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平面設計中印染技術的應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平面設計中印染技術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平面設計中印染技術的應用

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中華民族逐漸發(fā)展形成了代表中華民族獨特文化符號的印染工藝,它是包含繪畫技術、印染技術、圖案設計等多種元素在內的工藝體系。印染技術作為我國印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現代高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實現了巨大變革。與此同時,平面設計在眾多領域中脫穎而出,發(fā)展規(guī)模不斷壯大,其作為一種以“視覺”為主要溝通方式,并結合圖片、文字等傳達訊息的視覺表現藝術,面對大眾審美需求日益提升的大形勢,設計者探索將印染技術融入平面設計中,這對傳承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促進平面設計行業(yè)的跳躍式發(fā)展意義重大?;诖?,研究關于“印染技術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課題尤為必要?!队∪炯夹g》由紀惠軍編著、東華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作為紡織服裝高等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將各種織物作為研究的主線,在合理審視我國當前印染行業(yè)生產實際和染整技術發(fā)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印染技術的基本特點,提出了一系列促進我國印染技術實踐應用的具體思路。同時該書從職業(yè)教育的本質要求出發(fā),合理增加了學生技能培養(yǎng)等方面的內容,結構嚴密、邏輯清晰、內容詳實、論述得當,有利于引導平面設計者不斷更新設計理念、利用印染技術創(chuàng)新設計手法、豐富設計形式,不斷推動平面設計領域的創(chuàng)新建設。

《印染技術》全書包括三篇內容。第一篇是纖維素纖維織物的染整,具體分為五章內容:第一章是棉織物前處理,包括原布準備、燒毛、退漿、煮練、漂白、開幅、軋水、烘燥、棉布絲光、高效短流程工藝等內容;第二章介紹棉織物染色,主要從染色基礎知識、活性染料染色、還原染料染色、硫化染料染色、涂料染色、直接染料染色等類別進行介紹;第三章是棉織物印花,介紹了印花原糊、涂料直接印花、防染印花、數字噴墨印花、特種印花等;第四章是棉織物整理,包括棉織物的一般整理、樹脂整理、功能性整理、生物整理等;第五章是生態(tài)紡織品,具體介紹紡織生態(tài)學、生態(tài)紡織品以及生態(tài)紡織品標準。第二篇的主題是滌綸及其混紡織物的染整,該篇共分為四章內容:第一章介紹滌綸及其混紡織物的前處理;第二章介紹滌綸及其混紡織物的染色、滌綸染色技術的進展;第三章是滌綸及其混紡織物的印花;第四章是滌綸織物及其滌綸混紡織物的后整理。第三篇主題是蛋白質纖維織物的染整:第一章是羊毛織物的染整,主要介紹了原毛的初步加工、毛織物干整理和特種整理等;第二章是絲織物的染整,具體介紹絲織物的前處理、染色、印花、機械整理以及化學整理。

我國印染技術源遠流長,最早出現于新石器時期,這一時期人們主要用紅色的鐵礦粉末將布料染成紅色,這一時期的顏色較為單一;到了商周時期我國的印染技術有專職人員進行管理,該時期的染色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多種顏色布料的出現就是很好的例證;秦漢時期逐漸出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印花工藝、以及用紅花、梔子等植物染料形成的印染技術,秦漢時期我國的印染技術得到很大地提升,印染的顏色、圖案以及種類等逐漸向多元化發(fā)展,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印花工藝品為我國印染技術的研究提供了豐富史料;秦漢以后尤其是唐宋時期我國的印染技術逐漸向成熟的方向發(fā)展,唐宋時期我國印染技術的種類、形式、風格等都呈現出新的特點;明清時期由于我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印染技術技術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一時期出現了專門的印染機構;如今機械工業(yè)廣泛應用于現代印染,現代企業(yè)紛紛對印染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印染工藝更精細、印染材料更多、印染產品更多樣,印染技術對人工的需求大大減少。

平面設計主要是指通過多種方式來創(chuàng)造,并結合圖片、文字以及符號等,從而表達訊息或者傳達想法的視覺表現。平面設計師可以利用字體、視覺藝術、版面等方面的專業(yè)技巧來達成創(chuàng)作目的。平面設計的范圍多種多樣,廣告設計、建筑設計、標志設計、印刷設計等都是平面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平面設計要求設計者掌握設計的基本理念、基礎設計軟件、同時合理把控字體、色彩和空間造型等,與此同時把握點、線、面三者之間的關系能使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平面設計在視覺上通常給人帶來一種美感,它主要向受眾傳達一種理念和信息。

