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詩歌教學的基本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詩、歌謠、創(chuàng)編、語流、語感
說唱能力是兒童語言技能的重要方面,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分級目標中對小學生說小詩、唱歌謠的數(shù)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將詩歌引入小學英語課堂,不僅便教利學,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兒童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還能開啟心智,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節(jié)奏智能。小學英語以學習語言基礎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興趣為主要目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詩歌以它詞句簡單、內(nèi)容生動、形式活潑、韻律優(yōu)美等特點,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是叩開小學英語入門教學的有效形式。
一、詩歌的運用
1、詩歌與字母教學
字母教學是英語基礎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階段的教學教師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字母學習如果充滿樂趣,學得輕松,就會為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1)形象增趣,鞏固記憶
在字母教學中,字母的讀音、書寫和辨認是教學的重點,而且學生容易把英語字母和漢語拼音混淆,如果在同一學習形式上不斷重復讀寫,或者單純地用對中學生一樣的方法進行歸納總結(jié)的話,小孩子會感到了無生趣、枯燥乏味,從而影響了他們注意的穩(wěn)定性,抑制他們的記憶力。利用兒歌來刺激孩子們的大腦神經(jīng)興奮點,對鞏固記憶有一定的效果。如把大寫字母編成中英文結(jié)合的歌謠:
尖尖三角長雙腿AAA;雙劈葫蘆齊又齊BBB;
新月彎彎亮無比CCC;半圓氣球打足氣DDD;
搬來青山橫豎起EEE;風兒吹起兩條布FFF;
凳子擱在月亮里GGG;一跟條檔難成梯HHH;
筆直旗桿人人愛III;一條釣鉤把魚牽JJJ;
……
兩個V字手牽手WWW;會打叉叉做老師XXX;
彈弓光剩木柄在YYY;白鵝一游游出海ZZZ。
又如:寫字母時編首兒歌幫助學生掌握書寫要求:四線三格,大寫字母上兩格、可頂格;小寫字母認準格、撐滿格。
類似這樣的兒歌,孩子們讀起來很上口,如同玩游戲一樣,在輕松愉快的吟唱中記住字母與書寫要領。
(2)適度拓展,掌握規(guī)律
在語言的游戲中,我讓學生不斷地、重復地練習優(yōu)美、生動規(guī)范的語言,如小詩、繞口令、兒歌等。在字母教學中,我采用chant來訓練學生的語音、語感和語流。
突破重點難點:按發(fā)音歸類是字母教學的難點,為此,我們可以編首兒歌幫助學生找出規(guī)律:AAA Let’s say A; HHH What a day; JJJ Don’t play; KKK Don’t stay; AHJK KJHA; Let’s say AHJK
注重情景操練:如O, O, it’s a bone.;It’s a big bone;Bone, bone, a big bone;The dog likes the big bone. O, O, it’s a rose.;It’s a red rose;Rose, rose, a red rose;I like the red rose.
總結(jié)拼讀規(guī)則: 如cake,face,date;white, kite,bike,nice;nose, home, note;
拼讀單詞時,可讓學生根據(jù)漢語拼音的發(fā)音規(guī)則進行拼讀,并鼓勵學生舉例,找出發(fā)音的規(guī)律,經(jīng)過多次的總結(jié),從而掌握單詞拼讀的規(guī)則。
這些語言游戲不僅促進了兒童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空間。
2、詩歌與單詞教學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材料,是語言的三要素之一,離開詞匯就無法表達概念,詞匯不豐富,也必然影響思想交流。學生掌握的詞匯越多,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就越強。但詞匯相對句子教學單詞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容易脫離語境而變得枯燥乏味。詩歌既押韻,又瑯瑯上口,深受學生喜愛,如果把學生要記憶的單詞編成詩歌,學生記憶單詞的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1)詞句一體化
詞匯是建房子的磚頭,但光有磚頭還建不出房子。李陽認為“學習的對象不應該是孤立的發(fā)音、單詞、語法,而應該是句子”,“人與人交往的最基本單位是句子” ,“句中掌握的單詞是有生命力的單詞”。現(xiàn)代英語教學法主要流派“直接法”和“全身反應法”都強調(diào)“句本位”。孤立的單詞在特定的情況下是可以表達完整意思,但很多情況下會引起歧義。把單詞放入句中,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單詞的含義,且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如學了顏色類單詞時,我把單詞放入句中:“red, red, I like red; blue, blue, it’s blue; orange, orange, my favourite colour is orange…”又如學習了家居類單詞后我讓學生這吟誦:“door, door, open the door, please open the door; tap, tap, turn on the tap, please turn on the tap… ”另外如:“man, man, he is a man; woman, woman, she is a woman; tall, tall, the boy is tall; long, long, the hair is long…” 詞句一體化,學生記憶的單位則是句子,有整體感,有助于他們體會英語的語流。長期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造句的能力,提高言語表達能力。
(2)說唱表演化
歌謠通常短小精悍,音韻和諧,為孩子所喜愛。學生學唱一首小詩或?qū)W說一段歌謠,遠比他們學說幾句英語來得容易。因此我在教學中,常用此法,屢試不爽。同時,我還根據(jù)內(nèi)容設計相應的動作,結(jié)合游戲,讓學生邊唱邊演。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又能幫助其準確理解意義,幫助記憶。這類語言活動學生在校園內(nèi)外都可以邊玩邊說,能將英語學習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在無意識中反復操練語言,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如:在學牛津教材3A 動物單詞時,我讓學生邊說單詞邊模仿其動作,學生說演不亦樂乎。bird, bird, I’m a lovely bird.(邊做小鳥飛行的動作);cat, cat, I’m a small cat.(兩手五指分開在臉前由中間向兩邊分開);dog,dog, I’m a little dog.(兩手放頭上作耳朵的樣子);monkey,monkey, I’m a thin monkey.(把手放在頭頂學孫悟空的樣子);elephant,elephant, I’m an elephant.(雙手握住,下垂搖晃); tiger,tiger, I’m a big tiger.(作出向前猛撲的姿勢); zebra,zebra, I’m a tall zebra. (雙手向前劃動,象馬一樣奔跑);panda,panda, I’m a nice panda. (雙臂輪流向前環(huán)抱) 。又如:在教學4A Unit7 It’s late.一課時,我讓學生邊說口令(數(shù)字)邊做運動,起到了較好的效果。One, two, stand up; Three, four, how are you? Five, six, have a seat; Seven, eight, sit up; Nine, ten, work hard.
