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思政課優(yōu)秀教學案例撰寫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教學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與法律基礎實效性
[作者簡介]黃俊會(1976- ),女,四川宜賓人,四川商務職業(yè)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四川成都611131)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4)15-0129-02
高等職業(yè)教育成了我國高等教育中一個重要的類型,全國高職院校達到1280多所,在校生近1000萬人。對于每一名進校的大學生,都要學習“思想政治教育與法律基礎”課程,但學生對這門課的印象是枯燥無味、沒有興趣。這門課到底學習效果如何,為什么會走入怪圈,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一、科學定位課程的性質和目標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是教育部規(guī)定的我國所有高等學校都必須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法治觀,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職業(yè)素質和法律素質?!盎A”課是一門頗具影響力的課程,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健康成長之路上的一塊基石。
作為一門公共必修課,是每位進入大學校園的新生都要學習的一門課程。對于公共課,特別是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論課,在高校里多數(shù)學生對它的印象是索然寡味的,教師看到這種場景,時間長了以后,上課的熱情也慢慢地隨之消退,照本宣科地講課。大家總認為思政課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不如專業(yè)課重要,特別在高職院校里,學生忙于考證,對各門專業(yè)課程非常重視,但花在思政課上的時間和精力寥寥無幾。其實,這是一個誤區(qū),思政課教師應該弄清楚專業(yè)課與思政基礎課的定位并不相同。專業(yè)課程主要是掌握大量的專門性術語知識,要求學生消化吸收專業(yè)知識,形成自己對該專業(yè)的系統(tǒng)知識和結構體系;而思政課要開啟學生的思想境界,要求學生在思想上、認識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成為一個和諧的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成一個社會需要的人。所以嚴格來說,專業(yè)課主要解決將來的“就業(yè)”問題,思政公共課是解決“成人”的問題。
二、根據(jù)受教育的主體選擇教學內容
(一)受教育主體分析
高等職業(y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半壁江山,不論院校數(shù)量還是在校生人數(shù)都占有很大的分量。高等職業(yè)教育的院校大多是近10年來由中專學校升格而成的,其生源主要是來自普通高中或者中等職業(yè)學校。目前的職業(yè)教育,雖說與前些年相比,社會的認可程度有所提升,但從學生自己和家長的態(tài)度而言,首選的還是普通高等教育,職業(yè)教育成為考生分數(shù)不夠無法被本科院校錄取之后的無奈選擇。由于高職院校數(shù)量的激增,加上近年來高考報考人數(shù)的下降,高等職業(yè)教育招生出現(xiàn)了競爭白熱化的態(tài)勢。特別是最近一些年,高職院校自主招生的推行,錄取的考生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有所下降,造成了學生學習狀態(tài)參差不齊,給高職人才培養(yǎng)帶來了新的問題。
(二)教學內容選擇的原則
“基礎”課涉及的內容多,要是面面俱到并不現(xiàn)實,因此,在思修教材的內容選擇上要做到以下幾點:(1)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和“新課改”精神與教學大綱的精神保持一致。(2)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連貫成體系,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讓學生所接受的知識成系統(tǒng)化,易于學生接受。(3)教材內容的選擇上要貼近大學生思想實際,要能通過教學對大學的思想起到積極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4)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讓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夠走出課堂,學以致用。基于以上四點,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整合為四個模塊:第一模塊為入學適應與大學規(guī)劃教育,第二模塊為人生觀教育,第三模塊為道德觀教育,第四模塊為法制觀教育。每個模塊再細化下去,例如道德教育可以從社會道德、職業(yè)道德、家庭道德方面分類講解。具體而言,教學內容的選擇應把握以下三個原則:
1.思想性?!盎A”課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對社會現(xiàn)象的分析,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這一中心,并且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目標出發(f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對“基礎”課的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采取措施解決“基礎”課教材內容“多”與“實”矛盾?!盎A”課是大學生必修課,“基礎”課所選用的教材也是國家統(tǒng)編教材,這些教材是眾多專家經(jīng)過認真調研思考集體撰寫的結晶,具有很強的內容性、思想性和時代性。即便如此,“基礎”課老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仍然需要根據(jù)自己所授課專業(yè)的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學內容的取舍,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教師需要牢牢把握“基礎”課的課程屬性,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價值目標,找準課程教學與學生思想實際、成長與成才要求以及提高全面素質的最佳契合點,做到有針對性地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有所思、有所悟從而有所行,實現(xiàn)知行合一。
2.職業(yè)性。高等職業(yè)教育就是一種職業(yè)教育,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一定技能的專門人才,要以就業(yè)為導向,因此在“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讓教學內容具有職業(yè)性,對教材體系也做相應的改變,改變成為帶有職業(yè)性質的職業(yè)體驗教學體系?!奥殬I(yè)體驗式教學法”指的是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特點出發(fā),通過運用實際或創(chuàng)設虛擬的情景和機會還原教學內容,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理解書面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以原課程教材基本要求和精神為中心,以教材為藍本,結合學生思想、知識和身心發(fā)展特點,結合生活實際,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職業(yè)體驗教學。變空洞的教學為現(xiàn)實的體驗,學生在體驗中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對職業(yè)的認同感。
