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體育教育下的生命安全教育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體育教育下的生命安全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體育教育下的生命安全教育研究

生命安全教育是人們認知生命、保護生命,回避風險、抵御危機,提升生命質量和獲得生命價值的一種理論體系及人身安全技能教育。在“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和素質教育的價值追求下,生命安全教育已成為近年來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一個研究熱點。生命安全教育在實際教學中,總是以學校體育的教學平臺為紐帶而與體育教育鏈接在一起,并通過體育課程在素質教育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對生命的尊重,體育的安全教育價值不斷得到挖掘和體現(xiàn),體育教育與生命安全教育兩者的作用相互契合、滲透,相得益彰,共同構筑學校體育和安全教育的教學體系。將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體育課程中,雖然有助于體現(xiàn)兩者共同擁有的身體教育和體驗式教學特點。但到目前為止,在理論層面和學科結構上,我們無法找到充分的依據來支撐這兩種教學體系的契合,這凸顯了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論建構落后于教學實踐,以及體育教育功能的研究不足?;谏鲜鰡栴},本文著眼于體育的起源、發(fā)展演變過程,嘗試從體育的萌芽和產生學說上去分析生命安全教育與體育教育在人類社會進化中的依存關系,通過體育的本源訴求來探討古代體育的生命安全教育要素與作用,以及生命安全教育在現(xiàn)代體育教育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和價值。

1研究方法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從書籍、學術論文和網絡信息3方面對體育史、體育概論、教育哲學、安全學、生命教育理論等方面的專著展開分析研究。通過國家圖書館、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的文獻資料對體育產生學說和各類運動項目的起源、演進觀點進行考證;學術論文方面,重點查閱中國知網(CNKI)、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數(shù)據庫和其它教育、體育核心期刊;為對體育起源中的余力論、勞動論等理論以及生命安全教育、生存教育的研究進展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筆者對自1998至2015年期間發(fā)表的有關體育起源學說、生命安全教育領域的90余篇學術論文進行梳理。同時也在香港大學圖書館、谷歌(Google)學術搜索網站上查閱相關的文獻和最新研究資料,以期盡可能地了解本研究領域的歷史資料和前沿動態(tài)。

2生命安全教育是體育的本源要素

本源,指事物產生的根源(見《辭海》解釋)。體育本源是指原始人類為適應社會、生活和自身環(huán)境,有意識創(chuàng)造出來的身體動作、身體活動等自發(fā)性行為。原始體育的活動包括生產、生存、教育、娛樂、游戲、祭祀、舞蹈、競技等多種形式,這些活動隨著人類社會的進化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呈現(xiàn)出其特有的功能。在原始社會的初級階段,人類的生產力極為低下,人們生活的唯一目的是生存和繁衍,但當時的生活、生產水平,遠遠不能滿足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人類需求層次理論中所指的“基礎層次的生理、安全需求”[1],因此在人類社會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生存、安全一直是原始人類尋求生活保障的基本要素。隨著原始人的身體意識和生命意識逐漸覺醒,他們認識到身體是生命存在的表現(xiàn)形式,是人的生命力的中介;領悟到身體活動、強壯身體是生存和延續(xù)的基礎。由此,他們有意識地做出各種保護動作和身體練習,以達到生命安全的目的。與此同時,他們覺悟到將這些動作和練習傳授給后代,有利于延續(xù)人類的血脈。通過勞動、狩獵、攻擊和防御,人們創(chuàng)造出保護生命的生活環(huán)境;透過肢體比劃、涂鴉和言傳身教,人們向后代傳授生存技能和安全教育。原始人的生存意識、繁衍后代意識和生命保健意識,催生了維護生命的安全教育,孕育著原始體育的酵素,生命安全教育自然而然地與身體動作練習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呈現(xiàn)出原始體育生存、安全、教育的顯性功能。至此,體育教育的雛形也開始逐步形成。由此可以推論,生命安全教育是體育的本源要素之一,也正是在此基礎上,體育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凸顯出人類生存技能傳授和安全教育的特征,反映出古代體育產生的根源所在。

