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閱讀教學與初中語文論文3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閱讀教學與初中語文論文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閱讀教學與初中語文論文3篇

第一篇

1創(chuàng)設生活和情感情境,培養(yǎng)學生閱讀情感

初中語文閱讀教材雖然是作者情感升華和藝術加工的產物,但是它來源于生活。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學習的內容越是與其生活實際和情感貼近,其知識接納程度就越高。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加強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和情感的聯(lián)系,可以拉進學生與作者的距離,促進學生與作者進行更深層次的心靈交流,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了解。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創(chuàng)設,豐富學生情感體驗,使之收到真善美的熏陶,增強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如在《社戲》閱讀教學中,結合這篇文章具有生活場景逼真、水鄉(xiāng)韻味十足等特點,教師可利用圖片或影像展示江南水鄉(xiāng)的秀美風景,讓學生感受江浙一帶的風土人情。同樣,教師還可以讓有南方鄉(xiāng)村生活經歷的學生講述一下鄉(xiāng)村生活趣事,讓其談一下自己的童年趣事,并將討論的話題和思維引向文中所描述的趣味橫生的月夜和散發(fā)著豆香的水鄉(xiāng)。這樣不但可以喚起學生想象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這對學生發(fā)展和語文教學來說,都是極其有利的。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

蘇聯(lián)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只關注知識的傳授而不關心學生內心狀態(tài),不懂得開動學生腦筋,那么,只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疲倦。換而言之,教師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使學生保持高昂的情緒,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作為能調動學生情緒的有效手段,也受到語文教師的廣泛關注。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中,語文教師要積極通過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提高學生探究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教師不但要懂得如何進行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還要知道何時進行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一般來說,學生乏味時,正是進行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良機。其次,根據重點、難點設置啟發(fā)性問題,也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如在《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一文教學中,教師可在后半節(jié)課學生比較倦怠的情況下,提出如下問題: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魯提轄是一個豪爽直率、愛憎分明的人,那么,他與鎮(zhèn)關西無冤無仇,為何非要置他于死地?在文中,魯提轄只用三拳如何就打死了鎮(zhèn)關西?這樣不但可以引導學生對金翠蓮父母的命運、魯提轄粗中有細的性格進行討論,還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了解文章細節(jié)問題,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能力。

3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強化語文閱讀的德育和美育功能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學也是德育和美育的主要陣地。情景教學同樣是一門藝術,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想象情景創(chuàng)設,構建情真意美的教學環(huán)境,可以給學生帶來美育、德育熏陶,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個人思想素質。鑒于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熟讀教材,通過教學資源整合和教學研究,尋找教材中能引起學生想象的出發(fā)點,創(chuàng)設良好的想象情景,激活學生想象,調動學生聽覺和感官器官,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創(chuàng)作激情。如在《天上的街市》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優(yōu)美的的音樂,如《MoonRiver》(月亮河)或《LyphardMelody》(星空),讓大家閉上眼睛聆聽并想像遙遠的夜幕上空所有可能存在的景象。然后讓大家說一下自己想到了什么,再帶領學生一起閱讀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通過閱讀、品讀看一下詩人郭沫若是如何想象的,這樣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感受,還能提高其想象能力,增強語文閱讀教學的美育功能。

作者:字蘭英 單位:云南西雙版納州民族中學

第二篇

1.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1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挖掘熱情

興趣是完成一件事情的前提,閱讀也不例外,只有產生興趣,才有完成目標的動力。對于小說之類的故事性文章,教師們可以通過“情景再現”的課堂教育方式,即組織學生們分角色扮演、朗讀,來提高學生們對閱讀的興趣,同時增強學生們對文章的理解。例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中,著名小說家莫泊桑寫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可以分別安排不同的學生來扮演“菲利普夫婦”“于勒”“旁白”等等,分角色有感情的講述這篇文章。這樣的創(chuàng)設情境、將知識變得有趣味性,不僅對參與的同學鍛煉了自己的勇氣和能力、同時也讓“聽眾”讓深刻的了解文章內容和情感。對于散文、詩歌,則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有感情朗讀。例如,對于初中語文課本七年級下冊中,著名俄國詩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可以將學生們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讀淺議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江蘇省泰興市洋思中學何志娟比賽。將集體榮譽感和閱讀結合到一起,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先做示范,教師一定要激情飽滿,這樣才能讓學生有動力和勇氣用模仿,去閱讀、去體會。

1.2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旨在強調少時養(yǎng)成的習慣就像人的天性一樣牢固,很難改變。因此,對于初中生而言,正是養(yǎng)成一個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期。在此階段,若定期對學生們進行閱讀訓練,久而久之,閱讀便會成為習慣。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們有耐心、寬容大度、經常給予學生鼓勵、爭取使得課堂氣氛輕松愉快,讓學生真正喜歡這門課程。

1.3學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作為初中的語文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學會發(fā)現問題,允許學生“有不懂的即可提問”,從而在研討過程中和學生共同探討,探討中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找出解決方法。例如,在初中語文課本八年級上冊中,有一篇大家耳熟能詳的文言文《陋室銘》,其中有學生提問:“既然劉禹錫是個品德高尚的人,那為什么‘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不和平民來往呢?”顯然,學生的想法很新穎,提出的問題也很有道理。那么,若要將問題解答清楚,則要參考《舊唐書劉禹錫傳》和《新唐書劉禹錫傳》,讀過這兩本書就會發(fā)現,劉禹錫并不是一個品行萬分崇高的人,而“惟吾德馨”則是表達了劉禹錫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處世態(tài)度表示認可的狀態(tài),他所說的自己是“德馨之人”是對自己的高度評價。此外,劉禹錫確實有一些群眾基礎,此處可以引用劉禹錫的另一名篇《竹枝詞》,此中表達了劉禹錫和百姓親密相處,虛心向百姓學習的情景,所以說劉禹錫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也不為過。

