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化學實驗中生成性資源的利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化學實驗中生成性資源的利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化學實驗中生成性資源的利用

摘要:化學學科的特點導致很多化學課堂呈現(xiàn)的是系統(tǒng)性、完整性、理論性、統(tǒng)一性,教師按部就班地根據(jù)預設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課上就是向學生演示教案,這樣的課堂呆板且低效。其實在化學實驗探究中隨時都可能出現(xiàn)生成性資源,教師應從創(chuàng)新性的實驗想法、結論性的問題觀察、疑惑性的新生問題和偏差性的實驗結果中,及時捕捉生成性教學資源,并恰當?shù)乩锰骄繉嶒灥淖灾髟O計、探究結論的普遍檢驗、新生問題的分類研究、實驗結果的假設推理等,促進實驗探究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化學實驗探究生成性資源生成性資源類型利用方法

一、化學實驗探究中生成性資源的主要類型

1.創(chuàng)新性的實驗想法

一般來講,教材都會將實驗的材料、步驟等一一地說明清楚,在探究性實驗中,教師會傾向于讓學生自己思考實驗操作步驟的邏輯性與必要性,再讓學生自己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有自己的一些奇思妙想。以氧氣的實驗室制取法為例,教材列舉了三種方法:加熱高錳酸鉀、分解過氧化氫并加入二氧化錳、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有的學生根據(jù)實驗的管理和反應物的特性能想到:高錳酸鉀和過氧化氫都是生活中可以買到的,那是不是可以用高錳酸鉀和過氧化氫混合來制取氧氣呢?這種從教材實驗中聯(lián)想到的想法,就屬于生成性資源中的創(chuàng)新實驗想法。

2.結論性的問題觀察

在探究性實驗中,教師要提醒學生重視觀察,尤其要注意觀察實驗過程中的實驗現(xiàn)象,除了教材中提及的現(xiàn)象或內(nèi)容之外,還有哪些細節(jié)是教材沒有直接點出來的?基于此,學生會通過觀察生成一些問題的結論。比如,在實驗之前教師會提醒學生檢查實驗儀器的氣密性,在教師操作時,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教師是借助水、通過捂住導管、觀察是否有氣泡等手段來檢查儀器的氣密性的。很快有學生指出,這種操作方法只能檢查出整套設備是否漏氣,但無法精確地檢測出到底是哪里漏氣等,這就是學生在探究實驗中所生成的結論。

3.疑惑性的新生問題

疑惑性的新生問題,指的是學生在探究實驗之前并沒有發(fā)現(xiàn)有什么問題,但在操作時卻出現(xiàn)一個又一個新的問題。比如,實驗材料的用量大小是否有講究,又該如何把握好用量;實驗材料是否具有可替換性,假如選擇其他替代品,實驗結果會不會受到影響;實驗總的用時是否需要控制,實驗時間的長短是否會影響實驗結果;科學合理的實驗環(huán)境必須要達到哪些標準,如果在非科學合理的實驗環(huán)境中去操作實驗,是否會有潛在的風險,如果有,包括哪些等。學生接二連三拋出來的問題正是在實驗探究中思考所得的。

4.偏差性的實驗結果

偏差性的實驗結果,指的是學生在探究實驗、操作實驗時,其實驗結果與預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學生之前并沒有預想到會有這樣的實驗結果,也未曾在實驗過程中學會如何檢查自己的實驗正誤性,如何防止可能會影響實驗的種種因素等,最終得出來的差異結果是師生雙方都未曾預想過的,但它是可以反映、審視實驗問題的生成性資源。

二、巧妙利用化學實驗探究中的生成性資源

1.探究實驗的自主設計

對于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所生成的創(chuàng)新性實驗想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首先嘗試對這一想法進行可行性分析。比如,上面舉例的生活制氧氣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實驗材料的獲?。ǖ侥睦镔徺I、購買多少,如何保證材料的合格性,高錳酸鉀和過氧化氫的混合比例是多少等)、實驗的基本步驟(如何將這兩種物質進行混合,需要用到哪些實驗器材等)、實驗的結果預測(可以制取到濃度多少的氧氣)、實驗失敗的預測(可能會有哪些因素導致實驗失敗以及該如何避免,實驗可能隱藏著哪些實驗風險等)、實驗的原理陳述(生活制取氧氣的原理與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有哪些異同點等)等入手分析。在進行一系列合理的實驗分析后,就可以進入實驗的實際操作階段,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操作實驗,以檢驗這種實驗想法的可行性。

