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李白的四言詩范文

李白的四言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李白的四言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李白的四言詩范文

關鍵詞:琥珀蠶;繭殼;絲蛋白;硫氰酸鋰

中圖分類號:S886:TS143.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7)05-0124-05

Suitable Extraction Conditions for Yunnan Antheraea assama

Silk Protein using Aqueous Solution of Lithium Thiocyanate

Li Qiongyan, Liu Zenghu, Yang Weike, Zhong Jian

(Institute of Sericulture and Apicultur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Mengzi 661101, China)

AbstractAntheraea assama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insect. Its silk shows excellent features, and has a good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the fields of textile, biological medicine, biological material and so on. This research used lithium thiocyanate solution to extract A. assama silk prote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me A. assama silk protein could be extracted and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t the set maximum bath temperature of 60℃,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was 10.257 mg/mL after dissolved for 12 hours and the extraction rate was 8.91%. When keeping the solution temperature of 60℃ and proceeding ultrasonic treatment (53 kHZ, 500 W) for 12 hours,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reached 14.552 mg/mL and the extraction rate was 16.93%. SDS-PAGE gel electrophoresis dete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bands of silk protein extract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degradation of silk protein. The extracted silk protein in both the concentration and quality could meet the needs of laboratory research.

KeywordsAntheraea assama; Cocoon;Silk protein;Lithium thiocyanate

蠶絲是一種天然蛋白纖維,屬多孔性物質(zhì),透氣性好、吸濕性極佳,被用于紡織業(yè)已有上千年,另外蠶絲具有無毒、無刺激及良好的生物相溶性,有益于人類及哺乳動物細胞的附著和增殖,所以也被廣泛用于外科手術縫合、創(chuàng)口覆蓋材料、藥物控制釋放載體、組織工程學支架、皮膚修復材料、人造骨骼、韌帶修復材料等生物醫(yī)學領域的研究[1-7]。與家蠶相比大蠶蛾科的非桑蠶通常在野外或半野外飼養(yǎng),其氨基酸的極性更高,生物活性更強[8-10]。大蠶蛾科的琥珀蠶(Antheraea assama)其絲以耐磨和富有金黃色光澤而聞名,與家蠶絲相比其具有更好的強伸力和吸濕性并具有優(yōu)良的生物學特性,在紡織、生物醫(yī)藥、生物材料等領域有較好的開發(fā)利用潛力,經(jīng)濟價值較高。但由于琥珀蠶資源限制,目前琥珀蠶的研究相對滯后,對其蛋白的研究更是鮮有報道。

琥珀蠶絲蛋白是一種潛在的生物醫(yī)學材料。Kar等[11]用家蠶、琥珀蠶和印度柞蠶3種絲蛋白膜進行人類成骨細胞MG-63的細胞附著性和生長性試驗,結果表明非桑蠶絲蛋白膜的細胞相溶性模型可與標準模型媲美,琥珀蠶絲蛋白非常適合作為自然生物工程學的材料。研究表明,琥珀蠶絲和桑蠶絲的氨基酸組成相似,含有大量的甘氨酸、丙氨酸、絲氨酸等氨基酸[12]以及大量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三肽,三肽能提高細胞的粘附力并促進細胞生長和擴繁[1,13],可作為良好的組織工程學細胞培養(yǎng)基。另外琥珀蠶絲蛋白還具有很好的血液相容性,可用于構建血液仿生支架的體系結構[14]。與桑蠶相比,琥珀蠶絲蛋白在生物醫(yī)學的運用上具有優(yōu)越性。

