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描寫戰(zhàn)爭的詩范文

描寫戰(zhàn)爭的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描寫戰(zhàn)爭的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描寫戰(zhàn)爭的詩

第1篇:描寫戰(zhàn)爭的詩范文

關鍵詞:盛唐;岑參;英雄主義情結

邊塞詩是盛唐詩歌的主流,也成為了古代文學史上最動人心弦的樂章。其中引人注目的邊塞詩人當推“詩雄”的岑參。岑參的邊塞詩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為唐代詩人之冠。他的詩雄奇瑰麗,凝聚了濃郁的英雄主義情結,表現(xiàn)了積極進取的時代主旋律。

一、岑參的邊塞詩飽含了強烈的建功立業(yè)的渴望

岑參出身于官僚家庭,他的曾祖父、伯祖父、堂伯都官至宰相,父親也兩任州刺史。十歲左右,父親去世,家道衰落,“早歲孤貧,能自砥礪,覽史籍”(唐杜確《岑嘉州詩集序》),岑參希望有朝一日能重整家業(yè)。二十歲時到長安,獻書求仕不成,遂漫游河朔。三十歲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這是八品下的職位,官卑祿微,岑參感到自己獲取高位的愿望難以實現(xiàn)。

盛唐時期“壯武而柔文”,北方民族融合帶來的尚武精神成為當時的時代風氣,唐朝又重視以軍功取士,鼓勵知識分子投筆從戎,在沙場上建功立業(yè)。在尚武的社會風氣和崇尚軍功的時代環(huán)境的熏陶下,岑參對游俠精神懷有極高的熱情,心中充溢著英雄主義的情愫,沒有祖蔭的他選擇了投身邊塞為進身之階的人生道路。在岑參看來,報國與求功名并不矛盾,“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男兒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側身佐戎幕,斂任事邊陲。自隨定遠侯,亦著短后衣。近來能走馬,不弱幽并兒”(《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男兒何必戀妻子,莫向江村老卻人”(《送費子歸武昌》)這些詩都反映了岑參渴望在邊塞建功立業(yè)、獲取功名的雄心壯志,洋溢著一種急于用世、樂觀昂揚的精神風貌。

二、岑參的邊塞詩充溢著雄壯的英雄氣概

天寶八載(749年)岑參赴龜茲,任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兩年后回長安,這是岑參首次出塞。天寶十三載(754年)又赴北庭,任節(jié)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次出塞,直至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才回朝,前后兩次出塞共約六年時間。長時間縱馬大漠戈壁的邊塞生活,讓岑參體會到國力的強大在防御外族侵略、保障國家安全上所起到的顯著作用,所以岑參在詩中表現(xiàn)出對邊塞戰(zhàn)爭充分的肯定和歌頌,洋溢著盛唐時代的民族自豪感和雄壯的英雄氣概。岑參描寫戰(zhàn)爭的盛大氣勢,歌頌將士的英勇無畏,使他的邊塞詩具有一種雄渾壯麗的陽剛之美,充滿了蕩氣回腸的英雄主義豪情,體現(xiàn)了盛唐奮進開拓的時代精神。

例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這是岑參奉送封常清出師西征而寫的,但詩中沒有一絲一毫的擔憂,只是熱情地歌頌唐軍將士在國難當頭時不避艱險、報國殺敵的雄壯氣勢。茫茫雪海,莽莽沙漠,狂風怒吼,碎石亂飛,以及來勢兇猛的匈奴騎兵,都有力地襯托出“漢家大將西出師”的聲威。夜不脫甲,戰(zhàn)戈相撥,風如刀割的出征場面,是將士軍紀嚴明、不畏艱險的有力佐證。詩里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斗的場面,但已充分地展示了勝利的必然,這樣斗志高揚、意氣風發(fā)、英勇頑強、堅忍不拔的正義之師,一定是無堅不摧、戰(zhàn)無不勝的。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與《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不同,它直接描寫了唐軍征戰(zhàn)的壯烈場面,鎧甲生光,吹笛伐鼓,三軍大呼,白骨遍地,而將士們堅毅無畏,勇往直前,豪氣沖天,全詩充滿了愛國主義激情,代表了充滿光芒和神采的盛唐之魂。

三、岑參的邊塞詩浸透著不畏艱險的樂觀主義精神

岑參的邊塞詩里雖然描寫了邊塞的酷寒、環(huán)境的惡劣和行軍的艱難,但沒有一絲悲嘆和抱怨,更沒有猶豫和畏縮,有的是將士們飽滿的熱情、堅定的意志、戰(zhàn)斗的豪情和必勝的信念,他把邊塞戰(zhàn)爭的殘酷化為將士們不畏艱險的樂觀精神。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人窮盡筆力描寫狐裘不暖,錦衾透寒,鐵衣難著,將軍不能開弓的身體上的感受和“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的邊塞環(huán)境,通過這種帶有異鄉(xiāng)特色的環(huán)境描寫,襯托出濃厚的離別之情,同時也是對將士們不怕寒苦的樂觀精神的贊頌。再加上好似“千樹萬樹梨花”的塞外八月飛雪,紅旗與白雪形成鮮明對照的奇麗風光,使酷寒的塞外不僅沒有肅殺蕭瑟之感,反而有蓬勃生機、春意無限之奇,讓全詩氣勢飛動,色彩艷麗,極具別致浪漫的美感,也在依依惜別的心情上點染了濃郁的奔放豪邁、積極奮發(fā)的情懷。在這里我們看到的不是戰(zhàn)爭的艱辛和苦難,而是熱烈和浪漫,因此,他的詩無論是歌頌將士們的昂揚斗志,還是訴說環(huán)境的艱難與戰(zhàn)爭的殘酷,都那么雄偉壯烈、豪氣沖天、積極浪漫,飽含著將士們以苦為樂、不畏艱險的樂觀主義精神,表達了將士勇于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這也是盛唐邊塞詩之所以能代表盛唐之音的原因所在。

岑參的愛國精神使他的詩氣吞山河,讓那些斤斤計較私人感情的詩人黯然失色,在中國這么一個戰(zhàn)爭文學貧乏的國家,岑參的邊塞詩以其英雄主義情結而獨具魅力。

參考文獻:

第2篇:描寫戰(zhàn)爭的詩范文

告誡學生學無止境,教師要耐心指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yōu)榱吮砻鳌爸灰t虛求教,到處有老師”的觀點時,常引用《〈論語〉十則》中孔子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正確對待別人的優(yōu)點和缺點呢?孔子曾說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論語〉十則》)

4.《〈論語〉十則》中,感嘆時間流逝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扁鵲見蔡桓公》中表現(xiàn)蔡桓公對醫(yī)生持有偏見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表現(xiàn)桓公諱疾忌醫(yī)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反映扁鵲為人機警的語句是:___________。

7.《過故人莊》中描寫美麗田園風光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錢塘湖春行》中寫禽鳥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花草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歸園田居》(其三)中寫詩人早出晚歸,不辭勞苦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發(fā)作者愿望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書湖陰先生壁》中運用擬人手法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木蘭詩》中夸張地描寫木蘭的矯健雄姿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邊塞夜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12.《觀滄?!分凶钅芊从匙髡叩膫ソ蟮脑娋涫牵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龜雖壽》中表達詩人要為統(tǒng)一全國而繼續(xù)奮斗的雄心壯志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登高遠眺,萬物皆于腳下。這時的你心中便自然會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邁氣概。(用杜甫《望岳》中的詩句填空)

15.《望岳》中描寫泰山神奇秀麗、巍峨高大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們在探究問題時,常會出現(xiàn)撲朔迷離的情況,如繼續(xù)前行,便會發(fā)現(xiàn)一個全新的天地,正如《游山西村》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西江月》中,作者通過側面烘托表現(xiàn)農村豐收景象和人們喜悅心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桃花源記》描寫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現(xiàn)在常用來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夜雨寄北》中想象友人重逢之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泊秦淮》中表達了作者擔憂唐王朝命運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陋室銘》中描寫“陋室”環(huán)境清幽、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寫交往人物來表現(xiàn)室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突出主旨而引用的孔子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陋室銘》中用來表現(xiàn)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愛蓮說》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孫權勸學》一文中孫權給呂蒙提的讀書目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李煜《相見歡》中現(xiàn)在用來形容人內心煩亂,或形容某些事物難以處理解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人們常用《觀書有感》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比喻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達到新境界。

30.辛棄疾《清平樂?村居》中描寫小兒活潑可愛情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達了對友人不幸遭貶的深切同情與關懷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傳達出作者思想感情的點睛之筆是:_________________;描寫月夜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使至塞上》中曾被《紅樓夢》中香菱點評過并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春望》中寫詩人所望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交融的擬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思鄉(xiāng)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登飛來峰》中富有哲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論詩》中作者主張詩歌創(chuàng)作要有時代精神,反對泥古不化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酈道元的《三峽》一文中正面描寫三峽山勢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側面烘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8.《三峽》中寫三峽懸崖高聳特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秋天三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一文中寫作者賞潭的獨特感受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過零丁洋》中表明文天祥舍生取義以死明志的氣節(jié)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運用比喻表現(xiàn)宋朝國勢危亡、個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1.蘇軾在《浣溪沙?山下藍芽短浸溪》中表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和曠達胸襟。

