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歷史學習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初中歷史 興趣教學 實踐教學 審美教學 互動教學
歷史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從初中階段學生就開始正式學習,并且對于我國的古代史和現代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我在教學中發(fā)現很多學生實際上沒有用心學習歷史,而是一直抱著考前背背就能考好的學習心態(tài),這種應試態(tài)度只會嚴重阻礙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而很多教師雖然在新課改中采取各種教學方法企圖改變學生當前的歷史學習現狀,實際上也是收效甚微。以下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研究和總結,談幾點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首先,興趣教學是第一步,也是最為基礎性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要引導學生建立對歷史學科的興趣之后,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參與到歷史學習中來,才會具有自己的想法和主體意識,而當前很多學生都是被老師要求去做什么,去背重點,完全喪失自己的學習感受和興趣,學習成為一種負累,是為應付考試,考什么就學什么,就背什么,這種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主要就是由于學生缺少興趣的支撐。
實際上,教過初中歷史的教師會發(fā)現學生對于歷史是比較感興趣的,尤其是關于歷史人物的知識點,學生上課會表現得很積極,那么教師就可以借助于這個特點來幫助學生建立對于歷史課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我們會講到儒家學派,無法不講到孔子這位大儒學家,作為文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一生也比較曲折,并且有很多典故和成語,教師可以借助于這些有趣的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挖掘和經典歷史人物有關的故事,使歷史課堂豐富多彩。
第一,初中歷史課本教材比較多,現在很多學校都片面強調學生的升學率,而忽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采取“我教你學”的被動學習方式,嚴重壓抑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學生被動學習,完全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討論空間,而初中階段學生具有了自我意識,需要時間來表達自己,逐漸喪失了對歷史的學習興趣。
第二,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過分看重結果;教師還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角色定位,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其主體性,采取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到答案和知識點,在這個過程中確認自我,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第三,興趣教學還可以借助于多媒體來開展歷史課堂,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fā)展,初中學生對于電腦等高科技并不陌生,甚至還充滿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以為學生展示視頻、圖片的形式引導學生的興趣轉移到歷史學習中來。例如,在學習漢武帝時期的時候,教師在講到司馬遷的時候,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劇照,讓學生看著照片回憶歷史人物,通過有趣的、形象生動的圖像視覺沖擊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其次,實踐教學是歷史教學的重要教學方法。歷史作為一門學科必須與學生的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是歷史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歷史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客觀、正確的歷史觀,并且能夠運用歷史事件的經驗教訓來評價和審視我們的現代生活,對今天起到積極作用,這需要教師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
第一,教師要多讓學生去說歷史故事、戰(zhàn)爭、人物等等,都可以生發(fā)出很多人生的道理,我們該怎么做人,這些都會對學生今后的價值觀產生指導性作用。因此,教師平常要多讓學生針對某一歷史事件發(fā)表觀點,并在討論和各種思想的交流碰撞中,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習慣,及時學以致用。
第二,假期或者平時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就近進行歷史遺跡和歷史文物的參觀,讓學生在實踐活動后寫出自己的感受或者對于歷史事件的全面看法,在實踐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歷史思維和審視能力。
第三,很多學生實際上對于歷史人物了解的很多,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走上講臺為同學講述歷史故事和人物或者某一歷史事件的發(fā)展過程、意義等,在學生的講述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學生自己親自參與進去的實踐他們會更加用心和在意,聽的同學也非常認真,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第四,要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歷史思維能力,因為一個歷史事件存在不能全好或者全壞,要在實踐中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
再者,審美教學是歷史教學的必要教學方法,我們學習歷史是因為歷史提供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借鑒和審美。歷史人物能夠流傳至今,某些歷史事件值得我們去紀念它都有存在的理由,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歷史課本的審美因素,讓學生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和不足,通過審美來了解中國傳統精神和民族精華文化,使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得以傳承。
例如,在學到古代的社會生活時,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盛行的文化,唐朝絲綢、瓷器、詩歌,宋代瓷器、詞等等,在審美的過程中,令學生收獲到知識以外的東西,豐富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從而完善歷史教學的目標。這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教學素養(yǎng),對于我國傳統文化和生活習俗有全面的把握,同時借助于多樣的教學手段來引起學生的關注。或者開展專門的審美課題,這種獨特的教學內容能夠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促進歷史教學的開展。
