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隔代育兒范文

隔代育兒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隔代育兒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隔代育兒

第1篇:隔代育兒范文

老人對孩子說了什么?!

分鏡頭

兒子要參加運動會,必須由家長陪同。媽媽說自己懷著小妹妹不能跑跳,兒子就說媽媽有了小妹妹就不再喜歡他,還說這是外婆說的!媽媽氣得不知道說什么好,回家后去和自己的老媽講道理,說她這樣跟孩子說不對,讓她給兒子道歉。最終,兒子還是堅持讓媽媽陪他參加運動會,懷著身孕的媽媽全力以赴陪兒子贏得了跑步比賽。孩子心花怒放,回家后與媽媽一起興高采烈地講比賽的事,加深了與媽媽的感情。(情節(jié)選自《寶貝》第9~10集)

畫外音

隔代育兒的過程中,老人有比年輕父母更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如果老人經(jīng)常喜歡隨隨便便講不負責的話,可能就會容易影響到孩子的正常情緒,甚至會影響孩子和父母的關系。恰恰還有不少老人,為了拉近自己與孩子的距離,贏得在孩子心目中的第一位置,愿意在孩子面前說說對自己兒女不滿的話。還有時候,老人可能只是故意說反話,逗逗孩子。但是,孩子可是沒有判斷力的,很容易徒增煩惱,也為年輕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系平添了障礙。

點評:年輕父母要細致觀察孩子的語言、情緒,及時了解老人白天可能對孩子說了什么。對于那些可能會引起孩子情緒壓力的話,要耐心解釋,消除孩子的疑慮,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尊重。同時,并沒有必要當面和老人吵鬧,這會讓老人感覺很沒有面子??梢运较吕锱c老人溝通,而且把目標設立在大家都是為孩子好的基礎上,態(tài)度誠懇熱情。尊重、設定共同目標、講究方式方法,這是很重要的溝通智慧。

孩子的事誰說了算?

分鏡頭

夏天報了學校里的親子足球賽,可是他并不會踢,于是爸爸開始教孩子怎么踢。夏天總摔倒,踢不好,爸爸就在旁邊不停地數(shù)落他。轉天,爺爺接夏天放學,得知他報了足球賽但又不會踢足球時,滿口承諾自己能教會他。于是,爺爺帶著夏天一起跑步,做翻越障礙訓練,走獨木橋……結果,夏天不小心摔下來磕掉了牙齒。得知孩子被摔,爺倆起了爭執(zhí)。爸爸指責爺爺又把小時候訓練自己的那套使在了夏天身上,并警告爺爺:以后沒有自己的允許,不能擅自接走夏天,也絕不能給夏天再實施這些危險訓練。(情節(jié)選自《小爸爸》第11集)

畫外音

當一個可愛的寶寶降臨家中,一切都發(fā)生著改變。寶寶讓家人之間的關系更親密了,但是也突顯了方方面面的矛盾和沖突。新生兒的降臨,不僅使家庭的經(jīng)濟壓力驟增,也會使母女關系、婆媳關系甚至夫妻關系變得空前緊張。矛盾的核心就在于孩子的哺喂,長大一點后是教育該聽誰的?那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個問題不解決好,摩擦必然無止無休。

點評:年輕父母要看到老人幫忙照顧孩子的辛苦,也要肯定他們有很多傳統(tǒng)的很好的育兒經(jīng)驗,有更多的閱歷。當然,很多觀念確實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改一改,但并非他們做的或堅持的全錯!更何況,家庭中關于孩子的矛盾,大多數(shù)都是一些非原則性問題的分歧,比如給孩子穿長袖還是穿短袖,帶孩子外出時戴不戴帽子……只要不是對孩子有絕對傷害,就依老人的也無妨。這大概就是常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智慧吧!

誰才是小家庭中的主人?

分鏡頭

夏冰的媽媽帶著秧歌隊的姐妹們到夏冰家看滿滿,結果滿滿發(fā)燒進了醫(yī)院。夏冰婆婆的朋友非說是夏媽克孩子,夏冰當場與她吵鬧起來,隨后賭氣回娘家。夏冰的婆婆自作主張給滿滿吃奶粉,導致寶寶拉肚子,不得不讓兒子請夏冰回家。夏冰回家后,婆婆又以身體不適不出房間,直到兒子和夏冰來認錯。夏冰說要去給滿滿蒸蛋,婆婆趕緊到廚房,把夏冰手中磕了雞蛋的大碗換成小碗,教育兒媳:“蒸蛋不用這么大的碗?!保ㄇ楣?jié)選自《辣媽正傳》第14~15集)

畫外音

隔代育兒的大家庭中,最怕的就是老人對年輕父母的生活和養(yǎng)育方式指手畫腳,但是這樣的場面,無論是在電視劇中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屢見不鮮。老人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看看你是怎么當媽的?!”其實,他們忘了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是這樣跌跌撞撞才學會了如何做父母。

第2篇:隔代育兒范文

關鍵詞:幼兒;隔代教育;個性發(fā)展;優(yōu)化提升

一、隔代教育與幼兒個性發(fā)展

年輕家長因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為離婚于是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各種責任全部推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這些祖父母們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xiàn)任父母”,這種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yǎng)和教育我們稱之為隔代教育。青街山區(qū)外出打工的家庭比比皆是,父母外出打工,將幼兒托給祖輩教育是青街一種極為普遍的現(xiàn)象。

孔子曾經(jīng)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彼愿舸逃龑τ變簜€性的發(fā)展有著較大的影響。

二、我園隔代教育案例以及存在的問題

1.隔代教育在我園的兩個案例

案例一:大班有個幼兒晨晨由于父母離異,父親外出打工,孩子交由爺爺來帶。中午在園就餐總是不情愿吃,在老師的耐心勸說下才會慢慢地吃起來,可是吃到最后總是會哭鬧起來。這樣的情緒反映給爺爺奶奶后,才知道暑假在家頓頓都是爺爺奶奶喂的。而后在園進行午餐時爺爺總是帶著家里多煮的飯菜來園喂飯,但晨晨不領情,嫌難吃又吃得特別慢。中午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胡蘿卜、芹菜、香菇、排骨都不喜歡,有次爺爺來喂他的時候來得晚了一點,晨晨甚至會指責起來:“你怎么來到現(xiàn)在才來!你知道我等了多久嗎?回家以后我要好好懲罰你!”老師和爺爺溝通,但是老人卻滿不在乎地說:“沒事,孩子還小,我不對他好還有誰對他好?他媽媽都走了爸爸出去打工沒時間照顧他,所以我多愛他一點。”后來雖然經(jīng)過溝通后晨晨和爺爺都改變了很多,但是仍然有許多道理老人還是不明白。

