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于校園暴力的看法范文

對于校園暴力的看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于校園暴力的看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于校園暴力的看法

第1篇:對于校園暴力的看法范文

說起校園欺凌和暴力現(xiàn)象,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原本校園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是教育我們成才的地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八年級校園暴力觀后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八年級校園暴力觀后感1一天下午到了學校,我還是習慣性地在走廊上站一會兒,看著樓下陸陸續(xù)續(xù)來到學校的同學們。

不知是什么時候,我的眼球場上的一群人吸引住了。仔細一看,原來是一群小孩兒在打架,他們大概是三四年級的,可是他們這種特殊的打法卻實屬罕見啊!我從幼兒園到如今的六年級,見過無數次的打架場景,但無不是一對一的單挑,而此時的場面卻是十一個人的群毆,可是你仔細觀察分析會發(fā)現(xiàn),這是十個打一個。

那十一個小同學雖然個子都不高,但打得十分激烈。一個小孩被圍在中間廝打,可是他卻并不是被欺負,而是十對一的熱火朝天地戰(zhàn)斗。定睛一看,中間的那位上身穿黑T恤,下身穿黑長褲,腳上穿黑運動鞋,他是在怎么招惹十個人的呢?

但最令我驚奇的并不是這些,而是被圍攻的那位的高強武藝,以一對十的劣勢都可以打出風云。他在團團包圍之中全然不懼,倒是圍攻者們被他的鐵拳和飛腿打得應接不暇。想不到啊,這位黑衣勇士竟能以一己之力打得十人落花流水,而三國亂世時期的力敵三英的呂布站在這位大俠面前都會黯淡無光,都要俯首稱臣啊。

而這位英雄并沒有因為持續(xù)作戰(zhàn)而體力不支,反而是越來越勇。無影腿、碎星拳、裂風掌把對手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眼看他就要殺出重圍了,就在這時,校長駕到!好大的陣勢?。喉n校長在左,楊主任在右,王校長在中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像抓兔子般提著他們向學生處的方向揚長而去了……

看來這黑色的孫悟空再厲害,也敵不過如來啊!

八年級校園暴力觀后感2不久前看到一條新聞,來自安徽的一位高三的女生在網上吐露了她遭受同班的三名男生下“”,并威脅如果告訴他人就用“砒霜”毒死她的恐怖的經歷。然而,對于這件事的后續(xù)處理,學校的老師同學乃至當地的一些網民此案的看法,令人毛骨悚然。更重要的是,這名女生的遭遇,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

這不禁讓我覺得難以置信!當然,或許與我的性格有關,周圍不好的事情向來是沒有途徑傳到我的耳朵中的。所以,一直感覺,欺負侮辱別人,校園霸凌現(xiàn)象一向發(fā)生在小說,電視劇中,和人們的想象出來的事情?,F(xiàn)實中,是不可能會有這種事情發(fā)生的!

為什么會有校園霸凌呢?校園霸凌源自社會學習。從家庭開始,父母對孩子的照顧若帶有敵意、不負責任、冷漠,例如遺棄或施以家庭暴力,讓孩子的社會互動處于負向狀態(tài)。其次,孩子進入小學后,在學校里受教師影響至深,因為此時我們正處于模仿階段。教師若選擇錯誤的管教方式,霸凌的可能性也會增加。若同學間發(fā)生霸凌行為,而教師不加以阻止,也可能造成其他同學的錯誤價值觀。霸凌者通常都有攻擊前科,而攻擊則從模仿而來,這種模仿得自父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采取權威、斥責、懲罰和冷漠做為管教手段的父母,孩子會產生自卑心理。這些在家中得不到關懷,甚至遭到虐待的孩童容易將痛苦加諸于他人,借此宣泄情緒或獲得關懷。

那怎樣解決校園霸凌的現(xiàn)象呢?首先,應該讓我們清楚明白自己的行為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和現(xiàn)實責任。有些同學天生的性格偏弱勢,容易被欺負,同時害怕或不知道該如何去反抗解決,我們應該清楚知道法律的武器和自我保護的技能,進行自我保護。其次,對于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來說,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缺一不可。面對學校霸凌的現(xiàn)象,不僅僅需要學校做好就行,更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給我們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遠離校園暴力,不成為施暴方后被施暴方。最后學校需要灌輸一個正確的理念:要有集體觀念,和人愉快交往。時刻提醒我們,愛自己,愛班級,愛同學,為學校爭取榮譽等正確的觀念。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就自然而然形成了遠離暴力的影響。

哪一個人不愿笑語長在,哪一個家庭不愿幸福美滿,哪一個國家不愿繁榮昌盛。每個人若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從細微處做起,形成一種習慣,一種風氣,安全的屏障就會不斷加強。遠離霸凌,還校園一片藍天!

八年級校園暴力觀后感3學校在我心中是一個神圣的地方,它讓我們的知識豐富多彩,讓我們的未來更加精彩,可是究竟學校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變了樣。

這些年有關校園的暴力行為的信息雞犬不寧,學校本是我們學習的地方,又是“養(yǎng)育”我們成人的地方,可為什變了樣?

最近,有許多學校出現(xiàn)暴力,有許多人想,這沒那么嚴重吧?這是大部分強勢的同學欺凌小部分弱小的學生,這可以讓這個被欺凌者致死,難道這還不嚴重?如果繼續(xù)這樣,會死多少學生?我們才十幾歲就要承受這么大的傷痛?十幾歲本是我們尚好的花樣年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沒有任何權利去剝奪別人的生命。

校園暴力常常發(fā)生在我們身邊。記得網上有許多校園暴力事件,一個個暴力的結果讓人觸目驚心。

記得讓我最深刻的一個校園暴力事件:一個女孩沒有任何特長,平時不善于與人溝通,無論什么都一般般。

開學第一天,女孩膽小怕事,同班同學都看出她很好欺負,于是幾個看她不順眼,放學后,把她逼在墻角進行毆打,女孩久久沒回家,躲在教室里,不敢回家。

傍晚,女孩一回家,對學校發(fā)生的事只字不提,當做什么都沒發(fā)生過一樣。

第二天,一大早,女孩又被欺凌,旁邊看熱鬧的同學在一邊嘲笑。這樣一天一天過去,女孩身上的傷日積月累,女孩的身體越來越差,終于有一天女孩死在教室里。

我認為這樣的校園暴力是人性的冷漠,這么多的同學冷眼旁觀。

這是忽視生命,忽視法的存在。我們才十幾歲,沒有任何權利剝奪別人的寶貴的生命。被同學們欺凌的學生,每天都在同學們的不關心和冷淡中生活,本應該是尋找夢想的溫暖的教室,但是卻成為了孩子的牢籠。

那些實施暴的學生,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是犯法的嗎?難道別人的生命一文不值?難道這世界沒有法的存在嗎?學校本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難道不應該本本分分的,規(guī)規(guī)矩矩的好好學習嗎?

八年級校園暴力觀后感4“太可怕了,太可怕了!”我氣喘吁吁地跑回家里,嘴里不停嘀咕著。爸爸媽媽驚訝地問我怎么了,我就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們:

今天放學,我想往小巷里走捷徑回家,突然聽見了“嗚嗚”的哭泣聲和大聲嚷嚷的吵鬧聲。好奇心促使我走近點一探究竟,但看到的一切讓我害怕地差點叫出聲來。一群蓬頭垢面的男生,大約十二三歲,穿著外校的校服。他們有的手里拿著小刀,有的手上掂著木棍,還有的高舉厚木板。角落里默默地傳來一陣啜泣,定睛一看,居然是一個低年級的小男孩。那些外校學生耍著小刀,揮著木棍,舉著木板,嘴里還喊道:“你這小孩,怎么那么傻。叫你拿錢,你給我們,不就不會挨打了嗎?趕快把錢交出來!”“大,大哥哥,我,我真的沒有錢,你,你,你們不要打我呀!”小孩哽咽著說?!皼]有是吧,沒有就打!”說著他們就用棍子打他腿,用木板敲他頭,還用小刀抵著他的脖子……見此情景,我嚇得手腳發(fā)抖,擔心他們發(fā)現(xiàn)我,想偷偷溜走卻又挪不動腳步,只好呆呆地躲在拐角處??粗菐蛯W生的囂張氣勢,聽著小男孩無助的哭聲,我好羞愧,低頭看著自己胸前的紅領巾,想起了老師班隊課說過的話:“遇到校園暴力時,不能忍氣吞聲,但最好不要進行正面搏斗,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睂Γ乙掖笕藖砭冗@位小弟弟!頓時,我鼓起勇氣,悄悄地轉身,原路跑回。可誰知這附近根本就沒有大人,我只好跑到大街上找。見到有大人來,那幫學生立馬拔腿就跑。我立即上前幫驚恐萬分的小弟弟撿起書包,安慰了他幾句,然后幫他打電話給家長,讓家長來接他……

爸爸媽媽聽完我的講述,連連表揚我今天做了一件特別勇敢的事情,我心里也覺得幸福滿滿。

通過這件事,我想告訴大家:現(xiàn)今社會,校園暴力,打架斗毆、敲詐勒索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嚴重影響了我們的身心健康。但這些校園暴力現(xiàn)象,也提醒我們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識;一旦發(fā)生暴力事件,應當在第一時間實施有效地自救與呼救,以避免受到意外傷害。

我們的生命如花般美麗,也如花般嬌嫩,只有細心呵護,精心照料,才能燦爛綻放。所以為了美好的明天,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注意自我保護,防止傷害發(fā)生。

八年級校園暴力觀后感5家有家規(guī),國有國法。在學校,也有學校的規(guī)矩??稍谠緫撈桨埠椭C的校園中卻屢屢發(fā)生一些不該發(fā)生的事件,校園暴力普遍存在:有一名初二女生,她永遠也無法忘記那一幕:幾個男生把她摁倒在地,使勁打,踢,甚至撕扯她的頭發(fā),在這過程中,她只能拿撮箕擋著自己的頭,也沒有辦法過多反抗,只能稍稍反抗一下,怒斥一下。而打她的男生,卻說是純屬娛樂。更有人拿手機,把這一幕拍了下來,在拍攝的過程中,還有人興奮地說:“別擋著我拍!”……

這個事例,你有沒有什么話要說?近年來,校園暴力這4個字越來越頻繁的出現(xiàn)在新聞、報紙上,每一次的報道,總能讓我震驚。

也許不知什么時候昨天還歡笑的臉,今天就已消失不見;昨天還充滿活力的身影,今天就只剩下冰冷的軀殼;昨天還怦怦博動的心,今天就已經停動。生命是如此沉重,沉重得讓我不敢直視。這些孩子在花季的歲月里就失去了生命,給家人留下了無限的悲痛。生命無價,每個人只有一次,我們在保護自己生命的同時,也要懂得愛惜他人的生命。

也許很多人都會認為這種事沒什么大不了的,像這種事小孩之間開開玩笑嘛,有什么不可以的?;蛟S有人會這樣說。那就再看看下面的事例:

鄭某、李某、鄭某某與被害人王某是同班同學,20--年7月,因王某值日但未打掃,鄭某便以此為由與王某發(fā)生口角,而后鄭某、李某與鄭某某使用了木棒、木質掃把、鋼板等作案工具,擊打王某,使王某頭部造成了重傷,后經搶救無效死亡。還有,2006年10月25日晚,被告人王某與李某、李某某預謀綁架其舅舅的孩子以勒索錢財用于網絡游戲。李某未表示參與。次日下午,王某將表妹邵某騙離學校,在一土坯房處,王某讓李某某將邵某“做掉”,李某某將事先準備的磚塊將邵某打死。如花的生命就這樣離去。如果當時他們遵守了法律,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就不會造成這樣的慘劇。如果他們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既愛惜自己的生命也珍視他人的生命,這樣的慘劇也不會發(fā)生……

第2篇:對于校園暴力的看法范文

全社會對安全工作越來越重視,尤其關注少年兒童的生命與安全教育,而班主任又是從事這項具體工作的具體實施者。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安全教育班會活動,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安全教育班會活動1班會目的

通過這次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學習家庭生活安全知識,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掌握一些自救自護的本領;珍惜生命,健康成長。

班會準備

1、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有關家庭安全方面的資料。

2、制作相關的課件。

3、黑板上用彩色粉筆書寫“珍惜生命

安全第一”八個美術字。

班會程序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生活在幸福、溫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關心、愛護,似乎不存在什么危險。然而,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許多事情需要備加注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fā)生危險,釀成事故。下面就談談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二、家居安全

1、用電安全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中用電的地方越來越多了。因此,同學們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電常識。

1)認識了解電源總開關,學會在緊急情況下關斷電源。

2)不用濕手觸摸電器,不用濕布擦拭電器。

3)電器使用完畢后應拔掉電源插頭。

4)使用中發(fā)現(xiàn)電器有冒煙、冒火花、發(fā)出焦糊的異味等情況,應立即關掉電源開關,停止使用。

5)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要設法及時關斷電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將觸電者與帶電的電器分開,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氣

1)燃氣器具在工作時,人不能長時間離開,以防被風吹滅或被鍋中溢出的水澆滅,造成煤氣大量泄露而發(fā)生火災。

2)使用燃氣器具(如煤氣爐、燃氣熱水器等),應充分保證室內的通風,保持足夠的氧氣,防止煤氣中毒。

三、交通安全

1、行走時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邊行走。

2)集體外出時,要有組織、有秩序地列隊行走。

3)在沒有交通民警指揮的路段,要學會避讓機動車輛,不與機動車輛爭道搶行。

4)穿越馬路時,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做到“綠燈行,紅燈?!?。

2、交通安全

:全國平均每天發(fā)生交通事故 1600 起 , 死亡 257 人 , 受傷 1147 人 , 直接經濟損失 731萬。真是令人痛心。提醒學生們要特別注意交通安全,上放學時一定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過馬路時要提高警惕,注意來往的車輛。及時消除交通隱患。

四、校園內應注意的安全

1、防火:學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防火是學校安全的重要問題,

1) 禁止在校園內玩火、放炮。

2) 上實驗課要注意老師的要求,不要隨意亂動藥品。

3) 定期檢查防火設施發(fā)現(xiàn)損壞應立即修復。希望大家能齊抓共管。共同參與到校園安全防范的活動中來。

2、防盜:保管好個人財務。

不在教室上課時或下課期間要鎖好門窗。堅決杜絕外來陌生人員進入校園。在外乘車或外出期間要看管好自己的錢財,對可疑人員要提高警惕,加強防范意識,發(fā)現(xiàn)盜竊事件即時報警。

3、防校園暴力

: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互幫互助,團結友愛。若存在分歧、矛盾要及時溝通化解,不要心存怨恨。若發(fā)現(xiàn)對方尋釁滋事應及時 向有關老師反映情況,尋求學校的幫助。

五、體育運動安全 :

在體育運動中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聽從體育教師的安排和調度,不可私自活動或打鬧。老師講解動作要領時要認真聽講,在做有一定難度的動作時要學會自我保護,加強保護意識。在做器械運動時要檢查好器械是否存有安全隱患問題。

六、發(fā)生火災怎么辦?

