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學范文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學

第1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學范文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測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蔽覀儚男¢_始學習數學,不是只為了考試,我們要做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全面發(fā)展的應用型人才,我們要會在生活中進行應用數學。所以,我們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和生活實際相貼切,將本就枯燥無味的數學建立在學生有趣豐富的生活和游戲上,讓學生自己去參透感悟,學會用數學角度去看生活中的事情。進而使學生多應用數學他,更加了解數學,形成對數學的敏感性。

例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回憶和展示一些和他們玩游戲相關的圖片,我們適時運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歡快、溫馨的幼兒活動的畫面,然后鼓勵學生們對于圖片中的秋千,滑梯,木馬的數量進行查數,我們也可以找一些和動畫片,小動物有關的圖片,讓他們查看那種顏色的相關事物和個數。讓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理解數的抽象概念。又比如,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和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情景,分成小組,分別扮演爸爸,媽媽,賣蔬菜的阿姨等人物,就學習了解教學質量單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角色去超市進行“今天我買菜活動”,通過對各種菜品的看一看,和估一估,粗略的計算出各種食品與蔬菜的重量,需要花多少錢等,通過開展這種具備趣味性的活動,來讓學生得以充分的在實際生活中利用數學。因此情境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可以很好的利用和建立情境,讓學生很好的體驗和感受數學并且進行應用,學生就會很容易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富有活力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在數學上有了新的了解和認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起到啟蒙的作業(yè)。

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建立數感

數學是練就思維的學科,觀察則是學生認識新事物的基礎,觀察是形成發(fā)展數學的方法之一。為此,在教學中我們就要引導學生認真、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可帶領學生畫視角圖。也可引導學生用數學來表達和交流觀察到的信息。

例如:在新課程“數的認識”教學中,要讓學生先聯(lián)系實際觀察再說一說。如:觀察一張紙多厚,再觀察10張、30張、50張有多厚,然后拿出一疊1500張紙,讓他們觀察有多厚。我們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觀察,比如七星瓢蟲。然后出示七星瓢蟲主體圖讓學生自主觀察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并且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鼓勵學生在觀察中多思考,同時也讓枯燥的數學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讓他們習慣在觀察的同時也要多思考,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學生也變得積極主動。

三、實踐出真知

皮亞杰說,活動是兒童發(fā)展的杠桿。通過實踐學生可以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數學活動的平臺,把學生活動作為主體發(fā)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合作交流、積極思考、操作等機會和時間,使學生的數感得到發(fā)真正的發(fā)展。

例如: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設計一個讓兒童數100根小棒的游?潁?看誰數得又快又好的活動。數的結果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逐一地去數分組數,并且10根10根地去進行統(tǒng)計。數完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我們怎樣數才能數的快一些呀”,數感強的學生便會說出:我發(fā)現(xiàn)10根10根地數比較快一些,還不容易出錯。此時,我們應該抓住學生的這種對計數原則的感悟進行進一步的講解,讓學生討論為什么10根10根地數不容易出錯?然后告訴學生,在數數的時候我們給滿10根的數找一個位置,讓數滿10根的數都放在這個位置上,現(xiàn)在我們給這個位置取個名字――“十位”。學生從逐一地計數到十個一計數是對數的認識的飛躍,發(fā)展了學生的數感。當然要讓學生有數感,也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做一些數獨游戲,再練習多了,會有自己獨到的思維方式和想法,進而加強學生的數感。

四、解決實際實際問題,提升數感

我們都知道,數學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因此,數學教學應從實際的、有趣的或者與要從學生已有知識相聯(lián)系的素材出發(fā),進一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起討論,引發(fā)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了解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反過來解決最初的問題,在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數感得到發(fā)展。

例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后,讓學生解決“全班43人去劃船,每條船限坐6人,至少需要幾條船?怎樣乘船合理?”的問題,學生通過思考、計算,不難得出需要8條船。我們可以讓學生說說可以怎樣乘船,學生的方案有6×7+1;6×6+4+3;6×5+4×2+5;6×3+5×5等。在交流學生想法的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找到答案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種,答案也并非只是一個,最后知道如何選擇合理的方案。通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能夠明白計算的意義和如何運用計算的方法,還會學會怎樣選擇適當的算法去解決實際應用問題,更能夠學會如何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有效的解釋,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提升自身的數感。

第2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學范文

P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07-0084-02

1 前言

隨著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大家在教育教學中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的問題。隨著教育教學的發(fā)展,教育部出臺很多關于深化教育改革的相關政策。在這些政策中指出,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核心素質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我國教育關注的問題,也是全球教育比較關注的問題。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成為小學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2 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內涵及特質

核心素養(yǎng)更多是從“素養(yǎng)”衍生出來,素養(yǎng)更多是應對社會生活的一種能力,涵蓋很多方面的知識,不僅僅包含一些文化常識,還包括一些技能、情感方面的知識。核心素養(yǎng)可以說是素養(yǎng)中比較重要的部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1]。一般認為核心素養(yǎng)一方面包含個人自身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包括人與社會的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一般具有多方面的特質,最為重要的特征是多元化、復雜性以及長期發(fā)展等。核心素養(yǎng)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人的知識素養(yǎng)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對人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可以持續(xù)到人成長的整個階段,不僅能夠促進個人的成長,還能夠促進個人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

3 學生核心素養(yǎng)與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相結合

學生在課程學習時培養(yǎng)的學科素養(yǎng)是與課程學習相結合的,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有著一定的影響。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時要做到能夠從學校實際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教學質量結合起來[2]。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進行轉換,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如何能夠更好地將學科素養(yǎng)轉換成核心素養(yǎng)是其關鍵的問題。在教育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要合理規(guī)劃學生所接受的教育與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4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一方面要對核心素養(yǎng)的特質進行詳細了解;另一方面要能夠考慮學生本身身心素質的發(fā)展情況,要能夠體現(xiàn)出小學數學學科的教育價值,并能夠在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其學科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將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更好地轉化成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小學數學本身就是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的一門學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能夠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從而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相應的問題,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根據所教授的內容來靈活地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其中情境創(chuàng)設以及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3]。

