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小學古代文學常識范文

小學古代文學常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古代文學常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古代文學常識

第1篇:小學古代文學常識范文

論文摘 要:《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包含《中國文學史》與《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兩門基礎必修課和一系列選修課,是中文系排名第一的主干課程。但和豐富的教學內容相比,《古代文學》課時卻被嚴重壓縮,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合理分配《文學史》與《作品選》的講解時間、各段之間的教學時間及各種文體之間的教學時間,爭取在有限的課時內,盡量完整和合理地講授出文學史和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  

 

《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包含《中國文學史》與《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兩門基礎必修課和一系列選修課。不計選修課,單從《文學史》和《作品選》來看,《古代文學》課程在整個高校中文系也是屬于重中之重的專業(yè)課。以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課程設置為例,在諸多專業(yè)課程之中,《古代文學史》和《現(xiàn)代文學史》、《當代文學史》、《文學概論》等七門課程被定為專業(yè)主干(核心)課程。而從學分和課時設置來看,古代文學憑借16學分、288學時的權重,遠超排名第二的《古代漢語》和《外國文學史》[1],成為名副其實的中文系第一主干課。但和古代文學大量的教學內容相比,排名第一的288學時仍然顯得捉襟見肘。從先秦到明清近代,數(shù)千年的文學史和汗牛充棟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遠非288個學時所能講畢。在此情形下,古代文學的教學想要面面俱到,既無必要,也無可能。且大多數(shù)高校在《文學史》和《作品選》之外,還開設有多門選修課,由古代文學任課教師結合自身的學術專長,對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專門文體進行講解,開設了諸如《詩經(jīng)》、《楚辭》、《史記》、“唐詩”、“宋詞”等選修課,以之輔助《文學史》和《作品選》的教學。故此,《文學史》和《作品選》的講授內容須突出教學的重難點,而無需面面俱到。從課時分配來看,一般在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段和唐宋文學段分配學時較多,元明清段分配較少。講授內容主要以作家介紹、作品藝術風格的分析、文學現(xiàn)象、文學史流派、文學理論、文體衍生變異等為主。 

具體來看,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是合《中國文學史》與《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為一體的課程:“史”是對文學發(fā)展脈絡的敘述,“作品”則是《中國古代文學》課程作為文學課的落腳點。大致說來,《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時間,一般是平分給《文學史》和《作品選》,二者各占一半。具體到某一階段,則會有一些出入。例如在講授元代文學時,筆者通過和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只有極個別的學生會在課后閱讀《作品選》中的戲曲作品,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元雜劇絲毫不感興趣,也就沒有自主地去閱讀《作品選》。因此在講授元代文學時,更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多講作品。在中國古代文學諸種文體之種,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詩詞。最為典型的便是唐詩宋詞中的一些名篇,有些篇目是學生在小學、中學的語文課堂上就學習過的,甚至有些作品在孩子入學之前,便被家長拿來作為啟蒙讀物來教授孩子。因此,學生對這些作品熟悉、有感情。而先秦段如《詩經(jīng)》、《楚辭》等作品,因時代久遠,文字艱澀,學生閱讀時有較大難度,對其熟悉程度自然不能與唐宋段相比。而元明清段雖然閱讀難度降低,但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唐、宋段相比,也大為降低,這既因學生對戲曲的興趣沒有詩、詞那么高,同時也因為有“一代之文學”之稱的明清長篇小說,篇幅較大。大學生的課后時間多花在對英語、計算機等科目考級、考證的準備上,他們不太愿意花過多時間去閱讀長篇小說。對于作品的陌生,使得一些學生在考試答卷時,只能空談一些通過死記硬背得來的文學史概念、常識,而不能通過具體的作品來加以印證。因此在教授先秦、元明清段文學時,作品的講解便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時間的分配上,也要適當傾斜于《作品選》,讓學生通過對具體作品的閱讀,找尋自己的感悟,而不是僅僅止于被動地接受文學史教材所提供的結論。對于中學教材已選的一些篇目,不能因為學生已經(jīng)學過,便一筆帶過;恰恰相反,對于大多數(shù)將來要走向中學講臺的高師學生來說,此類篇目更需要精講、細講。對一些重要的篇目,最好是要求學生背誦。事實證明,這一看似落后的教學要求,卻最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讀書百遍而義自見”的道理在今天并不過時。 

