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理療的治療作用范文

理療的治療作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理療的治療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理療的治療作用

第1篇:理療的治療作用范文

關鍵詞:推拿、理療、慢性附件炎

1 概述

附件炎是盆腔炎癥發(fā)展過程中最常見的類型,是多發(fā)的婦科炎癥之一。

除機體免疫功能外,女性生殖道在解剖生理上比較完善的自然防御屏障及局部免疫機能,增強了對感染的防御能力。外陰,陰道、子宮頸的自然防御功能,育齡婦女子宮內膜的周期性剝落,輸卵管粘膜上皮的纖毛向子宮腔方向擺動以及輸卵管的蠕動,均可阻止病原體的侵入。但是由于輸卵管腹膜腔口直接開向腹膜腔,因此,腹膜腔可間接與外界交通,經由陰道、子宮、輸卵管來的上行性感染,均可導致女性附件炎癥發(fā)生。附件炎的病源體有兩個來源:陰道常駐條件致病菌和外源性病原體。主要引起炎癥的病原體有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

本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筆者多接診慢性附件炎患者。

2 臨床表現(xiàn)

2.1 由于慢性炎癥形成疤痕粘連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勞累、月經前后加劇。

2.2 由于盆腔充血,常有月經提前,經期延長、經量增多,痛經等月經不調癥狀。

2.3 白帶增多,多為黃白色粘液狀,有時為膿性或水樣血性。

2.4 輸卵管粘連時可致不孕。

2.5 有時可有低熱、易感疲乏,病程時間較長時,部分患者可有神經衰弱癥狀,周身不適,失眠等。

3 診斷要點

3.1 有急性附件炎病史。

3.2 小腹部一側或兩側可觸及包塊、條索狀物或有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等不適感。

3.3 小腹部觸壓可聽到積水聲。

3.4 盆腔B超檢查可發(fā)現(xiàn)盆腔包塊及盆腔積液。

3.5 診斷困難時,借助腹腔鏡檢查。

4 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急性闌尾炎、異位妊娠、卵巢囊腫蒂扭轉、黃體破裂、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鑒別。

5 臨床資料

5.1 納入標準:.①下腹部及腰部疼痛不適三個月以上者。

②月經不調,白帶增多者。

③B超顯象盆腔包塊和盆腔積液者。

④伴有全身不適癥狀三個月以上者。

5.2 排除標準:①急性發(fā)作、伴有高熱,寒戰(zhàn)、休克者。

②患者盆腔結核者。

③盆腔腫瘤及膿毒血癥者。

④孕婦。

5.3 病歷分組:①推拿理療組(治療組)、32例、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一年,平均病程6個月。

②針灸、穴注組(對照組)、31例、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1個月,平均病程5個月。

6 治療方法

6.1 治療組

6.1.1 推拿治療:

患者俯臥位,醫(yī)者站一側

⑴ 直推患者腰骶兩側。

⑵ 掌揉腰骶兩側至臀部。

⑶ 拇指撥兩側骶脊肌至骶骨。

⑷ 點揉肝俞、脾俞、腎俞、大腸俞及次穴,各1~2分鐘。

⑸ 拇指理骶脊肌。

⑹ 拳滾背腰部。

⑺ 掌擦腰骶部八穴,以透熱為度。

⑻ 雙掌在命門及八穴,施振法3~5分鐘。

⑼ 直推、分推,輕揉腰骶部。

患者仰臥位,醫(yī)者站一側。

⑴ 掌推腹部正中線及小腹兩側。

⑵ 掌摩腹部。

⑶ 以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揉壓腹部。

⑷ 拳滾腹部。

⑸ 拿揉腹直肌。

⑹ 輕撥腹直肌及腹股溝內條索。

⑺ 側掌輕叩下腹部。

⑻ 以腹部正中線為中線,將下腹部分成五條線,在腹部正中線點揉中脘至中極。第一側線點揉天樞至氣沖。第二側線點揉大橫經腹結斜向內至子宮。

⑼ 按揉帶脈穴及腹股溝內阿是穴。

⑽ 掌擦兩側腹股溝及下腹。

⑾ 掌振法于下腹及腹股溝。

⑿ 輕滾腹股溝。

⒀ 輕揉腹部,分推下腹部。

⒁ 按揉血海,陰陵泉,三陰交。

⒂ 配合下肢放松手法,結束治療。

6.1.2 物理療法:

取雪蓮濃縮液敷于下腹,腹股溝及腰骶部采用離子導入交替進行,每次30~40分鐘。

推拿、理療相結合,每日一次,每10天為一個療程。

6.2 對照組

6.2.1 針炙療法

⑴ 毫針法:

主方:帶脈、中級、三陰交、隨癥加減:足三里、氣海、關元、腎俞、次、照海、陰陵泉、行間。諸穴隨癥選用,留針20~30分鐘,用平補平瀉手法,每日一次,十日為一個療程。

6.2.2穴注:

氣海、中極、子宮、血海、足三里、三陰交、選用黃芪或雪蓮注射液、每穴1毫升,每次2個穴位,每日一次,十日為一個療程。

7 療效分析

7.1 療效判斷標準

①治愈:局部及全身癥狀消失,B超顯象無包塊,無積液。

②顯效:局部疼痛及全身乏力消失,B超顯象積液減少。

③有效:全身乏力消失,局部疼痛減輕,按壓下腹部及腹股溝可聽到輕微水聲。

④無效:全身反應稍有減輕,局部疼痛存在,B超顯象包塊,積液存在。

7.2 療效評定結果。

治療組:最長3個療程,最短1個療程,平均2個療程。

對照組:最長3個療程,最短2個療程,平均2.5個療程。

經統(tǒng)計學分析,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附表如下:

8 討論:

附件炎是盆腔炎癥中最常見,最多的類型之一。按其發(fā)病過程與范圍,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附件炎可引起彌漫性腹膜炎,敗血癥以致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后果。慢性炎癥由于久治不愈,反復發(fā)作,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

急性附件炎多就診于婦科,筆者治療以慢性附件炎為主。接診患者多為腰部及下腹部不適,經進一步檢查下腹部及腹股溝有明顯壓痛、反跳痛、積水聲,借助B超可確診為附件炎。我們采取腰部,腹部相結合;局部,全身相結合;推拿理療相結合的“三結合”的治療方法。

推拿手法的外力作用,使腰背部肌肉筋膜松弛,緩解腹肌緊張,剌激交感神經,使腔內平滑肌張力降低。手法中取擦法,以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抑制炎性滲出。推法可加速靜脈回流,祛淤消腫,提高肌肉的興奮性。振法最關鍵的是緩解深層肌肉緊張,松弛子宮闊韌帶。促進淋巴回流,解除炎性粘連。

施術中所選穴位,具有補益腎氣,溫暖下焦,清熱解毒,利濕止痛之功效。結合物理療法,可促進盆腔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組織營養(yǎng)狀態(tài),提高新陳代謝,利于炎癥的吸收和消散。

治療期間患者應勞逸結合,勿食辛辣,心情舒暢,講究衛(wèi)生,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增加營養(yǎng),提高機體抵抗力。

參考文獻:

(1)樂杰主編、《婦產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

第2篇:理療的治療作用范文

關鍵詞:呼吸機;呼吸衰竭;心理反應;康復

        隨著氣道管理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應用呼吸機機械通氣的病例越來越多,而機械通氣中患者的心理問題逐漸引起了廣大醫(yī)護人員的關注。在機械通氣患者中,開始接受治療的患者,由于上機后引起不適及不熟悉此類治療,存在緊張、憂慮,隨著療程的延長,患者對治療不再感到緊張,但對自己的自主呼吸能力產生懷疑,開始依賴呼吸機,對未來產生了絕望。如果處理不妥,不僅脫機困難,而且容易產生并發(fā)癥。因此,醫(yī)護人員了解患者的心態(tài)和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對病人施以心理輔導治療對病人的康復是非常重要的。

