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財政資金結余管理辦法范文

財政資金結余管理辦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政資金結余管理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財政資金結余管理辦法

第1篇:財政資金結余管理辦法范文

一、方法與措施

(一)全力開展財政專戶清理整頓。截止2010年12月31日,吉安縣共有財政專戶182個,其中縣本級101個,鄉(xiāng)級81個。按照“規(guī)范、統(tǒng)一、高效、精簡”原則,今年4~7月,吉安縣對縣本級無國務院、財政部、省政府和省財政廳有效文件依據的財政專戶,一年內未發(fā)生資金往來業(yè)務的財政專戶,同類或相似性質資金開設的多個財政專戶進行了全面清理,對財政專戶設置和資金管理中不符合規(guī)定的問題進行徹底整改,達到了每項財政資金只開設一個專戶、每個商業(yè)銀行只設置一個網點財政業(yè)務的目的。

在這次整頓規(guī)范財政專戶中,業(yè)務人員一是克服了時間緊和任務重的困難,通過傳達好上級精神、匯報好工作進展,爭取到了縣領導的大力重視和支持。二是克服了金融機構的阻力和異地撤戶的壓力,通過做好宣傳和解釋,取得了金融機構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克服了開戶時間久和財政專戶多的復雜局面,通過協調人民銀行和有關商業(yè)銀行,找到了有關的開戶依據等資料,并順利進行了賬戶撤銷和歸并,整個整頓規(guī)范財政專戶工作始終在緊張中有序開展。

(二)大力進行資金安全排查。(1)對財政專戶資金安全進行了全面自查。3月份,縣財政局成立檢查組,檢查組采取倒查方式,先是提取縣財政在各商業(yè)銀行開設的所有財政專戶及其存款余額等有關信息,然后將這些信息與相關股室管理的財政賬戶的發(fā)生額及余額逐一核對,對資金風險點和其他疑點進行重點核查。(2)對內部控制進行檢查。核查組同時著重在內部控制上實施了內部監(jiān)督檢查,對賬務處理、資金撥付、印鑒和票據管理等方面一一查實,對崗位責任制、股室職責權限、兩級對賬制度等進行了安全排查。

(三)盡力做好專戶歸口管理。在財政專戶歸口的問題上,吉安縣嚴格按照上級財政部門關于加強財政資金安全管理的要求,早在2008年就單設了國庫股,先后抽調6名思想健康、業(yè)務能力強的人員到國庫股工作。截至2009年9月,全縣90%的財政專戶歸口到了財政國庫部門管理。對剩下沒有納入財政國庫部門管理的專戶,通過多方協調和努力,在今年6月底前已全部移交到國庫股管理,實現了財政專戶資金和賬務“雙集中”管理。

(四)傾力健全內部控制制度。(1)完善內部制度建設。為規(guī)范財政資金運行,吉安縣相繼出臺了《吉安縣財政國庫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吉安縣財政局國庫股工作崗位責任制》、《吉安縣財政資金專戶與開戶銀行對賬辦法》、《吉安縣財政專項資金業(yè)務股與國庫股對賬辦法》、《吉安縣財政局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吉安縣財政局加強財政資金安全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有效規(guī)范了資金、賬戶和賬務的管理和監(jiān)督。(2)明確銀行職責。今年上半年,縣財政還與財政專戶業(yè)務的金融機構簽訂了協議,在協議中明確規(guī)定了雙方的責、權、利等事項,著重規(guī)定了財政資金撥付的單據由財政局指定專人送達銀行,銀行設置財政票據接收登記本進行登記,嚴格執(zhí)行票據接收登記手續(xù),非指定送票人員送來的票據不得辦理資金支付。銀行如無票據接收登記手續(xù),或票據接收登記手續(xù)不全,以及用非指定送票人員送來的票據辦理資金支付造成的財政資金損失由銀行承擔全部責任,以規(guī)避和防范財政印鑒被模仿等情況帶來的財政資金風險。(3)加強印鑒保管措施。為確保印鑒保管安全,縣財政局在原有一個保險柜的基礎上新增了兩個保險柜,三個印鑒由三個人用三個保險柜分別保管。

二、成效與現狀

(一)撤并了一批沒有開戶依據的專戶。在這次清理整頓財政專戶中,吉安縣縣本級專戶保留了27個,撤并了74個,撤并率為73.3%;鄉(xiāng)鎮(zhèn)財政所專戶保留了44個,撤并了47個,撤并率為51.6%。通過賬戶清理整頓,實現了財政專戶管理的精簡、統(tǒng)一、規(guī)范、高效。

(二)完善了財政內部控制的制度建設。通過完善內部制度建設,各業(yè)務股室都能細化內部職責分工和監(jiān)督機制,按照相互監(jiān)督、相互牽制、責任追究的原則,建立了內部稽核制和內部制衡制。

(三)實現了專戶資金的安全高效管理。賬務處理方面,所有專戶資金和賬務納入了統(tǒng)一管理,同時要求有關業(yè)務股室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表賬和其他會計資料填列真實準確,按規(guī)定建立檔案并妥善保管,符合會計規(guī)范要求。資金撥付管理方面,在各項財政資金的撥付上,明確基本支出、專項支出、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資金、國庫集中支付的分類,規(guī)范了相關的撥款流程。印鑒和票據管理方面,建立了嚴格的印鑒和票據管理制度,撥款印鑒由專人負責,分人分印管理,同時對印章的保管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資金撥付的相關票據也能按要求妥善歸集保管。

三、問題與打算

盡管吉安縣在加強財政專戶資金安全管理上措施得力、方法得當、成效明顯,但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如何長期貫徹執(zhí)行,財政干部隊伍建設如何有效加強,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問題。下一步,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不斷鞏固加強財政專戶資金安全管理的成果,建立起維護資金安全的長效機制。

(一)從整頓作風著手,加強財政干部隊伍建設。結合“八項服務承諾”、結合發(fā)展提升年活動,避重就輕,深挖根源,教育干部自覺抵制私欲膨脹,自覺摒棄權力攀比,緊繃資金安全這根弦,切實預防職務犯罪,使干部職工“不想”違法違紀。

(二)從制度執(zhí)行著手,建立起常抓常管的長效機制。堅持標本兼治,落實好內部約束機制,落實好月、季、年對賬和監(jiān)督檢查制度,落實好撥付流程等,做到防微杜漸,形成一套規(guī)范管理的制度、辦法和流程,使干部職工“不能”違法違紀。

(三)從教育懲治著手,嚴格執(zhí)行廉政建設的責任制度。加大管理和考核力度,發(fā)現問題,絕不姑息、不袒護、更不縱容,該處分的處分,該調離的調離,該移送的移送,通過嚴格管理和執(zhí)法監(jiān)督,使干部職工“不敢”違法違紀。

(四)從財政改革著手,盡量減少財政專戶資金結余額。在進一步清理財政專戶資金結余額的基礎上,制訂結余資金分配、使用和管理的有關辦法,將專戶結余資金逐步消化。同時,大力推行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有條件的專戶資金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減少財政資金長期大量結余在專戶上,從而進一步減少財政專戶資金的風險。

第2篇:財政資金結余管理辦法范文

近年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國務院研究提出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的決策部署,這既是創(chuàng)新宏觀調控方式的重要內容,又是用足用活積極財政政策的關鍵舉措,對于穩(wěn)增長、惠民生具有重要意義。盤活各領域“沉睡”的財政資金,把“零錢”化為“整錢”,統(tǒng)籌用于發(fā)展急需的重點領域和優(yōu)先保障民生支出,是當前財政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審計檢查的重中之重。文章通過分析當前財政存量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形成的原因等,提出加強預算管理、減少財政沉淀資金的建議,對于財政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財政存量資金;預算管理;理財觀念

1盤活財政存量資金面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各地按照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推動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工作,財政存量資金規(guī)模大幅度下降,財政統(tǒng)籌能力不斷加強,資金使用效益不斷得到提高。但地方在執(zhí)行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政策過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問題,主要是:

1.1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政策有待完善

存量資金范圍界定不夠清晰,各級各部門理解不一致;存量資金分類與現行財政決算存在差異,增加清理統(tǒng)計和盤活難度;對部分資金如財政專戶管理結轉結余是否納入存量資金未明確規(guī)定;尚有中央部分資金未通過上下級財政撥款劃轉,直接通過上下級對口部門原有賬戶撥付,游離于財政監(jiān)督之外;政府性基金調入一般公共預算后不能統(tǒng)籌安排使用,只能補充預算穩(wěn)定調節(jié)基金,達不到盡快盤活存量資金的目的等;上級專項轉移支付凈結余認定程序不明確,下級財政在執(zhí)行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時存在畏難情緒,既擔心統(tǒng)籌力度過大面臨審計風險,又擔心資金沉淀未發(fā)揮有效效益。

1.2部分項目確定方式有待改進

部分支出預算編制仍采取“基數加增長”模式,支出規(guī)模安排脫離實際需要,從而形成財政存量;部分項目資金需要國家相關部委批準后才能確定具體市縣或項目,地方根本無法按要求時間分配下達。同時部分與中央配套項目,因中央相關部委一般都是“當年研究確定當年的項目”,致使地方財政在編制預算時無法將這部分資金提前細化到位,難以按照《預算法》規(guī)定時限下達。中央和地方的預算內基建投資仍沿用“先下投資計劃再下預算指標”的管理模式,尚未按照統(tǒng)一的預算管理流程進行編制,年初難以細化到位,執(zhí)行中資金下達較晚,影響資金使用效益。

