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子宮肌瘤切除術范文

子宮肌瘤切除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子宮肌瘤切除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子宮肌瘤切除術

第1篇:子宮肌瘤切除術范文

吉林省白城中心醫(yī)院婦產科,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效果。方法以該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所收治的180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配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中的120例患者接受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60例對照組患者則使用傳統(tǒng)開放性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對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病發(fā)率、術后住院時間等情況進行詳細的觀察記錄,以做出科學的比較。結果180例患者全部手術成功。實驗組術中出血量、術后病發(fā)率、術后住院時間的對應數(shù)值是(97.36±22.15)mL、1.7%、(4.7±0.81)d。而60例對照組中的患者所對應的數(shù)據(jù)是(115.26±20.41)mL、11.7%、(7.3±1.25)d。結論使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能夠有效減少患者手術中的出血量、住院時間和術后的病發(fā)率,對于減輕患者的治療負擔,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腹腔鏡;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切除術;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8(c)-0037-02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Myoma of Uterus

SUI Liho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Baicheng Central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 Baicheng, Jilin Province, 13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Methods 180 cases with myoma of uteru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 January to 2013 Januar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y were assign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20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nderwent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myoma of uterus, 6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he traditional open myomectomy operation.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in detail for making a scientific comparison. Results All the operations of the 180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 The corresponding value of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7.36±22.15) mL, 1.7%, (4.7±0.81)d,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the 6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15.26 ± 20.41) mL, 11.7%, (7.3 ± 1.25) d,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in operation, length of stay and postoperative incidence of a disease, which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easing the treatment burde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Laparoscope; Myoma of uterus; Resection of myoma of uterus; Effect

[作者簡介] 隋麗紅(1969. 5- ),女,吉林白城人,本科,醫(yī)學學士,副主任醫(yī)師,從事臨床醫(yī)學等問題研究。

子宮肌瘤是育齡期婦女非常常見的一種生殖系統(tǒng)良性腫瘤疾病,目前臨床上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切除。傳統(tǒng)的切除術是開腹切除,這種手術方法不僅會給患者造成很大的切口,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復等缺點以外,一旦患者維護不當,還有可能造成患者的切口感染,導致手術的失敗[1]。為探討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效果,現(xiàn)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間該院收治的180例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該院所收治的180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在超聲波的檢查之下患者的子宮肌瘤數(shù)目少于3個,子宮肌壁間的肌瘤直徑都在3~8 cm之間,同時漿膜下的肌瘤直徑<10 cm。然后將兩組患者分為包含有120例患者的實驗組和60例患者的對照組。其中實驗組患者平均年齡為(34.01±4.28)歲,并且有64例單發(fā)肌瘤、56例多發(fā)肌瘤,120例患者接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另外60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3.39±4.20)歲,單發(fā)肌瘤31例,多發(fā)肌瘤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傳統(tǒng)的開腹切除手術。這180例患者當中,有78例患者提出了生育要求。兩組患者在年齡、發(fā)病情況等方面無顯著差異,可行組間對比。

1.2評估指標

在對兩組患者的切除術臨床效果進行評估時,所選定的評估指標有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術后發(fā)病率、術中出血量等。其中術中出血量的計算法方法是吸收器的吸取液與沖洗液的差值。術后發(fā)病率是指患者在手術后24 h之內出現(xiàn)了2次連續(xù)性的以4 h為間隔,體溫超過38 ℃[3]。

1.3方法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均使用在氣管內插管的方式進行全身的麻醉。對照組的手術方法是傳統(tǒng)的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120例實驗組患者使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通常來說是取頭抵足高高膀胱截石位,并使用常規(guī)腹部三點穿刺發(fā)進行穿刺,然后將腹腔鏡植入,并進入機器操作流程。醫(yī)護人員在在腹腔鏡的協(xié)助下在患者的肌瘤切口處將40 U縮宮素注入,然后沿著患者子宮的縱向方向將肌瘤的表面切開,切開的深度為到達患者的子宮肌瘤體,但應當要注意的是必須將患者的肌瘤體整體性的剝離,并要立即對患者實施雙電極進行止血。而在對患者的瘤腔進行縫合時,是將傳統(tǒng)的縫合方法進行了一定的改進。具體的就是,使用1號無損傷的線對患者的切口進行直褥式的卷折連續(xù)縫合,同時利用邊緣的內翻卷折將瘤窩填滿,以對患者的切口進行壓迫式的止血。另外,這種縫合方式,還能夠為醫(yī)護人員拉緊縫線提供便利條件,縫好的創(chuàng)口表面的平滑。除此之外,在切除肌瘤體后,醫(yī)護人員還應當使用電動狀旋切刀將患者體內的殘留瘤體切除排除,以保證肌瘤體的切除率,防止患者的術后復發(fā)。

1.4術后隨訪

醫(yī)院方面在患者進行手術后的第1個月、第3個月、第6個月、1年、2年進行定期的跟蹤訪問。訪問的內容有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手術后患者的婦科盆腔檢查情況,以及患者的超聲波檢查、術后復發(fā)率的檢查、患者的宮內妊娠率等[3]。

1.5統(tǒng)計方法

該次調查中所有的數(shù)據(jù)信息都使用spss 11.5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 t檢驗。

2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成功率均為100%,但是在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天數(shù)以及術后發(fā)病率上,實驗組患者的相關數(shù)據(jù)明顯要比對照組的對應數(shù)據(jù)低。實驗組術后發(fā)病為2例(1.7%),對照組為7例(11.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也就反映了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比傳統(tǒng)的開腹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效果要好,患者所受到的痛苦也被大大降低。見表1。

3討論

子宮肌瘤是育齡期婦女非常常見的一種生殖系統(tǒng)良性腫瘤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子宮平滑肌細胞出現(xiàn)了增生,最終導致患者形成子宮肌瘤[4]。目前臨床上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切除。傳統(tǒng)的切除術是開腹切除,這種手術方法不僅會給患者造成很大的切口,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復以外,一旦患者維護不當,還有可能造成患者的切口感染,導致手術的失敗。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的改善,腹腔鏡技術得到了大規(guī)模的推廣使用,尤其是近幾年來腹腔鏡技術的逐步成熟,為腹腔鏡在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應用提供了可能。而且,患者的治療觀念也在逐步發(fā)生變化,他們不再只是滿足于疾病的治愈,而是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小切口、快恢復等更高的要求,這也成為推動腹腔鏡技術發(fā)展應用的另一個重要的因素[5-7]。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傳統(tǒng)開腹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缺點,例如減小切口、平滑創(chuàng)面、提早患者的術后排氣時間以及降低患者的術后發(fā)病率和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該次調查中,使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120例患者在術中出血量、術后病發(fā)率、術后住院時間的對應數(shù)值是(97.36±22.15)mL、1.79%、(4.7±0.81)d,這比60例使用傳統(tǒng)開腹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患者的相應數(shù)據(jù)(115.26±20.41)mL、13.06%、(7.34±1.25)d,明顯要低。張艷珍[8]等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137例分析》中對比分析了137例無中轉開腹的手術病例,其手術的平均出血量在(102.6±37.5)mL,術后的住院時間為(3.9±1.1)d,同該研究的結果基本相符,起到佐證作用。

綜上,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術后的住院時間、恢復時間,并對降低患者的術后發(fā)病率和盆腔粘連的發(fā)生率也有著非常明顯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這種手術方法,相比于傳統(tǒng)開腹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更能夠滿足患者對于保留生育能力的要求,是一種比較理想、安全、可行的手術方法。

參考文獻

[1]莫劍英.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使用護理雜志,2010(27):21-22.

[2]駱春艷.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健康之路,2014(5):43-44.

[3]尹航.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98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33):31-32.

[4]王愛芬,李蔚心,張建亞,等.懸吊式腹腔鏡在子宮肌瘤剝除術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 27(2):3054-3056.