        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1 0月,我科通過對38名機械通氣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38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通氣時間最長125天,最短l小時20分鐘。我們從每位上呼吸機的患者動作、表情、情緒等外顯性行為觀察分析,并通過病例資料以及與患者家屬交談等了解情況,采用相應的心理輔導治療。

        1.1觀察病人外顯行為,分析病人心理反應:進行呼吸機輔助通氣的患者有相當部分為意識尚存的重癥患者,在治療期間,面對死亡的威脅,創(chuàng)傷的痛苦,溝通障礙及高額醫(yī)療費用等應激原的刺激,促使患者產生一系列的創(chuàng)傷痛,強迫、抑郁、焦慮、恐怖,因此細致的觀察機械通氣病人的外顯行為,肢體動作、情緒變化等行為,有助于全面分析其心理特點[1,2]。

        具體措施包括:允許家屬做多次探訪;同時要求醫(yī)護人員對病人進行親情化的查房及細致入微的護理,減輕病人的抵觸心理;對不愿與醫(yī)護人員溝通的病人,針對不同病人的病情及心理對床位醫(yī)生及責任護士作以調整,不生搬硬套固定的分配原則。通過上述的做法,能更細致獲得病人的心理特點,從而綜合分析、歸納、對不同病人作出個性化的心理疏通方式,提高病人上機的配合率及脫機率。

        1.2掌握病人心理動態(tài),增強醫(yī)患溝通質量: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的病人有相當部分住院超過一個月以上,醫(yī)護患溝通是心理輔助治療的重點。長期住院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不同于普通的病人,他們對精神及軀體不適感的閾值明顯低于普通病人,心理動態(tài)的波動幅度又明顯高于普通病人[3],因此,醫(yī)護人員應關心、體貼、尊重、理解患者,對患者的身心應有全面的了解。著重于與患者進行感情交流與語言溝通。良好的溝通可減輕病人的不良心理反應。大部分患者都擔心不能撤機,其實自呼吸機問世以來,通過規(guī)范的使用,成功救治呼吸衰竭的比例逐年上升。針對這類患者,應多與患者溝通,幫助建立穩(wěn)定的情緒,鍛煉堅強的意志,增強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從而更好地跟醫(yī)生合作。人工氣道的建立,使患者失去了同外界進行語言交流的能力。這就很容易引起患者產生孤獨和抑郁。

第3篇:理療的治療作用范文

[關鍵詞] 惡性腫瘤;心理治療

[中圖分類號]R73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2(b)-017-03

癌癥目前是導致人類死亡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其發(fā)病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有關癌癥的治療盡管在手術、化學、放射治療等領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患者的心理健康還未引起的足夠的重視,在心理-社會干預方面的研究尤為滯后。根據(jù)國外文獻記載,34%~44%的癌癥患者有明顯的心理應激反應或心理障礙。目前已有研究確認癌癥是一種身心疾病[1]。癌癥的病因不明[2],國內外比較一致的觀點是:腫瘤是正常細胞長期在外因和內因作用下發(fā)生基因調控的質變,導致過度增殖的后果。本文基于心理因素與癌癥的密切關系,對心理療法在癌癥治療中的作用進行綜述。

1 心理因素與癌癥形成的關系

1.1 心理因素致癌的理論發(fā)展

關于心可以致病,祖國醫(yī)學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極其豐富的記載。《黃帝內經》中就指出情志的改變可以使人發(fā)病。“情志”即“七情”、“五志”。情志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其物質基礎的,古人認為人有五臟化五氣,以喜、怒、悲、憂、恐,稱為五志。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情志變化和臟腑密切相關。“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情志不遂久則導致氣機不暢,氣火內郁,痰濁內結,氣血凝滯,邪毒內著,雍滯經絡,聚而成徵積。所謂:“暴怒傷肝火上頭,肺病最怕添憂愁,思慮過度傷脾胃,驚恐傷腎尿自流,過喜氣緩心無主,真心劇痛命自休?!?/p>

近年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精神神經免疫學(psychoneuroimmunology,PNI)發(fā)展很快,它由三部分組成:精神、神經、免疫。這個領域所研究的正是人的心理狀態(tài)、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PNI的基本理論是:腦可以調節(jié)免疫功能,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可以因神經和生理的壓力而發(fā)生變化。神經系統(tǒng)可以釋放多種物質:如神經介質、神經激素和神經肽。這些介質可以和淋巴細胞上的受體直接發(fā)生作用,可改變免疫細胞,進而影響腫瘤形成[3]。

1.2 心理因素致癌的作用機制

心理社會因素促進癌癥的發(fā)生、發(fā)展顯然是通過心理生理學的途徑實現(xiàn)的,這條途徑就是心理-神經-內分泌免疫軸,心理應激主要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 (HPA)和交感神經系統(tǒng)(SNS)的調節(jié)免疫功能[8],調節(jié)的主要效應是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機體免疫功能的紊亂造成機體免疫監(jiān)視和免疫清除功能下降,使機體易發(fā)感染、自身免疫病和腫瘤等疾病[4]。此外還有生物節(jié)律[5]及阿片肽[6]、性激素[7]與腫瘤的產生也密切相關。

1.2.1 HPA軸調節(jié)途徑HPA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調控免疫應答的主要途徑之一。情緒(心理)應激區(qū)別于軀體應激的主要方面在于,心理應激主要通過間接途徑激活室旁核的CR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神經元分泌CRH[9]。應激后數(shù)分鐘CRH分泌被激活,進而促進ACT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就使腎上腺皮質激素隨之增加。

1.2.1.1 腎上腺皮質激素對腫瘤生長的直接促進作用Rowse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應激所致的皮質醇升高與腫瘤的生長有關,體外研究報道可的松能刺激瘤細胞生長。近年對糖皮質受體(GR)的研究進一步揭示糖皮質激素與腫瘤的關系,Schorr[11]研究發(fā)現(xiàn)糖皮質激素通過GR方式,劑量依賴激活高表達于乳腺癌細胞的抗凋亡基因bcl-xl。

1.2.1.2 腎上腺皮質激素對腫瘤生長的間接促進作用高濃度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幾乎對包括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等所有的免疫細胞都有抑制作用[12]。腎上腺皮質激素首先與淋巴細胞受體結合轉運進核內,與胞內的靶基因調控的特定序列結合,抑制NF-kappa B和其他核轉錄因子的表達,從而抑制免疫細胞的功能。另外腎上腺皮質激素還通過上述途徑抑制細胞黏附分子CD18、ICAM-1等在內皮上的表達,影響白細胞的釋放功能,進而抑制單核/巨噬細胞等效應細胞的功能。在抗腫瘤免疫中細胞免疫最重要,應激激素抑制了T淋巴細胞等效應細胞的功能,間接促進腫瘤生長。

1.2.2 SNS調節(jié)途徑應激激活交感神經系統(tǒng)后,從交感神經末梢和腎上腺髓質釋放的兒茶酚胺(CA,主要包括NE和E)同樣影響免疫功能[13]。作用的機制主要是通過腎上腺能受體和細胞因子途徑實現(xiàn)的。

人類淋巴樣細胞均表達β-腎上腺素能受體(β-AR),其中β2-AR是主要的受體亞型。免疫細胞上腎上腺素能受體表達的數(shù)目和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決定了不同的淋巴樣細胞存在明顯的異質性,即對兒茶酚胺刺激最敏感的是自然殺傷細胞(NK)(受體數(shù)目最多,敏感性最高),其次是細胞毒性T細胞(CTL)和單核細胞, Th (尤其Th2)細胞最弱。這與大多數(shù)研究應激時外周NK細胞活性降低相一致。輔T細胞分為Th1和Th2。Th1主要分泌IFN-y、IL-2和TNF-α等促炎分子,通過激活CTL、NK和巨噬細胞增強細胞免疫;Th2細胞主要分泌IL-4、IL-10、IL-13和IL-6等抗炎細胞因子,抑制活化的T細胞特別是Th1細胞進而抑制細胞免疫應答。體外研究顯示加入兒茶酚胺的外周白細胞產生的IL-2減少而IL-10增加,這使得Th1/Th2的比值向Th2移動;已證明平衡向Th2漂移的程度與腫瘤的發(fā)展相關,這也造成機體抗腫瘤的能力低下,使腫瘤易于逃避免疫監(jiān)視的原因[14]。

