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原創(chuàng)文學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文學藝術的進步總是與科技進步是相互影響而存在的,尤其會受到科技進步的影響。互聯網是21世紀最重要的發(fā)明,在如火如荼的互聯網應運大潮下,網絡文學就此誕生,經過了10年發(fā)展,我們發(fā)現網絡文學已經擁有了驕人的成績。而稀缺就是對于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研究性文字,對之價值的分析和倡導的則更少。通常意義上講,網絡文學給人的概念就是并不怎么高端,并且在研究和評論中也褒貶不一,很難形成較好的價值引導傾向,成為相對公允的價值評定。由此,此文就從新媒體視域的角度,對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的價值導向予以研究,從文化產業(yè)本身特點以及發(fā)展與規(guī)范研究其,解決部分人對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的誤解,對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作出深入的分析,進一步推行合理性預測,創(chuàng)造更具有前沿性的學術研究價值。
關鍵詞:新媒體;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價值導向
一、新媒體視域下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的顯著特征
新媒體視域下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的特征有很多,一目了然的特征便是即時性和互動性,乃至傳播性、超文本性都很強,但這不是最顯著的特征,從文學和文化價值來講,它與產業(yè)緊密結合,當然也有商業(yè)價值的體現。版權帶動了交易發(fā)展,形成產業(yè)鏈化現象。起初的網絡文學只是個人興趣留言,比如像榕樹下和黃金書屋這樣的網站就是在這個時候發(fā)展起來的。之所以后期有了更好的發(fā)展,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絡上閱讀,網民的支持率越來越高,再加上網站的維護費用增加,促使文學網展尋找自我發(fā)展的模式與路徑,不至于被沖垮和被淘汰。之后起點中文網獲得成功嘗試,VIP付費閱讀模式很大程度上被讀者認可,隨之大量的網絡作家加盟,熱門作品也就此產生,熱熱鬧鬧的文學網站就如此興起了,而起點中文網也因此而獲得暴利,確定了文學第一把椅子的地位,其他文學也應聲而起。網絡文學的商業(yè)化模式就在眾多能人的推動下誕生,并在逐步發(fā)展中探索了新領域。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從數量上是十分可觀的,因為有大量的作家和蜂擁而至,本身的低門檻讓作品在一時間眼花繚亂,對于很多人認可的文學判斷和選擇上就成為了難題。因為剛起步,發(fā)展亂象叢生,因此網絡文學被認為是粗制濫造的作品,根本與文學無法匹配,但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作家隊伍不斷強大的背后,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的價值不斷凸顯出來,文學價值也可以值得評說,一些高質量的作品隨處可見,這些作品不光成為傳統(tǒng)圖書出版的生力軍,以至后來成為主導性力量,并未游戲和影視等產業(yè)提供原始優(yōu)質資源,逐步走進大眾的視野,成為大部分認可的具有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比如網絡小說《誅仙》和《杜拉拉升職記》都在網絡線上獲得了不少關注,后結集出版,成為不少讀者的炙手可熱的讀物,前者經過游戲版權的出讓,在游戲產業(yè)領域也大獲全勝;后者則走進了影視版權,被熒屏外的觀影人所熟知,成績斐然。不管是哪種模式都是文化價值的再次渲染,是文學為基礎的價值的衍生,由此可見,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存有價值,它憑借多媒體的作用,獲得了更廣意義上的傳播,進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yè)鏈,只要作品本身的文學價值凸現出來,被廣大讀者所認可,那么其附屬價值和衍生文化價值一定就會被認可。其產業(yè)鏈的分布大體是,文學原創(chuàng)線上作品,線下策劃出版作品,影視漫畫游戲其他產品,從創(chuàng)作到發(fā)行已逐漸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yè)鏈形態(tài),因此,將有價值的文學內容推行和宣揚下去已經不再是難事,最終文藝價值會受到市場的認可,擁有巨大的升值空間,這是傳統(tǒng)文學所不具備的收益狀態(tài)。