案例二:大班有個男孩叫豪豪,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平時爺爺奶奶住。爺爺非常注重幼兒能力的培養(yǎng)。爺爺治家非常嚴格,豪豪平時都不太敢在爺爺面前說話,回到家很自然地寫起作業(yè)??措娨暤臅r間,玩的時間,甚至上廁所的時間爺爺都會規(guī)定好。所以,豪豪就成了班里最“聽話”的幼兒。明明是很開朗聰明的豪豪因為害怕說錯而不敢開口。

每次家長會提意見時,豪豪的爺爺都會問:“為什么你們公辦幼兒園就不教認字寫字,為什么你們不教算數(shù)、數(shù)數(shù)字?”多次和爺爺溝通后,他還是堅持幼兒園就應該教寫字認字算數(shù)字,他認為學習習慣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都是沒什么用的。

兩個案例鮮明地表現(xiàn)出,在祖輩家長庇護之下,孩子容易形成極端的個性。

2.隔代教育對幼兒的個性發(fā)展容易造成不利影響

(1)祖輩們墨守成規(guī),教育思想落后

隔代教育當中,由于祖輩們一般年齡較大,他們的教育觀念與現(xiàn)階段觀念存在一定差別,墨守成規(guī)地使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不會利用各種較為科學的方法去教育幼兒。

(2)孩子容易缺乏獨立意識,自理能力弱

在這些家庭當中,父母常年在外工作無暇照顧孩子。祖輩們不是特別關心幼兒學到了什么,祖輩家長更重視孩子是否吃飽穿暖,在幼兒園、家里是否過得好。在家里,他們不讓幼兒做任何事情,完全不給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3)隔代教育容易不利于幼兒社會的發(fā)展

隔代教育家庭,祖輩年齡一般都較大,多少會有點腿腳不方便。平時帶幼兒出門參加社會活動的次數(shù)較少。無法滿足幼兒社會行為發(fā)展的需求,從而會導致幼兒較難與他人交流,不善與人溝通,容易孤僻不愛說話。

三、優(yōu)化提升隔代教育的對策

1.幼兒園和家庭合作,提升祖輩育兒知識水平

隔代教育當中,由于祖輩們一般年齡較大,他們的教育觀念與現(xiàn)階段觀念存在一定差別,墨守成規(guī)地使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不會利用各種較為科學的方法去教育幼兒。那么,通過幼兒園和家庭合作,改變祖輩育兒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

(1)祖輩幼兒觀念的轉變

祖輩們撫養(yǎng)幼兒經(jīng)驗足,但過往的自身經(jīng)驗往往會局限他們的育兒觀念。祖輩們要學會與時俱進,逐步轉變育兒觀念。

(2)祖輩提升育兒知識水平的途徑

現(xiàn)代社會科學技術發(fā)達。祖輩家長可以合理利用電視、報紙等方式來學習幼兒教育的各種科學方法,與當代社會接軌,與時俱進。

2.幼兒園和家庭開展各種活動,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

(1)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幼兒園或者班級可以通過開展春游、秋游、開放日等各種親子活動的方式,以此讓祖輩家長親身參與到幼兒一日活動和戶外活動中去,了解幼兒在幼兒園中的生活學習過程。通過這些親子活動,讓祖輩家長和幼兒都能夠得到交流學習的機會,共同促進祖輩家長和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

(2)幼兒園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活動的機會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幼兒園教師可以利用教學活動中利用各種機會讓幼兒學會有禮貌待人和處理事務。例如,讓幼兒學會與他人分享玩具和分享想法經(jīng)驗;做錯事情的時候要主動承認并且會說“對不起”;上學和放學時能夠和老師、家長打招呼或者說“再見”。通過這些方式,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旭輝.隔代教育的利弊及應對策略[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2.唐衛(wèi)海,劉希萍.教育心理學.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

3.黃治鈮.隔代教育不可心軟[J].家庭教育與家教,2006(01).

4.李明虎.農村基礎教育現(xiàn)狀探略.2006.1.

第3篇:隔代育兒范文

學校調查發(fā)現(xiàn),60%隔代教育家庭的孩子課余生活令人擔憂,大部分由于爺爺奶奶年齡較大,文化低,思想觀念陳舊,生怕孩子出去活動有危險,實行“看管式”的教育方式,嚴重地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因為兒童期是孩子求知欲強,體力和腦力活動充沛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需要給他們合理的智力刺激和運動量,如果把孩子封閉在小環(huán)境內,孩子往往容易養(yǎng)成內向,不愛活動的習慣和生活方式,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另一種調查情況發(fā)現(xiàn),有20%的祖輩家長過于溺愛孫輩,放任自由,導致孩子不好好學習,課余生活被電視和網(wǎng)吧所代替,甚至有的孩子整夜不歸,爺爺奶奶毫無辦法,出于對孫子疼愛又不敢告訴在外打工的父母和學校的老師,孩子經(jīng)常處在不良的課余空間,思想產生了扭曲,心靈上受到傷害,很容易走上歧途。

在調查的基礎上,學校要求廣大教師針對隔代教育兒童的課余生活進行了一次普遍家訪,通過家訪方式力求改變變上述不良現(xiàn)象,下面講兩個案例:

我校四(7)班學生馬瑞雪(化名),父母長年在蘇州打工,馬瑞雪和上一年級的弟弟一起由年過70的奶奶照顧,年初父母打工臨走時在南關二里楊給他們租了一間房子,祖孫三口生活在一起,由于馬瑞雪剛剛從農村小學轉過來,學習成績不太好,跟班很吃力,再加上奶奶年紀大,沒有文化,對孫女、孫子缺乏正確的引導,仍用老觀點要求孩子,教給孩子過多的老經(jīng)驗,無意識地給孩子傳授了不少封建迷信的東西,無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識的難度,不讓孫女外出生活或參加一些學校開展的活動,久而久之,馬瑞雪形成一種內向性格,整天悶在家里,不出門、不交友、不愛活動,每天放學回到家要用一個半小時才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做完作業(yè)后,還要幫助奶奶做飯,洗碗涮鍋,馬瑞雪家唯一的電視壞了之后,她就再沒有看過電視了。到了周末馬瑞雪的課余生活就是幫奶奶洗衣服,她喜歡體育活動和繪畫,但她沒有時間參加,她說她現(xiàn)在的課余生活很單調,她很累,她最大的愿望是有一天能自己支配課外時間,周末能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

在我校就讀五年級的陳興林(化名)也是一名隔代撫養(yǎng)的留守兒童,父親在上海打工,母親改嫁,他長期和爺爺生活在一起,從小爺爺對他溺愛過度,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形成了他自由放蕩的性格,學習不努力,每天上學遲到,放學回家很晚,沉迷于網(wǎng)吧,整個課余生活被游戲、上網(wǎng)所代替,經(jīng)常逃學,到了該管教的時候爺爺卻管不了,于是就把情況反映給老師,要求幫助教育孩子。

對上述兩個案例,學校和班主任了解情況后,進行認真分析思考,深感問題的嚴重性,如果不及時引導隔代家長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將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我們的教育將是一個失敗的教育。于是,學校出面對兩個家庭進行家訪,在調查了解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根據(jù)不同家庭、不同情況進行引導教育,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我們的做法是:

1.要求祖輩家長和孩子的父母、教師對孩子的教育思想要統(tǒng)一,學校向祖輩家長講教育孩子的方法,要求他們要注意新思想,學習新知識,盡量用現(xiàn)代科學的方法撫養(yǎng)教育孩子,給孩子提供有利于學生成長的課余活動空間。

2.教育祖輩家長不要過分溺愛孩子,指導孩子制訂科學的課余生活計劃,合理安排學習、休息、娛樂和活動時間,要培養(yǎng)孩子珍惜時間,合理分配時間,充分利用僅有的時間,可能做更多事情的良好習慣,同時告訴孩子沉迷網(wǎng)絡的害處,引導孩子多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

3.作為學校,還要多開展些健康有益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引導留守兒童積極參與。同時要加強學校與隔代教育家庭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課余生活情況的信息反饋。

4.引導留守兒童參加各種興趣小組和特長班,當他們取得成績,有所進步時,及時進行表揚,并把優(yōu)點、成績及時反饋到孩子的父母和爺爺奶奶那里,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5.要積極營造整個社會都來關心留守兒童課余生活的良好氛圍,因為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教師和家長的事情,它需要社會每一個成員都參與進來。

第4篇:隔代育兒范文

一、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學習成績參差不齊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家庭教育缺失,一些學習自制力比較差的學生,自己不能制定具體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一些定力比較強的學生,自控力比較好,放學后可以獨立完成作業(yè),學習成績比較優(yōu)異。比如調查中一些學生會說到“上學很沒有意思,我考試考好了,爸爸媽媽也不知道,就是打電話給他們說他們也不關心,要不就是簡單一句很好?!薄拔艺J為學習是自己的事,父母打工不容易,我在家里要好好學習?!?/p>

2.心理亞健康,親子情感缺失

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愉悅的親子互動,可以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注,沒有傾訴的對象,自己的一些真實想法和心理困惑不知道向誰傾訴,長期的壓抑導致自閉心理嚴重,在與人交往中很難打開心扉,有著很強烈的自卑感。

3.生活上缺乏安全保障

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交接的“灰色”地帶,農村留守兒童很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因素的影響,對孩子們的成長帶來了安全隱患,容易引起安全事故,調查中發(fā)現(xiàn)每年都有農村留守兒童夏季溺水或者冬天滑冰落水等危險事件曝光。

二、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問題產生的原因

1.親子教育缺失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愛,特別是父愛母愛。父母遠離家鄉(xiāng),逢年過節(jié)才回家一趟。平時通過電話聯(lián)系,大多是問一下“身體好嗎?”、“考試考了幾分?”等情況,根本不會同孩子談心,更不必說幫助孩子解決思想、學習上的困難了。孩子得不到父母親的關懷,聽不到父母的心聲,得不到父母詢問他們的日常生活情況,沒有父母積極鼓勵他們進步,他們會產生低落、孤獨、失望等情緒,甚至變得敏感、易怒。慢慢地,他們與父母越來越疏遠,個性和心理也得不到健康的發(fā)展。

2.學校教育不力

留守兒童居多的農村地區(qū),基礎教育師資薄弱。在多數(shù)鄉(xiāng)鎮(zhèn)學校中,基本沒有專門的心理教師、生活指導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更為嚴重的是,留守兒童由于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學校表現(xiàn)不積極,性格孤僻,成績較差,很難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重視和幫助。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得不到有效的監(jiān)控和及時的解決。

3.社會教育不完善

留守兒童的成長,社會也應承擔起相關的責任。但是目前還沒形成以政府為主導,整合社會各種資源,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的氛圍。同時有許多不良社會環(huán)境,如游戲廳、網(wǎng)吧、迪廳等,對自制力較差的兒童存在著很大的吸引力,更容易誤入歧途,發(fā)生越軌行為,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解決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1.父母和隔代家長要改變教育觀念,履行自己的教育義務

家長在努力改變家庭經(jīng)濟狀況的同時,要盡量縮短外出時間,經(jīng)常和孩子及學校保持聯(lián)系。研究顯示,聯(lián)系頻率為每月三次以上的隔代監(jiān)護兒童成績自我評價為良好的比例高于聯(lián)系頻率為每月三次以下的隔代監(jiān)護兒童。同時,家長要努力提高綜合素質,改善與子女的交流方式,克服物質補償?shù)男睦?,多留意孩子的心理發(fā)展,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作為直接監(jiān)管者的祖輩要適時改變教育觀念,用緩和開放的態(tài)度和兒童進行平等溝通,了解他們的學習及心理狀況。研究表明,隔代監(jiān)護人良好的個性特征,對提升兒童家庭教育質量有重要作用。