42.秋天總給人悲傷凄涼之感,而劉禹錫的《秋詞》最后兩句“__________________”卻表達出了昂揚向上的精神。

43.《別云間》中表現(xiàn)詩人至死不渝的戰(zhàn)斗精神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醉花陰》中以生動的形象來表達相思之苦,并將“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義蘊涵其中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魏學的《核舟記》一文中整體介紹核舟體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點明雕刻者技藝之精湛、手藝之卓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核舟技藝贊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表現(xiàn)詩人正言直諫的勇氣、忠君報國的堅定信念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統(tǒng)一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48.《題破山寺后禪院》中表現(xiàn)了禪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huán)境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難全”中的“此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50.《陳涉世家》中表現(xiàn)陳涉遠大志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xiàn)他敢于挑戰(zhàn)封建正統(tǒng)觀念,蔑視權貴的大無畏精神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馬說》中揭示千里馬悲慘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視覺角度看,色彩鮮明、紅白映襯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意境相似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雁門太守行》中描寫孤城被圍、將士斗志昂揚堅守城池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李商隱《無題》詩中描寫自己無盡相思之情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天凈沙?秋思》中寫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崔顥的詩句“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山坡羊?潼山懷古》中化靜為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運用比喻,融入議論、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8.《始得西山宴游記》一文中寫作者在西山宴飲之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描寫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始得西山宴游記》中表達作者喜愛西山景色而不愿離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醉翁亭記》中描寫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繪朝暮變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1.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發(f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喚,表現(xiàn)了他關心社會、兼濟天下的情懷。

62.《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作者直抒愛國激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將現(xiàn)實與想象結合起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陶淵明《飲酒》中最能體現(xiàn)詩人陶醉于大自然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繪傍晚時分山中美麗景色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寫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三要素及其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一意孤行,宣布終止“”與“”的運作,遭到臺灣島內外的強烈反對,用《孟子》的話來說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66.《岳陽樓記》中與“進亦憂,退亦憂”相照應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作者政治抱負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人切勿患得患失,而應樂觀曠達,就像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那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新市長上任兩年,全市面貌大變,干群同心,社會安定,各項建設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真是:_______________。(用《岳陽樓記》中兩個相連的四字短語填寫)

69.《行路難》(其一)中運用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內心悲憤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發(fā)作者雖懷才不遇但仍有遠大志向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描寫洞庭湖浩瀚氣勢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觀刈麥》中具體描寫農民割麥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同樣是感嘆人生,辛棄疾筆下是“可憐白發(fā)生”的嘆惋,而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將自己頭發(fā)斑白漸近衰老的現(xiàn)實拋在腦后。

73.辛棄疾在《破陣子》一詞中,表達其建功立業(yè)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孟子《魚我所欲也》一文中概括全篇大義表現(xiàn)其“舍生取義”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本文用取譬設喻的方法來闡述道理。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則重點從舍生取義的角度,進一步證明了本文“舍生而取義”這個中心論點。

75.王維《漢江臨眺》中描繪漢江周圍廣闊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6.《出師表》中諸葛亮指出先漢興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陳述作者臨危授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出師表》中,寫國勢危急時,朝廷內外為“追先帝,報陛下”而竭盡忠誠的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中深受后人贊賞也是作者頗為自得的奇偶佳聯(lián)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曹劌論戰(zhàn)》中的“取信于民”具體指的是魯莊公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上樞密韓太尉書》中引用的孟子的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君子于役》第一節(jié)中勾畫農村晚景圖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

82.王之渙《涼州詞》中的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______________?!焙屯蹙S《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西出陽關無故人”都抒發(fā)了邊塞生活的寂寞孤獨之感。

83.《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意思一致。

84.建國50年以來,各行各業(yè)都涌現(xiàn)出許多杰出的人物,正如在《沁園春雪》中所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沁園春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描寫了我國北方壯麗的雪景。

86.在比喻人民教師細致的思想教育時,常常引用“春風化雨,點滴入土”的俗語和杜甫《春夜喜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來說明。

87.雖然社會還存在貧富差距,但是很多人能以平和的心態(tài)看待這種現(xiàn)象,就像黔婁之妻所說的那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默地為社會努力工作著。

88.人們往往借草的頑強來表達對生命的禮贊,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中就有這樣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

89.在《赤壁》一詩中,詩人感慨英雄成敗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石壕吏》中的說明兵役之苛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說明戰(zhàn)爭之慘烈的詩句是:____________;說明戰(zhàn)爭破壞嚴重的詩句是:___________;表現(xiàn)老婦喪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詩句是:_________;體現(xiàn)詩人對災難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讀書時,既需要字斟句酌的精讀,又需要像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中主張的那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白居易《賣炭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兩句所表現(xiàn)的矛盾心理,正是賣炭翁生活陷入絕境的反映。

93.開發(fā)大西北,我們實施了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綠色生態(tài)戰(zhàn)略??梢韵胂螅痪玫膶?,古人吟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必將在大西北重現(xiàn)。

94.陸游在《卜算子?詠梅》中寫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堅持自己操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5.《少年中國說》中以龍來比喻中國少年無限生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6.諸葛亮《誡子書》中常被人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參考答案: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3.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5.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6.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寡人無疾;已逃秦矣

7.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8.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10.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1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1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1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5.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1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7.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8.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19.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0.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1.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22.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

2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何陋之有

2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5.蓮,花之君子者也

2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7.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28.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29.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0.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3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3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3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3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3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shù)百年

37.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8.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39.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身寒骨,悄愴幽邃

4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1.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42.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43.毅魂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44.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45.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技亦靈怪矣哉

46.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47.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48.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49.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50.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51.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5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53.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5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55.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56.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57.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58.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自余為人,居是州,恒惴栗

59.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不欲歸

60.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 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6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62.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6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6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6.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6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8.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69.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70.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71.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72.鬢微霜,又何妨

73.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74.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7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76.親賢臣,遠小人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77.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78.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79.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80.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81.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82.春風不度玉門關 勸君更盡一杯酒

83.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84.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85.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8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87.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88.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89.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90. 三男鄴城戍 二男新戰(zhàn)死 出入無完裙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長已矣;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91.好讀書,不求甚解

92.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愿天寒

9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94.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95.潛龍騰淵 鱗爪飛揚

第3篇:描寫戰(zhàn)爭的詩范文

關鍵詞:三吏三別;杜甫;詩歌賞析;愛國情懷

中圖分類號:I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4-0224-01

一、“三吏三別”的創(chuàng)作社會背景

公元758年,為了平息安史之亂,以郭子儀為首的九位節(jié)度使,率大軍圍困安祿山的安慶緒侵占的鄴郡,本已勝利在望,但是到了翌年春天,史思明的援軍到達,在敵人的夾擊之下,唐軍大敗。郭子儀等率殘部退守河陽,并且到處抽點新丁補充兵力。杜甫此時從洛陽返回華州,途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目睹了四處抽丁的現(xiàn)實,有感而發(fā),寫了一組詩,是為三吏。在途中,杜甫親見戰(zhàn)爭給人民造成的民不聊生的社會現(xiàn)實,見到了一個個新丁被迫離家從軍參戰(zhàn)的無奈,詩人從他們的分別之情中經過藝術提煉,寫了另一組詩,是為三別。“三吏三別”是兩組獨立但是又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作品,詩人皆是對途中的所見所聞有感而發(fā),分別寫了抽丁補充兵員時各地景象的三吏和親人分別的苦痛的三別。

二、“三吏三別”賞析

1.反映抓丁充軍,民不聊生的三吏?!叭簟狈謩e是《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是杜甫途經新安、石壕、通關的所見所聞,詩作充分表現(xiàn)了抓丁充軍導致的人心惶惶、民不聊生的慘狀。杜甫走在新安縣的大路上,忽然聽到兵吏點名抓人的聲音,就問為什么要按照戶籍冊點名,難道是縣城太小已經沒有壯丁可以充軍了嗎?作為一個縣城,能夠把所有的壯丁全部抽走充軍,足見戰(zhàn)爭的殘酷無情。杜甫用這樣一句反問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將戰(zhàn)爭對生命的漠視、戰(zhàn)爭造成的民不聊生的慘狀全部問了出來。兵丁回答昨天下了命令,如果沒有壯丁就點剛滿十八歲的中男去充軍,結合前面的壯丁已無,現(xiàn)在中男再去,整個縣城中剩下的就都是老弱婦孺了。雖說勞役不重、官軍正義、長官如兄,但是戰(zhàn)爭所造成的人員銳減的事實卻無法否認,戰(zhàn)爭給人民造成的家破人亡的現(xiàn)實卻無法抹滅。杜甫繼續(xù)西行,來到了石壕村投宿,卻驚聞兵吏夜間捉人。老翁聽到后翻墻逃走,老婦身著破爛的衣服出門查看,看到兵吏后悲生感嘆,自己的三個兒子都上了戰(zhàn)場,其中一個托人捎信來,說其他的兩個最近戰(zhàn)死了。本是一個幸福的家庭,卻因為戰(zhàn)爭導致了家破人亡,當一場戰(zhàn)爭能夠逼迫著老翁聽聞抓丁翻墻逃跑、家中三兒兩兒戰(zhàn)死、家中兒媳婦出入無完裙的境地之時,還何談戰(zhàn)爭正義不正義呢?杜甫雖沒有單獨抒發(fā)自己的同情之心,但是字里行間卻無不透露出他對戰(zhàn)爭的痛恨。老婦主動要求去做早飯的愛國心卻無法將老年喪子的悲痛消解,天亮時獨與老翁別的殘酷現(xiàn)實又讓這樣一個個普通的家庭雪上加霜,空留滿懷的悲嘆!在見到了如此悲慘的現(xiàn)實之后,杜甫發(fā)出了“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的感嘆。這句感嘆不僅表現(xiàn)了杜甫對于唐王朝正義戰(zhàn)爭的關切,更多地卻展現(xiàn)了杜甫對于戰(zhàn)爭來臨、國破家亡的慘狀的無奈,只能叮囑將領慎重用兵,讓官兵和黎民百姓減少傷亡,讓更多的人可以回家團聚。