明快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像嘩嘩流淌的山泉,給人,再加上手舞足蹈這就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們所有的感官,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記住了單詞。
(3)操練韻律化
教學單詞離不開操練,但大量的機械操練使學生味同嚼蠟,毫無趣味。學生總是喜歡新奇的事物,如果我們在詞句的節(jié)奏上稍作變化,就能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首先,可以改變單詞音的長短。這項練習結(jié)合句子操練更好,如:“Jim’s juice and key are in the kitchen.”(邊說邊引導學生有節(jié)奏地拍手),同一句話說幾遍,隨著學生認讀的熟練程度,擊掌的速度也隨之逐漸加快,比一比誰說得又準又快。這樣訓練可以改變學生一字一頓說英語和拖調(diào)的習慣,通過朗讀讓他們體會弱讀、失去爆破等朗讀技巧,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
其次,可以改變音的高低。如:一對反義詞long和short可以這樣操練:long,long,long(聲音越來越高),short,short,short(聲音越來越低);又如tall,tall,tall(聲音越來越高,用手演示越來越高),short,short,short(聲音越來越低,用手演示越來越矮),還有fat和thin等等。把這些反義詞放在一起比較著操練,聲音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學生樂于參與,興致盎然,單詞的含義也記得牢、記得準。
二、詩歌的創(chuàng)編
處于成長期的小學生,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敢于標新立異。在教學中,教師應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尊重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他們創(chuàng)編小詩、兒歌等,從而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小學英語語言淺顯、語法結(jié)構(gòu)單純,英語兒歌作品的語言特別強調(diào)形象性,著力于對人和事物的具體描繪,突出它的形態(tài)感、色彩感和動作感。因此,它所描繪的人、物,使孩子們念起來感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觸其物。為此,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小詩、兒歌等。
1.摹聲法
小學生主要是通過視覺和聽覺感受器接受外部事物的,進入大腦的許多信息中,音響效果給孩子們的印象是很深刻的。所以摹聲能引起小學生的聽覺直感,喚起他們對事物的注意、想象和理解。例如在教學3A動物單詞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動物的叫聲來編類似這樣的歌謠:
“Cat,cat,cat,miaow-miaow-miaow.
Dog,dog,dog,woof-woof-woof.
Duck,duck,duck,quack-quack-quack…”。
2.問答式
這種英語兒歌的特點是以設問作答形式表達內(nèi)容,可以一問一答,也可以多問多答。此外,還可以延伸連續(xù)問答,直至問不出答不出才終止。這類問答式兒歌形式活潑、問者自由,答者也無拘無束,句式簡單,便于小學生自編自答。例如:在學牛津教材3B Do you play…?一課對話時,可編成歌謠:
× × × ×
××× × × × ×
What’s your name? I am … Do you like football?
× × × × × × × ××× ×
No, I don’t.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baseball.
3.猜謎式
猜謎是富有游戲趣味的活動。含蓄的謎面中所蘊含的強烈懸念正投合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猜謎是一種機敏和智慧的競賽,對于開發(fā)小學生的智力,提高辨別、聯(lián)想能力大有裨益。如:牛津教材4A unit2這一單元,“What’s this/that?”是本單元訓練的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將B板塊單詞與句型結(jié)合起來編說歌謠 :“What's this ? Guess,guess,guess. A pen? A ballpen? No, no, no. What's that?Guess,guess,guess. A book? A bookmark? Yes,yes,yes.”。
另外,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勾勒簡筆畫,并根據(jù)圖畫內(nèi)容激發(fā)其創(chuàng)編詩歌的靈感。如:在教學牛津教材4A unit3時,我在教學了“in, on, under, beside, behind, between”等方位詞后,我創(chuàng)編了一首My study的小詩:
Oh, where? Oh, where?
Where’s my notebook? It’s on the desk.
Where’s my desk? It’s beside the bed.
Where’s my bed? It’s between the walls.
…
我把小詩的內(nèi)容用畫表示出來,孩子們看到我能邊說邊畫,也躍躍欲試。我便順水推舟,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自己的臥室,模仿老師,自編 My bedroom的小詩。每個學生各盡其能,參與其中,畫畫說說,其樂融融。
三、詩歌教學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會根據(jù)教學實際選用或自編一系列的詩歌,通過教學的實踐、探索和總結(jié),我認為所采用的詩歌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導向性 詩歌要生動活潑,易學易記,要與所學的新知密切相關,能強化教學目標,突出教材重點、難點,能提高學生的能力。
2、啟發(fā)性 敏捷的思維能力是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根本條件。教師所選的英語詩歌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必須注意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3、趣味性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設計詩歌需要教師多費心思,詩歌教學的形式應活潑多樣,這樣才有利于學習,又符合寓教于樂的原則。對小學生來說,單一的朗誦方式會令他們厭煩,老師應善于營造氣氛,充分運用生動的口頭語言和身體語言來感染學生,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4、靈活性 詩歌朗誦的形式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同桌或是小組合作;詩歌既可以是課堂任務型教學的一種形式,也可作為任務型教學的課外延伸。如:布置學生一個調(diào)查任務,讓學生課后就一個話題進行討論,讓學生課外收集、欣賞或創(chuàng)作一首英語詩歌等等。
另外,我們在英語教學中還應把握好詩歌教學的度,詩歌只是英語教學的一種輔助形式,切不可單純地為了“詩歌”全盤圍繞詩歌教學。
著名英語教材《基礎英語》的作者C.E埃克斯利說:凡能激發(fā)學生喜愛學習英語的方法,則是教英語的最好方法。而使學生厭惡學習英語的方法則是最壞的方法。實踐證明,用詩歌來進行英語教學,能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在樂中學,學中樂,是一種成功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而由此獲得的知識和情感,必將給孩子們未來的英語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愿英語詩歌之花在英語教學中更加美麗地綻放。
參考文獻:
1.
