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微生物學理論論文范文

微生物學理論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微生物學理論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微生物學理論論文

第1篇:微生物學理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物理思維;思維定勢;物理公式;知識負遷移

人腦對于外在客觀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本質屬性以及相互聯(lián)系的間接、概括的反映即為物理思維。物理思維除了思維的一般特征之外還具有形象性、抽象性。形象性和抽象性的統(tǒng)一是許多初中思維方法的共性,比如實驗和觀察法、理想性方法等。學生的物理思維活動效率是受到其物理思維能力的直接影響的。近段時間較為流行習題教學的方法,通過解決習題中遇到的問題而更加有效地學習物理知識和公式。但是很多教師在習題教學的時候往往過分關注習題本身而忽視了在解決物理習題的過程中,學生遇到的一些思維障礙,這種本末倒置的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的提升。下面筆者就初中物理教學中常見的一些思維障礙進行了分析:

一、前物理觀念干擾形成的思維障礙

前物理觀念指的是學生在系統(tǒng)地接觸和學習物理知識之前,針對看到的物理現(xiàn)象自身所形成的一個經驗型的概念。而中學生由于年齡、智力、知識儲備、思維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對于物理現(xiàn)象的形成的前物理概念往往是片面的、流于表面的、錯誤的概念。而這些錯誤的、片面的前物理概念往往會在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時候產生一定的思維障礙。

例題,甲乙兩隊拔河,甲隊勝,若不計繩的質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對乙的拉力大于乙對甲的拉力,所以甲隊取勝

B.當甲隊把乙隊加速拉過去時,甲對乙的拉力等于乙對甲的拉力

C.當甲隊把乙隊加速拉過去時,甲對乙的拉力大于乙對甲的拉力

D.甲對乙的拉力始終等于乙對甲的拉力

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D。

在沒有學習相關物理知識和理論之前,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認為拉力大的隊伍會贏得比賽。實際上贏得比賽的隊伍是因為對地面的摩擦力更大。諸如此類的問題,往往學生在沒有學習相關知識之前會憑著生活中的經驗或第一印象去判斷,因此在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的疑問點著重解答,并可以通過實物演示來徹底改變學生的固有思維,方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

以上題為例,可以使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將彈簧測力計的鉤子分別固定在一根繩子的兩端,通過彈簧測力計測出繩子兩端的拉力,模擬拔河的場景。

二、思維定勢形成的思維障礙

思維定勢也稱“慣性思維”,是指心理上的“定向趨勢”,它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先前形成的知識、經驗、習慣,都會使人形成認知的固定傾向,從而影響后來的判斷。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解決問題中常采用問題類比,即把問題納入一般問題類型和模式,并依據(jù)該類型的解法模式去探求具體的解決途徑。其結果就是學生把問題類型化和模式化。中學生經過大量的習題訓練后,可以應用已有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但當條件發(fā)生變化時,學生易受思維定勢的干擾。

對于這類問題,教師要克服學生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就要提高學生思維過程的比較、鑒別能力,淡化感覺、知覺的選擇性。在給學生講解物理規(guī)律和習題時,要明確物理概念使用的前提條件。此外,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也可以破除思維定勢。

三、物理公式數(shù)學化形成的思維障礙

數(shù)學是學習物理的重要工具之一,物理學是數(shù)學化程度很高的學科。在解決問題時,靈活地將物理公式進行數(shù)學變形能大大提高解題效率。但是,物理問題又有別于數(shù)學問題,物理理論的數(shù)學公式,都是有明確定義的。對于這類問題,首先要強調公式的物理意義,理解公式所描述的物理現(xiàn)象之間的因果關系、決定關系。其次要明確公式的來龍去脈,防止單純用數(shù)學方法代替物理概念,真正建立物理上的數(shù)量關系,把數(shù)學表達式與物理本質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如果學生還是難以理解,適度類比也可以幫助學生破除此類障礙。

四、物理問題中隱含條件引起的思維障礙

初中物理問題形式多樣,學生由于忽視物理問題中的隱含條件,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思維障礙和錯誤。特別是當題目給的條件過多的時候,學生不知道排除干擾因素,造成思維混亂。

解決這類問題,要加強學生的審題意識。習題一般不會出現(xiàn)多余條件,如果發(fā)現(xiàn)多余條件,則往往意味著解題方法的錯誤。

五、知識的負遷移造成的思維障礙

知識的負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消極影響。由于物理知識抽象,學生對許多現(xiàn)象缺乏感性認識,有的知識點學生區(qū)分不清,容易將它們之間的關系簡單化。比如“加速度”這個概念,從字面易理解為“增加的速度”,于是得出加速度越大,速度改變越大的結論。類似的問題也存在于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電壓、電勢、電勢差、電動勢等概念中。解決這類問題,需要教師在講解概念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清晰、明確的物理概念,理清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另外,要對一些相似或相近的概念,通過對比分析,引導學生找出概念間的相互聯(lián)系與本質區(qū)別。

最后,作為物理教師一定要注意,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僅僅看到問題的表面,要深入研究了解學生出錯的根本,把學生的思維障礙表面化,并幫助學生解決。雖然思維障礙的排除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堅信,只要教師能夠隨著問題的出現(xiàn)不斷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思維障礙的排除一定是可以實現(xiàn)的。

參考文獻:

[1]喬際平,梁樹森,趙風雨,等.中學物理習題教學研究[M].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3.

[2]鄭青岳.物理解題思維研究[M].大象出版社,2000.

