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新生兒護理評估的內容范文

新生兒護理評估的內容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生兒護理評估的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生兒護理評估的內容

第1篇:新生兒護理評估的內容范文

產后,所有的護理工作均在產婦床旁完成的護理模式稱為母嬰床旁護理,該護理模式順應了產婦及家屬的身心需求,有利于母嬰健康,有利于提升對護理的滿意度,能更好體現(xiàn)出人文關懷[1]。與以往傳統(tǒng)護理模式不同,實施專人負責制,對產婦進行一對一培訓指導。本次研究針對產科初產婦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措施的效果,進行分析比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分娩初產婦共計800例,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0例,兩組分別采用不同的護理模式。實驗組初產婦年齡23~33歲,平均年齡為(26.5±7.4)歲,產周為34.4~40.2 w,平均(37.2±11.4)w;對照組初產婦年齡23~34歲,平均年齡為(27.3±7.1)歲,產周為33.6~38.6 w,平均(36.3±11.5) w。在實驗組產婦中,有252例順產,148例為剖宮產;對照組產婦順產249例,剖宮產151例。兩組產婦經過產前檢查,身體狀況良好,均為單胎,胎兒發(fā)育狀況正常,生產過程順利。經過統(tǒng)計學方法比較,患者上述一般情況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母嬰床旁護理 自產婦和嬰兒轉入病房后,責任護士對母嬰進行一對一護理,產婦及家屬積極參與對新生兒的護理,責任護士對新生兒護理技術進行耐心細致地講解及演示,直至產婦及其家屬完全理解并且產婦可以熟練操作[2]。其具體內容包括保健,正確的母乳喂養(yǎng)方式,合理營養(yǎng)補充,適當運動,以及對嬰兒進行床旁沐浴、臍部護理、臀部護理、床旁撫觸。經常與產婦聊天以了解其心理動態(tài)、緩解緊張情緒,使產婦保持良好心態(tài)。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護理方式,即母嬰同室,但產婦及家屬不參與對新生兒的護理,全部由護士在嬰兒室完成。對產婦的產后心理疏導、新生兒護理指導及健康教育是由責任護士在產婦產后住院期間以集體講座的方式進行講解。

1.3評價標準 問卷調查各組初產婦對各自護理模式的滿意程度,醫(yī)務人員對各項內容作出評估。問卷內容包括責任護士的工作態(tài)度、正確的保健、營養(yǎng)狀況及活動狀況、正確的嬰兒護理、產婦心理狀態(tài)5項,每項20分。問卷評分標準[3]為:滿分100分,根據產婦反饋及醫(yī)生評價,各項總和>90分為優(yōu)秀(非常滿意),70~89分為良好(滿意),

1.4統(tǒng)學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數(shù)據之間的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初產婦對各自護理模式的滿意程度比較 實驗組初產婦對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滿意程度(95.50%)高于對照組傳統(tǒng)母嬰護理模式(79.75%),差異顯著(χ2=21.309,P

2.2兩組初產婦角色適應能力評估及對新生兒護理技能掌握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初產婦角色適應能力的合格率為92.00%,明顯高于傳統(tǒng)母嬰護理模式的82.00%(χ2=5.703,P

3討論

初產婦在所有產婦中占有大部分比例,由于是首次生產,產婦相對缺乏生產經驗,因此,對于初產婦的護理就應當更加細致。目前,臨床上逐漸普及的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改變了以往由護士在醫(yī)院專門的嬰兒室對嬰兒進行的護理措施,一切工作均是要求產婦及其家屬與專人責任制的護士共同參與完成。床旁護理還包括對疾病篩查,產婦的產后心理疏導以及指導產婦對新生兒護理,經常性進行針對母嬰個體的健康教育等方面。不但消除了產婦及家屬的焦慮擔心等心理,還提高了護理工作的質量,讓更多產婦及家屬滿意[5]。同時增加母嬰接觸時間,也有利于初產婦心理的調節(jié),更好地體現(xiàn)了產科護理中的人文關懷。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實施使得初產婦在專人的指導幫助下,更高效率地學習到對新生兒護理方法,建立對新生兒護理的信心,掌握相關技能。

在本研究中,實驗組初產婦對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床旁護理模式更具人性化,能在產后對產婦從生理和心理上進行安慰,有助于產婦建立對自身及嬰兒護理的信心。且實驗組初產婦對角色適應能力的合格率、護理技能掌握情況明顯高于傳統(tǒng)母嬰護理模式的,說明床旁護理模式能有效幫助初產婦進入嬰兒哺乳等產后角色,同時顯著規(guī)范初產婦的護理技能,通過正確的操作,維護產婦及嬰兒的健康。

綜上所述,母嬰床旁護理模式明顯提高了產婦對臨床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更有利于初產婦適應母親的角色,并提高初產婦對嬰兒護理能力,值得在產科護理工作中推廣。

參考文獻:

[1]俞康民.蔣創(chuàng).沈雁萍.產科新模式-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監(jiān)護[J].北京:現(xiàn)代教育出版社,2009:3-4.

[2]胡建梅.母嬰床旁護理對母乳喂養(yǎng)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1(23):133-135.

[3]李廣雋.母嬰同室新生兒床旁護理模式的實施與管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8,14(26):2793-2794.

第2篇:新生兒護理評估的內容范文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8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分娩的產婦195人,新生兒194人。

1.2 方法 婦幼保健醫(yī)師于產后出院后3天、7天、14天、28天,進行家庭訪視,了解產婦乳腺、宮底、會陰傷口、惡露、乳汁、精神狀態(tài)和新生兒體溫、臍部、黃疸的發(fā)生與消退時間,胎便排出情況、母乳喂養(yǎng)、新生兒疾病的發(fā)生、頭顱血腫的消失情況。

1.2.1訪視人員:由責任心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及溝通能力的婦幼保健醫(yī)生、兒科醫(yī)生擔任。

。

1.2.2訪視內容:(1)評估家庭環(huán)境:居室通風情況、家庭育兒觀念、產婦的飲食起居、家庭對產婦的心理支持、有無不良習俗及衛(wèi)生習慣。(2)體格檢查:產婦子宮復舊情況、惡露、傷口愈合情況、腫脹及皸裂情況等;新生兒體溫、皮膚黏膜、臍部、眼、耳、口腔、大小便以及生長發(fā)育等。(3)評估母乳喂養(yǎng)的情況。(4)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必要的健康指導。

1.2.4方法 對居住在我團的產婦上門訪視,居住在團外的電話訪視。

2 結果2.1 3次訪視中存在的產婦產褥期健康問題

2.2 3次訪視中存在的新生兒健康問題

2.3 3次訪視中新生兒喂養(yǎng)情況2.4 新生兒滿月增磅情況 訪視員在第3次訪視時測量新生兒體重,分析滿月增磅值,評估新生兒生長發(fā)育情況。195例新生兒的滿月增磅值144.94 g±293.95 g,其中≥ 600 g有189人,占96.9% ,≤ 600 g有5人,占2.56%需納入高危兒童進行專案管理。

3 護理體會

通過訪視體會到,初產婦存在喂養(yǎng)方法知識欠缺,產后角色的不適應造成產后沮喪、產后抑郁;新生兒護理不當造成母乳喂養(yǎng)失敗、膿皰瘡、臀紅、體重不增等。通過科學認真的分析指導給產婦家庭以支持幫助,達到母嬰健康安全。

3.1 加強心理指導,減低產婦心理疾病的發(fā)生:

