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時事評論文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電視新聞;新聞評論;輿論引導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2)11-0043-01
電視新聞評論是新聞評論題材與電視媒介相結合的產物,具有視聽兼?zhèn)?,聲畫并茂的獨特?yōu)勢,加上電視新聞評論以新聞性、說理性和電視性三者相統(tǒng)一的個性特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并日益成為電視新聞宣傳的旗幟和靈魂,發(fā)揮著引導輿論的重要作用。
一、體現電視評論的新聞性,選題是第一位
凡是有生命力,具有強大輿論引導作用的電視新聞評論節(jié)目,無不緊扣時代節(jié)奏,體現時代價值,反映時代精神。像“十二五”提出的經濟結構調整、科技創(chuàng)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環(huán)境友好、擴大開放、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內容,都是體現時代特征的大題材,是評論節(jié)目的重大選題。
電視記者除了善于發(fā)現,善于挖掘蘊藏體現時代特征的事物外,在選題的過程中,還要努力挖掘新鮮的平凡事物中的某一側面作為選題內容。首先,在及時上時效性體現新鮮。要充分體現電視評論的時效性,評論節(jié)目就要與新聞報道聯系到一起,電視評論作為新聞報道的延深和深化來完成。這一點中央電視臺是全國地方電視媒體學習的榜樣。我們經常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看到當天重大消息,在接下來的焦點訪談評論節(jié)目便進行深層次報道,使消息和評論相得益彰,共同滿足觀眾對新鮮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其次,在特殊中體現新鮮。所謂特殊,就是不一般的事物。醫(yī)院的醫(yī)生護士很多,救死扶傷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和應盡的職責,做到這些并不是新鮮事,但如果去了特殊的一線,去救治受災群眾了,那他們就是特殊的人物,所做的事情是大愛于天的事情,那就是新鮮的。再次,在陌生中體現新鮮,陌生的本身就具有新鮮感。象唐山地震以后,30多年來中國未發(fā)生過毀滅性地震,一些70年后出生人對地震的發(fā)生很陌生。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好多媒體全面詳細介紹地震發(fā)生的原因和帶給人類的災難以及防范方法,觀眾無不感到新鮮,求知欲得到滿足。
二、體現電視評論的說理性,論點要鮮明,論證要充分,思辯要縝密
評論是先有論點,后有論據。對電視評論而言,論點提出應開宗明義,立場鮮明。論述的過程往往隨著對新聞事實調查的逐漸深入而展開,既要有橫向的鋪陳,也要有縱向的深入,整個論述是立體的。在遼寧省記協(xié)組織的遼寧省政府獎評選中,我臺的電視新聞評論作品《環(huán)境悲劇當落幕》曾獲得一等獎。這篇作品開頭開宗明義提出論點,遼陽東部山區(qū)礦業(yè)開發(fā)為各級政府輸送了財源,可欣喜之余我們又看到了另一幕;那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藍河遭受污染。接著,以雄辯的事實,用層層遞進的方式進行分析和論證。為了突出論點,作品指出要關注財源數字后面的憂患 。并通過對母親河藍河污染前、污染后的對比指出環(huán)境污染已到了忍無可忍的程度,緊接著分析了造成污染的原因。接著又通過數字說明財政收入與數以萬計人民群眾的生命和未來的千秋大業(yè)相比不值得一提。在最后的結論部分作品強調:切勿貪求小利把悲劇當作正劇來演,環(huán)境悲劇當落幕了。至此論證結束,可以說是邏輯嚴謹,絲絲緊扣,無論在推理和論據的使用上都圍繞論點逐漸深入。
三、體現電視評論的電視性,關鍵在于電視手段的有效運用
聲畫合一,聲形并茂是電視最為顯著的特點,有著廣播報紙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畫面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和語言,它和解說詞互為補充,相得益彰。這樣電視評論在注重文字解說的同時,也要注重畫面的運用。做到既要“以話引圖”又要做到“以圖說話”。象給城市不文明行為曝光,可以用畫面語言來表現,行人不走人行道、汽車闖紅燈、隨手扔雜物、擁擠的汽車站點、亂貼小廣告等等。這些都是評論強有力的事實依據,是一種特殊的語言。