最后,互動教學是初中歷史教學必須引起重視的一種教學方法。互動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改善教學氛圍,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在自由、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提高學習效率,避免學生走神和轉移注意力。例如,很多教師忽視互動的方法,片面以為互動就是討論,其實遠不止于此,教師要在分組的基礎上開展有序的互動,無序的互動只會嚴重阻礙學生的學習進度。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
關鍵詞:歷史學科;學習方法;提問與思考;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33.5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1-1297(2012)06-0073-01
歷史是一門古老而又有生命力的學科?!白x史使人明智”。千百年來,人們都很重視歷史對人的培養(yǎng)和對社會發(fā)展所起的作用。中學歷史課本內容極其豐富,需要記憶、理解的史實太多,因此,學生往往感覺歷史很難學。其實歷史學習也有自身的規(guī)律,要學好初中歷史就應該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在這里我想說,“學以致用”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體會,那就是:求學時所學的書本知識有很多一輩子也用不上。所以,作為學生應該認真地對待每一門學科,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的人。作為教育者家庭、社會、學校應該有正確的樹人觀念,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放在第一位,讓學生真正的全面發(fā)展。只有在思想上想通了,我們再來談如何學好歷史,才有其意義。
一 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
學習和掌握歷史知識關鍵是要把握好三個環(huán)節(jié):記憶、理解和運用。這三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
1.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過程、歷史概念等知識的獲取是通過記憶來完成的,這是學好歷史的第一步。
如果沒有對歷史知識的牢固記憶,理解和運用就無從談起。這里所說的記憶并不是簡單、機械的死記硬背而是多角度、多層次、多情景的記憶。例如,初中歷史中提到:“從五代起,南方的農業(yè)生產水平逐漸超過北方?!睂@句話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設問:一是何時我國南方的農業(yè)生產水平逐漸超過了北方?二是自五代起,我國南北方的農業(yè)發(fā)展水平發(fā)生了什么顯著變化?三是我國經濟重心是在何時南移的?這樣就不僅可以掌握歷史史實,而且可以舉一反三,考試時才會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2.要正確理解和運用各種歷史現象,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借助講故事,借助詩歌,借助一些競賽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故事能引人入勝,所以穿插故事就顯得很有必要。當講到的勝利,結束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屢敗局面時,我提到了清朝有個官員叫,當他初與的軍隊作戰(zhàn)時屢戰(zhàn)屢敗,但如果這樣上報朝廷,皇上會降罪的。于是,他的部下建議將“屢戰(zhàn)屢敗”改成“屢敗屢戰(zhàn)”,更能表現出自己雖敗,但斗志尚存的決心,結果得到了朝廷的嘉獎。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活躍了課堂氣氛。當講到國家對少數民族的政策時,我就提到《愛我中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這首歌。這樣,學生便輕松地了解了民族團結的方針。還有象可以唱《七子之歌》,發(fā)展大生產運動可以唱《南泥灣》等。
二 注重提問與思考
授課中,我創(chuàng)造機會多設計問題由學生作答,使他們時時參與課堂活動,還可以增強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尤其是多把機會讓給那些靦腆或成績較差的同學,對其作答要及時予以肯定,一方面樹立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還可鍛煉其語感。無論是書本上的思考題或預先設計好的練習題,要留有一定時間思考,讓學生輪流回答或進行討論,后由教師歸納總結。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對學生的思維結果盡量肯定,一方面無須要求他們遵循一成不變的答案。只要能消化、吸收教材,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來組織,中心意思明確即可。如果只靠死記硬背卻不愿花時間來吃透問題,那只能停留在認識的表面上。所以我們應追求言之成理,言之有據。當學生的思維結果經常被肯定后,學習歷史的自信心增強了,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同時課堂的口頭交流也訓練了學生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事實證明,只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會使我們的課堂常常出現熱烈、活潑的場面,也會使我們的教學目的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 加強講授與鞏固
在重視學生因素的同時,并非就可以忽略教師的因素。不管怎樣,教師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分析問題仍然是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無論怎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講述仍然貫穿全過程。如果把學生比喻成針,那么教師就是線,脫離了線,針還是織不出美妙的圖案。
鞏固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道程序,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回憶新課的主要內容、學習目的等,這是“承上”;教師很自然地啟發(fā)下一課的學習要點,布置下一輪預習任務,即“啟下”。鞏固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對知識的積累,課堂上的知識是有限的,我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積累,既可鞏固已學的知識還可以產生很多知識的輪廓,如果在學習中遇上了,相信學生一定有興趣再深入的了解,這對他們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四 在教學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探究興趣 探究能力