1.3部分部門理財觀念不適應新情況

基本建設資金受制于投資計劃制約,不能按照預算管理要求提前細化到位,影響預算執(zhí)行效果,形成年底存量;部分部門預算管理理念滯后,預算慣性思維未轉變,不能按要求提前細化到位,仍存在預算執(zhí)行中再二次分配的現象,嚴重影響預算執(zhí)行效率;中央及省級實行項目法分配的資金占比相對較大,因相關部門評審時間較長,難以按照規(guī)定時間分配下達;單位原有賬戶存量資金盤活效果不明顯,受制于國家部分銀行賬戶管理規(guī)定,部分單位原有賬戶存量資金遲遲得不到有效盤活。

1.4資金管理辦法有待健全完善

隨著專項資金統(tǒng)籌整合的力度進一步加大,部分資金管理辦法不適應管理改革需要,急需盡快修訂完善。盡管我省提請省政府印發(fā)了省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但尚未建立每個專項資金有且只有一個管理辦法的制度體系,需要加快工作進度。部分國家層面制定的制度辦法未及時修訂,如森林植被恢復費,影響地方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效果。

1.5部分預算部門基礎管理薄弱

部分預算部門未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備選項目庫或者雖然建立了備選項目但未實施有效管理,項目庫內容質量不夠,備選項目庫未有效發(fā)揮作用,尚不能實現從“資金等項目”向“項目等資金”轉變,導致資金遲遲不能分配下達;部分項目在向爭取資金時未進行充分的前期評估論證,倉促上報,資金下達后才組織項目申報,無法在規(guī)定時間分配下達;部分部門向上級上報項目后,未及時與上級對口有關部門進行溝通銜接,不能及時掌握項目申報進展情況。

2加強預算管理建議

為提高預算編制科學性,優(yōu)化財政資源配置,減少財政沉淀資金,針對上述問題,應從國家和地方層面進一步加強財政預算管理。

2.1國家層面

(1)加快推進預算管理模式改革,為地方實施中期財政規(guī)劃管理、加強資金統(tǒng)籌使用、加快預算執(zhí)行進度創(chuàng)造條件。一是以實施中期財政規(guī)劃管理為抓手,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改變過去“基數加增長”的預算編制模式,根據國家深化預算改革要求,對重點支出不再采取先確定支出總額再安排具體項目的辦法;督促中央相關部委轉變傳統(tǒng)預算管理理念,將項目確定機制從“當年研究確定當年項目”改為“當年研究確定下年項目”,以便地方財政部門在預算編制時就能夠把專項轉移支付細化到位,從而提高年初預算到位率,確保在規(guī)定時限內下達資金。二是積極推進統(tǒng)一預算分配權。《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fā)〔2014〕45號)明確提出“統(tǒng)一預算分配,逐步將所有預算資金納入財政部門統(tǒng)一分配”。由于這項改革涉及國家投資管理體制的調整,地方財政無力推動,建議中央能夠督促協調相關部門盡快推動落實“統(tǒng)一預算分配權”。如改革暫時難以到位,建議要求相關部門對該資金“按照統(tǒng)一的預算管理流程進行編制”,提前將項目細化到位。三是督促有關部委適時調整資金管理模式。一方面,中央應根據國務院制定的中央和地方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方案,合理確定中央支出責任,減少地方配套資金壓力,確保地方財政集中財力保障民生。另一方面,中央盡快完善非同級財政預算資金管理政策,規(guī)范中央部委撥付地方資金管理模式,統(tǒng)一通過轉移支付方式處理,全部經由上下級財政部門下達,再由財政部門按照既定項目和使用方向將資金分配相關部門,為加強財政資金監(jiān)管和及時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提供有利條件。四是明確中央專項轉移支付凈結余認定程序,便于地方實際操作;盡快根據新《預算法》及財稅改革有關要求,修訂相關制度辦法,為地方加大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力度清除障礙。(2)進一步明確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政策,加強對地方統(tǒng)籌使用存量資金的指導。一是明確重點支出存量可由地方統(tǒng)籌調整安排使用。按新《預算法》規(guī)定,重點支出的調減需報人大審批,但因受人大審批程序煩瑣,即便部分重點支出進度緩慢也難以調整統(tǒng)籌使用,從而影響盤活效果,建議明確地方可在重點支出總規(guī)模不減少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科目支出需要相互調整使用。二是明確地方政府項目動態(tài)調整權限。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減少專項轉移支付規(guī)模;提高切塊下達資金比重,由基層統(tǒng)籌安排項目,發(fā)揮地方財政貼近基層的優(yōu)勢;減少中央財政直接確定到項目的資金規(guī)模,提高地方統(tǒng)籌使用余地。三是明確單位原有賬戶財政存量資金管理政策。建議清理現有銀行賬戶管理制度,對于已不適應當前財稅改革的規(guī)定盡快廢除,倒逼單位激活原有賬戶沉淀資金;同時明確對單位原有賬戶存量資金管理政策,便于地方有據可依推進盤活存量資金。(3)調整完善消化財政存量資金賬務處理,降低對當年預算執(zhí)行結果的影響。當前,收回財政存量資金賬務處理規(guī)定,重新安排項目調整支出科目的,要按原科目沖減當年支出,此種處理方式在實際執(zhí)行中導致部分支出數據不能準確反映當年預算安排情況、預算編制與預算執(zhí)行結果差異較大、財政總預算和部門決算支出數據差異等問題。建議中央層面完善關于消化財政存量資金賬務處理辦法,降低對當年預算執(zhí)行結果的影響。采取將所有收回的調整支出科目的結余結轉資金統(tǒng)一沖減“22999-其他支出”科目,增設“一般公共預算收回存量資金調減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收回存量資金調減支出”款級科目,以負數填列當年需沖減的支出數,并在預算執(zhí)行情況說明和總決算報表附注詳細說明結余結轉資金調整科目沖銷情況,確保其他科目本年預算執(zhí)行結果真實性,規(guī)避列支和沖銷科目無法匹配、當年部分科目沖減為負值等極端情況,減弱特殊事項對預算執(zhí)行結果的影響。

2.2地方層面

(1)進一步完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逐項健全完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每個專項資金執(zhí)行期限、支持范圍、使用方向、分配辦法等內容,嚴格落實每個專項有且只有一個資金管理辦法,嚴禁相關部門在執(zhí)行中再次拆分專項,形成每個專項資金內部不同使用方向的競爭機制,突出財政資金預算績效導向。(2)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改革。繼續(xù)推進中期財政規(guī)劃改革,促使部門轉變預算理念,適應改革要求,切實提高年初預算到位率;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減少省對市縣直接實行項目法分配的專項資金規(guī)模,加大切塊下達專項所占比重,發(fā)揮市縣財政部門貼近基層的優(yōu)勢;加強預算細化管理,凡未按要求細化到位的,年度預算原則上不予安排,部門申報新增專項資金必須先細化到位,否則不予安排。(3)進一步加強預算基礎管理。明確各部門預算執(zhí)行主體責任,加快預算執(zhí)行進度,從源頭上控制存量資金規(guī)模;完善財政存量資金與預算安排統(tǒng)籌結合機制,對年末財政存量資金規(guī)模較大的部門、市縣財政,壓縮下年財政預算安排或轉移支付規(guī)模,督促其加強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管理。督促預算部門加強項目庫建設,提前儲備可執(zhí)行項目,將項目申報、評審等相關程序提前或壓縮評審時間,努力提高財政資金分配下達效率。規(guī)范地方配套,積極培植財源,提高生財、聚財能力,調整優(yōu)化支出結構,積極落實國家有關配套要求;從規(guī)范事權與支出責任入手劃分各級事務,為規(guī)范地方配套奠定基礎。

作者:張寶立 單位:河南省財政廳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工作的通知(〔2014〕70號)[EB/OL].

[2]國務院.關于印發(fā)推進財政資金統(tǒng)籌使用方案的通知(〔2015〕35號)[EB/OL].

第3篇:財政資金結余管理辦法范文

為進一步規(guī)范財政資金使用管理,強化預算約束,提高資金使用的科學性、公共性、績效性,降低和控制行政運行成本,規(guī)范行政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現就部門預算管理的有關問題提出如下意見,希遵照執(zhí)行。

一、強化部門預算執(zhí)行剛性

部門預算是部門和單位完成全年工作目標任務的全部財力保障,各部門和單位應當在部門預算下達的各項資金額度內科學合理地控制使用好資金,確保各項工作目標任務的完成。在年度預算執(zhí)行中,除政策性增資因素外,一律不得追加基本支出預算。對因上級或縣委縣府出臺新的政策而確需追加的專項支出,按規(guī)定程序報經批準后追加項目支出預算。對年初下達的項目預算,因工作任務變動或調整,需在項目之間進行調整的,須事先報縣財政局批準后執(zhí)行。

二、加強對切塊專項資金管理

對中央、省、市下達以及縣財政安排的建設類和社會事業(yè)發(fā)展類的專項資金實行項目庫管理,按項目申報、項目篩選、項目實施、項目驗收、績效考評等程序規(guī)范操作。項目管理部門要及時掌握本部門需實施項目情況,加強對需實施項目的調研,建立項目庫,并會同財政部門根據項目的性質和內容制訂出具體的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管理辦法。

項目申報。項目實施前,由項目管理部門提出項目申報條件、范圍及實施該項目預期達到的目標,并制訂項目申報文本,布置項目申報工作,由符合條件的項目實施單位根據項目申報文本申報項目。申報項目原則上應在本部門編制的項目庫內。

項目篩選。項目管理部門根據申報的項目情況,及時組織財政及相關部門對申報的項目進行篩選,必要時聘請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論證。項目篩選確定后,除另有規(guī)定外,由項目管理部門會同財政部門聯合發(fā)文給項目實施單位。

項目實施。由項目實施單位組織項目實施工作,項目管理部門要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全程監(jiān)督,財政部門要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jiān)督。項目資金堅持“按預算、按進度、按質量撥付”的原則,由財政部門直接撥付給項目實施單位。

