀理解活動之間要有關聯。在設計活動時還必須考慮所設計的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有無發(fā)生的可能。與訓練不同,運用要求活動目的、形式、人物角色和語言都必須真實。

此外,隨著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被廣泛應用到閱讀教學之中。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激活圖式、呈現文本、創(chuàng)設語境、開展技能訓練以及輔助理解。

5結論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要符合新課程的需要。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在英語教學探索、研究和實踐中找到更加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途徑。閱讀教學是新課程背景下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教師應深入研讀英語新課程標準,反復鉆研教材,吃透標準中“用中學,學中用”的精神要點,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走出一條具有個性特點的英語閱讀教學新路子。

參考文獻

[1] 王篤勤.英語閱讀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2] 朱曉燕.英語課堂教學策略-如何有效選擇和運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102-112.

第7篇:閱讀教學的原則范文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12—0072—01

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質是教師將語言文化的獨特魅力借助某種有效方式傳遞給學生,并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自主地感受、欣賞語文的魅力。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和學生學習的引路者。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尋求一種既能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就成為一個值得所有語文教育工作者探討的話題。

一、以交流為基礎,轉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觀念

語文閱讀教學實質上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進行相互交流的活動。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中,首先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觀念,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文章、領悟作者情感的能力。其次,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的個性化思維方式。每個學生因為受諸如生活經驗、個性氣質等因素的影響,思維方式和理解能力存在較大差異,教師在對學生的閱讀結果進行評價時,不能以“標準答案”為依據,強求結論的統(tǒng)一,而應該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最后,語文教師要努力發(fā)揮主導作用,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交流空間,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的積極性。

二、遵循學習規(guī)律,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策略

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既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又要遵循語文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然后在此基礎上選擇與閱讀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策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特別是在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時,學生們的思維就難以控制在一個基準上,可能會出現“課堂非常熱鬧,效果卻不理想”的尷尬狀況。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遵循“緊扣文章中心”的基本原則。凡是選入教材的課文,基本都是一些經典文章,立意深刻,中心明確。作者為了闡明觀點、抒發(fā)感情,一定對文章的素材做了精挑細選,對文章的語言進行了修辭煉句,對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作出了獨具匠心的安排,而這些都是為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都應從作者的心理出發(fā),揣摩作者的用意,體驗作者的情感。例如,蕭乾的《棗核》,此文以“棗核”為線索,采用以小見大、以物傳情的手法,描寫了一個美籍華人要幾顆故鄉(xiāng)的棗核試種,以寄托思鄉(xiāng)之情的故事,反映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識和豐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而同時被安排在教材中的都德的《最后一課》一文,通過對最后一課的生動描述,反映了法國人民在遭到普魯士侵略以后所表現出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兩篇同樣是抒發(fā)愛國情懷的文章,寫作手法與語言特色完全不同,各有魅力。

第8篇:閱讀教學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生命教育;閱讀教學;初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348-01

教育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幫助人們認識生命、熱愛生命,而語文學科作為一項人文氣息最濃的學科,在實施生命教育上具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伴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學科的教育功能早已不局限在知識傳授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良好個性及健全人格,并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一背景下,探究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的實踐問題就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一、關于生命教育的概述

1、生命教育的內涵及意義。

所謂的生命教育,是指立足于生命理解,體現人文關懷的教育。通過開展生命教育,可以讓學生對生命有更深入的理解,進而形成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積極樂觀、健康健全的良好品格。

在語文學科中,實施生命教育的意義及其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語文學科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通過語文學科要讓學生認識生命中的真善美,要通過語文學科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園,因此語文學科的根本任務決定了生命教育實施的必然性。其次,語文學科是具有人文關懷的一項學科,通過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建立起人文精神,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語文教學與生命教育有著本質的聯系,通過生命教育可以促進語文教學的開展。最后,語文閱讀教學中有著非常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可以挖掘,而當前語文教學中人文關懷缺失,功利化傾向嚴重的問題也非常普遍,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的原則。

生命教育的開展是一項系統(tǒng)且復雜的工作,教師在開展生命教育時應遵循以下原則。首先,因材施教原則。一方面要根據初中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來安排生命教育活動,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學生間的個體差異,給予不同學生以針對性的生命教育指導。其次,學生體驗原則。學生通過文本閱讀所形成的生命感悟是有限的,這需要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情感體驗,讓學生對閱讀內容形成情感共鳴,加深學生對生命教育的理解與體會,獲得真實的生命體驗。最后,尊重接納原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對生命的感悟與體驗,建立和諧、平等、相互尊重、有生命溫情的師生關系,師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有積極的互動交流,這更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的建議

1、樹立生命教育意識,創(chuàng)設生命教育情景。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特別是在初中階段,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善于發(fā)揮自身在教育中的主導作用,通過言傳身教落實生命教育。教師個人首先要樹立生命意識的指導思想,要通過廣泛的閱讀,不斷的反思,深入的研究,提升教師自身的生命意識;其次,教師要整合語文閱讀教育資源與生命教育的契合點,營造具有生命溫情的教學情境,打造具有生命溫情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知生命,升華生命。

例如,在進行朱自清《背影》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在深刻把握教學資源的前提下,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前,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了與父愛有關的視頻短片,音樂等,使學生的情緒與閱讀內容相一致,為閱讀打下了良好的情緒基礎,學生在閱讀中也就自然而然的就感受到了父愛,感受到了生命中的人性之愛。

2、尊重學生個體,有針對性的開展個性化閱讀。

閱讀是一項個性化的行為,不同學生在閱讀中會有不同的生命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教學的根本出發(fā)點,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個和情感體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個性化閱讀的環(huán)境。首先,教師可以把課內指定閱讀與課外自由閱讀相結合,提供更廣闊的閱讀范圍;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生命體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展示閱讀個性的機會。