3體育起源于人類生存的安全需要

對體育教育的本源回歸進行探討,自當從最原始的體育萌芽階段來追溯、分析體育的起源,因此,體育產生的過程論證,便成為體育理論體系中關于研究體育起源的邏輯起點。

3.1體育產生的過程伴隨著人類生存技能的形成

推本溯源,體育產生的過程有3個階段:1)身體活動萌芽時期;2)身體練習形成時期;3)競技賽會產生時期[2]。當人類的始祖從樹上走向地面并直立起軀體,就邁出了人類進化的第一步,也進入了身體活動的萌芽時期,并開始了人類自為意識下的狩獵攻擊和保命防御行為。這些基于本能的、自發(fā)的、隨意的身體動作,逐漸發(fā)生質的變化,由在勞動、生存、生活過程直接聯(lián)系的“學習”,開始向間接聯(lián)系轉化并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動作模式。在身體練習形成時期,狩獵生產過程和保護生命延續(xù)的技能,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這些動作技能是依據人體的內在需求和生活實踐的現(xiàn)實需求進行綜合或整合選擇。它不是某一具體動作的簡單重復,而是經驗與教訓的提煉。出于生存、繁衍對人們體能和技能的要求以及自身發(fā)育的關注,人類開始有目的地將自己作為訓練的對象,培養(yǎng)自己的力量、速度、靈敏、耐力等身體素質,形成了特定的身體練習方式。從“身體活動”到“身體練習”,標志著體育萌芽產生了質的飛躍,完成了由自在狀態(tài)向自為狀態(tài)的演進。據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研究,人類是在這個身體練習形成的時期,開始總結出走、跑、跳、投擲、攀登、爬越等動作,并把這些生產勞動和生活本領,作為人類生存和發(fā)展最重要的生存技能傳授給后代。到了原始社會中期,為適應搶奪資源的需要,人們沿襲并完善了古代體育動作和技術功能,用于培養(yǎng)斗士、教育后代。一些動作技術的體能練習日益專門化,并通過個人及群體的游戲比試,演變出最初的競技運動和競賽活動,形成了競技賽會產生時期。體育產生的3個階段伴隨著人類由猿到人的體質進化過程的完成,人類社會組織也由原始人群發(fā)展為“母系氏族”社會。氏族社會的出現(xiàn)標志著人類由群體游動不定的遷徙生活,進入相對穩(wěn)定的定居生活階段,也預示著氏族集團的戰(zhàn)爭出現(xiàn)。到舊石器晚期,爭奪和保衛(wèi)氏族生存空間的沖突,已經成為生死存亡的攸關大事。有組織的攻防戰(zhàn)斗、安全防御準備和生存教育、繁衍后代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事項[3]。因此,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掌握了比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生活技能更復雜、更高級的擊、殺、刺、劈、射等搏斗和閃避、躲開、逃逸等防御的攻防技術,各種帶有軍事特征的古代體育項目相繼出現(xiàn)。由此可見,在人類社會的演進過程中,體育是隨著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需要逐漸形成的。應該指明,本文把體育產生的過程歸因于原始人類的生存和安全的需要,并非不承認體育的產生具有勞動、生產、生活等因素,或體育產生學說中的余力論、巫術論、游戲論、模仿論和勞動論,更不是要割裂體育改造人體的生理效應等作用,而是為了在相對意義上區(qū)分安全教育與勞動生產、娛樂游戲的本質,為了更有利于解剖和闡釋體育起源具有的多元屬性和多維需要。

3.2體育起源的“安全需求論”學說

本文從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視角出發(fā),嘗試在學術探討中構建體育起源的“安全需求論”。在價值取向、功能定位的綜合層面上最大程度地抽象出體育起源的本質,力爭在客觀事實層面和內在理性層面達到對體育起源的合理闡釋。希望在公認的體育起源勞動論、需要論等主流學說中,補充“安全需要論”的學說,其構建依據有以下的觀點。