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法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就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類似生活的一些情境,學生在平時生活中比較熟悉這樣的環(huán)境,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培養(yǎng)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探究式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表現(xiàn)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伙伴,學生在探究式的學習中既可以采用個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小組的形式。通過這兩種教學方法都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起到較好的效果。如學生在學習有關分數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在教育教學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分數的意義。此外,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培養(yǎng)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很多知識的學習適合采用數形結合的方法開展,最為明顯的就是行程問題中的追及問題,在講解這樣的知識問題時可以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如在上課過程中可以應用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坐公交車的經歷進行著手:同學們在坐公交車的過程中會感覺到公交車有時開得比較快,但是有時開得比較慢,有時會發(fā)現(xiàn)后面的公交車會超過你坐的公交車。當這個問題引起學生的共鳴之后,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那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后面的公交車要想超過前面的車,需要具有什么樣的條件呢?同學們試想一下,如果兩輛公交車的速度是相同的,那么有可能出現(xiàn)超車的現(xiàn)象嗎?那如果兩輛車的速度不同,又有一定的距離,那么這兩輛車何時能夠出現(xiàn)超車現(xiàn)象呢?通過這樣一系列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然后引入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更快地理解所學習的知識,從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結合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相關的計算以及統(tǒng)計等知識,能夠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解讀,對教學內容中的每句話、每一個例題進行深刻的分析,能夠理解知識點之間的銜接[4]。挖掘到教學內容中所包含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因素,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首先要能夠挖掘到知識層面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學習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夠正確地計算其面積,能夠應用知識點解決相應的問題。在這個知識點中涉及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推理、符號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來理解數學中的轉化思想。在教育教學中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學科素養(yǎng),以便更好地轉化為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注重教師素質的提高 要想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為此要提升教自身的素質。教師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成為比較關鍵的問題。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不斷地進行研究,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小學數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對核心素養(yǎng)的相關知識進行學習,能夠深刻理解核心素養(yǎng)的相關知識。在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中最為重要的是能夠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能夠考慮到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yè)的布置上要具有發(fā)展的觀點,盡可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5]。此外,要將學生學科素養(yǎng)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注重課程之間的整合 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統(tǒng)一課程的教授,未必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為此,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統(tǒng)一課程向學生課程之間的轉化。教師在統(tǒng)一課程教育教學時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夠適當地對小學數學的教學課程進行補充,使得數學課程的教學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是多個課程學習進行融合的結果。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將數學的教學和其他學科的教學結合起來,以便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需要各個課程之間的融合,利用各個課程之間的重組、開發(fā)等整合出更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以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感為重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小學數學的教學和其他學科結合起來,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堅持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長期的堅持,在教育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影響[6]。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在每一節(jié)課中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不僅僅在形式上進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還要從小學數學的本質思想出發(fā),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最為重要的是能夠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著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學習相關的知識,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動手實踐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塑造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p>

參考文獻

[1]陳六一,劉曉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理論分析[J].今日教育,2016(3):23-25.

[2]賴允玨.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新課程研究,2016(5):42-45.

[3]劉明揚.談談小學數學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6(20):168-169.

[4]李星云.基于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師課程體系建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1):45-48.

[5]馬云鵬.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價值[J].小學數學教育,2015(9):3-5.

[6]徐國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7):42-45.

第3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學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對話教學;有效性

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和禁錮,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因此,我們要切實了解和明晰小學數學教學的對話教學內涵,使之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空氣,更好地拓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拓展數學學習思維習慣和方式,更好地鞏固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獲得數學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提升。下面筆者就來談談如何加強小學數學中的對話教學。

一、小學數學對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具有抽象性,為了使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數學基礎知識,理解小學數學知識中的內在邏輯性,教師需要采用對話教學的模式和理念,引領學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小學數學中的邏輯知識點,更好地架構小學數學知識體系。然而,在當前的小學數學對話教學之中,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深入。

1.傳統(tǒng)教育理念禁錮性的影響

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之下,教師將目光著眼于小學數學的考試內容之中,而沒有充分重視對話教學的優(yōu)勢,仍舊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沒有全面發(fā)揮出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不強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對話教學模式中,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不高,缺乏對小學數學對話教學的深入體會和核心思想的把握。

3.教師缺少對教材的深入挖掘

在小學數學的對話教學中,教師缺少對教材的深入挖掘,沒有基于教材的基礎,將對話教育的目標與教學過程相結合,無法使學生做到“與數學的對話”。

二、小學數學對話教學的實施策略探討

1.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化經驗,開創(chuàng)趣味性、生活化的數學對話

在小學數學對話教學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到生活化的經驗和體驗之中,立足于生活實踐內容,創(chuàng)設趣味性、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對話,精彩地呈現(xiàn)出小學數學生活化對話的魅力,增強學生主動參與對話的積極性和熱情。例如,在小學數學知識中的長度概念“千米”教學中,如何使小學生明晰這個抽象的長度概念,教師不可單調地講解長度“千米”的數學概念,而應當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卡通動畫內容,學生在興趣盎然的嬉戲玩耍之中,可以更為直觀地領會到這個衡量長度的指標。還可以引入學生所熟悉的“龜兔賽跑”故事的熱藎學生都知道在這個故事之中,烏龜最后贏得了比賽,教師將學生的思維來一個逆轉式的啟示:在這個故事之中,兔子失敗的原因,在于幾千米的路程太遙遠,它太累了,所以睡著了。而烏龜卻很慢,它又很有耐力,最后才取得了比賽的勝利。學生的思維跟隨教師的啟示,發(fā)現(xiàn)原來千米的距離這么遠呀,兔子居然都累得睡著了!

