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地理課堂探究論文(5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目前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中地理課堂由于受到高考的嚴重影響,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教師方面由于一些高中地理教師可能并不是地理教育專業(yè)畢業(yè),而是在大學所學知識與地理專業(yè)有所關聯(lián),在就業(yè)時選擇了教師崗位。如果這樣,可能就有教師存在著教學目標與課程標準不一致的情況,由于缺乏專業(yè)知識,更依賴教材,并且教學方法跟不上現(xiàn)在教學需要的步伐,且不注重改革,一味地強調文科的死記硬背,從而過分強調教師的地位,忽略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并且有部分教師比較死板,教學思路不夠靈活導致學生對地理興趣較低。整體形容就是,高中地理教師隊伍水平與語文、數(shù)學等主要科目差距很大。第二,由于高考的影響學生更重視三大主科,對地理等文綜類科目投入精力不夠,甚至是,在地理課堂上學習別的科目,從總體上來說就是對地理課程不夠重視。第三,從課堂教學角度來說,高中地理課堂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教師平鋪直敘,不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不善于讓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忽視課堂互動,造成課堂無聊、死板的氛圍,使教學目標難以落實。
二、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
1.規(guī)范教師行為,構建高效教學課堂
老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同時也是課堂的組織者、學生的引導者。只有先從規(guī)范教師行為開始,才能正式的開始構建高效的課堂。規(guī)范教師行為需要從備課、課堂教學等方面入手。老師應該提前更長時間備課,寫教學規(guī)劃,然后根據(jù)教學的班級進行針對性的二次備課,做到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提前選取經典案例來進行分析,結合理論知識,使學生初步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
2.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建設高效的地理課堂,我們要采取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學科學習興趣的有效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核心,讓他們自己建設自己的課堂,老師只為課堂構造一個框架,具體的內容都交給他們來填充。地理學習本身是個無趣的過程,為了讓學生對學習地理提升興趣,發(fā)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可以用電腦設備演示相關實例。比如,在講到火山的時候可以用意大利的維蘇威火山(Vesuvius)———全世界最著名的火山舉例,然后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維蘇威火山的圖片資料,以及新聞和視頻,讓學生對火山這種地形產生深刻的印象。然后讓學生思考,火山噴發(fā)后會有什么影響,然后各種影響都有對應的圖片和資料,讓學生理解更深刻,對地理學習產生更深厚的興趣。
3.鼓勵團隊合作,讓學生真正地做課堂的主人
在新課改中,老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構建良好高效的課堂。首先我們需要營造良好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到輕松,讓學生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比如,講到大陸板塊的碰撞時,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大陸板塊碰撞會產生的后果以及影響,并給予他們相關提示,比如說珠穆朗瑪峰和馬里亞納海溝,還有地形改變以后會不會對氣候造成改變,以及其他相關內容,然后讓他們分析總結,以小組為單位,讓他們在課堂上講他們的研究成果,老師只在最后進行總結評價和內容補充,并且進行一個排名,激發(fā)他們的競爭意識。
4.注重聯(lián)系實際生活,構建探究課堂
因為地理所學的東西在高中很難親眼見到,所以它們不夠生動形象,很難讓學生深刻理解和記住,這些東西我們都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事物以及新聞等,讓他們更深刻的理解,探究地理知識對生活的影響。比如說,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講到地轉偏向力,那我們就可以聯(lián)系裝滿水的水池放水時產生的漩渦;有流星雨出現(xiàn)的新聞的時候談環(huán)形山等特殊地貌;有地震時可以聯(lián)系地震知識等方式聯(lián)系生活。
三、總結
總之,在面臨新時代的教育問題下,我們需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盡力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秀的教學質量,解決學生在各種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并且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并且?guī)椭鷮W生在培養(yǎng)自身能力與高考應試之前平衡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優(yōu)秀的高中地理教師。
作者:王琳 單位: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第二高級中學
第二篇:高中地理課堂德育教學探析
一、將德育貫穿到地理課堂教學中