1、要打火警電話

119 報警,報警時要向消防部門講清著火的地點,還要講清什么物品著火,火勢怎么樣。

2、一旦身受火災的威脅,千萬別驚慌,要冷靜,想辦法離開火場。

3、逃生時,盡量采取保護措施,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用濕衣物包裹身體。

七、實踐競賽:

1、第一組代表表演防火:(一人讀情節(jié)過程,三人表演)

2、大家認真觀察表演后討論:

(1)發(fā)生了什么事?他們是怎么處理的?發(fā)生火情應該如何與消防隊取得聯(lián)系?(打火警119、講清出事地點詳細地址、火勢情況)

(2)總結:情景表演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方面知識。還有什么情況可能發(fā)生火災?發(fā)生火災怎么辦?如何防火?打什么電話求救?

八、快板表演:安全知識小結

家用電器和煤氣,閱讀說明再使用。

發(fā)生火災不要慌,斷電呼救第一樁。

放學回家快快走,回家晚了爸媽愁。

遇上騙子多琢磨,抓住機會趕快溜。

一人在家關好門,與人說話要謹慎。

發(fā)現(xiàn)壞人來撬門,趕快撥打110。

安全隱患時時有,注意安全處處提。

安全常識牢牢記,快樂常伴我和你!

安全教育班會活動2教學目標:

1、透過交通安全的教育使學生了解生命的可貴,掌握有關的交通安全知識,認清學習目的,增強學生安全意識

2、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認識生命的好處,在自我體驗中發(fā)揮潛能,豐富自我生命,提升生命好處。

熱愛生命、保護生命

3、為加強對學生法制與交通安全的教育與管理,使學生增加法制觀念,做到懂法、知法、守法,確保身心健康,平安完成學業(yè),

教學重點:讓學生明白各種常見的交通信號、標志和標線,明白有關交通常識,懂得應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

教學難點:加強交通法規(guī)知識的學習,遵守交通法規(guī)

教學過程:講解交通安全事故案例

一、導入:透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樹立交通安全意識,從精神上遠離交通安全隱患,加強自身的素質培養(yǎng).為了貫徹落實公安部、教育部《關于加強中職學校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繼續(xù)進一步搞好我校的交通安全教育,減少交通違章,杜絕交通事故。讓學生了解交通活動中必備的安全知識,懂得安全的重要,并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傳達給周圍的人們

二、交通法規(guī)法律條文

法規(guī)篇:1、道路、交通2、交通安全3、交通法規(guī)

4、道路交通標志和交通信號5、看圖識標志

常識篇:1、行人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沒有人行道要靠路邊行走?

2、行人橫過馬路為什么要走人行橫道?

3、沒有劃設人行橫道的馬路就應注意哪些?

4、為什么不能翻越護欄?

5、為什么不準扒車、追車、強行攔車?

6、為什么走路時不能看書或做其它活動?

7、騎自行車就應注意什么?

8、乘汽車時要注意什么?

9、遇到交通事故怎樣辦?

警示篇:1、騎自行車違反交通法規(guī)2、行走時違反交通法規(guī)

3、鐵路或鐵路口違反交通法規(guī)4、交通安全教育卡

三、觀看小品--《爸媽,對不起》

情景一:一個孩子要出去上學,他的爸媽一個勁的叮囑,路在必須要留意……,他卻一個勁地說爸媽羅嗦

情景二:一次來學校,他因在路在耽擱了一些時間,快遲到了,在橫過學校門口的的馬路時,他因心急,不走人行橫道,想快速地跑向對面,就在這時,杯具上演了,就在他橫沖時,一輛車直接撞上了他,他倒在了血泊里。

情景三:因醫(yī)院搶救他保住了生命,可從此他再也站不起來了,生活也不能自理。他看著為他悲痛悲哀的爸爸媽媽,留下了深深悔過的淚水。

老師提問:看完小品后,有什么感受?同時你覺得我們就應怎樣做,才會盡量避免這些杯具的發(fā)生?小組成員進行討論,說出感受

本課小結

同學們,我們透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樹立交通安全意識,從精神上遠離交通安全隱患,加強自身的素質培養(yǎng).繼續(xù)進一步搞好我們的交通安全教育,減少交通違章,杜絕交通事故。

四、交通知識問答課堂練習

1、行人在經過人行橫道時,怎樣走才最安全?()

a、一向向右看b、一向向左看

c、先向左看,再向右看

2、行人在沒有交通信號燈和人行橫道的路口應如何透過?()

a、跑步快速透過b、示意機動車讓行后直行透過

c、確認安全后直行透過

3、黃燈持續(xù)閃爍時表示()

a、有危險,車輛、行人不準透過

b、車輛、行人須注意觀望,確認安全后透過

c、車輛、行人能夠優(yōu)先透過

4、當路口信號燈為紅燈和黃燈同時亮時,它表示的是什么含義?()

a、即將變?yōu)榫G燈,做好起步準備

b、清理路口,不準通行

c、道路通暢,快速透過

5、機動車行駛時,除駕駛人應當按規(guī)定使用安全帶外,同車還有哪些人要使用安全帶?()

a、前排乘車人b、后排乘車人c、全部乘車人

六、課后作業(yè)

1、當你需要乘坐出租車時,你能夠()

a、站在機動車道上攔乘b、站在路口攔乘

c、站在人行道上攔乘

2、當機動車停在機動車道上時,你應當怎樣上下車?()

a、從機動車左側下車b、從機動車右側上下車

c、只要不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左右側上下車都能夠

3、小紅在等候乘坐公共汽車時,就應站在(,依次排隊

a.機動車道上b.站臺或指定位置

c.非機動車道上d.人行道上

4、小楊每一天都經過鐵路道口,他在經過鐵路道口時就應(

a.快速跨越鐵軌b.進入到口,觀察后透過

c.一停,二看,三透過

d.在欄桿放下時搶先透過

5、明明在晚自習課后騎自行車回家途中,迎面遇到一輛駛來的汽車,燈光十分耀眼,為了安全明明就應(

a.用手遮擋風光b.閉目緩慢形式

c.下車靠邊避讓d.迎著燈光行駛

七、應采取的措施

1、提高學生交通安全意識

2、明白交通安全有些行為是不安全的

3、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擇業(yè)觀

4、培養(yǎng)青少年自我防范交通安全意識

5、一旦不安全的事情發(fā)生了,明白就應如何去處理

總結:

透過此次安全教育,期望對同學們有所啟示,了解生命的可貴,掌握有關的交通安全知識,正確應對自己所碰到的困難,選取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正確的認知,樹立用心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安全教育班會活動3一、交通安全

1、在馬路上行走或騎車,都必須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

走路要走人行道,騎自行車要走非機動車道,橫穿馬路要看清信號燈,綠燈行、紅燈停,黃燈亮時,不準車輛、行人通行,但已超過停止線的車輛和行人,可以繼續(xù)通行。

2、不要在馬路上追逐打鬧,不要追車、扒車、強行攔車。

3、12歲以下的小學生不準騎自行車上路。

自行車的車鈴、車閘必須齊全有效。騎車不要帶人,不要三五成群并肩而行,也不要聊天、勾肩搭背,更不能追逐或曲線騎行。

4、不乘坐無牌、無營運證、超載的車輛。

5、乘坐校車或其他車輛聽從安排,行駛中,不要將頭、手、身體伸出窗外。

二、學校安全

1、手工課、美術課要求使用刀、剪、針、錘等工具時,才能將其帶到學校,否則,這些工具不能隨身帶進學校。

若使用,須經老師同意方可拿取,并在老師的監(jiān)督下使用,用完后立即放回原處。在課堂上使用這些工具時要小心謹慎,防止劃傷、刺傷自己或前后的同學。

2、一旦被劃傷,傷口容易發(fā)生感染,應視傷口的污染、深淺程度仔細處理,必要時要注射破傷風抗毒素針。

3、參加集體勞動,一定要遵守紀律、服從管理、聽從指揮。

要事先了解該項勞動的安全常識,未經老師允許不得進入危險部位。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如硫酸、農藥等,不隨便觸摸、玩弄電器及開關等。

4、化學藥品濺入眼睛時,應用專用沖洗眼睛的水及時沖洗,并要采取其他的急救措施。

5、課間活動不要做危險的游戲,觀看別人進行體育活動,要注意自己的位置是否安全,避免飛來的籃球、足球等傷及自己。

三、防火安全

1、不要將火柴、打火機當作玩具,也不要燒東西玩。

2、夏天點蚊香時,注意不要靠近窗簾、蚊帳、床單等可燃物,以免夜晚風吹動時,使這些可燃物飄到蚊香火頭上。

3、現(xiàn)代家庭中,家用電器種類很多,少年兒童必須在家長的指導下正確使用。

低年級學生應避免單獨使用這些電器,家庭中不能超負荷用電,不能亂接電線,以免引起電線短路甚至火災。

4、常見的滅火方法:用水滅火用東西蓋住滅火用沙滅火。

四、用電安全

1、不要用手、金屬物或鉛筆芯等東西去撥弄開關,也不要把它們插到插座孔里。

喝水或飲料時不要在插座附近喝,以免水或飲料灑到插孔里,造成電器短路,著火。

2、在戶外玩耍時,要遠離高壓輸電設備及配電室之類的地方。

不要在高壓線附近放風箏,不要到配電室中去玩。

3、房子周圍有許多電線,不要在電線上面搭掛、晾曬衣物,以免發(fā)生危險。

4、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在救助觸電者時,首先要切斷電源。

在切斷電源之前,千萬不要用手去拉觸電者,否則救助者也會觸電。

5、如果無法切斷電源,救助者要穿上絕緣膠鞋,或帶上絕緣手套,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去挑開觸電者身上的電線。

6、小學生因為人小,無法對觸電實施救護,應該及早地叫大人來處理,并打“120”急救電話,讓醫(yī)生來救護。

五、法制教育

1、在家遇生人,不要輕易開門。

如不速之客來訪時,要先查明身份再開門。如果不能確定身份,就打電話向父母詢問,或求助鄰居。

2、沒有家長或老師的安排,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邀請去看展覽、拍電影、做廣告等,更不能到陌生人家里去玩。

3、如果在路上遭壞人搶劫,不要冒失地與他硬拼,可先把隨身帶的錢物給他,并盡量記清壞人的身材、面貌、口音和衣著特征,爭取安全脫身,然后迅速報案。

4、如果遭壞人綁架,要沉著冷靜。

要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先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再想辦法給家人或警方報信,還可以在沿途拋下書包里的文具,書籍以及隨身所穿的鞋、帽等,給家人或警方留下線索。

六、在教室內外活動應怎樣注意安全

1.防磕碰。

目前大多數教室空間比較狹小,又置放了許多桌椅、飲水機等用品,所以不應在教室中追逐、打鬧,做劇烈的運動和游戲,防止磕碰受傷。

2.防滑、防摔。

教室地板比較光滑的,要注意防止滑倒受傷;需要登高打掃衛(wèi)生、取放物品時,要請他人加以保護,注意防止摔傷。

3.禁止在樓道內游戲、追逐打鬧防止發(fā)生意外。

4.防墜落。

無論教室是否處于高層,都不要將身體探出陽臺或者窗外,謹防不慎發(fā)生墜樓的危險。

5.防擠壓。

教室的門、窗戶在開關時容易壓到手,也應當處處小心,要輕輕地開關門窗,還先留意會不會夾到他人的手。

6.防火災。

不帶打火機、火柴、煙花爆竹、小鞭炮等危險物品進校園,杜絕玩火等行為。

7.防溺水。

不要去小河、池塘、水庫、海里去玩?;蛴斡?,要是去海邊游泳,一家要在家長的陪同下才能去。

安全教育班會活動4教學資料:引導學習一些生命安全、交通安全、校園安全等知識。

教學目標:透過學習有關安全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之可貴,珍惜生命,注意安全,掌握一些安全知識,構成自護、自救的意識,使學生安全、健康成長。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的_,同學們必須要有必須的安全意識,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安全重于一切,只有健康的身心,才能保障我們好好學習,將來好好回報父母,回報社會。

一、交通安全

(一)導入:透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樹立交通安全意識,從精神上遠離交通安全隱患,加強自身的素質培養(yǎng).為了貫徹落實公安部、教育部《關于加強中職學校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繼續(xù)進一步搞好我校的交通安全教育,減少交通違章,杜絕交通事故。讓學生了解交通活動中必備的安全知識,懂得安全的重要,并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傳達給周圍的人們。

(二)交通知識

1、道路、交通2、交通安全3、交通法規(guī)4、道路交通標志和交通信號5、看圖識標志

(三)討論分析

1、行人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沒有人行道要靠路邊行走?