產婦在產褥期對各種社會因素、生理、心理的易感性提高,由于承擔新的社會角色、育兒的疲勞,身體應激及內分泌環(huán)境的改變,發(fā)生身心障礙增多,因此訪視時應傾聽產婦訴說心理問題,解除不良社會、心理因素,對于有不良個性的產婦,減少或避免精神刺激,減輕生活中的應激壓力,協(xié)助產婦適應母親角色,指導產婦與嬰兒的接觸,為嬰兒提供照顧,培養(yǎng)產婦的自信心;對于有焦慮癥狀、手術產及存在抑郁高危因素的產婦,應讓家屬給予足夠的照顧,改善家庭關系和生活環(huán)境。

3.2 加強母乳喂養(yǎng)宣教,提高母乳喂養(yǎng)率:

母乳喂養(yǎng)是保障嬰兒健康成長的基礎,產婦在住院期間,母乳喂養(yǎng)率達98%以上,出院后下降,主要是大多數(shù)產婦對母乳認識不足,懷疑自己的乳汁暫時不足,放棄母乳喂養(yǎng)。因此訪視醫(yī)生應向產婦及家人宣傳母乳喂養(yǎng)可促進母嬰健康,因為①母乳的營養(yǎng)成分較完備,各種成分的配合比較適當,達到嬰兒的需要,尤其對6個月以內的嬰兒更為適合。② 母乳的成分能隨著發(fā)育的需要相應地發(fā)生變化。產后1-2天內發(fā)泌的乳汁叫初乳,色黃質稀,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固體在成分,還有輕瀉作用,用利于新生兒排出胎糞。③同時吸吮刺激可促進子宮收縮,防止產后出血。④、母乳含有多量抗體。新生兒能從母乳中獲得免疫體,嬰兒在6個月內很少得麻疹、小兒麻痹、腮腺炎等傳染病。曾觀察到母乳喂養(yǎng)的新生兒以胃腸道、呼吸道和耳部的感染抵抗力比喂牛奶的要強些。⑤母乳喂養(yǎng)時的母子聯(lián)系可促進嬰兒的心理健康發(fā)育。⑥母乳喂養(yǎng)可降低母親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險性。同時訪視醫(yī)師還要親手教會產婦母乳喂養(yǎng)的方法。對于有皸裂的母親使用保護具進行喂養(yǎng),提高母乳喂養(yǎng)率。

3.3 新生兒合理喂養(yǎng)、保暖,加強護理及預防感染: 保證充足的乳汁供給,按需哺乳促進新生兒體重增長,保持室內溫度在24―28℃,定時通風,保持皮膚清潔,臍帶干燥。促進胎便的排出,大小便后臀部及時護理,一般在出生后3―4天新生兒會出現(xiàn)黃疸,7天左右達高峰,14天左右逐漸消失,對于持續(xù)不退、手腳心黃染的新生兒在排除母乳性黃疸后應及時就診。改變傳統(tǒng)的包裹嬰兒方法,不挑破所謂的馬牙,有膿皰瘡的患兒及時就診。

產后訪視能促進產婦及其家屬家庭角色的適應 產后階段,年輕的爸爸媽媽要適應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變化,承擔父母角色。但他們往往缺乏必要的準備,尤其是產婦要哺育孩子,容易產生焦慮、壓抑心理,需要特別的關愛。本資料顯示,第1次訪視中產婦有焦慮、壓抑心理問題,而第3次訪視中產婦的焦慮、壓抑心理問題減少到0.41 。社區(qū)訪視人員在訪視時,能進行護理指導、心理支持、情緒疏導,幫助產婦保持良好的心境,提高自信心,減輕心理壓力。同時指導其家屬掌握必要的護理技能,鼓勵他們共同承擔哺育孩子的責任,促進家庭角色的適應。

第3篇:新生兒護理評估的內容范文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進行產檢和生產的初產婦200例,隨機進行分組。常規(guī)組100例,年齡22~38歲,平均(29.50±1.50)歲。文化程度初中至研究生。試驗組100例,年齡23~39歲,平均(29.50±2.00)歲。文化程度初中至研究生。兩組患者的平均年齡和文化程度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干預方法

①常規(guī)組100例進行常規(guī)的優(yōu)質護理服務,依據患者情況均給予傳統(tǒng)的產科護理干預措施;試驗組100例進行系統(tǒng)化個性化圍生期健康教育配合產科優(yōu)質護理服務。

②制定孕產婦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規(guī)定各階段健康教育內容、方式及各種護理問題的干預措施,并將護理程序的五個步驟(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應用于健康教育中。護士與患者充分交流,對患者的情況進行準確的評價,并進行詳細的記錄和分析,制定護理干預措施。根據孕產婦的特點、需求反復進行講解、評估、教育,不斷修訂健康教育計劃,將健康教育貫穿于孕晚期直至產褥期。

③各階段健康教育內容:孕期營養(yǎng)與運動、體重控制方法、母乳喂養(yǎng)知識、產房環(huán)境介紹、模擬產程演示、產前心理疏導、待產注意事項、入院須知、利于自然分娩的孕期準備、孕期合并癥護理要點、剖宮產的術前準備等;臨產后導樂助產士講解產程過程,產程中飲食與休息,指導緩解產痛的方法、用力技巧、陪產家屬支持方法;分娩后講解并協(xié)助早開奶,早吸吮,皮膚接觸,講解產后生理變化和注意事項,飲食與運動,促進子宮復舊的方法,產后康復操。講解新生兒護理知識,沐浴、撫觸、喂養(yǎng)和觀察評估,新生兒安全須知,疫苗接種。指導母乳喂養(yǎng),護理,出院后護理問題咨詢求助方式;產婦出院后電話或上門隨訪,指導坐月子的注意事項,傷口護理,喂養(yǎng)指導等。

1.3評價方法

患者滿意度采用天津市護理質控中心2013版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滿分100分;母嬰健康知識知曉率采用自行設計的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知曉率調查表,內容包括產褥期生理變化,產后康復,飲食和休息,新生兒生理和新生兒護理技巧,母乳喂養(yǎng)或人工喂養(yǎng),新生兒預防接種等方面,總分100分。以上兩種問卷均發(fā)放200份,回收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0%。自然分娩率、合并癥發(fā)生比例、母乳喂養(yǎng)成功率,以實際發(fā)生百分比進行評價。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分析選用SPSS11.0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患者滿意度、自然分娩率、合并癥發(fā)生比例、母嬰健康知識知曉率、母乳喂養(yǎng)成功率均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沒有不良事件發(fā)生。

3討論

第4篇:新生兒護理評估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正常分娩;產婦所謂的臨床護理路徑是醫(yī)院的護理人員依據每天的護理標準為某一類人制定護理圖式,臨床護理路徑可以幫助護理人員更好的了解和判斷護理對象的身體變化,當護理對象的身體狀況影響預后時,護理人員可以在護理路徑上標識這個身體變化情況[1]。由于我國傳統(tǒng)護理方法并沒有獲得較為理想的護理想過,所以促使護理研究人員和臨床護理工作人員不段地探究新的護理方法。我國的護理科經過借鑒國外先進的護理經驗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可以正常分娩的產婦身上與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進行相關的對照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我院收治的產婦中隨機選取20例可以正常分娩的產婦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對照組10例產婦采取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研究組10例產婦采取新制定的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之間的臨床護理效果。這20例可以正常分娩的產婦的身體狀況都符合研究要求,20例孕婦都是足月的可以正常分娩的初產婦,分娩時間沒有提前也沒有延后,20例孕婦都沒有心臟病、妊高癥等孕婦群體的高危疾病。20例孕婦的年齡在20~40歲,平均年齡是(25.48±2.92)歲。