在電視評論里,畫面形象、被采訪當事人的講述和記者的現場介紹,無不具有濃烈的感彩和現場感。要使記者現場主持、解說詞的運用、以及被采訪當事人的講話三個構成要素有機結合、相互呼應,除了注重文字解說,畫面的運用外,還要把握好記者或主持人與被采訪對象同期聲的運用。記者或主持人在電視評論中,他既是評論節(jié)目的主持人,又是現場采訪記者,同時又是論證主題的評論員。他表露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充分體現黨和政府的觀點。因此,記者或主持人采訪時切忌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及使用質問的語言來提問,應以黨和政府代言人的身份,與觀眾進行有效溝通,以動聽的語言和感人的現場打動觀眾。而被采訪者,其言談可以不受更多的限制,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剪輯人物同期聲時,允許被采訪者在不違背客觀事實的前題下有不同的意見和見解,但這種意見和見解都要為主題服務,服從于輿論的正確引導。
論文關鍵詞:LED顯示屏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經過四十多年的發(fā)展,LED顯示技術越來越成熟,LED顯示屏的普及程度也越來越高。和其他大屏幕終端顯示設備相比,LED顯示屏具有自己的優(yōu)點,如亮度高、壽命長、視角大、屏幕面積可大可小及可與計算機連接,支持軟件豐富等。LED顯示屏不僅可以用于有關信息,還可以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如通過顯示屏幕播放上級領導及各種貴賓蒞臨參觀、指導的歡迎詞,及各種重大節(jié)日的慶祝標語等。因此,不少重要場所、大型演出活動采用LED顯示屏作為顯示設備,包括許多學校也安裝了LED顯示屏。和其他電子產品一樣,LED顯示屏使用一段時間后,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故障。由于目前的顯示屏系統(tǒng)在屏體結構上都采用了單元化、模塊化設計,方便了系統(tǒng)的維護。因此,也有些常見故障,只要用戶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電器維修經驗,掌握了顯示屏系統(tǒng)結構及信號的流向,有些以前需要專業(yè)人員解決的問題自己也可以動手解決。
LED顯示屏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結構
進行故障排除,必須了解LED顯示屏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結構,明確信號的流向。LED是發(fā)光二極管的簡稱科技小論文,LED顯示屏即是用大量LED發(fā)光管按一定順序排列形成的顯示設備。顯示屏一般由單元板(模組)拼成,每個單元板上按一定規(guī)律集成了一定數量的LED燈及控制和供電電路。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LED顯示屏由控制計算機、屏體、供電裝置、信號傳輸線等組成。在所有的組成部分中,屏體出故障的可能性最大,屏體故障的排除也是LED顯示屏日常維護、維修的重點。
顯示屏常見故障及排除辦法
LED顯示屏按使用的環(huán)境分室
摘要的工作電壓,輸出電壓為直流5伏。
常見故障一:某一條塊無信號
通過上面對LED顯示屏屏體結構的闡述,某一條(塊)單元板無信號的原因有兩種可能,一是電源供電不正常,二是顯示信號沒能傳送過來。對于第一種情況,可以檢查該單元板上的供電插頭是否接觸不良,或用萬用表測量輸出電壓是否正常。對于第二種情況,應檢查傳送信號的排線是否松動,斷裂,可用替換法進行排除。通常情況下,供電造成某一條塊無信號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排線有問題,而單元板芯片出問題的可能性較小。
常見故障二:大面積無信號
LED顯示屏長時間工作后,常出現大面積無信號顯示的情況,如只有底部一小部分有顯示,其余則無。出現這樣的狀況往往是各級聯的接收卡之間信號傳送不暢造成的。在上面的屏體結構分析中提到,各接收卡之間是用網線傳遞信號的,每塊接收卡上有兩個RJ-45接口,其中一個接收前面的接收卡送來的信號,另一個接口給下一個接收卡傳送信號。大面積無信號的故障往往是RJ-45接頭和接口之間接觸不良造成的論文開題報告范例。尤其是室外屏,受環(huán)境影響大,更易出現接觸不良的現象,而接收卡本身出故障的情況要少得多。在進行故障排除時可以將網線插頭反復插拔幾次,最好重做一根網線替代,而水晶頭的質量要好,抗氧化、耐腐蝕性要強。
常見故障三:常亮點的出現
常亮點也稱為失控點。該亮點對應的發(fā)光二極管處于長亮狀態(tài),不隨輸入信號的變化而變化。該故障的出現主要是由于相應發(fā)光二極管的管腳短路造成的,如導電碎屑(新屏出現的概率大些)和水珠(雨雪天氣)引起的。當故障出現時,可以在屏體上該亮點對應的單元板上仔細查找短路位置,清除即可。
常見故障四:單元板上蜂窩狀黑點的出現
單元板上出現蜂窩狀黑點也是常見故障之一。黑點和常亮點一樣,都稱為失控點,但故障原因不同。黑點的出現一般是由于發(fā)光二極管的管腳接觸不良引起的,即出現了虛焊。要重新焊接虛焊點,一定要將單元板從屏上取下,等焊好后再安裝到原位置。不能在屏體上直接進行焊接,因為直接在屏體上焊接的話可能因光線不好或空間狹小引起誤操作,還可能出現焊錫落到其他單元板上科技小論文,引起新的故障。
常見故障五:拖尾現象
