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中語文培訓總結范文

高中語文培訓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語文培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語文培訓總結

第1篇:高中語文培訓總結范文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文化歷史悠久,而語文教育是實現(xiàn)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因此,將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育中去,有著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1.傳統(tǒng)文化在高中語文教育過程中的滲透,能夠營造良好的文化發(fā)展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2.傳統(tǒng)文化與高中語文教育的融合,有利于減緩社會現(xiàn)代化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沖擊,使得當代學生更加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

3.傳統(tǒng)文化在高中語文課程中的出現(xiàn),可以將其中良性的理念傳輸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制約傳統(tǒng)文化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滲透的因素

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與高中語文教育之間的融合,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多情況下,還需要克服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具體來講,可以將其歸納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傳統(tǒng)文化社會氛圍不理想,全民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不高,難以為高中生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

2.語文教師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程度不高,不懂得如何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與高中語文課程的融合,自身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不高,也難以有效的促進兩者的相互融合。

3.傳統(tǒng)文化教育方式單一,難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方式的調整和改善,這也是造成高中語文傳統(tǒng)文化教育工作質量難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三、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育的實現(xiàn)途徑

如果上述提到的傳統(tǒng)文化與高中語文教育融合問題難以得到有效的解決,勢必會給予高中語文教育質量的提高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應該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從如下的角度入手:

1.將傳統(tǒng)文化納入到高中語文教育體系中。針對于目前高中教師忽視傳統(tǒng)文化教育工作的現(xiàn)狀,積極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以便將傳統(tǒng)文化納入到高中語文教育體系中去:(1)結合高中語文教育的目的和高中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傳統(tǒng)文化進行梳理,總結和歸納出符合高中語文教育精神的傳統(tǒng)文化素材,在此基礎上將其納入到課程體系中去。(2)合理安排不同傳統(tǒng)文化的比重,將符合現(xiàn)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價值觀念的傳統(tǒng)文化精華展現(xiàn)出來,使得學生從古文化的層次去理解現(xiàn)階段的核心價值觀。(3)積極健全圖書館中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書籍,為教師開展更好的傳統(tǒng)文化教學打下基礎,以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傳統(tǒng)文化營造良好環(huán)境。

2.積極開展高中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第二課堂。高中語文教育與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還可以通過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的方式來開展,由此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更好的融合到語文課堂中去。具體來講,主要涉及到以下幾種形式:(1)舉辦某一傳統(tǒng)文化的主題活動,邀請語文教師和學生參與進去,以朗誦古詩詞的方式開展,使得更多的高中生參與進去,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2)在校園內部開展大型的傳統(tǒng)文化為話題的寫作比賽,邀請學生參與這樣的比賽,學生可以在參與這樣活動的過程中,強化交流和溝通,從而使得自身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不斷提升。(3)積極利用高中校園網,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作用,在網絡環(huán)境上構建虛擬的傳統(tǒng)文化講壇,以便發(fā)揮傳統(tǒng)文化在營造健康校園網方面的作用。

3.注重營造良好的高中傳統(tǒng)文化教育環(huán)境。良好的高中傳統(tǒng)文化教育環(huán)境,不僅僅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參與,還需要家長和社會的參與,只有這樣全面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氛圍,才能夠保證學生接受到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有意義的。具體來講,需要做好如下的工作:

(1)高中可以借助家長會,傳統(tǒng)文化活動實踐的方式,向家長宣傳高中語文教育和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關系,使得其意識到家庭成員應該如何去營造良好的傳統(tǒng)文化氛圍,以形成合力。

(2)強化高中語文教師隊伍傳統(tǒng)文化的培訓,使得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技能不斷提升,以便更好的開展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教學,這也是促進兩者相互融合的環(huán)境因素之一。

(3)高度重視高中校園文化建設,積極將傳統(tǒng)文化納入到校園文化內容中去,使得高中學生處于良好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環(huán)境中。

第2篇:高中語文培訓總結范文

一、初高中教材的不同特點

白銀地區(qū)初中使用的是北師大版的語文教材,高中使用的是人教版的語文教材。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特點。

(一)初中教材的特點

北師大版的初中教材呈現(xiàn)出以下的特點:

1.課文按主題組合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單元中的所有課文都是根據主題的需要所選取的,這樣就有了較為集中的文化信息,讀來更有吸引力和啟發(fā)性。

2.突出“同類比較”。北師大版語文教材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比較閱讀,同類主題或題材的課文組合,提供了現(xiàn)成的可比性,從直接的可比性中顯示共性、個性和差異,從而進入探究學習的層次。

3.突出“自主性”。北師大版教材提供的現(xiàn)成的可比性,將同主題(或同題材)作品的精神境界和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展示在學生面前,無疑將引起閱讀和探究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思考,便于提出問題,有利于自主性探究的深入。教材在閱讀練習和綜合實踐活動中,充分考慮了一系列便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設計,以給予學生更廣闊的自主學習的空間。

4.突出“獨特體驗”。教材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體驗。在閱讀練習中,不少題目都是從激發(fā)學生多元反應的角度設計;在練習與思考、比較與探究、作文和口語交流等多種角度都貫穿著對課標提出的“獨特的體驗”原則的關注。

(二)高中教材的特點

1.內容富于立體化。教材編排內容注意了學習思維的各方面訓練,關注了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和學科滲透的綜合性,展現(xiàn)了社會、人文、科學和自然等多維一體的學習內容空間,使學習內容富于立體感。

2.多元訓練相結合。教材內容的安排,關注到知識的學習掌握、能力訓練與形成、文化積淀與素養(yǎng)修煉。課前的提示、課堂的學習內容、課后的研討與練習,課外的延伸提高,相關的知識連接,使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地去理解、收集、調動知識來學習,提高語文素養(yǎng)。

3.重實踐探究性。整套教材編排體系,都在凸現(xiàn)實踐探究的學習內容,在閱讀鑒賞部分里,課后的研討與練習;在表達交流部分里,話題探討、寫法借鑒、寫法練習;在梳理探究部分里,課外延伸訓練;在名著導讀部分里,思考與探究,這些內容,無不有效地培訓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突出了教材編寫重難點,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與要求。