1.2方法在對照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是觀察分析的研究方法,詳細記錄產婦和新生兒的護理效果和護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對照研究。對照組的孕婦采用傳統(tǒng)的孕婦分娩護理方法,為研究組的孕婦制定的是產褥期的臨床護理路徑。臨床護理路徑是助產士對正常分娩的產婦在分娩后的2h后進行評估,對符合條件的產婦的床前放臨床護理路徑圖,助產士向產婦詳細講述制定的護理路徑以及護理后可以達到的護理目標[2]。

1.3統(tǒng)計學分析對于本次的研究筆者需要處理的信息采用了SPSS18.5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的數(shù)據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對照組和研究組之間的比較采用采用χ2和t檢驗方法分別對計數(shù)數(shù)據和計量數(shù)據進行檢t檢驗,以 P<0.01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關于正常孕婦分娩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對照研究,經過對照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正常分娩的產婦在分娩后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自我護理能力要優(yōu)于應用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的產婦,見表1。

2.2臨床護理不僅包括對產婦的護理也包括對新生兒的護理,這里主要對照分析的是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新生兒的護理效果與傳統(tǒng)護理方式的對照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效果要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新生兒護理效果,見表2。

3討論

從我院收治的產婦中隨機選取20例可以正常分娩的產婦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對照組10例產婦采取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研究組10例產婦采取新制定的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本文筆者主要是對照研究正常分娩孕婦在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與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之間的臨床效果,主要是對照分析產婦在生產后的自我護理能力,評估的項目主要是:產婦對自身的會陰護理掌握情況的好壞,母乳喂養(yǎng)技巧掌握能力以及對于基本的關于產婦的康復、保健、避孕等知識的掌握情況等。對于新生兒的護理能力的評估的項目主要是:新生兒沐浴、新生兒皮膚的護理、新生兒的臍部護理等。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對10例產婦進行護理,通過臨床研究以及對照分析發(fā)現(xiàn):正常分娩的產婦在分娩后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自我護理能力要優(yōu)于應用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的產婦;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效果要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新生兒護理效果。所以采取新制定的臨床護理路徑對產婦和新生兒進行護理的滿意度較大提升[3]。

護理人員每天進行排班,每一班的護理人員都應該嚴格按照制定好的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每一項護理內容都要做到位,并且對產婦的自我護理的掌握情況進行及時詳細的記錄以及對新生兒的護理能力進行及時評估。護理人員仔細詳細的觀察產婦和新生兒的身體狀況的變化,出現(xiàn)異常或者突況要及時記錄在護理路徑圖式上,這樣可以方便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方法或者方式的調整,使得護理方式更加適合個別產婦與新生兒的身體狀況。護理人員對研究組的對能夠正常分娩的產婦的臨床護理路徑圖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產婦在產后對母乳喂養(yǎng)技巧的掌握能力,對自身的會陰護理情況,產婦在產后對自身的康復方法、保健方式以及產后生活的避孕方法的掌握情況。

對于新生兒的護理內容包括:新生兒的沐浴在、皮膚護理、臍部護理等。護理的內容好的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路徑圖式上打上溝,對于護理較差的打上差的記號,這樣可以便于護理人員及時作出預后和采取適當?shù)母深A措施。通過對臨床護理路徑在正常產婦中的對照研究的結論是臨床護理路徑在正常產婦中的應用提高了產婦的自我護理能力,使得產婦獲得系統(tǒng)教育,也較大程度提高了產婦和新生兒對于護理的滿意度[4]。

參考文獻:

[1]王靈芝,陳秋月,楊麗華,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大面積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 15) :906-907.

[2]張鳳月.小劑量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用于晚期妊娠引產的觀察及護理[J]. 河南大學學報( 醫(yī)學版),2010,29( 31) :980 -981.

[3]蔣冬梅,王曙紅,張其健,等.胃癌、結腸癌患者臨床路徑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0,19( 22) :354 -355.

[4]劉穆軍,王衛(wèi)紅,賀駿,等.326 例產前診斷引產病例臨床分析[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0,15( 28) :517 -518.

第5篇:新生兒護理評估的內容范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被訪視的產后0~42 d的產婦及新生兒,產婦610例,新生兒617例(含7對雙胞胎)。對產后訪視情況進行分類統(tǒng)計,分別對產婦的子宮復舊情況、惡露、乳腺、會陰情況、大小便和新生兒體溫、皮膚、黃疸、身長、體重、大小便及母乳喂養(yǎng)等情況進行分析。

1.2 方法 訪視方法產后0~28 d訪視4次(出生后3、7、14、28 d),產婦在住院期間由經管醫(yī)師訪視,出院前由專職訪視人員親自到病床前進行院內訪視,并核對電話號碼、地址。向產婦及其家屬宣傳產后訪視目的及意義。產婦出院后由專職訪視人員按要求對居住在市區(qū)內的產婦上門進行訪視。

1.3 訪視內容 對產婦和嬰兒進行體格檢查,主要的有: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檢查產婦子宮復原及腹部、會陰傷口的愈合情況,了解惡露性質、量,檢查情況,了解乳量及喂養(yǎng)方法。檢查嬰兒的反應、心肺、黃疸、囟門、皮膚黏膜、口腔、生殖器官、臍帶、二便等情況,評估產婦的精神,心理狀況及家庭環(huán)境、存在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對存在或潛在問題運用健康教育、技術指導和護理支持等手段加以解決,對不能以上述方法解決的疾病或情況及時與本院聯(lián)系并動員其入院診治。對訪視情況認真記錄于《保健手冊》中。同時督促產婦滿月時帶嬰兒到當?shù)胤酪哒久庖呓臃N及42 h母嬰回院復查。

2 結果

剖宮產238例,陰道順產351例,陰道助產分娩21例。全部母乳喂養(yǎng)412例,占67.5%;部分母乳喂養(yǎng)102例;人工喂養(yǎng)96例。產婦情況:皸裂37例,占6.07%;內陷35例,占5.74%;乳汁淤積49例,占8.03%;乳腺纖維瘤16例,占2.62%;尿潴留13例,占2.13%;會陰切口愈合差16例,占2.62%;胎膜殘留17例,占2.79%;痔瘡19例,占3.11%。新生兒情況:紅臀39例,占6.39%;腹瀉35例,占5.73%;臍周炎50例,占8.20%;濕疹26例,占4.26%;鵝口瘡20例,占3.28%;鞘膜積液7例。提示:出院后的母親母乳喂養(yǎng)率低及新生兒的臍部及皮膚的護理不當而造成的感染率高。

3 討論

3.1 我院全部產婦在住院期間均實行24 h母嬰同室和母乳喂養(yǎng)。有專門的責任護士負責指導產婦進行母乳喂養(yǎng),正確指導其哺乳、含接姿勢、擠奶方法等并協(xié)助有喂哺困難的產婦喂哺,從而使院內母乳喂養(yǎng)率達到97%以上。本組調查結果表明,院外4個月內母乳喂養(yǎng)率只有67.5%。出院后母乳喂養(yǎng)率下降其主要原因與育兒知識缺乏、對母乳喂養(yǎng)的重要性和和好處認識不足有關。其次是產婦由于自身因素或乳汁暫時不足,哺乳困難時而缺乏哺乳信心且母乳喂養(yǎng)技巧掌握不好,受到的母乳喂養(yǎng)支持不足。因此,提示我們要在孕婦孕期檢查期間要切實做好母乳喂養(yǎng)的宣教工作。當產婦住院待產或產后住院期間,醫(yī)護人員應將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方法、喂哺技巧傳授給產婦,做到口說手教,直到產婦領會會做為止[2]。本組資料結果還表明新生兒的臍部及皮膚的護理不當而造成的感染率高。出院前做好衛(wèi)生宣教,傳授有新生兒護理、科學育兒知識及技能等內容非常重要。