[5]豐有吉,沈鏗. 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5):32-60.

[6]Palomba S,Zupi E,F(xiàn)albo A. New tool(Laparotenser)for gasless laparoseopie myomectomy:a multicenter-control|ed study[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10(3):1090-1096.

[7]Di Gregorio A,Maccario S,Raspollini M. The role of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in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J].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Online,2002:55-58.

第2篇:子宮肌瘤切除術范文

關鍵詞:剖宮產;子宮肌瘤;切除術;臨床分析

子宮肌瘤屬于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臨床上也稱為子宮平滑肌瘤。大多數(shù)子宮肌瘤患者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一些患者表現(xiàn)為陰道出血、白帶增多、月經紊亂以及腹部腫脹等等。假如子宮肌瘤不斷的生長,就會對直腸、膀胱以及尿道生殖器官產生壓迫,引起排尿困難、尿頻、尿潴留以及便秘等癥狀。因大部分子宮肌瘤患者沒有明顯的癥狀,因而多無法在早期發(fā)現(xiàn)。如為育齡婦女在妊娠后檢查時才會發(fā)現(xiàn)病情[1]。因而,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患者發(fā)病率相對較高,可達到0.5%~1%。很多產婦借助生產時實施剖宮產手術的機會一并將子宮肌瘤切除,兩個問題通過一個手術完成,臨床上常見這種病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選擇2014年5月~2015年5月間診治的100例實施剖宮產手術的患者將其作為對照組,年齡在23~45歲,平均為(32.5±3.4)歲;孕周在38~42w,平均為(40.3±1.1)w;68例為初產婦,32例為經產婦。并選擇同一時間段內100例實施剖宮產手術過程中進行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患者將其作為觀察組,年齡在22~43歲,平均為(31.2±3.0)歲;孕周在37~41w,平均為(40.6±1.3)w;70例為初產婦,30例為經產婦;24例患者在懷孕前發(fā)現(xiàn)子宮肌瘤,30例患者在懷孕前期發(fā)現(xiàn)子宮肌瘤,28例患者在懷孕中后期發(fā)現(xiàn)子宮肌瘤,18例患者曾有過子宮肌瘤切除術病史。

1.2方法 所選的患者均實施腰硬聯(lián)合麻醉后進行剖宮產手術,具體操作為在腹恥骨聯(lián)合上做一個橫切口及子宮下段做一個橫切口。觀察組患者現(xiàn)實施剖宮產手術,之后進行肌瘤切除手術;肌瘤的切除方法與非孕期肌瘤切除方法相同,現(xiàn)將氯化鈉注射液與垂體后葉素的混合液注射在肌瘤蒂部,將肌瘤切除,術后進行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進行處理。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時采用SPSS15.0系統(tǒng)軟件,用t檢驗表示計量資料,用?字2檢驗表示計數(shù)資料,P

2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46.5±15.5)min,對照組為(38.3±4.2)min,觀察組患者所需的手術時間明顯比對照組長;觀察組患者出血量為(243.6±78.4)ml,對照組為(199.6±45.6)ml,觀察組出血量比對照組多,兩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切口愈合均較好,平均住院時間為5.8d。

3討論

子宮肌瘤患者中約有2%存在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由于肌瘤較小或者患者本身無癥狀而容易被忽略[2]。有學者認為,妊娠期子宮肌瘤表現(xiàn)出軟化現(xiàn)象,因與周圍組織的界限不清晰,在剔除肌瘤過程中會對子宮產生一定的刺激性[3];此外,因妊娠時子宮體積相對較大,同時盆腔充滿血液,這會增加手術出血、相關并發(fā)癥以及感染的出現(xiàn)幾率。而且妊娠結束后子宮肌瘤也會隨之縮小,因而實施剖宮產過程中不建議進行肌瘤切除手術。相關報道指出,實施剖宮產手術過程中不降子宮肌瘤切除,肌瘤繼續(xù)存在,特別是肌壁間肌瘤及黏膜下肌瘤,會影響子宮的復位,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延長惡露時間,增加產褥感染的幾率。另外,在妊娠期激素水平會有所升高,肌瘤容易出現(xiàn)紅色變性或者玻璃樣變等等[4]。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進行剖宮產手術過程中實施子宮肌瘤剔除術可行性較高,能夠避免二次手術的出現(xiàn),同時妊娠晚期子宮對宮縮劑相對敏感,降低了術后應用抗生素的量以及圍術期出血量,有效避免術后病變的出現(xiàn)幾率。

本文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所需的手術時間明顯比對照組長,出血量比對照組多,兩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在實施剖宮產及肌瘤剔除術時需要注意下述幾點,例如實施剖宮產操作中,通過對宮腔黏膜下肌瘤實施切除手術[5]。假如肌瘤的位置處于切口部位,可將肌瘤通過切口剔除之后在縫合子宮切口。對于其他部位的肌瘤需要將剖宮產切口縫合之后在對其進行剔除。在對肌瘤進行剔除前影現(xiàn)運用催產素或者麥角新堿對肌瘤基底部及四周進行封閉注射,在實施肌瘤剔除手術[6]。在對肌瘤和宮壁分離時需要明確分界部位,在分離的同時結扎包膜血管,逐步剝離出肌瘤,將創(chuàng)面的出血量降到最低。

綜上所述,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患者在實施剖宮產手術的過程中子宮肌瘤剔除術,對患者來說可行性高,安全性好。

參考文獻:

[1]代秀云,郭兆君,朱楠楠.剖宮產術中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4,24(06):145-146.

[2]張海燕.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對妊娠與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4,30(08):875-876.

[3]勞恒明.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50例臨床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14(03):697-698.

[4]周曉華.子宮肌瘤對農村婦女妊娠及分娩期間各種合并癥發(fā)生影響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12(02):630-631.

第3篇:子宮肌瘤切除術范文

【關鍵詞】

剖宮產;子宮肌瘤切除術;子宮機瘤

近年來剖宮產率不斷上升,術中遇到子宮肌瘤者增多。占妊娠的0.3%~0.5 % [1]。對于剖宮產術中是否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意見仍不一致[2]。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2003年8月至2009年8月30例妊娠合并直徑>4 cm的子宮肌瘤患者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探討其安全性及可行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本院婦產科住院,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30例(觀察組),另取同期妊娠無子宮肌瘤行單純剖宮產的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所有病例術前均無嚴重內外科合并癥,凝血功能障礙及貧血。①觀察組年齡25~42歲,平均35.5歲,初產婦18例,經產婦12例,孕周37+2~41+5周,均為單胎。孕前診斷子宮肌瘤11例,12例為孕期診斷,術中診斷7例,孕期因腹痛考慮子宮肌瘤變性保守治療5例。24例因子宮肌瘤要求剖宮產,余為產科因素;②對照組年齡24~36歲,平均30.8歲,初產婦35例,經產婦15例,孕周37~41+5周,均為單胎。因社會因素要求剖宮產18例,余為產科因素。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新式剖宮產術[3]。觀察組患者先行剖宮產,然后切除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切除操作與非孕期肌瘤切除相同,先在瘤體切口周圍及基底部注射催產素20 u,然后切除肌瘤。但不在闊韌帶處用止血帶,瘤腔用02醫(yī)用可吸收線間斷8字縫合,不留死腔,再連續(xù)加包埋縫合子宮漿肌層。兩組術后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縮宮素20 u/d靜脈使用以促進子宮收縮。兩組剖宮產手術操作及麻醉方式相同。術后病理:切除的肌瘤術后送病理檢查,子宮平滑肌瘤26例,紅色變性7例,囊性變2例。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