平面設計中的印染技術主要包括數字印花技術、涂料印花技術、噴霧染色技術、四分色印花技術等。其中,數字印花技術是一種現代化的高科技印染技術,該技術不僅可以實現電腦設計圖案,而且由數碼相機拍成的作品也可以在電腦上進行修改并形成所需要的圖案,利用該技術產生的印花產品可以使設計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富有生機,從而給受眾帶來美好的視覺體驗。在21世紀,數字印花技術是一個最新而且最具前途的技術形式。涂料印花技術的優(yōu)點是工藝簡單、流程簡單、節(jié)約時間,將涂料印花技術應用于平面設計中,可以極大地豐富設計中的圖案風格、豐富設計顏色,最大程度地凸顯平面設計的藝術性和時尚感。噴霧染色技術是指在染色過程中,將染色助劑與氣流進行混合再經過霧化之后將染料噴射在織物上的一種技術,噴霧染色技術應用于平面設計中可以降低污水處理費用、提高染色質量、達到勻染效果。將四分色印花技術融入平面設計可以印出表現顏色超過萬種以上且過渡自然的圖案,廣大的的平面設計者將這些技術融于設計過程中,可以設計出多樣化的藝術作品,促進平面設計行業(yè)的轉型升級。《印染技術》提出當前印染技術的地位已經不單是在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的成就,而是在人類生產生活實踐中發(fā)揮的獨到功能。在當前的平面設計中,印染技術可發(fā)揮出自身獨到的優(yōu)勢。首先,印染技術可以促進平面設計者設計理念的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

印染技術使平面設計中的文本、標志、圖案以及色彩等形成了非語言性的符號體系,也可以充分傳遞出平面設計者想要表達的藝術情感。平面設計者將印染技術應用于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可以選擇不同的印染風格、印染手法和印染材料使現代平面設計理念得到進一步的傳承、改革和創(chuàng)新;其次,印染技術可以在平面設計中表現出濃厚的文化底蘊,平面設計要求設計者通過具有創(chuàng)意的方式將某些基本元素融入在平面中加以呈現,即利用點、線、面等三種元素對平面空間進行定位和設計,一幅好的平面設計效果圖不僅要求設計者發(fā)揮自身的設計構想,同時也要求其設計作品展現一定的藝術魅力,將藝術和技術緊緊融合為一個整體是平面設計者的最終目標,而印染技術不僅可以提升平面設計的藝術性,同時可以使平面設計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再次,印染技術可以促進平面設計手法的不斷豐富,平面設計是一種通過文字和圖像解決問題的藝術形式,設計者可以利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去組合文字圖像從而產生視覺信息,將具有民族特色和不同文化底蘊的印染技術融入平面設計中,促進平面設計手法的創(chuàng)新并提高設計者的設計效率,平面設計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創(chuàng)意理念和審美意識對所設計的物品進行印染,使自己的設計手法和設計造型更加豐富多樣。

印染色彩在平面設計中有更加廣泛的應用。色彩往往是吸引人們的第一要素,并且它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影響受眾的情感變化和心理表現。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色彩被賦予不同的內涵并向人們傳遞不同的情感,這需要平面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表現不同形式的色彩效果,比如在現代印染技術中引入蠟染印花后,能對顏色較為接近的圖形進行弱化處理,從而給受眾帶來一種視覺沖擊力。印染技術形成了獨特的圖案同時也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藝術特色,將這些圖案應用于平面設計中可以展現出獨特的韻味,就扎染技術來說,其釋放的寫實風格可以將作品的細節(jié)和具體形態(tài)等完整體現出來形成具有寫實風格的圖案,是平面設計創(chuàng)作者必不可少的利器;扎染技術中蘊含的寫意風格的圖案可以使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自由發(fā)揮想象,設計者可以利用不同形式的扎染工具和扎染手法,創(chuàng)作出自由靈動的平面設計圖案??傊矫嬖O計者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掌握平面設計的手法、設計工具等,在平面設計的實踐中,做到第一時間了解平面設計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充分考慮大眾的審美理念和個性化需求,用科學的設計理念開展平面設計,從而使設計作品更充分傳遞設計理念,不斷滿足大眾的個性化需求。將印染技術合理融入其中,使印染生成的作品在平面設計的使用中更具視覺沖擊力,同時也使平面設計在保留有印染基本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實現合理創(chuàng)新,達到發(fā)揚、繼承我國印染傳統(tǒng)文化的目標。

印染技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該技術如今已經被我國部分地區(qū)的民眾掌握并傳承下來,展現出深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蘊,而在印染工藝的發(fā)展過程中勞動人民又將自身的審美理念融入其中,從而展現印染工藝的高超價值和獨特特點。在當前大眾審美需求逐漸趨于多元化發(fā)展的基本形勢下,藝術設計也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將印染技術融入于平面設計中,必將大大拓寬平面設計者的藝術思維,豐富平面設計作品的創(chuàng)作內涵,為設計者發(fā)揮自身能力提供廣闊天地?!队∪炯夹g》通過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印染技術,引導平面藝術設計者將印染技術和平面藝術設計進行有機融合,對印染技術中的色彩元素和圖案元素進行合理借鑒,從而達到預期的藝術設計效果。

作者:徐曉麗 單位:鄭州工程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