第2篇:微生物學理論論文范文

1.1培養(yǎng)學生良好個性品質

由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其個性品質有著密切相關的聯(lián)系,良好的個性品質對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重視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品質。在初中教學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青春期叛逆心理,個性品質容易受到誤導,甚至有些學生放棄學習。另外,初中生剛進入初中,對初中物理知識容易產生好奇心,喜歡問很多為什么,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鼓勵學生發(fā)展良好的個性品質,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正確引導學生探究物理問題,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還應讓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鼓勵并在行動上支持學生大膽證明自己的想法。同時,讓學生學會面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不因為受到挫折而放棄物理。通過培養(yǎng)學生良好個性品質,可以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奠定堅固的基石。

1.2利用物理實驗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多數(shù)初中物理教師將部分實驗課時縮短,僅剩的小部分實驗課時也以“講”代替“做”的形式完成,不重視實驗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實際上,自然科學的進步與發(fā)展都離不開實驗探究,因此實驗教學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實驗教學,并積極加以利用,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品質。初中物理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設計實驗,將自歸還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并實驗,教師主要予以適當?shù)妮o導與幫助,而不是采用以往的“教師承包”方式,將所有實驗內容一手承包,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想法實驗。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設計,同時鼓勵學生,就算實驗設計失敗也不必氣餒,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越挫越勇的精神,充分以創(chuàng)新能力設計實驗。例如,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在上完《測量物體的質量》一課后,組織學生設計“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的實驗。首先讓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方案制訂,待確定方案后,再進行實驗,并展示實驗成果,最后由教師進行評價。經過學生自己設計出來的實驗多姿多彩,而實驗成果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如有學生這樣設計:實驗為“測量一張紙的質量”,實驗步驟為先調節(jié)天平和橫梁平衡,然后將紙張和砝碼分別放置在天平盤中,隨后計算出紙張的質量,但最后無法測量出紙張的質量。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一張紙是無法通過天平測量出來的,但可以通過天平測量出若干張紙的質量,然后算出一張紙的質量。學生通過自主設計實驗可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意識,學會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進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3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有益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平臺。例如,初中物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承重大王”比賽,比賽內容為: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不同的方法,使硬紙片承受更多的方形積木,最后以方形積木數(shù)量最多者為冠軍。這樣的課外活動方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競爭精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性思維,還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力的作用”,深化學生對力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為進一步學習力學奠定基礎。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同時學到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彼此間的合作與交流,并學他人之長以補吾之短。

2.結語

第3篇:微生物學理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高等教育;微生物學;教學改革

微生物學是理、工、農、林、醫(yī)等生命科學領域相關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也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結合性很強的學科。面對微生物學發(fā)展的新形勢以及生命科學的迅猛發(fā)展勢頭,如何使學生在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動規(guī)律后,加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獲得較為完整的微生物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是微生物教學中的突出問題。筆者以所教授的微生物W課程為例,結合自身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針對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微生物理論和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

1.不同專業(yè)教學內容區(qū)別不大

微生物學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在我校的生物技術和藥學兩個專業(yè)均有開設。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不同專業(yè)的選用教材、理論教學內容、實驗教學內容、授課大綱及考試內容相似度太高,達不到因材施教的預期教學效果。

2.課堂互動效果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差

以往的微生物學理論教學主要采取多媒體教學方式以及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即使結合大量的微生物圖片和動畫,也存在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不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更不利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實驗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學生自由發(fā)揮少

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很大程度上強調的是驗證理論知識,學生按照教師講的內容進行實驗,得出與理論相符的實驗結果,而且每個實驗往往較為獨立和分散,學生自己發(fā)揮的空間較少。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時候往往抄寫實驗步驟,并未加入對實驗結果的思考和理解,沒有系統(tǒng)、正確地書寫實驗報告的意識。

4.考核方式單一

以往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組成,實驗課的考核也采取考試的方式進行。但總體看來,考核方式機械、單一,很多學生死記硬背也可以拿到高分,這種考核方式難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有效、相對公平的評定。

二、微生物學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改革

1.不同專業(yè)教學內容改革

不同專業(yè)選取不同的教材進行授課(見表1),其中藥學專業(yè)采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的《微生物與免疫學》,專門針對臨床藥學專業(yè)使用;生物技術專業(yè)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微生物學》。在保證學時的基礎上,兩個專業(yè)的側重點各有不同,針對各專業(yè)特點有所側重進行授課,并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實驗課程,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對相關內容理解得更加透徹。

2.理論教學授課方法改革

(1)學生制作PPT

教師應改變“一言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實現(xiàn)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發(fā)言,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要讓每一個學生制作PPT,內容與微生物學教材相關即可,學生可以自行選取感興趣的話題制作完整的PPT。PPT的內容包括:提出一個科學問題、問題的意義所在、該問題如何解決、該問題的進一步討論和思考等。PPT的制作,首先鍛煉了學生制作PPT的能力;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能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因人而異,學生可以各自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結合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課上所學,對結論進行討論。這種方式鍛煉了學生查閱書本資料、網(wǎng)絡資料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初步具備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維意識。PPT的制作將計入平時成績,這是學生微生物學總成績的一部分。而且與教學大綱相關的優(yōu)秀PPT在征得學生同意的前提下會直接納入下一學年的多媒體教學內容中,這也可以起到學生帶動學生的作用。

(2)學生課堂總結和講解

理論課每堂課開始的時候往往會回顧上堂課的重點和難點,以往這項內容都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今后應本著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的宗旨,讓學生自愿報名,由學生進行課下總結、課上回顧,讓大家在授課過程中更集中注意力,更精確地掌握每堂課的主要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也悄悄地展開了“較量”,大家爭先恐后報名,并且在PPT的內容總結、格式上花了很多心思,出現(xiàn)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有的學生添加了自己制作的Flash,有的學生用湯姆貓模擬上課場景,還有的學生從科研的角度思考。在這種方式下,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內容,還鍛煉了自己在公眾場合演講的能力,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

3.實驗教學授課方法改革

(1)基礎實驗合并調整

微生物學實驗內容分為基礎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兩部分。基礎實驗包括經典實驗的內容,應將原來孤立的實驗進行合并調整,強化實驗操作過程的整體性。比如,將培養(yǎng)基的配制、消毒滅菌和無菌檢測合為一個實驗,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細菌的簡單染色和細菌的大小形態(tài)觀察合為一個實驗等。實驗的順序也可進行合理的調整,使學生對從培養(yǎng)基的配制、滅菌到接種、染色觀察等一系列操作進行系統(tǒng)、完整的掌握。這樣可使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掌握相應的實驗技巧,理解完整的微生物實驗的操作流程。

