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育研究實施方案范文

教育研究實施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研究實施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育研究實施方案

第1篇:教育研究實施方案范文

[關鍵詞] 英語浸入式教學 實施方案 幼兒 第二語言教學

一、前言

浸入式(immersion)教學,通常都開始于兒童的幼兒園階段,是指用第二語言作為教學語言的教學模式。兒童在園內的全部或一半時間內,被“浸泡”在第二語言環(huán)境中。教師只用第二語言面對兒童,不但用第二語言講授第二語言,而且用第二語言講授部分學科課程。也就是說,第二語言不僅是學習的內容,而且也是學習的工具,從而實現了從傳統(tǒng)的、孤立的外語教學向外語與學科知識教學相結合的方向的轉變。

二、英語浸入式教學的理論依據

英語浸入式教學模式最基本的理論依據,是來源于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語言習得及語言學習的最新學說。研究證實,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都是而且只能是通過自然的習得過程來獲得第二語言能力。這種自然習得的能力,使語言學習者既可以獲得接受性技能,即聽和讀;又可以獲得產生性技能,即寫和說。英語浸入式教學正是努力創(chuàng)造這種無意識習得產生的條件。這樣,英語就作為學習其它學科的工具,語言能力的獲得則是理解這些學科信息及內容的“伴隨產品”。英語浸入式教學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從理論層面考察,英語浸入式教學對兒童外語教學的理解有著深厚的理論根基。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兒童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語言又是相對抽象的知識。兒童外語教學需要具體情景的支撐,才能幫助兒童很好地理解語言本身。具體而言,兒童英語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語言的具體或模擬情境中進行學習,在活動中進行學習,在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

英語浸入式教學,強調的是在與兒童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真實的、自然的學習和生活情境中獲得第二語言。根據喬姆斯基兒童語言自然生成說,兒童具有獲得語言的天賦能力,兒童的第二語言,可以不依賴于母語而直接獲得。也就是說,兒童的英語教學可以直接以英語為教學語言,不必以母語為中介。

在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用英語面對兒童,不使用母語作解釋。兒童在全面、完整的語用情景中,不僅學習語言內容而且感知語言的使用條件和環(huán)境。第二語言理論研究的成果也顯示,兒童英語教學的效果與教師語言內容和表達方式的豐富性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教師輸出的語言量越大,兒童獲得語言的機會越多。教師輸出的語言越豐富復雜,兒童獲得語言的質量也越高。如果在教學中,教師能夠盡量豐富兒童的語言環(huán)境,盡可能地讓兒童“浸泡”在英語環(huán)境中,將英語既看成是教學的內容,又當成教學的工具,并在教學中不斷強化兒童的英語反應,弱化其漢語反應,增強兒童的英語意識,那么,兒童就會逐漸地形成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

三、浸入式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在英語浸入式教學的組織與實施過程中,教師關注的中心應當是讓兒童在一種自然、逼真、輕松的英語環(huán)境中,從日常的口頭交際開始,通過反復的語言實踐活動來學習一種全新的語言,從被動地接受到主動地運用這種語言。除每天30分鐘的英語課外,在其它課程的教學中也充分使用英語,盡可能使幼兒園英語活動的內容完全服務于幼兒園課程的整體安排,涉及幼兒園課程的所有內容。在確定了教學內容之后,充分利用各種動作、游戲、活動以及各種輔助教學形式(如實物、圖片、錄音機等)將其呈現給學生。

1.用英語組織日常教學活動

用英語組織的日常教學活動,是以各種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事或物作為基本內容開展的主題活動。在本教學實驗中,主要包括各類名詞,如動物類、植物類、食物類、飲料類、顏色類等詞和日常用語。在教學活動中,為兒童模擬一種真實的英語環(huán)境,使他們不知不覺地習得相關的英語。例如,在剛上課之后,兒童們突然聽到有人敲門,于是任課教師手拿一個木偶小熊走到門口,大聲說:“What’s your name?”門外的配班教師回答:“My name is Ma Li. May I come in?”任課老師邊開門邊說:“Ok,Come in please”。打開門之后,兩位教師互說Glad to meet you以及Glad to meet you, too.這一過程可在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開展多次練習。

2.用英語組織的全身反應

詹姆士J.阿舍(James. J. Asher.)提出的全身反應方法要求,以聽――做動作為主要的教學形式。教師用外語發(fā)出指示,不用母語解釋,同時以自己的動作幫助兒童理解,兒童跟著完成動作,以此建立第二語言與身體運動之間的聯結。(1)尤其在入門階段,許多英語內容不僅要在觀念上操作,也要在物質上操作,即把口耳手眼腳都動起來。(2)在課堂上,兒童會與教師合作完成一系列的活動,即教師說(動詞或動詞短語)――學生聽――學生做動作。一般來講,全身反應較多地使用祈使句,而且教師是貫徹活動的指揮者。例如,教師用英語說出以下的動詞或短語,Touch your nose(摸鼻子)、pick up the book(撿起書)、open the door(開門)、Jump(跳)等,讓兒童做出相應的動作。動作正確,則說明兒童能夠聽懂,掌握了它。這種語言學習活動的優(yōu)點,在于充分考慮到兒童多動好動這一特點,在避免了死記硬背的英語學習的同時,增加了兒童學習英語的興趣,對引發(fā)兒童聽的興趣和培養(yǎng)聽的能力都會產生長遠的影響.

3.用英語組織的體育游戲

在初期,兒童只需在觀看教師示范的基礎上,根據教師發(fā)出的英語指令完成相關的動作。待兒童理解并能使用這些表達之后,讓他們結伴自主發(fā)英語指令完成動作。這樣,兒童不僅得到體格方面的鍛煉,進一步發(fā)展了他們的協調性和敏感性,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達到主動使用這些英語表達的目的。例如,每天在做早鍛煉之前就可以用英語來組織。在最初階段,教師的任務比較繁重,因為兒童對聽英語口令不適應。不過,在大部分兒童能夠聽懂這些口令之后,教師可以選擇一兩位學得較好的兒童代替他們喊口令。這一活動方式的最終目的,還是使全班兒童不僅能夠聽懂,而且都會“發(fā)號施令”。這些口令包:It’time to do morning exercises,please go out and line up. Make one line/two lines. (現在是早操時間,請出去排隊。請排成一隊/兩隊。)Look forward! At ease. Attention. March in your place,right,left,right,left.(向前看。稍息!立正!原地踏步,一二一……). Look at me,boys and girls. Please do as I do(請看著我,跟我做).Let’s go back to the classroom(我們回教室吧).one by one,please no pushing. Please don’t be crowded.(一個接一個,不準推/擠)等。

四、結語

實驗表明,英語浸入式教學的確很有成效,英語浸入式教學模式以類似母語習得方式開展的教學形式,不求“立竿見影”,而是“水到渠成”,在大量輸入英語的環(huán)境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活動中,兒童能夠理解英語,運用英語,生成英語,形成英語思維,使兒童在英語浸入式教育中能夠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國揚,朱亞夫.外語教育語言學匯.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王才仁.英語教學交際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66.