目前對絲蛋白的研究和利用大多是從絲腺提取物中獲得,如此很難進行大規(guī)模的運用,而直接將蠶繭溶解來獲得絲蛋白,不僅可以獲得大量的絲蛋白還避免了直接從蠶體中取絲腺的道德問題。但絲蛋白高度結晶,選擇合適的溶劑及適宜的溶解條件來溶解繭殼獲得絲蛋白,對于絲蛋白的研究和利用有極大的意義。查閱文獻發(fā)現(xiàn),提取繭殼蛋白主要采用尿素buffer和硫氰酸鋰(LiSCN)溶液[15,16],其中尿素buffer主要是提取絲膠蛋白,而LiSCN溶液可以提取絲素蛋白,同時也可溶出絲膠蛋白。另有研究分別利用沸騰的Ca(NO3)2和30、40℃的LiSCN溶液提取柞蠶的絲素蛋白,結果顯示40℃的LiSCN溶液溶解繭殼蛋白的效率較高[17]。因此,本研究利用LiSCN水溶液在不同條件下溶解琥珀蠶繭殼提取絲蛋白,以期獲得利用LiSCN溶液提取琥珀蠶繭殼絲蛋白的適宜條件,為琥珀蠶絲蛋白的研究以及生物材料制備提供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選擇形狀為長橢圓形呈黃褐色且大小適中的云南琥珀蠶蠶繭,剪成大約 1~2 mm2碎片備用。琥珀蠶繭殼由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蠶桑蜜蜂研究所提供。

1.2不同溫度下溶解琥珀蠶繭殼

取0.5 g繭殼碎片,加入10 mol/L LiSCN水溶液10 mL,分別置于30、40、50、60℃的水浴環(huán)境中溶解繭殼。每隔1 h對溶解液進行一次蛋白濃度測定,12 h后取出未溶解的繭殼用蒸餾水多次沖洗,并在100℃下干燥5 h,稱重,計算繭殼的溶解率。繭殼的溶解率計算公式如下:

溶解率(%)=原重-未溶解的質(zhì)量原重×100。

1.3超聲及振蕩條件下溶解琥珀蠶繭殼

取0.5 g繭殼碎片,加入10 mol/L LiSCN水溶液10 mL,在保持60℃的條件下分別進行渦旋振蕩和超聲處理(53 kHZ,500 W),同樣每1 h測一次溶解液的蛋白濃度,并在12 h后取出未溶解的繭殼用蒸餾水多次沖洗后,在100℃下干燥5 h,稱重,計算繭殼的溶解率。

1.4蛋白濃度測定

利用BCA蛋白定量試劑盒(Biomiga,中國)對提取的絲蛋白進行定量。首先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將reagent A與reagent B按照1∶50混合,配置成BCA工作液;用水將蛋白標準品稀釋成0.5 mg/mL;將工作液、蛋白標樣及水按照要求加樣到96孔酶標板中,混勻,37℃放置30 min,冷卻至室溫,在酶標儀(Biotek ELX808IU-PC)中測定562 nm吸光值,測得吸光值繪制標準曲線。將20 μL、10倍稀釋的蛋白樣品加到酶標板的樣品孔中,再加入BCA工作液200 μL定量后根據(jù)標準曲線算得樣品蛋白濃度。

1.5SDS-PAGE電泳檢測

應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方法檢測絲蛋白的提取情況及分子量范圍。配制5%濃縮膠和10%分離膠,加樣10 μL,對最終提取的絲蛋白進行電泳分離。電泳時濃縮膠電流為10 mA,進入分離膠后為20 mA,當溴酚藍指示劑距分離膠底部1 cm處時,電泳結束。電泳結束后固定2 h(固定液:40 mL無水乙醇,10 mL醋酸,50 mL H2O,混勻);之后分別用70%無水乙醇漂洗2次,水洗1次,20 min/次;0.02% Na2S2O3敏化1 min;水洗3次,20 s/次;硝酸銀染色(染色液:0.4 g AgNO3,20 μL甲醛,100 mL H2O),顯色(顯色液:2 g Na2CO3,10 μL 0.5% Na2S2O3,50 μL甲醛,100 mL H2O);終止(終止液:1 g甘氨酸,100 mL水)。染色結束后用透射高精度掃描儀對電泳凝膠進行掃描。

1.6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和SPSS 17.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溫度對絲蛋白提取的影響

如圖1所示,30℃條件下提取的蛋白濃度最低,第2~6 h內(nèi)蛋白濃度變化幅度較小,從第7 h開始逐漸升高,到第12 h濃度達到6.100 mg/mL;40℃條件下蛋白濃度在12 h內(nèi)變化不明顯,前8 h內(nèi)和50℃條件下提取的蛋白濃度差異較小,從第8 h開始50℃條件下提取的蛋白濃度較40℃高;60℃條件下提取的蛋白濃度在各個時間點都為4個溫度條件下最高,且每小時濃度增大的幅度也較其它3個溫度大,溶解第1 h 蛋白濃度為4.122 mg/mL,已達到30℃條件下第6 h時的濃度,第12 h濃度達到10.257 mg/mL。表明相同時間內(nèi)隨著溶解溫度升高提取的蛋白濃度增大,其中60℃條件下提取的蛋白濃度最高。