其次,“基礎”課的功能雖然是屬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這種思想政治教育絕不是一種空洞的說教,教學中,老師一定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要能夠回答大學生普遍關心的現(xiàn)實問題,培養(yǎng)其明辨是非的能力。高職院?;A課教學的實效性的增強還有待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把教材的理論性、指導性與職業(yè)需求的實踐性、應用性融入在一起,真正實現(xiàn)無縫對接,形成符合高職院校學生實際的教學體系。
3.時代性。信息社會,資訊發(fā)達,地球成為一個村落。青年大學生是社會的生力軍,關心時事,對新事物有濃厚的興趣,關注時展的脈搏。作為“基礎”課程,就要充分體現(xiàn)出時代性。時代性原則指的是“基礎”課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案例、資料應緊密聯(lián)系社會實際,與時俱進。高職院校大學生通過網(wǎng)絡、電視和各種媒體接觸了社會大量的正面和負面的現(xiàn)實,作為“基礎“課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只就理論而談理論,而是要引領學生多閱讀新時期社會中涌現(xiàn)出的先進人物事跡;要求當代大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和理論焦點問題,幫助他們運用所學的知識認真思考,深入分析、熱烈討論當下熱點;引導他們將案例中的優(yōu)秀人物所散發(fā)的正能量內化到自己的思想中,從而確立自己的正確的前進方向。對于社會現(xiàn)實中的不良現(xiàn)象,要教會學生正確面對,不受不良社會現(xiàn)象的侵蝕。
三、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和考核途徑
(一)教學方法多樣化
1.案例教學。為了解決理論的抽象性,就要選擇適當?shù)陌咐M行輔助教學。案例教學法是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在“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得最多、最頻繁。教師根據(jù)課程教學內容的需要,圍繞教學目標,先讓學生對教學案例進行閱讀和思考,然后,教師扮演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和交流促進學生理解能抽象的理論知識。運用案例教學法,創(chuàng)立真實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品質。
在運用案例的過程中,案例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課堂討論。討論的形式可以分為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小組討論的形式運用率比較高。教師在組織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注意做好以下幾點:第一,小組成員分工明確。每個小組都有一個負責人、有一個總結發(fā)言人、有一個記錄人,成員分工不明確,小組成員在討論的過程中就很零散,也不容易得出詳細的結論。第二,小組討論的主題要明確。如果在小組討論中出現(xiàn)了焦點問題,可以讓全班在各個小組總結結束后再展開焦點辯論,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引導學生在討論中相互啟發(fā)。第三,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還應該隨時注意把握好課堂氣氛。尤其是班上人數(shù)比較多的情況,教師應該先將全班同學分好組,讓小組成員在組內充分討論,再讓每個組的發(fā)言人進行總結,從而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另外,對于討論過程中出現(xiàn)的觀點偏激的同學,教師應該先肯定學生的主動參與,敢于表達出不同的聲音,再引導學生逐步辨析不同觀點,而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
運用案例教學法,總結點評是歸宿。教師要多角度分析案例,引發(fā)學生思考,有針對性地對案例進行深入分析,點撥學生在討論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在分析過程中,關鍵點不是得出什么樣的結論,也不是要達到全班共識,而是對學生的立場和思維方法進行評析,要對學生的分析方法、邏輯推理進行點評與指導,從而不斷提升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延伸、應用、內化為自己的具體行動。
2.參觀觀摩。青年大學生思想活躍,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梢越M織學生去一些道德教育、警示教育基地參觀,去法庭旁聽,讓學生真正接觸現(xiàn)場,獲得現(xiàn)場感;可以播放一些音像片,如歷史片《》,電視節(jié)目《道德觀察》《今日說法》《感動中國頒獎晚會》《全國道德模范頒獎晚會》等,讓學生在觀看與聆聽中獲得思想上的提升。
3.專題講座。除了走出去,還可以請進來,請校外的企業(yè)家、黨務工作者、司法人員等走進校園,深入課堂為學生作報告,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當面回答學生關注的問題,解決他們思想上的困惑,讓學生開闊視野。
(二)考核方式多元化
目前,高職院校的“基礎”課大多采取課堂考試的方法,有的甚至采取閉卷考試的形式,這樣著重考查的是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己朔绞降膯我唬瑫箤W生運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來應付考試。因此,將傳統(tǒng)的“知識記憶”考核改為“知識應用”和“學以致用”考核,應避免對書本知識教條式的考查,采用學生調研形成的調研報告、參與校內外活動情況、開卷考查等多種途徑考查學生的真實想法,甚至有的可以采取口試的方法,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獲得客觀的、科學的評價。
四、提升教學藝術以增強課堂感染力
方法再多也是要靠教師來運用,模式再好還是要看教師的執(zhí)行情況。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是教師。因此,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人格魅力和學識修養(yǎng)是教好“基礎”課的前提。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隨時關注生活中的大事。在人格魅力方面,教師有著正確的政治信仰、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以身正人方能以情動人,方能讓學生心悅誠服。只有準確把握時展的脈搏,具有敏銳的分析能力,熟悉業(yè)務,教師才能把理論講清楚,把道理講明白;只有對經(jīng)典理論熟悉,對自己所講內容真信真懂,才能憑自己高尚的人格育人,使學生信服接受。