第2篇:教育研究實施方案范文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大綱、課程計劃有規(guī)律性和連續(xù)性,學生的成績、各方面的情況均有記載,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測試手段來獲取學生外語學習初始能力的信息。

一、初始測試的目的

1 了解學生會不會用這門語言,用的情況怎么樣,據此來推斷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

2 發(fā)現不同個性學生自身發(fā)展的不同要求,給予他們創(chuàng)造、發(fā)展特長的條件。

3 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使學生受到的教育成為今后學習的基礎。

4 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5 通過不同的測試內容、不同的測試手段,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二、初始測試的原則

1 有益于樹立學生自信心的原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是一種優(yōu)勢心理定勢,是學習成功的內因,讓學生明確測試的目的是基于改進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多數學生提供改進學習的最佳方案,改變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改進學習策略,使多數學生能更多地體會到學習的成效,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在某個方面找到值得自己自豪的成績,使學生對自己充滿自信,并進一步發(fā)展成一種影響終生的學習信念。

2 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原則。學習外語的目的是為了能聽會說、能讀會寫,在對學生進行初始測試時應圍繞這幾種能力展開,應淡化分數,強化能力,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應用能力,一切教學活動應圍繞如何開發(fā)提高這幾種能力,所以,要把測試的重點放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上。

3 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精神的原則。合作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而且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合作學習對外語學習者來說尤其重要,因為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只有通過交流運用才能更好地學習并掌握語言,學生在對話、辯論、討論時,與其他同學平等地、友好地在一起探討、學習、交流、操練是很有效的,每個成員在和別人合作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鍛煉與提高。

4 有益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原則。素質教育的測試評價觀,是讓學生積極參與測試評價活動,在測試中,老師要逐步轉變角色,由“考官”的角色逐漸轉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共同完成測試任務的合作者,教師事先使學生對自己要達到的目標有明確的認識,并經常主動地將自己的學習與預期目標相對照,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其主動性和責任心。

5 有一定可行性的原則。初始測試與終結性測試的目的不同,操作中要考慮簡便易行,如果過多地加重師生的負擔,這個初始測試很有可能由于師生不堪重負而中途廢止,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教師可適當減少語言知識類的筆試考察,增加語言功能類的口語考察,少布置書面作業(yè),代之以會話、討論、表演等口語作業(yè),教師在安排學生小組活動或做課堂表演的同時做考察記錄,也可在課后以會話口語方式進行考察。

三、初始測試的形式

語言教學最為突出的問題是不可能為同一教室內所有學生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或者在課內給學生提供較多的應用語言的機會,如果忽略這一點,部分學生就會喪失信心,運用語言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初始測試可以有效地向教師和學生反饋信息,以便及時地調整“教與學”的關系。初始測試的形式有:課堂學習效果檢查、作業(yè)、課文綜述、聽力、會話、討論、課題研究的成果、報告、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的自評、同學問互評、階段測驗等。教師要對每次測評做好記錄和分析,做出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評價,減少評價者情感因素的影響。無論采取哪一種測試形式,都要堅持以改進學生學習進程為目的,不以某種測試形式的結果為學生下“結論”、劃“優(yōu)劣”。

四、初始測試的項目

除了階段性考試之外,初始測試主要包括聽力、會話、閱讀、寫作、作業(yè)、合作、探究、態(tài)度等八個方面。見下表:通過此表,對學生的外語初始能力一目了然。

五、初始測試的過程、方式

六、效果

1 提高了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和自信心。這是一種全新的測試方式,不以評價測試的結果為目的,讓學生參與到測試當中,學生的興趣高漲,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和參與程度大大加強。在以往測試中較差的學生在許多方面表現優(yōu)秀,可以說,多方面地考察學生幫助他們找到了自信的支點,培養(yǎng)了自信心。

2 幫助學生打好扎實的語言基礎。通過初始測試表可以看出,學生每周都有聽力、會話、閱讀等測試,天長日久,學生的詞匯積累達到了一個令人滿意的高度,除此之外,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外語實踐活動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和運用技巧都得到了全面的練習和發(fā)展,為今后繼續(xù)學習外語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3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形成性評價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條件得到改善,為學生提供展示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的空間,使外語學習更聯系生活實際,更體現了語言的工具性和實踐性。

第3篇:教育研究實施方案范文

關鍵詞  高中  英語  時態(tài)  提高

        一、對幾種英語時態(tài)用法的介紹

        大部分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后,由于所學的英語時態(tài)越來越多,句子結構也變得相對復雜,因此對所學的英語時態(tài)有些茫然,有時會混淆時態(tài)的用法,為了讓學生理清高中時態(tài)的用法及結構,有必要在此處進行說明。高中階段,英語時態(tài)的教學已成為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若不及時幫助高中學生弄清英語中時態(tài)的用法,必會影響到今后英語學習的質量及對英語這一語言的使用情況。詞中各種時態(tài)的語態(tài)的變化及其復雜,學生也難以駕馭這些時態(tài),在高中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時態(tài)的講解引起足夠的重視。以下主要對動詞過去時的用法,動詞的一般將來時,動詞的現在完成時三種時態(tài)的用法做了個簡短的介紹。

        1. 動詞過去時的用法

        英語動詞過去時在書面用語中表示過去時間發(fā)生的情況,但在實際應用中,過去時態(tài)與自然時間的意義并不相同。過去時不僅表示過去,還可以用來表示現在或將來的發(fā)生的事情,而且同有些語氣詞表達各種主觀的猜測、意愿等意思相同。英語過去時主要可以用于以下三種情況中:首先用在時態(tài)后移中,即過去時表達現在的概念時主要用在轉述動詞過去時常使所屬從句的動詞的間接引語中,如a:didyousayyouhadnomoney?其次表達現在時間,即說話人現在詢問聽話人曾經做過某事的感想,但并不是表達過去發(fā)生的,這種情況下的動詞多是為了表示人物的心理狀況,如didyouwanttowatchthismovienow?最后表達假設性過去時,即現在或將來時間某件事不可能發(fā)生時,為表示與說話人所期待的相反在某些從句使用中,如iwishihadsomeflowersofmyown!以上除了第一種用法屬于常規(guī)用法外,后面兩種都不符合語言使用邏輯。

        2.動詞的一般將來時

        英語中一般將來時的最基本的用法是來表示單純的即將發(fā)生的事情,一般用will/shall+動詞原形表示將來,如ithinkshewillbelieveyou.但除了這種基本的表示方法外,常見的有用begoingto+動詞原形,如it’sgoingtorain,這種主要表示意愿,通常begoingto后接動詞go和come時,通常直接改用其進行時態(tài)。beto+動詞原形也可以用來表示將來,主要是為表達說話人在計劃中即將發(fā)生的動作。beaboutto+動詞原形也表示將發(fā)生的,但此種用法與其它不同之處在于它不與具體的時間狀語連用,而且在美國英語中還有打算之意,學生在用此種表達方法表將來時切勿用在具體時間句中。另外bedueto+動詞原形,be+現在分詞,用一般現在時表示將來時分有按時間表將要發(fā)生某事,按計劃要發(fā)生的事,按規(guī)定預計要發(fā)生的事。如sheisleaving,tomorrowistuesday.

        3. 動詞的現在完成時態(tài)

        現在完成時表與現在有聯系,但在之前已發(fā)生或完成的動作與狀態(tài),也可以用在表示持續(xù)到現在的動作與狀態(tài),一般用have(has)+過去分詞表示?,F在完成時與其它時態(tài)不同之處在于強調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對現在的影響,通常與模糊的時間狀語連用,如shehasfinishedherworknow.它另外一種意思還可以表示持續(xù)到現今的動作。現在完成時可以用在特定的語句中,如itisthefirst/secondtime….that,thisisthe…that從句中。

        二、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突破時態(tài)教學

        雖然以上僅簡單的介紹了英語時態(tài)中三種時態(tài),并不是為了說明這三種時態(tài)很重要,其它的無光緊要。在英語時態(tài)學習中還包括現在時、進行時、現在進行時等常用的英語時態(tài),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發(fā)現教師、學生雖然在英語時態(tài)教學方面下了大量功夫,但效果不盡人意。那么如何突破英語時態(tài)教學難點,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幫助學生解決英語時態(tài)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針對英語時態(tài)的特點,以下從漢英同步教學,分布教學,時態(tài)匯總教學方面簡要的論述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如何教學,以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成績。

        1.漢英同步教學

        傳統(tǒng)的英語時態(tài)教學中,教師依據教材的內容依次安排備課,此種教法缺乏連貫與系統(tǒng)性,在英語時態(tài)教學中所取得的成效不大,學生也不明白英語課堂學習的目的在哪,因此使用漢英教學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改善以上問題,并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 

在課堂上設問當你做同一件事情,在不同時段、狀況下發(fā)生該如何用英語表達出,以學生做鍛煉在上周、這周、現在時態(tài)下用英語表達即shewrotehomeworkeverydaylastweek.shewriteshomeworkeverydayinthisweek.及sheiswritinghomeworknow.通過以上例子,并把例子相互比較,可以讓學生了解在不同的時間狀語中,句子動詞的形式發(fā)生了何種變化,從而輕松的領悟英語時態(tài)的含義,在學習中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更易輕松的掌握時態(tài)的用法。