3.2.1體育的自保公理揭示出安全需求是體育起源的根本動因

公理是指在一個演繹系統(tǒng)中依據客觀分析、歸納確立起來的,不需要證明而作為出發(fā)點的初始命題。體育的自保公理是“不言自明”的基本命題,它反映體育中最一般、最本質的規(guī)定[4]。體育何以能夠產生?從安全需求論來說,體育的啟蒙是通過人類的自保行為和生存需要得到發(fā)展的。自保是人的本性,人的未特定化與發(fā)展需要的矛盾,以及人的結構特征和生理機能特點,使得體育成為人類自我保護的重要手段。愛惜生命,捍衛(wèi)生命是人的本能,防御和攻擊是求生的需要。對生命的珍視和保護是人類最低層次的愿望,也是最高目標的追求。原始時代,人類的祖先只能依靠雙手去獲取生存物品,用自己的身體去適應環(huán)境,因而在生命進化過程中形成了遺傳結構上的未特定化特征。人類學家格倫從生物學的角度,揭示了人的先天自然性與文化習得性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格倫認為,與動物相比,人最根本的區(qū)別是人在生物學上的“非專門化”及“匱乏性”特點。它表明人與動物在本能上有著巨大的差別,人類對大自然的適應能力天生較弱。動物的每一個器官都是專門化的,完全適合于各自特定的生活條件和環(huán)境,如鴿子的方向感應、蝙蝠的聲納定位。而人類沒有濃密的皮毛來應對惡劣的氣候、沒有銳利的爪牙來對付兇猛的天敵,因此,在同大自然的斗爭中,人類必須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爬得更敏捷,更需要鍛煉出超越動物的勇敢精神和意志品質,而人類這種能力獲得的過程是體育產生的重要途徑:“勇敢需要力量,力量源于體魄,體魄來自鍛煉,鍛煉必需體育”[5]。正如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指出:體育源于人的“自保沖動?!斌w育學者李力研認為:“在自然的人化過程中,只有人的自然化,才能阻止人類的物種倒退。體育的本質就是人的自然化”[6]。人類學和行為學的大量研究,證明了人類通過體育鍛煉而形成的身體應急反應機制和本體生存技能,可以彌補生產勞動力低下給人體造成的成長缺陷;補充生活方式不足給人體帶來的機能損耗;避免惡劣環(huán)境給人體帶來的風險和危害。它為人類的發(fā)展進化、遺傳變異提供了外部條件,使人類能健康地繁衍下去,正因如此,使得體育成為人們有意識地進行自我保護的活動和世代相傳的教育,顯示出其價值所在,這就是體育的自保公理。體育的自保公理證明了原始體育的起源與生命安全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毋容置疑,人的本能需要是體育產生的源泉,也是體育賴以發(fā)展的根本前提。任何一種社會現(xiàn)象,其生命都離不開人與社會的需要。體育也不例外。原始人類不僅需要勞動和生活,更需要安全的環(huán)境。就體育產生的“安全需求論”而言,除了生存安全的需要以外,還有適應環(huán)境的需要,對付同類襲擾的防衛(wèi)需要,同疾病作斗爭的保健需要等等。這些需要歸納起來,就是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強身健體和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傳授安全教育和延續(xù)人類文明的需要,由此也構成了體育產生的需求動因。

3.2.2古代體育項目的形成與發(fā)展凸顯了生存安全技能的特征

原始社會的體育萌芽,經過雅斯貝爾斯敘述的軸心時代,演進發(fā)展出各自特色的體育文化。古希臘和古羅馬形成了以古代奧運會為代表的西方體育文化;古代中國和古印度形成了東方體育文化。不同文明進程和地理環(huán)境的人們對身體、生命的認知差異,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體育項目。如西方體育的拳擊、摔跤、角力、標槍、跳遠、賽跑等;東方體育的射箭、駕御、武術、養(yǎng)生術、瑜伽等。這兩種體育文化既有個性差異,又有共性特征。其共同的本質是源自生存、生活、軍事、游戲;發(fā)展于教育、競技、安全、健康和生命保護技能等過程??v觀古今中外的體育發(fā)展軌跡,從古代奧運會的五項全能、賽跑、角力等競技,到現(xiàn)代奧運會的田徑、足球、速度滑冰、高山滑雪等幾十項比賽項目,以及東方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武術、舞獅、龍舟、瑜伽等運動。如果我們沿著歷史唯物觀的路徑,順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脈絡去尋根溯源,不難發(fā)現(xiàn),遠古時代的原始體育運動項目,不外乎歸類為生存形式、搏斗形式和娛樂形式三大種類。前兩類形式的運動項目經歷了漫長的演進和轉型,雖然已發(fā)展為各有特色的現(xiàn)代體育運動項目。但是,依然帶有明顯的生存、格斗歷史痕跡和安全教育特征。例如田徑、體操、游泳這三大體育基礎項目中,田徑表現(xiàn)了人的走、跑、跳、投等基本素質和技能;體操表現(xiàn)出人的翻、轉、旋等平衡、協(xié)調和空間感覺;游泳表現(xiàn)出人在水中的速度、潛浮等適應能力,它們都由原始體育的最古老項目逐漸演變成現(xiàn)代奧運會的主要競技項目。統(tǒng)計資料顯示,現(xiàn)代奧運會比賽的20多個大項中,除了娛樂觀賞的球類項目外,其它的約一半競賽項目都體現(xiàn)出對抗[7]、格斗的技術特質,而這些技術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莫不與漫長的體育形成階段融合了大量的生命安全技能有關。