2、行人橫過馬路為什么要走人行橫道?

3、沒有劃設人行橫道的馬路就應注意哪些?

4、為什么不能翻越護欄?

5、為什么不準扒車、追車、強行攔車?

6、為什么走路時不能看書或做其它活動?

7、騎自行車就應注意什么?

8、乘汽車時要注意什么?

9、遇到交通事故怎樣辦?

總結:對于我們學生來說尤其要注意的是騎自行車的安全和過馬路的安全。

二、校園安全

(一)導入:請看這些校園事故

案例一:

10月25日晚,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廣納鎮(zhèn)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寄宿制學生晚自習結束后,在下樓梯時發(fā)生擁擠踩踏事故,造成8名學生死亡,45名學生受傷。

案例二:

11月8日,學生李某午飯之后到學校教學樓三樓走廊上玩耍,他右腳跨在走廊欄桿上,不慎失手墜落至一樓,因頭部嚴重受傷,經搶救無效死亡。

案例三:我班的一位男同學,在體育課的舞蹈練習中,由于動作不規(guī)范,被自己的腳絆倒在地上,右肩著地,造成右肩粉碎性骨折,要植入鋼板固定骨頭,目前正在康復中。

案例四:

在一節(jié)早讀課前,某校一名女同學,因與一名男同學發(fā)生口角,一怒之下,拿起圓珠筆往男同學的手臂插去,導致男同學的手臂傷。

(二)結合案例,談啟示

結合以上五個案例,談談你有什么啟示?

(三)學習安全知識

1、日常行為安全:不攜帶_、火種或其它危險品進入校園;

嚴禁勾引校外人員來校滋事、打架;不進網吧、游戲室、歌舞廳等娛樂場所;不在樓梯、走廊上追逐打鬧、推撞;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擁擠、不搶行;嚴禁攀爬圍墻、欄桿及大樹。

2、體育課、實驗課安全:上體育課時,要有防范意識,不隨意投擲器材。

實驗課時要嚴格操作程序,按規(guī)范操作,不隨意動用器材和藥品,不攜帶任何化學藥品出實驗室。

3、群眾活動安全:班級、年級、學校組織的戶外活動,要嚴格遵守活動紀律,聽從老師的指揮,身體有不舒服的要及時告知老師或身邊的同學。

4、心理健康安全:心理上出現(xiàn)問題可采取適當方法加以排解,如可找老師、家長、學生、朋友等傾訴。

三、生命安全

引言: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沒有了生命,就沒有了一切的基礎;放下生命,就放下存在的基礎。人生活在關系中。只有珍愛自己的生命,才會珍惜他人及生靈的生命。一個對自己生命輕視的人必然伴隨著對他人(物)生命的輕視;對自己的身體缺乏尊重和珍惜的人,必然漠視他人(物)的痛苦。

近年來中小學校的校園暴力凸現(xiàn),令全社會關注。校園暴力是社會暴力現(xiàn)象在校園的延伸,社會暴力入侵校園,使危及校園安全的惡性案件不斷出現(xiàn)。犯罪分子或出于個人恩怨,或為了報復社會,也有由精神病人引發(fā)的。校園暴力并不是近幾年來才出現(xiàn)的,但它的不斷升級,卻是不可否認的,因而也最應引起警惕。

1、什么是校園暴力?有哪些因素?

討論歸納:所謂校園暴力是指在校園或校園周邊地區(qū)所發(fā)生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以及非學校人員對學校師生所實施的暴力行為。而校園欺負成為校園暴力最為經常的表現(xiàn)形式。

校園暴力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①暴力行為是發(fā)生在校園或緊鄰校園的周邊地區(qū);②暴力侵害的對象為校園里的人、事、物,包括教師、學生及其財產等,但以學生為主要目標;③校園暴力的結果是侵犯了他人人身權利、公私財產以及心理的傷害,并由此而引起的_、自殘等;④校園暴力的發(fā)生往往極具突發(fā)性,雖然有些事件有預兆,但容易被有關部門和人員忽視。

事實證明,如今的校園暴力已經超出單純的打架斗毆的可控范圍,它在個別地方甚至正在演變成帶有_性質的團伙,制造敲詐、_、搶劫、_等惡性刑事案件。

2、校園暴力的幾種表現(xiàn)

(一)打架斗毆。

打架斗毆是校園里最常見的暴力行為,通常是一些品德較差的大同學,自以為有力氣,就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來毆打校內外的學生。除此之外,還有這伙中學生與另一伙中學生相互毆斗的現(xiàn)象,也稱為學生打群架。中學生打架斗毆破壞了學校的正常秩序,給學校帶來了不好的聲譽,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其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

不難發(fā)現(xiàn),中學生打架斗毆的發(fā)生具有時間上的規(guī)律性:(1)放學時。中午或傍晚放學,個性是周末中午,一些與校內學生有聯(lián)系的校外少年,還有被學校開除的不良少年,站在門口尋找機會打架。同時,大批學生出校時易因發(fā)生碰撞而引發(fā)打架。(2)考試結束時。每個學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試后,老師忙于批改試卷,學生普遍松口氣,一些不良學生就惹是生非,易發(fā)生打架斗毆。(3)秋季開學時。新生剛入學,學校老同學串聯(lián)的,其中有因過去的“仇恨”而算賬的,往往采用暴力攻擊的手段來解決。(4)課外游樂活動時間。不少學生喜歡到校外去打桌球、玩電子游戲和相聚郊游等。由于社會活動場所管理不嚴,人員復雜,學生之間常因爭輸贏、爭地盤而發(fā)生沖突,導致打架斗毆。(5)節(jié)假日。由于休息時間,有的學生家長又不在家中,在無事可做的狀況下,有的學生就跑到外面去,易發(fā)生打架,甚至相約互斗。

(二)強索錢財。

這是近幾年來發(fā)生的比較普遍且嚴重的校園暴力現(xiàn)象,往往發(fā)生在中小學校門口或附近地區(qū),大年齡的中學生向低幼學生強索錢財,以暴力相威脅,逼迫低年齡學生交出零用錢或學習用品等,并不準他們告訴學校和家長。此類事件不僅僅摧殘了被襲擊學生的心靈,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而且造成許多家長人心惶惶,對孩子的身心和教育擔驚受怕。

(三)毀壞物品。

有的中學生由于心中的不滿、怨恨等情緒作用,透過毀壞物品來表現(xiàn)和發(fā)泄。在一些中學生里能夠看到被學生破壞的課桌椅、墻壁、門窗等,其中一部分就是有的學生發(fā)泄情緒實施攻擊的結果。這類攻擊行為的目標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四)爭風吃醋。

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早熟使早戀現(xiàn)象越來越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而早戀給青少年的成長和生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由于中學生心理不夠成熟,往往會因為_而產生嫉妒、排擠甚至仇恨的心理。小小的矛盾因為缺乏溝通和引導而釀成打架甚至_等暴力事件。

(五)心理障礙。

青少年攻擊行為還有一種特殊的狀況,這就是由于青少年的精神障礙所引起的攻擊性行為。國內外研究證明,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一個主要表現(xiàn)就是具有攻擊傷害他人的行為。主要原因是在于他們的意識障礙、幻覺和妄想作用、智力障礙、情緒情感激烈等。在這種異常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患者易與他人發(fā)生沖突,引起攻擊性行為,給他人造成輕重不等的傷害,極端嚴重的能夠致人死亡。比如常見的少年多動綜合癥,表現(xiàn)為多動、多話、任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比較嚴重地影響患者的學習和生活,并會干擾社會秩序。有多動綜合癥的少年行為,常有攻擊性,一次性精神癥狀有突然發(fā)怒、行為沖動的表現(xiàn),二次性精神癥狀有明顯的暴力攻擊行為,在生活中顯得喜與人吵架和打架。又如,少年精神_癥表現(xiàn)為意志和行為的障礙,造成行為混亂,在興奮之下會傷人或物。再如,少年躁狂癥者有的經常惹是生非,發(fā)生打鬧等沖動行為,造成對他人的攻擊。鑒于這些攻擊行為不是一般的品德障礙,而是在精神障礙的情形下發(fā)生的,所以應提醒人們給予特殊的注意。

3、典型案例:例如河南省犯罪嫌疑人黃勇自2001年開始,將學生騙到家中,先后殺死中小學生17人,將尸體掩埋在室內和院內;

湖北省大冶市多名歹徒沖入羅家橋中學學生宿舍搶劫,砍傷15名學生;山東省莒縣犯罪嫌疑人闖入第一實驗小學,持菜刀砍傷25名小學生;湖南省郴州市廣宜中心小學教師劉紅文精神病發(fā)作,在校內持菜刀砍死學生4名、砍傷16人;河南省汝州市犯罪嫌疑人竄入第二高中男生公寓,瘋狂殺戮沉睡的學生,9人死亡,3人受傷。2003年8月17日蘭州發(fā)生學生被綁架事件后,銀川、珠海、昆明、安徽、長春、哈爾濱、浙江等地陸續(xù)發(fā)生幾十起人質劫持事件,學生劫持多發(fā)生在學校門口附近。、

4、校園暴力阻止的途徑和方法

校園暴力給學生個人、家庭乃至社會造成的危害是巨大且長久的。鏟除校園暴力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有關部門爭取配合,做好安全教育。

要堅持樹立安全是“1”,其它是“0”的思想,定期舉辦安全知識講座,法制報告會,組織學生觀看法制教育專題片??舍槍α餍汹厔莺彤斍暗陌l(fā)展現(xiàn)狀,融入更豐富的資料和更新穎的形式。如用反暴力的偶像示范,學生可能會樂于理解。

(二)教育孩子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暴力的基礎就是對生命的極端漠視。在虛擬的世界里,沒有真實的受害者。這一事實很易使他們產生“再暴力的東西都與人類感受無關”的錯覺,以致此刻的孩子們不但漠視動物和他人的生命,甚至漠視自己的生命。針對這一點,我們可對學生進行生命的孕育、生長等知識的傳授。這既能讓學生對自己有所認識,也能使學生對他人的生命重懷珍惜和尊重的態(tài)度。

我們還就應教導孩子們遵從最基本的價值取向,讓他們懂得人生活在一個社會里就應是平等的、公正的,相互之間就應是富有同情心和憐憫心的。只要讓孩子懂得社會生活中最基本的原則是對他人的尊重和同情,他們對暴力的危害就會有新的理解。

(三)加強師德建設,消除校園“冷暴力”。

目前,法律法規(guī)在對待老師的“冷暴力”上還顯得相當蒼白,但教育行政部門早已關注校園“冷暴力”問題了。各地學校也從加強師德建設入手,盡力消除校園“冷暴力”。對學生多一份理解,少一點苛責;多一份信心,少一點失望;多一份親切,少一點冷漠,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和發(fā)展的空間。這些做法無疑將會對消除校園“冷暴力”起到用心的作用。

(四)清查影視節(jié)目和出版物,凈化文化市場。

雖然我國有關青少年問題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孩子接觸暴力文化,便在現(xiàn)實中卻基本沒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規(guī)定,還基本處于放任狀態(tài)。實際上,我國對影視作品中的暴力沒有分類,更沒有因為其中有暴力資料而限制孩子觀看?,F(xiàn)階段,這種狀況應有所改變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有關部門應制定相關條文,對_電視作品進行分類,并推廣至網絡媒體、電子游戲和書報雜志,為孩子們帶給更多健康的精神產品。定期徹底清查文化市場、凈化文化市場、凈化孩子們的視聽,切忌讓未成年人接觸帶有暴力行為的文化。

(五)未雨綢繆,及早防范。

一方面,從自身做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從而鏟除校園暴力滋生的土壤。許多案例證明,校園暴力事件的發(fā)生有必須的條件,必須的氣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學生紀律差的班級,發(fā)生的事件越多。學校暴力事件是一種見不得人、偷偷摸摸的勾當,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進行。如果我們讓陽光普照校園,那么參與暴力者就不敢出現(xiàn),陽光是什么,陽光就是班級的正氣,學校的正氣。每個同學都要樹立正氣,這樣才會構成班級的正氣,學校的正氣。所有同學務必努力做到“十要十不要”:要舉止禮貌,不要口出臟話;要自尊自愛,不要自以為是;要尊重他人,不要出口傷人;要團結互助,不要欺弱怕強;要禮貌待人,不要打架斗毆;要強身健體,不要吸煙喝酒;要友誼為重,不要早戀誤自;要遵守秩序,不要圍觀起哄;要開卷有益,不要盲目閱讀;要學習法紀,不要我行我素。另一方面,各班級要配齊安全班委,定期向學校反映可能發(fā)生的校園暴力隱患,用心爭取學校、社會和家庭的保護和幫忙,將校園暴力扼殺在萌芽之中。

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家庭、學校和社會齊心合力,校園暴力這顆毒瘤就必須會被鏟除,我們的校園定會成為孩子們的樂土!