        2.分布教學

        在進行英語時態(tài)教學中,可以把各種時態(tài)分開來教,并通知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教師首先可從時態(tài)的用法開始教授,掌握基本用法后,再對句子結構中其它用法進行相關講解。此種做法讓學生知道如何運用各種時態(tài)的同時,不僅可以調節(jié)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啟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牢固掌握各知識點。如就be動詞或write等動詞最基本的形式及其變形被動式、現在進行時、完成時等時態(tài)講解后,并在學生充分理解后,把各自用法放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解析,是同學了解的更透徹。

       3.時態(tài)匯總教學

        根據以上漢英同步與分布教學后,對各種時態(tài)進行串講,提高學生對英語時態(tài)的實際運用能力。此種教法考慮到了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點進行各個擊破,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在進行時態(tài)匯總教學中,我們可以首先把不同的時態(tài)分配給各個小組,然后派各個小組的成員講解各種時態(tài)的用法,及在句中使用等,在成員講解時,小組成員也可以對成員的講解進行補充,完成任務后,教師與學生一同選出優(yōu)秀小組,并給予獎勵,以鼓勵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還要積極探索,尋找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以便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三、從篇章中進行英語時態(tài)教學

        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英語,在漫長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覺得英語的學習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學起來比較簡單,掌握簡單的動詞時態(tài)變形,記住典型的時間狀語就可以學好英語了??墒侨魪恼麄€文章中來看英語,對時態(tài)的運用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句與句之間的關系不易理清,雖然有些時態(tài)如現在時、現在完成時單從某個句子看來,用起來沒多大差別,可是運用的環(huán)境不同,復雜程度也就不同。出現以上情況主要是由于時態(tài)多在單句上運用,它對時態(tài)的要求不高,學生只要掌握單詞的基本用法,及特殊的狀況,就可以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為了加深學生對英語時態(tài)的了解,下面我們從把握文章中與篇章類型保持一致,時態(tài)不一致的理解等方面來講解提高英語時態(tài)的教學。

        1.與篇章類型保持一致

        經過研究表明,篇章的類型與時態(tài)的選擇間有很大關系。一般在專業(yè)的文章中,摘要部分多用過去時,序言主要用現在完成時,但在文章中若引用其他人的觀點時,句子的時態(tài)選擇多與作者的觀點有關系,但經過調查表明在所有類型的文章中,現在完成時占據主要的部分。不同的文章類型有著不同的時態(tài)用法,所以依據文章來理解時態(tài)用法,是學好時態(tài)的重要途徑。如在敘事文章中多用一般過去時,但現今也有采用現在時態(tài)的,當然,學生可以依據文章的內容猜測,作者用現在時敘事的原因在何處,這樣有目的閱讀,可以展開學生心理活動,更好的理解時態(tài)。

        2.時態(tài)不一致的理解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直在強調句子時態(tài)前后必須一致,可是在大多敘事文章中,存在不一致的現象,如“inmanyexperiments,peoplewereaskedtositquietly”。若學生沒有結合文章來認識英語時態(tài),在進行閱讀時,必會產生疑問,甚至懷疑之前所學知識。敘事文中句子之所以時態(tài)前后不一致的原因在于動詞時態(tài)不一致,在文中起著銜接作用。在文章某些實驗分析結果中,由于有些實驗結果具有通用性,因此作為作者觀點直接引用時,一般用現在時,如“thesearewaysthatpoorselfimagesdevelop.”此種用法表明了學生進行閱讀時,應注意時態(tài)的變化,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理解作者的觀點。英語各種時態(tài)在連句成篇中起著重要的連接作用,它也具有篇章作用。

        總而言之,要想學好高中英語的各種時態(tài),學生首先必須對各種時態(tài)最基本的用法進行了解并加以區(qū)分。除了學生自己花時間努力學好英語各時態(tài),這是遠不夠的,因此教師還需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研究出一套最適合高中學生學習英語時態(tài)的方法,并引導高中生通過閱讀文章,領悟時態(tài)的功能,以提高學生對時態(tài)的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世宇.在英語時態(tài)教學中運用“時間坐標表示法”[j].江西教育.1982年11期

【2】美.英語時態(tài)、語態(tài)、介詞填空練習題[j].中國遠程教育.1983年02期

【3】謝應欽.英語時態(tài)綜述[j].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85年02期

第4篇:教育研究實施方案范文

1.1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

設計競賽是一種能鍛煉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實踐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布置競賽設計方案任務時,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分成若干合作小組,通過有次序分工進行競賽資料的調查與收集、課題構思的研討與交流、參賽作品的展示與匯報等4個步驟的綜合合作模式,促進各個設計階段順利的實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教師課堂講評學生競賽方案時,不僅提倡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培養(yǎng)園林空間感和造型設計能力,更多的是激勵同學們有組織地相互探討,提出更好的構思創(chuàng)意。

1.2協調專業(yè)競賽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園林設計競賽作為一種課外實踐性課程,需要建立一整套系統(tǒng)的課外園林設計競賽的運行體系和管理機制,才能避免在時間安排上與課堂教學發(fā)生沖突,通過協調計劃安排、配套制度、完善設施、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工作,使園林設計競賽與課堂教學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

2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教學中參加設計競賽的模式

2.1課程作業(yè)結合設計競賽模式

2.1.1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的園林設計課程教師可以充分設計參賽題目,根據設計競賽的時間分布規(guī)律,教學課程應有所側重參賽內容。教師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競賽類型設置合理的課程計劃和教學目標,通過明確課程定位,使課程內容與競賽主題滿足該課程的教學計劃;教師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制定參加適合本校學生參加的競賽計劃。教研室在安排課程時,要給有指導學生參賽任務的教師少排課或不排課,方便指導教師有時間和精力去全身心地指導學生。

2.1.2教師在課堂上要制定學生感興趣的園林主題性設計,并延伸到園林專業(yè)課程內容的設計競賽。建議教師通過合理的賽程安排,制定住宅庭院設計、居住區(qū)景觀設計、城市廣場設計、濱水景觀建筑設計等主題鮮明的課題類型。在課程中安排競賽主題內容的設置必須由淺到深、因人而異、循序漸進,以小空間的園林設計內容擴展到大尺度的景觀設計內容,以強化理論教學的實踐性。

2.1.3課程《畢業(yè)設計》要圍繞園林設計競賽的目標展開。學生在第8個學期都要外出進行專業(yè)實習,指導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所在實習單位的課題設計,通過社會實際的設計項目作為參賽課題,可避免設計競賽與景觀專業(yè)課程相沖突的矛盾。這樣既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又滿足了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需求,學生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景觀專業(yè)學科領域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以及相關學科專業(yè)的知識。

2.2第二課堂結合設計競賽模式

第二課堂以園林設計競賽項目為中心的學習實踐,是教學活動中的一種實踐方式。第二課堂從教學內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學習形式上生動活潑。教師依據競賽設計項目,選擇項目相同內容的優(yōu)秀案例進行分析,設計案例以世界著名園林景觀大師的作品為主,以拓寬學生的專業(yè)視野,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同時輔以教師設計實踐的項目案例,教師可帶領學生實地參觀調研教師的實踐項目,使學生對于項目的設計流程、設計結果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教師在針對學生的參賽作品輔導時,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根據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著重從項目的設計分析構思草圖入手,強調平面圖的布局上滿足各種功能使用的需要,引導學生從作品的藝術語言、藝術形象和藝術意蘊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解創(chuàng)作內容與形式統(tǒng)一設計過程的一般規(guī)律,掌握設計的基本手法。

2.3工作室課余時間組織參賽模式

環(huán)境設計工作室一般是由一個教師牽頭或是由幾個同學建立的組織,它的特點是結構小、成員少、運作靈活,工作室基本上是由興趣愛好相同的成員組成,因具有較高專業(yè)精神使工作效率更高。學校要以不同設計競賽主題成立如濱水景觀設計工作室、景觀建筑設計工作室、景觀動畫設計等特色鮮明的工作室,并由具有責任心強、專業(yè)水平突出的教師負責,以更好地適應不同主題的設計競賽。競賽往往時間短、任務重,學生因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時參加幾個設計競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特點選擇一個設計競賽,并進入相應的工作室。教師要強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根據競賽內容制定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參賽計劃,對學生的作品在每個設計階段給予全面的指導,提高學生參賽的成績。