對學生開展德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了有效開展德育,教師應當巧妙靈活地把握教學內容,努力將德育貫穿其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完善自己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教師應當仔細地研讀課本,發(fā)掘課本中的德育意義,并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和學習,從而使學生受到有效德育。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將德育貫穿其中,充分開展德育。首先,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開展德育。例如,在講中國臺灣的氣候,經緯度等知識時,教師也可以講講關于臺灣的歷史,它的被侵略和收復的情況。讓學生明白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激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民族意識。其次,教師可以通過拓展知識開展德育。例如,教師在講關于非洲的地理知識時,可以引出對偉大人物甘地的介紹。向學生說說甘地的故事,讓學生感受甘地的無私和偉大,鼓勵學生學習甘地可貴的精神。因此,教師將德育充分貫穿到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個人素質的提高。
二、將地理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
教師將地理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夠對學生開展德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因此,教師應當靈活地將地理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促進德育的有效開展。首先,教師應當發(fā)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對學生進行德育。例如,如今經濟高速發(fā)展,各種礦產資源被不斷開發(fā)甚至過度開發(fā)。教師可以針對這一現(xiàn)象向學生講解過度開發(fā)的危害,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環(huán)境觀。其次,教師可以針對生活中的地理現(xiàn)象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開展德育。例如,針對霧霾嚴重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應當怎么有效解決或預防。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和補充。這樣的教學能使學生認識到環(huán)境的重要性,讓學生受到有效德育。由此可知,教師將地理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有利于德育的開展。
三、組織多種活動對學生開展德育
地理知識從生活中來,就應當回到生活中去。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組織多種活動對學生開展德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將地理知識運用于生活中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例如,地理中講到了水資源的寶貴,教師可以開展一個微節(jié)水的活動,鼓勵學生在用水時減少一點點用水量,從而一步步地做到節(jié)約用水。這既可以讓學生學會珍惜水資源,又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有益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例如,針對霧霾嚴重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霧霾科普活動,讓人們認識到霧霾形成的原因和危害,呼吁大家預防和采取措施治理霧霾。這既能夠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又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的習慣。所以教師組織多種活動對學生開展德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地理,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四、營造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風氣也會影響著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好的風氣能夠促使人向善,因此教師想要進行有效的德育,就應當努力營造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給學生好的影響。那么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怎樣營造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呢?首先,教師應當以身作則,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關注自己的言行舉止,保持良好的個人形象,從而促進良好德育環(huán)境的營造。這既能夠有效增進教師的威信,又能夠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其次,教師應當嚴格要求學生,從而肅清環(huán)境。教師可以根據(jù)班級規(guī)范要求學生,讓學生約束自己的行為,例如,要求學生回答問題前舉手,不說臟話等。這既可以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品德,又可以營造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從而促進德育的開展。
四、總結
