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析人物雕塑形體變異藝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人物雕塑的發(fā)展有一定的歷史,但因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導致人物雕塑的藝術風格大相徑庭。隨著科技的進步,東西方藝術不再孤立,而是相互交融。英國雕塑大師亨利•摩爾的雕塑作品以新思想、新挑戰(zhàn)的旗幟進軍雕塑界,在造型上以一種形體變異的語言方式樹立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這恰恰與東方文化有多處契合之處,也就印證了雕塑的發(fā)展需要文化的相互融匯,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又要追求新的挑戰(zhàn)。
關鍵詞:人物雕塑形體變異亨利•摩爾
一、人物雕塑的發(fā)展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雕塑藝術上有很長的歷史,形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直到當代雕塑藝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國際化,我們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更應注重創(chuàng)新意識。
(一)中西方人物雕塑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歷史背景都會影響著各個國家的文化。而雕塑則體現(xiàn)了各個國家的文明,人物雕塑也以不同的形式內容來反映每個時代每個國家的內涵特征。中國的人物雕塑在早期與西方的雕塑風格大相徑庭,中國人物雕塑崇尚的是表現(xiàn)、意象,趨于美化,而西方的人物雕塑趨于重現(xiàn)、模仿、寫實。中方追求的是氣韻,而西方追求的神態(tài),這就是中西方人物雕塑最大的差異之處。由于各個地方的文化傳統(tǒng)和審美理想不同,導致中西方在人物雕塑的藝術風格方面也截然不同。但在當代的人物雕塑中追求的是創(chuàng)新,東西方思想的碰撞,藝術的相互融入。在人物雕塑藝術的演化發(fā)展中,形體變異的風格逐漸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不同以往的造型特征,讓人眼前一亮。
(二)人物雕塑的形體變異的發(fā)展其實國內自奴隸社會就有形體變異雕塑的趨勢,如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的殷商中晚期至西周早期的古蜀國《青銅立人像》,手腳部位有意拉長,顯得夸張而又怪誕。到當代雕塑則有雕塑家胡博的《樊于期》,這件作品是由兩個等邊三角形構成,一只看似強壯的胳膊托起一顆頭顱,作者每一分的塑造都有著非常精致的形式考量。王強的《天地間》運用的是金屬焊接的方式,同樣也是人物形體變異的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造型。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王中的《95計劃,朝陽門拆遷》,在老房子拆遷的廢墟中,一位年邁的老人,拄著拐杖,站在風中。變異的形體,塊面的組合,雖然沒有寫實人物雕塑的細致,卻把風燭殘年的老人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國外的雕塑,早在古希臘建立奴隸制城邦國家以前,就有《彈豎琴的女子》,形式簡單,變異的形體卻仍然存留著一絲原始宗教的神秘氣息。到現(xiàn)代法國雕塑家亨利•勞倫斯大多數(shù)作品都利用了形體變異,例如《母親》,強調性地突出女性的特征,有意夸大乳房和腹部,其他部分隨意變形、自由塑造,尖細的頭部和怪誕離奇的四肢則一帶而過。阿基本科的作品《三角臺座上的雕像》,法國雕塑家奧西普•扎德金的代表作鹿特丹市公共紀念碑《被摧毀的城市》等。
二、亨利•摩爾雕塑風格的形成
亨利•摩爾在雕塑上獲得的成就,一方面是來源于他自身的勤奮和天賦,另一方面是來源于環(huán)境背景對摩爾的浸染,父母、老師以及社會經(jīng)歷都對摩爾的選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以至于對摩爾雕塑上的風格特征也頗為影響。
(一)環(huán)境背景對摩爾雕塑的影響亨利•摩爾的母親是摩爾創(chuàng)作時期的一個關鍵人物,他的一部分作品是受到了母親的啟發(fā),并以她作為主題對象。摩爾體恤母親,經(jīng)常幫母親按摩,他也曾說過“我可能有些許戀母情結……我?guī)缀醪挥每淳湍艿癯鏊谋巢俊薄Mㄟ^按摩來了解人體的骨骼,這也為摩爾今后藝術生涯中創(chuàng)作出人物雕塑形體變異的作品奠定了基礎。摩爾最初對雕塑產生興趣是因為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在他了解這位雕塑家的故事以及作品之后,便樹立了自己的理想,要成為一名偉大的雕塑家。愛麗斯•高斯蒂克是摩爾的中學美術老師,她經(jīng)常將當時的藝術最新動態(tài)講給摩爾聽,不斷地鼓勵他,傳授知識給他,并成為影響他今后發(fā)展道路選擇的人。摩爾在他的藝術生涯之中,也歷經(jīng)了現(xiàn)代主義藝術的熏陶,但他卻沒有陷入現(xiàn)代主義藝術思潮的深潭,不同于一部分其他的青年藝術家,他在孩童時期便接受比較保守的思想教育,深受傳統(tǒng)的教化,以至于在他的性格和觀念上趨于穩(wěn)重。而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也就尋求現(xiàn)代主義的時尚和推崇傳統(tǒng)主義的保守。