項目驗收。項目實施完成后,項目管理部門要及時組織財政及相關部門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驗收。對驗收合格的項目,經審計后,撥付后續(xù)資金及“以獎代補”資金,對驗收不合格的項目,終止撥付資金或取消“以獎代補”資金。

績效考評。在項目驗收的同時,項目管理部門要會同財政及相關部門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及時總結,并對項目實施績效進行考評。財政部門要將專項資金績效考評結果作為以后年度安排預算的重要依據。

三、加強資金撥付環(huán)節(jié)管理

對財政預算中安排的項目資金,在第一筆資金撥付前,由項目管理部門或實施單位書面提出項目實施的明細預算及用款計劃報財政部門審定,納入會計核算中心的部門(單位)應將審定后的明細預算報送會計核算中心。在年度執(zhí)行中,財政部門要根據明細預算管理撥付資金,在后期資金撥付時,要加強對前期資金使用情況的檢查監(jiān)督,對不符合規(guī)定使用項目資金的,要暫停撥付后續(xù)資金,督促項目實施單位糾正后再按正常程序撥付資金。會計核算中心要按照明細預算規(guī)范報賬核算管理。鄉(xiāng)鎮(zhèn)、街道以及未納入會計核算中心的單位應嚴格按照上述程序,加強資金撥付環(huán)節(jié)管理。

四、嚴格報賬環(huán)節(jié)管理

會計核算中心報賬核算是財政資金使用管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實際工作中,部門和單位要對報賬的票據、憑證,按實際發(fā)生支出的性質進行嚴格分類,會計核算中心應嚴格把關,按照預算中確定的項目進行核算,對不符合預算中安排的項目支出內容的票據、憑證,必須拒絕報賬支付。違反上述規(guī)定報賬核算或與相關單位串通做假賬的,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各鎮(zhèn)鄉(xiāng)、街道及行政事業(yè)單位應嚴把支出關,加強對項目支出原始憑證合理性、合法性審查,嚴禁以行政事業(yè)類支出擠占項目支出。

五、規(guī)范項目資金開支范圍

項目資金必須由部門或單位在部門預算編制前提出年度計劃,報縣政府審定同意后,列入年初預算。項目資金必須??顚S?,項目單位在預算執(zhí)行中要做到:一是凡預算中安排的設備購置等資本性支出項目,不得列支工資福利性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二是預算中安排的專項公用經費類項目(如大型會議、培訓類項目,專項業(yè)務、重大宣傳、活動類項目,執(zhí)法辦案類項目等),應列支商品和服務支出,不得列支工資福利性支出。三是專項資金結余數額,必須要與相應的存款余額對應,基本支出不得擠占項目資金結余。

六、加強結余資金管理

部門、單位結余資金按支出性質劃分為基本支出結余和項目支出結余。

基本支出結余包括工資福利性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經費結余,基本支出結余歸部門、單位包干使用。

項目支出結余分為凈結余和專項結余兩部分。凈結余包括:項目已完成形成的結余,或由于政策變化或計劃調整等因素影響造成項目中止或撤消形成的結余;某一預算年度安排的項目支出連續(xù)兩年未使用完形成的結余。項目結束后的凈結余及因政策變化或計劃調整因素影響造成項目中止或撤消形成的結余應交歸縣財政。專項結余是指項目當年已執(zhí)行但尚未完成而形成的結余,或項目因故當年未執(zhí)行需要推遲到下年執(zhí)行形成的結余資金,專項結余留在單位繼續(xù)用于未完成的項目。

七、實行非稅收入考核

非稅收入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建立“征收、安排、使用”三分離的征管機制,推進綜合預算,提高財政統(tǒng)籌能力,對用于執(zhí)收單位基本支出和一般性項目支出的收入,通過部門預算安排,實行收支脫鉤管理;對政府公共資源有償使用招標、拍賣等所取得的收入,除安排相應的補償性征收成本和手續(xù)費(傭金)支出外,其余由政府統(tǒng)籌安排使用。并對有非稅收入的單位下達非稅收入征收指導計劃,實行專項考核(考核任務及辦法由縣財政局另行下達),確保政府非稅收入“應收盡收不亂收”;對完不成征收計劃的部門或單位,要按照考核辦法規(guī)定扣減公用業(yè)務經費等支出預算。

八、統(tǒng)一住房公積金繳費口徑

規(guī)范行政事業(yè)單位住房公積金繳費口徑,住房公積金一律按《關于調整行政事業(yè)單位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的通知》規(guī)定的繳存基數和12%的繳存比例執(zhí)行。

財政部門按照上述口徑核定各單位住房公積金預算,各單位實際繳費數應與預算安排數基本一致,不得自行擴大和提高繳費基數和比例。對超過上述規(guī)定繳費標準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在核定繳存基數時應予扣減;對超過上述規(guī)定繳費標準,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在核定繳存基數時未扣減的,會計核算中心應督促糾正并拒絕報賬。

對鎮(zhèn)鄉(xiāng)、街道和行政事業(yè)單位招用的編外用工應按《關于印發(fā)*縣機關事業(yè)單位編外用工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規(guī)定,全年獎金、福利掌握在本人年工資收入的50%以內,不得突破;如為該用工建立住房公積金賬戶且承擔應由單位繳納部分房公積金的,應相應減少其獎金、福利收入。

九、規(guī)范臨時機構及單位變動津貼補貼福利

對經縣委縣府批準設立的臨時機構,從部門借用的人員,其工資、津貼補貼等待遇一律在原單位發(fā)放,臨時機構不得自行巧立名目再發(fā)放津貼補貼,如確需單獨根據工作業(yè)績考核獎勵的,須報請縣委縣府研究決定。機關干部有兼職情況的,按照“兼職不取酬”的原則,不得以任何形式享受兼職單位的津貼補貼等經濟待遇。

臨時機構需招收的臨聘人員,按照《關于印發(fā)*縣機關事業(yè)單位編外用工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規(guī)定辦理,如為臨聘人員建立住房公積金賬戶的,按前款規(guī)定執(zhí)行。

行政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因單位變動,其工資關系及相應的津貼補貼,原則上應費隨人轉;對工資關系未轉移的,其津貼補貼不得在原工作單位和現職單位雙重享受。

十、規(guī)范部門會議的表彰獎勵

今后各部門召開的面向行政事業(yè)單位的全縣性專業(yè)會議表彰獎勵,除經縣委縣府發(fā)文批準的獎勵外,不再發(fā)放現金、其他物質性獎勵及禮品,財政部門不再安排獎勵(禮品)資金。

十一、加強監(jiān)督檢查

部門和單位是預算執(zhí)行的主體,各部門和單位要嚴格執(zhí)行上述規(guī)定,加強對預算執(zhí)行過程中的管理,部門和單位的主要領導要對預算執(zhí)行結果負總責;財政部門要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開展經常性檢查;審計部門對專項資金實行輪審。對違反本意見規(guī)定使用財政資金的,將根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和其他有關規(guī)定嚴肅處理。同時,財政部門將停止撥付有關資金或相應扣減下年度支出預算。

第4篇:財政資金結余管理辦法范文

按照縣委辦《關于印發(fā)〈20__年全縣黨委系統(tǒng)信息調研報送重點〉的通知》(__委辦[20__]11號)精神,縣紀委匯同縣財政局、縣機關事務管理局、縣財政會計核算中心等單位對縣級機關事業(yè)單位公用經費開支基本情況和存在問題進行了調研,并對規(guī)范公用經費開支進行了研討,現將有關情況報告于后。

一、基本情況

據縣會計集中核算中心按實際支出數統(tǒng)計,20__年納入集中核算的縣級機關事業(yè)單位會議費開支1354萬元,比上年增長74.3%;公車消費1306萬元(不包括購置經費),比上年增長44.6%;接待費開支1827萬元,比上年增長59.7%。截止20__年6月30日,全縣納入集中核算的單位有142個。據初步統(tǒng)計,今年1—6月縣級行政事業(yè)單位的公用支出總額為7527萬元。其中:辦公費為48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9%;交通費為64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5.5%;會議費為611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6%;招待費為1257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8%;培訓費為277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5%。隨著公務員津補貼的規(guī)范,不能再違規(guī)發(fā)放任何獎金、津補貼,預計各單位用于考察、學習、接待的經費還會大幅增長,所以,規(guī)范我縣公用經費開支迫在眉睫。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當前,我縣各項公用經費開支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會議經費增長過快。因__離主城近,由我縣承辦的會議逐年增多,部分會議發(fā)放紀念品、現金、購物券等,部分餐費、住宿費標準偏高??h內會議在增多的同時部分城關參會人員參與就餐,少數會議工作人員太多等原因造成。

(二)接待中浪費現象普遍。在公務接待中缺少具有操作性的具體標準,陪餐人數多,菜、酒、飲料、香煙等消費標準逐年提高,單位之間彼此宴請現象有所回頭,造成浪費。

(三)學習培訓費用增加。外出考察學習費用增加,針對性不強,實際效果較差。

從報表分析,部分單位公用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單位存在上年結余,年初財政雖未撥付多余資金,但單位根據今年的預算資金安排,向財政提出申請大筆開支;二是部分單位有預算外資金收入,財政也為其預算了經費,單位有了資金后總想法把資金用出去;三是部分單位新增加了項目資金支出;四是上年度財政決算的超支按照有關財務規(guī)定轉入本年度公用支出,造成今年的公用支出比去年同期高。