2.2SDS-PAGE凝膠電泳檢測

SDS-PAGE檢測溶解12 h后提取的絲蛋白,結果如圖2所示。琥珀蠶絲蛋白連續(xù)分布在整條泳道中,并主要集中在30 kD以上,4個泳道中都能看到在30 kD附近有一條明顯的條帶,95 kD以上的蛋白更加集中并有大量蛋白滯留在膠孔中。為更加清楚地看到分子量較大的絲蛋白的分布,降低分離膠濃度并延長跑膠時間,圖2B結果顯示,絲蛋白連續(xù)分布在泳道中,主要集中在95 kD以上,且在230 kD處有一條明顯的條帶。從圖2可見4組試驗提取的絲蛋白其蛋白條帶無明顯差異,表明隨著溫度升高,得到的琥珀蠶絲蛋白并沒有發(fā)生明顯降解。因此,本試驗所設置的4個試驗條件提取琥珀蠶絲蛋白都是可行的。

2.3超聲及振蕩處理對提取絲蛋白的影響

通過以上試驗可知,不同溫度提取的絲蛋白濃度存在差異, 60℃條件下提取的絲蛋白濃度最高,且通過檢測發(fā)現(xiàn)在60℃高溫條件下提取的絲蛋白并無明顯降解。為進一步提高絲蛋白的提取效率,本試驗在60℃且保持相同溶劑濃度、浴比條件下分別增加53 kHZ(500 W)超聲及振蕩處理,每隔1 h測定溶解液的蛋白濃度。結果(圖3)顯示,增加超聲和振蕩處理后,蛋白濃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大,且超聲處理的效果更加明顯。增加超聲處理后第1 h的濃度為6.081 mg/mL,已超過無超聲處理第3 h的濃度;第8 h的濃度為10.536 mg/mL,已超過無超聲處理組第12 h時的濃度;第12 h的濃度達到14.552 mg/mL,是o超聲處理組的1.42倍。說明,增加超聲處理能夠提高蛋白的溶解效率。另外,對增加超聲和振蕩處理后提取的絲蛋白進行電泳檢測,結果(圖4)顯示,其電泳條帶沒有明顯變化,這表明隨著溶解條件的加劇,得到的絲蛋白濃度增大但無明顯降解,說明可通過增加超聲處理來提高絲蛋白的提取效率。

2.4琥珀Q繭殼的溶解率

不同處理條件下溶解12 h后繭殼的溶解率結果(表1)顯示,在30~60℃溫度條件下溶解12 h繭殼的溶解率分別達到5.29%、6.82%、7.71%、8.91%,且隨著溶解溫度的升高溶解率增大,但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在60℃條件下增加振蕩處理12 h后其溶解率提高到11.72%,但與60℃溫度處理差異不顯著。在60℃條件下增加超聲處理12 h之后其溶解率提高到16.93%,顯著高于其它處理。溫度升高有利于琥珀繭殼的溶解,超聲和振蕩能提高溶劑在繭殼中的擴散,增加溶劑與繭殼的接觸從而增加繭殼的溶解效率,且超聲處理下效果更好。

討論與結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LiSCN水溶液能溶解部分琥珀蠶絲蛋白,通過提高溫度及增加超聲能提高溶液在繭殼中的擴散速度,從而提高繭殼的溶解度。

大蠶蛾科野蠶的絲素蛋白僅由絲素重鏈fib-H及多聚丙氨酸形成二聚體,而不含絲素輕鏈(fib-L)及P25蛋白[18]。Adarsh等[19]研究結果顯示,琥珀蠶fib-H基因編碼230 kD的絲素蛋白。絲素重鏈蛋白是琥珀蠶絲蛋白中最重要的蛋白質(zhì),SDS-PAGE凝膠電泳檢測顯示,230 kD附近有一條明顯的條帶,推測為琥珀蠶絲素重鏈(Aafib-H)蛋白,說明本試驗方法可以提取到琥珀蠶絲素重鏈蛋白。