4.開放互動性。教材打破了課程內容和目標簡單劃一的格局,學生在學習必修的同時,可根據自已個性特點進行選修內容的學習,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研究性學習。這體現(xiàn)了課程的多樣性、開放性和選擇性。學生在選擇研究性學習時,又要充分地與同學合作,與老師合作,在互助合作下有效地完成研究任務。這樣開放性多元學習整合,充分調動了學生、教師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師生的綜合能力,實現(xiàn)了新教材的內在價值。

二、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

通過研究北師大版的初中語文教材和人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可以發(fā)現(xiàn)教材在編排的時候對新課標精神的貫穿從初中到高中都是一致的,都比較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畢竟北師大版的初中語文教材和人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有著各自不同的編排體系和特點,加上初中生和高中生各自的特點,研究初高中語文教學怎么銜接對于高中階段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中語文老師要研究初中語文教材和課程標準。高中語文老師只有弄清楚了初中語文教材在知識點設置、要求,體例和呈現(xiàn)方式方面的特點,明確了初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內容上的不同要求,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注意采取有效措施,盡量避免學生產生不適應、不習慣、厭學、缺乏信心的現(xiàn)象,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并推動學生身心成長與發(fā)展。

第3篇:高中語文培訓總結范文

新媒體,又稱數(shù)字媒體、網絡媒體,它是建立在計算機處理技術和互聯(lián)網技術之上的媒介總稱。新媒體具有鮮明的數(shù)字化特征和互動性,也具有大容量、數(shù)字化、超時空、超媒體、易檢索、交互性強等特點。就目前來說,高中教學中常用的新媒體形式有:

(1)教學課件。

其中,高中語文教學課件的主要形式有文檔、PPT、視頻等,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課件展示穩(wěn)定的畫面、豐富的知識,可以借助新媒體開展合作教學、情景教學、導入教學,如此一來,不但可以增強語文教學的多樣性、新穎性和趣味性,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

(2)學習論壇。

學習論壇是一個可以在網上交流的虛擬空間,教師和學生只要注冊了論壇賬號,都可以在上面帖子、進行問題討論、開展良好互動、分享學習資料。學習論壇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了新的渠道,已經成為師生交流的新途徑。

(3)網絡課程。

網絡課程指利用網絡而設置的課程。教師將學習要求、上課過程、習題等上傳到網上,學生可以借組計算機來開展在線學習、下載資料、選課、開展網絡學習等。網絡課程打破了課堂對語文教學的限制,促進了教育資源共享和流通。

(4)在線教學系統(tǒng)。

在線教學是學校網絡系統(tǒng)建設的重點,通過這一系統(tǒng),學校為學生學習提供網址、課件等學習資源,學生可以自由進行資源選擇和下載。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在線教學系統(tǒng)更具開放性,其教學形式也更加活潑??傊?,新媒體的進步和發(fā)展,為高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發(fā)展契機,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教學形式來傳播知識、活躍課堂氛圍,如在高中語文《鴻門宴》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導入:伴隨著深沉的音樂,一幅畫卷緩緩展開,鴻門宴中的人物神態(tài)各異,旁邊是知名學者對鴻門宴的評價。生動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很快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語文教學也不再是枯燥無味。

2高中語文新媒體教學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新媒體應用技能

如今,新媒體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高中語文教師要順勢而為,積極利用新媒體這一教學助手,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積極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認識到新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用平和、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新事物和新技術,加快新媒體操作技能學習,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具體來說,教師一方面要端正認識,了解新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功能,積極利用新媒體優(yōu)化課堂視聽、文字內容,一方面要積極通過自主學習了解更多的信息技術與新課程整合知識,將新媒體資源與語文教學真正結合起來,熟練、準確、快捷運用新技能,不斷提高自身信息獲取能力、分析能力、加工能力和利用能力。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與傳統(tǒng)教學形式相比,新媒體教學雖然具有顯著優(yōu)勢,但是新媒體教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受高中語文教學和學生認知能力限制,在高中新媒體教學中,教師不應只關注知識的灌輸和展示,而是要根據新課標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即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以適應而未來社會和個人發(fā)展的需求。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前、課件制作過程中,將學生身心發(fā)展、語文學習特點都考慮進去,充分考慮到采用哪種教學方式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在新媒體教學中,要盡可能展示更多的課文資料,突出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圖畫、視頻、影像等形式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同時教師還要注意通過課堂提問、游戲等增強教學的互動性,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多方面鼓勵學生進行知識總結和討論,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擴大知識來源,打造教育合力

第4篇:高中語文培訓總結范文

一、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分析

(一)國外母語選修課課程設置現(xiàn)狀: 母語選修課課程設置現(xiàn)狀: 課程設置現(xiàn)狀

早在上個世紀 80 年代,亞、非、歐、美等各洲 60 個國家中,普通高中開設選修課的 國家就占 76.7%,20 年后的今天,這個比例只會更高。由此看出,普通高中設置選修課已 成為基礎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外國母語選修課比中國課程改革時間早,創(chuàng)新性強,實施狀況 良好,選修課分類明晰,有條不紊,代表國家有美、英、日,

詳細情況如下: 美國實行指定選修和任意選修相結合,根據課程的內容,分為語言和文學兩大類,語言類有的稱為 英語 ,包括語言技能、實用寫作、有效交流等課程;文學類包括當代文 學、英國文學、美國文學、歐洲文學等。對選修課設置不作統(tǒng)一規(guī)定,由各州和學校自行 安排,學校對此沒有強行選課的規(guī)定;英國則是將組合選修和任意選修相結合,與語文有 關的有英語、古典語文、戲劇研究、藝術史、拉丁語、西班牙語、俄語、印地語、英國文 學、希臘語、漢語、意大利語等,絕大多數(shù)學校都把選修科目分成 5~6 組,供學生選擇; 日本于 20__ 年制訂并于 20__ 全面實施的高中課程,實行普通教育的學科有 10 科,國語 科列在首位,包含 6 個科目:國語表達?。? 學分) 、國語表達ⅱ(4 學分) 、國語綜合(4 學分) 、現(xiàn)代文(4 學分)、古典(4 學分)和古典講讀(2 學分) 。其中只有 國語表達ⅰ 為必修科目,其他均為選修。

(二)我國語文選修課課程設置與教學現(xiàn)狀研究: 語文選修課課程設置與教學現(xiàn)狀研究: 課程設置與教學現(xiàn)狀研究

我國高中選修課程設置及實施的時間較短,對于選修課的課程設置及實際教學已有的研究有:

1. 關于新課標選修課課程設置的研究: 選修課課程設置的研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共設置了 詩歌與散文 、 小說與戲劇 、 新聞與 傳記 、 語言文字應用 、 文化論著研讀 等五個系列,每個系列又可開設若干模塊,這些 選修課與大學開設的課程緊密聯(lián)系,模塊設置各具特色。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 學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發(fā)表于《中學語文教學》20__ 年第 8 期上的《把握好高中選修課的 特點》,對高中選修課的特點進行了分析。 但新課標對選修課的一些概念闡述不清, 如 對于希望進一步學習的學生, 建議從五個系列的選修課程中任意選修4個模塊, 獲得8學分 對語文學習興趣濃厚并希望進一步 深造的學生,建議在此基礎上,再從這五個系列里任意選修3個模塊 。進一步學習和進一 步深造的標準是什么_課標對此沒有提出更詳細的說明,造成的實際情況是全國開設選修 課的學校,幾乎所有參加高考的學生都修滿7個模塊,沒有因學生學習興趣與想報考學校 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模塊。 山東師范大學的楊旭東在碩士論文《高中選修課的歷史比較與現(xiàn)實思考》中將現(xiàn)行選 修制度分為三類:限定性選修課、任意選修課和定向選修課。

2.關于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現(xiàn)狀的研究: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這塊也引起了國內學者、高中教師的廣泛關注,其研究主要體現(xiàn) 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選取以及教學評價反思幾個方面,具體闡釋如下:

(1)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的相關研究: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發(fā)表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 育》20__ 年第 6 期上的《積極建設網絡課程學習平臺,有效推進高中選修課實驗》提出了 信息共享在選修課中的重要性。 山東省XX市第八中學的教師孫晉諾發(fā)表在《語文建設》20__ 年第 2 期上的《高中選 修課教學的"三多"與"三少"》一文,對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提出了三點意見:多整合歸納 少逐篇講析、多訓練語言少依靠活動、多具體指導少空口說教。 江蘇省XX市田家炳實驗中學的韓旭東發(fā)表在《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20__ 年第 10 期上的《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的教學策略初探》對語文選修課授課方式進行了討論。 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徐才根和XX市乍浦中學的曹躍平、 孫曉峰在 《教學月刊 (中 學版)》20__ 年第 10 期上發(fā)表的《關于高中選修課中校長角色的思考》提出了校長角色 的轉換問題。 江蘇XX市季市中學的劉曉紅發(fā)表在《考試周刊》20__ 年第 26 期上的《精準高考目 標,體悟審美愉悅 例證現(xiàn)代散文選修課的一種教法》將選修課與高考進行了聯(lián)系,并 對散文選修課教學提出了看法。

(2)教學內容的相關研究:

部分省市教育部門以及教育學者針對部分學校選修課走過場,形同虛設的問題進行了 相關討論: 安徽省XX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劉志勝的《高中語文選修課開設時間的思考》對必修課 與選修課開設時間進行了討論。 廣東XX市玉蘭中學

的李園香發(fā)表在《中學語文(上旬 教學大參考)》20__ 年第 9 期上的《高中話文選修課"同質化"現(xiàn)象及對其的反思》對學校將選修課當作必修課上的問 題進行了分析。 評價體系的相關研究 (3)教學評價體系的相關研究;

東北師范大學王文娟在碩士論文《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改革活動中實施選修課(人教 版)的思考》中針對課程設置、授課方式及評價制度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種可行性比 較高的評價方式:測驗法、調查法、自我評價法、學生成長記錄袋、問卷法等。 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潘洪建、呂玉、鄒雙武發(fā)表在《調查與分析》上的《高中選 修課學習的成績、問題與對策》中對選修課給學生帶來的收獲與不足之處進行了分析,通 過調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行考核制度無法體現(xiàn)選修課價值。

二、課堂研究的主要問題、重點和難點

(一)主要問題:

本課題主要研究高中語文選修課的課程設置和具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通過 把握新課標對語文選修課的相關規(guī)定,參考國內外學者對選修課的設置及教學研究,在有 一定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深入到XX市重點高中語文教學中去,觀察并記錄一線語文教師 對于選修課的教學實況,采訪一線語文教師、學校高層領導,了解這些基層教育者對人教 版語文選修教材的看法,聽取他們對選修課的設置和實施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以問卷調 查的形式,了解目前學生對于選修課的學習狀況,從中揭示出選修課在當前語文教學中存 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影響因素。整理訪談資料,總結一線教師對選修課的教學的經 驗教訓,學校領導對選修課設置與教學的期望和預期,從而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選修課 教學理論,為立志從事高中語文教育教學的師范生在選修課教學方面提供可行性意見和建 議。具體而言,關于XX市高中語文選修課的課程設置與教學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 實踐學校選修課的課程選擇和教學進度(課時)安排;

2. 一線教師在選修課教學中的教學表現(xiàn)記錄和分析;

3. 教師、學生對選修課教材、教學等的看法;

4. 相對于必修課,學生在學習選修課中存在的問題;

5. 實踐學校教師、領導對于選修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

(二)重點和難點: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應放在XX市部分高中選修課的教學狀況上。昆明實施選修課是最 近兩年的事,起步比其他省市晚,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通過實地考察研究,揭示 一線教師在選修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重視。另外,從一線教師選修課的教學過程中吸取經驗教訓,積極思考,開拓創(chuàng)新,試著結合教育學理論和一線教師的實踐經驗,總結歸納出一些高中語文選修課的教學理論,從而 為新一輪的高中語文教師選修課教學指明方向。 本課題的研究難點在于教學問題原因分析、選修課理論與一線教師實施的內在聯(lián)系總 結等幾個方面。教學過程中問題產生的原因可能很多,不僅僅是教師單方面的原因,而是 學校、家長、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的綜合作用。因此,想要試圖解決選修課教學中存在的本質的、固有的問題,是有難度的。另外,通過新課標選修課設置和一線教師的實際教學 之間的聯(lián)系、差距,反觀理論可能具有的缺陷或,在實際教學中對理論的靈活掌握,這些都是本次研究的難點。需要在實踐學校認真觀察,客觀有效的記錄,認真歸納總結所得的一手材料,從資料中得出理論,用事實說話。

三、研究方法

(一)觀察法:

1.采取非結構式觀察法對教師教學進行觀察,對一線語文教師在選修課教學過程中 所運用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過程中的典型事件進行軼事記錄,如新穎的導入、有創(chuàng)意的提 問等等,與必修課教學進行對比,總結選修課在實際教學中的特點、問題等。

2.采取實況詳錄法,觀察記錄教師在選修課集體備課中的表現(xiàn),從中總結教師選修 課教學經驗、教學方法等。

3.采用結構式觀察法,對學生在選修課學習中的反應進行時間抽樣,每十分鐘記錄 一次,看學生在這段時間內積極聽講,注意力集中的情況,從而反觀教師的選修課教學。

(二)問卷調查法:

1.對實踐學校的一線語文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教師對選修課教學 的重視程度,對選修課教材的熟悉程度,對選修課教學目標的把握情況等等。

2.對實踐學校高二下學期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調查學生對選修課的重視程度, 對選修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對目前所選課程的感興趣程度等等。

(三)訪談法:

1.對實踐學校高層領導進行訪談; 結合該?,F(xiàn)實情況,向相關領導了解該校選修課課程設置的過程,選修課實施過程中 遇到過哪些問題,現(xiàn)在該校選修課的實施狀況等相關問題。并讓學校領導對選修課的設置 和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

2.對一線語文教師進行訪談; 在觀察教師的課堂教學表現(xiàn)后,結合學生課堂表現(xiàn),對教師進行訪談。

訪談主要內容包括:教師對該課有哪些新的教學理念,該課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過程中出彩的地方,要詢問設計背后的理念和方法;同時,詢問教師對選修課設置的看法,對現(xiàn)行選修課教材 分析與講解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選修課的集體備課方式等等。

四、學術價值

(一)彌補相關課題研究的不足;

1.XX市高中選修課政策實行時間較短,相關課題研究較少。本課題的研究能起到 一個補充作用。

2.其他省市相關課題研究過于理論化、理想化。本課題深入一線教育,收集一手文 獻資料,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實際教學中獲得理論,避免了主觀推斷造成的理想化。

(二)豐富和完善相關課題的研究;

1.進一步完善新課標的實施理論;

2.為其他學者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有效性的數(shù)據和結論,為其撰寫相關論文提供條件, 有利于他們進行更為深入的科研調查。

五、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目前對于語文選修課實施狀況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現(xiàn)在著眼于這一課題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拓荒、原創(chuàng)價值。它所開發(fā)出的持續(xù)的、系列的普通高中任意選修課教材和在實 驗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普通高中任意選修課實施的有效機制,從而形成一線教學、在校免費 師范生的雙贏局面。 首先,對于在職語文教師而言,可以監(jiān)督其對新課標相關規(guī)定的貫徹落實,完成自身 教學的總結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 其次,在校師范生是最大收益者。通過研究成果的推廣,使準教師們了解一線教師選 修課的教學概況,從中吸取經驗教學,為將來的選修課教學奠定基礎,爭取在就業(yè)后能夠 很快適應新課改,上好選修課,防止剛畢業(yè)生就培訓的尷尬局面。 最后,對參與實踐的學生來說,本次實踐培養(yǎng)了小組成員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資料整理、分析能力,提高了科研實踐能力。

六、預期效益

(一)研究論文:

整理訪談記錄、觀察記錄、分析調查問卷,針對選修課在實際教學中的不同問題,選 取側重點,寫一至兩篇研究論文,要求真實可信,有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引起學術界、 教育界對高中語文選修課的設置和實施現(xiàn)實問題的廣泛關注。同時,對在校師范生未來選 修課教學起到指引作用。

(二)預期成果推廣:

1.召開成果交流會,向更多的人介紹我們的課題研究。

2.請優(yōu)秀一線語文教師來到師范院校進行選修課教學培訓,構建在校師范生與一線 教師溝通交流的平臺。

第5篇:高中語文培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問題 改善對策

對于語文科目來講,其是高中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考的必考課程。在以往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期間,存在很多不足,降低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禁錮了學生們的思想,教學質量及效率較差。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也越來越高,作為高中語文老師,就需要及時找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正,進而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發(fā)展。以下簡要針對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的相關內容進行探討,僅供參考。

一、現(xiàn)今高中語文教學期間存在的不足

(一)教學內容較為乏味

由于受到以往教學模式的禁錮,大多數(shù)高中語文老師在進行課程講解期間,都將教材作為主要并且唯一的資源,照本宣科,而學生唯有機械性地背誦課本內的知識點才能夠獲取好成績,讓很多學生產生了學習語文就是學習教材內容的錯誤思想。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學體制的作用,受到應試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過于重視提高學生們的成績,而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們學習語文的技能,從而為素質教育的落實造成困難。

(二)教學氛圍過于沉悶

在以往的語文課程教學期間,教師占有絕對的主動權,學生只可以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思想,不可以產生自身意識,從而使教學氛圍過于沉悶,學生無法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影響教學質量。很多老師無法接受學生們較為新奇的觀念,特別是當學生提出一些錯誤的自身看法后,教師就急于否定,苛責學生,從而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恐懼,嚴重的甚至形成厭惡心理,從而影響學生的后續(xù)成長與發(fā)展。

(三)教師自身水平較低

現(xiàn)今,部分教職人員的專業(yè)技能相對較弱,自身素養(yǎng)較差,無法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當學生產生一些錯誤的觀念及思想后,不能正確進行引導。作為高中語文老師,應主動增強自身的專業(yè)技能及綜合素養(yǎng),堅持學習,并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給予學生正確、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進而為學生以后發(fā)展夯實基礎。

二、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轉變教學觀念

面對現(xiàn)今教學改革進程逐步深入的局面,對于高中語文老師來講應及時轉變自身教學思想,不斷進取,勇于嘗試,大膽創(chuàng)新,應用最先進的教學模式進行課程講解??梢詮囊韵聨追矫嫒胧郑浩湟唬處熜枰_認知并肯定學生們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并為學生留存充足的思考與想象空間,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課程學習,從而使學生產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其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明確教學目標,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學生一起進行創(chuàng)新,進而培養(yǎng)學生們的綜合素養(yǎng)。

(二)創(chuàng)建輕松、平等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對于語文科目來講,其是一門較為感性的課程。在進行課程教學期間,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建輕松、平等的教學氛圍,在課程教學中融入自身情感,進而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當學生產生一些較為新奇的想法時,教師應認真聆聽,肯定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然后同學生一起針對該想法進行探討,得出結論。這樣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們的記憶,同時還可以縮短師生間的距離。