文學史的教學內容,大多數(shù)高校是按照從先秦到明清近代的時間順序講授。這種做法易于把握每段文學的總體風貌,但也容易遮蔽文體發(fā)生、演變的歷史。在按段教學的同時,一定要注意突出文體發(fā)生、發(fā)展、演變的歷史。李炳海先生指出:“文學史教學的重要任務是使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學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在知識上具有系統(tǒng)性。不僅如此,這門教學還要有一定的深度,對于相關的文學現(xiàn)象,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具體落實到文體上,就是不僅要知道某種文體的生成根據(jù)、發(fā)展演變,而且要了解文體名稱的由來。而對于文體名稱進行追本溯源,正是文學史教學和研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盵2]以時間順序進行教學,并無不可,但要有意識地突出文體的變遷。比如,在講授到唐代近體詩時,要對歷代詩體的發(fā)展作一綜述,讓學生了解《詩經(jīng)》、《楚辭》、漢魏古詩、齊梁新體詩以來的詩體演變軌跡,從而更好地理解唐代近體詩在詩歌史上的地位。又如,在講授元雜劇之前,應對中國戲曲的發(fā)展、成熟作一系統(tǒng)介紹,將中國戲曲成熟之前的諸種藝術形式如原始社會歌舞、春秋戰(zhàn)國的優(yōu)伶伎藝、秦漢百戲、南北朝“代面”等歌舞戲、唐參軍戲、宋雜劇、金院本、諸宮調等略作介紹,指出以上藝術形式可以歸納為說唱藝術、歌舞戲、滑稽戲三類,而元雜劇正是在綜合這三類藝術形式的基礎之上發(fā)展而來的。 

另外,教師還應注意對教學內容的更新,關注學術界最新動態(tài),及時將學界已經(jīng)有定論的新成果加以吸收,不能一本講義用數(shù)十年而不變。比如,袁行霈先生主編《中國文學史》第四卷,在介紹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著述時,說:“至于程晉芳在《文木先生傳》中說還有‘《詩說》若干卷’,可惜已失傳,只能從前人的詩文和《儒林外史》中看到只言片語?!盵3]1999年,失傳已久的《詩說》被復旦大學學者周興陸于上海圖書館發(fā)現(xiàn)[4],這自然可以修正文學史教材的舊說。又如,《寒花葬志》是明代歸有光的散文名篇,還被選入了中學語文教材,但今天我們所見的版本實為刪節(jié)本,刪節(jié)本把寒花當做歸有光普通的侍女,遮蔽了她為歸有光之妾的事實。復旦大學鄔國平教授從上海圖書館所藏《歸震川先生未刻稿》中找到足本《寒花葬志》[5],補出今本所無的“生女如蘭”等重要內容,這就顛覆了對《寒花葬志》的傳統(tǒng)認識。在《作品選》教學時顯然也要將此成果及時加以吸收,對《寒花葬志》進行新的也是正確的解讀。如此教學,既能傳授學生最新的知識內容,也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進行研究型學習。 

 

注釋: 

[1]古代漢語和《外國文學史》均為7學分,126學時,見http://cllc.gxnu.edu.cn/wwwroot/jdnewsview.asp?id=733,2010年12月12日。 

[2]李炳海:《關于中國古代文體的思索》,學術交流,2010年,第7期。 

[3]袁行霈主編,黃霖,袁世碩,孫靜本卷主編:《中國文學史》(第四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68頁。 

第2篇:小學古代文學常識范文

一、以人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及責任感

語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向社會過渡,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知識的儲備量,還有效的繼承傳播了傳統(tǒng)文化,只有學好語文學生才能夠形成高尚品德,才能夠讓廣大中學生具有民族責任感及歷史使命感。如《孟子》中的名篇《寡人之于國也》講述了君民關系,教導統(tǒng)治者如何愛民、為民執(zhí)政,同樣,對中學生來說,通過該篇的教學,也可以挖掘出很好的教學資源,如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熱愛人民的意識等。又如《勸學》,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提升學生尊師重道的良好品德修養(yǎng)。總之,不管幾千年前的佳作,還是當代的文學作品,都包含了一種人文氣息,一些作品旨在贊美祖國美好河山,一些作品旨在歌唱純潔的人格及品德,這些人文思想都讓人從中獲益匪淺,古代作家同樣有著令人驚嘆的感染力,讓人從其作品中感受到美麗人格及民族自豪感。

二、整合資源,發(fā)掘古典文學作品的文化內涵

古代文學作品中包含了古人的智慧,閱讀這類作品不但可以學習到其中的文化精華,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人格。中學老師要將教學內容當做基礎,結合實際,讓古代文學的魅力來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繼承民族精神,傳播民族文化,并且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對國家和民族做出貢獻。因此,在學習古代文學的時候,老師要將人文理念作為指導,在發(fā)掘古代文學中的精彩之處時,表現(xiàn)它的人文主義,從而分析人生、人性,一些作品中包含了作者對生命的看法,一些表現(xiàn)的是作者的偉大理想,每一個都讓人受益匪淺。從我國文學史中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部分文學家都有著讓人同情的遭遇,然而就是因為苦難經(jīng)歷使得后代可以了解到先輩們的偉大精神,例如司馬遷,盡管身處牢獄,但是卻堅持不懈完成了《史記》這部偉大的作品,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宋朝的歐陽修和蘇軾,他們在朝野上歷經(jīng)坎坷,但是他們卻并沒有被挫折所打倒,反而愈挫愈勇,堅持為百姓們謀福祉,蘇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老師在講到蘇軾的作品時,不僅要讓學生體會到蘇軾的文采,還要讓他們知道蘇軾的為人作風,以及以百姓為重的精神,其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及豁達的思想都是值得后代學習的。

