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綠色食品冬瓜大棚栽培技術規(guī)范應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綠色食品冬瓜大棚栽培技術規(guī)范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綠色食品冬瓜大棚栽培技術規(guī)范應用

摘要:常德華冠食品有限公司利用大棚的保溫、防蟲、避雨效果,開展冬瓜春提早或秋延后栽培,從嚴格產地環(huán)境、培育優(yōu)質壯苗、適時適密移栽、科學田間管理、病蟲綠色防控、強化質量監(jiān)管等方面規(guī)范種植與管理技術,為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技術保障。本文還介紹了該技術在安鄉(xiāng)縣的應用情況、冬瓜產業(yè)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綠色食品;冬瓜;大棚;技術規(guī)范

常德華冠食品有限公司集冬瓜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2017年以來開始探索提質增效新模式,集成了綠色食品冬瓜大棚栽培技術規(guī)范,利用大棚使冬瓜上市期提前或延后,做到周年上市,同時控制產品質量,力爭打造綠色食品,對帶動安鄉(xiāng)縣冬瓜產業(yè)發(fā)展做出較大貢獻。

1技術應用概況及效益

1.1應用規(guī)模

華冠食品有限公司在安全鄉(xiāng)志中村流轉土地66.7hm2種植冬瓜,其中33.3hm2為大棚種植。通過“企業(yè)+合作社”模式輻射帶動安鄉(xiāng)縣紅利蔬菜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安鄉(xiāng)縣潤農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等種植大棚冬瓜53.3hm2。采用統(tǒng)一投入品、統(tǒng)一集約化育苗、統(tǒng)一田間管理、統(tǒng)一調配銷售的方式,讓冬瓜產業(yè)煥發(fā)生機[1–2]。

1.2效益分析

經濟效益顯著。共有大棚綠色冬瓜86.7hm2,每公頃產量90T左右,銷售價格較常規(guī)種植高出300元/d,年新增產值234萬元。社會效益突出。大棚冬瓜種植每公頃用工約75個,價值約9000元,合計每年為農戶發(fā)放工資78萬元左右,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其中帶動貧困戶76戶脫貧。生態(tài)效益明顯。此栽培方式施用優(yōu)質有機肥作為基肥,追肥采用水肥一體化方式,減少化肥用量30%以上,采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藥施用量25%以上,有效從源頭控制面源污染,為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2技術規(guī)范

本技術用于規(guī)范常德華冠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冠公司)下屬所有冬瓜基地或訂單基地綠色食品冬瓜大棚栽培,安鄉(xiāng)縣其他蔬菜基地可參照執(zhí)行。

2.1高標準建園

2.1.1產地環(huán)境產地環(huán)境應符合NY/T391-2013綠色食品產地環(huán)境質量的規(guī)定;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較低處建立基地;冬瓜忌與葫蘆科作物連作,前茬最好為水稻或豆科作物[3]。

2.1.2大棚建設大棚建設質量符合GB/T51057-2015種植塑料大棚工程技術規(guī)范[4]。選用跨度8m、長度45m的鋼架大棚,鋼管規(guī)格為Φ25mm或Φ32mm的熱鍍鋅鋼管,鋼管質量應符合GB/T6728-2017結構用冷彎空心型鋼的標準,拱桿間距0.8~1m,3條拉桿,2條卡槽,大棚頂高2.8~3.2m,肩高1.5m,通風口、棚頭門安裝防蟲網,棚膜選用優(yōu)質長壽無滴膜[5]。所有大棚南北走向,平行排列,棚周圍挖好排水溝,配備水源、泵站、配肥系統(tǒng)、滴灌管道等灌溉設施,完善機耕道路、電路等基礎設施。

2.2培育優(yōu)質壯苗

2.2.1種子為了保證產品質量,應選用抗性好、商品性佳的優(yōu)良品種。華冠公司所有基地統(tǒng)一使用湖南興蔬種業(yè)有限公司的墨地龍冬瓜品種[6]。