例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在原有教材指定的名篇閱讀基礎上,整合教學資源,精選閱讀篇目,推薦了有關生命教育的閱讀篇目來進行課外自由閱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自由選擇安排。如,名人的生命力量專題:《居里夫人》、《林肯轉》等;熱愛自然專題:《我們的樹》等;自我接納專題:《你很特別》等。

3、豐富教學活動與方法,為生命教育創(chuàng)造機會。

閱讀教學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想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施生命教育,并發(fā)揮生命教育的最大功效,還要不斷豐富閱讀教學的內容,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以此來鞏固閱讀教學效果,為生命教育的實踐創(chuàng)設契機。

例如,閱讀與寫作是緊密相連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把閱讀和寫作聯系起來,讓學生將生命的感悟記錄下來,形成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在《紫藤蘿瀑布》一課的閱讀中,教師就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記錄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其次,教師還可以有針對性的創(chuàng)設一些與生命教育和閱讀相關的實踐活動,如“熱愛生命”主題讀后感比賽、“生命的力量”主題閱讀內容推薦等,通過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來為生命教育實踐創(chuàng)造機會,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整合語文閱讀教學資源與生命教育資源的契合點,挖掘閱讀教學資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體現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學工作不能變得過于功利,要通過實施生命教育的實踐使教育回歸到生命本身,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相信隨著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生命教育的實踐發(fā)展將會邁向一個新高度。

參考文獻:

第9篇:閱讀教學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 閱讀教學 教學評價 評價策略

課堂教學評價是對教育效果進行的價值判斷,是判斷教學效果的價值過程。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語文教學評價過于注重甄別選拔功能,忽視了診斷發(fā)展功能,因此,我們要在高考與評價二者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既有利于高考應試,又有利于科學的教學評價。

語文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基本課型,語文閱讀教學評價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課程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存在幾個問題: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有效對話過程,傳統(tǒng)教學評價注重對教師的評價,忽視對學生的評價,注重量化評價,忽視質性評價,注重終結性評價忽視形成性評價,由于終結性評價的操作比較方便,如期末考試、結業(yè)考試等,形成性評價比終結性評價更復雜,更難操作,它不僅體現在每節(jié)語文課中,而且體現在長期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和學生的課外閱讀中,因此一般教師不注重形成性評價。

新課程下語文閱讀教學評價要有新思維,在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的時候,應該從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實施(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學生活動、教學素養(yǎng))和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

首先,一堂有效的語文閱讀課要符合語文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教學目標要明確、合理、具體、可操作性強。教學內容難易要適度,王榮生教授認為一堂“好課”教學內容比教學方法重要,他強調要把教學內容放在課堂閱讀教學評價的首位。從教學內容的角度看,一堂好的語文課首先教學內容要正確,要能有效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一堂“好課”還應該注意教學內容的連續(xù)性,每一次的教學內容應該是在前一次課的基礎上拓展加深,從閱讀教學內容角度評價,能加深語文教師對文本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教師了解編者、讀者的意圖,促使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回歸語文的根本,使語文課更具有語文味。如《長恨歌》學習的重點是“以意逆志,知人論世”,領會這首詩的主題思想和所要反映的社會現實;學習長篇敘事詩的完整結構和如何刻畫豐富的人物形象等,而不是探究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教學過程是教學活動的核心,采用合理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助于提高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效率。教師首先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要組織探究、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問難,發(fā)表不同意見,形成動態(tài)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要靈活,恰當使用多媒體教學,不能讓過多的畫面、視頻、音樂干擾學生原汁原味的閱讀,要寓學法指導于教學之中,寓德育于教學內容之中。

教學活動是由受教者、施教者構成的,除了評價教師的教學內容、方法、過程外,還要評價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教學素養(yǎng)是指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對教學質量有很大影響。從教學素養(yǎng)角度主要是評價教師是否有較強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及應變能力,能機智處理閱讀課堂上所可能出現的問題,使閱讀教學更加順利開展;評價教師是否有教改創(chuàng)新精神,有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否生動、準確,教態(tài)是否親切有感染力,板書是否規(guī)范漂亮。從教師教學素養(yǎng)角度評價,能夠使高中語文教師更加有效地組織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活動,促使他們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增強教學基本功。此外,教學活動評價要觀察學生參與的熱情、廣度和深度,觀察全班不同層面的學生是否主動熱情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能否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和新見解。

教學效果的評價,主要是看三維目標的達成度,觀察學生是否養(yǎng)成閱讀習慣,掌握一定閱讀方法和技巧,能對閱讀內容有個性化的見解,并且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都得到相應發(fā)展。從閱讀教學效果角度評價有助于教師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提升教師科研水平,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全面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要完善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評價體系,首先{中語文教師要加強理論的學習研究,特別是評價理論、教育學理論、心理學的理論學習,通過理論指導教學,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其次要讓評價的主體多樣化,傳統(tǒng)閱讀教學評價的方式一般都是他評,為了提高評價有效性,可以他評和自評相結合,甚至可以讓高中生和家長代表參與閱讀教學評價,讓教師能夠選擇更加合適學生的教學方法;最后,評價方式要多樣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不僅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而且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指導。閱讀教學一定要遵循以下評價原則,一是導向性原則,要求評價具有激勵功能,有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二是有效性原則,要避免客觀的、價值中立的標準的傾向,體現豐富的個性。三是發(fā)展性原則,評價必須有利于學生學業(yè)的發(fā)展、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及教學水平的提升。

總之,課堂教學評價有助于教師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自己,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