近年來,在新課改的實施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課改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我校教育教學設施,學生的認知能力,適時、適宜、合理地采用探究性學習方式,讓學生具有自主和自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學習,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探究能力。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關于教學建議指出:“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奔闯珜囵B(yǎng)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方式,這是新課程倡導的基本理念。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新課改中歷史課堂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習慣的做法。
一、多媒體技術為歷史課探究性學習提供了條件
網絡信息的多媒體特性能使信息通過圖、文、音、像等方式處理和生動表達,這些為探究性學習者提供了極大的信息儲備和研究基礎。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而多媒體在歷史課堂中將發(fā)揮極大的作用。它不僅能提供學生大量直觀,形象,生動的資源,而且也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因而我們認為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應大力推廣多媒體教學,將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
在歷史課探究性學習中,通過網絡我們可以登陸和歷史研究相關的網站,搜集到與研究相關的資料,通過分析比較,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逐步揭開歷史的面紗,得到準確的結論。
二、培養(yǎng)持續(xù)探究的興趣、這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首要條件
興趣是學習和研究的源泉。保持獨立持續(xù)的探究興趣是一個人在學生時代乃至長大成人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所創(chuàng)新和成就的重要的心理品質。教師有責任努力保持和發(fā)展學生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在歷史課上,培養(yǎng)學生探究興趣主要有以下三種做法。
1.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激發(fā)探究興趣。在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探究性學習中,學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而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虛擬的網上學習環(huán)境和鮮活、生動的真實生活的感受,學生身臨其境,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
例如學習《燦爛的青銅文明》一課,在講授這節(jié)課時,課前組織學生在網上搜索大量青銅器的圖片,把圖片分類,從而總結出在在夏商西周時期,青銅器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而且工藝達到很高水平,由此導入新課,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分組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激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探究能力。激發(fā)學生對歷史探究的興趣。
2.提供表演舞臺,拓展探究空間。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重大的歷史事件,講這一類內容時,常規(guī)思路即先分析原因,再講過程,然后分析結果。歷史課探究性學習要求改變這種單一的學生被動接受的授課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前學生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搜集大量資料,自主、合作交流學習。在課堂上,讓學生以當時大臣或謀士的身份,開展辯論,課堂讓給學生。
例如,在學《赤壁之戰(zhàn)》時,讓學生先預習,然后搭建一個“殿前辯論舞臺”,讓學生扮演曹操和大臣,課堂中形成了主戰(zhàn)、反戰(zhàn)的兩種力量,唇槍舌戰(zhàn),展開激烈的辯論。最后歸納出主戰(zhàn)派有以下四個理由:1.曹操本人能謀善斷,胸懷大志,又善于用人,身邊有很多謀士。2.官渡之戰(zhàn),曹操以少勝多,就顯示了實力。3.如果天下不統一,那戰(zhàn)爭就不會斷。所以曹操有愿望統一天下是好事,因為這順應歷史潮流。4.曹操兵多,而且最近又攻克了荊州等地,士氣正旺。如果曹操能利用好這些優(yōu)勢,這仗定能打贏。反戰(zhàn)派則列舉了許多不利的因素,如1.劉備有諸葛亮等謀士,而曹操的謀士中沒有一個能抵得上諸葛亮。2.孫權手下有許多有勇有謀的猛將。3.孫權、劉備聯合,力量更大。4.孫劉一方擁有長江天險,這對曹軍也是不利因素……學生的爭論過程,就是對這場戰(zhàn)爭的背景、利弊關系、戰(zhàn)爭勝負原因等的分析、思考及主動探究的過程,這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激發(fā)探究興趣。歷史是過去發(fā)生的事,現在看來它們從時間到空間都很陌生,這給學生帶來了學習上的難度:從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來看,他們對歷史的興趣要比對卡通片的興趣淡得多,加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上課時往往去掉了許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內容,因而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努力將歷史上的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現實問題掛鉤,以扣住學生的心弦,吸引學生注意。
三、組織歷史活動、培養(yǎng)“探究性學習”能力
有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與其他學科交叉、與現實生活聯系學習的能力調查、辯論會等。目的就是通過比較集中的課堂教學活動,系統地培養(yǎng)和強化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同時也為教師設計和組織活動提供參考。我們可以采用教科書中的活動,也可以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內容,圍繞一定的主題,自己組織歷史活動。我曾設計了這樣一堂活動課:在學生學習了明清長城以后,我對學生布置了如下的任務——組織學生到古長城開展尋訪歷史的活動,請各組查找相關資料,設計尋訪路線,讓同學在最短時間了解與長城有關的歷史。
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增進了對知識的了解,也學會了活動的基本方法,本身也接受了教育,更主要的是學生的探究能力、歷史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學生學習科學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學習比通過積極地投入到探究的過程中去更好呢?”由此,在教學中改變學生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尋求新的教學內容、學習方式,已成為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必然趨勢,這也是課程改革中的一個迫切任務。
參考文獻:
[1]面向21世紀中小學新課程方案和各學科教育改革行動綱領[M].上海教育出版社.