2.反映離別之苦痛的三別。“三別”分別是《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這組詩是從離別的角度訴說戰(zhàn)爭的殘酷,表達杜甫對人民的同情。都說春宵一刻值千金,新婚本是洞房花燭夜的喜慶時刻,但此時卻成了春宵一刻悲萬分。新郎馬上就要奔赴戰(zhàn)場了,臨別之時,通過一大段的贈別勸勉、悲痛哀怨的自述,表現(xiàn)出了一個獨自承受著命運的苦難卻又以國事為重的果敢堅毅的婦女形象,通過這種自述深刻表達了戰(zhàn)爭的無情及其給人民所造成的巨大的災難?!稛o家別》寫的是一個家鄉(xiāng)破敗無以為別的重被征召的軍人,面對著村中百戶各奔東西的慘狀,訴說著對戰(zhàn)爭的痛恨。離別之時親人相送實為常理,但是一個破落的村莊不用說是親人就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也無人可送,通過這種有違常理的現(xiàn)實的描寫,便將戰(zhàn)爭所造成的“千里無雞鳴”的社會慘狀深刻地表現(xiàn)了出來。當一個從軍的人已無家可別之時,誰能說戰(zhàn)爭不殘酷無情?年老的人本是頤養(yǎng)天年的時候,但是在戰(zhàn)爭年代,當子孫都已戰(zhàn)死之時,能上戰(zhàn)場的,也就只有這老翁了。一個平日里拄著拐杖的老人此時要上戰(zhàn)場,這種事情說出來都讓人悲痛不已,怪不得連同行的士兵都唏噓感嘆不已。當戰(zhàn)爭已經到了讓中男和老翁、老婦都要奔赴前線的時刻,戰(zhàn)爭的慘烈及其給人民造成的巨大危害由此便可一覽無余。

三、杜甫對祖國深沉的愛,對人民無盡的同情

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他的詩飽含著對國家的愛和對人民悲慘生活的同情。一個身處戰(zhàn)亂的詩人,眼中所見的都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景象,如何不讓他感到悲痛與無奈?這兩組詩詩人極少作為主人公去發(fā)表議論和感嘆,卻像一個講述故事的人將戰(zhàn)爭給人民造成的悲慘境遇慢慢訴說,將詩人對于人民的無盡同情傾注其中,在感時傷懷的心境中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同時,通過這種細細訴說的方式,將歷史通過詩作的方式保留下來,讓后人于唏噓感嘆中了解那段殘酷的歷史,難怪后人給杜甫的詩冠以“史詩”的美譽!

參考文獻:

[1]沈榮森.從“三吏三別”看杜甫忠君觀念[J].杜甫研究學刊,2001,(4).

[2]喻文輝.試論杜甫的“三吏”“三別”[J].文學教育(下),2012,(12).

[3]蔣和森.論“三吏”、“三別”[J].文學遺產,1982,(2).

第4篇:描寫戰(zhàn)爭的詩范文

鳥作為意象,在中外古今的詩歌中普遍存在,在《當詩人》中,詩人還原了鳥自由快樂的本真天性,詩人即將從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勞役中解放,轉向自由快樂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題上從傳統(tǒng)的族裔關注和作為“女勇士”的戰(zhàn)爭中解放出來,開始關注戰(zhàn)爭之后的問題——呼吁世界“和平”,體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視野和更深一層的人文關懷;同時通過詩人與鳥兒的和諧相處,體現(xiàn)了詩人的生態(tài)觀。

作者簡介:陳富瑞,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美國華裔文學。

Abstract:The image of Bird in the poems is ubiquitous at all times and all over the world. Maxine Hong Kingston's first poem, To be the poet , is publish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in year 2000 . In the poem, the poet gives the essential meaning of birds .Maxine would be freed from her tedious longbook and turn to the poem writing---- free ,happy and innocent. And the theme is also changed from "the woman warrior" to "the returning home "after the war, Maxine begins to pay attention to world peace , expressing a wide sight of her and a further concern of human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poem gets along well with the birds, and reflects her eco-awareness.

Key word:To be the poet Birds free and peace ecological harmony

Author:Chen Furui is a postgraduate stud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she is major in Chinese-American Literature. Email:cfrsnow@126.com.

【關鍵詞】 《當詩人》 鳥 自由和平 生態(tài)和諧

鳥,這個天空的精靈,自古以來就受到詩人的青睞,被作為詩中的意象,中外古今不乏其例。從詩經中的“晨風”(即鷂鷹)到杜甫的“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從李白的“大鵬賦”到艾青的“假如我是一只鳥”,從陶淵明的靜態(tài)“歸鳥”到泰戈爾的動態(tài)“飛鳥”,鳥不僅在詩歌中穿梭,在散文、小說中也是頻頻出入。中國古典詩歌中把鳥作為意象的例子不勝枚舉,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華裔作家湯亭亭初作詩歌,詩中就有很多以鳥作為意象的例子。2000年,哈佛大學出版了湯亭亭的詩集《當詩人》,這部111頁的詩集是她在哈佛大學威廉·梅西講座的基礎上出版的,出版之后深受好評。全書除了詩歌之外,還有一部分起著連接和解釋作用的散文,在為數(shù)不多的詩歌中,詩人多次以“鳥”這一自由的化身來作為詩歌的意象。所謂意象是指“意中之像”,即客觀物象經過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詩人在詩歌中通過運用鳥的意象不僅表達了對自由、和平的向往與追求,同時也透露出作者對生態(tài)和諧的關注。

在詩集中詩人多次呈現(xiàn)鳥,而并沒有具體的指明是什么鳥,猶如唐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等中的鳥。我們稱這類泛指而沒有具體說明的鳥為“無名小卒”,但它在詩中卻不是無足輕重,在所有描寫鳥的詩篇中所占比重最大。鳥與詩歌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湯亭亭的父母。詩人在第一部分“我選擇了詩人的生活”中引用了父親喜歡的一首詩:"over the river,more rivers/over the mountain,more mountains"?(48),與中國傳統(tǒng)說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母親喜歡與父親共同“創(chuàng)作”詩歌,即將父親的詩繡在一塊布上。這首詩母親用“在樹上的鳥兒和花、水中的鳥,還有天空中的龍和鳳凰”來闡釋它的內涵。詩人沒有具體描寫這些景物具體是如何組合的,但其中的美和妙我們不得而知。詩畫具有相通性,這在萊辛的《拉奧孔》和蘇軾評價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中都早已有論述,用鳥的形象來闡釋詩歌的含義,不僅是傳統(tǒng),也是母親的創(chuàng)意,更是父親詩歌中所蘊含的意境的完美呈現(xiàn)。

在5月27日?的一首詩“不錯的冥想”中詩人這樣寫:

正常,甜美——水生/植物——/昨夜的夢——/梯子把我們帶到/天堂和黑暗世界的/另一邊和植物的根部——這將會是/很長一段時間/我的父親和我/再次相逢。/梯子通往/母親的臥室/如果我們在那里放食物/鳥兒就會來,/這些生物/來自父親的世界/媽媽說不要喂/他們,讓他們留在房間里。(18-19)(詩歌譯文部分參考邵怡的翻譯)

詩人的思維在冥想中跳躍,思路隨著文字的流動而流動著,植物、梯子、夢、鳥,還有父親、母親。對作者創(chuàng)作小說和詩歌影響最大的父親,詩人只是輕輕的提到,對父親去世的傷感,詩人也在思維的游離中將其淡化,我和父親再度相逢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對母親,詩人選取鳥兒作為生活中的一個細節(jié),回憶了和母親之間的“對話”,這只鳥兒來自父親的世界,在母親的詩人的意識里,通過挽留鳥兒可以挽留父親生活的影子,以此來轉移對父親的思念,對家人來說,是一種精神的慰藉。鳥就像一個穿越時空的使者,把不在同一個時空的父親和我、母親聯(lián)系在了一起,把原本的感傷淡化并通過鳥兒的情感轉移使其變得溫馨。

在另外一首同樣屬于冥想的詩中,詩人描寫了她和越戰(zhàn)退伍作家在禪宗中心靜修時的幻覺體驗:

我已經強制安靜。我必須安靜下來/自己靜,其他人靜/我能聽見靜嗎?有沒有靜這樣的東西?/空中充滿鳥的歌聲/飛機聲,汽車聲,馬達聲/昆蟲馬達聲,拖拉機馬達聲/隱藏的滲透一切的靜/可包含充塞在空間的聲音?/時間可以。理念可以/紅尾鷹轉圈越轉越小/反閃———地震!爆炸!/放射的激光剪穿每處地方/磚鋪的路坍塌。磚塊埋葬小孩/我呼叫厄爾———他還好/我有理由———地震!爆炸!/取消講課,不作個別輔導/不,我需要去學校,給孩子們上課/我走過去,穿過紛紛落下的磚塊/我醒了,又去了學校。(參見張子清在《中華讀書報》的翻譯)

在這首幻覺閃爍的詩歌中,詩人細膩的描寫了她思維的每一步移動。靜從一開始強迫自己安靜的動詞到名詞——作為一種可以聆聽的聲音,是詩人在靜修時候特有的體驗。安靜,安靜的空氣中充滿了鳥的叫聲,還有其他各種聲音,靜可以包含這一切。這和中國古代詩人王藉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具有同樣的修辭效果,更加襯托了詩人所要表達的靜,以動襯靜,從而使得靜變得更加安靜。把一切喧囂轉化為靜,這和詩人關注點的轉換是息息相關的。在南京大學的訪談中她曾經提到:“沉默,靜思能治愈人的心靈,幫助人們重建自我、恢復熱情與精力。沉默也能令人停止爭論,不再談論自我。從描寫令人窒息、壓抑的沉默到展現(xiàn)詩人獲得平靜、恢復創(chuàng)造力的沉默,我在寫作中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詩人對女勇士打破沉默的戰(zhàn)爭有了新的理解,在戰(zhàn)爭之外,可以通過靜修,在充滿鳥的叫聲的“安靜”中沉思更能夠找到自我,更能夠重建自我。

詩人在呼喚繆斯的時候,內心里的思考依然是通過鳥兒來完成的:“心臟再次快速地跳/鳥歡快的叫,詢問,詢問。問什么呢?”詩人用分行的詩句代替散文來表達內心的想法,是走向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個步驟。鳥作為一個載體抒發(fā)了詩人在呼喚時的感情,它歡快的叫聲仿佛在追尋著什么問題,而真正思考和追尋的主體依然是詩人。鳥無處不在,詩人在不同地方感受詩歌的時候,鳥在她的思維里游走,鳴叫、追問。清晨,我在陽臺上:

清晨,月亮漸漸的淡下去了/我站在南邊的陽臺上。在我的右邊,西邊,/Tamalpais的大霧逐漸散去,呈現(xiàn)藍色的山,藍色的海灣,藍色的天空。/鳥在問著問題——沒有答案。/它配偶的叫聲就是一個問題。愛我嗎?愛我嗎?/我有點緊張,感覺到冷/就進了房間。更清晰的看到/Mt.Tam,透過玻璃門。/今晚我會回到這里看有什么改變。(38)

正因為鳥在詩人的思維中無處不在,所以在詩歌的敘述中才可以隨手拈來為己所用,無意間提到的一個比喻也是用的“鳥”:“一個嬰兒哭了,從頂上的窗玻璃飛下/一個圣誕卡就像一個鳥,讓我想起我的弟弟。/厄爾在水里的呼喚/一陣雨就像一場及時雨/萬事都是相通的。/我慢慢老了,每件事/都會有一個關于生命的遐想?!保?1)在春天的第三天,2000年的3月22日,詩人寫到:清早,一個鳥在說話/Me Me Me /Do Do Do。詩人用一首名字是《鳥》(Birds)的詩歌來表達了她在這一天清晨更多的思考:“我住在一個地方太久,/鳥兒用我的白發(fā)/織起它們的巢。”鳥和作者的關系我們可窺一斑。這一新奇的比喻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詩人在海德公園散步喝茶的時候看到了兩只在水上跳舞的鳥。“我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鳥——長長的脖子,長長的腿,長長的喙——面對面的跳舞。他們看起來像長長莖上的花,一圈圈的移步、擺動,面對面做著同樣的動作?!保?3)對這樣的兩只鳥,詩人觀察的饒有興致,描寫的生動活潑。兩只自由快樂的鳥,和詩人此時與厄爾的心情遙相呼應,也體現(xiàn)了詩人此時輕松愜意的心態(tài),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在“雪豆春收”這一首詩中,詩人寫到:

他們都比我高。/我邊摘邊品嘗,/揀出大而且平的和一些很小的/留下一些飽滿的去皮或作為種子。/紫色和淡紫色的花正在開放/還有藍色的花兒正在前方向我示意/觸及到了我的脖子。/我站在高高的盒子上,可以摘取更多,/想起了母親和父親每季都種豌豆。/當他們再也看不清的時候,我的母親就告訴我/怎么樣在每個土墩里種三顆種子。/每天,晚飯后,在門前散布/鳥兒會在我周圍邊吃邊唱。我無與倫比的幸福。(86_87)

這首詩2004年被選入了《埃迪森文學選集:伯克利詩歌漫步》,詩人認真回憶了收獲豌豆的過程,豌豆長的都比我高,我站在凸出的盒子上,邊摘邊平常,邊挑選種子。豆子還開著各種各樣顏色花,藍色的、紫色的、淡紫色的。這一過程是幸福的、快樂的,我回憶起了父母每年都種豌豆,母親如何教我播種。這一簡單的幸福鳥也是知道,每晚當我散布的時候它們就會圍在“我”的周圍,邊吃邊唱,并不害怕我。鳥因為我快樂,“我”因鳥的快樂而更快樂。鳥的快樂猶如一種幸福環(huán)繞著我,鳥是一種烘托,使得我變得更加幸福,詩人的快樂和鳥的快樂完美的融合成為了一個整體。

在這些泛指的鳥之外,還有一類鳥如云雀、蜂鳥、鶴、鸛、鷺等具體所指的鳥在多首詩歌中出現(xiàn)。在詩集的開篇,詩人就說“我要做一只云雀,從勞役中解放出來”(3)。云雀是產在東半球的一種雀,也即是我們常說的百靈鳥,一般生活在開闊的野外,以善于歌唱(尤其是在向上直飛時)著稱。云雀作為意象在詩中十分普遍的,比如雪萊的詩歌《致云雀》歷來廣為傳誦。詩人所指的云雀其實是一個自由的化身,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的高歌。在經歷長篇小說的寫作,尤其是1990年奧克蘭大火燒毀了她《第四和平書》的手稿,在這之后重新創(chuàng)作《第五和平書》,創(chuàng)作使得她失去了很多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時間,因此她想從長篇小說的寫作中解脫出來,做一只在高空中的云雀,創(chuàng)作詩歌,等待繆斯的降臨,自由而且幸福。

在詩歌《春雨》中:欄桿上的水珠,/山中的薄霧。/心中極度喜悅,/干旱之后的解脫/這兩日,高空中還有層層云朵。/是一只鸛——是一只鶴——但鶴都是成群的——一只鸛/一直飛越街角的屋頂,/閣樓,降臨在另一個屋頂,/然后飛向西南方。/我跟在后面追/回到家后認出了它,這是一只藍色的大鷺。/藍色的大鷺是可能出現(xiàn)在城市里的。(72)詩人看到一只鳥,但不確認是什么,心中就感到疑問:是鸛?是鶴?但忽然想到鶴是聚一般是聚集成群的。認為應該是一只鸛。鶴,在中國古代象征著飄逸、自在和純真,常用來象征不受俗世困擾的人物,道教的先人大都是以仙鶴或者神鹿為座騎。詩人對一只像鸛一樣的鳥兒的追尋也正是對這種自由生活的追求。在詩歌的結尾處,詩人寫到“在城市的上空出現(xiàn)一只鷺是可能的”,鳥兒可以在人群聚集的城市里自由飛翔,這也反應了詩人的生態(tài)和諧觀。

同樣在另外一首詩《鳥》中,作者通過與鳥的嬉戲更好的表達了這一主題:

我住在一個地方太久,/鳥兒用我的白發(fā)/織起它們的巢。/我很樂意它們也認得我。/我與蜂鳥做游戲。/我用噴灑的水管玩耍,/蜂鳥隨著水,/環(huán)飛滑翔,轉向盤旋,飛躍。/………/有只黃色的鳥幾乎什么都不是/而就是一枝蘆笛,一架會歌唱的管樂器。/它的喙大張得如嗓子,如身體一樣寬,/反反復復顫鳴。/它是有黃色羽毛的歌的皮囊,/它終日歌唱。(41-42) (參見邵怡的翻譯)

在這組詩歌里,詩人由我寫到鳥,我在一個地方住的太久,我的頭發(fā)慢慢發(fā)白,鳥可以用我的白發(fā)筑起它的巢,我也樂意鳥能夠認出我,我們已經可以像老朋友一樣交流、玩耍。詩人生動的描繪了她和蜂鳥之間的嬉戲,與鳥兒的真誠交流、和諧相處,使得她在對鳥的歌唱中忘記了自我。一方面源于詩人對鳥細致入微的觀察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時也說明了詩人對生態(tài)的關注,與鳥類的和諧相處,代表著詩人和諧的生態(tài)觀。這與詩人所追求的禪宗,在《第五和平書》中反對戰(zhàn)爭、強調和平的觀點都是息息相通的。

對于鳥的叫聲,一直受到詩人的關注。比如所描述的紅衣主教鳥即紅雀的叫聲,據(jù)說它全年唱著各種快樂的歌聲,歌聲千變萬化,多達二十多種。鳥的叫聲一般是比較歡快的,尤其是一年四季唱著快樂歌聲的紅雀,她的聲音更是悅耳動聽,更是增加了詩人的愉悅心情。

菩提的根上到天蓬的頂上/下面是汩汩的溪流/我想,伊甸園并沒有消失/厄爾和我正在穿越伊甸園/時而牽手,時而/一前一后的走,時而說話/時而沉默。我最愛的/那個人。結婚三十七年了。/兩只我從來沒有見過的動物跳來跳去/輕輕的啃這啃那/他們不是兔子,不是山羊/不是綿羊,也不是駱駝的幼崽。紅色的條紋/突然紅色在一片綠色中時隱時現(xiàn)/那是紅雀。鴿子咕嚕咕嚕叫。持續(xù)的唧喳——/是雀類。白色的飛機——八哥/沖來沖去,大聲笑著,蹦啊,跳啊 咕咕 咯咯咯咯咯咯/厄爾說,“教他們唱鳥兒的歌曲”。(101—102)

詩人在詩集的開篇就提到,她一直為長篇所累,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沒有能夠給予家人太多的愛,現(xiàn)在她和厄爾一起,他們一起結婚37年了,兩個人一起挽手而行,或一前一后有默契的行走,甚至都不需要言語,或交談或沉默都很自然,看到兩只動物在眼前跳來跳去,還有歡快的鴿子、紅雀又是叫著,又是跳著,愜意的幸福洋溢在詩行里。紅雀鳥快樂的歌唱仿佛是一首背景音樂,更加襯托了詩人和丈夫在一起的幸福生活。

鳥生活在天空中,能夠自由飛翔,這是我們對鳥類的一個共同的認識,但是鳥生活的背景也會隨著詩人情感的變化而有所起伏和變化,或明媚,或陰暗,或開闊,或狹小。比如高爾基的“海燕”,背景是暴風雨來臨前洶涌翻滾的大海,以此來體現(xiàn)海燕的勇敢。在《當詩人》中,詩人筆下的天空是開闊的,也大多是藍色,而非陰雨連綿或者灰蒙蒙的。這在鳥生活的背景中多次提到。比如“我坐在竹椅上/看著南邊的小山: 藍色的天空下藍色的遠山/綠色的墓地還有我們的房子/我在行道樹上系上綠色的塑料/”(33),“藍天的山,藍色的海灣,藍色的天空”(39)這些均是鮮亮的顏色,陽光透過鳥兒折射著我們的心情。還有美麗的云朵,“云朵在天空涌動。/一朵云正坐在地面上。”這些描寫更加增添了天空的美麗,在這樣的高空自由飛翔,鳥兒具有更加愉悅的心情。