開展德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地理課程改革的要求。當今時代對教育、對人才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和期望,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能力的提高,還要關注學生性格的形成。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德育的意義和開展,將德育貫穿于教學中,開展多種活動,營造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作者:張靜 單位:江蘇省鹽城中學
第三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SMART 技術實踐
一、SMART技術支撐下的合作互動
1.師生之間的合作互動。
以建構主義理論觀點來講,學習環(huán)境會對學生的認知結構的構建產生重要影響,學生能夠在SMART技術所營造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充分實現(xiàn)師生互動與生生合作,進而提高知識學習與掌握的速度與質量。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都是主體,只有雙方合作互動,才能實現(xiàn)教學相長,實現(xiàn)課堂教與學的高效性。SMART技術為師生合作互動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教師在SMART前能夠做到“講、寫、走”同步,能夠加深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例如,在進行“冷暖鋒的比較”學習時,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表格圖片在SMART中進行批注,然后讓同學在SMART上進行相應項填寫。表格中主要從溫度和氣壓做了對比。隨后教師利用SMART技術對學生進行客觀點評,并進行保存,與其他學生分享,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再如,在復習中國地形的相關知識時,在觸摸式大屏幕上展示空白中國地圖和經緯網(wǎng)圖,可以利用SMART的書寫和繪圖功能,讓學生直接在空白中國地圖和經緯網(wǎng)圖上標出重要的地形區(qū),充分發(fā)揮SMART的交互功能。
2.生生之間的合作互動。
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不僅需要是師生間的合作互動,而且需要生生間的合作互動。目前,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式,通過生生之間的深入合作與互動,能夠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合理搭配在一起,并產生“1+1>2”的團隊效應,有利于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與提高,并加深學生之間的友誼,培養(yǎng)提高學生交際能力。SMART的交互功能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高中地理教材中設有“閱讀”板塊,主要是向學生提供與知識點相關的課外延伸性知識,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而且有利于拓展學生視野,實現(xiàn)學生綜合發(fā)展。比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節(jié)中“閱讀”“我國西北地區(qū)的荒漠化因素”,教師利用SMART技術為學生呈現(xiàn)荒漠化的圖片與視頻,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問題分析與對策找尋,然后在班級內進行充分的組間探討,最后教師通過SMART對組間討論結果加以匯總和呈現(xiàn),以便讓學生迅速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吸收。
二、SMART技術支撐下的引導探究
1.引導學生提問。
SMART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能夠成為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的有效工具,借助SMART營造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自主思考過程中形成問題意識,以提高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進行“世界氣候類型”的學習時,學生需要掌握全球不同氣候類型的分布特征與成因,但是每一種氣候類型又因為各種原因而有所差別,因此成為了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對此,教師可利用SMART技術對具體的氣候類型差別加以高亮顯示,讓學生加強對同一氣候類型?你能快速分辨出這些差別嗎?以此讓學生形成問題意識,讓他們產生要一探究竟的欲望,此外,教師還要將先前講過的風帶和氣壓帶分布圖在SMART中呈現(xiàn)出來,引導學生逐步找到問題產生的真正原因。
2.引導學生探究。
學生自主探究并非完全以學生為主,也并非毫無計劃、毫無目的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師的及時指導與糾正,以確保自主探究的方向性與高效性。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不可能所有人都一帆風順地探究到所需答案,而一旦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必然會影響到學生探究情緒與心態(tài),此時教師就要對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借助于SMART技術的相關功能引導學生走出思維誤區(qū),最終確保學生探究能夠高效完成。
三、總結
總而言之,SMART技術在高中地理中的實踐,能夠有效加深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互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高中地理教師要靈活運用之,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作者:嚴寶林 單位: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