注重版權,才是產業(yè)鏈獲益的基礎,只有用心保護版權才能吸引各種資本的入駐,以確保產業(yè)規(guī)范化運轉,最終使多方利益得以保全。而相反版權的保護不當,或者缺乏相關意念,則會引起行業(yè)亂象,也會進一步造成行業(yè)形態(tài)不好的狀況。對于原創(chuàng)網絡作品的作者當然更希望自己的作品是有版權保護的,這樣他們就能更加安心的堅持創(chuàng)作,而不是陷入煩亂的糾紛中。新媒體在移動、電信、廣電的基礎供應上,對網絡作品作以宣傳。網絡文學推向讀者就是提供了精神產品,即內容服務。電腦和手機登多種應用將內容與讀者連接起來,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文學的魅力更加突出,這也宣傳了網絡文學的形象,讓更多人對之充滿了好奇。網絡文學作品的出版方式與傳統(tǒng)文學的出版方式不同,擁有圖文并茂,文字塊音并舉,文字與動畫皆行的模式,這在某種意義上促發(fā)了讀者閱讀的興趣,也成為全方位閱讀的重要形式,而移動手機端和電子閱讀器因為具有方便瀏覽和攜帶等優(yōu)勢,適應了當下年輕人的時間分配狀態(tài),而深受大多數年輕人的喜歡,于是,網絡文學得到更大范圍的發(fā)展和興起。電子閱讀在前十年就已經達到70多臺,2010年又呈現爆炸式的增長,銷售額一下沖擊到60億人民幣,可見,國人閱讀還是存在,只是在電子閱讀上花費了更多時間而已。文學網站對于文學價值的保存和使升值,無疑是整合文學作品作品,尋求電子書品牌結盟,獲得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讀一本的價格不高,但對知識版權的保護是一種有力舉措,因此,也受網絡創(chuàng)作者的信賴。
二、多媒體視域下網絡文學行業(yè)規(guī)范性加強
傳統(tǒng)文學力量對網絡文學的抨擊已經逐步淡卻了,人們對于網絡文學的認可度更加深入內心,并且,網絡文學的行業(yè)體制變得更加完善和成熟,在政策規(guī)定范圍內,進行有效的運行,而且還設立專門的法律法規(guī)作管理和規(guī)范。網絡文學在此基礎上變得更加制度明確,規(guī)劃化更強,對網絡文學的空氣凈化帶來新鮮的空氣,帶來了行業(yè)的有序推進,網絡原創(chuàng)作品的文學和藝術價值也逐步被規(guī)范化的認知、推廣、尊崇。此外,新聞出版相關部分還對文學網站和小說內容作以嚴格的審查,規(guī)避一些低俗的作品,大浪淘沙加上激烈競爭,再加上嚴格審查,最后能進入人們移動客戶端和電子閱讀器的作品通暢是具有廣泛好評的作品,文學價值也就凸顯出來,對于文學作品的監(jiān)督和參與者也越來越多,多媒體的傳播也基于文學作品本身的價值點出發(fā),而不是單純?yōu)榱死娣?,更加理性,人文情懷更加濃厚?/p>
三、多媒體下的網絡原創(chuàng)作品藝術價值自顯
摘要:近年來,隨著網絡的迅速發(fā)展,我國各類文學網站以及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作品逐步增多,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使用網絡進行閱讀,已逐漸形成具有無限潛力的文化市場。同時,侵權盜版問題的層出不窮,開始對網絡文學的持續(xù)發(fā)展造成嚴重的阻礙。現如今網絡文學發(fā)展的首要課題,無疑是為原創(chuàng)作品提供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我國關于著作權的法律法規(guī)雖已基本成型,但是網絡著作權與傳統(tǒng)著作權存在很大差異,立法的保護效果仍不盡人意。本文通過概述網絡文學著作權的特征,分析我國現有網絡文學著作權的立法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需要通過完善網絡事前預防和事后救濟系統(tǒng),來凈化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市場,推動網絡文學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原創(chuàng)作品;著作權;侵權行為
一、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作品著作權概述