在這個生活化、趣味性的對話教學之中,不僅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使學生在趣味化的對話情境之中,極大地增進了對小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感悟。

2.實現(xiàn)師生與教材的對話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之中,教師要在對話教學中充分挖掘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使之與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相契合,實現(xiàn)師生與教材的完美對話,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內容。例如,在小學數學知識“基本的地理海拔高度”的教學中,山地、高原地帶的學生基于自己日常的體驗和認知,感觸相對比平原的學生更深刻。另外,農村地區(qū)的小學數學對話教學也要注重將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內容融入對話教學之中,使農村的學生能夠將教材知識與生活化的理解相鏈接,更好地實現(xiàn)數學思維的拓展和延伸。

3.教師要強化自身的語言邏輯運用能力

在小學數學的對話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加強對自身的語言邏輯運用能力的強化,要使自己的語言表達富于邏輯和情趣化,而不要使小學數學的對話教學顯得呆板而毫無生趣,這樣不利于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對話的積極性。教師對于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的優(yōu)化,可以在較大的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例如,在小學數學對話教學內容“分母與分子”的教學中,學生普遍感到新鮮和有趣,而為了讓學生明晰分母與分子這個數字的基本概念和涵義,教師要通過清晰、多樣化的表達方式,使學生理解這個數字,而不至于產生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如,表達分開的部分占總體的多少、各自分開的部分與總體是什么關系等,教師要通過清晰、完整的語言邏輯表達方式,增強學生對數字的理解和認知。

4.注重提升小學數學對話教學的理論學習

為了提升小學數學對話教學的效果,教師應當加強對新的數學教學方法和數學教學理念的學習,要將優(yōu)秀的數學教學理論應用于實踐之中,提升自己的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還要開展課題研究,從學科科研的角度,進一步改進小學數學對話教學中的不足和缺陷,更好地提升對話教學的水平。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學數學教學引入對話教學理念和模式,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思考,在對話教學中可以實現(xiàn)師生的對話、與教材文本的對話,通過對數學知識的深度解讀,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實驗,呈現(xiàn)精彩紛呈的小學數學對話課堂,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能力。

參考文獻:

第4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學范文

數學素養(yǎng)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數學學習習慣、理念,以及上述意識形態(tài)指導下的數學學習行為,綜合反映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和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就是要從基礎階段抓起,小學生剛接觸數學學習,本身就如白紙一樣空白,更有利于引導其形成牢固的數學意識形態(tài)和行為習慣.基于學生之間顯著的差異性,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首先要觀察和收集每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思維能力、學習習慣和基礎知識水平等;其次要綜合分析每個學生的特征,揚長避短,深入挖掘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愛上數學學習,進而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和提升.

一、構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其中,自覺培養(yǎng)數學素養(yǎng)

不少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著一定的抵觸情緒,在畏難心理的作用下常常望而卻步,難以深入到數學學習過程中.基于此,教學者應客觀分析每個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的具體原因,并據此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總體來看,小學數學教學應通過構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才能真正吸引學生參與進來,將數學學習打造成為一次游戲經歷,或者是一次開心的體驗活動,以多樣化的展現(xiàn)形式將教學內容進行包裝.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加減混合”等內容時,有的學生由于對單獨的加法和減法運算還未完全學透,因而對于加減混合運算產生了畏難心理.此時,教學者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講解模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加減運算接龍”的游戲情境,前一個學生報一個數字,后一個學生再報一個數字,教師規(guī)定兩個數字相加或者相減,第三個學生報出答案,據此循環(huán)往復,使學生在游戲接龍中提高加減混合運算的速度,同時也無形中向學生傳達了一種理念,即數學學習可以通過變化學習方法使學習過程變得輕松快樂.

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養(yǎng)成善于分析、勤于動筆的習慣

數學學習不同于語文學習,前者更加講求學生的分析能力,往往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中包含了解題規(guī)律,并且這種規(guī)律還適用于其他題型.學生善于分析和挖掘數學規(guī)律,便能更加輕松地應對數學學習,進而樹立學習自信心.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素養(yǎng)體現(xiàn)在平時的教學細節(jié)中,因此,教學者應努力抓住學生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將其放大,促使其形成自己獨特的數學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等內容時,在圖形幾何的學習中,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和挖掘學生的觀察能力,這種能力對學生未來的學習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學生圖形中蘊含的規(guī)律,也不要急于告訴學生圖形中涉及的幾何運算,而是提供一些提示信息,讓學生獨立觀察,再相互印證,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三、引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實踐活動,親身感受數學知識的運用

數學學習需要學生真正參與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親身感受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同感.小學數學教學應盡量避免抽象性,教學者要善于將抽象的知識進行有效地轉化,主要可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運用相應的數學知識解決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認識年月日”等內容時,教師要求學生之間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制作簡便日歷,最后各小組之間進行評比,選出日歷制作最為精美的小組.“制作日歷”這項學習實踐活動能夠將“年、月、日”知識融入其中,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能夠自覺運用相關知識,增強了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奇妙之處,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數學素養(yǎng).

四、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具體實踐中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yǎng)

小學數學教學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學者要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鍛煉機會,促使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過程中不僅能鍛煉自身的解題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乘法估算”等內容時,基于培養(yǎng)學生估算能力的教學目標,上述知識點在實際問題中實現(xiàn)了較為廣泛的運用,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具體的學習情境,既為學生設計了一系列涉及乘法估算的應用題,還鼓勵學生參與到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利用乘法估算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五、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緒和心理變化,培養(yǎng)學習自信心

第5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學范文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數學文化;數學教學

數學文化走進小學數學課堂,不僅緣于它的獨特性,而且與其它的文化特性密切相關,更緣于素質教育的需要和數學學科在自然與社會鄰(領)域的廣泛應用。分析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價值,探尋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教育,是本文探究的主題。

