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高中語文教學應用7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語文教學應用7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中語文教學應用7篇

第一篇:高中語文分層次教學方法的應用

一、高中語文分層次教學方法的必要性

1.分層教學法是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從而實現(xiàn)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

2.高中語文教育現(xiàn)狀令人擔憂,高中語文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同質(zhì)分班,學生不論知識基礎如何,均被隨機分配和統(tǒng)一教育,該模式雖然保證了教學進度與教學方法的統(tǒng)一,但忽視了學生個體之間微妙的差異性。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不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教育理念,也不能真正落實教育公平,對學生的心理、成績都有不良影響,擴大成績兩極分化,存在很大的弊端,所以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必須加以改革。

3.蘇教版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面對全體學生,實現(xiàn)每個學生學有價值、學有必要,得到不同發(fā)展。由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程度、年齡、愛好特長、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采取分層次教學十分必要。

4.采取分層次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盡量避免學生兩極分化。

5.采取分層次教學將面對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差異性,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持續(xù)性發(fā)展,激發(fā)學習興趣,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即讓高層次學生不斷挑戰(zhàn)自我,積極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挖掘潛力,讓低層次學生課外鞏固基礎知識,不斷深化知識結構,逐漸縮小差距,增強學習信心。

二、高中語文分層次教學方法的應用

1.了解學生差異,分層次設定目標。

(1)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教師在心態(tài)上必須一視同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所有學生都能學習,都會學習,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保證分層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2)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的方法,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接受能力進行教學,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

(3)教師通過日常的觀察和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態(tài)度、愛好特長、智力水平等,掌握學生的優(yōu)缺點和思想狀況,充分了解學生的差異。

(4)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分為不同的組,設定出符合各層次學生能力范圍的目標,掌握分層次教學的尺度,為分層次教學打下基礎。

(5)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分層次是相對的,并非一成不變的,教師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變化情況,對學生進行層次間的調(diào)整,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分層次教學的課堂實際操作。

(1)教師在上課前對語文教材進行研究,制定符合不同層次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首先建立一個大多數(shù)學生應該達到的目的,再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調(diào)整。

(2)提問是語文教學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教師在提問比較簡單的問題時,問題按照難度從低到高排列,先請低層次的學生回答問題,提高低層次學生的參與度,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教師在提問有一定難度系數(shù)的問題時,先請高層次學生作示范性回答,再請中低層次的學生回答問題,保證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

(3)教師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在小組討論陷入困境時進行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得到問題的答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法對語文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不同標準適當?shù)卦u價不同層次的學生,講求評價的層次性和藝術性,善于肯定低層次學生的進步,使他們樹立學習信心,保持學習熱情。同時要防止高層次學生自滿和止步不前,引導高層次學生確定更高的學習目標。

3.課后輔導分層次。

(1)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不同要求的練習,有利于學生針對自己的弱點重點擊破。

(2)向高層次學生布置稍微有難度的作業(yè),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由于高層次學生知識基礎比較扎實,可以適當減少作業(yè)量。

(3)向低層次的學生布置針對基礎知識訓練的作業(yè),針對客觀現(xiàn)實,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同時由于這部分學生知識不夠牢固,需要適當增加作業(yè)量。

三、結語

采取分層導學教學方法的目的是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重點在于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讓每一個學生都全面持續(xù)發(fā)展,進而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努力鉆研教材,充分考慮問題的深淺程度和學生的差異,設定課堂教學目標,準備好課堂提問的問題,并且將問題排好順序,使問題由淺入深地依次解決。教師提問的方向是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易到難,對于語文課堂的實際操作,要隨機應變,結合學生思維方式的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作者:夏春芹 單位:江蘇省泗陽中學

