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自主閱讀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章主要根據高中英語課程教學的現狀來探討高中英語自主教育閱讀教學的工作,因此文章在本節(jié)首先對自主教育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顯著聯系做探究,以為學生探究工作提供相關的前提與切入點,進而保障文章整體探究的有效性。自主教育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自主化的教學指導來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和學習能力,進而強化學生學習水平的一種有效教育方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指導來強化學生對于英語基礎知識的綜合應用,進而以自身的所學進行英語材料的有效閱讀與分析,保障信息的獲取與篩選。而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于知識的自主應用,以及學生在課后的自主化閱讀探究與訓練都是英語閱讀教學效果提升的重要保障,所以自主教育就對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有著顯著的影響。在整個高中英語閱讀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應用各種基本的教學方法,抓住學生學習的實際特點,突破傳統的英語機械化教學,最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自主應用英語知識的能力,以指導學生利用英語知識有效的開展好英語閱讀。
2.高中英語自主教育閱讀教學策略的相關探究
根據文章之前的分析,自主教育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開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自主教育對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有著顯著的推動作用,因此文章在本節(jié)對高中英語自主教育閱讀教學的策略進行探究,以促進整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
2.1在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配套尋找相關閱讀材料,指導學生嘗試進行自主閱讀。
現階段高中英語機械化的講授并不能為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幫助,英語知識的綜合應用以及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往往需要借助學生自主化的探究。因此在高中英語自主教育開展的過程中,英語教師要結合現階段的課程教學內容,為學生尋找相關配套的閱讀材料,并讓學生借助課堂中所學的基本單詞與語法結合工具書的幫助嘗試開展英語自主閱讀。在教師資料的指導下,學生的英語閱讀有了明確的方向。而在英語基礎知識以及工具書的幫助下,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探究也有了更加深入的進步。進而在這種嘗試性的自主閱讀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教師閱讀材料的指導能夠有效的將課程學習的基礎知識應用到閱讀中來,既強化了課程教學的基本效果,又為自身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幫助。
2.2指導學生進行小組探究,發(fā)揮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
高中階段的學生經過長時間學習的積累與鍛煉,其對于英語的學習有了一定的方法,同時對于英語知識的應用與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在自主教育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團體的力量,來指導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的自主化學習。在課堂組織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英語實際的學習情況來為學生分成各個英語小組,同時結合之前課程教學時的同步閱讀材料,讓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情況進行探究。整個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組織者以及答疑者的工作,既保障學生能夠得到合理的指導,又不過度的干涉學生的自主探究。在這種教學模式開展下,學生能夠根據自己之前閱讀中出現的問題來在小組內進行有效的探究,整個課程探究的效率得到提升。同時學生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下開展英語閱讀課程的探究,其對于知識的基本應用以及閱讀內容的學習能力都有了快速的發(fā)展,進而整個教學活動為英語課程教學效果的拓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學生獲得學習能力與英語閱讀能力雙方面的強化和提升。
2.3定期開展英語閱讀交流課,為學生提供自主交流的平臺。
英語閱讀自主化教學效果的提升與維系還需要教師定期的開展一些鞏固的工作來進行保障,而這一過程中教師同樣要注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保障學生能夠對英語閱讀進行有效的探究。因此在這種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可以定期的開展一些英語閱讀交流課,以學生英語閱讀收獲描述、學生英語閱讀問題探究以及課程總結三個環(huán)節(jié)來對英語閱讀的自主學習進行交流和探討。英語閱讀收獲的描述可以使得學生再次借助英語的表述來鞏固閱讀的效果;英語問題的探究可以綜合性的解決學生近期的學習問題,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能力;英語課程總結又可以使得班級的學生能夠互相借鑒他人有效的方法,進而為學生英語閱讀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加充足的動力。
3.結束語
一、靈活運用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要想讓他們靜下心來進行自主閱讀活動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樹立自主閱讀意識,配合教師教學,激發(fā)他們自主閱讀的興趣。只有在興趣、意識以及教師幫助的共同作用下,學生才能夠有效地進行自主閱讀活動,并促進自主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比如,在講解《孔子游春》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與文章相關的情境,帶領學生走進孔子眼中的春的世界中:“春天,到處都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桃花紅了、柳葉綠了、小草發(fā)出嫩芽,春風吹過河水蕩漾起層層波紋,燕子在水面上掠過,告訴大家春天來了。溫暖的陽光灑在大地上,預示著又一年郊外河邊游玩的時間到了!兩千多年前的一天,教育家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們來到泗水河邊,暢談、高歌,享受著自然、人生的美好。孔子在這樣美好的春色中,向他的弟子們講學問、講自然、講人生。同學們,我們也湊湊熱鬧,來聽一聽孔子所講的關于學問、自然、人生的道理吧?!边@樣,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進行自主閱讀活動,去領會孔子講授的道理。
二、制訂合適自主閱讀目標,督促學生自主閱讀
小學生的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強,需要教師時時地進行監(jiān)督與指導。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制訂合適的自主閱讀目標,并設立獎勵制度,以督促與獎勵雙重手段促進學生自主閱讀活動的進行。
比如,在教師指導學生自主閱讀名著《魯濱孫漂流記》時,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制訂合理的閱讀目標。例如,每天閱讀一個小節(jié)或者閱讀3頁,將閱讀心得寫下來,與同學們討論、分享。
三、提出趣味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必定會產生一些問題,教師要注意解決學生的問題,以防學生產生思想誤差。同時,教師還要注意提出一些趣味性、適宜性、啟發(fā)性的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閱讀,并在閱讀中不斷思考、分析,拓展思維空間,提高自主閱讀的效率。
比如,在閱讀《最大的麥穗》節(jié)選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以下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問題情境法:請同學們想象一下,你們正走進一片麥田尋找最大的麥穗,你們只能一直向前走,不能回頭。你們能找到最大的麥穗嗎?學生暢所欲言,教師趁機提醒學生,古代蘇格拉底也問過他的學生同樣的問題,你們想知道這些學生是怎樣回答的嗎,請你們打開書,自行閱讀,并找出答案,將你的感悟告訴大家。學生邊閱讀邊思考,有效進行自主閱讀活動,促進了自身自主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四、開展自主閱讀活動,保持學生自主閱讀動機
單純地閱讀并不能長久地保持學生的自主閱讀動機。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打破單一閱讀模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自主閱讀活動,豐富學生的閱讀生活,使學生保持閱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將自主閱讀延伸到課外、生活實踐中,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部分,閱讀水平的高低亦是衡量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本文著力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自主討論方法的分析,由此提出了正確處理師生關系和選擇閱讀文本、精心運用討論工具和技巧、以及靈活遵守討論規(guī)則五種提高自主討論教學的方式,希望可以給相關人員一定的啟發(fā)。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自主討論