國家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
胡澄宜 “英語誦讀教學法——激或小學英語入門教學的有效途徑”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2期
【摘 要】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重要目標,高度重視詩歌教學,是語文新課程改革在國際化、全球化背景中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戰(zhàn)略選擇,也是捍衛(wèi)母語教育民族尊嚴,引導學生吸收本民族文化智慧的有效措施,本文就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歌教學;創(chuàng)新對策
1. 當前小學語文詩歌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學目的過于功利化。 雖然我國一再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貫徹實施,但是應試育觀念在傳統(tǒng)詩歌教學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和升學率,教師在開展詩歌教學過程中,只能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對于備考知識的傳授與強化方面,在詩歌教學中,將對于詩歌的解析轉(zhuǎn)化成為“填鴨式”的背誦與默寫課。而學生迫于老師、家長對于成績的過于重視,常常將重心放在英語、數(shù)學等成績提升較快的學科,從而淡化了對于詩歌的學習。
1.2 詩歌教學的方法存在問題。 不注重方法的改革,不講究上課環(huán)節(jié),就是老三套,死摳字詞,理解句意,總結(jié)思想,這個程序成了不少老師的一成不變的模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方面,課內(nèi)古詩的教學絕大多數(shù)教師還是秉承傳統(tǒng)采用串講法,即按照逐字逐句地解釋,串講詩意,最后讓學生背誦默寫的步驟進行”而且,教學時往往不是從學生已有的基礎為起點,比如教學那些學生幼小時就接觸過,甚至能背誦如流的古詩(如駱賓王的《詠鵝》,李白的《靜夜思》等),教師仍然當作全新的內(nèi)容,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這樣,既浪費時間,效果又不是很好,其實教師可以采用自學點撥法,即讓學生先自學,然后交流,老師對難點進行點撥。
2. 改進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策略
2.1 明確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中的主體參與就是學生作為具有自為性、可為性與作為性的主體對教學在自己角色上的一種主觀能動。這種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非常像中國傳統(tǒng)諺語所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學生自己感受到學習的需要, 并能從學習中得到快樂,這種學習才是最有效的, 這種課堂才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因此,在課堂中,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需要, 把學生當成教學的主體。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如果課堂是一個舞臺, 那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 真正的參與者、學習者并展示才華的人, 應該是也只能是學生。即以《別董大》而言, 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試著自己說出這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分別的留戀、安慰和樂觀的意義來,至于詩中表現(xiàn)的喜悅感情, 以及深層的對祖國的熱愛, 應該鼓勵學生自己表述。這既是對詩歌大意的掌握, 也是對兒童說話表述能力的培養(yǎng), 對愛國精神的培養(yǎng)。
2.2 以讀為本、領會詩意、感悟詩情。 “以讀為本”是語文教學的魂。古人對詩歌的理解有著十分精辟的論斷,他們強調(diào)讀詩主要品味詩中表達出來的一種意,一種情,一種韻,而不是落得太實,講解太清楚,因為很多詩是只可意會而不能言傳的。詩歌的特點是富于節(jié)奏美,韻律美和意境美,誦讀起來瑯瑯上口,回腸蕩氣,使人百讀不厭。只有把節(jié)奏韻律全讀出來,才能漸漸體會詩歌之精妙,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誦讀為本,要求學生在理解基本詞義、句義的基礎上,通過誦讀,反復吟詠,體會古詩的韻律,意境。引導學生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和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2.3 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進行詩歌教學。 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內(nèi)容豐富的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圖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等是多樣而豐富的。根據(jù)小學生對具體形象事物感興趣的心理特點,非常有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作品。我所以采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有兩方面特別優(yōu)勢。一方面是多媒體的畫面,因為教材上的圖畫比較簡單,不夠生動形象,激發(fā)不出學生的感情,而采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讓學生欣賞更多的圖片,這些圖片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領悟詩意、詩境。詩是抒發(fā)詩人的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過形象構(gòu)成一種意境,如果教師能把詩歌抽象凝煉的語言與多媒體具體形象的圖畫聯(lián)系起來,將詩歌中的形象化為作用于視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圖片,那詩歌教學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多媒體的音樂。許多詩歌都是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讀來瑯瑯上口,扣人心弦。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2)03-0131-01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古詩作為我國科學文化的精髓,是我國文學里的一個奇葩,是我國豐碩的文化遺產(chǎn)。中國古代詩歌記載著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歷史,有著獨特的審美風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愛國思想、審美情趣、健全人格,都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詩歌在小學語文課本中,代表著高品味的文學趣味,小學生可以從古代詩歌中吸取精華,陶冶情操,豐富小學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zhì)。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通過古代詩歌教學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接受愛國主義熏陶與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學生在古代詩歌教學實踐中受到心靈的陶冶和潛移默化的感染,培養(yǎng)偉大的人文精神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教育意義,現(xiàn)將小學古代詩歌教學作一初探,其方法如下:
一、提前預習、查找資料、了解背景
提前預習、查找資料、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拉近作品與學生的距離。古詩詞,它用的是古漢語語言含蓄精煉,句子跳躍性大,許多生活環(huán)境與學生實際相距甚遠。為了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輕松,愉快地學習,很快的融入詩歌的美妙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課前布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時代背景等資料,這樣即為下一步學習古詩作了鋪墊 ,又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以讀為本、領會詩意、感悟詩情
以讀為本”是語文教學的魂。古人對詩歌的理解有著十分精辟的論斷,他們強調(diào)讀詩主要品味詩中表達出來的一種意,一種情,一種韻,而不是落得太實,講解太清楚,因為很多詩是只可意會而不能言傳的。詩歌的特點是富于節(jié)奏美,韻律美和意境美,誦讀起來瑯瑯上口,回腸蕩氣,使人百讀不厭。只有把節(jié)奏韻律全讀出來,才能漸漸體會詩歌之精妙,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誦讀為本,要求學生在理解基本詞義、句義的基礎上,通過誦讀,反復吟詠,體會古詩的韻律,意境。引導學生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和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如,我在教學古詩《望廬山瀑布》時,采取多種讀法。如,范讀、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配樂讀、背誦等,從形式各異的閱讀中領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中的意境,激發(fā)學生感情上的共鳴。為了使學生充分體會詩中的意境,配合詩歌內(nèi)容,我還讓學生扮演詩人誦讀古詩。并配合樂曲伴奏誦讀,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融入了詩境,深刻體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想象,領會詩境
詩歌的文字是具有概括性,詩歌描繪的圖畫是粗線條的,意境的跳躍往往較大,因此,要學生準確地理解詩意,深入地融入詩境,離不開教師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只有讓學生進入詩境,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引起情感上共鳴。在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理解基本詞義、句義的基礎上,自讀自悟,初步領會詩意,再結(jié)合詩人當時的背景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然后指導學生將自己置身其中,去品味詩人當時的心境,領悟詩的意境。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不僅可以升華學生的思想感情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而且能夠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想象力,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教學《泊船瓜洲》這一首詩時,首先設景激情,了解詩意?;具^程:1.教師導語揭示題目。2.解題,教師問:“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解讀。3.誰能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在學生簡介的基礎上,教師再投放課件加以補充。4.品讀詩歌,理解詩意。先讓學生自讀,讀出韻味,再同桌交流,初步領會詩意。再深究詩意,悟出詩情。在學習詩句時我提出以下問題:1.作者是在什么情況下,什么時候泊船瓜洲的?2.京口,瓜州,鐘山在什么地方?3.王安石的故鄉(xiāng)是哪里?4.“一水間”“一水”指什么?“間”是什么意思?5.“春風又綠江南岸”?!熬G”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作者要用“綠”字?這個“綠”字好在哪里?6.“明月何時照我?!北憩F(xiàn)了作者的什么心情?通過一系列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慢慢地走入詩境。不但幫助學生理解了詩意,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引導學生,領會詩人在寫作時發(fā)揮想象,用詞巧妙。
四、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進行詩歌教學
[關鍵詞]閱讀教學;語文教學;目標層次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712(2013)25-0059-05
一、小學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界多年來關注的焦點,教師和學者做了許多相關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大量成果和顯著的進步,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很多教師注意到了語文能力的遷移和運用,但是僅僅停留在對語言文字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上,缺乏更深層次的學習和思考,導致語文課堂上的閱讀教學徘徊在淺層次的分析理解上。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需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理解。本文以《石灰吟》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作為案例,通過案例分析總結(jié)語文閱讀教學的得失,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兩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焚燒、干錘萬鑿。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了解詩歌大意,感悟詩人頑強不屈、清白做人的高尚情懷。
3.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二)課堂觀察記錄表1課堂觀察記錄表
〖XB,HT10.H,WT,ST,J*2;Y0〗序號1教師的問題1學生的行為1教師對學生
行為的反饋1教學行為的
有效性分析11“吟”是什么意思?1吟誦。1朗誦、吟誦、抒情、言志。1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嘗試運用。21還知道哪些題目中有“吟”字的詩歌?1《游子吟》《暮江吟》。1131對作者有哪些了解?1為官清正;軍事家、詩人。1真好!還有嗎?1除了對作者的了解,還應首先掌握學生對石灰的了解程度。41讓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讀通、讀順。1自讀。1指導讀“粉身碎骨”,并范讀。1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情況。51同學們互相說說對詩句的理解好嗎?1學生互相討論,書寫“焚”字。1“若等閑”說得很準確。161對這首詩你還想了解什么?1為什么寫?代表了于謙的什么品質(zhì)?在什么情況下寫的?1不僅要知道詩句意思,還要體會作者的情感和品質(zhì)。1質(zhì)疑。71你們見過石灰嗎?有什么印象?1看圖片、視頻。1品讀詩句。1順學而導。81作者為什么寫石灰?1誕生過程和于謙的經(jīng)歷相似;正直磊落、堅強不屈。1對哪句話最有感受?帶著你的想象再讀。1解疑。91用什么形容石灰?1不屈不撓,歷經(jīng)磨難。11生成的資源,可引導學生理解石灰經(jīng)過錘煉達到清白的過程。101清白指的是什么?1做人要清廉。1要清清白白做人。1111當時是什么樣的時代背景?1內(nèi)憂外患,瓦剌入侵??搓P于于謙的資料,聽教師解說。1內(nèi)憂是什么?
