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教學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教學論文

一、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高學歷與多方向

學歷是教師淵博的一種特別的象征稱謂,高校教師學歷的高低直接可以體現出其學校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的高低。通過訪談部分了解得知,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獲得碩士學位占比例較大,部分在攻讀博士研究生學位,學位排序為碩士學位占第一,其次為學士學位,第三為博士學位,。從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的學位獲得情況來看,高校青年體育教師均受過高等體育教育,碩士、博士學位獲得者多于本科所學體育方向不一致,研究方向較多,技能水平一般,授課課程項目多不是自己的專長,缺少專業(yè)運動員水平技術展示?!氨鴳Z慫一個,將慫慫一窩”,高校相關部門應該加大高學歷青年體育教師技能水平的培養(yǎng)力度。

(二)專項技術分析能力偏差大

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是體育師資隊伍的主力軍,一部分教師由于其所授課程門類較多,與其研究方向不一致,對其項目技術分析了解甚少,多數青年教師需要進一步學習專項技術分析,雖在本研究方向技術分析尚可滿足教學現狀,但不能很好的利用較高技術數據分析儀器進行研究型教學,不利于體育專業(yè)學生專項課學習。部分教師文化水平較低只會用通俗的白話對其項目進行技術分析,專業(yè)專項技術分析能力較低。專項技術分析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授課質量,也會影響學生對本項目的求知欲,應加大高校青年體育教師專項技術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教學輔助練習少

高校青年體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多數是長驅直入直逼本次課授課內容,只注重于重點難點的教學,忽略了導入課的學習和專項輔助練習,輔助練習是體育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某項技術的敲門磚和墊腳石,少了這一步不利于學生學習技術學習的效果和對技術的理解,不利于體育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授課。體育教學中應加大教學輔助練習的量,但要控制量的大小,注意量變到質變的這個臨界值。

(四)教學方案撰寫陳舊

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案,在保證學生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應該根據所授課的特點大膽創(chuàng)新,如健美操、體育舞蹈和武術等。應該與時俱進,跟著時代的腳步,不斷充盈自己的教學方案,滿足學生自身的求知欲望,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多樣化和教學目標等級化,不能一味的陳舊呆板。現代的大學生是放飛思想的一代,是網絡時代的沖浪者,“低頭族”成為了他們的特定稱謂,如何在授課期間讓他們忘掉“低頭族”,高校青年體育理論課教師的又一重要課題。

(五)青年教師培養(yǎng)形式較為單一

通過訪談了解,極少數學校會每年公派青年體育教師去進修相關專業(yè)課程的學習,由于青年體育教師的工資收入不高,個人消費去培訓的教師幾乎沒有,多數學校是以校內自培,在校內以聽課形式學習老教師或者是相關教師的授課手段、方法等,之后并作以評價,此做法只是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其次為說課比賽,此種形式培養(yǎng)非常有助于青年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但青年教師教學經驗較少,獲獎機會微乎其微,多數不參加校級說課比賽,積極性不高直接降低了說課對青年教師教學培養(yǎng)的效果。

(六)高校教師網絡培訓課程受限

現如今為了進一步提高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各省采取了網絡遠程培訓這種形式進行的。為了提高報名教師的積極性,校方規(guī)定必須完成培訓,不能按時結課的教師將影響其職稱的評定,這一規(guī)定使得大批青年體育教師放棄培訓機會。另有一個原因是課程內容受限,可能是網絡課程剛剛開始,各課程不太完善,如只有大學體育與健康等課程,缺少專業(yè)的專業(yè)技術科的課程。通過對技術科的教師訪談了解,他們多數愿意學習自己專項課,而且很想通過遠程這種形式學習專家們授課的新方法、新手段和了解本專項發(fā)展趨勢等。可見技能課教師在這方面的求知欲較強,應進一步完善各課程的網絡授課內容。

(七)思想道德素質

高校是傳遞正能量的重要源地之一,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是高校體育師資隊伍的主力軍和后備力量。由于體育課程的授課特點與其他課程有別,技能課程較多,技能課需要學生在身體上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這就要求我們高校青年體育教師必須加強思想道德素質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激勵學生發(fā)揚不怕苦不怕累和團結向上的這種精神,積極主動的通過教學傳播體育正能量,為學生在校求學期間的增添精神上的助力。

二、結論

各高校領導部門應完善青年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規(guī)章制度,增加在青年體育教師教學能力進修的機會和經費,突破培養(yǎng)形式單一這種局面;高校青年體育教師在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輔助練習等方面,應該更新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不斷加強本專業(yè)前沿知識和思想道德素質學習,用科學的知識武裝自己,采用適當的手段方法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作者:王麗妙 楊建豐 單位:邢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