由此可見,心理社會因素啟動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與免疫系統(tǒng)環(huán)路,從而影響癌癥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2 心理支持在癌癥治療中的作用

2.1 心理特征對癌癥預后的影響

面對癌癥的患者我們可以大致分成三種類型:一種患者自知得了癌癥后從此一蹶不振,惶惶不可終日,拒絕積極的治療,且每況愈下,所以稱這類患者為“自殺型”。還有一種患者精神上很緊張,但在選擇治療方法上卻很盲目,不管中藥、西藥,正方、偏方都要試一試,試到最后不但病沒有治好,反而加重了。這種患者稱之為“自殘型”。真正清醒的患者或家屬,能夠冷靜選擇正確而有效的治療方法和藥品,不但病情好轉,而且生存質量也顯著提高,這樣的患者稱之為“自助型”,古人講:“自助者天助也”。

心理因素大體上可以歸結為個性特征、生活事件及應付事件能力三個方面[15]。心理學把人的性格分為A、B、C、D 4種主要類型,研究發(fā)現(xiàn)C型性格易患癌癥[1]。C型性格的人常??刂谱约海[藏情感,即不讓任何負性情緒表現(xiàn)出來。生活事件即人一生中的遭遇,它包括人際關系、婚姻家庭、學習工作等方面的問題。它是生活中的主要應激源,也是導致不健康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而應付事件能力即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實差別很大。當生活事件發(fā)生時,不同的人可有截然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沉著冷靜,而有的人則手忙腳亂;有的人表現(xiàn)堅毅剛強,而有的人則悲觀失望;有的人好鉆牛角尖、無事生非、自尋煩惱;有的人則表現(xiàn)得通情達理,寬宏大量這些截然不同的反應,實際上對機體產生著完全不同的影響。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屬英國皇家馬斯登醫(yī)院的M.Watson,她在20世紀80年代末完成了一項“癌癥患者情緒反應狀況”的研究(the mental adjustment to cancer,簡稱MAC)[3]。在皇家馬斯登醫(yī)院確診的癌癥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療前,首先進行情緒反應狀況的調查,即接受MAC量表的檢測,將患者的情緒反應狀況分成4組,最好的是積極樂觀組,最差的是悲觀絕望組。M.Watson長期追蹤觀察所有病例,5年后有趣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當年MAC測試為積極樂觀的一組病人,75%都活過了5年,而當年MAC測試為悲觀絕望的一組病人(即“自殺型”)卻只有25%活過了5年。結果說明癌癥患者的情緒反應狀況對預后影響極大。

2.2 心理治療方法的發(fā)展與實踐

其實,心理治療自古就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心理治療的國家之一。早在2000年前的中醫(yī)經典著作《內經?寶命全形論》中就指出:治病“一日治神,二日養(yǎng)身,三日知毒為真,四日制砭石大小,五日知臟腑血氣之診。五法俱立,各有所先?!庇缮峡梢姽湃酥尾∫哉{治心神為先,即所謂“一日治神”,古人還創(chuàng)立了一套心理治療的方法,情志相勝治療就是依據(jù)五行相勝的這種互相制約的關系,用一種情志去克服相應所勝的另一種情志,制約由后者過盛所產生的疾病,以達到治療和康復之目的。例如:恐勝喜,喜勝悲,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等。

30年前西德的科學家巴爾特魯斯博士對8 000例癌癥病人調查后發(fā)現(xiàn),患者得癌癥前1~2年大多數(shù)都出現(xiàn)過憂郁、焦慮、失望和難以解脫的情緒變化。這8 000例病人中的大多數(shù)病人其惡性腫瘤的臨床表現(xiàn)都發(fā)生在涉及失望、孤獨和其他沉重打擊和精神壓力頻繁發(fā)生的時候。美國的本松博士收集了近50年來腫瘤患者的資料,也得出相似的結論。從那時起運用心理學技術對癌癥進行治療開始顯露雛形。

近幾年,美國、英國、日本都在心理治療癌癥的實踐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其中英國皇家醫(yī)院曾經通過4 750名癌癥患者進行藥物和心理治療相結合。其中20%的患者獲得康復和基本康復,其余的患者也都較大程度地延長了生命。美國和日本在近幾年也大力推行藥物治療與心理技術相結合的治療方法。據(jù)美國專家統(tǒng)計,159名被醫(yī)院宣布活不到1年的癌癥患者,經過有針對性的心理學療法治療后,最短的患者活了20個月,有1/4的病人部分或全部恢復了健康[16]。

針對腫瘤患者的情況和類型不同,心理治療在形式上也不同,有認知療法[17]、行為療法[18]、支持-表達式療法[19]、暗示與催眠療法、音樂療法、健康教育、集體心理干預等心理干預方法,對癌癥患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闡明了心理干預在癌癥治療及康復中的重要性[20]。結合生物治療能更有效地抑制癌細胞生長,達到腫瘤自愈的最終目標。于君[21]對278例均經病理確診的住院患者采用隨機對照的方法,將全部患者分為心理干預組和對照組,從臨床觀察結果表明:干預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其整體生活質量、各種功能狀況、KPS評分反映的軀體功能狀況均得到改善,部分功能明顯提高,在部分癥狀緩解或減輕,尤其是各種情緒狀態(tài)都有明顯改善,改善的效果在治療后比治療中更加明顯。

3 問題與展望

雖說“帶瘤生存”的理念已為不少人接受,然而,幾乎所有的人還是談癌色變,即使是在病情穩(wěn)定、癥狀消失以后,某些患者仍是憂心忡忡、情緒低落,整個家庭籠罩在愁云慘霧之中。如此種種的不良心理反應時時啃噬著患者及其家屬的心靈,使他們無法走出癌癥的陰影,直接降低了醫(yī)療效果。面對癌魔,拼的不僅僅是財力和體力,更重要的是要拼心理。由此可見心理研究理論成果與社會的普遍需求相結合,通過各種途徑創(chuàng)造和諧、樂觀的醫(yī)療氛圍,向癌癥患者及家屬傳授行之有效的科學的心理調適技巧與方法是多么地重要。對癌癥的治療應當強調整體治療,既要注重軀體的治療,又不可忽視心理支持,對癌癥患者加強心理治療可使其消除不良心理反應,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療,對維持器官系統(tǒng)正常功能和心理平衡,增強應激能力和免疫力,提高生存質量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F(xiàn)在心理支持已經成為癌癥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心理支持方面的研究還有待于完善[22],如研究方法需要(醫(yī)學、社會心理學、統(tǒng)計學等)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內容需要進一步拓展和深化,應包括醫(yī)護人員、患者、患者親屬和社會的成分;進一步挖掘中醫(yī)寶庫中有關的理論和見解,中醫(yī)文獻中對形(生理)、神(心理)關系有著深刻獨到的見解,用于指導實踐;另外研究成果的實踐運用需要積極推廣,做好預防癌癥從“心”開始。

[參考文獻]

[1]Greer S.Relationship between cancer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J].Psychosomatic Medicine,1994,14(7):277.

[2]孫燕.內科腫瘤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

[3]張宗衛(wèi).心理因素與癌癥[J].中國腫瘤,2006,15(11):711-713.

[4]楊寧波,吳愛勤.心理應激促發(fā)腫瘤的神經-內分泌-免疫分子機制研究進展[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6,3(33):162-164.

[5]Sephtona S,Spiegel D.Circadian disruption in cancer:a neuro-endocrine-immune pathway from stress to disease Brain[J].Behavior and Immunity,2003,17:321-328.