2 結果

兩組均順利完成手術并于術后6~7 d拆線,切口甲級愈合出院。

2.1 術后病率 觀察組術后病率(術后72 h體溫>38℃)5例(16.7%),對照組術后病率6例(12.0%)。經χ2檢驗,P>0.05。觀察組惡露干凈時間(32.4±4.3)天,對照組惡露干凈時間(31.1±4.6)天,經t檢驗,P>0.05。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2 觀察組切除子宮肌瘤情況 術中單發(fā)肌瘤19例,多發(fā)肌瘤11例。黏膜下肌瘤2例,肌壁間肌瘤18例,漿膜下肌瘤10例。直徑4~6 cm肌瘤18例,直徑>6 cm以上12例。觀察組術后每年復查彩超,均未出現(xiàn)肌瘤復發(fā)。

3 討論

3.1 剖宮產時切除肌瘤的可行性 剖宮產時切除肌瘤的主要顧慮為足月妊娠時子宮高度充血,血供豐富,肌瘤變軟,手術切除肌瘤時出血難以控制,可能導致大出血甚至子宮切除。且子宮肌瘤切除后,增加了子宮創(chuàng)面,術后易感染。本資料觀察組足月妊娠時于瘤體先注射縮宮素后,子宮肌瘤的邊界清晰,容易分離,且子宮對催產素較敏感,減少出血。在剖宮產同時切除肌瘤既可減少分娩及產褥期并發(fā)癥。安全娩出胎兒,又大大減少因肌瘤而再次手術的機會[4],這從衛(wèi)生經濟角度考慮也是對患者有利的。 觀察組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未明顯增加手術難度、出血量、及術后并發(fā)癥。

3.2 剖宮產時切除子宮肌瘤的必要性 本研究證實妊娠期直徑>4 cm的子宮肌瘤變性尤其紅色變性發(fā)生率很高(20%),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統(tǒng)計高達44% [5]。較大的子宮肌瘤可能影響分娩,導致難產,且剖宮產術同時切除較大的子宮肌瘤,有利于產后子宮復舊和惡露的排出,大大減少因肌瘤而再次手術的機會。剖宮產時切除肌瘤術中、術后采取恰當?shù)臏p少出血的辦法,如注射縮宮素,使用米索前列醇或卡孕栓,以減少出血。

3.3 剖宮產時切除子宮肌瘤適應證 剖宮產時遇到黏膜下肌瘤,漿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位于切口附近或切除后易于子宮修補的子宮肌瘤皆可行子宮肌瘤切除術。但如遇到特殊部位如子宮下段的較大子宮肌瘤,不主張強行切除[6],否則導致患者子宮切除或生命危險,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此外嚴格掌握手術指征,術中權衡利弊,避免處理不當導致子宮切除,給產婦帶來心理和精神的痛苦[7]。

參 考 文 獻

[1] 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25328.

[2] 王伽略,楊孜.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診斷與處理.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10):740742.

[3] 馬彥彥.新式剖宮產.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4.

[4] 余敏麗.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75例臨床分析.浙江臨床醫(yī)學,2005,7(4):410411.

[5] 張明,成寧海,劉俊濤,等.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134例分析.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12):728730.

第4篇:子宮肌瘤切除術范文

【關鍵詞】

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切除術;腹腔鏡術;剖腹術

子宮肌瘤是婦科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子宮肌瘤切除術由單一的開腹手術逐漸向腹腔鏡等微創(chuàng)方向發(fā)展。我們對我院同期行腹腔鏡及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臨床資料進行了對比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為子宮肌瘤患者行肌瘤切除術的臨床資料,其中腹腔鏡組61例,開腹組43例,患者均已婚,27~45歲,平均(33.5±41)歲。有生育要求者腹腔鏡組31例,開腹組18例。兩組患者入選標準:肌壁間肌瘤及無蒂的漿膜下肌瘤,肌瘤數(shù)小于3個,肌瘤直徑小于6 cm,子宮小于如孕9周?;颊咝g前無其他合并癥,均無盆腔手術史,術中未行除肌瘤切除術以外的其他手術。術前均經彩超檢查診斷為子宮肌瘤,常規(guī)進行全身檢查,無明顯手術禁忌證。常規(guī)行宮頸細胞學檢查。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腹腔鏡手術采用全身麻醉,取仰臥位,常規(guī)建立CO2氣腹,于臍輪、右下腹麥氏點、左下腹對稱右麥氏點3點穿刺。宮腔置入舉宮器,切開前,增加縮宮素肌內注射瘤體,用單極電鉤縱形切開子宮漿肌層與肌瘤直徑等長,暴露肌瘤包膜并切開,用有肌瘤鉆取出肌瘤,邊分離邊電凝血管,剝出肌瘤,切口用10薇喬可吸收線間斷縫合,粉碎器旋切取出瘤核,沖洗盆腔,放氣腹,撤除手術器械,關閉穿刺孔。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 10.1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χ2檢驗。

2 結果

術后住院時間、排氣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生活恢復自理時間腹腔鏡組均短于開腹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子宮肌瘤發(fā)生率為20%~30%。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可以根除肌瘤,手術是治療有癥狀肌瘤患者的最佳方法。經腹子宮全切除術、次全切除及肌瘤切除術是傳統(tǒng)的子宮肌瘤術式,現(xiàn)在女性對生殖內分泌系統(tǒng)的健康狀態(tài)極為重視,希望保留子宮的 完整性。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lapa ro scop ic m yo mectomy, LM)經過 20余年的發(fā)展,已成為安全的子宮肌瘤保守術式之一[1]。它具有微創(chuàng)手術的優(yōu)點,能改善子宮肌瘤所致的癥狀,有利于改善不孕和妊娠結局。

由于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出血多、瘤腔縫合因難,故為腹腔鏡IV類手術。以往LM受限的主要原因是鏡下操作和縫合技術不熟練及縫合方法不利于有效止血,以到術中出血多、手術時間延長及中轉開腹。邊愛平等[2]報道,LM術中用10號無損傷線直褥式卷折連續(xù)縫合,使切緣內翻卷充填瘤窩,既有利于壓迫止血,又有利于拉緊縫線,經臨床觀察止血效果好,降低了術后盆腔粘連的發(fā)生率。術前必須行盆腔超聲波檢查,以了解最大肌瘤的直徑、肌瘤個數(shù)和位置,從而決定手術入路。文獻提示[1],漿膜下子宮肌瘤、直徑

在選擇病例的前提下,腹腔鏡行子宮肌瘤切除術視野開闊,部位暴露清楚,且具有創(chuàng)傷小,住院時間短,術后康復快,疼痛輕等優(yōu)點,手術安全可靠,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 考 文 獻

[1] 馮鳳芝,冷金花,郎景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進展.中華婦產科雜志,2006,39(1):6567.

[2] 邊愛平,趙倩,周華.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臨床效果評估.中國實用婦科事必躬親 雜志,2008,24(1):6566.

[3] 白文佩,穆蘭芳,周應芳,等.腹腔鏡下和經腹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比較.中國內鏡雜志,2007,13(9):903905.

第5篇:子宮肌瘤切除術范文

【關鍵詞】子宮肌瘤切除術腹腔鏡非氣腹

【中圖分類號】R2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0)01-00-02

Gasless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in the research

【Abstract】myomectomy is the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while retaining the reproductive function is one commonly used in surgery, with the launching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has replaced most of the open surgery. In recent years, gasless laparoscopy on the organism has attracted many scholars attention at the same time, non-pneumoperitoneum in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evolve gradually showing its advantages, are now on the pneumoperitoneum indications, operation methods and advantages of such are reviewed.

