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教育研究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案例分析互動教學多媒體知識反饋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Case Analysis
LI Chunyi[1], CHEN Jie[2]
([1] School of Surveying and Land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0;
[2]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0)
AbstractResearching university teaching methods,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 is a permanent topic for higher education. Connotation and essence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case analysis. Moreover, existed problems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were analyzed. At last, according to self teaching experience, whole frame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case analysis.
Key wordscase analysis; interactive teaching; multimedia; knowledge feedback
教學始終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選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咏虒W是研究型教學的本質所在,通過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在教學過程中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可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和提高。
1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動教學法的內涵與本質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時代對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性教學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而案例分析方法作為幾種典型的研究型教學方法在大學教學實踐中得以快速發(fā)展。眾所周知,案例教學法初創(chuàng)于哈佛商學院,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在于,教學內容的來源、性質、內容編排體系有其獨特性,不僅對教師提出更高的標準,還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有相當大的行為變化。因此,案例教學的著眼點在于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精選的案例,使得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得以充分擴展。而互動教學方法即以教師為主導, 啟發(fā)學生主體意識,指導學生參與課程某些環(huán)節(jié), 提供平臺讓部分學生展示其個人創(chuàng)作成果, 從而建立暢通的師生溝通和信息反饋渠道, 達到共同促進, 提高教育實效的目的。此時應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著的教與學統(tǒng)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通過優(yōu)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jié)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學習內容的互動,強化人與環(huán)境的交融,以產生教學共鳴,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動教學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動教學法是建立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之上,僅以“黑板+粉筆”為媒介,單純采用紙質的教學素材,通過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來講授知識的過程,而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更忽略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教學案例互動的多元互動因素。而廣義的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動教學是建立在現(xiàn)代教學基礎設施之上,即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結構,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2 以往的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動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2.1 過分強調案例分析的教學效果,漠視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
案例分析法是目前高等學校比較流行的教學方法之一,其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但案例教學法能否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呢?二者的關系如何,這都是要考慮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有些老師過分夸大案例教學法所取得的效果,而完全忽視傳統(tǒng)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手段,作者認為,這是不科學的。首先,以講授式為主的教學法貫穿了學生的全部學習過程,從小學到中學,在以應試教育為背景的教育模式下,這種教學方法學生適應,教師也比較適應。在某種程度上講,這種方法符合并體現(xiàn)了我們民族特有的思維習慣和方式;其二,傳統(tǒng)教學方法適用范圍比較寬,無論是理論問題,還是實踐問題都可以運用這種方式。而從另一方面考慮,傳統(tǒng)的以灌輸式為主的教學方式的弊端是顯然的,它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更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事物的發(fā)展運動規(guī)律。
2.2 案例的選擇不精細,達不到學生反饋新知識的目的
通過與教授相同或相近專業(yè)課的老師交流發(fā)現(xiàn),他們在教學過程中雖然也穿插了不少案例,也能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但教學的效果仍然不佳,學生在面對具體問題時仍然不知所措,考試的結果很不理想,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是案例選擇上出現(xiàn)了問題,導致事倍功半,達不到學生利用案例,反饋新知識的目的。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動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對案例的要求有如下幾點值得考慮:
(1)案例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學生能夠從該案例得到啟發(fā),進行拓展性思考。這是利用案例教學中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沒有深度的案例會讓案例教學純粹流于形式,在課堂上只不過是師生之間簡單的一問一答,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達不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那末,當學生遇到新問題時,由于教師所選案例沒有深度,學生沒有從案例教學中獲得創(chuàng)新性思維方式,導致其不知所措,無從下手。
(2)對于同一問題,前后案例應具有關聯(lián)性和時效性。眾所周知,任何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lián)系、發(fā)展運動的。在利用案例教學過程中,要掌握這一規(guī)律并為我所用。對于同一問題,為了讓學生更了解所講理論,若所選的案例互不相干或聯(lián)系不緊密,那么案例教學則起不到所能期望的效果。另一方面,學科的發(fā)展日新月異,知識信息的快速、海量增長,新舊知識的更替更是今非昔比。英國技術預測專家詹姆斯.馬丁的測算結果表明:人類的知識在19 世紀是每50 年增加一倍;20 世紀初是每10 年增加一倍; 70 年代是每5 年增加一倍; 而近10 年為每3 年增加一倍。知識的更新在加速, 教學意識和教學方式方法的更新也勢在必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案例的選擇應具備時效性,與時俱進,案例應盡量結合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問題,讓學生獲取更開闊的視野。
(3)案例應具有實踐性,不能憑空想象。案例教學法的真正價值在于能夠提供典型而真實的素材,供學生分析研究,總結認知規(guī)律,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只有選擇與教學內容、課程特點、教材體系緊密相關的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案例,才能讓學生在接受理論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
(4)案例難度要適中,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難度過大的案例,會讓學生望而卻步,失去學習、研究的興趣,更不利于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提高與反饋;相反,過于簡單的案例,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延伸與深刻思維,達不到學生掌握事物本質的目的。
2.3 互動教學流于形式,其本質被淡化
目前,互動教學法在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中被廣泛采用,其優(yōu)勢是毋庸諱言的。但互動教學的效果如何卻是值得商榷的事。如前所述,互動教學的本質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借助于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相應的平臺,啟發(fā)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提高學生認知和實踐能力、提升學生情感和覺悟,將理論轉化為學生個人的精神財富和理性力量。但互動教學的問題在于:
(1)缺乏對互動教學本質的認識。有些教師把互動教學的理解簡單的停留在上課時師生之間或生生之間的交流與簡單對白,并沒有把握互動教學的本質所在。事實上,教師在講課前針對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精心準備課堂內容和所需講義,必要時還要把講義打印出來,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了解上課要講什么,案例的內容如何,怎樣從深層次把握問題的關鍵所在,哪些問題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對象等等。
(2)教學“六要素”不能充分發(fā)揮其潛能。利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上課,有“六要素”,即互動的主體參與者,教師和學生,四種道具,黑板、投影片、粉筆和激光筆。教師不能做“機器的操作者”。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演變成了課件的播放者,課件演示卻成了“教”的主角,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計算機。這種“機器本位化” 的課堂,只不過是一種新形式的注入式教學而已,即由原來的“人灌”變成了“機灌”、單純的“口灌”變成了“口灌”加“電灌”。六種要素要相互配合,共同參與課堂才會精彩,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被喚醒。
(3)互動教學模式過于單一。 目前,互動教學還存在互動模式單一、互動深度不夠的問題。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提問的方式提出問題,學生與教師之間僅僅是簡單的一問一答,導致課堂上的互動大多在淺層次上進行著,這種低層次的互動教學流于形式,多元互動“元素”之間沒有矛盾與交鋒的存在,更沒有情感與心靈的交融,整個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互動空間的創(chuàng)設只是“有形無神”。
3 基于案例分析互動教學方法的實踐
基于案例分析互動教學中,互動教學是本質,即通過這種方式,達到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多元互動,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案例分析是關鍵,它是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使互動教學方法取得最佳效果的手段。因此,能否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是教學效果取得成敗的關鍵。但其根本目的是讓教師由“授人以魚”轉到“授人以漁”,從以知識傳遞、灌輸為主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轉變?yōu)樵趥魇谥R的同時注意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3.1 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反饋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如前所述,互動教學是本質,良性互動的前提是教師對師生關系有平等互尊、相吸互助的意識。教師充分尊重學生人格成長的需要,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爭取學生意見, 哪些是學生最重視、最需要理解的內容,哪些是他們需要提前預習的內容,這樣在講課之前會有針對性。例如,筆者所講述的是測繪工程專業(yè)的專業(yè)課《開采沉陷學》,由于該課程是一門學科交叉性很強的學科,涉及到測量、采礦、地質、水文和環(huán)境等方面的知識,尤其是煤礦開采方面的專業(yè)課更需要提前告知學生,把先前所學的主體專業(yè)課《采煤概論》進行復習,這樣在案例講授中,遇到與采礦有關的概念和相關問題時學生就不會不知所言了,在此基礎上,應重視案例的精挑細選。
3.2 注重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動教學,是采用多媒體手段與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寓教于樂,互動性是其根本特性和核心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將學生真正擺到學習主體的位置上,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學生主體不能取代教師主導作用。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導,決定著教學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其主導作用毋庸置疑。而且教師在知識結構、社會經驗、能力鍛煉和職業(yè)道德等方面都比學生有更全面深入的體驗, 對學生成長成才具有示范意義,是學生學習的楷模。教師主導表現(xiàn)在:調動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和自我教育中,把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滿堂灌”方式轉變?yōu)橐龑W生積極參與、提供與課程學習有關的講義和研究課題,并指導學生的研究、提供平臺使作業(yè)優(yōu)秀者能展示其研究結果,同時鍛煉和展示他們的表達能力。教師的主導作用固然重要,但教育的效果歸根結底體現(xiàn)在學生的思想認識、道德情感、行為習慣和價值選擇的學習提高上,所以教師要重視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習是一個感悟的過程,學生吸收和掌握知識的能力因人而異,對于相同的學習內容,學生的收獲成效各有千秋,其效果取決于其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程度。
圖1基于案例分析互動教學的整體框架
3.3 注重對案例分析互動教學框架的整體把握
不管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動教學方法如何重要,案例分析僅僅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其選擇的優(yōu)劣,精選程度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反饋程度。結合專業(yè)課的教學,筆者談一下如何從全局上把握教學的整體性,并寓案例分析于其中,如圖1。首先在學生預習相關交叉學科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與任務,通過多媒體手段,對章節(jié)中基本概念進行必要的詮釋與分析,對基本理論進行必要的推導與探求,講解時要充分發(fā)揮教室“六要素”的功能,不能僅限于多媒體的應用,還要借助于傳統(tǒng)的元素“黑板+粉筆”。然后,為了加強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深入理解,真正打開學生的思路,并在此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運用優(yōu)選的案例進行指導教學。當然,相關講義可提前發(fā)給學生,讓其對案例有個初步理解,以便提出疑問,節(jié)約課堂時間。
接下來,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互動教學。在具體操作時,可以讓學生先分組進行討論,應用所講的基本理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由于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止一種,組與組之間再進行交流,鍛煉其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這樣,班級中的每個人都能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做到寓學于樂。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每組的討論成果,針對具體問題共同分析和討論,取得共識。潛移默化之間,學生達到了對所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反饋。由于《開采沉陷學》這門課是學校特色很鮮明的一門專業(yè)課,其與工程實際結合緊密,因此,可以利用學校的實習基地進入煤礦生產第一線進行調查研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真正理解
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本身又反作用于理論,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真正融合。
4 結語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極大地便利了專業(yè)課的教學,使許多教育理念在教學中得以應用,也使得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動教學方法成為可能。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開闊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既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教師素質的提高,更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師生互動空間的創(chuàng)設,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這一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又要注意案例的精選與優(yōu)化、充分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姚利民.高校教學方法研究述[J].大學教育科,2010(1):21-30.
[2]趙洪.研究性教學與大學教學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5.
[3]龍慧靈,熊黎,龍海明.論研究性教學與研究性學習[J].2010(8):119-122.
[4]徐春景.運用案例教學法應當處理好的幾個問題[J].中國成人教育,2010(12):170-171.
[5]熊筱燕.對推動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兩點思考[J].江蘇高教,2003(3):131-131.
[6]楊建強.案例多媒體優(yōu)化教學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0(27):132-133.
[7]何秋敏.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良性互動的意義與實踐[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5(1):94-100.
[8]馮博琴.多媒體上課六要素和四大忌[J].中國大學教學,2008(2):4-5.
[9]楊新宇.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政治課教學中師生互動空間的創(chuàng)設[J].教學與管理,2010(27):134-135.
[10]周玄毅.互動式教學應始于互動式教案――以本科基礎理論課程教學實踐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09(7):55-56.
作者簡介:張靜:女,碩士,講師,E-mail:jane_zhang@smmu.edu.cn