三、創(chuàng)新方法,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文化品格

第3篇:小學古代文學常識范文

【關鍵詞】小學;詩教;促進;作文

從教以來,本人一直在農(nóng)村小學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由于農(nóng)村學生學習基礎差異較大,加上經(jīng)濟落后,生活單一,教材中某些習作內容與農(nóng)村孩子的生活距離較遠,以至于很多學生對作文的興趣不高,即使寫出來也是一片謊言;加上教師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作文指導往往敷衍了事??偠灾r(nóng)村的作文教學缺少樂趣。那么如何走出一條有助于提高農(nóng)村學生作文水平的訓練方法,這就是筆者一直努力探詢的課題。

近年來,乘著校園詩教這股東風吹進校園,我將詩詞教育和作文教學相結合,促進了學生對古詩詞的掌握,也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用中華詩詞對小學生塑魂植根教育,既能傳承祖國傳統(tǒng)文化,又能豐富學生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可謂一舉兩得。以詩育人,陶冶情操,使同學們的精神面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fā)展的今天,詩詞可以弘揚民族精神、提升群眾文化品位、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等。我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詩情畫意,營造氛圍

學校在校園入口處設置詩詞長廊,定期更換內容。教學樓走廊裝飾詩配畫,各班級圖書角均有一定數(shù)量的適合學生誦讀的古詩詞書籍,學生的文具盒、書本扉頁均摘抄了一些富有啟迪性的詩詞警句,黑板報開辟“每周一詩”專欄,營造濃郁的古典詩詞氛圍。我們將校園詩教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從學生一進校就可以時刻受到陶冶與熏陶,如在校園音響里優(yōu)雅的詩詞吟誦聲中,學生帶著歡快的情緒進入學校,櫥窗里的“詩詞欣賞”讓孩子們賞心悅目,校報上登載了許多有益的詩詞賞析、學生的作品,便于加強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詩苑廣場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草坪里的站牌、校園內的標語、運動場上的口號、墻壁上的裝飾、都應盡量做到詩化,使學生在美的詩句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

二、立足課堂,激發(fā)興趣

我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規(guī)定每天早讀課為學生誦讀古詩文時間。在詩詞教學中,融入社會、常識、音樂、美術等活動,多方面多角度去激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提高。我們提倡上學、放學路上背古詩、唱古詞,將校園詩教活動與課堂教學研究相結合,定期家訪,鼓勵家長參與輔導,讓詩詞教育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還通過組織競賽來促進詩教工作,包括格律詩創(chuàng)作競賽、講古詩詞故事、古詩詞背誦比賽等。

三、成立社團,推波助瀾

我們將各班級“詩詞興趣小組”集中到一起,成立了啟夢文學社。學校將社團活動列入到工作計劃中,安排了活動經(jīng)費,并正式編輯出版了《啟夢》文學報,為孩子們的作品提供發(fā)表的園地。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編審委員馬培文先生欣然擔任文學社顧問,并以“放飛夢想、快樂寫作”相贈。啟夢文學社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寫作、實踐等活動,不斷提高少年兒童的文學素養(yǎng)。明祖陵訪古、第一山攬勝、八仙臺探幽、鐵山寺暢游……風景名勝讓孩子們大開眼界。文學社還舉辦讀書節(jié)、詩詞朗誦會、口語交際和作文競賽、“十佳文學新苗”評選等活動,不斷激發(fā)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讓同學們真正做到“讀好書、寫好文、做好人”。2003年1月,98歲高齡的詩壇泰斗臧克家先生在病重無法執(zhí)筆的情況下,還囑咐夫人鄭曼女士致信啟夢文學社,肯定了文學社“辦學很有成績”,希望“再上一層樓,讓孩子們從小就有文學藝術的興趣”,表露了一位世紀老人對鄉(xiāng)村小學文學社團的殷殷厚望。2003年10月,77歲的著名詩人李瑛先生寄語啟夢文學社:“誰說幼小的種子不能長成參天的大樹!”在社會各界的大力關注、呵護下,啟夢文學社就如一粒幼小的種子,生根、發(fā)芽、長葉、開花。

四、初見碩果,信心百倍

每學期末,我們要求各年級組寫一份詩教活動總結報告,所有語文老師寫一份參加“校園詩教”活動的感受體會或經(jīng)驗文章。評選“校園詩教”活動先進班級、優(yōu)秀教師。各班級出版手抄報,展示活動成果。學校編輯《啟夢》報,發(fā)表同學們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詩詞作品,并向全國各類報刊推薦。而今,我?!秵簟穲笥墒讓弥袊蠼艹銮嗄?、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先生題寫報頭,以“把寫作變成一件快樂的事”為辦報理念,已成為“校園文學的沃土、未來作家的搖籃”。幾年來,啟夢文學社共發(fā)展社員300余人,編輯出版30期《啟夢》報,發(fā)表同學們的優(yōu)秀習作200余篇。有50余篇被《作文周刊》、《農(nóng)村孩子報》、《學習方法報》等報刊轉載,并入選《盱眙校園詩選》、《中華少年英才叢書》、《快速作文真法》等多種文集。