2.學校要充分發(fā)揮教育的主導作用

對隔代教育的留守兒童而言,學校生活在他們的生活中占主要地位,學校是最具行動力的場所,因此,學校能做的事情很多。第一,學校要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有學者提出,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利用學校教育系統(tǒng)彌補家庭教育不足的手段,是學校教育功能的延伸。寄宿制學校能有利避免隔代教育兒童回家后的孤獨感,增強他們的集體歸屬感,形成良好個性。同時,配備合格的生活老師,教給他們大量的生活技巧和生活常識,也能改善兒童社會化問題。第二,學??梢岳孟鄬﹂L一些的節(jié)假日,對家長進行兒童教育方式的專門培訓,引導家長對兒童進行科學合理的管教。第三,學校要在校本課程中開設心理輔導課程,要求每班每周上一到兩節(jié)心理健康教育課,以矯正出現(xiàn)心理偏差的留守兒童的心理。第四,學校要增加校園運動設施的配備,豐富兒童的校園生活,經(jīng)常組織各種才藝展示,培養(yǎng)兒童熱愛生活和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改變評價方式,對學困兒童做到一視同仁。

3.政府應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幫扶

第5篇:隔代育兒范文

二十個帶“一”的:

一刀兩斷、一了百了、一干二凈、一寸丹心、一之謂甚、一馬平川、一無所長、一無是處、一日之長、一氣呵成、一毛不拔、一心一意、一本萬利、一目了然、一發(fā)千鈞、一如既往、一步一鬼、一身是膽、一言九鼎、一應俱全

二十個帶“宇”的:

包舉宇內、雕墻峻宇、飛檐反宇、閎宇崇樓、峻宇雕墻、峻宇雕墻、開疆拓宇、名垂宇宙、瓊樓玉宇、瓊臺玉宇、氣吞宇宙、氣宇昂昂、氣宇不凡、器宇不凡、器宇軒昂、氣宇軒昂、區(qū)宇一清、聲振寰宇、望衡對宇、握圖臨宇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6篇:隔代育兒范文

小蔣與老蔣

關于品牌代言的一次交鋒

2005年初,看著身邊同學為著一份月薪兩三千元的工作四處忙碌的蔣軍炎早就置身事外,沒了找工作的任何興致。盡管在他的家鄉(xiāng),子女大學畢業(yè)后留在大城市工作依然是大多數(shù)父母覺得臉上有光的事情,但在吉林大學主修工商管理的他早已打定主意,回到家鄉(xiāng)――國內知名的紡織服裝之鄉(xiāng)江蘇無錫東港鎮(zhèn),幫助父親打理自己家的服裝企業(yè)。

蔣軍炎家的服裝企業(yè)帕爾多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錫張高速蠡站旁邊一座老舊斑駁的小樓里。廠區(qū)大門懸掛的一條褪了顏色的紅色條幅,在向路邊行人與來廠參觀訪問的客人時刻提醒著――公司擁有的內衣品牌菲爾格的形象代言人是知名歌星、快樂歌者林依輪。蔣軍炎告訴《廣告主市場觀察》,眼前的這個老廠區(qū)已經(jīng)不能滿足企業(yè)發(fā)展的需要,現(xiàn)在正忙于搬到新落成的廠區(qū)去。與帕爾多公司老廠區(qū)毗鄰而居的也是一家服裝企業(yè),錫張公路兩邊像這樣的內衣服裝企業(yè)有成千上萬家,知名服裝企業(yè)紅豆就是從這里走向世界的。

在蔣軍炎眼里,家鄉(xiāng)的發(fā)展機會比大城市要好得多。這里雖然內衣服裝企業(yè)眾多,但真正上規(guī)模的企業(yè)不多,這些企業(yè)的經(jīng)營管理者大多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艱苦創(chuàng)業(yè),白手起家,但畢竟有些觀念落后,知識陳舊,對于現(xiàn)代企業(yè)運營方法并非駕輕就熟。蔣軍炎坦言,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競爭,自己很容易找到脫穎而出的機會。

要讓菲爾格在當?shù)乇姸嗟膬纫路b產品中“跳”出來,蔣軍炎給父親出的第一個主意是為它尋找一位品牌形象代言人,不料卻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小蔣與老蔣為此展開了長達數(shù)月的思想交鋒。老蔣認為,代言人對菲爾格有多大價值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代言費可是真金白銀,能換很多面料人工的。小蔣則把為菲爾格尋找形象代言人當作企業(yè)發(fā)展的一次歷史突破和戰(zhàn)略選擇。

蔣軍炎對《廣告主市場觀察》說,父親于2000年一手創(chuàng)辦的這家公司在簽約品牌代言人之前一直發(fā)展平穩(wěn),但公司產品由于沒有品牌,便不免陷入與當?shù)赝惼髽I(yè)同質化競爭的泥潭,與經(jīng)銷商的關系也容易陷入惡性循環(huán)。經(jīng)銷商既不先付款訂貨,賣貨后也不按時結款,還不把菲爾格當作自己的主推產品,廠家處處都得看經(jīng)銷商的臉色,經(jīng)銷商做的卻是坐地收錢的無本生意,主動權在經(jīng)銷商手里。蔣軍炎游說父親,菲爾格若能簽下一位形象代言人,便能從眾多同類產品中“跳”出來,有了品牌,也就不愁客戶,這就很容易改變與經(jīng)銷商的關系,將生意的主動權部分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蔣軍炎最后給父親簡單地算了一筆賬,才讓父親在品牌代言人這件事上拍了板。蔣軍炎簡單地把明星代言費用除以代言期限及產品當年銷量,預估每件內衣增加的成本不過5毛錢,這一數(shù)字對消費者來說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但請了品牌代言人之后,菲爾格卻可以比同類產品賣出更高的價格,獲得合理的品牌溢價。