進入21世紀,世界范圍內出現(xiàn)了一系列重大災難事件。根據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lián)合會《2006年世界災難報告》[1],過去10年內災難造成的年平均死亡人數(shù)為12萬人。各種災難所致大規(guī)模傷亡事件(masscasualtyincident,MCI)的威脅已成為健康保健系統(tǒng)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zhàn)。作為健康保健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人員應在災難救援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目前國內外學者和學術團體均已認識到,開展災難護理教育對于提高和普及護理人員的災難護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對災難護理相關教育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1國外災難護理教育研究現(xiàn)狀
1.1災難護理教育內容的構建研究
1.1.1基于勝任力構建教育內容
一些研究者認為,應基于健康保健人員參與災難救援時的勝任力構建突發(fā)事件應急準備的教育目標,并以此基礎來確定災難護理教育內容[2]。國外此方面的研究較多是在專業(yè)學術團體的支持下完成的,如國際大規(guī)模傷亡事件護理教育聯(lián)合會(INCMCE)與全國護理聯(lián)盟(NLN)合作[3-4]、美國急診醫(yī)師學會(ACEP)與美國護士協(xié)會(ANA)及急診護士協(xié)會(ENA)合作[5]、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與哥倫比亞大學護理學院合作[6-7]、美國健康研究與質量機構(AHBQ)委托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循證實踐中心[8]進行的研究中均提出了健康保健人員參與災難救援工作時的勝任力,其中也包含部分護士群體的核心勝任力。這些研究提出的勝任力成為相關災難救援教育內容的構建基礎。但有護理教育者[2]認為,以上研究提出的勝任力對護理專業(yè)人員聚焦不夠,研究視角也集中于核、化學、生物武器所致的MCI,較少涉及更廣義上的災難,如爆炸、放射性事件或自然災難等,以此為基礎構建的教育內容不能涵蓋災難護理教育的廣泛領域。
1.1.2基于災難護理模型構建教育內容
除基于勝任力構建災難護理教育內容外,尚有學者提出根據目前已有的災難護理模型的研究成果構建教學內容。Jennings-Saunders構建的“災難管理模型”[9]原用于指導社區(qū)護士制訂災難護理計劃。該模型將災難管理分為4個階段,分別關注災難不同階段的護理內容,即災難計劃的目標和資源配置、災難中的護士角色、健康需求評估和災難后患者及人群的健康反應。Veenema構建了關于護士在災難發(fā)生前、發(fā)生中和發(fā)生后3個不同階段的特殊作用的模型[10]。Wynd[11]在整合前兩位研究者的理論模型后形成了軍隊災難護理的模型。以上模型均已被研究者用作開發(fā)災難護理課程的工具。
1.1.3目前國外災難護理教育內容
國外學者對于災難護理教育內容的構建雖然還存在爭議,但一般認為任何導致MCI的事件均應歸入災難范疇,所有執(zhí)業(yè)護士均應參加有關災難護理的教育,以獲得處置災難所致MCI的基本知識和技能[2]。然而災難是不可預測的,將災難應急準備的全部內容納入災難護理課程是不現(xiàn)實的。ANA和美國護理學院學會(AACN)建議,面向護士的基礎教育和繼續(xù)教育均應設置災難護理相關內容,但未規(guī)定具體的教育內容。目前國外災難護理相關課程的名稱、內容、學時及是否頒發(fā)證書等均呈現(xiàn)多樣化態(tài)勢,常見的課程名稱包括突發(fā)事件或災難管理及計劃、突發(fā)事件或災難應急反應、恐怖襲擊和國家安全管理、災難應急準備和災難救援保健、災難護理中的領導力等等。有教育者提出災難護理教育應包含5方面基本內容[12-14]:(1)檢測和報告異常表現(xiàn);(2)傷病員護理;(3)護理實施的控制;(4)資源和應急準備計劃;(5)公眾管理。而另一項在威斯康辛州開展的重要研究[15]則認為8個基本內容應納入災難護理教育,即傷員分類和現(xiàn)場急救、生物所致疾病爆發(fā)的癥狀檢測、重要資源的評估、事件干預指揮系統(tǒng)、檢疫和洗消、現(xiàn)場心理援助、流行病學知識、臨床決策和溝通交流。
1.2災難護理教育項目的類型
國外開展的災難護理教育項目可分為正式的院校課程和繼續(xù)教育課程。一些醫(yī)學和護理專業(yè)學術團體協(xié)作設計并開發(fā)了災難救援相關教育項目,其中部分項目的對象包括護理人員。這些課程一般屬于繼續(xù)教育性質,可提供學分或認證,如美國醫(yī)學會[16]、美國紅十字和紅新月會、CDC[17]、突發(fā)事件護理教育協(xié)會(NEPEC)與全國護士突發(fā)事件準備協(xié)會(NNEPI)[18]等。一些護理院校也開發(fā)和提供了相關的繼續(xù)教育項目[19-23]。在正式的院校課程方面,美國Rochester大學護理學院率先提供了為期兩年的災難應急準備護理碩士課程[24],此后美國、英國、芬蘭等國家的護理院校陸續(xù)開設了突發(fā)事件護理和災難救援相關的研究生項目和研究生后證書項目,其中有些授予碩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25]提供了亞專業(yè)課程,作為護理研究生的專業(yè)選修課。Vanderbilt大學[26]還提供了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的公共政策和管理的護理博士項目。
1.3災難護理教育項目的實施情況
Weiner[3]的調查發(fā)現(xiàn),2001-2003年,在美國護理院校中災難應急準備相關教育的平均學時數(shù)約為4h,教學內容主要來源于網絡和期刊文章,其次是教科書或專家講座,錄像通常作為補充資源。大多數(shù)護理院校會利用以上資源中的2-3種輔助教學。教學方法較為單調,教師最常應用的教學方法是講授,較少使用研討法、遠程或在線學習、野外實習、自主學習或其他方法。到2003年,幾乎所有護理教育層次均開設了災難護理相關內容的教學,在本科課程中整合了學時不等的教育內容,在研究生層次則有相關選修課、認證課程或學位課程,以及職后繼續(xù)教育項目,根據課程性質不同,學時有所不同,但學時數(shù)遠較2003年前增多。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遠程或在線學習成為教學實施方法的主流,較多的認證課程和部分學位課程均全部或部分使用在線學習的方法,并且提供了在線的虛擬教室、電子郵件、電話等輔助教學方法。在校內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也較多地關注學生作為成人學習者的特點,使用了以學生為中心、自我導向和同伴分享的教學策略,如自主學習、研討會、野外實習、模擬演練等方法。
1.4災難護理教育存在的問題
災難護理教育在國外護理教育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專家一致認為,在災難多發(fā)國應開展災難護理教育,災難護理教育應面向所有護士,災難護理教育的全部內容均應實施教學。與這個目標相比,目前的災難護理教育無論是在理論研究還是教學實踐中仍存在較多問題。
1.4.1尚無具有普適性的災難護理勝任力模型指導教育內容的構建
雖然相關專業(yè)團體均推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每個報告適用的災難類型不相同,適用的對象也不全是針對所有的護理人員,推出時間均在2003年以前,因此無法滿足目前所有護理人員均需具備災難護理核心勝任力的教育要求。
1.4.2缺乏具有普適性的災難護理教育體系
由于各國均無強制規(guī)定在正式的護理課程中加入災難護理教育內容,而且目前的護理院校教育課程已近飽和,很難再增加新的課程,護理教育者現(xiàn)在采取的折衷辦法就是整合一部分教學內容到現(xiàn)有的課程體系中,或者是開發(fā)任職后的繼續(xù)教育課程。也有教育者認為,災難護理課程應選擇最基本、最需要的內容作為教學內容,但目前無論是從基于勝任力還是基于災難護理模型的角度構建的教學內容,尚不具有普適性。
1.4.3災難護理教育的有效性缺乏研究支持
現(xiàn)行以勝任力為基礎開發(fā)的災難護理課程,其課程內容是否真正反映出勝任力的要求,尚缺乏研究報告支持,因此教育內容的有效性仍值得商榷。
1.4.4災難護理教育項目的開發(fā)較為困難
災難護理教育項目的開發(fā)研究工作復雜,關于災難護理的報道較少是以研究為基礎的成果,而公開發(fā)表的相關教育培訓文獻也較為匱乏,因此研究者可資利用的文獻一定程度上需依賴于原始的甚至是零次文獻,如會議報告等。在教育項目開發(fā)過程中,較難找到具有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的災難護理專家,這也是影響相關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目前對于災難護理教材、教學策略和評價手段的研究尚不系統(tǒng),已經開發(fā)的課程、教材及在線資源存在不能及時更新的問題[3]。
2國內災難護理教育研究現(xiàn)狀
國內關于災難護理教育的報道多為理論探討和經驗總結。對災難護理教育的呼吁首先來自于醫(yī)學領域。有作者[27]在“九五”期間就提出我國應大力發(fā)展災難醫(yī)學,2003年提出建設我國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對體系,必須要發(fā)展適應中國國情的災難醫(yī)學[28],2005年有急救醫(yī)學專家提出應盡快創(chuàng)立災難醫(yī)學護理學,開展相關研究和教育工作[29]。此后部分作者對災難醫(yī)學與災害救援護理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文獻綜述[30],對護理人員在災難衛(wèi)生救援中的作用進行了理論分析,指出開展“災難醫(yī)學護理教育”或“災難性護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討開展災難醫(yī)學護理教育的主要措施等等[31-32]。還有研究者對醫(yī)學生和醫(yī)護人員的災難醫(yī)學知識進行了問卷調查[33-34],結果顯示,調查對象對災難相關知識掌握明顯不足,提示我國目前的醫(yī)學教育在此方面的內容不夠完善。該系列調查結果從一個側面提示了我國災難醫(yī)學及護理課程的需求現(xiàn)狀。該組研究者還對災難醫(yī)學護理教育的教學內容提出了初步建議[35-36],即借鑒軍事醫(yī)學課程構建災難醫(yī)學護理教育內容,用這種方法提出的災難相關護理教育內容尚缺乏循證基礎。此后部分護理學者也開始了相關的理論探討,2005年有作者[37]在國內首次應用“災難護理學”的概念,2006年護理學者[38-39]建議在醫(yī)學院校開設災難醫(yī)學、災難護理學選修課,以及在在職人員繼續(xù)教育中增加相應教育內容。
[關鍵詞] 高等護理教育;教學水平;評估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8(c)-129-02
開展高等護理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素質護理人才,適應社會發(fā)展和醫(yī)學科技進步的必然需求。近年來,我國高等護理教育蓬勃發(fā)展,先后有100多所院校設立了高等護理教育,已經培養(yǎng)了一大批適應社會需要的高層次護理人才。但是,由于各校的整體辦學能力、開設護理高等教育的時間、從事高等護理教育的師資隊伍水平有著很大差異,在護理教學上的水平良莠不齊,目前尚無一個明確的標準和尺度來進行科學評估。因此,構建一個符合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發(fā)展實際的教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逐步規(guī)范高等護理教育評估與管理,適應高等教育理想化、產業(yè)化、大眾化和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勢,勢在必行。
1 護理教育的研究