看完后有什么想說的?1121于謙是怎樣的人?1大愛。1他的精神就是石灰的精神。1結(jié)論不應出自教師之口,教師可以回應學生的答案。131有一個詞最能體現(xiàn)于謙的品質(zhì),是哪一個?1清白。
當官員們……時,他的清白是……;當強敵入侵時……,他的清白是……;當枉遭誣陷時……,他的清白是……1這個清白指的是什么呢?
你能不能體會得更深?這是中華民族的氣節(jié)。
再讀詩歌。1通過背景理解內(nèi)容和情感是學習古詩的好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強敵入侵與清白無關,而是與烈火焚身、千錘萬擊相關。本詩僅注重“清白”一詞不夠。
小結(jié)學法??苫貞獙W生的質(zhì)疑,讓學生自主判斷。141借助石灰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種方法叫做什么?1托物言志1“志”,就是遠大志向。讀一讀《滿江紅》《過零丁洋》《出塞》,這些詩歌分別托什么物?言什么志?1學生能主動提出問題更好。
教師指導學生遷移學習,可以促進學習深入。(三)課堂現(xiàn)象分析
教師的教學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破題引入――初讀質(zhì)疑――內(nèi)容理解――表達遷移。這一教學流程基本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自讀、質(zhì)疑、交流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注重了理解、遷移,是大多數(shù)教師通常采用的教學流程,我們平時看到和網(wǎng)上查詢到的教學案例大多沒有能夠超過這個設計思路。
但是,我們是否可以進一步思考:學生理解了“吟”,是否能真正感悟“吟”?是否能夠嘗試“吟誦”詩歌呢?學生理解了作者的“不屈”“清白”,是否內(nèi)化為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行為參照呢?學生理解了“托物言志”,是否能夠運用在自己的表達上呢?要探討這些問題,就需要思考課堂教學的層次。
二、語文課堂教學的層次
學習本身是有層次的。由于受到課堂教學諸多變量的影響,不同的教師、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不同的內(nèi)容,均會對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產(chǎn)生影響。其中,除了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以外,最重要的變量就是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學生知識結(jié)構(gòu)、生活經(jīng)驗、思想方法以及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的差異,使每個人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實現(xiàn)程度(這里所說的“理解和實現(xiàn)程度”,是指學生學習達到的層次)都是不同步、不均衡的。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狀把學生引導向“最近發(fā)展區(qū)”。
因此,課堂教學的層次,指的是通過課堂教學,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實現(xiàn)程度。布盧姆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類:認知領域――知道(知識)、領會(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動作技能領域――知覺、定勢、指導下的反應、機制、復雜的外顯反應、適應、創(chuàng)作;情感領域――接受或注意、反應、評價、組織、價值與價值體系的性格化。[1]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學習活動首先是認知活動,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滲透于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項內(nèi)容之中。區(qū)培民基于認知發(fā)展的層次性,將閱讀教學水平劃分為四個層級,即認知性閱讀技能、理解性閱讀技能、評價性閱讀技能、創(chuàng)造性閱讀技能。[2]因此,從認知的角度,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可以分為“識記(認識、記憶)――了解(理解、概括、分析)――掌握(綜合運用、創(chuàng)造性運用)――鑒賞(欣賞、鑒別、評價)”四個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層次。表2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層級表
1識記1理解1運用1評析記憶1了解1分析1概括1掌握1綜合1創(chuàng)造1欣賞1鑒別1評論字詞閱讀寫作明白托物言志的方法好在哪里(鑒賞)會運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閱讀寫作(運用)知道托什么物言什么志(理解)記住什么是托物言志(識記)
圖1語文能力目標層次圖示因此,教學設計應當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學習層次,而盡可能地指導學生往更高的層次發(fā)展。在上述案例,如果學生很容易就知道了托什么物、言什么志,那么就可以進一步遷移到其他托物言志的文本學習;如果大多數(shù)學生也能順利完成遷移,那么可以嘗試練筆、寫作。
三、教學層次設計的策略與建議
(一)以課標的層次來把握教學的層次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高年級閱讀理解的要求:“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薄伴喿x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盵3]
課標提出的語文閱讀教學層次包括:1.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3.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4.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教師在本課的教學中重視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方法,學生對作者思想感情的體會還是比較到位的,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作者以石灰自許、堅強不屈、清白做人的志向和品格。但是,這都是學生接受了作者或者是教師的思想,他們是否將之真正內(nèi)化了呢?是否真正認同這一思想呢?這一點難以在課堂上觀察到,但是從教師授課的方式可以看出來,課標要求學生“作出自己的判斷”,通過學習“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的目標恐怕還沒有落實。
關于“領悟”表達方法,“悟”,除了“理解,明白”外,還有“覺醒、領悟、覺悟”等意思。《說文》曰:“悟,覺也?!北景咐袑W生基本理解和接受了教師的傳授,知道了什么是托物言志,還遷移到其他詩詞,理解“托”什么物、“言”什么志,對“托物言志”基本上有了了解。但是,還缺乏高層次的引領,對于堅強不屈、大義凜然、清白做人的品格和氣節(jié),是否還需要在學生生活中進一步體會、領悟呢?也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二)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設計教學層次
教學的切入點,無疑應當是學生學習的出發(fā)點。引入課文之后,教師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吟”是什么意思?還知道哪些題目中有“吟”的詩歌?對作者有哪些了解?對這首詩你還想了解什么?你們見過石灰嗎?有什么印象?似乎是關注了學生,但仍然缺乏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例如,教學的出發(fā)點是否可以調(diào)整一下?是否可以從學生最需要了解的地方又是最感興趣的地方,同時又是本詩理解的最基礎的地方,那就是“物”。本詩的表達方法是“托物言志”,那么,學習者首先想到的問題應該是“托什么物”,對于小學生,讓他們了解石灰是學習的第一層次。教師通過提問“了解石灰嗎?石灰是怎樣形成的?石灰有什么特點”,讓學生對石灰這個“物”有了疑問,繼而教師通過介紹石灰的錘煉、焚燒的過程以及潔白、驅(qū)蟲、防潮的特點,讓學生對所托之“物”形成清晰的認識。然后考慮到所言之“志”。最后點題,可以說明“吟”即是“言志”的形式。