[6]Johnson TC,Kamilaris GP,Chrousos,et a1.Mechanisms of stress:A dynamic view of hormonal and behavioral omeostasis[J].Neurosci Biobehav Bev,1992,16:115-l30.

[7]Strange K,Kerr I,Andrews H,et a1.Psychosocial stressors and mammary tumor growth:an animal model[J].Neurtoxicology and Teratology,2002,22:89-102.

[8]于正洪,楊繼紅.心理因素與癌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轉歸[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30):137-139.

[9]James P,F(xiàn)igueiredo H.Central mechanisms of stress integration:hierarchical circuitry controlling hypothalarno-pituitary- adrenocortical responsiveness[J].Frontiers Neuroendocrinology,2003,24(15):151-181.

[10]Rowse GL,Bellward GD,Weinberg J,et a1.Endocrine mediation of psychological stressor effect on mouse mammary tumor growth[J].Cancer Lett,1992,65:85-93.

[11]Schorr K.Induction of hcl-xl express in mammary epithelial cell is glucocortioid-dependend but not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dependent[J].Cancer Res,2000,60(21):5950-5953.

[12]Slionakis M,Kontoyianni DP.Glucocorticoids and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J].The Lancet,2003,362(29):1828-l838.

[13]Moynihan JA.Mechanisms of stress-induced modulation of immunity[J].Behavior and Immunity,2003,17:11-16.

[14]王濟,顧立剛,彭桂英,等.束縛應激對sl80荷瘤小鼠Th1/Th2 型細胞因子及腫瘤生長的影響[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2003,19(6):525-527.

[15]Tomatis L.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mind:the involvement of psy- chological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factorial diseases[J].Eur J Cancer 2001,37(Suppl8):S148-S152.

[16]趙巖.心理治療對癌癥康復的作用[J].工企醫(yī)刊,2006,19(6):86-88.

[17]Kristi D G.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d cancer patients'quality of life:a meta-analysis of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components[J].Health Psychol,2003,22(2):210-219.

[18]Sloman R.Relaxation and imagery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control in community patients with advancedcancer[J].Cancer Nurs,2002,25(6):432-435.

[19]Pamei Ajg.Psychological support for women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3,81(suppl 1):103-110.

[20]楊海芹,劉春文.惡性腫瘤患者心理反應的相關因素及心理干預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6,21(22):79-81.

[21]于君.癌癥患者心理干預效果臨床觀察[J].遼寧醫(yī)學雜志,2006,2O(3):210-220.

第4篇:理療的治療作用范文

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預防心理問題的根本途徑。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是預防與解決心理問題的重要方式。美術作為一門藝術類課程,具有良好的表達性與心理性,以美術為媒介的心理輔導與心理治療作為人類較早發(fā)現(xiàn)的一種促進心理健康的手段,早已被證實并應用。重視美術教育對普通大學生心理的優(yōu)化與治療作用、正確認識并充分發(fā)揮美術教育對普通大學生心理的優(yōu)化與治療作用,是當前美術教育發(fā)展的新視角,也是高校美術教師或教研者面臨的新任務與新挑戰(zhàn)。

一、美術教育與美術心理治療的關系

人類對美術心理治療的探究已有較長的歷史,在這段發(fā)展史中,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對于美術治療的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他認為正是通過圖像,人類的體驗和心理生活的最基本方面才得以表達。美術創(chuàng)作是通向心理察覺的重要途徑,美術教育就是對心理進行優(yōu)化與治療的重要方式。

心理治療關注的焦點是個人的精神生活,美術作為一種情感表達的工具,恰恰能反映出人們內在的、潛意識的、精神上的信息與內容。一般說來,人們對用美術進行表達的心理防御感較低,容易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情緒使用美術的各種形式表達出來。在美術教育中對普通大學生的心理進行優(yōu)化與治療,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將內心隱蔽而壓抑的負面情緒極早的釋放出來,也可以使教師及時捕捉學生的內心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及時給予相應的關注與開導。美術教育與美術心理治療的融合可以促進學生形成健康心理,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

二、美術教育對普通大學生心理有優(yōu)化與治療的作用

美術教育是教育層面中一個密不可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普通大學生,美術教育的任務不是要培養(yǎng)幾個藝術家,也不僅僅是傳授學生美術知識和技能,而是要通過美術教育使學生擁有高尚的道德素養(yǎng)與審美情操,成為身心健康的社會建設者。美術教育能夠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優(yōu)化與治療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它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鍛煉學生的意志、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等。

(一)美術教育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

情感在人的事業(yè)及發(fā)展中有時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良好穩(wěn)定的情感是認識活動的動力和調節(jié)器,情感教育在現(xiàn)代的教學中也顯得越來越重要。應試的學業(yè)、求職的競爭,讓學生們盲目地在分數(shù)與名次面前駐足,而不曾去體味那人間的真情冷暖。一位作家在書中提到:“那些為了考試考前三名、為了奪這個或那個比賽的冠軍所花費的汗水和淚水,恐怕灌溉不出一支心靈的花朵?!敝R的豐富正面臨著心靈的貧瘠,而美術教育在培養(yǎng)與灌溉學生情感方面卻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與潛力。美術教育不同于其他文化課程的教育,它不是理性的灌輸知識,而是感性的讓學生通過心靈去感悟與表達。在美術教育中教師可以利用情感的感染力與調節(jié)力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美術教育能夠奏響學生情感的和諧篇章。

(二)美術教育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

自信心是進取心的支柱,是有無獨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礎。自信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美國的心理學家詹姆斯曾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币虼耍玫娇隙ㄊ桥囵B(yǎng)學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徑。在美術課程的學習中,沒有那么多的對錯與束縛,學生能夠快樂自主的、沒有挫敗感的進行美術表現(xiàn),從而獲得更多肯定的贊賞與成功的喜悅。因此,美術教育可以讓學生通過隨意的發(fā)揮體驗快樂;通過自由的表達找到自我;通過作品的認可培養(yǎng)自信。

(三)美術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

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多彩的自然、繽紛的生活,那些真、善、美可曾被發(fā)現(xiàn)?神通的網絡、浩瀚的書海,那些假、惡、丑可曾被排斥?馬克思曾說過: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也就是說,要接收美的信息,必須具備起碼的審美條件。在美術教育中,教師通過美術欣賞與鑒賞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用審美的眼光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和事物。對于一棵果樹;如果專注于它的生長、營養(yǎng)、果實,那是實用的眼光,如果觀賞它的姿態(tài)、形狀、色彩,則是審美的眼光。美術教育正以它獨特的方式培養(yǎng)著學生的審美辨別力。正像魯迅先生所說:“美術可以輔翼道德,美術之目的,雖與道德不盡符,然其力足以淵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輔道德以為治?!?/p>

(四)美術教育能夠完善學生的個性

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曾經講:“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毙愿癖憩F(xiàn)在具體的個人身上即為個性。良好的個性是心理健康的堅實基礎,而不良的個性則是心理疾病的內部原因,個性的優(yōu)劣往往決定著一個人事業(yè)的成敗。個性是藝術的生命,有了它才能充滿生機,富有魅力。美術教育正是影響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課程之一,因為美術的學習不用生搬硬套那些固定的公式與法則,不會讓學生產生思維的定式,它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自己的個性特點。法國大文豪雨果說:“科學是我們,藝術是我?!笨茖W趨同,藝術存異,正是藝術生命之所在。對美術而言,失去個性,即意味著失去了生命。擁有個性化的美術教育是生靈活現(xiàn)的,美術的個性特征是美術學習中最珍貴的部分,美術教育能夠開啟學生施展個性和完善個性的大門。

(五)美術教育能夠緩解學生的壓力

美術教育有抒緒、緩解心理壓力的功能。馬克思有過這樣的論斷:“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與心理上的痛楚?!泵佬g是情感藝術,它通過優(yōu)美的形式感來調節(jié)情緒,它能減輕學生的思想壓力。在美術教育中,學生通過繪畫釋放自己的情感,通過手工制作體驗生活的樂趣,通過名畫賞析理解美、感受美,學生能在這一過程中感受藝術的魅力,并在潛移默化中以美的眼睛看待周圍的人與事。美術的課堂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并樂在其中。