(四)公務車管理存在問題。一是表現在公務車數量與現有編制存在較大差距。目前全縣共有公務車輛446輛,編制為183個,其中全縣局級部門下屬事業(yè)單位(含學校、醫(yī)院)和縣公安局未核定編制,此部分共有184輛車,剔除后仍有79輛車無編制。二是表現在車輛使用管理上難度大。八小時之外和節(jié)假日的車輛管理存在盲區(qū),真正用于公務活動的時間與公務車的支出上,存在管理不善的情況,公車私用和違規(guī)駕駛公車現象仍然存在,同時還存在公務車使用節(jié)能降耗的意識不強,造成浪費。

從情況分析看,公務車增多的原因,一是1996年、1997年配備的公務車較多,目前到了換車高峰期;二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相應增加了公務的需求。公務車超編原因,主要是部分單位因領導職數大大超過“三定”職數,現有的公務車無法滿足工作要求,以及部分臨時機構和部分單位因執(zhí)法需要經批準配置了公務車,這部分車均無編制。

三、規(guī)范公用經費開支的建議

為了管好用好有限的財政資金,發(fā)揮財政資金的最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加強公用事業(yè)支出管理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要嚴肅預算,對部分單位的預算外支出的核定要準確,防止單位以各種名目申請財政資金。二是監(jiān)督部門要加強監(jiān)督檢查,特別是各種項目資金是否有結余,要嚴格執(zhí)行財政結余資金管理辦法。三是出臺相關的公務管理辦法,嚴格控制公務支出。建議如下:

(一)完善會議費管理辦法。根據現行物價水平,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適當調整目前執(zhí)行的會議費

綜合定額標準。會議費綜合定額標準一經縣委、縣政府審定,各部門單位必須嚴格執(zhí)行,財政部門嚴格按照綜合定額標準預算會議經費。未經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或常務領導批準,任何會議不得發(fā)放紀念品、現金、購物券等。(二)完善公務接待管理辦法。一是完善制定公務接待分類自助餐標準、宴請餐標準(包括酒水等所有費用在內),控制陪餐人數,原則上不饋贈紀念品、不安排到旅游景區(qū)參觀。二是由縣機關事務管理局辦理的重大公務接待要事先制定接待方案(包括來客單位、接待對象和級別、陪餐人數等),報經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或常務領導批準后方可實施。財政部門按照接待方案和分類標準審核接待經費。三是部門單位自行安排的接待要本著“厲行節(jié)約、大方得體”的原則進行控制,經費在財政預算安排的包干經費中解決。探索向公務接待費超支嚴重的單位按超支金額的多少征收政府調節(jié)基金。

(三)嚴格控制外出考察學習。建立外出考察學習(含培訓、會議,下同)審批制度,成立外出考察學習審批領導小組,對所有國家工作人員外出考察學習進行嚴格審批。外出考察學習必須要針對我縣經濟社會發(fā)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去,考察學習后要寫出解決實際問題的考察學習報告,供縣委、縣政府決策使用。

第5篇:財政資金結余管理辦法范文

在推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進程中遇到一些問題,沒有規(guī)范的處理辦法,現談談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一、 國庫集中支付財政資金支付方式的劃分問題

目前,各地對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的劃分標準不盡相同, 實行財政直接支付的資金主要是統(tǒng)發(fā)工資、政府采購資金、其他部分項目資金。財政資金直接支付范圍窄,業(yè)務單一,國庫集中支付效果難以全面發(fā)揮。如何正確劃分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已成為制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發(fā)展的主要原因.

按照財政部此項改革的總體要求,財政直接支付資金是由財政部門出具支付指令,直接將財政資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單位帳戶。其主要包括,工資支出、購買性支出、以及中央對地方的專項轉移支付、稅收返還、原體制補助、過渡期轉移支付、結算補助等。財政授權支付是指由預算單位出具支付指令,通過國庫單一帳戶體系將資金支付到收款人。其主要包括未實行財政直接支付的購買支出和零星支出。

方案要求形成以財政直接支付為主、財政授權支付為輔的國庫管理制度模式。但是由于預算單位改革意識不強,對國庫管理制度認識不高,對財政授權支付方式十分青睞;財政部門預算未對資金的支付方式進行明確等原因造成財政授權支付資金在整個財政支出中占有較大比重,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優(yōu)越性難以充分發(fā)揮。建議在編制部門預算的時應考資金支付方式,從根本上解決財政資金支付方式的劃分問題;對各類財政項目資金的支付方式進行科學的分類,并以地方法規(guī)、管理辦法、文件等形式將資金支付方式等內容規(guī)定下來,為深化和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二、國庫集中支付資金退回的問題

在國庫集中支付業(yè)務中,經常會遇到資金支付后,因帳號不符等原因又退回到零余額賬戶的情形。按照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規(guī)定,正常情況下,零余額賬戶的余額應為零,當發(fā)生支付資金退回后,必然導致零余額賬戶產生余額。從理論上講,國庫集中支付資金支付后發(fā)生退回的款項,應原渠道退回到人民銀行國庫單一賬戶。由于銀行清算系統(tǒng)尚未實現實時清算,各地的做法不夠統(tǒng)一:有的采取在銀行設置備用金帳戶,每日支付資金時銀行將從財政部門開設的備用金帳戶支付,待次日從清算銀行清算后將資金補足備用金帳戶;有的是將清算時間確定為每日上午,即每日上午支付的資金當日清算,下午支付的資金銀行做壓票處理,待次日一并清算。同時,由于資金退回國庫手續(xù)繁瑣而且資金退回時已過清算時間,目前各地的做法還不夠統(tǒng)一:有的采用設置專戶的辦法,將退回資金集中到專戶;有的采用另行開具支票直接轉賬匯出或提取現金的辦法;有的由銀行掛帳到次日清算回國庫,財政部門不去監(jiān)管。筆者認為,只要國庫集中支付資金在支付的當年度發(fā)生退回,不管是財政直接支付資金還是財政授權支付資金,也不管何種原因導致的資金退回(包括預算單位多余現金繳存銀行),都應及時將資金從零余額賬戶退回到人民銀行國庫單一賬戶。

三、人員工資、財政補貼住房公積金等具有相同收款人實行財政直接支付的問題

財政供給的人員工資、財政補貼的住房公積金等一般均采用財政直接支付的方式。按照現有國庫集中支付軟件的要求,財政直接支付所生成的支付令和需要打印的《財政直接支付憑證》,必須按基層預算單位,分不同預算科目、預算項目處理。每月發(fā)放工資、支付財政補貼住房公積金時,財政部門打印并傳遞給銀行的有關支出的《財政直接支付憑證》,每月至少也有數百份。財政統(tǒng)發(fā)工資等業(yè)務如此大量的憑證,既增加相關部門的工作量,容易出現差錯,也加大了支付成本,造成資金的浪費。我們在實踐中,分析工資統(tǒng)發(fā)等業(yè)務財政直接支付業(yè)務的特點,依據收款人(銀行)的不同,將相同收款人的支付令付款金額匯總在一張《財政直接支付憑證》上,在該匯總《財政直接支付憑證》下附有清單,清單上列明每一筆被匯總支付令的具體信息。這樣,發(fā)放工資等具有相同收款人的數百、數千份《財政直接支付憑證》信息,就可以集中到幾份匯總的《財政直接支付憑證》和清單上。這種做法,能夠滿足人民銀行、銀行等相關部門的需要;能夠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行政成本。

四、預算單位對財政直接支付資金進行會計核算的問題

目前,各地對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資金的劃分標準不盡相同。按照現行核算辦法的規(guī)定,預算單位僅對財政部門下達的授權支付額度進行會計核算,而財政部門批復的直接支付用款計劃,預算單位不作賬務處理,只登記備查資料。事實上,財政部門批復直接支付用款計劃與下達授權支付額度一樣,均屬預算單位可使用的資金限額,資金性質并無區(qū)別。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有預算單位到財政部門查詢計劃結余額,尤其是預算單位不作賬務處理的財政直接支付資金。隨著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財政直接支付的比重會逐步擴大,筆者認為,應將批復的財政直接支付用款計劃納入會計核算的范圍,不能僅采用登記備查資料的方式。其會計核算辦法可作如下設計:增加資產類科目——“財政直接支付用款計劃”。該科目借方登記財政部門已批復的直接支付用款計劃,貸方登記預算單位已使用的計劃和年底沖銷結余的直接支付用款計劃,借方余額表示已批復尚未使用的財政直接支付額度,該科目按照預算項目設置明細帳,并且在財政部門下達財政直接支付計劃時,同時給預算單位出具《財政直接支付計劃下達通知單》作為預算單位進行帳務處理的原始憑證。

(一)預算單位收到財政部門批復的直接支付用款計劃時,根據《財政直接支付用款計劃下達通知單》作會計分錄為(以行政單位為例):

借:財政直接支付用款計劃

貸:撥入經費——財政直接支付

(二)預算單位收到銀行的《財政直接支付入賬通知書》等原始憑證時,會計分錄為(以行政單位為例):

借:經費支出等

貸:財政直接支付用款計劃

按照財政部的要求,財政直接支付年終結余資金的賬務處理作如下調整:

行政事業(yè)單位、建設單位年終依據本年度財政直接支付預算指標數與當年已批復財政直接支付用款計劃的差額,作相關會計賬務處理(以行政單位為例):

借:財政應返還額度——財政直接支付

貸:撥入經費——財政直接支付

調整后,行政事業(yè)單位、建設單位將已批復尚未使用的財政直接支付用款計劃的結余數,全部結轉到“財政應返還額度”賬戶內,會計分錄為(以行政單位為例):

借:財政應返還額度——財政直接支付

貸:財政直接支付用款計劃

(三)下年度,行政事業(yè)單位、建設單位收到財政部門批復的上年結轉財政直接支付用款計劃時,會計分錄為(以行政單位為例):