現代課堂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以獲取知識,但在某些學校,卻依舊處在一個陳舊的語文學習模式中,在這種模式中,學生就像一個盛放教師所教授的知識的容器,其自主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發(fā)揮。而討論時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fā)他們討論的積極性,在主動探索和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完善與發(fā)展。
1.師生關系需要正確處理
在閱讀教學的自主討論中,教師扮演者引導者和提供有效的話題的提供者的角色,而學生則充當著這一學習過程中的主體。首先,教師要選擇一些合適的、有效的話題供學生自主討論,其次,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觀點,但眾多學生的觀點難免會有一些沖突,此時,教師需要進行及時的提醒和合理的化解,并將它們往正確的教學中引導,以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在合適的契機下,教師也可以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交流各自的觀點,并對學生的思考方式做一些適當的引導,以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2.閱讀文本需要科學選擇
閱讀文本是一堂閱讀教學自主討論課的基礎,是學生開展討論的立足點。因此,在一堂閱讀討論課正式開始之前,教師需要對閱讀文本做慎而又慎的選擇,以保證閱讀文本的質量,在選擇閱讀文本時,需要從文本內容是否適合當前年齡階段小學生閱讀、文本難度是否適合當前年級的小學生、文本信息是否可以引發(fā)討論、文本信息是否能顧引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文本主題是否深刻、文本的文學素養(yǎng)如何等方面考慮。閱讀教學的自主討論課不是單純的為了討論而討論,它更加注重學生在這種討論活動中提高的學習能力。因此,閱讀文本必須具備涵義深刻、文學素養(yǎng)較高、語文技巧明顯等要求。但對于文本的選擇范圍,我們并不做太高要求,這些文本可以來自于報刊、書籍、網絡等渠道。
3.討論工具與技巧需要靈活使用
在進行自主討論時巧妙的運用一些輔助工具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完成閱讀教學任務。輔助工具有閱讀反應日志、快速筆記和自讀提示單三種。閱讀反映日志記錄了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感受、思路和想法以及產生的一些問題,通過這一方式,進行自主討論的效率可以被有效提高??焖俟P記是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將一些閱讀疑問以文字材料的方式進行記錄,如此在討論時,便能對學習中的疑問和重點內容作更加集中的關注。自讀提示單由教師提供,是輔助學生進行閱讀的指導材料,在自讀提示單中,教師會對文本中的一些難點和重點進行標注,讓學生在注意到這一問題的同時對文本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通過這三種輔助工具的運用,學生可以將閱讀體驗和感受進行實時的記錄,可以更好的理解文本并融入發(fā)問討論之中,由此,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得以提高。
通過對討論技巧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令討論的質量更上一層。而提問、傾聽、和回應是討論技巧的核心與基礎所在。在開展閱讀教學自主討論的過程中,先導條件就是提問環(huán)節(jié),提問對于整個討論過程的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一個質量高的提問勢必會引起一個課堂氣氛活躍而高質量的討論課。問題一般由教師提出,因此,教師需要選擇合理的問題以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思考,但是,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也會提出一些問題,此時,教師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傾聽對于自主討論也很重要,一般來說,小學生可能會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別的小學生的想法,因此,教師不但要注重在討論過程中傾聽學生的發(fā)言,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如此,學生們才能在傾聽中發(fā)現自己和他人的問題,才能對文本有一個更加立體的認識。最后是回應部分,試想一堂自主討論課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回應,該是多么失敗的一種“討論”。因此,學生不僅要會傾聽,還要有回應,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要求了學生在傾聽時要保證高度的精神集中,而高度的精神集中下,學生的思考必然會更加深刻,回應環(huán)節(jié)也會更加活躍。
4.討論規(guī)則需要精心制定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因此在進行課堂討論時,很容易在興趣被引起之后,將有目的的討論課變成隨心所欲的發(fā)言,而在出現學生觀點不統一的情況下則更是容易由于觀點的爭執(zhí)不下而導致課堂的混亂,由此討論必然會偏離預定軌道。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自主討論課程時,課堂需要有一定的規(guī)則和紀律,對于發(fā)言順序、發(fā)言多時間、分配原則、禮儀規(guī)范和內容要求等都要有一定的規(guī)定,當然,教師在制定規(guī)則時,還是要根據閱讀文本內容、教學目標以及班級學生狀態(tài)做合理的安排,一次約束討論成員的行為,保證討論活動可以正常有序的完成。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做全程規(guī)則和紀律的關注者和約束者。一個合理的討論規(guī)則勢必能使一堂閱讀討論課開展的更加順利,能使教學目標更有效的完成。
5.結語
自主討論式閱讀教學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但這一教學方式的開展依舊離不開教師的辛勤準備和課堂引導。因此,雖然不同于傳統教育,但教師的作用依舊很重要。通過這種自主討論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和意識都可以得到較為有效的培養(yǎng),自主討論式教學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曾楣媚.淺談小學語文自主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初探[J].中國文房四寶,2014,21(09):89-90
[2]陳莉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討論研究[J].都市家教,2013,12(07):31-32
【關鍵詞】畢業(yè)論文 本科生科研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2-0024-02
教育部教高〔2005〕1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大學生了解多種學術觀點并開展討論、追蹤本學科領域最新進展,提高自主學習和獨立研究的能力。要讓大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科學研究項目或自主確定選題開展研究等多種形式,進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我們對本科生參與教師科研進行了探索,旨在培養(yǎng)本科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本科生畢業(yè)論文質量。
一 目前高校本科生畢業(yè)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隨著高等院校的擴招和就業(yè)壓力的增大,工科院校本科生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設計的質量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有:
1.畢業(yè)設計、畢業(yè)論文準備時間短,精力投入不足,無法保證質量
多數高校的本科生畢業(yè)設計環(huán)節(jié)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進行,學生需要完成畢業(yè)實習、選題、資料檢索、調研、相關計算機軟件的學習與應用、方案確定與設計、實驗研究,論文撰寫、論文答辯等;而整個過程只有4個月的時間。加之目前就業(yè)壓力增大,這期間大部分本科生面臨著找工作的現實問題。有的學生準備研究生復試,有些學生要準備公務員考試,成績不合格的學生還要參加畢業(yè)前的補考。因此,造成了畢業(yè)生投入到畢業(yè)論文中的時間不足,難以保證畢業(yè)論文的質量。
2.缺乏實踐創(chuàng)新,科研素質低
通常本科生是在最后一學期開始時才接觸研究課題。之前本科生不了解科研過程更談不上進行科研訓練,而且動手能力也較差。加上準備時間短,造成工作效率低。
3.文獻搜集、整理能力差
畢業(yè)結業(yè)開始時學院一般先給學生布置課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指導教師及課題。由于畢業(yè)結題指導時間短,指導教師通常會為學生提供經典參考文獻并指導其閱讀,然后提供一些關鍵詞由學生自己查文獻閱讀,以促進畢業(yè)設計研究工作的開展。搜集高質量的參考文獻對論文寫作非常重要。但由于學生查閱文獻的能力有強有弱,英文水平參差不齊,無法順利、快速地閱讀文獻,特別是對題目的理解還可能有偏差,結果查找并閱讀的文獻篇數少,質量也不高。上述原因造成了學生對課題把握不到位,直接影響了課題的順利進行。
4.實驗過程中缺乏主動進取精神