【Key words】myomectomy; Laparoscopy; non-pneumoperitoneum.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見于30~50歲婦女,其中又以40~50歲最為多見。子宮肌瘤的確切病因目前尚不明了,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月經改變、壓迫癥狀、疼痛、陰道分泌物增多及不孕癥等,不僅危害了子宮肌瘤患者的生育功能及子宮機能,而且造成患者嚴重的心理焦慮。子宮肌瘤切除術是治療子宮肌瘤而保留生育功能常用的手術之一,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的開展,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已取代了大部分開腹手術。目前,氣腹法腹腔鏡技術是國內外常用的腹腔鏡技術,近年來,由于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與經驗累積,非氣腹腹腔鏡也逐步應用于膽囊、闌尾切除、肝腎臟手術及婦科腫瘤切除等手術中[1-3]。與傳統(tǒng)的氣腹法相比較,非氣腹法已顯示出它的優(yōu)勢與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現(xiàn)綜述如下。

1 非氣腹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

早在1991年日本的永井秀雄應用腹壁全層懸吊法行膽囊切除術、1996年井坂惠一首創(chuàng)腹壁皮下鋼針穿刺懸吊法并應用于婦科手術,至今非氣腹腹腔鏡技術日益成熟,近年來在子宮肌瘤切除術中應用也日益廣泛[4]。非氣腹腹腔鏡手術是利用機械性裝置提拉前腹壁,使前腹壁與腹腔臟器分離形成操作空間以完成腹腔鏡手術,因此又稱懸吊式腹腔鏡手術,無需應用二氧化碳氣體[5]。該手術主要有腹壁皮下鋼針穿刺懸吊法和腹壁全層懸吊法,兩者手術視野暴露相似。皮下穿刺更適合腹腔內有粘連的病例及妊娠合并卵巢囊腫的手術;全層懸吊法暴露盆腹腔包括側邊空間更充分一些,但懸吊前往往要先用氣腹或皮下懸吊輔助,因此相對較為繁瑣。目前國內外開展較多的為腹壁皮下鋼針穿刺懸吊法。

1.1 手術適應證

適應證基本上同開腹手術。為一般無手術禁忌、漿膜下或肌壁間肌瘤、肌瘤直徑

1.2 手術禁忌證

除了與開腹手術相同的禁忌證外,懸吊式無氣腹腹腔鏡還有下列特殊禁忌證:手指無法充分觸摸的過小及過深的壁間肌瘤;多發(fā)肌瘤,剔除困難;>10cm的肌瘤,手術空間狹小,操作困難,但也有報道對此類肌瘤無氣腹剔除術是安全可行的[3,6];特殊位置肌瘤:如宮頸肌瘤、闊韌帶肌瘤;嚴重的腹腔粘連;懷疑肌瘤有惡變可能;有些肌瘤估計雖能切除,但耗費時間較開腹手術明顯延長或出血較多,應及時放棄腹腔鏡手術,改為開腹手術。此外,患者肥胖,估計術野暴露困難,也為相對禁忌證。因此,須根據(jù)術者經驗及手術技巧綜合考慮。

1.3 手術基本操作方法

文獻報道[4,7,8],懸吊式腹腔鏡的基本操作方法為:第一步,在臍下建立腹腔鏡孔。該孔是臍輪周緣一個2cm的腹壁橫切口,提出切口處腹膜,將懸吊法腹腔鏡塑料套管套在專用的圓頭穿刺棒上,一起經切口旋入腹腔內,然后取出圓頭穿刺棒將塑料套管留在切口內固定,作為腹腔鏡放入通道。第二步,腹壁懸吊。鋼針刺入皮下的長短要根據(jù)患者臍恥之間的距離及懸吊的位置來確定。一般采用直徑1.2~1.5mm的克氏鋼針于臍下1~2cm處向下沿腹中線皮下潛行約4~5cm,在恥骨聯(lián)合上約3~4cm處穿出腹壁皮膚。用懸吊器械懸吊露出皮膚外的克氏鋼針兩端,懸吊起腹壁。第三步,建立下腹部兩側的操作孔。穿刺前在穿刺針鞘外先套一懸吊式腹腔鏡專用塑料套管。穿刺針穿入腹腔后,將塑料套管旋入腹腔,取出穿刺針,將塑料套管留置在腹壁內用作手術操作通道。也可根據(jù)病例的具體情況在下腹部一側作1.5~2cm切口作為手術操作通道,另一側通道用塑料套管,或兩側均作1.5~2cm切口作為手術操作通道。第四步,行子宮肌瘤的切除術。操作與常規(guī)的剖腹子宮肌瘤切除術類似,剝出的肌瘤經操作孔切成條索狀后取出。

1.4 術中注意事項

①不銹鋼穿刺針一般為沿腹中線縱行穿刺,因該處組織致密,血管較少,形成皮下血腫的幾率小;也有選擇臍下二指處橫行穿刺者,該種穿刺尤其適用于一孔式腹腔鏡手術。操作孔選擇腹中線處,可以減少腹壁切口數(shù)目,若需要中轉開腹,取出保護套,順延切口即可,微創(chuàng)、美觀的同時減少了手術時間。注意穿刺針的位置可直接影響腹腔內操作空間,位置過高會使恥骨上腹壁成低坡狀,手術空間明顯減少[7]。②選擇操作孔位置時應注意明確肌瘤的具體部位,一般切口應在肌瘤側正上方,以利操作;對于較大的子宮后壁中下段部位肌瘤,切口位置應作相應提高,否則會使創(chuàng)面縫合困難,必要時可輔助腹壁小切口[8]。③由于可以增加手指的觸覺,輸尿管位置較氣腹手術更容易辨認;但是當術前考慮輸尿管走行可能因子宮增大、肌瘤壓迫或粘連而有所改變,或術中確認有困難時,可行膀胱鏡下雙輸尿管逆行插管以減少輸尿管損傷的發(fā)生[9]。④術前應結合病史、查體及輔助檢查充分估計手術的可行性及難易程度,術前應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講明有中轉氣、開腹的可能性。

2 非氣腹法與氣腹法比較

氣腹法需要充入CO2來建立氣腹,近年來CO2氣腹對機體的影響已引起眾多學者的重視。氣腹法對呼吸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影響較大,引起其它系統(tǒng)的常見并發(fā)癥及不良生理學反應有心跳驟停、皮下氣腫、肝臟代謝和腎臟功能的影響等[10,11]。非氣腹法是將傳統(tǒng)開放手術與腹腔鏡技術相結合,具有很多氣腹法無可比擬的優(yōu)點,如手術適應癥廣、手術風險低、出血量少、并發(fā)癥少、術后恢復快、費用低等。

2.1 擴大了手術適應證

由于非氣腹法無需注入CO2,對血流動力學及心肺功能影響小,擴大了腹腔鏡手術適應證,使那些本身存在心肺功能障礙、肝腎功能不全和具有特定基礎疾病的患者獲得了微創(chuàng)手術的機會。目前通常認為氣腹腹腔鏡適合應用于直徑

2.2 降低了手術風險

由于氣腹腹腔鏡對麻醉的影響較大,對麻醉管理要求較高[12],而免氣腹腹腔鏡的麻醉與開腹手術要求基本一樣,較安全。另外,非氣腹法能利用手指進行觸摸、分離和牽拉組織結構,術中操作更加安全。

2.3 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術中術后出血量

在免氣腹腹腔鏡下對于子宮的修復特別是對于較大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大的子宮創(chuàng)面的修復可以采用類似開腹手術的縫合技巧,所以縫合和打結更牢靠,同時由于不存在氣腹組的漏氣而導致手術暫停,所以手術縫合過程迅速,從而使術中術后出血減少。

2.4 縮短了恢復時間,降低了住院費用

非氣腹法避免了CO2氣體栓塞、皮下氣腫及術后肩痛、膈下痛等CO2氣腹本身的并發(fā)癥及其所產生的腹腔內壓力引發(fā)的并發(fā)癥,所以術后胃腸恢復也相對較快,縮短了住院時間,另外,非氣腹法可在硬膜外麻醉下進行手術[13],大大降低了麻醉的費用,且較少或不用一次性器械,從而使住院費用進一步降低。

2.5 降低了子宮肌瘤復發(fā)率

免氣腹腹腔鏡手術對用肉眼難于辨認定位的較深的肌壁間肌瘤,可通過操作孔用手指觸摸分辨肌瘤的位置,選擇子宮切口,進行肌瘤剔除,這一點是氣腹腹腔鏡下手術時難于做到的,所以造成小肌瘤遺漏或定位不清難于剔除的可能性較小。