四、總結

這天由于時間的關系老師只講了四個方面安全問題,期望同學們必須要注意安全的問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了好的身體,我們才能快樂的學習,健康地成長。這天的班會到此結束。

安全教育班會活動5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交通安全問題對我們的重要性。

2、我們要從小樹立交通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識,確保交通安全。

3、培養(yǎng)學生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做一個優(yōu)秀的交通小天使。

教學重點: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識,確保交通安全。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做一個優(yōu)秀的交通小天使。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活動

1、放故事錄音:“丁丁今年剛滿七歲可爸爸還是不放心他一個人上街說他不會走路。

”丁丁很不高興撅著嘴說:“誰說的我不但會走路而且會跑呢!不信我跑給你看。”爸爸笑著搖著頭:“我不是說你沒學會走路是說你還沒學會在馬路上走路?!倍《∑婀值膯柕溃骸痹隈R路上走路還用學嗎?”爸爸點點頭說:“是的不但要學而且應該記住一些規(guī)定?!?/p>

2爸爸讓記住的這些規(guī)定是交通規(guī)則我們應該怎樣記住交通規(guī)則呢?這就是今天學習的新內容(板書:交通法規(guī)我遵守).

二、看說比學掌握規(guī)范

1、認識交通信號燈。

(出示交通信號課件)同學們你們知道紅燈、綠燈、黃燈各表示什意思嗎?(學生說出后引導條理語言: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2、認識各種交通標線

3、了解走路規(guī)范.(課件出示三圖)

圖一:小朋友背著書包走在馬路人行道上。

圖二:小朋友走在人行橫道上準備過十字路口。

圖三:小朋友放學回家走在過街天橋上。

同學們你們看圖中的小朋友們走在了什么地方?他們是怎樣走的?(學生邊看圖邊比較教師引導學生認識“人行道“、“人行橫道”、“過街天橋”)

教唱兒歌認識過街天橋。(過街天橋空中跨橫空馬路作用大。行人靠右快速過千萬不要貪玩耍。)

4、小朋友怎樣走路才能最安全?聯(lián)系身邊發(fā)生的事與小朋友討論。

①把小朋友身邊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增強安全意識。

②小組討論后得出:走規(guī)定路線看交通指揮燈不看書不亂跑不爬欄不玩耍。

5、禮貌候車,學攔“出租車”。

①聽故事:《徐特立爺爺排隊候車的故事》

②學生聽后,說說應該怎樣候車?

③情景表演:學攔“出租車”。(引導學生懂得:站在人行道,對車揮揮手,話語要禮貌,雙方都喜歡)

三、回顧所學,交流體會

同學們,今天的安全課中,你學會了什么?說給大家聽,好不好?

四、明辨是非,認識升華

1、課件出示圖,辨別圖中的小朋友做得對不對,說說為什么?

a放學路上,小明與小伙伴們邊走邊踢球。

b紅燈亮了,小紅從人行橫道通過。

c幾個小朋友走在馬路中央去上學。

五、夸夸同學,發(fā)紅花

a夸夸咱們班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范的好同學。

b給這些同學發(fā)交通紅花,并評出“安全小天使”。

六、活動總結

第3篇:對于校園暴力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中小學生;攻擊行為;自尊;自戀

攻擊性是人類發(fā)起攻擊行為的心理特征,即人格中所具有的產生攻擊的內在可能性。攻擊性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心理現(xiàn)象,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控制與束縛,攻擊性就會表現(xiàn)出具有破壞性的行為——攻擊行為。當前,中小學校園暴力問題依然存在, 這對中小學生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矛盾時期,對情緒的自控能力差,經常反復無常,學校中吵架、打架、破壞物品、虐待他人或動物等攻擊行為也時有發(fā)生。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除了進行知識教育之外,對中小學生攻擊行為進行預防和干預、促使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及學校工作的順利進行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工作。

1 自尊引發(fā)中小學生的攻擊行為

引起攻擊或暴力行為的原因紛繁復雜。Anderson與Bushman[1]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將導致攻擊行為的因素概括為情境因素和個體因素兩類,并指出情境因素和個人因素通過改變中小學生的內部狀態(tài)(如認知、情感和生理喚醒)誘發(fā)攻擊行為。其中,自尊是引起中小學生攻擊行為的重要個體因素,直接制約著中小學生的情緒和情感,間接影響他們的活動動機和行為,其心理作用具體體現(xiàn)在學業(yè)成績、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等方面。Baumeister[2]認為,自尊是對自我進行的整體性和評價性的看法,對學生行為的產生和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

關于自尊與攻擊行為之間的關系許多研究者進行了深入探討,但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結論卻始終存在爭論。長期以來,研究者經常將中小學生低自尊與攻擊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或者假定他們在自信的外表下隱藏自己,否則不會表現(xiàn)出攻擊行為或攻擊傾向。然而,隨著人們對自尊與攻擊行為關系研究的不斷深入,也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中小學生的攻擊行為也與高自尊存在關聯(lián),一些高自尊的學生具有更高的防御性。總結前人關于攻擊或暴力行為與自尊關系的研究,這些研究結果相互之間存在的爭論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種觀點認為是低自尊導致了中小學生攻擊行為;而另一種觀點認為中小學生的攻擊行為是由高自尊引起的。近來也有研究者指出,與高自尊緊密相關的自戀對中小學生攻擊行為的產生也具有重要作用。

2 中小學生攻擊行為與高、低自尊關系的分歧

中小學生攻擊行為與自尊之間存在密切聯(lián)系,不同自尊水平的中小學生可能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問題行為,如攻擊行為。但中小學生攻擊行為的產生和發(fā)展究竟是低自尊的結果,還是由高自尊引起的,對這一問題的探討迄今為止尚未有統(tǒng)一結論。

2.1 低自尊導致了中小學生攻擊行為:自尊是個體對自我的整體性、積極性評價,對中小學生行為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長久以來人們通常都認為低自尊是中小學生諸多問題行為的基礎,導致了大部分的行為,包括校園暴力行為,這一觀點支持了攻擊行為與自尊關系的低自尊假說。在學校教育中,低自尊中小學生在面對挫折、失敗或當自身存在的問題受到責備時,通常會感覺到自卑或羞愧,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低人一等。但在低自尊的保護下,他們往往又拒絕體驗這些消極情緒,由此可能會引發(fā)對同伴或他人的攻擊或暴力行為。換言之,低自尊中小學生可能會通過指責同伴的言行來維護自己的自尊,而這種指責的方式通常以攻擊或暴力行為來實現(xiàn)。

另一方面,低自尊的中小學生想要通過自身外在的行為表現(xiàn)與能夠引起他人注意的行為方式來獲得并提高自己的低自尊,特別是在缺乏關注的情況下,為此他們并不害怕遭受傷害甚至被懲罰的可能性。國外研究者Fong, Vogel[3]等人在加利福尼亞某中學開展的一項研究也發(fā)現(xiàn),相對于沒有問題行為的學生,問題行為學生(包括攻擊同學、老師及其他教職員工)的自尊水平更低。低自尊中小學生到了成年期之后也更有可能實施攻擊甚至暴力犯罪行為,通過這種方式提高自身在群體中的地位和威望,從而實現(xiàn)自我提升的目的。

基于上述結論,有研究者探討了低自尊引起中小學生攻擊或暴力行為的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低自尊可能是中小學生內化問題的一種反映,與抑郁高度相關,而抑郁和攻擊行為與中小學生外在或內在問題可能存在關聯(lián)。第二,整體低自尊可能是不良同伴關系的反映。自尊相關研究揭示出兒童的自尊源于對重要他人觀點的內化,進入兒童中期同伴群體對兒童認知與行為的影響越來越大,具有決定性的作用[4]。消極同伴經歷,如同伴拒絕會與消極的自我觀及攻擊行為產生關聯(lián)??梢?,有必要在具體的人際交往情境中進一步探討中小學生攻擊行為與低自尊的關系。

2.2 中小學生攻擊行為是高自尊的結果:雖然認為低自尊導致中小學生攻擊或暴力行為這一傳統(tǒng)觀點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認可,但隨著人們對攻擊與自尊關系研究的不斷深入,近年來,國外也有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了與傳統(tǒng)觀點不一致的結論,。有研究者提出了受威脅自尊的自我理論假說,指出中小學生攻擊行為更可能是高自尊的結果。因為高自尊的中小學生通常具有積極的自我態(tài)度,當外界給予消極反饋時,高自尊中小學生原本持有的積極自我態(tài)度便不能得以實現(xiàn),并且還會感到積極的自我概念受到了同伴或他人的質疑和挑戰(zhàn),由此產生了挫折感與威脅感,這會引發(fā)中小學生情緒、認知與行為上的一系列不良反應[5]。受威脅的自我理論還把高自尊、自戀、攻擊性這三者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解釋了高自尊、自戀與攻擊行為之間的關系。自戀與高自尊的結合能夠引起極高水平的攻擊行為,高自尊高自戀的中小學生更具有體驗或表達憤怒與攻擊的傾向。

當個體陶醉于自我體驗而同伴或他人卻對此產生質疑時便有可能誘發(fā)攻擊或暴力行為,這在中小學生群體中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結論對此也提供了證據,支持攻擊或暴力行為是高自尊者維護自我以抵抗試圖挫敗自己的同伴或他人的一種方式。持積極自我概念的中小學生,他們的自尊比消極自我概念者更容易受到威脅,并且不合理的威脅更容易使他們產生憤怒或敵意情緒,因而高自尊的中小學生可能比低自尊中小學生更傾向于采取措施恢復受損的自我觀念。

針對中小學生攻擊行為與自尊關系矛盾結論的出現(xiàn),有研究者提出了高自尊的異質性假說來更好的解釋這一問題。人們認為中小學生攻擊行為的產生更可能是高自尊的結果,但并不是所有高自尊中小學生都易產生攻擊行為,而是僅限于某一類特定的高自尊學生[6]。Kernis等人依據自尊穩(wěn)定性的不同將高自尊區(qū)分為穩(wěn)定的高自尊和不穩(wěn)定的高自尊,發(fā)現(xiàn)在自我受威脅的條件下,具有不穩(wěn)定高自尊的中小學生傾向于將威脅源具體化,并抨擊或削弱威脅的合理性。不合理的威脅能夠引發(fā)高自尊中小學生更高水平的憤怒和敵意,當他們受到質疑、反駁、嘲弄或挑戰(zhàn),積極的自我觀點被置于岌岌可危的處境時,他們便會指向威脅源而產生攻擊行為。大部分研究表明,高自尊的中小學生會強烈地拒絕負面反饋以避免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受到損失,同時預期自我評價極佳的中小學生在遭受負面反饋時,他們對外部的評價會產生極強的消極反應,為避免自尊降低,于是憤怒激發(fā)了高自尊學生的攻擊行為。

3 結論

第4篇:對于校園暴力的看法范文

一、肩負責任,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

班主任的責任心將直接影響到班干部、團隊乃至全班學生的責任心,班主任如果缺乏責任心,那么,該班的班干部就無法有效地管理學生,從而導致學生成為一把散沙。同時,由于現(xiàn)在的家長很少注重對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對獨生子女一味地去寵愛、付出,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而不要求他們回報。因此,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付出都是應該的,從而難以意識到自己對父母、社會等所應負的責任。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就要求班主任自己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從而教育孩子在班級中形成責任意識。

二、明確方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夠理性地認識自我、承認自我、接納自我,且有自知之明,能相對客觀地評價自己的能力,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社會風氣往往會影響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使他們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辨別偏離了正確方向。由于家庭對孩子的溺愛,致使孩子形成了較強的自我意識,覺得凡事都應該以“我”為中心,都應該迎合自己的愛好,使他們成為了封閉、自私、心理狹隘,且無法寬容他人的人,從而缺乏遠大的理想,缺乏信念的支持,精神也逐漸軟化。同時,紛繁的電子游戲和各種各樣的網絡游戲更使青少年沉溺其中,導致厭學、早戀、校園暴力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最終走向犯罪的深淵。因此,班主任要預防這些問題的產生,就應該多對青少年進行心理訓練,組織學生進行問題辨析,多讓學生參加專題講座,組織他們參加各類文藝活動,以營造健康的班級氛圍

三、用老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有臺灣學者說過,“老師對待學生不是說教,是聆聽;不是訓誡,是接納;不是教導,是引導;不是控制,是參與;不是偵訊,是了解;不是遏制,是疏導;不是做作,是真誠;不是解答,是領悟;不是解決問題,是協(xié)助成長;不是表現(xiàn)屈從,是內心轉變。如果班主任能以此為基礎來進行自律,就一定會贏得學生的青睞。

四、和風細雨,對問題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愛

現(xiàn)在的中學生犯了錯,很少主動承認錯誤,甚至有些學生根本沒有認識到自己犯了錯誤。不僅如此,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家長就猶如旁觀者,很少積極主動地配合老師。特別是一些獨生子女或單親家庭的父母,由于過度溺愛孩子,對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甚至表示支持,這讓不少班主任都孤軍奮戰(zhàn),不知該如何下手。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如果能體驗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親情與友愛,同時能受到激勵、鼓舞、感化、召喚和指導,就會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從而充分發(fā)揮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五、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交流關系,增進彼此間的溝通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作用,而不應要求他們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指令行事。如果班級管理方式民主,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一個適當的位置,分擔一個角色,他們就能通過履行各種職責,得以重新認識自己的潛力,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并獲得一種存在感。同時,對于有問題的學生,在管理方面要有特殊的手法,比如,采取“說明書”的方法,要求學生再次犯類似錯誤時,自己填寫“發(fā)病時間、癥狀、原因、治療方法和療程”,讓他們自覺參與管理,并自覺履行糾錯職責。抓住中間就是抓住大多數,只要抓住了班風學風,就容易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使他們形成競爭意識。以上這些舉措都能夠讓學生參與自我管理,使班級管理簡單、實用、明了。

六、善于運用激勵性評價

1.評價要傾注真愛。班主任的評價不一定冗長,但一定要飽含對學生的希望,真實的語言往往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在評價中,班主任可以將所發(fā)現(xiàn)的學生的優(yōu)點寫出來,同時還可以參與學生的交往,增強與他們的交往頻率,從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為他們提供一些更加可行的學習方法等。