通過以上活動的有效開展,學生的作文興趣大大增強,語文素養(yǎng)得以培養(yǎng),有力地促進了作文教學。同時,我們的工作不僅得到了社會、家長、學生的認可,還得到了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肯定,我校先后被評為省市縣詩教先進單位,我本人也被評為淮安市優(yōu)秀青年詩人,盱眙縣校園詩教先進個人?;赝^去,碩果累累;展望未來,信心百倍。我們將從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出發(fā),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入手,努力把校園詩教工作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第4篇:小學古代文學常識范文

關鍵詞 讀 品 領悟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0087-01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在我國悠久綿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之中,古詩就是其間較為豐厚的光輝燦爛的文化資源,詩詞名人們猶如繁星般閃爍在波光蕩漾的河上。這些歷朝歷代流傳下來的千古絕句,其深刻的文化內涵,愈久彌香的文化底蘊,非但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淪,反倒歷久彌新,在新時代新思潮中更加源遠流長、回味無窮。

一、古詩教學的意義與影響

古詩的特點是短小精悍,錘煉的語句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樂章,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一段精彩的敘述。古詩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去理解詩中的情,充分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從而欣賞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學習古詩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古代文學的基本常識和歷史,而且也豐富了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提高了學生的文學藝術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不斷塑造其人格魅力。

二、古詩教學的方法與技巧

1.誦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反復吟誦古詩,口齒噙香,直意抒情。讀的形式具體可分為:

(1)帶有情感的朗讀。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融入自身情感進行朗讀,盡量做到正確、流暢,讀出重音、節(jié)奏感以及詩詞的韻律美。

(2)教師范讀。老師給學生作示范性的朗讀,或聆聽多媒體教學的朗讀課件。以傳達教師本人的情感,從而影響學生產(chǎn)生共鳴。

(3)學生齊讀。譬如對于那些抒發(fā)豪情壯志的邊塞詩,不齊讀就不足以體現(xiàn)出其雄渾豪邁的氣勢。

(4)配樂朗讀。結合詩歌內容,配上合適的樂曲伴奏,在這種音樂背景中賞讀詩歌的形式,別有一番情趣使人陶醉其中。

(5)學生自讀。讓學生在課堂上自行隨意地讀,可高聲朗讀、可低聲吟讀,或是默讀、唱讀、速讀、表演讀……

2.品讀

詩歌教學中,教師不光是需要指導學生讀詩句本身,還應把詩人人物背景、詩題含義、詩的注解、課后習題、以及同主題(或同內容)的詩和賞析文章,都盡可能地讀到,使學生學得全面、深刻些。教學中就抓住“詩眼”和關鍵詞句,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投入感情朗讀,細細品味文本,深切體會詩的意境,進而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體驗。

3.畫中領悟

直觀性和形象性是圖畫的固有屬性。借助圖畫將古詩變抽象為具象,變虛幻為真實,使學生更加容易的正確理解詩詞的意思,明白詩中到底在描繪怎樣的一番圖景。具體而言,關于古詩教學圖畫的運用分為兩種:

(1)教學觀賞畫。一般來說,小學語文課本內每篇古詩課文中都有一幅插圖,借助插圖可讓學生了解古詩的大意。例如:《靜夜思》的插圖,通過插圖學生就能一目了然;詩人在寂靜漆黑的夜晚望向天空,一輪皎潔的圓月勾起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這幅插圖對于學生的視覺感官就是一種刺激,增強了形象性的感知,易突破教學重點,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

(2)學生創(chuàng)作畫。這是讓學生開拓創(chuàng)新、開發(fā)想象力創(chuàng)造能力的過程,讓學生在對古詩已有的理解基礎之上充分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畫筆再現(xiàn)詩中描繪的場景,同時學生自己融入詩意中去。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讓學生自己描繪出古詩的內容和涵義,并從中去享受那份成就感,不僅增強了學習的興趣,還讓學生感受到古詩的無窮魅力。例如:《早發(fā)白帝城》一課,“朝辭白帝彩云間”的彩云是什么樣子?“兩岸猿聲啼不住”的“猿聲”在畫中如何體現(xiàn)?“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快又該怎樣描繪出來?這畫的過程中不僅檢查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是否正確,還對學生的表現(xiàn)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多方面進行了考驗與鍛煉。