2.6 更易于在基層推廣

氣腹法腹腔鏡手術器械長度較大,操作與剖腹手術差別較大,手術者需要較長時間的培訓才可達到較熟練操作,尤其對子宮肌瘤切除術這樣需要多次縫合的手術,對手術操作的熟練程度則要求更高。而非氣腹法操作較易掌握,有開腹手術基礎的醫(yī)生經過短期培訓即可進行手術操作,因此更易于在基層推廣。

當然,無氣腹腹腔鏡手術也有其局限性,如懸吊裝置本身的懸吊棒和橫桿會影響手術者的操作;由于無氣壓的作用,腸管不易排開從而容易影響手術視野;腹壁松弛或肥胖患者的腹壁懸吊后腹腔周邊暴露欠佳,手術視野受限,手術難度增加;尚不能進行婦科惡性腫瘤手術。因此,術前選擇哪種方式更為適合,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手術視野的要求以及醫(yī)務人員對手術方式掌握的熟練程度、當?shù)蒯t(yī)療條件而定。相信隨著基礎研究的逐漸開展,手術經驗的不斷積累,無氣腹懸吊式腹腔鏡的不足之處將會逐一得到解決,其在婦科手術中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

3 結語

非氣腹腹腔鏡可以綜合開腹手術與氣腹腹腔鏡的優(yōu)點,達到優(yōu)勢互補,其適應證可進一步拓展且更加安全,特別是對那些本身存在心肺功能障礙、肝腎功能不全、具有特定基礎疾病的患者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非氣腹法由于具有技術簡單、安全、并發(fā)癥少、手術適應證寬等優(yōu)點,將越來越被廣大醫(yī)生及患者所接受,具有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夏征,阮景德,張曉波.The experience of gasless laparoscopic surgery using Home-made Abdominal-wall-take-up.臨床外科雜志,2002,(S1).

[2]O.Alberto Chiesa,Jurgen Von Bredow,Hui Li,Michelle Smith.Isobaric(gasless) laparoscopic liver and kidey biopsy in standing steers .Can J vet res,2009,Janary,73(1):42-48.

[3]Damiani A,Melgrati L,Franzoni G,Stepanyan M,Bonifacio S,Sesti F.Isobaric gasless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for removal of large uterine leiomyomas.Surg Endosc,2006 Sep,20(9):1406-9.

[4]李銀鳳,劉建華,井坂惠一.婦科懸吊式腹腔鏡手術.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48-154.

[5]吳畏,阮景玉,夏征,等.非氣腹腹腔鏡手術的臨床應用[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7,16(6):562-564.

[6]Damiani A,Melgrati L,Marziali M,et al.Laparoscopicmyomectomy for very largemyomas using an isobaric(gasless)technique.JSLS,2005,9(4):434-438.

[7]徐堅.無氣腹懸吊式腹腔鏡子宮肌瘤剜除術18例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3):189.

[8]王恩杰,王偉娟,郭蕾,等.無氣腹皮下懸吊式腹腔鏡與傳統(tǒng)氣腹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比較[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8,8(11):1007-1010.

[9]王中海,賀小紅,肖天慧,等.大子宮肌瘤腹腔鏡手術56例分析[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7,7(6):530-531.

[10] 唐時榮,鄒清遠.二氧化碳氣腹不同壓力對呼吸、循環(huán)、血氣參數(shù)的影響[J].麻醉學雜志,1996,16(6):27.

[11] 黎介壽.腹腔鏡手術對生理功能的影響[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2,2(1):1-3.

[12] Shantha TR,Harden J.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nesthesia-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guidelines.Surg Laparosc Endosc,1991,1(3):173-178.

第6篇:子宮肌瘤切除術范文

關鍵詞:腹腔鏡;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子宮肌瘤;臨床療效

在婦科手術中,全子宮切除術是比較常見的手術之一,包括開腹子宮切除術、陰式子宮切除術和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等,其中,開腹式屬于相對傳統(tǒng)的手術,不僅對患者傷害較大,術后恢復也比較慢。隨著我國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微創(chuàng)技術方面也有一定發(fā)展,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就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之一,在手術優(yōu)勢上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等特點,是如今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普遍方法[1]。為了提高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我院選取收治的80例巨大子宮肌瘤患者,進行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療效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巨大子宮肌瘤患者,均符合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的手術標準,排除標準:①子宮惡性病變患者;②患有心血管和敗血疾病者;③心、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④不能忍受全身麻醉者;⑤二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其中,觀察組的患者年齡28~52歲,平均年齡(38.2±10.5)歲,子宮大小13-20周,既往有開腹手術史患者12例,肌瘤位置:肌壁間23例,漿膜下17例;對照組的患者年齡23~49歲,平均年齡(35.3±12.5),子宮大小14-18周,既往有開腹手術史患者9例,肌瘤位置:肌壁間25例,漿膜下1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子宮大小、既往史和肌瘤位置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屬均知悉本組研究目的,自愿參與本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的開腹子宮切除術,對巨大子宮肌瘤進行治療。手術設備:傳統(tǒng)器械。麻醉方式:均腰+硬外聯(lián)合麻。手術操作流程:①對患者進行椎管內麻醉,在恥骨聯(lián)合上做橫切口;②進入腹腔,對子宮進行提拉;③處理附件、膀胱腹膜返折、各韌帶及子宮動靜脈;④最后進行子宮切除,并縫合腹膜,關腹。

1.2.2 觀察組

采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對巨大子宮肌瘤進行治療。手術設備:使用日本奧林巴斯電視腹腔鏡手術器械,能源為雙極電凝、超聲刀[2]。麻醉方式: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手術操作流程:①建立人工氣腹,根據(jù)患者的子宮大小進行臍孔穿刺,氣腹壓力控制在12-14mmHg;②放置腹腔鏡并進行觀察;③通過剪開膀胱子宮折返腹膜,將膀胱推至宮頸外口,轉入陰道手術;④在宮頸和陰道交界處的陰道粘膜下注入1:20萬腎上腺生理鹽水溶液,在膀胱宮頸溝上方大約0.2nm處圍繞宮頸一周將陰道粘膜切開,分離膀胱宮頸間隙和宮頸直腸間隙[3];⑤ 利用雙極電凝和超聲刀依次對附件、膀胱腹膜折返、各韌帶及子宮動靜脈進行相關處理;⑥最后重新建立氣腹,進行盆腔清理,利用腹腔鏡檢查盆腔各殘端的出血情況,取出腹腔鏡,完成手術。

1.3 觀察指標

對手術全過程和術后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詳細記錄,主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時間、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疼痛情況、術后住院時間情況等項目。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平均值±標準差(),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術后感染和并發(fā)癥例數(shù)比較

觀察組術后感染例數(shù)與對照組差異不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shù)據(jù)詳見表1。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術中出血情況比較

觀察組在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3 觀察組和對照組術后指標比較

觀察組術后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治療子宮肌瘤通常都是采取手術的方法,由于巨大子宮肌瘤在切除上具有一定難度,因此直接對子宮進行全切除,達到治療效果[4]。除此之外,子宮肌瘤過大還會加大手術難度,因此,采用傳統(tǒng)的開腹子宮切除術已經不能有效治療巨大子宮肌瘤,需要引進先進的設備,采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將巨大子宮瘤順利切除,幫助患者盡快恢復。

腹腔鏡手術方式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是手術器械發(fā)展的產物[5]。在進行腹腔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時,不僅需要優(yōu)秀的手術技術,還要運用先進的設備,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手術效果,減少手術時間和術中流血量,幫助患者減輕痛苦,以最有效的方式恢復患者的健康。同時,對于患者的麻醉時間也要準確拿捏,長時間的麻醉會對患者造成潛在危險。

本研究對觀察組采取了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對照組采取了開腹子宮切除術,結果表明觀察組在術后無一例感染率或并發(fā)癥現(xiàn)象,而對照組在術后發(fā)現(xiàn)二例感染和一例引起并發(fā)癥的現(xiàn)象,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也明顯比對照組少,觀察組在術后的一系列觀察指標上也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在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顯著,相比開腹子宮切除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的優(yōu)勢。

綜上所述,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在嚴格把握各項標準的前提下,是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最佳手術方式,且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金龍,干寧,葛小花等.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在巨大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4,13(32):4359-4360.