一、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

眾所周知,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數學是一種文化,也是一門充滿力量及人文精神的重要學科,是促進人類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金鑰匙。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來探討數學文化的本質及發(fā)展規(guī)律,并進一步滲透在中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極力打造教育文化品牌,開展各種數學文化課堂教學活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學習簡單的數字、公式、符號、各種規(guī)則,也要探究數學學習方法、思想及精神意義等,這也是對數學知識本身的一個超越。實施數學文化教育,能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的認識自然界,盡快的適應社會及日常交際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辯證思維能力,有效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事求是,勇于進取,謙虛謹慎,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學習精神;也能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愛國情操及審美觀,提高自身素質等。

二、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1.認識數學之美。數學精神是理性的,是崇高的,但同樣存在一種獨特的美,讓學生通過提高自身數學文化素質與修養(yǎng)來領悟數學文化的美,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帶領學生去認識它,去挖掘它,去體味數學之美。具體而言,數學的美是“實實在在”,而并非“空穴來風”,如它體現(xiàn)在內容結構上,還體現(xiàn)在數學方法上,從簡單的數學概念,到統(tǒng)一整齊的公式結構,再到典型奇特的數學模型等都醞(蘊)含著豐富的數學之美。如:加法交換律(a+b=b+a),乘法交換律(a×b=b×a)的對稱之美、變幻與和諧之美。

2.培養(yǎng)數學意識與數學觀念。數學意識與觀念體現(xiàn)在對數字、符號、空間、意識、推理能力等的認識,如下對符號感的認知,數學中各種數量關系、規(guī)律變化、程序方法的解決等都需要用符號來解決和轉換。對于小學數學文化教育的符號感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學習和認識,是數學符號學習的重點,從起初學生對一個特定的數的認識到用字母來表示一定的數,是學生思想和認識上的一個重要轉變,基于數學文化的教育視角,結合實際讓學生來理解并予以升華到數學文化的高度,讓他們感受到用字母來表示數的趣味和意義,并建立數學符號的認知。例如:對加法結合律a+(b+c)=(a+c)+b,乘法分配律a(b+c)=ab+ac等的符號表示,與符號變換的表達演繹,讓學生完全知曉這里a、b、c可以代表任意實數,令其認識數學符號的本質與意義。

3.數學課堂活動中的文化滲透。數學課堂活動是數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數學文化滲透到各種各樣豐富有趣的數學活動中,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文化的探索精神。

例如可舉行以下課堂活動以滲透文化教學:①舉行故事演講比賽。通過講述數學家成長的艱辛歷程及數學思想形成的曲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不僅能激發(fā)自己的思維能力,而且它更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是人類學習進步的榜樣。②開展實踐活動,進行數學建模比賽。比如比賽內容:某種規(guī)格的鐵棒原材料每根長10m,現(xiàn)需要這種鐵棒長為4m的28根,長為1.8m的33根,問至少需要幾根原材料?怎樣切割?讓學生通過建立鐵棒的模型進行研究、證明,也學習一下科學家們的探討精神。③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對一些數學知識,原理與規(guī)律等,親自動手畫一畫,做一做,擺一擺,量一量,不僅動手,而且動腦,更使得數學理論知識和實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以提高學生們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

三、小學數學數學文化教學實踐的總結與思考

1.小學數學文化教學的核心問題。以前,我國數學教育的普遍模式都是通過對知識結構的掌握,進行課堂訓練及課后習題練習來鞏固老師所講授的知識?,F(xiàn)在很多學者意識到這種數學教學的弊端,極力改變這種教學模式,但由于現(xiàn)實中有很多客觀因素的制約,老師對數學文化的認知度有所不同,導致他們在教學中的側重點有所差異,也導致學生們對數學文化的認知有所偏差。怎樣把數學文化的精神理念貫穿于數學教學中,引導數學教育走上一個新的臺階,是數學教育的核心問題。

第6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學范文

關鍵詞:平臺;中小學數學;有效銜接;橋梁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07A-0080-04

小學與中學是義務教育階段一脈相承的兩個教學階段,這兩個階段的教學過程雖有其各自的獨立性,但更有它相輔相成的一面,具有較強的連續(xù)性。特別是小學五、六年級到初中一年級是小學和初中教育的過渡期,過渡期銜接得好與壞對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影響很大。《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多處體現(xiàn)了初中數學教學與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重要性,如:“借助現(xiàn)實情境了解代數式,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1]“在第二學段討論過的方法是基于四則運算,還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或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解決。啟發(f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個問題,有利于學生進行比較,加深對于模型的理解?!盵2]然而,在實施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出現(xiàn)了問題,教材編寫各自為政,導致教學內容出現(xiàn)斷層、脫節(jié)、重復等現(xiàn)象;中小學數學教師對“銜接”的必要性認識不到位,對彼此的教學內容、教法、學法、知識的關聯(lián)度、教學資源等情況缺乏必要了解;中小學數學教師之間、中小學數學教學之間溝通的渠道不通暢,缺少正常的交流平臺。天津師范大學崔一心教授指出:“中小學教師互不了解對方教學,是教學銜接的一個盲區(qū)?!盵3]為此,我們于2011年開始研究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區(qū)域性支撐平臺(簡稱“支撐平臺”)建設,對“支撐平臺”的架構、建設策略與作用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從“教”和“學”兩個方面進行了嘗試,為中小學數學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家長與家長等方面的及時、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提供了幫助,區(qū)域內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效果有了明顯的變化。

一、構建“支撐平臺”的意義

近年來,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研究氛圍不濃,部分教師對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到位,研究者中初中教師比較多,小學教師比較少;二是宏觀談“教學內容銜接”、“教學方法銜接”的比較多,研究的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不強;三是中小學處于封閉狀態(tài),以個體研究為主,在區(qū)域內缺少研討、交流、反思、資源共享的平臺。構建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研究互通平臺,通過“支撐平臺”建設,營造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研究的氛圍,引導中小學數學教師提高“銜接”的意識,使“銜接”研究成為中小學數學教師的自覺行為;建立區(qū)域內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研究的機制;開展以專家引領、交流研討、課堂教學、總結反思、教學資源開發(fā)等為基本形式的研究活動;形成“銜接”研究的“學習場”、“對話場”、“文化場”、“研究場”;使有志于“銜接”研究的中小學教師有歸宿感和成就感。這樣,就能整體提升區(qū)域內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研究的水平,提高區(qū)域內中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二、“支撐平臺”的架構