從生態(tài)學意義上來講,鳥兒所生活的外部環(huán)境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自然界,一個是人類社會。鳥能夠從天空到地面與人們親密接觸,如詩中所描寫的與黃蜂鳥的嬉戲、在詩人周圍邊吃邊唱的鳥,在城市上空自由飛翔的鷺,這與人們對生態(tài)的關注是不可分的,如果這一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到破壞,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存鳥是不會發(fā)出歡快的叫聲的。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能夠與鳥和諧相處,無論是與蜂鳥的嬉戲也好,還是在城市上空飛翔的鳥也好,人與鳥的和諧雖然只是人與自然的一小部分,但也從這個側面反應了作者和諧的生態(tài)觀。

詩人運用鳥的意象首先還原了鳥自由快樂的本真天性,以往詩人筆下的鳥往往承擔了多重涵義,比如作為政治抱負的載體——“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或抒寫離別的傷痛——“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或彰顯忠貞不渝的愛情——“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等。在湯亭亭的詩歌里,鳥兒回歸了本真的意象,是自由的象征,是精神的慰藉,是快樂的來源,其中代表著詩人對自由的追求,我們可以像鳥兒一樣同享同一片天空、和平共處,可以像鳥兒一樣自由、快樂、幸福。從詩集所收錄的詩歌來看,并沒有太多哲學性的深沉思考,相反其中充滿了對自由的探尋,對和平的渴求。詩人一開始提到加里·斯耐德把她稱作禪宗詩人,詩中彌漫著詩人的“禪思”。通篇彌漫的自由、輕松和幸福,從詩歌中反復出現(xiàn)的“free”、“happy”等詞可窺一斑。在愉快的氛圍里面,詩人真誠的表達著自己的每一次思想的變化,不懈的追尋著對作為一個詩人的自由的渴望。運用了鳥作為這一愿望的代表,一方面充分展示了鳥這一自由精靈的特征,同時也體現(xiàn)了詩人居高臨下的一個觀察視角: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以更開闊的視野,思考、觀察我們所生存的空間,詩歌包含了詩人更多的人文關懷。

湯亭亭在詩中反復提到要一個自由的詩人,等待繆斯的降臨。她即將走出以前小說所關注的族裔問題的煩擾,從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走出來,猶如從戰(zhàn)爭中走出來。詩人在結尾寫道:“我在用一首詩結束這本長書,所有那些散文加在一起就成了這首詩。如果我沒有把自己放到一個詩意的境界里,我可能就不會想到以這種方式結尾。我穿過了一道詩之門,從戰(zhàn)爭故事中走了出來?!?110-111)詩人也坦然承認自己以后創(chuàng)作所關注的方向不再是族裔問題,而是對和平的呼喚;不再是“女勇士”花木蘭,而是在戰(zhàn)爭結束后“歸鄉(xiāng)”的花木蘭。詩集的最后,湯亭亭重新翻譯了花木蘭的詩歌,其中提到花木蘭“六過家門”都沒能去父母的墳墓上獻祭,融進并變異了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湯亭亭是一個十分有想象力的作家,她喜歡把漂洋過海后的中國神話、傳說拿來為我所用,并不在乎因此而引起的爭議。想象,對于詩人創(chuàng)作來說尤為重要,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詩歌的道路上湯亭亭會走的更遠,我們將會以關注的眼光期待著。

注釋【Notes】

? Maxine Hong Kingston:To Be The Poet.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本文所引詩歌,均出自此版本,下文只表明頁碼。詩歌的部分譯文參考張子清教授和邵怡老師的翻譯,未注明者為筆者自譯。

? 詩集中的每首詩歌都標明了寫作日期,詩人像記敘日記一樣真誠的用詩歌娓娓道來。南京大學張子清教授有文章——“湯亭亭:她的詩集像一本日記”。

? 參見“和平·沉默·敘述技巧:《第五和平書》創(chuàng)作談”,原載方紅:《華裔經驗與閾界藝術——湯亭亭小說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年):170。

引用作品【W(wǎng)orks Cited】

Maxine Hong Kingston:To Be The Poet.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邵怡:“花甲之年的禪思——解讀湯亭亭《當詩人》”,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4(2007):89-95。

第5篇:描寫戰(zhàn)爭的詩范文

關鍵詞:《懸詩》;蒙昧時期;手工業(yè);阿拉伯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3-0166-02

一、前言

文學創(chuàng)作與社會發(fā)展是息息相關的,社會發(fā)展影響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創(chuàng)作反映社會發(fā)展。詩歌是阿拉伯人的史冊,蒙昧時期的詩歌更是阿拉伯詩歌歷史上的一朵奇葩,《懸詩》代表了蒙昧時期阿拉伯文學的最高成就,其內容豐富,真實生動地反映了蒙昧時期阿拉伯人的生活風貌,是了解當時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本文從《懸詩》中分析當時社會的文明情況,分析阿拉伯人在蒙昧時期從事哪些手工業(yè),了解他們的飲食起居,從而窺出蒙昧時期阿拉伯社會生活的全貌。

二、《懸詩》中的手工業(yè)

在烏姆魯勒?蓋斯的懸詩中提到了很多的手工業(yè),他在詩句中寫到:

詩句中出現(xiàn)了“盛水、酒等的皮囊、皮袋”、“袋子或皮罐上用作提手的繩圈”、“馬鞍”、“籠頭”、“”、“燈芯”、“紡錠軸的螺環(huán)”、“劍囊”等詞,這些詞語雖然簡單,但它們背后卻關聯(lián)了皮革業(yè)、馬鞍業(yè)、照明業(yè)和紡織業(yè)等。蒙昧時期物質匱乏,七首《懸詩》中,烏姆魯勒?蓋斯的《懸詩》里手工業(yè)的詞匯較多,這與他是一位王子不無關系。

塔拉法的《懸詩》涉及到很多與武器和乘坐工具相關的詞匯,也向讀者展示了蒙昧時期的手工業(yè)文明。他的《懸詩》中出現(xiàn)了縫紉業(yè)、皮革業(yè)、制鞋業(yè)、制銅業(yè)、建筑業(yè)、馬術業(yè)、裝飾業(yè)、武器業(yè)、酒業(yè)、食品業(yè)、打鐵業(yè)、航海業(yè)等。比如下面這句詩就是當時造船業(yè)的寫照:

在拉比德?本?拉比阿的懸詩中,制革業(yè)有著重要的地位,他的詩句中出現(xiàn)了“繩圈”、“韁繩、繩索、帶子”、“韁繩、”等詞。阿拉伯制革業(yè)的發(fā)達是與它作為阿拉伯的傳統(tǒng)工業(yè)是分不開的。阿拉伯民族是一個游牧民族,自然與皮革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皮革可以制造出很多生活用品,所以,在蒙昧時期的日常社會生活中,皮革制品是隨處可見的。

除了上面三首《懸詩》,其他《懸詩》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與手工業(yè)相關的詞匯,在阿慕魯?本?庫勒蘇姆的詩中有一些與磨面業(yè)、搓繩業(yè)相關的詞匯,在哈雷斯?本?希里宰的詩中有一些與染織業(yè)、制革業(yè)、制鞋業(yè)、建筑業(yè)相關的詞匯,安塔拉的詩中有與制革業(yè)相關的詞匯,在祖海爾的詩中,有與屠宰業(yè)和打鐵業(yè)的詞匯。

三、《懸詩》中與戰(zhàn)爭相關的手工業(yè)

在塔拉法的《懸詩》中,戰(zhàn)爭的影響是占首要地位的。詩中出現(xiàn)了很多戰(zhàn)爭用的器具,如“箭”、“劍”、“劍柱”、“刀、刃”、“粗棍”、“弓”等:

阿慕魯?本?庫勒蘇姆的《懸詩》就是建立在戰(zhàn)爭的基礎上的。他的《懸詩》中有大量關于戰(zhàn)爭用品的詞匯,比如他提到了“劍”和“旗幟”。在《懸詩》中提到戰(zhàn)爭用品很多的還有安塔拉。安塔拉是黑奴所生,又愛上了自己的表妹,勇敢的騎士作風是他獲得自己的尊嚴和愛情的唯一法寶,所以他投身到戰(zhàn)爭中,在《懸詩》里也出現(xiàn)了較多的戰(zhàn)爭詞匯。

余下的《懸詩》也對戰(zhàn)爭有所提及,其中“劍”和“箭”是最多的,因為它們是原始戰(zhàn)爭中最主要的武器。正因為在蒙昧時期的戰(zhàn)爭中對這兩種武器使用廣泛,所以在阿拉伯語中才會有這兩個詞的大量同義詞和修飾詞。蒙昧時期社會所崇尚的就是戰(zhàn)爭,保衛(wèi)部落,保護鄰居,一個部落向另一個部落發(fā)起戰(zhàn)爭,另一個部落就必須還擊。更多的時候,沒有什么裁決能讓人們都滿意,只有用劍、矛、弓、箭來說話。蒙昧時期的戰(zhàn)爭和戰(zhàn)役常常是各部落由于牲畜,牧場,水源,統(tǒng)治權的紛爭而爆發(fā)的。

四、《懸詩》中與飲食相關的手工業(yè)

上文提到的是蒙昧時期的戰(zhàn)爭生活,那么人們的日常飲食生活又是什么樣的呢,同樣可以從《懸詩》中找尋答案。

烏姆魯勒?蓋斯寫到:

從這兩句詩里可以發(fā)現(xiàn):任何一個原始的社會人們的主食都是從肉開始的,阿拉伯人也不例外。他們也是一個食肉的民族。蒙昧時期的阿拉伯人是游牧民族,最主要的肉類是駱駝肉。蒙昧時期阿拉伯人的用餐習慣是大家聚在一起用餐,詩人和這群女人在一起用餐就是考慮到當時的這種用餐習慣。對于這種聚餐的習俗,還有詩人別的詩句為證:

從這兩句詩中又可以看出,阿拉伯人無論是請人吃飯還是到別人家做客,都是在白天進行,究其原因,應該是白天有太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飯菜。這就說明了兩點,第一是當時的照明工具并不普及,第二是當時生活的治安環(huán)境不好,晚上并不安全。當時人們每天的飯大概分為兩餐,第一餐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的早餐和中午飯,第二餐相當于現(xiàn)在的晚餐,肉的烹調方法并不是單一的,有煮的和烤的。關于這種白天請客吃飯的習慣,塔爾法有詩句說:

在懸詩中提到的唯一飲料就是酒了,特別是塔拉法、安塔拉、阿慕魯?本?庫勒蘇姆三人,他們的詩中有很多關于酒的描寫,讓人們了解蒙昧時期阿拉伯人喝酒的場面,知道他們是怎么喝酒的。塔拉法寫有:

安塔拉寫有:

阿慕魯?本?庫勒蘇姆寫有:

從中可以看出蒙昧時期喝酒是一種慷慨的表現(xiàn)。飲酒是一個向別人展示自己豪邁之情的好機會,可以展示自己的酒量。喝酒的時間一般是在白天,晚上不飲酒的原因和晚上不吃飯的原因是一樣的,因為沒有足夠先進的照明用具。

五、小結

蒙昧時期的阿拉伯人是游牧民族,所以手工業(yè)所遵循的原則就是滿足人們最低的生活要求,讓人們能夠維持自己和牲畜的生命,僅此而已。通過對《懸詩》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很多關于蒙昧時期手工業(yè)的情況,以及當時的社會發(fā)展狀況。社會的發(fā)展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留下了烙印,透過文學也能了解到那個時代的社會情況,《懸詩》的確是蒙昧時期的一面鏡子。

參考文獻:

[1]納忠.《阿拉伯通史》(上、下).商務印書館.

[2][埃及]艾哈邁德?愛敏.納忠譯:《黎明時期》.商務印書館.

[3]仲躋昆.《阿拉伯古代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版.

[4]

第6篇:描寫戰(zhàn)爭的詩范文

關鍵詞:杜甫;現(xiàn)實主義;寄情于景;愛國主義;人道主義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7-0049-01

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以其崇高的地位和隆盛的聲明被人們譽為"詩圣"。 他的詩激蕩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崇高精神。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興盛走向衰亡時期的社會面貌,因而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有著很強的現(xiàn)實主義特色。

1.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形成

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是由于時代和社會以及個人性格遭遇共同作用形成的。在唐代"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大背景下,杜甫親身經歷了戰(zhàn)亂離喪、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的黑暗,人民因為戰(zhàn)爭飽受苦難,這些都使杜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無法實現(xiàn),從而使他由意氣風發(fā)的理想主義慢慢轉變?yōu)楝F(xiàn)實主義的人文關懷。

杜甫的一生,遭受身世之苦、時代之苦、國破之苦,生活在由盛轉衰的時代夾縫中,繁華成為了過眼云煙,國破家亡的痛苦時時噬嚙著他,在如此的生活背景之下,更加激發(fā)了杜甫的頑強人格和愛國精神,他對飽受苦難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官吏給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惡痛絕。

2.現(xiàn)實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

杜甫所處的時代背景、個人氣質以及人生信仰決定了他與悲劇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詩存在著十分深刻而廣博的歷史內容, 有著很強的現(xiàn)實主義特色。這些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講述事實,反映現(xiàn)實。杜甫經常能把巨大的社會內容通過細枝末節(jié)的場景來體現(xiàn)出來,使人震撼人心,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藝術的概括了社會現(xiàn)實中的尖銳矛盾,勞動人民生活的悲慘襯托寫出了統(tǒng)治階級生活奢侈的罪惡。這首詩不僅是他十年長安生活的總結, 而且是他對不同階級之間的矛盾和斗爭的綜合表現(xiàn)。同時, 也標志著杜甫詩歌現(xiàn)實主義精神的基本成熟。

2.2寄情于景,憂國憂民。在杜甫的許多抒情詩中,他往往寄情于景,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景物描寫中,流露著詩人的激情,交織著內心的復雜情感,政治上的失意,漂泊無依的感傷,在詩句中傾瀉出來,一字一淚,感人至深,讓我們感受到一個偉大現(xiàn)實主義詩人的高超的藝術風格。

杜甫的這種風格在《登高》也有體現(xiàn),作者通過登高所見的秋江景色來傾吐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壯闊的景物描寫之中,讓人感受到了他那沉重的﹑跳動著的情感脈搏。在杜甫雄渾壯闊的意象描寫中,還隱藏著他身世悲苦的暗流,寄寓著他憂國憂民的思想。

2.3愛國主義思想貫穿于作品的始終。愛國主義精神是杜甫的人格中最光彩奪目的部分,他的愛國體現(xiàn)在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和對天下蒼生的赤子之心。他無論身處何時何地,無論身為官僚子弟還是淪為"眾人",始終念念不忘的是國家的興亡和民族的命運,國家成為了他的生命的支柱,成為了他畢生的奮斗目標。

在漁關失守后,他曾經參加流亡者的隊伍, 因而寫下不少愛國的詩篇,如 "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這首詩勾畫了長安城淪陷后的破敗景象,寄寓了詩人感時憂國的深沉感慨。

2.4人道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杜甫的作品中也表現(xiàn)出了不少的人道主義的思想, 他的人道主義的基本內容是對被剝削被壓迫者的同情,滲透著對人民深切的愛。他的悲哀不是停留在自己身上而是想到了比自己更苦的人民,他在顛沛流離之后暫時得到安居的一間茅屋為秋風所破,偏偏又下?遠雨來,他蓋著冰冷的破被、躺在"床頭屋漏無干處" 的破茅屋里,盡管自己生活在這種艱難的環(huán)境里,還是時刻想著天下的寒士,大聲疾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他更關懷的是那些無處安身的" 天下寒士" ,只要他們歡顏,即使自己凍死也心甘情愿。這些動人的詩句鮮明地表露了詩人偉大的人道主義思想。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一幅安居樂業(yè)的鮮明圖景,更表現(xiàn)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 這種愿望正是在封建制度壓迫下廣大人民的共同愿望。

縱觀杜甫的一生,他是一位面對人生,忠于現(xiàn)實的偉大詩人,無論生活使他多么痛苦,他從未脫離現(xiàn)實,他自始至終力求描寫現(xiàn)實生活,著力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反映人民的疾苦,呼吁人民的心身,他的詩歌無論是形式或者內容都給中國的詩歌擴大了領域,成為了千古絕唱。

參考文獻

[1]劉娜. 略談杜甫敘事詩的藝術特點[J]. 才智.2008,16期:98-99

第7篇:描寫戰(zhàn)爭的詩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文陶冶;語言魅力;愛國情懷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有。從我們古人留給我們那浩如煙海的愛國詩詞中就是明證。2009年湛江日報報一則報道《中小學生愛國教育亟待加強》引發(fā)我們深思。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出現(xiàn)危機了嗎?本文選取幾首小學語文教材內愛國詩歌為例,探討詩歌教育中如何對學生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一、愛國主義教育給我們的反思

在《中小學生愛國教育亟待加強》報道:“讓人們擔憂的是,在這次的愛國主義浪潮中,不少90后、00后卻沒有趕這個時髦,國慶閱兵和舉國歡慶的氣氛似乎并沒有給這些張揚、自信的孩子們帶來的一次洗禮……” 面對上面的報道,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我們不該反思嗎?

二、詩歌中的愛國情懷的培養(yǎng)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愛國主義詩詞在中國古典詩歌占據(jù)了很重要的地位。這些愛國詩歌給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愛國史冊。從詩歌文學形式來看,中國人的愛國情節(jié)是非常強烈的,絕不是一般的國家可比的。本文選取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其二)、王昌齡的《出塞》、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為賞析對象。學生們可以通過朗讀理解詩句,感受其中的詩文意思,領悟語言文字的魅力,陶冶他們的心情。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得到很好的教育,比起平時說教好有效果。

為了便于賞析這些詩歌,筆者分為兩大類:一為太平盛世時期的詩歌,二為國難當頭時期的詩歌。具體如下:

(一)太平盛世時期的愛國詩歌

古代中國太平盛世的時期較少。在這些人民能夠安身立命,安居樂業(yè)的時代,我們的愛國詩人們,沒有放下為人們的福祉安康,為國家的繁榮強大而奔走呼號。此類詩歌還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風景詩;二是邊疆美景下寄托和平的邊塞詩。

1、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風景詩

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歌首推李白的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其二)。該詩選自魯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請看詩文: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本詩是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江西省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七言絕句的《望廬山瀑布》堪稱狀物寫景和抒情的范例。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本詩融情于景,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

首句形象貼切比喻廬山的形狀及其煙霧情景。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學生對老師講解后了解到廬山的形狀,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們前去實地旅游考察,自然而然喜歡祖國山水。這就是語言修辭魅力所在。

次句“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皰烨按ā卑哑俨急扔鞒上褚粭l巨大的白練。“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最后兩句句則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帮w流”一詞表現(xiàn)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爸毕隆奔葘懗鰩r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叭С摺睒O力夸張,寫山的高峻?!耙墒倾y河落九天”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本詩夸張、比喻、想象的修辭手法讓學生對中國語言修辭的魅力所吸引,自然了解到李白的“詩仙”的語言能力,學生對李白描寫的廬山美景所吸引,深深理解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自然得到應有的教育。

