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yī)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辨證施治
盧秀怡等慢性萎縮性胃炎分為5型,脾胃虛弱證用黃芪建中湯加減,肝氣犯胃證用柴胡舒肝散加減,脾胃濕熱證用清中湯加減,胃陰不足證用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胃絡瘀滯證用失笑散合丹參飲。孫建榮辨證分為脾胃氣虛型、脾腎陽虛型、胃陰不足型、脾胃濕熱型、痰濁中阻型、肝胃不和型,分別用以香砂六君子湯、黃芪健中湯合附子理中湯、益胃湯、半夏瀉心湯、二陳湯合平胃散、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43例,總有效率93%。陳學堂分為胃陽虛型、胃陰虛型和胃陰陽兩虛型,分別用香砂六君子湯、三酸湯、益胃湯,治療50例,總有效率96%。胡躍軍分為4型,肝胃不和型用川黃連、吳茱萸、姜半夏、柴胡、郁金、白芍、廣木香、炒枳殼、制香附、制延胡索;脾胃氣虛型用黨參、茯苓、炒白術、制延胡索、白芍、干姜、黃芪、當歸、炒陳皮,胃陰不足用山藥、玉竹、麥冬、生地、香附、當歸、沙參、石斛、甘草、炒麥芽,瘀阻胃絡型用蒲黃、五靈脂、當歸、白芍、川芎、香附、延胡索、沒藥、乳香、炙甘草、炙黃芪,治療50例,總有效率92%。
2專方專藥治療
林健釗等慢性萎縮性胃炎分為兩組治療,治療組82例用加味半夏瀉心湯,對照組82例用根除Hp四聯(lián)療法后服用葉酸,治療3個月后,總有效率治療組87.8%、對照組76.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王建新用疏肝寧胃湯加減治療85例,并與枸櫞酸鉍鉀膠囊治療的85例對照,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6.5%、對照組84.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徐建立等用益氣化瘀阻萎湯加減治療30例,對照組用服維酶素片,治療6個月,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83.3%、對照組53.3%,治療組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梁金鳳用逍遙散加味治療80例,對照組用嗎丁啉、維酶素、阿莫西林膠囊,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87.5%、對照組7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徐君逸等用陽明湯治療150例,分為肝胃不和、脾胃濕熱、脾胃虛弱、胃陰不足、胃絡瘀血治療。結果痊愈12例(8%),顯效59例(39.3%),有效71例(47.3%),無效8例(5.3%),總有效率94.7%。
3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陳學彬等慢性萎縮性胃炎治療69例,對照組33例用膠體果膠鉍、黃連素片、維酶素片治療,治療組36例在與對照組用藥相同的基礎上加用中藥黨參、山藥、炙黃芪、茯苓、炒白術、當歸、佛手、黃連、砂仁、沙參、吳茱萸、炙甘草、三七粉,療程2個月,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88.89%、對照組69.70%。鄺耀均將12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西藥治療(Hp陰性者予膠體果膠鉍、奧美拉唑,Hp陽性者消除Hp后予膠體果膠鉍,有腹脹癥狀者加用多潘立酮);實驗組加用中藥三七粉、砂仁、黃連、當歸、炒白術、黃芪、茯苓、黨參、山藥、佛手等。結果實驗組痊愈率和總有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郭愛蓮治療64例,對照組32例口服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阿莫西林膠囊,治療組32例在對照組治療相同的基礎上加用健脾滋陰化瘀湯加減。1個月后總有效率治療組93.75%、對照組68.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陶浩祥等將60例Hp陽性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治療組予三聯(lián)Hp根除治療后再予中醫(yī)方劑治療,對照組予三聯(lián)Hp根除治療后再予維酶素治療,療程3個月。治療組痊愈率53.33%、總有效率93.33%,對照組痊愈率30.00%、總有效率73.33%,兩組痊愈率、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其他治療
鐘偉明慢性萎縮性胃炎治療56例,針刺主穴足三里、中脘、內關、脾俞、胃俞,治療后胃痛、消化不良、噯氣等癥狀有明顯的改善(P<0.01)。李國徽等治療65例,治療組穴位埋線(雙側足三里、脾俞、胃俞、上巨虛、下巨虛、中脘穴),藥物組Hp陽性者口服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維酶素,Hp陰性者口服維酶素。結果穴位埋線組臨床總有效率96.9%,藥物組64.4%(P<0.01)。高紹芳等將濁毒內蘊證120例隨機分為針刺組、中藥組和針藥組各40例,針刺組針刺中脘、天樞(雙)、內關(雙)等穴位,中藥組給予化濁解毒方中藥,針藥組口服化濁解毒方的同時給予針刺治療,6個月后針藥組各臨床癥狀積分均明顯優(yōu)于針刺組、中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張繼明將146例隨機分為兩組各73例,兩組同時用西醫(yī)對癥治療。治療組加用中藥內服和針灸治療。中藥用健脾清熱化瘀湯(白茯苓、白頭翁、地骨皮、白英、白術等)隨證加減,針灸取胸9~12腰1華佗夾脊穴,虛寒型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公孫、內關,虛熱型配胃俞(脾俞)、足三里、內關、內庭。結果治療組臨床治愈率67.12%、總有效率94.52%,對照組分別為43.84%、82.1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5小結
中醫(yī)辨證施治CAG有較好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如CAG的中醫(yī)病因病機、辨證分型、臨床療效都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故今后應規(guī)定統(tǒng)一的標準制定,規(guī)范臨床科研設計,提出新的設計思路,開展中藥的新劑型,以適應時代的快速發(fā)展。
作者:朱桂平 王翼洲 單位:安徽中醫(yī)藥大學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干部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