第四篇:高中地理課堂探究活動探索
一、依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選擇探究問題
學生們普遍覺得必修一的知識點要難于必修二和必修三。有不少學生會因為一開始聽不懂而放棄繼續(xù)聽課,導致后面的內容越來越聽不懂。其實必修一的地理知識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也有很多體現(xiàn)。例如,在講《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鋒面》的時候,恰好這段時間寶應大降溫,這非常符合冷鋒的天氣特征,因此在開始講這節(jié)內容前,可以先設計一個探究情境:看寶應最近幾天的氣溫、天氣狀況的變化,我們這幾天來經歷了什么樣的天氣過程?學生看表格,相互間略作交流,很容易得出氣溫下降、天氣由晴到陰雨再到晴這兩個結論,由此教師再提問:結合大家課前預習的知識,請說出與哪種天氣系統(tǒng)相符合?此時就會有不少學生能夠得出“冷鋒過境”這個結論,由此開始這節(jié)內容的學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還需要判斷冷鋒、暖鋒和準靜止鋒,在講完相關知識點之后,還可以給出一些圖片和諺語,讓學生思考這些分別屬于什么樣的天氣系統(tǒng)。比如08年的暴雪街景、北方地區(qū)冬春季節(jié)的沙塵暴、“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等,學到此時,學生很樂意參與其中并積極思考和展示。本節(jié)課結束前經過檢查,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的掌握情況也比較理想。
二、重視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鼓勵學生自主展示
當我們站在講臺上,有時候會感覺到學生明顯的懶散,不跟著自己的思路去聽課,仔細觀察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表現(xiàn),例如有學生會根據(jù)教師的提問很快給出答案,這是在認真聽課的;有學生則會低著頭,或者偷偷地左顧右盼,這是走神的;當然還有打瞌睡的,這部分學生則更是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若此時有一個相對貼近實際的合作探究案例,可能會對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幫助。在講《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的時候,先幫助學生了解5種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并對5種方式的特點進行歸納,幫助大家理順思路,然后提問:我們如何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在PPT上給出中國的城市分布圖,讓學生分組討論完成學案上的表格填空,并且要求學生討論選擇的理由,明確選擇的依據(jù)。我在這節(jié)課堂就采用了此種探究設計,表格里的內容部分是比較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也有需要學生結合課件上的城市分布圖進行分析和思考的,相對來說學生會覺得比較新鮮,大部分人一掃之前無精打采的狀態(tài),很快地投入討論中。在展示的過程中,上黑板的學生中也有不少之前精神狀態(tài)不佳的學生,雖然有的小組答案不完整甚至錯誤,但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明顯都提升上來了,還有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和想法,整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也如期完成。
三、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提升學生思維空間
上進心很強的學生大多數(shù)思維敏捷,容易發(fā)現(xiàn)問題。問題提出后,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他們能夠自己總結出想要的答案,甚至可以舉一反三,提出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針對此類問題,可以進行遷移式的提問或者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在復習必修三《東北的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時,講完了東北農業(yè)生產的區(qū)位條件、出現(xiàn)的問題、對策之后,可以給出寶應縣的自然條件材料,讓學生結合所學及寶應發(fā)展的現(xiàn)狀,分析寶應地區(qū)農業(yè)生產的區(qū)位條件,并思考如何實現(xiàn)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材料 寶應地區(qū)的自然條件寶應屬黃淮沖積平原,以京杭運河為界,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呈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特征,適宜動植物繁衍生長。寶應自然資源比較豐富。全縣耕地面積90萬畝,主產稻、麥、棉花、油菜、大豆和多種蔬果,是全國優(yōu)質糧棉生產基地縣。境內河湖密布,水資源總量共約為1.6億立方米。湖泊多屬淺水,水生物資源豐富,盛產魚蝦螃蟹、龜鱉珍珠,是全國水產品生產重點縣。灘地土壤種植優(yōu)質蓮藕、耐水林木。全縣野生藥用植物305種,總蘊量3560噸。紅花、丹參、薏仁等名貴藥材遠銷省內外。境內棲息著多種野生動物,以野雞、野鴨、大雁為多。本校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庭都在進行農業(yè)生產,設計這個探究問題既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讓學生先自主進行思考和討論,要求學生將答案要點內容整理在紙上,并鼓勵學生主動用投影展示,若有不完善之處,可以互相補充。