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音樂與美術的通感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與美術的通感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音樂與美術的通感

本文作者:黃繼文 單位:湖北美術學院美術學系

眾所周知,美術與音樂起源于藝術并同屬于藝術,是我們人類藝術的兩大學科。從理論上來說它們似乎是兩種殊不相關的藝術,音樂是通過音響訴諸人們的聽覺感官,是聽覺、時間藝術,美術是通過線條和色彩訴諸人們的視覺感官,是視覺、空間藝術。但是在現實的藝術活動中,所謂音樂中的畫面和繪畫中的音樂感,往往是藝術家們經常談論的問題。比如:美術中的術語“色彩”一詞經常作為音樂用語出現在音樂理論文章中;音樂中的術語“節(jié)奏”一詞也往往作為美術用語出現在美術理論文章中。人們在欣賞、談論藝術作品時,也常常會說,這首樂曲簡直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或者說,這幅畫簡直像音樂一樣迷人。藝術理論家們認為這些描述并不單純是一種文學性的描述或比喻,而是在長期藝術實踐和藝術感受中形成的一種感性的藝術經驗。這種經驗表明了音樂與美術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系通感,一個是有形無聲,一個是有聲無形,兩者聯系緊密,相互協調,相得益彰。

首先,人們認為,音樂中的旋律是以時間為畫筆在不同音高位置上勾畫出來的線條。這一認識很恰當地說明了音樂中抽象的旋律線與美術中組成具體可見形象的線條基本的關系,也證實了音樂與美術間的那種通感。正因為如此,抽象派的美術作品十分地接近于音樂,作品中的點、線、面仿佛都是在向人們歌唱。如俄國畫家康定斯基(WKandinsky)就是用點、線、面的組合、構成,參照音樂的表現語言用繪畫來傳達觀念和情緒的鼻祖。他倡導美術應成為視聽聯覺的產物并始終把繪畫看成是一種喚起聽覺的“內在音響”,主張從聽覺角度來體會繪畫的色彩。例如,他認為“黃色——像喇叭或大鼓”、“藍色——類似笛子、大風琴或大提琴”、而“紫色——如同英國號”。他在《論藝術中的精神》(ConcerningtheSpiritualinArt)和《點、線、面》(PointandLinetoPlane)等著作里都闡述了類似觀點,從而奠定了用音樂來影響繪畫的美術抽象主義理論基礎。康定斯基的《作曲》(Composition)和另一位抽象派畫家荷蘭的蒙德里安(PietMondrian)的《百老匯的爵士樂》(BroadwayJazz),這兩件繪畫作品都是用繪畫表現音樂美的典型代表作,也是音樂美術通感的有力佐證。

其次,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音樂與美術的通感也是客觀的存在。音樂中的聲音和美術中的色彩都是一種波動,即聲波和光波。牛頓(Newton)在研究色譜的同時還得出一個有趣的假設,他發(fā)現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恰好相當于C、D、E、F、G、A、B七個音調。他的根據是:七度音符1、2、3、4、5、6、7之間的比例為:差一點,七種顏色中紅與紫的比例也正好是:差一點。盡管這個推測還不足以將音樂色彩與美術色彩——對應起來,但人們依然根據感覺在它們之間設下某種對應關系,使得聲音和色彩都能給人們某種如明朗、暗淡等各種不同的感覺。一旦某種聲音和顏色能給人相似的感覺,人們就會自然地把它們聯系在一起。從實際中可以看出:我們人類在日常生活或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中已經潛移默化或下意識地接受了這種認識并以此形成了某種共識,即音樂與美術之間存在著通感。

再次,人們常說音樂就是流動著的建筑,這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了音樂與美術之間的通感以及都具有造型性的特點。美術中的造型用線條和色彩在空間中組合成一種特定的結構位置,音樂則是通過無形的音響造型象征性地體現出上下、前后、遠近等空間感,雖然這種造型并不是真實而存在于人們的想象空間里,但它可以通過人的感官在內心體驗中轉化為清晰的視覺形象。比如穆索爾斯基(Mussorgsky)的鋼琴組曲《圖畫展覽會》(PicturesAtAnExhibition),里面的十個組曲全部是以畫的單位來命名的,叫作為與“圖畫”有關的十組鋼琴套曲。德彪西(Debussy)交響樂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大?!?TheSea),直接就被稱之為交響樂“素描”。這部交響樂“素描”是德彪西的管弦樂,由于其特有的“印象主義”風格追求,“三幅素描”在主題的陳述上大多追求短句式。樂曲的結構在某些要素方面背離了傳統,在調式方面多,他慣于采用中古調式、五聲調式及全音階,使得不同調式、調性形成縱橫式結合,已達到不同調式色彩的相互交織。而在配器上,注重“色彩性樂器”的使用,使得獨奏樂器演奏主題曲時往往具有裝飾樂隊色彩的美術效果,這種效果也正是音樂與美術間通感的完美體現。類似的例子還有格拉納多斯(Granados)的鋼琴組曲《戈雅的畫》(GoyaPainting)等等。