2、邊疆美景下寄托和平的邊塞詩

戰(zhàn)爭是慘烈的,王昌齡曾寫過“黃塵足古今,白骨亂蓬蒿”(《塞下曲》);王翰也曾寫過“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涼州詞》)的詩句。古代的邊塞之作,往往抒發(fā)了慷慨從戎、抗敵御侮的愛國思想,表現(xiàn)了馳騁沙場、建立功勛的英雄壯志,也描寫了西北邊疆奇異壯麗的景色。同時也反映了征夫思婦們的幽怨和士兵們的艱苦,歌頌這些將士的愛國英雄氣概,同樣表達了深刻的愛國情懷。王昌齡的《出塞(其一)》選自語文版六年級上冊,詩文如下: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本詩表現(xiàn)了詩人一方面希望唐王朝也能起用得力干將來抵御胡馬的侵擾;另一方面也飽含著戰(zhàn)勝敵人、保衛(wèi)祖國的信心,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的愿望。通過詩意文化領悟到祖國文化,學生由衷的學國語言,愛國情懷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通過詩文把原本西北塞外戈壁荒漠的情景在作者筆下描繪的邊塞美景,打消了學生心目中塞外無風光的心理,學生自然喜歡這首詩歌?!扒亍?、“漢”兩字暗示邊塞戰(zhàn)事自秦漢以來連年戰(zhàn)爭,表達時間之久。用兩個字把戰(zhàn)事連年概括的也是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第二句中的“萬里”也表達出征戰(zhàn)之苦,“人未還”使人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讀到這里,學生對作者的抒發(fā)的感情已經接受并影響。最后兩句寫得含蓄、巧妙,也顯示出強烈的英雄主義氣息,字里行間也透出大國子民的一種內心強烈的自豪。學生讀此詩句除了領略到祖國文化的深沉與博大,也領略到語言文字的精簡凝練概括性強特點,自然激發(fā)了學習文化的重要性。

(二)國難當頭時期的愛國詩歌

當國家國力日減,面臨動亂,或將要滅亡之時,人心中的愛國情感才更加的深刻,更加地真切。生活在各個朝代的這樣的國難當頭時期的愛國詩人,比較典型的代表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屈原,唐朝的杜甫,宋元以后的陸游、辛棄疾、岳飛、文天祥等。小學語文人教版中的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最具有代表意義。先看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本詩深刻而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詩人關心國家、人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學生結合作者寫作背景資料,在老師的講解下,不難理解本詩的思想感情。只有理解了本詩所表達的感情,才能很好的了解杜甫的寫作目的,賞析詩文的語言文化內涵,難道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還要擔憂嗎?

首聯(lián)寫詩人雖偏居“劍外”,但聽到官軍收復了遙遠的“薊北”后,喜極而泣。河南河北被收復,曾給廣大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安史之亂被平定,想著自己即將會與廣大人民一樣獲得安定的生活,詩人怎能不喜極而泣、熱淚縱橫呢?聯(lián)系寫作背景,了解安史之亂事件,學生肯定能理解這兩句詩句意思,典型的“文史不分家”理念,促使學生學好祖國歷史、祖國文化的興趣。頷聯(lián)寫出了詩人的妻兒子女笑逐顏開、歡天喜地的心情,這使得詩人更是激動萬分,從而漫卷詩書、興高采烈。此兩句妙筆傳神,詩人那種大喜欲狂的情狀,躍然紙上,惟妙惟肖。本聯(lián)學生想象自己就是詩人,這種場景能不感染嗎?詩的后兩聯(lián),繼續(xù)就喜意升華,由前面的國喜、家喜,轉入寫喜歸,表達了詩人意欲開懷痛飲,放聲高歌,準備趁著大好春光早日返鄉(xiāng)的心情。最后兩聯(lián)語言得到升華,學生想象這幾個畫面,很快理解這兩聯(lián)詩句的意思。

第8篇:描寫戰(zhàn)爭的詩范文

1高中語文教育缺乏人文精神的表現(xiàn)

1.1教學歷史、教學體系的因素對人文精神的影響

以智力、科技為主導的教育在中國教育發(fā)展史上占主導地位,對于家長和老師來說,學習成績代表了一切,以語文考試項目為主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精神健康和素質的培養(yǎng)??菰锓ξ兜慕虒W內容使學生缺乏興趣,語文學習的重視度不夠,同時,不愿付出時間和精力了解中國的歷史、人文和古典名著等。尤其是高中分科以后,學生為了最大效益的提高總成績,放棄語文的學習,基本上是在缺乏人文精神的環(huán)境下學習的。

1.2負面社會環(huán)境對人文精神的漠視

受中國改革開放浪潮的影響,信息化和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超出人們的承受能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已不是單純的中國文明,整個社會受到拜金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的影響,人們無法以平靜的內心面對知識的學習。網(wǎng)絡、手機等的新興事物吸引了學生的全部注意力,學生認為不需要依靠偉人的精神力量;不需要從家長那里尋求精神慰藉;不需要從老師那里聽從教導,將自己沉迷于虛擬世界里。語文學習的無趣使學生放縱思想、解放自身行為自由的同時,忽視了真正的學習,人文精神更是無從談起。

2高中語文教育重視人文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

2.1人文教育強調以人為本

在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影響下,人們注重物質文明的同時更加注重精神文明,人文教育提倡尊重人的價值,注重人性的開發(fā)與培養(yǎng)。高中時期正是學生初步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啟蒙時期,也是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提高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高中語文教學應當在人文教育的前提下,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凈化學生的內心世界,提高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人文素質。

2.2轉變教學理念

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育已不能適應現(xiàn)代教育理念,以灌輸知識為教育目的的語文教學不符合素質教育的發(fā)展需求。學生在被動學習的情況下,容易產生逆反心里,課堂氣氛沉悶,缺少活力,自主創(chuàng)新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被激發(fā)出來。師生平等、和諧互動的人文環(huán)境代替?zhèn)鹘y(tǒng)的講授形式,實現(xiàn)師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的人文性和民主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

3人文教育的實踐

3.1詩歌教學中開展人文教育

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對詩歌的學習,中國的詩歌形式內容豐富多彩,思想深刻,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主義。老師通過讓學生學習和了解不同時代和風格的詩歌,可以讓讀者了解到一個時代的發(fā)展,體現(xiàn)不同的時代特征和時代面貌,體現(xiàn)作者在詩歌中寄托的思想,了解作者的各種感情。通過了解歷史,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有人類存在的地方就會有戰(zhàn)爭,詩人經歷戰(zhàn)爭的殘酷過程就會把對戰(zhàn)爭的痛恨寄托在詩歌中,從戰(zhàn)爭場面直接描寫戰(zhàn)爭的無情,從家人或閨中怨婦對親人或愛人的思念中了解到親人生離死別的殘酷場面。為了國家獨立或統(tǒng)治者的需要,普通老百姓陷入戰(zhàn)爭的炮火中,成為戰(zhàn)爭的犧牲品。通過對詩歌的分析和作者情感的理解,使學生們身臨其境,了解戰(zhàn)爭的殘忍與傷害。

3.2在現(xiàn)代愛情詩中體驗人生和情感

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的成長,學生總會初步了解到愛情,并對愛情產生好奇。老師要做的不是盡量避免學生接觸愛情,而是利用國內外優(yōu)秀作品正確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式讓學生認識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優(yōu)秀的愛情故事或作品表現(xiàn)出的良好的愛情觀能凈化學生的心靈,塑造和諧、良好的人格,減少學生在未來愛情道路上的挫折。例如語文教材中收錄的《詩經》和《衛(wèi)風- 氓》,女子在經歷了戀愛、婚變到被遺棄的整個過程后,清醒并毅然與丈夫決裂。我們通過這首詩歌的學習,要明白戀愛不能過于草率,雖說不必像封建社會時期一樣完全聽命于父母的命令,但也要認識到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認識人的本性,把握人生方向,了解人性。又如《致橡樹》中對男女平等的愛情觀的描寫,讓學生們認識另一種相攜一生的感情,彼此之間可以既獨立又相互依靠。這種人文教育使學生更加看重個人獨立的人格,婚姻不是對相愛雙方的捆綁,應當是人格的互相補充與完善。

3.3利用教育散文開展人文教育

描摹事物、抒發(fā)感情是作者利用散文所要實現(xiàn)的表達方式,作者利用散文表達或思想或熱愛自然的感情,以特定的人文景觀或自然景觀為主線,表達特定的感情。老師在對散文的講解中可以從欣賞自然、感悟自然、敬畏自然等的角度中體現(xiàn)人文精神。例如在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中,通過對作者看到的北平的秋的描寫,細致的流露對家鄉(xiāng)的眷戀。讀者可以從文章中了解到秋的靜、清,還可以體會到秋的悲涼,美好的事物讓我們心情愉悅,同時也會觸發(fā)我們在特定情況下心靈的感情,深處的記憶或許有一天會忘記,但人們內心深處的感情不會失去本真的顏色。美好的景物和事物都能凸顯人類情感的可貴和精神的追求,美好的景色能讓人身心愉悅,但真正吸引人的還是情感的升華。由于散文是比較自由的文體,沒有限制和束縛,表達比較自由,作者可以比較自由的流露出真實的感情,字里行間透露出人文精神。

第9篇:描寫戰(zhàn)爭的詩范文

宇文所安(1946~ ),原名斯蒂芬·歐文(Stephen Owen)。生于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1959年移居巴爾的摩。在巴爾的摩公立圖書館里沉湎于詩歌閱讀,并初次接觸中國詩:雖然只是英文翻譯,但他迅速決定與其發(fā)生戀愛,至今猶然。1972年獲耶魯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隨即執(zhí)教耶魯大學。二十年后應聘哈佛,任教東亞系、比較文學系,現(xiàn)為詹姆斯·布萊恩特·柯南德特級教授。有著作數(shù)種,論文多篇。其人也,性樂煙酒,心好詩歌。簡脫不持儀形,喜俳諧。自言其父嘗憂其業(yè)中國詩無以謀生,而后竟得自立,實屬僥幸耳。

宮廷詩是一種規(guī)范化的藝術,體現(xiàn)在結構、主題范圍、詞匯范圍及摒棄強烈的政治道德和個人感情。這種規(guī)范化主要是宮廷應景詩寫作背景的產物。前幾世紀存留的宮廷詩創(chuàng)作資料十分零碎,但是中宗的第二次統(tǒng)治時期(705—710)卻留下了豐富的資料,包括詩篇、完整的組詩及逸事,足以構成相對完整的圖像。