關于石灰的比喻意義,教師已經(jīng)講得比較清楚了,就是清清白白做人,堅強不屈做事。作者以石灰自許,體現(xiàn)出來的精神就是對國家、對民族的“大愛”。但是僅理解到這個程度,離教學目標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因為,現(xiàn)在的學生往往不知道石灰具有驅(qū)蟲、防潮的作用,還是重要的土木工程建筑材料,甚至可以入藥。如果僅僅是樣子潔白,寄托作者的志向,這是“虛”的層次;那么石灰具有的重要的作用,是否意味著作者希望自己不僅清白做人,還能夠為國家、為民族、為百姓做點事,成為有用的人呢?這就是“實”的理解層次了!因此,從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就能夠進一步深化、豐富對語言和情感的理解。
(三)在運用實踐中深化教學層次
作為一種表達技巧,詠物詩托物言志,在整體構(gòu)思上經(jīng)常用到擬人、比喻、雙關、借代等修辭手法。詠物詩托物言志的關鍵在擬人,而擬人是為了移情,給讀者留下亦物亦我的想象空間。有人認為,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對文章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就可以了。筆者認為,基本的理解學生并不陌生,學生學過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邊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比昙壣蠈W期還學過王安石的《梅花》:“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鄭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睂W生還學過這一類的散文,如五年級上冊的《落花生》、下冊的《白楊》。學生在小學階段對“托物言志”的理解經(jīng)歷了長時間“量”的積累,在這個時候就應該達到一個“質(zhì)”的飛躍。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下,學生應該達到“覺醒、領悟、覺悟”的層次,甚至部分學生可以達到內(nèi)化、運用、鑒賞的層次,為初中階段更好地掌握這種寫作手法做好鋪墊。要達到這樣的層次,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運用這一寫作手法,具體包括遷移閱讀(鞏固運用)和練筆寫作(創(chuàng)造運用)兩個層次,本課的表達遷移環(huán)節(jié)就是運用的前一個層次。那么,本課教學中學生是否能夠真正達到感悟“托物言志”的方法,并學會創(chuàng)造性運用呢?我們來看五、六年級學生的習作:
案例1:《小花》
是的,小花在人們的視野中確實小得可憐,以至有人壓根兒沒有注意到她。她既不能和色彩艷麗的牡丹、娉婷窈窕的荷花、紅似彩霞的杜鵑花相比,也不能與潔白如雪的茶花、冰肌玉骨的水仙花媲美,但她卻有自己獨特的風姿。你看,那紅的、白的、藍的、黃的,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點綴著蒼茫的大地。無論是人跡罕至的偏僻荒野,還是無人企及的懸崖峭壁,到處都有她的影子;無論是風吹雨打,還是烈日曝曬,都無法使她屈服。小花,她使自然界更加美麗,她給世界的各個角落帶了生機。
案例2:《仙人球》
春天來臨時,萬物復蘇,在仙人球“媽媽”的身下鉆出了許多小苞苞,那是小仙人球。小仙人球顯得那么渺小,那么脆弱,好像是小泡泡,一陣微風就能把它們吹跑似的。而它們的媽媽不讓別人碰和欺侮,仙人球卻不斷地往上鉆,終于,在太陽公公和雨露姐姐的陪伴下,小仙人球克服了重重困難,長大了。(來源:小學生作文網(wǎng)http://)
小花、仙人球,都寄托了作者平凡、瘦小而頑強、向上的思想情感,這不正是眾多普通孩子、普通人的真實寫照嗎?可見,小學生能夠初步掌握運用“托物言志”這種表達手法。因此,在理解了文本的內(nèi)容和思想情感之后,教師可以把運用“托物言志”的方法作為下一階段目標,進入深層學習。
總之,有層次的學習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的關鍵。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和需要,設計逐漸深入的多個層次的教學,只要學生能夠達到本層次,即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這樣的課堂才是順學而導、因材施教,才是高效的課堂,也是學生學喜歡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布盧姆 B S,等.教育目標分類學[M].施良方,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教學所占的比重較大。所選作品皆為歷代杰出詩人極具想象力的杰出之作。這些匠心獨具的藝術(shù)精品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shù)想象力和發(fā)散思維力大有用武之地。然而,在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實踐中,習慣于對古詩內(nèi)容進行過細的理解,而忽視對古詩意境進行體驗。教師們陷于詞句教學,學生們忙于品詞解句,古詩的完美意境在教學中被肢解,即使是略有涉獵,也只是淺嘗輒止,敷衍一二。這種單調(diào)的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對學習古詩感到索然無味,折斷了孩子在古詩意境中自由想象的翅膀,不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和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古詩意境教學理應成為古詩教學的重中之重。
借景抒情是意境的基本特征。意境總是以具體物象為依托,離開了客觀事物,詩的意境就無從談起。我們在開展古詩意境教學時,必須緊緊把握住教材中古詩特定的景物,讓學生插上自由想象的翅膀。實踐中,不妨采用如下幾種教學方法進行嘗試。
一、話語描述法
詩歌是一種訴諸視覺的文字藝術(shù),語言的凝煉性和形象性往往留給讀者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間。詩歌的意境又并非那種讓人一眼就能看穿的自露表白,而是一種“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朦朧境界。于是,教師如何在古詩教學中引導學生將個人體悟到的意境用恰當?shù)脑捳Z表達出來,就成了意境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師在指導學生充分理解詩歌語言的基礎上,要巧設話題平臺,讓學生抓住詩定景物,想象出詩中之景,詩外之意。要計學生先想后說,邊想邊說。想得清楚才能說得明白,想得豐富才能說得精彩。如李白《望天門山》一詩: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束。
詩的前兩句寫李白所見到的天門山水雄奇壯觀之勢,后兩句寫詩人行舟楚江時的內(nèi)心感受。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詩中“斷”、“開”、“回”、“出”等動詞,想象出浩蕩長江之水奔騰澎湃、回旋反復的氣勢,以及兩岸青山相峙而立的壯觀景象。繼而話鋒一轉(zhuǎn),提問學生詩人為何能把天門山水寫得如此壯美?自然就能讓學生很快地體悟出李白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和樂觀豪邁的寬大情懷。
二、繪圖想象法