和電腦顯示器要設置刷新頻率一樣,LED顯示屏的刷新頻率設置不當也會帶來問題。刷新頻率是LED顯示屏的顯示數據每秒鐘被重復顯示的次數。刷新頻率越高,圖像越清晰,但也不能太高,太高會出現黑屏現象且影響使用壽命;太低則會出現拖尾現象,尤其是信號末端不夠清晰。筆者最近就遇到了類似問題:兩塊顯示屏以串聯方式顯示同樣內容,最近發(fā)現在屏幕的一端出現拖尾現象,且兩塊屏的故障部位幾乎相同。在排除了屏體的原因后,經檢查發(fā)送卡的參數設置,發(fā)現刷新頻率設置較低,為200Hz,室外屏的設置應為300 Hz——600 Hz。重新設置后,顯示正常。
以上是LED顯示屏在使用過程常遇到的幾種常見故障。其實,為了減少出故障的幾率,關鍵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使用習慣,進行規(guī)范操作。如使用時要先開控制主機,待進入播放軟件后,方可開屏通電,關閉時的順序則相反。在環(huán)境溫度過高或散熱條件不好時,應注意不要長時間開屏。遇雨雪天氣或空氣濕度大時,不能立即使用,對系統(tǒng)設置的重要參數要有備份,及做到專機專用等等。
中學政治課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有關政治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更要教導學生多關注國內外重大時事,判別現實生活中相關的政治現象,學會運用時政來理解分析課本上的相關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政治素質和探究創(chuàng)新精神。
通過近幾年對中考政治試題的研究,我發(fā)現試題越來越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注重體現人文精神,貼近社會生活,主要考察學生如何分析判斷時事政治現象,如何利用時政材料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現在我們對時政的教學不能再只停留在僅對學生傳播時事新聞的層面,而要把時政知識貫穿到平時每節(jié)政治課教學中去,讓學生把關注時政,評論時政,聯系時政解決問題變成一種政治課學習的常態(tài)。
圍繞這個想法,我經過幾個階段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檢驗,逐漸總結出幾點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1 先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搜集了解時政信息
現在大部分學生除了對娛樂新聞比較感興趣之外,對國內外其它方面諸如政治,經濟,科技,體育等方面的新聞時事根本就不太關注,所以應先通過強調中考時政的重要性等引導學生去關注時事,關注社會生活,激發(fā)他們了解時事的興趣。然后逐步培養(yǎng)學生通過閱讀,觀察,關注,來收集,了解和掌握最新,最準確的時事信息??梢酝ㄟ^以下途徑來進行:1.著重引導學生平時注意多“看”,即多看書,看報,看雜志,看電視,上網,當今社會信息傳播的渠道越來越多,教師要多給學生強調,引導,讓他們在忙碌的學習之余,利用各種機會和時間,關注身邊的事,關注國內外大事;2.用一個專門的本子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時事收集,剪貼,整理下來。摘錄資料是讀書看報的一種筆記方式,也是積累知識的最佳方式,很少有人對看過的東西做到過目不忘,所以教會學生把看到的時事知識分門別類的記錄整理下來是非常必要的;3.輪流在每節(jié)政治課前要求一位學生做五分鐘的最新時政點評,然后教師進行評價。中學生的特點就是最愛在競爭中表現自己,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對自己收集的新聞進行點評是激發(fā)學生關注時事最好的時機,;4.定期在各班舉行一次時政點評稿,剪報或手抄報的展覽,評出最佳的幾位。這是對學生對一段時期所收集的新聞材料的一次總結,回顧,也讓學生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激發(fā)他們進一步學習別人如何收集時政資料的積極性;
通過這些途徑,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每天關注時事,并學會點評時事的好習慣,激發(fā)學生對時政學習的興趣,初步為把時事知識與課堂內容結合起來打下基礎。
2 將搜集的時政信息與教材理論知識盡量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師在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不能僅就教材上的知識來講解,而要盡量結合學生所搜集的時政材料,尤其是每一節(jié)課前學生所點評的時事,讓學生充分理解教材知識,這樣不僅能極大的激發(fā)學生關注時政的熱情,而且有利于教師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當堂知識的興趣。