[2]陳美紅,張曉玲.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兩種手術方式療效的比較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10):886-888.

[3]謝家濱.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療效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2,23(11):31-32.

第7篇:子宮肌瘤切除術范文

【關鍵詞】 腹腔鏡;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巨大子宮肌瘤;臨床研究

近年來, 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具有創(chuàng)傷少和術后恢復快的特點[1, 2], 為了探討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 作者回顧性總結江蘇省靖江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巨大子宮肌瘤患者68例資料, 先將總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巨大子宮肌瘤患者68例, 年齡范圍29歲~50歲, 平均(38.4±17.4)歲, 按照治療方法不同進行分組:選擇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的24例為觀察組, 選擇陰式子宮全切除手術治療的23例為對照一組, 選擇開腹子宮切除手術治療的21例為對照二組, 三組患者在平均年齡等基本資料方面均差異意義無統(tǒng)計學, 說明三組患者在不同子宮切除手術后的療效結果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1. 2. 1 觀察組手術方法 手術前對患者常規(guī)氣管內全身麻醉, 取膀胱截石, 在患者臍孔下部邊緣進行穿刺, 建氣腹, 用10 mm的trocar穿刺后放置腹腔鏡, 在腹腔鏡指導下對患者的病變情況進行進一步的了解, 取麥氏點和反麥氏點做第2穿刺點和第3穿刺點, 另根據(jù)手術的需要在患者的下腹部正中恥骨聯(lián)合部位上做第4穿刺孔以便于置人手術器械, 通過電凝切斷患者的輸卵管峽部和卵巢圓韌帶, 分離前后葉, 使子宮的動靜脈充分顯露, 打開患者的膀胱子宮后反折腹膜, 縫扎血管, 向患者的膀胱陰道間隙和子宮膀胱間隙中折射1:20萬的腎上腺素的生理鹽水, 陰道壁切開后對膀胱宮頸間隙至腹膜反折, 剪斷患者子宮骶和主韌帶部分, 從陰道到膀胱子宮間隙中牽引出子宮, 術后常規(guī)抗感染處理。

1. 2. 2 對照一組治療方法 陰式子宮全切除手術治療:常規(guī)腰椎-硬模外聯(lián)合麻醉處理后, 取膀胱截石位, 在患者的膀胱宮頸橫溝上環(huán)部分切開陰道黏膜, 使膀胱及直腸宮頸間隙充分分離。進一步處理子動靜脈和宮韌帶。將患者子宮體部由前穹窿切處牽引出, 而后對患者的宮旁組織進行處理、最后切斷韌帶, 縫扎殘端。取出子宮后縫合處理。

1. 2. 3 對照二組治療方法 開腹子宮切除手術:常規(guī)椎管內全身麻醉, 患者手術取平臥位, 手術切口取恥骨聯(lián)合上行橫切口。進入腹腔后對患者的子宮及附件進行詳細探查, 提拉子宮和處理附件, 膀胱腹膜返折后分離膀胱, 仔細處理各韌帶及子宮動靜脈, 切除子宮常規(guī)縫合。

1. 3 觀察指標 術中統(tǒng)計出血量情況, 術后統(tǒng)計患者排氣時間, 術后能夠下床活動時間, 術后的疼痛情況以及住院時間。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觀察指標經平均值計算后, 數(shù)據(jù)錄入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包中進行分析, 對平均值資料的組間比較選擇χ2值檢驗。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平均術后排氣時間為(23.4±3.8) h, 平均術后疼痛時間(2.4±1.3) d, 平均術后住院時間為(5.1±1.3) d, 各項統(tǒng)計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一組和對照二組療效結果(P

觀察組術中平均出血量為(90.3±28.9) ml, 對照一組術中平均出血量為(88.3±30.1) ml, 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值=0.7804, P>0.05), 對照二組術中平均出血量為(103.3±44.2)ml, 明顯高于觀察組患者(χ2值=5.6690, P

3 討論

陰式子宮全切除手術比較簡單, 在手術過程中有清晰的視野, 但此方法創(chuàng)傷大, 腹腔內部的內臟對其干擾嚴重, 手術之后的康復速度慢, 而且在腹部會留有疤痕[3];開腹子宮全切除手術的視野有限制, 操作起來有難度, 且在手術過程中很容易發(fā)生出血現(xiàn)象[4]。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將兩者的優(yōu)點集合起來, 手術過程中的創(chuàng)口較小、視野開闊、便于組織的分離。有學者指出, 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對巨大子宮肌瘤治療效果顯著, 能夠讓患者痛苦減輕、康復速度快, 此方法安全、可靠、有效。該手術通常作為子宮切除手術的首選方法, 但是如果子宮的體積大于14個孕周期, 并且是惡性腫瘤以及盆腔發(fā)生嚴重病變的患者就必須用開腹子宮全切除手術法。

觀察組進行手術的時間要比對照一組和對照二組時間長, 但手術以后下床的時間和進行排氣時間都要短, 鎮(zhèn)痛的療效也比對照一組和對照二組顯著, 而且手術之后沒有顯著的并發(fā)癥狀, 這充分顯示了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方法進行全切的療效明顯。

總之, 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方法治療巨大型的子宮肌瘤創(chuàng)傷小、時間短、恢復快、療效較陰式子宮全切除手術和開腹子宮全切除手術兩種方法顯著, 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葛偉平,陳龍,劉艷生,等.腹腔鏡輔助陰式與開腹大子宮全切術的比較.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2,12(10):878-880.

[2] 楊詠.經腹腔鏡大子宮切除臨床分析.河北醫(yī)藥,2012,34(18): 2763-2765.

第8篇:子宮肌瘤切除術范文

[關鍵詞]腹腔鏡下子宮動脈阻斷;肌瘤切除術;子宮肌瘤;卵巢功能;竇狀卵泡

[中圖分類號] R711.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2(b)-0087-04

The influence of uterine artery block combined with myomectomy under laparoscope on the ovarian function and reproduc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uterine fibroid

DAI Jin-che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Children′s Hospital?Ophthalmic Hospital of Quanzhou City in Fujian Province,Quanzhou 36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laparoscopic uterine artery block jcombined with myomectomy on the ovarian function and reproduc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uterine fibroid.Methods 82 patients diagnosed uterine fibroid and given laparoscopic treatment by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August 2015 were admitted into the study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wo groups were given myomectomy,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treated with the uterine artery block,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epted the uterine artery block before resecting the fibroid.The curative effect of operation between was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exhaus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with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

[Key words ]Laparoscopic uterine artery block;Myomectomy;Uterine fibroids;Ovarian function;Shape of sinus follicle