1. 利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常言道: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教師在進行語文課程教學,應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伴隨著現(xiàn)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并發(fā)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高中語文老師在講解課程期間,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中色彩艷麗的圖片、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及生動靈活的動畫吸引學生的目光,為學生創(chuàng)建輕松的氛圍。例如:教師在講解《雨巷》課程時,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段優(yōu)美的音樂,然后伴隨著音樂進行課文朗讀,帶領學生們融入課文意境,進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課文內容。

2. 利用角色表演法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期間,可以對課文內容進行小幅度的改變,然后帶領學生進行角色表演,進而更加清晰的體會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師在講解《項鏈》課程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將課文內容改變成小型的舞臺劇,讓學生進行表演,不僅幫助學生提高了語文能力,同時還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增強教職人員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作為高中語文老師,其自身的專業(yè)技能及綜合素養(yǎng)同教學質量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lián)。所以,教師應通過不斷的學習增強自身能力,給予學生正確引導。教師應保證自身的思想始終處于教學的前沿,采用最科學、先進、高效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們的語文水平。同時,學校也需要予以配合,定期組織相應培訓,規(guī)范教職人員的行為,為學生們做好榜樣作用。

總結

總而言之,伴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逐步深入,作為高中語文老師,想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就需要及時轉變自身觀念,為學生創(chuàng)建平等、輕松的氛圍,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喜愛語文學習,愿意主動進行語文學習,從而幫助學生為以后的學習及發(fā)展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第6篇:高中語文培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 新課標 高中語文教學 問題 改進對策

從當前的狀況來看,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課堂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已成為每一位教師必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機整合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與此同時,部分高中語文教師由于對新課標的誤讀,在教學實踐中,得與失并存。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進對策。

一、新課程高中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強調由教師主體向培育、創(chuàng)設學生的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的轉變。隨著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代教學技術向課堂教學的導入日漸成熟,為教師逐漸達成“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應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之教學目標提供了物質保障。新課標實施以來,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應有的尊重,教師也有了更為自由的發(fā)揮空間。但由于某些高中語文教師對于新課程標準理解膚淺甚至錯誤,在教學實踐中,過于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放任自流;過于倚重現(xiàn)代教育技術,或只重視形式而漠視內容,使得高中語文教學由一個誤區(qū)陷入了另一個誤區(qū)。

(一)教學主體誤區(qū)――形式重于內容。

以學生為主體并不等于教師的指導和引領缺位,當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體會不夠深入時,教師應適時加以引導,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對新課程標準理解不到位,相當比例的高中教師在教學中將原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理念和思想徹底摒棄,最大化地追求學生自主化課堂氛圍的創(chuàng)設,并過于強調學生獨特的體驗,對學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揚,由原來的所謂“一言堂”變成了“萬言堂”,而教師這種片面強調個性、忽視及時引導的做法,雖然表面上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氛圍,但是由于沒有正確地引導和評價,對于學生各種層出不窮的見解,教師往往用“很好”等比較概括的詞語進行總結,一節(jié)課下來,幾乎全是學生在說,教師只是在不停地說“好”“很好”“不錯”等夸贊之詞,而全然不顧其見解與體驗是否科學、合乎情理。

(二)教學模式誤區(qū)――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失當。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推廣及應用,對課堂教學效果發(fā)揮著越來越積極的推進作用,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多媒體技術融入了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技術,“全方位、多視角、多層次、多變化”的主體演示功能,使一些傳統(tǒng)手段難以表達的教學內容圖文并茂、聲像結合、清晰直觀,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它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多媒體教學優(yōu)勢顯而易見,然而在課件制作和實際應用過程中,尚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問題。

1.多媒體技術使用不當,課件設計質量不高。

主要存在兩類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就大多數(shù)高中語文教師而言,由于缺少專業(yè)的計算機軟件應用知識,再加上部分教師的創(chuàng)新學習需求不高,動力不足,因此部分教師在課件制作中缺乏科學性和藝術性,例如將講稿變成電子教案,課堂教學照著電子教案念,這樣的多媒體應用毫無現(xiàn)代和先進可言;二是就年輕高中語文教師而言,他們對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水平很高,而為了凸顯現(xiàn)代技術的功能與魅力,部分教師將教學課件制作得過于花哨,課件內容重點、難點不突出,缺乏條理性,華而不實,一味追求動畫與聲音效果。這兩類突出問題都淡化了高中語文教學內容,造成本末倒置、喧賓奪主,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多媒體教學被泛用濫用,多媒體教學互動性不足。

多媒體課件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多媒體輔助教學由于其明顯優(yōu)點,因此成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必備載體和模式。當前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一些教師無視教學內容,教學必用多媒體,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視聽代替朗讀,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受限。

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以現(xiàn)代教育理論為基礎的,現(xiàn)代教育理論要求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然而在實踐中,雖然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日益廣泛,但是教師依然是講解的中心,學生依然是被動的接受者,僅僅是將板書變成了多媒體瀏覽,教學媒介改變而教學理念未變,現(xiàn)行多媒體教學互動性明顯不足。高中語文教學的隨機性很大,師生們在分析、探討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百家爭鳴”的局面。但是每個課件的程序都是預先設計好的,導致教學按部就班,學生思維受限。

二、重新構建新課程高中語文教學的對策與途徑

(一)重新解讀新課程,返還學生主體真實要義。

《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要“注重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fā)展”。按照這一新理念,“應用、審美、探究”成為高中語文新課程的主題詞,同時包含著高中語文教學新的方法和策略。

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從語文教學的角度而言,即讓探究的方式進入高中語文學習過程,從而從根本上克服高中語文教學長期存在的膚淺平庸之弊,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但是對于高中語文教師而言,高中語文教學傳統(tǒng),尤其是以應試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學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與要培養(yǎng)高中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有著很大的反差,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具有平衡這一矛盾的能力,進一步地說,新課程提倡的探究能力只能在探究性學習中得到有效培養(yǎng),而探究性學習重在學習和思考過程。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允許,而且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思考問題,同時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真正的探究精神。無論提倡何種教學方式,高中語文教學都應重在求“實”,不能單純地為了追求課堂氣氛,而忽略了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課外拓展要立足文本,為語文教學服務,而教學方式也不要單純以小組合作、討論為唯一途徑,應根據內容需要,應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涵泳。在《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下,對存在弊端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應從根本上加以改觀,但矯枉不能過正,我們不僅要從形式上,而且要從思想上走進新課程。