2.2.2茬口安排早春大棚栽培于1月中下旬~2月上旬播種,秋延大棚栽培于6月下旬~7月初播種。

2.2.3育苗場地準備采用大棚育苗,播種前15d采用高溫悶棚的方法對育苗設施及苗床進行消毒,播種前1~2天通風降濕。備好50孔穴盤、蔬菜育苗專用基質、遮陽網、小拱拱架、地膜等。早春育苗苗床上需要鋪設地熱線并備好控溫儀。

2.2.4種子處理將種子在55℃溫水中浸泡約15min進行溫湯消毒,消毒過程中不斷攪拌以防種子燙傷。消毒后將種子撈入30℃左右的水中,再繼續(xù)浸泡8~10h,然后把浸好的種子撈出,清洗數次,稍加晾干表皮,待不粘手時,用紗布包好,置入30~31℃的恒溫箱中,每天翻動清洗一次,4~5d后,大部分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2.2.5播種播種時將基質拌水至手抓成坨,裝入穴盤后壓出播種孔,每孔播1粒種子,然后覆蓋1cm左右的基質,澆透水、覆地膜,整齊排放到苗床上。每667m2用種量150~200g。早春宜晴天上午播種。如果使用小拱棚育苗,晴熱天氣應適時遮陽,防止種芽或種苗被高溫燙傷。

2.2.6苗期管理出苗前保溫、保濕,50%左右出苗后去掉地膜,適當降低苗床濕度。苗期水分見干見濕,移栽前7d左右控水煉苗。育苗專用基質所含養(yǎng)分足夠滿足冬瓜苗期需要,所以苗期一般不需追肥,可視情況適當葉面補充磷鉀肥以提高抗性。注意預防猝倒病、立枯病等苗期病害。

2.3適時適密移栽

2.3.1大田準備每667m2大棚內施優(yōu)質商品有機肥1000kg、生物菌肥50kg、硫酸鉀15kg,整平后起壟,壟寬包溝2.1m,壟高30~35cm,南北走向。栽培行鋪設滴灌帶,覆1m寬地膜,以便肥水一體化管理[7]。2.3.2適時移栽秧苗3葉1心至5葉1心即可移栽,株距0.5~0.6m,每667m2定植600株左右,移栽后要及時澆足定根水。

2.4科學田間管理

2.4.1肥水管理移栽后每667m2用45%氮磷鉀復合肥5~7kg潑施,座瓜后每667m2隨滴灌施用水溶性生物菌肥1kg、45%水溶性復合肥8~10kg,以后每采收1批瓜以后追施1次。結合防病,葉面追施磷酸二氫鉀及氨基酸葉面肥,每15d左右1次。

2.4.2植株調整冬瓜定植后,選留主蔓和兩個粗壯側蔓,其他側蔓全部去掉。10節(jié)前后避開雌花節(jié)壓蔓,使1主2側分布均勻,以后每隔6~7節(jié)壓蔓1次。主蔓結瓜為主,每株選留2~3個瓜。

2.4.3中耕除草要及時中耕松土,增強土壤透氣性,促進緩苗和新根發(fā)生,在中耕松土過程中,不要傷根和折斷莖葉。結合中耕松土,清除田間雜草,保持田間清潔,改善田間環(huán)境,提高通風透光能力,減輕病蟲發(fā)生與危害。

2.5病蟲綠色防控

堅持預防為主,采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及藥劑防治相結合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8–9]。

2.5.1農業(yè)防治選用高抗品種,提升自身抗性;與非瓜類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有條件的地塊應實行水旱輪作;加強田間管理,中耕除草,膜下滴灌,及時清除病葉、病株,改善通風條件,減少病蟲滋生空間。科學施肥,增施有機肥,補充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環(huán)境。

2.5.2物理防治田間用黃色板誘殺蚜蟲等,黃板規(guī)格25×40cm,每667m2懸掛30~40塊;利用殺蟲燈誘殺害蟲,每3.3hm2懸掛1盞頻振式殺蟲燈。

2.5.3藥劑防治冬瓜蟲害主要有蚜蟲、黃守瓜等,可采用魚藤酮、天然除蟲菊素、煙堿素等防治,必要時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機合成農藥,例如氯蟲苯甲酰胺、甲維鹽等低毒農藥,但每種農藥全生育期使用次數不能超過1次,應按GB4285、GB8321的要求執(zhí)行。冬瓜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等,可采用氫氧化銅、波爾多液、大蒜素等防治,必要時有限度的使用高效低毒殺菌劑,執(zhí)行標準同蟲害防治。

