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慢性病評估范文

慢性病評估全文(5篇)

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慢性病評估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慢性病評估

健康體檢中心對慢性病健康管理探究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體檢中心開展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與價值。方法:選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接受健康體檢的慢性病患者93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干預服務;觀察組開展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服務。比較兩組患者慢性病發(fā)病率、血壓、血糖及血脂指標水平。結果:觀察組慢性病發(fā)病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空腹血糖、收縮壓、舒張壓、膽固醇、甘油三酯及尿酸等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體檢中心針對慢性病患者開展健康管理模式服務,能夠有效降低患者慢性病發(fā)病率,幫助患者穩(wěn)定血壓等生理指標水平。

關鍵詞:健康體檢中心;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

慢性病是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據統(tǒng)計,近幾年我國慢性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為危害公共衛(wèi)生安全的重要問題[1]。健康管理模式即通過收集患者信息,針對檢查結果對患者健康予以評估,并開展針對性健康指標,有效降低患者慢性病發(fā)病率,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2]。本文以于東方醫(yī)院健康體檢中心體檢的慢性病患者93例為例,分析健康管理模式的實施過程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接受健康體檢的慢性病患者93例,隨機分為對照組46例和觀察組47例。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45~84歲,平均(60.3±1.1)歲;高血壓30例,糖尿病22例,心腦血管病18例。觀察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46~85歲,平均(60.4±1.2)歲;高血壓31例,糖尿病21例,心腦血管病1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方法:⑴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干預:包括幫助患者完成體檢,向患者提供體檢報告等。⑵觀察組采取健康管理模式:①健康風險評估:針對患者開展全面性健康風險評估,并配合體檢所獲得的基礎指標,在評估日起3個工作日內為患者出具體檢指標報告、個人健康風險評估報告。其中健康風險評估的具體內容應包含體力活動能力、膳食習慣評價、生活方式評價、疾病風險等級、運動指導方案、飲食指導方案、健康指導意見、疾病治療方案,且在出具報告的當天由負責體檢的臨床醫(yī)生開展面對面溝通,為患者詳細說明其當前身體狀態(tài)和疾病風險,并強調根據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的健康管理方案,以提升其遵醫(yī)依從性。②健康管理:對院內負責健康管理的人員開展相關管理培訓,使其具備使用軟件發(fā)送電子郵件、手機短信、微信等多種操作方式,實際使用時可利用軟件平臺直接向患者發(fā)送健康管理方案,并依據實際情況予以相應的修改。針對健康風險評估中已篩查出的高血壓、糖尿病等典型慢性病的患者群體,制定健康管理方案時必須從運動指導、飲食指導、自我用藥監(jiān)督等,并為患者制作血壓、血糖等自測量表,通過隨日期記錄的各指標數據的記錄明確自身慢性病的具體狀態(tài)。同時,記錄每天服用藥物的具體情況,包括用藥種類、服藥劑量、服藥次數等,將具體量表定時反饋給醫(yī)生,以確定用藥對病理指標的具體影響,從而判斷下一階段治療方案的擬定方向。③健康報告管理:主檢醫(yī)生應將患者體檢和后續(xù)自測指標均納入到個人健康報告內,并將報告數據記錄在健康管理軟件數據庫中,以方便使用時能快速調用數據。④健康提醒:借助健康管理軟件平臺定時為患者發(fā)送微信或短信通知,提醒慢性病的日常注意事項,并強調返院復查的具體時間,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利用直播平臺實現醫(yī)患在線互動解答,并定期舉辦網絡座談會,提醒患者每年各階段內應對健康風險的具體措施和意見,最大程度確?;颊叩慕】怠?/p>

1.2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比較兩組患者慢性病發(fā)病率,干預后血壓、血糖、血脂指標水平差異。

點擊查看全文

社區(qū)慢性病管理對糖尿病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社區(qū)慢性病管理對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謝指標改善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90例,以隨機數表抽取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社區(qū)管理,觀察組給予社區(qū)慢性病管理,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糖代謝指標改善情況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脂水平等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應用社區(qū)慢性病管理方案有利于緩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的糖代謝指標,實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社區(qū)慢性病管理;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謝指標;影響

糖尿病是一種由于胰島素減退或者胰島素抵抗等因素誘發(fā)的脂肪、蛋白質、糖和電解質等代謝紊亂綜合癥,其中造成胰島素減退或者抵抗的因素主要包括遺傳因素、微生物感染和免疫功能紊亂等[1]。而糖尿病前期是指機體由正常糖代謝向糖尿病轉化的過渡期,也可稱為糖尿病發(fā)生的中間時段,每年大概有4%~14%糖尿病前期患者轉化為糖尿病[2]。因此必須提升各級醫(yī)院的血糖及代謝控制,從而達到良好的糖尿病防治效果,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對社區(qū)慢性病管理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謝指標改善方面的應用效果進行了探討,現詳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90例,以隨機數表抽取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19例,女26例,年齡25~58歲,平均(42.3±2.5)歲;觀察組男17例,女28例,年齡23~60歲,平均(38.4±3.1)歲。兩組患者在一般基線資料比較中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水平7.0~11.1mmol/L[3],并且全部患者無認知障礙和精神障礙,能進行正常的語言溝通。