第二篇:參與式教學在高中語文中的應用

一、參與式教學的特點

參與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的實際需要和愿望作為出發(fā)點,在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原則下開展的自覺性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互動性和趣味性非常強,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習。參與式教學在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方面有著很好的效果,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進步的機會與空間。參與式教學要求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參與性。要想在語文課堂上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必須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跟進教師的思維,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課本中的重點知識。參與式教學的互動性與趣味性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活動中來,讓學生在參與式活動的融洽氛圍下相互了解、相互學習。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能積極溝通與交流,在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參與式教學的互動性與趣味性是最大的特點,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在課堂教學的參與度,提升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質(zhì)量。

二、語文參與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1.創(chuàng)建和諧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諧的教學氛圍是有效

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因此,通過創(chuàng)建和諧課堂氛圍來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以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第一單元的主題——認識自我為例,該單元的課文有《朝抵抗力量最大的路徑走》《我很重要》以及《北大是我美麗羞澀的夢》,都是通過講述故事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因此在開始單元學習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講故事活動,不限活動主題,旨在調(diào)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并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每一個學生講述自己的親身故事以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幽默的總結深化活動主題,同時活躍活動氣氛,讓更多的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進來。在活動主題的影響下,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每一個小故事背后其實都隱藏著難以忘記的情感,或幸?;螂y過或不舍。因為只有當時傾注的情感夠多,這個故事才會留在講述者的記憶里。而通過這個活動,同學之間也會增進了解,體會到故事背后所隱匿的情感。當學生進入教材學習的時候,一定可以更好地感悟作者背后想要表達的感情以及經(jīng)歷這個故事給作者的成長所帶來的影響。進而在別人的故事中學習人生經(jīng)驗來提升自己,同時語文的教學效果也會得到大幅提升。

2.不斷嘗試各種教學方法,增加教學的新穎性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很多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這樣不僅無法提升教學效果,還可能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失去學習的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多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并在不斷的失敗經(jīng)驗總結下找到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選擇教學方法的訣竅。比如,在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有關于《紅樓夢》的情節(jié)節(jié)選內(nèi)容。眾所周知,《紅樓夢》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具有很強的文學性。而其塑造性也很強,不僅人物的性格特點明顯,并且情節(jié)性強,因此在學習此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演繹其中角色的過程中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并感悟創(chuàng)作者對人物性格的把握。此外,在學習《這個世界的音樂》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嘗試采用多媒體教學來營造文章意境,讓學生在文章意境相似的氛圍中學習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三、小結

綜上所述,參與式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參與式教學方式注重教學中師生關系互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構建師生之間和諧友好的關系。在應用參與式教學時,教師需要將其互動性與趣味性體現(xiàn)出來,充分發(fā)揮其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可以在興趣的推動下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需要加強自身學習,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深入了解和分析參與式教學的重要思想,不斷完善并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最終將參與式教學真正應用到實踐中來,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

作者:楊志東 單位:廣東省龍川縣第一中學高中部

第三篇:有效策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注重課堂教學的效果,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主體,語文教師不僅要立足課堂的實際,而且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制訂并實施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以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們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具體做法是,教師在整個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淡化自己的角色和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人翁精神”,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的授課、講述與點撥必須“少而精”,要盡可能地把大部分課堂時間交給學生們,讓他們在自主思考、動手與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的習慣與意識。如,教師在課堂授課時,可以適當減少自己的講授時間,讓學生們有更多時間自主學習,將教材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教師可以拿出15分鐘左右的時間對語文教材與課程的主要知識進行簡要的分析與闡釋,然后給學生們20分鐘的時間進行自主討論和思考;最后10分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他們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集中討論、研讀,然后對重點、難點進行系統(tǒng)分解,以幫助全體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堂課的核心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們組成小組,開展小組協(xié)作式學習,以更好地突破學習難點,掌握教材的關鍵點。類似這樣的策略能夠做到讓學生們“舉一反三,學以致用”,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最佳路徑,更是學生們需要的。堅持這樣的策略,學生可以更加自由地翱翔在高中語文課堂里,教師教學工作效率的提升就會更加容易。