[2]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3]戈萬章.走出計算機輔助歷史教學的誤區(qū)[J].歷史教學問題,2003,(3).
一、趣味的物理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授水不善于導熱的內容時,在裝滿水的大試管里,放入一條小金魚,并用網狀物將其隔在試管的底部。當在試管上部加熱直到沸騰時,底部的魚還在自由自在地游動,說明水不善于導熱。當在試管底部加熱時,不一會小金魚就會肚子朝天——死了,這說明水傳熱主要是通過對流來實現的。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二、與實際現象相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求動、求知、求趣、求異、求新等心理特點,精心設計課堂講授內容和實驗內容,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例如,在講大氣壓時,演示噴泉實驗,學生即感到新奇,又感到驚訝。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記得牢,直到幾年后,有些學生還說這個實驗很有趣,印象深刻。
三、利用豐富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授課時的語言、聲調、動作要富有感染力。準確的措詞、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描繪、柔和的聲調、富有表現力的動作表情融為一體,可使學生在45分鐘內不僅學到物理知識,而且還有一種美的享受。在對物理概念、物理現象和物理規(guī)律進行敘述時,要做到抑揚頓挫,聲音的高低、發(fā)音的長短、感情的運用等,都要求教師根據具體內容進行精心設計。
四、利用物理學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介紹物理學史的發(fā)展、物理學家的情況,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如楊振寧獲挪貝爾物理學獎,會使學生有很強的民族作雞蛋煮了的故事,使學生了解科學家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牛頓實驗時把表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體會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一道理。
五、創(chuàng)造成功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教育;歷史學科;學習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9-365-01
在任何教學行為當中,正確的學習策略都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基礎。初中歷史學科作為歷史教育體系當中的基礎教育內容,其學習策略是否得當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近年來,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育部對教師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這既是對教師的一種考驗,也是幫助教師實現教學水平進步的一次機遇。
一、正確學習策略對初中歷史教育的作用
1、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習興趣
在任何教學行為當中,學習策略是否得當都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初中歷史學科亦是如此。盡管歷史學科是初中開設的課程,但在為接受初中歷史學科教學時,絕大部分都對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其了解歷史的主要途徑為歷史故事,例如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曹植七步詩等,有些對歷史感興趣的學生還讀過《四大名著》等史書,所以學生對歷史是有一定興趣的。但當歷史成為一個學科,其表現形式就會與學生所認知的歷史存在差異,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采取正確的學習策略,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和接納歷史學科,從而將對歷史的興趣保持下去,為學生更好的學生歷史知識提供支持。
2、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果
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雖然初中歷史是初中階段才開設的學科,但其重要性并沒有辦法與小學就已經開設的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相提并論,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初中歷史考試模式而引起的。在當前的“唯分論”教育模式下,歷史學科的地位被學校、家長片面的降低,歷史學科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堅決捍衛(wèi)歷史學科在初中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通過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來激發(fā)出學生的歷史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對歷史知識保持良好的興趣,為初中歷史教學效果打下基礎保障。與此同時,教師必須要保證自己教學行為能夠既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又可以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讓學生能夠良好的吸收歷史知識,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的學習歷史支持,進一步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果。
3、培養(yǎng)學生基本歷史素養(yǎng)
歷史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精華,其是記載人類發(fā)展的重要資料,初中生作為未來的國家棟梁,其必須要對歷史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才能夠更好的認識自己,給與自己正確的定位,為社會發(fā)展與歷史進步做出貢獻,所以說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歷史素養(yǎng)也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在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了解歷史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始終保持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主動性。當學生對初中歷史學科產生了足夠的主動性,那么初中歷史教學效果必然能夠有所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也會因為學習效果的進步而有所提升,為學生更為全面、細致的了解歷史打下基礎。
二、常用的初中歷史課堂學習策略
1、傳統課堂學習模式
傳統課堂學習模式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來進行初中歷史知識教學的。在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一直飽受爭議,但從我國當前的學生數量、素質、歷史知識結構以及思維能力角度分析,傳統課堂學習模式仍是較為科學的一種方法。教師作為教學引導者,可以通過對歷史知識的有效提煉,來讓初中歷史課堂變得更加高效,幫助學生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最大程度的接受歷史知識,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作為教學引導者和知識傳授者,其必須要做好自己教學角色的把握,避免過度凸顯自己的教學角色而弱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影響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也影響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
