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美學教育論文:詩歌的美學教育思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美學教育論文:詩歌的美學教育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美學教育論文:詩歌的美學教育思考

本文作者:吳彤 單位:拉薩市第八中學

詩歌作為高度凝練的語言藝術,具有豐富的情感性、想象性,具有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語言美等多種美學內蘊。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的思維自由跳躍,這樣才能使學生與詩人之間建立交流的平臺,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并品味到古典詩歌中留白的無窮魅力。

詩畫相促,再現詩歌中的畫面之美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不僅是宋代詩人蘇軾對唐代詩人王維詩歌藝術的千古定評,同時,這句話也揭示了詩歌具有圖畫美的特質。王維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在他的詩中,“詩”與“畫”自然得到了最完美的結合?!妒怪寥稀肥浅踔薪滩闹械囊皇坠旁姟榱俗寣W生更形象生動地理解《使至塞上》這首詩,在賞析完此詩后,教師讓學生大膽想象,并結合自己所學的構圖知識,在畫紙上把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等意象進行合理組合,將詩中的物象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并推薦好的作品讓學生一起品析。通過詩畫相促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讓詩中陌生的內容變得立體生動,而且增強了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教王維的詩歌如此,在教其他古典詩歌時教師也應嘗試詩畫相促的方法。以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為例,老師將自己在野外拍攝的田園風光制成幻燈片,讓學生在欣賞圖片同時,攜心靈跟隨陶淵明來到南山下,去領略詩人筆下的“南山種豆圖”、“晨耕圖”、‘“月歸圖”等,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用繪畫的方式再現詩歌的內容,感悟詩中所蘊含的圖畫美。

借助音樂,聆聽詩中節(jié)奏之美

詩與歌是一對孿生姐妹。中國古代詩歌自產生之日起就與音樂緊密相連。詩歌教學中學生要學的是情感浸潤下的詩歌語言,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去感受詩歌語言豐沛的美,讓學生去感受詩歌的音樂美。樂器、音樂是詩人情感速寫的工具。教師如果遇到有關樂器的詩句時,除了講解該樂器相關的知識,還應該讓學生領悟滲透在詩作中的情感因素,并根據情感基調選擇恰當的背景音樂進行配樂朗誦。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迅速把握詩歌的意境美,而且還能體會到詩中蘊含的音樂美。古典詩歌中與樂器、音樂緊密相連的作品比比皆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在貶謫期間,雖身居陋室,卻一邊“調素琴”,一邊“閱金經”,其安貧樂道的情操在詩人閑適的樂聲中流淌。學習《陋室銘》,教師可以選取一些輕松的音樂讓學生一邊欣賞聆聽,一邊把握誦讀節(jié)奏,在輕松的旋律中體會作者安貧樂道的情懷,感悟詩歌的韻律美;范仲淹在《漁家傲》中用“羌管悠悠霜滿地”來抒發(fā)戍邊戰(zhàn)士思鄉(xiāng)的情懷。學習此詩,教師應該選取具有邊塞風情且最能勾起思鄉(xiāng)之情的羌、笛等樂音來渲染氣氛,讓學生帶著濃郁的思鄉(xiāng)情懷和詩人一起感懷;辛棄疾在《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一句“五十弦翻塞外聲”奏響了悲壯粗獷的戰(zhàn)歌。學習此詩,教師可選取一些高亢豪邁的曲子作為背景,讓學生的心靈在鏗鏘有力的誦讀節(jié)奏中猛烈搏擊。由此可見,詩歌歷來是以詩載歌,古典詩歌教學只有在音樂的陪伴下,才能彈奏出最美的生命力。

理清結構,體會詩歌結構美

結構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步驟之一。在詩歌中,結構被聞一多先生稱為“建筑”。它影響著詩歌的內部組織和構造。詩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總會凝結心神進行縝密的結構設計。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挖掘意境,品讀語言,還應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詩歌的結構美。詩歌追求的結構方式有很多。《紅樓夢》第四十八回中,香菱拜黛玉為師,黛玉對她說“什么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的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這“起承轉合”是古人作詩遵循的章法結構之一。

古詩詞中的“起”即詩歌的開頭,目的是自然引出下文。承和轉,皆顧兼趣合也。承即緊承上聯(lián)之意,詩人對所描寫的事物進一步描寫或鋪陳。轉即意思的遞進或轉折,從而拓展詩歌意境,使詩歌具有更加豐厚的內涵。古人作詩喜好先寫景再抒情、議論、點題,并借尾聯(lián)回應開頭,使文章結構更完整,主旨更鮮明。詩歌起、承、轉、合的結構方式不但表現出創(chuàng)作者的思維進程和情感起伏,而且體現了詩歌的結構嚴謹,波瀾起伏,曲折有致。教師若想讓學生真正走進古典詩歌,就必須引導學生體會“起、承、轉、合”這一結構在詩中的內涵。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思進取。古典詩歌教學,目前盡管存在許多誤解與困惑,只要教師遵循美學原則,注重培養(yǎng)學生識別美、鑒賞美的能力,便一定能帶領學生走出困境,引導學生親近古典詩歌,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