提取時間較長,絲蛋白之間的次級鍵如氫鍵、疏水鍵、二硫鍵等容易被破壞,所以在提取過程溫度過高、條件太激烈時都有可能引起絲蛋白降解。從圖2和圖4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條件下提取的絲蛋白其蛋白條帶差異不明顯,說明在本試驗設置的條件下絲蛋白間的共價鍵、次級鍵沒有被明顯破環(huán),蛋白沒有明顯降解。

綜上所述,LiSCN水溶液提取琥珀蠶絲蛋白的方法可行,且在60℃、53 kHZ(500 W)超聲條件下溶解效率最高,溶解12 h后絲蛋白濃度達到14.552 mg/mL,溶解效率為16.93%,提取的絲蛋白質(zhì)量可滿足普通實驗需要。

參考文獻:

[1]Minoura N, Aiba S, Higuchi M,et al. Attachment and growth of fibroblast cells on silk fibroin[J]. Biochemical &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1995, 208(2): 511-516.

[2]Gotoh Y, Tsukada M, Minoura N. Effect of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the arginyl residue in Bombyx mori silk fibroin on the attachment and growth of fibroblast cells[J].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1998, 39(3): 351-357.

[3]Inouye K, Kurokawa M, Nishikawa S,et al. Use of Bombyx mori silk fibroin as a substratum for cultivation of animal cells[J]. Journal of Biochemical & Biophysical Methods, 1998, 37(3): 159-164.

[4]Sofia S, Mccarthy M B, Gronowicz G,et al.Functionalized silk-based biomaterials for bone formation[J].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2001, 54(1): 139-148.

[5]Altman G H, Diaz F, Jakuba C,et al.Silk-based biomaterials[J]. Biomaterials, 2003, 24(3): 401-416.

[6]Chiarini A, Petrini P, Bozzini S,et al. Silk fibroin/poly(carbonate)-urethane as a substrate for cell growth: in vitro interactions with human cells[J]. Biomaterials, 2003, 24(5): 789-799.

[7]Dal P I, Petrini P, Chiarin A,et al.Silk fibroin-coated three-dimensional polyurethane scaffold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interactions with normal human fibroblasts[J]. Tissue Engineering, 2003, 9(6): 1113-1121.

[8]Sen K, Murugesh B K. Studies on Indian silk. I. Macrocharacterization and analysis of amino acid composi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4, 92(2): 1080-1097.

[9]Lucas F, Shaw J T B, Smith S G. Comparative studies of fibroins : I. Th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various fibroins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relation to their crystal structure and taxonomy[J].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1960, 2(6): 339.

[10]Goujon N, Rajkhowa R, Wang X,et al. Effect of solvent on ionic liquid dissolved regenerated Antheraea assamensis silk fibroin[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3, 128(6):4411-4416.

[11]Kar S, Talukdar S, Pal S. Silk gland fibroin from Indian muga silkworm Antheraea assama as potential biomaterial[J].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2013, 10(4): 200-210.

[12]Freddi G, Gotoh Y, Mori T,et al. Chemical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ntheraea assama silk[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994, 52(6): 775-781.

[13]Pierschbacher M D, Ruoslahti E. Cell attachment activity of fibronectin can be duplicated by small synthetic fragments of the molecule[J]. Nature, 1984, 309: 30-33.

[14]Kasoju N, Bora U. Antheraea assama silk fibroin-based functional scaffold with enhanced blood compatibility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J].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0, 12(5): 139-147.

[15]Oyama F, Mizuno S, Shimura K. Studies on immunological properties of fibroin heavy and light chains[J].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1984, 96(6): 1689-1694.

[16]Wadbua P, Promdonkoy B, Maensiri S,et al.Different properties of electrospun fibrous scaffolds of separated heavy-chain and light-chain fibroins of Bombyx mori[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0, 46(5): 493-501.

[17]Tao W, Li M, Zhao C.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regenerated Antheraea pernyi silk fibroin in aqueous solu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07, 40(5): 472-478.