1.1 教學內容
護理教育的教學內容[1,2]突出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性,體現(xiàn)教師角色和任務的轉變,引導學生學習和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1.2 臨床實習
臨床護理學是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為一體的學科[3],講授滿足人們基本需要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人的身體和行為,使學生能勝任包括為個體、家庭和社區(qū)的醫(yī)療護理服務,通過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達到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恢復健康、減輕痛苦的目的,使學生從整體上認識人、理解人和幫助人。
1.3 師資隊伍建設
我國高等護理教育起步較晚,師資隊伍總體學歷層次偏低,因此院校需要加強師資培訓的力度和速度。目前,全國除一些早期開辦高等護理教育的醫(yī)學院校其護理院校師資隊伍中研究生學歷達到85%以上外[4],大部分新開設本科護理教育的院校存在護理師資隊伍學歷偏低、師資隊伍不穩(wěn)定、學術帶頭人不突出、年輕教師不拔尖的現(xiàn)象,特別是臨床師資隊伍穩(wěn)定性差,教學意識不強,教學技能不熟練。
2 護理教育評估體系的構建
目前,我國護理教育評估主要是由國家教育部或衛(wèi)生部統(tǒng)一負責,與醫(yī)學教育評估一并進行,與醫(yī)學教育評估執(zhí)行同一評估標準和方法。因而,在護理教育評估內部缺乏等級性、聯(lián)系性和承接性,在醫(yī)學教育和護理教育評估之間缺乏專業(yè)的獨立性、特殊性和區(qū)別性。由此而帶來的弊端有:不能充分反映護理專業(yè)教育和實踐發(fā)展的需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專業(yè),造成護理專業(yè)教育計劃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教學實施等方面都缺乏專業(yè)特色,最終限制了護理教育專業(yè)化發(fā)展和護理學知識的體系化及對公共社會應用的性能。
2.1 評估標準
美國護理教育評估七大標準由美國NLNAC制定,這些標準和指標只是一些框架性、定性的指標,給各州、各校以人的自主性和自我發(fā)展特色的空間,評估的宗旨、任務、方法等充分體現(xiàn)了護理專業(yè)的特點,從而保證了評估的標準和指標體系準確地反映護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和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2.2 擬訂草案
在資料調研的基礎上,系統(tǒng)分析目標要素,就國內外同類評估指標體系進行對比研究,結合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廣泛征求專家意見,擬訂高等護理(本科)教學上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組織預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進行修正,形成較為合理的草案。
2.3 確定體系
選聘長期在醫(yī)學及護理教育領域,理論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有代表性的國內外專家,采用Delphi法對草案中的各級指標予以進一步篩選,并對咨詢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確定各級指標的分級內涵和權重系數(shù),形成較為成熟的評估指標體系。Delphi法可確定各級指標、指標權重及分級內涵,其核心是通過進行幾輪函詢,征求專家意見,并予綜合、整理、歸納,再反饋給專家,供他們分析判斷,提出新的論證。如此多次反復,意見逐步趨于一致,得到一個比較一致且可靠性較大的意見。
2.4 應用
美國護理教育評估是美國護理聯(lián)盟教育評估委員會(NLNAC)負責實施,該機構及其所承擔的使命和任務得到政府教育部門認可和資助。NLNAC特別強調護理專業(yè)的特殊性,參與評估的人員均為護理專業(yè)人員從而確保該機構評估結果的權威性。我國除了加強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對護理教育實施評估以外,還應當建立專業(yè)的高等護理教育評估機構,由專業(yè)人員組織實施評估工作,負責對所有提供護理學位教育的院校進行評估。這樣,可以使評估標準切實符合護理專業(yè)的標準和原則,充分體現(xiàn)護理專業(yè)的獨立性,使高等護理教育不但能更好地適應護理學科的要求,而且推動護理專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美國的高等護理教育評估組織有政府的,也有民間的,評估的層次和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國在評估方法上,除了專業(yè)機構、行政機構等組織的評估以外,還應當鼓勵各院校開展自我評估。在現(xiàn)代教育評估中,人們越來越重視自我評估的作用,強調自我評估應作為各類教育評估的基礎。自我評估是院校以自身為主體開展的評估活動,它是學院自我約束、自我制衡、自我調控的基本手段。經常性的自我評估和自我反思活動,有助于院校的自我完善和不斷發(fā)展。評估內容上,除了綜合評估,還可以開展專項評估,對護理院校的局部或單項進行評估。在評估形式上,可以進行合格評估、選優(yōu)評估和個體內差異評估等評估方法。通過開展多種層次和類型的評估活動,不斷促進高等護理教育自身的發(fā)展。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全面發(fā)展,高等護理教育的發(fā)展也隨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而如何合理評價高等護理教育的發(fā)展成效,科學評估相關院校的高等護理教育水平,已成為進一步深化我國護理教育改革所必須研究和有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在查閱國內外有關高等護理教育評估指標體系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根據我國護理教育現(xiàn)狀和特點,對高等護理教育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進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科學、客觀、全面的護理教育評估體系,逐步規(guī)范高等護理教育評估與管理,適應高等教育理想化、產業(yè)化、大眾化和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姜安麗.護理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李芳芳,姜安麗.護理專業(yè)大學生專有素質結構理論模型的構建[J].護理雜志,2005,22(8):27-29.
[3]周紅.護理臨床教學改革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3):239.
1反思性教學理論的發(fā)展
1.1反思及反思性教學的概念
20世紀早期美國著名教育哲學家杜威(Dewey)系統(tǒng)論述了反思活動?!胺此肌痹诙磐摹禜owwethink》一書中被明確界定:對任何信念或嘉定的只是形式即為反思,根據支持它的基礎和他的趨于達到進一步結論進行積極的、堅持不懈的和仔細的考慮,而英國的洛克(J.Loke)和荷蘭的斯賓諾莎(B.Spinoza)等人是較早研究反思的學者。洛克稱對獲得觀念心靈的反觀自照為“反思”,與此同時,心靈獲得是不同于感覺的觀念。而后,在杜威研究的基礎上,人們對教師如何反思進行了深入研究,進而應生了以英美兩國為主的維拉(Villar)、麥倫(VanManen)、Pennington、Zeichner、Farrell等人對“反思性教學”的不同表述,雖然至今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界定,汲取眾說之長,一種由教師反思性教與學生反思性學構成的雙邊性特殊認識過程即為反思性教學。國內只有少數(shù)學者提出了反思性學習的概念,鐘浩梁認為“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過程反思性學習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對其中所涉及的知識、策略、效果等進行深究,不僅僅是一般性的回顧教學過程,具有探求研究的性質。它對教師理論素養(yǎng)、教育教學能力、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蔽覈鴮W者鄭菊萍提出“反思性學習就是學習活動過程中要進行反思,是再認識和檢驗自己思維過程、結果的過程?!眹鴥葘W者對反思性學習的理解仍然是以教師為主體,強調如何通過反思對自身教學水平進行提高。該研究認為完整的反思性教學不僅涵蓋教師反思性的教,也包含學生反思性的學,教學相長、兩者兼顧。
1.2反思性教學的結構
反思性實踐的概念由前麻省理工學院的蕭恩教授(DonaldSchon)首次提出,它看重實踐者在活動中確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而不看重實踐者對實踐的預測和控制,提出了反思思維是不同于“技術理性”的理論思維。受蕭恩的影響,“反思性教學”被布魯巴赫(J.W.Brubacher)等人從時間的維度劃分為實踐反思(reflectionforpractice,又譯實踐前反思);實踐中反思(reflcetioninpractice);對實踐反思(reflectiononpractice,又譯實踐后反思)三類。唐和格里菲斯(SarahTann&MorwenaGriffiiths)兩位英國教育者提出了反思時間框架即快速反思、修正、回顧、研究、理論的重構和重建的5個層次反思構架。這五個層次的反思結構更進一步拓展了蕭恩在行動中反思、對行動中反思的思想,是反思行為具體化。趙蒙成重視資料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將反思性教學分為明確問題、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建立理論假設、實施行動5個步驟,但沒有體現(xiàn)反思的重要作用。熊川武則認為,教學反思的過程包括分析教學現(xiàn)狀、提出假說、實施計劃、得出初步結論結論。雖然闡述的便于實際應用,但也未能將反思性教學完整的呈現(xiàn)出來。我國學者鄭菊萍首先對反思性學習的過程概括為反省、評判、察覺問題、界定問題、確定對策、實踐驗證、總結提高7個階段,詳細列出了反思的過程。
2反思性教學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
2.1護理教學中反思的重要性
隨著不斷發(fā)展的護理學科,人類逐步提高對健康的需求,這對護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國外護理教育屆對于新概念的接納程度和敏感度,很快使反思性教學引入護理教育的領域并獲得了一定的成效。護理專業(yè)的大學生要“發(fā)展和運用更高層次的解決問題和評判性思維能力是在1998年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學會(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Nursing)在修訂版本的護理專業(yè)高等教育標準中提出的”,而反思性教學的本質就是提高學生和教師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量文獻表明,反思性實踐對發(fā)展護理教學實踐、社區(qū)護理實踐以及注冊護士考核都有積極作用,英國護理產科學委員會(NMC)已經將反思技能的展示與臨床能力聯(lián)系在一起來評判是否能獲得專業(yè)注冊資格。Agaath等研究者認為,對于護理專業(yè)終身學習和發(fā)展以及日常實踐中采取深思熟慮過的決定和行動來說,反思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護理教學中的反思引起了國際的廣泛關注,比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但各個國家沒有對護理教育中的反思性教學的應用達成共識。