網絡文學作品著作權,是指由著作權人創(chuàng)作的具有獨創(chuàng)性、新穎性的文學作品,或者其他相關領域的作品,一經完成立即享有著作權,且受著作權法保護。網絡文學作品著作權的內容包括法定的發(fā)表權、復制權、修改權、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權利,而傳統(tǒng)的著作權保護已經不能滿足現如今網絡文學著作權的發(fā)展。如果作者在網站上發(fā)表作品,未經過聲明,不得隨意剝奪其著作權,根據著作權相關的自動獲得原則,作者只要在網站上發(fā)表著作作品,合法著作權益即受到保護。與傳統(tǒng)文學作品比較而言,直接在網絡上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的著作權,包括許多其他權利,因此其特點更加復雜:一是著作權的歸屬很難確定。由于網絡文學作品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網民不斷的復制傳播使得最初的創(chuàng)作者很難確定,并且在傳播過程中,傳播者也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增補或者刪減、更改或完善原作品,從而導致歸屬更加復雜化。二是削弱了著作權的特殊性。現如今,在越來越便捷的網絡環(huán)境下,傳播作品早已變得十分簡單,一個復制粘貼甚至一鍵轉發(fā)就可以傳播自己欣賞但不屬于自己的作品,原作者根本不能控制他人對作品的使用或不合理傳播。三是幾乎完全消滅了地域性特點。當前,網絡傳播早已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任何一國的網民都可以輕而易舉獲得其他國家網民的文學作品,網絡著作權不再像傳統(tǒng)的那樣具有特定的區(qū)域性,其保護難度無形之中便加大了。
二、我國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著作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一)公民的著作權意識薄弱
網絡文學作品侵權盜版泛濫的原因,首先取決于多數讀者的著作權意識。相較于付錢購買的情形來說,免費下載、免費閱讀和免費獲取信息的模式,更是網民的不二之選。網站充分利用這一心理,開始使用高新技術甚至是人工打字機,在原創(chuàng)作者作品后,立即通過傳統(tǒng)的打字方法一個字一個字地敲打出來,到其他網站甚至門戶網站上,因而大部分網站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盜貼和盜版鏈接等問題。其次,作者本身也存在著維權意識較低的問題,大多數網絡文學作者不是全職的,寫作只是副業(yè)或者單純的喜歡為了興趣創(chuàng)作,而維護合法著作權卻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甚至成本,因此一般的作者很少選擇維權。
一、競技類網絡文學活動主體的多元共存與本色喧嘩
(一)競技類網絡文學活動主體的多元共存
與傳統(tǒng)體育文學建立在一元中心主義基礎上的主體性觀念不同,競技類網絡文學的活動主體呈現出多元化、平民化的創(chuàng)作態(tài)勢。在紙本體育文學時代,寫作者大多是專業(yè)作家或是新聞傳播等文化事業(yè)單位的工作人員,他們以一種“社會代言人”的職業(yè)姿態(tài)承擔起“文以載道”的歷史使命,在意識形態(tài)與政治權力的層面從事體育文學創(chuàng)作。這種建立在“他律”基礎上的創(chuàng)作形態(tài),雖然強化了創(chuàng)作主體的支配性地位,卻漠視了人與人之間和諧共在的生存體驗;而競技類網絡文學的出現則為支配性創(chuàng)作主體舉行了“脫冕”儀式,使其與眾多草根處于話語平權的位置,推動網絡文學活動主體實現多元共存。以競技類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為例,此類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通常被冠以“網絡”之名,網絡技術惠及大眾的不均衡性為這一群體劃定了界限,他們是具備一定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青年一代,集中在20到35歲左右的年齡段。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來自社會的各行各業(yè)而非專業(yè)作家,被稱為“網絡競技小說第一人”的“林海聽濤”當年只是中國科技大學的一名大四學生,而《飛翔籃球夢》的作者八戒也是一名建筑專業(yè)的在校學生,出于對體育運動的熱愛,他們才匯聚到網絡這個超真實的虛擬世界當中,書寫自己的體育夢想。作為體育運動主要參與者的青年群體,他們對體育文學創(chuàng)作的積極介入無疑體現了體育文學話語權的民間流溢,雖然他們只能被稱為“”而不是“作家”,但龐大的草根族群極大地充實了體育文學的創(chuàng)作力量,使其擺脫傳統(tǒng)創(chuàng)作體制的束縛,日益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在更大程度上實現了競技類網絡文學活動主體的多元繁盛。從體育明星博客到體育評論員博客,再到草根體育博客;從體育明星微博到草根體育微博圈,直至個人體育微信平臺的建立,自媒體時代的競技類網絡文學語域更像是一個眾聲喧嘩的網絡共同體,踐行著哈貝馬斯對于“文學公共領域”的美好期待。在“個人網絡出版時代”,每一個體育迷都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寫作語域,三言兩語抑或長篇大論,文學性的泛化抹平了原本高不可攀的創(chuàng)作門檻兒,只要對體育運動有所感悟并愿一吐為快,就可以躋身競技類網絡文學寫作主體的行列。