另外,我在組織學生關注時事,了解國內外大事的同時,更鼓勵學生不能只滿足于“看”和“說”時事,而是要不斷增強自己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意識,要逐漸培養(yǎng)自己運用時政材料理解教材的理論知識,和利用書上知識來分析時事背景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把關注時事和學習政治理論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融會貫通。正像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明確指出的“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在這種學問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學會巧妙的引導,比如:在講到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第二課第二框題《我們都是龍的傳人》中關于“民族精神”這一概念時,如果僅讓學生按照教材上的理論知識了解“民族精神的形成過程,內容,意義”,學生根本對這一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沒有什么深刻地理解,更不會把它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社會現象聯系起來。如果教師在講到這一概念時能讓學生聯系2008年5月12日發(fā)生在我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一些新聞報道,再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當時全國軍民團結一致,上下齊心抗震救災的鏡頭畫面,然后引導學生進一步回憶:我國雖然經歷了這樣巨大的災難,國家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下,仍然頂著當時國際上的一些不利傳言,成功地舉辦了2008年世界奧運會等當時一系列的重大時事,教導學生理解這就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讓他們深刻體會到所謂民族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的,歷經磨難而始終不屈不撓的強大的民族凝聚力。這樣下來學生不僅能深刻理解這一概念,而且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和振奮,這時教師就可以進一步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當代青少年應怎樣做呢?學生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應該繼承和發(fā)揚這一偉大的民族精神,增強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感,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這樣的一堂課學生才能真正受到思想上的啟迪和教育,才能真正達到思想政治課的教育目的。
3 從時事點評到開展時事專題討論課,提高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的“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除了堅持讓學生課前點評時事,還應該逐步深入,讓學生學會就某一熱點時事展開討論,把思考的觸覺延伸到國內國際各個方面,不管是是政治,經濟,科技,體育等各個領域,還是工業(yè),農業(yè),商業(yè),和運輸業(yè)各個行業(yè)的新聞時事,讓學生都要涉及,并學會從現實情景中提出問題,結合課堂內學到的理論知識理解,拓展,然后再上網搜集資料,自己到社會中去調查研究,分析判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最后再整理撰寫成小論文。然后教師可以定期在班內開展一次時事專題討論課,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可以引導并與學生平等地交流與討論。在這一時政教育的過程中,通過有組織的研究性學習過程,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多元的,主動的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現有水平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并獲得探究成果。