3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教學中參加設計競賽的方法

3.1選擇合適的專業(yè)競賽指導教師要從評委權威性、競賽規(guī)模、主辦單位性質等幾個方面,來判斷一項競賽是否能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有幫助,要根據學生不同年級、不同水平的實際情況,選擇性地參加國際級、國家級、省部級、市級、校級等5個不同等級的競賽。為取得競賽的優(yōu)異成績,指導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競賽賽事的過程、特點,針對競賽主題布置課程作業(yè)進行集中分析、指導,通過園林設計競賽不僅為學生提供一個發(fā)揮創(chuàng)新能力的平臺,競賽獲獎還可以為學院帶來榮譽,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3.2建立指導教師團隊

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是指導學生完成競賽的一個重要保證。園林設計競賽日趨激烈,為適應學科發(fā)展的要求,需要指導教師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全方位的視野,在教學、輔導過程中,不僅要提高專業(yè)理論知識水平,還要不斷增強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教師要結合專業(yè)特點承擔一些設計項目或研究課題,讓學生參與項目或課題來了解社會,有助于強化學生對景觀場地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認識,幫助學生拓寬專業(yè)視野,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營造出校內產學研相結合的濃郁氛圍,同時聘用企業(yè)設計師共同構建專業(yè)教育隊伍。

3.3強化工作室環(huán)境下的輔導

教師在工作室利用課外時間指導學生,可根據競賽主題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收集專業(yè)信息和資料,推薦園林設計構思新穎的專業(yè)書籍,運用多媒體有針對性列舉優(yōu)秀設計案例,供學生學習以開拓眼界、擴展思路,教師要根據參賽主題分析學生設計作品中的構思草圖,啟發(fā)學生從功能性、藝術性和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深入地分析參賽作品不足之處,使學生通過反復對其設計作品的修改,探索自己作品的設計風格、設計手法,提高獲獎的成功率。

3.4制定行之有效的獎勵措施

學院可以將課外園林設計競賽作為一門課程賦予適當的學分,還可以把學生獲獎的成績作為評定各種獎學金的重要依據。同時,為了提高學生參賽的積極性,報銷一定的參賽費用,對獲得不同競賽名次的為學生給予相應的獎勵,并給予指導教師適當的經濟補助。

3.5發(fā)揮校外實踐基地的作用

校外實踐基地是學校與業(yè)界的橫向聯系重要場所。校外實踐基地進行設計競賽活動所獲得的實踐教學環(huán)境,可以作為實踐教學的有力補充。景觀設計的教育是一種實踐性的教育,學校通過與實力較強的設計單位建立合作機制,組織學生第三學年的暑假開始,讓學生帶著競賽設計的任務,到校外實踐基地進行社會實踐,將課堂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經歷相結合,學生在進入社會工作之前,就獲得寶貴的實踐經驗,在實踐中增長才干。

3.6院校展示自己的教學成果

園林設計競賽是與其他院校師生進行交流的特殊教學方式。園林設計競賽中存在著專業(yè)交叉化的明顯特點,與環(huán)境設計、建筑設計、空間設計、城市設計等相關專業(yè)競賽的邊界相對模糊,參賽及獲獎學生的專業(yè)構成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并主要分布在環(huán)境、園林、建筑等各專業(yè)。因此,通過將各個院校的優(yōu)秀競賽獲獎作品在展覽廳集中展示,或將獲獎作品在網絡,或者把學生獲獎作品刊登在出版物上,以多種形式構建展示教學成果的平臺,達到教學交流效果與示范的作用。

4結語

第5篇:教育研究實施方案范文

關鍵詞 “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6017(2013)06-0022-04

一、課題的背景

(一)基于對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認識

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yǎng)不出杰出人才?”人深省。其實質是“如何掘與揮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社會功能與價值。”而要培養(yǎng)出杰出人才,催生“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讓創(chuàng)新之花盛開、創(chuàng)新之樹常綠”是關鍵。美國心理學家提出:“操作、嘗試、現、創(chuàng)新是將個人帶到成功終點的交通工具。”我們需要把幼兒好奇心、探究熱情、初步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的培養(yǎng)作為幼兒科學教育最關鍵的目標。

(二)基于對幼兒園課題深化研究的思考

“十一五”期間,我園依托課題《幼兒探究式科學啟蒙教育的設計與實踐的研究》,從幼兒科學探究環(huán)境、內容、途徑的設計與實踐以及教師的角色與定位四個方面進行扎實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形成了鮮明的“科學啟蒙教育特色”。同時,也存在一系列亟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尤其是對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的價值取向仍把握不夠,理解不透,常常導致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探究熱情和能力培養(yǎng)的缺失?!笆晃濉钡难芯砍晒痛嬖诘膯栴}為我們確立“十二五”研究的生長點提供了可能。我們將以幼兒的內在需要和學習特點為依據,立足園本,研究和構建“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的理論體系和應用策略,踐行幼兒園“愛德、求真”之園訓,改變傳統(tǒng)科學教育中“重知識,輕過程”“重結論,輕素養(yǎng)”的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科學啟蒙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三)基于對師幼科學探究素養(yǎng)內涵式提升的考量

本課題的研究,進一步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改善教育行為,形成科學嚴謹、求真務實的研究態(tài)度和善于動腦、不斷反思的科學作風。初步展幼兒細致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求異的思維力、多維的創(chuàng)新力,促進幼兒形成積極主動、崇尚科學、追求真理、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品質,使幼兒的智慧得到生,個性得到張揚,生命價值不斷被喚醒、顯、弘揚、提升。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去結果”式

“去”即除掉,減掉。“結果”即在某一階段內事物達到最后的狀態(tài)。

“去結果”式:指的是以幼兒求真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為價值取向、以尊重幼兒本真、關注幼兒知識經驗的建構過程為首要目標的科學啟蒙教育策略和方式。“去結果”式是一種注重過程的科學探究。整個科學活動不在乎幼兒最后做出的結果是什么,而是要看他們在整個參與過程中的表現,包括觀察、想象、記錄、實驗、討論等等;“去結果”式是一種注重品質的科學探究。它注重幼兒求真態(tài)度和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而不只是知識性的東西;“去結果”式是一種注重開放的科學探究。它是一種多元的科學探究策略,是一種“去權威、去答案、去規(guī)則”的科學啟蒙教育實踐。“去結果”說明有無限可能性和一切皆有可能。它強調去“有形結果”,留“無形結果”(即“探究過程”),這種“探究過程”就是“結果”,就是“價值”。對于幼兒來說,“去結果”式是一種最為重要、最自然、最基本和最有效的科學探究方式。

(二)科學啟蒙教育

指的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主動地參與各種科學探索活動,讓幼兒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通過觀察、思考、實驗、操作、游戲等方法與途徑,自主尋求答案或信息,自主建構意義與理解,獲取新的科學知識和經驗的教育活動。它是一種啟蒙教育,重在激幼兒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使他們體驗探究和現的樂趣,感受獲得科學知識的過程和方法,而不是重在教授大量的科學知識。

三、支撐性理論

(一)建構主義理論

“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學習過程是一個意義的建構和生成過程,新知識也是在學習者的原有認知圖式基礎上逐步生成的?!彼鼜娬{知識的動態(tài)性,強調學生的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明確指出學生是自己知識的建構者,只有學生才是學習的唯一主體。

(二)布魯納的“現學習”理論

“現學習”就是通過學習者的獨立學習,獨立思考,自行現知識,掌握原理原則。他認為“所謂知識,是過程,不是結果。”教學應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思維為目標,使學習者通過體驗所學概念、原理的形成過程來展思維能力。

(三)施瓦布的“探究學習理論”

探究學習就是兒童對客觀事物進行探究的過程,通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展他們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該理論倡導在觀念上注重平等、開放、民主;在過程中強調自主、體驗、個性;在形式上表現生動、多樣、有趣;在目標上追求現代的務實、多元。