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研究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它涉及教材、教師、學生等諸多因素,要使銜接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我們要關注“四不能”與“四要”:一是不能只在義務教育第二或第三學段內進行封閉研究,而要把第二學段和第三學段綜合起來進行研究;二是不能只是單一的個體研究,而要注重專業(yè)化團隊的打造;三是不能完全通過行政手段加以驅動,而要構筑研究活動的平臺,激活教師主動研究的意識,形成銜接研究的“場”;四是不能只使用傳統(tǒng)研訓平臺,而要發(fā)揮“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采取“實體平臺”與“虛擬平臺”共存的混合式研究方式。為此,我們重點開展了以“銜接感悟場”、“銜接實踐場”、“銜接QQ群”、“銜接微信”為基礎的“支撐平臺”建設。

四大“支撐平臺”的構建,有利于引導中小學數學教師強化個體研究意識和群體研究欲望,形成研究的習慣和常態(tài)化的研究狀態(tài),使“銜接”研究成為自覺行為;有利于中小學數學教師“瞻前顧后”,整體了解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的相關精神,準確把握“銜接”的重點和難點;有利于中小學數學教師間“有效互動”、“合作共進”,實現(xiàn)資源共建共享;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更好地學;有利于挖掘“銜接”的家庭教育資源,讓家長為“銜接”教學出謀劃策,使中小學數學教學得到家長的更多關注、協(xié)助和支持。

三、“支撐平臺”的建設策略及作用

由于中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具有跨學段、跨學校等方面的特點,因此,對銜接感悟場、銜接實踐場、銜接QQ群、銜接微信四大“支撐平臺”要采取不同的建設策略,并賦予不同的功能。

(一)銜接感悟場

“銜接感悟場”是以“沙龍”的形式,為一批有志于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研究、善于思考、勇于鉆研、有一定教育教學經驗的“人”搭建的平臺,它分為銜接學習園、銜接研究園和銜接反思園三個“園地”。

1.銜接學習園

“銜接學習園”主要開展針對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研究的學習活動。一是邀請專家開設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講座,從課程理論和教學實踐方面,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二是組織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幫助中小學數學教師整體把握、全面了解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總目標、學段課程目標、學段課程內容,明晰不同學段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方面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樹立“大課程觀”。

2.銜接研究園

“銜接研究園”主要開展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研究活動,我們重點開展了對比性研究,主要涉及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和2011版兩個版本的對比研究、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與蘇科版初中數學教材中相同知識點的對比研究、小學與初中數學思想方法教學要求的對比研究、中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對比研究、中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對比研究等。通過研究,使中小學數學教師進一步認識義務教育數學的本質,明確義務教育數學教育的整體性和數學課程標準的核心概念,理解教材編寫意圖以及不同學段教材間的內在聯(lián)系,切實把握好教學的“起點”和“終點”,從而使不同學段的數學教學活動準確定位,做到“到位但不越位”。

3.銜接反思園

“銜接反思園”主要開展中小學數學“銜接教學思索”的寫、評、展活動,可以是記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fā)生的故事,可以是對有關銜接的典型問題進行剖析,根據所寫內容的典型性、反思的深刻性、解決問題的策略性定期進行評比,并將優(yōu)秀的“銜接教學思索”裝訂成冊,提供給區(qū)域內的中小學數學教師學習和借鑒。通過活動的開展,提高反思的目的性、針對性和有效性,讓中小學數學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在不同學段學習某一數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的障礙,實現(xiàn)“銜接資源”的共建共享,為改進教學提供經驗和幫助。

(二)銜接體驗場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陣地,學生的知識獲取與能力的提升基本在課堂內完成,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成功與失敗,不僅與中小學數學教師對課標、教材研究的深度有關,更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直接關聯(lián)。

“銜接體驗場”是在中小學數學教學之間開展的“同題異構”活動,它是中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同一話題為載體而開展的“雙向”上課、聽課、議課系列活動,是一種動態(tài)、開放、互動、共享的研究模式?;顒拥慕M織經歷“選題―備課―上課―議課”等環(huán)節(jié)。

選題。一般由中小學數學教師共同協(xié)商,選擇中小學數學中相同或相近的課題,每次活動一般選一個課題。如小學教材中的“簡易方程”與初中教材中的“一元一次方程”、中小學教材中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中小學教材中的“平行四邊形”等。

備課。中小學教師就選定的課題分別進行備課,備課不是上課教師寫一份教案,而是備課組在對課標和教材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一份教學方案,要科學制定教學目標,精心組織教學活動,明確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確定教學的“起點”和“終點”。

上課。在認真?zhèn)湔n的基礎上,中小學各安排一位教師上課。上課時讓中小學數學教師走進彼此的課堂,感受不同的學習氣氛,領悟不同的教學方式,使初中數學體會“瞻前”、小學教師體會“顧后”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聽課教師做好記錄,重點關注課題是如何引入的,重點是如何突出的,難點是如何突破的,活動是如何安排的,問題是如何呈現(xiàn)的,學法是如何指導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如何滲透的,學生是如何合作的,學生的學習習慣如何,學生的思維深度如何。