(二)多媒體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

重視多媒體技術應用的研究是完全應該的、必要的。我們應正確認識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將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和傳統(tǒng)教學的即時性與動態(tài)性巧妙結合,實現(xiàn)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

1.正確應用多媒體教學。

針對上述存在的兩類比較突出的問題,對于欠缺多媒體應用能力的高中語文教師而言,應該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自我完善。信息時代,師生通過網絡技術、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可以消除因地理產生的藩籬,教師的自我培養(yǎng)環(huán)境日臻成熟。此外,對于學校而言,應對多媒體應用能力較弱的語文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對于具有較強的多媒體應用技術能力的教師,一方面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要通過制定新課標下的新的評價機制,通過正確引導,使得這部分教師制作的課件形式為內容服務。

2.多媒體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有機結合。

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教學內容為根本,有效整合多媒體教學與其他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進行教學設計中,應用多媒體教學要注重內容展示和評價討論,進行有機梳理與合作,以達到增強課堂教學互動性的效果。

參考文獻:

第7篇:高中語文培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 高中語文;校本課程;思考

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要求學校要根據學生實際開設語文校本選修課程,而開發(fā)校本選修課程的前提是開發(fā)和利用校本課程資源。我們要通過改革校本課程,積極拓寬語文教學的渠道與途徑,在學習氛圍中創(chuàng)設大語文的教學理念;同時,改革校本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品行和能力特長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還有語文同仁寫作成果,把在改革校本課程中的點滴思考總結如下,供大家借鑒。

一、拓展語文學習視野,開展探究式學習

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可以說要以教材為教學載體和藍本,但又不能僅僅限于語文教材這個載體。我們的正確做法是透過教材這個媒介,要大力拓展課堂外延,從文本寫作特色,主題構建等方面縱橫聯(lián)系,引經據典,以大量詳實的材料來充實我們的課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給我們的校本課程積累素材。譬如當我講到朱光潛的《咬文嚼字》一課時,有的學生竟然對于這個題目的感彩提出了質疑,說它本身含有貶義,似乎有些不太恰當。筆者聯(lián)系學生對學數(shù)學的畏難心理,討論著名數(shù)學家吳文俊說過的一句話:“只有笨人才能學好數(shù)學。”咀嚼什么才算是“笨人”,從而聯(lián)系到雷鋒的“傻”,老子的“大智若愚”和莊子的“呆若木雞”等故事,掀起一場學生“咬文嚼字”活動,凈化校園文化。我上《祝?!窌r,讓學生討論“現(xiàn)在還有沒有祥林嫂”,進而開展“祝福與家鄉(xiāng)過年風俗”探究式學習活動,形成了一個微型的選修課,學生興趣很高,鉆研之深刻,是教師在課堂上無法教授的。

二、立足于教研主陣地

長期以來,學校教研組織與活動在應試教育及個人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并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或者在教研的方向與話題方面往往流于具體的情境創(chuàng)設、導語設計、激發(fā)興趣等課堂枝枝節(jié)節(jié)的零散問題,沒有一個集體的發(fā)展性方向與目標。在改革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學校語文教研組積極發(fā)揮自身的團隊精神與協(xié)作態(tài)度,聚集了大家的共同力量,在教研主陣地中改革校本課程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子。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在“如何優(yōu)化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的使用”、“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構建”、“語文第二課堂的積極開發(fā)與利用”、“教師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與積淀”等多個論題中積極創(chuàng)新,大力探究,取得了令全校同仁矚目的成就,為校本課程的改革注入了活力。教研活動中,我們通過集體討論,撰寫論文,課堂調研,積極走訪,靈動反饋等形式,明晰了信息技術對于語文課堂的利弊,并就如何揚長避短做出了系統(tǒng)性探究,在構建語文課堂的多樣化、高效化方面有了具體、獨特、深刻的理解,在第二課堂的有效把控與時間來源等難題中獲得了解決……總之一句話,教研活動是改革校本課程的不斷活水,我們當積極利用。

三、提供必要的時間與制度保障

我們發(fā)現(xiàn)校本課程在其開發(fā)的過程中由于投入時間與精力的不足影響了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品質;教師教學觀念的滯后、文化底蘊的先天不足、課程開發(fā)技能的缺乏,導致了課程開發(fā)質量不高;忽視對學生興趣、需要的研究造成課程開發(fā)實效性不強;缺少規(guī)范的管理導致課程開發(fā)的隨意性等現(xiàn)象。而作為主要學科的語文教師,有著太多、太重的教學任務,尤其是面臨高考重壓的高中語文教師,校本課程開發(fā)會使他們感到一種負擔與壓力。為此,學校應提供必要的時間與制度保障,通過建立“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校本教研”、“校本培訓”、“學生家長委員會”以及“發(fā)展性評價制度”、“激勵機制”等相關配套改革措施,保證課程建設向著規(guī)范有序,富有內涵品質,充滿生機活力的方向穩(wěn)步持續(xù)地發(fā)展下去。另一方面,可以說,一些陳舊的、不合時宜的教學策略與方式橫行其道的原因根本在于高考指揮棒的方向偏差,在當前高考制度還無法改變、顛覆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如何優(yōu)化語文教學與高考之間的距離,如何讓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做到并行不悖是需要我們校本課程應該考慮的問題。

四、樹立信息化社會的知識觀和課程觀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對于我們教育領域的影響顯而易見,意義深遠。在改革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樹立信息化社會的知識觀與課程觀。首先,我們要積極做好語文教材與網絡世界間的有效聯(lián)系,譬如在講授《祝?!窌r,就可以從網絡中搜集魯迅先生相關主題的文章,把它們放在班級論壇中供大家集中瀏覽,拓展探究,從哪個時代的寫作背景出發(fā),從魯迅先生的思想境界與為文風格出發(fā),從其救國救民、“俯首甘為孺子?!比娜鉃槿嗣穹盏膶懽髯谥汲霭l(fā),對于魯迅這一寫作領域有著一個整體的感悟與理解。其次,我們還要在師生溝通方面積極地施與學生正面影響,引領他們在網絡世界中能夠恣意遨游,促進其良好人文品行的健康成長。