2.6強化質量監(jiān)管

2.6.1采收及保鮮早春栽培達到商品要求,即冬瓜絨毛減少、稀疏,光澤度呈現,果皮增厚,顏色變深時即可采收,盡量早采上市;秋延栽培視市場價格將瓜留在藤上以達到保鮮效果,中后期可在棚內支小拱棚,采用雙膜或三膜覆蓋保溫,待露天冬瓜基本銷售完畢、價格走高時進行采收、銷售。

2.6.2產品檢測分級按照大小、瓜型、清潔度等進行分級。隨機抽取冬瓜進行檢測,檢測各項指標均能達到國家食品衛(wèi)生標準后方可出園銷售。

2.6.3規(guī)范生產記錄統(tǒng)一印制田間生產檔案,并發(fā)放至各基地和訂單農戶。建立田間檔案,及時記載產地環(huán)境條件、種子、農藥、化肥等農業(yè)投入品的使用、農產品上市等情況,作為備查資料。

2.6.4田間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將病蟲雜草、病蟲老葉等帶出菜園,并灑石灰后深埋或充分堆漚;將塑料袋(瓶)、農藥空瓶、地膜、廢棄遮陽網等統(tǒng)一收集處理。

2.7引用資料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T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所有部分);NY/T391-2013綠色食品產地環(huán)境質量的規(guī)定;GB/T16715.1-1996瓜菜作物種子瓜類;NY/T394-2013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GB/T51057-2015種植塑料大棚工程技術規(guī)范;GB/T6728-2017結構用冷彎空心型鋼。

3冬瓜產業(yè)面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3.1勞動力不足日益凸顯

目前務農的主力大多是55~70歲的老人,規(guī)模較大的蔬菜基地經常出現勞動力不足的情況。冬瓜雖然屬于用工較少的蔬菜,單每667m2的采收、上車用工也需4個左右,且勞動強度較大,隨著時間推移,勞動力不足現象會更加頻繁。今后將開發(fā)采收、裝車機械,以減少勞動強度和用工量。

3.2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隨著土地流轉的推進,全國蔬菜種植面積呈增加趨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必須采取措施增加競爭力。常德華冠食品有限公司計劃在種植早春和秋延冬瓜、錯峰上市的基礎上,將冬瓜及其加工產品申報綠色食品,實現品牌化銷售。

參考文獻:

[1]趙桂民,沈榮紅.綠色蔬菜冬瓜的生產操作要點[J].中國果菜,2017(3):54–56.

[2]謝鵬,盛中華,彭友林,等.環(huán)洞庭湖地區(qū)南瓜、嫁接冬瓜雙茬栽培技術[J].長江蓅菜,2019,477(7):30–31.

[3]郭嚇忠,林威鵬,許偉東,等.大棚黑皮冬瓜無公害標準化架式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2019(8):38–40.

[4]李萬里,張麗華,彭毅,等.單棟鋼架大棚建設技術規(guī)范[J].長江蔬菜,2016(5):9–11.

[5]張杰,馮青春,付祖科,等.拱形鋼架大棚設計與建造安裝技術[J].長江蔬菜,2014(15):13–16.

[6]周火強,弭寶彬,蔣宏華,等.特大黑皮冬瓜新品種墨地龍的選育[J].中國蔬菜,2016(12):58–60.

[7]郝麗平.綠色蔬菜土肥管理技術的實施研究[J].農業(yè)技術與裝備,2016(6):38–40,67.

[8]姜成玉.溫室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策略[J].江西農業(yè),2019(16):25.

[9]顧玉奎,努爾德汗·阿吾汗拜.綠色食品蔬菜農業(yè)綜合防治病蟲害技術[J].現代化農業(yè),2015(11):5–6.

作者:楊興娟 張友平 盛中華 彭友林 周精華 謝鵬 單位:湖南省安鄉(xiāng)縣農業(yè)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