議課。聽課后及時開展議課活動,先由上課教師說課,說課內容除了說課標、說教材、說學情、說過程外,小學教師還要說“顧后”(這節(jié)與初中的哪些內容有關聯(lián)?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為學生學習初中數學提供哪些幫助?這節(jié)課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聽初中的課得到了什么啟發(fā)?),中學教師還要說“瞻前”(這節(jié)課是建立在小學哪一部分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這之前學生已具備了哪些知識、能力和經驗?這節(jié)課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聽小學的課得到了什么啟發(fā)?)。在說課的基礎上,聽課教師進行議課,議課圍繞“一個主題―兩個維度―若干思考”來展開?!耙粋€主題”就是“銜接”做得怎樣,“兩個維度”就是“學”和“教”,“若干思考”就是從“學生”和“教師”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通過這種“雙向”系列活動,促進中小學數學教師能更好地把握各自教學特點,使中小學數學教學更符合自身規(guī)律,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研究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從而達到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目的。

(三)銜接QQ群

由于中學和小學的學生、老師分別處在不同的校園,所以開展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研究往往會受地域時空的限制,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受到極大制約。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絡越來越多地走入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基于網絡的學習、交流方式也正在被更多的人熟悉、接受并利用。QQ是一款即時通信軟件,QQ群為志同道合的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方便快捷。為此,我們建立了“中小學數學銜接研究”QQ群,拓展了“銜接”研究的空間,豐富了“銜接”研究的形式,擴大了“銜接”研究的群體,轉變了“銜接”研究的方式和行為。“銜接QQ群”平臺有如下特點:

專業(yè)性:“中小學數學銜接研究”QQ群首先表現(xiàn)為很強的專業(yè)性,群成員所探討的問題主要圍繞“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涉及中小學數學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材、教法、學法等方面的問題。

遠程性: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研究團隊是由區(qū)域內不同學校的中小學數學教師組成,他們通過加入“中小學數學銜接研究”QQ群,進行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方面的對話和研究,沒有地域的限制,大家所進行的活動具有很強的跨地域性和遠程性。

交互性:利用QQ群進行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研究,每位群成員不再是信息的單純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創(chuàng)造者,群成員之間可以交互、共享“銜接”資源,實現(xiàn)了教師話語權的回歸。

自發(fā)性:“中小學數學銜接研究”QQ群是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發(fā)形成的,教師參與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研究不是因為要應付領導或學校的檢查,而是自己的需要所在、興趣所在,是“我要做研究”,而不是“要我做研究”。

利用“中小學數學銜接研究”QQ群,除了部分群成員之間及時進行問題探討、資源共享外,還可以定期、不定期地舉行主題研討活動。開展主題研討活動,一般按如下步驟進行:第一,通過“群活動”活動信息,活動信息包括本次研討活動的主題、集中研討的時間等;第二,群成員圍繞本次活動的主題進行精心準備,在指定的時間內進行研討;第三,指定專人對本次研討的內容進行整理,對大家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進行梳理,形成總結材料;第四,通過“群文件”,將總結材料上傳,供群成員學習、思考。對暫時還沒有搞明白的問題,可以作為下期的研討內容或在其他平臺上進行研究。

(四)銜接微信

微信全新的功能帶來全新的互動模式和體驗,人們的生活已是無“微”不至,微信公眾平臺是在微信的基礎上新增的功能模塊,可實現(xiàn)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的全方位溝通、互動?!爸行W數學教學銜接研究微信公眾號”就是基于微信公眾平臺信息傳播的有效性、及時性、互動性和可持續(xù)性的優(yōu)勢而打造的又一“支撐平臺”。第一,“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研究”微信平臺可以為學生的“學”提供幫助。通過這個平臺,教師可以推送與中小學數學“銜接”有關的“微課”等學習資源供學生學習;學生可以推送與中小學數學“銜接”關聯(lián)性比較大的問題,供大家進行討論。第二,“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研究”微信平臺是面向全社會的,學生、老師、家長、教育專家都可以關注,可以實現(xiàn)多方位的互動。通過這個平臺學生可以提出數學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初中學生可以以“過來人”的身份參與討論,使小學生倍感親切,從中可以了解數學學習的注意點,初中數學學什么,怎么學,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在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上有哪些聯(lián)系和區(qū)別,家長可以交流做法,談談體會,即使不能在知識上輔導孩子,也可以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取長補短,支持學校教育。

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區(qū)域性支撐平臺建設不僅為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研究提供了多種途徑,更為建立中小學平等、互助的教研文化提供了保障,對轉變中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促進中小學數學教師、中小學數學教學之間的相互了解,改進教和學的方式,實現(xiàn)中小學數學教學自然銜接、良好過渡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2]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7.103.

[3]崔一心.中小學教育銜接問題略論[J].德州學院學報,2005(3).

第7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學范文

關鍵詞:數學思想;小學生;數學素養(yǎng)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門在2011年制定了全新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求,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將數學思想納入數學課程教學內容中。數學思想是指人們的意識收到現(xiàn)實世界的反饋信息(比如數量關系、空間形式等),經過大腦的思考產生的結果,是數學知識學習必備的一種思想精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思想,能夠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基礎數學知識,提升其數學素養(yǎng)。

一、鉆研教材,挖掘數學思想

在小學數學課本上,所有的知識點(包括數學概念、公式、規(guī)律、法則等)都是比較淺顯易懂的,而我們所要掌握的數學思想便隱藏在這些顯性知識點背后。因此,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深入鉆研教材,領悟教材編排順序及內容的含義,挖掘出其中的數學思想,在教學時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以便讓學生領悟其中的數學學習的精髓。在數學學習中,模型思想和函數思想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屬于數學學習的兩個主體內容。

以函數思想挖掘為例,在教材上有一道習題:“每斤橘子售價3元,則1斤、2斤、3斤、4斤、5斤橘子的價格分別是多少?”這道題目的形式比較簡單,重點不在于習題的答案,而是根據各個答案之間的聯(lián)系明確一個函數思想:無論橘子購買數量如何變化,總價與斤數的比值不變,都為單價3。這種函數思想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任何一個待售的物品都有單價,用以衡量物品的價值,老師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在學習中明確這類函數思想,明白數學公式的意義。