(2)綜合性實驗鼓勵學生發(fā)揮主動性

在掌握基礎實驗內容和技能的基礎上,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或者教師給出幾個選題,在可操作性、綜合應用性的基礎上,教師選擇幾組學生,讓學生參與到實驗課的各個方面,從實驗準備、PPT制作、實驗講解、結果分析到完整報告的給出。實驗設計選題有市售酸奶中乳酸菌的提取鑒定、牛奶發(fā)酵口感比較、幾種酵母菌功能性實驗、發(fā)酵葡萄酒等。學生自行組成興趣小組,每組4~6人,實驗前分工合作,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進行預實驗、實驗準備,并進行班級內的實驗講解及實驗過程指導。實驗結束后,學生參照畢業(yè)論文的格式書寫實驗報告。實驗教學的改革重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首先,要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來,在準備實驗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實驗需要哪些試劑和材料,每一種試劑的作用和配制方法;其次,學生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進行實驗,可以增強團隊合作的意識,通過查閱資料、小組討論,拿出可行性實驗方案,教師審核之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這在鍛煉學生查閱文獻的能力之余,可以對其實踐操作起到指導作用,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第三,實驗技能的掌握是一個方面,對失敗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是一項更重要的科研能力,教師應針對實驗結果中的異?,F(xiàn)象,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從理論上和實驗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其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回到書本尋找答案,完成“從書本到實踐,再回到書本”的鞏固知識內容的過程;最后,在實驗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多嘗試、多實踐,自己動手解決實際問題,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并鼓勵學生將有意義的結果進行總結,撰寫文章,進行投稿,這樣不僅從實驗中可以收獲樂趣,還可以獲得巨大的成就感。

4.考核方式多樣化

由于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并用的形式,所以考核方式也應適當多樣化(見表2)。微生物學教學通過幾年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加深了對微生物學理論知識的認識,培養(yǎng)和鍛煉了優(yōu)秀的實驗技能和實驗思維,對微生物學的學習熱情高漲,并且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多屆學生通過乳酸菌發(fā)酵嘗到了自己制作的酸奶,還有多組學生系統(tǒng)地整理了自己的實驗結果,并進行了適當?shù)难诱购蜕钊?,在國內期刊上發(fā)表了自己的實驗成果。在教師的引導和教育下,學生完成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回歸到理論”的學習過程,加強了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加深了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提高了自身素質。

參考文獻:

[1]李振.微生物學教學改革探索[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4,41(22).

[2]楊春,何永林,徐蕾,等.對四個不同專業(yè)微生物學課程體系“專業(yè)化”的改革[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9,8(6).

[3]戴玄,譚永忠,尚淑梅,等.微生物學教學改革探討[J].科學咨詢,2015,7(27):162-164.

第4篇:微生物學理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微生物學 教學改革 技能 素質

微生物學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存在許多弊端:在教學體系上重理論、重課堂、輕實踐;在教學方法上滿堂灌,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本著實踐出真知、創(chuàng)新出人才的改革思想,微生物學教改中,始終貫徹“加強基礎,強化實踐,注重應用”的原則,在理論部分著重微生物學基礎的闡述,實驗部分著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為后續(xù)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從實際出發(fā)挑選優(yōu)秀教材

教材是體現(xiàn)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向的知識載體,選好一本教材在某種意義上講就等于請到了一位學識淵博、素質優(yōu)秀的教師,正確選用教材是提高微生物學教學質量,達到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保障。近幾年在教材多樣化政策引導下,各種版本的微生物學教材層出不窮,從知識層次來說包括中專教材、高職高專教材、本科教材、研究生教材、教學參考教材等。在目前的就業(yè)形勢下,高職學生是社會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他們更多地需要與未來職業(yè)出路、工作方向聯(lián)系在一起的實用性的學習,而不是虎頭蛇尾式的“本科壓縮版”或“截短型”的學習。課題組經過研究學生本身的特點,選用了教育部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的教材――張青、葛菁萍主編的《微生物學》。

二、優(yōu)化微生物學的教學內容,減少重復、補充實例

微生物學院是我院生物技術應用專業(yè)二年級學生開設的專業(yè)基礎課。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等課程,所以對部分微生物的特性和形態(tài)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對部分在其他課程講述過的內容,教師則作重點提示或改為學生自學,如微生物形態(tài)、遺傳與變異等章節(jié),同學們在遺傳學與細胞生物學等課程中已經學過,再詳細給學生講相當于炒剩飯,只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傊洺Ec相關課程的教師相互交流,傾聽學生的反應,優(yōu)化理論授課內容,突出本課程的特有內容。

三、教學方法、手段多樣化

1.提問式教學

提問式教學有兩種方法:①講課前提問;②講課中間提問。關鍵是如何巧妙設置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要注意時機。一是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水平有針對性地提問。二是提問后要留出足夠的等待時間。三是提問要涵蓋全體學生,避免挫傷學生自尊的做法。

2.比較式教學

微生物類群龐大多樣,理論知識多而凌亂,有許多易混淆的知識點,增加了學習難度。對這些知識點的講解,需要進行歸納、對比,引導學生利用列表的形式,對有關知識進行縱橫綜合比較,有助于學生系統(tǒng)掌握知識、降低學習中的難度。

3.討論式教學

討論式教學法強調在教師的準備和指導下,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預先設計與組織,啟發(fā)學生就特定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討論式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大致包括:設計問題、提供資料、啟發(fā)思路、得出結論。為了提高學生查閱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按照微生物學的授課計劃, 對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或熱點問題,要求學生查閱有關的文獻書籍,寫出科學小論文,讓學生在課堂上宣讀答辯,提出個人的見解,從而促進相互的學習。

4.問題導讀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建立有效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給出指定章節(jié)的重點問題,引導學生在給定的時間內完成快速閱讀、歸納概括出中心知識點,將技能訓練和知識把握同步完成,較“滿堂灌”而言,學生更喜歡這種方式。

5.多媒體組合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以第二章《微生物類群及形態(tài)結構》為案例,先介紹原核微生物的特點,可以利用計算機和輔助顯微鏡等設備掃描真實微生物的圖片,放入教學課件,這樣真實地觀察原核微生物的形態(tài)和結構,有利于學生理解,提高課堂效率。

四、微生物實驗的教改

以往微生物學實踐性教學的一般做法,是教師制定好實驗計劃,安排好實驗的內容,準備好材料和儀器用品,制訂好實驗程序,然后學生按部就班完成規(guī)定的內容、寫出實驗報告。這種傳統(tǒng)模式有其不足之處:一是每次實驗的內容和操作都是教師規(guī)定的,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二是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發(fā)展。有鑒于此,我們做了如下教學改革:

1.實驗內容的重新配置與安排

以往我們學校的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內容,依照“普通顯微鏡的使用――微生物的染色與形態(tài)結構的觀察――微生物的大小和數(shù)量測定――培養(yǎng)基的制備與滅菌――微生物的純培養(yǎng)”等順序安排。各個實驗之間看似有序,實質上相對獨立無關聯(lián),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

因此,我們調整實驗內容和教學安排,從實驗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順序進行改革。我們提前安排了“培養(yǎng)基的制備”和“微生物的純培養(yǎng)”這兩個實驗,其余依照常規(guī)安排。這樣調整的目的,是先讓學生學會微生物的分離,在得到四種常見微生物(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時候,并不知這些微生物的相關知識,為后續(xù)學習埋下伏筆。其后進行微生物染色制片、生理生化等實驗,在要求學生完成教師提供的已知菌種的實驗內容的同時,要求各小組或者個人對已分離的菌種進行類似實驗,進而進行菌種的鑒定,拓展學習。

2.自主設計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根據(jù)高職院校培養(yǎng)高技能專門人才的需要,考慮我院微生物實驗室條件的實際,結合微生物實驗的特點,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給他們充分展示能力的平臺,讓他們自主設計實驗,延伸拓展課堂教學。以下是我們初步的探索過程。

首先,明確思想。在微生物學實驗課的第一次課就把實驗改革的總體思路告訴學生,讓學生明確思想,做好準備。

然后,設計實驗方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4~5個人不等,推薦一名小組長。隨著微生物學理論及實驗的學習,學生對微生物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實驗技能。在安排的實驗進行到一半、大約第9周時,可以讓學生按個人的興趣,用2周時間構思設計一個與微生物學有關的實驗計劃或方案,用于印證某個微生物學知識點或解決某個與微生物學有關的實際問題等。初步方案完成以后,教師根據(jù)實驗室條件實際及實驗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修改意見。大約第12周,確定最終方案。實驗的實際操作從第13周開始,學生根據(jù)個人設計的方案,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驗。教師應當負責實驗室安全和管理,在第15~16周基本完成自主設計實驗。

最后,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實驗論文,討論、交流。

五、微生物學教改效果

微生物學教改提高了學生學習微生物學的興趣;學生的提問更多了,問題意識更強,師生形成了良好的教學互動關系;增加了學生動手的機會,使他們的實驗技能掌握得更好,團隊意識更強,懂得了合作;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綜合素質提高了。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得到了學生的積極響應和配合,學生反應強烈。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教改課題(課題編號:JXJG-09-57-3)

參考文獻:

[1]許燕濱,許巍. 環(huán)境生物技術微生物學課程教材分析與建設.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 (12):112~113

[2]張青.葛菁萍. 微生物學.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

第5篇:微生物學理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 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措施;效果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2-0318-02

Abstract The microbiology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of Xin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improving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examination mode reform and teaching information feedback,the innovation design of experiment,paying attention to practice and model of interaction between colleges to train innovative talents,carrying out teach and research section activities,etc,and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f the above teach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initiative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microbiology course;the teaching reform;measures;achievements

微生物學是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基礎學科,涉及面廣,應用性強,是生命科學領域重要的分支學科,也是生物工程、生物制藥專業(yè)本科生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該專業(yè)學生只有牢固掌握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才能更好地學習專業(yè)相關知識。高等學校必須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創(chuàng)新制度,努力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1]。信陽農林學院現(xiàn)處于升本初期階段,亟需重視過渡時期教學改革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結合該校微生物學課程教學現(xiàn)狀,從改進教學手段與方法、考試方式及教學信息反饋、創(chuàng)新實驗設計、注重實踐校企互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模式及重視教研室活動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革探討,初步嘗試微生物教學改革新路子。通過多渠道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注重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在引導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及提高其綜合素質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 課堂教學改革堅持與時俱進,注意信息反饋,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在微生物學教學中要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特點,讓教師充分發(fā)揮教學主導作用,更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并結合微生物學知識和專業(yè)特點,制訂出針對學生特點、適合學生接受能力的教學方法,且針對具體的育人目標,有的放矢地確定微生物學課程的主要內容,做到微生物學教學中的“因材施教”[2]。

課堂教學以闡明微生物學基礎知識為主線,思路清晰、提綱挈領[3-4]。優(yōu)選教材,合理配置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強調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針對易于理解的內容,通過提出問題,學生自主學習解答的方式來指導學生自學掌握,而一些與其他章節(jié)有交叉的重復性內容,則僅要求學生掌握關鍵內容,并注重將課程內容與生產實際相結合,以保證學科內容的完整性。

微生物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比比皆是,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介紹相關熱點問題,如PM2.5、H7N9、HIV和SAR等,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會活躍課堂氣氛,優(yōu)化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經典實驗應用案例,如神奇的端粒酶、Taq酶的應用,綠色熒光蛋白的發(fā)現(xiàn)及應用等,以使學生了解微生物學在各方面的廣泛應用,有助于學生今后能夠學以致用。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如啟發(fā)式、引導式、討論式、問題式、研究式等,變“主講”為“引導”,變“講堂”為“學堂”。將教學的重心從“教”轉移到“學”上,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主體效應,真正做到教學相長,收效甚佳。

2 創(chuàng)新實驗設計,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微生物實驗課程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通過實驗課程不僅可以有效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思維,對于學生今后的畢業(yè)論文實驗課題的有效開展起到了鋪墊作用。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备鶕?jù)這一教學理念,在具體的實驗課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自主學習實驗教材,進行實驗準備工作,設計實驗方案,并根據(jù)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實驗結束后成組討論實驗結果和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互動,并由指導老師進行總結。這對學生理解試驗內容、鍛煉設計思路,提高動手能力等各方面都大有益處。教師在實驗前先布置實驗內容,并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實驗進行分析解答;同時,教師要嚴格審閱學生的實驗報告,指導學生對科學研究持嚴謹態(tài)度,注重細節(jié)。細節(jié)決定成敗,培養(yǎng)學生形成認真嚴謹?shù)膶W術作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后,學生不僅完成了實驗內容,掌握了實驗相關知識,并且實驗技能和實驗思維能力都得到較大的提高,教師應針對學生在實驗中困惑的問題進行解答,并對學生的實驗設計進行指導優(yōu)化。利用課堂教學指導實驗內容,利用實驗課程促進課堂教學效果。實驗合理優(yōu)化設置密切聯(lián)系服務于課程內容,實驗與課堂相輔相成,使學生接受知識由淺入深,學以致用,有利于學生夯實理論知識基礎,并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教學上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通過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改革,合理設置實驗內容達到了既提高了學生的理論水平,又鍛煉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了滿意效果[5-7]。

