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公民教育的初中歷史教學實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公民教育的初中歷史教學實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公民教育的初中歷史教學實施

【摘要】歷史是一門十分特殊的學科,不僅是一門知識學科,也是一種對世界、我國不斷發(fā)展的見證和記錄,所以在進行歷史教學時必須重視其中的教育意義。當前的新課改十分注重歷史教學中的公民教育,不管是在課程的安排上還是在教材的選擇上都顯示出了這一點。但是初中歷史的教學與高中歷史教學相比,公民教育性比較薄弱有待加強,因此本文希望通過對公民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研究,能夠對初中歷史教學的發(fā)展提出有意義的建議。

【關鍵詞】公民教育;初中歷史;實施研究

1.公民教育的概述

公民教育通俗而言就是對廣大公民的教育,嚴格意義上來講是為促進人們稱為健全的公民而進行的教育。我們的社會發(fā)展十分迅速,社會中的人們素質參差不齊,必須通過一定的手段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質。歷史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是國家、社會發(fā)展的鏡子,可以將其中的優(yōu)劣勢都篩選出來,能夠更好對公民實施教育,促進公民很好的履行自己的義務和權利。

2.公民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公民教育對學生的自身修養(yǎng)和社會的綜合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可以影響學生的日常行為并且可以對其未來在社會中的行為產生影響,由此可見公民教育十分重要。首先,公民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可以滿足青少年自身發(fā)展的需求。初中時期是學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是人生三觀塑造的重要時期,如果期間沒有進行良好的教育會影響其發(fā)展,甚至以后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襲,養(yǎng)成壞行為。青少年是國家的棟梁,是社會未來的接班人,具有十分艱巨的使命,所以必須要對處在關鍵時期的青少年進行最好的教育。在初中歷史中進行公民教育,為學生樹立明確的人生三觀,讓學生清楚的明白自身應該履行的權利和義務。其次,公民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符合了社會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要求。我國正處于向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沖刺階段,在經濟上、政治上以及外交上要求都十分的嚴格,我國的社會公民也必須要在自我意識和行為上向現(xiàn)代化轉變,不然無法實現(xiàn)真正的現(xiàn)代化社會。借助初中歷史的教學實施公民教育,對公民的思想和行為提出更新的要求,鼓勵人們用全球化的眼光看待發(fā)展,用積極開闊的心胸迎接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了解現(xiàn)代化發(fā)展中需要的信息和要求,時刻為我國現(xiàn)代化發(fā)展需要做準備。

3.初中歷史實施公民教育時應注意的問題

雖然新課改提倡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公民教育,但是也要注意一些問題,不能過于偏向于公民教育而忽視了歷史教學。第一,時刻抓住歷史學科的特性。歷史學科具有自身的特性,與一般的文科不同不能在教學時讓學生進行死記硬背。歷史學科的特性就是通過每個歷史階段中發(fā)生的歷史事件進行潛移默化的教學,讓學生通過歷史的學習而感受到教育,了解到公民應該具有的素養(yǎng)。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并不是對學生進行標簽式的循循善誘。另外,要抓住歷史事件和任務的豐富內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進來積極思考問題,以講歷史故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學與教育,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維邏輯能力、愛國精神等方面的公民教育。第二,歷史老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公民素養(yǎng)。在課堂中老師是學生的引領者,想要學生提升做公民的基本素養(yǎng),那么老師自身也要不斷提升自我的公民素養(yǎng),歷史老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首先要自己能夠理解歷史、領悟到歷史的意義并且對歷史要有強烈的認同感,這樣講出來的課才具有感染力才能讓學生學到歷史這門學科真正想要傳達的信息。在進行教學時,老師要將歷史事實與教育知識相融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實施公民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感受到了歷史的教育性,明白自己肩負的歷史重任,不斷提升自身的公民素養(yǎng)。

4.初中歷史實施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徑

第一,制定公民教育的教學目標。任何學科的教學都需要先制定教學目標,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公民教育需要制定明確的符合教學發(fā)展的教學目標。必須要在各個方面滲入公民教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中領會到歷史的教育性。例如《收復臺灣與抗擊沙俄》的教學目標中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體會到以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能夠通過學習,了解到必須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2.通過鄭成功的信,激發(fā)愛國情懷,讓學生領會捍衛(wèi)民族利益的精神。第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歷史教學中有很多的教學方式可以使用,例如講授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無論采用什么方式的教學方式,都要在教學中融入公民教育。也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綜合使用,例如先采用講授法向學生講解歷史事件,然后用討論法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再然后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其中真正的歷史情感和精神。第三,定期舉行公民教育專題課堂。人教版的初中歷史書中囊括了整個中外歷史的發(fā)展總歷程,每一個章節(jié)都具有公民教育性的知識,所以歷史老師可以根據(jù)歷史刻板定期舉行公民教育專題課堂。專題課堂的內容主要以貫穿學過的歷史事件的形式,將具有共性的,可以總結為一定教育知識的歷史內容綜合起來進行教學,歸納出其中的教育性,進而為學生樹立明確的人生三觀,提升其公民素養(yǎng)。

結語

總而言之,歷史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而其中的公民教育又是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其重要性越來越明顯,所以必須要加強公民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通過公民教育提升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領悟到人生三觀,為社會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榮安.關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對話[J].中國德育,2005(5):12-13

[2]朱小曼,馮秀軍.中國公民教育觀發(fā)展脈絡探析[J].教育研究,2006(6):23-24

[3]李萍,鐘明華.公民教育一中國大陸學校德育改革的歷史性轉折[J].教育研究,2002(12):45-46

[4]胡穗,李屏南.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公民意識教育的緊迫性和途徑[J].科學社會主義,2004(10):31-34

作者:徐海峰 單位:如東縣豐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