3.2 任何削弱產婦生殖道和全身防御力量的因素均有利于細菌入侵,也能增加產褥感染的嚴重程度。生殖道感染原因可因滯產,胎膜早破,肛查過多,未消毒陰道而進行檢查等。雖然剖宮產手術本身不是感染的直接因素,但行剖宮產的產婦往往已存在感染等危險。產鉗或經陰道助產的手術,亦使細菌侵入子宮的機會增多,產道損傷為細菌開辟侵入機體的門戶,感染壞死組織更有利細菌滋長。治療主要及時應用抗生素抗感染及增強產婦的抵抗力,要提高圍產期保健質量,正常掌握產科指征,選擇適應的分娩方式,才能使產褥期異常情況減少到最低限度。因此,我們要加強孕、產期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導產婦如何做好產褥期保健,會陰清潔,從而防止產褥期感染或會陰傷口愈合不良。要充分發(fā)揮孕婦學校的功能和作用,健全孕婦學校上公開課的制度,要經常上課,把孕期、分娩期、產褥期的保健和嬰兒保健知識傳受給孕婦及其家屬,避免在產褥期產婦自身保健和新生兒護理知識缺乏而出現(xiàn)問題。同時,產后訪視人員要認真細致地做好工作,及時上門進行產后訪視,為產婦提供從住院到出院的連續(xù)性健康教育,使產婦能得到及時的護理支持和技術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母嬰保健水平,保障母嬰安康。

參 考 文 獻

第6篇:新生兒護理評估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 新生兒; 風險因素; 防范措施

Analysis of Neonatology Common Risk Factors/DING Yun-yan, ZHANG Xiao-y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31):148-151

【Abstract】 Newborns are a group of high-risk groups, the majority of neonatal hospital depart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degree of risk in terms of higher. Our hospital neonatal pediatric out individually isolated from a 20-year period, Activities at the clinic we sort of risk factors that may exist, such as red but tocks, skin damage caused by intravenous drug use, scratches or friction injury, paste injury, pressure sores, burns or frostbite, children identify errors, pipeline management in all aspects of the presence or improper equipment management deficiencies, accident, hospital infections took a series of preventive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risk awarenes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identifying risk factors,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ptimize workflow, etc.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various risk event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children.

【Key words】 Newborn; Risk Factors; Precautions

First-author’s address: Xiaon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Xiaogan 432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1.051

在醫(yī)療行業(yè)中,風險是醫(yī)院內的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發(fā)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通過對現(xiàn)有和潛在的醫(yī)療風險的識別、評價及處理,以減少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及對患者和醫(yī)院的危害和經濟損失[1]。

新生兒是一組特殊的群體,它除了具有抵抗力低、易感染、生命脆弱、不會表達的特點外,還有疾病及病情變化快、病死率高等特點,任何一個細小的環(huán)節(jié)疏忽,都會釀成不良的后果。本院新生兒科從兒科分離出來已有20年了,針對在診療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了歸納總結,具體情況如下。

1 風險因素

1.1 皮膚損傷

1.1.1 紅臀 新生兒在住院期間可能會發(fā)生紅臀即尿布皮炎,主要表現(xiàn)為肛周、會陰、陰囊及周圍皮膚潮紅、水泡、糜爛伴散在針尖樣大小的紅色丘疹或膿點,嚴重的會波及到及下腹部,患兒常??摁[不安,主要原因可能與嚴重的原發(fā)病、長期應用抗生素、尿布更換不及時局部長時間受潮、大小便物理化學刺激、細菌或真菌感染、免疫力低下、藍光照射等所有引起大便量增加的因素均有關[2]。

1.1.2 靜脈用藥引起的皮膚損傷 主要表現(xiàn)為靜脈用藥血管周圍的皮膚紅腫、壞死、水泡、組織損傷,主要原因與新生兒血管細,皮下脂肪少,表皮薄,針頭進入血管內與血管壁長時間接觸或短時間內輸注刺激性藥物,引發(fā)血管內皮受損而藥物外滲到皮下,針頭固定不牢,新生兒活動碰撞或抓扯到針頭以致?lián)p傷到血管以及針頭脫出,一旦外滲速度更快,程度更重[3],要及時處理。

1.1.3 抓傷或摩擦傷 日齡較大、指甲長、易哭鬧的小孩易在自己的顏面及軀干部形成抓傷留下抓痕,另外溫箱中的患兒為防止抓傷戴的手套內的線頭以及心電監(jiān)護的探頭過緊、電源線過緊都有可能將患兒的指頭纏繞形成缺血性壞死,本院曾發(fā)生一例早產兒所戴手套內的線頭將自己手指的第一關節(jié)纏繞過緊,而患兒沒有哭鬧等任何表現(xiàn),幸虧當時值班護士發(fā)現(xiàn)及時,不然會釀成一場大的醫(yī)療糾紛,剃傷頭皮操作時劃傷皮膚等。

1.1.4 粘貼傷 長時間粘貼針頭及管道的膠布撕去后形成的皮膚的紅腫甚至潰破的皮膚損傷,主要原因與反復粘貼操作、長時間粘貼不易去除及去除膠貼時動作不輕柔有關。

1.1.5 壓瘡 主要原因與患兒自身營養(yǎng)不良、循環(huán)差、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皮膚受潮摩擦、或排泄物刺激及固定性治療或護理如探頭、留置針等有關。

1.1.6 燙傷或凍傷 洗澡時水溫過高、輻射臺上患兒的復溫探頭脫落不斷加熱、溫箱已過使用年限溫度調控失靈或突然斷電后未及時調整溫箱溫度控制而導致的凍傷。

1.2 患兒識別錯誤 因同時收治新患者未及時戴上標有身份信息的腕帶或洗澡時手圈脫落未及時校對身份信息,憑印象給患兒戴上手圈而抱錯患兒。

1.3 管道管理不當 如鼻導管、胃管、留置針導管脫落、使用呼吸機的患兒氣管導管脫落移位等,均會給患兒帶來一定的風險。

1.4 儀器管理缺陷 各類儀器設備未定期做如安全檢查及保養(yǎng)維護,如溫箱使用年限已過,隨時可能會出現(xiàn)溫度調節(jié)失靈,負壓吸引器未定期清洗管道堵塞,吸引時未形成一定的負壓,呼吸機未定期保養(yǎng),搶救危重患兒時不能正常運轉。

1.5 意外傷害 洗澡或做治療時意外墜落或較大的新生兒意外從搖籃墜落,因觀察巡視的不到位而形成的意外傷害,如藍光治療時眼罩固定不牢脫落。

1.6 醫(yī)院感染 新生兒因免疫力低下,頻繁的護理及操作,如果醫(yī)護人員接觸病人不嚴格遵守洗手及手消毒制度,操作不規(guī)范,醫(yī)療及生活用具未按要求進行處理極易形成院內感染或感染暴發(fā)流行。有報道新生兒病房醫(yī)院感染率為4.88%,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統(tǒng)為主,占47%[4],新生兒醫(yī)院感染以革蘭氏陰性菌為主,常見肺炎克雷伯及大腸桿菌[5],還有報道新生兒感染率高達12.96%[6],極低體重兒的感染率竟高達30.1%[7],耐藥菌株已成為早產兒醫(y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8],除了細菌病毒感染外,近年來新生兒病房內真菌感染逐漸增多,新生兒深部真菌感染發(fā)生率為3.31%,肺部真菌感染率為1.36%,機械通氣是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險因素[9]。