2、學生自主學習模式
學生自主學習模式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所提出的一種學習模式,此種學習模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形式,教師以教學輔導來幫助學生完整自學,最終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從理論上講,此種教學方法能夠充分體現出學生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但其也忽略了包括學習興趣、基礎知識結構、理解力等學生本身的影響因素,所以其并不完全適用于初中歷史課堂。從當前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情況來看,學生自主學習模式可以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相互穿插使用,但教師要做好對教學內容的分析,保證學生能夠依靠自己的學習能力來完成對自主學習內容的學習和效果,避免因為知識理解困難而造成學生的畏難心理,為學生的初中歷史學習帶來不利影響。
3、合作探究學習模式
合作探究學習模式也是一種新型教育模式,其與自主學習模式在形式上有共通點,但在學習主體上以幾個學生為小組的形式而進行。因為每個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和歷史知識儲備都不盡相同,所以相對于學生自主學習模式而言,合作探究模式的學習效果會更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開展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必須要做好對教學內容的科學設計、對學生的科學分組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合作探究模式下,有效的完成歷史知識的學習,在提升學生歷史知識水平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并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學生的合作意識,為學生的全面素質發(fā)展提供支持。
綜上所述,科學而又正確的初中歷史學習策略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初中歷史學習任務,同時還能夠為教師教學水平的進步提供支持,因此教師必須要積極開展對正確教學策略的探究。
參考文獻:
關鍵詞:歷史教學;問題;策略
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以看出,初中歷史學科在中國教育中處于尷尬的地位。古語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由于我國現階段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初中生學好這門學科不管是對于個人發(fā)展,還是對于社會進步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改變歷史學科現在所處的地位,解決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也是我國教育行業(yè)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初中歷史學科一直被當作“副科”,是一種僅為了升學的非主要學科,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有些學校就不重視專業(yè)歷史教師的配備,甚至有些歷史教師半路出家,并不具備專業(yè)的知識儲備和綜合素質。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改變歷史學科的地位必須要加強學校對歷史教學的重視程度。
2.教師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不足
初中歷史是一門文科課程,具有較多繁雜的知識點,因此許多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一味重視知識的傳輸,而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性。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框架,難以掌握所學的知識點。如此一來,學生就沒有了主觀能動性,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
3.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不大
由于教師在課堂上處于主導地位,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不停地記筆記,周而復始,學生會對歷史學科產生怠倦的情緒,失去了學習歷史的興趣。甚至有些學生在教師或家長的影響下,認為學歷史知識只是死記硬背,因此不會產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難以培養(yǎng)對歷史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改進初中歷史教學的策略
1.改變教育理念,端正教學目標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校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端正教學目標,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學生的升學考試,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學校應該重視歷史學科的重要作用,定期組織歷史教師進行專業(yè)學習,讓他們在相互切磋中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只有組建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才能有所提高。
2.改革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由于現代初中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性,因此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教師需要改革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比如,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歷史紀錄片,采用這種直觀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他們產生對歷史的濃厚興趣。與此同時,在觀看完記錄片后,鼓勵學生發(fā)表一下對于紀錄片的感想,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不僅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
3.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fā)學生對于一門學科的學習興趣,是學好這門學科的最好方法。由于初中生處于注意力不穩(wěn)定,意志薄弱的特殊時期,為此教師需要精心準備每一節(jié)課,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具有科學性、趣味性的課外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他們對于歷史學習的積極性。
改變歷史學科的尷尬地位是一個復雜而又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學校要加強對歷史學科的重視,教師要提高自身素養(yǎng),學生要培養(yǎng)對于歷史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初中歷史教學才能發(fā)生明顯改變。
關鍵詞:初中歷史;新型;學習評價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賦予了我們新的評價理念:初中歷史學習評價應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方法,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根本目標,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梢?,在新課程理念下,建立新型初中歷史學習評價體系,勢在必行。那么,應如何制定符合新課程理念、適應時展的初中歷史新型評價體系呢,下面我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