二、學習知識,感悟數學思想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采用留白式教學手段,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之后,讓學生在知識體系形成的過程中自主探究數學思想。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探究到注入歸納思想、極限思想、化歸思想、抽象思想、類比思想等諸多數學思想,這些思想貫穿在數學教材中,領悟這些思想是學生數學學習道路的一個基本任務,有利于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的道路中走得更快更遠。

例如,歸納思想的感悟,在學習“數學乘法結合律”時,老師給出數學習題:學校舉行拔河比賽,要求每個班級派12個人參加比賽,學校共有6個年級,每個年級有4個班級,問共有多少個人參加拔河比賽。解題時,有兩種思路:①先計算一個年級有多少人參加拔河比賽,再統(tǒng)計6個年級的人數,得到公式(12×4)×6;②先計算班級總數,再根據班級參加比賽人數統(tǒng)計總數,得到公式12×(4×6)。兩道公式結果相同,老師接著寫下類似的數學公式:(3×6)×5與3×(6×5)、(7×2)×4與7×(2×4)…,經過計算發(fā)現(xiàn)二者結果均相同,經過歸納總結得出數學公式(a×b)×c=a×(b×c)。

三、鞏固復習,體驗數學思想

經過課堂學習后,學生已經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需要在課后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并在此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思想,比如說分類思想,在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數字有不同的分類,比如說奇數、偶數,以“能否被2整除”作為其分類依據。數學的學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積極意義,而分類思想正是這樣一種能力培養(yǎng)的具體體現(xiàn),能夠讓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條理清晰、邏輯明確。

此外,在鞏固復習時,學生可以從數學的兩大學習內容(幾何和函數)中體驗到數形結合思想,以形助數,以數解形。比如,在學習分數時,讓學生以圖形來理解■、■、■等分數,將一個正方形拆分成兩半,拆分后的兩個圖形即為原來圖形的一般,即■。此外,在小學課程中還涉及數軸的學習,這是函數與函數圖形學習的初級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數軸上標出不同的數字,諸如正數、負數、分數等,讓學生以圖像的認知來明確各個類型數字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四、解答習題,凸顯數學思想

一直以來,數學等理科科目都需要通過大量練習習題來提升數學知識的熟練度,提升其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在解題時,正確應用數學思想,是提高解題速度與解題正確率的關鍵。在數學習題解答過程中,常常要用到數形結合思想、轉化思想、假設思想、反證思想等具體的數學思維,根據題目的設計選擇合適的解題思想,可事半功倍,而這也正是數學這一科目學生的成績會出現(xiàn)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

以假設思想的應用為例,在解答數學題目求未知數時,一般都需要設置未知數,這也是假設思想的一個具體應用。在課后練習冊上,學生遇到一個難題:“校長辦公室里,有1張桌子,8把椅子,總價為1200元,其中桌子的單價是椅子的4倍,求桌子、椅子的單價分別是多少?”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利用等價思想,作了一個大膽的假設:辦公室里僅有椅子,桌子單價是椅子的4倍,可換算成4把椅子,即辦公室里有12把椅子。這樣便輕松地將難題解答了出來,椅子單價為100元,桌子單價為400元。

五、結語

數W是一門基礎性的自然學科,其教學內容雖然與人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基礎性的數學概念以及思維模式都是較為抽象空泛的,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教學內容比較簡單,融入數學思想,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簡單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增強學生探索世界、透過具體現(xiàn)象查探世界本源的思維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蕓.數學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與價值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Z1):79-80.

第8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學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整合;信息素養(yǎng)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靶畔⒓夹g的發(fā)展,使人們的學習和交流打破了過去的時空界限,為人類能力的提高和發(fā)揮作用帶來了新的空間。”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對于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數學教師必須進一步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有機地融入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要求。

那么,該如何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呢?本文就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的研究與實踐,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的整合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要貼進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事實上,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們有一定生活基礎的數學知識,并且對此更感興趣。然而由于客觀條件的制約,現(xiàn)行的小數教材教學內容明顯偏舊,落后于時代的發(fā)展。而當今世界上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數學學科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很難及時在教材中反映出來。這在統(tǒng)計知識方面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在教材很多地方還經常出現(xiàn)九十年代(甚至更久遠)統(tǒng)計的信息。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注意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我們可以利用信息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科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xiàn)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讓數學學習更貼進生活。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形式的整合

由于農村班級人數少,隨著小班化教育的開展,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有機整合為我們的教學增加新的形式?;谶@一思考,我有意識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并且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運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手段開展教學,利用網絡信息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等特性,促進課堂模式的轉變,既豐富了教學形式,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方法的整合

當前與時代的發(fā)展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相比,學生學習方式較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然而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過程卻是:學生的學習開放性、全球化;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內容形式呈現(xiàn)多媒體化。改革現(xiàn)行的學科教學方法,使其適應信息環(huán)境下的學習要求。

四、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教學相整合,提高小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以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質是以信息技術解決課程和課程學習中的各種問題,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1.通過信息技術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其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有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在實踐中應用、學習、完善。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術也是這樣,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基礎,計算機課以及信息技術基礎課教學只是為學生應用打下一個基礎,在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的技術上的問題,需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掃清障礙。這樣,會更實際,也更能體現(xiàn)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

2.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認知的主體。充分發(fā)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在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有效地認識,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xiàn)。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創(chuàng)造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需要學習的內容,和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使學生有主動參與的可能,每個學生通過這種個性化的練習,各得其所,各得其樂,從而真正體現(xiàn)出學生認識主體的地位。

3.通過信息技術課程,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與他人協(xié)同作業(yè)的合作精神,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使得我們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更加科學合理,使得我們有機會覓得更好的數學教學改革的最佳方案??梢酝ㄟ^網上合作學習和小組協(xié)同作業(yè)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這樣,學生在使用各種信息手段進行學習的同時,也提高了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有多種途徑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傳統(tǒng)教育技術難以比擬的??偟膩碚f,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務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我們積極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力求在最短的時間里找出最佳途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參考文獻:

[1] 章劍衛(wèi):《基于課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術課程模式》,浙江教學研究,2006年4月

第9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學范文

關鍵詞: 數學核心素養(yǎng) 數學課程價值 數學教學策略

當前,核心素養(yǎng)已躍升為教育界熱點,成為教育者們借以深化課程教材改革、教學方式變革、教學質量評價、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關鍵要素。那么什么是數學核心素養(yǎng)?怎樣的數學教學才能有效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筆者基于改革當前數學課堂教學的要求,從以下方面探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注重圍繞數學學科核心概念開展教學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數學教學要求圍繞數學學科核心概念開展教學。核心概念是構成學科骨架的、具有遷移應用價值的概念。揭示學科知識的本質和學科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具有統(tǒng)整學科知識的功能。以數學核心概念統(tǒng)領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科基本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進行綜合思維并實現(xiàn)學習能力遷移。因此,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學重心從注重“講授記憶”具體事實轉移到對核心概念統(tǒng)攝下的學科知識及結構的“深層理解遷移應用”上,以發(fā)展學生的綜合思維。

例如,“百分數”教學為了促進學生對“百分數”這個核心概念的深層理解,首先可以把核心概念具體化為一般概念知識,如“百分數的意義;求百分數;分數、小數和百分數的互化;百分數的簡單應用”;然后,通過一系列驅動性基本問題,如“百分數有何意義?”“怎樣求百分數?”“分數、小數和百分數怎樣互化?”“百分數有何應用價值”等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最后,圍繞驅動性問題設計、實施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分析關于百分數的意義、特征、性質、應用等具體數學事實基礎上促進對一般概念的基本理解,最終建構核心概念。

以核心概念統(tǒng)領,設計“具體數學事實驅動性問題理解一般概念建構核心概念”雙向互補教學主線,對核心概念形成的普適性認識具有持久遷移應用價值。學生一旦建構核心概念,就可以通過核心概念遷移應用解決現(xiàn)實性問題,從而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正是核心概念教學的價值體現(xiàn)。

二、提供學生研究應用數學思想方法的機會

提供研究數學思想方法的機會有助于學生構建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促進學生對數學原理和態(tài)度的學習遷移,發(fā)展數學思維。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數學教學要求將教學重心從教師教學生轉移到學生自主探究建構知識方法過程上,要求為學生探究性學習創(chuàng)設真實、復雜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并運用適當方法解釋問題,從而獲取知識、領悟研究數學問題的思想方法,并提升通過數學探究獲取知識、研究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圓的周長”探究中,教師提問通常都有共同之處:先讓學生猜猜圓的周長和什么有關?圓的周長大約是直徑的幾倍?然后根據猜想設計方案測量需要的數量并進行驗證,最終得到數學結論。這個過程看似注重學生有證據地猜想、實驗設計、實驗操作能力等探究能力培養(yǎng),實質上并沒有給學生質疑思考探究中可能產生的諸般問題的機會:為什么要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為什么要用周長除以直徑?實驗數據存在的誤差是什么?”等等。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所謂的“合作探究”只不過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解決“幾個人一起操作”的大問題,是在簡單重復數學家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而已。

顯然,這樣的教學不能提升學生獨立建構知識思想方法體系的能力,只有給學生充裕的時間不斷反思探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如何精確地測量所需的數量?為什么要用周長除以直徑?為什么要進行多次測量等問題?并引導學生對現(xiàn)有結論進行反思和質疑:誤差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怎樣減少誤差?等等,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三、研究數學發(fā)展歷史關注學生情感體驗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數學教學要求關注學生科學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教師若能借助數學發(fā)展歷史挖掘知識背后的孕育發(fā)展、由潛到顯的轉化歷程,幫助學生體驗數學曲折發(fā)展史中涌現(xiàn)出來的偉大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則更富啟迪。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要求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向學生展現(xiàn)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數學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以及解決數學問題的真實歷史過程,幫助學生切實體驗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

例如,分數教學中“小數點的由來”,教師可以呈現(xiàn)小數發(fā)展演變過程:1700年前我國數學家劉輝開始應用十進分數前人用低一格擺算籌的方法表示小數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小數大約400年前用小圓點來分隔小數里的整數和小數部分現(xiàn)在的小數表示方式。給學生留下數學發(fā)展足跡,領略數學家的偉大貢獻,體驗前人不斷繼承、研究和發(fā)展數學過程中的嚴謹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通過提供豐富的數學史,給看似枯燥、冷漠的數學注入充滿人情味的數學家、數學故事等,帶領學生領略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研究過程中的科學精神,這些都有利于學生發(fā)展,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進而促進他們數學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

四、借助原始問題培養(yǎng)解決問題能力意識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進行自主探究的原始的、未知的、生活的和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設置待解決的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提供充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獨立自主嘗試用各種方法開展研究活動,從而拓寬視野,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體驗數學探究樂趣和精神,培養(yǎng)探究能力并養(yǎng)成良好數學素養(yǎng)。

例如,教學“認識圓”后,教師提出:車輪是什么形狀的?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繼續(xù)深入追問:車輪為什么都做成圓形的?車軸應該裝在哪里?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相關知識和方法查閱資料,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研究探討,列舉驗證等,了解車輪構造原理――車輪在地面上滾動時,車軸離開地面的距離總是等于車輪半徑,車子就會平穩(wěn)行進,不會上下顛簸,從而有效鞏固“圓”、“圓心”、“直徑”、“半徑”等有關圓的概念知識。

只有把學生置于真實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自主探究,才能獲得更有價值的知識方法,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自覺意識和關鍵能力,才能體會到數學的樂趣,提升學生數學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求轉變教學理念和目標,改革教學內容、方式和過程,關注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建構和應用,以及提升教師綜合素養(yǎng)及確立以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的教學評價體系,才能有效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林欽.關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中學物理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5(12):35.

[2]胡玉華.科學教育中的核心概念及其教學價值[J].課程?教材?教法,2015(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