2 處理措施

2.1 紅臀 為防止住院新生兒發(fā)生紅臀,要定期勤換紙尿褲,保持局部清潔干燥,減少大小便對臀部周圍皮膚的物理和化學刺激,長期應用抗生素的患兒,可適當給予微生態(tài)制劑,調整腸道功能,對已發(fā)生的患兒,可根據不同情況給予爐甘石洗劑,濕潤燒傷膏等隔離水分保護創(chuàng)面,消炎止痛,促進局部皮膚再生。嚴重的可輔助以氧療。

2.2 靜脈用藥引起的皮膚損傷 藥物應用的安全性與生命息息相關,同時也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給藥問題是最為常見的三大護理風險事件之一,在無陪的新生兒病房,護士不僅是藥物的實施者,更是用藥全后的監(jiān)護者,始終處于保護新生兒生命健康的第一線[10],對于像碳酸氫鈉、甘露醇、紅霉素、鈣劑、多巴胺等濃度高刺激性大及血管收縮藥等重點藥物,盡可能選擇充盈及循環(huán)好的血管,避開末梢循環(huán)差部位的血管。如足背、內踝,正確掌握輸注濃度,及時更換注射部位,一旦發(fā)生外滲,應積極采取處理措施。如用硫酸鎂外敷、喜療妥外涂盡可能快速促進局部組織修復。

2.3 摩擦傷及抓傷 入院后,指甲長的患兒。趁其在熟睡時剪短指甲,避免哭鬧時剪指甲弄傷患兒,盡量不要戴手套。心電監(jiān)護的探頭要定時更換,日齡大易哭鬧的患兒及時安撫、及時巡視,發(fā)現(xiàn)危險處境,如硬物、溫箱邊緣等要及時處置。

2.4 粘貼傷 粘貼時選擇適宜質優(yōu)的膠粘,盡量減少膠粘與皮膚的接觸面積與時間,情況允許,可適時更換粘貼部位,去除膠粘時,動作要輕柔,忌粗暴??梢杂糜蛣櫇窈缶徛コ?。

2.5 壓瘡 對于可能形成壓瘡的患兒要進行高危因素評估,長時間住院、生活能力差的小早產兒,每兩小時一次勤翻身,將翻身按摩納入醫(yī)囑中。洗澡時,可先撫觸按摩,勤擦洗更換大小便嘔吐物,避免床單潮濕,探頭的部位要經常更換,留置針可用棉墊紗布來預防壓瘡。對有高危因素的患兒勤觀察勤巡視,將皮膚的完整性納入交接班中。

2.6 燙傷和凍傷 洗澡時水溫要適宜,在40 ℃左右,溫度不能過高以免燙傷。以手背感覺合適為宜,溫箱要定期檢修,對已過使用年限的要廢棄,不要盲目使用。突然斷電后,一定要檢查溫箱,是否復溫,以免凍傷。復蘇臺的膚溫探頭一定要在皮膚上粘貼好,以免不斷加熱引起燙傷。

2.7 意外傷害 要不斷加強風險防范意識,提高責任心,防止意外墜落。及觀察巡視不及時引起的意外傷害,如眼罩脫落、嗆奶等。

2.8 醫(yī)院感染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新生兒科收治的新生兒越來越小,各種早產、重癥、合并癥多的新生兒都能獲得救治成功,存活率逐年上升[11],但畢竟早產兒尤其是胎齡小于34周,體重小于1500 g的各器官功能發(fā)育不成熟,易并發(fā)肺出血、肺部疾患、感染性疾病等并發(fā)癥[12-13],對疾病抵抗力差,易發(fā)生院感事件,從而為醫(yī)院防控感染帶來挑戰(zhàn),在存活的早產兒中,約有四分之一遺留智力障礙及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14],要想有效防控感染發(fā)生,重點要關注胎齡小,出生體重低的早產兒,并且要慎用入性操作[15]。加強早產兒培養(yǎng)箱的消毒是非常實用的措施,新生兒容易感染,尤其是易感染暴發(fā)流行,絕大多數(shù)的新生兒醫(yī)院感染是由醫(yī)務人員手傳播[16],新生兒科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技術,及遵守重癥監(jiān)護室的消毒隔離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嚴格手術消毒措施,定期衛(wèi)生學監(jiān)測,提高對手消毒的依從性。不斷提高大家對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現(xiàn)甄別及處理的能力和水平。

3 防范及對策

3.1 強化風險意識 新生兒是風險管理的高危人群。新生兒科除一般臨床科室存在的風險外,還有其特定的危險因素。新生兒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持續(xù)的工作,新生兒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成為引發(fā)醫(yī)療糾紛的隱患[17],為預防和減少風險事件的發(fā)生,需要不斷的加強醫(yī)護人員風險意識的培訓與檢查。加強《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學習,及應急預案的演練。將其納入績效考核中,不斷健全管理機制,執(zhí)行各項治療操作時,盡量每個責任小組內的成員互相協(xié)作、互相配合,以免發(fā)生針刺傷,檢查臺或搖籃應有較高的防護欄,防止意外墜落,特殊治療的患兒一定要加強巡視,加強觀察。真正為患兒提供更加安全、有序、優(yōu)質的服務。

3.2 提高醫(yī)護人員的業(yè)務素質,識別風險因素 新生兒科是一個無陪護的病區(qū),為確保安全,使用先進精密的儀器監(jiān)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廣泛而平凡。為提高醫(yī)護人員熟練掌握醫(yī)療儀器的使用程度及對一些曾發(fā)生或可能發(fā)生的風險因素進行評估判斷,科室定期組織醫(yī)護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基本專業(yè)知識及基本操作技能,提升護士的綜合能力,不斷創(chuàng)建體現(xiàn)以人為本,實施個性化護理的最佳模式,使各項護理工作更加溫馨,更加精細,更加規(guī)范,全面提升護理質量[18]。及時準確的識別現(xiàn)存的和潛在的風險,主動查找科室安全隱患及薄弱環(huán)節(jié),積極采取對策,加強巡視,避免一些風險因素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3.3 完善管理制度,優(yōu)化工作流程 健全消毒隔離、醫(yī)院感染防控制度,病原菌易通過醫(yī)護人員的手或醫(yī)療用品接觸而相互傳播,醫(yī)護人員在進行操作時,要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范。醫(yī)護人員有傳染病、皮膚感染等情況時,應暫時調離崗位。認真做好衛(wèi)生學監(jiān)測工作,確保各項指標符合規(guī)范要求。完善查對制度,為防止抱錯患兒,每個新生兒入院時都要系手圈,懸掛床頭卡,一旦手圈丟失或不牢,應立即補齊。為防止丟失患兒,加強探視制度的管理,家屬探視患兒時,先核查探視卡,更換衣帽拖鞋后,由醫(yī)生親自帶領進出。出院時需憑家屬身份證及患兒住院結賬單才能抱走患兒。認真落實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時除交接患兒病情外,還有交接患兒用藥,手圈及皮膚的完整性等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護士人手不夠,床護比達不到要求,無法滿足等級護理的需求[19],為保證治療順利進行,護士長實行彈性排班,患者多時及時調配人員,同時根據不同時段的工作量合理調整人員,以免忙中錯亂,確保安全第一。

由于本科加強了對各種風險因素的識別和及時的清理排查、防范及應急處理,顯著減少了各種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確保了患兒的生命安全,但新生兒的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而持續(xù)的工作,筆者仍會進一步努力,不斷健全各項管理機制,積極推進科學化、系統(tǒng)化的治療管理,真正為患兒提供更加安全、有序、溫馨和人性化的優(yōu)質服務。

參考文獻

[1]尹嬌,段麗娜,丁潔.產科新生兒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風險管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7,20(30):2925-2927.