由于學生在課題開始時才進入實驗室,因此大部分學生動手能力較差。在實驗室操作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僅有少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和導師探討問題,大部分學生只能被動地跟隨指導教師的節(jié)奏。
二 本科生科研的途徑
針對目前本科畢業(yè)論文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我們課題組在如何提高本科生畢業(yè)論文質量方面進行了探討,并嘗試把學有余力的本科生引入到教師科研中進行了探索。
1.本科生科研的方式
從學生進入大學階段學習開始,就應通過專業(yè)介紹等講座,了解所學專業(yè)的國內外現狀,了解本專業(yè)的發(fā)展與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對畢業(yè)后從事的工作有所了解。最好大一就能到單位進行參觀實習,這樣學生對以后所從事的事業(yè)有清晰、完整的認識。
在開始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著手培養(yǎng)本科生的科研素質和實踐能力。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因此需針對各年級制定分層次、階段性培養(yǎng)方案。通過安排不同的科研任務來實現科研能力、科研素質的逐步提升。
應給本科生配備指導教師,由指導教師給學生制訂培養(yǎng)方案。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參加科研素質訓練。比如大學一年級學生的主要任務是:了解導師的科研方向與科研情況。大學二年級學生的任務是熟悉并掌握課題所需的基本實驗技能,并根據個人特長與教師的研究方向確定自己的實驗方向,掌握文獻檢索的基本技能,閱讀4~5篇與教師課題相關的中文論文,一年內至少閱讀并翻譯2篇相關英文文獻。大學三年級的主要任務:協助大學四年級的同學和教師完成自己所在實驗方向的實驗內容,每學期至少閱讀3篇與教師課題相關的論文,一年內至少閱讀2篇英文文獻;四年級同學的主要任務:針對自己的研究課題至少閱讀相關文獻30篇,其中英文文獻10篇以上。并在此基礎上,寫出自己課題的研究背景、存在的問題、找到通常的研究方法,制訂研究方案。并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思考,進行試驗研究,分析數據,撰寫實驗論文。
2.本科生參與科研過程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強化外語和計算機學習。本科生從事科研,較高的外語閱讀能力和熟練的計算機使用能力是必需的。否則會直接影響科研能力的開展。所以本科生在大一時期要強化計算機應用及英語閱讀能力,為以后查閱文獻打好基礎。
第二,增開選修課,提高文獻檢索與寫作能力。盡早學習文選檢索課程,學會利用各種資源,提高文獻搜集及整理能力。
三 本科生科研的意義
1.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互促進,激發(fā)學生自主性學習熱情
本科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能較早地把理論知識與科研實踐相聯系,從而體驗到專業(yè)知識的實用性,激發(fā)其學習專業(yè)理論知識的興趣。在科研過程中,通過實踐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學科間知識的聯結與整合,拓寬視野,夯實了理論基礎,加快了知識更新。隨著科研的不斷深入,學生能夠及時發(fā)現自身知識的不足,從而激發(fā)自主性吸收新知識的主動性。同時,由于課題需要,學生閱讀了大量的英文文獻與資料,從而也逐步提高了學生的外語水平。
[關鍵詞] 英美文學教學;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評價模式
隨著大眾化高等教育時代的到來和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大,地方本科院校實力不斷壯大,逐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主力軍之一。然而由于建校時間短、文化沉淀少,這些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存在培養(yǎng)目標定位不準,培養(yǎng)模式封閉化、單一、趨同化等突出問題。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要求高校側重培養(yǎng)具備較強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多元復合型的人才。
英美文學是英語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主要專業(yè)知識課程,正瀕臨邊緣化窘境。不僅如此,久遠、零散的文學作品因其實用性、及時性差,對當今面臨就業(yè)壓力的大學生缺乏親和力和吸引力。在培養(yǎng)復合型、應用型外語人才為目標的大背景下,英美文學歷史跨度大,文學作品眾多與文學課的課時大幅削減的矛盾非常突出,這在大部頭的小說教學上尤其明顯。有些經典作品,尤其是英國文學重頭戲的詩歌,因其比較高的難度和深度,曲高和寡。在教學過程中評價的主要目標依然指向為完成教學任務服務,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沒有得到真正改變,評價主體多元化未能得到普遍落實。同時,教師往往關注知識評價,而忽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個性品質以及學習方式、學習習慣的評價。這是因為一方面受考試評價制度的影響,另一方面是老師沒有真正從關注知識為本的教學觀向關注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育人觀轉變。
科學的評價對學生具有激勵表揚、解惑釋疑、點撥導向等功能,使課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使評價真正為了促進被評價者的發(fā)展。在英美文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改革現存的評估方法,將終結性評估改為過程性評估+終結性評估,力求使評估方法多樣化。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吸引到了英國文學教學過程中來,調動他們課程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潛勢和協作精神,使學生最終成為英國文學教學的主體。一卷定最終學科成績的期末考試急需平時成績來充實,并且也能使之促進教學。
1.seminar的開展
每一個學生在每一門專業(yè)課上都應該有至少做一次seminar的機會。所選課題可以是已學內容上的任何興趣點。英文詩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過多地去解詞析句,因此學生們對詩歌的學習與理解往往局限在對表面的理解,也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英文詩歌的興趣。讓學生自主體味到欣賞詩歌的樂趣,感悟收獲的快樂,是英詩課堂教學成功的主旨,也是真正有助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獎賞性閱讀能力的關鍵。在seminar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欣賞詩歌、感悟人生的能力的確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為了有效地開展詩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同一個主題的詩歌整合在一起學習,深化學生的理解與體驗。在seminar過程中,引導學生分別理解詩歌主題,體會詩人不同心境和詩歌意境,讓學生在品讀中體驗、整合中悟情,可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從而培養(yǎng)學生鑒賞性閱讀能力。很好地促進了學生對詩歌中所蘊含的詩人情感的理解,從而使學生體味到閱讀的樂趣、體驗到思考、感悟的收獲和快樂,真正領悟到詩歌的藝術魅力。從學生自讀后的“感受” 入手,談體會,說理解,是詩歌學習的一把鑰匙。在詩歌學習的seminar過程中,學生間彼此交流,相互碰撞,加上老師的巧引點播,可以使課堂較好地體現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與提升,同時也體現讀者與作者間的相互貼近與理解。
seminar過程中評價要共同參應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評價,評價學習材料和學習過程,評價同學的知識掌握和運用,評價自身的長處與不足等等。在學生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則采取延時評價的策略,使學生的思維趨向活躍,然后引導學生互評,在互評中產生智慧的火花和積極的情感。
因此通過seminar學生提高自身鑒賞性閱讀能力,學生首先會占有大量相關資料,并且在獲取、傳輸、處理和運用信息過程中提高了信息素養(yǎng)。其次,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洞察力,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最后,可以提夠學生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機會。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英國文學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精神。
2.單元測驗知識競賽化
在文學課程開設的第一學期,單元測驗還可以采取知識競賽的形式。因為他們學習熱情比較高,集體榮譽感還比較強,而且所學知識還處于儲備階段,所以知識競賽的形式比較適合。在操作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既做出題老師,比賽評委和競賽選手。學生自己出題,那他自己就必須把相關知識銘記在心;其次,自己作裁判,養(yǎng)成了他們自覺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習慣;最后,做競賽選手,知識競賽成了他們所學知識的練兵場,展示自己的舞臺,并且學生在競賽中感受都彼此間的差距,成為下一單元學習的動力。
3.閱讀論文的撰寫