雖然體育明星和體育文化名人在體育博客圈、微信圈中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輿論領袖角色,但草根體育迷在這些自媒體空間中仍然擁有與黃健翔、李承鵬、董路、劉璇們平等的發(fā)言權。經過中國體育網絡媒體在新世紀最初十年的涵養(yǎng)與積累,躋身“新浪體育博客百萬俱樂部”的170多個點擊率超百萬甚至千萬的體育博客中,草根體育博客以超過半數的優(yōu)勢占據了“百萬俱樂部”的半邊天。可見,草根群體已經極大地豐富了競技類網絡文學的創(chuàng)作隊伍,而體育文學活動主體的多元共存與話語平權在網絡空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實現。
(二)體育網絡文學活動主體的本色喧嘩
創(chuàng)作主權的民間流溢不僅實現了創(chuàng)作主體的多元共存,而且使廣大體育迷從整一化的國族想象中抽身出來,進行自我想象的擬構,開始了生命本色的激情表達。與職業(yè)作家“在寫作中生存”不同,網絡的“寫作”帶有非職業(yè)化特點,大多在“生存”的進行時中展開,從而實現了體育精神的本色呈現與生活的本真表達。以足球、籃球為題材的作品在競技類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中占有強勢地位,與其他體育項目相比,它們擁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以及超越國界、超越種族、超越階級的文化感染力,四年一屆的世界杯是為全世界人民準備的足球盛宴,NBA更是令“地球人”高山仰止的籃球圣殿。選擇競技類題材的年輕們大多是這兩個運動項目的擁躉者,雖然沒有體育明星耀眼的光環(huán),但這些草根體育迷對體育運動始終懷有樸素的熱愛?;蚴菫榱司拺盐淳沟倪\動歷程,或是為了抒發(fā)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體育夢想,他們走進了競技類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的虛擬世界,用文字盡情傾訴人類對于自由之美、激情之美、本真之美的渴求與熱愛。在競技類自媒體空間中,體育迷更是恣意表達自己對于體育運動的理解和感受,不必焦慮于文筆的好壞,不必擔心立論是否穩(wěn)妥,只要懷有真摯的體育情結,就會得到同好們積極的回應。博客、微博等自媒體競技話語更是對體育迷日常生活與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體育事件的雙重呈現。與傳統(tǒng)意義上注重客觀性、真實性的體育新聞不同,以日記體出現的自媒體體育文學著重于個人觀點、個人感受的表達,強調活動主體內心真實的呈現?!肚騿T如貓世界杯演繹“白貓黑貓論”》將能夠進球的球員比喻為能抓老鼠的貓,道出了不論黑貓還是白貓、草根抑或明星,能進球就是好貓的日常生活“大道理”;《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從賈秀全風光無限的球員時代說起,感嘆他執(zhí)掌教鞭之后的判若兩人、充滿靜氣,是光陰讓年過半百的賈秀全走上了一條早就該行走的道路。還有充斥于微博、微信之中的關于體育的“閑言碎語”,都在雞零狗碎的日?;瘮⑹屡c激情澎湃的大型體育賽事的文字對話中,展現了人性的巨大張力。沒有了宏大敘事的家國擔當,競技類網絡文學活動主體開始了自我想象的擬構,他們寫純真的體育夢想,寫真實的生活世界,寫原味兒的生活體驗,呈現出與傳統(tǒng)體育文學活動主體不同的本色之美、多元之美。
二、體育精神的大眾化撒播與快餐文化的淺表性癥候
競技類網絡文學的“多元共存”與“本色喧嘩”強調主體意志的獨立,是賽博視界“自由”精神的文本呈現,在“自由”意志的熱情吁請下,體育與文學攜手走進了網絡媒介構筑的超真實文化場域中?!岸嘣迸c“自由”為競技類網絡文學文化地位的確立提供內在動因的同時,也帶來了兩方面的直接效應,即體育精神的大眾化撒播及快餐文化的淺表性癥候。大眾化與淺表感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如影隨形地存在于所有大眾文化產品當中,成為大眾文化與消費主義語域中,對競技類網絡文學進行辯證審視必然要面對的一個重要理論維度。
摘要:自謝天振的《譯介學》問世以來,盡管仍存異議,但翻譯文學的身份幾乎得到定論,即屬于民族文學的組成部分。據此,開創(chuàng)性地從酷兒理論視角對此定位加以考察,該定位的暴力性暴露無遺;同時以學科發(fā)展規(guī)律和時代潮流為思考維度,翻譯文學的身份得以重思。
關鍵詞:翻譯文學;身份;酷兒理論;發(fā)展趨勢
1酷兒理論