第6篇:財政資金結余管理辦法范文

目前,監(jiān)獄系統(tǒng)正在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指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建立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所有財政性資金都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管理,收入直接繳入國庫或財政專戶,支出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支付到商品和勞務供應者或用款單位。

一、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監(jiān)獄財務工作的影響

監(jiān)獄系統(tǒng)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業(yè)務處理方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改變了財政性資金劃撥方式

改革前,監(jiān)獄主管單位在預算指標的控制下以紙質方式填報請撥單,直接請撥資金;監(jiān)獄基層預算單位使用財政資金需要經過層層轉撥;改革后,監(jiān)獄基層預算單位必須在預算指標的控制下,根據不同資金性質,劃分支付方式在網上編制用款計劃。用款計劃的審核、下達、批復程序全部在網上進行,財政直接對各基層預算單位撥款,單位用款更加便捷、高效。

(二)改變了財政性資金劃撥形態(tài)

改革前,財政資金以實有資金的形式撥到預算單位基本存款戶,監(jiān)獄基層預算單位在“銀行存款”科目核算資金收支;改革后,監(jiān)獄基層預算單位可使用的財政資金體現為“額度”的存量形式,通過財政零余額賬戶或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在對應額度的控制下,由銀行代墊資金的方式使用財政資金,預算單位進行額度核算。

(三)改變了財政性資金核算方式

改革前,資金撥付核算以撥列支,資金結余保留在實有資金賬戶;改革后,資金撥付核算以支用列支,監(jiān)獄基層預算單位未支用的財政資金“額度”結存在國庫,年度終了,辦理對應的指標結轉手續(xù)后,單位可繼續(xù)使用上年度預算結余。

(四)改變了財政性資金核算內容

改革前,監(jiān)獄基層預算單位支用財政資金更注重會計科目的核算而不是預算科目的核算;改革后,監(jiān)獄基層預算單位支用財政資金必須嚴格與批復預算的科目、項目相對應,每支出一筆資金時必須明確填列其科目、項目信息,強化了監(jiān)獄基層預算單位的財務管理和預算執(zhí)行。

(五)改變了原有的會計核算

按現有財政保障狀況,在監(jiān)獄經費預算支出中,既有財政性資金撥款,又有上級主管部門撥入的其他資金。改革前,財政性資金和上級主管部門撥入的其他資金在監(jiān)獄經費預算支出中不用分開核算;改革后,財政性資金和上級主管部門撥入的其他資金在監(jiān)獄經費預算支出中,必須嚴格區(qū)分,單獨設賬核算,進一步加大了會計核算的復雜性。

二、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監(jiān)獄財務工作的促進作用

(一)提高了財政資金運轉的透明度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監(jiān)獄基層預算單位支付的每一筆資金的金額、付款科目、付款用途、付款賬戶、收款人、收款賬戶、交易時間、付款人賬戶余額等要素都可以通過網絡系統(tǒng)進行實時監(jiān)控,有利于從制度上解決以往資金使用中存在的截留、擠占、挪用等問題,極大地提高了財政資金運轉的透明度。

(二)提高了部門預算編制的要求

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加強了預算管理。由于國庫集中支付要求所有財政支出要做到“有預算才能有支出”,從而保證了支出嚴格按預算執(zhí)行,建立了相互制約、相互監(jiān)督的財政資金管理新機制,大大提高了預算約束力,因此,只有細化預算內容,進一步提高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保證預算單位各項開支的需要。

(三)增強了執(zhí)行部門預算的嚴肅性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把預算執(zhí)行的事后監(jiān)督變?yōu)槭虑昂褪轮斜O(jiān)督,把對支出預算總額的控制變?yōu)閷γ抗P支出的控制,使各項支出能嚴格按預算執(zhí)行,從而減少預算執(zhí)行的隨意性,強化預算的嚴格性。因此,對監(jiān)獄的部門預算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改變了監(jiān)獄以往預算編制較粗,資金不能直接落實到具體項目的弊病,從制度上強化了部門預算,增強了部門預算的計劃性、嚴肅性和主動性。

三、做好監(jiān)獄系統(tǒng)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建議

為進一步做好監(jiān)獄系統(tǒng)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規(guī)范支出撥付程序,財政性資金的支付實行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兩種方式

財政直接支付是指由財政部門向人民銀行國庫和銀行簽發(fā)支付指令,銀行根據支付指令通過財政零余額賬戶將資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單位。實行財政直接支付的支出包括工資支出、基本建設支出和政府采購支出以及其他按規(guī)定納入財政直接支付的支出。財政授權支付是指預算單位根據財政部門的授權,向銀行簽發(fā)支付指令,銀行根據支付指令,在財政批準的用款額度和資金使用范圍內,將資金通過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直接支付到收款人。實行財政授權支付的財政性資金,包括未納入財政直接支付的購買支出、零星支出、特別緊急支出和經財政批準的其他支出。

(二)強化部門預算管理,進一步深化預算編制改革

國庫集中支付與部門預算相互配套,不可分割。國庫集中支付要求預算具體、準確,而當前的預算編制比較粗糙,年中增加預算的隨意性大,集中支付后將直接影響改革的效果。監(jiān)獄預算單位要按照內容完整、項目明確、定額科學、程序規(guī)范的原則,全面、細致地編制部門預算。同時,編制預算時應盡量避免在同一項目的預算中含有財政性資金和上級主管部門撥入的其他資金,以減少會計核算的復雜性,簡化財務核算。

(三) 健全風險防范機制,確保資金安全

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監(jiān)督制約機制,監(jiān)獄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監(jiān)獄基層預算單位資金使用的監(jiān)督,認真審核監(jiān)獄基層預算單位資金使用計劃和資金使用申請;同時,監(jiān)獄基層預算單位在全面落實現有風險防范措施的基礎上,要加強內部控制、建章立制,從規(guī)范操作抓起,有效防范各類資金風險,尤其要通過合理確定崗位和人員配置、崗位間相互牽制、嚴格執(zhí)行重要業(yè)務授權審批制度、強化制度約束機制等一系列手段,確保資金安全。

第7篇:財政資金結余管理辦法范文

自1994年實行分稅制改革以來,專項轉移支付就在的轉移支付體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其資金規(guī)模及比重日益增加。近年來,隨著自治區(qū)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財政實力不斷增強,自治區(qū)財政用于支持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專項資金數額已超過基本支出,2013年,自治區(qū)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共計3690.4億元,其中:基本支出1674.4億元(占總支出的45.4%)、項目支出2001.5億元(占總支出的52.2%)、經營支出14.5億元(占總支出的3.4%),可以看出,專項資金支出已占自治區(qū)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一半以上。

以自治區(qū)2013年本級財政專項轉移支付支出情況為例,專項轉移支付規(guī)模達到849.7億元(包括中央專項轉移支付和自治區(qū)本級財力安排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包含20大類,20大類之下又包括具體的242項專項轉移支付。具體如下: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國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yè)支出、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節(jié)能環(huán)保支出、城鄉(xiāng)社區(qū)支出、農林水支出、交通運輸支出、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支出、商業(yè)服務支出、金融支出、國土海洋氣象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糧油物資儲備支出、預備費支出、其他支出。

根據內蒙古經濟結構及社會事業(yè)發(fā)展情況,各類專項轉移支付支出呈現出比例不均衡的特點,如:農林水支出占34.9%、交通運輸支出占15.7%、節(jié)能環(huán)保支出占12.3%,而同期國防支出占0.1%、金融支出占0.2%、國土海洋氣象支出占0.4%。農林水、交通運輸、節(jié)能環(huán)保三大類支出達到534億元,是國防、金融、國土海洋三大類支出的92倍。同時,重點支出領域涵蓋項目較多,農林水、交通運輸、節(jié)能環(huán)保三大類支出所涉及資金項目達到90項,而國防、金融、國土海洋三大類支出涉及到的資金項目僅為5項。

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是自治區(qū)各級財政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地方財政的重要收入來源。近年來,中央和自治區(qū)為縮小地區(qū)之間發(fā)展差距,推進經濟結構戰(zhàn)略性調整,加大了專項資金的轉移支付力度。大規(guī)模的專項轉移支付投入在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社會公共事業(yè)建設,穩(wěn)定經濟,保證地方機構正常運轉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二、專項轉移支付分配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專項資金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矛盾

一些上級安排的財政專項資金沒能夠很好地和基層實際需求相銜接,沒有與相應政策目標相聯系。一些專項資金項目設立沒有考慮地域間差異,全區(qū)各盟市地域差別、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自然條件各異,經濟發(fā)展有其特殊性,也有各自地理資源優(yōu)勢,而目前大多由上級部門一刀切確定項目范圍、指定項目資金具體使用方法不盡合理。

專項資金審批機制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F行中央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的申報多采取“自下而上”的逐級申報審批程序,造成項目審批時間較長、項目審批過于分散、資金撥付嚴重滯后等一系列問題。

(二)專項資金項目的設立存在交叉重復問題

自治區(qū)每年近一半的財力來自于轉移支付,卻仍難解基層財政之渴。目前中央對內蒙古財力性轉移支付與專項轉移支付的比例約為1:1,大量的專項資金掌握在部門手里,同一類資金在不同主管部門和財政內部不同的業(yè)務部門管理,造成項目資金管理政策不統(tǒng)一和項目管理上的重復。

(三)專項資金下達的時效性和連續(xù)性得不到保障

部分專項資金下達晚,當年項目難以實施,影響預算執(zhí)行效果,并形成大量的資金結轉,影響資金效益的發(fā)揮。一些項目在時間上存在滯后性。有些是涉及當地經濟社會民生穩(wěn)定安全的瓶頸或救急項目,但由于項目的審批具有周期性,在中央資金尚未到位的情況下,地方要擠出資金先行墊付,但是由于地方財力有限,往往投入不足,項目難以達到預期設計要求,中央資金到位后或造成重復建設,或資金停滯在賬上,影響財政資金效能的發(fā)揮。