第2篇:李白的四言詩范文

一音韻美

詩歌本來就是是一種具有音韻節(jié)奏的語言文字,我國的古代詩歌,也素來講究音韻之美。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讀起來抑揚頓挫,聽起來韻味無窮,就是因為它具備了音韻之美。構成音韻美的方法豐富多彩,如句式(節(jié)奏)、平仄、押韻、重疊等。自先秦至漢魏六朝,古詩的節(jié)奏句式有它的一般特點,如在四言詩中,一般是一句兩頓的二二句式,如初中課文曹操的《觀滄?!分械脑娋?“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在五言詩中,一般是一句三頓的二二一或二一二句式,如陶淵明《飲酒》中的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等等,這種句式和節(jié)奏就形成了一種抑揚頓挫的音韻美[3]。而在近體詩中,由于漢字四聲的發(fā)現(xiàn),平仄交錯產(chǎn)生了一種特別悅耳的音調(diào)效果,所以近體詩又稱格律詩。五言或七言格律詩的句式與古體詩節(jié)奏句式基本相同,最大的區(qū)別是詞語平仄交錯。如龔自珍《己亥雜詩》中“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樣的平仄既要對仗,押韻也有嚴格的限制,形成一種獨特的音韻美。古代詩歌基本押韻,如漢樂府民歌《木蘭詩》,文中押韻之處極多,使得整首詩有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音韻美。除詩之外,詞作為詩歌中的一個重要分支,音韻美自然不在話下,李清照的《醉花陰》詞首“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就鮮明地體現(xiàn)了疊字形成的音韻美。

二意境美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范疇。對于意境的研究與探討一直以來都是眾說紛紜,童慶炳先生在《文藝理論教程》一書中對其作了如下界定:“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現(xiàn)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tǒng)及其所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可見文學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虛實相生、韻味無窮的特點[4]。根據(jù)這些特點,在中學語文教材的古代詩歌中也能找到詩歌獨特的意境美。具有代表性的如高中語文教材中柳永的詞,柳永作為婉約派的代表作家,其詞風纏綿悱惻,哀婉凄美,已經(jīng)達到意境創(chuàng)造的最高境界,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如《雨霖鈴》創(chuàng)造的纏綿悱惻,哀婉凄美的意境;陶淵明的田園詩《飲酒》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淡泊的意境;蘇軾《明月幾時有》“起舞弄清影”般婉轉優(yōu)美的意境;李清照《醉花陰》中“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約凄清的意境;王維《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奇瑰麗的壯美意境等等。在這些詩歌的意境營造中,不能忽略詩歌的意象,意象是構成詩歌意境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詩歌中常用一種反復出現(xiàn)的意象來表達特定的情趣和意味,例如,古代詩歌中的月亮是思鄉(xiāng)的代名詞。詩中的月亮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詩人往往對月思親思友,借描述明月寄寓離愁別緒,思鄉(xiāng)之愁,如蘇軾的《明月幾時有》;又如草木的意象,詩人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姜夔的《揚州慢》中有“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的詞句,便是用野草的繁盛反襯如今揚州的荒涼。因為詩人選取特定的意象,創(chuàng)設了恰如其分的意境,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了詩歌的審美價值,因此給讀者以美的享受[5]。