代言成功的要素

蔣軍炎直言,請品牌代言人的產品很多,但獲得很好回報的不多。幸運的是,菲爾格是不多中的一個。企業(yè)為自己的產品尋找形象代言人,不僅要考慮性價比,還得考慮明星的形象、氣質是否與產品的特性、企業(yè)的文化相吻合,明星的粉絲群體與產品的目標消費者是否相一致,明星與企業(yè)是否“門當戶對”,明星的人品、性格等多種因素。

蔣軍炎分析,內衣是種柔性產品,顯然武打明星不適合產品代言,因為明星氣質與內衣特性找不到契合點,兩者之間缺少品牌聯(lián)想,代言效果肯定差強人意。內衣對明星的外形要求較高,他要能做好產品的“衣架子”,展現(xiàn)內衣的柔性之美。菲爾格內衣主要消費群體是3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最后,公司于2006年3月圈定了人品好、做事認真負責、出道早、有一定發(fā)展?jié)摿?、性價比適中、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較有號召力的林依輪作為品牌形象代言人。

2006年5月,在無錫海興大酒店舉行的內衣拍賣會上,林依輪賣力推銷菲爾格內衣,一件成本不過幾十元的彩棉內衣從500元底價起拍,經(jīng)過15輪報價,最終被一位該品牌的經(jīng)銷商以近8000元的價格拿下。整場拍賣會所得款項捐贈給當?shù)卮壬茩C構,活動在無錫引起了轟動。

出席品牌相關活動,配合品牌推廣拍攝平面廣告,個人形象照片出現(xiàn)在品牌包裝上等是林依輪代言菲爾格的主要內容。為將林依輪這一品牌代言人資源得以充分發(fā)揮,菲爾格還準備了一筆與代言費數(shù)額相當?shù)呐涮仔麄鹘?jīng)費。同時要求經(jīng)銷商在當?shù)刈銎放仆茝V,帕爾多公司則為經(jīng)銷商提供其銷售額的1%作為廣告補貼,返利給經(jīng)銷商。大多數(shù)經(jīng)銷商都做了廣告,這讓菲爾格在各地的知名度大大提升。

菲爾格的廣告投放主要集中于平面媒體、公交車廣告、戶外廣告等性價比較高的廣告媒介。之所以沒有做電視廣告,是因為花費太高,而內衣行業(yè)的利潤卻很薄。前幾年,每到內衣銷售旺季,俞兆林、暖倍兒、纖絲鳥等內衣品牌廣告在央視可謂鋪天蓋地,近一兩年的投放力度已大不如前,這也是由于競爭加劇、利潤攤薄的緣故。

第7篇:隔代育兒范文

關鍵詞:“富二代”;人格培養(yǎng);道德教育

一、 我國“富二代”的表征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一個靠繼承父輩家業(yè),從而擁有巨額財富的新社會階層逐漸顯露?!案欢币辉~首先出現(xiàn)在《魯豫有約》節(jié)目中。該欄目對“富二代”的定義是:80年代出生,繼承過億家產,他們被稱為富二代。但這一界定并不嚴格,準確地說“富二代”應該是泛指靠繼承家產,擁有豐厚財富的群體。

      我國“富二代”的特點:(1)非富即貴,衣食無憂。“富二代”的成長環(huán)境與其父輩截然不同,一般從小是衣食無憂,沒有苦難經(jīng)歷。(2)數(shù)量龐大。良莠不齊。龐大的“富二代”群體可謂形形,既有成功接班,素質超人的青年榜樣。也有恃“財”傲物,為所欲為的紈绔子弟。(3)思想新潮,敢于挑戰(zhàn)。部分“富二代”接觸大量新潮事物,他們充滿活力和智慧,對挑戰(zhàn)毫不畏懼。(4)性格自我,心理失衡。相當部分“富二代”在價值主體和評價主體上,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尊重別人。他們心理發(fā)展不平衡,一方面思維敏銳。另一方面自制力與道德責任意識淡薄。

二、我國“富二代”存在的人格問題

      (一) 缺乏人文素養(yǎng)

      人文素養(yǎng)的靈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內容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基本的德性、價值觀和人生哲學,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表現(xiàn)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公眾責難“富二代”為富不仁并非要求“富二代”個個都要成為慈善家,傾其所有捐助社會。根源上在于部分“富二代”對于弱勢群體的歧視和不屑挑釁了社會公眾的自尊。典型案例就是浙江永康市一名富二代”當街暴打一名將笤帚靠其雷克薩斯轎車上的女環(huán)衛(wèi)工。類似事件還有很多,這些“富二代”渴望實現(xiàn)自我,卻缺乏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感。善良、忠誠、尊重、感恩,這些基本的人文素養(yǎng)如果能被“富二代”吸收,將對其自身成長和社會和諧都有重要作用。

      (二) 公民意識淡薄

      公民意識是法治國家的基礎,是市場經(jīng)濟的保障。當前有相當部分“富二代”為富不仁、消費奢侈、道德觀念淡薄、責任意識欠缺,他們熱衷于追逐奢侈消費品和出入高檔會所,一擲千金卻對國家大事、社會大眾置若罔聞甚至嗤之以鼻,他們推崇金錢萬能,攀附權貴而不靠社會規(guī)則、法律解決問題。這部分“富二代”公民意識的淺薄將直接影響其此后執(zhí)掌家族企業(yè)后的發(fā)展前途,輕則影響市場經(jīng)濟秩序,重則企業(yè)沒落導致國民經(jīng)濟受損。他們缺少公民所必備的平等意識、權利意識、責任意識、參與意識、競爭意識、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缺乏團隊精神和祖國民族意識,在當今社會是岌岌可危的。

      (三) 家庭道德教育粗疏

      “子不教,父之過”,“富二代”的危機與富一代的教育不當息息相關。一是“富二代”的父母絕大部分都經(jīng)歷過艱辛的創(chuàng)業(yè),自己受過窮,嘗過酸甜苦辣,一心只為子女提供過于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瓦解了孩子成長過程中適當?shù)膲毫C制與資源珍惜心理。二是把孩子放在隔離式的“貴族”教養(yǎng)環(huán)境中,瓦解了孩子的社會知識自然獲得渠道與其他社會階層的自然親近心理,具有明顯的、過度的社會等級意識;三是缺少讓孩子進行社會生存技能的選擇而過多培養(yǎng)孩子的藝術技能,過度柔化與浪漫化了孩子的藝術人格,而弱化了管理性與剛性的行動人格;四是缺少對于孩子精神生活的關愛,從而讓孩子的物質化人格過度發(fā)育;五是盲目而樸素的教育管理模式,他們對子女的管理方法比較粗放、粗俗與粗疏。