2.2護理教學中反思的方法及測量工具
2.2.1護理教學中反思的方法
國外護理教學中反思性學習和反思性教學的方法種類豐富多樣,比如:反思性學習法包括錄音帶或錄像學習法、日記法、合作學習法、真實性評估和學習檔案、繪畫、詩歌等;反思性教學方法包括反思日志、教學自傳、教研活動或研討會等,通過多種多樣的方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得到反思,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使教學經驗得以提升,同時使學生學習能力得以提高。
2.2.2護理學中反思的測量工具
國外主要應用SRIS(theSelf-ReflectionandInsightScale)工具,譯為自我反省和洞察力量表,該量表是由Grant,F(xiàn)ranklin,andLangford等人根據元認知與自我調節(jié)理論發(fā)展編制,主要用于評估個人自我意識,并被MarilynE.Asselin等人使用。Roberts等研究表明,SRIS對于測量準醫(yī)學生職業(yè)行為的變化是有用的。雖然沒有對護士用此量表測量,但是它對護士是有潛在用處的,尚無針對護士的量表來測量反思。目前,國內也沒有測量反思的工具,特別是針對護理教育環(huán)境中的反思。
3我國護理教學中反思性教學存在的問題
有學者提出要建立本科自我評估服務項目(graduateprogramself-assess-mentservice),其建立的教育測試服務量表(educationaltestingservicescales)可用于本科護理教學質量的評價,該量表包括師資隊伍、學生、學術項目和資源4個方面。Salsali建立了一個客觀、綜合的護理教學效果評價系統(tǒng)并編制了評價問卷,包括6個部分,第1部分為評價對象個人和專業(yè)背景資料;其他5個部分主要評價護理教育評價者對教學效果評價、評價輸入標準、評價過程標準、評價輸出標準和評價活動的感知。Salsali使用該評價問卷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連續(xù)的教學評價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Justham和Timmon用網絡課程工具調查表(WebCTquestionnaire)來評價292名注冊后護士的循征實踐能力。它是一種基于網絡的統(tǒng)計學方法,包括21個問題。Hsiao等使用健康促進問卷評價學生進行30學時健康促進課程學習后的效果。在護理技能教學評價中,Klein根據現(xiàn)在使用的“護理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編制了護理核心能力教學評價模式,通過自評、他評、調查、測量、專家咨詢、標準化病人考試、客觀結構化考試等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評價,從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Major也對原有的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進行修訂,進一步提出使用旋轉3站式OSCE對學生的護理技能培訓的效果進行評價。Elgie等對學生進行16學時的急救技能訓練后,用“現(xiàn)場模擬緊急情況分數(shù)(On-sitemockemergencysce-nariosscores)”來評價護理專業(yè)學生運用急救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臨床護理教學評價方法
目前,世界各國護理研究人員常采用《六維度護理臨床能力量表》來評估四年級學生的臨床護理能力。該量表由Schwirian于1978年編制,其信度和效度得到了廣泛的驗證。Lee-Hsieh等采用包括護理能力、溝通協(xié)作能力、管理教學能力和專業(yè)自我成長能力等4個維度評價問卷,對本科學生臨床能力進行評價。Susanne等研究結果顯示,在臨床實習中同行評價和自我評價比教師的評價更有效,該法一直被視為是評價方法的“金標準”。Kuiper在臨床教學中使用自我調控學習目標法對40名二年級本科學生進行干預,并用自我調控學習模式(self-regulatedlearningmodel,SRL)評價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埃克塞爾西奧學院(ExcelsiorCollege)建立了一個關于臨床系統(tǒng)管理和健康護理信息的本科生網絡課程。運用問卷、訪談、標準化量表和課程評價等對其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同時,也使用了學習動機策略問卷(MotivatedStrategiesforLearningQuestionnaire,MSLQ)評價學生學習動機和方式。學習動機部分包括評價學生學習的預期目標和價值成分(目標價值,外在和內在目標定位);學習方式部分包括評價認知對策、元認知對策及資源管理對策。
國內護理教育評價方法
目前,國內醫(yī)學教育評價機構是由國家教育部或衛(wèi)生部統(tǒng)一負責,護理教育仍用臨床醫(yī)學教育評價體系進行評價,并未單列護理教育的評價體系,且尚未制訂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
1學校護理教學評價方法
學校課堂教學常采用以課堂為基點的教學評價、教師行為評價、學生行為評價、教師成長評價和學生發(fā)展評價等綜合評價方法,其教學效果應將專家評價與同行評價、學生評價的意見統(tǒng)一起來進行綜合評定。目前,對護理專業(yè)課堂教學的評價使用較多的工具是《護理教師課堂授課量表》。多元化評價方法在《護理學導論》課程中的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而被認為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方法。劉鑫和馬玉萍制訂了學生感知護理“雙師型”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表以評價“雙師型”教師授課質量。建立科學的技能教學評價方法有利于對技能教學效果進行有效的客觀評價。通常每一項護理操作都應有相應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楊麗娜等制訂了“護理操作技術難度評價體系”,該評價方法統(tǒng)一了護理操作技術的考核標準,便于對護理操作考核進行科學管理。目前,我國護理實訓課多采用終結性評價方法,導致了師生過于關注期末的實訓考核成績。為了彌補其不足,將“形成性評價”應用于護理實訓課程中。該評價方法有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3個維度,自評、互評和師評3個主體以及10個評價指標。羅先武制訂了“以問題為基礎的實驗教學模式”的評價方法,包括客觀評價、主觀評價和遠期評價三大指標。該評價方法可用于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評價,為構建以問題為基礎的實驗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提供了一定的借鑒作用和參考價值。張少羽制訂的階梯遞進式三級實踐教學評價方法,涵蓋了護理課程評價和護士職業(yè)能力評價2個層面。
2臨床護理教學評價方法
傳統(tǒng)臨床教學評價方法主要通過帶教教師考核學生的理論和操作來完成?,F(xiàn)階段各教學醫(yī)院根據多年的臨床教學經驗,不斷地探索出各具特色的評價方法和工具。
傅紅瓊對臨床帶教教師常用的評價方法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操作考試法、觀察法和理論考核法是最常用的評價方法,但最有效的評價方法依次是觀察法、整體護理考核法和操作考試法。項穎卿將模糊綜合評價法運用于臨床護理見習教學評價中,研究證明該方法能科學、定量地評價見習教學質量。
梁爽等將雙向評價方法運用于護理臨床教學中,該評價法將及時評價和終末評價結合起來,從“教”“學”、“管”等3個方面激發(fā)教師、學生及教學管理人員的積極性。陸靜波等使用360°考核量表對臨床實習學生進行綜合評估,該量表包括護理品德、護理知識、護理技能、護理能力和護理服務5個指標。婦產科臨床教學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其評價體系包括學生護理教學查房質量評價、臨床教師理論課授課質量評價、科室整體護理教學質量評價、臨床實踐師生雙向評價、以及學生出科考核的總體教學評價。鄭潔等編制的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質量綜合評價量表可以對學生臨床實習質量進行綜合評價。國內有學者對學生臨床能力的評價方法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制訂的評價體系包含7個一級指標和39個二級指標。在此基礎上,采用德爾菲法(Delphi)和層次分析法制訂了學生臨床綜合能力評價體系。趙靜霞制訂了高等護理教育畢業(yè)生多站式考核評價方法,該方法有9個非常有必要指標,8個很有必要指標和6個有必要指標,可以對學生的實習質量進行全程的評價。
小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長垣縣中醫(yī)院收治的60例肺心病患者,均符合1977年修訂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診斷標準,排除精神、認知異常及意識障礙者以及有嚴重軀體疾病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為(58.53±10.05)歲;病程3~5a者5例,6~10a者13例,>10a者12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1例。觀察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為(57.48±12.14)歲;病程3~5a者4例,6~10a者13例,>10a者13例;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1例。兩組性別、年齡以及自我護理能力等方面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采用系統(tǒng)的自我護理教育,具體方法如下。
1.2.1自我護理教育針對肺心病患者自我護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制定教育方案,其主要內容有自我飲食管理、自我護理技能培訓以及疾病相關知識普及和自我日常行為管理等。
1.2.2教育方法挑出具有3a以上護理經驗的護士進行專業(yè)培訓,使其掌握肺心病的相關護理技能,理解所制定的護理教育方案并付諸實施;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進行自我護理教育的意義,取得他們的認可和配合;在結束自我護理教育后,進行自我護理能力及水平的評估工作。自我護理教育主要有集中授課、個體教育等多種形式。其中集中授課內容主要包括疾病相關知識的講解、自我護理技術的操作示范、病情檢測及用藥等知識的普及等,個體教育則包括對患者日常飲食、情緒以及認知等的解決方法等。
1.2.3教育時間自我護理教育時間為4個月,共實施教育8次,其中6次在住院期間實施,另外2次為患者出院后的電話指導和家訪。
1.3效果評價