第5篇:對于校園暴力的看法范文

中職生心理障礙的具體表現(xiàn)

筆者經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中職生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xiàn)為:

一是缺乏人際交往經驗、人際交往能力。中職生只是剛剛獨立學習和生活,到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會缺少與人際交流的閱歷,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常常使自己感到窘迫,具體表現(xiàn)在:恐懼和長輩交流;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希望得到友誼,渴望異性,但不能把握好這個度。

二是缺乏自信,適應社會的能力不強。在相關的問卷調研中,有39.6%的學生覺得表現(xiàn)出的能力比不上其他同學;30.5%的學生看不到自己的優(yōu)缺點;44.3%的學生遭遇困難不能踴躍對待;20.2%的學生逃避困難。由此產生的問題在于,學生知道在社會上和別人存在差異,情緒頹廢和經常抱怨。

三是情緒自我調節(jié)能力低,波動幅度大。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36.8%的學生覺得自己的情緒轉變大,不穩(wěn)定;45%的人回答是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34.2%的人覺得情緒的作用會體現(xiàn)在生活和學習中。以上情況,對于中職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起不到積極的影響。

中職生心理障礙成因

心理發(fā)展不均勻 這些孩子多在16歲至20歲,從其體形、身高等方面看他們已經成長了,但是心理方面明顯落后。由于他們多少獨生子女,多受父母寵愛,也導致他們青春期出現(xiàn)早熟和晚熟的現(xiàn)象,甚至會產生精神障礙。

學生會受到多元環(huán)境的影響 在一個多元化社會,學生的思想觀念和成年人的觀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中職生和他們的家長、教師的觀念存在完全相反的情況,是中職生行為問題確立的重要因素。

中職生自我認識不清 中職生追求社會前景和個人選擇的機遇是困難的,作為一群內心充滿疑惑的群體,他們很多生長在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有些中職生養(yǎng)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不承認屬于自己的幸福。即使是福氣也會認為是一種包袱,把學習認為是煩惱;學習不是為了自己本身,而是為了敷衍父母,為了彌補家長的遺憾。這些都會影響中職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中職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措施

發(fā)揮中專學校的主導作用 一是完善教師培訓和心理健康水平。教師是真正的組織者和教育的執(zhí)行者,肩負著教學的主要使命,學生健康心理是教師的主要職責。所以,教師要提高道德水平,關心學生,使學生能夠信任自己,進而接受道德教育的實效性;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在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起主要的作用。學校應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組織教師學習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使教師充分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學生心理健康的不同時期特點,進而做到避免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二是創(chuàng)造和諧的校園氛圍。中職生在校園需要和諧健康成長的理想環(huán)境,所以要建立一個安全和健康的環(huán)境,重視安全教育,杜絕一切安全隱患,避免出現(xiàn)校園暴力,保證學生的安全。完善學校的安全保證,加強安全法例的學習,擬定突發(fā)事情應對的方法。要建立一個和諧的教育服務體系,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經常開展文化藝術節(jié)和體育比賽。讓學生能夠走進社區(qū)、進工廠、下農村等到基層進行社會實踐,為學生建立靈活、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他們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引導學生自我管理,建立和諧班集體,以民主的方式進行干部選舉,實施任期輪換制度,調動他們的競爭意識和民主參與。建立學生文明監(jiān)督崗,舉辦“一幫一”的活動,使學生能夠自我調節(jié)、自我完善各種活動,提高對自然和社會的謙和素質,建設守信團結、積極向上的班集體。三是建立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機制。學校應建立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服務機制,首先應開展心理健康研究的定期調研,為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論指導,對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性別進行分類,探究學生的心理問題;完善學校與學校之間互相交流的信息,以防止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在處理心理問題的經驗交流;要對學生心理健康做測試,定期檢查以盡量避免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一經發(fā)現(xiàn)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要積極跟蹤服務和引導;要創(chuàng)建和完善心理咨詢,開設熱線和心理輔導,使學生有心理問題有機會傾訴,防止他們心理失衡;學校教師要針對心理問題,正確使用心理調節(jié),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正確看法,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動,主動拉近彼此的距離,對人要真誠、豁達。

發(fā)揮家庭的教育作用 作為父母,在培養(yǎng)方面應該加強孩子心理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為了提高心理健康的認識,要采取正確的教育和行為,形成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同時加強挫折教育,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家長也應該經由定期書信、電話溝通的形式,注重孩子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動態(tài),配合學校,給予及時地指引。

第6篇:對于校園暴力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社會文化 社會現(xiàn)象 道德綁架

社會文化是一個寬泛的定義,泛指人類社會形成至今的種種特定社會現(xiàn)象。道德綁架在當今社會可說是相當普遍的一種社會文化表現(xiàn),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它的存在并不合理,但卻被大多數人本能性地頻繁用于各事件之中。

一、道德綁架概述

道德綁架即以自身觀點去要求他人,通常人們容易忽略非常重要的三點:第一,道德的范疇是什么,即怎樣是道德的而怎樣又是不道德的,這樣的道德標準衡量雖大體上一致,但具體評判標準卻還是因人而異的;第二,道德是用來律己而不是用來律人,在苛責別人之前應設身處地想想如果這件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那么自己又會如何做;第三,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無須強求別人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己所欲亦無需強加于人的道理卻顯得不甚了了。凡進行道德綁架者,歸根結底是源于自身思想模式固定化,且對某些人與事缺乏包容性,簡而言之便是:我認為它是對的,但你沒有這么做,所以你是錯的。事實上,一件事情我認為對,那么我自己這么去做即可,他人沒有義務遵循我的思維模式去行事,且別人做或不做與我并不相干,更進一步說,我并沒有權利去要求一個不相干的人如何行事。由于國人思想在某些方面相對保守,許多既定思想被沿襲至今,就大方向而言,人們的包容度在某種方面也體現(xiàn)了社會的發(fā)展程度與幸福指數。

二、道德綁架的幾種形式

許多道德綁架觀點有著看似正確實則荒謬的邏輯,畢竟每個人所處環(huán)境與個人特性均有不同,對于每件事的看法、感知和處理方式必然有所差異,不能一概而論。

1、 大家都認為這樣才是對的,所以你得這樣,否則就是不對。汶川地震時有人買了新車在微博上發(fā)圖,

輿論卻將事件推向了道德層面,無數批判性話語以倍增速度相繼出現(xiàn)。當人們質問著“你有錢為什么不拿去捐”時,卻自動屏蔽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你自己捐了嗎,捐了多少;第二,也許實際上他捐了,因為捐款與買車并不沖突;第三,他捐或不捐究竟是該由他的良知來決定還是由別人的道德觀來支配?

事件發(fā)生,國人愛國情緒高漲,這是好事。然而,無數暴力事件因此相繼在國內出現(xiàn),砸店毀車甚至傷人,損害的都是國人自己的利益。中日關系并非歷來如此,在事件發(fā)生之前,賣日系商品、購日系車的這一類人并沒有預知能力,在事件發(fā)生之后,他們或許只是沒有經濟能力關店換車,何況他們購買的錢已經給出,此時再來關店換車不會對日本經濟造成任何影響,反會影響國內經濟。在特殊時期可以拒絕日貨,但這個意思僅僅是不再購買,并不是毀掉已經屬于國內的日貨,更不是傷害曾買日貨的同胞。打砸者忽略的是,打的是自己人,砸的是自己人的東西。對同胞的道德綁架以及一系列過激行為并非愛國,僅僅是偏激心理作祟,卻因此傷害無辜。

某明星寶寶出生時正趕上巴黎恐怖襲擊事件,她分享喜悅卻換來罵聲如潮甚至被逼道歉??植朗录氖芎φ弋斎皇菓敱话У康?,每個人都會為他們的不幸而感到痛心。但同時應注意的是,恐怖事件并不是由無辜被罵者所造成,只是她的喜事剛好與這件悲事在時間上相沖撞,為寶寶的出生而開心并不代表不為受難者而悲痛,畢竟人們在哀悼的同時仍要繼續(xù)正常生活,各人對于各事的處理表現(xiàn)亦均有不同。況且,是否她不發(fā)寶寶照片而沉浸在痛苦之中便能讓死者死而復生?哀悼是出于人類的情感本能,但哀悼這件事本身并不能對事件起到多大作用,予以關注是應該的,但不必讓它影響到自身,若真對此事十分在意,那么可以直接去做一些對此事有幫助的實事,而不是在網絡上進行道德審問。

留守兒童及留守老人問題至今仍是我國亟待解決的問題,大量農村父母為養(yǎng)家而外出務工,他們身上往往背負著全家人生活費用、醫(yī)療費用與孩子教育費用的重擔。每當此類新聞播出,評論往往一方面責怪政府保障機制不全,另一方面責怪父母不該遠離家庭。如果理性地分析一下這個問題,會發(fā)現(xiàn)幾個不合理的責備點:其一,離家不是本意,而是經濟所迫,若不拼命掙錢則會衣不遮體食不果腹,若放棄工作誰來承擔一切,這是非?,F(xiàn)實的問題;其二,政府早已在努力,但貧困人口眾多,暫時無法顧及全面應當予以理解;其三,大多數評論者并未處于或曾處于這種環(huán)境中,也許并無設身處地想想他人境況,且他們在虛擬網絡中叫囂道德的同時,也許并未做出相應實事為其分擔。

此類事件不勝枚舉,亦如許多人將結婚生子與孝道扯上關系,其實這僅是個人選擇,父母希望兒女幸福,自然會對孩子產生許多希冀,其中當然有些能做到而有些做不到,做不到絕非不孝。無需用既定規(guī)律來指責差異,對于別人與自己不同的做法,可以不理解,但是應尊重,切忌用惡言惡語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

2、我認為這樣才是對的,所以你得這樣,否則就是不對。校園暴力事件時常上演,部分原因是搶劫或純粹欺凌,而更多是因矛盾而斗毆。中小學生三觀尚未完全成型,看待人事物不甚全面,更易于從自身角度出發(fā),往往以自身道德觀約束他人道德行為,自己認為不對的事如果他人做了,便認為自己有資格對他人進行所謂道德批判甚至道德懲罰,無數毆打、逼跪、扒衣、事件就此發(fā)生,究其根源也許僅僅是背后議論、觀點不同、戀愛糾紛、看不順眼某種行為等完全不用上升至道德層面的事。此類暴力事件通常非一人之力所能為之,但糾集身邊小圈子內朋友亦十分容易,因為友情會對中小學生本就模糊的道德觀造成二次影響。道德綁架常具有的特點是跟風,某種理論無論對錯與否,如果身邊認可的人多了,便會成為看似正確的存在,然后所謂真理擁護者愈加增多。三個非常重要的點被忽視:其一,道德是用來律己的,不是用來律人的;其二,任何個人都無從做別人對錯的審判者;其三,任何個人對他人的審判行為,本身就有悖道德。

3、你既然做了這件事,就該一直做下去,否則就是不對。某位明星無私資助貧困學生183人,共計捐獻三百多萬,為助人而拼命演出,年復一年不求回報,然而后來他身患胃癌,不再有能力繼續(xù)這種行為,曾受他資助的人不僅無一人去探望,甚至對他冠以各種猜疑和謾罵。惡語如刀,傷人無形,“為什么不繼續(xù)出錢了,要我們今后怎么辦”、“你什么時候才能治好病繼續(xù)演出掙錢啊”、“你肯定自己留了不少錢吧”,多年付出竟換回如此冷漠的傷害,實在令人痛心。對于別人的饋贈,人們最初總是心懷感激的,但當它成為一種習慣,部分人便會認為這些行為是理所應當的,甚至會提出更多希冀與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便勃然大怒?!澳惚驹搸臀?,卻沒有幫我”,在提出這樣的質問前,是否應考慮對方有沒有能力和義務去幫助你呢?這位明星在健康時從未吝嗇給予,因病不得不終止善行也不是他所希望的,如此道德高尚之人,憑何受到道德指責?