      (四) 價值觀念偏移

      在“富二代”群體中,他們要么瘋狂飆車,置他人生命于不顧;要么公然藐視法律,叫囂花錢擺平;要么奢侈消費,吸人眼球;要么攀比炫富,口出狂言……在這里,財富帶給他們的是空虛、冷漠、任性、囂張、放縱和優(yōu)越感。他們自認為價值就體現(xiàn)在財富之中,殊不知物質上的極度富足彌補不了精神的貧瘠和蒼白。他們對財富的畸形認識和持財凌人的張狂,不得不讓我們警醒和反思。

三、健全我國“富二代”人格培養(yǎng)的措施

      1.建立良性的“富二代”效應。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社會階層化已經(jīng)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社會現(xiàn)實?,F(xiàn)在的問題不是如何去除社會的階層化,相反,是如何形成一種良性的富人文化,給整個社會樹立一個發(fā)展的標桿。社會公眾的仇富心理,其實本質上并不是對財富的仇視,而是對獲取財富的不正當行為以及“為富不仁”的不道德行為的仇視?,F(xiàn)實中很多“富二代”其實是社會中的精英,他們從小就接受較好的教育,擁有財富、知識,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社會聲望。我們對“富二代”不應該排斥,相反應該樹立一個良性的“富二代”效應。首先是要樹立良性的致富文化。“富一代”也好,“富二代”也好,只要是通過正規(guī)的渠道致富,都應該成為社會文化所倡導的個人奮斗的典型。這會給那些渴望成功的普通年輕人提供一個較好的參考和學習的標本;其次,“富二代”群體可以通過參與公益事業(yè)、支持慈善事業(yè)等形式,塑造自己在公眾中的良好形象;再次,“富二代”在擁有豐厚的個人財富的同時,可以通過一些形式回報社會,通過資助一些弱勢群體的方式來形成一種良性的富人與窮人的互動模式,這種文化模式的最終結果就是期望通過一些途徑實現(xiàn)兩個群體的融合。而對“富二代”自身而言,在獲取經(jīng)濟資源的同時,也獲取了社會聲望;最后,“富二代”在消費和生活方式上應更加理性和自律。因為“富二代”群體的行為還會對社會中的其他普通年輕人產生示范效應,無形之中擔當著社會生活方式引導者的角色。

      2.培養(yǎng)“富二代”尊崇道義的人格規(guī)范。培養(yǎng)“富二代”尊崇道義的人格規(guī)范,使他們懂得感恩和回饋社會。貧富不是衡量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品性好壞的絕對標準,富決不是什么罪過。把“富二代”的問題,簡單歸結為“富人有問題”,那絕不是一種理智的態(tài)度,絕對不能助長金錢不斷俘虜權力、逼退社會底線的風氣??梢哉f,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和平等意識,不光是當今“富二代”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多不富的人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否 則,后富起來的人們,同樣可能尋找權錢交易的新空間和新規(guī)則。二是要加強正面引導,構建和諧財富氛圍、建立健全財富回饋機制。“慈善如山、財富如水”。國內最高調投身慈善公益事業(yè),累計捐贈款物超過10億元的民營企業(yè)家陳光標,他用自己看得見、摸得著、“真金不怕火煉”、數(shù)年如一日的行動,向人們詮釋了作為一名“富一代”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陳光標認為企業(yè)家做的每一件事里都有黨和人民的無形股份,這個無形股份就要回饋給社會。陳光標用他思想的感召力,引領著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推動著社會的和諧、安定。

      3.應該重視家庭教育,注重人格培養(yǎng)和心理疏導。家庭是以血緣為紐帶的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是社會所有群體中最為普通的群體。家庭是社會的縮影,社會生活又通過家庭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年輕的一代。因此,對于“富二代”的教育家長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尤其是注重人格培養(yǎng)和心理疏導。

      首先,重視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在人生觀教育方面,要讓“富二代”確立人人平等的觀念,即每個人生來都是平等,只是機遇、環(huán)境和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同而使人的現(xiàn)狀有差異。再者,需要“富二代”知道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謝老師和同學,回報社會。人生的價值和樂趣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了解每個人都應具有社會責任感。一個人的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第三,“富二代”需要思考如何修煉自身,增長才干,守住家業(yè),或超越父輩,增值財富,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其次,重視意志品質教育。如今的青年一代經(jīng)不起挫折打擊,特別是在蜜罐里長大的“富二代”,生活中稍微有一些不順心不如意就容易做沖動的事情。所以,有意識的磨練“富二代”的意志品質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要使他們明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寶劍鋒從磨礪處,梅花香自苦寒來,逆境出人才,做事要有恒心,要經(jīng)得起挫折;做人要有志氣,財富不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不值得炫耀,只有通過自己雙手合法勞動得來的財富才令人佩服。另一方面.可以適當?shù)淖尅案欢背孕┛?。雖然說不上補充人生閱歷,至少是讓他們懂得生活的艱辛,懂得“取舍,分享,知足,感恩與尊重”,使“富二代”更加獨立,勇敢,自強。

參考文獻:

[1]羅國杰.倫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朱貽庭.倫理學大辭典[G].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

[3]唐凱麟.道德人格論[J].求索,1994,(5).