總之,站在課改一線的老師們要一如既往更新觀念,創(chuàng)新思想,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以上是我?guī)啄甓鄟硇1菊n程改革實踐中的幾點思考,在此與各位同仁交流砌磋,算是拋磚引玉,以求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希望你們在今后的改革實踐中能少生一份困惑,少走一些彎路。

參考文獻:

[1]張青,劉雪麗.開發(fā)校本課程的探索與思考[J].遼寧教育. 2011(Z2)

第8篇:高中語文培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新課程;研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83-01

新課程改革的出發(fā)點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要求構建開放型的課程觀,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合",新課程要求轉變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綜合實踐能力,樹立潛能開發(fā)觀,問題探究觀,學生主體觀,行為實踐觀,個性差異觀,師生合作觀,生命發(fā)展觀,評價過程觀,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培養(yǎng)學習興趣,組織合作學習,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學習關系,最終促進學生發(fā)展。

1.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1.1 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就是要回歸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目的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新課改的核心是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為了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及實踐能力,因此,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宗旨是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1.2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任務。高中生抽象邏輯思維明顯占優(yōu)勢,并向理論型抽象邏輯思維發(fā)展,辨證思維基本形成。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具有如下特點:抽象邏輯思維具有充分的假設性、預計性及內省性。高中生的形象邏輯思維也已獲得了相當?shù)陌l(fā)展。

1.3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是當前課程改革的一大熱點,也是一大難點。在教學中,語文教師如果能夠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活躍學生思維,也將極大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甚至整體素質的提高將有廣闊的空間,學生在新的學習方式的嘗試中,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的機會增多了,自信心將增強,會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的樂趣。綜上所述,語文研究性學習,是為了順應語文教學改革的趨勢,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而提出的。

2.準備工作

2.1 學校方面

2.1.1 學校要求各個部門都要樹立為教學第一線、為學生服務的觀念,主動為研究性學習提供服務和支持,學校還可為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學生們準備了專門的外出學習用的介紹信。

2.1.2 學校應分別召開高一年級家長會、教師會、學生大會,宣傳研究課程開設的意義和目的,進行開課前的動員工作。動員學生、教師、家長都能積極參與,并積極與社會有關部門取得聯(lián)系,以取得各方面對本課程的理解和支持。

2.2 教師方面

2.2.1 教師的工作必須從個體走向合作,從精于某一學科走向全面了解各個學科,從只懂專業(yè)知識到充分涉獵科學、工程、文學藝術等多各學科領域,研究性學習對教師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教師要意識到,自己在課題研究小組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完全一樣的。因此,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首先要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2.2.2 學??蓪Ω咭荒昙墔⑴c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教師進行培訓。要求指導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提高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要性的認識,要求教師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的科研素養(yǎng)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當然,這些還需要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實踐中逐步培養(yǎng)和磨練。

2.2.3 教師必須了解并掌握一些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具體方法,以便指導學生。學校可從新課程試驗地區(qū)搜集相關資料作為教師培訓的輔導材料,使指導教師從中獲取一些寶貴的啟示和經驗。

2.3 學生方面

2.3.1 學校研究性學習領導小組負責人在開學的前三周用六節(jié)課為學生進行開課前的學習指導,使學生了解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方法、目的和意義,調動學生參與到研究中的積極性。

2.3.2 學校還可專門從校外聘請專家,開設研究性學習方法的指導講座,使學生了解研究性學習的必備知識和方法。

2.3.3 由指導教師分頭到班級,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角度,指導學生了解其一般的研究規(guī)律和研究方法,并進行適當?shù)闹笇в柧殹?/p>

3.實施階段

3.1 進入問題情境階段。本階段首先要采取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明確研究任務。通??梢蚤_設講座等形式讓學生有相關知識"墊底"。教師在這一階段要扮演好主導角色,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為學生的發(fā)展而存在的。應幫助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相關研究內容的發(fā)展現(xiàn)狀,明確題目中隱含的爭議性的問題。

3.2 實踐體驗、解決問題階段。在確定了研究主題或內容之后,學生將進入具體的實踐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他們需通過親身實踐體驗,之后形成一定的觀點、態(tài)度。在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圍繞研究主題,利用網絡、書籍等多種有效手段和途徑獲取資料,在實踐的過程中,學會整理和歸納信息,學會判斷、識別有效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為最終得出結論做準備。

3.2.1 調查研究。研究性學習強調實踐性,調查形式多種多樣??蓪嵉乜疾?、訪談等。學生應根據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在校內外進行調查,以獲取調查結果。調查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做好調查的設計,以便目的性更強地進行研究。

3.2.2 初步交流。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對搜集到的資料、收獲進行歸納整理,形成文字等材料。初步研究成果可在個人之間或小組內充分交流,共同分享、相互啟發(fā)、互相欣賞和建議,使參與者都能有所發(fā)展。參與者還可發(fā)現(xiàn)需要進一步注意的問題,獲得進一步研究的主題,由此開始下一個循環(huán)的活動過程。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因此可進一步完善。

4.總結

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更側重于學習方式,專題研究性學習更側重于課程形態(tài),這兩種類型的研究性學習都是高中階段研究性學習開展的主要途徑。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重點要把握好研究性閱讀和研究性作文的教學,以此作為突破口,關注學生,關注非認知取向的價值,不是為了知識的傳授和學習,而是為了人的發(fā)展,把握好對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原則、評價方法是更好的促進研究性學習開展的根本要求。

參考文獻:

[1] 彭壽清.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與評價[J].教育研究,2005,(4)

第9篇:高中語文培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 導學案 高中語文教學 運用策略

一、導學案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運用的優(yōu)點

1.導學案是實現(xiàn)從“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向“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轉變的重要手段。

導學案強調對學生學習的引領和指導,尤其是明確了“導”是為“學”服務的,明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2.導學案是實現(xiàn)“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向“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內外自學相結合”轉變的有效途徑。

導學案既包括學生的課堂學習,又包括學生的課外自學,可拓展學生學習的有效時空領域,真正實現(xiàn)高中語文課堂的“能力生根”。

3.導學案是實現(xiàn)“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向“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智能、提高素質并重”轉變的重要教學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利用導學案中的“知識鏈接”部分,直接呈現(xiàn)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文學、文化常識。除此以外,還可以將課堂研討問題提前呈現(xiàn),便于學生在預習中搜集資料,積極思考,培養(yǎng)智能,提高素質。