二、開展“探索式教學”,塑造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氣氛

高中語文教學講求對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即語文知識不是死板的“紙上談兵”,必須要在實踐中加以驗證和使用。所以,要想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氣氛,必須讓學生們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課堂學習中真正活躍起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嘗試采用“探索式教學”的方法,即根據(jù)高中語文課程的進度及教學計劃安排,定期制定探索課目,讓學生們在課堂學習中不斷接受新的知識點的考驗,同時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例如,在開始語文課程的講授前,教師可以預先設置一些與課程內(nèi)容相關的探索類問題。諸如“這堂課的核心知識點有哪些”“這堂課的學習難點在哪里”等等。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帶著疑惑進入課程的學習。之后,教師留出專門的“問題探究時間”,讓學生們按照問題的要求進行討論、分析,最后給出相應的答案。類似這樣的探索式教學方法,其實包含問題探索、課堂環(huán)境營造、探索方法思索等多種內(nèi)容,其根本訴求是引導學生在探索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感知學習的樂趣,并且調(diào)節(jié)課堂的氣氛。當語文課堂氣氛越發(fā)活躍、愉快的時候,學生們的學習勁頭也會隨之“水漲船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效率自然得以提升。

三、引入多媒體技術,開展電教多媒體模式下的語文教學

多媒體技術對教學的提升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語文教師在日常備課時,要想方設法地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程核心知識點的展示。要知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是多媒體技術變革高中語文教學的主要手段。由于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zhèn)?,所以恰當?shù)丶右赃\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diào)動學生各種感官協(xié)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聽不懂的內(nèi)容,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tǒng)語文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以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語文教學教案與教材,能夠一下子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他們?nèi)硇牡赝度氲礁咧姓Z文的學習中來。這樣一來,教學工作的開展就變得十分簡單,學生的學習也會更加有趣。此外,高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雖然是一個看似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真正研讀起來仍然充滿實踐價值。多媒體與語文教學本來就存在極為復雜緊密的聯(lián)系,二者是相互作用存在的。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輔助與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教師可選擇的思路與策略不一而足、千差萬別。但無論如何,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能為高中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和學生語文學習和應用能力的提高貢獻力量。

作者:徐丹 單位:江蘇省海門市三廠中學

第四篇:誘思探究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高中語文學科實施誘思探究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誘思探究的深度、廣度要恰到好處

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有這樣的疑惑,達到什么樣的度和廣度才是最適合學生發(fā)展的?當然沒有確定的標準,這要根據(jù)課程標準的實際要求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而定。常無新意、無深度的探究容易影響學生積極性,而過于?的領域?qū)W生接受不了,既要做到探究方向恰到好處,又綜合考慮誘思點的新穎獨特和選取的合理、實用性,全激發(fā)學生探究熱情和創(chuàng)新意識。

(二)教師要以學生為主,有效的駕駁課堂

教學中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注重師生角色的互換,突出以學生為重點,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和實踐的個性追求。學生不僅需要體驗語文抽象思維和動態(tài)知識的講解,還要學習各種技法掌握和具體手法使用,在這過程中教師不能以簡單的講解和機械傳授為重點,而要盡量發(fā)揮學生個性思維,創(chuàng)造師生交流機會,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勇于發(fā)言、積極思考的習慣,將教師的權威地位上升為教育的引導者,將單純的接收者轉變?yōu)榉e極主動的探究者,更好的體會文字內(nèi)容所賦予的藝術氣息,塑造自身完美的性格特征。

二、誘思探究理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恰當?shù)膭?chuàng)設情境引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教師在課程設計時,要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的弓I導,課堂上采取多提問的方式,時刻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并根據(jù)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恰當?shù)倪x取學生所熟悉的、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布置,督促學生投入并參與知識的講解中,這樣才能加深理解,循序漸進,形成知識的良性循環(huán)。其次,應用多媒體和情境表演教學方式,還原聲音、圖像、表情等具體可感的真實場景,烘托氣氛的同時達到課本內(nèi)容思想和學生真實體驗的相互融合。例如學習《離騷》時,可放映相應的屈原生平圖片或詩歌宣傳片;又如《雷雨》,可分角色朗讀表演和劇情播放,都可加深印象,提高學習效果。再次,努力營造生動的教學氛圍,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從學生自身特點出發(fā),因材施教并注重知識點的發(fā)散和串聯(lián)引導。