作品閱讀與寫作練習相結合也是不錯的辦法。文學課教學內容以作品的閱讀為主,教師根據自己制定的課程大綱,課前布置學生需要閱讀的文學作品,通過討論分析作品,使學生得到文學體驗。為了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教師不僅給學生布置閱讀作業(yè),而且要求學生寫一定數量的論文,從而提高其筆頭表達能力。在課程大綱中列出了論文內容要求及完成時間,如學生每十周至少要寫三篇:短論文(short essay),長論文(long essay)及研究項目報告(report of research project)。短論文字數1000,長論文2000,項目報告為1000。短論文依據課上討論的作品,就作品某一方面的文學特色進行分析、評論;長論文要求分析課上沒有直接討論的作品,教師要求學生把課上學的文學知識用到實踐中去。如果說短論文及長論文是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能力,那么,研究項目則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要求學習小組內學生共同協商,每人負責項目的不同方面。
評價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不僅要關注共性,更要關注個性;不僅要關注學業(yè)成就,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seminar,知識競賽,閱讀論文寫作等形式,都極具操作性,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文學教學過程中來,調動了他們課程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潛勢和協作精神,使學生最終成為文學教學的主體。同時又體現了過程性評價的特色,為英美文學評估方法多樣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參考文獻:
[1]王曉紅;形成性評價在大學英語自主學習中的構建[J];學理論;2011年21期
[2]張雪梅;大學課程的形成性評價體系探究――以大學英語課程為例[J];長春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關鍵詞 微課;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論文 網專業(yè)寫作職稱論文和畢業(yè) 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 T]
長期以來,面向高考的應試教育使得一些英語教師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情感體驗,閱讀教學缺乏具體的情境,枯燥乏味。教師與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沒有得到重視,相對薄弱。而微課則能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豐富的語言情境,讓學生接受更多的視覺與聽覺上的刺激。微課中可以展示多樣的外國文化背景,更易于呈現教學重難點及疑點,有利于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聯想發(fā)散思維,從而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一、微課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實踐
1.微課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的原則與策略
(1)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合理分析利用教材,或延伸補充課外知識,從而激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明確《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對高中生學習英語的具體要求,例如: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側重學生語感增強基礎上的閱讀策略的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與處理信息能力的形成?,F行的高中英語教材中,幾乎每一單元都是篇幅較長的閱讀文章,僅僅靠文章中的一些插圖和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文章的背景及主旨要義。因此,微課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更具體形象地了解外國的風俗人情、政治文化背景等,明白文章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究文本內涵的欲望。①
(2)教師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處理好重難點與疑點,因材施教,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微課在課堂中的運用。教師要通覽教材,深入分析文章結構,通過課前與學生的充分討論來研究分析讓學生費解的知識障礙,最終確定采取合適的微課類型,或啟發(fā),或講授,或問答,或討論等。對于農村高中的學生而言,英語生詞與句式語法的不解仍是造成英語閱讀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在微課中最好能夠以生動具體方式的呈現知識點,幫助學生梳理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和句式結構,為學生掃清語言障礙,進而提高閱讀效率。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教師要制作或收集不同難度的微課資料,以滿足全體學生的需求。②
(3)教師要善于及時進行微課教學評價,注重學生的反饋交流,以期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調整修改微課教學的計劃和內容。評價方式要靈活多樣,教師可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或者測驗、提問、問卷等不同方式來評價微課在閱讀教學實踐中的效果。教師要善于總結教學經驗,積極與組內其他英語教師共同探討微課與英語閱讀教學的最大融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能力的 提升。
2.微課課例設計及說明
(1)文本介紹與分析
本案例選自人教課標版必修5第二單元的Reading部分Puzzles in geography。本課的話題是“英國”,主要從地理、歷史、政治、文化等多角度講述了聯合王國的形成、發(fā)展,以及它的風土人情和人文景觀。如果通過幾個微視頻展開教學,直觀地向學生介紹有關英國概況的知識,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篇章結構,理解文章內容,從而使學生對英國形成一個比較詳實的認識,拓寬其知識面,深入理解和領悟英國文化習俗。
(2)微課設計及說明
①情境導入微視頻
Step1:Presentation
Play a piece of famous music about Scottish bagpipe and show some pictures of the UK (Big Ben,London Bridge,St Paul’s Cathedral,Westminster Abbey,Buckingham Palace, Royal Observatory in Greenwich,Scottish soldier,Karl Marx) .
Step2 :Talking
Teacher asks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give some explanations and show some related pictures): How many countries does the UK consist of ? Who rules the country: the Prime Minister or the queen? What are the provinces called in England? Which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England?
Then teacher says : The UK is famous for the things mentioned above and many other things. So there are a lot more things for us to learn .
【設計說明】播放圖文并茂的視頻可以激發(fā)學生了解英國的興趣,增加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有利于拓展視野和英語課外知識的積累,也可了解學生課前掌握的程度。微視頻為學生傳遞了更多的信息,師生之間的互動增強,學生能較快地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
②整體閱讀理解微視頻
Please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and write down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1: (Para. 1-3) What England includes; about Great Britain; the UK
Part2: (Para. 4-5)The geographic division of England into zone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Part 3:(Para. 6 ) The cultural importance of London
【設計說明】此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對全文有一個總體的把握。通過教師提綱挈領的思路點撥,讓學生學會整體閱讀的方法,抓住全文的重點,加深對全文結構的理解。
③關于英國歷史發(fā)展及英國文化的微視頻:
The UK:consists of four countries: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The four groups of invaders: a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nd________.
The Romans left their________and________.
The Anglo-Saxons left their________and their________.
The Vikings influenced the________and________.
The Normans left________and________.