1.3.1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這一測量工具是Keamey和Fleischer根據Orem的自我護理理論設計的,包括4個維度和43個條目,采取5分制評分,患者的分數(shù)越高,則表示其自我護理能力越強,該量表可實現(xiàn)對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自護理能力的有效比較,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1.3.2肺心病相關知識問卷根據長垣縣中醫(yī)院肺心病相關專家修改和制定的調查問卷,其中包括肺心病的成因、癥狀、護理等方面的知識,共100分。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定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珋±s)表示,獨立樣本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自我護理教育后,觀察組自我生活能力及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評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關鍵詞:民辦職業(yè)教育;護理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
民辦護理教育作為我國護理專業(yè)教育的重要補充,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不僅向全國各級醫(yī)療機構輸送了大量的護理人才,亦促進了我國護理行業(yè)整體水平的提升。成為后起之秀的民辦護理院校,在護理教育中進行了不斷的摸索和嘗試。大量學者從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內容等角度出發(fā)[1-3],探討改進民辦護理院校教育模式,但其由于教師年輕化、缺乏教學經驗、學生學習動力低、教學設備較落后等問題,目前仍無法擺脫“以教為主”、先理論后實踐的教育方式,且在教學過程中過度關注理論知識的講授,對臨床操作技能重視度不高[4],亦缺少對護理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導致護理學生學習自主性和主動性較低,易出現(xiàn)理論知識掌握不牢、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脫節(jié)、專業(yè)認同感缺乏等問題,影響其未來臨床工作的穩(wěn)定性和護理服務質量。因此,如何在現(xiàn)有的民辦護理教育的基礎上,以宏觀、系統(tǒng)、整體的教育思路為指導,滿足當前我國護理教育的需求,從知識、技能、人文素養(yǎng)三角度出發(fā),建立適合我國民辦護理院校的教育模式,提高其教育質量,已成為相關管理機構、民辦院校及護理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問題。
1民辦院校護理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
國外民辦學院的護理教育始于南丁格爾時代,在近一百多年的護理教育中,民辦護理院校一直探索和推進著教育模式的改革。相比公立護理學校,民辦護理院校存在教育方法落后,教育資源短缺、教育內容局限等問題[5-7]。民辦護理院校缺乏應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指導護理教學的能力,忽略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不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8-9]。我國民辦護理院校從上世80年代開始不斷的發(fā)展壯大,其成就和社會地位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民辦院校為適應時代的要求,在教育理念、教育思路、教育方法等方面進行著不斷的探索。有的嘗試對護理教育課程進行整合,以形成內容繁余度低、結構好、整體協(xié)調的新型課程[10-11]。有的對護理學生實踐教學模式和考核方法進行調整,以提高民辦院校護理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3-12]。但總體來看,我國民辦院校護理教育的改革仍存在以下不足:①民辦院校護理教師存在缺乏臨床教學經驗,護理操作技能較差,但目前的教學改革較少提及;②改革多局限于理論教學和實踐技能兩個方面,缺乏對護理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③改革多基于民辦院校自身,較少涉及臨床教學基地;④未擺脫“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不能很好地調動護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⑤教育改革多從一個角度出發(fā),很難全方位的改善護理教育模式的現(xiàn)狀。
2“三位一體”民辦護理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思路
“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從知識、技能、人文素養(yǎng)三個角度出發(fā),構建適合民辦院校護理教育的模式。其以發(fā)揮護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手段,以提高護理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根據醫(yī)院及用人單位的需求,采用“校院對接、能力本位”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從職業(yè)崗位的需要出發(fā),確定能力目標,構建和完善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職業(yè)能力為本位的“寬基礎、活模塊”的課程體系。
2.1知識培養(yǎng)板塊
護理理論知識的教學著重強調以護理學生為主體,提倡其自主學習,理論課程教學對部分課程進行整合,并通過課前預習考核、課上情景模擬、PBL教學、階段考核等方式,激起護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由學校和醫(yī)院共同組建專業(yè)指導委員會,研究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按照臨床護理專業(yè)崗位群的需要,確定從事行業(yè)應具備的能力,明確培養(yǎng)目標。再由學校組織教學人員,以這些能力為目標,設置課程、組織教學內容,最后考核是否達到能力要求。以醫(yī)院用人需求及崗位設置為依據,進行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改革,進行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究,形成教學課堂與臨床醫(yī)院的融合,讓學生真正能夠實現(xiàn)“進校有門、畢業(yè)有崗”。構建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職業(yè)能力為本位的“寬基礎、活模塊”的課程體系,設置職業(yè)素質、專業(yè)基礎、專業(yè)方向三大類課程,并突出以“能力本位”的培養(yǎng)目標,使護理專業(yè)實訓課比例達到60%以上。以“適用、夠用、實用”的原則制定課程標準,針對護理專業(yè)就業(yè)所需要掌握的職業(yè)技能,制定出本專業(yè)的技能體系標準,確定學習領域的重點課程,最終落實到專業(yè)技能學習和專業(yè)技能訓練的教學單元設計。依據以“校院對接、能力本位”的培養(yǎng)模式,與企業(yè)合作開發(fā)重點課程,建立突出能力培養(yǎng)的課程標準、學期授課計劃、課件、教案、習題,規(guī)范重點課程的教學內容,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臨床護理方向選取基礎護理學作為核心課程建設,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及市場的要求,聯(lián)合醫(yī)院技能訓練指導方案、護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形成獨特的課程體系及訓練項目。特色課程的建設首先由專業(yè)骨干教師及企業(yè)人員共同論證,設立課程標準,培養(yǎng)目標,實訓案例。然后由專業(yè)組骨干教師參與教學單元的系統(tǒng)設計,在設計中將體現(xiàn)“任務驅動”教學的特點,開發(fā)出系統(tǒng)的學習指導書。
2.2技能培養(yǎng)板塊
護理實踐技能培養(yǎng)應作為民辦護理院校教學重點來抓。學校建立專門負責實訓帶教工作的護理實訓指導中心,定期安排理論教學教師和實訓帶教教師到省市高水平的臨床醫(yī)院進修學習,了解并學習臨床醫(yī)院的護理新技術、新要求、新規(guī)范。實訓指導中心按照省教育廳護理技能抽查標準并結合臨床醫(yī)院新要求對教師進行培訓考核,規(guī)范理論教學教師和實訓帶教老師的技能操作標準,實行理論教學與實訓帶教相結合的標準化的實踐技能培養(yǎng)模式。同時強調以護理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護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根據民辦護理院校實訓課時安排有限的現(xiàn)狀,建立“帶教教師-班學-學生”的技能培訓考核制度,充分利用護理學生課余時間,由帶教教師集中統(tǒng)一培訓考核操作能力強的班組長,再由班組長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練習,努力提高實訓室的使用率,保證護理學生足夠的校內技能訓練時間,并做好一對一的技能考核。其次,根據學校發(fā)展規(guī)模建立建全臨床合作教學基地,利用護理學生臨床實習和見習,通過臨床實景體驗、操作情景模擬、課后臨床實踐等方式來提高護理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
2.3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板塊
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開設相關護理人文課程為基礎,在老師言傳身教的同時,適當采取邀請醫(yī)院專家和優(yōu)秀護士進行講座、護理學生臨床實習見習分享感受等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提升護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如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護士人文素質修養(yǎng),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開設護理導論,大學二年級第一學期開設護理倫理與法規(guī),大學二年級第二學期開設護理心理學,每門課程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1:1、以2學分計入總學分。
3“三位一體”民辦護理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成效