比如,我在講完八年級思想品德第六課第二框題《與誠信結伴同行》這一課后,我就讓學生聯系本學期所發(fā)的時事書上的一條內容:“2011年5月13日,全國食品安全工作專題會議強調要嚴格執(zhí)行《食品安全法 》,國家加大了食品安全整治力度”,引導學生結合我國近幾年食品行業(yè)出現的一系列假冒偽劣現象,如:地溝油,瘦肉精,膠水面等,讓學生談談誠信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以此為話題撰寫時事小論文,發(fā)表各自的見解。學生們的興趣十足,他們積極上網查閱資料,翻閱各類報紙雜志,了解有關內容。過了一周后,我專門為此召開了一節(jié)時政評論課,讓學生宣講自己的評論文章,他們有的說:“誠信是為人之本,如果做生意不講誠信,只能給你帶來短期的利益,但最終遭受損失的還是自己,甚至要付出昂貴的代價,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庇械膶W生則認為:在商場上講誠信根本就賺不到錢,因為這個行業(yè)本身遵循的就是利益至上的原則,如果你講誠信而別人都不講,經濟遭受損失先不說,你首先就要受到排擠,就很難在這個行業(yè)立足。大家紛紛發(fā)表評論,雖然意見各不統(tǒng)一,但各有各的道理。對此,我在課堂上都大加贊揚,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并最后做了總結,引導大家正確認識:我們這個社會雖然出現了很多不誠信的現象,但只有講誠信才能最終在社會上立足,因為人人都是需要誠信的,誰都不想上當受騙。
這一節(jié)課氣氛空前熱烈,學生們表現出了一種強烈的探究,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做法,進一步加深了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加強了對社會的關注。通過開展這次時事評論課,我明顯發(fā)現學生關注時政的人數,熱情和自覺性增加了許多,課堂點評時事的內容更豐富,將課堂內容與時事聯系的更緊密,評論時事的角度更獨特了,更可喜的是,隨著時事評論課的次數不斷增多,學生普遍對時事學習的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不斷增強,主動的,多元的,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逐漸形成。
參考文獻
網絡的迅速發(fā)展和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得網絡無可爭議地成為新興的大眾媒體,并且在短短的時間內,具有了巨大的影響力。從1995年開始,中國的新聞媒體陸續(xù)有了自己的電子版,從1998年起,互聯網傳播領域中商業(yè)網站異軍突起并且開始涉足新聞業(yè)務?!伴T戶網站”概念的提出讓國內的商業(yè)網站在1998年年底迅速整合,一些網站例如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等這些門戶網站開始全面涉足新聞傳播。像新聞網站一樣,新聞和評論也成為這些門戶網站必要的構成因素。然而,只有少數新聞網站有自己的記者,大部分網站特別是商業(yè)門戶網站的新聞傳播是依托傳統(tǒng)的新聞媒體發(fā)展的,它們本身沒有獨立寫新聞的能力,在網站上刊載的新聞是編輯從傳統(tǒng)新聞媒體的數據庫里面選擇編輯的。除了一些突發(fā)事件,網絡新聞在時效性上超越傳統(tǒng)媒體以外,在新聞傳播這一塊,網絡沒有特別突出的優(yōu)勢。網絡新聞評吃卻可以成為網絡媒體建立網站的品牌,擴大網站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網絡具有一些特性使得網絡評論可以迅速發(fā)展。
首先,網絡本身的特性使得受眾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非常便捷,互動性是傳統(tǒng)媒體無法相比的,而這最能調動受眾的積極性。
其次,網民的數量逐年增加,而且增速很快。1997年中國的網絡用戶約70萬,1998年約210萬,1999年約400萬,人――最初的新聞統(tǒng)治者魔術師――從記號和圖形進化到文字――使用文字后的情報搜集法。第三,原始公告形態(tài)的演變:口頭――文字、記號、記標(包括肉體記號、地圖和狩獵報告的記號、年代記、文件和書信的記號、利用物體本身的公告法等)。第四,原始時代通信方法的演變:聽覺通信――視覺通信(包括動作信號,烽火信號、煙信號、毛氈信號等)――動物通信(如鴿、鷹、犬等)。《綜合新聞學》的第三卷第七章專門探討了“現代的高速度通信機關”,分別介紹了電報電話、攝影技術、 2000年約1000萬,據2003年7月21日新聞聯播報道網絡用戶已達到6800萬。而且,特別是在城市,電腦的普及率也在上升,個人用機和家庭用機的數量迅速增長;還有網絡速度的增加,這些都促使上網人數的增加。上網看新聞也已經成了很多網絡用戶每天的必備功課,點擊新聞的同時,很方便地可以發(fā)表評論。
再者,網絡隱蔽性很強,自由度相對來說也比較高。任何人都不可能主宰整個網絡,受眾在網絡上發(fā)表的意見權平等,知曉權平等,受眾受暗示的可能性小。受眾將可能不受到組織機構“議程設置”的強力控制和影響,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從網上拉出自己喜歡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發(fā)表意見。
二、網絡新聞評論的形式