據此,我們認為:幼兒科學教育應以幼兒的親歷探究為核心,以幼兒求真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為出點和歸宿,以尊重幼兒本真、關注幼兒知識經驗的建構過程為首要目標。

四、研究目標

(一)梳理“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的價值取向和內涵特征,形成較為系統(tǒng)、理性的認識,構建具有園本化的、前瞻性的科學啟蒙教育理論體系、基本框架及應用策略。

(二)提高教師在“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活動中指導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學性,以求真、解放、游戲、體驗為基本指導策略,以實物感知、多通道參與、游戲探究、交流分享等為主要學習方式,激幼兒主動探究的興趣和愿望,點燃幼兒創(chuàng)新的火花。

(三)更新教師觀念,以“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理念為指導,有效促進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和教師觀的形成,養(yǎng)成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和素養(yǎng),豐富園本科學特色內涵。

五、研究內容

子課題1:《科學啟蒙教育的現狀分析研究》

通過對國內外關于幼兒科學教育的現狀分析及對本園教師組織和開展科學啟蒙教育活動的持續(xù)的、跟蹤的分析研究,探討影響其成效的因素,為進一步開展“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子課題2:《“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價值取向和內涵特征的研究》

研究和梳理“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的價值取向,對其內涵、特質等進行理性思考,通過查閱資料、實踐驗證、活動分析、經驗總結等方式,探索并建構園本化的理論體系和應用策略。

子課題3:《“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框架建構的研究》

研究和構建以“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的核心理念為支撐,以游戲、生活、教學為主陣地的框架體系,為教師分析、處理和評價科學啟蒙教育活動提供理論和實踐的引領。主要包括理念系統(tǒng)、操作系統(tǒng)和評價系統(tǒng)三個層面。

子課題4:《“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指導策略的研究》

研究求真、解放、游戲、體驗等多元指導方式在“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中的運用策略,提高教師指導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學性。

子課題5:《“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學習方式的研究》

研究實物感知、多通道參與、游戲探究、交流分享等學習方式在“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中的運用策略,讓幼兒在親歷探究全過程中,建構個性化、多元化的經驗,養(yǎng)成崇尚科學、追求真理、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的良好品質。

子課題6:《“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教師科學素養(yǎng)的研究》

研究提升教師科學素養(yǎng)的途徑和方法,進一步理解和認識“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和教師觀,實現我園教師科學素養(yǎng)的內涵式提升。

研究重點:“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的價值取向和內涵特征是導向、是核心、是靈魂,框架的構建、指導策略和學習方式的運用等都需要以此為支撐。因此,子課題2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

六、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查閱相關幼兒科學教育文獻資料,以理論指導“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的實踐。

(二)行動研究法

在實踐中進行反思性研究,改進科學啟蒙教育的實踐。

(三)個案研究法

在“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活動中對教師或幼兒個體進行跟蹤觀察、分析與研究。

(四)經驗總結法

及時總結、反思、提煉,形成可供借鑒和應用的理性認識和實踐經驗。

七、課題研究的操作要點和研究措施

(一)操作要點

本課題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有關精神為指導,以建構主義、現學習、探究學習理論等為支撐,從科學啟蒙教育現狀分析研究入手,構建既有理論深度,又在實踐上有效可行的“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理論體系和應用策略。

(二)研究措施

1 課題組的構建與課題的策劃充分揮民主,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民主管理體系,對課題進行整體構思,明確分工職責,明確“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的內涵和特質,圍繞總課題制定相關子課題工作計劃,并加以實施。

2 建立、健全學習交流制度,在研究時間上給予充分的保障。課題組成員每學期初制定學期計劃,每月召開一次課題研討活動;定期組織開展文獻學習、研討交流、觀摩培訓等活動。

3 遵循“十一五”期間形成的“研到‘實’處方是‘真’”的課題管理思路,創(chuàng)新課題管理模式,以名師工作室、市幼教學科中心組、課堂觀察協作組為載體,實現資源共享,搭建與專家、同行互動交流的平臺,為教師提供專業(yè)培訓。

4 實施教師專業(yè)展分層考評和成果考核獎勵機制,課題研究成果與績效考核掛鉤,激勵教師積極參加課題研究。鼓勵教師及時總結,不斷反思,現問題,及時調整,使課題研究扎實有效,逐漸從實踐上升到理性,探索“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的規(guī)律。

5 依托課題網絡管理、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等平臺,動態(tài)展示課題研究過程和階段成果,豐富幼兒園特色內涵。

6 設置局域網,每班配電腦,訂閱幼教專業(yè)雜志和相關理論書籍,為課題組教師搜尋、查閱資料提供保障。

7 聘請吳江市教科室主任、幼教教研員、蘇州市教科院專家擔任學術顧問,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和指導,以彌補課題組成員理論造詣不深之缺陷。

八、研究步驟

(一)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1.01~2011.06)

1 組建課題組,采用文獻法,對課題內涵、特質等進行理性思考。

2 舉辦設計論證會,逐級申報。

(二)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1.07~2015.06)

1 圍繞課題涉及的六項主要研究內容進行全面的探索性研究。

2 定期組織開展文獻學習、研討交流、觀摩培訓等活動,豐富理性修養(yǎng)和實踐經驗。

3 依托課題網絡管理、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等平臺,動態(tài)展示課題研究過程和階段成果,豐富幼兒園特色內涵。

4 總結提煉,形成課題研究中期報告,修改和調整課題研究方案,逐步形成基于“去結果”式科學啟蒙教育的理性認識,并給予實踐印證。

(三)第三階段:總結、結題、鑒定階段(2015.07~2015.12)

第6篇:教育研究實施方案范文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 案例教學法 教學實踐

西方經濟學作為國內財經類高等院校的核心課程,在市場經濟日益健全和完善的社會實踐中,在高等院校服務于經濟社會的職責中,該課程開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的探討一直受到高等教育從業(yè)者的關注和重視。經濟學本身具備豐富的理論內涵,學派和學術思想眾多。服務于本科學生的西方經濟學由于其理論的廣泛性和抽象性,在學時緊張的條件下,使得修讀該課程的學生往往感受到理論難以理解,跟不上教師授課進度,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如何在現有條件下提高西方經濟學授課效果,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興趣,引發(fā)學生關于經濟現象及其規(guī)律的更多思考,是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師必須要思考的問題。而引入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對此,本文將案例分析教學法運用于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進行相關的探討和思考。

一、案例教學法及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其實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就出現了萌芽,但它作為一種教學方法運用于教學,是由哈佛大學于1880年開發(fā)完成的[1]。哈佛大學的案例分析法,開始時只是作為一種教育技法用于高級經理人及商業(yè)政策的相關教育實踐中,到了20世紀初,案例教學法開始被廣泛運用于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教學,其內容、方法和經驗也日趨豐富和完善,并在教育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

案例教學法可以緩解學生討厭學習理論的情緒,增強學生與教師互動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概括來說,案例教學法的意義在于:首先,案例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載體;其次,案例教學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對抽象理論及模型推導和計算等深層次的思考;再次,案例教學能活躍課堂授課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最后,案例教學也有利于教師不斷豐富授課內容,改進與學生交流的方式,從而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二)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學案例的使用方式單一,學生參與的主動性不足。

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習慣于課堂講解,在進行案例教學時,容易將案例教學簡單理解為舉例,在講解某一個理論時,通常舉一個小例子來輔助說明問題。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雖然有助于學生理解相關理論,但學生仍然是在被動學習,難以調動學習積極性。

2. 案例相對陳舊,與經濟現實不匹配。

經濟學經典案例在各種國內外教材中大量存在。國內教材偏向于對概念和理論進行介紹,案例使用相對較少,且較為陳舊,更新緩慢。國外教材版本經常更新,其案例的更新速度較國內的教材來說相對快一些。但國外教材大多根植于歐美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進行案例介紹,與中國經濟現實不匹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期,屬于新興經濟體,其經濟運行與歐美相比有所差異。例如,在成熟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正式的契約對經濟的影響作用十分重要,但在新興經濟體中,由于正式的制度不完善,非正式的制度如社會關系等對經濟運行的影響作用更大。