某位學生品學兼優(yōu),從小到大一直是標榜性的存在,順利畢業(yè)考入重點大學后卻毅然退學改做小本生意。盡管他過得很開心也經營得很順利,但此事一出反聲如潮,評論幾乎一邊倒地認為這是在浪費精力財力、白熬十年苦讀、辜負父母期望、斷送自身前途。事實上,無論他從事何種行業(yè),所學知識和文化修養(yǎng)并不會因此消失,他做出這樣的選擇必然是基于自身實際并清楚相應后果的,旁觀者作為外人,無權對他的生活指手劃腳,更無資格去對其進行抨擊。當一個始終優(yōu)秀的人,某日突然偏離原本道路,不再遵循大家所認為的優(yōu)秀原則,并不代表他不再優(yōu)秀,僅僅是他選擇了另一條也許會更優(yōu)秀的道路。

4、你給了別人什么,就該給我什么,否則就是不對。當一個人對兩個人施以援手或給予利益,其中一個人得到的若多于另一個人,另一個人只會感到憤怒而毫無感激。實際情況也許是,他曾經幫過我,而你沒有,在你們有難時,我?guī)湍阃耆浅鲇诹贾規(guī)退麉s是出于情分。何況,無論你得到的多或少,至少你從我這里得到了,即使你不心懷感激,亦無需因對比而將我的好心視作壞意。因此許多事情不能光從表面去評判,也許背后隱藏著更為深層次的原因。

第7篇:對于校園暴力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地方高等院校;生命教育;理論與實證研究

近幾年來,大學生自殺事件不斷增加,其上升趨勢令人擔憂。據南京危機干預中心對部分高校的調查,大學生自殺率約為20/10萬,比全國自殺率高出一倍。近年來大學生自殺、傷人、虐待動物等事件經常見諸于媒體。如馬加爵殘忍殺害四位同窗、名牌大學優(yōu)秀博士生跳樓自殺、北大學子虐貓等,說明了部分大學生生命意識淡薄,生命行為失范。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以及空難、水災、地震、海嘯、恐怖事件的頻繁出現(xiàn),青少年尤其是大學生的不健康行為取向亦日益增多,如自殺、他殺、殘害動物、校園暴力、頹廢、消極等,因此應廣泛開展大學生的生命教育,而作為培養(yǎng)高學歷人才搖籃的高校更應擔負起“生命關懷”的重任。為此,我們大量查閱資料并在實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全面了解江西地方高等院校大學生所體驗到的生命觀及其現(xiàn)狀,掌握其生命價值狀況的第一手資料,根據調查結果為江西地方高等院校生命教育的實施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對策。

一、生命教育的基本內涵

生命教育起源于法國生物學家Elie Metchnikoff于1903年提倡的“Thanatology”(死亡學)的概念。1968年,美國學者杰•唐納•懷特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思想。1979年,澳大利亞Ted Noffs Foundation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al center,LEC)”,這是全世界最早的生命教育機構,該中心現(xiàn)已發(fā)展為一個國際性機構,成為聯(lián)合國“非政府組織”(NEO)中的一員,致力于“藥物濫用、暴力與艾滋病”的防治。

對于生命教育的內涵,目前學界有多種觀點。錢巨波認為生命教育就是確認生命的整體性和人發(fā)展的主體作用。劉濟良等認為生命教育就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的價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義。許世平認為生命教育就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質量,凸現(xiàn)生命價值。程紅艷提出生命教育的內涵是引導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諧與無限的境界。學者趙環(huán)認為生命教育是促進學生價值觀、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全面均衡發(fā)展的教育。高錦泉認為大學生生命教育應從生命本體尊嚴和生命實踐價值兩方面來定位。王北生等認為,生命教育就是選擇優(yōu)良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鮮明個性,掌握創(chuàng)造智慧的人的一種教育活動。何源等認為大學生生命教育是指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的價值和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郭成等認為生命教育是尋求以人的生命為本體基礎,以尊重人生命的尊嚴和價值為前提,以人的生命的整體性、和諧性為目的的教育。辜陽波認為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內涵應該包括認識生命、認識死亡和尊重生命。張國民等認為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內涵包括方向性、過程性和目的性。

綜合以上專家和學者理論研究的成果,我們可知,目前對生命教育的內涵有幾種代表性觀點:其一,從生命實踐的角度,強調生命教育的生活化。其二,從理性化的立場出發(fā),強調生命教育的終極關懷。其三,從生命存在出發(fā),強調生命教育的本體價值。因此,我們認為生命教育的內涵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去把握:一是珍惜生命;二是理解生命;三是理性對待死亡;四是生命多維教育。

二、生命教育的的理論分析

(一)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

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們對于人、對于生命與死亡的詮釋為生命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哲學依據??偨Y大家的觀點,我們認為生命哲學、人生哲學和死亡哲學構成了生命教育理論的理論基礎。但是,從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來看,將生命現(xiàn)象的研究僅僅建立在哲學的基礎上還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對生命進行具體而現(xiàn)實的認識。也就是說,我們只有在具體的社會條件下,才能理解生命的存在狀況與表現(xiàn)形態(tài)。所以,只有將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建立在更為寬廣的社會學、文化學與哲學的基礎上,才能真正推進生命教育的理論建設。

(二)生命教育的基本原理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就是使教育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這是一種對人生最高意義的關懷。人本主義教育主張人性化。終極關懷教育要求確立以人的發(fā)展為本位的主體性教育,體現(xiàn)人文關懷,樹立具有生態(tài)意義的“生命”教育觀,努力抑制學生個性消極因素的滋長,引導學生成為能創(chuàng)造性地適應不斷創(chuàng)新和變化的世界的活生生的個人。目前,大家普遍認同的觀點是:生命教育就是以生活教育的基本原理、人本主義理論的心理學原理、終極關懷教育的基本原理以及個性發(fā)展理論的基本原理為基礎的。

(三)生命教育的分析框架

從生命教育的分析框架來看,生命與教育的關系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維度。但這種框架對推進生命教育的實踐還相差甚遠。從人的生命特征而言,生物性是其基本特征,社會性是其根本特征,文化性是其本質特征。研究和理解人的生命,需要以這些特征為前提,這一點在分析教育與生命的關系中顯得尤其重要。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生命教育的分析框架必須擴展,必須向學生生命存在的整個空間開放,而不能僅僅著眼于學校。

(四)生命教育的研究訴求

有關生命教育的研究訴求目前主要趨向于人文關懷與訴求。教育的目的是要促進人對生命意義的理解,但過高估計生命教育對人生發(fā)展的意義,容易走向教育萬能論的歧途。因此,大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對生命教育的價值定位,只有恰當地放到具體的社會、歷史和文化條件下,結合我國當前社會發(fā)展的特點,在學生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通過分析當前文化發(fā)展的趨勢及其存在的價值問題,結合學生個體的生活成長史,才能獲得可能比較恰當的生命教育的價值定位與訴求。

(五)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則

關于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則目前學者們大致有橫向和縱向兩種看法。橫向的原則包括:生存價值與生活意義相統(tǒng)一的原則、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相平衡的原則和個體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相協(xié)調的原則;而縱向的原則包括全民受眾的原則、螺旋式推進的原則、知行統(tǒng)一的原則以及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原則。另外燕國材從方法論方面把生命教育的原則分為主體性原則、和諧性原則、存在性原則、民主性原則、自由性原則以及成功性原則??梢钥隙ǖ氖?無論采取什么原則,我們的目的都是達到生命教育的和諧統(tǒng)一和終極關懷。

(六)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

對于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學者們作出了不同的回答。概括來說,大家認為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主要有:強調生命本體存在價值、強調對生命神圣性、注重生命家園建構和注重生命審美境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學者們闡述生命教育基本理念的角度主要有兩個:一是現(xiàn)實的角度,強調對生命教育的研究必須從現(xiàn)實問題出發(fā)。二是理性的思辨,闡述了生命教育的意義。毋庸置疑,從現(xiàn)實和理性思辨的角度來闡述生命教育,不僅能夠使全社會意識到生命教育的緊迫性,又進一步論證了實施生命教育的可能性。

(七)生命教育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特點

對于生命教育的基本內容,學者們的看法大致相同,終結起來主要有:生命價值教育、生命意識教育、生活挫折教育、生存意識教育、人際交往教育、生命安全教育、人生觀教育、生命關懷教育、苦難死亡教育、生命歷程教育、生命審美教育和生命信仰教育等。這些內容決定了生命教育具有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教育內容的廣博性和教育方式的靈活性等特點。

(八)生命教育的目標

關于生命教育目標,眾說紛紜。有的學者認為,生命教育旨在幫助學生了解人生的價值、目的和意義,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也有的學者從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場所的角度,提出生命教育目標。還有的學者從預防學生自殺、揭示教育真諦角度出發(fā),提出生命教育是預防大學生自殺的一種有效手段,認為教育的真諦就是“一提四發(fā)”,一提就是提升人的地位,四發(fā)就是發(fā)現(xiàn)人的價值、發(fā)掘人的潛能、發(fā)展人的個性、發(fā)揮人的力量。而大部分學者認為生命教育的目標應著眼于全體學生整個的身心和諧發(fā)展,啟發(fā)生命潛能,深化價值反省,整合知情意行,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定基礎。從以上分析可知,關于生命教育目標的論述主要有認知、情意和實踐三個層面,但張旭東認為這些層面表述雖然全面、系統(tǒng)且具有可操作性,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缺乏針對性。因此,他認為在確定生命教育目標時,首先,應該針對生命教育出現(xiàn)的背景去思考生命教育的目標;其次,要針對每一個個體的心理機能和行為特點確定生命教育的目標;第三,應該針對每一年齡階段青少年的實際,考慮要確定的生命教育目標實施后的效果。我們也同意這種觀點,認為只有從這三點出發(fā),所確定的生命教育目標才會起到導向、監(jiān)督、調節(jié)的作用。

三、地方高等院校生命教育實施途徑的實證研究

(一)對象和方法

本次生命教育實施調查主要以上饒某地方高校選修課的2個班共160名學生為實施對象,其中包括該校13個系的2-4年級本??茖W生。一共發(fā)放了160份問卷,回收142份,有效率達到88.7%,其中男生62份,占42.9%,女生98份,占57.1%;文科專業(yè)103份,占64.4%,理工科專業(yè)57份,占35.6%。調查對象具有不同的性別結構和專業(yè)結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其中一個班(80名學生)不進行生命教育,作為對照組;另一個班(80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作為教育組,生命教育的途徑主要采用為期3個月的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和環(huán)境教育等生命專題化教育形式,每周一次。3個月后對兩個班的學生采用了相同問卷的調查。調查問卷所包含的問題基本上是大學生常見的與生命有關的問題,如對自殺的態(tài)度,對人生的規(guī)劃,能不能做到熱愛、珍惜生命等,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出大學生的生命價值觀現(xiàn)狀。

(二)統(tǒng)計方法

運用SPSS13.5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P

(三)結果

1.生命教育對地方高等院校大學生生命存在意識的影響

從圖1可知,對照組學生雖然也關心國家發(fā)展、祖國強大、高校改革和國際關系等問題,但更強調自我的發(fā)展,而且進入大學后,由于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對前途感到很迷茫,對目前生活狀態(tài)十分不滿意。而教育組經過生命教育之后,過分強調自我發(fā)展的學生人數減少,更表現(xiàn)出對社會和國家的熱切關注,并對生活充滿熱愛,對自己滿意,對前途充滿信心。

2.生命教育對地方高等院校大學生生命價值取向和挫折意識的影響

從圖2可知,對照組學生的價值取向是多元化的,金錢主義、拜金主義思想并沒有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造成太大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希望生活過得舒服,想轟轟烈烈干出一番事業(yè),可又害怕失敗,遇到挫折時大多數學生感到害怕,認為自己無用,甚至還有些同學想結束生命。而教育組經過生命教育之后,大多數學生依然希望生活過得舒服,想轟轟烈烈干出一番事業(yè),但認為人生的價值主要還是取決于對社會作出貢獻的多少,并且遇到挫折時,大多數學生能夠以良好的心態(tài)去積極面對,認為死亡不是解決一切痛苦的辦法。

3.生命教育對地方高等院校大學生心理承受力和心理困惑的影響

從表1可知,對照組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有待加強。同時,他們又不得不同時面對生活的各種困擾,經常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或擔憂。而教育組經過生命教育之后,大多數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改善,對自己的前途的困惑感下降。

四、討論

(一)地方高等院校應把生命教育與德育工作有機結合

生命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二者本質內容與目標是一致的。但二者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各有其教育的內容與特點,是不可相互替代的。生命教育更注重情感教育與實際體驗,使思想政治教育體現(xiàn)出人文關懷的光輝。因此,在地方高等院校德育工作中,我們要轉變教育觀念,強化教育意識,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地方高等院校大學生健康、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同時加強人文精神教育,培養(yǎng)高尚的人文精神;最后要使生命教育滲透到地方高等院校學生管理中,構建充滿生命關懷精神的學生管理新機制,營造以生命關懷為價值取向的校園文化,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消除網絡消極信息對大學生的生命意識的弱化,創(chuàng)建地方高等院校大學生生命精神家園。由于生命教育的實踐性很強,地方高等院校在注重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還要把生命教育從課堂延伸到社會中,注重生活體驗和重視全體參與。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大學生掌握生命知識,形成正確的生命意識,進一步提高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解決能力。

(二)地方高等院校應構建符合自身特色的生命教育模式

根據我們的調查和實證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知道,生命教育對于地方高等院校大學生生命意識的重構顯得十分必要。綜合各方面的資料,我們認為,構建地方高等院校生命教育模式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在各學科教學和實踐活動中滲透生命教育,因材施教,校本化地落實生命教育;二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增強生命實踐體驗;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生命教育師資隊伍;四要完善學校心理輔導體系,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五積極開展生命教育理論研究;六學校、家庭與全社會形成合力,共同關注大學生生命教育。

(三)地方高等院校應建立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庫

實施生命教育,還必須建立地方高等院校生命教育資源庫。筆者認為,生命教育資源庫存在于課程與學科教學中、實踐活動中以及社會環(huán)境中。只有這三大生命教育資源庫有機和諧地利用起來,地方高等院校大學生的生命教育才能卓有成效。

(四)地方高等院校應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警體系和干預機制

為了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加強自我保護和自我救助能力,建立地方高等院校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警體系和干預機制勢在必行。筆者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一要建立地方高等院校危機預警網絡:班級配備心理委員院系組成心理咨詢和危機干預隊伍地方高等院校成立心理咨詢中心。二建立地方高等院校危機干預體系。經?;蚨ㄆ谠谌7秶鷥扰e行危機干預方面的專題知識講座。通過建立完備的校園危機干預體系,有效地防止和杜絕校園自殺和傷害危險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高錦泉.大學生生命教育初探[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8-11.

[2]鄭曉江.論現(xiàn)代人之自殺問題及其對策[J].南昌大學學報,2001, (4)25- 27.

[3]何源,徐濟達.大學生生命教育及實施途徑[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12)1037-1038.

[4]錢巨波.生命教育論綱[J].江蘇教育研究,1999,18.

[5]劉濟良,李晗.論香港的生命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0,12.

[6]許世平.生命教育及層次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02,(8)5.

[7]程紅艷.教育的起點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8)17.

[8]趙環(huán).讓生死不再“兩茫?!盵J].思想•理論•教育,2003,1.