3 探討考試模式改革和考試信息反饋系統(tǒng)

以往教學中向來過于重視學期末考試成績,現(xiàn)在強調把對學生的考核分配到日常教學考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如回答課堂思考題,課后習題完成情況等進行考核計分,同時學生在實驗課中的表現(xiàn)也應作為考核內容的重點,對學生的實驗參與積極性、實驗設計情況、實驗完成情況以及實驗報告撰寫情況進行綜合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計入期末整體考核內容中。淡化期末考試的成績評定,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評定,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嘗試考試方式多元化,突出考察學生的思辨力、創(chuàng)造力、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等。通過開卷考試、小組合作進行測試等方式進行期末考核,以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可以采取撰寫課程論文并進行答辯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思維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做好試卷評估和分析工作對于提高考試模式水平效果顯著,因而教學管理部門應及時對考試試卷進行評估和分析,實現(xiàn)考試對教與學的反饋調控功能。教師將考試結果和預期目標相對照,可以檢查結果和期望值的差距,找出教學中成功的部分和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選擇改進措施[8]。

4 注重學科發(fā)展前沿,開創(chuàng)教學新領域

近年微生物學領域發(fā)展動向為學生今后在微生物學領域的探索、研究和應用提供有益的啟示,對于學生在校期間和今后從事相關專業(yè)乃至生活的影響將是巨大而深遠的。跟蹤學科熱點,發(fā)展新動向,例如列舉諾貝爾醫(yī)學及生理學獎獎項獲獎情況讓學生了解學科優(yōu)勢、拓寬視野,以期激發(fā)學習興趣。

滲透就業(yè)信息,及時跟蹤反饋以往畢業(yè)生就業(yè)及讀研信息,與生物技術相關公司企業(yè)如羚銳制藥、維雪啤酒集團、雙匯集團等密切聯(lián)系,建立良好合作實踐教學。如:企業(yè)對對口專業(yè)優(yōu)秀生獎學金機制、校企互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通過職業(yè)規(guī)劃、崗前培訓、職業(yè)技能鑒定,把行業(yè)動態(tài)與引起廣泛高度關注的學生就業(yè)緊密相連。學生實踐技能訓練同時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高,為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綜合應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尤其是往屆優(yōu)秀畢業(yè)生的榜樣力量是對同學們學習熱情極具點燃效應的正能量。

網(wǎng)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普及推動教學中利用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赏ㄟ^理論教案、試驗教案及多媒體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方便學生預習、復習;通過電子郵箱,增加了學生和老師交流的途徑;提供常用的精品課程教學網(wǎng)站、微生物學專業(yè)網(wǎng)站,使學生了解微生物學科海量信息、最新的熱點知識及發(fā)展前景,可以更好地認識和學習微生物,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多媒體教學靈活根據(jù)所講內容插入色彩繽紛、形態(tài)各異的高清晰圖片,提高課件內容的豐富度和吸引力,增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教師提高授課技巧,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保證整個教學過程“有聲有色”。將枯燥的文字表述變?yōu)槊钊M生的多媒體教案,既可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又能強化學生學習理解,從而優(yōu)化教學效果。

5 開放實驗室,開展系列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通過開放實驗室,開展相關實驗興趣小組,例如果酒釀造、食用菌栽培、酸乳發(fā)酵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學以致用,加強理論與實踐的銜接。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嘗試讓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參與到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當中,提高學生專業(yè)知識水平。聘請客座教授進行專題講座,提升師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認識新水準。開設第二課堂,鼓勵每個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歸納,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設計課件進行講述,不僅鍛煉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而且很好地深化了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和駕馭能力??娠@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6 重視教研室活動

教研室教師間交流互動,專業(yè)教師相互切磋推動學科水平總體提高。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會干涸,教研室間相關課程教師多交流,相互聽課學習,討論不足之處,以期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效果,相互交流反饋提高專業(yè)教學水平。備課時要求教師除了要抓住教材核心,還要增添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等內容,并將相應的內容總結、融會貫通后成為其授課資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教勝于言傳,專業(yè)教師自身較高學術水平和過硬科研素質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專業(yè)課骨干教師勇于開拓進取,積極主動學習新知識、了解本學科新動向,不斷提高自身教學及科研水平。骨干教師培養(yǎng)帶動教研室學科水平整體提升,打造優(yōu)秀教學團隊。

近年來,信陽農林學院組織開展了教學質量評價與獎勵、青年教師講課競賽、院系本科教學工作評價、校級優(yōu)質課程評估、重點實驗室建設、網(wǎng)絡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等工作,取得了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教學工作上水平的良好效果。

7 參考文獻

[1] 喻子牛,何紹江.微生物學教學研究與改革[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2] 陶樹興,張雙民,梁健,等.以學生為中心的微生物學課堂教學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66-69.

[3] 陳向東,唐兵.使用面向21世紀國家級重點教材微生物學進行教材改革的體會[J]微生物學通報,2002,29(2):96-99.

[4] 張玲.建立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微生物學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07,34(5):1018-1020.

[5] 袁生.微生物學課堂教學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嘗試[J].微生物學雜志2008,28(2):111-112.

[6] 劉森林.微生物學實驗創(chuàng)新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05(4):153-155.