(四)專項資金重分配輕管理重投入輕效果

專項轉移支付制度的公開性、透明性不夠。從中央層面看,專項轉移支付往往由各部委逐級對口向下分配,財政資源在財政部門之外形成多重分配格局。目前,各級財政專項轉移支付的問題不在于其規(guī)模之大,而更多地是集中在分配過程不夠透明、分配安排不夠規(guī)范。同時,在政府預算編制較粗的情況下,專項補助的分配只能由財政與相關政府部門協商完成,各地專項資金指標文件分配表絕大部分標明“不發(fā)地方”,從而造成分配結果也不公開透明。同時,法律不健全、制度監(jiān)督不到位,加大了對掌握審批權官員審批行為進行監(jiān)督的難度。

另外,一些轉移支付項目政策設置偏離目標,部分專項轉移支付無償補給了競爭性的非高新技術企業(yè),尤其是上市公司,甚至是落后產能企業(yè),客觀上給同類型企業(yè)的市場公平競爭設置了政策障礙。

可以看出,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體制方面對財權事權的劃分不夠清晰造成轉移支付項目林立,各自為政。轉移支付和投資項目設置目標不夠明確,部門之間職能交叉、安排的項目內容重復,在預算管理級次多、資金鏈條長、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不利于加強項目管理,影響預算資金的科學使用。

二是由于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本身不夠完善,導致轉移支付資金缺乏預算約束。尤其專項補助部分缺乏科學的項目庫制度,加之下級項目預算是在上級預算審查批準之前編報,地方難以對上級補助資金的數額做出準確預計,且最終上級下達資金與當初項目預算間可能在數額上存在差距。轉移支付資金的分配缺乏公開、公正、透明的標準,資金的撥付、使用沒有嚴密的審批制度,造成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的隨意性和不透明。

三是財政轉移支付的申請立項程序不夠完善。有些項目往往是憑主觀臆斷,缺少嚴格的申報、論證以及其他相關的程序,導致標準不科學,手續(xù)不完備,影響轉移支付的質量和公正性。

四是對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缺乏規(guī)范有效的管理和內控制度,后期使用缺乏監(jiān)控管理,資金被閑置、滯留、挪用的現象頻頻發(fā)生,使用效果不明顯。

五是由于專項轉移支付往往要求地方拿出配套資金,于是就出現了所謂的“地方向中央釣魚”的現象。

三、內蒙古清理整合規(guī)范專項轉移支付主要做法

積極推進財政專項轉移支付清理整合規(guī)范工作,從旗縣入手試點改革,對財政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的使用管理進行整合。主要措施及經驗如下:

內蒙古選取了包頭市達茂旗為專項資金整合試點旗,成立了由財政、發(fā)改、扶貧、農牧業(yè)、水利、教育、住建、交通、旅游、口岸、文化等相關部門組成的專項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財政項目資金整合規(guī)劃、年度計劃實施等具體工作,并制定了財政資金整合工作方案,規(guī)范整合各類財政資金。達茂旗將新農村新牧區(qū)建設、現代農牧業(yè)發(fā)展、重點區(qū)域綠化、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基地建設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等重大項目財政資金在不改變資金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歸并整合,涉及項目374項,資金4億元。推行“財政貼息、以獎代補、先建后補、民辦公助、實物補助”等投入方式,重點支持馬鈴薯以獎代補、畜牧業(yè)良種補貼、合作社牛羊養(yǎng)殖基地建設、高產優(yōu)質苜蓿示范基地建設、農作物良種補貼等項目。

根據近3年的專項轉移支付整合試點經驗看,影響專項轉移支付發(fā)揮效益的根本性問題是現行的轉移支付分配體制。中央各部委分散掌握項目資源,這一工作模式直接延續(xù)到自治區(qū)、盟市、旗縣,資金重復分散,項目各自為政。從基層自下而上推動專項資金清理整合難度超乎想象,面臨著一系列的制度條框制約,由于整合使用專項轉移支付,一定程度上存在將上級資金打捆重復投向同一項目的問題,基層普遍擔憂這種做法是否會影響以后年度上級對本地區(qū)項目資金的分配。另外,現行專項轉移支付普遍要求專款專用,即便是同一類別的項目也不得調劑整合使用,基層在整合使用資金時面臨很大的審計壓力。如果不從根本上破除現行轉移支付資金限制過死的條條框框,基層部門一旦進行大規(guī)模的資金整合,有可能被追究挪用資金責任,甚至上升到法律層面。

除了以旗縣為試點搞改革之外,自治區(qū)本級財政積極探索對專項資金清理整合途徑,2013年對自治區(qū)本級部門年終結余資金實行清理整合。將自治區(qū)本級各部門截至2013年底,由自治區(qū)本級財政預算安排形成的結轉超過1年的項目資金,由上級專項轉移支付安排形成的結轉連續(xù)兩年及以上的項目資金和各部門年初預算安排的基本支出預算執(zhí)行中形成的結余資金共計51億元,全額收回自治區(qū)本級財政用于充實本級預算穩(wěn)定調節(jié)基金。同時還清理自治區(qū)本級基金結余10億元。這項政策的出臺壓縮了結余結轉規(guī)模,盤活了財政存量資金,督促了各部門加快預算執(zhí)行進度,提高了存量資金使用效益。另外,自治區(qū)還出臺政策要求全區(qū)財政結余結轉2014年需比上年壓縮15%,到2015年公共財政結余結轉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不得超過8%;全區(qū)財政暫付款2014年要在上年基礎上壓縮30%,到2015年基本清理完畢。

四、對清理整合規(guī)范專項轉移支付的建議

(一)增加財力性轉移支付,降低專項轉移支付比例

要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針對目前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設置分散、比重大、覆蓋廣泛等特點,必須優(yōu)化和調整轉移支付結構,逐步擴大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減少專項轉移支付的比重,使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形成以一般性轉移支付為重點、專項轉移支付為補充的科學體系,擴大地方財政自主調控余地。對政策目標相近,內容相似的專項進行統(tǒng)一整合,通過合并同類項的方式方法,減少專項轉移支付的存量,限制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的增量。探索將專項轉移支付“切塊”下放至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實際再進行合理分配,切實提高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

要進一步明確上級和地方對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方面的管理責權。從公共產品提供的角度來看,應以所提供公共產品的受益范圍來確定其提供主體。提高轉移支付的透明化、規(guī)范化和法制化,緩解一些特別困難地方的財政壓力,給地方政府更多的資金支配權;逐步將專項性轉移支付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統(tǒng)一分配至地方,不再經由各部委,逐級對口往下分。針對地方財政??钆涮棕摀^重的問題,加大對地方的補助力度,降低或取消部分配套資金要求。建立縣級財政最低支出保障制度,對欠發(fā)達地區(qū)的財政困難縣實行“托底”。同時,要區(qū)分地域差異,科學合理分配專項轉移支付,根據各地實際情況設立有差別性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

(二)及時清理整頓,對專項轉移支付實行動態(tài)管理

清理整合專項轉移支付,最根本應從中央層面規(guī)范項目設置,摸清現有專項轉移支付底數和具體使用效益情況,在資金總量不減少的前提下予以清理整合。先期可以對同一個部門管理的性質和用途相近的專項轉移支付進行整合,減少資金項目個數。此外,還要及時清理到期和一次性項目,對項目實施已終結或已不適應現有工作需求的予以取消,取消補助數額小的項目;對使用方向或支持范圍發(fā)生變化的,要及時調整;對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的,要核減規(guī)?;蛴枰匀∠?。將政策穩(wěn)定規(guī)模固定且具有長期性的項目調整成一般性轉移支付。明確專項資金的設立時限。財政專項資金應設定明確的執(zhí)行時限,一般不得超過3年。到期后,由財政部門會同主管部門進行清理。

(三)明確專項轉移支付范圍,對現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

一些專項轉移支付以中央財力性轉移支付形式下達到地方,但其用途早已被限定,即所謂的“假一般”,非地方政府可作為一般性財力隨意支配的資金,這部分資金增大了財力性轉移支付數額,但卻不是地方可用財力,建議中央將此類型資金調整成專項轉移支付,以避免在計算財力性轉移支付時受到影響。建議中央財政可按目前專項轉移支付總量的30%的比例將預算切塊下達給地方政府,由各地政府根據本地實際需求的輕重緩急在不改變資金所屬大類的前提下確定當地建設項目。破除目前一種專項資金一套管理辦法的分散管理模式,制定按大類劃定的統(tǒng)一的“中央財政專項轉移支付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明確資金的使用程序、范圍和要求等,便于地方財政、審計、監(jiān)察等部門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把握。同時整合人力和信息資源以降低行政成本。要打破目前各部門單位條塊分割、各自為戰(zhàn)、自建網絡數據庫和各管一塊從而造成的行政效率的降低、資源重復浪費現狀。

(四)強化預算管理,合理界定專項轉移支付使用范圍

各級財政部門要穩(wěn)步推進預算信息公開改革。積極推進政府預算和部門預算公開,加快財政專項轉移支付公開步伐,每年年底將下一年度下達給下級財政部門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額度預先通知地方,同時將專項資金支持的范圍、相關政策依據、分配結果和預期使用效益等情況及時向社會公開。從預算編制環(huán)節(jié)入手,整合歸并同一類別的專項資金。要積極推進部門預算項目支出的統(tǒng)籌安排,堅持保持存量不變、重在調整結構,規(guī)范增量安排、重在整合使用,逐步減少直至取消部門預算中“二次分配”資金。完善資金撥付制度,打破部門壟斷資金的舊有格局,減少資金分配環(huán)節(jié),加快資金撥付速度。