(二)發(fā)揮學生能動性,注意探究與體驗的融合

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設符合高中生心理的學習內(nèi)容,并適當增加相關知識點的延伸,多為學生提供課堂表達、討論、探索等環(huán)節(jié),使之盡情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進一步拓展思維空間。其次,有針對性的進行語文知識和寫作能力的整合,通過教師有目的的啟發(fā),幫助他們在原有基礎上,更好的掌握知識本質(zhì),并通過自主探究,體會成功的喜悅,綜合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再次,實現(xiàn)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解本質(zhì)的轉變,通過教師有層次的劃分和重組,很好的將相關研究課題通過多媒體形式呈現(xiàn),將課堂提升為學生交流學習成果的平臺,提高學生認知和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科學評價和反思教學并行,綜合提高學生素質(zhì)

高中語文課程要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實施科學評價和反思教學并行的指導思想,教師通過學生示范和作業(yè)批改,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任務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深刻剖析。正確的內(nèi)容評價是促進教學發(fā)展的動力,也是檢査學生掌握情況的有效過程。其次,恰當?shù)倪\用課外評價機制,本著對課內(nèi)知識講解的有力補充,通過網(wǎng)絡QQ、電子郵箱等方式,隨時隨地與學生互動,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并不斷進行獎勵和鼓勵,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作者:聶萬恒 單位:安徽省太湖縣牛鎮(zhèn)中學

第五篇:文本互涉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文本互涉多元解讀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學生通常作為客體,作者和文本作為主體,學生按照教學目標在老師的帶領下對文本進行一元解讀,片面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分析能力提高,還泯滅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教學中引入文本互涉理論后,讀者不再是被動閱讀,而是被賦予了選擇多種文本來闡釋目標文本的自由,可以不再被限制于一種思想,而是可以接受多種思想,閱讀活動變得豐富,不僅能拓展知識面,還能在思想激蕩中發(fā)展探究能力。這里所說的多元解讀并不是說讀者可以隨意對主題進行曲解,而是說讀者能夠透過作品和文本的語言體系,在理解其中的社會、歷史、傳統(tǒng)的涵蘊的基礎上,對其主題作出有說服力的可能的闡釋與理解。通過文本互涉,讀者可以將同時代不同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或者將同一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放在一起,營造不同的氛圍引發(fā)不同的生活感應,從而解動不同的思維流程,產(chǎn)生的不同心靈旅程,從而獲取不同的解讀結果。以《沁園春·長沙》為例,與以往悲秋的詩詞不同,的這篇詩詞是對秋的贊美,不僅展現(xiàn)了秋的美麗,更展現(xiàn)了秋天收獲萬物的氣派,表達了對自由和風花少年的贊嘆。在教學時首先可以進行縱向文本互涉,以對比來表現(xiàn)詩詞的樂觀向上和催人奮進,可以互涉的文本很多,例如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晏殊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詩詞的力量;除了縱向互涉,還可以進行橫向?qū)Ρ龋瑢⒌钠渌娫~拿過來一起分析,例如《沁園春·雪》、《七律·長征》、《卜算子·詠梅》、《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等,經(jīng)過橫向比對,讀者很容易感受到這些詩詞中一以貫之的作者的不畏艱難、藐視一切困難的偉人氣魄。