4.古詩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

第5篇:小學古代文學常識范文

【摘 要】開放性中職語文教學,以幫助學生進入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提高在上下文中的實際操作,提高他們的口語和寫作能力。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語言教學開放性讓學生經(jīng)由練習實踐,以加強心理素質。這種開放性,探索中職語文教學,以幫助學生順利進入發(fā)展中的社會,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開放性

在中職學校語文課堂教學中,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知識的進程中輕能力,傳授重成績輕探索,重課內輕課外,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面對新的形勢和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中職語文教師應與時俱進,要樹立以人為本,培養(yǎng)新思路教育為目標,采取積極的措施,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能力,培育中職學生適應社會需求的形勢,為學生打好堅實的語文基礎。

一、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教學觀念陳舊

因為社會、學校、教師觀念、學生情況、傳統(tǒng)教育、應試教育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制約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老師口頭上講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主體,但真正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它只是成為教師講學生聽的情況,重常識輕本領,重傳統(tǒng)輕研究,重結論輕過程,重課本輕課外,教師沒有很好地遵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語文教學在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實際的教學效果差。

2.學校的管理不完善

學校的管理思想是校園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開放的思想一定會帶來先進的、豐富的、自由的文化。教師在課堂中的言行舉止也代表了學校管理思想,學生的一舉一動也反映了著學校管理思想的成績。在中職學校,因為學生素質不同,而且很多學生違反校規(guī)。因此,中職學校的管理者為了防止學生違反紀律,制定一系列的校規(guī)校紀,學校把學生行為表現(xiàn)進行了評估,學校要求教師在課堂管理學生紀律,嚴厲打擊在教室里鬧事的學生。這樣的管理思想,使教師不敢對學生實行開放性的任務練習,不敢?guī)W生體驗大自然??梢?,在中職學校,語文學習活動少,語文學習環(huán)境單一,語文學習中歡樂少,語文學習中師生共鳴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學生熱愛語文的興趣。

3.學生的學習氣氛不濃

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質量不同,學生入學分數(shù)低,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達到初中文化水平。許多學生語文基礎差,語文素養(yǎng)低,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很多學生主觀能動性差,不愛學習,甚至厭惡學習。部分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不高,抱著只要孩子有學上有人管著就行的想法,放松了對孩子的要求。

二、優(yōu)化中職語文課堂教學開放性的措施

1.加強語文教師修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開放性中職語文教學要以教師為引領地位。任課教師在課堂上起到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思維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應提出適當?shù)拇胧﹣斫鉀Q問題。除了更新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同時也努力滿足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需要,不斷學習,豐富知識,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語文教師不僅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還必須有淵博的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偶像,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生會主動參與學習,正是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會產(chǎn)生強烈的熱情和積極的思維,才會有身體和心靈和諧發(fā)展,同時教師職業(yè)教學也將自由發(fā)展。開放性中職語文課堂應該讓學生主動介入課堂,以踴躍的態(tài)度參與研究。

2.教師建立開放的知識結構

中職語文教師必須有豐富的知識,建立杰出的形象。正是因為職業(yè)學校學生的特殊性,中職語文教師要有較強的語言知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語文教師,必須了解其他學科的知識,即有一個開放的知識結構,才能很好地勝任語文教學。語文教師必須是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掌握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必須懂得中國的哲學和外國哲學的常識,要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現(xiàn)當代文學和外國文學,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傊?,形成一個開放的知識結構,在語文教學中靈活應用,使教師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敬佩,學生聽語文老師講課深信不疑。語文教師應具備知識的開放式結構,勤學苦練。

3.教師建立開放的課堂環(huán)境

中職語文教學的課堂環(huán)境可以向社會開放,引領學生感受社會生活。他們有認識社會的愿望和興趣,中職語文教學應與社會領域相結合,拓寬學生的視野。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閃爍大舞臺,人生百態(tài),蕓蕓眾生都以其獨特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大舞臺,形形,就像一個天然的教科書,只要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會學到很多知識,包括語文知識。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驗生活,鼓勵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公眾進行采訪,或引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養(yǎng)老院和療養(yǎng)院的活動,不同的生活體驗,感受不同的聲音,也可以帶領學生到企業(yè)去采訪,調查什么樣的社會需要中職學生。語文教師,仔細注意不同形式的社會現(xiàn)象,指導下的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取得的經(jīng)驗,深切地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延伸。

4.構建和諧新型師生關系

為了優(yōu)化語文教學,語文課堂讓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至關重要的,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同時建立基于文本內容的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著名的一個教育家說過:教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重審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一個溝通的歷程,教師是學生發(fā)展踴躍參與者,而不是一個局外人。作為積極的參與者,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系,師生關系是和諧的。對于中職學生,紀律松散的特點,在課堂上,既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全面,而且還要通過適當?shù)姆绞?,維持課堂教學的良好秩序。

結束語: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職語文教師必須提高語文教學的改革意識,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內容變得開放性和多樣性,優(yōu)化語文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開放性思維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師建軍.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4,02:43-44.