[9]王北生,趙云紅.從焦慮視角探尋與解讀生命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 2004,(2)16- 19.

第8篇:對于校園暴力的看法范文

經常聽到有教師說,只要政府提高工資待遇,學校福利提高點,我們自然就會有幸福感了,那么金錢是決定幸福感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嗎?專家認為,②幸福指數絕不僅限于收入等經濟指標,它還和人們的安全感、希望、生活壓力、精神快樂等密切相關。

1 教師幸福感缺乏的根源

那么,教師為什么會缺乏幸福感,根源是什么呢?

1.1 內在根源:“謀生手段”作為教師職業(yè)觀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理論,一個人若要追求和獲得幸福感必須實現(xiàn)自我價值,而職業(yè)就是最好的載體。有關研究表明:③自我實現(xiàn)要以職業(yè)的價值認同、自己所具有的實際才能、個人興趣和意愿為前提條件,三者缺一不可。但是,現(xiàn)階段,大部分的教師只是把教師作為一種普通的謀生職業(yè),而不是真正對教師這個職業(yè)有興趣,更不考慮自己需要適合,是否能促進自己的發(fā)展。簡單的來說,教師只是他們謀生的工具。

1.2 外在根源:教育改革帶來的學生的變化

當前,校園暴力層出不窮、戀愛現(xiàn)象嚴重、迷戀網絡、厭學普遍化,教師在面對學生的時候,很難再依靠傳統(tǒng)的權威去維持必要的紀律。從另一方面來說,也可以說學生的民主意識普遍增強了。教育的市場化傾向日漸明顯,家長與學生擁有了越來越多的發(fā)言權,也讓許多老師難于應付。

2 教師職業(yè)價值觀及其類別

職業(yè)觀(professonal ideology)④指的是人們對某一特定職業(yè)的根本看法和態(tài)度,也是社會對從事某種專業(yè)工作人員的較為恒定的角色認定。 先生認為,⑤根據自己的研究,把職業(yè)分為四種: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以教師職業(yè)為例,(1)自然境界:把教師當作是收入不錯,工作穩(wěn)定,社會認可的謀生方式,一種謀生的工具。(2)功利境界:會比自然境界的教師更加的努力工作,但他們所做的努力就是為了個人的名利,比如評職稱、評優(yōu)評先等。(3)道德境界:這種境界的教師對教師這一職業(yè)有很強的道德感,責任心非常強,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4)天地境界:這種境界的教師,把教師與學生的發(fā)展,素質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具有很高的抱負。

3 不同職業(yè)觀的教師的職業(yè)觀及其構建策略

職業(yè)境界不同,職業(yè)態(tài)度不同,工作效果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也就不同。我們沒有辦法改造客觀世界,但是我們有辦法改造主觀世界。幸福是一種感覺,幸福不幸福全在于自己。

3.1 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教師

他們往往更多地關注外在的得和失,他們或為自己當年擇業(yè)時“誤入歧途”而后悔莫及,或因向往的功利目的不能如意而患得患失,常常因教師職業(yè)所得與所付出的勞動不相稱而心理失衡,或牢騷滿腹,或怨天尤人,或羞于對外人道自己的職業(yè)。因此他們往往“人在曹營心在漢”。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尋求幸福感與安全感,教師很容易拒絕變化,變得平庸。他們經常會出現(xiàn)以下表現(xiàn):(1)怨言滿腹。抱怨是改變現(xiàn)狀的第一步,因為不滿現(xiàn)實,我們往往才著手改變它。但是,當一個老師只停留在抱怨階段而不采取任何措施時,抱怨的意義就變了。在這種時候,抱怨中既有真實的不滿,也有掩飾自己的作用。(2)妒賢嫉能。對于平庸的教師而言,優(yōu)秀教師的存在永遠對自己是一種威脅。因此,他們可能會結成同盟,嘲諷、打擊優(yōu)秀教師以維持自己的地位與安全感。(3)最關鍵的就是拒絕變化。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既不滿現(xiàn)狀,同時又拒絕變化,因為任何變化都會帶來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會帶來不安全感。雖然現(xiàn)在的安全感是虛幻的,但是也會本能地維系。

3.1.1 接受自己的現(xiàn)狀

幸福感強的教師,很會享受教師這一職業(yè)帶給自己的快樂,如工作穩(wěn)定、培養(yǎng)學生成材、工作環(huán)境好、假期多等。但是老師這一職業(yè),在社會中無論是待遇還是地位,都是處于中等甚至偏低的狀態(tài)。有很多職業(yè)的待遇及社會地位都會比教師高,所以有些教師習慣于對比。很多人因為對比,感到教師工作量大、壓力大、待遇一般等,因此產生抱怨、不滿。其實,接受教師這一職業(yè),就要接受這個職業(yè)所帶給自己的一切,只有接受才能讓自己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獲得快樂。

3.1.2 為當初的選擇負責

作為老師,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選擇教師這個職業(yè),無論以后怎樣變化,都能堅持承認這一點,那這就是幸福的選擇。沒有絕對的喜歡,當生活中沒有了比較、攀比,沒有更多的要求,這或許真正的幸福才開始出現(xiàn)。很多教師之所以感覺不幸福,就是因為他們堅持一定要跟自己的最喜歡的職業(yè),聲稱在尋找與等待自己的最愛的職業(yè),其實真正的原因就是她們沒有嘗試去協(xié)調自己的第一感覺及現(xiàn)實的差異,他們被第一感覺左右了,我們要傾聽心靈的聲音,感覺內在自己的存在,并不代表,我們是讓第一感覺指揮及決定我們的行動,而是與自我進行對話,然后作出合理的選擇,這本身就是心靈的成長,有些人因為當前的不理想來埋怨當初的選擇的時候,其實就是他們內在的自我沒有獲得成長,他們停留在原來的位置,沒有接受現(xiàn)實的存在,這就變成了自私。

3.1.3 建立科學的教師職業(yè)價值觀

教師是一種職業(yè),這份職業(yè)能帶給我們收入,這樣我們才能夠生活及生存。但收入只是教師這一職業(yè)的基礎,除了經濟的功能,這一職業(yè)還有培養(yǎng)學生成材的成就感,提升自己溝通與表達能力的自豪感等,我們不否認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經濟功能,但是,不能教師并不是僅僅為了生存,更多是為了學生的成材和自我的發(fā)展。把教師當成一種事業(yè),去突破自我,實現(xiàn)自我,這樣才能享受到做老師的樂趣,才能做出一份事業(yè)。

3.1.4 挖掘潛能與突破自我設限

一個人的潛能到底有多大?大致情況是這樣的:一個普通人一生所發(fā)揮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潛能是你心中沉睡的巨人,我們每個人的潛能都是巨大的。盡管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著驚人的潛能,每個人都有成就人生、創(chuàng)造奇跡的可能,然而,有很多人終其一生都默默無聞,與成功無緣,對自身的潛能漠不關心。是什么原因導致人們忽略自身的潛能呢?這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懶惰、得過且過、安于現(xiàn)狀等,但缺乏自信是最根本的一條。很多人不相信自己具有這樣的潛能,認為那是遙不可及或者與己無關的事。正是人們小覷自己的能力,有小小的成就馬上以為自己已經到達巔峰狀態(tài),于是不肯再冒險,堅決不再向上爬,結果白白浪費了自己的潛能,錯過了無數向前推進的機會??梢哉f,這是激發(fā)和挖掘潛能的最大障礙。

3.2 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教師

他們把教育工作視為一種“事業(yè)”,他們有著強烈的使命感、高度的事業(yè)心與上進心、成就欲和成功感,他們擁有堅定的職業(yè)信念,以自己的職業(yè)為榮,能排除干擾與雜念,始終保持平和愉悅的工作心境;他們有很高的理想抱負,甘冒風險,喜歡挑戰(zhàn)性工作,重成就輕金錢,善于從工作的成功中得到樂趣與激情。因此,對于他們來說,工作著是美麗的,忙碌著是美麗的。

3.2.1 要學會自我調控

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與控制,安排好自己的教學和生活、娛樂活動,讓我們這樣嘗試一下:改變自己的一些工作方式,尋找一些工作情趣和精神寄托,制造一些快樂元素,在調整好心態(tài)的同時,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學會工作與休閑,學會苦中尋樂,學會享受教育。讓我們用現(xiàn)代的思想武裝自己,學會做自己的主人,要有寬容的精神和欣賞缺憾的心情。要是我們每位教師都能接受并嘗試努力去做到,那么你就是一個幸福的教師。

第9篇:對于校園暴力的看法范文

一、資料篩選

本研究分別選取了德國專業(yè)期刊《教育心理學雜志》、《教育教學心理學》和《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雜志》以及中國專業(yè)期刊《心理學報》、《心理科學》和《心理發(fā)展與教育》在2000—2010年所發(fā)表的教育心理學論文。鑒于教育心理學的多種解釋,筆者綜合各家觀點提出了以下定義: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主體的各種心理活動及其發(fā)展變化機制、規(guī)律和有效促進策略的科學。本研究依據此定義對資料進行篩選、歸類和分析。

首先,篩選的論文研究背景限定在教育情境中,指教育者、受教育者共同生活、實施教育、施加影響的具體場合,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環(huán)境;其次,教育情境中的主體包括施教者(教師)和受教者(學生),所篩選的論文探討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情境中的心理活動及其變化機制和規(guī)律;再次,教育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受教育媒體作用的制約。教學媒體作為承載和傳遞教學內容的介質,是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基于以上認識,本研究篩選出中國教育心理學論文964篇、德國教育心理學論文459篇,并采用主題概括和比較分析等方法,將所選論文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關于教育主體的論文,既包括學生的知情意的發(fā)展及學生所采取的各種學習手段和策略,也包括教師所具有的知識結構、所采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以及所具有的教學效能感等;另一類是關于促進和制約主體發(fā)展的教育媒體和環(huán)境的論文,既包含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各類教育媒體,如教學圖片、文本、電腦和電視等,也包括在教育教學情境中各種人為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對其的影響,如親子關系、家教方式、學校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環(huán)境等。

二、研究比較

(一)研究取向

教育心理學從誕生就一直受到科學主義思潮的影響,主張用實證的方式對學習和教學進行研究。但要從心理學找到一個對教育實踐具有普遍適應性的通用學習規(guī)律是徒勞的,因為通用的學習規(guī)律并未立足于真實、具體的教育實踐。[1]德國教育心理學界對教育心理學學科任務的看法是“理解和改善教育現(xiàn)實”[2],并提出了一個統(tǒng)攝教育心理學任務的“教育情境模型”,該模型有四大核心組成要素:學習者、對學習者進行教育教學的人、媒體和環(huán)境。[3]該模型與筆者提出的教育心理學定義相契合,擬作為本文對中德兩國教育心理學近十年發(fā)展進行對比分析的依據。圖1概括反映了中德教育心理學近十年的研究取向。

圖1中德教育心理學研究取向比較柱狀圖

圖1中德教育心理學研究取向比較柱狀圖下載原圖

圖1表明:上述四個研究主題清晰反映了“教育情境模型”的四個核心要素,因而可以得出中德兩國近十年來教育心理學研究均凸顯了教育現(xiàn)實情境取向;對于學習者的研究比例都超過了50%,均突出了學習者研究中心,但其中教育者、媒體和環(huán)境的研究又存在差異,體現(xiàn)了兩國教育的現(xiàn)實需要和特色。分析發(fā)現(xiàn),這種教育現(xiàn)實情境研究取向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實驗室情境到教室情境的轉變。傳統(tǒng)教育心理學偏重在實驗室環(huán)境中所進行的研究,人為地將研究結果同真實環(huán)境隔離開來,研究結果的應用價值有限,基于真實的教室情境的實驗研究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這種弊端。通過真實情境中的課堂教學實驗來揭示教育和學習的心理機制,使得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更具有生態(tài)效度和應用價值。[4]在德國教育心理學強調教育現(xiàn)實情境研究取向的同時,中國教育心理學研究中基于教室情境的研究比例也從2000年的13%提升到了2010年的20%。從實驗室情境到教室情境的不斷轉變,保證了研究結果的生態(tài)效度和實際運用價值。

2.教育心理學研究與具體的學科科目相結合?!皞鹘y(tǒng)的教育心理學都假定一門學科所得到的原則和規(guī)律可被應用到其他的學科中”。[5]但這一觀點日益受到教育實踐的挑戰(zhàn),“為了更好地理解發(fā)生在教育實際情境中的認知,研究真實的學科學習任務受到了重視”,[6]同以往脫離具體學科而泛泛描述學習規(guī)律的教育心理學相比,與具體的學科相結合的研究體現(xiàn)了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情境取向。[7]這種狀況在近年中德教育心理學研究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如對于語言、數學和理化等具體學科的研究備受重視。[8]

3.個體、物理及社會環(huán)境因素在教育和學習過程中的相互作用。在維果茨基理論的影響下,許多教育心理學家認識到以個體模式研究認知和學習的局限性,[9]并逐漸意識到個體的心理活動與物理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互動性和不可分割性。[10]近年中德教育心理學研究中對于學生合作學習、課堂提問能力等的關注都體現(xiàn)出了對整體教育環(huán)境的高度重視。

4.對學業(yè)不良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及教育促進的研究?,F(xiàn)代統(tǒng)一形式的教育不能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求,因而學生中學習困難者日多。[11]針對此種情況,中國研究者對學業(yè)不良學生的心理機制、認知特點、腦機制及干預策略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探討,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對學業(yè)不良學生有效的教育指導。德國研究者則對學習困難學生的教育咨詢及教育行為和訓練進行了較為細致的研究,重視具體教育干預的策略方法和作用效應。