三形象美

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是審美主體對客體的直觀感受。它主要是指人物形象,其次也包括社會的、自然的環(huán)境和景物。中學語文古代詩歌中的形象是豐富多彩的。詩歌中的形象美主要包括人物美和景物美。人物美主要表現(xiàn)在詩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這些形象既有詩人自指,也有詩人的想象創(chuàng)造。中學語文教材中常見的詩歌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如李白《蜀道難》中刻畫了一個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詩人自我形象;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展現(xiàn)出一個懷抱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陶淵明在《歸園田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中,刻畫了一個閑適悠然“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的隱者形象;柳永的《雨霖鈴》寫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后相思的綿綿情意,塑造了一個愛恨情長的藝術形象;《孔雀東南飛》中塑造了勤勞善良、美麗聰明的劉蘭芝和癡情軟弱的焦仲卿;《詩經(jīng)•氓》中可以看到一個堅強勇敢的女子形象;《離騷》中有不慕權貴、高潔傲岸、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等等。古代詩歌中的人物形象美主要體現(xiàn)在人物性格的完整和偉大。通過對這些人物形象的鑒賞,學生可以感受到不同人物形象的美,從而受到美的感染,有意識地發(fā)展美的思想和品德,形成美的個性。除了人物形象美,古代詩歌中所描寫的景與物也是美的。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描繪了一幅“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數(sh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邊地雪景;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描繪了一幅早春的西湖勝景,透出清新氣息,生意盎然;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描繪的是寧靜美好的農(nóng)村夏夜景色;曹操《觀滄?!分姓宫F(xiàn)的是“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的波濤浩淼的壯闊海景;李白的《渡荊門送別》中“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詩句,形象地描繪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后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這些景物美可以觸動學生的審美體驗,形成一種美感,獲得美的愉悅。中學語文古代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都蘊含著詩人們的情感,形象是情感的外衣,體會詩歌中的形象美能更好地把握詩歌中的情感美。

四情感美

“詩緣情”是我國古典美學關于詩歌審美本質(zhì)的一種理論概括,強調(diào)詩是作者感情的抒發(fā),古代詩歌的情感是詩歌的靈魂,情感美是詩美的內(nèi)容本質(zhì)。在優(yōu)秀的古代詩歌中,積極、蓬勃、昂揚的情感和感情基調(diào),激勵著學生永遠追求真、善、美,培養(yǎng)完整的、高尚的人格。

第3篇:李白的四言詩范文

關鍵詞:誦讀誦讀教學法

“誦讀”,也許是我們并不陌生的詞匯。那么“誦”究竟是怎么讀呢?如果追溯到許慎《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解釋的:“誦,諷也?!倍斡癫迷谧⒔庵羞@樣區(qū)別“誦”和“諷”:“倍文曰諷,以聲節(jié)之曰誦。倍同背,謂不開讀也。誦則非直倍文,又為吟詠以聲節(jié)之?!倍^吟詠,實際上是一種感情的抒發(fā)?!对?周南.關雎序》:“吟詠性情,以風其上?!笨追f達疏:“動言曰吟,長言曰詠。作詩必歌故言吟詠情性也。”綜上可以看出,“誦”應是一種寓情于聲,以聲傳情的表達形式。

在當今講求高節(jié)奏、高效率的語文課堂上,在不少老師眼里“誦”似乎就等同于背了,而對于它本應具有的傳情效果往往未給與足夠重視。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地流動時,知識才會成為一種信仰,成為學生主觀世界的一部分。”語文學科本來就具有鮮明的審美性。讓學生在文本中品味欣賞美,受到熏陶,培養(yǎng)良好的情感品質(zhì),都是語文教學的目標。被選入九義教材的這些古詩詞,正是一些歷代傳誦、長盛不衰的精品之作。語文新課程標準在“閱讀”部分的要求中明確指出:“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nèi)容?!币部梢钥闯觥罢b讀”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

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可以把以誦讀為主的教學方式稱為誦讀教學法。它并不是采用單一的朗讀訓練來達到背誦的目的,而是通過誦讀來帶動學生對詩詞意象的認識、對思想感情的領悟。教師講解詩詞內(nèi)容同時啟發(fā)學生誦讀,二者相互促進:一方面學生通過感知頭腦中的詩詞意境來思考如何表達;另一方面學生在自己誦讀的嘗試過程中不斷加深對詩詞內(nèi)涵的理解。古人常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闭f的就是這樣的道理。

一般來講,古詩詞誦讀教學應包括整體把握、細節(jié)品味、完整誦讀、課后鞏固四個階段。

一、整體把握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誦讀教學的常規(guī)工作,應在老師指導下主要由學生自主完成。涉及內(nèi)容應包括以下方面:

(1)詩詞作者、相關文學常識、注解以及字詞讀音。了解寫作背景,對于一首詩詞感情基調(diào)的確定非常重要。如教材中很多詩人的作品都創(chuàng)作于自己遭貶謫之后,情感上往往帶有憤懣、抑郁之意,這些在誦讀中應該有所體現(xiàn)。一些常見字詞的讀音辨析也很不容忽視。如“沉舟側畔千帆過”中的“沉(chén)和“忽復乘舟夢日邊”中的“乘(chéng)”。如果讀音上混淆了,對詩句意義理解也可能產(chǎn)生偏差。一些古音字或特定讀音的字詞也應重視,如“浩蕩離愁白日斜(xiá)”“將(qiāng)進酒”“阿(ē)房(páng)宮”等,以免鬧笑話。

(2)根據(jù)古詩詞一般停頓規(guī)律進行斷句。所謂古詩詞一般停頓規(guī)律指:四言詩,一般采用“2/2”停頓;五言詩,一般采用“2/3”停頓;七言詩,一般采用“2/2/3”停頓。對于個別長句,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可以理解成“四言+五言”的停頓形式。這些規(guī)律其實有一個原則,即不出現(xiàn)停頓點后半部分短于前半部分的情況,否則讀起來會很別扭。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古詩詞的常規(guī)停頓切勿刻意、明顯地去體現(xiàn),否則反而對詩詞本身的意境和流暢性構成嚴重損害。應做到“聲斷情不斷”。

(3)找出詩詞韻腳,了解平仄規(guī)律。押韻、平仄等規(guī)則都是古人為了讓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而制定。押韻不僅便於吟誦和記憶,更使作品具有節(jié)奏、聲調(diào)諧和之美。在律詩、絕句中一般只有一韻,找出韻腳比較容易。而樂府詩或宋詞中,則可能出現(xiàn)兩韻。轉韻往往意味著詩詞層次、情感上的變化。把握韻腳變化對誦讀很有意義,這在后文還將涉及到。同樣,詩詞中平仄這兩類聲調(diào)有規(guī)律地交錯出現(xiàn),就能使聲調(diào)變化多樣,不致單調(diào),念起來可以產(chǎn)生音律美。平,包括平聲;仄,包括上、去、入三聲,在現(xiàn)代漢語里,平,包括陰平、陽平;仄,包括上聲、去聲。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老師可以指導他們標出近體詩的平仄,逐漸認識了解其中一些規(guī)律,這樣的探索過程本身就不失為一種樂趣。

二、細節(jié)品味

同學們在完成了上述一系列工作后,將在老師的帶領下,對詩詞逐句進行細節(jié)的品味。這是誦讀教學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多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精心設計問題,不斷引導學生走進詩詞中的情境,讓他們自己嘗試用最恰當?shù)恼b讀方式去表達情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真正走進詩詞。喚醒學生主體意識是教育界經(jīng)常的話題。在古詩詞誦讀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產(chǎn)生“我”即詩人、詩人即“我”的感覺。如學習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課時,教室窗外正好在刮風。這不正是一個創(chuàng)設情境的契機嗎?在預習之后,我便請一位同學站到窗邊感受了一會兒,然后讓他以第一人稱來介紹杜甫當時的情況。他想了想,這樣說到:“你們眼前的我,是一個衣衫破爛,瘦弱蒼白的老頭兒。誰能想到,這就是曾經(jīng)聞名全國的詩人杜甫?。∥液貌蝗菀讖陌彩分畞y的烽煙中茍且偷生,找到個落腳的地方,本以為可以就此安度晚年了,沒想到這一陣可惡的狂風……”他越說越動情,真的像是“進入角色”了———這不正是品味詩句情感的最好的開始嗎?良好的情境,需要老師敏銳的觀察,精心的設計。

(2)讓學生自己悟出“重讀點”所謂“重讀”,即在朗誦中加重語氣,增大音量,以強調(diào)所讀內(nèi)容。詩句中哪些詞語需強調(diào)?為什么強調(diào)?傳統(tǒng)的做法是老師直接把自己認為需重讀之處提出來,讓學生們照葫蘆畫瓢———毫無疑問,這是對學生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極大的抹殺。那么,如何讓學生自己“悟”呢?這就需要老師設計啟發(fā)式的問題了。如李白《行路難(其一)》中第一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我們可以設計幾個層次的問題:a.這一句表現(xiàn)的是什么場面?———宴會,b.這是一場怎么樣的宴會?———豪華、奢侈,c.如何能看出這場宴會的奢華呢?———“金”“玉”的容器,價值“十千”“萬錢”的酒菜。這三個問題,思路清晰,層次步步推進,也絕無“為難”學生和牽強附會之感。到了第三個問題,學生便能頓悟:哦,原來“金”“玉”“十”“萬”一重讀,就能強調(diào)這場盛宴的豪華了。