[2]馬莉莉.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研究[J].職業(yè)技術,2013,08:51.

第6篇:小學古代文學常識范文

摘要:古詩文的學習是語文教材編寫、語文教學以及中小學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古詩文的“教”與“學”的矛盾是很突出的,“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這是由于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恰當造成的。本文主要就近些年漢字“字形分析法”談談字形分析對古詩文教學的功用。

關鍵詞:古詩文;教學;字形分析;功用

古詩文是對古代的口語進行修飾加工的書面語形式,我們所見到的古詩文都屬于古代文學作品。由于古代距今時代久遠,古代的書面語更是不好理解,而古人的表達方式與現(xiàn)在的表達方式有著千差萬別,語言具有社會性,社會的發(fā)展演變必然會導致包括詞匯、語音、語法在內的語言系統(tǒng)的演變,漢字字形自然也會根據(jù)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演變,古代的漢語和今天所使用的漢語書面語以及普通話和相比,我們已經(jīng)很難直接通過字面讀懂和理解古人的意思了,這種演變給現(xiàn)代人閱讀古詩文帶來極大的困難,因而在古詩文的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在古詩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們經(jīng)常會使用“灌輸式”教學法,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完全沒有理解,學生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追究其原因,問題不外乎教師的教學方法欠妥當,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首先應該把重心放到字的字形分析解釋上。

清代以來,隨著對許慎《說文解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說文學”的興起,學者們越來越注意到“字形分析”的重要性,借助字形分析探討古詩文中字詞的意思。傳統(tǒng)的字形分析法最早出現(xiàn)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六書”理論,這是我國第一部通過字形分析探求本義的字書,字形分析是指通過對漢字形體結構分析解釋其意義,即分析漢字結構部件。”蘇培成先生在《現(xiàn)代漢字學綱要》中認為:“真正實用的文字都是有理有據(jù)的,看到一個漢字,能夠從其部件聯(lián)想到它的讀音和意義,知道它代表的是什么語素,這樣的字才叫有理據(jù)?!?那么怎樣進行漢字的形體結構分析呢?

現(xiàn)代漢字由于形體的演變已經(jīng)看不出原始的“筆意”了,語文教師應該了解漢字的“前世今生”,認識漢字的演變過程,然后把漢字拆分成偏旁,構件并分析字素。具備這些能力后利用許慎的《說文解字》和 “六書”理論分析字形并探討字義,如李白《靜夜思》的“思”字為一個形聲字,現(xiàn)代漢語有思想、思念的意思,這是為什么呢,那么這個應該怎么給學生解釋呢?思字上面是一個田下面是一個心,怎么能有思念的意思呢?這時就要根據(jù)《說文解字》來分析這個字了,“思,思,容也,從心,囟聲,凡思之俳源鈾肌O⒆惹小保ā端滴摹肪硎),“囟,囟,^,Dw也。象形。凡囟之俳源迂?;驈娜庠?。”(《說文》卷十)囟的甲骨文上面像剛出生小孩的頭蓋骨,沒有長合,下面是個人,代表人的頭,那么人為什么是心在思考呢?古人認為在殺動物的時候,把動物的心拿出來它還在跳動,人們就認為這個東西在思考,后來就發(fā)現(xiàn)不對了,思考是用腦子在想東西,心又不長在頭里,而囟是頭,心是在頭部的下面,所以造字時就在囟的下面加個心,表示思考的思。從這我們可以看出思念的思古文上面是囟,而并不是田,年代久遠把“囟”誤寫成“田”了。這就造成今天我們閱讀古詩文時產(chǎn)生望文生義的錯誤了。

從漢字的性質來講,漢字是一種由聲符、義符和記號三種符號組成的文字系統(tǒng),就文字所記錄的詞來說,在意以上有聯(lián)系的字符是義符,在語音上有聯(lián)系的是聲符,在語音和意義上都沒有聯(lián)系的是記號,因此漢字被稱為意音文字。 對漢字的分析我們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純表聲和純表意的g文,是獨體字,合體的表意字只要是會意字,而且漢字意符和聲符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們是成系統(tǒng)的字符,是按照一定的區(qū)別原則和組合手段結合而成的體系,分析漢字時要看整體系統(tǒng),不要拘泥于一字一符或某一類字符。掌握和了解字形分析法在古詩文教學中有以下幾個功用:

一是對教師教學的作用,由于漢字部首具有很強的象形性特征,根據(jù)字形分析字義,增加了教學趣味性,產(chǎn)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推動教學內容能夠順利進行,避免了課堂枯燥乏味。比如講“率疲弊之卒”中的“率”,課文注釋“率”是“帶領,率領”的意思,有些老師在給學生講時說現(xiàn)代漢語與率組成的詞語都是統(tǒng)率,率領,古代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發(fā)展到今天,為了口語表達韻律和諧但是通過查閱《說文解字》分析字形“率,率,捕鳥也,象絲網(wǎng),上下其竿柄也?!保ā墩f文》卷十三)用今天的話來解釋就是捕鳥時我們要拉網(wǎng),網(wǎng)的兩邊有比較粗的總繩,把這根繩一拉網(wǎng)就收緊了,這根總繩是網(wǎng)的統(tǒng)率,所以引申為率領、帶領的意思,仔細觀察字形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特點,這樣一講,就生動形象多了,而且給學生提供了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間。