3. 缺少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

目前國內教材中使用的許多案例與學生生活與成長實踐緊密結合的較少。實際上,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挖掘一些案例。例如,大學生就業(yè)問題一直受到學生、家長、學校以及社會的關注,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結合相應的宏觀經濟理論,以大學生就業(yè)為話題展開討論。又例如,近年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相應地,許多學校成立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學院,鼓勵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宏觀經濟政策討論大學生新創(chuàng)業(yè)問題。這些問題都與大學生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將這些問題當作案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搜集和選擇案例

案例的搜集和選擇要按照符合教學內容、緊扣教學目標、體量適中、矛盾沖突明顯等原則來展開;并且要圍繞西方經濟學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盡量選擇經典、代表性強的案例。

同時,案例的選擇還應該符合西方經濟學課程的特點。西方經濟學是對西方經濟制度的總結和理論討論,學派眾多,理論性強[3],同時還具有抽象性和數學化的特點。在課程設置方面,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微觀部分更為抽象,學生難以將微觀理論與現實相結合;宏觀部分則有不同學派的理論觀點,相對于微觀部分,學生更容易將宏觀部分的理論與現實問題結合起來。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微觀部分與宏觀部分的差異,在微觀部分,可以突出數理方面的訓練;在宏觀部分,則引導學生思考當前經濟的熱點問題。

(二)引入案例

案例引入要在教學難點重點、學生知識背景、注重與其他知識點結合等方面進行考量,引入案例的切入點非常關鍵,并有一定的技巧可以遵循。具體可以分為不同類型的案例進行引入。

1. 數理推導型案例。

結合西方經濟學抽象性和數學性的特點,可以引入數理推導型案例。數理推導型案例是課堂練習的延伸,目的是促進學生對經濟學分析方法的理解[4]。例如,需求和供給理論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推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并推導均衡點;消費者理論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推導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

2. 引導型案例。

此類案例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現象出發(fā),運用經濟學理論分析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經濟學的興趣。例如,機會成本是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例子出發(fā),分析當面臨畢業(yè)選擇的時候,如果選擇繼續(xù)在學校深造,那么放棄工作所獲得的收入就是選擇深造的機會成本。再例如,學生每天到食堂吃飯都要排隊打飯,如果有人插隊,則將對效率造成影響,于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制度安排的角度來分析排隊這項制度對效率的影響。這些案例都是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能夠增強學生學習和運用經濟學的興趣。

3. 現實型案例。

此類案例主要是貼近社會經濟生活的實際,從現實經濟生活和經濟熱點問題中歸納案例進行討論,適合在宏觀部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宏觀經濟理論。例如,通貨膨脹部分,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對當前經濟中的通脹現象進行討論;宏觀調控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就當前的宏觀調控政策進行分析;還可以讓學生結合當前經濟的熱點問題,例如互聯網經濟等問題進行討論[5]。

4. 課外調研型案例。

此類案例主要是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來提高對經濟學理論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一些主題,安排學生在課外進行調研。例如,近年來互聯網“雙十一”購物節(jié)消費增長迅速,于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就大學生的互聯網購物需求情況進行調研,讓學生學會理解并運用需求理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到企業(yè)參觀,使學生對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活動有一個直觀的認知,以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廠商理論。

三、總結

總的來說,在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既要注重經濟學抽象性、理論性和數理性的特點,又要注重與現實經濟問題的結合,運用多種方式,引入多種類型的案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的核心是學生,讓學生理解是目的。通過案例分析,學生能主動融入課堂,深入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也能提高對經濟現象和實際經濟問題的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宋寶莉.案例教學: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之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02):52-54.

[2]王文霞.基于西方經濟學案例的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10):126-128.

[3]田江.探究式案例教學模式在西方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智富時代,2015(06):326,328.

第7篇:教育研究實施方案范文

[摘 要] 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提供了成人接受高校W習的機會和平臺,檔案管理為保障地方高校成人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基礎保障,在社會發(fā)展新格局下,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檔案管理面臨新的轉型時期。通過對轉型時期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檔案管理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的詳細分析,總結了當前各地方高校開展成人教育時,檔案管理工作的現狀,解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和困境,從而提出了優(yōu)化檔案管理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轉型時期;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檔案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61

[中圖分類號] G2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7- 0131- 02

1 轉型時期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檔案管理面臨的新形勢與新要求

在科技技術廣泛運用的今天,各行業(yè)領域發(fā)展日新月異,但同時面臨社會發(fā)展資源瓶頸、環(huán)境約束、人才資金困境,行業(yè)領域發(fā)展面臨新的要求,需要克服新形勢的挑戰(zhàn),做好總體布局。對于地方高校的成人教育而言,檔案管理工作在轉型時期面臨著嚴峻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1.1 檔案管理內容更加復雜多樣

對于地方高校而言,成人教育的檔案管理工作涉及的內容越發(fā)復雜,轉型時期衍生的新的檔案管理工作,給長期使用的檔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轉型時期,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檔案管理內容將涵蓋更加復雜多樣的內容,既包括傳統(tǒng)的學籍檔案管理、考務檔案管理,還將需要對學科建設和相關實驗室建設的檔案管理、日常課堂教學的材料檔案管理納入進來,既記錄接受成人教育學生的學籍信息,還記錄學生考試、課堂學習和學校硬件實驗室建設等檔案信息[1 ]。

1.2 檔案管理材料來源更加多元

在地方高校不斷創(chuàng)新成人教育模式的帶動下,成人教育所涉及的檔案管理信息來源就越發(fā)豐富,因此轉型時期,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檔案管理材料來源將更加豐富[2 ]。從來源來看,一是文書檔案資料,來源有相關教育主管部門的法規(guī)政策,地方高校開展成人教育的規(guī)章制度,成人教育學生的學籍資料,教務教學計劃、教材等,畢業(yè)學生檔案等等;二是電子檔案資料,在電子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檔案管理后,地方高校成人教育的檔案管理資料也包括了電子檔案資料,包括學生電子檔案學籍信息等。

1.3 檔案優(yōu)化管理難點多

在電子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帶動下,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檔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在工作效率、工作質量上都有明顯的提升,但是總的來看,實現更高水平的檔案管理,仍然面臨眾多的難題。這些難點的存在阻礙了地方高校高效地開展成人教育檔案管理工作,也滿足不了日益擴大的檔案管理需求,是必須高度重視,并加以改善的[3 ]。

2 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檔案管理現狀

在成人教育普及率逐步提高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廣泛開展成人教育工作,為社會輸送了數量龐大的人才隊伍,提供了成人接受教育的機會和平臺。為了更好的提高地方成人教育工作的質量,做好成人教育的檔案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的來看,當前地方高校開展成人教育檔案管理工作現狀如下:

2.1 管理分散、利用率低

在很多地方高校,進行成人教育的檔案管理,管理十分分散,行政部門中,多頭管理的現象十分普遍,比如一些地方高校的成教處、學生處,乃至院系教務處都在旅行成人教育的檔案管理職能,經常有重復管、漏管的現象出現,再加上各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暢通,讓一些成人學生的檔案信息無法及時的形成系統(tǒng)資料[4 ]。另外,當前地方高校所形成的成人教育檔案相關資料的利用率普遍偏低,不達70%的率用率是對檔案管理工作成果的不利。

2.2 規(guī)范化、信息化程度偏低

在很多地方高校,進行成人教育的檔案管理工作,遵循的是學校檔案管理規(guī)章制度、國家檔案管理法律法規(guī),并沒有針對成人教育的特殊性設立單獨的檔案管理制度,因此在很多情況下,成人教育的檔案管理更容易失序,從而造成檔案信息的流失、管理紕漏[5 ]。

3 轉型時期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檔案優(yōu)化管理對策措施

成人教育是為成人提供繼續(xù)學習機會的重要平臺,各地方高校將繼續(xù)擴大成人教育范圍,開設更多的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成人教育專業(yè),越來越多的成人將到地方高校中接受成人教育,因此未來成人教育的檔案管理工作量將更大、涉及范圍也將更廣,必須在優(yōu)化檔案管理上采取特定的對策措施。