酷兒理論一詞中的“酷兒”是英語queer的音譯,“奇怪”之意,它亦被用以指稱同性戀者。簡言之,該理論是關于性的理論,但并非僅關乎同性戀??醿骸白鳛閷σ粋€社會群體的指稱,包括了所有在性傾向方面與主流文化和占統(tǒng)治地位的社會性別規(guī)范或性規(guī)范不符的人”,即“非常態(tài)”的人??醿豪碚撈渲幸缓诵哪繕司褪墙鈽嬆行耘c女性的兩分結構。我們的性別并非與生俱來,而是社會文化構建而成。在酷兒理論家看來,人的性別分為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和欲望,這三者亦被稱為性、性別和性相。生理性別是從解剖學和生物學的角度審視的;社會性別建立在生理性別上,我們的文化和社會習俗為男人和女人各自積淀出一套社會規(guī)范,男女必須遵循自己所屬的準則表現自己;社會性別決定了我們正常的欲望,即性欲,渴望異性的性取向。由此,按照正常的社會性規(guī)范,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和性欲先驗地一致。當這三者的一致性發(fā)生斷裂時,個體必然游離于男女二分結構外,被貼上“異常”標簽,受到規(guī)范的懲罰??醿豪碚撜顷P懷這一“既包括男同性戀、女同性戀和雙性戀”以及“所有其他潛在的、不可歸類的非常態(tài)”的群體。翻譯文學同樣具備這流放于二元結構之外的尷尬屬性。
2翻譯文學身份重審
外國文學與民族文學是一對二元;存在于夾縫之間,翻譯文學歷來是被疏離的文學,無論外國文學史還是民族文學史均未將其納入研究視域。1989年謝天振教授為其正名,發(fā)表了《為“棄兒”找歸屬———翻譯在文學史中的地位》一文,開創(chuàng)性地把翻譯文學歸入民族文學大家庭中。自此,翻譯文學的研究打破僵局,相關的翻譯文學史專著也開始大量涌現。在該文中,他把翻譯文學比作無家可歸、得不到認可的“棄兒”。無獨有偶,白先勇在長篇小說《孽子》的致辭中寫道:“寫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猶自彷徨街頭,無所依歸的孩子們”。《孽子》主要描繪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臺北新公園中被稱為“青春鳥”的同志群體,講述他們在社會邊緣的掙扎。翻譯文學既不同于外國文學,也有別于民族文學,與介于男性和女性這對二元之間的“非常態(tài)”群體在身份認同上淪入相同的窘境。謝教授先鋒式地將翻譯文學納入民族文學,確實為“棄兒”找到一個落腳之地。但進一步對比他給翻譯文學這個“棄兒”找的歸屬和白先勇想要給“青春鳥”找的歸屬,就會發(fā)現其中存在著本質的區(qū)別。謝教授為翻譯文學這個棄兒尋找的歸屬并非真正的“歸屬”,因為“歸屬”給人的是“安全”、“家庭”以及“和睦”等具有愛的成分的聯想。在外國文學與民族文學這對二元中的其中一元———民族文學———內,還有一對勢力不均的二元,即翻譯文學與民族原創(chuàng)文學。民族原創(chuàng)文學是民族文學的一種常態(tài),相對而言,翻譯文學就是一種非常態(tài),為了給非常態(tài)的翻譯文學找一個合適的歸屬,翻譯文學就被強行地納入民族文學之中,納入的方式就是譯者的國籍。翻譯文學的聲音從此與民族原創(chuàng)文學的聲音融為一體,聽起來和諧磅礴,但這實際上是一種暴力同化,而且中國文學中早就有這種迫害性書寫。明末清初文學家李漁的短篇小說集《無聲戲》里有一則故事叫《男孟母教合三遷》。故事的主人公是兩個分別名為許季常和尤瑞郎的男子。徐偶識比自己年幼的尤,兩人相見生情,后共同生活。為白頭偕老,氣質略偏女性的尤在成年后自宮。徐后來死于冤案,尤竟仿效孟母,為撫養(yǎng)許之幼子,三度搬遷,后孩子高中,為其立節(jié)婦牌坊,贏得“男孟母”的美名。王德威在《被壓抑的現代性》中評述過此文,而且還列舉了幾個斷袖小說,他發(fā)現這些小說雖以龍陽之愛為故事脈絡,但都與才子佳人、男女之愛的故事情節(jié)雷同,里面的男同性戀形象均按傳統(tǒng)女子的典型標準塑造。這些愛情故事理想唯美,因為它們本就是按傳統(tǒng)異性婚姻觀規(guī)范構建的愛情。但撕去表面和諧,我們就會發(fā)現這其實是對自我身份最殘暴的自戕直。將翻譯文學納入民族文學之中亦是身份自戕。前文提及,從酷兒視角看,人的性別由三方面組成: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和性欲。翻譯文學同樣具有這三種屬性。翻譯文學的社會屬性就是其國籍;自然屬性就是其內在的有別于外國文學和民族原創(chuàng)文學的屬性;而它的性欲就是其自己所渴望的以某種身份被接受的欲望。筆者贊同謝教授提出的對翻譯文學社會性別的判斷依據,即依從譯者國籍來確定翻譯文學的國籍。至于翻譯文學的自然屬性,他其實已經在《譯介學導論》中名為《翻譯文學的性質和歸屬》這一章里詳細論述過,其中有關翻譯文學的性質論述正是其有別于外國文學和民族原創(chuàng)文學的獨有自然屬性。而翻譯文學的欲望———其自己所渴望的以某種身份被接受的欲望———存在于它的中間性這一屬性。翻譯文學游離于這二者之中,因此,它理應以這種中間性的身份被接受。其實早有學者對其中間性的屬性做過研究。比如,吳南松《“第三類語言”面面觀》中探尋過介于源語與目標語之間的翻譯文學的語言特性。此外,張南峰認為翻譯文學的身份具有“模糊性、雙重性甚至游移性”。把這種中間屬性視為翻譯文學的欲望,正是旨在彰顯其本身的貌態(tài)。