【設計說明】以列表的方式呈現文章的具體內容,更直觀形象,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細節(jié)。
二、總結與建議
微課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微課資源的適當運用也為英語課堂閱讀教學帶來了別樣的生機,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然而,微課畢竟只是一個講 解碎片化知識點的短暫的活動過程,并不能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單純依靠課堂上微課的應用,很難快速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③因此,教師還需不斷探討學生在課外使用微課的有效性,以及注重教師自身對于微課實踐經驗的積累等。
1.力求微課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的緊密結合,相輔相成。教師應明確微課的使用對學生而言,僅僅是一種激勵機制,而非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可以展示易于操作、畫面精美、動靜結合、有獨特亮點的微課教學課件,但不提倡為搞形式花樣而將微課作為課堂主體的本末倒置的課堂教學,因為這不僅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更違背了英語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
2.探索微課在學生英語課堂外的運用,促進個性化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目前大多數高中班級的學生人數較多,教師對每個學生的關注往往難以面面俱到。很多學生課堂上難以消化的問題也經常擱置一旁,羞于請教老師。因此,學校應積極創(chuàng)設技術條件,讓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學習困惑將課堂上的教學難點,如語法語音、句式結構等微課資源,上傳至網絡資源平臺,供學生不斷復習揣摩。同時,教師還應發(fā)揮引導監(jiān)督的作用,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養(yǎng)成通過微課解決英語學習中疑點難點的好習慣。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論文 網專業(yè)寫作職稱論文和畢業(yè) 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 T]
3.教師要提高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交流經驗,開發(fā)校本微課專題。微課在教學中的運用日益廣泛、頻繁,英語教師應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微課制作方案,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同時,還可與其他教師共同研究開發(fā)適合學生學情的微課專題,例如閱讀技巧微課專題(語法分析、詞匯聯想、篇章結構、尋找主題句、揣測主旨),文本閱讀微課專題(故事類、小說類、新聞類)等等。微課專題系列的開發(fā)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學習規(guī)律,要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自主選擇學習。
參考文獻:
古代文學學科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傳統學科。該課程開設周期為四個學期,學時為288學時,周期與學時數均超過中文專業(yè)其他學科,其重要性顯而易見。然而,近幾年銅仁學院古代文學學科相關論題的畢業(yè)論文撰寫數量卻只占到每屆學生總人數的10%左右,明顯低于語言學科中方言學的50%以上。據調查,由于學生大多來自地方,他們普遍認為對方言學的相關問題比較熟悉,收集、整理資料較為方便,而古代文學學科則不具備上述優(yōu)勢。此外,即便學生以古代文學相關問題作為畢業(yè)論文論題,若沒有教師提供的參考題目,學生自主確立的題目往往不具備研究的可行性。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選題興趣以及選題能力成為培養(yǎng)古代文學畢業(yè)論文寫作能力首要解決的問題。興趣固然跟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性格、積累與學識相關,但畢竟古代文學學習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階段中占了兩年的時間,學習興趣在教師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逐漸培養(yǎng)。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探索性學習的習慣??稍诿繉W習一章節(jié)之前,布置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使學生增進對所學內容的了解;也可以在每學習一章節(jié)之后,留下若干思考題,逐漸養(yǎng)成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學生所思考的問題就有可能成為他們將來畢業(yè)論文的選題,如在講述辛棄疾詞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辛棄疾詞風豪放的原因非常感興趣,在課堂上展開了一些討論,有的學生在課外仍舊繼續(xù)探討這一問題,并有意將畢業(yè)論文的題目確定在此范圍之內。這便是學生主動對問題進行探索并為將來的畢業(yè)論文尋找素材的一個鮮活例子。另外,鼓勵學生將選題的方向與當地的文化資源相結合,對文獻資料進行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實地考察,不但論文撰寫過程會具有趣味性,還可為活躍當地文化建設貢獻微薄之力,如有的學生就以收集當地史志及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明了其變遷發(fā)展為選題,開展了一些可行性的研究。具體選題時,有幾方面值得注意:第一,選題大小要合適,得量力而行。切忌選擇選面太大、問題太深奧、自己把握不準、難以駕馭的論題。例如,有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受某位古代文人人生經歷的觸動,以《青樓名妓促生古代文豪》為論題,想要研究古代文豪產生的動因,并將原因歸之于青樓名妓的推動,顯然過于片面。并且古代文豪何其多,他們的生活經歷也無從全面把握。第二,選題須有一定新意?;蛐骂}新作,或老題新作,盡可能在觀點、材料、研究方法、立論角度之上有所創(chuàng)新。就近幾屆學生的具體情況看來,他們往往在選題之前沒有很好地研究選題資料的綜述,不僅論題創(chuàng)新不夠,且研究意義缺乏。第三,命題用語要準確、精煉,不能含糊、晦澀、啰嗦。有的學生以《論納蘭詞之美》為題,題意就比較含糊了,到底是要談論納蘭詞的情感美、意境美、意象美,還是其他的呢?相應地,命題不清,與之對應的論文主體內容也就不會明確。