一、明確初中歷史學習評價的目標
以往的教學評價過分注重甄別與篩選的功能,過分強調學習結果的評價,社會、家長和學校都期望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歷史知識和技術能力。而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全體同學的歷史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發(fā)展奠定基礎。這也就指引了我們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能再是單純地從學習多少歷史知識進行評價,還要從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的方法、學習的習慣等多方面結合來進行評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全體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制定初中歷史學習評價的原則
新型的初中歷史學習評價體系應遵循多方位、多元化、多樣化的原則。
1.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結合:評價方案中不但要體現學習結果的情況,還要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比如,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的方法、學習的習慣等。
2.注重實踐探究合作學習情況的評價:新課程提倡小組實踐探究合作學習,因此,對學生在小組實踐合作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探索精神、合作精神等情況都要進行評價,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能力和探索精神。
3.注重運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進行評價:各個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動手協調能力各不一樣,且在不斷的發(fā)展。所以,評價的方式、評價的形式都不能一直不變,要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
三、制定新型初中歷史學習評價體系
新型的初中歷史評價體系應改變以教師為唯一評價者的現象,將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
1.自評:自評也就是自我評價,讓學生自己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從而發(fā)現自己在學習中的的優(yōu)點和不足,通過反思、反省來自我激勵,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將自己的優(yōu)點最大化。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因學生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學生的評價標準也是站在同一高度,所以,學生間的評價更容易被學生所理解、接受。另外學生在評價別人的同時,會發(fā)現自己與別人之間的差距,對自身的激勵性更強。
3.師評:師評不可以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的唯一評價方式,但作為傳統的評價方式,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還應延續(xù)與發(fā)展。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 重視基礎 教學情感 互動教學 學習評價
引言
多年以來,歷史學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負擔”的“副科”科目,因此,絕大多數學生對歷史學科不重視。多年的歷史學科的教學使我體會到,在學生的心目中,還是升學學科“語數外理化”重要。所以,多年來,學生的歷史成績及格率都比較低??梢哉f,初中歷史教學是目前歷史教學中最難突破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在新形勢下,歷史教師要轉變觀念,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為歷史教育教學提供理想的育人環(huán)境,堅定不移地提高學生歷史綜合素質,把歷史學科擺在應有地位,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和科學發(fā)展道路,不斷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科的濃厚興趣。在教學上要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不斷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歷史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整合和端正歷史學科的學習態(tài)度,更關鍵的是把歷史學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歷史教育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否則歷史教師還是副職。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方式的探討
初中歷史教師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從歷史教師的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速。目前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歷史教師往往過于注重知識目標而忽視情感目標。非專業(yè)歷史的科任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本、強調歷史事實和記憶,缺乏歷史情趣。非專業(yè)歷史的兼課教師更拘泥于課本和缺乏歷史情趣。而歷史專業(yè)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往往過于嚴謹和強調歷史思維、缺乏生動活潑。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愉快、興趣是學生學習驅動力之一,甚至對教師的好感也會成為學習的驅動力。如果學生不喜歡歷史課、不喜歡歷史教師,那么怎么會喜歡“歷史”?怎么能學好歷史?所以,在初中歷史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更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努力建立輕松、和諧和舒暢的師生關系。因此,歷史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更需要歷史教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精湛的語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tài),會使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特別是在初中階段,“愉快”仍然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原因之一,要發(fā)揚“民主”。
二、在歷史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法
歷史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歷史課堂,并將歷史課堂教學的“課堂”含義廣義化,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網絡“課堂”。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往往需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組織學生親歷歷史過程,如開展歷史新聞活動、歷史角色扮演活動等。例如對歷史人物秦始皇功過的辯論,分成兩個大組然后按組去資料,功與過一一列舉,展開辯論,教師進行引導。
三、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運用歷史地圖