教師再進行點評,指導學生對答案進行總結歸納,重點強調此類問題的答題思路和答題要點。區(qū)位條件主要從自然條件(氣候、地形、水源、土壤)和社會經濟條件(交通、勞動力、市場、政策)等方面來思考。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措施也可以從自然方面、社會經濟方面、生態(tài)發(fā)展等角度來思考,如:①調整農業(yè)結構,大力發(fā)展優(yōu)勢農業(yè),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有機農業(yè);②推進農業(yè)產業(yè)化經營,培育壯大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yè),加強農業(yè)產業(yè)化基地建設;③合理進行城市規(guī)劃,少占耕地,集約利用土地;④注意加強環(huán)境的綜合整治;⑤加強宣傳,促進生態(tài)文化建設等。設置這個問題既有利于檢查學生對之前所學東北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此類問題的解題方法,并訓練他們的靈活運用能力。加之探究的內容本是身邊經常接觸到的事物,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地將所學知識聯(lián)系到生活中,也體現(xiàn)了地理課標中“地理知識生活化”這一要求。
四、總結
不管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都需要教師進行精心的設計,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設計合適的探究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新課程才能體現(xiàn)出它真正的意義,促進學生的自主意識發(fā)展,鼓勵學生主動發(fā)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者:梅淑君 單位:江蘇寶應縣氾水高級中學
第五篇:高中地理課堂導入方法探析
一、直觀導入法
導入時教師通過實物、視頻、實驗、圖片、教學卡片等的演示,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入新的學習內容。例如,人教版2.1“熱力環(huán)流”部分,筆者設計一個能證明熱力環(huán)流存在的實驗,利用直觀的實驗現(xiàn)象導入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課前我收集一些實驗材料,如長方形的玻璃缸(長100厘米左右,寬30厘米左右,高40厘米左右)、塑料保鮮膜、一盆熱水、一盆冰塊、一盤蚊香、打火機等。將一盆熱水和一盆冰塊分別放置在玻璃缸的兩端,用塑料薄膜將玻璃缸上部開口處蓋嚴,在膠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側(裝冰塊的盆上方)開一個小洞。上課時我先將蚊香點燃,放進小洞內。這時,讓學生觀察:煙霧在玻璃缸內是如何飄動的?有什么規(guī)律?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觀察煙霧總是飄向熱水后再上升,這是因為熱水上方空氣被加熱,氣壓低形成低壓,氣流上升;冰塊上方空氣相對冷卻,氣壓升高形成高壓,氣流下沉,水平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學生通過實驗自己就能得出結論:由于地面的冷熱不均而形成空氣環(huán)流——即熱力環(huán)流。這樣,教師順理成章把學生帶入熱力環(huán)流的課堂氛圍中,而且通過上述實驗也有助于學生理解和學習本節(jié)內容。又如,人教版4.1“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部分,在進入新課學習前,筆者將平時采集的不同種類的巖石標本或者圖片拿來,讓學生觀察辨認:下列巖石標本分別屬于哪類巖石?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到各種巖石上,于是我順勢展示出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并提出問題:這些巖石組成成分上有哪些不同?是如何形成的呢?通過設問自然引入新課學習。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后,學習的積極性就有了顯著提高。好奇心促使他們結合上圖主動學習教材中巖石圈三大類巖石相互轉化的內容,有時還會提出各種問題。這樣,通過情境導入將學生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再通過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解決問題,這就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的目的。再如,在教“森林資源”時,我首先出示“小鳥的悲哀”漫畫。這幅幽默、生動的漫畫一出現(xiàn),學生即刻興味盎然,教師適時導入:森林有哪些重要作用?我們應該怎樣去做呢?……從而引出熱帶雨林的全球環(huán)境效應及如何開發(fā)與保護雨林,讓學生帶著興趣和問題來學習本節(jié)內容。
二、懸念導入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币墒菍W習的起點,有疑才有問、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問題,巧設懸念,激起疑惑,啟發(fā)思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新的知識,效果很好。這也是教師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之一。例如,講授“時區(qū)和日界線”一課時,我先簡單地講了一個小故事:4月10日9點多,一位老太太憑著一張中獎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花旗銀行要求兌現(xiàn),遭到銀行拒絕。因為按票面規(guī)定,中獎領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這時一位中年人對老太太說:“把這張3000美元的廢票賣給我吧?!崩咸睦锵?,這張廢票反正無用處,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著廢票馬上乘飛機從馬紹爾機場飛往檀香山,1小時后飛機降落在檀香山機場,這時當?shù)貢r間是4月9日11時。