二、收集、閱讀與整理材料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擬定好論文題目后,一些學生往往急于撰寫,寫作的時候卻又苦于沒有素材,搜腸刮肚,痛苦萬分。荀子曾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與其自己冥思苦想,還不如盡可能地去圍繞論題收集、閱讀、整理相關前人留下的資料。只有收集、閱讀、整理了相關材料,才能熟悉所寫內容,進而確定論點,擬定寫作思路,并尋找出支撐論點的論據。收集材料時要注意必須圍繞論題進行,范圍不宜擴大或縮小。因為擴大則浪費時間精力,縮小則不能對所論問題進行全面、客觀的把握。例如,有一學生寫作題為《論李賀‘馬詩’中所體現的命運悲情》的論文,收集了李賀的詩集、年譜、傳記以及以李賀“馬詩”為題的論文,但仍不算完整,缺少了與生命、悲劇相關的理論性書籍,以及李賀詩歌中體現的悲情命運的一類論文。收集完材料之后則是閱讀材料。若收集的材料較多,也可以邊收集邊閱讀。閱讀時要記筆記。閱讀詩集時必須標記下與論題相關的詩歌、詩句,并記下自己的理解與體會。閱讀年譜、傳記時,也要對關乎論題的句子、段落進行摘錄、理解與闡發(fā),并錄下頁碼及書的版權,以備后用。閱讀論文時,則須對該論文觀點進行總結,對與論題相關的片段及觀點進行摘錄,所摘錄內容后也得標明文章名、期次及出版單位等。除記筆記外,閱讀時還要時時聯系論題認真思考體會,力求尋找出寫作的思路。閱讀材料完畢要及時整理材料。一方面要梳理出該論題的研究現狀。思考關于這個論題別人研究了些什么,到了什么程度,有沒有道理等問題,在考問別人的同時,也逐漸會形成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要找到研究論題的突破口,在梳理研究現狀的過程中,對于他人沒有涉及的,或涉及不夠深刻甚至錯誤的方面,找出需要進一步研究之處,繼而圍繞具體的問題再反復收集有關作品、作家生平、理論、思想等進行閱讀、整理,力爭使自己的寫作思路逐漸清晰,甚至初步找出一些論證所需要的論據。由上可見,收集、整理、閱讀材料都有章法可依,并不是困難之事。然而,從學生的寫作實踐來看,普遍表現出對材料的收集、整理不夠重視,只是簡單找兩三篇文章,若跟自己論文論題相似,就直接將之轉摘至自己論文之中。此種現象的出現固然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有關,但也與課堂教學中教師忽視對此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相關。如果在兩年的學習時間中,教師適當地教授相關方法,并不時讓學生就某一問題去搜集、整理前人對此問題的資料,在寫作畢業(yè)論文時情況自然會有所改觀。
三、撰寫提綱能力的培養(yǎng)
論文提綱是作者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提綱的撰寫也是畢業(yè)論文寫作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許多學生卻意識不到此點,往往在論文題目擬定之后,就著力于初稿的寫作。初稿完成后交給指導老師,老師卻因文章結構混亂、中心不明而令其擬好提綱之后,重新寫作。例如,一學生論文論題為《論<水滸傳>中李師師的人物形象》,中心內容應是分析李師師的形象特征,而他的初稿卻大篇幅地探討李師師與宋徽宗的關系,探尋李師師借何以吸引宋徽宗,宋徽宗在《水滸傳》中的形象,李師師對“梁山招安”的重要性等問題。因此,在動手寫作之前擬定好提綱是非常必要的。至于撰寫提綱的思路,可以從三個基本問題著手。第一,“是什么”,即論題所談的問題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如前面提到的《論<水滸傳>中李師師的人物形象》一題,首先要弄清楚李師師的人物形象特征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是此論題主要要解決的問題。第二,“怎么樣”,即論題所談表現得怎樣,有何價值與意義?如果對李師師人物形象特征談清楚了,進一步還可以談談小說中這個人物塑造得如何?第三,“為什么”,即尋找論題所論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如論題《論李賀詩歌中的鬼魂世界》的提綱,解決詩中鬼魂世界“是什么”的問題外,還可以尋求為什么“是如此”的原因,也就是為什么在李賀詩中寫作了這樣一個“鬼魂世界”?如此深入研究下去,論題所論就更為深刻了。另外,撰寫提綱時要注意理清大小綱目。論文有幾個大觀點?幾個小觀點?每個觀點的論點、論據分別是什么?都要清晰地列出來。還要注意分清主次詳略。哪一部分是重點?哪個論據主要說明哪個問題?哪一部分是次要點?哪些論據要簡單說明哪個問題?只有這樣,整篇論文才會主次分明、清晰明了。在提綱撰寫完畢之后,也要注意推敲、修改提綱。看看題目是否恰當;檢查提綱的結構是否合理,劃分的部分、層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說明問題;斟酌提綱各層次、段落之間的聯系是否緊密,過渡是否自然。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擬好提綱之后切記要及時和指導老師溝通,相互交換意見。當然,如果在平常的學習中有意識地進行擬寫提綱的訓練,在真正寫作畢業(yè)論文時是易于擬好提綱的。其實,從平常課后一些思考題的回答做起,就可以試著去擬寫提綱,這樣回答問題的條理也就會更為清晰。學年論文的撰寫更是可以如此,真正到畢業(yè)論文撰寫時,也就胸有成竹了。
四、科學論證能力的培養(yǎng)
科學論證的過程即是依據提綱開始寫作論文的過程。寫作前所下的功夫如何?論文將完成得如何?在論證的過程中都會得到體現。論證之前已設提綱,一般只須照提綱寫作即可,但若在寫作過程中發(fā)現提綱還有不妥之處,就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所以寫作論證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檢驗提綱是否可行的過程。論證時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第一,論點要力求科學、穩(wěn)妥。體現在古代文學論文寫作中,就得看所論論點是不是符合作家、作品實際,不能離開作者、文本主觀臆測。第二,論點與論證、論據要緊密結合。論證、論據要很好地說明論點,讓人感到有骨有肉,言之成理。如前提及的《論<水滸傳>中李師師的人物形象》中有一論點講述李師師是“既有嫻熟的交際手段又有靈活的政治頭腦的女子”,那么此一部分就應著重談兩個問題:李師師所具有的嫻熟交際手段以及靈活的政治頭腦,看起來似乎得分成兩例進行舉證,但學生卻選擇了一個例子同時舉證以上兩個問題。他所舉的例子是《水滸傳》第七十二回中說李逵在李師師家門外將負責皇帝警衛(wèi)工作的楊太尉給打了,驚擾了圣駕,李師師以“只推不知”把這件大事化解了,避免激怒天子,同時保全了李逵,也將自己置身事外。巧妙地周旋于帝王與江湖草莽之間游刃有余,雙方都不得罪,可見其交際手段的高明與政治嗅覺的靈敏。此例的選擇確實是做到了有骨有肉,言之成理。第三,論述時中心要集中。全文應該緊扣論題,每一部分要中心集中,不要把該放在另一部分的觀點、內容,放在這一部分。反之亦然。例如,學生談論《<古詩十九首>的抒情手法》,其中有一論點是《古詩十九首》“寄情于敘事”,論述此論點時卻沒有集中于怎樣借敘事抒情,反而是論述詩人通過人物心理活動去抒感,并且也舉出了相關的例證。顯然這樣寫就偏離了所論的中心。又有學生作論文《談曹操的人物形象》,有一觀點寫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而所論的內容卻都是曹操如何選賢授能,絲毫沒有圍繞論點去說明。可見,對于論文的寫作來說,即便觀點新穎、正確,并很能說明論題,如果作者論證能力較低,也難于寫出較好的論文。那么,在本科學生正式寫作論文之前,利用課堂或課余作業(yè)培養(yǎng)他們論證一些小問題的能力就顯得猶為必要。
五、寫作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本科論文并非一般散文、抒情文章。寫作之時還應該注意語言使用的規(guī)范。總體來說,應在完成課堂作業(yè)或學年論文時就開始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論文語言應準確、精煉、通暢
用語準確就是要用最貼切、最合適的詞匯,恰到好處地反映客觀的情況,表達自己的情意。像這句話:“李師師在《水滸傳》中的職稱可是‘東京上廳行首’,那是在歌妓里排在最前面的。”《水滸傳》并非是某個單位,李師師怎么會在其中擁有某一種職稱呢?只要稍作思考就能發(fā)現此句意思表達不準確。所以在造完句子之后,應該仔細斟酌一下用語是否準確。語言要精煉,就是用語不能羅嗦、不能重復,但也不是把必要的話語都縮寫成艱澀拗口的語言。其原則是從內容出發(fā),量體裁衣,該長則長,該短則短。語言要通暢,就是“句子要合乎語法規(guī)范,要合乎邏輯。”如果句子成分殘缺或是主語、謂語、賓語混淆不清,要表達的意思怎么會清楚,句子又何談通暢呢?除了經常對語言的準確、精煉、通暢進行寫作訓練外,在語言方面還得注意標點的使用是否正確、是否有錯別字。誤標標點與寫錯別字是學生本不該犯卻又時常犯的基礎性錯誤,這樣的錯誤在平時練習中就應堅決杜絕。
(二)語言不宜太俗、太白,宜講究生動形象
關鍵詞:自主學習;外文文獻研讀;軟件測試;雙語研究性教學
0、引言
軟件測試是從事計算機軟件開發(fā)和維護專業(yè)的人員應該掌握的一門技術。軟件測試是軟件工程中的關鍵活動之一,是保證軟件質量的重要手段,其工作量通常占軟件開發(fā)總工作量的50%以上,而對于某些可靠性要求極高的軟件系統,如航天、銀行等領域的軟件系統,軟件測試占軟件開發(fā)總工作量的比例甚至達到60%~80%。軟件測試的目的是發(fā)現軟件中的錯誤,并及時修正這些軟件錯誤,以減少軟件在后出現錯誤,提高軟件產品質量。軟件測試是一項需要專業(yè)技能的工作,它包含許多理論和實踐。如果缺少這些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測試的深度和廣度就不夠,測試質量也就無法保證,從而導致軟件質量達不到要求,影響軟件的可信性。