二是對學生使用操作的作用,客觀上利用字形可以準確地判斷和確定這個字他說記錄的字義,并加深印象,提高漢字書寫的正確率。例如在小學識字階段,講老鼠的“鼠”,如果老師給學生這樣教:鼠,小篆字形為鼠,老鼠最具有特征的是它的牙齒,上面的臼就是牙齒,下面左邊的那一部分是老鼠的爪子,右邊長長的斜勾就是老鼠的尾巴,學生自然就會在腦子里進行聯(lián)想,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想象力。這樣就培養(yǎng)了學生對漢字的認識能力,對漢字字形構造就會充滿興趣。在中學階段,更多地學習繁體字,通過對字形的分析探求字的本義,了解它的引申義,假借義等,學生就有了自主閱讀和學習古詩文的能力。主觀上,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一個趣味性的課堂能夠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迫切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識的欲望,從而提高學習水平,古詩文本就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這些困難自然不是問題。

可見,分析漢字字形構造對正確了解和掌握其用法和意義,對古詩文的閱讀和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語文教師在講授古詩文時,除了講授字義、詞類活用、語法結構,還要給對學生講清楚漢字意符和聲符的系統(tǒng)關系,還有字形、字音、字義的關系,讓學生了解漢字的“前世今生”等有關漢字常識,把重心放在利用分析字形探求字義上,打好古代漢語學習的基礎。但是,不能直接把這種方法用于現(xiàn)代漢語簡化字的分析上,教材上的漢字都是經(jīng)過簡化定型了的,有些已經(jīng)看不出原始的樣子和造字意圖了,失去了它原本的表意功能,經(jīng)過簡化了的漢字的偏旁部首與古字關系不明確,甚至沒有關系。因此在根據(jù)字形講授字義時,首先要給學生展示這個字的繁體字形,再從歷時的角度推它的字體演變過程,然后根據(jù)“六書”理論和現(xiàn)代偏旁部首分析漢字的意符和聲符,具體探求造字r的本義以及通過本義引申演化而來的引申義、假借義等將其系統(tǒng)化條理化。

參考文獻:

[1]蘇培成. 現(xiàn)代漢字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第26頁.

[2]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11頁.

[3]王寧.漢字構形學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20頁.

第7篇:小學古代文學常識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古詩詞;意境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8631(2009)12-0141-01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積極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時代賦予語文教學的要求,它是對傳統(tǒng)教學‘一根粉筆,一張嘴’的挑戰(zhàn),是對學生單一呆板感觀的揚棄?!睂⒍嗝襟w技術充分應用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充分展示了古詩詞的藝術魅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用“網(wǎng)”探背景,掘興趣,走進詩境

我國的詩詞源遠流長,詩詞發(fā)展根深葉茂,對小學生來說,要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驗詩詞的意境之美有些困難。學習古詩詞只有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充分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時期的寫作心態(tài)、歷史背景,才能誘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因此,在每學習一首古詩詞之前,我們都會安排一定的課余時間,讓學生上網(wǎng),利用網(wǎng)絡技術尋找、查看、收集相關資料,了解該詩詞的作者概況,歷史背景和相應的簡介,以此使學生對所學的詩詞有個粗略的了解,奠定一定的教學基礎。如在教學陸游的《示兒》一詩時,我們讓學生從網(wǎng)上收集了大量的相關背景材料,了解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對當時金國欺辱宋王朝的歷史產(chǎn)生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了解和認識了詩詞所處的特定歷史環(huán)境,我們通過適當?shù)狞c撥和提示,學生便很快領悟了詩歌的大意和蘊涵的深意,感情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詩詞的意境當中,正所謂“情動而辭發(fā)”,有感情的頌讀自然也就不成問題了。

為了進一步的讓學生自己感悟《示兒》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課下又安排學生在網(wǎng)上查看有關唐朝和宋朝的歷史資料,通過了解,學生知道了:唐王朝由于采取了比較自由的政策,詩人的思想獲得的較大的解放,才出現(xiàn)李白“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靈豪放,使得唐代詩歌呈現(xiàn)出勃勃的生機;到宋代,尤其是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時間,農(nóng)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激烈較量貫穿整個時代,國土分裂,政府軟弱,才能有陸游“盡復漢唐故地”的悲壯疾呼。