二、結束語

隨著多媒體和網(wǎng)絡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高中語文教學逐漸產(chǎn)生了一種傾向,即脫離文本,過于追求教材拓展和多元解讀,文本意義被削弱,缺乏應有的廣度與深度。文本互涉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從文本出發(fā),以文本為基點,加深文本與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在文本互涉中深度解讀,挖掘作品深層次的意義,建構起內(nèi)在的文本體系,豐富和發(fā)展個體內(nèi)的精神,使高中語文教學回歸文本。

作者:郭春梅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岡中學

第六篇:誦讀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誦讀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

在現(xiàn)代語文教學過程中,主要任務不只是教授一種語言,更是使學生掌握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表達和境界提升。使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感受語文的人文關懷,并不僅僅是在傳遞詞語、句子的含義,更是讓學生從此愛上語文課堂。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均有出色表現(xiàn)。

1.1調(diào)動學生樂讀的積極性

抓住學生這個年齡段需要被人欣賞、夸贊的自我價值得到認可的這一心理,回歸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課堂中應積極主動地鼓勵學生參與朗讀,同時對學生給予稱贊,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從中領悟課文,體會文章的美感,最后使學生認識自我,理解文章主旨。古代詩歌、辭賦等題材最適合朗讀,其中不僅蘊含了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而且詩詞賦本身就是言語對仗、富有美感的。散文的語言更是優(yōu)美典雅、生動凝練、清新脫俗,有獨特的美感。例如:在學習戰(zhàn)國策中的《荊軻刺秦王》這篇課文時,第一步,要求學生先自己朗讀課文,熟悉課文中的人物及課文中表述的事情的脈絡。第二步,讓同學們把自己感受到的文章的主要感情思路講給大家聽,并解釋句子的意思,再結合親身經(jīng)歷談談自己的想法。第三步,積累文章中的字詞、重點語句。例如:危在旦夕、切齒拊心、怒發(fā)沖冠、發(fā)上指冠、圖窮匕見、悲歌擊筑、變徵之聲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是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加深感悟,提高理解力,從而在未來的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吸收知識,并非被動地接受知識。

1.2加強合作學習

教師與學生都是學習的主動接受者,并不是單一的教授和接受的簡單劃分。在學習過程中,兩者都是站在新的起跑線上的,是學習的伴侶。這樣在語文課堂上相互督促,共同進步,與師為友。教師在每次閱讀文章時會有新的不同感受,這樣更有益于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不斷在教學中得到新的感悟,從而感染學生。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高中課本中的散文。針對“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币痪?,教師提出了此處為什么用一個“瀉”字?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并在閱讀中把握問題的核心思想,充分表現(xiàn)了散文語言的藝術魅力。不僅在散文的學習中,在記敘文的敘事、情節(jié)的設置、人物語言等方面每位作家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利,讓學生認識了語文的魅力,由文字的美體會了漢字的博大精深。

1.3體會朗誦的魅力

引導學生于誦讀中慢慢品味。朗讀可以從聽、學、試等方面著手。朗讀是將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表達出來的做法。在預讀過程中,認識了作者的情感脈絡,深入感受了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通過復述,將作者的情感再次抒發(fā)了出來。這也是讀者和作者之間的溝通交流方式之一。在朗誦中傳達作者情感,表述自己,感染他人。例如:現(xiàn)代詩人戴望舒的《雨巷》放在高中必修一的課本中,相比較而言,適合女生讀,可讀出一種哀怨、悲傷之情;的《沁園春·長沙》讓男生領讀,讀出一種大氣磅礴之感;蘇軾的《赤壁賦》要齊讀,讀出作者對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朗讀,是學生認知文字、體會聲韻、領會感情、發(fā)展語感等的重要途徑,是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方法。教學中,使學生掌握誦讀的方法,從而不斷體味情感,走進作者心靈的花園。

二、結語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既是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者,又是學生個人能力培養(yǎng)的指導者。要充分發(fā)掘?qū)W生的誦讀能力,發(fā)現(xiàn)語文的美,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品鑒文本的能力。