第8篇:隔代育兒范文

關鍵詞:“富二代”;人格培養(yǎng);道德教育

    一、 我國“富二代”的表征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一個靠繼承父輩家業(yè),從而擁有巨額財富的新社會階層逐漸顯露。“富二代”一詞首先出現(xiàn)在《魯豫有約》節(jié)目中。該欄目對“富二代”的定義是:80年代出生,繼承過億家產,他們被稱為富二代。但這一界定并不嚴格,準確地說“富二代”應該是泛指靠繼承家產,擁有豐厚財富的群體。

    我國“富二代”的特點:(1)非富即貴,衣食無憂。“富二代”的成長環(huán)境與其父輩截然不同,一般從小是衣食無憂,沒有苦難經(jīng)歷。(2)數(shù)量龐大。良莠不齊。龐大的“富二代”群體可謂形形,既有成功接班,素質超人的青年榜樣。也有恃“財”傲物,為所欲為的紈绔子弟。(3)思想新潮,敢于挑戰(zhàn)。部分“富二代”接觸大量新潮事物,他們充滿活力和智慧,對挑戰(zhàn)毫不畏懼。(4)性格自我,心理失衡。相當部分“富二代”在價值主體和評價主體上,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尊重別人。他們心理發(fā)展不平衡,一方面思維敏銳。另一方面自制力與道德責任意識淡薄。

    二、我國“富二代”存在的人格問題

    (一) 缺乏人文素養(yǎng)

    人文素養(yǎng)的靈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內容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基本的德性、價值觀和人生哲學,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表現(xiàn)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公眾責難“富二代”為富不仁并非要求“富二代”個個都要成為慈善家,傾其所有捐助社會。根源上在于部分“富二代”對于弱勢群體的歧視和不屑挑釁了社會公眾的自尊。典型案例就是浙江永康市一名富二代”當街暴打一名將笤帚靠其雷克薩斯轎車上的女環(huán)衛(wèi)工。類似事件還有很多,這些“富二代”渴望實現(xiàn)自我,卻缺乏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感。善良、忠誠、尊重、感恩,這些基本的人文素養(yǎng)如果能被“富二代”吸收,將對其自身成長和社會和諧都有重要作用。

    (二) 公民意識淡薄

    公民意識是法治國家的基礎,是市場經(jīng)濟的保障。當前有相當部分“富二代”為富不仁、消費奢侈、道德觀念淡薄、責任意識欠缺,他們熱衷于追逐奢侈消費品和出入高檔會所,一擲千金卻對國家大事、社會大眾置若罔聞甚至嗤之以鼻,他們推崇金錢萬能,攀附權貴而不靠社會規(guī)則、法律解決問題。這部分“富二代”公民意識的淺薄將直接影響其此后執(zhí)掌家族企業(yè)后的發(fā)展前途,輕則影響市場經(jīng)濟秩序,重則企業(yè)沒落導致國民經(jīng)濟受損。他們缺少公民所必備的平等意識、權利意識、責任意識、參與意識、競爭意識、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缺乏團隊精神和祖國民族意識,在當今社會是岌岌可危的。

    (三) 家庭道德教育粗疏

    “子不教,父之過”,“富二代”的危機與富一代的教育不當息息相關。一是“富二代”的父母絕大部分都經(jīng)歷過艱辛的創(chuàng)業(yè),自己受過窮,嘗過酸甜苦辣,一心只為子女提供過于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瓦解了孩子成長過程中適當?shù)膲毫C制與資源珍惜心理。二是把孩子放在隔離式的“貴族”教養(yǎng)環(huán)境中,瓦解了孩子的社會知識自然獲得渠道與其他社會階層的自然親近心理,具有明顯的、過度的社會等級意識;三是缺少讓孩子進行社會生存技能的選擇而過多培養(yǎng)孩子的藝術技能,過度柔化與浪漫化了孩子的藝術人格,而弱化了管理性與剛性的行動人格;四是缺少對于孩子精神生活的關愛,從而讓孩子的物質化人格過度發(fā)育;五是盲目而樸素的教育管理模式,他們對子女的管理方法比較粗放、粗俗與粗疏。

    (四) 價值觀念偏移

第9篇:隔代育兒范文

[關鍵詞]幼兒教育;比較教育;教育研究

近年來,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幼兒教育研究在西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并得以大力推進。西方的幼兒教育研究不僅對西方的幼兒教育改革特別是幼兒園課程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對我國的幼兒教育改革也產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響。概括起來,西方幼兒教育研究有以下幾個明顯特點,值得我國幼兒教育研究工作者關注和借鑒。

一、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

當代西方的幼兒教育研究非常重視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結合――基礎研究引領應用研究,同時又尋求來自應用研究的多方支持;應用研究渴求基礎研究的指導,同時又不斷為基礎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課題。原來遠離實踐的基礎理論研究有了“用武之地”,幼兒教育改革實踐中的應用研究有了理論的引導和支撐。

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在上個世紀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應該說,這是一個基礎性研究的成果――心理學研究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智力心理學研究的新突破。該理論提出后很快進人實踐層面,在教育改革包括幼兒教育改革的廣闊天地中找到了一塊塊“試驗田”,從而在美國迅速出現(xiàn)了一些在該理論指導下的課程改革方案,如“光譜方案”“新匯流課程方案”“藝術推進方案”等。“光譜方案”這個在當今世界幼兒教育改革中頗具影響力的早期教育方案可以被看作是基礎性的“多元智能理論”走向幼兒教育改革實踐應用研究的典范。

與“光譜方案”相比,當今世界上頗具影響力的另一個早期教育方案――“瑞吉歐教育方案”則更多的是實踐研究的總結和提升?!叭鸺獨W教育方案”初步成型以后,它主動尋求多種理論――基礎研究的支持,“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者加德納教授和美國一些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都曾給予它多方面的理論指導,提升了“瑞吉歐教育方案”的教育思想內涵并推動了它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傳播,使之對世界各國的幼兒教育改革特別是幼兒園課程改革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和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作為當代幼兒教育領域有重要影響的理論,均有自己獨到的理論體系以及與理論體系相“匹配”的教育方案或課程方案――“蒙臺梭利教育法”和“高瞻課程”,它們也都可以被看作是西方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相結合的典范。

二、課程開發(fā)研究與課程評價研究相結合

當代西方幼兒教育研究的一個主要內容是幼兒園課程開發(fā)研究??梢哉f,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幼兒教育研究中,幼兒園課程開發(fā)研究和幼兒同課程評價研究是分別進行和各行其是的――課程開發(fā)研究在先,課程評價研究在后;課程開發(fā)研究由課程專家組織,課程評價研究由評價專家進行。上世紀90年代以來,幼兒園課程開發(fā)研究和幼兒園課程評價研究走向了同時進行和相互交織:由幼兒園課程開發(fā)研究開始,西方幼兒園課程開發(fā)研究和幼兒園課程評價研究已經(jīng)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關系。