4原始體育中生命安全觀的價值取向探討

價值取向在哲學意義上可理解為人們基于自身的價值觀、立場和需求,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水平反映和主觀意志體現(xiàn)。本文探討的原始體育價值取向,是指古代人類以生存發(fā)展、強身健體需要為基礎,對體育價值的自覺選擇,包括對期望空間和環(huán)境空間下的體育價值追求。探討體育的價值取向,涉及兩個最基本的問題:人本位的價值取向與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這兩種相向而行的價值取向決定了體育的核心價值和功能定位,人本位的體育價值取向認為人的價值高于社會價值,把人作為體育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因此,體育的價值應體現(xiàn)在保護生命存在、推進生命成長、提升生命質量等方面[8];而社會本位的體育價值取向,認為社會價值高于個人價值,體育的根本價值是滿足社會整體發(fā)展的需要,體育教育的基本職能之一,就是充當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統(tǒng)治階級控制的工具。從歷史發(fā)展的縱向維度來分析,人類社會經過了從原始社會到現(xiàn)代社會的漫長進化歷程,原始體育的價值取向也在動態(tài)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由一元價值取向轉變?yōu)槎酥炼嘣膬r值取向。在遠古年代,人類社會是以人為本位,以個人、家庭為中心,原始體育的價值取向以人的生存和發(fā)展為主導,通過體育教育,不斷增強人類體質和拓展生命的存在空間并重視以優(yōu)良強壯的體魄遺傳給后代。在這樣的原始生態(tài)環(huán)境下,古代人類對體育教育的價值取向是建基于生存觀基礎上的一元導向,其體育的價值取向體現(xiàn)在人類期望通過不同的身體活動來實現(xiàn)滋養(yǎng)生命、豐富生命內涵、促進個體生命成長的愿望,以及追求個體生命表達、延長人類生命的體育運動體驗需求上。因此,原始社會的體育價值,與人的生命存在與成長密切相關。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的發(fā)展,體育的價值和功能產生了變化,人們對體育的價值從個體的需要擴展到社會的需要,一元價值取向變?yōu)槎嘣獌r值取向。生命安全教育價值、強身健體價值、健康心理價值、人際交往價值、休閑娛樂價值、生命美學價值多元并存。這個時期“大河文明”與“愛琴文明”產生的體育文化與體育價值逐漸由軸心時代的希臘、中國、印度所承襲,形成了三大主要的體育價值觀,如斯巴達的軍事體育、中國的射御武技、印度的瑜伽養(yǎng)生都帶有鮮明的強身健體、安全教育價值取向。當人類進入奴隸社會及封建社會,以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階級意志為中心的社會體制形成,社會本位開始凌駕于人本位,在統(tǒng)治階級及宗教神權看來,提倡個人生命安全價值觀和安全教育是影響其政權統(tǒng)治及用神權思想控制民眾的巨大障礙,必須從教育體系和體育中抹去。特別是隨著東方“儒家學說”、西方“神權論”及“禁欲主義”的興起,個人的生命價值不再被尊重,普通人的肉體生命可以被蓄意摧殘,原始體育的生存安全技能被淡化和消減,甚至于體育自身也遭到統(tǒng)治者及宗教神權的壓抑和摒棄。歐洲“文藝復興”和“工業(yè)革命”帶來的文明與進步,并未改變統(tǒng)治階級懼怕尊重個人生命價值會動搖其統(tǒng)治地位的觀念。但與此同時,他們發(fā)現(xiàn)體育的競技、娛樂、休閑等價值和功能卻可以帶來社會的穩(wěn)定與和諧。因此,在統(tǒng)治階級的主導和指引下,體育剝離了生命安全教育的價值與功能,成為國家管治、社會穩(wěn)定的工具,至此,生命安全教育與體育教育漸行漸遠。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倡導的人文主義,高揚人的個性自由解放旗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社會人文思想的價值觀。但是,體育的價值卻更多地被引向功利主義,體育價值取向被扭曲。明顯的事例是高水平的競技運動和商業(yè)體育賽事造成的體育異化現(xiàn)象,令體育成了對經濟利益和物質財富進行“創(chuàng)新性追求”的手段,使功利性成為現(xiàn)代社會追求的首要目標。而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的異化現(xiàn)象,則導致了學校體育片面追求競技體育或體育教學虛無化的兩極效應,相反,作為促進學生生長發(fā)育,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和對外適應能力的學校體育本質功能卻被嚴重忽視。令我國近幾十年來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嚴重下降,學生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或自然災難時,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生命安全遭受重大威脅。種種現(xiàn)象表明,在近代體育多元并存的價值取向中,生命安全教育再無一席之地。直到21世紀,人類對生命價值的覺醒和對生命質量的追求,讓人們重新認識到生命教育的意義,原始體育的安全觀逐步回歸體育學術研究探討,對體育教育與生命安全教育的價值審視才日漸展開。