二、導學案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運用存在的問題

1.導學案教學有時會增加學生的負擔。

導學案教學要求學生自學原來由教師講授的內容,這就要求學生課外增加自學時間,學習負擔自然加重。據調查,需要20分鐘講授的內容,如果制作成導學案,那么中等水平的學生需要40分鐘甚至更多時間才能掌握。如果每科每天都有一份導學案,每個學生每天就需要280分鐘,也就是4個多小時不間斷的學習時間,這還不包括要求學生查閱資料和做鞏固練習的時間。如此學生就會不堪重負,甚至放棄自學,出現(xiàn)抄襲作業(yè)的現(xiàn)象,學習主動性逐漸喪失,缺少動力,實效不高。

2.制作導學案可能會加重教師的負擔。

制作合格的導學案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師需要研究學情,分析學生可能存在的知識漏洞,預設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生成相應學案。討論、制作學案、打字、排版、付印、分發(fā),這些工作對于每天備課量和作業(yè)批改量本來就很大的語文教師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挑戰(zhàn)。對教師而言,每制作一份自己比較滿意的導學案,至少要用4個小時的整塊時間,再加上與備課組同事討論、修改、打印和復印的時間,估計總共要用7小時左右。如果每節(jié)課都要通過討論、制作、定稿三個環(huán)節(jié)制作導學案,那么會讓教師不堪重負。

3.導學案教學可能會抑制教師的教學個性。

為了省事,部分教師不能結合所教學生和課堂教學實際精心編制導學案,表現(xiàn)在:一是直接從網上下載導學案,下載的導學案不能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個性;二是采用備課組集體備課的導學案。部分教師直接使用主備教師編撰的導學案,而不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再備課,這樣的導學案不能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個性。上述兩類導學案不僅會影響教師“教”的質量,而且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的質量。

4.“導學案教學”可能會使課堂顯得沉悶。

在導學案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理解不到位,把導學案誤當做“練習冊”或“試卷”。在設計導學案時,注重學生識記性的知識的檢測,而忽視設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對導學案的講評,語文課堂成了導學案講評課,堂堂如是,節(jié)節(jié)如此,這樣的語文課堂,學生日久生厭,導學案不但不能達到實現(xiàn)“能力生根”的積極效果,反而成為推進高中語文課堂“能力生根”的絆腳石。

三、導學案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運用的策略

導學案應該是引領和指導學生學習的一雙隱形的手,是有效連接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活旋鈕,而不應該是鉗制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鐐銬。運用導學案的高中語文課堂不應該是戴著鐐銬跳舞,而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教師運用導學案要在“活”字上下工夫。

1.導學案的設計要“活”。

(1)導學案的設計形式要“活”。在導學案的運用實踐中,教育界同仁不斷總結經驗,形成了導學案設計的一些既定模式。然而,高中語文教學內容多,有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等,有必修課和選修課,還有講讀課與自讀課,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不能邯鄲學步,人云亦云,一定要立足具體情況,設計出與之相匹配的導學案,并在課堂實踐中不斷開拓導學案的新形式。比如對于筆記量大的課型,教師可以運用紙質學案;對于需要大量運用影音文件和圖像文件的課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學案代替紙質學案,這樣既能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給學生學習的內容,又能省去教師打字、排版、打印、復印等繁瑣的工作,讓導學案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

(2)導學案的設計問題要“活”。在導學案的設計中,問題探究是關鍵。問題設計的合理與否決定導學案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發(fā)揮正作用還是副作用,究竟能發(fā)揮多大作用。也就是說,問題設計的好壞決定著導學案運用的成敗。因此,教師應該在問題設計上多花心思。

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不能閉門造車,不能僅靠教參,更不能照搬教輔。一是教師需要博覽群書,厚積薄發(fā),注重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二是教師需要認真研讀教材,吃透教材,預設問題;三是教師需要充分調研學情,立足學情設計教學問題,編制導學案。如筆者在教學高中語文選修課《情真意切釋猜嫌》一課時,就讓學生精讀課文,每人設計2-3個問題,巧妙地把握住學生在自學中存在的問題,也從學生處獲得一些值得深入研討的問題,為設計教學問題,編寫導學案“掘”來了源頭活水;四是教師既要分工協(xié)作,集體備課,又要緊密聯(lián)系教學實際進行再備課,體現(xiàn)集體智慧中的自我。

2.導學案的運用要“活”

(1)導學案運用的時處要“活”。導學案作為實現(xiàn)高中語文課堂“能力生根”的一種創(chuàng)新手段,并不是一種必需手段。強調導學案的重要性與合理性,并不意味著時時處處都要運用導學案,每節(jié)課都要運用導學案。教師應該把導學案視為一種教學工具和手段,對其使用應該具有選擇性,這種選擇的主動性權利應該把握在教師手中,不應該被教育行政管理所干預,教師應該像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中所強調的一樣要有“拿來”的勇氣,需要時就“拿來”為“我”所用,要用到實處,不必要用導學案的課就要敢于舍棄,不能把導學案視為解決所有教學問題的萬能鑰匙,更不能不加分辨、取舍,為了節(jié)節(jié)課使用導學案而人為加重教師的負擔,讓教師淪為被導學案鎖著的“奴隸”。

(2)導學案運用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靈性。導學案只是一種預設,并非一成不變。在導學案的使用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過程對導學案預設問題有所取舍。如果教師把導學案理解成試卷,把每一節(jié)課都打造成試卷講評課,什么內容都講,唯恐少講、漏講,每個問題都用固定的所謂“參考答案”鉗制學生的思維,那么這樣的課堂無異于穿著“導學案”的新鞋走著“滿堂灌”的教學老路,抹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更無從談起。

教師在運用導學案時,要充分利用學生能在課前利用導學案自主預習,搜集資料,思考教學問題這一優(yōu)勢,認真斟酌,把教學機智用在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引領上,用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上,減掉不必要的提醒和指導,給予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與選擇權,給予學生更大的積極思考、彰顯自我、發(fā)揮靈性的學習空間,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能力生根”。

誠然,導學案并非斬斷一切教學“妖魔鬼怪”的上方寶劍,它亦是一把雙刃劍,用之得當,則事半功倍;用之不當,則事倍功半。只要語文教師能充分利用教學機智,那么導學案一定會發(fā)揮極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