三、在美術教育中對普通大學生心理進行優(yōu)化與治療的應用

美術作品作為一種既可直接又可含蓄的表達方式和一種自然的潛意識流露,除了它自身所擁有的美學特質外,往往具有心理上的重要意義,能透露出作者的真情實感。在美術教育中,教師應當抓住這種特點,給學生更多的自我創(chuàng)作空間,及時地從學生的繪畫作品中了解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這要求教師在美術教育中通過繪畫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通過指導美術創(chuàng)作促進學生心理的自我完善以及通過長期對學生作品的觀察分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優(yōu)化與治療。

(一)通過繪畫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

在美術教育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作畫時所選用的材料、學生畫作的構圖比例和主題素材等方面對學生的心理進行觀察與了解,其中通過繪畫色彩了解學生心理是一個重要方面。從色彩了解學生內心是以心理學中的色彩心理學為依據(jù)和基礎的,由于受到色彩的視覺刺激,而在思維方面產生對生活經驗和環(huán)境事物的聯(lián)想,這就是色彩的心理感覺。日常生活中各個領域所使用的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心理因素的影響,通過觀察學生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色彩使用,能了解學生大致的心理傾向。

第一,觀察學生繪畫色彩的色相。通過圖1這幅學生自由發(fā)揮的作品,教師了解到該生喜歡使用藍色、褐色和黑色這類偏冷色調的色彩,根據(jù)色彩心理學原理,大致可以判斷這個學生是偏內向、不活潑的性格。同樣的根據(jù)色彩心理學,我們還可以了解到樂于使用紅色的同學,性格傾向于激情澎湃、熱情開朗。樂于使用藍色的同學,思想深邃、沉著穩(wěn)重。樂于使用黃色的同學,性格溫和、不急不躁。樂于使用綠色的同學,積極向上、耐心寬容等。這種對學生性格的初步了解對教師把握學生心理、對學生進行心理優(yōu)化與治療有著重要的作用。

第二,觀察學生繪畫色彩的純度。除了通過學生繪畫作品中的色彩色相,教師還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畫作中的色彩純度對學生性格和心理做進一步的綜合分析。圖2為一幅學生自由發(fā)揮的作品,從中可以了解到該生喜歡在畫作中運用高純度大面積的單色塊進行繪畫,這類學生一般偏外向性格,有單純、活潑、急躁的個性;相反的,有些同學喜歡用較灰的低純度色彩進行繪畫,畫面缺乏生機,偏向消極,教師應對這類同學給予更多關注。

第三,觀察學生繪畫色彩的明度。豐富多彩的色彩表達也體現(xiàn)了大學生們多姿多彩的生活,明度高代表了光線足,是自信的體現(xiàn)。畫作中陽光照射下的水果與人物,都是學生內心開朗自信的表現(xiàn)。繽紛的花朵、明亮的房間,影射出了學生輕松自在的內心活動。例如上面兩幅學生作品,圖2的作品較圖1的更明亮歡快一些,這類明度強的畫作相較之那些畫面陰沉的,其作者心理也會更加明朗健康一些。

(二)通過指導加強學生的心理自我完善

繪畫心理干預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還可以使學生的形象、自尊和個性等得到自我完善。美術活動提供了一種非語言的表達和一種特別的溝通方式,能讓學生對心理進行自我優(yōu)化與治療。把美術教育應用于心理優(yōu)化與治療中,這種學生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可以緩和學生情緒上的沖突,有助于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成長。學生創(chuàng)作所完成的作品和學生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作品的一些聯(lián)想,對于維持學生個人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的平衡有極大的幫助。作為教師,通過美術教育讓學生進行心理自我完善,同樣可以像進行其他藝術教育一樣,運用一些技巧與方法。

例如,圖3是一個學生在自由創(chuàng)作中畫出的場景,自己呆坐在一個空間里,外面的人則正一起快樂地活動,她卻與外界隔絕。在美術教育中老師沒有忽略這種簡單的作品,通過對這位學生所描繪的這個場景了解到了她是一個內心膽怯、自閉、缺乏自信的學生。這時教師在對她的美術教育中,指導她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并給予一些鼓勵,讓她能在創(chuàng)作中得到自我滿足,并漸漸地愿意與人分享和交流,這樣就會在心理上給這位學生很大的支持與幫助。學生在這樣一種支持性關系的情境下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并在創(chuàng)作中思考與感受,同時運用想象并進行嘗試,這些都能夠促進學生個體的情感成長,提升學生的自尊,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漸漸地擺脫自己的心理障礙。這位同學就是通過這樣一種美術方式進行心理完善,從一個自閉、不愿意與人交流的學生轉變?yōu)橐粋€樂于交朋友、愿意與別人分享的人。

在美術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指示與引導提供給學生自我表現(xiàn)、自我溝通和自我成長的機會。當然,這不是一個短暫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也更多地需要根據(jù)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對學生心理進行捕捉與判斷,并給予合理的指示與引導。

(三)通過綜合分析促進學生形成健康心理

通過美術教育對學生心理進行優(yōu)化與治療,這種教育的過程、方式、內容和聯(lián)想都非常重要,因為每一方面都能反映出學生個人的人格發(fā)展、人格特征和潛意識,教師需要對其進行綜合的分析與判斷。這也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能只注重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作品,不能只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分析與了解,也不能只注重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進行的自我心理修復,而是要求教師把學生的創(chuàng)作作品以及在美術教育中對學生心理的疏導過程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同時,繪畫作品的表達不同于普通口頭的表達,繪畫作品的永久性特點更方便教師對學生的心理進行追蹤式和反思式的了解,能夠幫助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確立集中而連貫的分析與感受。

圖4是一個國外通過美術形式進行心理優(yōu)化與治療的案例。這是國外一位名叫布蘭達的女孩在接受美術心理優(yōu)化與治療的過程中所畫的一幅作品。布蘭達最初每天表現(xiàn)得十分焦慮,但通過檢查她沒有任何生理原因,隨后她接受了通過繪畫方式進行心理的優(yōu)化與治療。剛開始時,教師讓她回憶當她是孩子的時候是如何畫畫的,并營造了一個輕松的繪畫環(huán)境,幫助她緩和這種被期待去創(chuàng)作藝術品所產生的恐懼。經過一段時間,她的畫作漸漸地出現(xiàn)了很多主題,這其中包括了被羞辱、被拒絕,還表達出了許多沮喪與憤怒。教師通過對她所有作品的綜合分析,對她的心理進行了剖析。畫作中是布蘭達比較明顯地反映出其內心的感受畫作,表達了周圍人對她的輕視與不滿,并且看出這些感覺來源于她的男朋友、母親和姐姐。通過畫作,布蘭達開始表達而非壓抑自己的感受,也找到了她一直焦慮的原因。她通過這種美術的嘗試以及教師對她的開導,漸漸地形成了健康的心理。如同這個案例,教師可以通過美術作品長期對學生心理進行綜合的分析與指導,這樣能有效地通過美術教育的形式完善學生的心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營造輕松環(huán)境、多層面解讀畫作、對畫作進行長期綜合分析等一系列途徑展開對學生心理的優(yōu)化與治療活動。