子m肌瘤多屬于良性腫瘤,國內發(fā)病率為20%~50%,大多患者預后較好,不會對身體健康及日常工作生活造成影響[1],但部分患者可因經期血量過多引起貧血,輕者引起頭暈不適,重者可影響心肌功能,誘發(fā)缺血性心肌病[2]。子宮除了孕育胎兒以外,還有內分泌功能,能產生多種活性物質,手術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手段,在絕經前切除子宮,常易引發(fā)骨質疏松癥、更年期綜合征提早出現(xiàn),因此如何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仍是日后研究的重點[3]。腹腔鏡具有創(chuàng)傷小的優(yōu)勢,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由于部分較小的肌瘤不易經彩超發(fā)現(xiàn),術中未被切除,從而導致術后仍存在較高的復發(fā)率。本研究在肌瘤切除術前行子宮動脈阻斷的效果顯著,使復發(fā)率明顯降低,且對患者妊娠功能損傷小,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3年6月~2015年8月于我院確診為子宮肌瘤并行手術治療的82例患者納入研究并分組。對照組40例,患者年齡26~39歲,平均(35.92±4.16)歲;病程1~6年,平均(2.92±0.46)年;肌瘤直徑5~8 cm,平均(6.42±0.38)cm;肌瘤位置:肌壁間31例,漿膜下9例;肌瘤數(shù)量:1個為15例,2個為25例。觀察組42例,患者年齡27~41歲,平均(35.23±4.02)歲;病程1~7年,平均(2.85±0.49)年;肌瘤直徑5~7 cm,平均(6.09±0.36)cm;肌瘤位置:肌壁間33例,漿膜下9例;肌瘤數(shù)量:1個為17例,2個為25例。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4]:經期延長,經量增多,下腹墜脹,腰酸,貧血,婦檢可見子宮不規(guī)則增大,腹部觸診可及包塊,均經子宮附件彩超檢查確診。納入標準:①符合子宮肌瘤診斷標準,要求手術治療并已知情同意者;②均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③自身無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癌等疾病者;④近期未使用本研究以外其他治療藥物者。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②存在嚴重心腦腎疾病而不能耐受手術者;③妊娠、月經期婦女不便納入者;④隨訪時未遵醫(yī)囑退出研究者。

1.2治療方法

均采用采用腹腔鏡治療,完善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電圖等常規(guī)術前檢查,時間選擇月經干凈后3~7 d進行,均采用插管全麻,取膀胱截石位,臀高頭低30°左右的角度。常規(guī)建立氣腹,放置舉宮器,氣腹壓力12~14 mmHg,將探頭緩慢置入腹腔,對腹腔內子宮、附件進行觀察。觀察組在操作時在靠近宮頸處將闊韌帶后葉腹膜緩慢剪開,對患者雙側子宮動脈進行充分暴露,保持視野清晰,以電凝鉗對子宮動脈進行電凝處理,將血供阻斷,阻斷完畢后行肌瘤切除術。肌瘤切除后在體內行粉碎處理,后自操作口取出。τ詿嬖諫育要求的患者,在進行肌瘤切除術前以1號可吸收線打結,從而將子宮動脈阻斷,手術結束后再行解開處理。對照組:置入腹腔鏡探頭后采用肌瘤切除術,采用單極電刀在肌瘤最明顯突出處將假包膜、子宮切開直至瘤體表面,剝離肌瘤時應沿假包膜緩慢進行,單極電刀凝固將蒂部切斷,1號可吸收線對殘腔進行“8”字縫合,后以可吸收線逐層關腹。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手術一般情況;比較兩組術前,術后2、6個月的雌二醇(E2)、黃體生成激素(LH)、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改善情況,均在月經周期第2~4天時檢測,采用ACS-180PLUS全自動分析儀檢測;比較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1年內的肌瘤復發(fā)率及術后1年的妊娠率,其中肌瘤復發(fā)采用子宮附件彩超檢查確診,妊娠情況則需結合血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檢測。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組內術前術后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手術一般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排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

2.2兩組術前、術后2個月內分泌指標的比較

兩組術前的內分泌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個月,觀察組患者的E2水平降低,F(xiàn)SH水平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2個月的E2水平低于對照組,F(xiàn)SH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3兩組術前、術后6個月內分泌指標的比較

兩組術前的內分泌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的E2、LH、FSH水平均較術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2.4兩組復發(fā)率及妊娠率的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術后6個月及術后1年的肌瘤復發(fā)率均更低(P0.05)(表4)。

3討論

本病好發(fā)于30~50歲女性,育齡期婦女也較常見,可引起女性月經異常、下腹墜脹,嚴重者伴不孕,甚至引起子宮肉瘤樣變。研究認為,周期性的雌、孕激素水平失調是發(fā)病的生理基礎[5]。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開展,微創(chuàng)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是目前本病主要治療方案,具有創(chuàng)傷小,康復快,粘連發(fā)生率低等的優(yōu)勢,且考慮到了患者保留子宮的意愿,使其生育功能得到保留,因而更易被接受[6-7],但肌瘤和子宮肌層粘連緊密,因而存在術中出血較多的不足,且復發(fā)率較高。同時,腹腔鏡下不能通過在子宮峽部勒緊止血帶以達到阻斷子宮血供的目的,止血難度大,尤其是鏡下縫合對合欠佳時,可影響切口愈合[8]。子宮左、右動脈提供其日常血供,受子宮動脈栓塞(UAE)治療的啟發(fā),近年來開始有學者提出在肌瘤切除術前行動脈阻斷以提高臨床療效,且取得了顯著療效[9]。

肌瘤組織與正常肌肉組織而言血管分布少,因而更易受到缺血影響[10]。有學者用彩超觀察UAE術后肌瘤的血供情況,發(fā)現(xiàn)6個月子宮的側支循環(huán)重新建立,血供正常,而肌瘤血供則未改善,認為阻斷肌瘤血供首先是對肌瘤血供造成影響[11]。阻斷患者子宮動脈后,血供停止,將肌瘤假包膜切開避免了血管搏動性出血,從而有效減少了子宮血管的血流量,使術中出血量明顯降低[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排氣時間也明顯縮短。肌瘤細胞分裂活躍,但對缺血缺氧環(huán)境耐受性差,通過阻斷子宮動脈可引起瘤體平滑肌細胞變性壞死,可有效抑制B超難以觀察到的小肌瘤生長,從而最大程度降低復發(fā)風險[13],但腹腔鏡手術時將瘤體一并切除,使缺血、缺氧發(fā)生率明顯降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6個月及術后1年的肌瘤復發(fā)率均更低,與國內其他文獻結果相一致[14]。FSH、E2及LH主要由卵巢分泌,是反映卵巢功能重要指標,本研究顯示術后2個月時觀察組患者E2水平降低,F(xiàn)SH則升高,對照組治療前后各指標未見明顯改善;術后6個月時兩組患者各項內分泌指標均恢復至術前狀態(tài),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表明腹腔鏡下行子宮動脈阻斷可對卵巢功能造成影響,表現(xiàn)為FSH、E2水平失調,但術后6個月時即可恢復至正常水平,遠期損傷較小,與林少梅等[15]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本研究還對術后1年妊娠情況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妊娠率均高達80.00%以上,且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證實了術前阻斷動脈對于生育功能影響小的特點。

綜上所述,在子宮肌瘤切除術前行子宮動脈阻斷可減少術中出血量,有利于術后身體修復,雖然可暫時對患者內分泌水平造成影響,但遠期效果相仿,因此,可作為此類患者的常規(guī)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1]衛(wèi)金線.腹腔鏡下子宮動脈上行支阻斷術輔助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對卵巢功能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2, 27(11):1641-1643.

[2]朱婷,天銘.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28):61-63.

[3]易鳳梅,楊春燕.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聯(lián)合子宮動脈阻斷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2012,7(2):213-214.

[4]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23-324.

[5]宋光輝,張松英,李百加,等.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妊娠結局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3,93(35):2816-2819.

[6]呂秀寧,張玲玲.腹腔鏡下子宮動脈阻斷輔助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19):84-86.

[7]劉祿斌,張光金,徐惠成.腹腔鏡下子宮動脈阻斷術輔助子宮肌瘤挖除術對患者生育功能及肌瘤復發(fā)率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2,41(15):31.

[8]吳瑞華,王愛俠,施琰.子宮動脈阻斷術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臨床效果評價[J].醫(yī)學綜述,2012,18(17):2414.

[9]董俊英,蔣蓉,劉潤萍.子宮動脈阻斷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應用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3):41.