詩歌和繪畫有不解之緣,兩者同為一種發(fā)散性思維藝術(shù)。宋代詩人蘇軾在其《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一文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明確揭示了“詩畫相通”的主張。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詩歌大多景致鮮明,詩境明朗,如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不僅屬對工整,更是“詩中有畫”的上乘之作?!包S”、“翠”、“白”、“青”色彩斑斕、春意盎然;“鳴”、“上”、“含”、“泊”動靜結(jié)合、錯落有致。詩人憑窗遠眺,思緒邈遠。在意境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愉快地拿起手中的畫筆,抓住這類詩歌的特定景物,涂鴉出詩歌如畫的意境。繪畫前,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理解詩歌內(nèi)容,在意境想象的基礎上進行,切忌心中無詩,倉促行事;繪畫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詩中景物的色彩、光線、形狀、角度展開聯(lián)想,既忠實于詩歌原文,又描繪出詩外之意;繪畫后,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議畫評畫,亦可進行繪畫比賽,充分調(diào)動每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真正做到讓學生在繪畫中體會意境,培養(yǎng)想象力的目的。
三、故事作文法
小學語文教材中,敘事小詩也有不少,如《回鄉(xiāng)偶書》《贈汪倫》《清明》《尋隱者不遇》等,它們雖然并不注重事件的本身鋪敘,只是作為詩人抒情言志的一種特殊手段,但是敘事成分仍然較濃,一般情節(jié)完整,敘事方式較為靈活,或直敘、或倒敘、或插敘,娓娓道來,意境感染力較強,對于訓練小學生思維想象力大有裨益。教學中,教師應該把理解詩歌內(nèi)容和想象故事情節(jié)結(jié)合起來,調(diào)動學生的聯(lián)想力,把故事情節(jié)以改寫、續(xù)寫習作的形式寫成記敘文。這種方法,既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詩歌的意境、情感,又訓練了學生文字表達能力,可謂事半功倍。如教學賈島《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可啟發(fā)學生將詩歌改寫成記敘文。
四、媒體演示法
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夠穩(wěn)定,加上其生活閱歷不深,對一些思想內(nèi)容較為深奧的古詩意境體會起來比較困難。如果古詩教學全憑教師口傳身授,教學效果肯定不佳,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運用正好彌補了這種不足。如:教山水詩時投影一張風光圖片,教送別詩時播放一段傷感音樂,教農(nóng)事詩時放映張稼穡影片,為學生創(chuàng)設最佳情境。亦可讓學生上臺操作、演示、解說,鍛煉學生的動口、動手能力。如李紳《憫農(nóng)?二》: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閉田,
農(nóng)夫猶餓死。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方法;問題
當前,小學高年級學生存在著很多的閱讀問題,我們將對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探索創(chuàng)新、科學的教學方法。
一、我國現(xiàn)階段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閱讀中存在幾點問題
(一)閱讀教學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常常被教師所忽略,認為廣泛閱讀并不一定能夠培養(yǎng)語文綜合能力,只有對課本教材的鉆研才能夠夯實基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成績。很多教師認為,小學就是夯實基礎的階段,如何將課上好,讓小學生背誦、熟讀課文,才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他們沒有關注學生的閱讀情況,也沒有注重對閱讀方向和閱讀方法的引導。
(二)閱讀缺乏興趣
很多小學生都是從小看電視、玩游戲長大的,沒有讀書的習慣,家里和課堂上也缺乏閱讀的氛圍,很多小學生都認為閱讀就是學習,失去對閱讀的興趣,不愿意在課余時間花費時間去進行閱讀,家長為了讓學生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而逼迫小學生閱讀一些艱難、枯燥的大部頭書籍,使小學生失去了閱讀的動力。
(三)良性的評價機制的缺失
當前,很多小學中都沒有建立有效的閱讀評價體系,小學生一直是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來進行閱讀,沒有得到教師的表揚和認同。有的小學生在獲得良好成績之后能夠獲得教師和家長的夸獎。但是,很少有小學生因為閱讀大量書籍而獲得教師的獎勵。由于缺乏激勵措施,很多小學生的熱情被澆滅,從而難以調(diào)動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幫助學生拓寬閱讀渠道
為了能夠使小學生獲得更多的閱讀機會,從繁重的課業(yè)中解脫出來,感受閱讀的魅力,教師可以成立課外閱讀小組,為學生們提供課外閱讀的地點和場所,使學生在業(yè)余時間能夠在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中閱讀書籍。在這個場所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優(yōu)秀書籍,讓學生能夠自由自在地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而不是進行“閱讀分析”,這種自由的閱讀方式能夠消除小學生對閱讀的抵觸心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在小學生具備基礎閱讀能力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按照喜好分成小組,在小組內(nèi)對自己喜歡的讀物進行交流,從而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
(二)對學生進行良性閱讀指導
很多教師強迫學生按照自己推薦的方式進行閱讀,這樣不僅會使小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還會干擾小學生自己的方式和觀念,“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教師個人的閱讀方法并不一定適合小學生,強制小學生遵循教師的方法反而會增加小學生在閱讀中的困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小學生閱讀方法的引導,對書籍的好與壞提供辨別方法,讓小學生能夠認識到什么是好的文章、什么是不好的文章。在小學生閱讀之后,教師要積極與小學生交流閱讀感受,使小學生能夠?qū)W會從閱讀中進行思索,并且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真善美。例如,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師可以為小學生推薦《小王子》《彼得?潘》《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木偶奇遇記》《金銀島》《魯濱遜飄流記》《綠野仙蹤》《哈里波特》《科學家故事100個》等書籍,讓學生從這些優(yōu)秀讀物中吸取知識,感受閱讀的魅力。
(三)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方法
閱讀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jù)實際情況而不斷變換的,小學生處于閱讀初級水平,沒有掌握多樣化的閱讀方法。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采用各種閱讀方法,從而實現(xiàn)對文章的把握,從整體上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并吸取養(yǎng)分,提高閱讀的有效性。閱讀有精讀、泛讀、默讀、朗讀等各種方式,在閱讀詩歌的時候,可以采用朗讀的方法,將詩歌中的韻律和節(jié)奏進行把握,并感悟詩歌中蘊含的情感,而在閱讀小說的時候,可以采用先略讀再精讀的方法,大致對文章構(gòu)架進行瀏覽和掌握,再有針對性地進行精讀,明確人物之間的關系,對人物的性格進行了解,從而分析整個作品的思想和感情。