四、結語

第5篇:理療的治療作用范文

但目前常用的換熱介質無法工作在這樣高的溫度區(qū)間:液態(tài)水即使加壓也會在 385℃達到臨界狀態(tài),改變其液態(tài)狀態(tài);而水蒸氣達到高溫時,又具有較高的反應活性,能夠與多種金屬發(fā)生化學反應,如反應堆常見的鋯水反應900℃;而一般常用的低熔點液態(tài)金屬換熱介質,如鈉鉀合金,水銀的沸點均低于900℃;而像鉛、鉛鉍合金的材料損傷效應又隨著溫度急劇增加,一般認為適用范圍最高也只有 480-550℃,而且核領域液態(tài)金屬一般需要配合較為復雜的成分調節(jié)系統(tǒng),控制其組份,增加了成本和設計難度。一般來說,高溫換熱系統(tǒng)常采用氣體,如高溫氣冷堆等使用的氦氣或二氧化碳,但氣體作為換熱介質存在體積比熱容低等問題,需要對設備加壓才能達到較大的換熱功率。

下表給出了幾種常見的換熱工質及其使用情況。熱量的傳遞有三種基本的途徑即對流、輻射、傳導。一般來說,傳導在固體的熱傳遞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對流的特性使得液體和氣體能夠有效的從熱源吸收熱量,并通過換熱器釋放熱量。目前在運行的反應堆仍然以水為最常見的換熱介質,少部分的反應堆采用了液態(tài)金屬和氣體,這些流體能夠以 102-105W/m2·K 的換熱系數(shù)對發(fā)熱單元進行冷卻,當沸騰發(fā)生時,甚至可以達到~106W/m2·K。在高溫的場合,熱輻射的作用就必須予以考慮,這一過程遵守蘭州Stephan-Boltzmann 定律,如果以換熱系數(shù)表示,這一換熱系數(shù)與溫度的 3 次方成正比。在流動的顆粒體系作為一種換熱介質工作時,顆粒體系的固體和作為其環(huán)境的氣體都參與了熱量傳遞的過程,三種熱傳遞機制都起到了相當程度的作用。

對于顆粒傳熱的關注從古羅馬時期就開始了,而較為現(xiàn)代的研究則可以追溯到麥克斯韋的時代,并隨著 20 世紀各種床反應器的普及而受到了日益增長的關注。在核能領域,不僅有上面提到的堆積球床靶和流化粉末靶,核裂變反應堆當中的球床反應堆,核聚變研究中的增殖包層,也都是以顆粒體系為基礎的。因此,相比于當前的換熱工質,顆粒體系有望在高溫換熱領域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2.2  顆粒體系的流動特點

顆粒系統(tǒng)能夠作為換熱介質使用是和顆粒材料獨特的力學特性和傳熱特性分不開的,顆粒系統(tǒng)獨特的流動特性允許顆粒材料使用機械、氣流方式進行輸送或者在重力的驅動作用下實現(xiàn)長距離的自發(fā)流動。

盡管顆粒能夠以類似流體的形式進行流動,在流動過程的描述中也借用了連續(xù)介質流體的一些概念,但總體來說,顆粒介質的流動和連續(xù)介質的流動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些不同有些對于顆粒作為換熱工質的工作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連續(xù)流體的流動是由于壓頭作為驅動力的存在而實現(xiàn)的。但顆粒作為一種非連續(xù)的多體非彈性耗散體系則不同。非連續(xù)的顆粒系統(tǒng)中的顆粒一旦脫離接觸,就不再有力的相互作用;而耗散體系則使得顆粒系統(tǒng)內的顆粒即使在良好接觸的作用下,也不能存在水一樣長距離的、各向同性的進行壓力波的傳遞。在豎直的高容器的底部開孔,流體流出的速度與流體整體形成的壓頭和開孔處的流體局部損失有關。但在實際中常見的粗糙較大的顆粒體系中則基本由開孔處的情況而決定,在堆積體足夠高、出口孔徑不大的情況下與堆積高度是無關的。這一特點最早由 Huber-Burnand(1829)記錄,之后又得到了多位研究者的發(fā)展。

其定量關系可以表示為:

式中的m,ρ,D,dp,θ,β 分別代表質量流量、密度、出口口徑、顆粒粒徑、出口處壁面角度和用于表示顆粒內部摩擦性質的摩擦角。這一獨特的流動特性使得顆粒在流動控制方面產生了局部影響的獨特性質。在一定區(qū)域的顆粒質量流量主要由這一特定區(qū)域的出口閥門決定。在后面的裝置實例中將會具體展示這一特性的作用。

粗糙顆粒對于壁面的法向壓力隨著深度的增加達到一個極值的性質最早是由 Roberts 在對谷倉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Janssen 進一步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給出了這一現(xiàn)象的物理解釋,因此這一現(xiàn)象一般稱為 Janssen 或者谷倉效應。這樣的性質使得即使大型的顆粒的儲存裝置也不需要為了防止側向擠壓造成的潰塌而進行專門加強。在散裂靶這樣需要采用高密度金屬的場合,在容器底部直接接觸液態(tài)金屬的容器壁,則不僅需要面對高密度液體的巨大流體液壓,還要面臨這樣環(huán)境中的材料損傷問題。而以顆粒體系作為靶材料則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容器底部由于這一作用導致的損壞風險。

第6篇:理療的治療作用范文

關鍵詞:利福平注射液肺結核臨床治療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2-0127-01

肺結核是一種由于結核分枝桿菌導致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疾病,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1]。為探討利福平注射液在肺結核治療中的作用。本文選取在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期間收治的肺結核患者8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44例和對照組44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抗結核治療,對照組給予利福平膠囊治療,觀察組給予利福平注射液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情況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F(xiàn)將臨床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文選取在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期間收治的肺結核患者8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44例和對照組44例,其中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齡最小的19歲,最大的56歲,平均年齡為(42.12±1.12)歲;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齡最小的20歲,最大的57歲,平均年齡為(41.89±1.21)歲。兩組患者在痰涂片檢查前結核桿菌檢查均呈陽性,X片檢查肺部均存在空洞,已排除妊娠、精神病、癲癇、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病例[2]。

1.2方法。

1.2.1對照組。常規(guī)抗結核治療基礎上給予利福平膠囊治療,每次0.45克,每天一次。

1.2.2觀察組。常規(guī)抗結核治療基礎上給予利福平注射液治療,每次0.6克利福平注射液加入生理鹽水中,每天一次[3]。

1.3臨床效果評價。觀察兩組治療后痰菌轉陰情況和X射線病灶吸收情況。顯著吸收:患者的病灶全部吸收;有效吸收:患者的病灶吸收大于原病灶的三分之一;無效吸收:患者的病灶吸收小于原病灶的三分之一,或者出現(xiàn)擴大。有效吸收率:(顯著吸收例數(shù)+有效吸收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痰菌轉陰:連續(xù)三個月進行痰菌檢查,連續(xù)三次均為陰性視為轉陰。痰菌轉陰率:痰菌轉陰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4]。

1.4統(tǒng)計學方法。將觀察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P

2結果

2.1痰菌轉陰率。觀察組1個月痰菌轉陰11例,3個月痰菌轉陰28例,痰菌轉陰率為88.64%;對照組1個月痰菌轉陰7例,3個月痰菌轉陰25例,痰菌轉陰率為72.73%。觀察組的痰菌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X2=25.31,P

3討論

利福平為一種常用抗結核藥物,經臨床觀察治療效果比較良好,在治療肺結核上具有良好的作用。利福平是一種從利福霉素B得到的半合成型抗生素??梢杂行б种萍毦鶧NA轉錄合成RNA,主要用于治療腸球菌感染和結核病等[5]。注射劑的效果更加可靠、迅速,不會受到食物、胃酸等因素的影響,可以更好的發(fā)揮臨床治療效果,在治療肺結核上具有效果迅速,作用部位有效濃度高的特點。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1個月痰菌轉陰11例,3個月痰菌轉陰28例,痰菌轉陰率為88.64%;對照組1個月痰菌轉陰7例,3個月痰菌轉陰25例,痰菌轉陰率為72.73%。觀察組的痰菌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X2=25.31,P

[1]王嘉楠.利福平注射液和利福平膠囊在肺結核治療中的對比研究[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1,20(11):803-804

[2]后金,楊燕,等.利福平注射液治療31例復治涂陽肺結核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07,12(12):1403-1403