5現(xiàn)代體育中生命安全教育功能的回歸與挖掘

對體育功能的本源回歸探討,意味著我們必須在回歸探索中豐富、挖掘和完善體育教育的功能,進而努力實現(xiàn)素質教育、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體育教育目標。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體育的功能總是隨著社會的變遷而不斷發(fā)生動態(tài)的變化。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對體育功能的認識是不同的,體育的作用也不大一樣。如今天我們用于娛樂、競賽的武術、拳擊、擊劍運動,在古代社會主要是為了獵殺動物、搏斗自衛(wèi)而施展的攻防手段。反之,在原始人視之為生存教育和體育教育的刻在巖壁上被戳戳點點的圖案,現(xiàn)代人不再看作是體育教育,而是原始人的圖騰崇拜。當我們以歷史發(fā)展觀的視角,來審視體育對人的個體和社會所發(fā)揮的作用和效能,就會發(fā)現(xiàn)體育的功能是多元的,既有作用于個體和社會的功能,又有體育的獨特功能和派生功能之分;向上延伸,可以發(fā)展到提升國家地位和影響,向內挖掘,則可以深入至影響人生幸福的生命安全教育。以動態(tài)、發(fā)展的眼光來聚焦體育的功能,可以從運動項目的功能提升和轉化中得到驗證。例如,武術的功能具有多元性,從最早期的生存搏斗、防守自衛(wèi)功能轉化到套路演練、表演娛樂的作用,之后再過渡到散打競技比賽的功效,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武術又被人們挖掘和回歸其獨特的功能。例如近年美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的醫(yī)學界、運動人體科學界的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太極拳的步法站樁練習,可以有效加強保護老年人的身體平衡能力[9],減低和避免老年人摔倒受傷的機會,在眾多預防、治療老年性摔傷的治療介入手段中,步法站樁練習最具療效和最具社會成本效益[10]。目前各國的專家學者正在對此做更深入的研究??梢?,武術運動已經超越了體育文化、表演競賽的范疇。它的本源功能回歸,成為造福老年人平安長壽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又如,鑒于近年來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安全意識薄弱,學生傷害事故不斷發(fā)生,有關部門正在組織研究如何加強安全教育和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其中的結論之一,是武術散打、拳擊、空手道等對抗運動的防守、解脫技術可以有效應對暴力襲擊的行為,因此,學生的人身安全防范指南把攻防對抗技術作為安全教育技能編寫成教材。再有的例證:目前學校體育教學課堂的安全事故頻發(fā),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學生的普遍自我保護能力較差,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保能力呢?最新的研究結論是:回歸體育的安全教育功能。田徑的走、跑、跳,攀巖的攀、爬是人們回避風險、危機處理的要素;體操技巧的前、后滾翻動作,旋轉感覺和協(xié)調性,具有摔倒時,減輕受傷的自我保護作用;游泳技術更是具有水中遇險、避免溺水的拯救生命功能。類似的這些項目都有一個共同的指向,就是具有生命保護和安全教育的功能。

6結論與啟示

6.1結論

對體育的本源回歸探索,得出以下的結論:體育起源于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安全需要;原始體育的價值取向注重人的生命存在和身體覺醒,其本質功能具有生命安全教育的功效。古代體育的生存技能、搏斗項目雖然早已演變發(fā)展為現(xiàn)代體育運動,但在尊重生命價值的當今文明社會,仍然能夠煥發(fā)出生命安全教育的活力和作用,能夠在學校體育教育中展現(xiàn)出生命安全教育的價值和功能。

6.2啟示

分析生命安全教育與原始體育及現(xiàn)代體育教育發(fā)展的相關因素,對未來體育教育的長遠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啟示。

6.2.1重塑體育教育的生命安全教育價值觀

現(xiàn)代人類世界,推崇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的普世價值;彰顯的是關懷生命、維護生命質量的文明價值觀。因此,確立“為了人的健康、為了人的健全、為了優(yōu)化人的生命存在”的體育教育核心理念,重塑體育教育的生命安全教育價值觀,是21世紀人類社會對現(xiàn)代體育教育的需要和呼喚。

6.2.2構建具有生命安全教育特色的現(xiàn)代體育課程體系

加強體育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論實踐,研發(fā)、建立具生命安全教育價值取向和功能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體育教育的發(fā)展方向,不應該只局限于促進學生身體機能的生物性改造,只關注運動技能訓練等內容?,F(xiàn)代體育教育需要提高其價值的深度與廣度,遵循人的生命發(fā)展需求的愿望,把生命安全教育作為一種綜合性、基礎性的社會適應能力進入體育課程結構,以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作者:劉德 王華倬 單位:北京體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