可見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探究古詩詞的歷史背景,可使學生深刻理解詩詞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對更好的體會詩詞的意境之美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將“讀”和多媒體結合,激發(fā)興趣,進入詩境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梢娮x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就古詩詞來說,受其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情感豐富,語言簡練,內涵較大等特點的制約,這就需要將多媒體技術與有層次的頌讀有效結合起來,將感悟詩詞意境之美的訓練重點落在“讀”上。

1、“試配樂”朗讀

學生根據(jù)課前網(wǎng)上查詢到的詩人相關資料和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自己初步感受詩詞的意境,學著找出相應的樂曲為詩詞配樂,然后進行朗讀。

我們在教學《送元二使安西》一詩中,上課伊始,讓學生們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相關資料以及對詩詞的理解,接著讓學生講一講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自己為這首詩配了什么樣的樂曲進行朗讀?通過課前的親自實踐,學生們的探知興趣被調動起來,他們有的配古箏《春江花月夜》,有的配塤曲《春江花月夜》還有的配古箏、古琴和管子合奏的《陽關三疊》等,甚至還有學生配《命運交響曲》來朗讀,在配樂同學朗讀后,全班同學進行點評,自己去說那種樂曲最能配合詩詞的意境,對他們的品評我們不作任何評價,讓學生們自己去選擇。這樣充分體現(xiàn)了人本主義的教學觀: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學習巨大的潛能。

2、“評讀”

在以往教學中,我們評讀主要有師評,生評,師生互評,自評等幾種形式,在引進了多媒體教學后,我們又在“評讀”中增加了“機評”這一新模式。何謂“機評”呢?就是我們利用教學軟件,根據(jù)學生朗讀水平,在電腦中隨機打出相應的分數(shù),并伴有激勵和贊賞的評價。在孩子們的心中,電腦是比較神秘的,它能夠給自己作出評價那一定是非常正確的,這樣,孩子們頌讀詩詞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并逐漸的脫離多媒體這個載體,在自我感悟中開始進入詩詞的意境之美了。

3、“范讀”

在學生在有感情朗讀有困難時,通過老師“范讀”可以提高學生的頌讀興趣。因此,利用多媒體教學古詩詞中,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制成音視頻“范讀”課件,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頌讀詩詞的興趣,打消對詩詞意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困惑,提高感悟和理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逐步去理解詩詞的意境,感受其中的美好,達到潛移默化的目的。

三、用“課件圖景”演示提興趣,內化詩境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結合是感悟詩詞意境之美的最高境界。學詩,就要悟到詩中的畫,更要感出詩中濃濃的意,深深的情,將詩詞意境轉變?yōu)樯钪卸嗖实恼Z言加以表達。

例如,在教學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中,我們抓住了“流連”和“自在”這兩個詞作為詩詞的意境,以一組蝴蝶穿行于花叢中翩翩起舞,伴以自由自在的黃鶯在放聲歌唱,到處是一片惹人心醉的“鳥語花香”的動畫來體現(xiàn)。學生看完后,有些竟然說出了和詩人一樣的感受――心中蕩漾著燦爛,欣賞和自在。當學生體會到這種情感時,他們也就融入了詩詞當中,并逐漸內化了詩詞的意境之美,因此,有感情的頌讀也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教學賀之章的《詠柳》時,為了讓學生領會作者的煉詞藝術,我們抓住“妝”、“垂”、“裁”、“似剪刀”這些最能反映詩詞特點的詞,用一幅微風徐徐吹來,嫵媚的柳條舒展了,百花慢慢綻放的全過程動態(tài)圖演繹該詩的意境之美,學生在觀看直觀演示的同時,對作者的用詞精練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就能夠更好的把握該詩的意境,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四、以“多媒體網(wǎng)絡”為平臺養(yǎng)興趣,拓展意境

孩子們熱愛祖國河山的多彩繁榮,山川的雄偉挺拔,花鳥的如畫景象,對于詩中的翠柳黃鸝、青天白鷺、直到雪嶺上的琉璃世界,白云縹緲外的如畫詩篇和那渴望統(tǒng)一祖國的愛國詩翁,大雪滿刀的大漠英明,辛勤耕作的鋤禾農(nóng)民,出沒于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都能觸動學生心中感受詩歌意境的琴弦。所以,在每學完一首古詩詞后,我們都會利用學校的局域網(wǎng),讓學生自由留言,給他們更多的想象和創(chuàng)作空間,以弘揚孩子的個性,傳承古詩詞的生命。

如學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后,有很多學生都在自己的留言中寫下了對此詩的感悟,字里行間透出的是離別的憂傷和淡淡的哀愁。為了調解學生的情緒,拓寬他們的思維,達到對詩歌的升華,我們撰寫了留言:能不能賞析《游園不值》呢?你們會有一種新的感受。當再次打開他們的留言時,果然學生的感悟不再是一幅幅“傷春圖”,而是對朋友,對周圍事物的釋然和寬容。正是我們抓住了網(wǎng)絡多媒體這一平臺,摒棄了單一的文字教學,使得古詩詞教學更加的豐富充實,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審美塑美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