1.4學會在閱讀中積累

閱讀好的文章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在閱讀中積累是提高閱讀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積累使得閱讀更有意義。教師應當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及時作補充,例如對于一篇文章,增加語文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必須會讀、會寫的漢字;必須掌握的詞語、成語的含義、應用例句、以及近義詞和反義詞;文章作者的生平、事跡、文壇地位、主要代表作、獲得的獎項;與文章相關的名言警句;類似的人物事跡等等;爭取全面。培養(yǎng)學生們積累、摘抄、寫讀書筆記以及讀后感的習慣。積累是閱讀的升華,能夠將自己的積累用到以后的寫作和生活中才是最大的收獲。

1.5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是一門注重實踐的課程,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成為重中之重。語文實踐能力是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最大體現。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發(fā)揮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新性,培養(yǎng)興趣、養(yǎng)成習慣、發(fā)現分析解決問題、閱讀積累,都是以提高語文實際能力為目標。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將自己的文學積累巧妙的運用到寫作中,更形象的描寫景物、敘述事件、表達自己的情感。語文,作為我們中國人的母語教育課程,生活中處處都是提高語文閱讀有效性的機會,將自己的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2.總結

在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們要以學生為主體,致力于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們真正的喜歡語文知識,熱愛語文課堂。課堂上,教師作為“候補隊員”,同學們研究不懂的內容最后交給老師來補充空白點。教師的講解內容要涉獵廣泛,將課內課外的知識融為一體,從而提高閱讀的有效性。生活中,在各種場合也都有機會可以提高語文閱讀能力,讓生活變得更有價值。

作者:何志娟 單位:江蘇省泰興市洋思中學

第三篇

一、尋找“切入點”或“突破口”來預設問題,引導學生有效理解文本內涵

閱讀教學應該“咬定文本不放松”,抓住重點內容設計出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問題,來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探究活動。比如,《珍珠鳥》是大作家馮驥才的一個名篇,此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述了人鳥相處的變化過程。作者對珍珠鳥無微不至的照顧與呵護,使珍珠鳥的膽子越來越大,并逐漸產生了對人的信賴,與人“融為一體”、和諧相處。作者文章最后一段由衷地發(fā)出了感慨——“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作者借用這個故事歌頌“人與自然”的和諧。清新、明快的語言與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相得益彰,不愧是一篇經典之作。教學《珍珠鳥》這篇課文,在預設問題時,筆者從文章的點睛之筆“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句入手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探究:文章是怎樣描寫鳥兒對人的“信賴”的?“美好的境界”是一種怎樣的境界?還可以從“人與鳥的關系變化”這一視角進行切入,引導學生慢讀細品、咀嚼玩味,進而體會作者對鳥的真心呵護,感悟珍珠鳥在“我”的關愛下,經歷“害怕——親近——信賴”的心路歷程,進而理清文章敘述的線索,而這正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傊还茉O計怎樣的問題,都要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瞄準學生閱讀能力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并通過努力探求出問題的答案,理解文本的思想內涵、構思特點及語言風格。

二、有效組織朗讀、誦讀活動,切實提升學生感悟、欣賞水平

美文尤其需要美美地去朗讀,即所謂“美讀”。葉圣陶先生的閱讀教學理論告訴我們,美讀是一種重要的鑒賞文本的方法。朱自清先生也強調要把“寫在紙上的死的語言”通過朗讀變成“活的語氣”,進而“從聲音里得其意味”。此主張也是強調朗讀對于理解文本語言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努力貫徹這一理念,使之指導自己的閱讀教學。讀,是語文教學的法寶,能夠有力地促進學生理解和感悟能力的發(fā)展。語文教師要用好這個“法寶”,將“讀”的活動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設置不同的誦讀目標,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感受語言、體味語言,并促進自己的認識由膚淺走向深刻,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誦讀”尤其適用于詩歌或散文教學。如教學《秋天》等詩歌,筆者能夠巧妙地將個別誦讀、小組誦讀、集體誦讀、男女聲領讀等不同形式的“誦讀”貫穿于課堂教學中,一堂課在學生朗朗的讀書聲中達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筆者教學詩歌,尤其重視朗讀,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詩歌含蓄的語言,品味詩歌和諧的韻律,欣賞詩歌凝練的句式,進入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教學散文,則在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領會文本中蘊含的情感,感受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對于小說體裁課文的教學,筆者則通過朗讀活動引領學生把握敘事線索、感受矛盾沖突的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領悟人物性格特點。對于文言文的教學,筆者注重營造文言文學習的語境,感受文言語體結構特點,并且注重在文言文學生和現代生活之間搭建橋梁,做到以古鑒今,古為今用。

三、結語

總之,教師要依據文本特點,有效開展默讀思考、朗讀感悟、誦讀傳情等實實在在的閱讀實踐活動,切實提升學生感悟能力及欣賞水平。

作者:程秀娟 單位:江蘇省邳州市趙墩鎮(zhèn)灘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