(二)摩爾人物雕塑的變異風格的形成摩爾曾在倫敦的期間,見到了非常多的藝術珍藏,使得他在很早之前就知曉了古埃及藝術、非洲的原始藝術、希臘、羅馬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且摩爾特別癡迷于瑪雅文化時期的雕塑藝術作品,它們怪異而又厚重的造型和神秘的氣息都深深地吸引了摩爾。而在雕塑上,摩爾毫不猶豫地選擇走形體變異的道路,也是早期他吸收了各種藝術中杰出的文化特色,例如現(xiàn)代主義雕塑中的古怪、荒誕,瑪雅藝術以及古典藝術,摩爾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形體變異的風格,也給雕塑界帶來了巨大的貢獻。在摩爾的雕塑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前衛(wèi)藝術并沒有完全包裹住摩爾,他沒有摒棄傳統(tǒng),不以絕對的態(tài)度對待藝術,而是吸取了前衛(wèi)藝術中營養(yǎng)的一部分,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尊重傳統(tǒng),但又注重創(chuàng)新。他的藝術風格不是傾向于將自己想要表達展現(xiàn)的主體盡情宣露,也不是讓觀眾一目了然,而在于讓人產生一種隱隱約約的感受,人物雕塑似人又非寫實,似物又非具體的物體形態(tài),如大地、山川、河流般的氣勢,留給人們許多遐想的空間,人們可以自由闡釋對作品的理解。
三、亨利•摩爾雕塑中的變異
摩爾的大部分作品都以人體為主,并且多數(shù)展現(xiàn)的是躺臥的人體,《斜倚的人體》是摩爾早期的作品.摩爾的雕塑并不只是抽象,可以看出每一件作品都是有形體,具有生命力。
(一)形式上的變異“斜倚的人體”“斜倚的人體”是摩爾早期的代表作,他的靈感來源于瑪雅雨神像。在斜倚的人體中,根據(jù)雕塑的特征可以推斷出大多數(shù)是女人體,她們用胳膊肘自然地撐著地面,腿部彎曲,頭部正視著前方。摩爾將往后的創(chuàng)作生涯幾乎都投入到這種主題的運用中去了,“斜倚的人體”和之后的“母與子”大致確立了摩爾雕塑形體變異的風格趨勢。雖然摩爾的雕塑作品在造型趨向直接、變異,但是卻能在作品中嗅出一絲絲神秘的氣息,并且這股氣息的背后蘊含著的思想并不是讓觀察者直接接收到的,而是讓觀眾自己來感悟。從這些“斜倚的人體”中可以觀察到女人體似乎與大自然的山川、溝壑有些相似,摩爾將自然中的造型融入到人體中去,讓人在審美上也能保持愉悅感,他所注重的是造型上的藝術,通過人體與自然之間的種種聯(lián)系來突出表達雕塑上的氣韻,將變異的人體注入了靈魂。
(二)生命的意象摩爾對很多雕塑家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啟示作用,而他最大的功績在于他建造了一種獨創(chuàng)的風格特征———生命的意象。摩爾將人體造型和大自然中事物,例如貝殼、巖石、骨骼等的造型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新的造型,而這種造型就是變異的形體,不似傳統(tǒng)的人物雕塑,追求神似,不放過每一處的細節(jié),摩爾追求的是能夠直接表現(xiàn)出生命力的人物形體。摩爾曾說過:“一件作品必須先有它本身的生命力。我的意思不是指一種生命活動,如運動、跳躍、舞蹈等,而是說一件作品必須有它內在積蘊的力,有其本身的強大的生命力?!蹦栆砻鞯囊馑际?,他在塑造一件作品時,本意并不是要傾盡全力去將每一處表情細節(jié)、動作細節(jié)塑到完美靈動,也不是把人物雕塑當做是具體的人體來塑,而是要在觀眾站在他的作品前,感嘆變異的形體強大的生命力。
四、結語
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西方的藝術家開始將眼光轉向東方藝術和原始藝術。而亨利•摩爾就是這樣的一個代表人物,有人說摩爾并不是靠近了東方的藝術,但總而言之他的思想確實與東方藝術有一些契合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就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首先,摩爾善于將自然中事物的形體運用到人體的塑造上,從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山峰的影子,而這一點和東方的人和大自然之間聯(lián)系的思想不謀而合。其次,摩爾雕塑中有一個重要的藝術特點“孔洞藝術”,他在作品中打了多個孔洞,洞是生命之源。最后,摩爾的變異形體不會把心中所有的情感描繪出來,總是給大家一些想象的空間,這樣反而會把主動權交給觀眾,這樣的觀念和東方的“頓悟說”是極為相似的。所以說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摩爾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發(fā),引領我們走向了新的挑戰(zhàn)。對于中國當代的雕塑,我們更應該加深這種理念,結合東西方兩大文明來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鄒文.認識摩爾[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
[2]段非.從東方審美角度解讀享利•摩爾的雕塑作品[D].太原:山西大學,2014年.
[3][英]摩爾.亨利摩爾藝術全集[M].張恒,譯.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7.
作者:耿顥禎 單位:江蘇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