“瑞吉歐教育方案”非常強調教師通過各種評價手段觀察并記錄兒童在教育活動中的表現(xiàn),并根據(jù)所觀察到的兒童發(fā)展狀況和教育需求隨時調整下一步的教育活動方案以生成新的課程。教師對幼兒的觀察和評價在課程的組織和實施中隨時進行,教師根據(jù)自己對課程實施過程中幼兒在實際情景中的反應不斷對課程進行進一步的提升和調整――課程的不斷開發(fā)與對課程的持續(xù)評價走向一體化。

“光譜方案”則明確提出它是一份旱期教育課程開發(fā)和課程評價研究一體化的早期教育方案――課程開發(fā)研究和對課程的評價研究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在“光譜方案”中,對課程的評價不是在課程開發(fā)前的前測和課程實施后的后測,也不是和課程開發(fā)分開進行、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不斷對課程進行評價的形成性評價,而是自始至終相互交織在一起、難分彼此的“一體化進程”。雖然在觀念上我們可以把“光譜方案”中的課程開發(fā)和課程評價分開來談,但它們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是交織進行、相輔相成和相得益彰的:從課程開發(fā)的角度來看,課程的總體規(guī)劃和基本框架的設計基于對兒童年齡特征、發(fā)展特征的評價,課程的不斷生成、隨時調整基于對教育活動過程中不同兒童的個性特征和發(fā)展需求的評價;從課程評價的角度來看,對兒童整體的評價是為了設計出適合所有兒童的基本課程,而不間斷、隨時隨地地觀察分析和評價每一個教師的所教和每一個兒童的所學是為了調整基本課程,使之更適合于每一個兒童的學習需求。

正是由于課程開發(fā)研究和課程評價研究走向結合,西方幼兒教育改革中才出現(xiàn)了“發(fā)展性課程”和“發(fā)展性評價”以及兩者的緊密結合――“發(fā)展性課程”是基于“發(fā)展性評價”的課程,“發(fā)展性評價”促進“發(fā)展性課程”的發(fā)展。課程評價研究再也不是游離于課程開發(fā)研究之外的研究活動,而是與課程開發(fā)研究交織在一起并促進課程發(fā)展的研究活動。

三、課程開發(fā)研究與教師發(fā)展研究相結合

幼兒園課程開發(fā)研究和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研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已經(jīng)成為西方幼兒教育研究的又一個重要特點。可以說,上世紀80年代以前,西方的幼兒教育課程研究多由課程專家在研究機構里進行,教師發(fā)展的途徑不外乎職前專門學校的培訓和在職返回專門學校的進修。上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的早期教育課程研究形成了專家指導下的以教師為中心開發(fā)課程的新模式,教師發(fā)展的途徑除了職前學習和在職進修外,增加了在專家的指導下、和專家一起、和課程一起在開發(fā)課程的過程巾得到發(fā)展――教師有了專業(yè){匕成長的一種不同以往的新途徑。

從專家的角度來講,西方的幼兒教育課程開發(fā)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專家根據(jù)新的課程理念設計出新的課程方案或課程框架,并走向課程現(xiàn)場向參與課程開發(fā)和實施的教師講解課程理念,演示課程方案,即對參與課程開發(fā)研究的教師進行有關課程開發(fā)研究的整體培訓;第二階段,在教師按照新的課程方案或課程框架實施課程時,專家深入到課程實施的現(xiàn)場進行課程研究,并長期留在研究現(xiàn)場,和教師一起將新的課程方案或課程框架轉化為教師具體的教育行為。課程專家是教師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他和教師“同吃同住同勞動”,“擰成一股繩”,共同開發(fā)課程;第三階段,在課程開發(fā)告一段落后,專家應有一段時間離開課程研究現(xiàn)場,在課程之外客觀地反觀和透視課程研究的現(xiàn)場,進一步完善課程方案,并幫助教師進一步提升課程實踐。也就是說,專家既需要在第二階段時作為“內部人員”認同所處的情境,以便能設身處地地了解該情境中人們的思想與行為,也需要在第三階段作為外部來客退出這個情境,去思考、分析、解釋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從教師的角度來講,對應著專家在課程開發(fā)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三個階段中的工作,教師在每一個階段中都得到了專門化的發(fā)展:在第一階段,教師可以近距離地向專家系統(tǒng)地學習一種專門的課程理念和課程模式――這種對專門化課程理念和課程模式的系統(tǒng)學習在一般性的職前培訓和在職培訓中、在書本上、在會議中、在自己的經(jīng)驗性的工作中都是不可能得到的,而且,教師并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帶著把學到的課程理念和課程模式很快運用到實踐中的任務以及困惑和問題來學習的,因此,這種學習的目的性更強,研究性更強,反思性更強;第二階段,教師可以和原來“可望而不可及”的專家面對面地討論課程開發(fā)中的實際問題,特別是他們能夠把課程理念和課程模式落實到自己的教育行為中之后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反饋給專家,并和專家就這些專門問題開展現(xiàn)場的、情景式的討論,請專家及時解決他們的困惑,以接受專家的指導并與專家一起將課程理念和課程模式更好地轉化為實際的教育行為和兒童的發(fā)展;第三,教師成長為“研究型”或“反思型”的教師。在專家離開課程研究現(xiàn)場之后,教師的課程研究工作不僅不能停頓下來,而且應該更好地向前推進,因為經(jīng)過前面兩個階段的發(fā)展,到這個階段教師已經(jīng)成長為能夠獨立把課程開發(fā)和課程研究繼續(xù)進行下去的具有“研究性”和“反思性”特點的教師――他們不僅能夠在原有的課程理念下和課程模式中發(fā)展出新的教育行為,而且能夠對課程理念和課程模式,特別是課程模式,提出建設性的改進和提升意見。

正是由于幼兒教育研究中課程開發(fā)研究和教師發(fā)展研究的結合,開發(fā)一種課程模式,成就一個(或幾個)有作為的專家,帶出一批研究型的教師已經(jīng)成為西方幼兒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