(3)找出詩詞中情感變化的“關鍵點”。前面已提到,在一些樂府詩和詞中,常常都有轉韻現(xiàn)象。同樣以李白《行路難(其一)》為例。這是一首情感變化跌宕起伏的詩作,讓學生們找出韻腳也并不難。我們發(fā)現(xiàn),前面四句一直是“ɑn”韻,到了五、六句忽轉為“ɑi”韻,這里一定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關鍵點”了。前四句,詩人異常壓抑,面對美食佳釀毫無食欲,內(nèi)心急切不安又無所適從,進退無路卻又想繼續(xù)求索———從整體上看,前面部分都是沉抑的,而在反復的“行路難”詠嘆之后,一句“今安在?”則像是對前面“冰塞川”“雪滿山”痛苦迷惘的宣泄,詩人已不是簡單發(fā)問“我在哪里?”而更像是控訴:“我能往哪里走?”這樣最后一句的豪言壯語便呼之欲出了。在誦讀教學中,這樣的“點”很重要。學生一旦用轉韻的規(guī)律找到這樣的“點”,便能擁有一份成就感,對詩詞的投入便又自然多了一分,前后部分的誦讀自然也能更有意識地表現(xiàn)出感情的變化了。這樣的“獎勵”正是學生自己給自己的。

(4)可配合表情動作來體會感情在詩歌朗誦時,適當加上點肢體語言也是讓學生“進入角色”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說是借鑒和微縮了舞臺劇的表演形式。有時,一些難以言傳的微妙情感卻能用表情、動作入木三分地“表演”出來。如趙師秀《約客》中“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一句,表現(xiàn)對遲遲未到友人的等待。我便嘗試讓同學們一邊做動作一邊朗誦。有一位同學是這樣表演的:他微皺眉頭,半閉雙眼,一邊不緊不慢地敲擊著手中的筆,口中念念有詞似昏睡狀,忽然筆失手落地,他方才做出驚醒的表情,俯身往桌下尋找。這是多么精彩的表演!把久等未到那種疲憊、昏昏欲睡的感覺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那么昏昏欲睡的狀態(tài)怎么用誦讀表現(xiàn)呢?我讓同學們繼續(xù)討論和嘗試。這樣的方法可以讓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同學們也感到有所收獲?!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詩歌朗誦的方法又為何不能多彩多姿呢?

(5)詩詞結尾句可酌情適當放緩語速,拖長音節(jié)在審美活動中,“延留”是指對古詩詞的接受進入階段后的一種心理延續(xù)和留存。是詩詞中的美感繼續(xù)留存于腦里并使其不斷回味的狀態(tài)。這種“延留”如果從誦讀的角度去表現(xiàn),最好的方式便是對結尾一句適當進行一定的處理??煞啪徴Z速,并將最后一個音節(jié)稍稍延長,達到“余音繞梁”的效果。如崔顥《黃鶴樓》末句“煙波江上使人愁”就適合這樣表現(xiàn)。教學時,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如何處理;哪些詩適合這樣表現(xiàn),哪些不適合。老師并不需要給學生一個“標準答案”,而是讓學生在這樣的思考和嘗試中不自覺地加深了對詩詞內(nèi)涵的領悟。

三、完整誦讀

對詩詞作品進行完整地誦讀,不僅能讓學生們對詩詞內(nèi)容情境的理解進一步加深,而且能促使他們形成更加完整的全局感受。在整個誦讀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會比較明顯。一方面,每個學生對詩句感悟的程度和角度都不盡相同;另一方面,每個學生的誦讀表現(xiàn)能力也有很大差異。因此,一味地讓學生們反復齊讀意義不大,缺少了一種層次上的推進。那么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讓全體同學的誦讀效果達到理想的水平?具體的方法肯定是多樣的。這里有一種“過渡法”的思路———即由個人誦讀逐漸過渡到全體齊讀。

四、課后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