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非營利組織會計論文范文

非營利組織會計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非營利組織會計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非營利組織會計論文

第1篇:非營利組織會計論文范文

內容摘要:政府會計這一研究領域國外學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我國政府會計研究起步相對較晚,經過近十年來國內學者的研究,雖取得了較豐富的成果,但仍未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因此,有必要對我國近年來的政府會計理論研究情況和成果進行回顧和評價,為未來政府會計的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政府會計 文獻回顧 評價

1994-2009年會計期刊發(fā)表政府會計論文情況分析

(一)會計類核心期刊刊登文章的數(shù)量結構分析

對會計類核心期刊發(fā)表政府會計類研究論文的數(shù)量結構進行統(tǒng)計,可以看出,1994-2009年我國核心期刊上發(fā)表的政府會計方面論文總體篇數(shù)不多,為259篇。17種會計類核心期刊十幾年刊發(fā)政府會計方面的文章占前四位的分別是財會月刊、財會通訊、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占了文章總數(shù)的70%以上。而其他核心刊物發(fā)表的政府會計方面論文較少,其中審計研究和中國審計發(fā)表的政府會計方面論文為0。這說明我國的政府會計研究起步較晚,學術領域的研究氛圍不夠濃厚,導致我國政府會計研究相對發(fā)展緩慢。

(二)各種期刊刊登文章的年限分布情況分析

會計類期刊在不同年份內發(fā)表政府會計類研究論文的數(shù)量結構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反映的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自1994年以來有關政府會計的論文數(shù)量總體上呈增長趨勢,但是在2000年前后有關政府會計的論文數(shù)量呈下降趨勢,本文認為主要原因在于此段時間我國致力于企業(yè)會計制度的建設,國家政策導向企業(yè)會計研究,學者也更多地關注企業(yè)會計的相關研究。2002年有關政府會計論文數(shù)量開始上升,并從2006年開始大幅度增長。本文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2006年我國頒布《企業(yè)會計準則》實現(xiàn)企業(yè)會計的國際趨同,標志著我國企業(yè)會計規(guī)范體系走向成熟,而政府會計的研究相對滯后,不能滿足建立績效政府、服務政府與透明政府的需要,因此在政府政策引導下,學術界也更加關注政府會計研究。二是國外政府會計理論體系的建立和逐步成熟,以及政府會計改革的不斷推進,為我國政府會計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契機。三是財政部、中國會計學會將我國政府會計研究和政府會計改革提上議事日程。

我國政府會計研究的理論成果

(一)政府會計的界定及特點

1.政府會計的界定。何嘉萍(2002)、張霞(2003)、李強等(2005)認為我國政府(預算)會計,是指各級政府、使用預算撥款的各級行政單位、各類事業(yè)單位核算和監(jiān)督各項財政性資金運動、單位預算資金運動的過程與結果以及有關經營收支情況的專業(yè)會計。景宏軍、王蘊波(2008)將預算會計定義為:用于確認、計量、記錄預算批準和預算執(zhí)行整個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經濟活動或事項,報告預算撥款和撥款使用情況的信息系統(tǒng);將政府會計定義為:反映、核算和監(jiān)督政府單位及其構成實體在使用財政資金和公共資源過程中財務收支活動的會計管理系統(tǒng)。認為政府會計反映的是政府管理國家公共事務、運用公共資源及受托責任履行的情況.它從功能上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政府財務會計、政府管理會計、政府成本會計和政府預算會計。

2.政府會計的特點。李定清、劉東(2003)認為在政府會計體系方面,我國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會計是一個有機整體,它們共同組成政府會計體系;在政府會計模式方面,我國政府會計是預算會計模式。宋衍蘅、陳曉(2002)指出不同政府會計模式之間差異產生的原因;法律體系不同;議會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不同;聯(lián)邦(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不同。在我國非企業(yè)會計體系的構建方面,很多學者做了探討。段愛玲(2003)把企業(yè)會計體系以外的預算會計體系分為政府會計和事業(yè)單位會計。王慶龍(2004)則把非企業(yè)會計體系分為非營利組織會計(分為民辦非營利組織、公立非營利組織會計即事業(yè)單位會計兩種)和政府會計(分為行政單位會計和財政總預算會計,其中財政總預算會計為核心部分)。路軍偉、李建發(fā)(2006)認為應當以是否掌握和使用公共資源以及是否承擔公共受托責任作為判定政府單位的兩項重要標準,并據(jù)此重新構建我國的政府會計體系。