1.2護理方法

點擊查看全文

社區(qū)慢性病管理模式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評價社區(qū)慢性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壓老年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體會。方法:選擇本社區(qū)所有高血壓老年患者的資料進行整理,將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間在社區(qū)內登記的200例患者,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單組樣本量設置為100,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選用社區(qū)慢性病管理模式方案。對比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用藥知識等指標。結果:本次研究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血壓控制率低于實驗組,同時護理滿意度也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社區(qū)慢性病管理模式應用于高血壓老年患者的護理中,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壓,提高其臨床用藥知識和自覺性,還有助于提升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應在臨床廣泛應用推廣。

關鍵詞:社區(qū)慢性病管理模式;高血壓;應用價值

近幾年中,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各類慢性疾病的發(fā)生率逐漸增高,高血壓就是其中之一,主要以收縮壓和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征,同時還可能對心臟、腎臟等器官造成損傷[1]。由于高血壓在老年群體中比較多見,因為相關知識的匱乏而導致控制情況欠佳,所以有必要加強社區(qū)慢性病管理,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識[2]。本次實驗評價社區(qū)慢性病管理模式在高血壓老年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體會,取得良好效果并總結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本社區(qū)所有高血壓老年患者的資料進行整理,將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間在登記的200例患者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單組樣本量設置為100,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在63-81歲范圍內,平均年齡(72.1±6.8)歲,其中患者男女性別比為(56:44=56.00%:44.00%);實驗組患者的年齡在61-83歲范圍內,平均年齡(71.5±6.3)歲,其中患者男女性別比為(52:48=52.00%:48.00%)。納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對本次實驗知情,排除不能配合實驗或精神異常的患者,對比年齡、性別等基本數據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包含健康知識宣教、遵醫(yī)囑指導用藥等。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實施社區(qū)慢性病管理模式。

1、首先需要對患者的個人情況進行了解,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種類、特征等進行區(qū)分,并通過患者的病史、用藥史對患者進行初步診斷,評估高血壓的危險程度,制定相應護理計劃。而在完成個體資料分析后,護理人員首先應當明確患者的生活習慣和患病時長通過全面且良好的引導,告知患者配合護理工作開展的重要性,使患者意識到自身存在的病癥特點,進一步糾正患者對高血壓的錯誤認識,保證后續(xù)社區(qū)慢性病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2、由于高血壓與患者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所以需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培訓以及講座設置,這樣能夠有助于保持患者血壓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而培訓以及講座中的內容需要包含高血壓的誘因、對患者機體功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高血壓的常見癥狀和處理方案,同時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飲食以及生活習慣對血壓造成的影響,這樣能夠大大提高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度,培養(yǎng)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達到改善病情的效果。