但是,當代小學生教育明顯僅停留在簡單地‘授魚’階段,并沒有真正的到達傳授方法的新階層,大多數(shù)學生不能舉一反三,缺乏良好的學習素養(yǎng)。面臨當代古詩詞教育的問題,教育工作者的難題在于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運用科學的教學體系提高學生鑒賞古詩手法的能力水平。
一般而言,古詩中的手法廣義上包括表達方法、表達技巧、修辭手法等,針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特點,本文中的手法僅指狹義上的修辭手法。以《詠柳》為例,本文具體講解鑒賞古詩手法的方法,并從中找尋作者想描述的意境之美和意欲表達的情感活動。本文總結(jié)概括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使用手法的特點,并結(jié)合多位前輩的教學經(jīng)驗,將鑒賞此類古詩手法的方法簡要概括為兩要義:摘字、解意。在一首古詩詞的分析中,兩種方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遇到特殊情況時,也需要靈活變通,“一條巷子走到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所謂“摘字”,即指摘取古詩中的關鍵字眼。在白話文中,許多手法在使用時難以避免“顯山露水”的字詞,古詩中也不例外。比如:“似、如、像、若”等字出現(xiàn)時往往使用了比喻手法,“二月春風似剪刀”一句中的“似”將春風的細如絲的特點形象化的比喻為剪刀,從而更加突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拈、飛、裁”等動詞出現(xiàn)時要尤為注意,詩人往往會將人的動作化用在物身上,擬人手法呼之欲出,《詠柳》一詩中“不知細葉誰裁出”中的“裁”字就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化的寫出柳葉出芽時的嬌小柔美。
“解意”,顧名思義,言為“理解意義”,在這里即指理解詩句基本內(nèi)涵大意,通過理解發(fā)現(xiàn)詩句中隱藏的手法?!敖庖狻笔前l(fā)現(xiàn)詩句中內(nèi)藏的手法,這就要求我們在理解詩句本身內(nèi)容時,不能簡單地加以翻譯,要結(jié)合語境,想象畫面,用擴充語段的方式來進行形象化的描述。例如,《詠柳》一詩中“萬條垂下綠絲絳”一句,通觀本句,并沒有使用任何顯而易見的字眼,難以發(fā)現(xiàn)修辭手法的使用痕跡,再看在本句中,詩人想要表達的含義:千萬枝柳條像她那綠色的絲帶,這里的“她”也就是指“柳樹”,不難看出,詩人在此是將柳枝比喻為少女的絲帶,使人不禁聯(lián)想到《碧玉歌》中的“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碧玉美人”活靈活現(xiàn)。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古詩運用了對比、夸張、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此類手法較為少見,在《詠柳》一詩中毫無痕跡可尋,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即運用了夸張的手法,“飛流的瀑布壯觀的瀑布從三千尺的高處急沖直流而下,疑是從天上傾瀉下來的銀河”,在此處,詩人放空想象,將瀑布遙想成從三千尺高處落下的銀河,其壯闊浩瀚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同是寫瀑布,在王安石筆下的“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儼然要靈秀三分;對偶手法的使用會使詩句上下對仗工整,平仄押韻,句子結(jié)構(gòu)相同,同樣位置的詞語詞性相同,比如杜甫的《絕句》中有一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等等。鑒賞古詩手法時要遵循逐字逐句的分析方法,通過想象聯(lián)系上下意境,抓住詩歌主旨。
一、古詩教學的“三從”
1.遵從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
我國古詩詞一方面是小學生增強語感、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另一方面,孩子們難讀懂古詩的語言,難體會古人的情感,學習古詩有一定的困難。同時,小學生自覺性不強,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會失去興趣。所以,小學古詩文教學必須遵從孩子的學習心理特征,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選取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富有兒童情趣的、情感明朗易懂的教學內(nèi)容,采用多種形式教學,充分調(diào)動學生讀記古詩的積極性,誘發(fā)學習欲望,從而使之身心愉快,樂于學習。教法上,應避免繁瑣的分析、機械的講解,努力淡化詩意,注重激趣,把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放在重要的位置。
2.遵從學生的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
在教育教學影響下,小學生的詞匯增加很快。他們的語言由口頭語向書面語發(fā)展,從形象性向抽象語言發(fā)展,對詞義的理解也從粗略漸向精細。針對各年齡段學生語言發(fā)展的特征,低中高各學段古詩教學的語言訓練目標也應該各有側(cè)重:低年級,熟讀成誦,略知詩意,重在豐富積累;中年級,要掌握古詩的節(jié)奏和停頓,朗讀時能抑揚頓挫,整體上把握詩意,重在品讀感悟;高年級在此基礎上還要將詩歌的語言和情感內(nèi)化,并學會表達。
3.遵從大語文教育觀
古詩文學習說到底是學習語文。課堂教學要基于古詩又不囿于古詩。我們的課堂要把孩子帶到良好的氛圍里讓其對文字進行體悟和觸摸,感受來自于詩情的“溫度”;要把詩歌延伸到其他文體、把教材延伸到生活,由一首詩延伸到中華文化,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廣度”。古詩教學既要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又要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要關注瞬間的頓悟,又要守護無限的想象;既要有人文的熏陶,又要有讀寫聽說的訓練??傊?,古詩的課堂教學要有大語文的高度。
二、古詩教學“四得”
1.得“趣”
沒有親近感,沒有愉悅感,就談不上有什么好的效果。我們的教學要讓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感受到古詩學習的趣味性。內(nèi)容上,從貼近孩子生活、反映兒童情趣的詩歌入手;教法上,應靈活多樣、富有變化??梢誀I造氣氛,消除距離感;可以在畫詩中找到畫面;可以在誦詩唱詞感受節(jié)奏韻律;可在情境表演中體驗詩情。有位教師教學《池上》,抓住“偷采白蓮回”中的“偷”字展開教學:“偷”的行為有沒有破壞小娃在你們心中的形象?學生在進行合作探究時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理解為小娃撐著小船在荷花池中行駛,看到顆粒飽滿的蓮蓬子,忍不住采了幾個來解饞;有的理解成小娃趁大人不注意時,悄悄溜出去采蓮;有的說自己小時候也有過偷采的經(jīng)歷,說著說著,大家都忍俊不禁。課堂上畫荷塘美景、唱采蓮曲、表演采蓮情境,童心童真童趣溢滿課堂。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去縮短孩子們與古詩之間遙遠的距離,帶著孩子們走進古詩、親近古詩、樂讀古詩,這是我們課堂教學的首要責任。
2.得“意”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地。小小的古詩包含著詩人深邃的情感、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有時還折射時事的變遷、民族的文化。給小學生教古詩,不能光看教的數(shù)量,還要看詩歌是否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教學淡化對詩意的理解并不就是放棄對詩的推敲。詩詞有“意”,課堂有“眼”。教學時抓課眼,抓一個關鍵的地方,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走進詩詞的精神世界?!肚迤綐?村居》《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我們抓的是“醉”,因景醉,因趣醉,因情醉,因生活醉,從一個“醉”字走進詩詞,品味研讀,感受詩人的心靈和詩的精神。竇桂梅教學《游園不值》,圍繞“憐”來進行教學?!皯z”不僅僅是愛,還有惜,“憐”里帶著深深的愛戀。讀著,品著,琢磨出了不遇中有相遇,孩子們居然和詩人有了精神的相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的教學,可抓住“孤”展開教學?!肮路h影碧空盡”中的“孤”指什么呢?孤單啊。僅僅是指孤單單的一條船?還有孟浩然孤獨,李白也孤獨,為什么李白會這樣孤獨……一個“孤”字可以讓學生感悟到李白舍不得和孟浩然分別。這樣,自然而然就“得意”了。一首詩歌的教學并不是逐字解釋就能“得意”,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詩歌所寫的景、詩人心境、創(chuàng)作背景多角度去感受、品味、領悟、體驗,體會其表現(xiàn)力,充分調(diào)動想象,進而形成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思考。這樣,學生在與文字相遇的過程中觸摸詩詞的靈魂。