(二)政府會計概念框架的構建

詹雷、王成(2004)認為政府會計概念框架不同于企業(yè)會計概念框架,表現(xiàn)為:政府不存在剩余索取權的股東,缺少界定清晰的所有者權益;政府的產出是公共物品或自然壟斷產品;政府經營目標比企業(yè)經營目標復雜得多;政府的利益相關者眾多:政府資產并非帶來未來的經濟利益;政府的許多資產不是通過交換性、互利易取得;政府職責相對固定;政府服務接受者和政府收入提供者之間不存在對應關系;政府活動缺乏企業(yè)所面臨的制約力量;政府預算必須公開。

東洋(2004)進一步指出了構建政府會計準則概念框架的重要性:有助于具體規(guī)范間的相互協(xié)調;增強準則的可理解性:有助于政府會計準則發(fā)展和演化的連續(xù)性。貝洪?。?005)提出政府會計概念框架的內容包括:政府會計目標、政府會計假設、政府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政府會計要素、政府會計確認基礎、政府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并且將我國政府會計概念框架分為了三個層次:會計基本假設、會計對象和會計目標;會計要素、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陳志斌(2009)在剖析、總結相關改革模型的基礎上,依據(jù)權變理論,提煉、總結和構建了一個包括觸發(fā)器、結構變量、實施、實踐與反饋等四個子模塊的政府會計概念框架整體分析模型。

(三)政府財務報告與信息披露改進建議

李建發(fā)、(2004)指出我國政府財務報告應提供以下信息:政府公共部門的財務狀況和財務活動結果、成本費用,以及受托業(yè)績。程曉佳(2004)在研究政府會計改革與財政透明度時指出,政府財務報告的內容至少應當包括:政府財政活動的所有信息;其他公共部門的準財政活動;中央政府的或有負債對財政的影響,以及稅收支出的定量信息;披露包括中央政府的全部負債、金融資產、非金融資產的所有信息;政府財政報告的合并信息;政府績效報告。因此改革后的政府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可由政府財務報告、分項財務報告、統(tǒng)一財務報表、附注及非財務信息組成。貝洪?。?004)進一步建議,政府財務報告除了提供財務報表外,還應提供管理層闡述與分析、要求披露的補充信息等。王慶東、常麗(2007)認為我國政府財務報告改進應該樹立雙重導向觀,即兼顧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內部控制以及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張雪芬(2008)認為從我國目前各方面對政府財務信息的需求來看,我國應選擇以政府為主體編制政府財務報告。它包括兩個報表體系和綜合文字說明:一個報表體系是財務報表體系(基于修正的權責發(fā)生制),包括資產負債表、財務運行績效表和現(xiàn)金流量表;另一個報表體系是預算報表體系(基于收付實現(xiàn)制),包括預算收支執(zhí)行情況報表及一些附表。綜合文字說明部分包含宏觀經濟環(huán)境分析、政府財務狀況和管理績效分析、經濟發(fā)展趨勢分析、財務報表以外應予披露的附加信息等內容。

(四)政府會計改革

1.國外政府會計改革的經驗及教訓。李雄飛(2003)指出OECD國家權責發(fā)生制預算和政府會計改革的成效是:財政狀況得到了控制,財政支出明顯減少;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基礎的產出及績效管理,使政府工作效率有了明顯提高,公共服務得到改善;在權責發(fā)生制基礎上提供的政府會計信息,使政府財政收支的透明度得到提高;權責發(fā)生制預算和會計能全面、真實反映政府的財務狀況,提高政府防范風險的能力。黃世忠、劉用銓、王平(2004)指出美國聯(lián)邦政府會計改革中存在的十大缺陷,包括聯(lián)邦政府財務報告的編制以及內容的完整性存在問題,聯(lián)邦政府財務管理系統(tǒng)存在致命的信息安全缺陷,內部控制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李雄飛(2003)也指出了政府會計改革中的難點:改革過程中,會計層面的問題較易解決,但預算層面較為復雜;最主要和最艱巨的工作是對政府所擁有的資產進行評估,按評估價值登記入賬,編制期初資產負債表;對政府雇員養(yǎng)老金、福利及各種補助和因此帶來的負債的確認較困難。