按照譯者的國籍來判定翻譯文學的身份只是給了它一個社會屬性身份,而自然屬性的身份和內在的欲望卻被其社會屬性的身份徹底掩蓋,讓其處于失語狀態(tài)。謝教授開拓性地賦予它一個社會屬性的身份,卻沒有考慮其自然屬性的身份,且忽略了它本真的欲望。而白先勇為“青春鳥”這一群體所尋索的歸屬正是自然和本真的合法歸屬,同時這亦是一種人文情懷。鑒于此,翻譯文學應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而不僅僅是民族文學的一部分,以獨有身份,與外國文學和民族原創(chuàng)文學并置共存;而其自然屬性和內在欲望也只有當它同外國文學、民族原創(chuàng)文學并置時才特別明顯,才能更具信服力地暴露二元結構的荒謬,進一步彰顯出文學形式多樣化的無限潛能。
3翻譯文學獨立順應潮流
一、體育精神的大眾化撒播與快餐
文化的淺表性癥候網絡媒介雖然促進了體育精神的大眾化撒播,卻是以文化上的淺表感為代價的。大眾文化為體育網絡文學的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動因,在使體育文學走向大眾的同時,也將大眾趣味注入其中。大眾趣味代表了一種大多數人的文化取向,要滿足普羅大眾的文化需求,就意味著對深度模式以及宏大敘事的拒絕,或者說,體育網絡文學作品所表現出的審美趣味必須要與大眾趣味相對等,才能在受眾數量上贏得絕對的優(yōu)勢。這也是體育消費熱潮在文學領域激流涌動的表征。在消費意識形態(tài)的統(tǒng)攝下,大眾需求成為消費主義的理性根據。對于數量眾多的體育迷來說,他們需要的正是恣意宣泄的競技快感和激情碰撞。體育網絡文學也由此繁榮發(fā)展起來。在競技類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作品中,激情化的敘事筆法以及充滿玄幻色彩的超現實情節(jié)俯拾即是。競技類作品寫出激情和熱枕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通篇充斥的只是些冗余而毫無大腦的熱情,就難怪有網友用“狗血”來調侃一番了;如果人類通過體育運動超越自我的愿望只能依靠具有濃厚神秘色彩的超現實力量來實現,那么競技類網絡原創(chuàng)小說也就只是體育迷們聊以慰藉的精神迷藥,體育夢想的實現開始于網絡也將止步于網絡。事實上,除了內容上帶來的淺表感,競技類網絡文學作品在形式上也呈現出無處不在的快餐文化癥候。絕大多數的競技類作品都以長篇連載形式出現,百萬字以上的作品俯拾即是。這實際上是由大眾文化的商業(yè)生產邏輯決定的。在點擊率決定成敗的網絡空間,短暫的停歇就會使作品被淹沒在底層,也就是說文本長度是與寫作收益成正比的。一場比賽的內容用好幾個章節(jié)的篇幅作事無巨細的描述,在競技類網絡原創(chuàng)作品中早已司空見慣。這種無限延宕作品長度的方法,破壞了文本最初較為合理的結構安排。在漫長的更新大戰(zhàn)中,作品常常會脫離原初的創(chuàng)作軌跡,作漫無目的的“長跑”,甚至以流產告終。而網友們速食式的瀏覽,也確實無法承載過于復雜的故事結構。兩者恰好相得益彰,共同分享著這份大眾文化時代的精神快餐。博客體育文學則是這一快餐文化淺表性癥候的另外一種呈現方式。博客是一種更為隨意的書寫方式,拋卻了完整的情節(jié)結構和清晰的故事脈絡,肆虐的情感碎片充斥著體育博客的各個角落?!盁熁妹谩痹诓┪摹队⒏裉m,脫了洗了睡了吧》中寫到,“全場比賽15次射門僅5次打在球門框以內,我很好奇,英格蘭男人們酷愛打飛機嗎?”“牛牛胡謅”在博文《國奧踢的是寂寞冠軍賽程是光屁股》中寫到,“國足的球員踢的真就不是球,是寂寞;讓人懷疑他們賺的不是人民幣,是人冥幣!”諸如此類的惡俗語言、粗鄙比喻,在博客體壇不勝枚舉。在這里,通過日記體式的日常化敘事方式呈現出來的,是關于體育運動的雞零狗碎的言語碎片,而對于體育精神的深度剖析卻被庸?;瘮⑹滤诒?。從競技類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作品的激情化敘事,到充斥體育博客的肆虐的情感碎片,體育網絡文學以拒絕深度的快餐文化姿態(tài)崛起于網絡空間,它所呈現出來的文化特征與體育精神的大眾化撒播形式,標示著體育網絡文學在大眾文化語境下的某種生存境遇。
二、體育網絡文學活動的“自由生存”與多元喧嘩
體育網絡文學的自由本性在文學活動主體方面呈現出多元共存、本色喧嘩和情感共鳴的文化形態(tài)。這既是由體育運動的自由本性決定的,也是由崇尚多元共存、間歇性互動的網絡空間、媒介邏輯和后現代文化特質在體育網絡文學活動中的主體性決定的。傳統(tǒng)體育文學建立在一元中心主義基礎上的主體性觀念由此瓦解,體育運動“自由生存”的文化訴求通過體育文學活動主體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第一,與傳統(tǒng)體育文學建立在一元中心主義基礎上的主體性觀念不同,體育網絡文學的活動主體呈現出一種多元化、平民化的文化態(tài)勢。在紙本體育文學時代,寫作者大多是專業(yè)作家或是新聞傳播等文化事業(yè)單位的工作人員,他們以一種“社會代言人”的職業(yè)姿態(tài)承擔起“文以載道”的歷史使命,在意識形態(tài)與政治權力的層面從事體育文學創(chuàng)作。