[2]馮麗琪,江瑜茵,李小薇,等.影響新生兒紅臀發(fā)生因素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3):3-4.

[3]劉亞杰.新生兒護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淺談[J].中外健康文摘,2011,10(5):73-74.

[4]楚陽,吳俊,林真珠,等.新生兒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J].護理學報,2010,17(10):64-65.

[5]李晶.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醫(yī)院感染病原菌特點與危險因素分析[D].新疆:新疆醫(yī)科大學,2012.

[6]徐燕飛.新生兒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調查[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9):20-22.

[7]羅惠玲,鄭海霞,黃燕芳.早產兒醫(yī)院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與護理體會[J].中華現(xiàn)代護理學雜志,2011,8(11):25-30.

[8]劉春來,曹海燕,陳國強.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醫(yī)院感染病原菌特點與耐藥性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8,7(3):205-207.

[9]梁穗新,陳炫偉,何少茹.嬰兒院內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險因素[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13):1012-1014.

[10]厥秋萍.新生兒室護士用藥風險因素分析與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雜志,2011,8(21):91.

[11]陳歷耋,傅萬海,游楚明,等.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早產兒醫(yī)院感染臨床分析[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3,28(2):80-84.

[12]陳淑君,柳錫永,吳莉萍,等.新生兒肺出血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3,51(1):26-27.

[13]張燕菲,賈金平.192例早產兒危險因素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19(34):93.

[14]蹇涵.危險因素與早產兒死亡關系的臨床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3,19(8):155-156.

[15]陳凱.探討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早產兒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34):147.

[16]曾成惠,榮德明.醫(yī)護人員手衛(wèi)生行為干預對降低早產兒院內感染率的影響[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0,37(1):112-114.

[17]任磊,段幼萍.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對策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雜志,2014,9(9):267-268.

[18]周鳳玲.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風險因素分析與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7):82-83.

第7篇:新生兒護理評估的內容范文

新生兒科存在或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

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法律意識淡漠:在護理過程中,因部分護理人員缺乏慎獨精神和法律知識,服務意識不強,不耐心解釋家屬提出的有關問題,也沒有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操作規(guī)程和交接班制度,因此出現(xiàn)疏忽大意或用藥錯誤或各種醫(yī)療儀器的使用方法不當?shù)?,也未落實醫(yī)療器械用前檢查和治療中觀察等措施。尤其在夜班無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護士任意簡化操作規(guī)程,致使護理記錄不準確或不及時,從而造成護理風險的存在。

護理人員技術不熟練,知識經驗缺乏:新生兒科護理人員嚴重不足,達不到規(guī)定的床護比例要求,特別在工作繁忙之時,常造成患兒家屬長時間的等待。同時再加上一部分護士對新藥的作用和藥物配伍禁忌缺乏足夠的了解、穿刺技術不太熟練、專科知識及經驗缺乏、護理工作量較大以及護理人員工作負荷過重等原因,導致某些護理流程不盡合理,因此易引起糾紛或產生護理技術風險。

新生兒科護理風險管理對策

加強護士風險意識教育,做好風險評估:要規(guī)范護理人員的操作程序和執(zhí)業(yè)范圍,認清當前形式,制定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轉變護理服務觀念,實施全程護理質量管理,并有計劃、有目的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與風險教育意識,以減少護理中的風險。在護理中,由于患兒家屬有權知道各項護理操作內容和應承擔風險的事宜,因此護理人員要嚴格做好疾病發(fā)展的可預見性和風險評估[2],通過識別與評價風險,認真履行告知義務。對于風險評估較低的新生兒,應做好重點監(jiān)護。我科在明確護理工作具有高風險的基礎上,針對潛在的護理風險,制定了相應的風險管理制度,如新生兒沐浴、撫觸等技術的指導和護理常規(guī)等,達到了預防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的目的。

加強護理質量監(jiān)控,明確風險管理職責:要加強護理人員的醫(yī)德修養(yǎng),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的思想素質,切實履行護士的職責。要根據新生兒科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成立新生兒護理質量監(jiān)控小組,并制定風險管理制度、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宣教制度,明確護理風險防范措施,使大家對各項護理工作有章可循,護理質量管理要職責分明。不斷強化對護理人員的知識培訓,定時進行護理安全管理討論,找出潛在的不安全隱患,并提出有針對性的防范和改進措施。注意加強巡視和記錄新生兒體溫、大小便次數(shù)、新生兒吸吮等情況,不斷促進新生兒科護理質量。在收送新生兒沐浴或護理操作時,應堅持逐個拆開清洗,不可同時脫掉多個新生兒的衣服,待洗完后應及時查對新生兒識別帶或手圈是否正確,在確定無誤后及時包裹好。注意沐浴期間應隨時調節(jié)水溫,工作人員更不得隨意外出,亦不可有非工作人員進入,避免導致護理風險的發(fā)生。

實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人力資源:人性化服務是強調以人為中心,在護理工作中不斷轉變護理人員的服務觀念,制定護理服務用語和護士風險防范培訓計劃,使其了解風險管理的作用與目的,明確護理人員和患者各自的權利,這不僅有助于護理服務質量的全面提高與持續(xù)改進,同時也對降低醫(yī)療護理風險具有重要的作用[3]。要根據新生兒科具體情況,制定可能發(fā)生的各項護理風險應急預案,并制作成冊,發(fā)到每位護理人員手中,要求人人掌握,從而進一步完善制度。另外要加強夜間、午間以及交接班期間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資源,盡量減少患者等待時間,提高巡視次數(shù),以減少不必要的護理風險。

討 論

新生兒科是臨床高風險科室,但由于患兒家屬對醫(yī)療或護理風險認識不足,加之病情變化較快和患兒無家屬陪護,且從住院到出院均有護理人員操作進行,所以如果稍不注意某個細微護理環(huán)節(jié),就可出現(xiàn)差錯,導致潛在護理風險的存在或造成新生兒不良后果。本組通過不斷分析護理工作中存在或潛在的風險隱患以及各項措施的落實,及時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加強和健全了新生兒科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做到了持續(xù)質量改進,使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及防范護理風險的意識得到了增強,提高了護士主動查找護理安全隱患和工作中薄弱環(huán)節(jié)的積極性,都能嚴格按照護理范圍和人性化的服務理念進行護理操作,并有針對性地規(guī)避了相關風險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了護理風險的發(fā)生,收到了滿意效果。

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和護理模式的改變,公眾的健康意識和維權意識日益增強,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使護理風險管理已成為一項長期性和持續(xù)性的工作。尤其作為新生兒科護理人員,只有不斷加強防范護理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健全護理管理機制,合理配備人力資源,完善各種規(guī)章制度[4],努力從制度規(guī)范、護理服務流程、人員培訓、風險評估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善于觀察,總結和分析護理安全風險管理與防范措施,從而才能有效推進科學化、制度化的護理質量管理,杜絕護理風險的發(fā)生,確保新生兒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王淳德,鄭思炳,王渠江.醫(yī)療風險管理淺析[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3,18(7):405.

2 夏純,鄧瑛瑛,王曉艷.臨床科室的護理風險管理[J].中國醫(yī)院管理,2005,25(2):44-45.