宮廷出游詩的制作并不是與個人無關的事情。根據(jù)久已建立的宴會傳統(tǒng),在這種場合里最后成詩的朝臣要罰飲一定數(shù)量的酒。雖然這種處罰實際上十分溫和,但受罰者肯定會因詩思遲鈍而相當難堪。宮廷出游記錄的確指明了最先成詩與最后成詩的人。因此,為能夠承命迅速寫出雅致的詩篇而設立了一筆獎賞。而要做到迅速制作,最有效的辦法莫過于儲存大量合適的慣例,及采用一種編排這些慣例的現(xiàn)成形式。

這一要求表現(xiàn)在三部式上。首先是開頭部分,通常用兩句詩介紹事件。接著是可延伸的中間部分,由描寫對偶句組成。最后部分是詩篇的“旨意”,或是個人愿望、感情的插入,或是巧妙的主意,或是某種使前面的描寫頓生光彩的結論。有時結尾兩句僅描寫事件的結束。律詩理論家對這三部分做了更復雜的細分,但是這些后來的劃分是描述出來的,而不是約定俗成的。較基本的三部式先于律詩形成,并超越了律詩的范圍。這一時期的很大一部分詩篇(雖然不是全部)運用了三部式;在甚至更大的范圍里,三部式成為詩歌變化和發(fā)展趨向的標準。

律詩形成的過程,是普通的八句詩、音調和諧的一定規(guī)律及三部式結構逐漸融合的過程。完美的律詩如王績的《野望》,出現(xiàn)于整個7世紀,但形式一直未嚴格確定,直到武后及中宗朝的某一時候才最后完成。在那時發(fā)展出這一詩體的最后要求:一聯(lián)詩之間的兩種基本音調格式確立了,這兩種格式在整首詩四聯(lián)之間的交替規(guī)則也確定了。在此之前已經有了這種音調交替的趨勢,但還未成為固定的要求。發(fā)展中的排律通常也遵循三部式,除了中間描寫對句超過兩聯(lián)外,其形式與律詩完全相同。

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在本書中將用“律詩”這一術語稱呼所有的早期律詩形式,包括完善的和未完善的形式。但需要強調的是,在初唐的任何時候提及律詩,嚴格地說在時間上都是不正確的。律詩后來形成有意識的、正式的詩體,而在當時僅是各種規(guī)范的混合體。由于許多詩篇力圖符合這些規(guī)范,可以從形式上判斷其符合這些規(guī)范的程度,結果就產生了一種未經言明的詩體,這一詩體在八世紀開頭十年定型,成為后來的自覺詩體律詩。不論是較早的松散形式,還是后來的固定形式,早期律詩都與忽視及避免各種規(guī)范的詩歌相對。后一種詩歌與南朝之前的詩體相關,后來成為另一種自覺的詩體古詩。

三部式不僅在早期律詩中占主導地位,而且還運用在許多發(fā)展中的古詩中。當三部式未被準確地遵循時,它通常仍然保持其形成詩歌結構的力量:詩篇中間部分的聯(lián)句可能是非描寫和非對偶的,但這些聯(lián)句經常與描寫對偶聯(lián)句一樣被依次羅列,形成內容的主體,成為結尾一聯(lián)或更多聯(lián)句的反應對象。古詩開始發(fā)展,是在南朝宮廷詩體各種規(guī)范開始形成之后。這兩種詩體的發(fā)展,可以說是既分道揚鑣,又并肩而馳:當詩人開始意識到詩歌日益規(guī)范化,他們就反對它,這就是復古的動力。他們通過有意避免正規(guī)應景詩的聲律,尋找古樸和自然的風格。陳子昂一類的詩人雖然在詩歌中試用了不同的結構法則,但是在宮廷詩的全部規(guī)范中,、三部式最難避開。在9世紀,這種背景、景象及反應的同一模式仍然威力強大。因此,像李商隱這樣的詩人本來應該看到,他這一代人與初唐的關系是“發(fā)展的”,而不是“不同的”。

三部式在中國詩歌中的發(fā)展,是五言詩自產生以來的歷史的一部分。最早的要素是將結尾作為前面所述事物的情感反應的構思。在建安及魏詩歌中,結尾的特征是個人激情的陳述,或表示愿望,或悲哀地嘆息。詩人們先從許多習慣性開頭中選擇一種,接下來通常羅列一連串抒情慣用語,最后在結尾訴說由這種境況觸發(fā)的憂傷或激情。一種較積極的結尾是說出詩人希望自己能夠如何或做某事來排解憂傷。曹植的《雜詩》之一是早期階段的出色范例,詩的結尾由于采用了愿望和憂傷陳述這兩種手法而復雜化。詩人希望鴻雁帶去他的思念信息,當希望落空時,他表示了憂傷的情緒。

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萬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極,離思故難任。

孤雁飛南游,過庭長哀吟。

翹思慕遠人,愿欲托遺音。

形影忽不見,翩翩?zhèn)倚摹?/p>

在曹植這樣一位重要詩人的手中,樂府主題“慕遠人”的抒情慣例被處理得精致復雜,富有個性?!皞倚摹奔跋MB傳遞思念信息是詩篇結尾的典型詞語。此外,第六句是另一個“反應”句,在詩中標志著重要的轉折。

到了魏代后期及晉代,對偶及詞語修飾在詩中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一聯(lián)詩正在成為自我包含的單位,而對偶句傾向于聚集在詩篇的中間部分。這樣做的美學動機是不難推測的:結尾如運用均衡對稱的對偶句,強烈的情感反應將被削弱;首聯(lián)對偶雖然很普遍,但往往使詩篇顯得板滯。阮籍著名的《詠懷》之一是完整三部式的早期范例: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這首詩的長度及對偶句的位置,都偶然地接近律詩,這或許是它在其后的年代里流行的部分原因。我們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背景、景象及反應的標準結構:第一聯(lián)不對偶,通過描寫詩人無法解釋的不安狀況,設置了經歷的背景。中間兩聯(lián)對偶,相對客觀地描繪景物,第一聯(lián)是室內之景,第二聯(lián)是室外之景。然后是情感反應,與曹植的詩一樣用了“傷心”一詞。詩人在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十分活躍地出現(xiàn),在中間二聯(lián)卻“未出現(xiàn)”。

在接下來的幾世紀中,優(yōu)秀的詩人們學會了掌握這一結構以適應各自的需要。山水詩人謝靈運在景象和反應之間插入對于山水風景的哲理思考,從而闡明二者的聯(lián)系。他的《入彭蠡湖》由兩部分組成,運用結尾反應作為標志詩篇方向轉換的方式。鮑照在《冬日》詩中,對于短暫景象的反應是安慰和忍耐,取代了通常的絕望涕泣。反應方式可以增加和復雜化,但仍然是對于前述景象的個人反應。

到了梁代,不論是在宮廷應景詩還是在其他題材的詩篇中,三部式已經日益定型,我們從幾百首詩中挑出一個范例:庾肩吾的(《從皇太子出玄園應令》。

春光起麗譙,屣步陟山椒。

閣影臨飛蓋,鶯鳴入洞簫。

水還登故渚,樹長蔭前橋。

綠荷生綺葉,丹藤上細苗。

顧循慚振藻,何用擬瓊瑤。

最后一聯(lián)可以意譯為:“遵照您的命令,我回顧并描寫了這些景象,但是與殿下瓊玉般的詩篇相比,我對自己淺薄的才能感到羞慚。”開頭一聯(lián)是對偶和描寫,但描寫的是總的地點和時間,與中間各聯(lián)特定的細節(jié)描寫不同。

我們在這里看到了將描寫分裂成一連串互不相關的碎片的傾向,這正是宮廷詩的特點。當詩人進入結尾的反應時,他表現(xiàn)了宮廷詩人新的藝術自覺:他將自己的詩作為一首詩對之反應,而不是作為景象本身。他不僅是在“言志”,而且正在創(chuàng)造一件藝術品,它將在與其他同類作品的比較中獲得評判。

大約一百五十年后,上官儀寫的宴會詩在風格上與庾肩吾的詩無法區(qū)別:安德山池宴集

上路抵平津,后堂羅薦陳。

締交開押賞,麗席展芳辰。

密樹風煙積,回塘荷芰新。

雨霽虹橋晚,花落鳳臺春。

翠釵低舞席,文杏散歌塵。

方惜流觴滿,夕鳥去城闉。

這首詩的開頭比庾肩吾的詩更清楚,結尾則結合了預期的情感反應(“方惜”)和宴會詩結尾的變體(天色已晚,宴會結束了)。平津館系漢代公孫弘所建,用來接待賢人學士。第十句用歌聲激蕩起梁上灰塵的典故。

王勃和盧照鄰一類的詩人開始寫較具個性的詩,但并未脫離三部式。甚至詠京城的長篇歌行也運用了這一模式的變體。直到陳子昂的《感遇》,才開始有意地嘗試脫離三部式??墒?,當陳子昂試圖徹底拋開三部式時,詩歌的結構往往變得呆板和不自然,如《感遇》中一些褒貶式的詩篇。如同我們已經看到,在比較成功的《感遇》詩中,陳子昂經常運用舊形式的變體,如以歷史范例取代描寫對句。(《感遇》之二十九直接反對蜀地的一場戰(zhàn)爭,與前引上官儀的宴會詩形成強烈的對照。這首詩符合對立詩論的目標,以道德態(tài)度處理時事主題。雖然如此,三部式仍然構成了陳子昂議論的基礎,促使這首詩成為最出色的《感遇》詩之一。

丁亥歲云暮,西山事甲兵。

羸糧匝邛道,荷戟驚羌城。

嚴冬嵐陰勁,窮岫泄云生。

昏噎無晝夜,羽檄復相驚。

攀蹋兢萬仞,崩危走九冥。

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聞道秦階平。

肉食謀何失,藜藿緬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