(五)完善監(jiān)督與績效管理機制,保障專項轉移支付使用效益最大化

進一步健全財政監(jiān)督機制,加大專項轉移支付績效評價力度,項目申報時要確定績效評價指標和目標值,項目績效目標與項目預算同時申報,財政部門會同項目主管部門加強對專項轉移支付的使用結果和支出效益的績效跟蹤監(jiān)控和評價,建立財政資金績效激勵約束機制,把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下年度專項資金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

第8篇:財政資金結余管理辦法范文

一、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是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基礎

腐敗的實質是利用公款、公權謀取私利從而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腐敗的滋生與缺乏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的剛性約束有著內在的聯系。預算管理制度助長腐敗隱患主要在于預算編制粗放,缺乏完整性,支出定額標準體系不健全、支出可行性研究不夠、項目交叉重復,預算分配和使用透明度不高、預算執(zhí)行隨意、預算與決算存在較大差異等。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具有天然的源頭防腐功能,在預算編制環(huán)節(jié)加強預算評審,細化預算編制,按要求編制到具體執(zhí)行單位和具體項目,落實全口徑預算要求統(tǒng)籌使用各類資金,可以在決策上壓縮腐敗空間,有效防范自由裁量權過大的弊端;在預算執(zhí)行上強化預算約束,明確追加預算項目的審批權限和程序,有利于防止預算單位自行隨意支配資金的可能性,從而在運行上防控腐敗機會;在預算監(jiān)督上增強財政透明度、加強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控和財政監(jiān)督,有利于約束資金的運用,降低財政資金運行成本,有效防止單位擠占、挪用和截留財政資金。由此,通過構建預算編制、預算執(zhí)行、預算監(jiān)督三位一體的預算制衡約束機制,實現源頭防腐。

二、漳州市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實踐和成效

近年來,漳州市認真貫徹國務院和財政部的有關要求,在省財政廳的直接指導下,結合漳州實際,積極采取多種措施,扎實推進預算管理改革,強化預算管理的防腐基礎,不斷提升源頭防腐能力建設。

(一)推進預算編審改革,抓好源頭預防

1.加強制度建設。制定了《漳州市市本級部門支出預算管理辦法》,規(guī)范了部門預算管理,將部門預算編制的原則、內容、分類等制度化,明確了部門支出預算管理與執(zhí)行的工作職責,嚴格界定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專項工作經費、部門發(fā)展性專項和社會事業(yè)發(fā)展專項的內涵界限與資金使用邊界,凈化腐敗滋生的土壤。

2.完善基本支出保障機制。全面落實基本支出定員、定額、定標測算,逐步理順資金渠道,市本級連續(xù)三年提高綜合定額公用標準,增強預算單位運行經費保障能力,有效地緩解了預算單位的經費緊張狀況,減少了預算單位從項目支出隨意擠占經費催生腐敗的現象。

3.嚴格項目支出立項依據。項目支出必須符合法律法規(guī)、國家政策規(guī)定,嚴格依據市委、市政府文件,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紀要精神,市委書記、市長批示意見和省委、省政府、省財政廳文件規(guī)定設立。不具備以上條件不予安排,杜絕“人情項目”、“關系項目”,減少了決策程序的隨意性。

4.強化項目預算績效目標事前評審。將績效目標評審實質性嵌入部門預算管理流程,績效目標評審結果必須達到優(yōu)良等次方可按程序編制部門預算,加強預算編制的審核把關,從源頭上控制部門預算的真實性、合理性和準確性,增強財政資金分配使用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二)增強預算執(zhí)行規(guī)范性,強化管理防控

1.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完善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制度,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和行政經費,“三公”經費做到只減不增,切斷腐敗滋生的資金源;優(yōu)化支出結構,將節(jié)約、壓縮的資金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和重點支出。

2.硬化預算約束,嚴格預算調整。預算執(zhí)行中,明確對各部門、各單位業(yè)務費一律不增補;嚴格控制不同預算科目、預算級次或者項目間的預算資金調劑;嚴格控制預算執(zhí)行中新增支出項目,原則上不再追加預算,必須作出并需要進行預算追加的,在預算調整方案中安排。

3.建立預算準確率、預算執(zhí)行率通報和考評機制。定期通報預算單位支出預算編制準確率和執(zhí)行率,對各預算單位年度支出預算編制準確率和執(zhí)行率分別低于70%和80%的,納入績效扣分項目,同時相應調減新年度預算;強化預算單位的預算編制和預算執(zhí)行一體化責任,將預算編制和預算執(zhí)行真正銜接起來,切實提高年初預算到位率和加快預算執(zhí)行進度。

4.加強結余結轉資金管理,徹底盤活存量資金。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的各項要求,全面盤活結轉結余資金、預算穩(wěn)定調節(jié)基金等各類存量資金;建立年末存量資金自動清理、存量資金與預算編制結合、結余結轉率通報等三項機制,有效控制結轉結余資金規(guī)模。

(三)加強預算監(jiān)督制約,確保防腐落到實處

1.提升預決算公開水平,增強財政透明度。出臺了《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fā)漳州市財政預決算公開工作方案(試行)的通知》和《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深入推進預決算公開工作的通知》,從公開時限、公開內容、公開形式等方面對政府預決算、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做出明確、嚴格要求,在全市范圍內實現預決算公開全覆蓋。在做好上級關于預決算公開的“規(guī)定動作”外,積極探索“自選動作”:一是將社會事業(yè)發(fā)展專項明細情況及預算單位實施項目的績效目標表納入預算公開內容向社會公開;二是加強監(jiān)督,對未按規(guī)定時間、要求公開相關內容的,在年度績效考評中作扣分等處理。切實做到將公開工作與實現預算管理目標緊密結合,提高了預算管理和資金運行的透明度,促進依法理財和科學決策。

2.加大財政資金運行動態(tài)監(jiān)控。通過動態(tài)監(jiān)控系統(tǒng)采用藍色、黃色和紅色三級提前預警方式,及時發(fā)現和查處預算單位擅自調整預算、改變資金用途、擴大授權支付方式范圍等違規(guī)問題,消除預算單位隨意調整、串換和挪用財政資金的可能性。

3.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拓展財政監(jiān)督形式,綜合運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部門預算執(zhí)行檢查、專項資金檢查以及“三公”經費檢查等方式,加強對財政資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監(jiān)督檢查,加大對財政收支違規(guī)行為的制約。

三、進一步推進預算管理改革,加強源頭防腐基礎建設的建議預算管理制度

改革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功能得到有效的發(fā)揮,但是在提升預算編審質量、支出定額標準化建設、完善項目庫建設、實質性整合專項資金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新預算法和《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的出臺,標志著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啟動,為我市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明確了方向。為確保源頭反腐的有效推進,在今后的預算管理改革工作中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健全預算支出標準體系。一是進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合理界定各預算單位維持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所需基本支出的范圍,確?;局С龆~涵蓋范圍合理、規(guī)范;加強細化預算單位的分類分檔,充分考慮各預算單位的工作性質和支出特點以及資產配置情況,使不同類檔預算單位的定額標準更加切合實際,避免苦樂不均;二是進一步加快項目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建設,完善項目分類,加強標準建設所需數據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結合經濟社會發(fā)展、財力狀況、技術水平和項目特征等設置通用和專用定額標準,建立項目支出定額標準定期清理和動態(tài)調整機制,提高支出標準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充分發(fā)揮項目支出標準體系建設在預算編制和管理中的基礎支撐作用,提高項目支出預算的真實性、準確性、規(guī)范性和有效性。

(二)加強專項資金管理,完善項目庫建設。不斷深化專項資金管理制度改革,一是在完善立項方面強化項目可行性研究、評估論證和立項等基礎工作,加強項目庫建設,明確專項資金入庫程序、標準,項目排序規(guī)則,建立科學分類、及時入庫、定時清結和滾動管理制度,提高項目編制質量;二是在規(guī)范分配方面完善分配辦法,嚴格申報管理,優(yōu)化分配機制,減少分配批次,注重資金分配的公平性、效率、激勵作用和效益,減少資金分配隨意性;三是打破部門界限,破解專項資金管理部門各自為政、多頭管理的局面,加大專項資金整合力度,著力于解決財政專項資金設立過多、分配零散、資金效益不高和整合協調難度大等問題,切實歸并目標相近、方向雷同的專項,大力推動專項資金跨部門的實質性整合。

第9篇:財政資金結余管理辦法范文

關鍵詞: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處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6-0-02

本文結合實際工作,在深入研究國庫集中支付相關文件的基礎上,從分析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產生的原因入手,針對不同原因產生的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提出具體的處理方法,有些處理方法尚處在研究探討階段,希望對有關部門出臺政策解決這種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2001年3月財政部制定了《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建立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是對財政資金的賬戶設置和收支繳撥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根據《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財政部在商業(yè)銀行(即銀行)為中央預算單位開設零余額賬戶,中央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用于財政授權支付。按照財政部的規(guī)定,月末、年末中央預算單位要與銀行、上級單位進行中央財政授權支付資金會計對賬,確保各方的結余資金一致。

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由于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的存在,零余額賬戶實際結余資金與應結余資金不一致,如何消除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成為困擾著財務人員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旨在有針對性的提出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的處理方法,以期對會計實務工作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一、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的定義

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是指由于技術性差錯、政策性原因等造成的中央預算單位(以下簡稱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實際支付款項與應支付款項存在的差異。

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主要分為三種情況,一是應該由實有資金賬戶支付的款項,實際由零余額賬戶支付;二是應該由零余額賬戶支付的款項,實際由實有資金賬戶支付;三是應該由零余額賬戶某一預算科目支付的款項,實際由其他預算科目支付。前兩種情況屬于零余額賬戶與實有資金賬戶之間支付差異,第三種情況屬于零余額賬戶不同預算科目之間支付差異。