第6篇:微生物學理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 微生物學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教學改革

微生物學是一門重要的生物學基礎學科,它包含了細菌學、病毒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類學、生態(tài)學等豐富多樣的專業(yè)知識,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教學內容涉及大量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的描述與講解及復雜細致的實驗操作技術。傳統(tǒng)微生物課堂教學模式以黑板式講授為單一模式,課本圖片資料較少,并且大多數(shù)圖片為黑白圖片,且圖片模糊,質量較差,造成教學效率低、效果差。雖然教師有時利用掛圖和幻燈片,在一定程度上增強直觀性,但教師操作不方便,并且使用一段時間后,幻燈片變模糊,影響教學效果。多媒體課件應用于微生物的課堂教學,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上述弊病,且已應用到我們的微生物教學中,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1],[2]。然而,目前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堂教學的使用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過多濫用、缺乏與學生的有效交流。這樣的授課方式沒有發(fā)揮多媒體在教學中應有的作用,有時還降低了教學效果。當前,如何正確處理多媒體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間的關系,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即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微生物教學的整合,是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深化教學改革的需要,是探索新形勢下教育教學新思路、新方法的關鍵。筆者在此分析當前多媒體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如何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有機的結合,適時地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微生物的課堂教學中。

一、微生物學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tǒng)的微生物學教學,多數(shù)以課本為基礎,靠教師在黑板上板書來進行講解。但是,微生物是形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情況下肉眼看不到的低等生物,所以,導致傳統(tǒng)的微生物教學存在不少問題。

教師講解抽象,重點難點難以突出;學生難以理解,學習興趣不高、效果不佳。例如在講原核生物、病毒和真核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時,由于微生物形態(tài)微小,肉眼看不到,學生對其沒有一個整體形態(tài)方面的觀念,常會感到抽象、復雜、難以理解。教師在上課時,所能利用的教具也只有黑板和課本。教師板書畫圖受到時間、繪圖水平等許多因素的限制;課本上的圖片也存在圖像模糊、無立體感和動態(tài)感等缺陷。這對于學生掌握原核生物、病毒和真核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運動特征和繁殖方式等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由于板書畫圖需要時間較長,教師往往只能在課堂教學的最后幾分鐘總結重點難點,而學生因聽課時間長,大腦相當疲憊,對教師總結的內容不能很好吸收,勢必造成學生重點難點不清楚,學習效率低,教師的教學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有時也利用幻燈片、掛圖等媒體輔助教學。但是,它們操作起來較麻煩,既浪費時間,又缺乏真實感,且時間久了,圖像變得模糊。這些輔助教學的上述特點,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倦情趣,學習興趣不搞,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傳統(tǒng)教學方法需要時間長,而且現(xiàn)在各高校大多數(shù)課程課時進行壓縮,微生物學內容多,板書畫圖消耗時間長,所以,很明顯難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二、多媒體課件應用于微生物學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多媒體技術集圖、文、像于一體,形式多樣,將枯燥的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3]。我們可以把多媒體的優(yōu)點應用到微生物的教學中去。以微生物形態(tài)結構為例,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設備、顯微鏡等設備,掃描到微生物的真實照片,把它們放入我們所制作的教學課件中,這樣就可以真實、生動直觀地展現(xiàn)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給學生強烈的感官效果,使學生對微生物有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以便于增強記憶。再如,在細菌的遺傳變異這一章中,基因轉移和重組的方式,采用多媒體動畫畫面,使原來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變?yōu)樯鷦又庇^的畫面,既有助于學生理解,又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能夠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這些優(yōu)點是傳統(tǒng)教學無法做到的,是多媒體課件在教學過程的精彩體現(xiàn)。

2.豐富和優(yōu)化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

微生物學內容繁多,教師在傳統(tǒng)教學中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板書和畫圖,使得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取的信息量非常有限。教師的課堂教學僅限于課本知識的傳授,很少涉及本學科發(fā)展前沿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介紹。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教師從繁重的板書畫圖中解脫出來。教師可以查閱較多本學科相關知識,舉更多的例子,深入淺出,突出教學重點,講透教學難點,合理設置教學問題并進行總結歸納,使教學效率極大提高,教學信息容量大大增加;教師還可以適當引入微生物學發(fā)展的最新展示,如微生物制藥、微生物發(fā)酵和微生物疫苗等方面的新技術、新成果,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3.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教學質量既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又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微生物多媒體教學中,通過教師生動地講解加上圖像、動畫等合理的運用,增強了教學感染力和教學內容的內在魅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例如,教師在講微生物在環(huán)境保護中的作用時,就可通過播放大量環(huán)境污染和環(huán)境污染處理廠的真實圖片,介紹環(huán)境污染以及微生物在污染處理中的作用。盡管微生物在污染物處理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其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解決,如篩選的對污染物進行降解和轉化的菌株容易變異,失去對污染物處理的能力怎么辦;污水處理后,大量的微生物隨處理好的水進入環(huán)境對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有無影響?這樣可啟迪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留給學生去深入鉆研的余地。

三、多媒體課件應用微生物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在微生物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需要我們不斷總結完善。

1.多媒體教學應處理好教師、學生與多媒體課件三者之間的關系。

課堂教學始終要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在合理使用多媒體同時,教師要吸引學生,引導、啟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微生物多媒體課件僅是教學輔助軟件,不能取代教師在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替代微生物課堂的教學活動,而只能作為微生物課堂教學的一個必要補充和手段。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是靈活多變的,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是很難預計的,但多媒體微生物課件是教師據(jù)教學內容預先設計好的軟件,不可能預知課堂教學中的千變萬化。所以,在微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是起主導作用,多媒體只是教學過程中教與學互動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因此教師要避免過分依賴課件,忽視與學生的交流,否則,教師就會淪為電腦的操作者和解說員[4]。

2.課件制作應言簡意賅,突出重點。

目前,微生物課件制作最常用的軟件是PowerPoint,再輔以必要的圖片和動畫。制作幻燈片應做到內容簡潔明了,突出重點,不過多地堆積文字材料。過多的文字,易使學生無法處理好聽課與記筆記的關系,更談不上思考問題,致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同時,幻燈片色彩不能太復雜,動畫、聲響、切換等不能太頻繁,以免造成學生的視覺疲勞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3.微生物多媒體課件應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機結合才能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微生物多媒體教學極易出現(xiàn)的問題是:教師講解速度、放映速度較快,內容較多,學生和教師都處于思想緊張狀態(tài),缺乏師生交流,學生沒有時間和空間思考理解,最終導致學生重點把握不住,難點理解不透。我認為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汲取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點。傳統(tǒng)教學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教師利用黑板板書和口頭語言、肢體語言與學生相呼應。我們在微生物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將一些重點、難點,配合黑板書寫,并與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與教師一起來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已達到更好的效果。

4.在微生物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課件的時機。

我們在微生物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應掌握適當?shù)臅r機。在微生物學課堂教學中掌握適當?shù)臅r機,使用精心編制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激活課本內容,讓靜止變?yōu)檫\動,讓抽象變?yōu)榫唧w,讓微觀世界變?yōu)楹暧^世界,可以將外部資源引入課堂,把課本以及課堂的概念大而化之,變?yōu)闊o限,例如模擬實驗操作、模擬微生物運動、微生物形態(tài)結構等。在這樣的課件引導下,學生可以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并且還會有廣泛學習、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認識本質的興趣,提高學習認知的能力和思考創(chuàng)新的能力。

我們微生物學課程的多媒體課件教學仍處在探索階段,還需要不斷地更新、完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總結,創(chuàng)造出新的教學模式,并合理利用計算機技術制作出更優(yōu)秀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在微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紅妹.微生物學多媒體教學的實踐和思考[J].文教資料,2006,(22):82-83.