[3]劉景陽,曲長春,劉國利,等.利福平注射液治療156例肺結核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08,13(4):506-507

第7篇:理療的治療作用范文

用法與用量:成人使用他巴唑的初始劑量為每次口服15~40毫克,每日服一次。甲亢患者用此劑量治療1~2個月后,隨著其甲狀腺功能的恢復,服用劑量可改為每次5~15毫克,每日服一次。由于該藥對已合成的甲狀腺素不起作用,故一般患者用該藥后無法立即見效,而是需要其體內已儲存的甲狀腺素適當消耗后,方可顯示其治療效果。該病患者甲亢癥狀的改善一般約需2~4周,而要想使其血中甲狀腺素的含量降至正常水平則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不良反應:用他巴唑治療甲亢,療效確切,不良反應相對較小。其最嚴重的不良反應是可導致使用者出現(xiàn)粒細胞缺乏癥。甲亢患者發(fā)生粒細胞缺乏癥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①甲狀腺素可以抑制造血系統(tǒng)的功能,尤以對白細胞的抑制最為明顯,②該藥對骨髓細胞的毒副作用,可造成粒細胞成熟障礙,產生幼稚粒細胞。一般40歲以上的該病患者使用他巴唑治療時,發(fā)生粒細胞缺乏的幾率較高,而青少年患者則不會發(fā)生這種情況,這可能與青少年骨髓增生相對活躍,對他巴唑的耐受性較強有關。粒細胞缺乏癥的危害在于可降低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使其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因此甲亢患者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犯而出現(xiàn)發(fā)熱、咽痛、咳嗽、乏力、頜下淋巴結腫脹、口腔潰瘍以及皮疹、肌肉和關節(jié)疼痛等癥狀。因此正在服用他巴唑的甲亢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如果出現(xiàn)上述癥狀,應視其為發(fā)生粒細胞缺乏癥的警報。臨床實驗證明,使用他巴唑導致粒細胞缺乏癥的發(fā)生率約為0.2%~2%,導致粒細胞缺乏癥出現(xiàn)的時間多集中于服用他巴唑治療的4~12周內,也可以說可導致粒細胞缺乏的危險階段是患者服用該藥后的最初1~3個月。長期服用該藥還可能導致肝損害,使患者出現(xiàn)膽汁淤積型黃疸和中毒性肝炎。

對于因服用他巴唑治療甲亢而引起的粒細胞缺乏癥在臨床上是可以治療的。當患者的白細胞總數(shù)降至4×109/升以下時應讓其立即停用他巴唑,并應對其進行隔離防護,同時使用大劑量的抗生素對其進行抗感染治療,必要時還可使用升白細胞藥,如利血生、鯊肝醇、維生素B4、惠爾血等。

盡管如此,甲亢患者在使用他巴唑時,仍需注意以下事項:

1.通常情況下應從小劑量開始服用,若患者出現(xiàn)了白細胞減少的情況,可改用對白細胞影響較小的丙硫氧嘧啶,同時應加用可使白細胞升高的升血胺、鯊肝醇等藥物。

2.甲亢患者服用他巴唑后的4~12周是其可能出現(xiàn)粒細胞缺乏癥的危險階段,在此期間患者應注意監(jiān)測自己粒細胞的數(shù)量,每周至少應復查1次,以便及早發(fā)現(xiàn)其可能出現(xiàn)的異常。

第8篇:理療的治療作用范文

音樂療法的作用

生理作用:音樂是由不同的性質的諧振組成從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振動,音樂可以人體內的呼吸、心率、脈搏、心律以及血壓等固有的振動頻率產生物理上的共振。這種共振主要是指物體固有的頻率與外界頻率的吻合而產生一種現(xiàn)象,當人體內的生理振動和音樂的震動相吻合時,人體內的各種性質的律動將會產生音樂中的共鳴,因此,人體對不同的音樂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音樂中不同旋律、速度以及音色、音調會讓人體產生共振,從而使人體內的器官協(xié)調一致,不僅可以有治療的作用,而且通過音樂,也可以提高人體的功能,從而消除或者改變威脅人體的機制。增加人體的免疫力功能1。并且通過國外進行研究證明,音樂可以激發(fā)人體內的生理反應,如呼吸減慢、心跳減慢、血壓降低以及皮膚的溫度升高、血管增加等等,促進人體內穩(wěn)態(tài)。從而減少人們焦慮、緊張,使身心得到放松。

心理作用:音樂的作用主要是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拍的不同或者變化,引起人類精神世界的魅力,音樂與醫(yī)學之間具有本質的關聯(lián),正是由于這種魅力對人體身心的作用和影響,可以調動人們的思維的想象、記憶、等各種因素,引起人們的共鳴,從而獲得宣泄和釋放,使人們積極的心情得到強化、從而消除人體內不良的情緒,解除人體心理緊張或者扭曲,從而起到自我治愈的機會。

音樂療法的臨床護理應用

音樂療法的方式:音樂療法的治療方式根據(jù)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分為主動性音樂治療方式和被動性音樂治療方法2種,主動行音樂治療方式主要是指患者積極參與到音樂的活動中,如聽音樂、唱歌、讀歌詞或者使用樂器等措施,被動性音樂治療臨床上又被稱為感受性音樂治療方法,感受性音樂治療主要是讓患者以傾聽為主,被動性音樂治療方法是國內外音樂治療中主要的治療方式?;颊咴谛蕾p音樂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音樂的旋律、和聲以及節(jié)奏等影響人體的神經系統(tǒng)。從而起到治療的效果2。

目前,國內已經在多個臨床中使用音樂治療方法,音樂治療在臨床護理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改善呼吸: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很多的患者都會伴有呼吸困難的癥狀,因此,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對患者進行音樂治療的護理措施,通過在臨床上對患者實施音樂治療之后,患者治療后的呼吸情況比治療前的治療呼吸困難以及緊張焦慮的癥狀有明顯的改善,通過音樂治療使患者的呼吸肌得到改善,起到護理的效果。②緩解疼痛:通過在臨床上采用音樂治療的方法,實踐證明,音樂對緩解患者的疼痛具有很大的幫助,并且臨床實踐已經用于多個科室,如兒科、婦產科、外科、牙科等等,特別是在婦產科,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音樂的旋律可以刺激產婦的腦垂體釋放內啡肽,從而可以有效起到緩解患者疼痛的效果,并且音樂可以幫助產婦分解疼痛的注意力,從而具有很好的護理效果。③減輕患者在化療的過程中引起的嘔吐、惡心等癥狀,在臨床化療的過程中,很多患者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是嘔吐和惡心等。嘔吐、惡心通常會造成患者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從而導致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不得不中止治療,通過臨床護理的過程中,采用音樂配合止吐藥治療患者在化療的過程中引起的嘔吐、惡心現(xiàn)象比單純的采用止吐藥具有顯著的效果,音樂療法是一種配合藥物治療止吐有效的輔助方法。④音樂治療在其他方面的應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通過巴赫音樂對肺感染患者進行治療,通過進行觀察患者在治療之后的內分泌情況、免疫力功能以及情緒,發(fā)現(xiàn)患者的心境狀態(tài)表、皮質醇、CD4+/CD8+、皮質醇/DHEA等體征有顯著的改變3。由此可見,音樂治療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在臨床上對精神病患者采用音樂治療臨床護理的措施,通過實踐證明。音樂療法臨床護理對精神病患者精神恢復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有關學者的分析,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對精神分裂癥的患者進行音樂治療能夠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促進精神恢復。

綜上所述,音樂療法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保持良好的心理,而且還可以促進患者的機體內器官的變化,對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好的效果,音樂治療將在臨床護理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淑,于海波,劉永鋒.音樂治療在臨床護理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8,14(7):929-933.