2.我國政府會計的現(xiàn)狀及改革思路。鄭彩風、趙福山(2003),王雍君、蔡燕青(2003)認為我國政府會計缺乏一個整合的會計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會計核算的確認基礎不適應公共財政管理的需要;會計核算的內容無法反映公共財政管理的全貌;現(xiàn)有的會計核算方法不滿足政府采購的需要;無力提供績效方面的信息。王淑杰(2004)認為,財政赤字壓力大,財政績效難以考核,以及政府會計透明度不高等是國內外進行政府會計權責發(fā)生制改革的原因。金希萍(2007)認為就我國而言,建立公共財政,實行部門預算,建立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和國庫單一賬戶制度都是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這些直接影響著政府會計與財務報告的內容與方法,要求政府會計制度、核算方法作相應改革。劉玉廷(2004)提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府會計標準和政府財務報告制度也是當務之急。張琦(2007)建議在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學術支持方面,應加強政府會計的研究;把握研究重點,特別是自然資源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等難點問題;重新定義政府會計要素,引入成本概念,正確看待成本改革問題;改革報告主體等。

我國政府會計研究現(xiàn)狀總結

(一)政府會計基本理論研究已初具規(guī)模

我國政府會計改革和政府會計準則建設,應當理論先行。學者們廣泛研究了政府會計目標、政府會計要素、政府會計確認基礎、政府會計假設等政府會計理論框架構建中的重要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在我國的特殊性和適用性,并取得較大的成果,為我國政府會計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積極借鑒國外經驗和企業(yè)會計研究成果

絕大部分學者在進行政府會計研究時采用了比較研究方法,包括政府會計的中外比較、政府會計與企業(yè)會計比較等。通過與企業(yè)的比較研究,學者們歸納出政府會計與企業(yè)會計的異同點,如政府會計目標的公共受托責任特征等;通過與國外政府會計的比較研究,學者們探討了政府會計理論在我國特殊社會經濟環(huán)境中的適用性,為我國政府會計理論框架的建立奠定基礎,也為我國政府會計改革提供經驗借鑒。

(三)研究成果尚缺乏實踐指導性

從目前的研究內容上看,一部分學者較為關注政府會計的基本理論問題,如政府會計的目標、要素、基本假設等,而另一部分學者主要介紹國外政府會計的改革經驗,但具體如何在我國政府會計實踐中運用,大多學者并未作深入的研究。大部分文獻還停留在對權責發(fā)生制和收付實現(xiàn)制的理論比較上,未將理論研究與我國財政和預算改革的實踐以及信息使用者的實際需求聯(lián)系起來。

(四)研究內容缺乏系統(tǒng)性

目前我國政府會計的研究內容涉及面廣,但缺乏對單個問題深入和系統(tǒng)的研究。從文章的標題來看,大量的文獻是以“政府會計諸項比較”、“中美政府會計理論框架比較”等涵蓋面較廣的標題命名進行研究。針對某一特定問題,如我國政府會計目標的定位、政府會計確認基礎研究等專項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較少。大部分學者的研究僅停留在一兩篇文章上,缺乏對政府會計長期深入的研究。另外,現(xiàn)有文獻研究方法過于單一,多是描述性和分析性研究,實證研究的成果較少,在本文選取的442個樣本中僅2篇,不到全部文獻總數(shù)的1%。

(五)研究力量相對薄弱

在財政部和中國會計學會的支持下,學者們日益關注政府會計理論的研究。但我國政府會計的研究力量相對企業(yè)會計而言仍相對薄弱,10余年來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的政府會計文章僅200多篇,這與我國企業(yè)會計蓬勃發(fā)展并取得豐碩成果的現(xiàn)狀相比是極不對稱的。因此,長期致力于政府會計研究的學者人數(shù)還有待增加。

參考文獻:

1.馮虹.我國政府會計的相關問題與改革建議[J].財政監(jiān)督,2011(14)

2.陳均平.中國政府會計問題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