二、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的產生原因

(一)技術性差錯

1.會計人員技術性差錯,會計人員對要支付的款項是由零余額賬戶支付還是由實有資金賬戶支付,是由零余額賬戶這個預算科目支付還是那個預算科目支付判斷錯誤,造成應該由實有資金賬戶支付的,誤由零余額賬戶支付,或者應該由零余額賬戶支付的,誤由實有資金賬戶支付,或者應該由零余額賬戶某個預算科目支付的,誤由其他預算科目支付,由此產生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

2.出納人員技術性差錯,出納人員將零余額賬戶支票支付指令填錯,造成應該由零余額賬戶某個預算科目支付的,誤由其他預算科目支付,由此產生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

(二)未按預算科目管理現金

近年來財政部門對財政資金的管理越來越規(guī)范,零余額賬戶下的明細科目也越來越多,最初按照預算科目分類、款、項,后來在每一類款項下又按照預算來源不同分為當年預算和上年結余。對于預算單位來說,一個零余額賬戶下有幾個、甚至十幾個預算科目(即類款項),每個預算科目下再分當年預算和上年結余,即預算科目個數翻一倍。也就是說如果一個預算單位有5個預算科目,每個預算科目下再分當年預算和上年結余,那么一個零余額賬戶就分成10個小的賬戶,即使在實行公務卡結算的情況下,這10個小的賬戶也都可能會發(fā)生現金業(yè)務,如果每個小的賬戶都實行單獨的現金管理,那么工作量將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用實有資金賬戶或者零余額某個預算科目墊付其他賬戶現金的情況,產生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

(三)政策性原因

這里所說的政策性原因是指按照規(guī)定通過同城特約委托收款業(yè)務(以下簡稱托收)支付的一筆款項只能對應一個銀行賬戶。如果一筆托收款項應該由零余額賬戶和實有資金賬戶共同支付,而實際上卻只能通過其中一個賬戶支付,這就會產生零余額支付差異。

托收是指收款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特定期間內委托開戶行向同城的付款人收取特定款項,付款人開戶行根據付款人的授權,直接從付款人賬戶支付款項。常見的托收業(yè)務有托收各項稅金、托收水電費、托收電話費等。

比如,某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和實有資金賬戶均發(fā)生工資性支出或勞務費支出,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銀行托收賬戶為實有資金賬戶,在這種情況下,零余額賬戶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就要由實有資金賬戶支付,這樣勢必產生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

三、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的處理方法

(一)技術性差錯產生支付差異的處理方法

1.退回原支付款項,重新付款

這種處理方法適用于零余額賬戶與實有資金賬戶之間的支付差異,即應該由實有資金賬戶支付的,誤由零余額賬戶支付,或者應該由零余額賬戶支付的,誤由實有資金賬戶支付。

(1)應該由實有資金賬戶支付,誤由零余額賬戶支付的,預算單位先辦理零余額賬戶資金退回業(yè)務,由收款單位將收到的誤從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支付的款項退回零余額賬戶,銀行收到此筆款項后,預算單位填寫《財政授權支付更正(退回)通知書》提交銀行申請款項退回,銀行恢復預算單位的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預算單位再辦理實有資金賬戶資金支付業(yè)務,通過實有資金賬戶重新向收款單位付款。

(2)應該由零余額賬戶支付,誤由實有資金賬戶支付的,預算單位先辦理實有資金賬戶資金退回業(yè)務,由收款單位將收到的誤從預算單位實有資金賬戶支付的款項退回;預算單位再辦理零余額賬戶資金支付業(yè)務,按照正常程序從零余額賬戶重新向收款單位付款。

2.更正零余額賬戶支付指令

這種處理方法適用于零余額賬戶不同預算科目之間的支付差異,即應該由零余額賬戶某一預算科目支付的款項,實際由其他預算科目支付,預算單位只需辦理財政授權支付更正業(yè)務,填寫《財政授權支付更正(退回)通知書》提交銀行申請付款更正,銀行沖減相應預算科目的財政授權支付額度,恢復原預算科目的財政授權支付額度,與收款單位不發(fā)生關系。

(二)未按預算科目管理現金產生支付差異的處理方法

在“現金”科目下設“實有資金賬戶現金”和“零余額賬戶現金”兩個二級科目,在“零余額賬戶現金”科目下按照預算科目和預算來源設三級科目,其性質屬于過渡性科目,類似往來款項,可以為貸方余額。

假設預算單位用實有資金賬戶墊付現金,該預算單位某財政撥款項目(預算科目為2060301;預算管理類型為基本支出;預算來源為當年預算)發(fā)生了25元的出租車費,在現金報銷時出納人員用實有資金賬戶現金支付業(yè)務人員25元,產生25元的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會計人員在賬務處理時記錄這筆差異:

借:事業(yè)支出/財政撥款支出/當年財政撥款支出/基本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其他交通工具運行維護費 25

貸:現金/零余額賬戶現金/2060301當年預算 25

每天(或每周、每月,視業(yè)務量大小)按照“現金/零余額賬戶現金/2060301當年預算”科目貸方余額,從相應的零余額賬戶提取現金歸還實有資金賬戶,消除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會計人員在賬務處理時沖平“現金/零余額賬戶現金/2060301當年預算”科目:

借:現金/零余額賬戶現金/2060301當年預算 25

貸: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 25

(三)政策性原因產生支付差異的處理方法

財政部規(guī)定,預算單位可以向本單位按賬戶管理規(guī)定保留的相應賬戶劃撥工會經費、住房公積金及提租補貼,以及經財政部批準的特殊款項,不得違反規(guī)定向本單位其他賬戶和上級主管單位、所屬下級單位賬戶劃撥資金,也就是說不能通過從零余額賬戶向實有資金賬戶轉賬的方式處理支付差異。

那么能采取預算單位資金歸墊的辦法處理嗎?財政部規(guī)定,預算單位資金歸墊是指預算單位在財政授權支付用款額度下達之前,用本單位實有資金賬戶資金墊付相關支出,再通過財政授權支付方式將資金歸還原墊付資金賬戶的一種特殊行為。資金歸墊適用的范圍包括經國務院批準并限時開工的基建投資項目支出;基建投資項目前期費用支出;重大緊急突發(fā)事項支出;其他按規(guī)定允許墊付的支出。在實際工作過程,像托收這種政策性原因產生的零余額賬戶支付差異未列入財政部資金歸墊的范圍,因此也不能這種方式處理支付差異。

但是這種支付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根據財政資金會計對賬的要求這種差異又是必須解決的,不能采取零余額賬戶向實有資金賬戶轉賬的方式,也不能采取資金歸墊的方式,只能由預算單位自行調整。

在“銀行存款”科目(實有資金賬戶)下設“日常業(yè)務”和“應收零余額賬戶款項”二級科目;在“零余額用款額度”科目下按照預算科目和預算來源設二級科目,在每個二級科目下設“日常業(yè)務”和“應還實有資金賬戶款項”三級科目,其性質屬于過渡性科目,類似往來款項,可以為貸方余額。

假設某預算單位委托實有資金賬戶開戶銀行托收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其財政撥款項目(預算科目為2060301;預算管理類型為基本支出;預算來源為當年預算)發(fā)生了1000元勞務費支出,960元實發(fā)數由零余額賬戶支付,40元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由實有資金賬戶托收,產生40元支付差異,會計人員在賬務處理時:

借:事業(yè)支出/財政撥款支出/當年財政撥款支出/基本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勞務費 1000

貸:應交稅金及附加/個人所得稅 40

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2060301當年預算/日常業(yè)務 960

同時記錄這筆差異:

借:銀行存款/應收零余額賬戶款項 40

貸: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2060301當年預算/應還實有資金賬戶款項 40

根據“應還實有資金賬戶款項”科目貸方余額大小,即零余額支付差異的大小,采用不同的調整方法:

1.零余額支付差異較小時

從相應的零余額賬戶提取現金歸還實有資金賬戶,消除支付差異,會計人員在賬務處理時:

借:現金/實有資金賬戶現金 40

貸: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2060301當年預算/日常業(yè)務 40

同時沖平“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2060301當年預算/應還實有資金賬戶款項”科目:

借: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2060301當年預算/應還實有資金賬戶款項 40

貸:銀行存款/應收零余額賬戶款項 40

2.零余額支付差異較大時

在實有資金賬戶需要付款時,從零余額賬戶付款,金額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2060301當年預算/應還實有資金賬戶款項”科目貸方余額為限,消除支付差異,會計人員在賬務處理時:

借:經營支出

貸: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2060301當年預算/日常業(yè)務

同時沖回部分或全部“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2060301當年預算/應還實有資金賬戶款項”貸方余額:

借: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2060301當年預算/應還實有資金賬戶款項

貸:銀行存款/應收零余額賬戶款項

四、建議

未按預算科目管理現金以及政策性原因產生支付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于如何處理這些支付差異,財政部出臺的國庫集中支付相關管理辦法中并未提及,本文從實際工作的角度提出的處理方法尚處在研究探討階段,建議財政部能夠在政策層面上予以一定規(guī)范,否則單純要求財政授權支付會計對賬一致,會給財務人員實際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參考文獻:

[1]《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財庫[2001]24號).

[2]《中央單位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資金支付管理辦法》(財庫[2002]28號).

[3]《關于中央單位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資金支付管理的補充通知》(財庫[2003]98號).

[4]《財政部關于中央預算單位財政授權支付業(yè)務的補充通知》(財庫[2004]178號).

[5]《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調整國庫集中支付有關支付憑證和報表格式的通知》(財庫[2004]1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