第9篇:理療的治療作用范文

[關鍵詞] 鈍性離斷傷;斷指再植術;失敗原因

[中圖分類號] R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6(a)-0086-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blunt finger amputation replant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in our hospital 50 cases of blunt finger severed trauma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tember 2015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nder a microscop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plantation of severed fingers and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Results Patients with replantation of severed fingers survived completely in 40 cases (80%), partially survived in 7 cases (14.0%) and failed in 3 patients (6.0%). The success rate was 94.0%.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eplantation in blunt finger disarticulation injury is feasible, thorough debridement, accurate kiss with repair blood vessels and nerve tissue,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

[Key words] Blunt Amputation; Replantation; Failure

手指離斷傷屬于嚴重的外傷,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致病率不斷增加,如果不能及時治療,不僅會造成手部功能障礙,還會損害心理健康[1]。伴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進步,斷指再植術得到有效應用,通過吻合損傷的血管和神經,來恢復正常的血運和手指功能。研究顯示,由于傷情重、手術難度大、并發(fā)癥多,約有10%的患者手術失敗[2]。該研究對該院50例患者進行研究,探討了手術方法和效果,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方便選取該院手足顯微外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手指鈍性離斷傷病例,共計患者50例。其中男性39例(78.0%),女性11例(22.0%);年齡位于20~64歲階段內,平均年齡為(38.4±2.5)歲。離斷手指:拇指18例、食指13例、中指11例、無名指5例、小指3例;致傷原因:機械絞傷28例、擠壓傷12例、撕裂傷4例、其它6例;離斷至手術時間最短40 min、最長8 h,平均為(2.5±0.6)h。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依據(jù)《外科學》和《骨與關節(jié)損傷》[3-4],患者年齡在18~65歲之間,經顯微檢查后確診為鈍性離斷傷,滿足再植手術指征;該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且自愿參與,能夠積極配合醫(yī)師操作。②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患者,合并心肝腎器質性病變患者等。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斷指再植術,手術流程如下。

1.3.1 徹底清創(chuàng) 患者術前靜脈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肌內注射罌粟堿30 mg,麻醉方式為臂叢神經阻滯麻醉,遠節(jié)斷指患者加用利多卡因進行指根部神經阻滯麻醉,在患肢上臂處綁扎止血帶。在顯微鏡下清創(chuàng),避免損傷神經、血管,確保創(chuàng)面異物完全清除,并使用無損傷縫線標記創(chuàng)面神經和血管。

1.3.2 骨架重建 如果斷指位于關節(jié)間隙,要盡量保留受損關節(jié)面,有利于術后運動功能的恢復。如果斷指未發(fā)生在關節(jié)處,可適當縮短斷端骨質,以利于保護神經和血管進行無張力縫合。(根據(jù)實際骨折情況,選擇有效的固定方式,例如鋼絲、克氏針、髓內針等。

1.3.3 肌腱和關節(jié)韌帶修復 分別對患指肌腱、關節(jié)韌帶、側腱束進行修復,并仔細縫合。縫合后的肌腱可以支撐血管床使用,不僅有利于恢復血管張力,還能夠減少牽拉作用造成的不良刺激,提高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

1.3.4 吻合血管 ①動脈血管。針對動脈血管尋找困難患者,可適當松開止血帶,觀察動脈的搏動和血流情況,從而方便尋找。要對動脈進行長段游離,恢復血管的彈性、動脈內壁的光滑度,確保不會形成血栓。②靜脈血管。選擇指背靜脈完成吻合,如果靜脈損傷嚴重,可以吻合指腹靜脈。

1.3.5 神經修復 無張力縫合神經外膜、束膜,嚴重損傷患者可移植手背神經或足背神經。術畢合理選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給予抗痙攣、抗凝血治療。術后4~12周去除內固定,開展早期功能鍛煉。

1.4 觀察指標

完全成活:再植手指組織存活,骨性良好,運動、感覺等功能基本恢復;部分成活:再植手指組織部分存活,運動、感覺功能部分恢復;失?。涸僦彩种附M織未存活[5]。

2 結果

結果顯示,50例患者斷指再植完全成活40例(80.0%)、部分成活7例(14.0%)、失敗3例(6.0%),共計成功率為94.0%。其中失敗原因包括術后感染1例、術后發(fā)生血管危象2例。手術治療前后的對比,見文下方案例1、案例2的對比圖。

3 討論

手指離斷傷多是由于外界暴力因素所致,會造成軟組織嚴重挫傷,改變了正常的解剖結構,尤其血管和神經的修復操作難度最大[6]。斷指再植術的應用,能夠將離斷的手指重新植于原位,恢復正常的手指功能。但是,相關研究指出[7-8],影響手術成功的因素較多,常見的如損傷程度、傷后處理、就醫(yī)時間、患者體質,除此之外,手術操作水平也會造成重要影響。

具體來說,第一,患者傷后要及時就醫(yī),注重早期處理。研究表明[9],12 h內的熱缺血不會影響手術效果,但12 h以后,離斷時間越長,手術成功率越低,主要原因在于組織發(fā)生嚴重壞死,血液系統(tǒng)發(fā)生再灌注損傷等。第二,提高血管吻合質量。醫(yī)師要吻合雙側動脈、盡量多的靜脈,從而提高吻合成功率。一般情況下,動脈采用端端吻合方式,必要時可以進行移植吻合[10]。值得注意的是,遠端血管的尋找和選擇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對此,要盡量恢復遠端動脈,確保近處、遠處的動脈血管吻合后處于同一直線上,避免因血管成角引起血管危象。針對血管缺損1.5 cm以上的患者,要選擇腕掌側靜脈進行血管移植;如果不能明確遠端動脈,或達不到血管吻合的條件,可以將近端動脈吻合至遠端靜脈[11-13]。第三,提高神經組織的修復質量。對神經組織進行有效的、仔細的修復,有利于恢復正常的感覺功能和運動功能。第四,術后處理。術后嚴格實施抗菌、抗痙攣、抗凝血治療,能夠保證手術效果,促進功能恢復。

該研究結果顯示,50例患者手術成功率為94.0%,和馮科亮等人的研究數(shù)據(jù)接近[14]。另外,血管危象一般發(fā)生在術后3 d,醫(yī)護人員要觀察患者的指端循環(huán),進行毛細血管充盈試驗,一旦顏色、溫度變化,要考慮發(fā)生血管危象,及時對癥處理[15]。

綜上所述,斷指再植術應用在手指鈍性離斷傷中具有可行性,要求醫(yī)師徹底清創(chuàng)、準確吻合并修復血管和神經組織,從而提高手術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侯軍,張星森.手指末節(jié)完全離斷傷28例再植治療[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0,12(13):93-94.

[2] 邢進峰,丁偉航,陳歡歡.損害控制下的斷指再植術[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5,31(2):110-112.

[3] 吳孟超,吳在德,黃家駟.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1387-1388.

[4] 王亦璁.骨與關節(jié)損傷[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15):869.

[5] 張成杰.手指鈍性離斷傷的臨床治療[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3(1):143.

[6] 劉宇舟,壽奎水.套狀撕脫性斷指再植19例臨床分析[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1,27(3):187-188.

[7] 劉宇舟.神經端側縫合術在手指脫套離斷再植中的應用[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3,36(2):167-169.

[8] 楊國華,邊濤.單純吻合指動脈的末節(jié)斷指再植診療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2,16(20):2596-2597.

[9] 李錦新,李超紅.小兒斷指再植的臨床研究(附23例報告)[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2,14(11):169.

[10] 徐劍.67例手指指尖離斷再植體會[J].醫(yī)學信息,2010(9):2453-2454.

[11] 祁東光.手指末節(jié)離斷傷行斷指再植、自體皮膚移植術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7):195-196.

[12] 宋寧,莫憶南.Ilizarov外固定架在斷指再植術后指體延長中的應用[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1,27(5):283.

[13] 劉文豪,高峻青,王朝輝.多功能支具聯(lián)合中藥洗劑對斷指再植術后功能康復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13):61-62.

[14] 馮科亮,李愛紅.手指鈍性離斷傷斷指再植的手術治療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4,37(5):100,102.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