護理教育模式改革是促進我國護理行業(yè)發(fā)展的源動力,對培養(yǎng)高水平護理人才和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叭灰惑w”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主要取得以下成效:①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方案。圍繞“三位一體”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培養(yǎng)目標,綜合考慮學生基本素質、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參照護理職業(yè)崗位任職要求,引入醫(yī)學行業(yè)企業(yè)技術標準或規(guī)范,體現(xiàn)臨床職業(yè)崗位的任職要求,以職業(yè)活動過程為主線,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職業(yè)能力形成為目標,構建了“三位一體”的模塊化專業(yè)課程體系,突出了“崗、證、課”一體的融通。構建了適應社會和企業(yè)要求的、與行業(yè)標準相銜接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將專業(y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融合,實現(xiàn)“教學做”一體有機融合。②確立“三位一體職教觀”,深化高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內涵。將學校與社會、行業(yè)、醫(yī)院有機聯(lián)系起來,充分發(fā)揮“學?!薄ⅰ搬t(yī)院”和“社會”三種教育主體的不同作用,并實現(xiàn)“學?!?、“醫(yī)院”和“社會”的三方共建、共享、共贏,促使職業(yè)教育向人性化、多元化、開放性發(fā)展。隨著臨床護理模式的轉變,高等教育對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如何培養(yǎng)適應臨床需求的高素質型護理人才成為了當今護理教育研究的重點。本文通過改革現(xiàn)有的民辦院校護理教學模式,制定適合民辦院校護理教育需求的“三位一體”人才培養(yǎng)模式,旨在構建系統(tǒng)合理、符合社會需要、適合護理專業(yè)發(fā)展以及滿足護理從業(yè)者個人發(fā)展要求的護理教育模式,為完善我國民辦高校護理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供參考依據,以推動護理教育的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新型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日軍,楊慶愛,王若維,等.民辦本科院校護理學生臨床見習現(xiàn)狀及對策[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49(19):2442-2443.
[2]張佩,王若維,楊慶愛,等.民辦院校本科護理專業(yè)課程體系優(yōu)化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2):115-116.
[3]譚美春,房春娟,劉歡.民辦院校護生實踐教學模式和考核方法的研究[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10):559,355.
[4]任力威.遼寧民辦本科院校辦學定位問題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1.
[5]劉雨晴,陳曉莉,花蕓.概念式教學在護理教育中的實施現(xiàn)狀[J].中華護理教育,2016,13(12):938-942.
[6]朱林美.運用新理論深化高職護理專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措施[J].教育教學論壇,2016(47):261-262.
[7]姜安麗.21世紀護理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及我國護理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和發(fā)展策略[J].護理雜志,2005,21(6):1-3.
[8]代雨,何玲梅,王俊峰.護理人文關懷教學模式建設研究[J].時代教育,2017(2):37.
[9]李娜,周猛,曲晨菲,等.民辦院校高等護理職業(yè)教育改革思路[J].世界臨床醫(yī)學,2016,10(7):265-266.
[10]趙瑛.民辦院?!秲瓤谱o理學》和《健康評估》課程整合探討[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13):105.
[11]李蕊.民辦高校高職護理專業(yè)(美容方向)電子教案的制作與應用[J].電子制作,2014(8):137-138.
【關鍵詞】肺心??;自我護理教育;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能力
肺心病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疾病,主要特點在于病程較長、進行性加重等。相關資料表明,我國近年來肺心病年均死亡人數(shù)已經達到100萬,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因此,探究一種連續(xù)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有重要意義[2]。本文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自我護理教育對肺心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響,其中給予自我護理教育的觀察組患者效果理想,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80例,男女比例為48:32,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4.3±5.8)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3±1.8)年。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納入標準:(1)符合全國第二次肺心病專業(yè)委員會修訂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診斷標準;(2)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認知異常及意識障礙者;(2)嚴重器官疾病者;(3)有精神病史者。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內容包括:指導患者適當運動,提升機體免疫力;注意隨天氣變化增減衣物,防止因感冒加重病情;必要時注射卡舒寧等免疫增強劑[3]。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自我護理教育,具體內容包括:
1.2.1疾病知識教育
對患者及其家屬開展疾病知識教育,主要采用集中講座、個別指導、咨詢答疑、發(fā)放宣傳材料等等方式,對肺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進行講解,并讓其能夠充分了解治療原則、加重病情誘因以及防御措施。
1.2.2合理運動
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幫助患者選擇合理的運動方式,確?;颊呱眢w能夠得到及時恢復,主要運動方式包括慢跑、騎車、打太極拳等。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肌訓練,包括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兩種方式,主要方法如下:患者行站立或坐位,將手放在胸骨下端雙側肋緣交界處,鼻孔吸氣,縮唇呼氣,確?;颊吆粑鶆颉?次/d,10~15min/次,指導患者反復訓練[4]。
1.2.3訓練患者日常管理能力
為患者咳嗽和排痰提供有效方法,當患者排痰困難時,需要拍擊患者背部幫助患者排痰,對痰液粘稠患者,可采用霧化吸入,并要求患者多喝水[5]。
1.2.4訓練患者調節(jié)情緒能力
護理人員需及時觀察患者的情緒,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情緒。教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能夠有效改善病情,并為患者提供減壓指導,幫助患者建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于性情暴躁患者,需要及時調整患者心理情緒,避免病情加重。
1.3評價標準
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對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分,主要包括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責任感、自我護理概念、健康知識水平等4個方面,每個方面滿分均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則護自我護理能力越強。采用Cotes自我生活能力量表對患者自我生活能力進行評分,主要包括生活自理、洗浴、穿衣、坐起、說話、步行、上臺階、爬坡等8個方面,評分采取8分制,分數(shù)越低,自我生活能力越強[6]。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觀察組自我護理技能(84.23±4.52)分優(yōu)于對照組(74.32±6.25)分(t=8.126,P<0.05),觀察組自我護理責任感(87.41±6.52)分優(yōu)于對照組(77.14±8.98)分(t=5.919,P<0.05),觀察組自我護理概念(85.92±4.56)分優(yōu)于對照組(65.22±6.15)分(t=17.100,P<0.05),觀察組健康知識水平(88.24±5.66)分優(yōu)于對照組(68.24±8.36)分(t=12.529,P<0.05),觀察組各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自我生活能力評分,觀察組評分為(3.05±1.13)分,對照組評分為(4.28±1.15)分,觀察組自我生活能力評分低于對照組(t=4.825,P<0.05)。
3討論
自我護理教育具有多樣化的形式,通過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操作示范自我護理技術,普及病情及用藥相關知識等,并對患者的飲食、情緒進行管理調節(jié),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能力[7]。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觀察組各方面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根據評價標準中的相關規(guī)定可知,干預后觀察組自我護理能力優(yōu)于對照組。原因在于,自我護理教育能夠幫助患者正確地認識疾病,并從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責任感、自我護理概念、健康知識水平等4個方面對患者進行引導,使患者為保證生存、維持健康而采取一定的行為,以滿足患者自身需求,維持正常生命過程,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自我生活能力評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自我生活能力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原因在于,患者在掌握一定自我護理技能和疾病知識后能夠主動訓練自身各個方面的生活能力。杜美芳[8]在研究中認為,對患者進行自我護理教育,為患者提供有序的干預措施,并積極改善患者的飲食和情緒,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在自我護理教育中,需要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聯(lián)系,確保患者能夠按照自我護理教育積極配合治療,以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9]。綜上所述,自我護理教育能夠有效提升肺心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能力,臨床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楊朝娣,楊會玲,張紅俠,等.循證護理干預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自護能力的臨床影響[J].河北中醫(yī),2014(8):1240-1241.