另外,如果從英文單詞“藝術”一詞“art”的含義來看,我們也能發(fā)現在上面被稱之為通感的特質。眾所周知,音樂與美術兩大藝術形式才得以構成藝術一詞的基本含義。在歐洲文藝復興之后,各類工藝制品技術和文化技藝得以迅速發(fā)展,這一情形一直延續(xù)到18世紀中期,此時,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開始關注美的概念和藝術的概念了?;趯γ赖恼J識和追求,藝術的概念也正是在這個時期于人們的期望中確立起來了。在古羅馬時期,拉丁文“art”里所包含的“藝術”與“美術”含義,在當時是泛指各種手工制作的工藝品以及人們創(chuàng)作的音樂、文學、戲劇作品等。與之對應的英語中的“art”也包含了這兩層意思,即指“藝術”和“美術”?,F在,“art”一詞的意義既包括了音樂和電影等各種視覺藝術形式,又包括了繪畫、雕塑等視覺藝術。因此,我們說英文的“藝術”一詞“art”,本身就體現了音樂與美術的通感。

在談到美術與音樂的關系以及它們之間的通感時,人們很容易想到黑格爾(Hegel)的一段話:“音樂和繪畫都有密切的親族關系,部分地由于在這兩門藝術里內心生活的表現都占較大的比重,現在的藝術教學,在材料處理方面,繪畫可以越過邊境進入音樂的領域。”著名畫家列賓(Repin)在評論荷蘭畫家倫勃朗(Rembrandt)的作品時也十分精辟地闡發(fā)了美術與音樂的關系。他說:“倫勃朗的畫始終帶有空氣的透明的影子,像美妙的管弦樂,它的和弦的聲音在畫的全部背景上顫動著?!泵佬g和音樂正是通過有規(guī)律、無規(guī)則的色彩、線條、形狀的巧妙結合,形成了秩序和協調的美感,這也是藝術作品共同追求的藝術表現。德國美學家費歇爾(Fischer)對此總結說:“人的各個感官不是孤立的,它是一個感官的分枝,多少能相互代替,一個感官響了,另一個感官作為回憶、作為和聲、作為看不見的象征,也就是共鳴?!碑吋铀?Picasso)認為:“每一件真正的藝術品都蘊藏著獨特的音樂感。”康定斯基更是這方面的典型,他認為“形與色彩本身組成足夠表達感情的語言因素,正如音樂的聲音直接影響靈魂一樣。對于音樂美術的通感,我們中國藝術家們也是極為認同的。如著名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就指出:“一個充滿音樂情趣的宇宙,是中國畫家、詩人的藝術境界?!彼€舉出例證來具體說明:“繪畫有氣韻,就能給欣賞者一種音樂感?!比缌纳剿嫾易诒蛯χ剿嫃椙俣坝畋娚浇皂憽保@就說明繪畫也有著音樂的韻律,音樂和美術有通感。

事實上,在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古今中外的藝術家們一直是在探索著利用音樂與美術的聯系與整合或者通感在進行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蹲詈蟮耐聿汀?TheLastSupper)是歐洲文藝復興的著名三大巨匠之一達芬奇(LeonardodaVinci)的輝煌之作。在畫中,達芬奇改變了文藝復興早期的傳統處理方式,圖中人物為一排,以基督為中心,十二門徒分為四組,對稱分列兩側,形成了一個穿插變化又相互統一的整體。畫面構圖帶有強烈的節(jié)奏氣息,并且運用了構圖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中國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啡〔挠谝粍t凄美感人的民間傳說。樂曲采用奏鳴曲式寫法,通過西方交響樂與中國民間戲曲音樂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將故事情節(jié)通過調式、音調、節(jié)奏、旋律的發(fā)展方法,極富感染力的表現出該作品貫穿始終的主題。通過將愛情主題的重復演奏,使得樂曲主題得到不斷升華。整部協奏曲純樸、清逸、幽思并帶有濃郁民族風格,將西洋音樂的體裁和技法運用其中,成功塑造出當代小提琴中國民族音樂史上的經典之作。樂曲讓人通過聽覺聆聽優(yōu)美、凄婉音樂的同時,也讓人們利用音樂與美術的通感,在思維和視覺上對音樂所描述的故事產生了與該音樂相關畫面的推理與想象。

美術中的繪畫與設計,注重視覺上的層次感。這個層次感就相當于音樂中的旋律。美術作品中點、線、面組成的各種畫面形態(tài)好比音樂中不同音高、節(jié)奏、旋律譜成的樂譜,形成猶如音樂一般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之美。音美關系是近親關系,是姐妹藝術。人的聽覺和視覺不是完全孤立和隔絕的,而是互相溝通和影響的,這就是文學上所稱之為的通感。總而言之,美術與音樂雖然屬于不同的藝術門類,但它們都受到共同的藝術規(guī)律的制約,因此它們之間有許多相同或相似的特點。任何一位從事某一種藝術專業(yè)的人,都應該注意各種不同的藝術門類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它們之間相互借鑒、相互滲透的關系,這樣才能把藝術探索的步伐滲透到事物本質的深處去。

讓我們再一次地回味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三大巨匠畫家[1]羅杰凱•密恩.聽音樂[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08.[2]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3]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論點線面[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之一的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的壁畫《創(chuàng)世紀》(AttheThresholdofanEra)來結束此文吧?!秳?chuàng)世紀》主要表現《圣經》故事中關于人類世紀出現時候的情景。當我們走進西斯廷(SistineChape)教堂看見這巨幅天頂壁畫時,耳邊仿佛就響起了唱詩班那舒緩的樂音、和聲和旋律,從而讓我們產生一種和諧、安詳和寬容的崇敬感,從而使我們能沉浸在一種美妙的音樂美術的通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