由于國內軟件產業(yè)的現狀所致,很多的軟件公司屬于軟件外包型公司,這些公司以軟件開發(fā)為主。這樣,軟件工程專業(yè)很大一部分學生畢業(yè)后通常從事軟件開發(fā)或者程序員工作,這也影響著學校對軟件工程專業(yè)的設置。因此,當前高校在軟件工程專業(yè)課程設置上往往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軟件開發(fā)課程的設置上,如各種語言的學習、軟件開發(fā)方法的學習等。但是,軟件工程不僅包括軟件開發(fā),還包括軟件測試以及軟件維護。大部分國外大型軟件公司,如微軟、IBM等公司,這些公司對軟件測試非常重視。在這些公司內部,軟件測試人員數量并不比軟件開發(fā)人員少,因為一個優(yōu)秀的軟件產品最終是通過不斷的軟件測試進行驗證和評價的。隨著軟件工程課程的不斷完善,當前軟件測試的重要性已逐漸得到重視,很多高校已將軟件測試課程作為軟件工程專業(yè)課程中的必修課程。該課程是軟件工程的核心組成部分,是連接軟件開發(fā)和軟件的紐帶。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要了解軟件測試及其管理的重要性,掌握軟件測試基本理論、技術和方法,具備研究設計測試用例和使用自動化測試工具的基本方法和實踐能力,能將測試驅動的理念融入軟件開發(fā)、維護的研究與應用中,從工程化角度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從事大型軟件的測試技術和能力。
盡管軟件測試課程已作為軟件工程專業(yè)的必修課程,但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對該課程的調查反饋發(fā)現,教師覺得該課程不好教,教學效果不好;而學生感覺該課程較空洞,沒有發(fā)現其在實際軟件開發(fā)中有多大的應用。這主要因為在傳統的軟件測試教學中,學生只是被動地參與,聽教師授課,聽教師講授各種軟件測試概念和方法,但學生并沒有真正學到這些理念,并沒有對這些方法進行應用。所以這種傳統的軟件測試教學方法效果很難令人滿意。
揚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將軟件測試課程作為一門雙語研究性課程進行試點改革,探討如何更好地進行軟件測試課程的教與學。本文將以該學院軟件工程專業(yè)軟件測試課程為例,探討學生自主學習的軟件測試雙語研究性教學方法。筆者作為該課程的授課人實施了本文的軟件測試教學方法,其目的是研究如何促進學生進行雙語研究性教學,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軟件測試新技術,從而讓學生學到軟件測試課程中的一些測試理念,讓他們了解軟件測試在整個軟件開發(fā)過程中的重要性。
1、軟件測試雙語研究性教學
軟件測試雙語研究性教學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教學、研究、實踐。這三者在軟件測試雙語研究性教學中的關系是:以教學為本學習,以研究為重點突破,以實踐為輔助訓練。下面分別介紹這三方面的內容:
1)教學方面。
軟件測試雙語研究性教學和傳統的軟件測試教學一樣,根據軟件測試教學大綱進行教學,主要包括軟件測試基本概念、軟件測試基本方法、白盒測試、黑盒測試等。由于研究性教學過程中加入了研究,所以教學是以基本的測試理論和技術為主。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本課程屬于雙語課程,所以教學過程中采用英文PPT,中文授課方式進行教學。另外,教學主要以啟發(fā)式教學為主,讓學生更多參與課堂討論,由于本文主要討論研究方面,所以這里對教學不做詳細討論。
2)研究方面。
本課程采用的是研究性教學,因此研究是本課程的重點和特色。本課程所采取的研究方式主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采用閱讀文獻的方式。由于本課程是雙語教學,研究過程中所提供的文獻材料全部是英文論文,這些材料都是從當年軟件工程領域頂級國際會議中選取的有關軟件測試方面的最新技術和方法,這樣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了解最新的軟件測試技術、方法,及軟件測試發(fā)展的方向。這一部分的實施方法將在第3節(jié)進行詳細介紹。
3)實踐方面。
軟件工程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同樣,軟件測試也是如此。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理解和掌握軟件測試技術,將測試理念貫穿到軟件工程項目中。本課程軟件測試實踐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驗證性實踐,熟悉已有測試工具,學會使用這些工具,并利用已有測試工具生成測試用例;二是自己開發(fā)軟件測試工具,主要根據研讀的論文進行工具的設計和開發(fā);三是軟件測試工具的驗證和評估,主要是對自己開發(fā)的工具進行驗證和評估。一方面利用已有測試工具來驗證當前軟件測試工具,另一方面,利用已有軟件測試知識評估測試工具在故障識別方面的效率,這有助于學生更深地掌握軟件測試技術,了解什么樣的測試技術是好的測試技術或者方法,是有效的測試工具。這一部分也不是本文的重點,因此不詳細展開討論。
2、軟件測試雙語研究性教學特色
本課程作為揚州大學軟件工程專業(yè)的試點課程,采用雙語研究性教學方式進行課程的授課和學習。對于雙語性教學,主要采用英文材料,中文授課;而對于研究性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最新的軟件測試技術和方法,研讀相關的英文論文,進行專題報告和討論,并鼓勵學生開發(fā)實現這些技術。因此,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了5個特性。
(1)自主性:讓學生從給定的英文材料中自主選擇學習材料,自主組建團隊,自主與英文材料作者聯系、溝通、交流和討論。
(2)協作性:學生必須要組建團隊,團隊成員數量由2~4人構成,團隊之間相互協作、配合,共同完成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
(3)互動性: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與論文作者溝通和交流,真正把握論文作者的真正意圖,并嘗試提出自己的見解,與論文作者進行討論。
(4)實踐性:要能夠實現論文材料中的軟件測試方法,在工具開發(fā)過程中,鼓勵學生采取測試驅動的開發(fā)方法,并利用所掌握的軟件測試技術去測試自己的工具。
(5)研究性:在研讀論文過程中,要對論文進行深入的討論和研究,特別是對作者的思想以及未來工作、論文中的不足進行研究,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3、軟件測試雙語研究性教學實施
筆者主要針對軟件測試雙語研究性教學過程中的研究過程的實施進行討論。在本課程中,研究主要是采用學生閱讀文獻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的研究,主要針對當前最新的軟件測試技術進行學習和研究。研究性教學具體的實施過程如圖1所示。
首先,教師從當年軟件工程頂級國際會議中選取軟件測試相關的研究技術論文放入文獻庫中。這樣的文獻庫主要用于學生對當前軟件測試的學習和研究。對于本科學生來說,獨立地去研讀這些最新技術還有一些難度,而且時間上也緊張。因此,研究性學習主要采取團隊方式一起研究,這樣學生進行自由分組,并且每個小組指派一名學生作為小組組長負責該小組的研究性學習進展。
有了文獻庫以及學生分組后,就進入自由選題階段,即各個小組從文獻庫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論文。在各小組確定自己的研究論文后,進行論文的研讀。在論文研讀過程中,要求每個小組每周至少討論一次,討論各小組的分工任務完成情況,對原文的理解情況,以及對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并且項目小組要及時記錄這些討論記錄,每周發(fā)送給任課教師。另外,在研讀論文過程中,每個小組要用英文與論文作者進行溝通與交流(如果作者沒有回復,可以選擇與課程教師進行交流),并將交流過程中的對話記錄下來作為課程成績考核的依據。
在論文研讀后,需專門安排幾節(jié)課進行專題報告和討論,主要用于檢查各小組對原文的理解情況。專題討論內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學生對論文內容的理解;二是學生需要提出對論文的見解和觀點,挖掘論文可能存在的問題或對論文中的未來工作部分提出見解;三是本小組研讀論文的體會分享。在專題報告中,我們還邀請了學院的一些其他教師參與進來與學生們一起討論,一方面,教師對各個論文本身進行點評;另一方面,教師對各個小組的表現進行點評。另外,在專題報告中,強調學生的參與,就是大家要多提問,多討論。