網絡新聞評論目前在網站上存在形式多表現為三種:新聞即時跟帖評論,這是網絡評論中最具有特色的,它反應迅速,一般短小精悍;新聞論壇評論即BBS上面的新聞評論,論壇中的評論具有選題廣泛的特點,下面一般還設有子論壇,受眾可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進入;網頁新聞評論,這種評論就是一個標題鏈接著載有篇幅較長的署名評論的WEB頁面,一般是針對一條新聞所發(fā)評論。
根據帖子的來源還可以做以下歸類,一種是網站轉載報紙或者其他媒體上面的評論,其二就是代表網站觀點并且由專人撰寫在網站上發(fā)表的評論,第三種就是網友的署名評論和匿名的一句話評論、跟帖。
三、網絡新聞評論樣本的具體分析
由于新聞同質化競爭激烈,所以不管是傳統(tǒng)媒體的網站還是商業(yè)門戶網站,它們都力圖在新聞評淪上做出特色。打出自己的品牌,取得競爭優(yōu)勢。這里,筆者選取新聞網站中的人民網,商業(yè)網站中的新浪網做一下比較分析。
人民網是公認的網絡新聞評論做得最好的網站。人民網不僅僅是從民日報》的網絡版,它在評論方面有重要的拓展,充分利用了網絡的優(yōu)勢,大大彌補了報紙的劣勢。上述的三種網絡評論的形式人民網全部具有,而且網頁新聞評論是人民網比較有特色的一種。人民網的評論來源比較多,在新聞中心的頁面上有《媒體視點》,它是把當天國內報紙上面比較重要、論述有力的新聞評論載到網上,使受眾可以方便地檢索到各地報紙的評論文章;還有網友來稿和代表網站觀點的時評。人民網上的網絡評淪有以下幾個欄目:《人民時評》、《網友說話》、《網友之聲》、《網友交鋒區(qū)》、《強國論壇》。
《人民時評》是署名評論,每天都有兩篇來自人民網的時事評論,或關政治或關財經。《人民時評》是代表人民網的觀點,是由評論員或者編輯所發(fā),在有重大事件發(fā)生的時候,人民網還邀請有關專家來發(fā)評淪,幫助受眾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看清問題的本質。
《強國論壇》是人民網在1999年5月 8日因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襲擊我南斯拉夫大使館而開設的“抗議北約暴行論壇”, 9日下午4時正式推出,一個月內帖子達到9萬多條,網友的話題逐漸轉為愛國,所以人民網適時地改為《強國論壇》,于6月19日晚9時推出,迄今已有5周年?!稄妵搲窞榫W友開辟了一個抒發(fā)自己觀點的園地,在論壇中議題很廣泛,有些是最近的新聞,有些則是社會現象,既有版主發(fā)起的討論,也有網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特別是在《深人討論區(qū)》里面,大部分帖子言簡意賅,很有見地。
新浪網是商業(yè)網站,它本身沒有采寫新聞的權利,它所載新聞來自其他權威的新聞網站或者是從各地有分量的報紙上轉載,大多數的新聞可信度比較高,吸引了很大一部分的受眾,由此,新聞評論也得到了發(fā)展。新浪網的評論―般有兩類,一類是新浪網轉載的報紙上面的時評,打開新浪網的新聞中心的頁面的左邊有個欄目是《評論》,選取當天報紙上的評論做了鏈接。比如對于“湖南嘉禾事件”新浪網就選取了《大眾日報》、《新京報》、《南方都市報》、《北京青年報》所發(fā)評論,后面還跟有網友的看法,一糞是網友所發(fā)議論。第二類有兩種表現形式,分別是新聞即時跟帖評論和BBS上面的評論。新浪網的即時跟帖是最多的,比如“美國虐俘事件”在短短的幾天內就達到了33517條,而且新浪網每天有熱門評論排行榜,反映了
粗略地看,人民網是網評質量最高的網站,新浪是網評數量最多的網站,并可以看出新聞網站和商業(yè)網站的新聞評論各有特色。商業(yè)網站沒有專門的采訪隊伍,但是它的新聞有兼收并蓄的特點,堅持受眾為本的觀點,而且門戶網站不受地域限制,新聞能夠引起比較廣泛的關注,評論具有復雜性和多元性的特點,但缺乏深入的評論。新聞網站是依托傳統(tǒng)媒體發(fā)展起來的,網站的新聞只是傳統(tǒng)媒體的電子版,新聞可讀性比不上門戶網站,但是新聞網站的優(yōu)勢就是他們有意識地在新聞評論方面開拓新局面,做出自己的精品欄目,吸引受眾。新聞網站擁有資源優(yōu)勢,從業(yè)人員的專業(yè)素質較高,能夠在評論的深度和力度上有所突破,影響受眾。
四、網絡新聞評;論存在的問題及積極因素
工網絡新聞評論近兩年迅速壯大,在些重大事件中反映了人民的呼聲,尤其是在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和“孫志剛事件”中,眾多的網絡受眾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看法,對營造新聞輿論起到了很大作用,促使了問題的解決。這幾年,網絡評論有了很大進步,也取得;了不少成績。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網絡評論仍存在一些問題。下面筆者就這些問題展開論述。
①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網絡受眾的數目雖然增長迅速,但受眾人數仍然比較少。
②網絡的不可控性,使得網絡評論良蒸不吝.成為它的一處軟肋。在新聞論壇和新聞即時跟帖中,由于網絡的隱蔽性,有些網友不顧道德在網上發(fā)表;一些非理性、不負責任的信息,有些甚至謾罵和進行人身攻擊。在新聞后面的即時跟帖中,這種現象尤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