[2]王安農.淺談老年患者的自我護理與家庭護理[J].醫(yī)學信息,2014(23):459.
[3]劉曉春,龍芙蓉,王會芳,等.自我護理教育在住院肺心病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3,10(3):105-107.
[4]單守梅.健康教育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yī)藥,2013,26(2):338-340.
[5]羅俊,張素蓉.護理干預對肺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8):322-323.
[6]陳梅娟.對老年肺心病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2):137-138.
[7]應利園.系統(tǒng)健康教育對提高肺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意識的臨床探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2):388-389.
[8]杜美芳.自我護理教育對肺心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響[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5(7):152-153.
[關鍵詞]延續(xù)性護理;自我護理教育;包皮環(huán)切器套扎;圍手術期;術后并發(fā)癥;滿意率
包皮過長、包莖不僅妨礙發(fā)育,還可引起炎、包皮炎等健康問題,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兒童包皮環(huán)切的需求越來越多。四川省遂寧市中心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采用包皮環(huán)切器治療小兒包皮過長和包莖,均在門診局麻下完成。因該手術簡單快速,醫(yī)護人員與患者溝通時間短,大部分患兒家屬不了解包皮環(huán)扎術,護理知識缺乏[1],普遍存在焦慮、緊張、恐懼等心理問題。術后部分患兒因自我護理不當導致套環(huán)滑脫出血,術區(qū)嚴重水腫、崁頓、術后感染、切口裂開等并發(fā)癥影響傷口愈合[2],甚至導致醫(yī)療糾紛。包皮環(huán)切器環(huán)切術后進行護理宣教是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關鍵[3-4]。延續(xù)性自我護理教育能在護士、患者及家屬之間建立有效互動,為患者提供綜合的連續(xù)性的護理服務,使患者及家屬做好自我護理準備和與健康服務提供者之間的協(xié)調,從而促進和維護患者的健康[5-6],延續(xù)性自我護理教育通過加強對患者的教育和管理,可提升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能力,提高依從性,可最終改變健康結局[7]。術后電話隨訪能維持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態(tài)度,使之繼續(xù)較好的遵守醫(yī)囑[8]。2016年我院開始采用電話隨訪為主的方式在小兒包皮套環(huán)術患兒中開展延續(xù)性自我護理教育,對降低患兒術后并發(fā)癥,提高患者滿意度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回顧性地將2015年我院收治的僅給予門診手術常規(guī)術前教育的包皮包莖患兒作為對照組,共236例;將2016年實施了延續(xù)性護理教育的門診包皮包莖患兒作為觀察組,共251例。兩組患兒均符合包皮包莖診斷標準[9],排除隱匿型、局部炎癥等禁忌,兩組患兒在年齡、病種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兩組患兒均采用一次性包皮環(huán)切器進行手術,術前準備、麻醉方法、包皮環(huán)切器、手術過程均相同。1.3護理教育方法1.3.1對照組:術前常規(guī)宣教,向患兒及家屬講解術后注意事項,發(fā)放自我護理指導手冊,要求患兒遵醫(yī)囑按時復診。1.3.2觀察組:采用延續(xù)性自我護理教育讓患者不斷變化的健康需求在恢復期間獲得個體化的護理[8]。在對照組常規(guī)教育的基礎上,給予延續(xù)性自我護理教育,通過術前面對面教育指導,術后電話溝通教育指導,術后復診溝通、指導等方法,了解患兒居家康復情況,指導患兒及家屬進行自我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3.2.1術前教育:教育對象主要為患兒照護者及患兒自身,講解術后恢復過程、指導示范自我護理方法及應急處理措施,同時發(fā)放自我護理指導手冊以供照護者及患兒查閱。①術前心理支持:對患兒采用關愛+鼓勵式教育,消除患兒的恐懼心理,鼓勵其配合手術;②手術及恢復過程介紹:手術過程無痛苦,手術時間短(一般5~7min),術中無出血。術后3d術區(qū)有不同程度的腫脹、青紫等現(xiàn)象,粘連嚴重的患兒反應在一定程度上會更明顯,但以上癥狀在手術3d后會逐步消退;③根據自我護理手冊講解傷口護理,術區(qū)情況觀察,異常情況處理等包皮套扎術后護理知識;④并發(fā)癥及風險處理:該手術術后并發(fā)癥主要為套環(huán)滑脫出血、坎頓、傷口感染等。出血見于套環(huán)滑脫,多發(fā)生于術后3~5d,患兒過度活動或外力碰撞,表現(xiàn)為傷口滴血,或局部傷口脹痛不能忍受,處理:立即壓迫局部,撥打科室應急電話復診??差D,患兒生理性,冠狀溝跨過套環(huán),消退一般能自行回縮,如不能自行回縮,需及時復診處理,避免發(fā)生坎頓。術區(qū)感染,多與護理不當及患兒體質較差有關,局部表現(xiàn)為術區(qū)發(fā)紅,水腫不消,皮溫升高,膿性傷口分泌物流出,傷口裂開,需及時復診處理。1.3.2.2術后康復期延續(xù)性自我護理教育:采用電話溝通的方式進行,了解術區(qū)恢復情況,給予個性化自我護理指導,術后3d內每日隨訪指導1次,無異常患兒每周復診一次,患兒監(jiān)護人可隨時電話咨詢相關護理問題,通過電話隨訪和復診了解患兒術后傷口局部情況、自我護理情況,對居家過程中存在的護理問題及因此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及時給予糾正和處理,滿足患兒康復過程中個體化的護理和治療需要。
2觀察指標和統(tǒng)計方法
2.1觀察指標:①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發(fā)生率:滲血、崁頓、感染、切口裂開;②恢復情況:平均水腫時間與平均愈合時間;③滿意率。2.2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IBM公司開發(fā)的SPSS19.0商業(yè)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與分析。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