(二)研究主題

本研究以教育現(xiàn)實情境中學習者、教育者、媒體和環(huán)境為類別進行研究主題比較分析。從論文數量看中國多于德國,但絕對數量很難比較各自對各個主題的重視程度,因而我們采取各主題在分類中所占的比例這種更具說服力的方法來考察其異同。

1.關于學習者的研究主題。經統(tǒng)計,中國關于學習者的研究文獻共618篇,涉及的研究點有44個;德國關于學習者的文獻共265篇,研究點有24個。通過自下而上的聚類方法,將研究內容相近的研究點劃為一類主題,共得到認知、動機、情緒、人格、能力、策略和制約因素等七個研究主題。認知主要納入和學生學習有關的自我概念、認知表征、認知風格、記憶等;動機主要納入與學習動機相關的研究點,包括學習動機、成就動機和目標取向等;情緒主要納入和學生學習有關的情緒等的研究點,包括情緒、考試焦慮、學習倦怠等;人格主要納入和學生學習有關的人格特征相關的研究點,包括人格、自尊、自卑等;能力主要納入和學生學習有關的能力等的研究點,包括智力、高天賦、精細動作能力、讀寫能力等;策略主要納入促進學習的各類策略相關的主題,包括合作學習、學習策略、學習時間等;制約因素主要納入制約和促進學生學習的各種內外條件等,包括心理素質、學業(yè)卷入、人際關系、課堂參與等?;诖?,本研究對中德教育心理學近十年來發(fā)表的關于學習者研究的論文進行分類統(tǒng)計。(見圖2、表1、表2)

從圖2可以看出:學習者自身的能力、所采用的學習策略以及學習認知過程,都占到兩國學習者研究的65%以上。通過比較表1和表2發(fā)現(xiàn),兩國的教育心理學研究具有如下相同點:一是兩國教育心理學家都比較關注自我概念、自我效能和歸因等認知因素在學習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影響因素和結構;二是學習動機、成就動機和目標取向是兩國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重點;三是考試焦慮以及學習過程中情緒的作用在兩國教育心理學研究中都得到了體現(xiàn);[12]四是智力在學習中的作用,包括對超常兒童的研究都為兩國研究者所重視。此外讀寫能力在兩國研究中也受到重視;[13]五是促進學生學習的策略研究在兩國教育心理學研究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關注,[14]學生的自我調節(jié)學習和與同伴的合作學習等無指導學習也都有所涉及。[15]

比較表1和表2還發(fā)現(xiàn),兩國的教育心理學研究也存在如下差異:一是學習認知研究中,中國教育心理學重視認知風格、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和記憶、問題表征、內隱學習和內隱記憶等問題的研究,德國教育心理學則更重視自我概念、知識學習、思維訓練等問題的研究;二是在學習動機研究中,中國的教育心理學重視成就動機和目標取向等的研究;德國教育心理學則更多地關注興趣和目標取向等對于學習的影響;[16]三是在制約和促進學習的內外因素上,中國教育心理學較重視學習態(tài)度、學習疲勞、人際關系、課堂參與、學校和學習適應等因素對學習的影響,德國教育心理學則較關注學生學習滿意度和輟學等因素對學習的影響。

2.關于教育者的研究主題。中國關于教育者的研究論文篇數為225篇,涉及的研究點為44個;德國關于教育者的研究論文篇數為88篇,研究點為16個。對各個研究點進行主題分類,共分為以下五類:教師心理,主要包含教育教學情境中教師心理各層面的狀況對教學的影響,具體包括自我效能、教學能力、心理素質和人格特質等;教育方式方法,主要包括為促進學生學習,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具體包括教學訓練、教學干預、教學準備等;課堂教學,主要納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知覺、行為等因素對教學的影響,以及對教師教學的評價,具體包括課堂信息知覺、課堂行為、教學評價等;教師職業(yè),主要探討將教師作為職業(yè)來進行考察的研究點,具體包括職業(yè)倦怠、職業(yè)生涯、職業(yè)認同及工作滿意度等;家庭教育,主要納入父母的各種教育理念或方式對于學生的影響等。(見表3、表4)

總的來說,中國的教育心理學研究對教師心理和教育方式方法進行了較為細致的研究考察,而德國的教育心理學對教師心理的研究則將研究重心放在課堂教學、教育方式方法和家庭教育上;德國的教育心理學在五大分類中的研究點更為集中,而中國的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面較廣,研究點相對分散;中國教育心理學對于家庭教育研究的重視程度要明顯低于德國。(見圖3)

具體比較中德兩國的異同發(fā)現(xiàn):一是中國對于教師心理的研究偏重于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和教學動力,且對教師從人格到問題行為都有涉及,研究面較廣泛;而德國的教育心理學則對教師的自我效能感、跨文化處理能力、擇業(yè)動機和教師形象等方面的研究更為重視;二是兩國的教育心理學都重視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對學生的促進作用;中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集中于對教學策略、干預、訓練的研究;德國的教育心理學則更關注個性化教育方式的研究;三是兩國的教育心理學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于對教與學的科學評價上,中國的教育心理學非常關注教師管理課堂的能力,包括對課堂信息的加工,以及自己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等,德國的教育心理學研究重點則放在教師的診斷能力上,即教師對于學生的成績評定等;[17]四是職業(yè)壓力和倦怠是兩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重點,中國教育心理學對職業(yè)生涯、職業(yè)認同、組織公民行為[18]也較為關注;五是中國較為偏重對父母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觀念的研究,德國對父母實際教育行為的考察較多。[19]

3.關于教育媒體的研究主題。教育媒體主要表現(xiàn)在通過何種手段向學生呈現(xiàn)信息,因媒體手段的不同,主要分為文本、插圖、多媒體與計算機和網絡等。中國教育心理學中關于文本、插圖、多媒體與計算機和網絡的研究論文數分別為34、4、9、12;德國教育心理學相關論文數分別為2、3、6、29。(見圖4)

從圖4可以看出,兩國教育心理學對于四種媒介的研究都有所涉及,但是側重點卻不相同,中國教育心理學側重文本作為媒介在教學或學習中所起的作用,德國教育心理學則對計算機和網絡在教育學習中的作用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20]這也較為符合兩國的國情,中國目前的學校教育多以文本形式進行知識的傳遞和學習,而德國作為發(fā)達國家,有發(fā)達的計算機網絡教育,這也反映出德國借助計算機和網絡來完成教學和學習活動的現(xiàn)實需要。

4.關于教育環(huán)境的研究主題?,F(xiàn)代教育心理學研究不僅注重教育主體及媒介,同時也強調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教育影響。其中,學校環(huán)境,主要納入在學校內對學生學習產生影響的研究點,如班級環(huán)境、師生關系等;家庭環(huán)境,主要納入各種家庭因素對學生學習發(fā)展等方面產生影響的研究點,如家庭收入和功能、親子關系等;文化環(huán)境,主要納入由于文化不同對學生造成影響的研究點。中德兩國教育心理學近十年關于環(huán)境的研究對比見表5和圖5。

表5和圖5表明,學校、家庭和文化這三類主題在中德教育心理學中都有所涉及,兩國都將探討家庭因素在學生學習和發(fā)展中的作用放在首位,且所考察的內容也較為相似,主要為親子關系和依戀、家庭條件和功能對學生學習、行為和心理的影響;其次是重視學校環(huán)境對學生學習和發(fā)展影響的研究;同時,文化在學生發(fā)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引起了兩國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注意。

除上述共同點外,兩國對于環(huán)境研究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第一,在學校環(huán)境中,中國教育心理學傾向于重點考察班級環(huán)境和師生關系對學生學業(yè)成就的影響等;而德國則偏重于學校中的暴力和攻擊行為的研究,[21]這也許與歐美各國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fā)的現(xiàn)實有關。第二,德國教育心理學界比較注重家庭條件和類型對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影響;[22]中國教育心理學界對該方面的研究則有所忽視。第三,兩國跨文化研究也存在差異。中國在考察中西方文化背景差異對學生學業(yè)影響的同時,還結合中國多民族的特點,考察了漢族、彝族、哈尼族、藏族等民族間文化差異對于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影響;德國這方面的研究較少見。

(三)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從性質上可以劃分為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兩種。實證主義是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的方法論基礎。兩國教育心理學研究方法最顯著的共同點是實驗室實驗、教育情境實驗和調查測量等實證研究方法在研究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質性研究如深度訪談法、個案法、檔案分析法等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并占有一席之地。第二個共同特點是呈現(xiàn)出多種方法綜合運用的趨勢,其中包括量化和質性研究方法的結合。如實驗法和訪談法的結合[23]、實驗法和調查法的結合[24]、問卷和訪談法的結合[25]等。第三個共同特點是開始關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引進、運用,如腦生理方法受到關注。在統(tǒng)計方法上借助電腦進行數據的整理、處理和分析,如采用SPSS,SAS等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相關分析、方差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卡方檢驗和結構方程模型等統(tǒng)計處理。

總體來講,中德兩國教育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大同小異,對于研究方法的選擇運用,兩國教育心理學研究都折射出這樣一個理念:方法選擇運用取決于對研究問題能否有效解決,研究結果的生態(tài)效度是當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方法選擇時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

三、研究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1.教育現(xiàn)實情境取向是中德兩國教育心理學研究最顯著的共同特點,這表明兩國教育心理學者在跟蹤國際化潮流的同時,均能結合本國的教育現(xiàn)實開展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這種教育現(xiàn)實情境取向也順應了當今教育心理學研究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結合的基本要求和發(fā)展趨勢。

2.中德兩國教育心理學研究內容存在“大同大異”現(xiàn)象?!按笸敝竷蓢逃睦韺W在研究重點上都凸顯了學習者中心這一研究主題,如對學生的能力、學習策略和學習的動機及認知過程都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按螽悺敝饕憩F(xiàn)為中國教育心理學較重視認知學習的研究,如學生對信息的表征、記憶、注意和內隱學習與記憶的研究等;而德國的教育心理學則更重視對學生學習自我品質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的研究,如對學生自我概念、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學習效能等的研究較突出。此外,兩國教育心理學對教育現(xiàn)實情境的對待上也存在差異,中國重視一般教育情境,德國更重視具體教育情境。

3.中德教育心理學研究方法無大差異,都重視多種方法的相互結合。兩國教育心理學研究既重視實驗法、調查測量等實證研究方法,也提倡訪談、個案、典型行為分析等質性研究方法;都較重視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強調用量化與質性結合來研究教育和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和規(guī)律。

(二)研究啟示

1.教育現(xiàn)實情境研究取向是教育心理學研究本土化的必然選擇。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心理規(guī)律的科學。中德兩國教育心理學2000—2010年發(fā)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本國教育現(xiàn)實情境為研究取向,把適應國際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趨勢與解決本國教育實際問題密切結合,在緊跟國際研究潮流的同時,特別重視聯(lián)系本國教育現(xiàn)實需要和要求開展科學研究,如德國教育心理學家對于學生讀寫能力、自我概念、動機等方面的研究,對于家庭條件類型、父母教育行為等方面的研究,是結合德國現(xiàn)實文化教育和民族特點的科學研究;中國教育心理學關于漢語認知學習、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等方面的研究也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這充分表明了教育現(xiàn)實情境取向既是當代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基本趨勢,也是教育心理學研究本土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點。

2.加強教育現(xiàn)實情境取向研究是中國教育心理學服務于中國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必由之路。科學教育心理學起源于西方,跟蹤國際研究主流是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心理學的他山之石。但跟蹤并不意味著盲從,要在驗證西方教育心理學理論是否符合我國教育實際的同時,找到本國文化教育和其他異質文化教育的共性和差異,從而更好地為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服務。德國教育心理學的現(xiàn)實情境取向研究啟示我們要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心理學,必須對教育現(xiàn)實問題準確把握,進行科學研究和深入分析,只有在鮮活的中國教育現(xiàn)實和獨特且深厚的文化背景中探尋現(xiàn)實教育問題的根源,尋求其解決的途徑和策略,才能真正構建對中國教育實際起指導作用的教育心理學體系,完成教育心理學服務教育現(xiàn)實的基本使命。

3.重視教育現(xiàn)實情境各要素的均衡研究。德國教育心理學在突出學習者中心的同時,對于教學者、媒體和環(huán)境等主題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在教育現(xiàn)實情境中,學習者通過與教育者、媒體、環(huán)境的互動,才能使學習和教育得以發(fā)生并更為有效。因而在研究中過分強調其中某一點,而忽視對于影響和制約教育與學習的其他現(xiàn)實因素的考察,都難以揭示教育心理學現(xiàn)實情境取向的全部含義。相比之下,我國教育心理學家對教育者、媒體、環(huán)境的研究要薄弱一些,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并加強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

4.重視家庭教育研究。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師。在教育現(xiàn)實情境中,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方式、家庭條件和類型對于子女的學習和發(fā)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德國在教育者研究主題中,家庭教育所占的比例為21.59%,而中國僅為5.33%;環(huán)境研究主題中家庭環(huán)境研究德國所占的比例為59.09%,而中國則為45.16%。即凡涉及家庭的研究中,中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比例都要低于德國。中國家庭一向重視子女的教育,但是對家庭教育的研究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中國都弱于德國,這與中國人對教育非常重視的現(xiàn)實需要很不協(xié)調,值得深思,也迫切需要重視起來。

5.重視教育新興媒體的研究。在當今的教育現(xiàn)實中,計算機網絡等新興媒體在教育中擁有的潛力不容忽視。在德國教育心理學關于教育媒體的研究中,計算機網絡等新興媒體研究占72.5%,而中國對其的研究比例僅占20%。在信息技術如此發(fā)達的今天,計算機網絡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而計算機在我國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卻停留在較低層次上。[26]計算機網絡作為未來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手段,迫切需要我國教育心理學家認識上重視和研究上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