3.1 創(chuàng)新檔案管理模式

要應對當前地方高校中,成人教育檔案管理的分散形式,首先要在職能部門設置上進行強化,避免當前多頭管理的現象出現,一方面要在成人教育學院設置專門的檔案管理崗位,形成專人專崗,避免檔案管理的漏管、重復管,另一方面要形成成人教育檔案的動態(tài)管理,需要在學生接受學習的長時間內,對所有檔案進行動態(tài)管理;其次提高檔案的使用效率,提供更加方便的檔案查詢和使用途徑,供學生、企業(yè)查詢。

3.2 提高規(guī)范化和信息化程度

提高地方高校的成人教育檔案管理的規(guī)范化程度,就是要從規(guī)章制度上進行規(guī)范,一方面國家行政管理部門,要針對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從檔案管理的角度制定法律法規(guī),供地方高校實際操作參考,另一方面各地方高校需要針對學校開展成人教育的特色,在學校規(guī)章制度中體現成人教育的檔案管理制度。

3.3 加強對檔案管理的重視

管理層對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檔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視,是造成現狀困境的直接原因,因此要加強對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檔案管理的重視,是緩解困難、進行優(yōu)化的重要前提。首先是要不斷的提高對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檔案管理的重視意識,從思想上正視成人教育檔案管理,從行動上制定成人教育檔案管理的相應制度,從模式上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突破;其次要不斷加大對成人教育檔案管理專項經費的投入,要進行設備的更新、專業(yè)系統(tǒng)的開發(fā)、人才的引進、制度的創(chuàng)新,是要有更多的專項經費為保障基礎的,因此教育局要設立專項經費,供專家團隊進行系統(tǒng)研究,從而保障地方高校成人教育檔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主要參考文獻

[1]訾燕.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檔案管理隊伍建設的思考[J].淮海工學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5).

[2]馮有輝.論當代信息技術在高校成人教育檔案管理中的應用[J].檔案天地,2016(3).

[3]蒙海理.高校成人教育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檔案,2013(4).

第8篇:教育研究實施方案范文

關鍵詞:網絡教學 課堂教學 個別化教學

一、本研究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長期以來一直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體,主宰著整個教學活動,學生是課堂被動的聽眾,很少有真正的語言體驗、訓練和實踐機會。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很難達到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目的。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國際交流空間的不斷拓展,客觀上對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顯現出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在培養(yǎng)目標、學習要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效率上存在的種種不足。2004年1月,為了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形勢,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水平,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教育部組織有關專家制定并出臺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并根據當今校園計算機網絡基本普及的實際,于2005年提出關于大力推進基于計算機和校園網的大學英語學習模式,構建了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學體系。提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通過網絡學習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質,適應我國經濟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適應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要。教學模式的改革是這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在新的教學模式中,英語教學可分為課堂教學和計算機網上自主學習兩種相互補充的方式,它分為由教師現場指導的實時同步學習,即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和在教學計劃指導下的非實時學習,即利用網絡技術進行的各種自主學習。這種新教學模式實際上體現了實現新的教學目標將相關資源的利用達到最大化的模式構建思想。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倡個性化,探究式和協作式學習方式,提高大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和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其改革原則是:加強基礎,突出實踐,因材施教,分流培養(yǎng);強調英語學習中的個性化和自主性原則。

二、國內外關于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利用網絡英語教學在國際上經歷了三代。第一代是搞課堂搬家,將課堂教學內容(包括形式)搬到電腦上。這為英語教學帶來了許多益處,首先它將真實的語言材料帶到了課堂,使英語課堂教學豐富化。第二代則努力發(fā)揮電腦多功能特點,利用攝像機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情景,延伸了學生的視野,強化了英語的聽說教學。第三代是智能化階段?,F在所進行的多媒體軟件智能化程度高,極大便利了英語網絡教學的過程。由于網絡輔助大學英語教學目前在我國還處于探索階段,在教學實踐中必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教學軟件開發(fā)還不夠成熟,學習系統(tǒng)中學生學習過程的管理系統(tǒng)亟待改進。例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實施監(jiān)控、網絡測試成績結果的反饋、學生學習單元的提升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此外,系統(tǒng)中教師的管理平臺缺乏對學生同步學習材料的監(jiān)控,不能及時發(fā)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也需要改進。近年來,網絡化大學英語學習引起了研究者們的極大興趣。在歐洲,許多國家的教學大綱中將自主學習作為一個目標來設立(Aoki,2000:142)。中國有些外語研究者將網絡學習看作提高外語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的、有效的方式(曹榮萍,2003),同時在教學上網絡學習是解決中國英語教師缺乏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體現個性化學習的一大舉措(汪小玲,2002)。Leslie Dickinson認為學習者獨立地、積極地進行網絡學習會增強其學習的動機,結果會增加學習效率(Dickinson,1995)。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及預期目標

大學英語網絡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以推廣新教材和自主學習平臺為主要內容,轉變教學理念,轉變教師角色,改進教學方法,加強教學組織和教學管理,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同時改進考試和評價體系,逐步形成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試評價體系。

大學英語教學改進的預期目標主要體現在:

1. 教學目標:注重聽說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2. 學習方式:強調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和合作式學習;

3. 課程設置:多層次課程和多系列課程相結合;

4. 教學方法:新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法;

5. 測試體系:多元化的測試體系。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存在的突出問題包括教學思路不夠清晰、師生比例失調、部分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和業(yè)務能力有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強、網絡課件的質量尚待提高等。

四、研究的操作措施

南京大學王海嘯教授做了題為《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下的教與學》的報告。王教授從轉變后的新型教學模式出發(fā),向與會教師介紹了現代教育技術的特點和多媒體輔助下的現行教學方法。操作措施如下:

新的大學英語教學要從以往的教師教材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榻處熃滩募夹g手段和資源相結合的新型模式。以往英語教學多偏重語言技能,但忽視應用。語言技能是多方位、多感官的,只有通過運用才能產生需求,通過對需求的不斷反思才能提高綜合能力。所以新模式下的英語教學應從重視結果到重視過程,從重視語言現象到重視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要讓學生從被動到主動,調動其內在學習的積極性。新的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主要為多媒體輔助下的教與學。教師在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的同時,要通過如網上論壇、課題研究、同學評價等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自主制定學習目標、分配學習時間、尋找相關資料等),培養(yǎng)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能力。面授課堂設計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實行自主學習與面授指導相結合。建立自主學習的網絡平臺,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面授指導只是對自主學習內容的鞏固和演練。評估體系采取新措施包括對學生學習進度和時間的監(jiān)控;口語測試實行網上約考,授課教師不參與口語測試以圖公平合理劃分。這樣做使過程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學生的最終成績由此給定。新教學模式的實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學更加個性化、人性化、情景化、趣味化。教師角色完成了從課堂主導者到交際環(huán)境營造者的轉變。

結語

大學英語教師不足的矛盾日顯突出,傳統(tǒng)的教授方法和教學手段已不能滿足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學的需要。本研究進行了大學英語多媒體網絡教學課程改革,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兩種大學英語多媒體網絡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模式和個別化教學模式,改變了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并在公外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教改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吳一安.走出英語教學的誤區(qū)[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06).

[2]段平.多媒體語言實驗室大班授課調查分析[J].外語界,2001,(06).

[3]王建新,王笑施,馬雋,賈海梅,徐靖,李小莉,時宏偉,盧志鴻.英語大班精讀多媒體教學實驗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05).

[4]蔡基剛.大學英語精讀課多媒體教學可行性研究[J].外語界,2000,(02).

[5]黃若妤.對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改革的探索[J].外語界,2000,(01).

[6]何蓮珍.自主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yǎng)[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04).

[7]李萍.論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與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05).

[8]蔡基剛.大學英語精讀課新模式探索[J].外語界,2001,(05).

[9]張慶宗,吳喜艷.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與多媒體外語教學[J].外語電化教學,2003,(02).

[10]文華,陳麗,胡均惠.自主學習――指導式教學模式對英語教學效果的影響[J].第一軍醫(yī)大學分校學報,2003,(02).

[11]鄧志輝.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精神的實驗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4,(05).