由于初中歷史學科內容的基礎性特點,學生無需死記硬背歷史知識,完全可以借助歷史地圖掌握有關知識。對初中學生而言,地圖在一定意義上既是教具,又是學具。學好歷史地圖,并用好歷史地圖,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不僅如此,學習和掌握歷史地圖知識,歷史地圖教學能力也是歷史教師教學能力的主要標志。地圖能力包括觀察、記憶、想象、演繹、分析、比較、判斷等綜合能力,這也是最具有歷史學科特點的能力。利用地圖學習歷史,就是在地圖上再現歷史。如一次戰(zhàn)役,就要找出戰(zhàn)役的地點,雙方交戰(zhàn)的路線,勝利一方的追擊路線,失敗一方的退卻路線,等等。
歷史學習評價試題的特點應是:框架性,即必背的大的歷史事實,如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之最”等;材料性,即所有的試題都可以通過讀歷史材料完成;開放性,如暑期去云南、北京等地旅游的情境題中,對歷史知識的考查。歷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增強了,培養(yǎng)了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當然初中歷史學習評價的改革也有利于促進歷史教與學的雙方“互動”,促進歷史課堂教學水平的大面積提高。
歷史教師是承擔提高初中歷史教育教學質量這一攻堅戰(zhàn)的主力軍。如果每一位初中歷史教師都能腳踏實地地自覺進行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初中歷史課程可以成為學生喜歡的課程,初中歷史教師成為學生終生難忘的教師,使歷史教學水平得到整體提高。
結語
在新形勢下,歷史教師要把歷史學科放在重要位置上,歷史教育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適應網絡環(huán)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歷史學科的教學目標。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通過互動的歷史教學與生活密切的歷史知識的聯系,傳達歷史思想,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能力,將給歷史課堂教學創(chuàng)建美好春天。
參考文獻:
[1]浙江省義務教育教材編委會.義務教育初級中學社會第一冊及參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214-218.
[2]小學教師之友歷史卷[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2-35.
[關鍵詞]初中歷史 學習興趣 培養(yǎng)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60106
隨著中學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為了提高歷史教學的效果,教育工作者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開展了許多相關的教研活動。但在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對于初中歷史教學來說,學生學習興趣普遍缺乏是個迫切需要緩解的問題。本文試對初中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yǎng)途徑作探討。
一、告知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多方展示歷史知識的用途
1.讓學生了解歷史學習的重要性
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歷史學科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光是中華五千年歷史就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我們可以告訴學生,學習歷史不僅可以豐富自身的知識,還能夠了解悠久的人類發(fā)展史,感受優(yōu)秀傳統歷史文化的魅力。同時,在人類文化發(fā)展的過程中,至今仍然存在許多歷史遺留問題。我們學習歷史時對這些遺留問題進行思考,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探索思維能力。在當今的時事熱點問題中我們也能發(fā)現其與歷史的密切聯系。
2.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廣泛運用歷史知識
有些教師只是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卻不會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時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課本內容串聯起來進行講授。例如,在講授中華文化的起源時,可以結合一些文化小故事進行切入,首先吸引學生的興趣,由文化影響思想,隨之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濟和政治方面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同時,還可以結合同時期的西方文化起源這個內容進行講授,加深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建設融洽的師生關系
1.尊重愛護學生
新課改對教師的職業(yè)素質要求提高了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求教師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將自己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與對話,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對學生提要求。首先,要平等對待學生,不能以任何理由進行偏袒。其次,在樹立教師威信的同時,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當學生犯錯誤時,盡量不要當眾嚴厲批評,而是應該在課后與其進行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的困境,正確引導學生走出困境。最后,當學生取得進步或者失敗時,要給予鼓勵,使其勝不驕敗不餒。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在一個健康和諧的環(huán)境下認真學習,擯棄以往厭惡學習的心理,自覺學習,并從心底對歷史的學習產生興趣。
2.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合格的教師不僅僅需要豐富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和藹親切、以誠待人、寬容善良并富有責任感的教師才能獲得學生的喜愛和尊重。而學生一旦喜歡任課教師,自然而然會對該學科產生興趣,而在教師營造的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會變得越來越好。師生關系融洽,學生愿意主動去請教老師,加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教學的進度和方法進行調整,不斷提高教學的質量。
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有效開展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多媒體資源越來越豐富和便于使用,但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的教學問題,就是很多初中歷史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資源,還忽略了課本的教學。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可以收集相關的教學圖片、小視頻,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研究。然后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加深學生的印象,方便學生理解內容背景,也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初中歷史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所學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意識,還可以增加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問題布置相關課后思考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激發(fā)學生對生活中的歷史現象進行思考的興趣。
[ 參 考 文 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