第8篇:新生兒護理評估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產褥期;母嬰保健;延伸服務;應用效果

產褥期指胎兒娩出后產婦身體、心理等調適復原所經歷的一段時間,一般情況下需要6~8w甚至更長的時間。產褥期保健是圍產期保健的重要內容,對于產婦產后恢復、新生兒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1]。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產褥期母嬰保健服務的需求量也持續(xù)增長,許多醫(yī)院都在開展母嬰保健服務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大部分產褥期母嬰保健都限于醫(yī)院范圍內,家庭保健嚴重脫節(jié),因此,產褥期母嬰保健的延伸服務也成為各大醫(yī)院面臨和需要解決的重大難題[2]。本文為進一步醫(yī)院開展產褥期母嬰保健延伸服務的實際效果,總結延伸服務的有效途徑,為產婦提供更多的產褥期保健服務,本文選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婦產科分娩的128例產婦的臨床資料,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婦產科分娩的128例產婦的臨床資料。將入選產婦按照產褥期母嬰保健服務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4例,產婦年齡在21~36歲,平均年齡(26.63±3.41)歲,分娩方式:順產48例,剖宮產16例;對照組64例,產婦年齡在22~35歲,平均年齡(25.41±3.90)歲,分娩方式:順產50例,剖宮產14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產褥期母嬰保健服務,包括:院內新生兒護理、母乳喂養(yǎng)指導、健康宣教等。觀察組行產褥期母嬰保健延伸服務,具體方法如下:

1.2.1成立母嬰保健服務中心 從門診與產科臨床挑選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成立專門的母嬰保健服務中心,中心人員數(shù)量在8~10人,由主管護師以上職稱的護理人員擔任管理人員。由母嬰保健服務中心根據產婦產褥期心理和身體特點開展各種母嬰保健延伸服務,提供持續(xù)、專業(yè)、正規(guī)的母嬰保健服務。

1.2.2設立電話咨詢熱線 母嬰保健服務中心需設立專門的電話咨詢熱線,為出院的產婦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專業(yè)的指導意見,將產褥期母嬰保健延伸到院外。

1.2.3上門隨訪 由母嬰保健服務中心人員對出院產婦進行不定期或定期的上門隨訪,針對母乳喂養(yǎng)困難、新生兒臍帶感染等常見產褥期問題給予面對面指導服務,需要注意的是,上門隨訪前需要通過電話聯(lián)系征求產婦及其家屬的意見,同時還要根據隨訪情況制定一對一的跟蹤服務計劃。

1.2.4開設網絡論壇 為了進一步拓展產褥期母嬰保健服務范圍,完善服務體系,醫(yī)院應當與網絡技術公司合作開設專門的網絡論壇,為產婦提供網絡咨詢服務,使產婦可以通過網絡的方式向專家學者求助,工作人員需要在24h內予以詳細的解答,并將所收到的咨詢問題分門別類放置在論壇上供其他產婦借鑒參考。

1.2.5組織產婦交流學習 醫(yī)院可以將新生兒已經滿月的產婦組織起來,為產婦之間的交流學習提供一個平臺,此外,還可以根據產婦需求開設小班教學,教學內容以寶寶養(yǎng)育、產后疑難問題解答為主,由專業(yè)的講師進行現(xiàn)場授課。

1.3評價方法 產褥期母嬰保健服務結束后由母嬰保健專家對兩組產婦及新生兒進行健康評估,統(tǒng)計每項指標發(fā)生率[3]。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8.0軟件包對調查所得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文中所涉及的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并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產婦健康狀況對比 觀察組產婦乳汁分泌不足、母乳喂養(yǎng)困難、皸裂等各項指標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

2.2兩組新生兒健康狀況對比 觀察組新生兒便秘、腹瀉等各項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

3 討論

母嬰健康對于家庭和諧、社會安定乃至人類的生存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產褥期婦女在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方面均處于不穩(wěn)定時期,而且新生兒的患病風險也顯著增高,因此需要針對此特點給予連續(xù)、專業(yè)的母嬰保健服務[4,5]。以往醫(yī)院在產褥期母嬰保健服務方面僅限于院內干預,受到職責、作用范圍等的限制,保健效果并不理想,難以滿足產褥期母嬰的多方位保健需求。隨著醫(yī)院功能及服務理念的不斷轉變,各大醫(yī)院都在積極借助自身的醫(yī)療優(yōu)勢拓展服務范圍,因此,將母嬰保健延伸到家庭和社區(qū)將成為必然趨勢。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產婦及新生兒經產褥期母嬰保健延伸服務后,健康狀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各項不良指標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醫(yī)院應當結合自身的醫(yī)療資源,采取多種形式的產褥期母嬰保健延伸服務,不斷擴大母嬰保健服務范圍,拓展保健服務層次,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務提高母嬰健康水平,并使其作為醫(yī)院工作的一部分進一步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

參考文獻:

[1]沈衛(wèi)英,陳偉紅,瞿紅,等.網絡信息平臺在產褥期母嬰保健延伸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雜志,2014,31(4):15-17.

[2]周麗婭.產后延伸護理服務模式的臨床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4):35-36.

[3]王向陽.產后延伸護理服務模式的臨床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3,23(7):3839-3840.

第9篇:新生兒護理評估的內容范文

關鍵詞 康復指導 喂養(yǎng) 母乳 嬰兒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1]。產婦擁有健康的身體是母乳喂養(yǎng)教育成功之基礎,健康教育在產后康復、母乳喂養(yǎng)和新生兒護理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目標能否達到以及如何評價健康教育工作是護理質量考核的重要指標[2]?;仡櫧陙懋a后康復指導與母乳喂養(yǎng)教育進行綜述,旨在為護士選擇適宜的健康教育模式,幫助產婦早日康復,提高母乳喂養(yǎng)成功率,促進嬰兒健康成長提供參考依據。

產后檢查

產后訪視和產后健康檢查:查看產婦的生命體征,如神志、體溫、脈搏、血壓是否正常;子宮收縮情況;惡露的量、性質及氣味;會陰傷口愈合情況;、乳汁的量,了解哺乳次數(shù)、姿勢;大小便是否通暢以及產婦的飲食休息情況等。察看新生兒精神、睡眠、心肺、體溫、體重;眼、口腔、皮膚有無異常以及黃疸情況;臍帶是否干燥脫落;大小便有無異常等。

評估產婦及新生兒的精神與心理狀況

通過產后訪視,進一步了解產婦對產后知識的掌握情況,如新生兒喂養(yǎng)、早期教育、日常護理、母乳喂養(yǎng)實行情況以及產后飲食、個人衛(wèi)生、性生活、乳腺炎防治知識等。此外,宮世英等曾做臨床調查[3],發(fā)現(xiàn)有哺乳障礙的人占總人數(shù)的24%,其中,心理障礙因素71%;產后婦女由于體內激素的改變,常發(fā)生產后抑郁癥[4],產后心境不良將影響母親乳汁的分泌,從而影響到母乳喂養(yǎng)的成功率。