專題討論后,各小組要對原文中軟件測試技術進行實現。其中,在軟件測試技術實現過程中,鼓勵采用測試驅動的軟件開發(fā)方法;另外,需使用已有的軟件測試技術和工具進行測試。在完成開發(fā)軟件測試工具后,需要選擇一些例子進行軟件測試技術的驗證。最后,各個小組需要提交一份總結報告,主要是關于技術實現進行總結,包括這幾方面內容:對論文原文的理解或技術改進,采用的測試技術和工具,技術改進效果的驗證和評估。
4、實施效果
該課程已在2012-2013年秋學期的揚州大學軟件工程專業(yè)的一個班按照本文教學方式進行實踐。該班學生40人,我們從2012年ICS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FSE(Symposium on the Foundations of Software)、ISSTA(Symposium on the Foundations of Soft-ware)、ICST(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Sottware Testing,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ICSM(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等國際頂級會議上選取了44篇軟件測試相關的論文作為學生學習的資料庫。然后讓學生自由組隊,每組2~4人一起研讀論文。最后組隊15組,選擇了15篇論文進行學習和討論。在研讀論文過程中,建議學生自己與論文作者用英文進行交流和討論,討論論文中不能理解的內容;在研讀完論文后,我們組織了專題報告,報告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論文主要內容;二是學生對論文的看法以及學生自己的想法;最后就是分享研讀過程中的體會。另外,我們鼓勵學生用英文進行報告(其中一組采用英文進行報告)。專題報告過程中我們還邀請軟件工程系相關教師一起進行點評。
通過這樣的學習,大部分小組完成得較好,基本能理解論文內容,也提出一些想法和改進措施。在研讀論文后,學生對論文內容和自己的想法進行實踐,實現相關技術并進行實驗驗證。幾個月的學習后,大部分學生對這門課的研究性教學方式比較認可。我們以問卷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了調查分析,調查主要包括對課程教學方式的認可,對自己收獲的認可等。發(fā)放調查問卷40份,收回有效調查結果28份。該調查問卷由11個問題組成。前10個是選擇題,如表1所示,是對當前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的同意或支持程度,由1~5這5個選項構成,其中1表示非常支持(同意),2表示支持,3表示無所謂,4表示不支持,5表示嚴重不支持。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最后一個調查問題是關于這門課程的建議。從表1中可見,學生還是比較渴望學習新的知識,比較認可這種學習方式;另外,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效果也比較認可。最后,無論從考試效果,還是學生的反響來看,這門課所采用的教學和學習方式是比較成功的。該教學方式也得到學院的認可,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也得到科技日報、新華報業(yè)網等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道。
關鍵詞:英語 閱讀 技巧
閱讀可以訓練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也是歷年來高考的重頭戲。新的高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側重提高閱讀能力”。閱讀理解題在高考英語試題中始終是分值最高的一個題型,故有“得閱讀者得天下”之說。
隨著近幾年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閱讀理解題更強調對閱讀速度、知識面和理解能力的考查,試題變得越來越靈活,形式更加多樣化,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歷史、人物、科普、新聞、廣告甚至圖表.在各類體裁中,議論文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文體,因其信息承載量最大,選材偏離生活常識,閱讀量最大。閱讀本身要求速度快,議論文中詞匯、句式又高級復雜,更加深了學生對這一文體的恐懼。因此,學生在擴大視野、拓展知識面的同時,有必要掌握一些議論文閱讀解題技巧,這樣才能在閱讀理解這個重頭戲中一錘定音。
議論文往往有觀點,有事實,邏輯性強,命題往往從事實的有關細節(jié)及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表達意圖等方面著手,考查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判定能力。所以學生要培養(yǎng)根據上下文猜詞的能力,或者說根據情境(某幾句話能讀懂的)能揣測作者的意圖。議論文的閱讀同其它體裁的文章閱讀一樣,可以有主旨大意、細節(jié)理解、推理判定、詞義理解等幾種出題方式。對此我們提供以下幾種解題策略與技巧:
一、重視文章標題,找準全文主題句,把握文章主旨
標題往往是全文的主題,審視標題,有利于理解全文,提高解題效率。主題句對全文起提示、啟迪、概括、歸納之作用。根據主題句既可以知道文章議論的是什么,也可以知道作者希望讀者了解主題方面的哪些內容。議論文題材偏難,但其框架一般都很清晰,多采用總-分-總的結構,交替使用正面和反面的論證方式。通常,先總說現象或觀點;其次,正面陳述、反面論證;最后作者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再次總結文章。通常主題句會出現在文章的首句或句末,在這些地方要多留意表示歸納的詞匯,也可以在具體事例之后或之前的表示觀點的陳述句中尋找。
二、細讀文章,注意文章細節(jié)理解
除主旨題外,細節(jié)理解題也是閱讀理解題中的基礎題,它主要考查學生對文中的具體事例、數字、時間、地點等的理解。經常出現排序題(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排序),圖表題(按文章內容找出正確圖形),正誤題(依據文章內容對所列的陳述進行正誤判斷) 對這種題型,無論細節(jié)題如何變化形式,立足點都應是從文章中找出相應詞句作為依據。雖然答案中有的細節(jié)在文中很清楚,但可能與問題無關。細節(jié)題的破解一般用尋讀法,即先看試題,再讀文章。對有關信息進行快速定位,再將相關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對比,有根據地排除干擾項,選出正確答案。假如問題采用的是反向思維,題中含有not或except等表示否定意義的詞,則要更加留意。此法可以加強閱讀的針對性,提高做題的準確率。做此類題目還要特別注意句子的邏輯關系,英語中有許多功能詞。
三、理解整體語篇,掌握作者意圖
做推理判斷題要求考生在閱讀理解整體語篇的同時,對作者的態(tài)度、意圖及文章細節(jié)的發(fā)展作正確的推理判斷,站在作者的視角,而不是主觀臆斷、憑空想象,從而走入誤區(qū)。英語文章講究使用主題段與主題句,段與段之間通常有過渡詞語連接,承上啟下,使文章行文連貫。有時文章還會在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或邏輯推理上運用較高級的手段進行組編。要想準確、深刻地理解文章,必須對文章的結構有所了解,把握全篇的文脈,即句內、句間和段落間的修辭手段或邏輯關系。作者往往在構思語篇前總要進行預先設定:讀者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讀者可能與自己共同擁有什么樣的生活經驗、思想見地和需求欲望等,然后設計一些隱藏在語篇深層的"潛臺詞"。因此,這類試題要求考生利用主題句進行推測,揣摩文字背后作者的意圖,運用背景知識去挖掘文章深層含義,從而正確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同時認真體會文章的語氣與感情基調。
四、多讀多背,擴大詞匯量,掌握猜詞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