中年人以3000美元買到的中獎彩票一下飛機就向檀香山花旗銀行領取8000美元。死票復活,這是怎么回事?上飛機時已經是4月10日,怎么下飛機變成了4月9日?難道時光可以逆轉?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是要揭開這個奧秘。經過這樣的導入,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課堂處于活躍的氣氛之中,教學效果良好。又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英國海軍為了防止德國軍艦進入地中海,在大西洋與地中海之間布下了水雷陣,同時派出強大的艦隊,日夜巡邏防守,真可謂固若金湯。哪知道德軍潛水艇經常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xiàn)在地中海,給英軍以突然襲擊。原來,德軍早已掌握了該地區(qū)一重要的地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而這一點恰好被英軍將領忽略了。“你認為德軍是如何抵達地中海的呢?”利用史事,教師適時提問,巧設懸念,讓學生帶著問題饒有興趣地進入到“海水運動”知識的學習中去,效果不言而喻。
三、復習導入法
知識是系統(tǒng)的,新的知識是在舊有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在導入新的知識前先復習舊的知識,以舊帶新,自然過渡,學生就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并使之系統(tǒng)連貫。例如,人教版1.3“氣候類型”,對學生而言本節(jié)知識較難理解,但是這節(jié)內容與前面學習的氣壓帶和風帶聯(lián)系較密切,所以在導入時,我先以課前小考或復習提問的形式,安排學生回憶下面氣壓帶風帶的分布模式圖,然后引導學生回憶氣壓帶風帶的性質,不同氣壓帶風帶控制下地區(qū)的氣候特點,進一步得出不同地區(qū)的氣候類型。如此一來,水到渠成進入氣候類型的新課學習,將復雜內容簡單化,使學生更容易學習和掌握氣候類型的相關知識。以上只是一個例子,在設計復習導入時,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由教師敘述式地復習和引入;也可以在教師簡要提及復習內容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引出新課;還可以向學生提出復習問題,教師從學生的答案中引出所要講的內容。這樣,通過簡單的復習便把學生從這個知識境界帶到了另一個知識的樂園。
四、材料導入法
針對地理課堂教學內容,教師適當?shù)匕岩恍┡c教材有緊密聯(lián)系的事件、謎語、詩歌等材料引入新課,幫助學生領略地理學科的美感,體會地理學科的人文魅力。一方面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對所學新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積極展開思維。例如,“借東風”可以作為季風、氣候、天氣等內容的導入。教師講解或幻燈片投影展示這個故事:赤壁之戰(zhàn)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huán)計,為火燒曹軍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并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guī)律性。因為赤壁古戰(zhàn)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qū),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后短時間天氣反?,F(xiàn)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又如,我在講“俄羅斯的氣候”時就采用材料導入法,效果較好。首先通過幻燈片出示一段材料: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冬季十分寒冷,奧伊米亞康曾經達到-71℃低溫,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極”之稱。西伯利亞的凍土,深度可達幾百米,在短暫的夏季,表面融化變成泥沼,能吞沒貨車、拖拉機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層里的高樁上,以免凍土解凍,建筑物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墻都很厚,都裝有三、四層門窗,放在露天的鋼鐵也會失去韌性,變得像冰一樣脆,容易折斷。有人說,新來的人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每吸一口氣你都能感到鼻毛彎腰,你能夠“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夠聽見它變成冰。通過生動形象的簡介,學生興趣大增,這時教師順勢提問:“你能說說西伯利亞北部的冬季氣候為什么這么寒冷嗎?”由此導入冬季漫長而寒冷的俄羅斯氣候的講解。再如,學習“農業(yè)區(qū)位因素”時,可用“淮南桔、淮北枳”的典故引出影響農業(yè)的區(qū)位因素。另外,借用詩歌同樣也能收到異曲同工之效。如在學習“四季的劃分”時,可結合古詩詞“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裝點春的意韻,可用“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春草池塘處處蛙”評述夏的情境,可用“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描寫秋的美麗,可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孕育冬的希望。
五、總結
正所謂導之有法,導無定法。以上僅僅是筆者個人教學中的心得體會,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課堂導入的方式也是豐富多彩的,只要運用得當都是好的。
作者:張焱華 單位:新民市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