查看新生嬰兒全身狀況,了解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哭鬧、吸吮困難,體格發(fā)育、黃疸是母乳性還是病理性以及起始時間、臍帶殘端是否血、有無紅臀等來評估新生兒生長發(fā)育情況,存在哪方面的護理缺陷和潛在護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各種護理技術支持,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利于嬰兒的健康成長。有報道稱:嬰兒的生長發(fā)育是否良好取決于其父母的養(yǎng)育行為[5],母乳是世衛(wèi)組織及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倡導的6個月內嬰兒最佳喂養(yǎng)食品,母乳喂養(yǎng)能否較好地實行取決于訪視人員的正確指導和督促。也有報道稱:早開奶的極低出生體重兒對胃腸喂養(yǎng)有更好的耐受性,胃腸功能成熟更快[6],由于此類嬰兒不能耐受經口喂養(yǎng)而需管飼,因而有學者主張通過胃管間歇性和持續(xù)性喂養(yǎng)[7];對于極低體重早產兒,宋永紅等則改變NICU照顧方式[8],減少不良環(huán)境刺激,預先評估極低體重早產兒的生長發(fā)育問題,采取積極措施,加強發(fā)育支持護理,促進極低體重出生兒的發(fā)育。另有報道稱:造成意外傷害的直接原因與新生兒母親安全防范知識薄弱有密接聯(lián)系[9],說明健康教育不到位,沒有針對性,或其母親文化水平偏低,接受知識能力較差等原因,因此應加強對其母親安全育兒教育工作,防范于未然。

制定產后健康教育和技能指導計劃

健康教育內容包括獲得產后知識、學習育嬰操作技術、改變個人的心理和情感狀態(tài)等。制定健康教育目標是通過健康教育后,使產婦思想、情感以及行為表現(xiàn)在限定時間內達到教育目的。

健康教育方法有20余種,最主要的有語言教育、文字教育、形象化教育和電化教育4種[10],我國健康教育以前3種方法為主。在教育形式上,目前國內外采取的健康教育形式分集體、小組和單人3種形式,或分集體和單人2種[11]。陳朝紅等做過臨床調查[12],認為開展集體教育組優(yōu)于個體組,利于節(jié)約護士時間,是臨床中最有效可行的教育方法;張素珍等對120例新生兒母親出院前健康教育需求及方式的調查[13],發(fā)現(xiàn)最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是閱讀健康教育材料、手冊和護士個別指導;費秀珍調查顯示:發(fā)放書面材料或光盤也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方式[14];而臨床上熱線電話常見于新生兒出院后遇到問題時母親最希望的咨詢方式。對于早產兒,趙敏惠等則主張個體化照護指導方式[15]。國外許多護士喜歡一對一的與產婦接觸,通過語言與非語言交流評價產婦需求。因此,對于健康教育需求項目和方式上的選擇,應尊重個人文化習俗和人格,如聽力減退、語言障礙及個人隱私情況選擇一對一的教育方式,采用多元文化、形式多樣性,提示醫(yī)護人員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創(chuàng)造條件,不斷改進健康教育模式,提供高質量服務來滿足產婦需求,從而達到維護和促進健康的最終目的。

健康教育和技能指導的實施

國內外宣教內容大致相同,包括運動量、飲食、排泄、服藥、心理及康復項目。具體措施有:①產后飲食:產后飲食對產婦和新生嬰兒的健康有著直接或間接影響。一方面有利于產婦自身機體的修復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母乳喂養(yǎng)提供充足營養(yǎng)支持,因此應為產婦提供營養(yǎng)豐富的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礦物質及纖維素食物,對特殊產婦還應依據病情需要制定合理的營養(yǎng)膳食。②產后體形鍛煉:依據產婦的個體情況,制定一套合理的產后體形運動計劃、時間、次數(shù),以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不僅能促進產后子宮復舊,還可以恢復腹部及盆底肌肉的緊張度,保持健美體形。③心理護理:產褥期的女性由于孕雌激素的改變,常出現(xiàn)情緒不佳的現(xiàn)象,護理人員應經常與產婦溝通,引導良好的心理情緒,減少產褥期郁抑癥的發(fā)生。④自我護理:產褥期注意休息,通風溫暖;保持衣著整潔與口腔衛(wèi)生;了解正常情況下惡露的量、顏色、氣味,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可電話咨詢或到醫(yī)院檢查;因生殖器官未完全恢復,應禁止性生活,以免宮內感染;定期到醫(yī)院健康檢查,以了解產后全身及生殖器官恢復狀況等。⑤健康教育講座 講解有關新生兒護理、喂養(yǎng)、早期教育、疾病防治以及產后康復知識,有條件的可組織觀看錄像、聽錄音、開辟互聯(lián)網醫(yī)療護理保健咨詢等來幫助產婦盡快適應母親這一新角色。⑥母乳喂養(yǎng)指導:護理人員應對產婦及其家屬說明母乳喂養(yǎng)對新生兒生長發(fā)育的重要性,普及母乳喂養(yǎng)知識,提高母乳喂養(yǎng)積極性,并用科學方法解決母乳喂養(yǎng)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特殊問題,指導正確的哺乳方法。⑦育嬰指導:提倡并鼓勵母乳喂養(yǎng),增加抗體,提高免疫力;對各種先天條件不足出生的嬰兒采取不同的喂養(yǎng)和管理方式;加強新生兒的基礎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和臍部干燥,預防臀紅[16],按時接種疫苗等。

效果評價

通過調查問卷式、產婦自行填寫調查表、定時回收問卷等,廣泛收集資料來評價產后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對部分掌握或未掌握的產婦應查找原因,針對存在的原因重審教育計劃,再進行宣教,以達到先前制定的目標。在健康教育模式的內容設計上,應為咨詢者提供科學、規(guī)范、完整、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處方[17],建立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體系,避免實際工作中健康教育的盲目性、重復性、低效性弊端,促進健康教育工作從傳統(tǒng)型逐漸向標準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方向發(fā)展,確保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實施。

綜上所述,通過開展適宜的康復訓練活動,建立完善、有效的健康教育機制,使產婦獲得相關醫(yī)學信息、知識,調整其行為向健康方向轉變,既縮短產婦康復時間,節(jié)省產婦住院費用,增進健康意識,同時也提高了母乳喂養(yǎng)率,促進嬰兒健康成長。健康教育的實施,更能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擴大了護士在治療、預防和保健中的地位,豐富了護士的職業(yè)內涵。

參考文獻

1 呂姿之,主編.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8,2.

2 劉梅春.健康教育路徑在孕產婦保健中的應用.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3):1223-1224.

3 宮世英,李桂臻.產后哺乳障礙的心理分析.實用護理雜志,2000,16(5):57.

4 謝慶頻.產后郁抑對母體乳汁分泌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2010,25(8):766-767.

5 李玉紅,等.產褥期新生兒父母養(yǎng)育行為的現(xiàn)狀調查.護理學雜志,2009,24(15):40-42.

6 姚玉娟.極低出生體重兒喂養(yǎng)不耐受的預防與護理現(xiàn)狀.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2):937-938.

7 張玉俠.持續(xù)性胃管對極低出生體重兒營養(yǎng)狀況及胃腸道動力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2001,16(1):11-13.

8 宋泳紅,等.極低體重早產兒母親相關因素分析與對策.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92-93.

9 霍世英,等.加強對新生兒母親的安全育兒教育.中華護理雜志,2002,37(6):430-432.

10 黃津芳.醫(yī)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中華護理雜志,1998,33(11):676-677.

11 吳蓓雯,施曉群.普通外科病人教育的思路與實踐.中華護理雜志,1998,33(6):312.

12 陳朝紅,倪信樂.個體化健康教育與集體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護士進修雜志,2010,25(9):828-829.

13 張素珍,等.正常新生兒出院前母親健康教育需求及相關因素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2):909-910.

14 費秀珍,王立新.不同孕期孕婦知識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9):858-860.

15 趙敏慧,等.讀懂早產兒行為與個體化照護指導效果探討.護理學雜志,2008,23(19):7-9.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