這種建立在“他律”基礎上的創(chuàng)作形態(tài),雖然使創(chuàng)作主體的支配性和絕對性作用得到了強化,卻漠視了人與人之間和諧共在的生存體驗。體育網絡文學的出現則為傳統(tǒng)意義上支配性的創(chuàng)作主體舉行了“脫冕”儀式,使其與眾多草根處于話語平權的位置。競技類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的創(chuàng)作者通常被冠以“網絡”之名,網絡技術惠及大眾的不均衡性為這一群體劃定了界線,他們是具備一定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青年一代,集中在20到35歲左右的年齡段。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來自社會的各行各業(yè)而非專業(yè)作家,如《我們是冠軍》的作者“林海聽濤”,當年是中國科技大學的一名大四學生,而《飛翔籃球夢》的作者“八戒”也是一名建筑專業(yè)的在校學生。出于對體育運動的熱愛,他們才匯聚到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中書寫自己的體育夢想。青年是體育運動的主要參與者,這一群體對體育文學創(chuàng)作的積極介入體現了體育文學話語權正在向民間流溢,雖然他們只能被稱為“”而不是“作家”,但卻在很大程度上充實了體育文學創(chuàng)作隊伍,使其向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博客體育文學更是如此。從體育明星博客,到體育評論員博客,再到草根體育博客,體育博客的迅速壯大不斷豐富著博客體育文學的創(chuàng)作隊伍,使其變成了一個眾聲喧嘩的網絡共同體。在“個人網絡出版時代”,每一個體育迷都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專欄空間,三言兩語抑或長篇大論均可,文學性的泛化抹平了創(chuàng)作的門檻兒,只要博主用文字表達自己對體育運動的某些思考與感悟,并具有一定的審美性、情感性和趣味性,就可以躋身博客體育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行列。雖然來自傳統(tǒng)大眾傳媒的體育明星和體育文化名人在體育博客圈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輿論領袖角色,但必須承認,在博客空間,草根體育迷與黃健翔、李承鵬、劉璇、謝軍、杜麗等名人有著平等的發(fā)言權,有著成為新的輿論熱點的機會。到2010年年底,在170多個點擊率超百萬甚至千萬的“新浪體育博客百萬俱樂部”中,草根體育博客就以超過半數的優(yōu)勢占據了“百萬俱樂部”的半邊天。草根群體已經極大地豐富了體育網絡文學的創(chuàng)作隊伍,體育文學活動主體的多元共存與話語平權在網絡空間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實現。
第二,創(chuàng)作主權的民間流溢不僅實現了創(chuàng)作主體的多元共存,而且使廣大體育迷從整一化的民族想象中抽身出來,進行自我想象的擬構,開始了生命本色的激情表達。與職業(yè)作家“在寫作中生存”不同,網絡的“寫作”帶有非職業(yè)化特點,大多在“生存”的進行時中展開,是體育精神的本色呈現與生活的本真表達。而這首先得益于足球、籃球兩個體育項目所擁有的廣泛的群眾基礎。以足球、籃球為題材的作品在競技類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中占有強勢地位,與其他體育項目相比,它們擁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以及更強大的超越國界、超越種族、超越階級的文化感染力。四年一屆的世界杯是為全世界人民準備的足球盛宴。NBA更是令“地球人”高山仰止的籃球圣殿。選擇競技類題材的年輕們一般也都是這兩個運動項目的擁躉者,雖然沒有體育明星耀眼的光環(huán),但這些草根體育迷對體育運動始終懷有樸素的熱愛。或是為了緬懷未竟的運動歷程,或是為了抒發(fā)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體育夢想,他們走進了競技類網絡文學的虛擬世界,用文字盡情傾訴人類期望通過體育運動表達出來的自由之美、激情之美、本真之美。博客體育文學所追求的也正是這種體育意志的真我表達。體育迷在各自的博客空間里,自由書寫對于體育運動的理解和感受,不必焦慮于文筆的好壞,不必擔心立論是否穩(wěn)妥,只要懷有真摯的體育情結,就會得到同好們積極的回應。活躍于網絡空間的體育文學活動主體,經由體育運動呈現了人性的本色之美,而這種生命的本色呈現也是在生活的進行時中展開的,是對生活的本真表達。如在競技類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中,校園與都市始終是難以回避的題裁。