2.探究結論的普遍檢驗

探究結論的普遍檢驗,指的是學生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自主生成的,或是在教師的啟發(fā)下生成的某一個基于實驗本身或關聯(lián)實驗得出的結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這一結論運用到其他實驗中去進行檢驗。比如,上文舉例的學生指出比較簡單的檢查儀器氣密性的方法是無法檢測出具體哪一個部位漏氣的,還需要更詳細的檢驗方法。當學生得出這個結論時,教師可以順著學生的思路去引導,鼓勵學生想一想還有怎樣的檢查方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商討出一個方案。然后,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設計出來的方案去檢查儀器的氣密性,看看是否能夠達到學生認為的理想效果。當學生用自己探究得出的結論進行普遍性檢驗時,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判斷自己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科學、合理,是否有理有據(jù),切實可行;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檢驗能力,能夠促使學生勇于用行動來檢驗自己的想法,避免讓自己的想法過于理論化。同時,這個過程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敏感性,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問題意識。

3.新生問題的分類研究

新生問題的分類研究,指的是學生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所得出的其他問題,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來決定如何研究。比如,與教材內(nèi)容關聯(lián)性很強的問題,屬于知識中的盲點、重點、難點,教師就應當“打鐵趁熱”,帶領學生深挖知識。而與教材知識點關聯(lián)性較弱的問題,且涉及面比較廣,教師就應控制好課堂時間,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自我研究,或借助某些課外的小活動(如科普大賽、小生活中的大科學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于學生在實驗探究中所生成的問題,教師在鼓勵和肯定的前提下,應當發(fā)揮教學智慧,合理地處理問題,這樣才能夠讓問題發(fā)揮最大的教學價值。

4.實驗結果的假設推理

實驗結果的假設推理,指的是學生所生成的誤差性實驗結果,教師要指導學生回歸到實驗設計的原理初衷和實驗操作的環(huán)節(jié)過程,追溯偏差出現(xiàn)的原因及其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然后再反省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是否遺漏了某些知識點。比如,某些化學物質有多種化學性質,但受限于時間與篇幅,教材會講解一部分知識或者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重點呈現(xiàn)出來,而其他部分可能就不被學生所熟悉了。這種基于實驗結果的假設推理的生成性資源,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宏觀性和全面性掌握,也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能夠更好地豐富學生的化學知識儲備和化學學習思維,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理解化學,從而由淺至深地掌握知識、研究知識。

三、結語

實驗是化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研究方法與工具載體,它既可以是對既定知識的一種檢驗,也可以是對未知知識的一種求索。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實驗是教與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學生在初中第一次正式接觸化學、學習化學,這個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教師在組織實驗教學時,可以以探究性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即以引導、鼓勵、啟發(fā)、提醒、培養(yǎng)等方式去開啟學生的思維大門,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而在這一過程中自然而然生成的資源,又可以再次反作用于教學,使教學煥發(fā)活力。它們可能是學生靈光一現(xiàn)的想法,也可能是學生觀察所得的現(xiàn)象,或是學生思而未知的問題,抑或是學生無意為之的偏差等,但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是學生思維的智慧結晶,教師要根據(jù)生成性資源的不同類型進行適配性的利用與把握,充分發(fā)揮每一種生成性資源對教與學的重要作用與教學價值,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理解化學、掌握化學。

參考文獻:

[1]洪茲田.捕捉實驗教學生成資源讓化學課堂煥發(fā)活力[J].化學教與學,2013(10).

[2]冉光淑.利用生成性資源構建動態(tài)化學課堂[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18).

作者:陳玲 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薛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