3.得“言”
古典詩詞語言簡明凝練,畫面感極強,感情表達自然含蓄,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典范?,F(xiàn)在學生普遍存在語言貧乏、缺少表現(xiàn)力的現(xiàn)象,原因之一就是在語文學習中嚴重存在著“重文(重視記敘文)輕詩(輕視詩歌)”的現(xiàn)象?!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中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對文質(zhì)兼美的詩詞,高明的教師不僅要能帶領學生跟著詩人的情感世界走一趟,還要揣摩詩人語言表達的魅力,學習語言文字。我們完全可以引領學生“經(jīng)營”字句,用語言展開詩中的畫面、用想象補充心靈的對話,通過觸摸古典詩詞的意象而學習寓情于景、托物寄情的表達方式。我們應立足于大語文,善于經(jīng)營古詩而不會死守著幾十個文字,通過扎實的訓練,指導學生學會表達,促進學生學會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4.得“法”
語句濃縮、意思跳躍、成分省略、詞序倒置,這些都是學生學古詩的障礙。教學古詩一方面要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教給他們古詩的學法(如擴詞法、補充成分法、更換詞語法、調(diào)整詞序法)來疏通理解詩意;另一方面也要指導生通過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社會背景方法去體悟詩情,習得古詩詞閱讀的基本方法。對中高年級學生,還要指導他們在拓展比較(同類詩歌閱讀比較、同一詩人不同時期作品比較、同一話題的不同情感述說比較)中觸摸詩人的情懷和民族的文化。憑著“用教材學語文”的責任心,我們應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帶著學生通過讀一首詩學會讀一類詩,通過讀一個詩人學會讀一群詩人。要講中有導,導中有練,啟發(fā)學生悟法用法,最終自會讀詩。
關鍵詞 讀 品 領悟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0087-01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在我國悠久綿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之中,古詩就是其間較為豐厚的光輝燦爛的文化資源,詩詞名人們猶如繁星般閃爍在波光蕩漾的河上。這些歷朝歷代流傳下來的千古絕句,其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愈久彌香的文化底蘊,非但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淪,反倒歷久彌新,在新時代新思潮中更加源遠流長、回味無窮。
一、古詩教學的意義與影響
古詩的特點是短小精悍,錘煉的語句中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樂章,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一段精彩的敘述。古詩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去理解詩中的情,充分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從而欣賞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shù)美。學習古詩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古代文學的基本常識和歷史,而且也豐富了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提高了學生的文學藝術(shù)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不斷塑造其人格魅力。
二、古詩教學的方法與技巧
1.誦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反復吟誦古詩,口齒噙香,直意抒情。讀的形式具體可分為:
(1)帶有情感的朗讀。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融入自身情感進行朗讀,盡量做到正確、流暢,讀出重音、節(jié)奏感以及詩詞的韻律美。
(2)教師范讀。老師給學生作示范性的朗讀,或聆聽多媒體教學的朗讀課件。以傳達教師本人的情感,從而影響學生產(chǎn)生共鳴。
(3)學生齊讀。譬如對于那些抒發(fā)豪情壯志的邊塞詩,不齊讀就不足以體現(xiàn)出其雄渾豪邁的氣勢。
(4)配樂朗讀。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配上合適的樂曲伴奏,在這種音樂背景中賞讀詩歌的形式,別有一番情趣使人陶醉其中。
(5)學生自讀。讓學生在課堂上自行隨意地讀,可高聲朗讀、可低聲吟讀,或是默讀、唱讀、速讀、表演讀……
2.品讀
詩歌教學中,教師不光是需要指導學生讀詩句本身,還應把詩人人物背景、詩題含義、詩的注解、課后習題、以及同主題(或同內(nèi)容)的詩和賞析文章,都盡可能地讀到,使學生學得全面、深刻些。教學中就抓住“詩眼”和關鍵詞句,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投入感情朗讀,細細品味文本,深切體會詩的意境,進而喚醒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真實情感體驗。
3.畫中領悟
直觀性和形象性是圖畫的固有屬性。借助圖畫將古詩變抽象為具象,變虛幻為真實,使學生更加容易的正確理解詩詞的意思,明白詩中到底在描繪怎樣的一番圖景。具體而言,關于古詩教學圖畫的運用分為兩種:
(1)教學觀賞畫。一般來說,小學語文課本內(nèi)每篇古詩課文中都有一幅插圖,借助插圖可讓學生了解古詩的大意。例如:《靜夜思》的插圖,通過插圖學生就能一目了然;詩人在寂靜漆黑的夜晚望向天空,一輪皎潔的圓月勾起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這幅插圖對于學生的視覺感官就是一種刺激,增強了形象性的感知,易突破教學重點,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
(2)學生創(chuàng)作畫。這是讓學生開拓創(chuàng)新、開發(fā)想象力創(chuàng)造能力的過程,讓學生在對古詩已有的理解基礎之上充分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畫筆再現(xiàn)詩中描繪的場景,同時學生自己融入詩意中去。結(jié)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讓學生自己描繪出古詩的內(nèi)容和涵義,并從中去享受那份成就感,不僅增強了學習的興趣,還讓學生感受到古詩的無窮魅力。例如:《早發(fā)白帝城》一課,“朝辭白帝彩云間”的彩云是什么樣子?“兩岸猿聲啼不住”的“猿聲”在畫中如何體現(xiàn)?“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快又該怎樣描繪出來?這畫的過程中不僅檢查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是否正確,還對學生的表現(xiàn)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多方面進行了考驗與鍛煉。
4.古詩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