[12]李乃剛.新教改新模式――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初探[J].皖西學院學報,2005,(03).

[13]陳淑英,范潔.發(fā)揮團隊優(yōu)勢 實現教學模式的改革[J].河北工業(yè)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01).

第9篇:教育研究實施方案范文

【關鍵詞】仿真建模;信譽機制;電子商務;網絡交易

相對于傳統(tǒng)交易來說,網絡交易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投資成本低。任何企業(yè)和個人只需在相關交易網站上產品信息或者開辟網上商鋪產品信息即可。

2.加入門檻低?,F階段相關法律法規(guī)未完善交易主體登記制度,除經營性網站外,網絡商品提供者無嚴格要求辦理登記手續(xù),即可交易信息、開始交易行為。

3.交易方式便捷。消費者可在線瀏覽商品,在達成購買意向后,通過網上支付以及網上銀行便可以完成購買過程,并且通過便捷的物流服務可以快速收到心儀商品,整個交易足不出戶即可完成。

4.交易可互動進行。消費者不單單只是瀏覽選擇商品,同時還可以針對自己所需商品求購信息或直接在線與商家溝通,賣家可以根據買家信息或者直接與消費者溝通最終達成交易。

5.商品豐富多樣。如淘寶、當當,每天均有數百萬種商品在線出售,商品品種幾乎囊括所有行業(yè)。

另外,與傳統(tǒng)交易相比,網絡交易中存在太多的處于虛擬狀態(tài)的要素:交易雙方在空間上的分離和身份上的相對匿名;作為銷售主體的企業(yè)只是一個虛擬的店鋪;所售產品和提供的服務未知等等。因此,信用成為網絡交易的奠基石,而信譽機制問題也成為網絡經濟研究的重點和熱點之一。所謂的信譽機制,即電子商務網站將在本站交易的用戶的所有交易信息以及在交易中得到的反饋信息收集起來,然后通過分析、處理形成用戶個人獨有信譽資料,并進行公開,方便其他用戶分析、了解,以決定能否與之交易。實證研究表明,信譽好的交易人能夠得到更多的交易機會或者較高的交易價格,所以用戶基于未來利益的考慮,必須保證和維持自己的積極信譽狀況[1]。

一、計算機仿真技術簡介

計算機仿真技術是以計算機為工具,以相似原理、信息技術以及各種相關應用領域的基本理論與技術為基礎,根據系統(tǒng)試驗的目的,建立(實際或設想)系統(tǒng)的模型,并在不同的條件下,對模型進行動態(tài)運行(試驗)的一門綜合性技術[2]。

從仿真方法來分,計算機仿真可分為三類:

(1)系統(tǒng)動力學:系統(tǒng)動力學研究的焦點為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如何影響組織的行為[3]。系統(tǒng)動力學將系統(tǒng)的行為看成整體,而不是系統(tǒng)內部成員的行動。這類模型在系統(tǒng)層面仿真系統(tǒng)變化的過程。典型的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包括變量、

變量之間的箭頭連線(也包括反饋環(huán)),用變量之間的連線表明變量之間的影響關系,這種關系即可以是正反饋,也可以是負關系。系統(tǒng)動力學適用于理解系統(tǒng)復雜因果關系和時間延遲。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主要采用確定性的偏微分方程實現,不適用于有大量隨機性的仿真問題。

(2)元胞自動機:元胞自動機模型主要建立在一個n*n格子結構上,每個格子代表一個元胞。模型研究每個元胞在每個時間周期中在鄰居節(jié)點的影響下如何改變自身狀態(tài)。從而研究空間鄰近節(jié)點的微觀交互過程如何涌現出宏觀層次的系統(tǒng)模式。由此可見,這種影響主要限定在局部交互上。因而,我們也可以將元胞自動機模型視為一種特殊的多智能體仿真。

(3)多主體仿真:多主體仿真模型主要關注構成社會系統(tǒng)的自適應行動者的行為,以及行動者之間交互過程導致的相互影響過程,進而研究涌現的系統(tǒng)行為特征。所研究的行動者可以為個人,也可以為群體和組織,研究的系統(tǒng)包括各種宏觀和微觀系統(tǒng)。多主體仿真最適合運用在研究問題、研究假設或理論邏輯與結構化方法不一致的研究問題。近年來,在社會學、心理科學和管理學等眾多學科都廣泛應用多主體仿真研究方法[4]。本文選用的正是多主體仿真研究方法以及多主體仿真平臺。

目前,計算機仿真技術正朝著一體化建模與仿真環(huán)境的方向穩(wěn)步發(fā)展[5]。

二、實驗方案設計

(一)總體思路

整個仿真過程方案設計如下:

假設分別有N個消費者和賣者,整個交易市場是完全匿名市場:

步驟1:在每輪交易開始之前,實行隨機的兩兩配對,形成N對潛在交易對。每個Agent獲得35單位貨幣。

消費者策略是(購買,不買)。是否選擇買或不買由其購買概率和不買概率的大小隨機決定。

步驟2:當他做出購買決定后,將付給相應賣方35單位貨幣

步驟3:賣方接到貨款后,其策略空間為:(發(fā)貨,不發(fā)貨)。是否發(fā)貨可能性取決于賦予(發(fā)貨,不發(fā)貨)的概率,根據賦予的概率隨機決定。后果如下:

A:發(fā)貨,則買方和賣方的支付為:(50,50),原因在于:買方獲得物品的效用是50,賣方得到的貨幣為35+35=70。賣方發(fā)貨的成本是20,因此其最終收益為50。

B:不發(fā)貨,則買方和賣方的支付為:(0,70)。

步驟4:當買方做出不購買的決定后,無論賣方選擇發(fā)貨還是不發(fā)貨,雙方的收益均為(35,35)。

步驟5:這一輪交易結束后,雙方都根據選擇的策略和獲得的收益進行基于EWA模式的學習。EWA學習模式可以模仿人的一些有限理,該算法考慮了人類行為的一些心里因素:遺忘、經驗對行為的強化、其他策略的虛擬支付對當前策略的影響等。該算法可以部分模擬人類的一些心理影響,可以進一步擴展計算機仿真在實驗經濟學中的作用。然后,雙方經過學習后各自調整選擇策略。完畢后,步驟1開始,進行下一輪的實驗。

由于水平所限,本文只設計了在無信譽機制和有信譽機制約束兩種條件下的仿真。

(二)學習機制設計―EWA強化學習理論[6]

本仿真實驗中參與者的學習機制基于EWA強化學習理論來設計,假定參與者考慮他們自己過去選擇的信息而不考慮未選策略支付的信息。但實際上,當這兩種信息可用時,參與者都會加以考慮。

(三)決策機制設計

1.無信譽機制下交易雙方的決策機制:

最后,仿真過程中可根據需要加入以下限定條件:

1)賣者有信譽記錄,消費者有能力查看所有記錄。

2)賣者有信譽記錄,消費者有能力查看所有記錄,但只查看部分信譽記錄(對市場的影響),增加這一有限理性后市場變化狀況,是否會出現拐點?

3)賣者可以創(chuàng)造假的信譽記錄,市場狀況如何?當造假者達到某一拐點后,信譽的作用是否會崩潰?

本研究單純用真人實驗耗時耗力;可先用計算機仿真模擬,分析其可能出現的結果然后再進行真人實驗,將兩者結果進行比較,進一步完善計算機中虛擬人的學習模式。最后,還可以將完善的學習模式用于研究復雜的經濟社會現象;這些復雜的經濟社會現象有時很難用真人實驗來模擬。

參考文獻

[1]Su lin Ba,Pav lou P.Ev idence of the effec to f trust building techno logy in electronic markets:pr ice prem ium s and buyer behavior[J].M IS Quarter ly,2002,26(3):1-26

[2]劉瑞葉,任洪林,李志民.計算機仿真技術基礎[M].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4

[3]Forrester,J.W.,in World Dynamics B2-World Dynamics. 1971,MIT Press:Cambridge,MA

[4]廖列法,王刊良,基于理論構建的計算機仿真框架_步驟及檢驗方法研究[J].管理與系統(tǒng)理論和方法,2011/01

[5]王紅衛(wèi),建模與仿真[M].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