[10]陳瀅,王晶,楊賽花.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行子宮動脈阻斷術對卵巢功能的影響[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2,12(6):488-491.

[11]賴秀芳.子宮肌瘤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對患者卵巢功能和的影響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4,20(6):969-972.

[12]凌莉莉,黃浩,歐璐,等.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聯(lián)合子宮動脈阻斷術對卵巢功能的影響[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14(5):1066-1067.

[13]劉祿斌,張光金,徐惠成,等.腹腔鏡下子宮動脈阻斷術輔助子宮肌瘤挖除術對患者生育功能及肌瘤復發(fā)率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2,41(15):1517-1519.

第9篇:子宮肌瘤切除術范文

【關鍵詞】腹腔鏡輔助陰式較大子宮肌瘤切除術;卡前列甲酯栓;垂體后葉素;術中出血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12-0191-01

隨著婦科腹腔鏡手術操作技術的日趨成熟,既往許多復雜的開腹手術現(xiàn)在可通過腹腔鏡手術來成。但較大子宮肌瘤(12孕周<子宮<16孕周,至少1個肌瘤>9CM)因術野暴露不清,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給手術帶來風險,易致大出血或副損傷,故仍以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為首選〖1〗。我院自2006年6月至 2011年3月對157例較大子宮肌瘤患者施行腹腔鏡輔助陰式較大子宮肌瘤切除術,其中82例術前應用卡前列甲酯栓,術中切除肌瘤前應用垂體后葉素,取得良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157例患者中82例于術前經直腸置入卡前列甲酯栓,術中切除肌瘤前注射垂體后葉素作為研究組,另75例患者直接手術,術畢靜滴縮宮素,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有陰道分娩史,肝腎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正常,均無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史。術前常規(guī)行TCT、診刮或分段診刮排除宮頸或子宮內膜惡性病變。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1.2 手術方法:均采用氣管插管全麻,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研究組術前經直腸置入卡前列甲酯栓2mg。

1.2.1 手術器械及設備: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產的腹腔鏡、冷光源及配套設備??ㄇ傲屑柞ニú捎脰|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800007;垂體后葉素采用上海第一生化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2754。

1.2.2 手術步驟:

(1)腹腔鏡操作:垂體后葉素12u+生理鹽水100ml稀釋后,注射于肌瘤包膜及基底部,至肌瘤表面變蒼白,以單極電鉤在瘤體上做橢圓形切口,劃開肌瘤包膜直達瘤體,用抓鉗及分離鉗致肌瘤包膜分離,瘤體暴露近1/3,雙極電凝止血,轉陰式手術。

(2)經陰道操作:如為前壁肌瘤則環(huán)形切開宮頸前唇陰道粘膜,上推膀胱,暴露膀胱子宮腹膜反折,剪開腹膜;如為后壁肌瘤則采用經陰道前穹隆翻轉子宮行順行式陰式子宮肌瘤切除:①鉗夾宮頸前唇,電刀切開陰道前穹隆部9點~3點,半環(huán)形切開,而非環(huán)形切開;②鈍銳分離膀胱、宮頸間隙,直達反折腹膜部,有落空感;③直角陰道拉鉤拉開膀胱,露出反折腹膜,該處有滑動感,有時有少量腹腔液積聚,剪開反折腹膜,暴露子宮前壁;④翻轉子宮:應用艾利斯鉗交替鉗夾,依次循環(huán)上移并外拉子宮,將子宮翻轉;⑤肌瘤較大時可分次楔形去除,多發(fā)肌瘤時逐個剝除;⑥對于較大子宮直接翻轉困難時,可鈍銳性分離宮頸后唇與陰道間隙,推開直腸,暴露子宮直腸腹膜反折,剪開后腹膜,用艾利斯鉗從陰道鉗出肌瘤。為防陰道壁裂傷,可粉碎式取出肌瘤,將子宮牽拉至陰道內,經陰道縫合關閉瘤腔,將子宮碘伏消毒后回納盆腔??p合腹膜陰道粘膜,放置盆腔內引流管1枚,并常規(guī)陰道塞入碘伏紗布一塊壓迫止血,術后24h取出。

(3)鏡下復探:再次形成氣腹,滴入甲硝唑溶液250ml沖洗腹盆腔,檢查創(chuàng)面有無活動性出血及較多滲血,雙極電凝或縫扎止血,生物蛋白膠涂抹于創(chuàng)面以防粘連,手術完畢。

對照組手術方法相同,未用垂體后葉素及卡前列甲酯栓,術畢靜滴縮宮素20U。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包、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組間比較計量資料采用u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鏡輔助陰式下順利完成手術,無一例中轉開腹,均未發(fā)生鄰近臟器的副損傷,見表2。

表2 研究組與對照組項目比較

由表2可以得出,研究組術中術后出血量及手術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術后發(fā)熱率及出院時間差異雖然少于對照組,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3 結論

3.1 較大子宮肌瘤單純應用腹腔鏡手術仍存在著爭議,肌瘤的部位、大小、個數(shù),視野難以暴露,術中出血量多等都是可能造成手術困難的原因,臨床上通常將腹腔鏡子宮手術子宮大小超過3個月孕周的相對性巨型子宮肌瘤列為腹腔鏡手術的禁忌證〖2〗。筆者施行腹腔鏡輔助陰式較大子宮肌瘤切除術,于鏡下探查尋找并固定肌瘤位置,僅剝離暴露1/3瘤體,余下部分經陰處理,大大降低了手術難度。術中沿肌瘤與鄰近肌層間組織的分界面進行分離,使肌瘤核和肌層分割面界限清楚,以保留鄰近正常的肌層,避免損傷由于子宮肌瘤壓迫已經擴張的,且可能是大量出血來源的肌瘤周圍血管。

3.2 卡前列甲酯栓(商品名:卡孕栓),15-甲基前列腺素F2a,為前列腺素F2a類似物,可選擇性作用于子宮平滑肌,增加子宮收縮力和收縮頻率,興奮子宮平滑肌的強度為PGF2a的10~20倍,與縮宮素相比,持續(xù)時間也長,給藥后6~9h主要由尿中代謝排除,能迅速引起子宮強直收縮壓迫子宮肌壁間血管,關閉開放的血竇,而達到止血目的。經直腸置入使用簡便安全,栓劑給藥直接到達作用部位,不進宮腔,無感染機會,個體差異較小,不增加心血管負擔,對血壓、脈搏無明顯影響〖3〗,主要副作用為消化道反應,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及腹瀉等,均為一過性,可自行緩解。

3.3 垂體后葉素是從動物腦垂體后葉提取制成的水溶性成分,含有縮宮素和加壓素兩種活性成分,對平滑肌有劇烈收縮作用,尤以對血管及子宮肌層作用更強,其半衰期僅20~30min。有報道〖4〗應用垂體后葉素可以明顯減少肌壁間肌瘤切除術中的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使用中應注意以下幾點:手術前應排除心腦血管疾病和高血壓,有類似病史者禁用。垂體后葉素最大劑量為20U,通常術中使用6~12U,注射于肌瘤附近肌層或包膜,局部使用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副反應。為防止創(chuàng)面出血形成血腫術后也可繼續(xù)靜脈滴注,但要注意滴注速度,使用過程要求有心電監(jiān)護,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肌瘤切除后應采用有效的縫扎方法,以減少可能出現(xiàn)的繼發(fā)性內出血。

總之,在腹腔鏡輔助陰式較大子宮肌瘤切除術前經直腸置入卡前列甲酯栓持續(xù)加強宮縮,切除肌瘤前于瘤體局部注入垂體后葉素,可以強烈收縮子宮壓迫血管,減少術中術后出血,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輸血機會,是一種行之有效且較安全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馮鳳芝,冷金花,郎景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進展 〖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4,39(1):65-67

[2] 謝洪哲,王寧寧,黃建昭.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412例臨床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4,1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