[2]姜艷玲.運用多媒體課件優(yōu)化課堂教學[J].中國電化教育,2004,(4):20-21.

第7篇:微生物學理論論文范文

英文名稱:土壤圈(英文版)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江蘇省南京市

種:英語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2-0160

國內刊號:32-1315/P

郵發(fā)代號:2-576

發(fā)行范圍:國內外統(tǒng)一發(fā)行

創(chuàng)刊時間:1991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SCI 科學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聯(lián)系方式

第8篇:微生物學理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創(chuàng)造性思維;交流氛圍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兩門課程是高等醫(yī)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課程涉及基礎醫(yī)學、檢驗醫(yī)學、護理學、檢驗與檢疫及預防醫(yī)學等專業(yè)。授課內容主要是與醫(yī)學有關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免疫原性、微生物學檢查方法及特異性治療等。它是聯(lián)系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的橋梁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與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密切相關?!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傳統(tǒng)的病原生物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體,即教師機械地講授,學生被動地記憶。

一、加強基礎設施資源建設

基礎設施資源包括實驗室、圖書室及閱覽室等。其中,實驗室是“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重要的課程資源。不但是學習知識的場所,而且還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場所。但是往往由于實驗室經費不足、配套設施不齊全、購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原因,致使部分實驗內容不能順利開展,教學的實驗質量難以確保。

二、理論教學改革

1.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升自身素質

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互為主客體,教師的行為影響學生,學生的行為影響著教師。教師的品行專業(yè)素質會對學生產生很大影響。

2.多種教學方法并用,注重主動探究

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變被動的灌輸式的教學為主動的探究過程,力圖使學生能夠掌握病原生物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熟悉病原生物學的最新進展,為把學生培養(yǎng)成優(yōu)秀的醫(yī)務工作者奠定扎實的醫(yī)學理論基礎。

3.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重視知識的積累

學習的關鍵在于愿不愿意自主學習,學習是學生大學期間的任務,如果缺乏自主學習意識,那么師資再優(yōu)秀,教學條件再完善,也無法督促學生自主參與其中。因此,學生應當轉變學習觀念,重視參與式學習,喚醒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在學習中形成情感體驗,改變學習態(tài)度,用探索、發(fā)現(xiàn)的方法去建構知識的意義。

4.關注前沿信息,對比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將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為學生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又要補充一些開拓性、時代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前沿內容。如,微生物的耐藥性這一章節(jié),我們?yōu)閷W生播放與耐藥機制相關的視頻和短片,引導學生就微生物耐藥機制的產生及防控進行積極的討論,鼓勵學生查閱耐藥機制最新的高質量學術論文并就學習心得進行討論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實驗教學改革

1.增設探究性實驗,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

探究性實驗的開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利于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完善和發(fā)展,所以日常教學中,相關專家呼吁應該適當減少驗證性實驗,增設探究性實驗,探究性實驗和自主實驗設計應該占據(jù)實驗項目的絕大部分。把實驗的過程變?yōu)閷W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讓學生體驗其中的樂趣,形成研究問題的思維習慣,這一模式將使學生受益終身。

2.綜合實驗以及設計實驗為主線的考核模式

理想的實驗考核體系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開拓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獨立思考的空間,而且可以合理地評估學生的基本技能,相對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經過實驗項目開設和規(guī)劃上的具體調整,新的考核模式以新增的綜合實驗和設計實驗為核心內容,將考核按實驗模塊逐步進行,重點對醫(yī)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行考查,考核內容分為實驗模塊(占據(jù)70%)和病原體形態(tài)辨識考核(占據(jù)30%)兩部分。

3.建立虛擬實驗網(wǎng)絡平臺,創(chuàng)建濃厚的學習交流氛圍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網(wǎng)絡己不知不覺進入每個人的生活中,網(wǎng)絡資源被逐步引入教學中。課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建議合理開發(fā)網(wǎng)絡資源,建立虛擬實驗網(wǎng)絡平臺,開放式的實驗平臺應用便是對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有力支持。

隨著醫(yī)學事業(yè)的高速發(fā)展,由于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發(fā)展,再加上醫(yī)學事業(yè)的高速發(fā)展,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在不斷地更新與改革,在醫(yī)學教育中,從教學設施、師資力量、教學方式等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改革,在改革的探索中發(fā)現(xiàn)適應本課程的教學與學習方法,以促進學生“成人”和“成才”為目標,培養(yǎng)出兼?zhèn)渑R床技能和科研技能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明霞.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對教師教育的反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

[2]周密,李哲,王艷艷,華芳,鄭海箏.病原生物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0).

[3]楊利英.PBL模式在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

[4]周密,李哲,王艷艷,等.病原生物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0).

[5]趙平,徐慶強,戚中田.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分析[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2(3):161-162.