作者:張鑫 單位:赤峰市敖漢旗箭橋中學

第七篇:高中語文導學案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導學案的定義及作用

導學案的編寫有著問題化、課時化、方法化、參與化以及層次化等原則。要旨就是教師在了解學情后,著重掌握教材的重難點內(nèi)容,分析并理清楚問題的層次,再根據(jù)學生的層次分小組合作學習。利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導學案的主要特點是以知識梳理為重點、問題探究為關鍵、閱讀思考為特色、強調(diào)鞏固與練習。語文導學案的編寫模式可以分為以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建立學習目標、注重學習難點、知識鏈接、加強學習指導、組織學習內(nèi)容、學習小結、學習達標檢測以及進行學習反思這八個方面。導學案的編寫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中心地位。導學案充分突出了學習者為核心的學習理論,推動了中國基礎教育發(fā)展。學生在課前可以根據(jù)導學案的路線圖進行自主研究學習;課堂上,學生可以自主發(fā)言展現(xiàn)自己的研究內(nèi)容,積極的進行質(zhì)疑,提出問題,通過老師與學生的探討,擦出思維的火花。這種自主學習到討論的過程,就是思維開創(chuàng)的過程。學生的思維不再受到束縛,得到完美釋放,形成了新的思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導學案應用中的語文課堂,成就了智慧與智慧的碰撞,成為了智慧的探險地,讓語文課堂變成和諧、民主、自由、生動有趣的課堂。導學案的應用,改變了教師與學生的地位,讓學生從被動變?yōu)橹鲃印W生可以自由的發(fā)表觀點,^通過交流與討論,達到雙贏的目的。

二、離中語文導學案的教學價值

導學案可以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導學案的價值取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一)信息對稱。簡單的說就是交易的雙方把握的信息是否對稱,如果不對稱就不能達成交易,信息不對稱卻達成交易對交易雙方都不公平。信息對稱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導學案的指導對文本進行仔細研讀,探討課本中的問題,使學生在課堂中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所以導學案是推動信息對稱的有利手段,使學生跟教師在課堂上以一種信息對稱的形式交流,有利于促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衡關系。

(二)認知背景。就是教師協(xié)助學生理解課本內(nèi)容,利用知識鏈接將課本中的主要資料與內(nèi)容傳達給學生。同時,教師還可以將自己課下研究的課本資料提供給學生,讓有興趣的學生通過課余時間到圖書館査閱,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三)引發(fā)認知沖突。認知沖突就是環(huán)境與認知結構的不一致。導學案的設計就是為達到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師運用層次感十足的問題以及知識鏈接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當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的認知結構與學習過程或?qū)W習目標存在沖突時,會產(chǎn)生一種調(diào)節(jié)趨向,學生會在順應、同化的基礎上尋找平衡。

(四)建設課堂文化。導學案是語文課堂文化的一次重建,但是它的重建需要一個學習共同體。這個學習共同體包括學生、教師以及校外教育者。在這個學習共同體中,每個人都是學習者,每個地方都是學習場,任何時間都有著學習元。根據(jù)創(chuàng)建的共同目標,通過心智的變化,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通過積極的評價等方法建設學習團隊,這種方式能夠提髙學習者的積極性,讓學習者在學習共同體中清晰的了解自己,學會待人、待事和待物。

導學案的編寫不能閉門造車,毫無根據(jù),也不能完全照搬教輔資料。要求教師吃透教學材料,先進行教材的學習再進行問題預設。同樣的,教師要博覽群書,親自下水做題,掌握題目的難易程度,充分了解學情,才可以編寫好語文導學案,才能讓導學案真正發(fā)揮作用,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語文學習能力。

三、小結

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它的課堂內(nèi)涵不但注重知識的教學,還注重語文知識能力的運用,提高學生的人文情懷。只有通過教師精心設計語文導學案,才可以將知識問題化以及能力化。通過教師的備課,將共性轉化為個性,讓教師和學生在知情意行的系統(tǒng)中共同提高。

作者:劉飛 單位:江蘇寶應畫川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