很多校園題材的網絡本身就是學生,他們雖然年齡比較低,閱歷也較淺,但卻是在生存的進行時中寫作,作品充滿了純情味道。正如網絡“林海聽濤”說的那樣,“我寫《我踢球你在意嗎》的時候,創(chuàng)作的沖動和動機其實就是希望用文字來緬懷我的高中歲月,那些瘋狂追逐足球的日子。這就是我的‘道’,描寫青春,歌頌永不放棄的精神?!边@種與生命本色同步協(xié)奏的寫作方式,很容易引起同齡讀者的共鳴。都市題材的介入也是們生活世界的同步呈現,現代體育正是在都市文明的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都市將人類原生態(tài)的身體話語轉化為文明社會中的競技話語,對于大多數生于斯長于斯的年輕來說,體育與五彩斑斕的都市生活已經融為一體,寫體育網絡小說也就是都市生活場景的現場直播。博客體育文學更是體育迷日常生活與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體育事件的雙重呈現。與傳統(tǒng)體育媒體注重客觀真實的體育新聞不同,以日記體出現的博客體育文學更多地體現為個人觀點、個人感受的表達,強調活動主體內心真實的呈現?!度A麗麗的那場仨對蛋》就2010年廣州亞運會上中國國奧隊憑借裁判給馬來西亞隊的三張紅牌,以三次定位球、三個進球、3∶0的結果戰(zhàn)勝對手這一事件進行了品評,表達了博主“沒有重名”的尷尬與無奈。
《男籃狗屎運(組圖)》將國際籃聯表示推遲公布中巴男籃群毆事件最終處罰結果一事比喻為中國男籃的狗屎運,并以一組衣衫單薄的帥哥美女照片預祝中國男籃奪得2010年亞運會男籃冠軍。整篇博文充滿了調侃、鄙夷之意。可見,在雞零狗碎的日?;瘮⑹屡c激情澎湃的大型體育賽事的文字對話中,在庸常與激情的碰撞中,博客體育文學展現了人性的巨大張力。沒有了宏大敘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擔當,體育網絡文學活動主體開始了自我想象的擬構,他們寫純真的體育夢想,寫真實的生活世界,寫原味的生活體驗,呈現出一種與傳統(tǒng)體育文學活動主體不同的本色之美。第三,多元化的體育網絡文學活動主體,在體育精神的本色呈現與生活的本真表達過程中,實現了競技情感上的共性共鳴。這一文化效應的呈現首先是建立在網絡文學活動主體基礎上的,文學活動主體在網絡空間處于一種無時不在的交往對話關系之中,創(chuàng)作者與接受者間時常發(fā)生角色轉換,這就使傳統(tǒng)文學活動主體的主客分立變成了主客間的本真共在。換言之,當寫作變成了一方向另一方的心靈傾訴與感覺對話時,文學活動主體間的共性共鳴也就成了必然?;钴S在網絡空間的廣大體育迷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通過文字實現了競技情感的交融。與傳統(tǒng)體育文學活動主體間呈現出的那種經典的心理距離不同,體育迷在網絡空間尋找的是一種體育情感的相似性體驗。競技類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的關注者大多熱衷于某項體育運動,并通過閱讀或寫作參與到體育網絡文學活動中來,經由原創(chuàng)文學網站發(fā)生點對點的對話關系,表達自己的感受并為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出謀劃策,雙方在某種程度上達成競技情感上的共識。于是,在競技類網絡作品的書評區(qū)中,我們看到了體育迷們穿著各式各樣光怪陸離的“馬甲”,以或長或短的篇幅表達著自己對于作品或文章的理解和建議。網友“白衣狄飛驚”在競技類網絡原創(chuàng)小說《冠軍傳奇》書評區(qū)發(fā)表主題為“轉會建議”的文章,談了自己對于作品中球員轉會情節(jié)的看法,并建議作者結合當時國際球壇轉會市場的情況嘗試在作品中改變現實的軌跡。這種由共同參與文本構造帶來的情感愉悅,在傳統(tǒng)體育文學的創(chuàng)作中是無從獲得的。正是網絡的交互性特征徹底改變了文學作品在傳統(tǒng)文學活動中的傳播路徑,單向度的文本呈現變成了交互式的意義流動,體育迷們通過文字在網絡空間發(fā)出心底的聲音,使得以往只有專業(yè)人士才擁有的體育文學批評話語權得以在網絡流溢。在博客體壇,網友們可以就博主的關于某場比賽的評論文章發(fā)表意見,博主也可以對某位網友提出的意見進行回復,雙方在這種你來我往的討論過程中共同構筑著博客體育文學特有的文本樣式。尤其是在周期性舉辦的國內外大型體育賽事期間,如世界杯足球賽、奧運會、網球大滿貫賽事、NBA常規(guī)賽等,體育博客的創(chuàng)作大多會掀起高潮。體育迷們匯聚在這塊體育思想的競技場上,進行頭腦風暴式的思想碰撞,并在關于體育賽事的交互式思想對話過程中,達成競技情感上的共鳴。與體育網絡原創(chuàng)小說相比,這是一種交互性特征更為鮮明的體育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形態(tài),間性主體的互動敘事為體育網絡文學活動主體的共性共鳴作出了更好的詮釋。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