點擊查看全文

特色護理模式在慢性病老年人群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yī)特色健康護理模式在慢性病老年人群中的應用效果研究。方法:將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中醫(yī)特色健康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臨床各指標達標情況、護理依從性、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疾病知識、并發(fā)癥、藥物知識、改善生活習慣、飲食及運動等健康知識掌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血壓、血糖、血脂等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自我監(jiān)測血壓、規(guī)律用藥、合理飲食、科學運動等護理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在健康、認知、生理、生活、情感、工作等SF-36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醫(yī)特色健康護理模式在慢性病老年人群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率,提升自護能力和護理依從性,促進各項指標達標,改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慢性?。焕夏耆巳?;中醫(yī)特色健康護理模式;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內科治療的2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齡61~86歲,平均年齡(69.3±7.4)歲,高血壓37例、高血脂23例、糖尿病22例、冠心病18例,病程6個月~12年;對照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齡60~87歲,平均年齡(69.8±7.6)歲,高血壓35例、高血脂21例、糖尿病24例、冠心病20例,病程6個月~10年;所有患者均為老年慢性病患者,年齡≥60歲,意識清晰、思維能力良好、語言表達清楚;排除合并嚴重慢性病并發(fā)癥者、意識障礙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精神疾病者;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慢性病類型、病程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統(tǒng)一介紹疾病知識、自我護理的方法、日常飲食及運動注意事項、用藥方法,指導患者自行監(jiān)測血壓、血糖等,若有不適及時來院復查。觀察組采用中醫(yī)特色健康護理模式:①中醫(yī)特色健康護理的理論基礎。中醫(yī)健康教育以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護理理論、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等理論為基礎,共同構建了中醫(yī)特色健康教育體系,從而指導臨床健康教育,從疾病護理、養(yǎng)生保健、情志調護、生活調攝等方面入手,既普及了健康知識,又符合患者自身的需求,使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用于日常生活實踐中,利于患者的認識和接受,開展也更為順暢[3]。②情志調護護理。中醫(yī)將情志分為“怒、喜、憂、思、悲、恐、驚”七情,七情對應臟腑功能,每種情志過盛則相應臟腑功能出現損傷,日久導致臟腑病變、陰陽失調。從而導致疾病的發(fā)生或加重。《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從安來?!闭f明情志的調和對于防治疾病有重要作用[4]。而老年慢性病患者病程長,需長期用藥治療,疾病恢復過程緩慢,使得心理容易出現煩躁、焦慮、不安、孤獨等負面情緒,造成心理壓力過大。通過普及中醫(yī)情志養(yǎng)生知識,采用中醫(yī)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調暢情志,利用舒郁導情法、情志相勝法、暗示解惑法等方法,使情志與臟腑保持制約和平衡狀態(tài),減輕情志損傷對疾病的危害[5]。③飲食調護護理。中醫(yī)食療是中醫(yī)特色養(yǎng)生方法,歷代醫(yī)家對于食療的內容記載豐富,主張綜合膳食調理,少鹽少油、低糖低熱量,將藥材添加入菜肴或粥中做成膳食。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是藥三分毒”,老年患者選擇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調理,可起到養(yǎng)生保健的作用。高血壓者多食用富含鉀元素多的瓜果蔬菜,高血脂及冠心病者多食用清淡、降脂食物,糖尿病者飲食進行低糖飲食,從而平衡機體氣血陰陽、調整臟腑功能,緩慢達到調整機體的作用[6]。④中藥內服指導。通過辨證使用中藥內服,可調養(yǎng)氣血、扶正補虛、促進病情康復。臨床可根據患者的不同疾病及中藥的四氣五味作用辨證給藥,指導患者補益藥宜飯前服用,安神劑、潤腸劑宜睡前服,對胃有刺激的藥應飯后服用等,用藥期間注意藥食配伍及相關服藥禁忌,促進藥效的發(fā)揮[7]。⑤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護理。中醫(yī)養(yǎng)生理論內容豐富,很多精華時至今日仍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如順四時,治未病;調情志,貴恬愉;避邪氣,防傳染;適勞逸,勿過用等。要求老年患者注重調整生活習慣,適當運動鍛煉,如步行、慢跑、爬坡、打太極拳、八段錦等,以柔和的運動方式增強體質,達到疾病預防和保健的目的[8]。⑥中醫(yī)特色護理。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技術較多,如足浴、針灸、刮痧、拔罐等,可根據老年患者的不同疾病類型及體質情況選擇適宜的保健技術。高血壓者多采用按摩大拇指底部的方式,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冠心病者可穴位按壓足三里、三陰交、內關、外關;糖尿病者可常按涌泉、中脘、三陰交等穴位;通過泡腳配合足底按摩,可起到改善微循環(huán)、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9]。

點擊查看全文

社區(qū)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創(chuàng)新論文

1臨床資料

主要從2008年4院,對我院所管轄的社區(qū)中的20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所進行的護理干預。本組的200例患者中,有100例男患者,100例女患者;患者的年齡在58~82歲之間,其平均年齡為69±8.2歲;通過有關調查,本組患者的文化程度主要是分為:有20例患者是大專以上的文化,有110例患者為高中文化,有80患者為初中以下的文化;在本組患者中,有120例患者為高血壓患者,有35例患者為糖尿病,有45例患者為其他的慢性疾病。

2護理干預的方法

2.1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對本管轄社區(qū)的居民分發(fā)有關慢性疾病知識的健康教育小冊子、五顏六色的宣傳紙張,并且還要在社區(qū)內的宣傳欄上、黑板上、小講座、大講堂、社區(qū)的咨詢處等為患者、居民宣傳有關的慢性疾病的知識、保健意識、健康教育知識等。通過這樣廣泛性的宣傳教育,不僅能糾正患者的“三低”(知曉率低、用藥率低、控制率低),還能逐漸改變患者“三不”(不規(guī)律的用藥、不難受不服藥、不愛吃藥)的不良習慣。

2.2端正患者的治療態(tài)度以及信念

社區(qū)的護理人員在平日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便于及時的了解患者以及居民對于慢性疾病相關的知識的了解、掌握的情況,還能清楚的知道患者的需求以及對堅持治療有可能獲得益處的認識;同時,還能及時的掌握對患者治療引起影響的有關障礙。在日常生活中還要加強對患者不良的行為、習慣的糾正、處理,通過改變患者對治療認識的態(tài)度以及理解的能力,促使其行為從根本上發(fā)生變化,除此之外,還能加強對患者的遵醫(yī)行為以及接受治療的順從性。

點擊查看全文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