第9篇:微生物學理論論文范文

進化生物學家威廉?漢密爾頓是一位在生物學界頗有建樹的科學家,他的許多觀點想象奇特、新穎、大膽,頗有些像科幻作家創(chuàng)作科幻小說,其中尤以他的云論假說最具代表性,他認為,云中存在微生物,并且這些微生物制造了云。

從傳統(tǒng)生物學來看,天上的云已超出了生物學家的視野,由于空氣過于稀薄,長期以來,大家都認為,云中不可能存在任何生命形式。然而,漢密爾頓卻不這樣看。他將一朵朵云彩想象成充滿了各種生命體的河流。1997年,漢密爾頓將自己的云理論傳授給了諾里奇大學的博士生蒂莫西?林頓,兩人一起合作,探討微生物進入云中的可能性。

這一理論起始于海洋中稠密的微生物。當海洋中的微生物種群變得過于擁擠時,能夠逃出這種不利環(huán)境的微生物將獲得生存優(yōu)勢。然而,這些微生物是如何逃出去的呢?它們能否“飛”進云中,乘著云霧來到更適宜它們生長的新環(huán)境中呢?單細胞生物似乎擁有這種能力。漢密爾頓認為,微生物能產生一種導致云形成的化學物質,它們乘著這些云飛行,然后產生第二種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能促使云生成雨或雪,從而將它們帶回到地面。這一觀點聽起來更像是一種適合兒童閱讀的童話,而不像科學理論。盡管想象過于奇特,漢密爾頓和林頓還是于1998年發(fā)表了他們的論文。

云中存在微生物的觀點并非完全陌生。早期生物學家曾做過這方面的實驗,他們將一個玻璃瓶從飛機窗口伸出去,然后返回地面,結果發(fā)現(xiàn),玻璃瓶里充滿了微生物。然而,漢密爾頓和林頓的觀點新奇之處在于:為適應環(huán)境,微生物通過自然選擇進化出了造云的能力,就像海貍進化出建造池塘的能力一樣。

漢密爾頓和林頓的論文具有超前性。文中提出的問題對于微生物學家來說有些過大,對于氣象學家來說太生物化,對于海洋學家來說太過氣象化。實際上,沒有一個人能夠了解云霧究竟由哪些成分組成,即便是漢密爾頓和林頓也不完全知曉。

漢密爾頓去世后,為了紀念這位富于冒險精神和獨創(chuàng)精神的進化生物學家,他的朋友和追隨者將他的云論作為一種新奇觀點來討論,隨后便被大家置之不理。然而,有意思的事情發(fā)生了。漢密爾頓死后不久,科學家們開始檢驗他的云論。首先檢驗了云中含有大量微生物的觀點,科學家們從云中提取了許多樣品,將其進行冷凍,然后進行現(xiàn)代基因分析。最后他們發(fā)現(xiàn),每個樣品都充滿了蛋白質和DNA,這意味著云中的確存在生命。在云霧中,平均每毫升水分含有數(shù)萬個活細胞。當然,與相同容量的池塘水相比顯然要少得多,但它仍遠遠超出了大家先前的預料。水藻、細菌和各種真菌不僅乘云飛行,而且實際上就生活在云里面,它們在這里生息、繁衍,以云里的有機酸、醇類、硫磺和氮為食。近年來發(fā)現(xiàn),有3種細菌一路扶搖直上,進入了平流層。平流層距離地面有12英里之遙,不僅位置高,更要命的是,這里的空氣極其稀薄,云量也最少。這3種細菌除了生活在平流層中,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沒有發(fā)現(xiàn)它們的蹤跡,這樣就留下了一個未解之謎:某些物種可能只適合生活在云中。按照漢密爾頓的觀點,云霧是這些微生物的生物王國,而梭羅將云霧形象地稱為“飄動的空氣牧場”。

漢密爾頓和林頓假說的關鍵之處,不是簡單地指出云里生活著微生物,而是這些微生物已進化出一種與眾不同的特殊適應能力,它們長出了微小的化學“翅膀”,從而將它們帶到了這里。生活在森林和沙漠中的微生物不需要進行任何適應性進化就可來到云端。風、沙塵暴、大火和雷電足可以將它們吹向空中。但對于海洋微生物來說,要到達云端首先必須逃脫水的表面張力,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然而,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云霧里仍充滿了這種微小的海洋微生物。

漢密爾頓和林頓猜想,海洋微生物以及其他單細胞生物利用被大風卷起的浪端白沫中的上升氣泡“飛”入空中?,F(xiàn)在已經知道,這種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吞噬”細菌和其他單細胞生物。一個氣泡聚集的微生物密度是其周圍微生物密度的數(shù)百倍。一旦到達水面,微生物會因氣泡爆裂而被噴進空中。或許這種爆發(fā)力足以將微生物送入天空,然而,漢密爾頓和林頓認為,這種推力還不夠,應該還有其他推動力量。

他們知道,海洋微生物(尤其是海藻)能產生一種二甲基硫醚(DMS),這是一種細菌代謝副產品,易燃,不溶于水。此外,他們還知道,由海洋微生物生成的二甲基硫醚能啟動云的形成過程。云中微生物產生二甲基硫醚分子,而二甲基硫醚可以促進水分子冷凝,形成冷凝液。對于這一觀點目前沒有太多爭論,問題是微生物的基因能否通過產生二甲基硫醚讓自己受益?能產生更多二甲基硫醚的微生物被拋入空中后能否獲得更好的生存機會?還有,這些微生物進入云端后能否被輸送到一片更適合它們生長的海域,并讓其子孫受益?漢密爾頓和林頓認為完全可以。他們還猜測,二甲基硫醚就像某種運載工具,當微生物需要進入空中時,這些化學物可以將其送上云端,這就是他們認為的第二種推力。

微生物進入云中后,它們是如何落下來的呢?迄今為止,除了3種新發(fā)現(xiàn)細菌只生活在平流層外,絕大部分飛翔在我們頭頂上的微生物都需要落到地面上繁衍后代。漢密爾頓和林頓認為,云中微生物會產生第二種化合物,一種能促使周圍水分結冰的蛋白質。被冰凍起來的微生物自由降落到地面,如果一切順利,冰最終會融化,微生物會生長、分裂。

1976年,大衛(wèi)?桑德斯受聘于蒙大拿州立大學,這一年蒙州爆發(fā)了小麥病原菌。這種細菌能產生一種可提高水的冰點的蛋白質,以相對較高的溫度致使植物的葉子遭受霜凍害。遭受凍害的植物細胞會爆裂,某些細菌就趁機吞噬細胞里的物質。桑德斯始終搞不明白,感染植物的病菌來自何處。他做了一個實驗,將一部分麥種進行滅菌處理,然后將其種到試驗田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小麥仍然被感染了。病菌似乎直接來自天上,于是他決定再做一個試驗。他拿著一個皮氏培養(yǎng)皿上了一架飛機,到達一定高度后,將培養(yǎng)皿從飛機窗戶處伸出去,他的手幾乎被凍僵了。當他把培養(yǎng)皿帶回實驗室后,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皿里長出了小麥病原菌。原來病菌就漂浮在麥地上方的云層里,以某種方式降落到經過滅菌處理的小麥上。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